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金融市场建设

金融市场建设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1 08:33: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金融市场建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金融市场建设

篇1

2、对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监管多头与缺位在民间资本参与银行业机构门槛高的情况下,大量的民间资本以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寄售商、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新业态参与金融市场活动,一些资本甚至直接进入民间借贷市场。而对新业态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等没有统一的标准。如小额贷款公司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工商登记的企业法人,从各地的实践活动看,人民银行、银监局、工商局、地方金融办都属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者;典当行依法接受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商务局的监管;担保公司由银监会融资新担保业务部和批准担保公司的地方政府部门共同监管;租赁公司则分别银监会监管和商务部监管。在这种情况下,监管政出多门,容易出现监管标准不一、重复监管或者相互推诿现象。而众多利用网络平台从事融资业务的机构则基本处于监管真空状态。

二、规范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建设的建议

1、确立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的市场准入制度首先,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门槛,以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如重新调整境内投资人资格及投资人持股比例,提高单个自然人、非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对农村商业银行持股、村镇银行持股比例等。其次,确认民间融资的合法性。民间资本融资作为正规金融的一种必要补充,其存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现行法律制度对民间融资的否定性制度安排,使融资双方难以形成稳定的交易规则,且为躲避严格的金融管制而转向地下以求得生存与发展,不仅未能有效控制民间融资反而加剧了这种信用活动的金融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就民间资本融资制定明确的合法化界限和标准,确定民间资本融资行为和贷款主体的合法地位,给予民间融资活动合法的生存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以规范民间资本的融资行为。

篇2

离岸金融指高度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金融管理体制和优惠税收制度下的,在一国金融体系之外的,由非居民参与的资金融通。上海自贸区的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是开放制度探索的阵地,目前已经将成熟经验推广至全国,将涌现出更多的自贸区。由此,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才是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长远目标。

(一)以开放带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上海自贸区定位于成为亚太区最大的自由港,最新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上海以排名全球第七位跻身十大国际航运中心,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上海将以更开放的综合实力赶超亚太其他金融自由港。近代以来上海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前沿窗口,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同时也是金融中心与技术创新工厂,通过与国内和国外的贸易、航运、制造业、金融等产业的一体化联动,信息科技、智能工业等新技术动力已逐步出现,率先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顺理成章。上海自贸区的目的不在于设立新的特区,而是要形成全国推广的复制方案,达到由上海辐射全国的带动效应,通过“一带一路”。高端装备出海,工业4.0,丝绸之路基金等国家战略拉动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在亚太地区活跃的贸易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

(二)由点到面探索全国的金融改革。

上海自贸区既不是新的特区,也不是政策扶持的新洼地,而是建立国际化经济制度蓝本的根本转变,社会经济治理的新模式,负面清单与世界商业模式全面趋同。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金融改革建设离岸金融市场,目的是优化社会融资效率,维持金融体系简单高效。区内允许全球金融机构开展高度市场化的业务,从企业注册到监管也要求政府简政放权,率先探索人民币的国际化、汇率自由浮动和利率的市场化、资本市场沪港通等等。由此,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由在境内外融资,充分利用欧美刺激经济而实行的低利率资金,并借机实行外并购,海外资金与技术整体利用,配置世界优质资源。自由不等于没有监管,金融创新过程需要加强风险的控制。那么,通过区内试点的方法既能预见到改革红利,也能将风险降低到可控程度。

(三)肩负人民币国际化的使命。

上海作为“一带一路”规划的跨境贸易与金融重点窗口,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为自贸区深入开展国际贸易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得上海建立国际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清算中心地位的前景日趋明显。2014年人民币的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创下2.17%的新纪录,成功跃升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有28个国家与我国开展互换,与1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清算安排协定,同147个国家和地区有跨境人民币收支,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目前的国际金融力量正在经历危机后的重新洗牌,集聚与分化趋势显著,各国金融产业加速深化,随着人民币在世界贸易中的结算储蓄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也将在自贸区首先显现。自贸区在9大领域,对98项细则进行改革,其中与金融领域相关的细则多达15项,并将以产品创新的形式呈现。力求在离岸市场建设中肩负起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使命。

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可行性

从国际来看,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产值和出口规模已是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达到3.84万亿美元,居全球之首。我国先后在法兰克福、首尔、巴黎、卢森堡、多哈、多伦多、悉尼等地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从国内来看,目前经济转型任重道远,贸易顺差持续,新旧产业两极分化,经济增长低速运行。随着自贸区离岸业务发展的细则逐步落实,上海发展离岸金融中心正当其时。

(一)中国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原来依靠人口红利的中国制造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技术强国、金融强国战略,是适应新时代国际竞争格局的必然选择,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从政府治理理念、市场运作模式等方面发挥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杠杆作用。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改变自身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战略性举措。

(二)巨额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2014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达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对外拥有高达1.74万亿的净债权,但投资收益差额却是负数。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外汇资产的收益率,实现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压力也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形下,以离岸金融中心为试验区,适度开放资本项下的人民币可兑换,让更多的资金自由流动,吸纳更低成本的资金,获取更高的回报率,是降低巨额外汇储备,减少机会成本的有力举措。

(三)人民币的跨境交易和跨境结算初具规模。

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始终处于升值通道。各国对人民币交易和持有的需求日益增加。过去3年,人民币超过了25种货币,成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占支付货币市场份额的2.17%.逼近日元的2.69%。目前,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欧洲央行纷纷与中国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英国、法国、卢森堡和德国都在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四)中国经济的规模抗风险能力增加。

由于国内经济总量和金融业规模的巨大,一般性资本跨境流动很难对其形成颠覆性的影响。在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还有待进一步放开,优先开放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对国内金融市场较为有利且风险可控,这为自贸区若干金融改革试验提供了有利契机。

(五)上海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实体经济的质量是推动离岸金融市场壮大的重要基础,大的离岸中心都是背靠发达的工业或服务业中心。上海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金融腹地是其各项业务蓬勃发展的支柱。上海所处的区域宏观环境与亚太主要离岸中心极为相似,如果借鉴日本、新加坡、香港的实践经验,选择内外分离模式的离岸金融中心模式较为合适。大胆尝试金融改革开放的诸项措施,上海自贸区作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前景不可估量,其人民币离岸业务的规模和影响力将大大超过香港,香港受制于大陆的结构调整,目前难以发挥更大的能量。

(六)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有利契机。

继英国之后.3月17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申请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至此,欧洲最大的4个经济体均已决定加入亚投行,他们同时也是七国集团的成员,此轮由中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获得全球主要经济力量的认可,对接自贸区的离岸市场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市场预期,人民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支柱。

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建设内外分离型离岸中心。

根据业务和监管范围分类,离岸金融市场主要有混合型、分离型、渗漏型及避税港型等离岸金融市场(表1)。比较而言,上海更适合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其一、目前国内存款利率、资本项目兑换、汇率并没有完全放开管制,而自贸区目前的要求是大类彻底放开,小类严格管理,根据自贸区的发育阶段把自贸区与境内市场进行高度隔离;其二、自贸区的建设经验表明,老牌的混合型离岸中心由于政治和自由经济起步阶段不同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备,期初经验较为复杂不易追溯,例如香港和伦敦,而有可复制经验的离岸中心起步阶段都是采取渐进式的内外分离模式,分别阶段管理便于操作,如纽约、新加坡和东京,其后视离岸市场发育前景和国际贸易环境再向混合型演变。

(二)建立完整的金融创新监管体制。

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的高度自由化,它往往也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孵化池。资产证券化、股指期货、个股期权等产品优化了资产配置标的,获得更好的投资组合。与此同时,由于金融衍生品工具的特性,套利行为可能乘数效应的放大市场风险,波及整个离岸市场。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也增大了监管难度。创新和监管始终是相辅相成的,监管为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创新又能推动监管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可以从顶层设计高度建立金融监管联合协调机制,扫除金融创新的监管盲区。

篇3

一、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门槛高

当前国家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领域,但银行是经营特殊商品的机构,出于审慎监管的考虑,监管层对各类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投资比例和资产规模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如规定入股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的企业净资产须达到全部资产的30%以上,及权益性投资余额不超过本企业净资产的50%,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等。同时经营银行需要特殊的经营管理技术,信誉、网点、管理人才、技术的不足也构成了市场进入壁垒,市场进入的高门槛导致部分民间资本难以转化为银行资本。

