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1 08:33: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

篇1

Abstract: I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out of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safety occurs occasionally. Combined with working experience i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isk sour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isk sources, and detailedly introduces the measures to control risk sour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safety risk; contro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施工监理中安全风险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中的重点,加强施工安

全监理,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促使施工单位保证施工安全,以实现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

1 评价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及控制原则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每项危险源进行风险和承受程度的评价,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对于建筑施工项目,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四类,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具体操作方法有:a.直接判定评价法。如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b.安全检查列表法。如公司级、项目级、班组岗位与专项性安全检查表。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故障树分析法[1]。

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就需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

a.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

b.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

c.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2 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减少人为失误,从而起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过程。控制危险源的一个方面是通过技术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也应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发生事故时,防止事故扩大或引起二次事故,把事故的损失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2,3]。

一般方法有:a.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职责;b.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c.制定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程序、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d.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e.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

危险源控制的管理方法是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管理措施的失效将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发生。鉴于此,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管理控制方法建立管理控制程序。

a.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b.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源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

c.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日常安全检查和按操作规程进行正确作业。

d.建立安全信息反馈制度抓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制定信息反馈制度。

e.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应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

3 控制危险源的技术对策

3.1 运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首先,通过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计算工作单元中各个工序的浮动时间,通过浮动时间的调整来均衡协调单位时间内的各类资源数量;其次,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危险性值超过容许范围的工序,对这些工序引入专门的前导安全防护工序,从而引入安全防护工序或通过增加安全防护资源,起到降低系统危险性值的目的;另外,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进行危险预警;最后通过技术措施或组织措施,对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进行调整改进,从源头来控制风险,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或消除危险源。

3.2 运用工艺技术降低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危险性。运用恰当的工艺

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或消除施工项目危险源。在施工项目中,工艺技术还体现在恰当的工艺组合和必要的组织间歇时间。同时,完成一个工艺组合通常需要交给一个有机搭配形成的专业作业队。对工作单元的确定,需要和工艺组合的分析和划分结合,特别是工作班组的综合危险性评价中,一个合理工艺组合及一个相匹配的专业施工班组将极大地降低工作单元的综合危险性。

施工项目的资源自然特性和技术工艺特点决定了一些客观规律,要求我们认识这些规律并遵照执行,否则就会出现危险隐患。如基础混凝土浇捣以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养护时间,才能继续后道工序,墙基础的砌筑,门窗底漆涂刷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干燥时间,才能涂刷面漆等等。这些工艺间歇时间的确定和改变,必须在完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其进行任意的缩短或延长工艺间歇时间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使得系统的危险性增加。

4 重大危险源的特别控制

对于重大危险源,必须明确须达到的目标,确定完成时间,由责任部门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通过资金保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来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公司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应对专项施工方案及其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4]。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满足以下原则:

a.应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的安全技术要求;

b.要进行充分评审,广泛听取意见,方案应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c.符合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

查办法》规定条款的,必须经专家论证;

d.随着认识的提高、施工进度的发展,重大危险源会发生变化,专项施工方案应随之不断更新或补充。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有以下三种:a.消除风险。若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如淘汰钢管搭制的井架等。b.降低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安全风险,如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作业时,按要求做好临边防护及隔离措施,定期对支护、边坡变形进行监测等。c.个体防护。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模板支撑、拆除时,操作人员穿戴好安全带、安全帽、工作鞋等。

为了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中,实施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应加强管理方案的落实实施,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a.对于一个施工项目,项目经理是落实安全管理方案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项目的特点,把重大危险源清晰地列目,并一一进行摸底,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及所需的一切物资资源。同时,组织制定实现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b.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地掌握和运用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指导帮助施工单位及操作人员如何有效地识别重大危险源,如何针对安全管理方案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c.全体发动,人人参与。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以预防事故为主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的安全教育,真正做到“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氛围,不断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使重大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做到施工和安全双丰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上新的台阶。

5 结论

本文讨论了施工监理中风险源的安全等级、控制方法、技术对策和重大危险源的特别控制。通过分析危险源,明确了施工监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来更好的控制施工监理中的安全风险,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丁传波,关柯,李恩辕.施工企业安全评价研究施工技术[J].土木工程学报,2004.

篇2

施工监理中安全风险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中的重点,加强施工安

全监理,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促使施工单位保证施工安全,以实现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

1、评价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及控制原则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每项危险源进行风险和承受程度的评价,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对于建筑施工项目,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四类,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具体操作方法有:a.直接判定评价法。如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b.安全检查列表法。如公司级、项目级、班组岗位与专项性安全检查表。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故障树分析法。

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就需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

a.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

b.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

c.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2、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减少人为失误,从而起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过程。控制危险源的一个方面是通过技术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也应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发生事故时,防止事故扩大或引起二次事故,把事故的损失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一般方法有:a.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职责;b.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c.制定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程序、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d.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e.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

危险源控制的管理方法是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管理措施的失效将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发生。鉴于此,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管理控制方法建立管理控制程序。

a.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b.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源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

c.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日常安全检查和按操作规程进行正确作业。

d.建立安全信息反馈制度抓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制定信息反馈制度。

e.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应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

3、控制危险源的技术对策

3.1 运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

首先,通过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计算工作单元中各个工序的浮动时间,通过浮动时间的调整来均衡协调单位时间内的各类资源数量;其次,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危险性值超过容许范围的工序,对这些工序引入专门的前导安全防护工序,从而引入安全防护工序或通过增加安全防护资源,起到降低系统危险性值的目的;另外,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进行危险预警;最后通过技术措施或组织措施,对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进行调整改进,从源头来控制风险,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或消除危险源。

