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专业工程实践

专业工程实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1 08:33: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专业工程实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专业工程实践

篇1

1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全国人民对健康的重视,医疗成为国内十分热门的行业,制药工程作为一个重要分支,也成为了热门专业。近年来,制药产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需要高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实践的锻炼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然而,由于高等学校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工程的背景c环境氛围,传授的知识偏重于理论基础,忽视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严重影响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在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理论与实践、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培养出能够从事产品研发和工程设计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认识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工科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以及重课内、轻课外的局面,也即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学生的精力主要放在考试上。甚至还有学校把传统的“培养工程师”理解为“培养工程科学家”。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还是在于教育理念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被置于附属地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学生对工程实践教学也不够重视,认为是“走过场”,导致学生在接触工程实践时学习方法和工程知识的积累严重不足,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2社会对工程实践活动的的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大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工程实践活动主要是到各大制药企业进行参观实习,但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制药企业认为学生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一种负担,不太愿意接受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另外,学校对学生工程实践活动投入的经费不足,使得学生赴企业现场实习难以落实,即使进了企业单位,学生由于受到安全生产和实习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也只能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不能动手实践。另外,一方面现在大学生普遍害怕吃苦,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环境,尤其是生产车间环境不是太好,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要考研,他们认为实习会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实习应付了事,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效果。

2.3 教学资源和实践资源短缺

近年来,我国高校虽然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投入,实习条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实践教学开支也逐年增加,因此整体上实践教学环节依然比较薄弱。一是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比如实验室面积不足,实验仪器有限,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等,这些都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尤其是新办专业问题更为突出。二是,学校教师工程研究项目不多,经费也不足,本科生能参与到其中的机会也很少。三是没有建设制药工程实训基地,多数学生只能在企业实训培养,难以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四是实践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不完善。虽然很多高校颁布了一些考核评价方法,但对实践环节的考核要求不严,对能力的考核标准与方法不够科学规范,导致学生被动地应付实践教学环节,并且考核后评价意见未能及时反馈,使得实践教学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2.4 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不强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工程素养和实习指导能力息息相关。纵观高等工科院校,中青年教师大都是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宽,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但他们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双门型”教师,普遍缺乏现代工程实践经验。另外,随着高校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的增大,高校教师很少有机会和时间走出去接受工程实践锻炼,他们对企业的开发、设计、生产工艺、设备等不了解,因此在讲授专业课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例,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因此也很难培养出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

3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

3.1立足现代工程教育时代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篇2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教育阶段,随着高考人数的减少,高校的扩张规模基本稳定。民办高校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也由规模扩张期进入到内涵建设发展期。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了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民办本科高校积极响应纷纷申请加入了向应用技术转型试点高校。民办高校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突显出应用技术型的特色,加强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业工程专业从1993年开始在我国高校开始设置,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民办本科高校开设工业工程专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中。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1]

一、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

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高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2]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开展专业实习实践,增强动手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民办高校可以聘请既具有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又具有对工业工程专业理论研究的高素质人才担任大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效果会事半功倍。学生在“双师型”老师的指导下,能将课本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实习中,活学活用,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突显了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建设。

2、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下,校企合作模式有校企股份合作模式、实训室进入企业模式、院校国有民营模式和产学研用一体模式等,[3]这些模式有效的整合了校企双方的资源,实现了合作共赢。大学生顶岗实习深入一线,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既能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又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工业工程专业社团建设

科技类专业社团建设在高校的团委社团中占据重要位置,工业工程专业社团组织成员洞察专业学科的前沿动态,关注专业领域发展的热点,通过团队研究讨论,可以发表工业工程专业相关领域论文,定期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知识讲座,承担着参加校内外科技竞赛活动角色。陕西省高校每年都举办工业工程创意改善竞赛,这给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优秀作品也可以参加“挑战杯”等国家级大赛。通过专业社团的建设,使爱好科技科研的同学进一步加深对工业工程专业的理解,增强工业工程专业实践创新能力。

4、考取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证书

工业工程专业的资格认证有见习工业工程师、工业工程师和高级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业工程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可以参加见习工业工程师的认证。该证书是企业选用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申请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的有效文件之一。考试内容包含了基础工业工程、工效学、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管理五个模块,包含了工业工程专业绝大部分专业课内容,这些课程都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认证环节,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的综合运用能力,也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效果

1、提高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双师型”老师的讲解,能使学生缩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从而对知识掌握地更加牢固。

2、拉近了校企间的距离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的现状。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改善和解决,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为大学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并投入到现实工作中奠定了基础。

3、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

专业社团的建设过程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大家可以共同探讨工业工程专业的相关问题,对共同关注的问题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通过创新发明、申请专利或等形式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在组队参加竞赛活动中,需要队员之间的分工明确、协作配合,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4、提升了双向就业能力

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考取专业相应的资格证书,不仅是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肯定,更是反应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也增加了学生就业能力的自身资本,在当今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中占据有利位置。

三、结语

民办高校已经发展到提高内涵建设的新阶段,向应用技术转型也已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方向。工业工程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改善进取的精神。通过对以往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观察和了解,结合工业工程专业发展到的新阶段和民办学校大学生的特点,在原有实习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学生专业实践的途径,从而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成为有机整体,以培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齐二石,霍艳芳等.工业工程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

[2]万鹏,原丕业,赵金先,马莲欣.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319.

