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校青年教师培训

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1 08:33: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校青年教师培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校青年教师培训

篇1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数量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由1999年的42.57万人增至2010年的134.31万人。随之而来,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已成为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政策理论指导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15年来,各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搭建了系统性的培训管理网络,构建了统一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取得了显著的培训规模和效果。但是,随着这几年高校教师急剧增加,特别是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和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科研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教师培训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也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新要求。在这样的内因外因环境条件下,原有的政策规章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急需对其进行修订,完善政策体系,为下一步教师培训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政策理论指导。

2.培训工作任务重

一方面,教师总量增长迅速,培训工作量大。近年来,随着在校生数的剧增,专任教师总量增长迅速,以2010年为例,普通高校增加专任教师4.79万人,平均每所高校增加20人左右,有的学校甚至增加过百人。如何让新进教师尽快融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教师综合能力亟待提升,培训工作任务重。1999年高校扩招后,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增加了4.4倍,由1999年的413.42万人增至2010年的2231.79万人,而专任教师总数只增加了2.2倍,生师比由13.41增至17.33,教师教学任务增大。同时,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外,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这都要求亟待提高现有教师综合能力,进一步加重了教师培训工作任务。

3.培训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教师培训主要由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组成。其中,岗前培训主要为教育理论课程学习,在培训形式上多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讲授课本内容为主,形式过于单一,缺少教学实践技能的训练。虽然近几年部分省份在教师资格证的办理过程中,增加了教学技能测试环节,但是仍未对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提出实质性的指导意见。业务培训主要由学校组织开展,多以集中式培训讲座为主,由于培训人数多,培训内容不能结合各专业具体的教学、科研要求,无法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不同需求,不利于青年教师个性化发展。

4.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

岗前培训主要以四门理论课程的考试作为考核评价手段,这种以一次理论考试成绩来检测评价培训效果的终结性考核机制,形成了“老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课后背重点,考试考重点”的怪圈,使青年教师产生了轻视培训过程的心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而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考核评价要么没有开展,要么往往以培训总结报告作为依据,没有量化考核标准和依据,且缺乏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使业务培训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

现阶段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和体制机制不健全有一定关系,但究其根源还是由于高校自身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当造成。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思路,开阔视野,探索新模式,搭建新体系,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工作。

二、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探索

目前国内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普遍在60%-70%,其自身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针对青年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都在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本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道路。我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多部门积极协同工作,以通识培训和业务培训为抓手,通过转变思路,丰富培训手段和内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了适应我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校院两级培训体系。

1.转变思路,丰富培训手段与内容,做好通识培训

所谓通识培训就是指对青年教师进行共性知识培训,包括岗前培训、政策宣讲等。在通识培训过程中,学校改革原有培训方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情况,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前期准备、注重落实实施、注重考核反馈,从岗前技能培训、政策宣讲、校园文化教育、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系统地对新进青年教师培训。

在每学年青年教师培训前,精心筹划、编排培训课程表,主动联系校内外专家和校内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以报告、研讨会、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如在岗前培训过程中,除了组织新进教师参加4门理论课程的学习外,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开展教学方法、技巧培训,邀请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举办“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讲座,开展教师教学用语用字规范培训;在校园文化教育过程中,邀请退休老领导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参观校史馆,培育校园文化精神;针对近年来高校学术造假现象的增多,开展师德师风、党风廉政教育等等。这些培训内容的增加,有助于新进青年教师加快完成身份转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尽快融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环境中。

在通识培训的考核过程中引入问卷调查,由青年教师对培训内容、效果等提出反馈意见,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心声,并实施调整培训内容。如青年教师反映近几年出国研修的增多,需要了解外交礼仪及国外生活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学校邀请外事主管部门举办了“外事礼仪与国际视野”报告,并在每年的公派出国交流会上邀请留学回国人员介绍国外生活注意事项。反馈评价体系的构建,使青年教师通识培训更能切合青年教师培养需要,有的放矢,提高培训效果。

2.拓展方式,以项目为抓手,开展业务培训

学校统筹考虑各学科间差异,拓展培训方式,在学校集中组织业务能力培训的基础上,以项目为抓手,从2010年起投入专项经费设立“青年教师培训项目”,鼓励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广大青年教师需求的培训活动。

“青年教师培训项目”开展过程中,从申请、立项、考核三个方面入手,做到“随时申请、审核立项、经费监督、激励考核”,使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一是不明确限定项目申请时间,各单位根据教师队伍实际、培训方案制定情况和工作计划随时申请;二是各基层单位要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青年教师实际情况,从培训目标、培训计划、经费预算等方面制定详实的项目实施方案,经学校人事部门审核报主管校领导审批立项;三是为了保障经费使用到位,制定独立的经费使用审批单,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和管理,实现专款专用;四是考核过程中,将考核对象由教师转为基层单位,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会同相关部门检查监督,对效果较好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在全校宣传、推广并给予表彰奖励。

以“青年教师培训项目”为纽带,有机的将通识培训与业务培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学校抓通识培训、学院抓业务培训的校院两级培训体系,推动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稳步开展。

三、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思考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已由数量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认识到教师的培训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构建政策保障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青年教师培训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加强政策研究,构建保障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加强政策研究,更新思想观念,注重经验总结,注重经验借鉴,根据国家、地方新近或即将出台的政策文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完善政策文件、规范培训管理,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构建保障体系,使青年教师培训有章可循、有钱可用。