3.2 运用工艺技术降低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危险性。运用恰当的工艺

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或消除施工项目危险源。在施工项目中,工艺技术还体现在恰当的工艺组合和必要的组织间歇时间。同时,完成一个工艺组合通常需要交给一个有机搭配形成的专业作业队。对工作单元的确定,需要和工艺组合的分析和划分结合,特别是工作班组的综合危险性评价中,一个合理工艺组合及一个相匹配的专业施工班组将极大地降低工作单元的综合危险性。

施工项目的资源自然特性和技术工艺特点决定了一些客观规律,要求我们认识这些规律并遵照执行,否则就会出现危险隐患。如基础混凝土浇捣以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养护时间,才能继续后道工序,墙基础的砌筑,门窗底漆涂刷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干燥时间,才能涂刷面漆等等。这些工艺间歇时间的确定和改变,必须在完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其进行任意的缩短或延长工艺间歇时间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使得系统的危险性增加。

4、重大危险源的特别控制

对于重大危险源,必须明确须达到的目标,确定完成时间,由责任部门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通过资金保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来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公司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应对专项施工方案及其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4]。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满足以下原则:

a.应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的安全技术要求;

b.要进行充分评审,广泛听取意见,方案应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c.符合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条款的,必须经专家论证;

d.随着认识的提高、施工进度的发展,重大危险源会发生变化,专项施工方案应随之不断更新或补充。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有以下三种:a.消除风险。若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如淘汰钢管搭制的井架等。b.降低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安全风险,如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作业时,按要求做好临边防护及隔离措施,定期对支护、边坡变形进行监测等。c.个体防护。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模板支撑、拆除时,操作人员穿戴好安全带、安全帽、工作鞋等。

篇3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二)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1、实施背景

2、实施必要性

(三)项目概况

1、拟建项目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四)主要问题说明

1、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2、项目技术设备问题

3、项目供电供水保障问题

二、市场预测

(一)项目市场分析

1、智慧旅游简介

2、国外智慧旅游建设

3、国内智慧旅游建设

(二)市场需求预测

(三)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四)营销策略

1、服务策略

2、技术领先策略

3、客户定位策略

三、项目架构方案及商业模式

(一)项目总体架构方案

(二)重点领域架构方案

(三)项目B2B、B2C、O2O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四、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二)场址建设条件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2.1 建设目标

2.2 总体架构

2.3 建设内容

(二)技术要求

(三)设备方案

1、设备及软件选配原则

2、设备选型表

3、软件选型表

(四)工程方案

1、土建工程

2、装修工程

3、供配电

4、综合布线

4.2方案设计

4.3设备购置

5、照明系统

6、空调系统

7、新风系统

8、消防系统

9、防雷接地系统

10、环境监控系统

11、排烟系统

12、门禁系统

13、保安监控系统

14、旧址与新建比较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七、场地使用、公用辅助工程

(一)场地布置

1、机房布局

2、效果图

(二)公共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4、通风采暖工程

5、防雷设计

6、防尘设计

7、接地系统

8、安防系统

9、消防系统

八、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1、节能规范

2、设计原则

3、节能方案

(二)能耗指标分析

1、用能标准与能耗计算方法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九、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设计依据

2、环保措施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十一、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设计依据

2、设计执行的主要标准

3、设计内容及原则

4、职业安全

5、职业卫生

6、辅助卫生用室

7、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二)消防

1、设计依据

2、总平面布置

3、建筑部分

4、电气部分

5、给排水部分

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

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管理机构组织方案

(二)人力资源配置

1、工作班次

2、项目劳动定员

3、职工工资福利

4、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5、员工培训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十四、招标方案

(一)编制招标计划的依据

(二)招标内容

十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二)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2、安装工程费

3、设备购置费

4、土地出让金

5、软件购置及开发费

6、期间费

(三)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四)项目总投资

(五)投资使用计划

十六、融资方案

(一)资本金筹措

(二)融资方案分析

十七、财务评价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2、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二)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1、销售收入

2、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

1、直接成本

2、工资及福利费用

3、折旧及摊销

4、修理费

5、其它费用

6、总成本费用

(四)财务评价报表

1、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表

2、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2、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六)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

2、盈亏平衡分析

(七)财务评价结论

十八、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十九、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1、规划风险

2、组织机构风险

3、人才体系风险

4、技术风险

5、资金风险

6、实施风险

7、运营模式风险

8、信息安全风险

9、支撑环境风险

(二)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1、规划风险防控措施

2、组织风险防控措施

3、人才体系风险防控措施

4、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5、资金风险防控措施

6、实施风险防控措施

7、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措施

8、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9、支撑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二十、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 表:

1、附表1 项目建筑工程费估算表

2、附表2 项目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3、附表3 项目软件购置费估算表

4、附表4 流动资金估算表

5、附表5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6、附表6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表

7、附表7 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8、附表8 项目摊销估算表

9、附表9 项目折旧估算表

篇4

一、建立财务预警防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相关的财经法规、财会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施财会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不断促进学院财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进一步实现廉政阳光财务,保障学院财务健康发展,我们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为建立健全长效防控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的实施范围

财务风险防控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和程序的实施范围包括学院全体教职工,重点是掌握审批权、审核权、经济业务相关人员及全体财务人员。不仅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学院教职工在财务核销过程中及财务管理涉及环节也要严格遵照执行,立足建立一个“全员化、全程化、全优化”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三、财务风险点产生的原因