篇3

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协同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现在的信息技术手段、网络服务及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完全具备对庞大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应用的能力,故借助于云计算技术来收集、整合、处理、挖掘超量、繁复的工程实践教学资源,不但能有效解决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众多困扰,而且能为工程人才个性化培养及创建终身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1.开发原则

各种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内容丰富、博大,所以在协同开发和挖掘相关资源时,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应分专业类别广泛收集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并在收集和整合资源过程中,要注意以资源的全体和完整为主,不要片段、抽样;要注重资源获取的效率,不要以工程项目内容的绝对精确作取舍;要考量工程项目资源内容相关性,不必在因果逻辑上做深究[3]。要按照培养目标,从学习者实践知识建构需要来识别资源的意义,在丰富、灵活、多样、宽泛的基础上,进行资源采集、处理和加工,让运用者按需配置其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能方便、高效地实现其教学价值。依据专业工程学科创新知识与能力培养所设定的目标,以协同创新的核心单位为主体,科学创设基于学生专业工程实践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即将有关资源分层次构造出各学习阶段专业工程实践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式地经历实践的过程,使学生能自觉调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语言表达等,寻找多种操作、动手、研讨途径,积累起丰富的土木工程实践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经验,激发学生对工程项目的类型、设计与施工条件、理论与技术方法、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工程量、产品形态、建(制)造和场地环境、时空边界条件等现象与相互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主要途径

由于培养人才的责任主体是大学,校方的图书与电子资源丰富,多建有信息网络技术中心,软硬件设施和技术人才相对充足,且信息技术在所涉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需求与科研应用量巨大。建立学校与协同核心单位间工程实践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是协同创新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校方应成为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投资主体与推行者。协同开发与共享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1)建立一套运行机制。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规有序,实现统合,搞好顶层设计。(2)规范一套建设标准。用科学的标准来促进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系统的建构[4,5]。应建立面向协同中心所涉各类工程专业的不同实践教学主题、覆盖其各个层次、不断动态更新的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为实现各级各类资源系统的网络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3)搭建一个基于云服务的共享平台。各类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只有不断被其工程专业教学所应用、学习者所掌握,使其流动、开放和充分共享,才可持续。在各专用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和实践教学课件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云服务端资源集成,实现各门专业的各级各类实践教学活动资源交换和资源共享。(4)培养和建立一支“双师”实践教学专业队伍。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及课件开发、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高素质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必须根据协同机制,整合学校与协同核心单位的人才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教学、懂工程技术、懂教育教学管理的资源库建设专业队伍。

3.技术方法

构建一个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处理平台。实践教学资源经数据处理,区分成关系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其中关系化数据是指二维关系约束的数据表,结构化数据包括了数字、符号等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包括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数据,从而进行有效存储、组织来自校内外协同创新单位的教学资源。利用处理平台能够对几百甚至是几千个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集群中的内容进行分析。该处理平台还能根据具体教学环节、层次需求建立相应服务,解决传统的学习平台资源无序、缺乏统一管理调配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云服务平台在技术项目上实现跨学校、跨地域合作,分享工程实践与研究成果,为教学、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随时随地全方位获取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数据化工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流程与实现方式,可以概括为四步:分别是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最后是资源实践教学价值的发现与挖掘[6]。(1)以协同机制作保障,通过数据迁移、数据转换、共享等有效手段[4]对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收集、采集,把协同创新主体单位既有实践教学资源重新整合起来,并加载到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存储在远程云服务端,成为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的基础。这样才可以彻底消除学校或土建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各相关单位存在的信息孤岛以及信息碎片化现象,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可使用率。还可通过MapReduce编程模型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管理,以提高对海量教学资源分析的速度和效率[7]。(2)在完成资源收集之后,如果要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还需将这些来自前端的数据导入到一个集中的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集群,通过并行计算框架[7],优化并行分析算法,如Mahout、R语言等,对这些分散乃至碎片数据进行过滤,在导入基础上作一些简单的清洗和预处理工作,以排除混杂、错乱的工程信息,重复的资源数据,提高资源的质量。(3)从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计算集群的海量实践教学资源中,提炼出连续的、低信息粒度的实践教学素材,并择优质实践教学素材交于上层实践教学统计、分析系统,进行普通的专业工程实践需求分析和分类汇总等。(4)对实践教学资源分析之后的资源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模拟和价值挖掘,是指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包括分类算法、回归算法、聚合算法和降维算法等,对存储在云服务端(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计算集群)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数字化工程教学资源挖掘,以挖掘出隐藏在资源背后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师作出实践教学组织安排奠定基础。应用数据分析、挖掘等技术对存储在云服务端的各种分散的关系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和挖掘,掌握学习者查询其专业工程实践资源的行为、知识点内容、知识应用能力等,以预测学习者对实践知识与资源服务的需求,使教师能根据预测进行决策,更好地引导学习者学习;同时,也可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开设的课程进行效果评估,尽早地捕捉学生的学习不适应症状,进行学习预警和干预[8],以便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为学习者推荐学习轨迹,开展自适应学习,自我导向学习[9,10]。例如:自适应学习既不是简单的符号或文字,也不是言语或文字陈述的概念或原理,而是教师列展的一些具体的实例或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通过考察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发现有关的知识,并积累解决问题的技能[11]。教师是用最适合的学习方法,让学习者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整个学习过程因为有学习效果的追踪,记录了学习者在每个任务上花费的时间,实时反馈给教师,如果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会立即知道,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应用数据分析技术也可对协同科研创新合作过程及交互型工程技术服务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应对过程中的资金、政策、机制、技术、成果、共享等环节潜在的矛盾与风险。

三、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应用

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技术是共享方案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方面。构筑较快见效的共享建设方案可以“三层法”: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和共享应用服务层[12]。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应用是将云计算作为其技术支持,通过对实践教学资源挖掘与实践学习分析则会带来工程实践教学理念、方式和技术方面的巨大变革和创新。

1.教学资源的流动需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工程实践教学资源应用的关键也是其必要条件,就在于“信息技术”与“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的融合。丰富多样的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到大学教育中,对学习者未来事业会有更加直接的帮助;快捷的反馈信息是衡量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应用过程对实践教学各个方面和层次产生影响、效果的依据。将开发的数字课程应用到教学上。比如:创建自适应各专业的工程实践学习课程,利用人工智能为每个学生创建自适应的学习体验。还可创建各专业工程实践定制化学习或终身学习课程,将工程实践教学从同一模式的“批量化生产”变为“科学管理下的定制化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培养更好的学习技能”,“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时间、应对挑战、成为终身学习的人”[9]。

