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1 08:55: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篇1

一、目前,农村文化的现状

1 文化设施严重滞后。

按照小康文化规划目标,村一级要建立100平方米以上的俱乐部(或文化室),藏书2000册以上。目前,落后村的现状与规划目标差距很大。有的村没有一个像样的村部,直到小学撤并调整才解决村部问题,更谈不上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了。极少数的文化站(室)还没脱胎于几年前的老样子:几间旧房子、一块陈牌子、一个老头子。有的虽建立了文广中心,但长期以来活跃在农村第一线的文艺宣传队却因无活动经费销声匿迹了。文化产品的批发零售主要集中在个体户手里,有些乡镇甚至还没有一个像样的新华书店,和谐文化活动缺少必要的载体。

2 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着买书难、看报难、看戏更难的现象,缺乏适合农民消费水平的、健康向上的和谐文化消费形式和娱乐场所。就文化书刊市场看,适合农民需要的、质量上乘的书刊并不多,而且相对集中于县城,未形成与农民直接接触的农村销售网络:在电影文艺演出方面,其现状更是不理想。文艺演出团体深入农村、深入实际、深入农民生活不够,缺乏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艺术内容和艺术产品,难以赢得观众。晚上,大多数村民全家人围着一部电视机看,文化形式单一。由于文化生活贫乏,缺少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没有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少数人精神空虚,致使赌博、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在农村抬头并有蔓延势态。

3 文化人才严重缺乏。

农村是落后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这里逐步形成了38619025的“特种部队”。近年来,随着农村成年人口的外出务工,文化人才流失严重,加之专职队伍不稳定,文化创作力量薄弱,目前大多数影视、文学作品都以城市为题材,远离农村群众。因此,贴近农民生活的文化产品大量减少,传统文化后继乏人,传统节日文化销声匿迹。

4 文化市场管理混乱。

一些地方经过多次深受群众拥护的“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文化垃圾还没有绝迹,尤其是在偏僻的农村。一是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有一定市场,主要出现在小集市和车站码头;二是公开销售、封建迷信、赌博技巧等文化垃圾;三是音像放映点、电子游戏机等娱乐场所管理失控;四是种种迹象表明,黄色、非法出版物还存在着贩运、批发、销售一条龙的地下网络,从源头上没有杜绝。

二、农村文化现状的成因分析。

1 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状况差、设施差,许多文化工作不能开展,有好“点子”也不能实施,群众有积极性但没有舞台和展示的机会。

2 许多群众没有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文化投资意识。人们总是想着免费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有的人即使想投资文化产业项目或者公益文化事业,但又担心政策变化快、法律保障无力、收益预期差而作罢。

3 一些文化工作者,因工作辛苦繁琐、待遇偏低,普遍存在着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4 有些基层党政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观念、意识有些偏差。有的有抓文化工作的愿望,但是抓不到“点子”上:更多的人是一心想着经济建设,抓财政收入,出政绩,不重视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文化建设。少数文化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文化生产力”的意识,因而在管理上容易出现这些现象:一是文化管理力量薄弱。有些地方至今仍无专门的文化稽查队伍,人员编制、经费问题难以落实。二是文化管理队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管理队伍业务素质较低,年龄结构老化。机构设置不合理,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文化部门成了安置性岗位,专业人才进不来,工作难开展。三是领导机制不健全。从文化市场建设到宣传、教育、广播、电视等诸多部门,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协调机制,还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难以形成合力。

三、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 努力增加文化建设的投入,为和谐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一是必须认真解决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总量少、比重偏低的问题。各级政府必须保证文化建设的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使经费及时到位,专款专用。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支持文化建设,为和谐文化建设给予政策的优惠和扶持。要建立新型的文化建设筹资机制,解放思想,广开财源,鼓励社会力量资助文化事业,多方面多渠道筹集文化资金。二是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要求,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和谐文化设施建设上。要重点健全、完善农村三级文化网络,抓好馆、站、家的建设,使之成为吸引广大农民开展健康文化业余活动、陶冶情操的最佳活动场所:三是积极争取和用好省文化扶贫资金。在加大对经济薄弱村文化扶贫力度的同时,建设一批“和谐文化明星村”、“明星乡镇”,扩大典型示范效应,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2 抓紧实施农村和谐文化工程。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从乡情、村情出发,把和谐文化建设同实施创建文化先进乡镇、建设沿海文化长廊、落实“蒲公英”计划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力争基本形成新农村文化市场规范有序、文化设施功能配套、文化网络布局合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具有鲜明地方文化景观特色的和谐格局。

3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素质。

篇2

关键词 :会计文化;建设;必要性;路径

一、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发展会计文化对于我国文化是一种有力的推动,可以在今后的会计管理工作中更好地促进管理职能的发挥。会计工作人员通过长久的工作时间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定的会计文化,这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与会计管理共组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文化作为一个文化分支,具有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根据会计实践的经验来说,会计实务中的报表、账簿以及凭证等属于物态的文化,也是会计文化的载体。法律层面的种种规定及章程等属于制度文化,对于管理活动进行制度上的规范和约束。与人员活动相关的会计实践则是行为文化,主要包括有监督核算等会计活动。会计人员在会计实践中产生的思想变化、思维习惯以及行为方式等则属于心态文化,这种心态文化既可以是群体的内心活动又可以是个人的内心活动。

