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1 08:33: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52-02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呼唤,是缓解就业竞争压力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成为转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育人载体的有效突破口之一。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

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具体构成。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创业意识、心理素质、创业行动、创业结果角度还是从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社会能力角度,创业能力都是一项以创新意识为核心,涵盖经营、管理、沟通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需要在市场经济平台中得以验证,因而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突出实践性。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制约瓶颈

大学生创业基本上存在“资金短缺、项目短命、经验空白、能力不足”的问题。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能力的亟待提升,折射出高校创业能力培养的缺失。

1.创业热情渐涨,创业行动迟缓。蔡文娟(2009)“大学生创业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多数大学生还是有求稳怕风险的心理,不是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而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从而出现创业热情渐涨、创业行动迟缓的现象。

2.资金、经验匮乏,资源获取能力弱。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认为资金和创业经验的匮乏成为创业的主要障碍,这明显说明学生在资源获取能力上的亟待提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寻找商机,获得资金、技术支持,如何在高校就积累公司经营、管理经验,成为制约广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的主要壁垒。

3.创业项目生命周期短,规模普遍微小。大学生由于受到经验、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制约,创业规模普遍微小,生命周期短,经受不起市场竞争的冲击,成功率偏低。而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值得注意,这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校在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又面临着资金、人才队伍、培养载体的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重广谱知识传授缺分类个性化培养,重外在活动开展缺内化意识培养,重校内能力体系培养缺市场需求对接,这些都导致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亟待转化,强化与市场平台的信息交换,开拓新的培养平台和创新教育载体。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1.注重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创业能力的核心。高等教育可以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教学内容实现多样化,将创业教育、创新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开设经济、法律、管理、财务等选修课,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其次,在低年级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职业定位,明确人生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2.注重自立和成功教育,培养自强自立精神。创业不仅仅是创办企业,也涵盖着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当今高等教育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在工作中依靠自己的努力,开拓新局面、解决新问题,或者争取毕业后独自创业,从而避免依赖家庭、依赖父母和过分依赖人脉关系。

3.注重分类指导教育,提升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高校要实现由广谱式教育向分类指导的转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主要是通过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知识讲座、组织创业计划大赛、与企业签订战略联盟等等,这些通识性、广谱式培养方式对于普及创业基础知识、提升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每个人的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低是和他的先天素质条件密切相关。只有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他的创业能力。

4.注重全过程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搭建各种平台,例如举办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业能力;更可以通过创建孵化基地,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在真实的市场条件下检验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的水平。

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从培养一个“全面的人、完整的人”的角度开展创业教育。通过转变培养模式,注重创业能力培养,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共同研究和解决,并形成政府、高校、学生共同转变观念,形成合力,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2]王饮寒.李伟.大学生创业能力指标构建及提升路径[J].人民论坛,2011,(17).

[3]黄启国.试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

[4]李燕.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5]大学生创业研究课题组.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报告[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

[6]李永强,白璇,毛雨,曾峥.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8,(02).

[7]张玉利,薛红志,杨俊.企业家创业行为的理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05).

[8]钱永红.个人特质对男女创业意向影响的比较研究[J].技术经济,2007,(07)

[9]黄希庭.论时间洞察力[J].心理科学,2004,(01).

[10]范巍,王重鸣.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05).

[11]金玉芳,董大海,张海松.消费者产品知识对其激活域的影响研究[J].预测,2007,(01).

[12]朱仁宏.创业研究前沿理论探讨——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J].管理科学,2004,(04).

篇2

摘 要: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当今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定义及内涵入手,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多维度提出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能力;多维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35-02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虽然,从原因上来说,大学生就业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毫无疑问,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高校必须及时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深耕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有能力去就业,而且还有可能创业,从知识的拥有者变成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创业者,从而打破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使大学生这一宝贵的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充分的配置与利用,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定义及内涵

“现代社会对创业能力的理解是指创业者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将自己或他人的科研成果或创意方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过程,是一种承担风险的开拓性活动所具备的自我谋职和创新能力.”[1]就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来说,创业能力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心理活动机能,是指大学生通过自己的触觉、眼光与努力捕捉到一定的机会,并通过相应的资源配置与组合,使之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得以实现,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能力获得.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创业能力包含以下几种能力:

1.1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具体的能力,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独特性、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创业就是创新,创新伴随着创业的始终,是创业的导向.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一定是一名成功的创新者.大学生具有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相比一般创业群体,大学生敢于冲破思维定式,更具有开拓创新的欲望、思维和能力,更能将自身所学与个体的创业活动有机结合,是实现创新的主力军,是开创新思想、新事业、新行业、新领域、新技术及新产品的中坚力量.因此,做好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等等.[2]在创业活动中,组织管理能力起很大的作用,是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创业者除了是一名出色的创新者之外,还一定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组织管理能力表现为对整个团队组织、项目、运作具有一定影响力,能够对团队内部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协调内部关系,及时妥善处理团队产生的问题,化解团队矛盾,保证整个团队能够有序的运行.

