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3 04:19: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交通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某县滨江临海,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全县总面积1876平方公里,总人口110、9万人,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县。建国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沟挖河,大力开展农村水利和交通桥梁建设,共开挖一级河5条、二级河20条、三级河384条、四级河1117条,同时形成农村交通桥梁3465座,其中县属桥梁623座,包括一级河道桥梁35座、二级河桥梁250座;镇交界河道桥梁74座;垦区防汛桥梁264座。农村水利和交通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形成,为全县人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存在问题。
如东县农村交通桥梁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相关客观条件的变化,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
1、桥梁损坏严重。目前绝大数农村桥梁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运行多年,日久老化,基本上都已到了更新改造时期。在县属623座桥梁中,有280座属损坏和危险桥梁。这些桥梁中有的桥梁桥台基础下沉或位移;有的双曲拱桥主拱圈断裂;有的桥桩断裂、桥身扭曲变形、大梁钢筋锈蚀挂落、微弯板断裂;有的无安全带、无栏杆等等,险情众生、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经鉴定,其中有63座桥梁必须立即拆除修建(不包括镇内、村内桥梁),有37座桥梁必须维修。随着农村机动车辆数量、吨位的不断增加,农桥损坏程度越来越厉害,为了确保交通安全,一些危险桥梁不得不打墩限载通行,既影响了当地农副产品外销,又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群众要求改建危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2、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县农村交通桥梁、公路、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各级政府和集体投入。欠债多、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环境的重要因素。据调查统计,全县将有970公里的道路需要新建或改造,共需经费43506万元,其中2004年需要完成镇村道路321公里,共需投入资金8028万,剔除省可补资金,县、镇、村各级需要投入4818万元;全县有30%的一、二级河及45%的三、四级河急需疏浚,工程量达3500万方;当年急需拆除重建和维修桥梁需要资金1563万元。而目前可用于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税改前,全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向农民收取的“两工”以资代劳款中安排一部分;二是县财政预算外资金每年安排800万元左右;三是从收取的水利工程水费和水利资源费中安排一部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逐步深入,向农民收取的“两工”及水利资源费已经全部取消,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只能用于偿还村级债务和兴办一些村内的小型农田基本建设,已不可能拿出资金用于农村桥梁建设。县镇财政也十分拮据,确保运转和加快的矛盾十分突出。
3、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和农村交通桥梁设施实行分块经营、分块管理的运作模式。即农村公路建设、维修及管理由交通部门负责,农村桥梁修建及管理由水务部门负责,导致在路桥规划和资金安排上难以通盘考虑,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路通桥不通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推进的同时,更给农村交通桥梁的更新改造增加了新的压力。同时,县、镇、村之间桥梁管护责任制也不够明确.
二是诚心。收费工作是服务性工作,服务是重头戏。因此,每一名收费员都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司乘服务”的工作理念,做好微笑服务、委屈服务、肢体语言,用真诚的服务融化司乘人员的劳累和烦忧,让他们感受到高速公路收费员的热情与真诚,有一种回到家的亲切感。
Let the language classroom "read" together - ordinary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Survey Report
Zhang Xiao-ping
【Abstract】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been advocated for many years, we have harvested some affordable education, but also lost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language. Some teachers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continuity of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objectives to achieve quick success, but often overlooked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a long time, reading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field has been marginalized, lack of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has become a concern,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slowly becoming a distant recollection, students feel the magic and beauty of the language has become more familia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we must return to its rightful place teaching reading.
【Key words】Senior Chinese; Reading status quo; Marginalization; Survey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诵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先生也说过:“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读起来,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意蕴,在诵读中明白文章的事理,在诵读中感悟文章的情感。为全面了解当前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诵读教育的情况,笔者近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普通高中文科班39人,理科班45人,收回有效问卷84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高中诵读教学的一般状况
一是诵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回答“从小学到高中,你朗诵读语文的时间有何变化”的问题时,40人表示越来越少(占50%),23人表示没有改变,不到21人次表示越来越多。
二是文科生花在诵读方面的时间更少。在回答“每天诵读的时间安排”时,表示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文科班14人占35.7%,理科班29人占64.4%,文科班有5人次表示低于5分种或基本不读。
三是晨读依然是大家诵读的最佳时机。有72人次占86%表示早上是自己诵读的最佳时段。
四是诵读更多还是个体行为。有46人次表示自己喜欢单独诵读,22人次表示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诵读。