第二,会计文化对于我国的会计管理等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会计文化受到我国的经济以及政策影响都非常大,并且在会计管理活动中融会贯通,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有着务实谨慎的工作作风,对于会计政策以及规章制度等的制定也能看出这需要会计人员有着公正谨慎的态度。如果会计人员没有受到会计文化的熏陶,没有独有的文化气息和底蕴以及价值观,就不能对企业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更加不能处理好企业与财务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发展会计文化建设,可以保证各项管理更为科学,同时能够保证企业文化的管理从被动变为主动。

第三,会计文化在会计监督以及会计核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会计文化是个人会计与企业会计相融合的体现,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水平,也体现出别的国家对我国会计经济的印象,因此国家必须重视会计文化的建设。第四,加强会计文化的建设必须从个人文化建设着手,个人文化建设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基础,没有个人文化的建设会计文化的建设就是空谈。在进行个人文化建设时,个人的知识体系必须全面完整,对于会计知识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认识,指导何为会计,怎样做会计等等,成为会计行业的专才。当前社会中,在会计实践工作中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人格,能够经受住各种诱惑,同时还应有健全的人格和责任感,在会计工作中能够有职业操守并且积极发挥其创新性和自主性。

二、建设会计文化的路径探究

1.提高我国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水准

提高教学水准首先要求有优质的教学方法为指导,高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时,要结合各种实例,进行讲座或者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学模式,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或者陈旧的教学方式上,而是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角色的演练或者辩论会等形式进行锻炼,保证会计文化能够充分渗透进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深处,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和触动,在教学环节就提高学生对会计文化的认识。另外,对于会计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决定会计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的思想品德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学生将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地用严谨、诚实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再者,高校应当跟政府财税或者律师事务所等产生直接的联系,请专业的资深人士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增强学生对该行业的了解与认识。除此之外,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会计文化氛围的形成至关重要,也能为学生的文化学习提供必要的土壤。高等学校在开展这方面教学时,必须采用多途径和多模式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的成长,从而引导学生会计文化的形成,为其更为优秀的会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企业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创造价值观念来教育和引导员工,摈弃落后的观念并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企业文化的促进和带动,只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长久影响力,会计人员才能更为高效的完成好会计工作。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以及会计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人员所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作为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道德对于会计人员会产生着无形的约束力。当前的实际状况显示,我国的会计人员在其职业道德水平上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必须引起相应的重视。加强会计文化的建设就应当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为主,并且借鉴先进的会计工作管理经验,完善法律建设的力度,促成会计企业更好地建设与发展。

3.引导并培育会计人员建立先进的会计观念

人的行为是其生物特性决定的,更大程度上是由其文化以及价值观念决定的。广大会计人员通过长久的实践形成一定的会计价值观念,这是财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能体现会计人员的个人才能与文化素质。因此必须培养会计人员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培养会计人员要有相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一种凝聚力,培养其数理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行为规范的会计人才。不断增强会计机构的活力,培养起先进的思想,促使整个会计机构能够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保障会计机构能够平稳运转。

4.锻炼会计人员养成先进的会计精神

会计精神在会计文化建设中属于上层建筑,也体现出会计文化深厚的底蕴。这是会计人员思想认知以及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的体现。会计精神的形成对于企业将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帮助会计人员形成完整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在会计人员身上形成极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会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将会被有效推动,并对会计人员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对维护会计人员形象都将产生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会计精神帮助会计人员提高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成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现实意义重大。

结束语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会计工作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建设会计文化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引导,同时还要求从业人员有专业的会计知识和高尚的品德,这对于会计行业的正常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会计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我国会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经济问题要采取必要手段进行解决,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以深化,带动我国会计工作的新发展,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乔焕莹.关于当代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会计,2013(22):147-149.

篇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州、县委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把提高全局(馆)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创造一个稳定、团结、奋进的良好工作环境,强素质、严管理、抓行风,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工作目标

继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好县级最佳文明单位创建成果,促进机关精神文明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档案事业的顺利有序推进。

1.对本单位领导干部实行轮流培训,对本局职工严格管理,健全理论学习及考核制度,坚持每周五下午政治、业务知识学习。

2.发现、培养、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适时推选出先进个人和优秀工作者上报相关组织,激发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3.搞好全局2015年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圆满完成本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4.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

5.充分发挥局党支部、工会、妇代会作用,开展好适宜干部职工参与的各类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

6.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扎实推进平安单位、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倡导见义勇为、扶正罚邪,杜绝治安隐患,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机关和档案的安全。

7.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实现“三无”达标。

8.加强局(馆)内外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环境整洁优美。

9.加强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

10.认真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

11.加强网络建设,认真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并按要求做好转贴、跟贴、网络评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一是局(馆)领导班子要继续

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其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定期专题研究和部署相关工作,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把精神文

明建设与巩固灾后重建成果结合起来,作为干部职工实绩考核和职务晋升的重要内容。二是局(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全局(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各项工作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三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并实行“三个文明”建设统一研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

(二)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将精神文明教育纳入全局干部职工重要学习内容。一是开展干部职工遵纪守法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党纪政纪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职工遵纪守法自觉性。二是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认真开展公民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职工道德修养,自觉规范语言和行为。三是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州、县委全会精神,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大力崇尚“顾大局、讲原则、尽职责精神,不怕苦、敢拼搏、出大力精神,讲真话、办实事、见实效精神,讲付出、不为名、不为利精神,尊民意、敬民众、解民困精神”这“五种精神”,增强爱岗、敬业意识,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四是深入抓好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来抓紧抓好。五是坚持每周五下午政治、业务学习,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奉献观,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凝聚力。

(三)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多渠道选拔优秀人才,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和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档案法制意识。三是进一步夯实档案基础业务,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党建目标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切实巩固“县级最佳精神文明单位”和“州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成果,积极争创“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五是继续抓好机关维稳、平安创建、综治以及安全和保密工作,确保机关的和谐、稳定以及档案的绝对安全。

