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8:33: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国学教育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当前,《中国法制史》课程传统教学仍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粉笔+嘴巴+黑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造成的一种现象就是自始至终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授课,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台上教师讲得唇干舌燥,台下学生埋头苦记,教学效果不明显。如果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案例教学,学生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具体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以此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法制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重要前提。《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内容起自夏朝,讫于当今,时间跨度长,涵盖内容、专有名词多,所涉及历史典籍、数据浩繁久远,加上与现实的距离感,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的意义产生困惑。如果还采用传统方式教学,有些概念老师讲得唇干舌燥,学生仍可能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要不了多长时间学生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从而影响其学习的动力。而这时引入案例教学分析的方法并且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对学生了解当时的立法背景,加深理解相关法律知识和切实掌握重点问题非常有帮助.尤其在网络课程中,案例教学可以使用多种传输技术,比如声音、图片、flash动画等,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国法制史学习,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真正体会学习中国法制史的乐趣。[1]
(三)案例教学法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最终提高素质
我们的老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又直接进入高校教学的,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在教学过程中很难从法律职业化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尤其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更是难上加难。为了上好案例课,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等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中国法制历史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历史案件的分析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等。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充电,扩充知识面,课前认真地选好备好案例教学内容,通过一次次案例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四)案例教学法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最终使教学相长
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教师除了尊重外,还有几分畏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少。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种教学法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老师的亲和力、感召力激励学生全力以赴,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打破千百年来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示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2]
(五)案例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体现了法律规则在实践中的应用,对法律规则的内容和法律精神做出了最好的实际阐释与证明。恰当地引入案例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对古代具体案例的研究和分析,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明白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的变化;从文本到社会理解立法与司法二者间的差距,从而引发学生们深究导致二者差距的诸多社会历史因素的兴趣,也使学生们得以从中探寻到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理论层面为今天的法制建设的完善提供借鉴。
(六)案例教学的使用促进中国法制史教育改革
以往的《中国法制史》课的教学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司法实际工作基本脱节。而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非常好地实现中国法制史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通过对古代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与“古代的法制”这个“实际”、“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明了历史上办案的方式、分析案件的思路与方法、适用法律的过程、支持判决的理由以及案例的意义等等,养成学生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和善于、勇于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想。[3]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敏捷思维能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法律工作的必备素质,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更加有力地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推动中国法制史教育改革。
二、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一)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和系统性
鉴于中国法制史纷繁众多的过去,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们精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件,一类理论问题用一个或者若干个案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共同加以说明,力求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个问题时,无宇追逃案就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案例。在收集这个案例时,考虑到目前学生对于古汉语的掌握能力,在收录原文的同时,也要收录对它们的白话文解释。
(二)案例教学所选案例应当有一定的疑难性
案例太难或过易都不好。案件太难学生不知从何分析,从而丧失参与的兴趣。相反,案件太易会使学生一猜便知,引不起学生的求知欲,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案例难易要适度。比如在讲到魏晋时期法律的儒家化问题时,有的老师就会讲到费羊皮卖女葬母案。其实这个案例不仅涉及儒家关于服制制度的态度,还涉及其“尊尊亲亲”思想。费羊皮卖女确实罪不可恕,但卖女是为了尽孝,符合儒家思想,最后免除了刑事处罚。只要配之以白话文解释,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
(三)案例教学要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教师要尽可能多采用如小组发言、限时发言、扮演案例中角色等不同方式来授课。其中由学生扮演案例中角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很多学生参与。比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情理法司法审判精神,可以依据史料记载案例,由学生积极参与扮演,完整再现当时的审判场景。学生在模仿古人判案过程中,以古人的心态和思想支配自己的言行,故能深刻体会古代法官兼顾情理法的司法审判原则,感同身受中理解了相关法制史知识。
1.1教学方案未顾及学生的心理
高中学生存在很大的压力,他们的学业也比较紧张,加上我国的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这就让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注重的是学习成绩,所以,学生一般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化学知识点,长期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对化学学习产生负面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无法在成绩上得到显著的进度,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2教学模式单一