2.注重能力培养,丰富培训内容

目前高校教师来源的主要渠道为非师范类院校,以综合型大学或理工类院校为主。这些教师就读期间多从事的是科学研究工作,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从教能力培养,缺乏教师基本业务能力。因此,在青年教师培训工程中,要注重从教能力培养,通过教育教学知识技能课程培训、教学方法研讨、讲课竞赛等方式,使其了解大学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基础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加强外联,丰富培训内容。如利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平台的丰富资源,搭建校级网络培训平台;加强校际间合作,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进行短期进修学习,把握最新科研动态等等。通过多种形式,丰富青年教师培训内容,加强从教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

3.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培训的过程控制与质量监控,完善青年教师培训电子档案,建立培训进修认可机制,将培训考核评价与岗位聘任管理和职务晋升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索学校、基层单位、教师三方共同承担培训成本的分担机制,使青年教师认识到培训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能够自发参与、申请培训,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由单纯的组织行为与个人行为相结合的转变,实现自我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转变观念,理顺机制,丰富内容,加强考核,构架适合本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培训体系,提升高校自身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人才强校”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强.新时期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中学刊,2009,5:87-88

[2]王宇钢,孙鹏.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创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5-36

篇2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培训观念落后

多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培训更多地与职称评定、业务评估、职务晋升联系在一起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忽视了高校教师在职学习的客观需要,过于重视传承的责任,追求知识的积累,而忽视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时期,知识更新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新的学科和技术不断涌现,社会对人才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培训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适应时代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2.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

在调查问卷中,“近三年来,参加专业进修或培训情况”,结果显示,81%教师希望得到进修的机会,但是86%的教师从未得到过进修的机会,72%的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取得证书和应对学校的考核,且80%的教师对培训不满,大部分教师反映,学校培训的对象、内容、地点和方式多是安排好的,教师不能自主选择,处于被动地位,培训内容和方式单一。大多以岗前培训为主,采用简单的、制度化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忽视了教师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没有考虑学校各个专业的不同培训需求。这表明高校没有科学可行的选拔培养制度,缺乏一整套的完整计划,对教师没有明确、连续的培养措施,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实际工作中,高校教师培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3.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经费比较紧张

“用养结合”是教师培养的一条根本原则,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不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学校长足发展的首选。调查显示,92%的教师对参加培训表现出很强的意愿,但是大部分民办高校中教师在职培训的机会是可望不可及的,原因主要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的大量教育资金都用在了校园建设、开拓生源等方面,花在广告和招生上的费用则远远超过对教师培养的投入,以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捉襟见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民办高校的教师流动性很大,致使就算自己出资培训教师也有可能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因此很多学校认为这种培训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压缩。

二、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效果的策略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中,明确了“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民办教育,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这不仅为民办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培训的效果,应采取下面的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学的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1)加大青年教师培训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持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科学发展最关键的战略任务,领导重视,政策到位是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各级领导要有人才忧患意识,对加速青年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有充分的认识,支持或责成学校师资管理部门制定培养工作方案,培养政策要反复宣传,广泛征求意见,让全校青年教师形成共识,培养工作就能得到各职能部门及广大教师的支持。同时在经费等条件上给予保证,加大对青年教师培训的经费支持力度。适当减轻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

(2)实施分阶段培训方案

基于教师发展要求,结合文献研究及民办高校实际调查,实施符合青年教师成长特点、科学合理的分阶段培训方案。

将教师培训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岗前培训阶段,是对刚入职教师,通过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帮助新任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在进入岗位前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并掌握有一定基础的职业水平。了解基本教学过程,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培养其良好的师德修养。并完善聘用制度与建立科学的报酬制度来让青年教师安其所在。

第二个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实施校外培训计划,提高青年教师学术、科研能力,学校提供青年教师深造提升的机会,例如参加课程进修班和高级研讨班,以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等,进一步发展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2.拓宽培训渠道,培训形式多元化

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职培训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借鉴外国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机制,比如德国的高校会针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专门问题不定期地举行讲座。这些讲座不是泛泛的讲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根据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探讨。美国的高校建立各种旨在帮助提高教师水平的教学、科研奖金和学术休假,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教学交流活动。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特点在培训的形式上,除了系列讲座和专题讲座外,还要多采用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的培训方式,通过观摩名师课堂、实地考察,使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中。设立短期、长期的教师资格培训班,既有全日制,也有非全日制;既有脱产培训,又有业余时间培训;既有校内培训,又有校外进修。构建开放型的教师培训网络。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互访活动,增进学术交流,促进教师接受新的学术思想,注入新的血液。

3.搭建高校教师教学交流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首先,搭建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可有效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有效解决目前教师培训中的培训设备匮乏、优质指导教师少、训练环境不足和无法开展个性化培训等问题。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提供教师 BBS讨论区,教师开通博客,实现教师间及时交流与学习。其次,学校定期召开教研活动,以教师讲课、说课、科研为主,以供大家学习交流。同时,积极推进高校间开展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精品课程的开放,将资源影印本、教学视频、网络教学等教学资源上传到高校教师教学网络平台,实现共享与共同提高。

4.建立科学有效的青年教师培训评估体系

教师培训评价具有鉴别、信息反馈和改进培训模式的功能,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高校应通过选派青年教师的学习成绩和考核鉴定材料,考察参训教师培训计划是否按时完成、培训经费是否合理有效使用、是否达到预期培训目标等,并对青年教师受训后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绩效,如教学方法是否得以改进、学生满意度是否提高、工作效率是否提高等进行综合测评,保证培训质量。

总之,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学校应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高校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任务,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体系,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为广大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据统计.