篇4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不断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

一、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征

为加强企业的管理,产生了企业文化,并在企业不断地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的遵循,是企业意志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现。

(二)企业文化的独特性

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它是企业独有的管理经验,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三)企业文化的难模仿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于时间和发展路径都有很强的依赖性,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产物,依据企业特有的发展路径延续至今,是其他企业很难模仿的。另外,企业文化的本身是抽象的,运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很难形容和解释的。

(四)企业文化的综合性和指导性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是企业精神、制度和行为的多种文化因素的组成,是企业内部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导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原则已经渗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人本化原则

人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广泛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成为企业文化真正的设计者、受益者和推动者,只有员工从内心认可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它凝聚和激励的作用。

(二)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就是要求企业在价值观念、物质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有自己的发展特色,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才是最好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力压力下,要求企业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原则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动态化原则

企业文化的动态化发展要求企业要紧随时展的步伐,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促进企业文化的动态化发展,当企业文化开始阻碍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时,就应该加强企业文化的变革。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指导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指导着企业的管理、技术革新和生命发展周期,一个拥有核心理念发展的企业是长久不衰的,它是企业创新灵感和指导方针的来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核心理念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主线,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缺乏追求创新和进步的推动力

企业的研发能力是促进企业创新的动力,然而研发经费的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技术改革和创新,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应加大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形成技术、市场、销售的发展优势。

(三)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压力的不断加大,企业往往会忽略了员工的感受,企业员工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会造成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

(四)没有对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

在企业的发展中往往会出现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的严重缺乏,因此,要求企业应加强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充分发挥企业运转的灵活性,将一切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四、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要素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源泉,企业管理已经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发展到了文化管理,要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中进行精神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精髓和本质,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发展,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确立短期的发展目标,并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大环境调整自己的发展大目标,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影响企业发展的价值观,促使企业文化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文化的不可模仿性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是在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积淀的结果,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以进行复制和模仿,企业文化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影响着每一位员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这种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五、基于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开展丰富的企业文化活动传播企业的基本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会影响到每一位员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形成强烈的归属感,更有利于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员工自觉维护企业发展的利益。另外,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可以利用重大节庆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将企业的价值理念具体的划分到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当中,使企业文化真正的得到发展和延伸。

(二)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

企业制度可以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的效果,但是这种强制手段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只有与企业的文化相融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执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制度和机制长期发展积累的结果,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规范员工的行为,并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和自觉的遵守。

(三)以优秀的文化理念贯彻落实制度的执行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约束员工行为规范的一个平台,使规章制度能够真正的落实和执行,需要与企业文化进行良好的结合,形成一种内在的自律和外在的管理。树立员工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员工能够克服懒惰心理,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对员工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促进管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四)创新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加强制度创新,营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使员工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工作和学习,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企业文化在员工中广泛传播开来。

六、结束语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大环境的压力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对企业制度的管理,与时俱进,坚决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和发展,加强对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建立开放性的学习模式,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盛谊,樊爱霞,赖清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措施探讨[J].能源技术经济,2012,06(21):73-76.

[2]王杰.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0(22):224-225.

篇5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1-0043-02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要比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雄厚的资金更为重要,更能创造出惊人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企业的失败首先表现为企业文化的失败。

一、企业文化理论概述

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由此对美国的冲击。美国的学者在反省和对比中发现,理性的科学管理缺乏灵活性,柔性的人本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对企业业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美国人泰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在《追求卓越》一书中,研究了美国80家成功企业后得出结论,特有的企业文化是通用、IBM、3M等著名企业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进而把企业文化视为企业的精神和灵魂。根据国内外的文献来看,企业文化主要的功能有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导向功能、教化功能、辐射和渗透功能等。

1.企业文化的含义

关于企业文化的含义,权威专家爱德加・沙因认为它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迈克尔・茨威尔将企业文化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我国的学者对此也有不同的认识,清华大学教授魏杰称,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中国社科院学者刘光明指出,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

从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来看,他们的侧重点和着眼点均有所不同,但是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均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在企业内建立一种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以这种价值观为核心形成系列管理行为和活动。分歧仅仅表现在外延上,由此,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做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2.企业文化的结构

关于企业文化的结构,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文化观念,因此其观点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国外学者认为构成企业文化有五个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和仪式、文化网络;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企业形象基本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产品形象、经营形象、管理形象、环境形象、发展形象、员工形象和精神风貌;也有学者从CIS战略即企业识别系统的角度看,认为其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视觉识别系统(VlS)。但从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精神文化构成的一个同心圆。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企业器物和企业标示等;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职工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中层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民主、企业文化活动和人际关系等;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它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深层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等。在企业文化的有机结构中,精神文化是核心,行为文化是桥梁,物质文化是基础。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不同的国家制度、不同的民族特点、不同的经济政治环境、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域等都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为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人本化原则

日本著名企业家盛田昭夫曾经说过,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由此可见,人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发动企业员工的广泛参与,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真正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要把员工是否理解和认同作为判断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而出于领导者意志,强迫员工执行和遵守的文化只能算是领导文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2.个性化原则

企业文化是个性文化、内生文化,“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谓个性化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在物质环境、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管理制度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表现出自身的特色。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日益激烈,消费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容易丧失且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差异化必将是大多数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终极选择,而作为差异化的根本,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则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溜不掉”的。成功的企业文化经验证明,只有塑造出真正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能成为本企业名副其实的无形的管理财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文化具有明显的技术导向,特别强调技术的开拓创新,而松下公司的文化则突显其大众情怀,特别强调顾客利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而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则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