2.当代网络交流条件引发实践教学组织方式变革

随着具有语义网特征的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发展起来,实践教学组织的变革就越来越显得不可避免。丰富多样的工程实践教学将召唤网络结构产生无组织的教学组织力量。最先反映这种教学结构特点的,是各种各样去中心化的WEB2.0应用,如RSS、维基、微信、博客、云储存与计算等。各种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资源中只有少量是结构化数据,如项目可研报告、立项审批、设计文件、计算书仍至工程图纸、项目报建(批)、质量与安全监督、施工(生产)许可、施工组织设计(生产计划)、竣工(产品)验收等,其余大量的由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组成,如施工(生产)过程中具体的施工(生产)作业方式、方法,技术会议等以邮件、视频、微博等的形式表现。海量的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资源之所以成为实践教学的变革力量,在于它通过追随实践意义而获得工程智慧。

篇4

针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将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模块化,层次化,根据学生完成相关课程的情况,开设相对应的实践课程,通过完成各实践模块相关的实践内容,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

2 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夯实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主要指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这些课程开设的实验是基础性实验,应注重这些基础实验的原理和操作。对这类基础实验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力图每个学生对每个操作过程熟练掌握。

2.2 充分利用模拟仿真实验进行模拟实践教学

我校化学与生物工程系成功建立区级模拟仿真实验室,拥有较先进的电脑设备和模拟仿真软件,可进行二维、三维的模拟仿真实验。制药工程专业可充分利用现有共享资源,利用仿真模拟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项目有:阿司匹林片3D生产工艺过程仿真实验、维生素C制剂含量测定的仿真实验、贝诺酯的合成仿真实验等,通过对经典实验进行模拟仿真,使学生在真正实验操作前有更清晰的了解。

2.3 注重专业课程实验及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药物合成、药剂学、药物化学、制药分离工程、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实验,主要通过降低专业课程实验项目中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加大综合性实验[3]、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比重以培养学生专业实验技能。建设覆盖“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质量控制与检测”方向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新增应用技术型实践教学项目15项,将实验室小试与工厂中试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积极探索开发制药专业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课程和专业的结合度。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提升专业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很好接受训练,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时间。

同时课程设计教学是工科类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该门课程基本理论与实践和科研实际相联系的训练,它包括了对理论知识的复习深化,也结合了对科研和课程设计的方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步骤,改革方法为将开设专业核心的课程设计。

2.4 实验室实施开放式的管理制度

武汉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通过设立“制药工程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4]。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免费向学生和教师全天候(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开放,主要有教学实验开放、创新实验开放、中大型仪器开放,为学生提供优质实验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资源最大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科技活动的机会,同时为教师科研实验提供便利。

2.5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和报考国家职业资格证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包括广西化学化工论文和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专业“国药杯”大赛等不同类别的竞赛;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校级、区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报考国家职业资格证,如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证、食品检验工高级工证、中药调剂员证、医药商品购销员证等。通过以上措施,营造技能训练的浓厚氛围,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强化了学生职业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毕业生上岗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2.6 加强毕业设计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及论文是制药工程专业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可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及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时结合自身学习兴趣、教师科研项目以及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5]。在进行毕业设计实验时严格要求,强调独立完成实验。通过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精神和独立工作的意识能切实得到锻炼。

2.7 校企联合教学,强化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校外实践是实际生产与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并体会基本的化工生产过程,真正了解企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制药工程专业要积极与药企合作[6],拓展合作领域,建设更多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拓宽和深入合作领域、合作项目,满足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需求。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通过3-6个月的生产实习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学习实习基地的管理经验等,为走上社会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 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经过探索,制药工程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教学取得一定成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于2014年成功申报“广西区级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并得到自治区100万建设经费,建成了具有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大功能的“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质量控制与检测”方向的校内制药工程GMP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同时经过努力,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与“桂林澳林制药有限公司”、“广西崇左方略制药有限公司”、“广西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北海圣民制药有限公司”等形成校外实践基地,形成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

3.1 实践教学课程成绩斐然

通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课程设置看,制药、药学理论以及制药实验技能等专业课程占主要部分,同时设置了充足的实践教学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能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基本技能,尤其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及实习环节,对学生运用专业综合能力帮助颇大。2011级―2015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成绩统计分析表明,学生每门实践功课的及格率均在95%以上。统计数字说明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预期效果。

3.2 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卓越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级、教育厅和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中均能获得较好成绩,2014年全国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国药杯”获得优秀奖,2015年全国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国药杯”获得三等奖,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共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积极报考国家职业资格证,如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证、食品检验工高级工证、中药调剂员证、医药商品购销员证等。该专业90%的学生通过了国家职业资格证鉴定与考试,强化了职业技能,提高了毕业生上岗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3.3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累累

我校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积极申报校级、区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功申报各级项目累计32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4项。这些创新项目在制药工程开放实验室中圆满完成实验研究并通过结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3.4 毕业生就业水平显著提高

篇5

一、国内工程认证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发展概述

在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性、创造性较强的教学工作,需要在传统工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打造符合新工科模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国内各大高校学者在工程认证背景下提出了若干工程教育认证与教育教学理念和研究方法。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学者从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定位分析,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创造、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建设基于云的实验教学平台,培养"新工科"学生的核心能力[1]。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学者结合新工科教育理念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湖南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学者提出了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框架,该框架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从学习资源库、教学团队、角色课堂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全方面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实践能力。肇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学者提出针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足、团队协作意识薄弱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2]。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者提出了民办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工程教育改革的措施,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负责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走入社会的竞争力。

二、工程认证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体系构建

结合我院特色,在软件工程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研究与建设符合新工科模式的实践教学平台。我院软件工程专业设置了大量的实践课程,2018级、2019级、2020级软件工程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分为51学分、54学分、52.5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1.76%、33.53%、26.38%。在工程认证背景下,专业课程的设置了大量的上机、课程设计、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环节。现阶段专业教师在进行实践课程授课的过程中仍然采用QQ发放作业、收取作业,亟需建立一个满足日常授课、配套的学生练习和成绩考核以及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现阶段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上机、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4个教学环节。

2.1上机课程

上机课程占比为1/4~1/2课时,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而开设,其主要内容强调演示证明某个一个算法、设计某一个模块的实验结果。涉及的课程主要为专业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页制作、软件工程导论、可视化建模与UML、JavaWeb编程等课程。覆盖的工程认证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2问题分析、3设计解决方案、5使用现代工具等[3]。