[2]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于海涛.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2,(5).

篇3

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德素质,是教师职业发展和人生前进的一切行动指南,也是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素养。但目前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在多重压力下,对待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备课不认真,上课马虎,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对待学生没有耐心,甚至不尊重学生,在学术方面,东拼西凑,导致“伪学术”现象频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育人的同时应学会自谦自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

(二)教学技能培训

教学技能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技术,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案编写、课堂流程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语言技巧、板书设计、课件制作、教具使用、教学后记反思等方面的技术能力。作为刚刚走上课堂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来源无非是学生时代教师们的经验总结,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或上岗前的培训。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训的调研中发现,100%的教师都参加过关于教学技能提升方面的培训———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以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对青年教师来说难以产生强烈的印象刺激;仅有24.73%的青年教师表示参加过PPT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教师上课不会使用教具,课堂缺乏管理,课堂氛围沉闷等现象,所以在教师培训体系中,应加大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三)学科专业素养培训

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要职责,要做好学术研究必须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们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知识体系,还要熟悉关联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构架;同时还应掌握本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调查时发现,仅有30.77%的青年教师表示参加过关于学科发展状况及前沿动态方面的培训。青年教师是未来教书育人的主力军,是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所以不能忽视对青年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

(四)科研能力培训

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国家教育部对科学研究的定义是“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青年教师在进行科研工作时,虽然也具备了相应的学科专业素养,但是对于研究方向的凝练,研究方法的运用,新知识理论的挖掘及相关的科研制度等都不是很熟悉。在调研中,有75.27%的青年教师表示参加过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但青年教师们的科研经历较少,经验缺乏,且学科知识储备不够丰富,所以从高职院校目前的整体科研能力来看,还是无法与一些学术性大学相比。故而,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力度,例如邀请学科前沿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派遣教师参加学术理论方面的进修、研讨会议等。

(五)应用能力培训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较高,而学生的应用能力来自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作为教师,如果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无实际动手能力,就不可能教育出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学生。很多教师谈起专业理论知识头头是道,但是让其走进企事业单位,走上实践岗位帮助学生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则摸不着头脑。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普遍较少,这根本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求,因此应加强对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制度体系

(一)学习机制

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高校提倡建设“学习型学校”不仅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只有通过学习,丰富文化内涵和知识存储量,才能顺利完成职称的评定和科研任务。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应加以制度化,科学规定培训频率,设计学习内容,激励教师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现有的培训缺乏激励性,教师还未将培训变为自发行为,培训的任务意义较重。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职业的发展上升期,一定的物质鼓励和精神奖励可以转化为发展和上升的重要推动力。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们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升职和职称晋升的需求,从根本来说培训仅仅是为了满足教师自身需求,培训处在教师自觉行为阶段。如果能够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双重激发和刺激,给予青年教师培训激烈,相信培训一定能够从自觉行为转发为自发行为。

(三)考核机制

培训的效果需要通过考核来检验和证明。现在一些单位由于对培训的重视不够,虎头蛇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培训基本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果能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对象展开一定形式的考核,将考核与激励机制相关联,必然能够大大提高培训的效果。只有给青年教师们定下培训目标,以目标为参照,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当然,培训考核内容要与培训目标要相一致,这就对培训目标的制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目标过大,教师们无法完成培训任务,苦不堪言;目标过小,教师们不够重视,敷衍了事。所以,培训考核是检验培训目的是否达到的重要手段,而制定合适的培训目标又是培训考核的关键。

(四)竞争机制

任何一个组织,其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培训不可能所有项目都普及到组织中的所有员工,在员工们都有培训需求的情况下,就需要有选择性地挑选培训对象。对于培训对象的选择,可以采取有效的竞争机制,例如,通过绩效考评,对绩效高的员工可以予以出国深造、出访、异地调研之类的培训;对于绩效考评差的员工,可以予以在岗培训等。好的培训机会和培训资源不可能人人普及,有效引进竞争机制,将培训机会当成激励员工的方法或手段,必然能够调动整个组织的培训热情和积极性。

三、培训方式的选择

(一)讲授法

由有经验的专家或专门培训师以口头讲授的方式向培训对象传递知识信息。这也是最传统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通常会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主讲教师能够灵活掌握教学流程,对教师或培训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该方法讲课局限性较强,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强烈反应。

(二)多媒体视听法

该方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各种办公软件及试听软件,将要上课的内容以图片、画面、影视等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方法需要在课前设计好整个的课堂流程,培训师可以根据多媒体课件进行讲学,这种方法可以生动地将培训内容呈现出来,给学生深厚的印象,但是对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要求比较高。

(三)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指的是给培训对象一个模拟的实践环境,让他们在模拟环境中尝试处理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处理过程中提高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情景模拟教学法对于培训对象的培训效果检测的可信度和准确度都比较高,但是对于培训师的要求也比较严格,需要培训师能够掌控好整个流程,同时要观察入微,细致了解每个学员在处理问题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因人给出评价和指导。