五是对于诵读的期待很强烈。有62人次(74%)表示,再增加点时间和花点心思,会读得更好些,只有6人次表示自己读的时间够了。在“诵读对自己学习语文的帮助”问题上,49人次表示很有帮助,25人次表示帮助不明显,12人次表示不清楚。
六是诵读的对象很狭窄,功利性很强,审美性不强。平时朗读的文章里,76人次(90%)表示是课堂上老师要求背诵的诗文,46人次(55%)表示为优秀作文,大大高出了优美散文(21人次)和说明文(2人次)、议论文(8人次)。在喜欢朗读的文章里,优秀作文达到45人次,超过了诗歌(44人次)、散文(38人次)。这些数据表明,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存在许多不足,造成学生参与诵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欠缺。
二、诵读教学边缘化的一些原因
一是学习任务繁重挤占了诵读时间。调查表明,有57人次表示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安排朗读的时间一般,只有22人次表示安排的时间较少。但是同时有70人次(83%)认为,课程增多,诵读的时间被挤占了。有24人次认为,在考试中诵读不能让自己得高分,所以不愿多花时间。在当前的高考体制中,语文教学是很受重视,但是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相对来说得分效应不很明显的诵读,被学生日益抛弃成为一种趋势。
二是教学手段陈旧消蚀了诵读兴趣。有49人次认为,教学手段单一,使自己诵读兴趣减弱。有的教师在指导诵读教学时缺少有效的指导,诵读教学没有充分营造氛围,没有很好发挥诵读对情操的陶冶、对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迪教育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变得不想读,不愿读,“哑巴语文”、“安静课堂”渐成趋势。
三是教学内容不适合诵读。有50人次认为,语文教学内容越来越深,适合诵读的内容越来越少,这些是自己忽视诵读的重要原因。从教学内容来说,纵观小学到高中的教学序列,更多是从表层的、初步的形象思维培养转向全面的、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教材内容的选取从客观现实上限制了诵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是少数同学认为有其他原因。调查显示,其中9人次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自尊心变强,怕同学笑话不敢读,5人次认为教师基本功欠缺,不能给学生很好示范,这些细节表明高中生随年龄增长,一些外在的因素并没有成为其减少诵读的主要问题。
三、提升诵读教学的一些建议
调查表明,在精细化教学的片面指导下,当今的语文教学更加偏重于以讲代读、以析代读、以问代读、以练代读,语文教学的技术性、工具性已经大大超越了其审美性、人文性,从而使阅读课堂失去了灵性,失去了韵味,也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内在规律。对于阅读教学,于永正老师有着自己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以读为本,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归宿。他曾说过:"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一个‘读’字","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桥梁和手段,离开读这个阅读教学最重要、最根本的训练,语文本领的掌握就是一句空话","朗诵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
语文,语者,言也。诵读就是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学生的一些愿望来看,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进一步提升对诵读教学效用的认识。调查显示,有51人次认为,诵读对自己学习语文很有帮助,但是也有25人次认为,帮助不明显,还有12人次认为不清楚。对诵读有模糊认识的,文科生表现更为突出(56%)。新课标提出“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表明新课标对高中阶段朗读教学所具有的多面教学功能的认定,即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感悟文章、生成深层次的主体体验并形成个性化的言语表达方式。事实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作为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在考试得分效益上没有明显优势,但它在深入体味作品、提高表达能力、感受文学作品魅力、提升个人修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这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乃至整个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指向。
二是进一步增强诵读与阅读、写作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加强诵读与阅读、写作的有机结合,让诵读成为有感情的读,成为主动将自己融入作品的美读,成为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的过程。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强化诵读、提升语感来增进文章的理解、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引导,特别是加强以诵读提升语感,以语感促进答题、促进写作的训练,提高诵读教学的实用性。笔者在高三第二轮复习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心浮气躁。无论是古诗鉴赏还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都是讲速度,图便捷,不是主旨不明,就是断章取义,解题的得分率很低。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调整教学策略:鉴赏古诗,让学生反复诵读,着重对诗句意象和意境进行体味,强调整体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情感,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对文言文阅读,让学生至少读两遍,强调读懂文章大意。个别疑难字词,句式,有一定语感的学生也能自己消化;而对现代文阅读,同样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读描写生动优美的片段,读抒情议论的句段,读意蕴丰富的有哲理的语句。这样读下来,学生对文章主旨,作者的情感倾向、观点态度以及写作意图都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这样的复习课堂,把诵读和阅读结合起来,学生收获很显著,答题的准确率提高了,阅读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进一步改善诵读教学手段。推进诵读教学,课堂是基础,教师是关键。调查结果中有29人次表示,教师要热心引导,在课堂上多示范。语文教师自身要提高诵读基本素质,发挥诵读的感染力,善于将文字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善于将优秀的作品通过自己的诵读示范实现“再创作”,让学生更大程度体味到诵读的魅力,自觉投入到诵读。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语文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语言媒体,可以引进录音,录像、MTV教学,可以让学生欣赏电视散文,优秀影片中的经典台词,让学生在认真聆听的过程中感悟诵读的魅力。推荐或者播放一些优秀的诵读节目,让学生对诵读的优美有直观的感受,从而调动其诵读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古典诗词,写景抒情散文,演讲词等文体时尝试引进一些现代教学技术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在优美动听而又具有个性特色的诵读中久久回味,难以忘怀,收到较好效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在人们的心目中,警察应该个个都是钢铁硬汉。其实,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就高速交警而言,他们肩负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职责,承担着高速公路的治安管理、秩序管理、事故处理等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应激工作任务。他们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