2.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在理论课结束后,新开设的实践课程,能够将对应理论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的练习而进行课程设计,是实践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设计强调对课程知识点综合应用,实践案例来自企业真实的项目或者国内知名竞赛的题目。涉及的课程有:网页设计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Java语言课程设计、JavaWeb课程设计、Web前端开发课程设计等。覆盖的工程认证毕业要求3设计解决方案、5使用现代工具、6工程与社会等。

2.3项目实训

项目实训主要开设在第7学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完成软件工程的项目实训。让学生参与软件的需求分析、设计、实训、测试、维护等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培养学的团队协作、职业规划、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能力。软件工程专业现阶段的专业方向课程分为web方向课程和移动端开发方向课程,web方向的课程项目实训涉及课程为Java架构课程设计和Java微服务架构课程设计,题目选取了校企合作的企业级应用项目的部分功能,综合了专业基础课网页设计、Java、JavaWeb编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Web前端开发技术等多门课程。移动端方向设置的Android高级编程课程设计和微信程序开发课程设计综合了H5移动应用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页设计、移动后端开发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其覆盖的工程认证指标点除了课程设计的要求以为,还覆盖了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9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10沟通等。

2.4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题目从企业中的实践项目中进行选取,采用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论文编写、毕业设计项目演示、项目答辩等过程。最后系部邀请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推选优秀毕业设计,举办毕业设计展等活动。其课程所覆盖工程认证毕业设计要求的指标点除了上机、课设、项目实训的等课程的指标点以外,还加入了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和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

三、工程认证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实践平台建设

我院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学习能力”为建设目标,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动手实践能力。该实践教学平台承担上机、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等多个功能,并体现“工程认证”背景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实践课资源共享系统、实践课在线培训系统、实践课在线练习系统、学生能力分析系统等4个部分。

3.1实践课资源共享系统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各类资源共享系统,对教师、学生开放。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周历、教案、演示文稿PPT、、参考资料、课程录音录像等有助于教学提升的资源。该子系统主要包括平台首页、学习资源、翻转课堂和我的审核等模块。在平台首页、学习资源区均能看到课程的相关资源信息,同时支持同学们对某些重难点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录制讲义视频等,通过教师审核后到平台,供其他同学学习。

3.2实践课在线培训系统

实践课在线培训系统与资源共享子系统搭配,通过学生学习的路径设置相应的算法进行评分设置、学分排名等。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信息、完成作业、参与点赞和信息等行为,实时查看班级的排名信息,该分数可以作为教师过程性考核的依据。

3.3实践课在线练习系统

实践课在线练习系统与培训系统搭配,可根据课程内容或知识点进行考试练习。涵盖出题、组卷、考试、导入考生信息、监考、自动评卷/人工评卷等完整流程。可任意指定参与考试班级,指定考试试卷,规定每场考试时间。并可以限定每名考生的重考次数。

3.4学生能力分析系统

学生能力分析系统与在线培训系统搭配,提供督学监控功能,能正确反馈学生的进度、时间,监控每个学员、每门课程的进度等信息。与在线练习系统搭配,为整个班级、每个学生、每次考试进行分析,分析学员的错题情况,对症下药。

四、工程认证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平台的应用效果

该平台应用于软件工程17级、18级、19级等Java语言程序设计1、Java高级编程、JavaWeb开发等3门课程的上机、课程设计等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数据,同时对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也提供了数据支撑。

4.1教师端和学生端翻转课堂模块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课上课下的讲解案例,教师可以将某一门课程的学习资源包括PPT和视频上传到功能区。同时在该模块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该知识点进行重新讲解,通过教师审核通过后该视频资源,使得教学变成双向过程,师生互动更加流畅。同时也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更改为学生讲-学生听的翻转课堂模式。

4.2积分模块设计

积分模块主要为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嘉奖,也能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同时为教师课程打分提供一定的参考。积分系统包含了积分获取、学习排行两个功能。积分获取提供两种获取方式,通过学吧论坛点赞互动以及每日签到。学习排行则提供了班级、年级排行等信息。在学生端首页提供了所在班级的学生排行信息,在教师端提供了所教授班级学生的排行信息。

4.3学生练习-测试模块老师可以申请考试教室,等待管理员进行审批,可以查看自己的申请状态,用来查询是否通过审核。申请教室时支持考试试卷上传,学生考试完毕后,将试卷上传到服务器,老师能够查看并批改上传的试卷。本模块支持多个参数查询、成绩报告生成、历史试卷回阅等功能。

4.4学生实践课程练习分析模块

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不断提升,以往采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为学生能力的评估方式,缺乏中间过程有条理、有证据的分析支撑。无法准确获知学生在哪个阶段出现问题,也难以从源头解决。采用学生能力全过程的分析手段,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并调整,高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上机练习的选择题为例,将错误的选项进行统计形成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教师分析集中的错误知识点,便于教师有目的讲解错误习题。

五、结束语

针对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对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为突破点,针对学生实践能力较低、动手能力不足、团队协作意识薄弱等问题,践行“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探索培养模式,助力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平台,一方面满足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日常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完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加深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为其他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提供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熊念,周珊,刘小丽,陆尧胜.基于云计算的跨校区计算机通识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0,18(03):114-117.