1.财务风险监控手段不足,风险识别能力不高。2.财务管理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管理水平有待提高。3.财务决策缺乏全面的论证、科学的分析。

四、财务预警防控的主要风险

点及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根据财务风险控制原则及效益优化原则,我们排查出的主要财务风险点有:核算管理风险、预算管理风险、收入管理风险、支出管理风险、票据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针对以上风险点,我们总结了他们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制定了风险点的防范措施。(一)核算管理风险点的表现形式:1.会计人员未按支出审批程序和支出标准审核支出凭证。2.会计人员对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3.原始凭证不真实,从而套取现金。4.网络安全风险。核算管理风险点防控措施: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强化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措施,全面遵守会计核算规定,严格规范财务审批程序,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制度、规定上来,堵塞财务管理漏洞。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照会计核算规定,严格规范财务审批程序,对发生的费用支出要及时进行归集处理。排查核算中是否按学院财务管理规定核销,是否是有效票据,对于各类票据、印章不全或伪造变造的票据不予报销;审核各类经济业务的项目、金额、日期等事项是否属实,财务核销审批和经济业务审批的程序是否完整等,通过落实制度、规定,做到事事按规定办、事事有据可依,堵塞管理漏洞,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准确、完整。网络财务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财务和信息部门的密切配合、能力协作,采取以下措施,增强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网络财务信息安全。1.强化网络财务信息安全。2.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3.加强财务数据管理。4.加强财务信息化安全制度建设。5.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防范。6.加强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二)预算管理风险点的表现形式:1.人员、资产等基础数据不真实,核定预算经费数据错误。2.隐瞒预算收入和支出,未按要求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反映不全面。3.预算编制不准确,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变更预算,导致无预算、超预算支出。4.虚列预算项目、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5.预算安排不科学,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6.没有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支出不合理、不合法。预算管理风险点的防控措施:制定全面预算相关制度,详细规定预算管理体制、组织机构、预算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基础数据的审核,确保预算数据真实准确。强化预算收支管理,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各职能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收支编制预算并严格执行。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实施条例。强化监督,加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力度。(三)收入管理风险点的表现形式:1.虚报收入,截留、挪用、隐瞒、挤占、坐收坐支、公款私存或相互转移行政性收费、罚没款及各项收入。2.私设“小金库”。3.资产处置、出租等经营性收入不入帐。4.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收入管理风险点的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费用,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资金营运效益。在收入管理程序中,我们应坚持“集体决策、层层负责、控制使用、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费用,合理有效的使用资源。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严禁私设银行帐,完善程序制约和责任牵制制,应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合理地调度配置资源。(四)支出管理风险点表现形式:1.假公济私、虚报发票、伪造凭证。2.超支出预算列支。3.违反规定报销,擅自扩大开支、提高开支标准。4.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5.不执行采购规定,弄虚作假、违章购买。6.会议、招待、差旅和公车使用费等挤占项目支出。7.重大开支不经集体研究。支出管理风险点的防控措施:制定《财务公开制度》,完善财务报销制度,严格执行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加大财务支出审核力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五)票据管理风险点表现形式:1.违反规定印制财政票据。2.伪造、变造、买卖、擅自缴销财政票据。3.转借、串用、代开财政票据。4.票据保管不力,丢失票据。票据风险点的防控措施:落实《票据管理办法》,落实票据内部审计制度。1.不得使用自制票据收费和罚款,不得使用往来款收据收取法定收费罚款,不得使用往来款收据自立项目收费,不得向其他单位出借票据。2.票据领用登记手续齐全,票据领用登记与库存实际情况相符。3.开具票据规范、内容完备、项目齐全、字迹清楚,出票人必须签名,杜撰使用时加盖单位收费章或财务专用章。4.专设登记簿进行登记,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六)资产管理风险点表现形式1.现金管理不符合规定,随意借支、非法挪用、“白条”抵库。2.固定资产处置不按规定办理。3.大额固定资产处置不经集体研究。4.应纳入资产管理范围的没有纳入资产管理范围。5.应收款和预付款长期结算不清。6.因车辆事故而造成经济损失。7.车辆保险购置违规操作。8.车辆报废、拍卖违反程序。资产管理风险点防范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保障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固定资产采购实行学院集中采购、统一采购的方式,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招标;在固定资产防控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对固定资产实行专人管理,手续齐全,定期清查,做到帐物相符。控制管理风险,按照固定资产的不同类别和使用特点进行分门另类的管理,固定资产由各职能部门具体归口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固定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院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保证各项资产安全完整,防止流失、毁损。

篇5

一、总 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二)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

1、实施背景

2、实施必要性

(三)项目概况

1、拟建项目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四)主要问题说明

1、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2、项目技术设备问题

3、项目供电供水保障问题

二、市场预测

(一)项目市场分析

1、智慧城市简介

2、国外智慧城市建设

3、国内智慧城市建设

(二)市场需求预测

(三)主要竞争企业分析

(四)营销策略

1、服务策略

2、技术领先策略

3、客户定位策略

三、项目架构方案及商业模式

(一)项目总体架构方案

(二)重点领域架构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三)项目B2B、B2C、O2O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四、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地点与地理位置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3、土地利用现状

(二)场址建设条件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装修方案

(一)技术方案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二)技术要求

1、数据中心

2、公共信息平台

3、智慧应急

4、智慧交通

5、智慧城管

6、智慧医疗

7、智慧养老

8、智慧农业

9、智慧排水防涝

(三)设备方案

1、设备及软件选配原则

2、设备选型表

3、软件选型表

(四)数据中心装修方案

1、编制依据

2、装修要求

3、装修工程量及造价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四)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七、场地使用、公用辅助工程