学校因为升学率会给高中各科教师很大的压力,学生身上也存在很大的压力,这些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还是主体,并没有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则在被动的进行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利影响,会限制对学生的潜力进行开发,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固化影响,这样学生就不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效果[1]。
2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化方案
2.1引导学生进行兴趣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只有具备学习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进而促进他们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实现趣味性教学和实用性教学的统一,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化学学科。比如,氢氧燃料电池就有很多的优势,如,轻便、高能、没有污染等,在航天技术方面被大规模的进行应用,这也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原电池原理和其应用”中就可以找到有关的内容。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要提升教学效果,对教学进行优化,就需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另外,因为化学知识的难度和复杂性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多表扬学生,对于学生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指出时,要尽可能的委婉以及含蓄。
2.2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备课,这对于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想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先认真的备好课。所以,教师就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一起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高中化学组可以集体进行备课,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教师进一步领悟课标,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集中大家的智慧,就能够制定和具体情况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进而有效的把握课堂教学,找出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化学教师在一起合作中得到的,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有益于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健全,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2.3设置交流环节,消除学生思维上的盲点
课本中包含很多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有部分问题一般都是兼顾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理解不足的环节,希望能够通过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同时能够提升学生思考的正确性以及全面性[2]。所以,教师在优化教学方法方面,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在教学中要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对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科学的安排,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对他们的反思思维进行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可以深入的理解知识点。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时,部分学生就会对“置换反应是否全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与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否全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问题比较模糊,这是因为学生并未深入的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内容和外在原理进行理解。教师就需要优化教学环节,在教学中设置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疑惑,在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中或者是在学生和学生间的讨论中,明确自己在思维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地方,防止再次进入到思维的误区中。
2.4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运动安全 教育
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保障。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家长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其达到人生目标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让学生在体会到体育运动快乐的时候,做到快乐运动、安全上课。
一、充分准备,提高安全意识
丰富的运动安全知识是体育老师的基本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学院已经学到体育专业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的储备同样是体育老师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和要求。体育教师要同其他老师一样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在本节体育教学课堂内容中可能出现的运动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也应大体写出来(这也是体育教案与其他老师做上课准备不同之处);在每一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检查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等安全事项,把安全隐患消除在上课之前;了解本次上课班级学生的基本体质状况和天气变化造成的学生身体体质变化等,以备学生发生意外。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也是防备运动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二、尽心上课,保证安全运动
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全方位做好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体育课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特殊课程,老师需要防止和尽可能减少运动中出现受伤等意外事件。老师应当传授给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和简单科学施救方法,并且做到易懂详尽,以防为主。
首先,全面了解所教授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开学时的第一堂体育课就应当全面地讲解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简单处理方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摔倒、扭脚、磕碰、出血、刮擦、碰撞、器械伤害及过度疲劳等意外现象。
再次,严格组织课堂,检查学生穿戴特别是鞋子是否符合体育课要求等安全状况。每一堂课前要讲解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专项运动不规范造成的不适,如篮球是许多学生的爱好,但是篮球课中运球之手臂动作有运球时五指要张开,用手指及指根以上部位与手掌的外缘触球,掌心不触球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如整个手掌都触球则易造成运球坚持时间不长且易劳累,跑步中岔气等问题。还有,在体育课中分组对抗或比赛中出现的由于身体过度接触造成的意外更需要老师及时化解和制止,否则会出现如打架等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后果;有女生的班级更需要老师注意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不要一概而论强制要求去练习或训练;在上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到肌肉放松及心理放松;同时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不适应和病痛等现象。
最后,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老师必须做好的一点,如哪些运动或动作可以独立做、可以协作运动或保护运动等。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知晓一些体育运动不安全事项,还要教会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简单、科学合理的救护知识,告诉学生不科学、不规范的动作和方法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出现一些意外时理智科学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不要人为地造成二次伤害,留下遗憾。同时及时表扬严格规范、有效防范、合理运用安全知识的同学。
