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8:33: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教学常用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教师依据上课内容需要设计一些奇特、新颖、简单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好奇、好玩、好胜的心理。例如:学习“大气压强”时可用瓶“吞”鸡蛋、覆杯实验引入。这些实验使学生产生疑惑“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此时,教师就顺应学生急于想知道“为什么”而引入到新课中。
2故事引入法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有趣的故事、科学趣闻引入,唤起他们的探索热情。例如:学习“速度”时,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法国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觉得自己脸庞有一只虫子,当他伸手抓过来时,发现是一枚子弹。故事讲完之后,学生会感到惊讶和不可思议,教师趁机提出问题:“这种现象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发生”?自然引入到新课中。
3设疑引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通过“设疑、挖陷阱”等方法设置问题,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掉进陷阱里。使他们自己的回答自相矛盾,引起他们积极思考,从而引出新课。例如:在学习“电功率”时,教师将“220 V 100 W”,“220 V 40 W”的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中,问“哪个灯泡更亮?”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回答“220 V、100 W”的亮。教师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结果太意外了,即100 W的灯泡反而比40 W的灯泡暗得多。学生在感到疑惑时,教师点题引入新课。
4游戏引入法
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简单的游戏,从而引入新课,利用游戏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压强”时,用两块厚度相同的木板和两个看上去一样的(实际一个尖、一个钝)的锥子,请一位身强力壮的男生(拿纯锥子)和一位身单力薄的女生(拿尖锥子)进行比赛,看谁先用锥子把木板穿透,结果女生获胜。此时教师利用学生的大惑不解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5辩论引入法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单凭教师反复的讲解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倒不如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争辩和议论中获得深刻而正确的认识。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一上课教师就提出两种观点:观点一,桌子不推不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观点二,推动的桌子放手就停,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你们对这两个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让学生对以上两个观点展开辩论,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6复习引入法
“温故而知新”,利用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点来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可将新知识融入原有知识结构中,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点题引入。例如在学习密度知识应用时,可先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如何进行数学变形?这样很自然地引入到密度的应用中。
近几年,观摩了不少地理课堂教学,一堂好课其教学过程往往给人“行云流水,天衣无缝”的感觉,执教者往往具有高超的“架桥搭梯”的本领,即善于运用课堂过渡。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巧妙的过渡语言,对于实现地理高效课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绝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了“过渡环节”的重要性,在讲课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注意这个问题。下面我就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过渡方法谈几点体会。
1.设置悬疑进行过渡
设置悬疑进行过渡是指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事先酿成一个悬而待解、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再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解决,既学以致用又有前后照应之效。例如,在讲解《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节时,预先设置悬疑:“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之后,美国公民非常担心受到影响,他们的担心是否多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却又悬而不决转入课堂教学,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学习之后再回过头来分析这个问题,最后又可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的教学。
2.利用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实现自然过渡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之间本身就有很密切的联系,只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完全可以达到过渡目的。这种方法将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呈现在学生面前,讲解和过渡浑然一体,可以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这种过渡方法对于条理性较强的知识内容较为适用,特别是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教学。例如,在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时,完成“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教学后,我提出:“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然后直接过渡到“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内容的教学。
3.通过对比进行过渡
当两个教学内容之间相似时,可以通过对比进行过渡。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一节时,学习“地球自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后,教师可提出“地球在自转同时还在绕日公转,下面我们来分析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然后出示表格通过对比完成“地球公转特征及其地理意义”的教学。
4.转折过渡
当两部分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别时,可以采用“但是……”“然而……”“却……”等词语达到过渡的目的。例如,进行《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时,完成“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活动后,我提出:“这是一种理想状况,而实际情况是地球在运动、地表性质并不均匀。”从而过渡到“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教学。
5.对上一环节进行小结实现过渡
这种过渡方法一般用于教学环节之间或课堂教学环节之末。教师在上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教学的重点作一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例如,进行《常见天气系统》一节教学时,讲完“锋与天气”后我小结道:“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锋面活动形成不同的天气现象,这是冷暖气团的相互运动造成的。其实,一个地区大气的水平涡旋也可以形成天气系统,影响天气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这种过渡方法的特点是,能把教学的重点再现出来,给学生加深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6.通过拓展延伸来完成过渡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基本完成后,通过引导学生向课外扩展,将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知识进行关联,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实现内容或环节的过渡。例如,在进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时,讲完“地域分析规律”之后我引导学生“读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并思考:“我们分析的地域分析规律,有没有不吻合的情况?如果有请在图上找出,并思考原因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考虑“非地带性规律”并展开教学。