1.3 经营发展能力

经营发展能力是指通过个体和团队的努力,使企业规模得以扩张、实力得以壮大的潜在能力.可以这么说,组织管理能力是创业成功的保障,经营发展能力则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经营发展能力指的是其要有敏锐的触觉和洞察能力,能够捕捉到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必须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能力,能够根据市场和发展的需要,制定战略目标,及时调整经营思路等,保证企业的发展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1.4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3]创业不仅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商业活动.也就是说,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可能闭门造车,必须要与社会、与市场、与顾客接触,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强大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建立和维持包括相关的政府、组织、企业和顾客在内的各种新的社会关系.

1.5 心理调适能力

“创业之路充满艰险和曲折,要随时面对变幻莫测的激烈竞争以及各种问题和矛盾.”[4]因此,要实现从发现商机到创办企业再到发展壮大的目标的话,创业者一定要有强大的心理调适能力,有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惊人的忍耐力,面对各种新问题时能以冷静的头脑去思考、判断和应对,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乐于奉献.

2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

2.1 对创业能力的培养认识不够

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对大学创业能力的培养认识远远不够,甚至只是把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附属与补充,并未将其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融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忽视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选修课或举办创业讲座等的形势来开展创业教育.同时,高校的大部分教师对此也显得陌生,甚至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简单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采取的办法,没有看到创业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和学生个人产生的影响.

2.2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创业,非常强调实际的操作和具体的实践,对于师资的要求也必然更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实战经验.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些教师主要来源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就业指导中心或学生辅导员,这些教师鲜有实际的创业经历,“大多从事理论课的传授,没有创业经历,缺乏实践经验.”[5]多停留于“纸上谈兵”,缺少具体的关于创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不能给予学生科学、有效的指导.

2.3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缺失

目前,很多国家已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正规的国民教育当中,但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也很缓慢,创业教育课程在有些高校只是临时性的.虽然有个别高校设置了创业学课程,但课程体系依旧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没有以创业作为其价值的标准,缺乏可操作性、系统性和战略性,形式单一,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课程不足,缺乏实际操作训练,无法实现与各个学科、专业以及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有效结合,无法构建创业者所需知识与能力架构,不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2.4 创业实践活动不够

创业实践是对创业理论知识学习、运用过程的最真实的检验,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仍以传统教育方式为主,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知识融会贯通及触类旁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忽视了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干扰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开拓,影响了创新思维的发挥.即使有一些高校,也会开展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但多为模拟性质,学生真正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挂职锻炼、企业见习之类的创业实践活动机会较少,无法亲身体会真刀真枪的实践,很难有效地积累创业经验.

3 多维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

3.1 更新教育观念

思想决定行动,要做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工作,必须更新高等教育观念,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去除旧观念,树立新思想,重建人才观,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全面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强调对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大的勇气,“转变传统的因袭式传习教育观,突出人才素质的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培养‘专家型’人才的教育观,突出人才素质的综合性;转变传统的‘专业对口’的教育观,突出人才素质的基础性;转变传统的‘知行分离’的教育现,突出人才素质的实践性.”[6]

3.2 树立全新的教育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被动地适应社会,导致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必须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开设创业学课程,充实、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并使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实现有效融合,实现由就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向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活动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努力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改革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外科技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3.3 构建“三位一体”的创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高校落实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活动最关键的因素.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一定的创业实战经验.在教学中,教师的经验引导的体验要多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他们自身的素质、水平与经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目前真正能够做到二者兼备的教师十分稀缺.因此,为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既可以通过培训、考察、调研和到企业挂职等活动,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使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必须加大力度引进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成功的创业人士、企业老总、优秀校友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形成由专职教师、成功企业家、客座教授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授课、讲座、交流、培训等,为学生传授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3.4 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创业不是缺少资金与知识,而是缺少经验.为了更好地解决此问题,必须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资源,为扶植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具体地讲,高校可以提供专门场所,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区,供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包括资金、政策、项目及指导在内的各种帮助,让创业园区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可以鼓励教师科研项目接纳在校大学生,让其参与其中.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资源,创建一些投资少、见效快、低风险的小型经济实体,如超市、报亭、饭店等,低租金承包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主经营,亲自体验创业.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体验.可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大学生到企业考察、调研、见习和实习,在真实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培养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当今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高校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

参考文献:

〔1〕朱广娇.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对策探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2〕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3594172.htm?fr=aladdin.

〔3〕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3239864.htm?fr=aladdin.

篇3

[4] 黄敬宝.我国大学创业状况调查分析[J].经济纵横,2010(6):68-71.

[5] 姚冠新,杨道建.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2(3):104-106.

[6] 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4):73-77.

[7] 卫冰婕.大学生自主创业分析——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13(2):138-139.