2、部分民间资本进入的机构存在违规和非法经营现象

部分民间资本企图通过入股控制金融机构获得优惠贷款或套取信贷资金,使之变成自己的“提款机”,民间资本控股的部分融资类机构因控股股东自身存在治理结构不健全、主业不突出、信用状况不佳、经营不稳定、不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其融资经营活动一直游走于国家法律、法规框架的边缘,如小额贷款公司存在高息贷款、关联贷款、违规融资等现象;一些担保公司、典当行、寄售行等违规违法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等活动。

一些没有融资资质的机构以高息为诱饵非法集资或吸储;部分网络融资平台对外虚假信息,成为平台发起人的自融平台;一些打着融资类旗号的机构甚至成为诈骗、洗钱、炒卖外汇等非法活动的“温床”。这些融资类机构往往参与者众多,涉及利益范围广,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容易引发群体性连锁反应,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正常的社会经济及金融秩序带来冲击。

3、对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监管多头与缺位

在民间资本参与银行业机构门槛高的情况下,大量的民间资本以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寄售商、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新业态参与金融市场活动,一些资本甚至直接进入民间借贷市场。而对新业态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等没有统一的标准。

如小额贷款公司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工商登记的企业法人,从各地的实践活动看,人民银行、银监局、工商局、地方金融办都属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者;典当行依法接受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商务局的监管;担保公司由银监会融资新担保业务部和批准担保公司的地方政府部门共同监管;租赁公司则分别银监会监管和商务部监管。在这种情况下,监管政出多门,容易出现监管标准不一、重复监管或者相互推诿现象。而众多利用网络平台从事融资业务的机构则基本处于监管真空状态。

二、规范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建设的建议

1、确立民间资本参与金融市场的市场准入制度

首先,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门槛,以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如重新调整境内投资人资格及投资人持股比例,提高单个自然人、非金融机构及其关联方对农村商业银行持股、村镇银行持股比例等。

其次,确认民间融资的合法性。民间资本融资作为正规金融的一种必要补充,其存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现行法律制度对民间融资的否定性制度安排,使融资双方难以形成稳定的交易规则,且为躲避严格的金融管制而转向地下以求得生存与发展,不仅未能有效控制民间融资反而加剧了这种信用活动的金融风险。

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就民间资本融资制定明确的合法化界限和标准,确定民间资本融资行为和贷款主体的合法地位,给予民间融资活动合法的生存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以规范民间资本的融资行为。

2、依法严厉惩治扰乱金融秩序的非法融资活动

篇4

离岸金融市场是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国民属性,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早在1989年,我国就开始试办离岸金融业务。虽然在随后的20年中,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一直在进行,但是还未发展到一定规模。与世界上成熟的离岸金融中心相比,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还有很大差距。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加以改进,以促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快速发展。

1 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回顾

1.1 离岸金融业务的初创阶段(1989—1994年)

篇5

人民币国际化的提出由来已久,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至200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综合实力和不断提升的国际竞争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更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复杂的漫长过程。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金融衍生产品比较匮乏,以及利率与汇率的市场化尚未实现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一、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一般来说,货币要实现国际化,需要一系列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货币发行国的政治稳定;二是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三是进出口量占据全球的较大比例;四是货币币值稳定,其他的国家、其他的投资者对该国货币的币值比较有信心;五是拥有深入开放的金融市场;此外,还需要有相对比较宽松的资本账户管理政策。

在这些条件中,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支撑。美元之所以远远超越其他货币,在全球占主导地位,除了经济实力外,美国金融市场要比其他市场,尤其是欧洲金融市场发达是主要原因。发达的金融市场为货币国际化提供支持,主要原因是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就将有大量的货币在国外流通,这要求该国的金融市场在国际上为货币的流动提供服务。只有健全完善金融市场的支持,货币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无障碍地顺畅流动。[1]于是,发达的金融市场就成为货币国际化的前提,也成为货币国际化的重要运行载体。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进而也对该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有所影响。如果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全性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远远不能适应本币国际化的要求,而盲目实施不切实际的本币国际化的方针,那么就极容易导致金融泡沫膨胀和经济衰退的结果。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为本国货币国际化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平台;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然要在一个较发达的市场上来行使其交换及支付的职能,如果没有发展完善的金融市场,那么货币国际化将缺少推进的基础,也只能成为空谈。同时,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效率的提高,将使更多的结算和融资通过该国市场,利用该国货币进行,从而提升该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情况

1、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深度和广度不够。真正成熟的金融市场的标准是:好企业可以随时通过丰富的融资产品与渠道进行融资;长期投资者能够得到合适稳定的回报;市场价格基本合理;市场参与者遵守规则。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远远没有达到这些标准。决定人民币国际化关键的人民币“投资池”尚未形成;国内一级和二级市场、场内和场外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现象;同业拆借利率尚未成为引导整个利率体系的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等。总之,我国尚未形成一个高度开放、规模巨大、品种繁多、赢利性和安全性达到规范的适应货币国际化要求的金融市场。

2、利率和汇率缺少市场化。利率是资金的使用价格和时间价格,汇率则是货币的交换价格,两者应分别由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供求来决定,否则就会被压制或是被扭曲,从而导致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压制和经济行为的扭曲。如果利率不能反映真实的货币借贷市场的供求,并以真实的市场利率引导其他金融商品的价格;如果汇率不能真实反映本币和外币的供求,并以真实的市场利率参与国际经贸往来,该国货币就难成为国际货币,并承担起国际货币的职能。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经济阶段,利率、汇率市场化的进程受到诸如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能力、央行宏观调控能力、国际收支状况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防范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金融市场主体竞争力较弱。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央行有效执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基石。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的主体仍为四大国有银行,虽然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但在整体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上仍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和行为模式仍旧阻碍着国有银行的国际化进程。

4、金融风险防范的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也有部门金融监管职能。但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通常只注重国内的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而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还需加强。特别是随着货币国际化的加快,本币的流出也将日益增多,而境外本币的增加会使得市场投机因素增多,容易造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时期削弱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用,甚是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失效和失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是很好的例子。虽然它们对我国造成的直接冲击不大,但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我国金融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5、金融市场尚不完备。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是很不完备的,除了传统的银行信用间接融资外,仅仅局限于同业拆借业务和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慢。主要表现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投资欲望和价值观念;银行没有企业化,信贷资金尚有供给制,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尚不发达,信用工具缺乏.现有证券的不流通;价格体系的不合理,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准确及时的投资信息,资金得不到合理流动;金融立法、章程残缺不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等。

三、加强金融市场建设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金融市场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支持:

1、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坚持将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作为重心,进一步扩容我国债券市场、丰富和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品种、加大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力度,为境内外人民币提供交易和投资的“资产池”。相对来说,债券市场融资便利程度要超过股市,融资效率较高。很多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甚至超过了股票市场。因此,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要以推进产品创新和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增强市场功能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同时,重视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等的协调发展,建立完善各市场之间资金流动的渠道,使各市场之间联通互动,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样才能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2、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市场参与者结构,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规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中资参与国际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有序开放,为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支付清算体系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对于金融市场的效率和资金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日益成为强势货币,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不断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支付清算体系的国际化也显得日益迫切。为此,应该加紧制定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并注重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应组建统一高效的金融服务结算服务体系,构建与国家支付系统全面对接的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金融交易结算平台,形成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竞争力;还应当完善有关清算制度安排的法律法规,形成一个健全、清晰、透明的法律框架。

3、积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外汇市场发展。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要求。当一国货币国际化程度提高,其他国家和居民持有的该国货币的量到达一定程度时,该国政府就要承担资本项目可兑换义务。随着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展,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已经加快,因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外汇市场自身建设,培育货币经纪公司,引入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促进外汇供求结构的多元化;增开人民币对世界主要可兑换货币的外汇交易业务,推进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不断丰富外汇交易品种;适时推出外汇期货,不断完善外汇市场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避险服务的功能,牢牢掌握人民币汇率的自主定价权。

4、进一步加大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

应加快推进境内居民到境外发行外币债券、非居民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落户、中外合资建立金融机构等方面。目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已开展,因此应逐步开放非居民拥有的人民币债权对国内市场的投资功能,这会使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虽然近年来股票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制度性因素等各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发展仍然不足,需要在制度上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另外需要大力推动和发展债券市场。相对来说,债券市场融资便利程度要超过股市,融资效率较高。很多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甚至超过了股票市场,我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打破体制上的制约。同时,为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器要,必须从人提高金融千部、职工队伍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为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做好人事上的准备。

