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8:33: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技术创新是一种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没有足够经费用于支持创新活动;同时中小企业市场融资非常困难。1.间接融资难。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信度低、缺乏足够抵押资产、财务制度不规范、破产率高,因此银行会觉得风险太高而产生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而且,中小企业所需贷款数额小、频率高,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本,出于盈利角度考虑,银行就更加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故意提高门槛,给中小企业额外设置障碍,避免或减少向中小企业贷款。2.直接融资难。苛刻的上市条件,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切断了中小企业通过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从股市融资的渠道。
三、技术中介机构不健全、不完善。技术创新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单个企业一般不具备技术创新所需的所有环节、资源,需要和别的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创新。而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须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搜集信息、谈判筛选,付出昂贵的交易成本。这就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综合、互动和集成的优势,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促进合作,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但是我国的中介机构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低,彼此独立、协同程度低且行为不规范、服务功能单一,没有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不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间的技术、信息交流。
四、法律保障不力。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尚未形成完善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而且,一些已制定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仍存在很多问题:1.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如按所有制性质分别立法,导致了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2.没有专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没有把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到应有的高度。
现在,中国已经站在了WTO的门槛内,正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面向国际市场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国外竞争对手鱼贯而入之日。加紧技术创新、壮大自身实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关系中小企业命运的攸关大事。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一、努力吸纳高素质人才,鼓励产学研联合。利用媒体、舆论,宣传创新、开拓精神,促使人们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高素质人才投身中小企业创新事业。同时,中小企业应采用高福利、高薪的方式,吸引技术人才的加入,壮大智力资本。产学研的联合协作是一种很有效的资源互补方式。一方面,企业可以从高校、科研所获得智力支持,提高消化、吸收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所可以通过帮助企业技术创新,了解市场、明确市场需求使科研活动、科研项目更符合实际,更能有效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改变长期以来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状况,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可以培养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了解业内技术水平又了解企业现状及需求,既有经营思想又懂政策法规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发展完善技术中介体系,加快建设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和生产促进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的很有效的孵化、培育中小企业的中介机构。美国的康柏、因特尔、苹果等公司都是从孵化器里发展起来的,硅谷所在市——圣荷西市,正是凭借技术孵化器、生产促进中心,从15年前只有10万人口的农业市,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102万人口的高科技城市。我们应当借鉴这种两种模式,努力发展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孵化器是一种孕育、培养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它把有创意、有技术、有市场前景的“卵”,孵化成有实力独立面向市场的企业。它为被孵企业提供“养料”“养分”,促其健康出生、茁壮成长。1.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由于初创者多为擅长特定领域的科技人才,缺乏该领域以外的知识,尤其缺乏经济能力和管理经验。因此,孵化机构往往反聘一些高校退休教授或邀请商界老将,为初创者讲授创业经验、营销技巧,弥补知识的欠缺。同时,开展培训班提高新创企业员工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做好人力资源建设。而且,在同一孵化器内,被孵企业间因有一层亲情关系更容易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文化氛围。2.提供资金。大多企业孵化器提供融资、协助融资服务,以及价格较低的办公空间、办公设备等3.提供网络资源。孵化器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网络资源,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大量的信息和机会。网络可以迅速、有效地传播信息,密切企业间联系,加强技术交流并防止个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经济行为的风险。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技术中介机构中的另一个亮点。如果说孵化器使企业从无到有,那么生产力促进中心则使企业从小到大,从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是中小企业的助推器。中小企业风险大,失败率高,如美国的中小企业成立两年内有23.7%的失败,四年内有51.7%的失败,六年内有62.7%的失败。因此,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对于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其存活率、保证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统计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2005年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其中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5年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
2、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
(1)条块分割、机构庞杂、产学研脱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人员70%集中在高校与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过多的科研机构游离于企业之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科研经费、科研力量不能集中使用,造成了科技投入的普遍浪费,致使很多基础性、关键性和普遍性的生产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以部门和行业为核心的隶属关系的羁绊,给科技系统结构上的优化组合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设置了层层障碍,使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一体化遇到了无法克服的体制困难。
(2)企业素质和企业经济实力影响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层次上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同时由于经济实力影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还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5%的水平,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据对河南省南阳市的调查,该市乡镇企业中专学历的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例只有1.42%和9.75%,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却高达69%,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1%左右,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3)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也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二是扶持企业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政策力度不够。1993年财税体制改革,取消了新产品减免税政策,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加上对中小企业而言,新产品开发风险很大,缺乏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受到极大影响。
二、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并不亚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企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
1、中小企业应着重于工艺创新和服务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因而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服务创新是近些年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新构思、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服务或者改进原有的服务,又包括改变现有的组织机构推出新的服务,目前兴起的网络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成功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2、中小企业应以模仿为主进行技术创新
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和设备手段相对落后的实际,为推动技术创新,可以采取模仿创新。模仿创新是具有模仿创新能力的企业的战略选择。模仿创新并不完全照搬照抄袭别人的技术,它同样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以对领先者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因而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由于模仿创新不仅可以使吸收开发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这就回避了研究开发竞争所带来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与自主创新战略上相比,模仿创新是一种风险较低的战略。采用模仿创新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较少的创新资源可供利用,市场风险,资本风险,技术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不足,不足以达到可以采用自主创新的程度,但是由于模仿创新通常也要以一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作为支撑,所以其技术水平也较高。
3、中小企业应实行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企业之间,或企业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对于许多缺乏信息、技术、人才等的中小企业来说,合作创新以其固有的优势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合作创新的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合作创新,可以整合相关技术优势,实现与合作主体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技术、人才、信息等不足的问题,从而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