(一)场地布置

(二)公共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4、通风采暖工程

5、防雷设计

6、防尘设计

7、接地系统

8、安防系统

9、消防系统

八、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1、节能规范

2、设计原则

3、节能方案

(二)能耗指标分析

1、用能标准与能耗计算方法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九、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十、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设计依据

2、环保措施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十一、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设计依据

2、设计执行的主要标准

3、设计内容及原则

4、职业安全

5、职业卫生

6、辅助卫生用室

7、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二)消防

1、设计依据

2、总平面布置

3、建筑部分

4、电气部分

5、给排水部分

十二、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机构

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管理机构组织方案

(二)人力资源配置

1、工作班次

2、项目劳动定员

3、职工工资福利

4、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5、员工培训

十三、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十四、招标方案

(一)编制招标计划的依据

(二)招标内容

十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二)建设投资估算

1、建筑工程费

2、安装工程费

3、设备购置费

4、软件购置及开发费

5、期间费

(三)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四)项目总投资

(五)投资使用计划

十六、融资方案

(一)资本金筹措

(二)融资方案分析

十七、财务评价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项目测算参考依据

2、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二)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1、销售收入

2、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

1、直接成本

2、工资及福利费用

3、折旧及摊销

4、修理费

5、其它费用

6、总成本费用

(四)财务评价报表

1、项目损益及利润分配表

2、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2、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六)不确定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

2、盈亏平衡分析

(七)财务评价结论

十八、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十九、风险分析

(一)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1、规划风险

2、组织机构风险

3、人才体系风险

4、技术风险

5、资金风险

6、实施风险

7、运营模式风险

8、信息安全风险

9、支撑环境风险

(二)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1、规划风险防控措施

2、组织风险防控措施

3、人才体系风险防控措施

4、技术风险防控措施

5、资金风险防控措施

6、实施风险防控措施

7、运营模式风险防控措施

8、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9、支撑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二十、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附 表:

1、附表1 项目设备购置费估算表

2、附表2 项目软件购置费估算表

3、附表3 流动资金估算表

4、附表4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5、附表5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表

6、附表6 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7、附表7 项目摊销估算表

8、附表8 项目折旧估算表

篇6

说明:墩柱、盖梁施工的主要风险为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

(1)安装拆除作业不规范,荷载布置不合理等,导致脚手架、模板倒塌事故。

防控措施:

①模板支架作业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未持证及岗前培训人员不得进行此类作业;

②支架搭设步距、间距、扫地杆、剪刀撑、顶(底)托、钢管柱安装与竖直度等必须满足规范和专项施工方案要求;

③模板螺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上满;

④混凝土浇筑时,不得采用大罐漏斗直接灌入、冲击模板,或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高度过大,使模板超过承载极限,可能导致混凝土模板倒塌或爆裂。

(2)脚手架、上下通道、操作平台搭设或拆除、临边防护设置、登高作业、模板装拆、提升作业等,引发高处坠落事故。

防控措施:

①应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他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②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条件)的人员不得擅自从事高处作业,不得未经现场安全人员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比如擅自拆除临边防护栏杆、防护网等。

③人员高处作业时,不得攀爬脚手架、钢筋骨架、模板等上下。

④安装、拆除脚手架、塔吊或模板支撑系统时,应有专人监护,并按规定设置足够的防护措施;按规定配备、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严禁在作业区域内打闹。

⑤高处作业操作平台、梯笼、临边防护、等的材料质量、安装方法等,应满足规定要求。

(3)墩台施工中存在有物体失控可能,因物体(如钢筋、模板、工具、零件)打击,导致物体伤害事故,对作业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防控措施:

①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应佩戴安全帽;

②常用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不得随手乱放;不得拋掷物料、工具或施工垃圾。

③起重吊运物料时,应有专人进行指挥,物料存放不得超载。

2、T 梁架设施工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

说明:梁板吊装施工的主要风险有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风险。

(1)架梁设备不按操作规程安装、使用;架桥机主机对位后,未采取可靠的制动措施;下坡道架梁时运梁车没有可靠的防溜措施;架桥机过孔前,梁片未按规定进行横向连接等可能导致起重伤害事故。

防控措施:

①架桥机作业前,应详细检查各个部件,确保架桥机本身安全;

②架桥机落梁时,两端应统一指挥,同时起吊落位;

③下坡道架梁时,运梁车应有可靠的防溜措施;

④架桥机行走电机应合理设置防雨棚。

(2)架梁时,作业人员不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导致作业人员坠落。

防控措施:

①禁止夜间架梁;

②正确使用安全防护劳动用品(安全帽、安全绳、防滑鞋等);

③横隔板焊接施工时,应安设安全可靠的吊篮,保证作业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施工。

(3)使用临时支座落梁时违章操作,可能导致梁体坠落砸伤作业人员;架梁作业区未按规定设置防护设施,可能出现无关人员随意出入的情况等可能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防控措施

①架梁作业区域应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安排专人进行防护,非架梁作业人员不得进人架梁作业区。

篇7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3

随着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与国计民生。企业伴随着各信息系统的建成,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迫切需要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证网络基础设施与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为了加强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文中明确提出的“要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对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的潜在威胁、薄弱环节、防护措施等进行分析评估"的指导建议,本文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系统缺陷和安全需求,提出整改建议,为大型企业整体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基础资料和有力依据;结合国家关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评价已有信息安全建设的适当性、合规性,分析所面临的威胁、影响和脆弱性及其发生的可能性,最终得出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整改建议,为大型企业信息安全战略发展提供参考。