(四)实地考察法

培训对象带着培训目的和问题到实地参观考察,了解同样的问题别人是怎么处理和解决的。在展开实地调查之前,培训对象要对考察地做充分的了解,详细准备材料,带着问题去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注重观察,观察当地的具体现象、做法,并深入分析,掌握现象内在的规律,吸取优点和长处为己所用,发现缺点和不足,以警示自我。

篇4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教师队伍结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据最新统计,“2010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已达到154.6万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数量达到74.2万人,占全体教师总数的48.6%,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一、新疆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教师总量增加,生师比增大。截至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普通高等学校34所。从2008年到2012年五年的时间专任教师数从15755增加至17570,增加了11.52%,生师比从1:14.66增加至15.29。新疆地区普通高校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截至2012年底,35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为39.26%,青年教师比例偏高。

二、青年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制度确失,青年教师参加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全疆范围内开展了多个人才培养工程,但因培训规划不到位;培训计划不完善;培训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效果不佳。

2.培训方式单调,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的青年教师培训大多是教师上岗前的职前培训,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流于形式。在培训内容上,多以专业理论为主,忽视教学内容的培训,以上做法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目前疆内各高校的培训主要分为:第一,常规项目培训。如: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西部地区特殊人才培养项目等。第二,自主联系培训。这种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重要渠道,各学校从学科建设发展需要,能够针对性地通过自主联系的方式选派教师进行专业进修。这两种培训形式各有利弊,常规项目培训因培训项目限制,选派教师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一般常规项目培训国家、地方政府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培训成本较低。自主选派要求校际之间联系比较密切,能够搭建畅通的培训通道,新疆地区自主联系的培训学校主要是对口支援高校,培训专业、人数受限,培训成本较高,但相对建立起了比较长期的稳定的培训平台。

3.培训支出较高,经费不能满足需求。培训经费是教师培训的重要支持,政府投入的资金多数只限于重点支持学科或专业,其他学科专业培训仍然依靠学校自筹经费。新疆高校大多处于发展时期,经费相对紧张,难免出现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其次青年教师参加培训经济压力较大,他们在外培训期间除了工资外无其他收入,如到消费较高城市参加培训在交通费、生活费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支出,部分青年教师因经济原因不愿意中长期专业培训。

4.青年教师流失问题严重。各高校在选派进修时,都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但根据目前观察,疆内青年教师的流失主要集中在这类教师中,而这类人员的流失,不但造成高校培训成本投入无法收回,而且对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办法

1.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各高校原有培训法规有部分已无法适应现在培训的需要,需重新加以修订和补充,让培训工作有法可依,使培训双方形成相互制约机制。

2.细化培训层次,扩大培训范围。细分培训计划的层次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根据青年教师承担的任务和职能归入更细化的培训类别当中,对于青年骨干教师应多给予提供教育技术和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在改进和完善原有的培训形式的基础上,采取更多、更灵活的形式或途径,增加培训面,加强实践。同时可要求参加培训教师返校后,在全校以讲座、讨论等形式介绍培训内容,扩大培训收益范围。

3.加大对高校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大经费投人力度,以保证教师培训的需要。青年教师培训经费不应仅考虑培训费、住宿费、交通费等费用支出,还应对参加培训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的生活经费补助,减轻其经济压力,避免教师因经济原因放弃培训。

4.严格培训考核,确保质量。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评估,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及任务要求,对照标准进行考核,奖优罚劣,确保培训质量。同时重视培训评估结果的反馈与应用,以促进青年教师培训的不断完善,让他们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篇5

一、在高等院校开展对青年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而能够上好每一堂课,是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青年教师往往从校门到校门,缺乏讲课实践,所以必须搞好青年教师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技巧。

1.从外界环境来看,现代社会信息量极大,这固然为教师提供了很多资源,但另一方面也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师说》中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在古代社会,知识的来源渠道比较匮乏,师者往往能做到闻道在先。但到了现代社会,可利用的资源极其丰富,网络上有大量的信息,知识的可获得性半径大大扩展,学生未必把课堂作为其知识来源的重要途经。而且教师拥有的资源、看到的案例,学生也能同时得到,教师很难再具有闻道在先的优势。所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如何把这些资源合理的设计到课堂当中,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扩展,学生对课堂的要求很多,而且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一旦课程设计的不够合理,教师讲课过程中出现死板硬套,读书,或者案例不新颖,讲课不深刻的情况,学生就会出现逃课或“身在曹营心在汉”等现象。因此这便要求搞好教师培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保证高水平的上好每一节课,对得起学生的期望。

3.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多数教师是从“学生”角色立即转化为“教师”角色,从校门到校门,这固然能更亲近的跟学生沟通,但在教学技术和手法上的运用上可能会有所欠缺。教师本人学的好,不代表能够讲得好,自己学好,跟讲好并不是一回事。往往下了很大功夫,学生的反映并不如人意。俗话说“茶壶里的饺子,有馅倒不出”,就是这个意思。讲课是有许多方法的,如启发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等,前期应用起来很难做到得心应手,这些方法需要言传身教,在锻炼中成长。而且很多青年教师并非师范类毕业,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教育,那么这些教学方法欠缺的问题就会更突出。所以更应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补上这一课,从而提高高等院校教师队伍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训内容的多样性