7.结合对上一环节或内容的评论来实现过渡
这种过渡方法是教师对上一环节或以前所学知识的优劣、利弊进行精要的简评,从而提出新授知识的一种过渡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上环节知识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暗示学生学习下环节内容的方法,以便把上环节知识与下环节施教知识进行比较教学。例如,在进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时,完成“大牧场放牧业”的教学后,我这样评价:“刚才我们通过表格分析归纳了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特点并结合案例‘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很好地理解了形成这种农业类型的区位条件。”
以上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过渡方法,具体运用什么方法实现过渡,还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所教班级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和设计。
总之,课堂教学的过渡环节对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此,我只是简要地谈谈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更为精妙的方法和运用技巧还需要我们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二、课堂小结概述
课堂小结其本质是对一节课或一章课的概括性的说明,时间控制5-10 min,既要全面概述本节课内容,又要言简意赅,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目的;(2)言语精炼;(3)启迪性;(4)思想性。
三、开展课堂小结的必要性
1.完善课堂信息
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知识点增加,知识的难点增多,在正常教学结束后,学生接受的信息多而杂,很难做到层次分明、结构条理。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或图表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是对课堂信息的完善,不仅协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层次,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2.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课堂小结教师不仅可以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是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便日后的改进;也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以便再次的讲解和示范,加深印象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3.承前启后
初中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具有系统性、连贯性,新知识作为旧知识的延续和扩展,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旧知识作支撑,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忽略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通过课堂小结,在巩固、归纳旧知识的同时,启迪新知识。
四、课堂小结的方法
1.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法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在课堂结束的五到十分钟内,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思想进行总的概括,以图表、阐释、视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教师再次的授业解惑。归纳总结法,为学生展示了整节课的内容,在突出教学中心的同时,也突出了重点。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列举三角形全等的所有证明条件,学生通过选择的方式回答哪些条件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哪些条件不可以;也可以延伸扩展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全等条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延伸拓展法。延伸拓展法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力的作用,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问答的形式,教师启迪性提问,学生试探性回答的方式,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扩展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视野。一节完整的课堂,应该以引导性问题开启,以启迪性问题结束,使学生在追逐中进步。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教师通过提问:大家这节课收获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属于有理数。有同学可能回答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再进行深层次的提问:小数是否属于有理数。不断的通过提问,学生温习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比较异同法。初中数学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相近的结构,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温习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异同观念,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中的相似概念、原理、结构等放在一起,对比不同概念、结构、原理等之间的差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概念、原理、结构之间的异同,避免混淆,而且可以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记忆。例如, 在学习《认识圆》时,学生容易混淆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分别列出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进行两者之间的比较,然后利用图示分别在圆中找出圆心角和圆周角,这样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异同就清晰可见,以便于日后的灵活应用。
4.实践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中,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作为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学生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立方体时,可以通过指认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来总结不同立方体的结构特点。在学习对称图形时,可以指认生活中的实物,来总结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知识,体验快乐,提高教学效果。
一、固定条件
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反复地练习某一个动作。这种形式的练习,对于掌握、巩固动作技术和发展学生的身体有着重要意义。组织学生进行固定条件的练习应注意:
1.对固定条件下的重复练习,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机械不变的重复,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做练习时细心地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对他们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
2.教师在备课时对每项内容都要认真地安排,根据教学内容所用的时间、学生实际情况、教材特点,以及场地器材等因素,对学生练习的次数、距离、重量、时间、时间间隔,作出具体规定。在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下,可选用动作结构和教材基本相同的辅助练习,以便取得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