总之,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防不胜防,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对体育运动愈加有兴趣。但这必须以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前提。
三、及时总结,服务教学
45分钟的课堂并不是体育教学的结束。每一堂课后,体育老师要将本次课上出现的运动安全事故或意外记录下来,以备今后课堂教学时参考和应用,避免出现类似的运动安全意外和失误,也为出现的意外提供有效资料和指导。
一、学校安全教育的主流理念———“主动安全”教育
从各国学校安全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虽然各国都根据本国实际和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教育策略,但有着显著的共同点,大家都秉持了近似的学校安全教育理念———“主动安全”教育理念。“主动安全”教育理念核心是突出强调培养人的主动性,强调人的主动性在安全防范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有一种不良倾向逐渐引起了各国安全专家和教育者的关注,就是人们越来越依赖技术、防护设施来保护自己。汽车安全就是个比较明显的例子,人们越来越迷信汽车厂家的安全技术宣传,诸如碰撞星级、安全气囊、ESP 系统等,认为依靠这些安全设计,驾驶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正是这种错误观念才埋下灾难的种子,很多车祸的根本原因就是驾驶者主动安全意识的降低和缺失。安全专家和教育者都认为,技术防范始终是一种辅助,是低级防范策略,它只有与人的主动性防范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发挥人防范的主动性才是高级防范策略。学校安全教育之所以意义重大,就在于它建立了和发展了人的防范主动性。“主动安全”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其一,着重培养人的主动安全意识和主动安全行为习惯。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方面教育实践,这是“主动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从英国的小学生守则中,我们可以看到,十条内容虽然不多,但几乎全部都是安全教育的内容,而且非常具体,通俗易懂,例如“……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6.不与陌生人说话;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8. 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9.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安全教育(有学者也认为是“生命教育”)可以说是英国人受到的全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开端。其二,积极运用多种有效的技术手段作为辅助,以人为本且不断改进。随着安全防范技术的进步,技术手段既成为安全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安全教育的重要辅助。法国在学校中推行了校园安全监测系统,监测项目细致,且系统和数据库不断升级。监测系统及其监测评估结果,既是学校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对教师、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最好教材,可以将教育培训活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紧密结合起来。日本还专门开发了保护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带 GPS 定位功能的安全报警器、手机、隐蔽的发射装置等。教师和家长经常辅导孩子使用这些设备的方法,辅导的过程就是有效的安全教育过程。其三,制定具体可行的法规、制度、标准等,保障安全教育及成果的落实。美国是依法保障安全教育的典型,奥巴马政府延续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CBL)关于学校安全的年度公告制度,要求各学区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详细统计,并公布结果。该法规定,各州必须对“长期处于危险境地的学校”作出说明和认定,保证学生的知情权。这与法国的校园安全监测系统的作用是相似的,而且上升到法律保障的水平。美国学校都严格执行门禁制度,对来访接待和学生外出都严格审查和登记。这对学生是很具体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服从学校的管理制度自己才是安全的,服从管理也是有利于自护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我国学校安全教育需要改进和创新
我国学校安全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在学校安全教育实践、安全防范技术、相关法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成绩。国家教育部 2006、2007 年还先后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导。但是,与世界学校安全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主流比较,我们仍存在差距。比较突出的不足是,我们的学校安全教育理念还没有跟上“主动安全”理念的主流,安全教育实践没有充分体现“主动安全”理念的重点,大多还停留在“应急”的层面,有些初步体现“主动安全”理念的教育实践还需要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改进和大胆创新。首先,法规制定方面。我们的法规条文相对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强,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是以教育部令的身份下发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其第五章安全教育的第四十一条“……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体验……”这值得商榷,消防安全教育是必须做好的,而且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技能训练,没有条件也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做好。第四十二条“……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这要求太低,一个学期(半年)1~2 次,这很容易使演练流于形式。《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安全教育讲的相对更具体可行,但《纲要》又没有法律效力,只能靠学校自觉,实际没有保障。这种状况显然需要改进。笔者认为,需要在国家法定课程中明确纳入安全教育的内容,保障课时,严格考核,可以和“品德课”“、体育课”结合。各地政府还要明令增加学校安全演练的内容和频次,并监督落实和考核。其次,教育实践方面。目前我们的学校能落实的安全教育比较不足,多数都是“应急”或“应季”的提醒式告诫,如寒暑假前,学校发给家长一些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溺水等告诫通知。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进行比较系统的体现“主动安全”理念的教育实践。笔者建议,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其一,要明确学校安全教育的领导和指导,建议设置专职负责安全管理教育的学校负责人,专门指定公安、消防等专业安防人员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协调指导人,而且这些人员任期 4~5年,其工作情况纳入本人业绩考核。其二,统一编写具有专业水准的、符合“主动安全”理念的、适合各地实际需要的安全教育计划和教材,由品德课、体育课教师分别负责知识和技能教学,期末严格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操行档案。安全教育教学情况也纳入学校工作考核指标,并加大其权重。其三,加强学生安防演练,规定每月都要安排学生不同专题的安防演练,各地政府要明确要求社会有关单位给予演练大力支持,并监督年度演练计划、演练过程和演练效果。再次,安全技术辅助方面,要加大投入,强化支持系统建设。笔者认为,加大投入不要只想到为学校添置安防设备,更重要的是,要在全社会支持下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建立安防学习和实训的支持系统。这个系统应该是在社会各部门发挥优势、密切合作下建立起来,可以在国家安全、国防、公安交通、消防、卫生、食品安全、环保等社会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整合和开放各种资源,建设多种安全教育专业学习和实训基地(国防基地、消防基地、交通基地、防疫基地、环保基地等),并逐步形成相互配合的安全技术支持网络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信息服务系统,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全方位高层次的技术支持。
作者:李强
2020 年 6 月 9 日—6 月 17 日
二、活动主题:
“奋进新时代 聚力强军梦”
三、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1.开展国防教育宣传工作
2020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 19 周年,各采取多种形式对《国防教育法》进行宣传教育,在学生中增强国防意识,弘扬民族精神、激励爱国壮志。
2.组织国防教育系列活动。
①组织国防教育主题班会或主题升旗仪式(6月15日,五年级一班负责旗下讲话)。
②各班组织一次国防教育主题班会(6月16日下午班会课进行)。
③开展国防教育手抄报、黑板报主题评比等活动(6月18日前完成)。