1.教学内容的培训。讲好一门课,需要有厚重的知识做基础,单靠自身的力量肯定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通过培训,可以快速获取经典案例,提高课堂有效性以及趣味性。很多教师也明白在上课过程中要创设情境,但情境并不是信手捏来的,一方面这个情境是学生能接受的,另一方面这个情境也要恰当好处的引出问题,说明问题。所以这需要教师大量的收集资料、数据、创设情境,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如果没有时间积累,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好恰当的情境设置。通过培训,恰恰可以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果。

2.教学技术手段的培训,尤其是ppt课件的制作。对于年轻教师,做出ppt课件不难,但做好ppt还真是有难度。如果说纪录片《穹顶之下》是一次生动的讲课的话,可以看到需要有多种教学技术手段的支撑,有视频、动画、音乐、链接、图片,影视的剪接,视频的制作等等。课件制作得很漂亮的话,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清楚的表达观点,让学生更容易明白,课堂效果更佳,达到有效教学目的。因此对于ppt课件的制作有一定的要求,每张图片都要和上课主题紧密相关,用图片来吸引学生,又不能喧宾夺主。视频要能说明问题,又不能时间过长。这要求教师要把功夫用在平时,注意积累素材,留心学习,虚心请教。既要发挥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易于接受;信息量大、教学效率提高等优点,又要特别注意避免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如ppt变成教材或讲义的复印件;动画或视频文件过多,分散注意力 ;教师变成播音员或解说员等。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通过培训,也是一场人生观教育。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责任意识,不能抱有“讲完课就没事了,讲好讲不好都没关系”这样的消极思想。通过一些培训,大师对学术精益求精,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同时又能对学生又有一颗慈爱之心,仁爱之心,对学生宽容,能跟学生交朋友,想学生所想,所有这些对青年教师会有启发,也会让青年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神圣性,有更好的职业认同。现代社会普遍都有功利之心,普遍都有浮躁之气,学生也不免受到影响,凡事都考虑“我学了这个有什么用”。其实知识博大精深,奥妙就在于学会了、学精了,学什么都是有用的,就怕学不好、学不精。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讲授课程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在传授世界观、人生观。如果教师能认认真真讲课,对待课程认真劲也会感染学生,教导学生认真对待课程,将来认真对待工作,认真对待人生。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1.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课,通过观摩课,快速提高学习讲课水平。同时搞好课程团队建设,集体备课,分享每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实现“传帮带”。另外适当运用一些评比,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通过比赛的外在压力,敦促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利用好校外的资源,尽可能多参加一些网络培训,暑期培训等。比如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高校教师培训机构----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提供的培训课程,有网络培训、在线培训、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势,收录了多个专业的多门课程,有多位名师直接传授讲课经验,提示课堂讲课方法技巧。接受培训的教师一定会受益匪浅,尤其在某些高校的个别课程只有一两个老师在讲,本校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开展这种形式的培训尤为重要。

通过开展校内校外的多种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技巧,提高教学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师角色,搞好教学工作。

四、参考文献

[1] 蔡环宇 饶华. 高校教师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科教文汇,2012年第7期:5-6

篇6

高校扩招吸收了大批青年教师队伍,不少高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达到40%-50%,一定意义上,这批青年教师是我国未来高等教育事业的支柱。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应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学技能等综合素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关键在于正确选择符合高校实际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结合学校实践,笔者认为校本培训是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模式。

一、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特点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规划和指导下,以人为本,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学习、培训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的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学校

校本培训要求学校根据本校教师教学发展的需要,在调查分析教师需求基础上,根据教师成长过程特点,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师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策划学习方法,并进行一系列的评价和调控,以提高培训效果。

2.在学校中

校本培训利用学校的地域优势及特点,依托本校教师,以学校为主要基地开展培训,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本校教师既是接受培训学员,又是培训教员的同事,教员、学员在培训过程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3.为了学校

校本培训注重以学校的办学方向为目标,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以师为本,既要强调教师完成社会和学校发展所承担的义务,又要求以教师需求为本,弘扬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实现专业发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修养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最终提高学校竞争力。

二、对高校青年教师实施校本培训的优越性表现

校本培训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在对学校教师的现状与潜力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自行规划设计主要在本校为主要基地开展旨在满足学校需要和教师需求的培训活动。它实现了对传统培训模式的扬弃,其优越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保证其针对性

校本培训以教师为本,注重解决本校教师教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培训的组织与设计也较人本化和个性化,针对性强,有利于教师发展。教师可根据自己实际所长的专业发展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方法和途径作出选择。同时学校在深入了解学员学习动态,掌握学员学习信息的情况下,能够给年轻教师创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2.能够保证其兼顾性

校本培训目标是鼓励青年教师不断进取,建立个人培训目标,在教师个人目标和本校教学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基础上制定学校的培训目标,故能够兼顾学校与个人目标。学校培训规划有长远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也有具体的年度培训目标。培训坚持循序渐进,有重点,分阶段、分步骤,不急于求成,不急躁冒进。因为青年教师继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制定目标要从学校需求出发,与学校自身发展相协调,目标定位适中,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组织目标定位过高,会挫伤教师积极性,如果过低,轻而易举就能实现会失去激励作用。

3.能够保证其实效性

校本培训形式灵活、投资少,针对性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解决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它不仅能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身心健康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更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自主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故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并深受学校青睐。

4.能够保证其灵活性

多数新教师都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出外学习往往会和培训时间相冲突,既影响教学又影响培训效果。校本培训时间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安排便利,可以缓解工作、家庭和学习之间的矛盾。校本培训方式和内容较灵活,可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方式的方式,如岗前培训、业余培训、自修、分散自学、集中讨论、互动参与、专题报告、课题研究、示范、观摩、模拟教学等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既让青年教师感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师培训效果。