3.动态化原则

所谓动态化原则就是要求企业文化与时俱进,企业的价值理念应随着企业经营体制、组织体系、面临形势和战略重点的变化,进行及时的完善和调整、创新和突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化发展的过程,静止的文化是没有出路的。当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内部人财物及组织规模、制度产生了巨大变化,原有文化对企业发展已经产生阻碍作用的情况下,就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变革。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策略,其中提高企业家和员工素质是根本,树立价值观是核心,塑造企业形象是载体。

1.提高企业家和员工素质

在企业文化的培育实践中,往往存在诸多的认识误区,如有的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企业的识别系统,请人设计了企业标识、产品包装等就算好了;有的把企业文化看做用文化包装企业的方法,一些企业盲目地认为企业文化是一副灵丹妙药,企业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靠企业文化建设来解决;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却因为企业文化的无形性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虚幻、无用的东西。凡此种种,归根究底在于企业家对于企业文化认识的不足。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一个倡导、推动、支持、配合、倾听的作用,提高领导者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作为当代企业家,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创新意识、人才意识、诚信意识、责任观念以及永续经营的经营思想。单单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是不够的,因为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只有通过员工的积极推行才能发挥出来。因此,还要求企业坚持人本管理的思想,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以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全面素质。

2.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提高员工积极性为目的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企业内部,它们是没有时限的引领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指导性原则。企业价值观的培育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培育适应市场要求的经营理念。其二是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一种好的经营理念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推进器,也是企业创造好的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而企业精神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员工的价值所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中的指导性观念,它来自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存在意义、社会使命、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认定,常见的企业经营理念有产品质量型、市场经营型、先进技术型、顾客服务型和抽象目标型五种。企业精神是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企业所有员工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企业理念、宗旨、目标、价值观的总体精神,其主要内容包括主人翁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创新精神、服务精神等。

3.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它是企业内在的各种文化要素所形成的凝聚力、创造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综合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可以得到公众的信任,而且能激励员工士气,形成良好的工作气氛。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有利于企业招募人才,保留人才,而且有利于企业带动起精益求精,奋发向上,追求效率的企业精神。另外,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能增强投资者的好感和信心,容易筹集资金,而且它还能扩大企业知名度。优质的产品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根本任务,产品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综合体现和缩影,企业要坚持本着“质量就是生命”的经营宗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而系统地塑造品牌形象,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深化顾客与品牌之间的联系,建立持久的顾客与品牌的关系,最终构建起强烈的品牌文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 潘萍,刘艳红.以优秀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J].当代经济,2005,(9).

[2] 林坚,章志平.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J].当代财经,2005,(9).

[3] 于风雨.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J].商业经济,2006,(1).

篇6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要让教室成为中职育人的最佳场所。

除了注重教育卫生和班训上墙的做法之外,我们很重视开发班级黑板报。

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再普通不过了,但它也是我们班级自己的田地,我们应该用心经营它,让它产出我们班级的优质“土特产”,让它成为全班同学的一个精神乐园。

1.提供了交流学习、自我反思的平台

比如:我们让负责卫生值日的同学写写值日劳动的意义和工作的责任感;让学习优异者写写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它对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让学习后进生写写自己的理想和学习上的缺陷和困难;让违反校纪的同学写写检讨和反思。当我们打开思路,就发现原来这块黑板报成了班级状况的写真与同学们思想和精神的浓缩。

2.鼓励集体参与,促进了班级团结

黑板报是班级所有人的,黑板报从整体设计到文章的选择,不是一个人能全部完成的,它要靠多个人的合作。需要会写字的同学,会绘画的同学,会设计的同学,还有会写文章的同学等。既充分发挥了班上特长生的优点,又把一期黑板报办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更使学生们的合作见成效。学生们在分享成功时,更加团结,更有积极进取精神。

3.激励积极进取,形成了良好班风

在办黑板报时,我们可以专门开辟一个“表扬与批评”专栏,鼓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继续努力,批评表现较差的学生,让他们痛改前非。例如,我们班就定期在黑板报上刊登出获得“学习标兵”、“班级之最”荣誉的同学名单,以及一些表现转好的下期候选人名单,从实践情况来看,这种做法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激励作用。被填在表扬栏的学生会感到自豪,他们因此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候选栏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自信心增强,进步越来越大。

二、主题班会建设

充分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是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最有效的途径,经过实践,效果较为显著。

每周学校都安排有一节班会课,如何让班会课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就要班主任提前备好课,根据学校和班级情况,定出班会的主题,组织全班学生召开不同内容的主题班会。通过不同的主题班会,增强了同学们的情感交流和班集体文化的开展,使同学们人人都能为班级服务,个个能为班集体出谋献策,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

1.抓好制度的制订与完善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遵循制度建设的常规要求的前提下,重要的是对于班规的制定,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要让全体参与进来,围绕如何搞好班级卫生、学习、生活发表意见,然后制定出可行性操作性兼具的班规。

2.抓好制度的实施

在实施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

四、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建设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头戏,对于它的建设,我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方面。在教师领导方式上,我采用了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这就使我与学生的关系很和谐。二是学生方面。班主任要协调好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合作与竞争并存。

篇7

魂,即班级精神。班级精神不是靠简单说教得来的,而是要根据班级本身的班情、学情,通过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让班级成员从中体验和感悟,并将之内化于每个学生的心灵。班级精神文化包括舆论文化、人际文化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实践班级精神的直接体现。经积淀形成的班级精神文化,再加以升华并铸造为班级之魂,统领班级各个成员。