合作创新可使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采用合作创新的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我国中小企业可采取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模式和区域联合创新模式等形式。
一是以行业为依托的联合创新是利用本行业的资料、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这种模式一般适于开发产品(或项目)使用范围行业性强或某方面的技术人才集中在某一部门。如煤炭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等。在有关行业产品技术开发上,与本行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联合开发可以取长补短,降低创新风险。二是区域合作创新。它是指由地方科委、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地方科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企业、科研院所、金融部门为某一项目成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实现的目标。这种技术创新模式往往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
技术创新离不开研究与开发,中小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可以分为自身的研究开发和合作研究开发两种类型。其中自身的研究开发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只局限于一些基础(包括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等)较好的企业,但提高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应该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努力方向;合作研究开发包括中小企业与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大企业等的合作,对于缺乏信息、人才、技术等的中小企业来说,合作研究开发活动更加合适和普遍。统计资料显示,在依靠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帮忙,以及利用各种公共资源方面,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大的效率和热情。另外,积极参与政府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形式。比如近些年欧盟中小企业政策的核心就是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欧盟的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框架之中。今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三、政府应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
1、健全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包括与创新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风险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奖励制度、评价体系、科技咨询和服务体系、税收制度,以及不直接相关的金融制度、政府补贴体系、分配制度、税收制度,以及不直接相关的金融制度、政府补贴体系、分配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制度还包括与市场机制的健全相当有关的合同、认识、雇佣等制度。此外,创新的制度还包括与市场机制的健全相关的合同、人事、雇佣等制度。创新的制度还包括有关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创新的社会文化基础在于人们普遍具有甘冒风险的意愿、把握机遇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心态。政策包括国家制定的直接促进创新的政策,以及教育政策、收人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交通和通讯等产业政策等,这些政策并非直接以促进创新活动为目标,但是对创新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政府应该根据国家创新系统的思路,健全制度框架,防止制度缺口导致的系统失灵,并通过制度的建立,促进市场的发育;使各种相关的政策互相协调,为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发展专业化的创新服务机构,理顺金融系统与创新组织之间的联系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引言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号召与背景之下,中小企业正在以其旺盛的市场发展潜力成为大众创新与万众创业的平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建立在中小企业基础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展开,需要中小企业树立创新意识与创新战略,只有中小企业真正地树立这种创新绩效提升策略,才能谋得中小企业的长远与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是与大型企业相对应的,中小型企业一般是指人员规模、资金规模、经营规模、业务规模等都比较小的经营单位。作为一种比较小的经营单位,中小企业从从这个角度来说意味着,第一、中小企业往往是由少数几个人提供资金进行运营。中小企业的资金运作并不复杂,但是从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来看,中小企业的资金通常来源于几个少数人的手中。第二、中小企业的员工较少,规模并不大。诸多的中小企业的员工数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基于可以运作的资金较少、业务规模较少的客观现实,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员工数目并不是太多。第三、中小企业的市场承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企业的上述特点从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市场承受风险能力较低的现实,只有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大型企业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在这一点上,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36.5万户,比2014年末增加1.3万户企业。其中,中型企业5.5万户,占比为15.2%;小型企业30.9万户,占比为84.8%。中小企业正在朝着新的发展势头前进,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的数量逐年急剧递增,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真正找到自己的立足根本――科技创新来引领发展。在中小企业数量急剧递增的过程中,加快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步伐应当日益提高到日程上来,增强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都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宋卫平杭州绿城集团和张力广州富力集团为例
(一)缺乏长远规划
技术创新是任何一个市场竞争者的根本出路与发展的生命线,对于技术创新来说,必须具有长远打算与长远规划,缺乏长效的技术创新机制不能够达到相应的发展目的。宋卫平杭州绿城集团和张力广州富力集团缺乏长运的规划突出地体现在:第一,公司在管理上形成了内部混乱局势,尤其是管理权限的划分不明晰,导致了公司管理不能形成具有一致性的管理目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必须树立一种管理的一致性的信念,管理混乱以及管理权限的层层重叠,造成的一个显著后果就是不能实现――上传下达,政令畅通。第二,公司领导层的战略决策意识不够。公司的战略决策能力关系着一个企业长远的发展,一个战略决策的制定很可能直接影响着这个企业的生存,在当下来看,这两个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的相对迟钝与僵化,不能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形成一种恒定性的指导。
(二)漠视基层技术创新普及
基层技术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长久创新来说,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模式基层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技术创新的短板频现,同时必须认识到基层技术创新是高层创新的基础与保证,作为中小企I,忽视基层技术创新普及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使得企业的基本的创新意识大大受挫。基层技术创新往往包含着这个企业最为基本的、关系着这个企业长远发展与再发展的技术要素,很多一线员工的生产效率往往与基层技术创新的程度紧密相关,忽视基层技术创新很容易造成一线生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直接对企业的生产与盈利造成负面影响。其次,基层技术创新的普及程度不高,使得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一个企业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其长远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还是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真正重视基层技术创新。忽视基层技术创新、对基层基础创新漠不关心,极容易造成企业本身的发展后劲受到影响。最后,中小企业模式基层基础创新的一个典型表现还体现在――企业领导缺乏探索基层基础创新模式的积极性。企业领导重视基层技术创新与否,在根本上决定基层基础创新的质量与水平,当前企业领导缺乏相应的基层技术创新积极性,不对基层技术创新的模式实行有益探索,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基层技术创新的难堪局面。
(三)技术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
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一个企业据以在市场上谋得生存的最主要的手段,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战略,才是值得肯定与推崇的,目前来看,宋卫平杭州绿城集团和张力广州富力集团缺乏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典型表现是:其一、缺乏高新技术人才。人才是生产力得到保证的前提,一个企业能否实现创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创新,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这个企业人才的质量与水平,很多时候企业正是因为缺乏人才的参与,才使得技术创新面临着这样的遗憾。其二、先进设备的有利支持。在当今社会的市场竞争中,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更加面临着人才与设备的双重需求,很多中小型企业之所以缺乏创新能力,与人才的缺失、先进设备的缺位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行业之间合作力度不够
从市场营销学上来说,团队精神是市场营销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市场竞争者在市场竞争中既有着作为竞争者的一面,又必须具有合作者的一面。宋卫平杭州绿城集团和张力广州富力集团的行业之间合作力度不够,突出地表现在:首先,行业交流的机会与机遇较少。基于行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缺乏一种行业沟通理念,很多中小企业只是在自顾自地进行发展,并不理会同行业竞争者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具有合作的习惯,基于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使得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在其发展之初就没有形成属于各个行业的合作模式。其次,竞争意识大于合作意识。毋庸置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励,很多同行业之间的竞争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可以显见不争的是――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往往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意识大于“和谐共存”的合作意识。
(五)缺乏系统的企业管理创新
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无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以及遭遇什么样的挫折,只要这个企业的管理到位,就能够使得企业扭亏为盈达到相应的经营目的。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意识与管理创新行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企业管理者“安于现状”的心态高于“积极进取”的心态。对于一般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往往只要企业能够盈利就不再“劳神”对企业进行过多管理与干预。第二,一般都没有形成一定的管理创新体系。一个创新体系的建立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没能形成属于自身的创新体系,阻碍了其系统的管理创新的形成与成熟。
三、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策略
(一)坚持长远规划和各项资源协调投入