一、大型企业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

(一)风险概述

安全风险是一种对机构及其资产构成潜在破坏的可能性因素或者事件。无论对于多么安全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它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生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又可区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一般来说,威胁总是要利用网络、系统、应用或数据的弱点才可能成功地对资产造成伤害。安全事件及其后果是分析威胁的重要依据。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威胁发生时,由于未能造成后果,或者没有意识到,而被安全管理人员忽略。这将导致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出现偏差。

(二)威胁类别

分析存在哪些威胁种类,首先要考虑威胁的来源,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来源如下。

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针对上表威胁来源,可以将威胁分为以下种类。

二、信息安全风险防控

(一)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思路

根据大型企业目前信息安全工作的现状,为了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成本,并能够有效的对信息资产进行充分保障,我们提出“集中管控、纵深防御”二点方针:

1.集中管控:减少攻防界面是成本较低、成效显著的防御方法。随着网络设备、服务器主机、安全设备的不断增加,网络拓扑日益复杂,如能对安全设施进行集中管理,控制安全边界将能够有效地降低安全成本;

2.纵深防御:现有的任何防护措施都不能完全保证信息系统不发生安全事件,通过多级的安全防御部署,能够在出现未知漏洞外层防御措施失效后,控制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减少损失。

基于以上两个观点,结合大型企业信息安全的现状,制定如下思路:

由于大型企业的网络复杂庞大,在未来的网络安全建设上建议采取大面上封堵,重点防御的策略。大面上封堵即阻断传统终端--网络—服务器—存储的访问方式;重点防御是指采用用户集中通过统一平台访问的方式实现业务应用,然后重点做好统一平台的安全防御工作;

在上述大思路的指导下,未来的网络安全建设还需要重点做好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即不仅要防止由于服务端口开放带来安全风险,还应该重点防御深度注入web应用类型病毒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因为目前集团绝大多数的应用系统为B/S架构下通过web访问方式实现访问。

(二)信息安全风险防控蓝图

本文针对信息安全风险防控的蓝图拟从网络、主机、应用和数据4个方面来对大型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提出建议,如图所示:

大型企业信息安全建设规划蓝图

(三)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的基础工作是访问控制的细化。建议倾向于安全域的划分的思想,但不强调必须要进行安全域划分的表现形式。与网络相关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单点故障:核心链路的各种网络设备往往为单台设备运行,诸如核心交换机、路由器以及防火墙等,一旦出现故障,将对网络的可用性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影响内外网间的访问,建议增加核心链路的设备数量,考虑进行双机热备。

2.边界控制:从网络整体来看,如果互联网出口数量较多,一旦发生来自网络外部的安全事件,判断和溯源难度大,管理分析成本较高,需要对企业网络的互联网边界适当管控,关闭或对互联网出口增加监管;

3.VLAN隔离:在服务器机房中存放的服务器主机的资产重要程度是不同的,部分主机所有互联网用户可以访问(如:门户网站),部分主机只有内部人员或内部部分人员可以访问(如:OA、ERP等)如果这些主机都划分在同一VLAN中,一旦任意主机出现安全事件,很容易影响到统一VLAN中的其他主机。需要对业务重要程度不同,系统应用耦合度小的主机间进行网段或其他方式的隔离,降低影响。同时通过隔离,一旦出现病毒、蠕虫等恶意代码,也能够方便管理人员排错和修复,提高网络管理效率。

三、结论和建议

篇8

引言:

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是指从设备投产开放运行开始,设备使用时间达到设备的折旧期限而继续使用的情况。盲降折旧期限一般为十五年,根据我国导航设备超期运行的调研情况分析得知:各地区机场均存在超期运行的情况,而且占有的比例较大;设备超期运行后设备运行及维护成本增加,设备小故障发生的频率增加;设备超期运行的风险状态、后续使用时间难以估测。综上所述,针对超期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根据其运行的实际情况,机场技术保障部门应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增强日常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持续正常工作。

一、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风险评估

仪表着陆系统的安全运行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情况和性能稳定方面。设备在运行中因为停电、雷击、板件故障等原因造成故障,从而引起设备参数变化,甚至导致设备预警、告警、关机。性能稳定主要指设备持续安全运行和信号参数持续稳定的情况。

近年来民航局颁布了《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手册》、《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指导手册》、《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等文件,各空管部门建立了风险安全管理的制度。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形成了闭关管理。

根据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的调研情况,通过人员、设备、管理三个角度来进行风险源的识别。

通过对以上风险源进行评估,采用定量或定性的评价方法,从风险的后果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两个方面综合评价风险的大小及可接受性。常采用评价矩阵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价。

二、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风险防控策略

风险管理是指管理人员通过措施防范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后果的严重性。根据存在的风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2.1人员风险防控

1、机务员数量不足

(1)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值班,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做好值班人员搭配,严格要求执行设备巡视检查、维护制度。

(2)提前进行人才引进申请,根据机务员年龄、学历等因素,制定人才引进制度,提前申请人员招聘。

2、机务员业务水平不足

(1)人员招聘时要求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

(2)加强人员培训,部门指定教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理论培训包括设备工作原理,信号流程,法规制度等,实操培训包括定期维护,故障排查处理,应急处置等。如果条件允许,每年还应派遣机务员外出交流学习。