[8] 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

篇4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含义及其与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关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大学生潜能,以开发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完整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经营管理和综合性的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培养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发展的本领。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以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大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创造(creation)、创新(innovation)和创业(enterprise)是一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创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过程,而创业则是开创某种事业的活动。虽然三者都给予认识主体一种“全新的”感觉,都具有独创性,都含有“创”的成份,但创造强调原创性,创新为“推陈出新”,而创业则注重把创造与创新的东西变成现实,开创出新事业。创造在于它的原创性,能够孕育前所未有的东西。然而,创造有时并不一定完美,只有创新才能使创造尽善尽美,只有创业才能使创造和创新落到实处。因此,创造、创新、创业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动力。一个民族的真正伟大根植于它的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之中。

因此,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为根本,以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己任。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1.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国际环境的客观要求。如今世界各国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掀起了科技与教育竞争的热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遗余力地加大科技与教育投入,以此来提高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确保可持续发展和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因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的坚定不移的教育与发展方针,也是中国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争取主动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决策。

2.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转变需求。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在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的教育要求,注入新的教育内容,寻求新的结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培养一代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有开创精神又有一定创业能力,既能从事一般生产劳动又能从事某种开拓性的创业活动的劳动者。这就把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3.大学生创业教育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竞争性、创新性、法制性。为适应这些特点,就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宽广的视野,善于捕捉信息;有果断的决策能力,敢想敢干,勇于创新;有经济头脑,注重经济效益,讲究工作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善于社会交往,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些素质的培养,正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4.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与传统的就业教育相比,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直接帮助大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教给大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许多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得到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以及企业的参与和重视。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对策

1.调整高校办学指导思想

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关键要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应变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成为安排和开展学校一切工作的基本依据,成为学校考核各单位工作的尺度,特别是要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理想与追求。

2.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

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也离不开相应的舆论氛围和环境。一是大力提倡和宣扬创业精神,提高师生员工对创业者社会价值的认识。二是推进校企结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三是从长远来说,要创造条件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创造宽松的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增长创业才干。

3.打好创业知识基础和加强创业品质培养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高校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着力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主战场作用。职业教育的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都应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创业教育。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企业家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等。所以,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内容上还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品质培养。

4.开展创业实践体验

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为此,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磨练大学生的创业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艰辛,品尝自己劳动的收获,学到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5.构建新型就业指导工作服务体系

面对就业新形势,首先要更新观念,拓宽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使之集管理、服务、教育、指导为一体。“就业指导”要向“生涯指导”转变,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变为全程就业指导,从单纯指导求职到指导求职和指导创业相结合转变。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必须要建立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招毕办、学工部和教学系里面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班主任都要学习就业指导知识。另外,特别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相应学科背景,掌握不同行业或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具有一定的咨询和指导能力的专职就业指导人员。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 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22.

[4]黄仕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4):32.

[5]中国青年报.2002-4-5.

篇5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对于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营销人才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营销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门专业。它是个人或者企业通过交易其所生产的产品,获取相应的经济利润或者其他所需,实现最终的互利共赢[2]。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创业能力。因此,加强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2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能够促进市场营销专业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市场营销专业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熟练的掌握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3]。因此将创业能力的培养归入市场营销的专业体系中,可以完善和改进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1.3有效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社会发展中,为了改善目前的就业情况,国家和政府提出“双创方针”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此鼓励全社会的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4],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最终使得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的创业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带动一部分人的就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当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2.1在专业课程规划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

现阶段,在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安排方面,没有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具体的课程进行有效结合。也有部分高校将创业能力的培养归入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但是在实际的应用方面,只有在开展相关的校园活动中才会涉及到其应用,对于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只局限在第二课堂活动方面,没有将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在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

2.2市场营销专业创业能力在培养体系和制度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完善

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专业化的课堂学习、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活动、符合市场发展的企业实习等多个方面[5]。当前,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能力的培养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重,在培养体系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而且其内容比较老化,培养方法和途径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校企交流沟通方面做得不够好,学生缺乏直接去企业实习的机会,同时相关的实践活动比较少,对创业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

2.3市场营销专业创业能力培养缺乏足够的资源

其一,是创业培养师资力量的缺乏,当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虽然都是高学历,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但是在创业知识方面缺乏深入的认识,自身也不具备创业的经验。同时在所开设的创业课程以及就业指导课程,没有专门的创业知识方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就业指导中心的兼任。其二,是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设施缺乏,由于受到资金投入、地区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创业基地的建设不能满足创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其三,是和创业有关的实践活动比较少,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

3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3.1健全和改进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构建专业程度较高的课堂学习,还要重视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以及去企业进行实习。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和改进,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新的培养方案,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向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得学生具备创业意识,这是创业能力的基础,同时还有具备一定的处理问题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不断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还有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管理能力等。

3.2重视创业能力的培养,规划设置新的创业课程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改进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技能的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创建和创业能力培养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在整个市场营销的课程设置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财经、金融、管理、营销等,而且要将创业培养课程列入课程设置中,要求学生在实际的课程学习中学会经营自身,逐渐的形成健全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创业能力来源于实际的应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优化体验式学习和案例式学习,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营销案例与专业的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体验活动,解决实际中所存在的营销问题,为学生的创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3.3通过多方努力,创建有助于学生创业的环境

首先,在师资力量方面,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的讲解其创业经验,特别是学校的校友,创业时间不长而且取得一定的成就,使他们讲解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法。其次,学校应与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建设创业培养基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创新活动,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时,学校广泛的接触各种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培训机构、科技园区等,最终形成一个学校、企业、社会三方互动式发展的创业培养系统,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作者:彭绮 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国巍,程国辉.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12):59-61.