客观来说,坚持长远规划就需要中小企业真正地树立企业发展战略意识与战略理念。首先,从企业的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应当认真总结并思考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真正地把企业的长远发展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在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形成一种战略发展意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增添活力。其次,长远规划的制定应当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相互结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树立长远规划是必须的,但是与自身特点的相互结合往往也关系着长远规划制定的质量。各项资源协调投入,要求中小企业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或者两种资源手段作为企业创新的途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每一种资源都具有各自特定的资源用处与资源优势,必须充分发挥各个资源的真正优势来为企业创新助力。
(二)注重基层科技创新和普及
前已述及,基层科技创新关系着一个企业的长远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一线员工的生产效率与生产积极性。通常一个重视基层技术创新的企业,其内部的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都具有一定的高度,在这样的企业内部极容易形成一种创新的合力与张力。注重基层科技创新和普及需要做到:首先,增强对基层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与人才支持。作为关系着企业整体发展情况的基层技术创新要想得到系统发展就必须把资金与人才的关注度提到相应的位置,资金支持是基层技术创新的前提,人才支持则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其次,积极探索基层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一种发展模式的建立是关系着基层技术创新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来看,对发展模式的忽视是导致基层技术创新显著缺乏的关键因素。必须真正地结合基层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把基层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建立起来,以实现创新的持续性。最后,基层技术创新还要求企业实行一定的奖励措施。对于能够促进企业基层技术创新的一线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是发展其创新潜力、刺激其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三)加强高精尖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创新实力
人才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创新的源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当加强高精尖人才引进的相关措施。其一,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的人才,实行高薪聘任制。对人才待遇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能否留住人才的问题,一个企业的发展总会具有一定的关键技术领域,这些关键技术领域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这样的领域,企业应当实行高新聘任的措施,已达到人才的物质报酬要求。其二,加强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力度。引进人才是中小企业增强其创新能力的必要过程,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本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力度。本企业内部的技术人才在长期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一些技术措施以及技术要求具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与认知,必须把自己的人才培养放到重要位置上来,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综上,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都是中小企业加强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于这二者的作用都不容小觑,二者同等对待是加强技术创新实力的重要途径。
(四)深化同行业交流合作,培养核心竞争力
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是增强各自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很多商I信息也只有在与同行业的不断交流中获得。首先,中小企业应当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基于其发展的不成熟性,一些在市场中“只有相互竞争,没有相互合作”的观念依然留存,加大对同行业的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培养一定的交流渠道与交流机会。交流渠道与交流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中小企业交流的质量与水平,中小企业应当真正地开拓相应的交流渠道,共同创造互相交流的机会。比如定期开展商业展会与商业交流会都是不错的形式。交流的渠道的开发以及交流形式的变化都是中小企业加强与同行业交流的必要方面,也是实施创新发展计划的重要基础。
(五)引进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系统创新管理模式
绩效管理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之下,绩效管理直接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对于刺激与调动员工的生产、创新的积极性意义重大。中小企业欲达到相应的创新模式,应当把绩效管理纳入系统创新中来。其一,积极奖励对企业的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员工始终是企业发展的依靠,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增添动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在奖励员工的技术创新时,应当引进一定的衡量标准,对于哪些可以算作技术创新、哪些不能算作技术创新应当具有一定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公平竞争。其二,企业领导层应当树立创新发展意识,积极参与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获取相关市场信息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企业的领导层应当真正地把市场调研放到突出位置,在市场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科学的绩效管理方案。只有在科学的创新绩效管理方案的指导下,才可能形成具有实践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创新管理模式。
结束语
研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必须基于对中小企业自身分析的特点上,把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以及创新现状理清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升策略提供有益途径的前提。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策略应当紧密结合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策略的依据,是其必然要求。
[参 考 文 献]
在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知识成为企业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26]。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知识的重新组合。企业要想提高其创新能力,不仅要合理利用现存知识,而且要不断获取外部的新知识[27]。知识获取效率决定了企业的创新绩效[28]。朱秀梅研究了集群企业的显性知识获取与其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认为集群企业从专利出版物、博览会、贸易洽谈会以及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获取相关的显性知识,员工吸收这些显性知识后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出创新思想,形成创新理念并应用于产品创新或过程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29]。Senker认为,行业中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前期成功创新的经验等隐性知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30]。左田园认为,隐性知识是企业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关键,隐性知识的获取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22]。由此,本文提出假设3。H3:知识获取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文构建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2研究设计
2.1研究样本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样本数据,调查对象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问卷362份,问卷回收率为45.3%。剔除填答不全的无效问卷26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36份,问卷有效率为42%。样本结构如表1所示。
2.2信度与效度分析本文采用Cronbach's"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基于SPSS19.0软件所得的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各子量表(网络关系嵌入、知识获取和技术创新绩效)的Cronbach's"系数值都大于0.70,说明各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量表信度达到要求。本文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收敛效度,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各子量表的GFI值和CFI值均大于0.9、RMR值基本上均小于0.05③;网络关系嵌入量表、知识获取量表和技术创新绩效量表的RMSEA值分别为0.061、0.086和0.097。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综上,各子量表的拟合情况均较好,其收敛效度都符合要求。
3研究结果
本文分别构建了网络关系嵌入(NRE)对技术创新绩效(TIP)的直接影响模型以及以知识获取(KA)为中介变量的中间变量模型。同时,将知识获取分为显性知识获取(EKA)和隐性知识获取(TKA),将技术创新绩效分为产品创新绩效(PDI)和工艺创新绩效(PCI),将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两个控制变量纳入中间变量模型。本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各变量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见表3。模型1检验的是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由表3可知:模型1的GFI值(0.915)和CFI值(0.927)均大于0.90,RMSEA值(0.065)小于0.08,χ2/d.f.的值(2.394)小于3,表明模型1的总拟合效果较好。从检验结果看,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系数为0.612)且达到显著水平(P=0.000),因此假设H1得到支持。模型2检验的是知识获取在网络关系嵌入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由表3可知:模型2的GFI值(0.902)和CFI值(0.923)均大于0.90、RMSEA值(0.053)小于0.08,χ2/d.f.的值(1.949)小于3,表明模型2的总拟合效果较好。从检验结果看,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和知识获取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从而假设H1、H2和H3得到支持。模型3检验的是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对整体理论模型的影响。由表3可知:模型3的GFI值(0.853)和CFI值(0.885)略小于0.90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RMSEA值(0.047)小于0.08,χ2/d.f.的值(1.743)小于3,表明模型3的总拟合效果较好。从检验结果看:对于中型企业而言,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网络关系嵌入对知识获取、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绩效都是显著的积极影响,从而假设H1、H2和H3得到支持;对于小型企业而言,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网络关系嵌入对知识获取、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从而假设H1、H2和H3未得到支持。模型4检验的是控制变量研发投入对整体理论模型的影响。由表3可知:模型4的GFI值(0.847)和CFI值(0.904)均在可接受范围内,RM-SEA(0.043)小于0.08,χ2/d.f.的值(1.580)小于3,表明模型4的总拟合效果较好。从检验结果看:对于研发投入占比在0~6.9%的企业而言,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网络关系嵌入对知识获取的影响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从而假设H1和H2得到支持;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从而假设H3未得到支持;对于研发投入在6.9%以上的企业来说,网络关系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网络关系嵌入对知识获取、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从而假设H1、H2和H3得到支持。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01-02