5、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金融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的手段之一。但是,金融市场的开放要建立在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发达、控制能力较强的基础之上。我国目前中央银行调控手段尚不完备,也不配套,中央银行本身的力且也很脆弱,倘若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中央银行是很难驾驭得住的。因此,目前中央银行应着力应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贷款利率这样二个工具,来控制专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完善中央银行的调节手段,在增强中央银行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开放金融市场,并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贯彻紧缩和松动银根的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

参考文献:

篇6

欧洲货币市场(Euro-currency market)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是一种完全国家化的市场,又称离岸金融市场,指非居民之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货币借贷的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造就了其与传统意义上货币市场的显著区别。欧洲货币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是欧洲美元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为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至今。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为契机,美国连年出现的巨额逆差使得美元大量流入欧洲货币市场。同时,由于石油输出国的连年获利,其巨额资金均存方于欧洲货币市场,而非产油国则倾向于从低贷款利率的欧洲货币市场筹措资金,稳定的供求平衡使得欧洲货币市场日益壮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趋完善,如今欧洲货币市场已经发展扩张至北美洲、拉丁美洲、亚洲等世界各地,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离岸金融中心,对我国而言,发展离岸金融市场更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二、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

由于其独特的发展历程,欧洲货币市场及其交易机制具备以下几点特殊之处:

(一)市场自由

欧洲货币市场由于其兴起的特殊性,不受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的管制及税收限制,其借贷用途不受限制,市场信贷风险极大。因此,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即巴塞尔委员会)于1975年应运而生。2010年各方代表针对08年金融危机再次达成一致签订《巴塞尔协议III》,强调核心及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各银行设立资本防护缓冲资金,形成了更完善的风险防御机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市场资金规模大

欧洲货币市场资金规模极其庞大,除发展时期积累的资金储备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市场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膨胀。欧洲货币市场交易品种繁多,可兑换货币种类齐全,除美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币种外,发展中国家货币也频繁出现。同时,欧洲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紧密联系也使得其交易更加灵活、频繁,市场规模与日俱增。

(三)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欧洲货币市场的市场范围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因此也决定了该市场一般从事非居民境外借贷业务的特点。如今,更凭借现代化的网络体系形成了全球性的统一市场。传统的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凭借充裕的资金,稳定的经济、政治环境及专业的金融领域人才仍引领着世界经济。而像新加坡、中国香港、上海等新兴金融中心,通过降低税收、减少管制等优惠政策同样吸引了大批的国际资金在此交易。

(四)具有信用扩张机制

国内的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均与欧洲货币市场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市场间相互影响,从而使得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畅流不息。而欧洲货币市场又与国内金融市场有着类似的信用扩张机制。由于其资金调度灵活,进入该市场的存款辗转贷放频繁,构成了巨大的派生资金来源。但由于其数量庞大,资金周转期短,货币乘数难以估量。

(五)独特的利率结构体系

伦敦成为金融中心的历史悠久,是重要的欧洲货币市场中心,其LIBOR报价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利率衡量基准。但欧洲货币市场则使用EURIBOR报价,该利率基准由布鲁塞尔的欧洲银行业联盟制定,更广泛的被市场所接受。

欧洲货币市场最初由于缺乏政府管制,降低了其经营成本,可以报出比外币发行国自身更小的存贷利差。如今,随着各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资金流动性加强,欧洲货币市场的存贷利差优势有所削弱,但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交易者多为政府、跨国公司等高信誉度团体,降低了交易风险,仍吸引着大批交易者继续融入该市场。

三、发展我国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程逐步加快,我国凭借雄厚的外汇储备及庞大的资本市场备受世界瞩目,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日渐高涨。2008年以来两次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严重受挫,美国经济持续疲软,欧洲各国经济动荡不安,人民币再次被推向世界舞台,而发展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强有效的推动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不仅能够刺激本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更能有效实施对外开放,发展多边经济贸易,融入国际资本的大循环中。

(一)发展我国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策略

我国香港,上海等地已积极发展成为新世纪离岸金融中心,为我国沿海地区先行试水。离岸金融中心按照功能模式可分为内外一体型、渗透型、避税港型和内外分离型。所谓内外分离型离岸中心是对境内金融市场和离岸中心市场严格分离,即在岸和离岸业务分账管理,以减少境外金融波动对国内的冲击 。由于我国还未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化,离岸与在岸市场尚未严格分离,为维持金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削弱离岸业务对在岸业务不稳定性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应选择内外分离模式。

根据我国的国情,内外分离模式有利于加强风险防控,减缓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冲击,提高国内经济对金融危机的防御性,保证国内金融政策措施的有效施行。同时,可以吸纳其他国家的资金,对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均有积极影响。此外,可以通过引进外国金融机构,发展国际信贷业务,积攒我国技术人员的实务经验,弥补我国专业人才匮乏的不利因素。我国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金融创新业务以促进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严格分离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隔绝由此所带来的巨大风险。正如荷兰ING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师提姆?康顿在ING银行近期的关于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最新研究报告中所言:中国政府在全球金融市场出现空前波动的时期设立人民币离岸市场,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尝试。由此,发展我国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1、发展金融产品创新业务

对于离岸金融产品创新业务的开发,可以有效提高资金的周转率,降低机会成本,使得我国跨国投资企业的境外公司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首先,应着力发展对人民币离岸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通过债券、期权、期货、外汇等多渠道开展离岸业务,吸引对人民币有强烈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到我国离岸市场进行交易。2010年8月麦当劳公司首发的“点心债券”,不仅降低了香港囤积大量人民币的机会成本,同时也使得跨国公司自身货币汇率敞口得以对冲,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其次应注重离岸产品与在岸产品的有效整合,通过协同作用将客户的在岸、离岸金融需求有机结合,便于客户对境内外账户的统一管理。同时提高互联网的利用效率,将网络与电信业务相结合,通过电子化的创新服务,为客户提供迅捷个性化的离岸业务。

2、严格控制市场准入条件。

首先,在市场主体的准入原则方面,我国应采取统一的国民待遇,弱化国籍、非居民的差异,特殊情况可采用审慎例外的措施。其次,对于各市场主体应按其性质、特征分类,对不同类别制定不同的准入机制,分类管理。可逐步将非银行金融机构纳入离岸金融市场中,促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最后,应随时跟进市场监管,严格把控市场准入门槛,审慎核查市场主体的自身条件,对市场主体的相关信息实行透明化,防止腐败的滋生,从根源处降低金融风险,维护离岸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

3、加强对国际优质客户的培养

由于我国人民币自由化程度低,对离岸金融市场的拓展起步较晚,国际化不够完善,使得我国离岸业务的发展迟缓,客户资源紧缺,国际信誉度不高。因此,我国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及其跨国公司给予优惠条件,吸引至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并引入竞争机制,防止外国金融机构垄断经营的同时,促进国内离岸金融机构的迅速成长。通过逐步推进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吸引国际资本内流,挖掘潜在优质客户,推动我国离岸市场的快速发展 。

(二)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及防范

针对离岸金融市场自身的多重特点,虽然我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政策进行风险防范,但由于我国的在岸金融市场相对封闭,缺乏经验的监管部门未能形成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缺乏对相关高风险业务的应对措施,使得我国的离岸金融市场仍具有颇高的不可控性。

1、市场风险

目前我国实行的汇率制度使得各大商业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对利率、汇率的波动敏感性较差。而我国金融衍生品又缺乏创新动力,现有的各金融工具基本沿袭于欧美等发达资本市场,不能与我国自身金融市场紧密融合,使得我国离岸账户完全暴露于风险缺口之下。

离岸金融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效力。当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从离岸金融市场中筹措资金,应用于在岸市场,使得金融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离岸金融市场独特的利率结构和较小的存贷利差使得国内商业银行及企业更愿意从离岸金融市场融入资金,使得外汇风险敞口加大,面临更高的汇率风险。而市场上大批投机者更能借此炒作汇率,对国内金融稳定是极大的挑战,同时通胀压力增大,资产泡沫化的风险也相应提高。

对此,首先应注重对离岸金融机构的管理。有关当局可针对《巴赛尔协议Ⅲ》的相关条例制定我国离岸银行管理办法,规定银行资本金及资本充足率,对于外汇业务加强监管。其次,应加强对在岸、离岸业务分离管理的力度。规定每日资金流动总额,对大规模资金流转加以严格监控,减缓对国内市场的冲击,采取逐步开放的方式扩大交易范围,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最后,应积极推动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鼓励创新,创造适应我国国情的金融工具,并注重与国际其他金融市场相融合,吸引更多投资者融入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