三、构建高校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几点思考

1.构建学习型组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知识面广,熟知本学科甚至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及发展方向,并且善于学习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教育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师入职前教育只是人生学习的一个短暂阶段,终身教育则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高校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激发教师学习热情,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技能。

2.营造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

青年教师从课堂步入工作岗位,由原来“以学为主”向“以教为主”的角色转换,需要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探索教育实践,更需要发挥教师的团队优势,学校经常组织正式或非正式的讨论、研究与交流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因为虽然教师个体存在差异,但遇到的问题可能相似,这种相似体验的相互交流容易产生共鸣,具有较大的启发性,不仅能学到理性的知识,还能受到实践感悟,能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教训,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3.紧跟时代,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培训教育。教师对职业的认识,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激励每个教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的内在动力。“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在于教师以自己的高尚品质言行作学生的表率,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的素质修养,直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直接决定他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仅应学识渊博,还应该具备高尚职业道德。

高校可以邀请一些治学严谨、务实敬业的老教授、老专家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围绕教师应如何为人师表,如何用自己的言行为榜样,通过完善的道德人格和爱的言行,把科学与知识、感受与理想、真理与追求、积极健康的情感传授给青年教师。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陶冶,对教师养成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论知识教育。大多数青年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较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基本技巧。采取集中脱产的方式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法规概论、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对教学原理及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的系统学习,年轻使教师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教育?如何他们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环节?如何很好地组织、表达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进行教学?如何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规范的板书书写能力?如何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学会怎样教学,当好名合格的老师。

(3)教学能力的实践培养。教学实践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更好地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如何教,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首先请老教师作《如何备好课、上好课》、《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等专题报告,讲示范课和案例分析。此外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文字书写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多组织优秀教师上教学观摩课,在培训班中挑选学员进行示范讲课,然后请专家和年轻教师一起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勇于创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改变单一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授课方式,增加示范、观摩、研讨、模拟教学等形式,加强教师对教学环节、教学技能的感性认识,提高效果。

(1)导师制。选拔一批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实施“一帮一”的新老教师结队制度,教学上做示范,对新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等进行指导,新教师模仿、借鉴老教师的教学、教育模式与技巧,在观摩的过程中获得启发,提升教学技能。

(2)专题讲座式。专题讲座主要介绍学科前沿性知识,职业道德、教育法规、学校管理等基础知识。可以请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人事处处长、教务处处长、科技处处长、重点学科办主任、学院领导、教学名师从不同角度勉励学员热爱教育事业,培养高尚品德,掌握教学技巧,了解世界和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学校的概况以及办学特色。

(3)互动参与式。发挥学员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和学员之间互动、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动的内容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争取人人参与、个个受益。

(4)团队合作式。选拔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建立学科梯队,根据青年教师特点,教研组、学科组、志同道合的同事就学科建设或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一同合作探讨和研究。

(5)课题研究式。教学、培训、科研相结合,教师通过参与课题或自设课题、申请课题、进行合作获得力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与研究能力。

5.建立良好的保障体系

篇7

__在开幕词中曾经讲过,教育培训是提高使命意识,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是确保政策措施有效落实的重要环节。不可否认,这个效果在我们这次培训活动中得到充分彰显。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次的感觉是充实的,因为由不同学科背景的领导进行的七次讲座,给我们带来了不同风格的精神盛宴,每一次的听课都带来了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各位领导对学校发展方向的思考、对大学使命的独到见解,对学校发展定位的独特感悟,使我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下面我就这次培训代表我们小组谈几点感悟和启迪。

第一,这次培训为提供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一方面,经过这次培训,让我们对学校的定位、下一步努力的目标有了一个更宏观的认识,让我们能以更宽阔的视野从更高的层次上去反思我们以前各自的工作,更认真地思考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从而学会更认真地从学校科学发展的全局观去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学院的学员在一起进行交流,也使我们不同学科相互之间有了更深层次地了解,为学科的交融发展,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科研人脉、学术人脉的建立搭建了很好的桥梁。

第二,结合各位领导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各自将充分围绕本学科进行调研,了解自身学科在国内国际同一领域的地位,发现自己的不足,挖掘自己的优势,进而寻找下一步学科攻克的方向。同时,结合学校定位,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强自己学科建设,发挥团队精神,整合学科资源,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主打几个板块,形成本学科的发展特色。

第三,在充分认识校情的基础上,我们将树立忧患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师德素养,不断强化自己的研究能力,主动融入到学校的整体布局中去。尤其是我们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将围绕郭校长提出的要求去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即:“实现学习者向研究者的转换,研究者向实践者的转换,实践者向者的转换”。

第四,努力培养刻苦精神和敬业精神。陈书记在第一讲中曾教导我们:“一个成功的人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自己多吃苦。”今后我将以此为座右铭,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以锲而不舍、孜孜追求的精神投入到科学研究,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第五,充分认识大学的使命,转变发展理念,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秦处长讲过:“大学的理念:为学、为教、为人。”梁处长讲过:“大学的使命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另外,陈处长、薛部长、吴处长也结合世情、国情、校情从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的角度进一步全方位地解读了大学的时代责任和现实路径。这些都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发。今后,我将谨记大学这一使命,充分利用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优势,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一目标,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方面的培养。