一、引言
在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下,寻找核心技术优势成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回顾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上处于产业链中的中小游,对上游依赖强,缺乏自主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量大,知识产权少,技术创新投入动力不够,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控制失衡,转化成功率低,循环导致组织领导积极性不强,忧患意识薄弱。长期以其发展模式,创新与增值得不到发展,则可能在竞争激烈的经济浪潮中被吞并。中小企业其发展与增值成为拉动我国经济不可小觑的力量,以受托经济责任观为基础,在20世纪80年代,各企业引入技术创新审计评价并有效地管理技术创新活动,在技术创新管理有不足的地方提出改善建议,促进技术创新取得成功。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文献
技术创新审计属于管理审计范畴,从1996年Vittorio等人首次提出技术创新审计概念是指企业通过与第三方利用审计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审视,找出创新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找出影响其技术创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1]。之后,学术界开始对企业技术创新审计一系列研究。
第一,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Burgelman通过对五种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提出资源可获性、信息可获性、技术环境可获性,组织文化可获性以及战略管理能力可获性为审计所必须要素[2]。卜琳华等分析了企业技术管理特征,从而为技术创新审计的模型建立提供基础[3]。随后,马宁等指出四种创新能力,即R& D 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影响技术、设计制造管理和商业化的全过程的因子[4]。
第二,随后,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模型开始成为主流。Vittorio 等人提出企业创新过程审计模型,该模型将创新过程分为核心过程和周边系统[1]。陈劲等不仅运用Vittorio审计模型,对6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创新成长―达均衡―再成长等创新管理模式,而且应用技术创新高标准定位研究方法,从五方面进行审计实践,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技术创新审计的SPRE 审计模型,从创新战略、新流程、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等四个维度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审计评价[5~6]。2007年,张炜总结四类技术创新审计模型,开始构建了中小创新型企业操作性定义为实证检验创新型企业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7]。廖雅等从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分析,结合系统工程法,融入利益相关者概念建立技术创新审计的概念模型[8]。从此,技术创新审计开始融入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影响因子,不再单纯以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定向。
第三,学术界已将技术创新审计研究面进行了扩展,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融入多层视角,以期在实践上能够行之有效地指导技术创新审计,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如陈劲等基于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审计,提出影响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因子[9];如黄益等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再融入价值链相关理论,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价值链九大审计要素,初步构建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模型框架[10]。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发展与建设的建议
综上所述,根据国内外研究分析总结出,中小企业只有通过成功的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通过审计方法,可以合理监管,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才能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审计,可以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国内外研究一般以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审计衡量尺度,提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模型,现阶段的审计模型视角逐步扩大,以期能丰富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研究理论。但是,鉴于技术创新具有不可逆转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且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失衡,技术创新实现增值周期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实现审计监管还处于萌芽期。该系列研究缺乏系统全面地评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流程,指导性不足,构建的技术创新审计框架实证应用不显著,望在以后研究过程中,结合实证,完善技术创新审计指标,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小技术创新审计模型。
参考文献:
[1] Vittorio Chiesa,Paul Coughlan,Chris A Voss.Development of a technical innovation audit[J].Innovation management,1996,(13):105-136.
[2] Burgelman R.A,Kosnik T.J,Vanden Poel M.Toward an capabilities audit framework[J].Innovation management,1988,(13):31-44.
[3] 卜琳华,孟庆伟.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特征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0,(6):83-89.
[4] 马宁,官建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审计内容及审计基准[J].中国软科学,2000,(5):80-85.
[5] 陈劲,耿雪松.基于审计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J].管理工程学报,1999,(3):l-4.
[6] 陈劲,余芳珍.技术创新SPRE 审计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5):9-14.
[7] 张炜.基于技术创新审计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构建[J].科学学研究,2007,(25):465-46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60%左右的GDP,缴纳50%左右的税收,同时容纳75%以上的就业人口。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 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竞争力有待增强。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中小企业要想持久生存和发展,必须构建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技术创新投入。后危机时代,分析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上市公司在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之一巨潮资讯网上公布的年报,部分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本文研究对象满足以下条件:(1)2010年12月31日之前在我国中小板上市;(2)符合2011年6月四部委公布的最新中小企业划分标准;(3)属于非高新技术企业;(4)相关指标数据无缺失值。
根据上述筛选标准,本文共得到50个样本量,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如表1: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资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也常常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实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靠自身积累获得技术创新资金比较困难;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以降低贷款风险,加上风险投资在我国不够成熟,导致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极其有限。很多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短缺,难以制定、实施长期的技术创新规划。
2.缺乏创新热情,R&D投入强度低
运用SPSS17.0软件对样本企业2011年R&D投入强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得中小企业R&D投入强度的整体情况(如表2)。具体来讲,有13家企业R&D投入强度不足1%;20家企业R&D投入强度为1%~3%;15家企业R&D投入强度为3%~4%;只有2家企业R&D投入强度超过4%。统计结果表明,尽管样本企业都是上市公司,相对于普通中小企业来说资源更加丰富,但仍然缺乏技术创新的积极性,R&D投入强度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发达国家R&D投入强度较高,以色列等国甚至超过4%,相比之下我国中小企业R&D投入强度太低。
3.创新成果有限,专利申请量少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将直接影响到技术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对样本企业2007年~2011年间的累积发明专利申请量进行统计(如表3),不难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少的可怜。样本企业中,有25家企业在这5年间没有申请发明专利,占到50%;17家企业在这5年间累积发明专利申请量不足5个,占到34%;只有8家企业在这5年间累积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5个,仅占16%。
4.产品附加值低,成长速度缓慢
由于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再加上受制于企业规模较小、内外部资源匮乏,企业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力财力有限,造成产品附加值低。经过统计和比较发现,样本企业中,由于大部分企业R&D投入强度低、研发人员比例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较小,导致它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等财务指标较差,而那些技术创新方面做得出色的企业的成长性较好。这一结果暗示着技术创新能够使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强盈利能力和扩张能力的同时,往往取得较快的成长,也再次印证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三、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
目前,摆在我国中小企业面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获得离不开技术创新。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劣势越加显著。这一背景下,寻找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1.外部环境
(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很不完善,商业秘密等方面的法律还存在很大空白,成为困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大难题。另外,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的创新成果得不到有效保护,很容易被其它企业效仿或者剽窃,会使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一方面,政府应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填补法律制度的空白;另一方面,还应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惩治剽窃他人创新成果的行为。