篇6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测量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在各类工程建设中所需的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测量新仪器、新技术的相继出现和使用,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行业对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测量是土建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工程施工中测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解决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测量技术的技能。虽然工程测量技术是一门古老而成熟的学科,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光电技术、全站型速测仪、GPS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常规的、经典的测量方法正逐渐被新的测量手段和方法所代替。同时,建筑类专业不断出现新的发展方向、新的问题,也给测量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即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科目有所增加而迫使测量课程的学时缩减;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因此,如何使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适应新的形势,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成为建筑类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2、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2.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编排应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以项目教学为出发点,将工程测量的内容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划分为各个小项目,通过建筑行业的广泛调查,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来确定教学内容。如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内测绘地形图,因此涉及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外业与内业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进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放样、土方开挖与土方量的计算、基础工程与主体砌筑中的施工测量、构件的安装测量、对工程质量评价而进行的检查与校核测量;施工竣工后的竣工测量。

2.2、改革教学方法

工程测量课程的理论教学以讲授为主。在讲授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投影机、多媒体、录像等,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操作难以掌握的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避免了理论教学枯燥性与复杂性。利用课件拓展和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图片、视频以及动画效果,减少文字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实践教学以实物演示法为主,边演示边讲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2.3、加强实训教学

合理的实训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要严格规范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于工程中很少应用的内容,如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全圆法观测水平角、大平板测图等,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删减。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进行测量实训的过程中,引入工程实例项目教学法,综合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各种测量仪器,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指导学生进行建筑物的实地放样等工作。积极组织学生测量技能比赛。技能竞赛可以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3、工程测量课程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局限性

3.1、教学方式单一

工程测量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为:教师演示、学生重复,即首先在课堂上讲述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在几周后的测量实习中,再演示一遍测量仪器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就是学生自行操作,本质上仍然是“集中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学环节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满足高质量实践教学的要求。

3.2、实习时间集中

在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测量实习是工程测量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在我国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大多数高校将测量实习集中安排在理论课程之后的几周,这种做法主要是便于教学管理,尤其是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较少,以及测量仪器数量有限的高校。但是,集中实习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在测量实习期间能够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但是对测量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没有消化和思考的时间,因此,测量实习应该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应该使学生在工程测量课程之后仍然有机会操作和使用测量仪器。

3.3、灵活性创新性差

测量实习环节应该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测定部分步骤相对固定,而测设部分比较灵活,可以与房建设计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设计图纸灵活展开,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测量实多数都是围绕测定部分展开的,测设部分涉及很少,而施工建设单位测设操作应用是比较多的。因此在工程测量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要增加灵活性较强的测设环节。

4、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

4.1、测量实验环节

验证性实验是继承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紧密配合理论教学,教师先组织学生精讲,演示,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动手能力。设计性实验涉及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实验步骤的安排,这就为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前提。而综合性实验是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当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之后,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实际工程案例,将各个验证性,设计性实验环节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综合性实验。

4.2、测量实习环节

测量实习环节是工程测量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在具体的工程测量理论课教学结束后,为了巩固、拓宽和加深课堂教学的成果,可以进行实践实习工作,使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实施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对实际工程中的测量过程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3、课外创新活动

在课外,可以搭建课外创新活动平台,比如测量协会的创办以及开展活动,学院的测量实验室保证定期全天开放,为协会会员提供测量仪器服务,同时实验室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保证学生每周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还可以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外创新活动平台的建立,激发了学生们投入测量实践活动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测量实践技能。举办测绘前沿技术讲座、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等。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开展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地推动其专业建设。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在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锻炼、培养,强化实践教学能力,以此来较好地满足后续专业课学习以及工作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朝林.中职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甘肃教育,2013,20:20-21.

[2]王安怡,陈昌平,沈璐.,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01:76-78+82.

篇7

工程类学科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及各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基本理论、工艺计算、设备工艺设计和选型、经济核算以及节能等问题[1-2]。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重要责任,是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我院生物工程专业自2003年开始开展化工原理实践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通过对现有成绩、经验的总结,不足之处的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的提出,以期与兄弟院校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1实践教学取得的成绩

1.1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基于生物工程专业工科的教学要求和化工原理课程所担负的教学作用,我校化工原理的实践教学坚持遵循让学生一定能深入到大型化工企业中去锻炼的理念,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003年实习之初,由于生物工程专业成立时间较短,缺少人力、物力积累,学院与化工类大型企业的联系较少,实习基地尚未建成。因此自2003年至2005年三年内,我们的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基本上都处于“游击战”状态。这样必然导致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三方面互相了解较少,各方准备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从2003年至2005年,我们先后与兴平化肥厂、西安南风集团和渭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系,开展实践教学。至2006年,在院领导和相关教师的不懈努力之下,经过多方对比、协商,把实践教学地点定在渭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后简称渭化集团)。经过2006至2009三年连续合作,深入了解,校企双方达成“合作共建、互利双赢”的共识,于2009年6月举行了隆重的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基地正式建立,教学基地的建立,一方面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另一方面为促进“产、学、研”结合打下基础[4]。

1.2实践教学过程逐渐秩序化、正规化

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基本上已经与渭化集团之间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实习模式。每一学年,实践教学时间定在第三学期化工原理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参加人数约120人,分两批,每批60人。每批学生由三名带队教师负责。实践教学开始之前,由学院主管教学院长和带队教师与企业进行联系,商洽实践教学具体事宜,使企业明确实习目的和学生人数等情况,做好实践教学接待准备工作;进企业之前,统一给学生办理临时通行证;进企业后,先进行安全纪律教育和企业概况介绍;正式实习时,一般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20人,跟随基地指导教师下到不同车间实习,实行倒班制,基地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打分,反馈给带队教师。最终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包括纪律(20%)、实践教学表现(30%)和总结报告(50%)。

1.3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经过几年的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表明:(1)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的生产组织、管理措施和经营状况有了较全面的认识,通过观看现场真实设备和了解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对进一步巩固、加深和理解化工单元过程的原理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工程观念,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后续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5];(2)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之逐步树立正确的工程思想、经济观点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在工业生产中感受到知识用于实践后所产生的巨大效益,主动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业生产中所需的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2.1实践教学时间短,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一方面由于化工生产自身具有的易燃易爆性和随着现代化工生产自动化、连续化和集成化,企业对外来人员数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导致目前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实际的实践教学时间仅为2.5天/人,与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培养计划所要求的7天/人实践教学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实践教学实践的限制,目前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式实践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2实践教学内容和基地指导教师的不确定性

按照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实践教学指导书便于指导学生学习,但是由于大型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车间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导致我们的实践教学内容很难保证按预期计划进行。此外,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的大型企业都处于不断精简状态,企业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重。因此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车间技术员或车间主任很难抽出时间给学生详解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只能临时抽调人员,基地指导教师人员不稳定,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和效果的波动性。