④举行专题演讲活动、知识问卷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国防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3---5年级每班选派一名学生参加,6月16日前上交参赛名单,6月18日下午在录播教室举行活动)。
⑤进行一次国防知识问卷调查(6月19日进行)。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1年9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我们将这8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名学生。在观察组学生中,有男性学生2名,女性学生38名。他们的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1±1.6岁。在对照组学生中,有男性学生1名,女性学生39名。他们的年龄在18~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3±1.4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在这两组学生学习护理技术期间,我校使用常规教学法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教学。进行常规教学法的方法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在护理操作课上将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定期组织学生到临床上观摩和参与实际护理操作。我校对观察组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方法与对照组学生相同)的基础上,使用护理安全教育教学法进行教学。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教学的方法是:①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对每一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的说明,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并对学生的记录情况进行抽查。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向其讲解有关护理安全的法律和法规,以便使学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安全性有充分的认识。③教师可通过网络大量地收集有关护理安全的案例,并在向学生传授护理知识的过程中将这些案例一一展示出来,以便使学生形象地记住各种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风险。④在上护理操作课时,教师可在学生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故意为其制造一些护理风险,以便提高其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⑤在上临床观摩课时,教师可根据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解决护理风险的方法。
1.3观察指标
教学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学生护理技术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其中,学生每科成绩的总分为100分。学生每科成绩的得分越高,说明其对该科知识掌握的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SPSS16.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分别为92.2±4.6分和94.5±3.5分。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分别为80.7±7.9分和82.1±6.2分。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英语教学是高职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扩大,对运用英语的要求也不断升级,特别是英语口语能力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然而目前,英语的教学方法多局限于语法、翻译、偏向于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般口语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使学生“高分低能”,“非聋即哑”,缺乏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很难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因此,怎样提高高职生英语口语能力,使之在今后学习、工作中得心应手,对传道授业的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着重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一、语音是基础,首先从培养学生掌握语音、语调入手。语音、语调的学习和掌握是提高口语能力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发音基础没有打好,导致口语无法提高的例子比比皆是。我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其中很多是来自教学条件不够理想的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相对较低,许多学生入校时语音很不规范,在交谈中严重影响相互间的沟通,甚至出现不少笑话。所以,我主张要想提高英语的口语能力就首先从语音方面入手,夯实基础。首先,教师应从理论上系统的讲明英语的发音规则,如连读、重轻音、不完全爆破音、升调、降调、意群等。然后,随时随地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让学生听正确的读音,有必要的话,可以介绍一些专门攻克语音难关的书和资料或者从反面举出几个同学因为语音发音问题导致的小笑话。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给学生们播放一些英语原声的电影和音乐,增强他们对纯正英语发音的审美观。总之,经常给学生们灌输语音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语音学习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基础。
二、大量阅读和背诵,增加语言的输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大量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口语的根本途径之一。从语言学的规律来看,口语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没有广泛的阅读,没有大量的输入,就不会有口语输出的材料。阅读量如果严重不足,学生则无法积累起对各种事物、概念的正确的英语表达法,也就是说离开了语言基础的训练,根本无法做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即使发音再好,口语能力也只能停留在几句招呼语上。
因此,要坚持让学生背诵和复述课文。朗读和背诵课文是培养学生开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新编的职校英语教材课文都不是很长,应坚持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篇课文或部分课文。要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检查。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能力。
三、听说结合,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但交际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能力。口语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不但要单方面的说话,而且还要听别人诉说,并在听懂、听真切的情况下,作出正确的反应和答复,这样才是成功的交际。如果只是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当对方开口讲话后,自己却不能完全听懂,或只能听懂一部分,这样将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效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训练听力,以便和口语练习配套呢?除了引导收听录音以及电台和电视的英语节目外,对貌似原始的朗读亦不可轻视。通过朗读,不仅联系了发音,还同时刺激了自己的听觉。此外,经常性的反复朗读和背诵,会使有关的词汇和短语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当需要用时,便易于“招之即来”。再者,在与自己的同学、朋友对话时,要学会注意倾听对方,力求听懂对方话语中的大部分含义,其实这也是一种听力训练。只有听说能力同步提高,才能最终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听写单词、词组,但主要还是听写短文,短文的内容可以根据课文改写,也可以选用比课文内容稍易的短文,字数以50-100为宜,语速可适当放慢。通过听写,既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无形中又增强了他们的听、说能力。随着学生听说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一项新的内容,即让他们听英文歌曲。
四、克服羞怯心理障碍,大胆开口说英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虽有提高口语的愿望,却因怕出丑,思想顾虑较大,导致心理自卫,没有勇气正视自己的语言现实,其结果是口语始终得不到提高。还有的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口语练习,上课不积极发言,即使有出色的教材,优秀的教师,多样的教学手段也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所以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大胆开口说英语,不失为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良策。