(2)制定金融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金融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也要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争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窄的难题,使中小企业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税收政策方面,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如技术创新投入的所得税税前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进口高科技设备、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等,激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
(3)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提高产学研结合度。中小企业需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外脑”展开技术创新的合作,并且在产学研相结合的过程中,双方应明确定位。一方面,企业应主动与外部科研机构沟通交流,积极拓宽合作渠道,让外部机构明白自身的创新需求。另一方面,科研机构应认真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深入到企业中,并根据需求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被消费者认可的新产品或服务,即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只有这样,双方的价值才能最大程度的得以体现,实现共赢。
2.企业内部
(1)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认真贯彻执行。中小企业应该改变缺乏创新战略规划的现状,尤其是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更应该制定技术创新战略,为技术创新活动指明方向。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时,中小企业应在全面分析内外部环境与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战略。当然,仅仅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还远远不够,贯彻执行才是关键,有些企业之所以没有实现创新目标,部分原因是没有制定出真正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
(2)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针对目前技术创新投入方面的不足,中小企业应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采取股权激励、技术入股等比较有效的激励方式,并通过物质和精神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中小企业要努力提高研发人员比例和研发投入强度,争取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毕竟技术创新投入是创新产出的基础。要想提供高附加值产品或服务,持续充足的技术创新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应注意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的比例和规模,创新投入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3)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该一改政府和外部机构唱主角的现状,要积极确立自身在创新投入、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主体地位。另外,中小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即创新产品的价值实现能力,而不是像原来一样只看重形式上的创新成果,却不太关注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价值。
(4)重视创新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当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获得一定的创新成果后,应该尽早通过申请专利、版权或者商业秘密的方式予以保护,毕竟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其它企业剽窃自身的研发成果,会造成巨大的沉没成本,打击创新热情。因此,中小企业要注意保护创新成果,这样才能享受到创新成果带来的高附加值,使创新产品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白璐,陈红,秦宇.浅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09(4):25-26
[2]施静欧.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J].现代农业,2010(11):100-102
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困境
(一)资金支持的不确定性
技术创新活动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资金支持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是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企业的融资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内源性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尽管内源性融资具有自主性强和成本低的特点,但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方式落后且规模小,竞争力不足,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内源性筹资。外源性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但是中小企业的规模小,难以通过主要的金融市场进行股权或债券的直接融资。据统计,在全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目前还不到3%,且我国仅有1.8%的中小企业通过债券获得资金。同时,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且无法提供贷款所需的抵押品也难以通过银行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的持续性的资金支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增加了数十倍,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只增加了2倍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需求。由此可见,如果仅仅是单纯地依靠自身和市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难以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
(二)创新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开发过程都会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所有的技术创新成果都是在现有的知识、技术、工艺水平和资金、信息、人力物力等资源条件下,对创新的核心思想进行不断创新积累,因此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水平和所需资源都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由于资金和规模的所限,中小企业对创新活动的推进方向、推进速度及取得成果所需的时间等问题都无法确切的把握。一般来说,技术越复杂、创新程度越高,其不确定性也就越高。
(三)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技术创新成果能否顺利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是否与市场需求相符合、市场定位是否准确、能否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等是中小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顺利转化为企业利益的关键。在市场上,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因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与创新成果的需求者存在着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由于创新产品一般都有新开发的市场和新的消费群体,中小企业在创新产品投入市场之前收集详尽准确的信息是存在难度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进行专利转让、授予专利许可证等交易行为时,也可能由于信息获取难度大或不及时而降低企业所能获取的特许权利益。
二、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必要性
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在宏观政策环境的引导下,科学技术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活动。一般来说,技术创新的过程可分为:创新思想的形成、创新技术的研发、产品试制阶段、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等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通常都会面临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和资金瓶颈等困境,金融支持能贯穿于整个技术创新的动态过程中。
(一)创新思想的形成阶段
在技术创新的第一个阶段,促进创新思想形成的环境对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环境主要是指宏观政策的环境,即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引导和约束。通过政策性金融营造地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技术创新最具有推动力的源泉,能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支持和保障的作用。同时,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创新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以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的商业性金融一般不愿介入。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就需要政策性金融的介入以满足其技术创新的对资源的需求。
(二)技术创新的研发阶段
在技术创新的研发阶段,企业同样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和资金缺乏的问题,因此离不开政策性金融的帮助与扶持,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为了便于实现技术创新项目的商业化产业化和提高资金运作的效率,在研发阶段的中小企业会对商业金融产生需求。政策性金融不断率先开创性发掘和引领新的技术创新项目并以政策性资金直接作倡导性投资,然后引致更多的商业性融资机构跟随投资。在这一阶段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也能帮助中小企业能尽快地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三)产品试制阶段
处于产品试制阶段的技术创新企业需要将刚研发出来的创新产品投入生产,此时对于资金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具体地,企业除了依靠风险投资机构获得资金和金融服务以外,还需要通过金融市场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除传统的银行抵押贷款,中小企业可以在各金融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和二板市场,扩大资金来源获以得试制产品的资金;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了技术创新企业对新产品进行合理定价,有助于企业将创新产品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来获取利润。此外,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会淘汰一部分边际效率低下的技术创新项目,使更多的资金集中于优质重点的技术创新项目。
(四)产业化、市场化阶段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创新成果的应用与扩散阶段,即通过新技术或新产品第一次得到应用并向市场扩散,企业技术创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是指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在全社会的转让与推广过程,这是企业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用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中,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需要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来解决其遇到的资金困境问题,同时也更加依赖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风险分散、信息传递等功能。
三、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