2、政策风险

我国对于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监管环节尚且薄弱,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直接规范离岸业务的法律条文追溯到1997年,法律制度相对滞后,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离岸业务的种类繁多,而我国相关政策法规未能覆盖全部,给商业银行及相关企业留有自由发挥余地,滋生了逃税、洗钱等不法行为。

为有效降低政策风险,政府应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明确离岸金融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与国家税法体系相关联的离岸税法体系,保证规章条例的时效性及完整性,使之达到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监管标准。对于优惠税率政策应加以控制,要维持低于国内及周边国家地区的相关税率,以确保离岸金融业务的可持续性,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投资融资。通过政府出台法规政策、明确市场规则等一系列举措,可以有效遏制违规洗钱等不法行为,同时,应注重国际范围内的相互监督管理,加强合作,联合打击跨国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及离岸金融市场的和谐有序发展 。

3、操作风险

相关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配套工具设施不够完备,使得从业人员易发生主观性错误,有较高的操作风险。由于我国离岸金融市场方兴未艾,相关专业人员配备未能齐全,从业人员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银行相关业务人员素质达不到标准高度,对风险的管控意识尚需加强。

政府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或聘请专业知名人士等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可派优秀团队与香港、新加坡等离岸金融市场有关当局合作,学习先进业务及工作经验,培养专业素质。在人员聘用上可以优先选择有相关工作经验及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更应注重人员的心理素质及综合水平。引入世界高尖端设备,紧跟时代步伐,启用IT产业人才,将互联网有效开发利用,研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网络系统,以减少操作失误,降低操作风险。

4、信用风险

对于离岸金融市场而言,信息透明度低,信用交易流动性差,没有相关二级市场分担风险,违约成本相对低廉,信用风险难以量化。跨国企业及外资企业内部信息披露不全面,通过高负债经营,忽略内部杠杆,加大公司违约风险。同时,由于管制条件宽松,游资对离岸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增强,易导致更大的市场波动,市场参与者违约可能增强,非法逃汇骗汇的机会成本有所下降,信用风险加大,对国际信誉也有影响,对在岸、离岸市场的稳定性是极大的冲击。

对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信息资料公开化,提高其透明度,便于各界人士监督审查,降低金融犯罪的可能性。对于高杠杆的负债企业加以重点监督,必要时请专业人士指导管理,以免破产倒闭及所带来的连锁影响。对于离岸银行的倒闭清算应制定相关规范步骤,监督银行严格执行退出过程。对资本金进行逐级划分,明确当日拆入拆出上限,对于大额资金跟踪监管,防范风险。离岸银行可通过强化抵押、担保等措施手段降低信用风险。央行应加强对离岸银行存款准备金的追查检测,通过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陈焕永,代美芹.离岸金融市场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2]蔺豆豆.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2期

[3]李小牧,于睿.发展中国家的离岸金融市场:回顾与展望[J].国际贸易,2005年11期

[4]曾之明,岳意定.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5]许明朝,高中良.《论中国离岸金融模式的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第12期

篇7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期货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现货市场不断进行外延扩张和内涵深化的结果,市场经济不能没有期货市场。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经验来看,无论是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是新兴市场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期货市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样,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期货市场的建设理所当然地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目前,上海大力发展期货市场的条件基本成熟。

一、期货市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动作用

1.期货市场及工具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其期货市场在促进经济发展、聚集资本和资本输出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没。而且期货市场的“后发效应”效果明显。如,英国在20年前就认识到自己的金融中心地位如果没有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心来支撑,将会发生动摇。在不足20年的时间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从立法到政府推动,使英国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金融期货市场之一。

2.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入世后,国民经济风险管理的内在需要将派生巨大的衍生产品交易需求和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如果我国期市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发展,那么,最活跃、最具成长性和盈利性的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领域就将为外国金融机构占领或侵吞。

3.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可通过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首先、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投资基金和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提供了组合投资的空间,有助于实现组合投资的风险分散要求;其次、可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再次,为金融机构开拓金融风险管理业务提供了市场工具和条件,从而在投资领域、业务范围和管理手段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创造了条件。

4.商品期货市场能够推动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在京津深沪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中,上海的优势就在于具有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更能够借鉴国际经验,利用期货市场,发挥后发优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聚集大量的金融机构,快速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5.商品期货能够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而石油期货还能够规避能源价格上涨的风险能够锁定原材料的价格,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可以通过国内市场影响国际价格,引导国际油价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避免被动接受价格。

二、上海率先开拓期货市场的优势

1.上海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形成了多元化、门类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成为国内金融业发展最快、资产质量最好、企业法人治理水平最高的地区,并拥有金融改革试点的优先权,为商品期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上海作为制造业中心,给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加入WTO之后,随着跨国公司更多地进入,制造业更多地转移至中国,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材料的进口和交易剧增,对期货交易发现价格和避险的要求也会剧增;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期货市场做后盾,企业本身的安全经营能力就有所缺陷。但目前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同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世界期货市场的现状不相匹配。

3. 世博会是上海面临的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上海期货市场可以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争取先试先行,在世博发展战略中确立自己的发展位置,不断吸引海内外金融保险人才、资本、机构,发挥上海期货业在全国期货业中的资源集聚与功能辐射作用,使上海逐步成为我国期货产品的研发中心、技术服务的供应中心及行业标准的设计中心。

4.上海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高,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依托长三角腹地,发展前景广阔。如果上海期货交易能在金融衍生品和石油等大品种上有所突破,将会成为国际期货市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对手。如果上海建成世界第三大国际期货市场,期货交易将横跨越亚太、西欧和北美三大经济区,就能实现国际期货市场24 小时全天候运作。这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5.上海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与国际经济交流频繁,可以在公司治理、市场监管、技术系统、金融品种和衍生产品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教育与培训、市场服务等方面与先进市场经济国家开展广泛合作。

6.进一步发展商品期货的条件已经具备。经过近七年的调整和整顿,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规范化程度、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走在全国市场的前列,已步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大发展的条件基本成熟。

三、上海发展期货市场的基本思路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诸多内容,涉及中央和上海许多部门。以商品期货为突破口,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近阶段的主要思路是:一是加强各类金融机构的集聚,进一步营造金融机构集聚的市场环境,不断拓展期货市场功能,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完善货币市场功能;二是积极推进期货市场和商品的改革创新,围绕提高期货行业的竞争力,积极支持期货市场改革,积极探索期货产品创新;三是切实加强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四是加快建立期货市场交易平台建设,为上海初步形成全国期货资金调度中心、资金运作中心和资金清算中心奠定基础;五是全面加强地方政府的金融服务,推动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协调地方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六是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加强金融队伍建设,塑造人才使用的新观念和新机制。

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对上海期货市场的重视。上海市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将期货市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市场来考虑。在新品种的上市方面,上海市政府可以发挥一些作用,同国务院的各部委及决策机构进行沟通与协调,推动新品种的上市。同时,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可以为期货市场各项法律法规的出台,多做一些协调与沟通工作。

2、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国内更多的金融机构将总部迁到上海。上海必须抓住中国加入WTO的重大机遇,一方面要加快上海本地金融资源的重组,努力培育几个在中国、在亚太地区甚至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型金融企业集团,另一方面更要创造条件,通过市场机制和营造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外地、外资”的金融机构入沪。

3、在外资的准入方面,可以考虑引入期货市场的QFII。目前,期货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市场主体趋于成熟,市场功能逐步体现,国内上市期货品种的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联动性增强。如果引入QFII,国内期货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开创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在股票市场上推出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认证制度后,中国证监会也将推进有现货背景的境外企业通过合理途径,进入期货市场,使期货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不断合理化、多元化,中国期货市场将向国际化迈出更大的步伐。

4.加快期货市场的法规建设,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制。尽快促进修改《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加快《期货法》立法步伐。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一个以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市场秩序为目标的监管体系,通过分层次的监管体系使期货监管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市场化的轨道上来。坚决取缔非法期货交易,促进持牌机构的发展。

5.尽快推出股指期货、石油期货等迫切需要的期货品种,配合在加入WTO后相关市场的改革,降低现货市场风险。精心设计合约,确保大宗商品期货品种顺利上市。期货合约是期货交易的对象,合约设计是该品种能否上市及上市后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根据入世后市场的需求及交易所自身的特点和定位,相应做好石油、玉米、大米、白砂糖、棉花、线材等商品期货合约的设计工作。充分认识金融期货的重要性,适时推出金融期货品种,加强期权研究,完善期货市场品种结构。