许多学生不敢说话或是说不好话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心理因素——恐惧感和自卑感。在课堂口语训练过程中,学生心理上固然不可能出现面临比赛或是重大交际场合的恐惧、焦虑等现象,然而自卑或是过度自尊却表现得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愿抓住训练的机会,甚至是训练机会已在眼前却不敢开口,也有的学生把训练机会当作无奈的任务,草草了事。课后,询问其选修口语课程的目的,却又无一例外的表示,想提高口语水平。学生这种主观愿望与客观表现相背离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学工作者的反思。要缓和此矛盾,笔者认为:第一,要营造平等、轻松和自由的课堂氛围。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外和私人空间如寝室,并不存在日常生活交流困难的情形,而在课堂上,面对同学和老师,却很难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必须创设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有效的激起学生想说的欲望和表达的信心。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投入训练,有时甚至有争先恐后之势,其有效性可见一斑。第二,要细心观察,寻找症结,主动出击。在口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否认的是有一部分学生不管你怎样鼓励,并把机会直接放在他们面前,他们的反应却是惊人的相似,迅速低头。面对这部分学生,笔者认为,不仅要在语言上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锻炼机会,更要发现其症结所在,拉他们“下水”,因为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的人,无法排解对水的恐惧,更无法体会到在水中的快乐。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在开学初的一堂英语课上,有一位女生的表情引起了我特别注意,每当我走过她的课桌或与她目光对视,她的脸马上就会通红,肢体上也显得局促不安。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她主动进行口语训练难度很大,因此只有采取被动训练即教师点名的方式进行训练,在每一次的训练中逐渐克服其心理障碍,一学期下来成效将十分明显。
五、坚持用英语授课,让学生多开口。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缺点是缺乏语言环境。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的机会,尽量创造语言环境,而且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而且差距大,要使英语授课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用语。开始语速应放慢些,并加上适当的语境、手势和中文解释。在讲授语法时,可适当多说些母语,因为语法较难理解。同时,还要尽量让学生多开口,一般不打断学生讲话,当他们讲不下去时,可用一些英语词汇引导和启发他们,或让其他学生帮助他们。这样,逐步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口语能力。
六、改革考试方法,增设口试。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即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除了运用上述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外,还应对学生的听讲能力有一个科学的、形之有效的测试方法。为此,每学期除笔试外,应增加口语测试,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把成绩计入总成绩,并在笔试试卷中加大口语题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注重英语交际能力,学好口语。
高职院校学生有其自身的综合素质结构特征,而实践性与应用性是其优势所在。因此,在口语训练中,要真正贯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综合水平,为其就业和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国家安全
冷战后,国家安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安全属于我国基本利益范畴,狭义上的国家安全是指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状态,广义上的国家安全是指国家不受外部威胁也没有内部混乱的客观状态。吉林大学出版社的《为国家安全立学――国家安全学科的探索历程及若干问题研究》中指出,构成国家安全体系的要素包括国民安全、国域安全、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和信息安全。与高校英语教学紧密相关的国家安全主要指文化安全,与科技安全和信息安全相关。
文化安全是于1999年开始被提出的,指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政治价值观念、信仰追求的存在和发展不受威胁,属于客观范畴。此外,文化安全还包括主题对客观状态的价值判断,属于主观范畴。良好的文化安全可以保证一个国家免受内部、外部其他文化因素的入侵,保持原有文化体系,并可进一步发展。文化安全可被细化为价值观念、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安全,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全力维护的领域。
目前,我国文化安全受到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其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发展落后;此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部分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自身文化发展较慢,出现国内个民族文化断层的现象。加之,我国国土广袤,我国文化传播力度不足,导致个别地区文化较沿海发达地区慢。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导致国际上的强国通过与我国的往来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核心文化价值体系。
全球一体化不仅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传播越来越频繁,还加速了各国间经济互通,这就为各国在政治、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的交流提供了保障,进而影响国际上文化格局的重组。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恰恰是利用在殖民地推行语言,进而重组世界文化格局,最后威胁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见,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和国际冲突的一个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角度,语言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成分,属于“软实力”范畴。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自身吸引力而达到目的的一种能力。语言文化这种软实力可以通过学习而增强的,可以避免由于对国外文化和语言知识的缺乏而导致的公共外教失败。美国教育部部长查理?赖利在国际安全会议上指出,加强全国外语教学,将会使美国的劳动大军更加出色,国家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可见,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外语教学与国家安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是一种形式的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传递目标语言的相关知识,还是教会言语习得者通过语言这一形式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各个民族不同的生态、物质、社会和宗教等语言环境不仅导致各个民族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这表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与文化安全教育的密切关系。
二、高校英语教学文化安全教育现状及原因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呈现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弱的趋势;另一方面,呈现出虽然学生英语水平很高,但却无法用英语准确的表达母语文化。我省高校英语教学对文化安全的重视力度也不够。
学校的因素。虽然,大部分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但是,受到课时量、教学日历、教学大纲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还是落在了基础知识传递和应试能力培养上,而忽视了文化的导入。
教师的因素。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了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也开始积极进行文化渗透,但只关注了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渗透,势必导致学生对本族文化的忽视甚至遗忘。长此以往,导致年轻人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盲从,不利于本族文化的传承。
三、如何加强文化安全教育