1.打造特色的学校文化活动。为了在学校层面对班级文化施以影响,并引导其最终形成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借助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载体,如依托“文学校园”“科学校园”“合唱校园”“体育节”“缤纷节”等特色文化建设情境,来展示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特色文化,丰富班级的精神文化。

2.开发特色课程。除了常规课程外,还可开发学校或班级特色课程来拓展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如有的学校精心打造“国旗下课程”。每周由校长亲自在国旗下讲述后,将讲话的内容延伸到班会课,鼓励学生将在国旗下课程获得的道德认知内化于行动中,为班级精神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

3.开展自主的班级主题活动。班级文化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自由,来激发学生生长的驱动力和主体意识。这意味着,班级文化的建设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只有真正符合学生生长发展需要的班级文化,才能被学生接受,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因此,班级的主题活动应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活动的小主人,在自主活动中沉淀与凝聚班级精神,使其成为班级特色文化成长的土壤。

4.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班集体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强化班风和学风建设。班风和学风是班集体发展的产物,是一个班级历史的积淀,对班级的进一步发展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以优良的班风影响班集体的每位成员,促使学生确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展开适度高效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其变化和发展取决于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只有双方在交往中都获得了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产生并保持亲近的心理关系和友好的情感。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受生活阅历和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适应方面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班级人际关系应秉承“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理念,开展如“亲子活动”“六一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构建老师、家长、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凝聚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力量。

二、外化于形,用环境文化塑造班级之象

象,即班级形象。班级形象需要环境文化来塑造。要使班级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要注重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1.营造富有内涵的校园环境。学校环境是展现学校文化和体现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通过具体的符号和环境文化来塑造。班级环境是学校环境的一个部分,而学校环境决定了班级环境的格调和方向。因此,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会成为班级文化的能量输出源。如,文化墙、花卉墙、诗歌墙、读书走廊、功能室、升旗台等等都影响着班级文化。

2.设计充满个性的班级环境。优美的班级环境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班级可通过展示班级口号、标志、每日名言、读书栏,唱班歌,再辅以班级图书角、墙报等展现个性化班级的精彩。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优化人的心境,充分发挥教室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和健康成长的“加速器”。

三、意化于规,用制度文化打造班级之道

道,即班级经营之道。道是班级管理的原则、规律、法则、方法、经验,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其对班级发展起约束、维护和激励的作用。班级经营治理要谋道,用适合的“道”开展班级管理,才能让全体学生自觉认同、理解、热爱、实践并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为之奋斗,这是作为一个把握班级发展方向的班主任所要掌控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发挥着规范与约束的教育功能,是班级正常秩序得以维系的保障机制。班级制度文化中既包含有形的规章制度,也包含无形的、不成文的、体现和反映班级传统习惯的非正式的制度文化。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具体的意念化成规范,量身制定出适合班级发展的制度,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班级之道。

1.制定动态生成的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基于学生特点,以班情、学情、师情为本,由师生共同研究决定的,有针对性并且约定俗成的班级规范。它有别于《小学生守则》的和“班主任寄语”,前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后者是班主任单方向“寄”给学生的。班级公约则是经全体成员签名后张贴于教室里,可以达到自我警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此外,班级公约是动态生成的,它随着班情与时俱进。如在学生不团结的班级里,当制定获得全班同学认同与支持的“相聚是缘,见面点头笑一笑;同班是福,团结友爱聊一聊”的班级公约,不团结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创建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理念的传播,要落实到每个教育细节中,更要依托于制度建设,包括班级中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纪律等。为了保障学生走上健康、自觉发展的道路,在制订个性化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尽可能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实践证明,创建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对提高教育实效、解决教育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篇8

一、国内外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比较

1.高校开展志愿服务现状。

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引领下,志愿服务事业在我国已取得了巨大进步,内容也逐渐丰富,从单一的服务弱势群体逐渐涵盖到改善生态建设[1]。特别是高校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人才培育的效果。目前高校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形成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团组织领导――志愿者组织――基地建设――志愿者服务的良性循环,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志愿服务理念的倡导,对大学文化建设和教育进步起到了积极和补充的作用。目前,各高校的志愿者服务已形成了相应的组织架构、运转模式、考核评价等体系,为志愿者工作开展,服务保障,后期管理奠定了基础。

2.国内外开展志愿服务的差异。

从中外志愿者工作的发展来看,西方志愿服务多由宗教团体和民间组织引导开展,活动范围因为较强的民间性而得以扩大;我国则主要依靠青年群体的兴趣和责任感,由共青团引领组织。从参与的比例来看,国外志愿者服务人数平均达到总人口的20%~30%,在美国甚至高达60%,国内相对主要集中在青年。从志愿服务的内容来看,国外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较为广泛,包括社会福利活动、社会保障、人文与环境等,国内主要集中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活动范围较小。从志愿服务体系来看,国外有相应的志愿服务法律,经济保障,长期运转,志愿服务时间集中,而国内志愿服务多为分散,体系有待健全。

3.高校志愿服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环境中,师生创造的以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群体文化,其核心是提高人文氛围和主体素质。志愿服务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使大学生道德情操得以熏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实现灵魂的升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志愿服务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使大学生坚定服务意识,获得人生经验,拓宽文化视野,掌握专业技能,掌握业务能力,培养沟通、交往、处事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志愿服务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大学生对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参与度,同时志愿精神具有调节和凝聚功能,调适人的心理,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实现校园和谐。

二、高校国际化背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高校国际化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趋势。