[2]姜锦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12):163-164.

篇6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创业训练; 创业教育;工科类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811 文献标识码: A

Keyword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skills;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gineering students

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2010)3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是落实这一战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是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否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重要课题。因此,扎实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与创业能力训练,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出路,更是促进科技创新、繁荣经济、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本世纪初,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今年则接近700万。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早在2004年就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在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毕业生待业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有关统计显示,2001年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是34万,2012年则突破了100万。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毕业生处在人生的重大转折和突变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时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

1.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依据市场的变化在不断地调整。这就要求劳动者应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即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需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也是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它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3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

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创业型社会的出现或许是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与此同时,世纪之交兴起的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运动中,发达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中美国尤为典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旺盛活力,关键在于整个社会旺盛不衰的创新精神和千百万家小型企业生生不息的创业活动。创业精神加创新思想是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并成为美国最为重要的战略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哈佛大学为首的多所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创业教育方面,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已经创办了几千家公司,这些公司创造了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硅谷60%—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硅谷总收入中,至少有一半是由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的企业创造的。闻名遐迩的微软、雅虎、戴尔、Google等最初都是由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未来学家约翰·奈斯彼特认为: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2]。

在我国,由于受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高等学校普遍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与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差距巨大。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缩小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

二、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2.1以创业训练为载体,使学生亲临工程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可以提高校园创业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自信心,对营造大学生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高等学校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尽快转变教育理念,在教学组织结构、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引导教师开展理论和案例研究,并提高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创新+创业”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3]。

(2)组建不同专业(如会计、法学、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以及工科专业)教师组成的创业指导团队,搭建学生创业支撑平台,为学生在工商注册、财务、法律咨询、企业管理运营、专利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服务。支持学生积极申请和充分利用政府有关部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政策和资金支持,如税费减免、工商注册优惠、政策扶持、项目推荐、开业指导、融资服务、小额贴息贷款、跟踪扶持等。

成立多个学生模拟创业团队,团队中的学生分别负责模拟企业的一部分工作,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责任感。结合所学专业和企业生产实际确定创业方向,在创业过程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真实感受企业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体验生产实际环境,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企业运营与管理能力,树立工程意识,提高工程能力[4]。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实现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通过第一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创业教育讲座等活动,采用“网络教学”、“实地考察”、“企业家论坛”、“创业计划(设计)”等形式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和视野。

(4)在调研企业岗位需要的基础上,专业教师应与企业人员一道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实训计划、实训大纲,确定实习实训的项目、内容和要求,并共同撰写实训教材,制定考核标准。

借助于行业企业的优势,带领学生亲临生产现场,了解生产具体过程,学习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并熟悉企业运营管理情况。在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掌握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相关要求,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检修、安装方法,尤其是新工具、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多种渠道将企业中闲置或报废的典型设备搬迁至校内建设实训装置。开设岗位需要的课程以及生产实际类毕业设计题目,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讲授和指导。

通过以上措施,既可以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工程实践经验,又可以使学生了解创业知识、熟悉企业运作过程、体验实际生产环境、提高工程能力,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2.2多种方式并行,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2.1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度,增强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普遍缺乏认识和了解。因此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要使学生认识到,为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必须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大力宣传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为此,高校应通过讲座、创业社团、大学生创业沙龙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

2.2.2加强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有教育、研发创新、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养等重要功能,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十分重要。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在社会实践,因此高校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业基地,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5]。一方面通过实习环节开展创业实践,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办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在其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另一方面,创业基地与社会要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等,形成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将来走向创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2.3政府应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使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

目前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在税费减免、工商注册、政策扶持、项目推荐、融资服务、小额贴息贷款等方面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政策和资金支持,但在校大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了解不够,因此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此外国家应参照国外的成功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高校、企业以及社会相关机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政策、资金、创业训练基地用地、设施设备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保障。

结语: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高等学校应从办学理念上确定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并把它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里,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模式,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养成面向工程实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具备创新创业所要求的素质和意识。

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针对工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情况,应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行“以创业训练为载体,多种方式并行”的模式,以有效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郁义鸿,李志能,罗博特·D·希斯瑞克(Robert D·Hisrich).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雪松、梁洪卫等.工科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科技向导,2012,(27):10、28.