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安全教育势在必行。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新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是英语基础知识,文化加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新指南同时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包括“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观察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差异,并能根据交际需要运用有限的交际策略。”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安全教育。
学校方面,首先,要意识到高校英语教学可以加强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其次,要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自主学习平台等,保障其更好的发挥其文化安全教育的作用。
教师方面,第一,教师要提高意识,认识到文化安全教育的意义,及时更新文化安全教育的理念。第二,教师要准确的认知。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组织者,起到指挥的作用。只有教师对文化安全拥有积极的准确的认知,才能指引学生关注并进行文化安全学习。第三,教师的积极文化安全态度。教师的积极态度才能确保文化安全教育理念的落实。第四,关注多元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关注不同民族对同以问题的不同认知,以反应出其不同文化底蕴,并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不容民族文化的认知。第五,教师要重视母语文化。要培养学生把英语当做一门工具,来表述母语文化,不仅传承了母语文化还可传播母语文化。
四、结语
全球一体化促进各国频繁交流,大学生必须具备国家安全意识。高校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可传递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只有在校方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文化安全教育才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得到重视,并顺利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树文,郑士鹏.全球话语境下我国文化安全体系的构建[J].中州学刊,2012,(0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Psychiatric Nursing
LI Xiaolei
(Lianyunga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nurs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 Methods: Choose the third grade80students,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fter the research of theory and test, and made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survey.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case teaching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 teaching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self-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psychiatric nursing; application
精神科护理学是精神医学与护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学科,以护理心理学为导向,对人类异常精神活动与行为的护理、保健、康复为研究对象,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护理学科。①由于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以及学科内容的抽象、教学方法的单一等因素影响,精神科护理学是被老师认为难教、被学生认为难学的一门课程。笔者从事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和教材编写多年,结合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情况,探索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之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三年级8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分组前各组学生所学内容、教材与授课老师均相同,学生在之前从未接触过精神科护理学相关内容。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来源于真实情境或事件即精神病患者真实的疾病,案例多,选择范围广;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开展教学。
1.3 精神科护理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因为精神病的案例在临床上比较多,故在进行案例教学准备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章节,不同的疾病,结合教学目标,选择适合高职护理学生的案例应用于课堂。
在进行案例教学课前,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预习相关理论知识,标记出自己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而且,老师针对所要讲述的疾病或症状,选择经典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的前提。
上课中,讲述完疾病的起因、临床表现后,即可引入相关疾病的案例,鼓励学生们对疾病进行讨论,授课老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对于讨论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同时引入所要讲述的主要知识点,然后对课前的案例进行讲解。
教学结束后,授课老师根据知识点的内容设置案例,要求学生在课后能够独立完成案例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1.4 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立即向实验组学生发放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60份,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在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课的考试,考试成绩由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组成,主观题占50%,客观题占50%,所有题都按照统一标准来评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理论成绩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成绩比较(SSD,分)
2.2 教学效果评价
调查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为100%。有表2可看出实验组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评价较高。
表2 实验组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人,%)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和教学目的的要求,这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并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基本技巧的一种教学模式。②
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呆板与乏味的课堂气氛,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通过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能力和讨论问题的能力。在精神科护理学中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摸索与学习,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较好提高自身应对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③
3.2 案例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对精神科疾病及护理的理解
精神科护理知识具有理论抽象、知识量大、内容繁杂以及交叉学科知识多的特点,④容易记忆也容易遗忘。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并将掌握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典型案例,从中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精神科疾病及护理,并学到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案例教学也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的有效组织,尤其是精神科的案例是需要精选出来并能说明问题的,因此所受的制约因素有很多,很难完全用于课堂教学。但案例教学毕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将案例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能在教学上产生最好的效果。
注释
① 吴黎明.精神科会护理学[M].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2014.