三、结论

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风险评估是提高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设备超期运行存在诸多危险源,根据调研对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可能存在的风险源进行描述,构建了风险源库,同时根据风险评估体系对风险源进行排查,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给出了关键风险源的防控措施参考,有助于保障持续安全运行

篇9

中图分类号:V32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011-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06

1 介绍

外来物损伤(FOD)导致飞机安全水平降低,是航空维修业的一个大问题。所谓外来物损伤即为外来的物品,导致了如飞机发动机等重要部件故障、损坏,人员伤亡等严重事件。目前,外来物损伤的事件较多,其原因也林林总总,通过分析发现,外来物损伤是导致灾难性航空失效事件的最大潜在地面原因。

1998~2008年,某航空当局统计报告有116起外来物损伤事件,这些事件通常发生在各大机场运行的最繁忙时段。其中9起发生在机场停机坪,12起发生在滑行道,另外的则发生在飞机推出阶段。这其中包括轮胎扎伤、发动机吸入外来物受损等。进一步研究发现,80%的外来物损伤未对飞机操作造成影响,但当其发生时,最典型的后果就是复飞和起飞中断。

2 外来物损伤分析

2.1 外来物损伤定义

外来物损伤即包括各类碎片在内的物品,具有导致任何交通工具或系统损伤的潜在风险。换言之,即在飞机内部或周围,出现的不是飞机运行所需的任何物品。外来物在尺寸上千差万别,可能导致设备或人员的安全风险。外来物主要指能对机场、人员、设备造成严重危害的物品。实际上,最严重的外来物损伤事件包括人员的受伤或死亡,很多发生在飞机即将滑出时,由于人员暴露在发动机运转危险区域,发动机高速尾流吹起外来物,最终导致附近区域工作的人员伤害。

外来物通常可分为两类:软性和硬质,软性物质的损伤主要来自诸如鸟类、冰块和塑料质品,其可能导致涡扇发动机叶片的变形。如金属部件,混凝土、石块的硬质物品则可能导致如涡轮发动机叶片前、后缘的

断裂。

2.2 外来物的来源和位置

2.2.1 外来物的来源。外来物有多种类型,并以多种形式出现,它们会给工作者,特别是机场工作的飞机维修人员带来许多困难。许多外来物在材质、色彩及尺寸上都有所不同。通常,有四种基本的外来物:金属、石头、鸟类及其他。超过60%以上外来物为金属材质,18%的外来物为橡胶材质。

发动机外来物损伤事件研究发现,飞机本身部件为发动机外来物损伤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部件主要是发动机反推组件、折流门及门组件销钉等,其占到了所有外来物的33%。另外,机场的建筑活动也是外来物的主要来源。冬季天气环境原因,机场内的外来物更易出现,主要是机场道面年久可能冻结,出现裂纹并最终破裂。大风天气,风会带来如沙子、纸屑、塑料袋等外来物品。

2.2.2 外来物位置。通过对收集的外来物尺寸、重量、类型、位置及每个外来物的图片分析研究发现,大约55%的外来物位机停放区域、30%的外来物位于滑行道、15%的外来物位于跑道。

2.3 外来物常见损伤

在航空业,外来物导致了许多灾难性的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飞机部件的损坏,按损伤大小可分为两类:小的损坏和大的损坏。小的损坏如飞机蒙皮表面凹坑,大的损坏如操作舵面故障、飞控系统卡阻、电气短路及发动机故障等。据统计,11%的外来物会导致飞机轮胎和发动机的损伤。这些损伤会直接或间接增加运行成本。

2.3.1 发动机损伤。飞机发动机极易吸入外来物。吸入的外砦锟赡芪软性、也可能为硬质,其形状、尺寸不尽相同。一旦与转子叶片、静子叶片和其他发动机部件撞击的话,会使部件强度降低,从而造成严重问题。另外,吸入的硬质物品会使发动机转子部件损伤,造成压气机前级振动和喘振。研究表明,外来物是发动机转动部件损伤的主要原因,一些严重的外来物损伤甚至造成了发动机的更换。

1999~2008年,某航空当局统计发现44%的鸟击损伤事件使得发动机内部、外部造成损伤,内部损伤由于无法通过肉眼发现,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燃气涡轮发动机叶片的外来物损伤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如下四类:(1)轻度损伤:只需进行叶片打磨;(2)中度损伤:单级压气机需更换叶片;(3)严重损伤:只需单级更换叶片;(4)重度损伤:除需更换叶片外,还需修理发动机其他受损部位。

2.3.2 轮胎损伤。飞机轮胎的损伤通常是由于外来物扎入。最坏可能导致爆胎,发生无法意料严重后果,甚至人员死亡。外来物还可能造成前起落架、主起落架胎面脱离,如果发生在起飞和着陆阶段,胎面脱离物会造成机身、机翼、发动机进气道、压气机等部位的损伤。

通常,外来物造成轮胎损伤有两种:一种是轮胎已能明显看见被外来物损伤需马上更换;另一种是外来物嵌入轮胎,但检查时不易发现,导致轮胎故障翻新。

2.3.3 机体损伤。最易被外来物损伤的部位包括机身、机头、雷达罩和风挡。机翼损伤会造成蒙皮凹坑或翼梁的严重故障,在许多外来物损伤案例中,这些损伤会导致飞机气动外形的改变,并使得飞机操纵困难和振动。