随着国内高校逐渐与世界高校接轨,以逐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学术代表力,高学术水平和高人才储备的国际高校为目标的发展宗旨,高校国际化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文化开放,技术引进,高校教育国际化,学术交流,科研氛围的形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人才交流与互通,培养更多国际化背景的人才已成为高校国际化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国际化人才应该具有国际化意识和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熟知国际准则和运行规律,具有很强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在国际竞争中能主动抓住时机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科技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之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将成为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担负国家命运的大学便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沃土。

2.高校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高校国际化建设,除了加大中外高校合作与学术交流、引进高水平中外学术带头人,加大国际化教育以外,在校园文化中增加国际化因素,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增加学生国际化交流,提高学生国际化水平成为有效的途径。目前很多高校均通过增加国际交流报告,引进留学生促进国际化培养,开展具有国际特色的国际文化节、国际交流节、中外学生联谊会等学生活动,中外学生会等学生组织来扩大中外文化交流及国际化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依托国际教育环境开展外事志愿服务培育和建设校园文化

1.我校国际教育环境的分析。

国际教育学院融合中外合作办学、在华留学生教育、语言及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有较强的国际化氛围和办学优势,有较多的国际资源,为作为活跃学校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的主力军开展相关工作。由于加大国际教育环境的建设力度,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外事筹备和服务工作,同时开展外事服务有一定的紧迫性。国际教育学院有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国别、不同教育层次的在华留学生,他们的培养和教育除了日常的服务以外,应加大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外事志愿服务也包括对于留学生在华志愿服务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华留学生表示了相关志愿公益服务的愿望。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来说,参加中美合作办学学习的学生家境较为优越,他们性格多开朗、活跃,喜欢与人交流,眼界开阔,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能够快速利用多媒体学习与交流,注重朋友之间的关系,不喜欢被孤立。通过志愿精神及志愿服务教育,能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从而树立良好的三观。

2.外事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外事志愿服务需求增加。外事志愿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视野,扩大学生与高水平科研人员与组织的交流和学习范围;有利于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提升国际化交流水平。

3.有效开展外事志愿服务,加强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

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建立外事志愿服务中心,开展相应的外事志愿服务活动,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与在华留学生日常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外事志愿服务中心以国际化特色的志愿活动为平台(包括校内外各种学术互动交流服务,国际型会议、赛事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与在华留学生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宗旨,以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分别从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国际能力、留学生在华服务培育、外教课程小助教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学术交流主要从国内外学术报告、学术访问、科技竞赛等方面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志愿者既可以是中国学生,又可以是留学生,加强学生与高水平人员及组织的交流互通,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习主动性;文化交流主要为校内外举办的国际文化节及各种赛事提供志愿服务,以中外文化和中外交流为主,增强中外学生沟通互动,加大中华文化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国际能力主要以提高中外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包括语言、礼仪、文化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为基础,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为在华留学生服务是以留学生为服务对象,中国学生为志愿者,帮助在华留学生适应环境,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留学生在校归属感,提高留学生在华学习能力。外教课程小助教主要是针对学院外教课程招募志愿者的活动,帮助外教老师完成日常教学活动,帮助同学们与外教老师更好地沟通,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提高同学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外事志愿服务分为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短期项目针对短期的学术交流和访问及外事交流活动为主,面对中国学生和在华留学生招募志愿者;而长期项目包括志愿服务基地、留学生在华志愿服务等,以招募阶段性志愿者为主。

外事志愿服务中心立足于国际教育学院的学院文化特色,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及留学生资源平台,整合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国际能力、留学生在华服务培育、外教课程助教五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在提高我校学生外事志愿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拓宽了我校学生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校学生奉献和公益意识,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打好了基础。外事志愿服务中心的建立,为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平台和沃土,让更多元的文化借助外事志愿服务中心更为规范化和系统化,让中外学生能够借助平台互帮互助。对于在华留学生来说,可以帮助自己适应中国文化及学校的学习环境,利于在华学习;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扩大国际交往的基础上能够提升自身语言水平和多元文化整合的能力。外事志愿服务中心的建立为大型国际活动,例如国际文化节和国际青年创新论坛等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外事志愿服务中心向外方课程提供教学支持和帮助,保证外方课程适应我校学生的需要,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学术能力。

外事志愿服务对于校园文化氛围的培育和建设起到了丰富和延伸的作用,将中国学生与留学生资源整合,满足了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提高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篇9

俗话说“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文化,成就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也不是复杂到“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企业文化内容具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复制”与“克隆”。比如华为,能够在国际一流企业必争之地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就是在于它有自己的文化基础。

XX项目是广州市首次引进大型央企合作投资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综合项目,采用创新的投资+施工总承包模式。XX作为XX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XX综合建设开发和XX企业地区影响力提升的重任。

二、XX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开展宣贯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施工总承包的管理的生命力在于团队协作管理,履行统筹、协调、监督、指导、服务的职责,负责确保施工总承包合同的履行,这就要求团队要有高度的团结合作精神,精诚密切配合,而不是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为此,总承包在团队文化建设方面:一是打造“走廊文化”,在营地醒目位置制作企业文化宣传牌、条幅,将企业使命、精神、作风、愿景、理念等放在职工目之所及范围;二是下发《企业文化手册》,召开专题宣贯会,开展“党建及企业文化”知识竞赛,让文化理念内化于心。三是通过学习宣贯XX发展历程、升维史,增强员工对XX文化的认知、认同,激发员工的自豪感。