国际贸易是中职学校外贸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理论性较强。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效果不佳。而案例教学法生动直观,学生易于掌握相关知识。它讲究教学角色转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适应了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学生容易掌握相关知识。笔者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推行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在上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被引入到我国。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国际贸易学科的教学上,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中职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自我,基本具备了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
案例教学法开放式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具体地说,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特色:
1.方式灵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汲取知识转变为接受知识和主动探索并举。比如,在案例教学前,可以布置学生根据题目收集资料;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见解,进行辩论。案例讨论不追求标准答案,多角度的回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教学商品倾销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收集调查本地遭受反倾销案的任务。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慈溪在外贸行业这些年蓬勃发展的背后、出口企业遭受的反倾销案不少,如有宁波新海打火机韩国反倾销案、宁波环驰轴承印度反倾销案等。通过调查走访,学生了解到国际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其实离自己的生活并不远,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重视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法着眼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过程。在教学中,先要对案例进行解读。再以商品倾销为例:中国企业连续遭受反倾销调查,原因何在?我国中小企业能从宁波新海打火机、宁波环驰轴承反倾销案中学到什么?通过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3.注重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把课堂还给学生,你就永远不知道学生的潜力有多大,他们往往会比你想象的更出色。”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讨论、发言,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类相关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伽来自现实,它能促使学生更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4.教学相长,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中,教师也是学员。教学前教师应坐针对理论问题选择好典型案例,例如:学生在查找反倾销案例时,教师也需要有所行动。比如到遭受过反倾销调查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找到有关反倾销调查的实际资料,与学生共同思考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等等。在课堂上还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讨论结束后,还要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做出评价。这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一个过程。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不论何种模式,都离不开几个基本实施环节。只有有效实施这些环节,才能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通常而言,案例教学法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教学前的案例准备
案例教学法围绕案例来开展,选取的案例质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整理相关素材,准备好案例。笔者认为,教师在案例准备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考虑目标性。当我们需要学生透彻理解理论概念、形成思维习惯、激发学习动机等的时候,可编选适当的案例来实施案例教学法。
(2)考虑现实性。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并强调案例的真实性。
(3)考虑类型的多样性。案例可分为引导案例、实务操作案例、角色扮演案例、辩论型案例等。教学中要根据需要编选某类合适的案例。
引导案例在教学中适用于主题的引导,例如:在“外汇倾销”的讲解上,引入当前热门话题—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案例,帮助顺利导入理论知识体系,以启发学生思考。
实务操作案例,让学生进行实务操作,掌握相位的技能。例如: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2005年7大21日的8.27:1升值到2009年12月28日的6.828:1可让学生讨论,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美国同种被品出口到中国市场可能采用的销售定价策略。
角色扮演型案例,由学生按照要求来扮演角色,模拟实际活动过程,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并获指角色感受的经验。例如:由学生分别扮演中美两家么司的业务代表进行价格谈判,讨论在美元贬值的惰况下,美国公司在什么幅度内的降价仍可保持比贬值前获取更多的利润等问题。辩论型案例,指根据问题和素材,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提出对立的论点和论据,通过辩论,扩展相关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例如:组织学生辩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利弊等。
(二)学生的准备
根据案例类型的不同,课前或上课时学生的准备要求也不同。如引导型案例,需要学生课前根据题目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如角色扮演型案例,需在课前把角色扮演资料分给要出演的学生,让学生熟悉角色,必要时先进行排演。辩论型和实务操作型案例,可进行分组。分组时可实施自愿组合。针对不同案例,可以由各组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比赛抢答,也可对各个组分派不同的任务,如要求几组对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其他组进行评论等。
(三)案例呈现
教师可以以多样的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如可以口述,可以打印分发,也可以用视频和幻灯的方式呈现。这一环节,是教学的切入口。在案例的呈现中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畅所欲言。
(四)案例分析
根据案例类型的不同,分析的要求和形式也不同。辩论型的案例,正反双方的辩论过程就是一个分析讨论的过程,辩论结束后,也可再组织学生进行补充。角色扮演型的案例,学生能从角色扮演中获得体验,扮演结束后可再组织分组讨论。实务操作的案例,一般可先由学生个人分析,再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也可由一名学生主讲,接受其他同学询问。分析讨论有时不要求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总结
该阶段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教师来实施。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分析可能不到位,需要由教师来补充和总结。教师要适时地把案例中包含的知识点引出,指出案例讨论思路的正确与否,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指出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必要时与学生进行再讨论,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堂内容,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激励。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若干思考