本次调查采取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和面访的方式进行,共抽取调查样本400个,其中城市居民300人(包括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在职人员和市民),出租车司机100名,同时还走访了部分交通管理、执法部门。共回收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为98%。
二、城区交通现状
截止2009年底,市城区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87万人,市城区建成区人口43万,机动车保有量10.45万辆,新增汽车1.4168万辆,同比增加了117%,是建市23年来年平均数的7.7倍。此外市城区还拥有客货人力三轮车、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近10万余辆。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遂宁现有机动车数量需要6252个停车位,可供社会车辆通行的道路里程140.527公里,然而目前市城区仅有3000个停车位,比需求量少了一半多。
三、民意调查情况
1.调查显示:在市民平常出行方式中(多选题),有62.8%的人是坐公交车出行;47.4%的是步行;26.5%的人骑自行车出行;15.8%出门是开私家车;12.2%是骑摩托车出行;。
2.在遇到拥堵情况的调访中,受访者表示经常遇到的占52%;偶尔遇到占45.9%;没遇到的占2.1%。
3.在问到“您觉得什么时间最堵”时(多选题),调查显示: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52.9%的认为17:00—19:00时段是路口堵塞最严重的时间;有20.4%的认为在早晨7:30—9:00的上班高峰期,多数路段路口会发生车行缓慢或者不间断的拥堵现象。
4.认为拥堵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影响很大的占25%;比较大的占25.5%,一般的占42.3%,无所谓的占7.2%。
5.在问到“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拥堵”时(多选题),65.8%的受访者认为车辆增多是造成交通堵塞的最主要原因,这与遂宁近几年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有关;48%的认为是司机不规范驾驶;13.3%的认为是由于交通指挥不力;0.5%的认为是停车难;73%的认为道路太窄;30.1%的认为是出租车乱超车、占道,44.9%的认为是行人横穿马路造成的。
6.在问到“您觉得城区现在堵车情况严重么?”时,认为很严重的20.9%;比较严重的占35.2%;一般占30.1%;不太严重的占12.8%;不严重占1.0%。
7.在问到“您认为城区拥堵主要地段有哪些?”时(多选题),71.9%的受访者认为是滨江路;67.3%的认为是凯旋路;34.7%的认为是育才路;24.5%的认为是和平路;43.9%认为是其它地段。
四、城区道路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
1.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一是遂宁城区道路整体布局呈平面交叉结构,立体交通严重缺乏;二是现有道路通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河东新区、工业园区的道路,由于人口居住少,通行量小;三是过多的交叉路口形成交通冲突点,滨江路、凯旋路、育才路等路口流量大、人车混行,影响了通行效率。
2.城市静态交通体系建设力度不够。据调查,2006年至2009年规划新增停车场54处,面积约39万㎡,可停放机动车1万辆左右。1985年至2005年建市20年间仅规划建设停车场22处,面积约9万㎡,仅供停车3000辆左右。近几年,虽然停车场数量和停车面积增长较快,但绝大多数分布在河东新区、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三园区目前总人口不多且居住相对分散,停车场利用率不高。主城区停车场少,不能满足停车需求。目前,市城区仅有3000个停车位,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需要6252个停车位。
3.部分停车场改变了用途。据初步调查,仅2005年主城区建成的停车场就有9处(面积约17224㎡、可停车494辆)已改为营业用房或仓储等。停车场改变用途,增加了停车困难。
4.地面和地下停车收费差异大。绝大多数车主认为地面停车2元/车次,既价格便宜又停车方便,地下停车是按小时收费,价格偏高,因此不愿将车停到地下,造成部份地下车库有车位无车停的状况。
5.对出租车、公交系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遂宁城区
对公交系统没有相关的优先政策,对公交系统的吸引力不大,公交系统相对不够发达。且公共交通在结构上不尽合理,公交系统规划缺乏整合,缺少首末站和换乘枢纽站,客运盲区较多、站场数量不足,导致公交系统整体效率偏低,无法发挥运载最多乘客量的功能。对出租车行业管理不够,缺乏自律,存在出租车随意停车、掉头等情况,对道路交通也造成了的一定程度的影响。
6.市民交通文明素质程度偏低。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乱穿马路,机动车强行并线、强超强会等交通违法现象非常普遍,它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并导致道路堵塞,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效率。
五、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1.解决路网布局与城市地理结构不对称问题。城区道路交通建设要符合城市地理结构,应逐步规划和建设立体交通,如人行天桥、地下过街通道等,逐步解决平面交叉结构和人车混行的问题。
2.恢复原有地下停车场的停车功能,减轻地面停车压力。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违规改变停车场用途的行为予以清查纠正,并责令其恢复停车功能。对原规划建设为停车场,后经业主私自改造后,不便于车辆停放的地下停车场,要在规划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修缮后用于停车。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将地下停车场停车位情况及时在电子显示屏上显示,方便车辆停放选择。
3.鼓励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市政府要出台类似市场改造的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鼓励单位、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同时鼓励市城区具备停车条件的各企事业单位有偿对外开放停车场。
饮酒与开车——致命的结合
然而事实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来自某国际组织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每33分钟就会有一人死于与饮酒有关的交通事故。尽管有大多数人认为酒后驾车酿成的交通事故永远不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专家的统计结果证明: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卷入与喝酒有关的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为30%。显而易见,饮酒与开车是多么可怕的致命结合,正是由于酒后开车这个“罪魁祸首”使得一幕幕本不该发生的惨剧接连上演,造成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
酒精对驾驶员身体的影响
酒精在人体血液内达到一定浓度时,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就会下降,尤其是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下降。驾驶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越高,发生撞车意外的机会越高,受到酒精影响的司机通常会有如下特征:
1.对信号灯反应慢;
2.逆向行驶;
3.摇摆不定、突然转向、飘忽不定或在道路中线驾驶;
4.乱踩刹车;
5.转弯幅度大;
6.蛇行;
7.没有原因就停车;
东港市公安交警大队按照部、省交管局《关于调查上报县乡道路交通管理有关情况的通知》要求,安排专门人员对我市县乡道路交通管理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港市自然情况
东港市于1993年6月18日撤县建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处黄海与鸭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隔江隔海与朝鲜共和国相望,是一个沿海、沿江、沿边的新兴港口城市。东港市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6个乡镇,3个农场;17个社区居委会,245个村委会。人口总数65万,面积2495.78平方公里。境内有201国道一条,东起丹东市四道沟,西止与庄河市交界处,全长约88公里;省道大盘线一条,南起孤山镇与201国道交接处,北至岫岩县交界,全长约24公里;县级道路10条,全长约314公里;乡级公路53条,约540公里。