3.固定条件进行练习时,因为条件基本固定不变,学生可能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当学生对动作已经基本上掌握时,还可能产生厌烦情绪,要求学习新动作。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不断地指明新的努力方向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练习目的的教育,也可以在固定条件下利用竞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变化条件
指的是在条件变化下组织学生练习某一内容,这种练习形式对于改进、提高动作有重要意义。
变化条件包括:变化动作的要素、变化练习的环境、变化练习的要求以及增加练习的条件。组织学生采用变化条件方式练习应注意: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所采用的任何变化手段,必须从达到一定的目的出发,而不要为变化而变化,追求形式。
2.变化条件要做到循序渐进,尤其是在加大练习难度时,不要变化得太大、太突然。例如跳箱的加高、跑的速度加快、单个练习的增多等应逐渐提高。这一点对体弱学生尤其应该注意。
教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会进行课堂小结,这不仅能使学生们在经过许久听课而疲倦不堪的大脑再次调动起来,还能起到总结整一堂课、梳理一节课所讲知识点的结构并引出下节课所讲的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经验的初中数学教师还能在课堂小结中运用一些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们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并能通过课堂小结了解到在这节课中学生们的知识的吸收程度。
一、课堂小结使用得当诚然会有极大的益处,但是若是使用失当则是得不偿失
(一)以课堂小结所使用的方式分类
(1)总结归纳方式的课堂小结。此类课堂小结,是最考验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最能使学生们的学习得到深化提高的课堂小结之一。教师大多会运用“口诀法”:将课堂重难点编作朗朗上口的口诀,使学生们增强记忆;“结构法”:构建联通知识点的体系结构,能将各个知识点的联系都分明摆出,使学生们的知识调理而系统;“练习法”:能让学生们复习一遍讲过的内容以加深印象,测验学生们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能在讲题目时重复一遍知识点。
(2)交流评价式的课堂总结。此类课堂总结,让学生们在课堂末尾自己积极地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更甚于辩论、互补,然后再由初中数学教师来补充,答辩,并提出更好的建议,让学生们下次再接再厉。而这就十分考验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和讲课能力,因为只有将整节课的知识点都讲得清楚明白,能使整班的学生都喜欢信服的教师,这种课堂小结,能十分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努力学习、快乐学习,还能增强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合作竞争能力等等。
(二)以课堂小结所达成的效果分类
(1)简洁而不变的课堂小结。“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相信我们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初中数学教学,本应是有趣的,开发学生的大脑,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的,结果一句在课堂末尾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课堂小结,对于学生们的乐趣,学习积极性总有或多或小的打击。并且,也不能得到课堂小结的应有的作用。“不前进就是后退。”我们也可以活用这句话:“没有积极的影响就是有消极的影响。”这样简洁而不变的课堂小结,总是应该遏制它的延续并加以改进它的。
(2)总结归纳式的、交流评价式的等等的课堂小结。这些课堂小结,都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极富感染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能让学生们尊敬信服的人格魅力等等。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秉承着及时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多面性原则、学生本位性原则、紧密性原则、幽默性原则、机动性原则这8大原则来设置课程小结。这样设置出来的课堂小结,比起那简洁而不变的课堂小结,效果要好得多。
二、好的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好的课堂小结,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才能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呢
(1)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秉承着及时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多面性原则、学生本位性原则、紧密性原则、幽默性原则、机动性原则这8大原则来设置课程小结,这是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设置的根本依据和重要前提。
(2)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读教材,揣测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确定教材重点;需要多与学生们多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进度,明白学生们学习的难点;需要从教材、辅导资料中整理并提炼重难点,将它们编成口诀、顺口溜,或者将梳理它们的关联,编写出它们的理论的体系结构或图表。
三、结语
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虽然短小,但不可否认它是一堂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课堂小结的地位,好好备课、设置,并且还要秉承其设置原则,将之做到尽善尽美。而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并不仅仅是初中数学教师的个人努力,就能使之地位提高,受到重视的。这应该需要国家、教育局、学校、学者等等的多方人事和机构的多方面努力才能达成的。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还应有系统的指导教材,当然,这同样也需要国家、教育局、学校、学者等等的多方人事和机构的多方面努力才能达成的。
参考文献:
一、要高度重视高中数学课堂导入工作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方式、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最终效果。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和关键环节。“万事开头难”,课堂导入是很必要的,倘若没有课堂导入,全堂课平铺直叙的满堂灌,既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容易让学生掌握重点,就不会有好的教学结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好了课堂导入工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所以,做好课堂导入工作要是十分必要的。
二、要掌握常用的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不仅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既然课堂导入工作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开展课堂导入呢?我们认为,掌握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最常见的是直接导入法。就是教师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地将学习的目标、重点、难点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直接进入学习状态。这是一种比较简单、比较常见的导入方法。一般应用在新课中,定义类、简单的定理类都可以运用。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有两点,一是课程安排要尽量合理,在难度上、进度上都有恰当的预期。二是在课程进展过程中,教师要增加对学生的关注,要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
问题导入法是新课改后很受推崇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方法有明显的优势,教师若能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对它进行积极地思考,进而讨论论证方法,使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一般也是运用在新课中,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运用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公式推导类、定理证明类可以比较好的运用。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太简单或者太难都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教师要有配套的方法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围绕主题进行讨论,避免过分偏离主题。