篇8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普遍个性心理特征,是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表现的一种职业素质。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着教学效率,也制约着受教育者的能力结构。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见解。从教学过程出发,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课前钻研与设计能力、课堂表演与调控能力和课后总结与评估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将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能力是大学教师颇具特色的教学能力。也有学者认为,教师能力由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的能力、信息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构成。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发展的潜在力量,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缩短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适应期,要设立专门的教师教学培训机构,建立以岗前培训、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外出进修培训等多层次有机衔接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

一、岗前培训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统一

岗前培训的目的,是让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了解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学习高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提高基本素养,并了解其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目标,为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

敬业是教师师德建设的核心。青年教师有了敬业精神,自然就会恪守职业道德,就会乐于钻研业务。奉献是教师的无私美德。青年教师要树立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强烈使命感、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忠诚教育事业,做到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尤其是要关爱学生、善待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因此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项神圣的职业,献身教育事业是一种崇高的选择。因此,岗前培训工作也需要注意对年轻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为确保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不断提高,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要每年制订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计划,同时聘请教学理论丰富、实践水平高的退休老教授担任专职的培训指导教师,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平台。

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以及多媒体教学基本技能。其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评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则包括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试误技能、结束技能等。

青年教师今后都将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进行试讲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根据今后工作安排,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准备第一次试讲。试讲时,将由学校教学职能部分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中。一方面,评价结果为青年教师的今后努力方向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用于培训结束进行第二次试讲时的比较和参考。

另外,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培训,是各系(部)在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指导下,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开展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各系(部)要每年制订具体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本单位所开设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使青年教师熟悉相关课程及对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为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技能纯熟的名师的传、帮、带作用,要由各教学单位遴选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通过教学结对指导、教学规范培训等多种形式,搭建专业技能教学交流平台,使青年教师较迅速地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及要求,较好地进行教材、单元(章节)分析,形成较强的授课能力。指导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全面指导,包括试讲、备课、教学观摩、参加实验等,指导教师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要为青年教师写一次评语。

每个学期,青年教师所经历的教学工作和培训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在每学期结束时要进行工作总结。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有“量”与“质”两方面的要求。在“量”的方面,要求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全部内容,并认真总结和填写考核表。在“质”的方面,要求进行第二次试讲,并与第一次试讲比较,证明教学质量是否提高。

三、鼓励外出进修培训,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

要拓宽培训平台,注重把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建立、健全以更新知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制度,坚持在职为主、形式多样、加强实践的原则,实现有明确目的性和较强针对性的培养,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进修,做国内访问学者,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或高级研讨班,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新办专业或新开课程进修培训等,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提供进修机会,明确支持培训经费、保留学习期间相关福利待遇等,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

参考文献:

[1]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64-67.

篇9

[5]任永辉.校本培训与高职青年教师继续教育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6]万平.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现实意义和实施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7(2).

[7]韦荣.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机制创新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

篇10

论文摘要:通过对湖南大学2005-2006年度先后举办的两次教师教学培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此次调查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准备情况,探讨了大学教师培训的被关注程度,反思校本教学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改进大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参考对策。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业已成立了两类高校教师培训中心,一类是兼有培训基地和组织协调职能的国家、省和区级培训中心,另一类为承担高层次培训任务的重点高校培训中心。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高校师资培训的压力。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大学教师培训与高校师资培养的现实需要之间的相互不适应日益凸显。依靠“政府机制”运作的高校教师培训中心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样性的教师培训的需要。逐步享有办学自主权的高校也不愿处于在尴尬的“中间地带”,高校由间接传达政府指令向自身直接管理的职能转变将成为未来高校师资培训的一种趋势。如何建立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高校教师培养模式和培训体制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以所有参加湖南大学首期和第二期教师培训的青年教师为对象开展了调查。参培教师主要包括三大来源:最新引进的博(硕)士毕业生,由外校刚刚调人湖南大学的青年教师以及少数自愿参加培训的本校教师。

2.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调查从2005年11月开始至2006年3月完成,先后两次发放问卷,共发放92份问卷,回收87份,回收率94.5700,87份全部为有效问卷,有效度10000。此次问卷设计了20个选择题和问答题两大题型,其中客观选择题单选19题,多选1题。纵观单选题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维度:青年教师的职业准备情况;国家、院系以及青年教师自身对教学培训的关注程度;教学培训内容的反馈及思索。多选题为了解青年教师教学的目标趋向。

二、结论与分析

1.单项选择题的反馈意见按照设计者的整体思路整理在以下三个表中。由表1不难看出,在条件性知识的储备上,42. 98%的被调查对象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有近半数的被调查对象粗略地涉猎过相关知识;有8. 7%的青年教师从来没有学习过相关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95. 36%的教师认同教育学、心理学等对实际的教学工作的影响。其中39. 08%的教师认为此类理论知识的作用显著。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实习和演练方面,超过60%的青年教师在高年级学习阶段担任过助教工作。统计表明,仅有不到1/3的青年教师在毕业阶段受到其母校的就业指导。有关大学教学岗位的准人方面,仅有40. 23%的青年教师获取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表2七大问题的设计旨在调查参培教师对政府、学校院系以及他们自身在教师教学培训重视程度方面的看法。数据表明,被调查者对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教师培训计划不甚了解。高达78. 16%的青年教师对近年来政府对教师教学培训给予的关注表示肯定。82. 75%的青年教师赞同教师教学培训以及具体的业务能力培训。在院系对教学能力、业务能力培养以及教师培养方案制定三大指标的衡量上,半数的青年教师肯定了院系为培养新教师所做的努力。