在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中,一是凡接待外部客人均播放宣传片,制作公司简介的PPT;二是举办“拥抱新时代,共圆中国梦”大型诗歌朗诵会,开展“唱响明珠湾,讲好建设者故事”征文暨“见证·明珠湾”摄影比赛等大型文化活动;三是值自贸区三周年之际,开展“崛起CBD”等媒体日活动,围绕工程品质、形象进度、党建文化等方面主题进行宣传报道,开工以来,累计报道XX篇;四是制作《XXXX》宣传画册,强化文化品牌形象,塑造XX的形象。

(二)加强融合,探索大团队建设

项目有总承包部和分部两级管理架构,分部来自各工程局,总承包部、分部的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不同会造成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利益诉求的不同,围绕“团结开放,实干创先”,XX多管齐下,凝聚人心。

一是采用集中办公、集中住宿的形式,提高沟通效率;

二是以目标凝聚融合参建各大工程局文化,发挥“集团化作战”的优势;实行制度管理,实施采取总承包+子公司(局单位)对分部双授权的模式,针对分部的管理编制印发了《权责管理手册》和《综合考评管理办法》等33项管理制度,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根据综合考核评定的结果对各分部予以奖励,奖励额度最大为各分部合同财政评审价的1%,奖励分为季度奖励、年度奖励、竣工验收奖励三种奖励,激发积极性。

三是以文体协会为平台,促进沟通融合

(三)“两个最好”,深化安全质量文化

围绕“XX”目标、“XX”理念,XX确立“创广州市最好的样板工地,建广州市最好的样板工程”目标,打造项目安全质量文化。为此,XX一方面打造“明珠湾讲堂”“工程质量大讲堂”,引导员工从“野战军”向“城市军”转变,树立精品意识,精细管理打造品质工程;另一方面筹建安全质量培训中心,开展“工程品质提升年”活动,建设质量样板展示区,实行“样板引路”,进行“亮点工程”评选,树立样板典型。

(四)加强结对共建,展示XX良好企业形象

XX主动与XX区公安分局、检察院、质监站、海事、港务、航道等政府部门及业务相关单位进行结对共建,每年举办一届“明珠湾杯”篮球邀请赛,举办水上执法单位座谈会,加强沟通,增进工作了解。实现“警务前置”,在明珠湾起步区的工地上设立广州首个工地警务室——明珠湾警务室;海事、港务、航道在营地设置工作站、联系点。

(五)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温馨之家

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余文化。一是成立羽毛球、篮球、足球、体育舞蹈、乐器、电影等文体协会,定期开展文体活动;二是联合各级单位工会开展“三送”活动;三是先后组织为困难员工捐款3次,领导亲自上门慰问困难职工,每季为员工举办生日会、集体婚礼、职工座谈会等活动,例如XX退休,并不是简单的聚餐而是举行欢送座谈会,分享43年在XX打拼的经历,激励员工保持初心,为企业壮大发展献策献力。四是总承包部自排节目,参与当地文艺演出,如横沥镇平安工地演出,融入当地文化,展示友好的企业形象。

 

三、XX企业文化小故事

(一)“三者定位”,社会责任担当

1.自贸区拱门:XX年X月X日,广东自贸区正式获批成立。XX年初,距春节还有19天,业主单位询问了区里的几家国企,可没有单位接下这个任务,最后XXX临急受命。为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XX组织精兵强将,认真策划、调动资源、严密施工。李XX、张XX等人坚守现场,放弃春节假期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克服春节期间人工紧张、资源短缺等困难,于XX年X月X日凌晨4点按原计划圆满完成自贸区拱门建设。还有“天鸽”台风过后,项目两次派出人力、物力援助XX区抢险救灾,收到了三防指挥部的感谢信。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在关键时候、危难之时能挺身而出,展现了央企的责任担当。

2.安置区拆迁户:XX年,安置区拆迁户已落实了90%,剩余10%的一直没有进展。春节将至,XX决定慰问拆迁户,协助政府尽快解决征拆问题,一来稳固已拆迁的村民民心,一来向未接受拆迁赔偿的村民表达XX的心意。带上慰问品,一家一户地走访,拉家常,了解他们生活情况,宣贯“XX”的企业愿景,告诉他们安置区不仅会建成,更会建好,让他们都住上花园小区。最后拆迁户选择相信公司,支持安置区的建设。安置区提前竣工,XX年X月,村民摇号分房,XX年春节,90%的村民已搬迁入住。

(二)品质为先,用心浇注客户满意

篇10

农民工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广,错综复杂,可探讨的问题很多。本文试图从农民工的政治地位、思想道德教育、农民工的生活学习娱乐方面入手。探索农民工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和方法之一: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

农民工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在现代社会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基本权利。只要是具备了某种能力或者做出某种贡献,社会成员就应当有机会按照自己愿望得到相应的社会位置。而基于公民平等的基本权利,任何阶层,特别是具有较高社会位置的阶层,不应以任何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不排斥其他阶层的社会成员进入本阶层,进而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以达到维护本阶层特有利益的目的。这也是和谐社会的标志之一。农民工现在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政治权利,依据其贡献的社会效益给予必要的政治荣誉,这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个阶层的潜能,调动积极性,推进和谐社会进步的步伐。在政治地位、待遇上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展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彰显公民的基本权利。

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和待遇,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加强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宣传他们勤奋工作、热爱事业的精神,宣传他们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让人们认识到农民工在城乡经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二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农民工的工作和生存状态。让人们了解农民工的工作条件和生存的艰辛,让大家都来关心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三是关注他们的精神和政治需求。通过种种渠道反映和宣传农民工的多彩精神生活和政治上的需求,创造条件,让他们有诉求和表达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他们的政治需求;四是在入党、提干、晋级、晋职、晋资上与当地人一视同仁。对特殊贡献和特殊人才的农民工要加倍奖励,如劳模评选、重用农民工提任重要岗位和职位等等;五是经常开展农民工归属感活动,让他们认识当地、热爱当地、融入当地。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让农民工有机会了解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越来越现代化的现实,激发他们对当地的热爱,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融入当地、并在此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