篇7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8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高职教育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突出强调要加强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教育主要是就业教育,需要解决学生的目前的生计问题。但也应该重视创业教育,以满足学生后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成为高职教育的使命。

一、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能否进行创业,首先取决于学生创业的意识,重视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前提。

(一)创业主体意识。创业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体观念、会成为创业者在风险浪尖上拼搏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会鼓舞他们抓住机遇,迎战风险,拼命地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会使他们承受更多的压力和困难。因此,这种创业主体意识的树立,就成为创业者在创业中必须具有的、十分宝贵的内在要素。

(二)迎战风险意识。风险经营意识是一种现代经营意识,也是创业企业和创业者急需培养和增强的的一种重要的创业意识。创业者要从害怕风险,不敢迈步之中解放出来,敢于去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劈风斩浪,又要在敢于经受商海的历练中善于规避风险、化解风险。

(三)知识更新意识。原有的知识底蕴和劳动技能,不足以应对创业过程中涌现的大量新情况和新问题时,创业者应随时注意进行知识的更新,才能适应和满足繁重的创业需求。

(四)资源整合意识。整合理念是现代营销学中的新理念。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不可能将创业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都解决好,关键在于要学会进行资源整合。创业者要在创业中借势发展,巧用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五)战略策划意识。策划是一种智力引进,是一种思维的科学。策划既是进行战略设计的过程,也是对每一个具体事件和行动进行战略思索的过程。大到企业发展战略,小到一句广告语,都要经过策划的过程。很多创业企业能够快速崛起,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十分注重策划。

(六)开发信息资源意识。信息是资源,是财富。只有懂得信息的价值和信息资源的重要,才会积极寻找和利用信息资源,才会去开发信息资源中的价值。

二、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创业能力是在知识不断积累,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深入的基础上获得的。

(一)专业技术能力是创业的基础。在现代创业活动中,创业者为了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

(二)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的关键。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它从以下几个方面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

(三)社会综合能力是创业的保证。在创业过程中,综合性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公关能力、持之以恒的适应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性和综合性,从整体上影响和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

三、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全面融合创业教育内容,传授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

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融入课堂,使知识技能学习与创业素质培养有效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业教育,要挖掘原有教学内容与创业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因素,充实与创业教育有关的新内容。

2.开设创业课程进行强化教育。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导论、创业常识、创业技能、职业指导、经营管理、公共关系、演讲与口才等内容。同时也尽可能多开设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特长等选择地学习金融债券、股票交易、市场分析与预测、广告策划与设计、营销对策、谈判技巧、生产规划与计划、生产流程与操作程序等课程,以保证学生获取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

3.注重教学中的创业能力拓展。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延伸与能力的拓展,把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放在提高能力上。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锻炼学生创业的基本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高职学生创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校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业的基本能力。

1.把创业教育与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针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之中。

2.把创业教育与学生课余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这是创业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3.把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专题培训结合起来。创业专题培训是提升学生创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成立"创业训练协会"、"创业俱乐部"、"生存训练营"、"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沙龙"、"生存训练"、"创业研讨"、"勤工助学"等一系列活动,锤炼学生创业的心理品质。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努力构筑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业的实际本领。

社会实践也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丰富学生的创业体验、检验创业能力、确立创业方向、提高创业实际本领具有重要的意义。

1.校内创来实训。模拟实训是创业教育的一个既便捷、又有效的形式。可以在校园内建立创业园区,学生从寻找创业商机开始,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全过程设计,最终到实际场所进行经营试验或检验,学生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将在这个环节得到具体的应用和体现。

2.校外创业实践。到工厂去"顶岗实习",到公司去"挂职锻炼",到小店中去"充当老板",这是最有效、最重要的创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树立市场意识,学会做人、做事,尝试进入"职业角色"。

参考文献

篇8

一、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基于24个创业失败案例的分析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以来,各地高校纷纷开展创业教育。但是,很多高校在创业教育中都喜欢运用成功的案例。在一些案例中,创业者似乎从开始创业之日起,就踏上了成功的道路。虽然创业教育应该树立信心、鼓舞士气,但基于绝大多数人的创业过程免不了艰难困苦的现实考虑,创业教育不应该忘记失败的案例和艰难的过程\[5\]。笔者通过网络、报刊等途径搜集到了24个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其中,有9个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占37.5%,15个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失败案例,占62.5%;创业大学生为男性的案例有20个,占80%,为女性的有4个,占20%;创业项目涉及网络、餐饮、教育培训、婚庆、旅游、废品回收、零售等多个行业。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创业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四种创业能力有待提高。

1.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以快捷、有效的方式获取知识,并用以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一种能力,它包括学习策略、思维技能和学习技能三个要素\[6\]。学习能力是其他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因而也是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前需要学习创业理论知识,创业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政策、法规、产品制作、消费者心理、经营管理、交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没有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发展和创业活动的开展都将受到严重影响。然而,我们在创业失败案例中却发现,很多创业大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例如: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有的创业大学生与别人订立了无效的合同,有的在与别人产生纠纷后不知道利用法律手段解决;有的创业大学生创业过程缺乏自我定位和市场调研,或者忽略了创业团队的组建,或者对所做的项目不熟悉,或者策划不充分等等。这些创业大学生无疑都是希望获得创业成功的,他们应该知道创业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于他们有多么重要,应该会努力通过创业教育课或自学等途径去掌握,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创业教育质量不高、学习时间不够,但创业大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应该是主要原因。何应林:基于创业失败案例的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第25卷第3期