2.3学生难以真正深入车间,了解相关设备构造和原理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大多进行了改制,技术保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好多企业已经出现了拒绝和学校合作的趋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厂方为了技术保密或担心侵犯知识产权等原因,不允许学生浏览有关的技术图纸,甚至不允许观摩设备内部结构(除非是巧遇设备检修或其他原因停机检查,否则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主要设备、管件等的内部结构及物流情况[2])学生到现场后,只能学习熟悉流程、认知设备,对一些基本的安全生产控制方法,开停车和简单的事故处理是得不到锻炼的,学生真正深入车间时间很短,深入了解相关设备构造、原理的机会很少。学生对实习的总体感觉是“实习有用,但是较肤浅”。

3几点改进措施

为了使化工原理实践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将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3.1调整教学计划、将原先安排在学期末进行的实践

教学调整到学生期末考试之后进行将实践教学环节调整到所有理论课程考试结束之后进行,便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实习实践中去,为提高实习效果提供了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保证。

3.2系统编写和修订化工原理实践教学指导书,为教学效果提供保证

通过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化工原理实践教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必须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切合自身实习情况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内容主要涉及:(1)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和预期效果。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和预期效果的提出,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实习,端正实习态度;另一方面也使实践教学单位明确责任,依此做好接待实习的准备;(2)实践教学基地概况、生产技术、主要车间的仪器设备、工艺流程、产品种类及特性介绍;(3)实践教学的管理、评估、考核标准。①实践教学考勤占20%,主要考核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出勤情况和遵守纪律情况;实习期间由学校带队教师考核;②实践教学的现场考核占30%,由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情况和业务能力考核;③总结报告占50%,由所有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质量统一考核。实践教学指导教材的编写,是实践教学进一步正规化的重要保障,这样教师有据可依,学生有章可循,企业任务明确,实践教学效果有明显改进。

3.3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实践教学指导书,减少实习的盲目性

实践教学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理论课教学的,单纯靠书面上的介绍是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和接受,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必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及网络资源,将实践教学基地的生产工艺、所涉及的典型单元操作、典型设备的原理、结构以及部分现场工作录像片制作成电子课件在实践教学前、实践教学中和实践教学后让学生观看。实践教学前,播放电子课件并与实践教学指导书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教学动员,使学生在进入实践教学基地之前就对要实习的目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实践教学的盲目性。同时,通过形象、生动、色彩缤纷、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感性认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进一步现场实习奠定基础。

4结束语

总之,化工原理教学实习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和教育部培养创新人才战略思想的不断深入,给化工原理教学实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原理教学实习的改革势在必行。上述内容和观点是我们在总结六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希望能为今后的化工原理教学实习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军.化工原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3,77(3):80-81.

[2]张颂红.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3,77(3):83-84.

[3]娄向东,王晓冰,赵晓华,等.《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87-89.

篇8

1“动式”教学法的概述

“动式”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不再主导教学,转而成为协助者,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动式”教学理念的三要素,即积极的、有活力的、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文化;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核心是学生主动学习。“动式”教学法主要有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法(PBL)等。教师可以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与课程目标,探索不同形式的“动式”教学法。

2“动式”教学法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药理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内容是讲解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同时也阐明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重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严重不良反应等,熟悉药物分类及分类依据。药理学的知识体系涉及面较广,在通常情况下制药工程专业并未开设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药学等课程,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内容深奥、枯燥,难于理解和掌握,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考虑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来,笔者在讲授制药工程专业药理学课程时,不断探索尝试应用“动式”教学法,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由“让我学”逐渐向“我要学”转变,提升了教学效果。

2.1趣味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用歌诀,归纳总结,营造充满趣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例如在讲到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时,可用以下口诀解释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精神病药氯丙嗪,阻断受体多巴胺,镇静止吐兼降温,人工冬眠显奇效,长期用药毒性大,震颤麻痹低血压。在讲到选用抗高血压药物时,用以下口诀:伴有冠心心绞痛,禁止使用胍和肼,普萘洛尔硝苯啶,降低血压抗心痛。脑血管,有疾病,不能使用胍乙啶;肾功能,有减退,禁用心卡胍乙啶,可用多巴可乐定,伴溃疡,可乐定,精神病,血压升,首先考虑利血平。通过耳熟能详的歌诀,学生能更好地针对不同情况,选用合理的用药方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2.2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先介绍相关背景知识进行铺垫,设问后启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教师以围绕着问题做解答的方式进行讲解。“动式”教学主要引导学生“脑子”动起来,并非一整堂课仅机械地动手记笔记。例如在刚上药理学课程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药品说明书包括哪些内容?药品说明书有哪些用途?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讲清楚药品说明书上的内容,这就是药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它在合理用药、新药研发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学生感到所学课程的重要程度,在潜移默化中灌输了专业知识。

2.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一般适用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的章节,如作用于循环系统的心脑血管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等[1]。例如在学习抗高血压药时,结合身边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高血压产生的原因,并分析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有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在授课过程中,要几种教学方式结合,此时可以结合趣味教学法里的抗高血压药物的歌诀。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课堂上听课的效率。

2.4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2]。例如在讲到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问题,抗心律失常药物按作用机制分哪几类?各类药物的代表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有哪些?按其作用机制把学生分成四大组,每个大组学生再分成小组,课下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制作PPT;下次上课时,每组学生选出代表到讲台上去讲解,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通过PBL教学,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2.5模拟药房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常见的非处方药,例如感冒用药、止咳化痰用药、胃肠道药、外用药、五官科用药等,收集相应药物的包装盒及药品说明书进行情境教学。学生相互之间分别扮演患者(普通患者及特殊患者)与药师,患者陈述症状,药师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并嘱咐其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3],现场若有困难,教师给予解答,或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下查阅,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6药店、网络第二课堂法引导学生在药店购买药物时,根据药物说明书有意识地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做到合理选药和用药。推荐给学生一些药理学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的视频资料,例如复旦大学教学视频网站通过课上学习及课下的巩固和提升,有效地拓宽了学生视野。

3小结

通过对药理学课程开展以“职业和应用”为核心的不同形式的“动式”教学法,提升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符合“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同时要求任课教师要有多元化的教学愿望和教学能力,只有教师有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行为方式,才能要求和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白建平,于肯明,张慧芝,等.C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108-109.