途径和方法之二: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

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农民工成份构成比较简单,农民工有朴实无华、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但面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农民工的思想有着种种不适应。许多观念、行为不被城市或市民所接受,甚至受到歧视、排斥,农民工的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包括公共卫生意识、公共秩序意识、公共法律法规意识等等比较淡薄,导致违法乱纪甚至犯罪行为屡有发生。因此,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农民工文化建设的最可缺少的途径。

我们认为,对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要注重教育手段的创新。农民工的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对于那些高深的道德理论,他们无法接受。这就需要我们把理论转化为具体规范,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组织他们学习。二是明确教育的侧重点。农民工对城市现代化的节奏和人们思想的急剧变化跟不上,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敷衍了事。应当把重点放在注重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注重诚实守信品德教育和抓好未成年子女教育上。社会责任就是公民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对农民工缺乏社会责任这一现实,我们应该在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文明礼貌、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注意公共卫生等方面进行教育。诚实守信是我们道德体系的一个重点,然而现在社会功利化、实用化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不好的信用缺失,对农民工诚实守信的教育是优化社会环境的重要内容,要建立一种社会信用保障机制和奖惩机制,用制度来保证社会信用的建立。这些年,广东在对市民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中,也有意识地把农民工作为教育对象,收到了一定成效。由于流动人口居住环境的不确定性,子女教育成了问题,如何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我们认为应当建立一种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全社会都应积极伸出援手,切实担负起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让他们回归学校,并做到人人有书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途径和方法之三:关心农民工的生活、学习和娱乐

农民工文化建设的第三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关心农民工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农民工离家出门创业、务工,事实上已融入这个社会大家庭中。但农民工的生活、学习和娱乐主客观条件较差,怎样为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娱乐环境,增强他们的家园感、文化认同感,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扎根当地,这需要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切实的方法,为农民工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实事。一是改善生活环境。农民工大都生活简朴,居无定所,收入不高,这就无法使农民工安居乐业。对此,我们的用工单位应当从农民工关心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入手,千方百计切实解决他们的这些实际问题。让农民工住得安心、顺心,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广东的很大一部份企业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他们拨出资金增建员工宿舍楼,并且每个楼层都配备了公用电话。加强了对厨房食物的采购管理,保证食品安全。推行职工医疗补助,与医院达成协议,在员工未能及时支付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垫付等。二是改善学习环境。农民工的学习非常重要。这涉及到农民工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如何掌握就业本领。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农民工接受各方面的培训。各级用人用工单位都要办培训班和补习班。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还要送农民工到各级培训部门深造。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还要把农民工教育培训纳入市、镇(区)成人学校规划。要安排农民工教育经费,要把镇区成人学校和有关企业作为农民工培训基地,采取多种办学模式,如集中办班、分散办班,送教上门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要在不影响工经济收入前提下,抽出一定工余时间学习。三是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如何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品味,充实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和精神追求,防止违法犯罪应当引起我们用工单位的关注。因此,要切实关心农民工的文化娱乐生活,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农民工的精神世界。广东的很多企业都能拨出一些资金建了灯光球场、阅览室、阅报栏、休闲影视室、乒乓球场、文艺演出舞台。或组建了业余文艺演出队体育队等,极大地丰富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每逢重大节日,广东的一些企业还组织举办文艺晚会、田径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也有的企业还在农民工中评选“爱岗敬业优秀员工”活动,又定期与有关部门一起,在农民工中开展法制、交通、卫生知识讲座,经常举办厂纪厂规、交通、工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创建和倡导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使农民工在学习、娱乐、消遣、健身强体中增长了知识,陶冶性情,净化了灵魂,变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篇11

中职学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二、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班学生构成以城镇学生为主,“多动、任性、自私”的特征明显,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风度气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入校第一年强调“检点行为的尺度”,第二年突出“温文谦让的量度和不怕挫折的气度”,第三年着重“彬彬有礼的风度”。两年多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酝酿,精心设计团体活动。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理想是否可有可无?’、‘中职生谈恋爱是利还是弊?’、‘网络的利与弊’等大型辩论会,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动了班级品质的形成。

四、动员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①布置教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群策群力,立足于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②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班歌、班训、班级公约等。这类活动要尽量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标志。

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养成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班纪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一个班级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标准。新学年一开学,我就选择了得力的班干部,制定了卫生轮流责任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及批评惩罚制度和学习上的互助制度,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搭好了平台。

其次,落实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评比工作。一个制度定出来,其正确性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认同后就要强化落实情况。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可以强化制度的落实,又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对于学校检查的各项常规,我们先自行检查,大力表扬和鼓励先进,积极改造落后的思想,惩戒不当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落实,促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④营造心理氛围。要营造一个具有高尚价值观念的集体氛围,并使个体受其感染而自觉认同,以此端正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渐进的甚至会出现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集体活动仍然是最好的形式。为了矫正学生中的不文明行为,我们举行了“培育中学生的风度”为主题的班级活动。通过演讲、看专题片、调查采访社会相关的人士,了解他们是如何对待风度的,然后写成调查报告进行交流,用小品演出的形式演绎什么才是真正的风度等等。学生自己设计、体验,无形之中,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体氛围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