在一些案例中,外来物会穿过风挡并造成对飞行人员的伤害。大约13%的鸟击事件会导致风挡的严重损伤,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飞机制造厂家加强了风挡的强度和耐久性。增压区域的外来物刺入会导致快速失压。座舱增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机组和旅客的安全和舒适,飞机高空失压会导致机组和旅客处于缺氧状态,从而导致气压伤和减压病等高空疾病。如果外来物击中机头雷达罩,还可能导致飞机雷达系统故障。

3 外来物损伤风险防控

外来物损伤风险的防控主要是为了降低机场及飞机维修区域外来物损伤的发生几率,预防外来物损伤的发生,提升航空安全水平。目前,绝大多数机场和航空营运人已经认识到外来物损伤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外来物损伤风险防控得以成功的关键是顶层管理者的支持。

外来物损伤风险防控可以通过建立程序,构建SMS安全管理体系来实现。系统风险防控体系能帮助建立风险防控目标,具备正确的态度及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外来物风险防控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3.1 建立外来物风险分区控制

3.1.1 外来物敏感区。外来物敏感区域基于维修和其他存在外来物风险的工作进行设计。但是,该区域并不能完全有效控制外来物风险。外来物敏感区域设计时应考虑两个重要风险因素,即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敏感区较少产生外来物,外来物风险不高,无需在该区域采取控制措施。

3.1.2 外来物识别区。尽管该区域外来物损伤飞机的风险较低,但仍需重视,因为损伤可能变得很严重且干扰飞行操纵,甚至造成维修人员的伤害。该区域分为两个部分:非作业区和作业区。在非作业区,无需进行标识,但在作业区,则需张贴提醒标识,所有工具都应根据其用途进行适当标记。在该区域,秩序保持和“离开前清理”规定应强制执行。

3.1.3 外来物控制区。该区域外来物损伤的风险非常大。其通常发生在飞机组装和主要部件连接操作过程。该区域必须以红色进行清晰标识并且在地面设置白色的条纹带,也可以采用隔离带和其他经批准的标记标识该区域。另外,秩序保持和“离开前清理”规定必须遵守,所有维修人员必须使用单位提供的工具。饮料、食物及电子香烟只能在指定区域使用。任何进入该区域人员都必须经过外来物检查或由专业人员陪同进入。区域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标准,严禁佩戴首饰。

3.1.4 外来物关键区。该区域涉及飞机发动机和其他重要部件的分解和组装,直接面对外来物损伤,因此可能造成飞机操纵性能的故障和恶化。在该区域,必须严格遵守“离开前清理”规定,除水以外,任何食物和饮料禁止带入。另外,防外来物的相应堵头、堵盖等应置于打开管路、电气插头、开口处。与控制区相同,所有出入点都应受控,并应有明确目视标识。私人工具禁止带入,丢失工具必须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提升外来物风险防控意识

外来物损伤防控的好坏与员工的认识、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为让员工更好地认识、理解外来物防控,应让相关要求在工作区域随处可见。典型的做法就是在工作区域通过宣传、可视设备等方式,让员工随时、随地认识到外来物的风险。

可视宣传的方式必须易读、易懂。在工作区域,可采用悬挂横幅和张贴海报的方式。横幅、海报设计时应具有创造性,以便吸引员工注意力。横幅在尺寸和信息上不尽相同,一般长期安装于机库或员工进出必经地,除了横幅,海报也可以让员工持续保持对FOD威胁的

警惕。

除了目视宣传,组织沟通也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外来物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外来物风险防控研讨,通告,案例研究,通过邮件、网站公布各类外来物风险防控信息等都是组织沟通的方式。另外,与其他机场、公司等分享外来物风险防控相关信息也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

3.3 实施机场外来物风险防控措施

对机场、通航运营人及其他管理人员来说,建立外来物风险防控程序,采取风险防控措施非常重要。维修、飞机勤务及其他人员都应清楚外来物损伤的风险。外来物风险防控程序必须考虑到机场所有作业活动。

飞机维修过程中,所有备件,如螺帽、螺杆、垫片和保险丝都应恰当管控和处理。同样,修理过程使用的手持工具也应恰当的管理。所有维修工作结束后,上述所有物品都应仔细检查并放回原位。另外,他们还必须放入适当的工具箱以防丢失。为方便所有备件和工具控制,可以使用带嵌入槽式的工具放置托板以便定位并实施形迹化管理,同时还应使用检查清单。

大多数外来物发现于停机坪、勤务道面、行李区等,这些区域都进行过飞机勤务活动。为避免外来物造成的风险,机场必须配备专门清洁该类区域的人员,为减少行李区域外来物数量,行李每次装卸过程必须严格进行检查。另外,机场还需建立程序检查地面勤务设备以防其产生外来物。

机场其他外来物来源于沥青和混凝土道面的铺筑,为有效防范铺筑过程产生外来物,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外来物损伤风险的监管。在大风天气,如塑料、货物包装带等物品容易随风吹起,从而产生货物区的外来物风险。在货物区,可在适当区域通过设置隔离栏等方式防范外来物。

4 结语

尽管外来物防范措施并不能让机场和维修区域绝对消除外来物损伤风险,但其发生几率却可以得到有效降低。为有效识别重大外来物风险,应主动进行外来物风险评估。这些评估包括风险类型识别、风险应对、风险可能性及风险严重性评估等。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缓解、降低外来物风险等级,不断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ATSB 2010 ATSB Transport Safety Report(AustralianTransport Safety Bureau)[S].

[2] FAA 2010 Airport Foreign Object Debris(FOD)Management(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S].