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创新思想的形成阶段和研发阶段都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在试验阶段和市场化阶段起到监督和管理作用。为完成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可以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建立中小企业局。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国为了支持中小企业获得资金,建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SBA),由中小企业管理局担保促使银行或者企业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日本则有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保险和担保。中小企业局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应该贯穿于整个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在创新思想的形成阶段和研发阶段可以直接对其他金融机构不愿投资但具有价值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投资,也可为认为值得的中小企业作担保,以保证其顺利获得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贷款。在技术创新进入产业化阶段后中小企业局还拥有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指导和其他金融服务。
此外,可以建立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保险机构。这样的政策性保险机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的拨款,吸引其他资金的参股,保险的对象是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保险机构的介入可以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提升其内源融资能力,因为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中小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得以提高,经营业务状况随之改善,提高了利润增长能力及其利用保留盈余进行再投资的可能,从而提升了内源性融资能力。同时,客观上还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确保授信方在信用不能清偿时能取得补偿,从而缓解了中小企业外源融资压力。由此可见,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保险机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从而为其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金的支持。
(二)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1.建立直接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由于组织规模小、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达不到主板交易市场关于规模、盈利率等严格的审批要求,从而导致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会遇到直接融资的困难。创业板市场是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渠道,同时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将推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将为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提供制度保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融资平台。加快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建设是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当务之急。
2.完善风险投资市场的建设。因为风险投资市场是针对处于发育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进行股份融资的市场,风险投资对高成长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需求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风险投资市场对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有着极大的作用。近几年来,虽然我国风险投资规模不断增加,风险投资总量从2003年的325.34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2506.16亿元,资金的增长幅度达67%,但由于风险投资市场制度和功能的不健全使得风险投资不能充分发挥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市场有很有必要的。要完善风险投资市场首先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风险投资机构的组建,进入和退出风险投资市场提供法律的依据;其次需要进行政策资源的配置,包括税收优惠、信贷优惠等政策资源配置才能鼓励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从而促进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最后还需要发展发展专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
3.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是通过一定市场制度的建立起来的组织交易制度。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使得中小企业能在这个市场会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惯例,将其产权信息公开来进行交易以获得资金;此外,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的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产权交易市场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为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产权交易市场首先要健全相应的产权交易相关法律系统。另外,要加快我国现有的产权交易市场的整合。目前,我国分别以上海和京津为中心形成了南北两大产权交易市场。将两大市场统一能够形成广泛的信息网络、扩大了资源优势,同时大大地便利了产权的跨区域流动。
参考文献
[1]李增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科学管理研究[J].2007(12):73~76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及意义
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人企业。在认同和制定扶持政策的实践中,各界人士对中小企业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中指除国家确认为是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通常认为微型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8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和家庭组织等。根据国外一些实际的做法,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技术创新的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的,新(改进)产品的营销或新(改进)制造工艺或设备的第一次商业使用,它是包括、组织、商业和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我们知道,企业要生存和,必须获得永久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取得靠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需要创新。所以中小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缺陷和其他条件的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与大型企业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企业技术创新力度的大小、水平的高低,特别是能否持久深入下去,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中小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大量发展起来的,有很大一部分是乡镇、集体、个体创办的,管理者大部分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缺乏系统的和培训,整体素质低,对企业的发展存在短视行为,缺乏战略眼光,习惯于传统生产型的经营管理方式。导致企业要么经营保守,安于现状,要么市场流行什么,就生产什么,盲目跟随。而没有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出企业的发展规划,树立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对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者的短视行为,对人才的重视不够,没有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留住人才,从而导致进行技术创新所需的人力资源严重缺乏,进一步弱化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作用。一些企业长期没有按规定提取技术开发费用,更不用谈专款专用,有的企业连续几年都没有技术开发支出。这些都给技术创新带来很大的负面。
2.2 技术创新定位不准
中小企业中创新定位不准的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将“创新”与高新技术相提并论,存在“高不可攀”的心理障碍,总是自惭于简陋薄弱的开发条件,面对创新不敢为,局于一隅,不敢或不肯越雷池半步,企业创新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产品长期清一色、年年老一套。即便是搞一些技术创新的企业,往往也“挑肥拣瘦”,仅仅从事一些低风险、小难度的技术创新活动,偏重于短平快,难成大器。另一种则是不屑于小产品的创新开发,更不注重企业的小改小革,认为小产品本小利微、影响小、收益少,难有作为,小改小革成不了大气候,对企业长期发展无足轻重,因而盲目攀“高”,一味追“高”,言必“高科技”创新,行必“高科技”创新,最终是欲“高”而不达。事实上,创新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是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改小革同样也是创新,“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优势”,关键是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既要积极追求,着力提高创新起点,又要从身边事做起,不以“技”小而不为。
2.3 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差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进行融资。对于企业来讲,融资有内源和外源渠道两种,内源渠道就是通过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外源渠道就是通过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生产的产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企业的利润偏低;其次,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产权问题等必须承担各种捐款和摊派,导致企业资本积累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少,所以仅仅靠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和资本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外源性的资金加以补充。目前,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中小企业要从外源性渠道获得资金也比较困难。从银行信贷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的主体利益得到强化,已逐渐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有了承担贷款损失的压力,其关注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必须保证所贷出的资金和利息可以安全及时地收回;中小企业方面,一是难以向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使银行无法判断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二是自身信用差,逃废银行贷款现象严重,这两方面都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取得银行贷款较为困难。
2.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企业要发展,必须密切观注市场动态,包括产品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条件及时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而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弱、规模小、整体素质低,依靠其自身的力量,难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即使获得了信息,也很难判别哪些是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在如何选择技术,使之与市场需求、自身优势相一致,如何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突破方面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依靠其建立起来的信息渠道,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企业提供咨询和进行各种培训,还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信息收集与调查,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帮助企业确定发展的方向,在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等环节方面提供帮助,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不多,即使有,也是费用高昂,中小企业根本无力负担。