篇9

二、之江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1、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学院“倍养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既倍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强IE理论和意识的训}练;又突出现代IE中信息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倍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优化、评价和创新的能力。要理顺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系统化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考虑到之江学院的办学条件限制,即尽可能不添置实验设备的条件下,理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与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开设分层次、多模块、分段式相互衔接、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技能训练与课程实验相结合、创新实窥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开放性综合创新实窥项目,川衔接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完成将工业工程专业的各个知识点的融合贯通、系统化应用。该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四大模块:基础实践模块、强化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以及创新实践模块。其中,创新实践模式是基础实五夫模块、强化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之间的联系纽带,将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下的各实践模块下,根据所学知识点,选择相应的创新实践模块,加强工业工程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

2、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模块的开设

在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实五夫条件,开设形式多样、个性化强的创新实践模块。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工业工程专业实验设备,开设开放性综合实验。结合已有的人因工程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对教学、食堂、图书馆、宿舍等场所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人因工程知识,完成综合设计。已开设基于人因工程的教室设计、校园环境的噪声分析、基于人因工程的数控加工中心的分析与改善、基于人因工程的食堂布局的设计、基于人因工程的大学生宿舍盟洗室的设计、基于人因工程的超市收银台设计等开放性实验项目;根据现代生产与物流实验室的特点,开设了微型小汽车等生产线的综合设计,并用ED软件进行仿真与优化;结合现有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利用物流仿真软件ED开发了基于ED的食堂排队系统优化、基于ED的超市排队系统设计等,结合供应涟管理软件开发了工厂供应涟管理综合分析、连锁超市配送路线优化、啤酒游戏等综合性实验项目。

在保证正常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可在实验中心网贞的实验预约系统上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成员,完成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另一方面,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向学生进行全方位开放。课外科技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柔性化”创新实窥项目,学生通过实验预约系统提出预约实验室开放的申请,获审核后即可在约定的时间与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内容,提交实验报告。通过多层次、形式多样、个性化强的创新实践模块,实现了工业工程各实践模块的无缝衔接,丰富与充实了学生工业工程知识面,同时充分倍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强化了学生工业工程专业的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

3、实践教学考核的建立健全

为了有效实时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避免学生的走马观灯现象,摒弃传统、单一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实践模块,采取不同的考核内容与方法。基础实践模块重点考核过程的操作能力和总结报告的准确性;强化实践模块重点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的方案设计以及实验报告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实践模块,尤其是各类实习环节,重点考察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模块则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主设计实验方法、组织实验过程、实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报告等能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的实施,不仅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了有效监督,同时提高了学生在实践过程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篇10

一、工厂实习

1.实习基地选择原则。工厂实习要求学生进入生产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如何挑选实习基地,搭建稳定的实习平台,是保证实习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中山大学制定了《中山大学本科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规范和加强。实习基地应具有一定规模、期限与稳定性,配备有经验的实习指导人员,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能满足学校相关专业开展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人才培养活动的需求。基地设立的原则包括:(1)专业性原则。(2)普惠性原则。(3)可持续性原则。(4)共享性原则。(5)规范性原则。实习基地必须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具备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良好发展基础。居于以上考虑,我们的学生工厂实习企业定为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肇庆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齐志生物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等。建设具有竞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的目的。2.实习内容。我们将生产实践分为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层次。认知实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工程产业现状及趋势;了解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生物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了解现代生物制品的装置及生产方案。生产实习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企业管理制度;体验现代生物制品的研发;感受生产与销售的真实氛围;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接受企业的日常管理。认知实习我们可以通过安排讲座,邀请实习单位高层领导、技术专家做专题报告,介绍前沿科技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产品的研发流程,参观公司展厅、研发部、生产部与销售部门等方式进行。如在肇庆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参观科技展厅、核苷酸生产车间、生化厂等,参观过程中由专人协助带队教师进行讲解,了解基于药品规范的工厂内部的管理方法,参观过程中学生与技术人员密切互动。生产实习主要是在公司研发部和生产部门车间进行实际操作,如分别在菌种室、发酵创新平台、质量检测中心(QC)进行实际操作和学习,学习菌种的保存和放大、培养基的配比、产品的纯化及质量控制等整套工艺流程;掌握发酵罐的使用、拆、洗、装、验漏、消滤芯、空消和实消等完整的处理过程;学习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在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齐志生物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还学习了疫苗制备菌株与毒株的保存与复苏程序;动物疫苗制品的完整生产流程;生物反应器生产细菌苗流程;传统转瓶与生物反应器生产病毒苗流程等。

二、校内实习

校外工厂实习虽然可以接触生产第一线,但都是由工厂安排实习内容,一些关键性的工艺不能涉及,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开展针对性实习内容。为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在学校项目基金“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的资助下,新购置了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仪、四联发酵罐、高通量生物反应摇床、喷雾冷冻干燥机、碟式离心机、陶瓷膜微滤器等生物工程上下游设备,单独组成一个独立的发酵中试基地,供学生使用。以教师科研项目“利用肝素提取废水生产蛋白酶再用于提取肝素”作为学生的实习内容,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发酵优化、酶蛋白提取、酶蛋白产品包装等工序操作。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新型工艺设备,为以后的创新创业打下基础。

三、实习环节的经济投入

除了校内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外,学校提供学生一定的后勤保障。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实习,实习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目前学生的基础医疗保险,没有覆盖实习中可能存在的人身安全方面。中山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实习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问题。交通工具均为有资质的运输公司提供,同时为所有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均提供人身意外保险,为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学校本身等相关方分担了风险,解除了各方对于实习安全方面的顾虑,方便学生顺利完成实习工作。此外,学校提供校外实习生餐费40元/人(一天),减轻毕业实习生的实习成本,有利于他们安心实习。