6.推进期货交易所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国际竞争形势和市场压力下,我国交易所在两个方面急待改进:一是我国期货交易所的地位和作用急需提高,同时加强一线监管能力。二是交易所需要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改革交易所体制较为稳妥的方式是,首先建立真正的会员制。然后在条件成熟时,选择有一定条件的期货交易所进行股份公司改制的试点,并允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交易所还要在运行机制、交易方式、结算方式、风险管理方式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7.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期货投资基金是期货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并随着期货市场与共同基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我国期货投资基金,适应了我国加入WTO的要求,有利于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并且增强市场流通性、健全市场机制,能够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相信随着期货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期货投资基金也会从无到有,日益成熟,使其成为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上海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雪10-0020-04

一、天津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意义和现实性

与北京、上海相比,目前天津资本市场发展存在上市公司数量少、盈利能力差、结构不合理、缺乏带动产业升级的龙头企业等问题。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中,尽管成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和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但是前者只有7家公司挂牌交易,后者仅有20多家企业(包括外省市企业)挂牌寻求融资。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的企业,由于政策限制,仅能在少量的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限制了企业融资规模。另外,由于天津还缺乏企业债市场,而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门槛又相对较高,也使得大多数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

天津市曾提出,增强天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的能力,在上市公司数量和直接融资规模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力争到2010年天津的上市公司总数超过80家,各集团总公司和区县有两家以上上市公司,填补有关行业和区县没有上市公司的空白。但由于国家监管部门调整政策、减缓企业上市融资审批和停止机构设立审批等客观原因,天津市企业上市步伐有所放缓。天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的多层次化的要求

从资金供给方来说,由于风险偏好的不同,投资者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但是,中国仅有单一层次的主板市场,该市场对公司上市和交易的风险标准是统一的,从制度上无法为不同风险偏好者提供足够多种类的投资品种和交易场所。从资金需求方来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规模的、不同风险状况的企业对股权融资的需求不尽相同。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高度集中化的倾向,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排斥一部分融资者而向具有优势的融资者倾斜。特别是在为国企服务的主导思想下,市场必定只会为大企业服务而将众多的中小企业排斥在外。

(二)有利于提供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从非证券资本市场到证券资本市场,从场外市场到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入市标准逐步严格,企业素质也呈阶梯式上升,这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市场筛选机制。一方面,在下一级市场上挂牌交易的企业经过培育,将会有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从而进入上一级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对于长期经营不善,已不符合某一层次挂牌标准的企业,则通过退出机制,退出到下一级市场交易。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机制,既有利于保证挂牌公司的质量与其所在市场层次相对应,又能促进上市公司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三)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吸引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额度,从而降低金融风险。而且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模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会逐步形成风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子市场,风险承担主体呈现多元化,有利于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分散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基于增量突破的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分析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经济效率即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通过尽量改进各个目标,一直达到某一程度,此时任何一个目标的改进要以恶化其它目标为代价。这一状态,就称为帕累托最优。借鉴帕累托最优概念,可以从有效利用初始金融要素资源可能性的角度提供一种评价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资源配置绩效的思路:即当不再有其他的组织金融产品创新和虚拟经济发展对财富再分配的方式使一部分消费者的福利改进却同时又不降低其他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则该配置就是有效地利用了全部金融资源并且充分发挥了金融创新的技术能力,从而表明其运行结果是最优的。

假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包含了家庭金融、公司金融、政府金融和涉外金融等m个消费者(i=2,…,m),N个金融机构(h=1,…,N),s种金融产品(k=1,…,s)和n种初始金融要素(j=2,…,n)。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达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必要条件是:(1)反映交换的需求驱动下的现代金融的效率,即对任意两个消费导向需求驱动下的任何两种金融创新产品(X和Y)对于消费者(A和B)的边际替代率相等:MRSAXY=MRSBXY;(2)代表生产的供给驱动下的传统金融的效率,即任意两种金融要素投入品(X和Y)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两个金融机构而言,边际替代率相等:MRTAXY=MRTBXY;(3)生产与交换的效率。即在(1)与(2)中的任意两种金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MRSAXY=MRSBXY = MRTXY。

虽然上述分析较为理想化,但实际上制度经济学所提出的有效率制度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允许那些创造了利润的人分享利润。而适度规模的虚拟经济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形成了一种机制上的激励。在这一机制的激励下,人们将具有尽量接近上述“边际度量”的欲望,于是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在渐进意义上不断改进自己的效率。而这个以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平均度量”不断逼近竞争均衡下“边际度量”的过程就是所谓“市场化过程”。实际上,正是那些看到了金融创新机会的人想要占有未来利润的冲动推动着金融市场体系在微观层面上不断逼近上述两两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处处相等的效率条件。

(二)以实现“渠道通畅”和“层次递进”作为拓展增量空间的基本目标

天津金融业发展的目标是建设与我国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是由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现代化的金融工具、结构合理的金融组织、层次递进的金融市场、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序竞争的金融环境所共同组成的,能够满足融资者和投资者多元化需求,与国际化标准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郭庆平,2008)。对此,建议是以实现自身金融市场体系的“渠道通畅”和“层次递进”为基本目标,在空间维度上贯通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相互传导,在时间维度上加强即期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互动联系,在结构维度上力争先行突破实现特色市场发展的层析递进。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基础上,沿着“定价交易中心后台服务中心离岸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发展脉络分析金融集聚的空间结构效应(“金融支点金融增长级金融中心”),不难发现从处于金融发展的近期规划着手,通过探讨引导金融支点集聚、强化金融中心城区的服务业功能并且培育服务职能分工体系、进而促进内外圈层金融产业整合和垂直分工、引导外圈多个自立性子区域金融产业功能的集聚与发展、培育更为均衡的城市金融网络并采取更加集权的金融行政区划结构,将有助于挖掘提高促进产业布局优化的金融绩效的具体途径。

(三)新金融资本的整合与实体经济产业组织优化

实现天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运用传统的金融方式加以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快金融创新,特别是在第二产业的产业链中,有一些环节可以进一步剥离,需要在探索产业链“工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中强化金融服务功能。

1.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债券的金融创新支持。一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无论是交易所市场,还是占主导地位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几乎全部都是高信用级别的产品,品种和收益率都相差不大,市场单一,而高收益的企业债、信用差异大的产品都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开放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低评级、高收益债券市场,可以帮助不同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且对于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债券市场,满足不同投资风格的机构需求者具有重要意义。

2.大型制造业行业的融资租赁的金融创新支持。在制造业领域,将设计、研发、销售剥离出来,让它们各自专业分工、独立发展,从而培育出新的第三产业。通过开展融资租赁方式实现金融支持与每个环节紧密结合。

3.股权投资基金促进产融结合的金融创新支持。以金融为媒介,资本和产权为纽带,鼓励实体经济相关产业的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并购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承接大型项目建设,促进产融结合。建立和完善实体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向相关领域的新项目、新技术上,促进产业优化的技术创新和科学发展。

三、以产业银行和并购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配套支持

(一)产业银行的发展对策

1.政府应以产业与金融结合为出发点,建立基于产业的、由政府支持的商业化运营法人主体,创建产业银行,打通社会产业资金流通渠道。产业银行作为独立的运营主体,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的产物。它通过科学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机制,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与商业运营模式,有利于扶植产业发展。政府在此过程中应赋予产业银行充分的金融职能,放宽产业银行对外融资渠道,让其充分发挥行业内特有的把控能力,产业银行就一定能焕发出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为企业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产业银行需要政府支持,共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产业银行的建立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政府有责任与产业银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如成立 “中小企业基金”、 “行业基金”,与产业银行共同承担可能产生的呆坏账损失。按目前核心企业的坏账率水平估算,产业银行的坏账损失应该在万分之一左右,如产生一万倍的杠杆效应,政府投入的资金所能发挥的社会效应将无法估量。

3.政府应促进核心企业与金融体系的战略性合作。在这一模式下,实体经济产业的核心企业可与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具体实践中,金融机构可尝试向航空产业的核心企业专项投入用于解决行业中小企业融资的低息贷款,借助核心企业多年积累的行业资源优势,实现资金投放的最大社会效益。同时,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共享信用客户评价系统并及时更新行业中小企业经营变化情况,能使得银行主动构建出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新型信用评价体系。

(二)并购贷款的推行对策

1.降低并购贷款的准入门槛。经济下行或低谷时期,由于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行业内公司普遍陷入财务困境,现金流短缺,资产价值被低估,从而产生了并购套利机会――低价收购的资产在经济上行和行业高峰期将释放出巨大的盈利能力和潜在的市场价值,并在未来较长时期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周期性行业中企业抵御周期、甚至利用周期的能力,主要来源于对金融战略的运用,要求并购企业必须具备充足的金融资源或再融资能力,而这恰恰是有并购意向的企业在这一波经济下行环境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可以说,企业并购贷款的放行正恰逢其时。