全市有机动车45000余辆。201国道是连接丹东市、大连市主要干道,平均日流量可达8000余辆。2003年至今由于沈大高速公路封路,车流量巨增,平均日流量可达10000余辆。县级公路日流量为3000余辆;乡级道路日流量达1500余辆。
二、东港市目前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状况及存在主要问题:
1999年6月,东港市交警大队按照公安部和省厅交管局的统一要求,在国道201线东港段开展创建平安大道活动,在88公里的路段上组建了3个公路巡警中队,每个中队各配备10名民警和3台警用巡逻车辆。按201国道的里程划分了各中队职责范围,每个中队约30公里。但按区域划分,3个中队的管辖范围分别是919.44平方公里、662.91平方公里、669.32平方公里。按管辖范围计算,每位民警管辖区域范围约75平方公里。按国省道路、县乡道路里程算,全市共有道路966公里,按公路巡警中队30人毛算,平均每个人管辖32.2公里,按实际上路面每个中队8人计算(有两名民警专门处理事故),平均每人管辖40.25公里。鉴于上述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警力不足。根据实际警力和道路里程情况看,每人平均管理30-40公里路段,很难做到管理到位。
2、无牌照车辆多。尤其是两轮摩托车无牌照占有较大比例,据不完全统计,无牌照摩托车将近1万台,约占摩托总数的1/3。
3、无证驾驶机动车人随处可见。由于警力不足,管理不到位,农村不少人购买摩托车后,不能及时考取驾驶证,无证到处乱骑。
4、农用车、两轮摩托车违章载人。尤其是农村集市,农用车、两轮摩托车载人现象比较严重。
5、交通安全意识差。由于交通安全宣传没有形成社会氛围,只限于交警自身,因此,覆盖面受到局限,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
6、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农村人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任意横穿道路、骑自行车突然猛拐等。
7、交通安全设施不足。县乡道路,尤其是乡级道路无交通标志、标线。
8、公交车辆少。有不少村无公共汽车,既使有的村通公共汽车,也只限于每天一个往返。
9、乡镇无交通安全委员会,交通安全无人问津。
10、科技管理手段差,缺乏先进设备,主要靠人管。
三、县乡道路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
(一)交通违章:
在县乡道路交通管理中,违章现象较为突出的行为有:
1、无证驾驶;2、酒后驾驶;3、农用车载人;4、货车超载;5、拼装车、改型车上路;6、报废车上路;7、逆向行驶;8、超速行驶;9、不按规定超车;10、不按规定会车;11、夜间行车不按规定使用灯光;12、乘骑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
(二)交通事故特点分析:
2003年,我市县乡道路上共发生一般以上交通事故51起,死亡14人,受伤30人,直接经济损失在7.4万元。交通事故主要特点是:
1、从时间分布看,12时至24时为高发时段,共发生交通事故38起,占75%,零时至12时发生交通事故13起,占25%。
2、从路段分布看,乡路事故突出,共发生30起,占59%,县道发生21起,占41%。
3、从肇事车辆分布看,两轮摩托车21起,占41%,农用车15起,占29%,大小货车10起,占19.6%,出租轿车5起,占9.8%。
4、从事故发生形态看,正面相撞、侧面相撞、尾随相撞是全年交通事故形态的主要表现,以上三种形态共发生一般以上交通事故45起,死亡12人,分别占全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88.2%和85.7%。
5、以事故的性质分析,肇事后,不报案逃逸的占多数。
事故主要原因是:
1、无证驾驶无牌两轮摩托车和两轮摩托车违章载人,是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两轮摩托车在农村发展较快。据统计,我市有两轮摩托车3万余台。不少农民因交通意识差,购买摩托车不上牌照,不考驾驶证就到处骑,加之不少农村不通公共汽车,两轮摩托车便承担起接送任务。在县乡道路的临时车站处,常常聚集了一些两轮摩托车搞出租。在21起两轮摩托车事故中,无证、无牌10起,占47.6%。
2、农用车违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另一个原因。由于农用车价格低廉,发展较快,一些农用车驾驶员缺乏交通安全常识,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加之车况差,导致发生交通事故比例高。
3、货车超载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原因。在10起货车事故中,因超载引发的交通事故6起,占60%。
另外,车辆超速、违章超车、违章会车、酒后驾车、不按规定让行、行人横穿车行道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四、意见和建议
为加强县乡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我们认为:
1、增加警力。根据县乡道路情况看,我市县乡道路近900公里,应设置3个中队,每个中队设10人左右为宜,以强化县乡道路的管理能力。
2、户籍化管理。在乡镇、村设立交通管理警务室,交通民警实行驻村责任制,负责交通安全教育、车辆管理等,并进行跟踪考核。
3、建立群防制度。实行专门力量与群众力量相结合,乡镇、村都要建立由交警参加的专门组织,抓好群众的交通安全教育。
4、在乡镇成立交通安全管理机构,使乡镇政府把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日程,把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文明村、文明户评比中,作为一票否决内容。
5、县乡道路要增加交通安全设施。
6、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增加农村公交车线路和班次,解决农民乘车难问题,杜绝农用车、两轮摩托车违章载人问题。
7、增加科技管理投入,设置电子监控设备、电子提示设备和自动监测设备和无线电通讯设备。
五、几年来道路交通管理的具体做法
1、强化公路巡警中队建设。1999年6月,组建了3个公路巡警中队,每个中队10人,3台巡逻车,组建了中队党支部,每个中队配备3名领导,修建均为二层楼的办公用房1000余平方米,建立了食堂、浴池、小洗衣房等,实行了警营化管理。
2、强化了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学校的建设。全市在201国道沿途建立交通安全村21个,交通安全学校14所,民警实行包村(校)责任制,做到了组织落实,活动时间落实,活动内容落实。2001年黄土坎中心小学被省公安厅、教育厅评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
3、强化公路巡警中队值班备勤和事故处理工作。晚上和节假日、双休日,中队都有2人值班,其余警力备勤,对201国道进行24小时监管,做到了白天见警车,夜间见警灯。另外,我们在中队配备两名事故处理员,对发生在辖区内的交通事故,先期进行现场勘查。中队对一般以下事故直接进行处理,保证了快速、高效。
4、强化各种预案的演练和培训。大队制定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处置预案》、《交通事故现场处置预案》、《交通事故快速救援预案》、《治安、刑事案件先期处置预案》、《各警种联系制度》等,并每年组织1-2次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公路巡警中队的实战能力。
5、强化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先导作用,在市电视台、电台设立专栏,以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学校、交通安全社区为平台,利用典型事故案例图板、挂图、宣传单、宣传车、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交警杯少儿书画展、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万人签名等形式,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文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达到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目的。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也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正处在发展高峰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使现代化交通工具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从前,交通工具种类单一,谁家有一架自行车就已经十分令人羡慕。站在街头,看到的只是寥寥无几的自行车,几乎没有人骑摩托车,更没有多少人敢奢望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轿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日常交通工具逐步由传统的自行车向舒适便捷型的摩托车、电动助力车转变,现在,质量好、外观美的小轿车更是常见。为了更加具体地了解普通家庭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我对身边的20位亲朋好友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发表格调查20位亲朋好友各自家庭所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