四、实习评价制度和成绩评定方式

篇11

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信息化测绘”时代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文章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加强测绘新技术下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多样化实践基地建设、本科生导师制以及科研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阐述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尝试与实践效果,不仅为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奠定基础,也为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思路与借鉴。

关键字:

测绘工程;专业认证;培养模式;测绘新技术

一、引言

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科学经历了“传统测绘”、“数字化测绘”,再到“信息化测绘”的快速变革[1]。特别是2014年1月和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和批复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2014〕2号)和《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驱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总体战略部署下,现代测绘技术突飞猛进,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分发服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测绘行业呈现跨越式发展,这给我国测绘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高等院校培养服务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及相关部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推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和中国工程教育的国家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2],教育部2006年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09年后进入普及推广阶段,标志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并于2015年3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推出了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修订),设置了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作为工科特色鲜明的测绘工程专业,我校正在积极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开展测绘工程专业建设及认证工作。为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年版)和“信息化测绘”时代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测绘专业应制定符合认证标准、学校定位和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测绘工程专业培养目标[3-4],为此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即注重现代测绘学科新理论新技术、专业技术能力、工程设计与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组织与领导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关注毕业生社会认同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体现新测绘时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本质要求。面对新的培养目标,如何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5]。为此,本文以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为对象,探讨工程教育论证建设背景下,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测绘专业人才的需要,在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方面做的一些改革尝试。

二、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融入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

当前,测绘新设备新技术日新月异,使测绘的作业方式、生产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不仅提高了测绘效率,而且大大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了保证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紧跟测绘新时展步伐,在专业课教学方面应当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融入本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的相关知识[6],引导学生不断去接受专业前沿信息,以高新技术突出测绘学科的作用。近年来,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不断引进了TrimbleGPS测量系统、低空无人机、轨道几何状态检测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先进设备与技术,而相关课程的教材对最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新方法原理涉及的不多[7],为了使学生对这些新设备新技术相关知识与应用有足够的了解,相关教师对《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以及《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拓展和深化,并随着测绘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不脱节的同时,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激发学生从事本专业的兴趣。

(二)拓展新的实习环节,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测绘工程专业必须注重实际动手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外业操作和维护仪器设备能力,而且也要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内业数据处理能力,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使用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专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紧跟新时代测绘发展的步伐[8]。因此,在保障传统基础测量实习与设计环节的基础上,包括测量学实习、数字化测图实习、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GPS实习、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对各项实习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借助引进高、精、尖仪器设备,拓展测绘新技术的实习环节,如增加多功能全站仪应用实习、轨道精调课程设计、3D激光扫描仪使用与数据处理实习、高光谱仪使用实习、遥感实验以及工程结合的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实习等。另外,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组建测绘机器人、3D建模、GPS定位与技术、低空无人机、遥感等兴趣小组,并每年举办综合测绘技能大赛,锻炼、提高和检验测绘工程本科生测量技能,为今后就业增强了竞争力,例如,目前累计成立50人的无人机摄影测量兴趣小组,完成了邯矿集团太行矿区、永年广府古城、平山县营里镇石榴沟村等区域的飞行方案设计、无人机航拍、像控点测量、数据处理和立体测图等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开拓实践基地,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

近年来,我校测绘系在不断完善校内及邯郸市内实习场地的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开拓省外、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注重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合的测绘工程专业实习与就业基地。目前,测绘工程专业已与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开滦集团、中煤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地数码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博翔地理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一些煤矿企业等签订了校企联盟协议和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近20余个教学实践科研基地,并在相应的实践基地聘请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指导;另外,鼓励学生在GPS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应用、三维校园建设等方面进行工程模拟实践,开展以“在工程实践中成长”为主题的项目现场实践等活动。通过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多内容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保障课堂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无缝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应用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同时在工程实践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艰苦拼搏的良好专业素养,为他们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培养方式,实施导师制

在创新培养方式方面,测绘工程系通过一系列辅助措施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和专业知识学习辅导,如组建生活和学习兴趣小组,对优秀本科生实施导师制。值得一提的是测绘工程本科生导师制在学院最先实施,其做法是:在刚进入大二阶段学生中选取成绩优秀或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专业兴趣的同学,安排测绘系具有博士学历或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每位导师可带3~6位本科生进行跟踪指导,并在以后学习阶段实行淘汰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与专业老师接触和交流的途径,帮助解答学生思想、生活和学习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优秀拔尖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之间良性竞争,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动力。目前,测绘工程系本科生导师制已实施3年,从学生成绩、参与工程实践与课题的能力和积极性以及创新项目申请来看,该项制度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结合教师科研课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针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宗旨和教学目标,测绘工程专业培养应当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以及老师科研课题,吸收优秀大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或科技服务项目中来,培养学生针对实际科研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寻求方法解决的能力,并让学生经历从项目方案设计到组织实施再到验收的全过程,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给学生创造从事测绘生产、科研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及撰写科技论文,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其实践与自身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9];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将科研融入教学,及时给学生灌输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信息,提高教学质量。近三年来,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矿区变形监测、土地权属确定,地籍测量、地形图测绘、轨道精调、线路测量、边坡放样与监测、流域下垫面信息提取、种植结构提取、流域资源环境监测等,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400多人次参与完成教师横纵向科研课题40余项,申请获得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9项,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在工程教育认证建设背景下,面对信息化测绘时代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测绘人才的要求,进行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是培养符合当前社会经济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测绘人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技能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导师制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我校测绘工程系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不仅为河北工程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关要求奠定基础,也为信息化测绘时代测绘人才培养以及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新思路;但同时应该注意到,测绘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测绘时展步伐,因此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吉长东,徐爱功.基于“卓工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矿山测量,2015,(1):86-88.

[2]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4版)[M].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编印,2014.

[3]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70-74.

[4]李秀海,曹先革,张为成,等.结合专业认证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J].测绘通报,2015,(S0):241-243.

[5]王西林.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甘肃科技,2015,31(9):84-85.

[6]胡青峰,马开锋,王铁生,等.测绘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5,(22):200-201.

[7]冯甜甜,程效军.“卓越计划”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1):27-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