2.判断决策能力

判断决策能力包括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两种。判断能力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能力。而决策能力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能力\[7\]。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对自身条件和外在事物作出各种判断,并根据创业需要对创业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等进行选择或调整,因而应该具备较强的判断决策能力。但是,从创业失败案例来看,很多创业大学生在这方面却有待提高。例如:有一个大学生明显不适合创业,但他在大四时创了业,结果分文未赚还背上了100多万元的债务,尽管如此,他仍然很自信,认为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合作者,自己还可以“重出江湖”;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广州开了一家桂林米粉店,刚开始时按照正宗桂林米粉的标准下料,生意尚可,由于对物价上涨的影响判断不准确,他在维持米粉售价不变的情况下仍按原来的标准下料,结果销售较好却赔本了,于是他决定涨价,但这个决策也不对,一涨价客人就猛减,结果他的米粉店开业仅5个月就关门了。

3.经营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包括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两种。经营能力是指个人或团体为了实现某些特定的目的,运用经营权使某些物质(有形和无形的)发生运动从而获得某种结果的能力\[8\]。而管理能力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高效率地达到组织目标的一种能力\[9\]。创业大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直接决定创业项目能否顺利运作,能否盈利,因而对其创业成败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很多创业大学生特别是在校创业大学生,没有参加过真实的经营、管理活动,甚至都没机会参加一些模拟的经营、管理活动,因而也就无法培养出创业所需要的经营管理能力了。这样的大学生去创业,即使有很好的项目或产品,也难以获得创业的成功。例如:一名来自恩施土家族的女大学生在武汉开了一家烧饼店,将土家“掉渣儿”烧饼引入大都市。由于烧饼供不应求,该大学生不久便注册成立了武汉掉渣儿食品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有两家直营店,同时开始推广加盟连锁经营模式。短短几个月,加盟店就拓展到数十家,并迅速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辐射。但是,由于该创业大学生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加盟店很快一哄而散,还有的加盟商以欺诈为由将她告上了法庭。结果,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亏损严重,最后竟以5 000元低价甩卖“掉渣儿”烧饼的“秘方”。

4.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个体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10\]。由于创业资源和经验不足,创业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大多面临很多困难。如果创业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很多困难不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还可能由小变大,并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反之,创业大学生或许还有可能避开自己的短处,在创业困境中站稳脚跟。例如:南京某大学生创业不久就在某别墅区租了一栋别墅作为休息和办公场所,在外面长租一辆小车代步,还没赚到钱就大手大脚地享受,结果很快就入不敷出,其创业项目仅半年多的时间就以失败告终。与该大学生相反,有两名创业大学生尽管暂时处于不利状态,但是自我管理能力很强,让人对其未来的创业成功充满信心——这两名大学生在海口联合创建了海南首个废品收购网站,收起了废品。尽管很辛苦,但为了自己的创业目标,他们一直坚持着。由于经验、资金不足,他们的第一次创业最后还是失败了。但是,他们在失败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并积极为以后的再次创业积累经验和资金。

(二)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

高职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都是有着较高知识水平、具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年轻人,他们的创业活动也都要遵循创业的一般规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他们在创业能力结构方面有何不同,笔者认为上述从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中分析得出的创业能力,高职大学生也应该具备。不过,根据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智力特点,我们认为在一些具体的创业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上,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高职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比普通高校大学生要弱一些,但是在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上,他们却又占有一定的优势。此外,根据一般创业活动的特点,我们认为高职大学生还应该具备识别、利用和创造机会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交际沟通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创业能力。也就是说,高职大学生应该具备识别、利用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学习能力,判断决策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交际沟通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创业能力。在高职创业教育中,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并充分利用各种创业教育条件,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如前所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职创业教育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呢?根据对24个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的分析,并结合对一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的了解,笔者认为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创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不够和未进行针对性训练。针对这些原因,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策略,全面、扎实推进创业教育工作,以增强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

(一)构建课程体系,扎实做好创业教育理论教学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载体。为了扎实做好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工作,为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打好知识基础,高职院校应构建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师资、评价方式等要素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以及创新个性,使其具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技能,其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应是课程的重点\[11\]。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政策法律、经营管理、金融财会和公关交际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通过一门概论性质的课来传授这些知识,但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差。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根据上述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涉及到的有关能力,将相关知识整合到几门课程中,然后分别开展教学。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外,还有案例讨论、角色模拟、基地实习、项目实践等模式,可以将这些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用\[12\]。理想的创业教育课程师资是既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教学能力,还有一定创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大多不具备双师素质。可以通过让这些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社会行业的创业实践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双师素质,同时通过聘请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的方式来解决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13\]。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以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用以保证和检验学生创业知识学习的效果,但是难度不必像专业课一样高要求,以开卷形式考核即可\[13\]。