2、查阅书籍、上网浏览,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3、询问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了解60年代和80年代大多数人选择的交通工具。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表格
60年代
80年代
现代
选项
人数
选项
人数
选项
人数
步行
12
步行
3
步行
3
自行车
7
自行车
13
自行车
2
电动车
电动车
电动车
6
摩托车
1
摩托车
2
摩托车
2
小轿车
小轿车
1
小轿车
6
公交车
公交车
1
公交车
2
2、小结
从表格中我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选择步行、自行车做为自己的主要交通的人明显减少,大家对这种需要体力的交通工具渐渐疏远了。而“身手敏捷 ”的电动车、速度极快的摩托车、质量好外观美的小轿车则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了人们选择交通工具的首选。
最近,我省正式公布了《省公民道德规范》,省委要求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并要把道德教育融于丰富的道德建设实践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规范》宣传实施,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公民道德教育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学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作为幼儿教师除了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之外,加强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也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个人身上所形成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体现。它是一个很广泛的含义,如热爱祖国、热爱劳动、集体主义、遵守规则、文明礼貌……我们不可能全面进行研究。则根据《省公民道德规范》中对学前儿童的品德规范要求“开口说请,见人问好。同伴同玩,礼让友好。生活小事,自己做好。知道对错,从小学好。”确定从幼儿的文明礼貌、分享合作、自理能力、关心帮助别人四个方面对我园幼儿的道德品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寻找切实可行的农村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家园配合的教育合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我们认为在幼儿的道德品质形成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都是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道德认识是推动幼儿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之一,是道德动机的主要成分,道德行为则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幼儿道德认识与行为的一致性。因此,我们采取了观察法、问答法、问卷评价法、谈话法等方法从认识与行为表现两个方面对研究对象的文明礼貌、分享合作、自理能力、关心帮助别人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农村学前儿童在文明礼貌、分享合作、自理能力、关心帮助别人等道德品质发展现状是:①一部分农村学前儿童具有道德认识与行为的一致性,即既有良好的道德认识,又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多数幼儿存在行为表现落后于认识的现象,即有相应的心理意识,形成了一定的口头行动,但在实际行为上都未能转化,不能言行一致;有少数儿童的道德品质不良行为表现突出。②从总体而言,幼儿在幼儿园的道德状况比在家要好。
二、教育对策
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分析,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制定了综合教育培养方案,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
(一)通过环境创设,营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的氛围,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操。
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经常性和广泛性,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注重环境布置的艺术性和教育性是我们实验班布置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则。如:国庆节,我们通过布置“家乡真美呀”、“我爱北京天安门”、“祖国妈妈,您好!”等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在走廊围墙的瓷砖壁上布置了一块“合作协商画”;活动室的墙上布置的“分享好娃娃”、“爱心宝宝”、“合作角”,幼儿每做一件分享合作、关心别人的事,就自己把内容画好贴上。幼儿共同合作的作品,如绘画、手工、搭积木等都可以陈列在“合作角”,让他们享受到合作分享、关爱别人带来的乐趣;在教室后面的墙上布置了一些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良好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二)融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于各科教学中,提高幼儿道德认知水平。
我们充分利用各科教学和游戏进行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如通过看图讲述《我端凳子奶奶坐》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谦让的精神,渐渐养成“尊敬长辈”、“心中有他人”的好品格;为了教育幼儿爱惜粮食,我就向幼儿讲《大公鸡和漏嘴巴》、《小米粒生气了》的故事及古诗《锄禾》,使幼儿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通过“玩具大家玩”系列活动,让幼儿知道玩具是大家玩的,懂得用礼貌用语协调同伴关系,并体验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愉快,明白“大家一起玩才开心”的道理。陈鹤琴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的,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什么纪律等,这种美德的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所以我们通过组织各种游戏让幼儿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学习判断善恶、美丑、好坏、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不断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