(一)要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本文上面提到案例教学法有一定的适用性。要有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各种教学手段相辅相成。案例教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不能为了实施案例教学法而生搬硬套。从《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过程分析,多数时候特别是基础教学阶段还是应采用传统教学。
(二)避免“灌输式”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的精华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这是其与传统教学法本质的区别之一。要避免在课堂上把案例呈现给学生,但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课堂若没有学生的参与,不能称其为案例教学法。要利用各种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把兴趣集中到案例讨论上来。教师要善于引导,要让学生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15-01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经济管理的教学工作中,是一种引入生活实际情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因为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的教学工作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结果和学生反响,所以近些年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广度不断拓展。在商务英语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也给商务英语的教学工作提出更多可能和更多方法。
一、商务英语案例教学的教学原则
什么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技巧后,引入历史发生过的经典案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但是漫长应用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已经演变出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包括后续的教学拓展内容。案例教学法的初衷是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模拟,将这种方法引入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工作中可以提升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提高学生语言的分析和学习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效果明显的教学方法。
二、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应用
(一)注重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育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对知识点的硬性掌握,与实际生活应用相脱节,在以往的商务英语教学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某一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考试成绩也十分理想,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无法得到良好的结果,这是因为英语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语言教学工作,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多变的。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际模拟情景,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控其变化范围,增强英语使用的信心。
(二)实际与理论相结合
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突出的是实际应用,教师引入经典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经典案例进行拆解分析工作,在教学工作完成后立即开展课堂模拟训练,以小组的形式建立实际英语运用环境,教师在一帮为这一环境增加变数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的灵活性。在实践过程过后学生开始主动进行思考,实践中哪些地方没有听准、说准、用准,原因是什么等等,并且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教师不仅能够知道学生在英语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哪些地方遇到问题,还能根据这些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为实际英语运用环节树立榜样
这里说的榜样是只样本,即学生可以根据案例教学法中所讲到的实际案例做相似应用环境引申,找到合适的用语。在商务英语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明明学的很好,但不敢说、不会说,这是因为英语笔试与英语听、说是两个互相分开独立思维方式,在实际过程中说的灵活性更大,一般来讲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具有说的能力,但不敢说,因为怕说错,怕构词、语法不够严谨。这样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经典案例的同时不断积累语言发生的预警,记住案例中发生的对话,在实际应用中首先模仿其说话方式,之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将其由一种语言拓宽至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语境,最后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但能够学会相关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也能为自己的语言学习工作积累一定的方法,实现自学的目的。
(四)教学中双方参与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以往教学工作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老方法,在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被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首先教师在讲解案例时起到教学主导作用,在课堂模拟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时起到辅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是在交流中完成,实现了教学工作中学生与教师的身份转变,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工作重点,将教师与学生双边交流当作教学手段,这是新时代所需要的教学方法,也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仍处在不断完善阶段,各个地方的教学方式不尽相同,甚至同一地方的不同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都不同,国家尚未对其教育内容作规定,国内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但这些绝不能成为商务英语教育结果不理想的理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当下国内商务英语教学情况,下文总结出三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望引以借鉴。
(一)案例选择没有针对性。并不是所有的经典案例都适合拿来做教材,在选取案例时我们应该做到普遍化,使案例具有情景代表性。
(二)课堂模拟内容没有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漫无目的地开展模拟课堂,使课程拓展广度和深度均没有针对性和局限性,随意而为。
(三)案例教学法万能论。虽然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但其并不是万能的,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多种方式共同使用,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做具体分析,最终使教学工作有效果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我们不能对这种方法盲从。在我国尚没有统一的案例教学法规划时,要提高选所选案例的质量,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确定案例范围,在模拟实际情景环节要做到内容有控制性、有针对性,并且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总之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商务英语教学工作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其合理完善和改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