2.拓展并购贷款的业务范围。根据央行颁布的《指引》对并购对象的规定,可以将企业分为优势企业和劣势企业,并购可以分为四种类型:a)优势企业之间的并购;b)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c)劣势企业并购优势企业;d)劣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前两种并购是目前政策鼓励和支持的,也是各家商业银行支持的重点。第三种形式风险较大,需要慎重对待;第四种应该从发展客户的角度考虑,对这种客户是否支持,需判断可行性。但是如果后两种并购业务发展的顺利的话,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团结和谐是十分有益的,对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3.拓宽贷款的发放对象。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下,由于销售不畅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回笼,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现象日益增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并购贷款也寄予了较大的期望。关于房地产贷款,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指出,“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的贷款只能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发放”,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对有实力有信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兼并重组有关企业或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和相关金融服务”。银监会《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没有具体说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否发放并购贷款或者搭桥贷款,如果可以再保税区试行对房地产企业的并购贷款,将能够味房地产企业的整合,规范市场起到重大的作用。

四、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措施

(一)完善金融监管,加强市场自律

伴随天津金融创新不断深入,需要监管部门积极的鼓励和配合,有效规范金融创新活动,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水平。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构建有助于创新发展的法制环境。对于金融创新活动处于初步阶段这样一个事实,要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准入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基本原则是“区分风险,允许探索,加强管理、逐步理顺”。要区分金融创新内容的风险状况,鼓励金融机构探索新产品、新的组织形式,给与他们试验的机会。监管部门的风险防范要体现到新业务的具体流程中去,通过沟通、协调,揭示其中的风险,及时纠正,实现创新和防范风险的良性循环。市场既是竞争的场所,同时也可以实现一个自然的监督机制。因为市场本身就从不间断地对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进行着监督。所以各经济体都日益强调市场约束。如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实施、2001年《新巴塞尔协议》的颁布以及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使市场约束受到高度重视。各国监管当局正采取各种方法将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具体措施上包括加强市场信息披露、注重信用评级等,通过积极推行银行信用、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市场信用观念,提高信用意识,发挥市场制约作用。此外,金融业自律也是市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加强内部控制,完善风险管理

从手段上看,需要建立由董事会、高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组成的风险管理系统。包括健全的组织机构、恰当的职责分离,明确划分机构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起对业务经营活动计划、执行和控制的适当机构,在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间设定明确的辖属和报告关系,建立严格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对越权行为予以严厉处罚;通过机构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内部控制,督促稳健的经营方针的贯彻实施。其次,要加强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强化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外界的监督。针对基层分支机构管理薄弱环节的问题,应集中资金管理权、贷款审批权,进而强化金融企业统一法人制度。针对开发商信贷和住房消费信贷等方面的风险问题,应完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贷款三查等信贷管理制度,落实问责制。

(三)深化金融创新支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篇9

[中图分类号] F8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1)06―0155―06

Abstract:“TwoOriented” industry is the core of “TwoOriented” social construction. Improving the Changzhutan City Group’s traditional financial system and creating a favorable financing environment are primary tasks in the “TwoOriented” social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in Changzhutan twooriented society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in which governm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pital market should participate.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Hunan, it is necessary to pilot boldly.

Key words: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city group; twooriented society;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financial market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落户长株潭城市群,对城市群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就是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以两型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努力走出一条环境宜居、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路子,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1]。两型产业的实质是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纽带,是汇聚资金、调节资金、融通资金的重要桥梁,在两型产业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金融业在两型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需要金融支持体系的支撑。从功能视角来考察,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是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以资金为媒介实现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在亏损主体与盈余主体之间的跨期或跨区域配置优化(Bodie & Merton,1995) [2]。2008年12月,国务院出台“金融国九条”“金融国九条”是指在2008年12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所确定的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九条政策措施。,提出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要把构建一个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充分利用与发挥金融体系的支撑功能,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 长株潭城市群金融支持体系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一)有助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内经济的平衡发展

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水平是衡量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实验区建设,需要加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内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三市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是中心城市长沙发展速度较快,株洲、湘潭发展相对缓慢。数据显示,2009年,长沙市的生产总值占城市群内生产总值的68%,而株洲与湘潭两地的生产总值只占城市群内生产总值的32%。而且,长株潭地区产业趋同问题相当突出,如三市工业产业布局近似,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有机合理的产业分工。从三市的支柱产业看,虽然各有优势和特色,但仍有一定的重复[3]。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共建步伐迟缓严重阻碍了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不利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构建城市群统一的金融支持体系有助于打破城市群发展的体制障碍,通过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有助于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新型产业体系的形成

湖南是农业大省,其产业结构以传统型农业为主。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湖南的三次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1980年的42.3∶40.2∶17.5转变为2009年的15.2∶44.0∶40.8(如图1所示)。全省经济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产业结构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优化。但是相对于全国的三产结构而言,湖南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障碍和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工业优化升级缓慢、第三产业发展层次低和产业集群竞争力弱等方面。要充分挖掘长株潭城市群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重化工业、加工工业和信息产业的产业发展潜力,就必须尽快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强化区域经济功能,大力培育和发展两型产业,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乃至湖南的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4]。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将为两型产业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激发两型产业的经济增长潜力,推进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

(三)有助于催化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功能的有效发挥

金融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促进金融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各个金融部门的分工协作。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将对整个金融系统进行优化配置,促进部门间的优势互补,激发区域金融运行潜能,催化“1+1>2”整体功效的发挥。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是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实现金融功能的重要保障。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投入,而增加投入是以资金的安全性为前提的,这就需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5]。长株潭城市群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将从根本上为资金的安全高效运作提供一个平台,引导各项资源流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通过资金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大力带动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两型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大力挖掘城市群经济发展潜力,充分发挥金融助推经济发展的功能,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 长株潭城市群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的金融业发展迅速:(1)存贷款余额持续增长(见图2)。至2009年,三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合计6961.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合计6123.9亿元,集中了全省存款的49.6%和贷款的64.2%。(2)证券市场发展态势稳健。2009年末,湖南省证券公司营业网点达142家,比上年增加4家,实现证券交易额22486.60亿元,同比增长80.9%;期货公司26家,比上年增加7家,成交金额27527.14亿元,同比增长115.4%;企业证券市场融资99.17亿元,增长11.91倍;全省上市公司数量达64家,仅长沙就集聚了约50%;全年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442.2亿元,增长62.5%[6]。(3)保险业务发展迅速。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保险服务网络平台已着手建设,同城承保、同城通赔模式的形成将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保险服务。截止2009年底,三市保险保费收入为127.8亿元,占全省保费总收入的36.7%,较往年有较大增长,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为30.86亿元(见表1)。(4)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2009年6月,湖南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前身是湖南省土地资本经营公司。该公司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投融资平台,将在资金配置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同年10月,湖南产权交易所向湖南省政府呈报了《关于整合全省产权交易市场和组建湖南省股权交易所有关问题的报告》,该举动有效地推动了湖南省产权交易市场的整合和股权交易所的组建。2010年2月,湖南湘投控股集团与招商证券联合设立了湘江产业投资基金,开创了湖南完全按照市场化模式组建和运作产业投资基金的新局面。总体来看,长株潭三市区域金融运行良好,金融业的大力扶持为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株潭城市群金融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金融发达地区相比,在金融组织体系、金融管理体制、资本市场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金融业发展水平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与两型产业巨大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成熟制约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组织体系日臻完善,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也日趋成熟。但是,面对全球金融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组织体系不利于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就长株潭城市群而言,金融体系仍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少数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仅汇丰银行一家外资银行,单一的金融组织结构和两型社会建设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湖南省14个市州中,长沙市金融法人单位数遥遥领先,占全省金融企业数的21.6%,长沙金融业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占全省金融业企业的61.6%和49.6%[7]。虽然地区分布集聚度高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但是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希望打破区域金融壁垒,实现区域金融的协调合作。

收入比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相对储蓄能力和资本形成能力,它是指一个地区的存款总额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一般可以简化为存款总额与GDP的比值。引自湖南省统计局:《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加快湖南经济发展》, hntj. gov. cn, 2009年12月4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就三市而言,株洲、湘潭和长沙的差距过大。建设多元化金融组织结构、改善金融市场地域分割现象是城市群金融组织体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金融组织体系架构与一国的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其本身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关键在于金融体系是否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监管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传统的金融组织体系无法满足高新技术产业、低碳产业的发展需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组织体系模式是两型社会建设乃至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