(三)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发展幼儿的道德情感,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1、躬行身教,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是幼儿品德教育中一种极为有效的直观教育形式,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俗话说:“一个被崇拜的榜样胜过教科书”,老师是孩子活生生的榜样、楷模。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我们都注意以身作则,给幼儿良好的榜样示范。如:晨间主动向幼儿问早或说句“祝你今天快乐”;上、下楼梯、洗手,主动说“请你先来”,并及时给予别人帮助;午睡起床、放学前帮助幼儿整理仪表,并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幼儿帮忙做事,说声“谢谢”等,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经常和孩子一起整理玩具架、擦桌子、扫地。有一次,我看到桌上有水彩笔印,就拿起抹布默默地擦拭,水彩笔印很深,我花了很多时间,用了很多方法,印痕才消褪,我的这一举动使孩子深受感动。于是他们也默默地、认真负责地把桌椅擦得干干净净。可见榜样、模范行为在孩子细小的心灵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及时表扬、强化。对于主动翻椅子、擦桌子、整理玩具、帮助别人穿衣服、扣纽扣,游戏时玩具主动让给别人,会说礼貌用语,与同伴合作共享、关心帮助别人,分点心时把大的给别人小的给自己,分碗、调羹时把新的给别人,旧的给自己等等良好行为我们都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主要采取了三种强化方法:一是肢体语言强化,即采取向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用手轻轻抚拍其肩、头、小朋友为他拍拍手等随机强化;二是每天组织一定的“新闻活动时间”,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眼睛及时发现同伴的优点和进步之处,既激励了进步的幼儿,又为其他孩子提供了榜样和学习机会;三是健全激励机制,通过“评小红花”、“评好孩子”,墙上布置“奖评栏”等途径,对幼儿的积极行为进行奖励肯定,让幼儿内心产生一种愉快而肯定的情绪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可以转化为今后做好事或继续进步的动力。
3、用耐心和爱心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幼儿虽小,却有很强的自尊心,对于那些抢别人的东西、打架、骂人、犯错误的孩子,我们则用建议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维护其自尊心、让幼儿自己体会内疚、后悔、不满意自己的心情,使之在记忆中打下“烙印”,成为今后行动的“清醒剂”。绝不当作“典型”类当众处理,伤其自尊,引起逆反心理而破罐子破摔。例如有一次自由活动时,两个小朋友都抢着要看《大象救兔子》的图书,你来我往,就撕破了图书。两个小朋友害怕老师批评,就偷偷的把图书放回了原处,这一切被我看见了。活动结束后,我对小朋友说:“老师讲故事给你们听,好吗?”小朋友一面鼓掌,一面静静地等着我。我一页一页翻着图书讲着故事:“……三只小兔逃呀逃,突然前面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后面大灰狼又追了上来,”讲到这里,我故意停了下来。小朋友忙说:“老师,快讲,快讲呀,小兔被大灰狼吃掉了吗?”我拿起撕破的图书给幼儿看,“真可惜,图书不知给哪个小朋友撕破了,老师也不知道小兔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这时,撕破图书的两个小朋友慢慢地低下了头。我启发幼儿说:“撕破图书的小朋友现在心里一定很难过,他也一定想听老师讲故事,大家说怎么办呢?”“把图书补好!”于是我拿来了胶水,并请两个小朋友帮忙,不一会儿,图书补好了。我接着讲完故事后,教育幼儿说:“以后你们要看图书的话,就要好好的看,一页一页慢慢、轻轻的翻。几个小朋友都要看的话,就要轮流或合作友好的看,不能抢来抢去,记住了吗?”“记住了!”那两个小朋友的声音特别响亮。
(四)开展多项活动,创设良好的品德培养机会,巩固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1、“争当值日生”活动。幼儿天天都想当值日生,根据幼儿的这一心里特征,我们开展了“争当值日生”活动。这并非是想让幼儿帮助我们做些杂活自己省力些,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这一活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集体服务、与人共享合作、谦让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幼儿对当值日生很感兴趣,知道这是很光荣的,但是,值日生究竟要做哪些事情还不太清楚,也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因此,我们在激发、保持幼儿良好的兴趣的同时,逐步让幼儿明白值日生工作的意义,由兴趣性向责任感过渡。我们规定的值日生的责任是: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去帮助他,如帮助小朋友系鞋带、扣纽扣、叠被子等;小朋友摔倒时、心情不好时、生病时要去关心他;班里玩具没整理好、小椅子没放好、地上有纸屑时,值日生要做这些事;当图书、玩具不够时,值日生要让别人先看、先玩;吃点心、吃中饭时值日生可以帮老师分点心、分饭碗、调羹等等。这样幼儿在参加“值日生”的实践活动中,增添了很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集体服务、与人共享合作、谦让等良好道德品质培养的机会,提高了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劳动意识,增长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好品德。
2、设立“分享日”。我们将每周的周四定为“玩具分享日”,幼儿在这一天可以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宠物、图书带到幼儿园与朋友们一起分享,既弥补了幼儿园玩具紧缺,又达到了资源共享,也为孩子们的分享创设了良好条件。我们还定每周二为“经验分享日”,在这一天,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近期完成的作品向他人展示,幼儿在展示和讲述的过程中,既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又会产生一种因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还可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3、举办“生日会”。当某个幼儿有办“生日会”的需求时,我们就和家长配合,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爱心会”。在“生日会”上,蛋糕、饮料、糖果等是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还请“小寿星”谈一谈成长中值得分享的故事。其他小朋友可以画一张画或做一个手工礼物送给小寿星“献爱心”,大家在分享蛋糕赠送礼物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着快乐、美好的情感体验。
4、充分利用“节假日”。“三八”妇女节开展“热爱妈妈”系列活动,通过讲妈妈、夸妈妈、唱妈妈、画妈妈等增进母子情深。“护士节”开展“爱心献给白衣天使”活动,用自己的灵巧双手剪、画、制作卡片,表达对护士的尊敬之情。
5、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也有许多良好的品德教育资源,如敬老院里的爷爷奶奶、福利院里的小伙伴、街头巷尾随时可见的残疾人、要饭人、精神病人、捡破烂的人……这些特殊人群都特别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不能歧视和欺负他们。所以我们多次组织了实验班的幼儿去参观敬老院,帮爷爷奶奶梳梳头、捶捶腿、敲敲背,还帮他们扫地、擦桌子;给残疾的叔叔、伯伯们献上力所能及的“爱心”;“重阳节”还组织幼儿与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联欢表演节目。通过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苦和不容易,激发了同情心,学会从小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并体验到关心帮助他人、与人分享的愉快情感,树立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五)家、园协调配合,提高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幼儿家长普遍文化素养较低,教育观念陈旧,对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够重视,倾全力于“智力教育”而放弃了道德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如果不能共同配合,就会造成教育作用相互抵消,使孩子无所适从。例如教师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园自己洗手进餐、午睡自己穿、脱衣服。而孩子回到家,父母嫌孩子自己洗手弄湿衣服,进餐、穿衣嫌太慢而一一给予包办;教师教育幼儿玩具要友好地一起玩,而家长却教育孩子“这是爸爸妈妈花了好多钱才买来的,你不要给小朋友玩,自己一个人在家好好玩”……这样家、园教育不一致,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使我们的道德教育事倍功半。为此,我们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育儿知识讲座”、“家访”等与家长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家教质量。如: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内容、要求;让家长注意自己的教养方法,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关心别人,与邻里友好相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设一个温暖、快乐的家庭气氛;还让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做法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孩子行为指明方向。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三、小结与讨论