3 促进中小技术创新的对策
3.1 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形式
(1)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重要的产品创新是指全新的产品创新,或通过组合已有的技术而取得新的;渐进的产品创新是指通过使用新材料、新配件等改进产品的性能或降低产品成本,或通过改变产品的局部而改进产品整个系统的功能。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大有小,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较大;后者较易做到。中小企业所实现的重要产品创新和渐进产品创新有很多,20世纪许多重大的产品创新都是由中小企业实现的。
(2)服务创新是近几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把新思想、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通过改变现有的组织结构推出新的服务,比如各种衍生工具等,兴起的服务等也是服务创新的成功的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3)工艺创新是指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或提高新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创新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3.2 因地制宜地选择阶段性的技术创新战略
在活动中,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的生命之源和市场竞争制胜法宝。中小企业由于其所面对的市场结构及自身特性,它们更需要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主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主要规划等企业技术创新经济活动中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具体来讲,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主要是从宏观上解决三类问题:一是技术创新面对市场竞争采取何种态势,是进攻型,还是防卫型;二是研究开发何种技术;三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当然,在不同层次的经济单元之间,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是有所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层次的经济单元之间,技术创新战略也因市场、顾客、技术成熟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各不相同。中小企业在创业、成长、成熟、停滞各个时期,都要受到、经济、行业环境和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选择的技术创新战略也是有所不同的。
3.3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以前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因此政府应通过政策和法律等手段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鼓励和指导,特别是应完善融资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政府有关部门应与金融部门合作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一是可促进中小企业改进信用状况;二是使得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价有一定的依据,减少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且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体系,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使中小企业贷款变得相对容易。设立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利用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使得风险投资能有一个有效的退出市场。
4.4 尽快建立完善的化服务体系
建立人才开发服务系统,政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取官助民办的方式,建立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培训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提高其整体素质,为中小企业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加快产学研联合步伐,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技术管理水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举办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展销会、订货会等形式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参考
1 侯大铭.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看法与建议[J].管理研究,2001(4)
中图分类号:G27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2016)02-0024-02
目前经济与技术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作为企业的新生力量,其技术创新越来越活跃。技术创新给中小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中小企业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并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其技术创新水平。只有充分了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才能有效地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加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1]。
一、对限制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
(一)相关部门的行政法规不够完备
近年,我国实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于技术改革、创新发展的行政法规,包括2012年颁布的新《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这些行政法规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1.以上所提到的这些行政法规都不够系统化,缺少整体性。对于我们国家创新发展体系的规定太过于笼统,没有针对具体行业,具体背景下的技术规定方法。2.涉及面不够全面,许多法规条例在意思上都是针对同一现象,重复性太多,没有实际意义,甚至有的条例前后矛盾,比如在劳动、税务、管理机制方面,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地区开发区没有实时沟通,针对同一问题同时颁布实时不同的法规,造成约束的紊乱。甚至对政府部门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公信力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二)资金渠道多方面受阻
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支撑,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在全球都普遍存在,不仅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国内,许多中小企业都会因为资金的问题,造成运营不畅,甚至倒闭。融资方面,中小企业的成本不仅非常高,而且成功率也很低。在政策上,发行债券的有限选择权也在于那些信誉良好的民营企业和大型国企,而中小企业在这一点十分不占优势。
(三)缺乏足够的开发研发及创新的技术人才
人才的引进是一个企业长远立足的根本,但是没有足够的吸引条件,大量的优秀人才便会与之失之交臂。我们都知道,中小企业由于在规模上,资金力量,技术范围,资源配置,甚至是员工福利、薪资待遇上都远远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抗衡。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我国大型技术人员一般的工作岗位定位在高等院校和具有较好声望的科研单位和机构中,其比例高达70%[2]。我国中小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配置少成为一大难题。
二、改进目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分析
(一)建立有关于中小企业创新改革发展的制度法规体系
制度法规是引领方向的指路标,是一切发展的垫脚石。因此从这方面下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出台《中小企业基本法》,它作为根本,可以对相关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尺度进行明确的规划和预计,也为今后中小企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明确的道路。二是为了鼓励并且支持中小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我们可以颁布关于相关奖励制度的《技术创新法》,鼓励科技界进行专业沟通和技术文化交流,让科技的火花碰撞,并促进科技研究成果向中小企业的定向渗透,对于中小企业自主开发研究的成果给予产权,进行保护,避免其陷入成果争夺的困局。最后,针对中小企业在经营中的经费预算、风险评估及规划发展方面所能涉及到的扶持与辅助提出明确的规定,制定专项法律[3]。
(二)增强中小企业创新意识和服务体系
根据中南大学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我们发现,技术创新排名为前30名公司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均值是后30名公司均值的4倍多。前30名公司的改进产品销售收入的均值是后30名公司均值的21倍多。这说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转化效率有关,创新转化效率越高其技术创新能力就越强。1.建立一个可供技术创新的发展平台。借鉴目前我国存在的创业孵化基地的思想,同样建立一个中小企业扶持孵化点,对于需要帮助的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研发指导,检测、实验、设计、销售等一条龙的服务,并提供发展场地,包括仪器技术,设备安装测试等等一系列的技术上的支持,帮助这些还在成长当中的中小企业健康的发展。并开放形成大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帮助其早日走上产业化的轨道。2.建立社会性的服务体系和机构。比如发展规划指导中心,技术服务指导部门,企业交流中心,咨询性平台,技术规划中心甚至是创新性企业律所等等。制定一系列的法规举措,文案文件,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法律、金融、设备、培训、检测等服务。并且能够巧妙的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在城市的大环境下,形成以中小企业文化为特色,具有专门性指导建设的创新服务基地。并慢慢地涉及到网络化、信息化,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化整合的目的[4]。3.激励相关技术部门的互相交流协作。多方鼓励在技术上具有研究的中小企业与相关研发开发单位和机构或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交流,制定技术交流开放日,共同成立研究课题小组,联合开发,共同研究项目。同时也对于技术中心,开放式的研究中心进行要求,让他们能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上的支持。以促进各方文化交流,和技术合作。
(三)探讨能够改善中小企业资金水平的举措
1.从根本上加强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和运营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之源,完善的财务管理的制度能够为企业正常运转得到保障。合理高效利用回转资金,建立良好的信誉度和公信力,保证财务透明公开,账目明确,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信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会让消费者和帮助支持中小企业的相关组织机构相信企业。2.制定符合现实情况的信贷体系。首先是要求我们的政府必须做出表率,为一些信誉度较高的,诚信并且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担保,让他们能够有机会缓减经济上带来的巨大压力。其次建立更多的基金和资金担保的中间机构,也有利于政府和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交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双方互惠,加深了解的作用[5]。3.为中小企业设定专门对应开放的服务银行。选择一些稳定发展的中小企业银行,开辟一条资金通道用于专门扶持帮助有经济困难的中小企业。对于有需要帮助的企业,实行免息和低利息的商业贷款服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三、总结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中小企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面对着巨大的困难,而我们应该针对这些困难去着力帮助他们,在这一条路上,不仅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技术部门,甚至是其他服务机构,都还有很长一段改进和探索的过程,只要坚持长期的努力,这种局面一定会得到缓解和改善。
参考文献:
[1]何俊新.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台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为借鉴[J].价值工程,2012,31(13):94-95.