练习导入法是比较具有数学特色的导入方法。数学是一门重视实战能力的学科,概念、理论掌握得再好,也还需要一定的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会运用知识,并在熟能生巧中加强数学思维。练习导入法在新课和复习课中都可以运用。新课中运用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急于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而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的导入方法。例如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就可以让学生先用传统方法算一些数字。在复习课中应用此法,则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如培养数形结合、一题多解的意识和创新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题目要选择适当,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题目,注意预习和复习中运用此法的不同目标。
此外,类比导入法、对比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也是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这些方法有一些不同的方面,但在目的上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能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要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在课堂中有更好的表现,从而发挥师生合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中数学课堂导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上我们讲了几种课堂导入常用的方法,也对每种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总结,下面我们将就课堂导入需要注意的共性问题进行一下说明。
首先,要尊重学生。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还要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成功的连接“教”和“学”,才能为教学活动取得实效打好基础。学生不是被动学习的机器,而是有自我意识和独特思想的与教师一样的人,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尽管在学习上的基础有差异,个性有差异,但都已经有了相对独立和成熟的观念,自我意识很强,他们渴望被尊重,渴望能够证明自己。作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在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选择上,充分参考学生的意见建议,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与学生实际相符合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导时,要注意对英语相关的话题进行创设,让学生们通过交流对课堂学习进行引入。除此之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能够通过教师对情景进行创设来激发,例如教师在对“Music”这一n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喜好,把比较流行、受学生欢迎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等歌曲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对音乐类型、形式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并且能够把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激发出来,像这种风格较强、比较经典的歌曲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有兴趣地对音乐进行学习。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可以通过对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来增强,把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地提高。
2. 有效激发兴趣,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
选择课堂导入方式的依据是教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对象,可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对听力课“Music”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你们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来引入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外爱好进行讨论,从而提出“你最喜欢的音乐是什么?”这个问题来对课文知识进行导入,让学生对课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随意交谈导入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可以设置自由式谈话“Free-talk”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自由阐述,来加深对新课内容的印象,从而对自己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进行培养。另外,在学习“Inside Advertising”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们买鞋的情况出发,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语法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上语法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对学生学习语法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要依据教材的核心内容,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对A Pioneer for All People时,教师可以利用都市人抛弃城市工作而选择乡村生活的话题来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发生的情况来对课文知识进行学习。
3. 利用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在农村地区,英语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讲授词汇、语法、知识点等为主要目的,在整个课堂中以讲授知识为切入点,在时间分配上采用满堂灌输来强化记忆内容。这不仅使英语教师感到教学任务大,教学重点多,费时费力;而且学生学起来也觉得难;并且学生对每一节课的一贯教法感到乏味,没有乐趣,天长日久,就对英语课堂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应用收放并重的教学模式来教授内容,可以为英语课堂增添活力。开放式教学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时间,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安排学习活动的搭档,创设活动的主题。不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来授课而是根据实际因时而变。比如,根据天气、节日、随时发生的事件来确定对话主题,也可根据课堂实际或学生的基本情况来改变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开展对话练习,使学生对英语课堂不再感到枯燥,而是产生依恋,兴趣倍增。但开放式教学不是“放羊式”教学,并非让学生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开放要适时适度不可偏离教学目标这一中心。
二、采用听说为主。全面训练的方式实现英语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保障。提高45分钟要质量,是提高信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通过近年的教学,我认为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会大大提高信自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重视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的导入部分之所以重要,还有着信息技术课本身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当前,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机房,软件资源日益丰富,一些机房还提供了互联网环境,这些进步,在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在挑战着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艺术,上网、游戏、聊天吸引着初中学生充满好奇的心,一些学生迷恋于聊天、游戏,无心上课,在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这些问题,都赋予了导入部分更特殊的含义,一个好的导入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聊天中拉回课堂,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按预先的教学设计正常进行。在现实中,有些教师抱怨信息技术课难上,学生难教,其实,这和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导入部分重视不够有重要关系,如果忽视导入部分,或者是随意为之,草草了事;或者干脆省略导入部分,直奔主题,这都会使课堂教学缺乏过渡,显得突兀,学生对上课失去期待,上课效果自然会不尽人意。