(二)金融管理体制不完善凸显两型产业支持力度的薄弱

两型社会建设重在发展两型产业,加快金融改革与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整合区域金融资源,重点突出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农村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强大助推作用。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湖南已培育了一批有省级政府背景的产业集团,如华菱集团、有色控股、金鑫黄金、出版集团、广播影视、湘投控股公司等。它们在用活政府资源、服务政府目标、放大投资效应方面产生了一定作用。但是,资金供求矛盾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仍比较突出,产业集团在管理体制、融资能力以及主体建设方面还有一定差距[8]。长株潭三市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稳步推进,但区域金融一体化进程缓慢,各自为政的发展格局不利于商业银行整体规模的扩大和金融功能的有效发挥,资产质量还有待提高。大部分金融机构缺乏自觉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信贷体系建设方面缺乏主动性,如何将两型社会主旨融入金融产业链条是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任何一种体制的建立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理念对传统金融管理体制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做出调整,才能推动经济飞速发展。贯彻绿色金融思想、创新金融管理体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契机下,转换视角,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单一的资本市场体系是资本和产业实现有效对接的脆弱环节

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单一的资本市场体系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需求,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将导致两型社会建设产生巨大的资金缺口。2008年3月,湖南中科岳麓创业投资基金挂牌成立。作为湖南省首支创业投资基金,它对推进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壮大,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资本和创新产业的有效对接具有深远意义。但是,整体而言,城市群企业依靠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局面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直接融资发展相对缓慢,资本市场功能还没有被充分发掘;上市公司数量不够多,规模偏小,上市公司整体融资能力相对有限。2006年至2008年,长沙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额分别为82.84亿元、117.7亿元和154亿元,仅为同年新增贷款额的1/5、1/4和1/4;证券公司整体实力略显薄弱,本地仅有方正、财富、湘财三家证券公司,缺乏上市券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不足;债券发行量不大,相对于股票市场发展滞后;产权交易市场亦不够活跃,缺乏规范性的指导[9]。

一国对资本市场的需求随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的改变而改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提高市场的筹资能力,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具有重大意义,是适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体系结构。市场主体规模、发展模式、风险程度及资本需求的多元性要求尽快建设一个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共同参与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四)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引发金融风险问题

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是评价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对提高金融运行质量、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国在金融法律制度建设、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征信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但是,与国际发达的金融基础设施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长株潭区域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信用服务中介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信用档案内容不完整,难以全面分析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截止2008年,株洲、湘潭信用乡镇(社区)建设活动的覆盖率分别为70%、80%,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贷款清收率仅为62%、62.5%;金融执法欠规范导致部分银行债券难以落实。2008年,株洲市、湘潭市的金融案件结案率分别达到99%、85.6%,但胜诉案件执结率仅为74%、41%[10]。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将无法为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服务改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不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防范资金结算风险,难以实现助推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发达国家一般都拥有悠久的金融发展史,社会民众的金融意识和观念较强。相比之下,我国在金融体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金融基础设施的薄弱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和我国金融和经济的高效稳健运行,必须切实推进各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抵御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 加快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金融

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金融支持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改善长株潭城市群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充分发挥金融助推两型社会建设的功能,需要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协调配合的运作机制,以金融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为基础,打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两型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有效发挥政府在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两型社会建设的主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要求,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改变以牺牲环境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如何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完成扩内需、保增长的根本任务,实现节能减排和保增长的双赢,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经济政策引导作用。首先,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舆论影响力,号召全社会参与到两型社会建设的队伍中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借两型社会建设契机,广泛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通过构建绿色政府对全社会节能环保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对诸多行业都是一种压力和考验,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政府应完善两型社会政策保障体系,对行政体制和管理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规划,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破解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法律制度瓶颈,不断完善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最后,长株潭城市群应加快行政一体化进程,在金融同城化上有所突破,全面开展区域金融合作与竞争,实现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两型产业的支持力度

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纵深推进,金融机构在配置金融资源、调度资金等方面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高新技术产业、中小企业和新农村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组织体系,为两型产业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一要强化金融产业意识,构建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推进长沙金融街建设,以金融集聚的规模优势吸引更多优质金融机构进驻,借助长沙的核心增长极地位,打造长沙区域金融中心,带动株洲、湘潭金融业共同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支持力度。二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完善政府、银行和企业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高新技术产业、中小企业的良性互动。同时,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三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完善绿色信贷体系,最终实现金融资源的良性循环。长株潭金融机构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两型社会建设主旨,突破传统思维,全面扶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四是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简化工作流程,提高监管效率,在金融同城的发展趋势下形成协调统一的区域金融监管机制。

(三)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融资功能

为确保两型社会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市场必须充分发挥资金调度功能,防止资金缺口造成的流动性风险。目前,长株潭城市群金融融资能力不能满足两型社会建设的巨额资金需求,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失衡的局面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可从四方面着手:首先,应积极推动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上市。两型社会建设正在全社会引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浪潮,具有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新兴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具有无穷的发展潜质,对金融机构和普通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多渠道的融资方式可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的稳步推进。其次,要稳步推进场外交易市场的开放。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区域经济乃至整个湖南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将来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到长株潭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交易,作为资本市场的有效补充,场外交易市场将为众多不满足上市要求的潜力企业提供资金来源。同时,要不断完善创业板市场,通过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最后,在长株潭城市群行政一体化基础上,大胆先试先行,探索以发行市政债券的方式弥补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投资资金缺口。

(四)建立规范的金融市场信用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

信用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金融市场信用体系是有效发挥金融支持两型社会建设功能的重要保障。长株潭城市群金融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风险防范机制的薄弱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建立规范的金融市场信用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应注意三点:一是要全面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征信体系建设。2008年,长沙市正式建立信用征信信息系统,为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联合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重点突出企业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强化区域间金融部门的协调合作,打造城市群共享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二是要规范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提高社会整体信用意识。随着我国信用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信用中介机构扩充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小企业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应大力扶持信用评估等中介机构,推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运作,为两型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三是要健全区域风险防范机制。两型社会绿色信贷体系建设要始终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安全的金融运行环境是区域金融稳定运行的基础。有关部门应尽快构建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参 考 文 献]

[1] IUD中国政务景气监测中心.大武汉“七创新”VS长株潭“1+12”[J].领导决策信息, 2007,(12): 30-31.

[2] Merton, Robert C., Zvi Bodi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1995, (95): 62.

[3] 宇红.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税收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8, (23): 219-220.

[4] 段进, 罗红艳, 朱静平. 以金融改革与创新助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4): 141-144.

[5] 龙海明, 欧阳娟. 论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9, 30(4): 65-68.

[6] 湖南省统计局. 2009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ntj.省略, 2010-04-06.

[7]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省金融业发展情况简析湖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简明分析[EB/OL]. hntj. gov. cn, 2010-04-08.

[8] 袁振华. 区域金融视角下的长株潭金融发展战略[N]. 证券时报, 2008-07-21.

[9] 黄清安. 这板那板五湘企“板”上钉钉[N]. 长沙晚报, 2009-11-16.

[10]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 武汉金融, 2009, (9): 12-14, 43.

篇10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市场营销机制、建设

一、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

自2003年山东被确定为深化农信社改革首批试点省份以来,济南润丰农村合作银行在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该行一直十分注重对“三农”的服务,并根据地处省会及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的实际,同时又将支持社区居民、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新形势下农合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通过信贷有效投入和综合服务助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以润丰合行为例分析深化农信社改革给该行市场营销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经验一:转换经营机制,激发内在活力

面对2003年以来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大好时机,该行积极抢抓机遇,把深化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加快组织形式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等工作上来,取得了重大成果:顺利地完成了组织形式改革;建立了新型的法人治理组织架构;树立了新的经营理念;建立了公平竞争的人才选用机制;完善了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显著增强。

经验二:找准市场定位,发挥比较优势

在省联社提出的“面向三农、面向城市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四个面向”精神指引下,该行根据服务区域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定位,将“三农”、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对象,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全员发动,围绕市场抓经营,服务客户促营销,充分运用利率杠杆撬动市场”等经营理念,打造方便百姓、贴近客户服务的品牌银行,树立了该行“地方性、社区性”零售银行形象。