篇10

1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

安全风险是指安全事故或意外出现的可能性以及产生严重后果的组合。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管理是指通过辨识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辨识、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生产风险也随之增加,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一旦失效,形成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势必会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建立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推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清单,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责任,实现风险和隐患的受控管理,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安全生产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员工安全风险意识薄弱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生产环境以及管理上的缺陷造成的。这往往与企业员工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对事故预防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有关。比如,车间门口醒目位置明显设有“禁止明火”标语,在角落还能发现员工丢弃的烟头;吊车司机对行吊钢丝绳磨损严重、吊钩缺少防脱钩装置视而不见,对违规操作现象更是习以为常。企业不注重安全生产,员工风险意识淡薄,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影响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从根源上杜绝人为事故的发生。

2.2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

通常大中型企业规模大、资金力量雄厚,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能达到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实现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的良好运行。但是,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设备人员少,安全投入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内部安全管理混乱,安全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不足,企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不会辨识岗位安全风险或者风险辨识不全面,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形同虚设,事故隐患排查不出来或对隐患视而不见,查而不改,纠而复发,岗位责任制度难以有效落实。此外,员工遇到突发事件不会进行应急处置,自救逃生能力差。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

2.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

风险管控措施一旦失效,就会形成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就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预防事故发生必须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然而,企业在实际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隐患排查不全面,更注重排查物的危险状态,比如,灭火器是否完好有效,粉尘涉爆场所是否使用防爆灯具等,却忽视人的不安全行为,比如,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违章操作等。(2)不重视隐患治理。部分企业以生产经营困难、资金不足等为借口,不及时治理隐患,或者隐患治理敷衍了事,达不到治理要求。(3)过度依赖专家查隐患、政府监管执法。现阶段,“专家查隐患,执法促整改”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对于发现事故隐患,指导隐患整改,执法整改验收,形成隐患闭环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但是,有些企业过多依赖专家排查隐患,被动接受政府执法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忽视了发动员工发现事故隐患的重要作用,导致岗位现有事故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理。

3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对策

3.1合理应用技术手段,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技术保障,要以技术作为重要基础手段,利用先进技术,检测出安全隐患和危险源,从而起到预防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控制能量设计。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本身就属于高危行业,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能量大小有着密切联系,可以利用控制能量的方法来降低故障概率。比如,可以尽量用36V安全电压来代替220V交流电,降低事故后果。(2)危险最小化设计。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如果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或是工作态度主观随意,就很容易出现事故,如何将事故带来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也是安全生产风险防范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比如,采用平滑设计,尽量避免硬件设备中出现较为突出的棱角、尖端等,避免人员磕碰或者划伤。在软件设计方面,建立风险报警机制,以及各项设备运行的规范,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及时发出警报。(3)隔离、锁闭设计。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无法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就需要将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隔离开来,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如,可以将易燃易爆物品放入防爆箱中,降低爆炸产生的冲击力;闭锁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人员或动物进入危险区域。(4)冗余设计,在保证设备运行正常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功能或是部件,当某个设备发生运行故障时,其他设备可以及时关闭,可有效降低联锁事故的出现。

3.2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员风险意识

企业要提升全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责任体系,就必须实现分层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一是要对企业高层管理层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才会加大安全资金投入,配备专业人员管理,为企业有序地实施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支持。二是加强员工安全风险知识教育培训。明确岗位存在何种风险,如何进行风险防控,遇到突发事故如何应对,通过事故案例警示、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能力。三是增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模拟训练。组织员工参加安全体验课程,邀请专家分享风险应对经验,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能力。

3.3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岗位责任落实

企业组织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各部门岗位员工,或者聘请专家指导等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作业活动、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风险因素识别,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构建风险分级防控体系,并将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分解到岗位和个人,完善风险防控考核奖惩机制,强力推动企业落实全员岗位责任,引导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确保企业安全有序发展。

3.4做好隐患排查治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企业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因为隐患是事故的前奏。要遏制事故,关键在于消灭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是企业。因此,企业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组织相关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容、频次,将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排查出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实施隐患闭环管理,坚决避免出现对事故隐患“视而不见”“查而不治”“纠而复发”等现象。政府监管部门也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督促企业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于企业拒不整改或者隐患整改不彻底,依法依规实施行政处罚,通过行政执法手段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合理应用技术手段,努力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全员宣传教育培训,提高企业风险防控意识,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制定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岗位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避免防控失效形成事故隐患,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隐患闭环跟踪管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孙元凯.浅谈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法律风险防范[J].农电管理,2021(03):69-70.

[2]宫程程.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研究[D].青岛大学,2020.

[3]徐晓丹.物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措施研究[J].山西农经,2019(11):121-122.

[4]杨佳伟.HG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篇11

二、养殖场动物疫病风险分析评估机制

上述OIE针对进口商品所引起的动物疫病传入风险进行分析的框架,对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而言并不完全合适,但在生产中可以进行借鉴其方法,开发研究适合养殖场的风险分析评估机制。以下框架是陈继明先生参考国际有关文献,拟定的一个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需要的动物疫病风险分析框架(图2),包括风险评估、紧迫性分析、干预效果分析和风险交流等4个组成部分。这个框架和OIE的框架虽然不同,却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果风险评估认为某种动物疫病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危害很大,并且急需解决,或干预措施效果显著,而且这些结论得到专家们和相关方面认可,则应该采取干预措施。如果风险评估认为某种动物疫病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危害不大,或者不需要马上采取干预措施,或者干预措施效果不显著,并且这些结论得到专家们和相关方面认可,则不应该采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