1.直接导入法,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开门见山,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点明,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进入主题。但我觉得这种方法的存在一些缺点,经常使用容易产生呆板的感觉,不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感觉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复习导入法,这是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既可以很好的回顾之前的知识,又能很好的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我觉得这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是一种相对较好的导入方法。
3.前后对比导入法,将没有应用新知识处理的作品与应用新知识处理的作品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自主的发现新知识的乐趣,和有点,让学生更有兴趣来进行学习。这可以说是信息技术课中比较独特的导入方法,也是信息技术老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二、多多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n的兴趣
信息技术知识抽象,操作要求严格,初学者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犯很多错误。教师往往在学生多次尝试仍未成功时(这还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有关),容易变得急躁,大声斥责学生的事情屡屡发生。使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变成对失败的恐惧;以至于越来越胆小,越来越害怕上信息技术课,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如果在学生多次尝试仍未成功时,教师淡化学生的错误,耐心地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同时尽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多给表扬肯定,哪怕这困难是微不足道的,往往能把学生刚刚产生的畏难情绪,立即转化为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形成个体的成功体验,从而大大激励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教师能否在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于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如问题法,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课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通过合作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像我校的实际情况不充许学生一人一机,所以我将他们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相互配搭、相互帮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学习成果,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而且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个小组都有互相学习的榜样,课堂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小组合作让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了活动中,也让每一位同学动起来了,真正实现了全班共同进步,不让一位同学掉队。
四、大胆放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刚开始我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后来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多弊端。1、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就像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那会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因此,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说,我在讲“上网浏览”时,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在开始新授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教学重点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并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老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 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少讲多练,给足学生操练时间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讲究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我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20分钟左右,余下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总之,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新课程理念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更高。
参考文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同样适用。课堂中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使得学生更快的进入听讲的状态,增强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英语老师来讲,要想更好的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效率,就必须重视高中英语的课堂导入环节。以下结合高中英语的教学实践,就在教学中所使用的几点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进行分享,以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设疑导入法
从高中生学习的角度来讲,如果没有一定的疑惑,就很难有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所以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设置悬疑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以此来达到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课堂的导入后,往往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老师对课文的知识非常了解,同时还能灵活的使用其他知识来进行举例说明等等,所以对老师的知识面也是有着一定的要求。
二、温故知新法
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是老师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新课文和旧知识的联系。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进行旧知识的复习,然后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引出新知识。如在进行教学非谓语动词来做宾语补足语这一语法的新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在黑板或者写出一组例句。这些例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包含了宾语补足语的各种形式,但是每个句子中宾语做补足语的使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
They tried to paint the door redly.