(二)创建实训系统,为学生提供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

如果说创业教育理论教学的作用是为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提供创业知识素材,那么,创业实践活动的作用就是将这些素材转化为创业能力。创业的本领主要不是来自课堂,而是来自实践\[4\]。高职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然而,由于对创业教育认识水平和实践条件的限制,在高职院校以往的创业教育中,大多是在概论性质的创业教育课上简单介绍一下创业能力的定义、特点、构成、培养方法和途径等,很少提供给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因而创业能力对于很多高职大学生来说是“似曾相识,却不曾掌握”。这样的结果是有些高职大学生说起创业来头头是道,信心十足,一旦真刀实枪地干起来,就像失败案例中那些创业大学生一样,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很快败下阵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该改变这种局面,多为学生提供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强化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现有各种资源,并积极争取合作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起创业实践目标、项目、教材、师资、评价等要素齐备的、包括校内模拟创业基地和校外真实创业基地的高职大学生创业实训系统。

(三)配备专门教师,为创业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

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高职大学生是否创业,高职院校都应该向其提供创业教育,使其基本具备前述创业能力。这里的“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理论知识教学和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等内容,它其实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于有创业意向的高职大学生来说,这样的“创业教育”培养出的创业能力是无法满足其创业实际需要的,高职院校还应该配备专门教师,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的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专门的创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创业测评工具使用技能和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这里面有两点难以做到:一是创业测评工具的配置,二是教师创业实践经验的积累。对于前者,高职院校可以将其费用纳入创业教育专项经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对于后者,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引进有一定创业实践经验的人作为专门的创业指导教师,或者允许校内创业指导教师边工作边创业,以积累实践经验。此外,这种针对性创业指导的对象该如何界定,也是具体实施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针对所有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还是只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如果是前者,如何做好时间的安排以便兼顾其学业?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教师除了根据测评结果设计专门的训练以强化创业学生的创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应该为准备启动创业项目的学生把关,看其是否基本具备正式创业的条件,以避免他们的创业像创业失败案例中的大学生们那样,刚“”就“触礁”了。

[参考文献]

[1] 唐 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5257.

\[2\] 肖贻杰,关云飞.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现状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33):104106.

\[3\] 买忆媛,甘智龙.我国典型地区创业环境对创业机会与创业能力实现的影响—基于GEM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8(2):274278.

\[4\] 贾少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获得—对浙江义乌创业者创业实践调查的启示和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7):7476.

\[5\] 张国圣.创业教育不应“忘记”失败案例\[N\].光明日报,20090526(06).

\[6\] 林毓锜.学生学习素质论—一个有待重视、探讨与利用的范畴\[J\].高等教育研究,2011(9):23.

\[7\]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21.

\[8\] 经营\[EB/OL\].baike.省略/view/369938.htm,20120303.

\[9\] 宋维明.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

\[10\] 自我管理能力\[EB/OL\].wiki.省略/wiki/%E8%87%AA%E6%88%91%E7%AE%A1%E7%90%86%E8%83%BD%E5%8A%9B.

篇9

一、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高职院校不乏有很多的优秀人才,尤其是毕业生,他们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专业性人才,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创业和就业,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从表面上看增加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通过激烈的竞争和相应的创业就业指导,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等等,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能力。

3、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就业是每个家庭最为关心,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果高职院校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就业,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必然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而培养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有利于促进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二、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策略

1、突出办学特色,提高高职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在办学的时候,应该妥善处理学校的职业性与学术性的关系,创建重点品牌,建设精品专业,着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专业性的,顶尖的特色人才。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重心,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完善提高教育质量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学校管理,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注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创业就业经验;加强学生的学习教育,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完善学生考核工作,注重实践技能的培训,增强学生的创业就业意识;高职院校还应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如,创业就业政策,比较成功的创业就业实例等等,让学生对这些情况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3、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职业素质教育。为了使教学和创业就业衔接得更为紧密,贴近生产一线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应该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此外,还应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建立完善的综合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实训教育,改进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注重对学生理论学习评价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动手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更好的创业和就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4、加强创业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第一、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而开展的。一些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对专业设置不是非常了解,感觉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吻合,这样会对学生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大一的时候,学校有必要对学生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将职业指导同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技能。第二、个人特征评价。一方面,让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评价自身和所从事的职业,树立正确的择业标准。另一方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明确他们自身的素质和所具有的优势。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应该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对职业的适应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第三、择业心理咨询。在进行职业指导的时候,需要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指导,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应对创业就业中的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第四、就业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在择业的时候,应该将就业放在首位,有条件的话选择创业,并综合考虑自身的特长、兴趣爱好、社会的需要等情况。引导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五、创业就业信息服务。学校应该注重对各类创业就业信息的收集,并向学生及时这些创业就业信息,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此外,还应该调动所有的力量,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人才中介机构加强合作与交流,全方位的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收集就业信息,为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五、求职技巧指导。主要包括应聘程序、就业程序、自荐方式、应试礼仪、形象设计、交谈技巧等等。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能够避免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方法不当而带来的求职困难,使他们熟练的掌握相应的技巧,并在求职工作中正确运用,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丁美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新途径初探[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4)

篇10

伴随着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一系列挑战,各行各业急需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高校大学生具有年轻有活力、知识水平高、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等特点,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都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严峻的就业形式迫切需要提升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因此,大学生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的优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进而研究大学生创业应该具备的能力及其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当代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1.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在创业活动过程中。可以说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创新是创业的灵魂。创新能力包括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和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是指在创业过程中能够生产出或提供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与众不同的新产品新技术。市场的竞争往往表现在产品和技术的竞争,能够掌握最新技术和产品的创业者往往能够在竞争中获得巨大的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经营模式的创新是指创业者设计出崭新的经营模式。