1、农村学前儿童一部分具有道德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即既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又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多数幼儿存在行为表现落后于认知的现象,不能言行一致;有少数幼儿由于不良的家庭教育,道德品质不良行为表现突出。
2、利用综合教育培养方案,对学前儿童实施良好道德品质培养是可行的,其效果是显著的。
3、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是教育。因此,分析目前农村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现状,对他们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中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行为无常。这种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通行道路和街道时,或蹦蹦跳跳,或嬉戏打闹,行走路线变化无常,想跑就跑,想走就走,任意穿行,行动突然;有时骑车时还会勾肩搭背,甚至骑自行车大撒把或比试骑车技术,不注意避让车辆和行人,不顾前后左右,这样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由于现在总是把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升学率的高低挂钩,因此学校把时间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传授;同时,交警部门由于警力有限,所以在宣传教育上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很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交通违法,对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
3、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与中小学生的技能不相适宜。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的普遍使用,家长出于对自己子女的爱溺和上下学的方便,往往毫不犹豫的就购买给学生,但却没有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交通法规就上路。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小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思维简单,思想幼稚,敢于冒险,什么都敢接触,什么都想尝试。基于这些心理特点他们就会贸然驾驶一些自己根本不能驾驭的交通工具,近年来中小学生驾驶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举不胜举。
4、家长监护不力,缺乏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保护。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孩子结伴出玩时,不注意遵守交通法规,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再就是一些家长自己对交通法规就知之甚微,更无从谈起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面前不遵守交通法规,没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这些都无形中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1、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导向的错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各中、小学校都以学生升入重点中学或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导向的错误,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学校忽视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二是学校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门来督促,多半都是走走过场而己;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将学生的安全责任完全寄希望于家庭和社会;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掌握不实,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和督导;教育的对象层面窄,仅限于小学生或低年级的学生,中学生很少有上交通安全课的,更不用说参加交通安全实践活动了。三是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规范欠思考。学校对接送学生的机动车是否合法全然不知,也不闻不问;对学校的安全提示牌、警示牌、人行横道线设置缺乏必要的考虑和规划,各种标志、提示、警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很不完善。
3、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方面:一方面从警力而言,警力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由于基层中队及一线交警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忙,日常交通管理勤务已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面对交通安全宣传,少数同志确实存在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的现象。另一方面宣传形式和内容单一、枯燥。上交通安全法制课、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报告、播放电视光盘和图片展览几乎是惯用的几种宣传方式。缺少针对性、新颖性,中小学生接收效果相对较差。
三、如何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工作
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教育模式。交警部门作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力量,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同时,还要积极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密切配合,建立起协调联动的机制。各部门之间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同挑起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重担,通过不懈地努力,不断提升