[2]马建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弱信息来源与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3):23-28.
[3]王维,郑巧慧,乔朋华,等.金融环境、政府补贴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3):87-92.
我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必须关注经济质量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切实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的转变,就必须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在这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实力大大增强,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最具活力的省区。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在广东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促进广东国民经济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地方财政税收、优化产业结构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广东能否保持优势再上新台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
一、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有利条件。近几年广东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对这些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也大大加强,除了成立中小企业局,省政府还重点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等四类民营企业发展。截至2010年5月,组建的34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内的中小企业,3年来出口创汇总额达到150多亿美元,新增利税累计1232亿元;联盟总共申请专利11万件,其中获得专利1.5万件;攻克产业关键技术572项;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107个,建立联盟运作实体2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个。(1)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一是瞄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前沿,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建了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二是以区域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成立了“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重点支持了一批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2)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仅2009年,全国就有180多家大学跟广东进行产学研合作,合作项目6000多个。(3)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广东中小企业与广东省产学研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分别在佛山、中山等市举办中小企业服务日暨产学研对接活动,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和机制。(4)中小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平台,加强中小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强中小企业省际区域合作。
2.存在的问题。尽管广东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许多优势条件,但是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与广东省社科院联合编制的《2011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抽查的333家企业融资需求总额为5188.6万元,已获融资3397.0万元,融资缺口达1791.6万元;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调查显示,被抽查的382家中小企业中有67%存在资金缺口,42.7%的资金状况与2010年同期相比趋紧。而与此同时,融资却相当困难。(2)技术中介机构不健全、不完善。目前广东省的科技中介机构一是类型多样,但市场意识不强;二是规模偏小,协作机制和综合服务力较差;三是缺乏高素质人才。(3)创新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R&D占销售额的比重过低;二是科技研发投入总体规模偏小;三是风险投资不发达。此外,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4)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与核心技术欠缺的矛盾。作为全国出口大省,统计显示,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主要依赖进口,70%的制造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产业,不少企业和产品是贴牌生产,加工贸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5)缺乏优秀的人才。目前,广东技术人才状况不论从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都亟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比如东莞本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好土壤,产业基础优势明显,配套完善,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例如厚街家具、虎门服装、大朗毛织、长安五金模具等等,这些传统产业资源,是支撑东莞电子商务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但由于缺乏电子商务人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的东莞本地电子商务产业至今未能形成有代表性的第三方平台和网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淘宝网上却有30%的商品来自东莞。
二、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策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1)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跻身“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的20多个工业化国家,拥有的发明专利占世界总量的99%。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提高R&D投入水平,加强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掌握核心技术。(2)建立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机制。一是成立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基金,健全风险投资运作体系,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和发展资金;二是建立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机制;三是在政策性银行中开辟技术创新专向贷款计划,吸引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3)利用税收杠杆鼓励捐资技术创新。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捐赠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开发经费,按规定在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广东省与教育部、科技部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开展服务推广日暨产学研对接活动,建立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技术交流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中小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技术创新载体建设。(1)建好高新技术创业园。科技创业园能够为企业提供低租金的厂房以及市场开拓、管理咨询、企业资金担保等方面的服务,可大大降低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风险,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连接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的纽带,科技创业园还将培养出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对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2)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速建立面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性、专业体系,建设好一批国家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按照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将政府管理的部分职能向服务中心转移,使政府和中介机构各司其责,同时,有关部门要对中介组织加强监督,使其规范运作。
4.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1)借鉴美国的政府采购支持制度。在美国硅谷创业初期,其企业的订单有1/4来自政府,我国各级政府也可借鉴美国的政府采购支持制度,凡是国内中小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品应优先列入政府采购名录,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2)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设面向全社会的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平台和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使我国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通过共享先进的研发、试验、检测设备,方便、快捷地检索和利用科技、知识产权以及市场信息,降低研发成本,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和上市周期。实施中小企业集群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开展中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项,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层面的实施落实。(3)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营造中小企业公平发展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把中小企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工作协调机制,依法保护中小企业投资者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名誉、人身等合法权益。(4)改革现行技术创新财税金融政策,解决融资难题。通过采取拨款和贷款贴息为主、税收减免为辅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和全方位推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励企业创新,为高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5.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提高待遇吸引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允许技术创新者以专利项目和技术入股,实现期权激励与现实激励相结合;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潜能。
参 考 文 献
2.产出规模小、技术装备率低。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小型企业的“巨大化”,技术装备率低,产出规模小,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一般一次性投资量较小,进入的限制条件较少,使用的多为传统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这种设备水平的落后最终导致技术创新难以维系。
3.技术创新人才短缺。从我国情况来看,由于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背景,缺乏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训练。因而技术研发人才严重短缺。另外,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相对于大企业更难吸引到人才,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展开,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创新活力、实力与潜力不足。
4.技术创新信息短缺。信息化潮流的到来,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机遇,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发展高科技十分有利。在信息方面,中小企业同大企业获取的机会是平等的。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却未能充分认识和抓住这个时代契机,尽管他们已经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但信息的收集方法和渠道依然偏于传统形式,导致技术创新信息短缺,阻碍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1.自主创新。所谓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最终获得市场的承认。它需要有较高的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基础,技术和市场风险较高,投入较大。
2.模仿创新。所谓模仿创新,是指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之下,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如通过购买专有技术或专利许可的方式)引进技术,并在率先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创新形式。模仿创新并不是原样仿造,而是有所发展、有所改善。其风险小,投入少。
3.合作创新。所谓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院所或高等院校合作推动创新的组织方式。合作的成员之间可以是供需关系,也可以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其一般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共享成果。
三、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
1.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创新具有率先性,是一种先动行为,可以是根本性的变革,也可以是渐进的改变,是一种对领先企业较为适用的模式。对于自主创新模式,中小企业最好是在通过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模式的过渡阶段,逐步积累自己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和人才,为进行自主创新创造足够条件后采用。“北大方正”推出电子出版系统便是一个自主创新的典型实例。自主创新要求企业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和研究成果积累,处于技术领先的地位,否则是做不到率先创新的。自主创新应该是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所要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有很大差距,所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现阶段不宜过分强调自主创新。过早地提出以自主创新为主对中小企业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做到的。
2.模仿创新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企业首先要对被模仿的产品进行技术解密,再对其进行各方面的技术改进,使模仿创新后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它是一种跟进行为,是一种从渐进走向根本性变革的技术创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