2.学习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信息和能力将要打破传统的财富与资源配置的方式,成为新时代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一方面,创业活动对创业者的知识水平要求极高,创业者不仅要拥有经济、市场、销售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法律法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和人际交往等众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能通过老师的教授全部掌握,需要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创业活动中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另一方面,在知识高速更新的今天,当今一些大学生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高,对大学生创业者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创业者固守现有的知识,不能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就不能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终究会被市场竞争所打败。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保持超强的市场竞争力。

3.领导能力

创业者需要为公司制定发展的目标,为了保障目标的顺利实现,创业者需要组织和领导员工共同为目标而奋斗。创业者应该合理的组织自己的员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养,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要懂得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获得切实的利益。领导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具备良好能力领导能力的创业者,才能更好的协调人力资源,保证公司的高速运转。

4.决策能力

大学生创业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业者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考虑所有有关限制因素。创业者应该具有大局观,重视每一项决策的制定,减少决策的失误。第二,大学生创业者应该考虑决策的价值。创业者制定决策应该有目的性需要考虑决策给公司带来的长远影响。第三,大学生创业者在制定决策时应该把握时机,根据环境和时机做出正确的决策。大学生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才能抓住机遇,促进公司的高速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者能力培养的新方式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是: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的特点,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等各种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各行各业提供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1.个人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点

当代大学生创业者应当注重个人对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个人努力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才观。大学生创业者只有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养成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其次,大学生创业者应当注重个人对综合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者既要有创新性思维,敢于打破成规旧俗,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断补充自己;既要具备掌控大局的能力又要具备知人善任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2.家庭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点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有着深远影响。家庭成员对创业行为的态度以及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都对大学生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在对大学生创业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家长应该转变观念,清晰认识到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其次,家长应注重对大学生创业者良好创业习惯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再次,家长应该用自己丰富的阅历陶冶孩子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3.高校是大学上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点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载体,在创业能力培养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高校应该树立全新的创业教育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创业能力培养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教育工作的方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开展课外实践,为大学生创业培养提供全方位支持。其次,探索创业教育的方法,强化创业能力教育效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多讲方法,让同学多思考多争论,让同学们占据课堂的主动权。再次,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保证创业实习质量。创业实践平台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应该重点建设的环节。

4.社会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支撑点

大学生创业需要迈出校门走向社会,社会力量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支撑带点。当前社会用"以成败论英雄"的态度看待大学生创业行为,给当代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这种现状下主流媒体应当担负起宣传大学生创业成功事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积极的舆论氛围。政府应当为大学创业提供有力的创业政策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最大限度的保障大学生创业者的利益,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11

一. 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21世纪是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的时代。高等教育达到大众化普及程度以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必然是个大问题。目前,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有些高校在校生已经达到上万人,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部分高校大学生必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二. 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过程中,对于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这一因素的衡量采用离散变量,因其不遵循统计学上要求的正态分布,故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用离散变量来进行衡量,而不能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笔者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际情况,对国内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部门进行调研,利用Logit模型选取约300个样本进行分析(对高校大学生旅游专业创业能力培养进行问卷调查的样本),以求更客观地分析影响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的构成,更准确地测定其影响程度。同时,以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效果好与不好作为因变量,对影响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那么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以表示为:

模型中Yi为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效果的概率(“好”=l,“不好”=0),X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α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α0表示回归方程的回归常数。

三. 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指标设计

一般来说,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受到教学主体——师资的影响,还受到高校办学条件的影响,同时还与学生密切相关,而这些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于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对各影响因素具体定义及赋值的标准如表1所示。

四. 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根据前面所述研究方法,将调研获取数据运用SPSS17.0对二元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13个变量全部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得出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双师型教师占比等(回归系数为正的)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学生对高校创业培养的重要性认识、成长潜力有不显著的负向作用。从上述分析来看,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施的重要条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和引进以及提高学生对高校创业能力培养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必须先做好旅游专业相关师资储备,包括对旅游专业相关教师创业培养方法和手段的改进,针对高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际能力,适应政策引导的需求,不断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创业培养教学模式和手段,从而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效率和效果。

五. 结论与对策建议

(1)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培养教学团队建设

大力引进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将旅游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强化旅行社、景区管理、酒店管理等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培养教学基地对接

高度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培育工作,通过搭建地方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单位与高校合作,建设大学生创业培养平台,在吸引旅游行业企业家给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企业家与教师沟通等方面提供便利,为支撑大学生创业培养教学开展提供帮助。

(3)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创业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必须根据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本位,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追求创新,这就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相关的师资队伍进行培育、引进等。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培养教育,如酒店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等。

参考文献:

[1]黄权.浅谈高校课程考试现状及改革思路[J].内江科技,2010,(08):9-12.

本文受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2011JGB307)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