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二是全面提高交警队伍的素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交管部门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交警队伍警力有限,日常工作量较大,大多是民警都奋战在交管工作的第一线,从而造成了宣传警力严重不足,单凭两三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当前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交警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我们经常说到一句话。但是,要真正实现自身硬的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不断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首先要对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同志进行重点培训,将其培养成为业务骨干;其次是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先进带后进,在队伍上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全队民警整体业务素质的提升,为搞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中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行为无常。这种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使他们在通行道路和街道时,或蹦蹦跳跳,或嬉戏打闹,行走路线变化无常,想跑就跑,想走就走,任意穿行,行动突然;有时骑车时还会勾肩搭背,甚至骑自行车大撒把或比试骑车技术,不注意避让车辆和行人,不顾前后左右,这样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由于现在总是把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升学率的高低挂钩,因此学校把时间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传授;同时,交警部门由于警力有限,所以在宣传教育上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很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交通违法,对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
3、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与中小学生的技能不相适宜。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的普遍使用,家长出于对自己子女的爱溺和上下学的方便,往往毫不犹豫的就购买给学生,但却没有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交通法规就上路。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中小学生由于好奇心强,思维简单,思想幼稚,敢于冒险,什么都敢接触,什么都想尝试。基于这些心理特点他们就会贸然驾驶一些自己根本不能驾驭的交通工具,近年来中小学生驾驶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举不胜举。
4、家长监护不力,缺乏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和保护。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孩子结伴出玩时,不注意遵守交通法规,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再就是一些家长自己对交通法规就知之甚微,更无从谈起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面前不遵守交通法规,没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这些都无形中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当前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及分析
1、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导向的错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各中、小学校都以学生升入重点中学或考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多少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育导向的错误,必然造成管理重心的偏移,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学校忽视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二是学校交通安全基础教育薄弱。学校主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很少,即使有交警部门来督促,多半都是走走过场而己;学生的交通安全防护差不多都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学校将学生的安全责任完全寄希望于家庭和社会;学校对学生遵守交通法律的情况掌握不实,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和督导;教育的对象层面窄,仅限于小学生或低年级的学生,中学生很少有上交通安全课的,更不用说参加交通安全实践活动了。三是对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的规范欠思考。学校对接送学生的机动车是否合法全然不知,也不闻不问;对学校的安全提示牌、警示牌、人行横道线设置缺乏必要的考虑和规划,各种标志、提示、警示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很不完善。
3、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方面:一方面从警力而言,警力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由于基层中队及一线交警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忙,日常交通管理勤务已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面对交通安全宣传,少数同志确实存在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的现象。另一方面宣传形式和内容单一、枯燥。上交通安全法制课、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报告、播放电视光盘和图片展览几乎是惯用的几种宣传方式。缺少针对性、新颖性,中小学生接收效果相对较差。
三、如何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工作
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教育模式。交警部门作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主要力量,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同时,还要积极与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密切配合,建立起协调联动的机制。各部门之间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一同挑起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重担,通过不懈地努力,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二是全面提高交警队伍的素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交管部门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交警队伍警力有限,日常工作量较大,大多是民警都奋战在交管工作的第一线,从而造成了宣传警力严重不足,单凭两三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满足当前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交警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我们经常说到一句话。但是,要真正实现自身硬的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不断加强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首先要对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同志进行重点培训,将其培养成为业务骨干;其次是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先进带后进,在队伍上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全队民警整体业务素质的提升,为搞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