My teacher asked me sit at the back.
My uncle consider me is a good boy.
I find my school change in the new team.
通过对上述一组句型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将学生所学过的宾语补足语的用法进行复习,在复习之后进而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中。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课堂的导入能够使得新旧知识之间形成一种桥梁。在学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复习之后,还可以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课堂上,这种旧知识对于新知识的铺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导入法
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来进行和文本内容相关的一些图片或者视频的展示,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且这种方法应用起来比较简单,老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课堂的导入。比如在教学中Technology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将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带入到课堂,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
T: What is this?
Ss: It is a mobile phone.
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Ss: It is very popular and it makes our life easy...
T: That is right. Do you know why it is so popular?
Now let’s read the passage—
Life on the go.
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课堂的导入练习,能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视频或者图片传达给学生,以达到增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一个过程,老师应该积极的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英语课堂导入时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的几种常用的方法,还可以使用情景导入、实物导入、背景知识导入、音乐导入等一些比较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英语老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新课的内容进行课堂导入方法的选择,达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英语老师使用合理的课堂导入方法,以达到促使学生在最佳的学校状态下获取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国玲. 高中英语课常用的导入方法[J]. 英语教师. 2010(09).
一、一体化课程的概念、特征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
一体化课程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过程注重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教师的导学相结合,同时重视“做中学、学中做”核心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在一体化课堂教学中,小组教学法应用最为广泛。
二、分组教学的概念、特征
分组教学在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中是最常见、最适用和最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即任课教师依据一定的规则、现实条件等因素,将授课对象分成若干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可讨论性、挑战性,同时,要求教师有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掌控课堂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协同合作的能力。
一体化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及灵活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课堂、自主学习,不仅是一体化教学的难点,也是传统教学的难点。
三、分组教学中学生被动展示的原因分析
分组教学是一体化课堂的重要教学方法,但在实际分组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一言堂、小组展示时没有学生配合、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压抑等现象,更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以往的经历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不配合教学
技工院校的生源基本上来自于不能入读高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的学生,学生的人生中多次经历了被选择、被抛弃,大多数学生自信心不足。这些学生大多数在初中就读期间就是被冷落的对象,课堂提问基本和他们无缘,因此,当这种习惯被带到技工院校时,学生从多年的被冷落突然过渡到受重视,巨大的反差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因此,学生没有回答问题的习惯,也没有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加之很多学生没有正常的家庭呵护,混日子的思想比较严重,在课堂上就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学习了。
2.学习基础薄弱导致学生不愿展示
技工院校的学生多是中考、高考的失利者,他们的文化基础课比较薄弱,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对知识理解不了、不会表达等。因此,即使是部分积极的、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往往也因为专业基础的先天不足而放弃了展示的机会。
3.课程安排欠合理
技工院校以往的授课模式基本是参照大学、高职的授课模式,设置了大量的专业理论内容,以及大量的数学、英语等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就业方向、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足等,导致学生上课听不懂、无兴趣,很多学生也因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枯燥而放弃了学习,因此,课程改革亟待开展。