经验三:围绕市场需求,实施业务创新

该行分别针对专业市场、中小企业、农户等客户需求,创新相应的信贷产品:推出了以动产质押贷款、汽车合格证监管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为代表的中小企业“成长之路”系列产品和“创业之星”商户贷款新产品,引导和促进了“银行+市场+商户” 发展模式;针对高端客户,推出高端客户消费信贷业务;在涉农地区,重点营销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户联保贷款为主的农业贷款品种。通过一系列的信贷产品创新,进一步提高了贷款市场占有份额,拓宽了业务渠道,扩大了社会影响。

经验四:方便业务办理,实施流程再造

按照业务垂直、机构扁平的管理模式,设置了包括营业部在内的20家一级支行。为加强营销管理,成立了公司业务部和个人业务部。在全行范围内推行了综合柜员制,将业务处理中不必由临柜当场处理的环节移交到中后台处理。创办客户自由选择度较高的“信贷超市”,简化贷款手续,为客户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配套金融服务。建立了“先评级、再授信、后用信”的信贷业务流程。设立信贷专柜,所有新增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全部核发贷款证,所有贷款证贷款全部上柜台办理。

二、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

改革开放和深化农信社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纵向比较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但与商业银行相比、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整体在营销理念、营销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篇11

自2003年山东被确定为深化农信社改革首批试点省份以来,济南润丰农村合作银行在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该行一直十分注重对“三农”的服务,并根据地处省会及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的实际,同时又将支持社区居民、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新形势下农合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通过信贷有效投入和综合服务助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以润丰合行为例分析深化农信社改革给该行市场营销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经验一:转换经营机制,激发内在活力

面对2003年以来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大好时机,该行积极抢抓机遇,把深化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加快组织形式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等工作上来,取得了重大成果:顺利地完成了组织形式改革;建立了新型的法人治理组织架构;树立了新的经营理念;建立了公平竞争的人才选用机制;完善了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显著增强。

经验二:找准市场定位,发挥比较优势

在省联社提出的“面向三农、面向城市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四个面向”精神指引下,该行根据服务区域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定位,将“三农”、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对象,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全员发动,围绕市场抓经营,服务客户促营销,充分运用利率杠杆撬动市场”等经营理念,打造方便百姓、贴近客户服务的品牌银行,树立了该行“地方性、社区性”零售银行形象。

经验三:围绕市场需求,实施业务创新

该行分别针对专业市场、中小企业、农户等客户需求,创新相应的信贷产品:推出了以动产质押贷款、汽车合格证监管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为代表的中小企业“成长之路”系列产品和“创业之星”商户贷款新产品,引导和促进了“银行+市场+商户” 发展模式;针对高端客户,推出高端客户消费信贷业务;在涉农地区,重点营销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户联保贷款为主的农业贷款品种。通过一系列的信贷产品创新,进一步提高了贷款市场占有份额,拓宽了业务渠道,扩大了社会影响。

经验四:方便业务办理,实施流程再造

按照业务垂直、机构扁平的管理模式,设置了包括营业部在内的20家一级支行。为加强营销管理,成立了公司业务部和个人业务部。在全行范围内推行了综合柜员制,将业务处理中不必由临柜当场处理的环节移交到中后台处理。创办客户自由选择度较高的“信贷超市”,简化贷款手续,为客户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配套金融服务。建立了“先评级、再授信、后用信”的信贷业务流程。设立信贷专柜,所有新增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全部核发贷款证,所有贷款证贷款全部上柜台办理。

二、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

改革开放和深化农信社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纵向比较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但与商业银行相比、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整体在营销理念、营销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部分员工思想观念转变较慢。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从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但部分员工由于受知识面、信息量、所处工作环境等因素影响,多年来沿袭的“等客上门”、“存款我求人、贷款人求我”的传统业务观念依然存在,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因此,在工作中缺乏危机意识和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暴露出的是一种安于现状、保守求稳的心态。这种心理导致其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信贷有效投入新的切入点,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应付上级考核,对贷款营销积极性不高。

(二)信贷营销人才缺乏。由于原有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限制及新入行高学历员工缺少经验积累和系统的培训,导致复合型营销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信贷营销战略的实施。因此,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当前最大的危机是人才危机。随着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邮政储蓄银行的出现,新一轮金融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这一“瓶颈”将会制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三)营销需求与人员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社区零售型银行,营销的多为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社区居民等为主的关系型信贷业务,需要大量的人员对客户软信息进行收集和甄别,以解决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这方面与国内先进的中小银行相比差距甚远,以社区营销业绩突出的台州泰隆商业银行为例,其客户经理为全员的40%,而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营销及信贷管理人员占全员的比例远远落后于商业银行,且人员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维护日常业务,很少能抽出人手去搞市场营销,致使业务发展缓慢、徘徊不前。

(四)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考核体系亟需改进。由于现有的业务流程基本处于构建业务核心平台框架的状态,前台业务与后台管理部门是分开的,业务部门、前台客户服务及后台部门支持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在产品研发和管理上,前后台业务部门沟通较少,后台业务部门往往感受不到前台的客户需求和市场压力,在系统开发的时间进度和质量上仍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难以针对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竞争作出灵敏的反应。同时,由于目前综合考核管理只围绕业务数字,而客户的服务需求却缺乏应有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从而对业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三、加快市场营销战略转型的建议

目前,农村金融领域已进入多家金融机构全面冲击的紧迫、关键时期。就如何找准市场定位,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学习借鉴商业银行先进的营销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实施严密的营销战略,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对新一轮金融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工作力度

1、继续将城乡居民、个体私营业主及中小企业作为基本客户群。这既是市场竞争与自身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筛选、巩固已有的客户群,挖掘市场潜力。在“新、特、细、快”上做文章,通过温馨贴心的服务把业务触角延伸到社会各层面,牢牢抓住基本主体客户群,对已有的客户和潜在的客户进行分类排队,在此基础上确定高端客户、重点客户、一般客户和退出客户。

3、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在兼顾风险控制与提高效率的前提下,重点加大小企业周转资金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产品创新力度。针对生产型和商贸型企业特点,加强与社区、市场管理部门、行业协会、担保机构的合作。在服务水平、金融产品、方便程度等方面不断分析市场需求,以个人零售、小企业业务为突破口,以科技为支撑,以银行卡、贷款证为载体,创新贷款方式,巩固城乡居民、个体私营业主及中小企业客户市场。

(二)导入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理念

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富有意义的交流沟通,理解并影响客户行为,最终实现客户获得、客户保留、客户忠诚和客户创利的目的。在金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满足客户需求,让客户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客户。谁赢得客户多,就表明谁拥有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多,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这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严峻的竞争环境面前首先要导入“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1、明确营销核心思想。要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作为营销的核心理念,强调客户关系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战略和营销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不是单从交易利润的层面上考虑。通过关系营销可以实现银企共赢,从而培育客户的忠诚度,持续的关系营销最终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创造出一批忠诚可靠的优质客户。

2、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对已有客户需求的纵深挖掘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客户管理的重要方向。客户不可能对提供的每一个服务项目都能了解,银行可以通过对客户消费习惯的分析,结合客户的工作、经营特点等因素向客户推荐其他消费产品,从而通过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使已有客户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利润贡献最大化,防止存量客户流失。要坚持“适合客户的才是最好的”营销理念,为客户寻找最合适的产品,而不要为推广产品去营销客户。

3、关注客户终身价值。客户终身价值体现在客户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产品的不同需求,也就是要使客户在整个生命周期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带来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而并非使单笔利润最大化。同时还要以发展、动态的眼光看待客户价值,不要放走任何一个目前价值小而成长性高的客户。

(三)造就社区零售型客户经理队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对的是三农、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等服务对象,其金融服务是劳动密集型业务,具有贷款金额小、人工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决定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改变目前的人员结构,通过人力资源改革、加强培训等途径,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农信特色的适应社区零售业务的营销队伍。

1、优化客户经理队伍和人员知识结构。一是要立足现有人才的培养。重视对现有员工的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类施教,提高其履职能力。二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吸纳人才,真正使德才兼备、具有丰富金融工作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客户经理队伍。三是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精简前台人员数量,不断壮大客户经理队伍,真正将复合型人才充实到业务营销岗位上去;同时,要引导网点临柜人员从简单满足客户需求的“操作型”员工向主动引导和挖掘客户需求的“营销服务型”员工转变。

2、实施有效的培训方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的客户群体决定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因此,要学习借鉴个别银行在小企业信贷营销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入微小企业贷款技术,采用以经验传授、实战培训为主的学徒制培训方式,注重培养客户经理发现和提炼软信息的能力,让客户经理到客户中去,及时了解客户情况,通过以客户关系为导向而非以数据处理为导向的灵活管理来获取信息,以此印证客户财务指标,实现客户信息的充分披露。

(四)构建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