表3主要涉及参培教师对教学培训主要内容所作的反馈。此次教师教学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试讲、教学培训讲座、示范课观摩以及专家指导教学实践等活动。89. 3%的教师对试讲的效果持保留态度。多数教师对教学培训讲座的结构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比较认同。此次教学培训当中,校方、参培教师、学生三方的沟通和交流有待增强。

2.多选题以优秀教师的魅力从何体现设问,结果表明,四项衡量指标—师德、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课堂控制能力和教学研究成果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列。

三、参考对策

1.学校与政府合作

(1)增加大学教师职业准备的实践活动。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PFF计划,即在政府的积极干预下,组建合作学校小组,并成立指导委员会,由此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及时地统计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求职意向,为那些毕业后有意向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研究生提供与其专业相关的实质性的实习教学岗位,为其后续的大学教师职业生涯提供实践场所,使其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成为新教师创造良好的开端。美国的“社区学院教师进修计划”(CCFDP)就是较为典型的教师培训合作项目案例,它以社区学院与大学的合作为载体,旨在促进社区学院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促成大学和社区学院的教学经验交流 “未来师资培训计划”和“社区学院教师进修计划”是在高等学校对新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日趋严格的条件下,美国部分高校为增强研究生教学培训所做的积极尝试。这一举措对于我国的高校教师培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建立和落实大学教师教学岗位有效的准入制度。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职业要求日趋严格。教师职业是以“树人”为基础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我国的《教师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基础教育领域已逐渐实行严格的教师资格制度,新进教师需执证上岗,已在岗的教师需重新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由于大学教师整体上数量不够,尤其是近几年来的扩招,大学教师在供求上存在很大的缺口。对高校教师的资格准入认证缺乏严格有效的执行和管理。此次案例调查中仅有40. 23%的青年教师获取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是个佐证。况且,目前所颁发的“高校教师资格证”并不足以表明青年教师已具备了较强的教学能力。因此,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政策,并借助法律法规的手段,落实高校教师资格的认证工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把好严实的准入关。

2.学校与院系的分工:教学整体培训和教学能力培养相互结合

校本培训是在政府的宏观领导下,学校自行组织的一种培训形式。作为一级基层组织,学校在整体上把握校本培训的方向。随着高校“学院制”的推行,管理重心往学院转移的目标正在努力实现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学科门类繁多,专业划分较细,院系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更详实的把握,对他们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具体业务能力的成长关注更为密切。校本培训宜采用学校整体培训与院系具体培养双管齐下的方法。学校对教师进行普遍的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使青年教师掌握从事教学必备的条件性知识;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的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尽早适应教学岗位;对青年教师进行基本的教学技能培训,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院系应承担起对青年教师具体业务能力的培养。引进人才时,院系应考虑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的潜力摆在与科研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院系自身的发展需要和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的培养方案;结合校方的“导师制”,在教学梯队中注重青年教师具体的教学能力的逐步培养。

3.校本培训的完善:更新观念、充实内容、形式多样化

高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应该建立在以参培教师为本的观念基础上,突出培训的人本化。校本培训以青年教师对提高教学能力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通过积极促进教师的教学成长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培训过程中,参培教师既是培训活动的对象,也是教师培训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培训活动的直接受益者,也是促进培训成效向教学实践转换的责任人。培训应该倾听他们的心声,采纳他们的中肯意见和良好建议,从参培教师的角度组织和设计培训活动。

篇11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管理层重视不够。民办高校的成立时间相对较短,管理相对不完善,因此学校管理层对培训工作缺乏更多的关注。受限于学校规模和发展阶段,在学校资金的支持方面,还没有向教师培训过多倾斜。

2.培训制度建设不完善。在制度建设方面,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制度发展落后于现实需要。

3.培训活动和形式单一化。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主要集中在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阶段,上岗后依托院系进行管理。培训活动数量难以满足青年教师需求,以讲座为主的培训形式,难以吸引青年教师目光,培训内容和形式亟待转变。

4.教师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受限于民办高校的发展阶段,以教学为主体的大环境下,青年教师对培训的兴趣不够浓厚,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此外,青年教师生活压力非常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职业的认同感。

三、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六大计划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长久之计。安徽新华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重视自有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设立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六大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

1.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是其最基本的素质,学校将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建立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引导教师自觉养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2.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学校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实施“硕士化工程”和“博士团队工程”,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根据青年教师成长需要,每年对新进教师开展两轮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教学业务、管理制度、教学技术与艺术等多方面培训。

3.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学校在实施教师培训进修基础上,着重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上下功夫,重点帮扶新进青年教师和评教排名靠后教师。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课件制作大赛、教案讲稿比赛,开展学生网络评教,教学督导、教师同行、管理人员听课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等,通过评比,找出差距。

4.双能师资培养计划。企业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能够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实践资源。学校鼓励和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参观、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资格证书考试,引导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积极邀请企业的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定期来学校举办讲座,协助学校教师开展研究,培养双师型教师。

5.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学校设立专项津贴,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力度,在对外考察、交流学习、在职提升学历等方面提供资助,帮助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加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