4.教师课堂掌控力亟待提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育缺少大教育家,职业教育更缺少勇于奉献的大教育家。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幽默,要讲究方法。教育的振兴取决于教师,如何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也是一个课题。
四、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方法
1.自我举荐法
学生自我举荐的方法,即毛遂自荐法,一般通过学生举手示意、积极回答问题来实现。自我举荐法给予学生很大的权利和自由度。
2.小组轮流法
小组轮流展示法是组员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据一定规则,例如顺时针方向,依次轮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的方法。但该方法下学生较被动。
3.小组内部抽签法
小组内部抽签法是组员在组长的组织下,通过抽签、抽扑克牌等方式,随机轮流回答教师的提问,或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
4.小组内部推优法
小组内部推优法指通过小组全体成员的表决,推选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小组成果,推选的学生可以是组内专业能力和表达能力俱佳的优秀代表,也可以是有特点的学生。
5.教师优选法
教师推优法即由任课教师指定展示的学生,该方法给予任课教师较大的灵活性,是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依据课堂巡视情况,随机决定展示的学生,即教师决定学生的展示机会和顺序,以实现对课堂的掌控,达到教学目的。
6.它组举荐法
它组举荐法即代表小组展示的学生由其他小组依据一定的规则决定。例如,小组交叉指定、顺序指定、随机指定、投票指定等。
五、分组教学中展示学生不同确定方法的适用场合及关键点
1.自我举荐法的适用场合及关键点
自我举荐法一般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和总结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积极的心态往往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势、高度,企业需要积极的员工,课堂需要积极的学生。
教师在该阶段需多表扬自我推荐的同学,尤其在第一次上课时,营造全班积极回答问题的氛围,即使问题回答得有偏差,教师也要从提高学生素养的角度给予肯定,引导观望的学生积极自荐,达到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目的。
2.小组轮流法的适用场合及关键点
小组轮流法适用于小组成员普遍展示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教师应尽可能少使用小组轮流法,尽管该法可以避免无人回答问题的情况发生。使用小组轮流法看起来人人参与、人人成长,但实际上是学生被动地成长,展示完的学生就放松了课堂注意力,甚至开始走神。除非该小组的成员人人都很积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且均想展示小组成就,能依据优势形成合力,类似辩论赛,那么也可以采用该法确定展示人选。
3.小组内部抽签法的适用场合及关键点
小组内部抽签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确定性,始终可使学生保持精神集中,为常用的、高效的方法,该法有效避免了组员滥竽充数情况的发生。组员为了本组的团队荣誉,也会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学习知识。但需要注意,抽签应该安排在展示前的几分钟,否则就失去了该方法本来的深意。此外,该方法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成熟阶段。
4.小组内部推优法的适用场合及关键点
小组内部推优法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中前期阶段,在分组讨论、小组展示成果、竞争时可优先考虑。小组可择优选择表达能力突出、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参加比赛,形成合力,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自信心的培养。此外,如果为了提升学生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向其施加一定的压力,迫使其学习。
5.教师优选法的适用场合及关键点
教师优选法为教师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维护教师的威严,有利于教师掌控课堂教学。该法灵活应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例如发现讨论不积极的学生,可以考虑让其代表小组展示,在教育该生的同时又可以警示他人;在授课结束总结时,可以考虑让参与性效果最好的学生展示、总结,可以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在遇到教学难点时,可以依据巡视效果选择性地确定展示的学生,实现化解难点的目的。
6.它组举荐法的适用场合及关键点
它组举荐法是课堂教学确定展示学生的最高境界,多用于技师班的课堂教学。该法可以形成组间竞争,使各小组互相监督学习,形成监督机制,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各小组齐头并进,消除短板。该法是检验学生表达论述能力、专业学习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效途径。
六、提升展示学生的积极性是任课教师工作的关键点
1.表扬、肯定为先,提升学生参与展示的积极性
一体化课堂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即从“讲学”转变为“导学”,看似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但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展示结果,作为任课教师,我们需要形成一种态度,即始终保持对学生的肯定态度,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要学生主动展示、回答问题,我们就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找出亮点,在全班表扬,从而养成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氛围。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认可是第一位的。
2.创新、灵活运用确定学生展示、参与的方法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我们必须创新、灵活使用上述六种方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适合任课教师、适合授课班级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多实践,找到适宜的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