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1 08:55: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民营企业人事档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民营企业人事档案

篇1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前言:新形势下,企业档案是财富、是效益,是现实的生产力,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不仅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科研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且与企业员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档案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推动民营经济规模、上档次,使之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企业档案也是所有企业管理工作的最后归宿,档案是企业宝贵的精神和物资财富,是不可生的资源。

1.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1企业档案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新形势下,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企业的技术资质、科技成果、技术专利、工艺工法以及职工素质、人才建设、文化建设、设备配置、技改历程、财务资产、经营情况等重要内容,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总之,企业档案记述和反映了企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历史和现状,有企业自身的特色,不可能脱离本企业的历史发展搞一种毫无本企业特色的“泛企业文化”。从整体而言,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历史价值。可为当今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具有较大的历史借鉴作用。如新一代大庆企业精神,必然是对上世纪60年代“大庆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1.2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依据。

企业文化建设在某些方面与企业档案有着直接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反映企业发展精神的《开发志》,宣传企业劳动价值观的《厂劳模事迹汇编》等,离开企业档案是无法编写的。企业档案记载了企业发展历史,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各种历史线索,可作为一些文化建设直接依据。档案管理是企业文化基础建设重要内容之一

1.3 档案管理本身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档案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因而企业档案建设就是一种企业科学文化建设。企业档案记载了企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这是企业一代又一代职工的劳动结晶;企业档案中包含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是企业劳动者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企业档案叙述了企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及几代劳动者的创业事迹,从而汇成一种企业精神,是当今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综观企业档案本身,就是一部企业文化建设史。企业档案管理是维护企业历史面貌的一项重要事业,只有管好企业档案,才能为企业留下一份文化遗产,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才能源远流长。

2.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作用

2.1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效力

人事档案是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的表现,以个人为单位收集、整理后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材料。人事档案是合理用人、选人的重要基础。人事档案的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直接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服务。利用人事档案有助于动态分析员工的人生轨迹,从而预测其发展潜力,及时发现新人,避免压制人才,埋没人才;任何人才都是人才系统的组成部分,凡有利于系统功能发挥的都是有用人才,只是类型不同,作用各异。依据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可以使各类人才扬其长,避其短,司其职,用其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力。

2.2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利用人事档案能够进一步了解员工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根据不同人才的能力和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在企业内进行合理的配置,因事而择人,用人以治事,把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和岗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部门之问、系统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避免人才积压和用非所学的现象产生,为组织的发展迅速地配置人力资源。人事档案以其材料越集越多为特点。随着我国企事业单位人员结构的多样化,传统的手工人事档案管理,势必会给查找档案材料带来不方便,容易贻误时机,而且出错率较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高效率已经是非常现实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个人基本信息的微机检索和联网查询,不断扩大人事档案信息的内涵,实现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和利用档案,使之为选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2.3有利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组织内部,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对分析组织内人力资源状况是否适应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制定人才资源计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脱离人事档案管理而作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一定是不科学、不规范和片面的。因此,我们呼吁:企业的经营者要牢固树立企业档案是无形资产的新观念,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企业各业务部门要积极配合档案人员,依法上交档案资料。企业的档案人员要主动向企业的业务部门提供各种档案材料目录,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渠道将企业档案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3.新形势下民营企业档案发挥的重要作用概述

在许多员工的印象中,企业档案是封尘的卷宗,没有什么用途。其实,企业档案是财富、是效益,是现实的生产力,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还处在无序、管理不规范、档案材料不齐全等情况存在,这些都将给企业自身的发展留下隐患。加强公司档案工作势在必行,这样不仅是企业强化基础管理、提高市场竟争力、维护自身权益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的一项法定义务。企业应充分认识档案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依法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企业现实工作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把档案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切实加强管理。 健全的档案管理,有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档案资料会逐年增多,但如果不统一集中管理,将会给查找利用带来不便,特别是现在一些档案资料在由各部门自己保存档案收集很不齐全,管理不当,还经常出现丢失现象,查找起来也不方便特别是一些不常用的资料,放在某一个地方或是某一领导手中,很容易忘记或是丢失,再用就找不到。所以说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利大于弊,没有高标准的档案管理,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更没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档案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企业腾飞的助推器,我们说恒剑路桥要做强、做大、做久,必须要大力加强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要高度引起公司领导和上下员工的重视,使其真正做到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

结语:综上,新形势下,档案作为企业的信息宝库、文化财富和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挥企业档案的应有作用,就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2

二、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保留档案身份。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人事关系,从报到之日起,比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资标准确定一次档案定级工资,以后录用到机关或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工龄连续计算,并比照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套改工资。在民营企业工作每满7年的高套一档职务工资。

三、部队转业干部到民营企业就业或自谋职业的,保留档案身份,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人事关系,比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同等条件人员套改一次档案工资,在两年内因企业破产、被兼并而下岗的,如本人要求另行安排工作,可由安置部门负责介绍工作。以后录用到机关或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工龄连续计算,比照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套改工资。在民营企业工作每满7年的,高套一档职务工资。

四、民营企业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不受指标数额限制。评审可按国家制定的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和省制定的破格晋升条件执行,也可按照《河北省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职称评审暂行办法》执行,放宽学历、资历的要求。中级以上评审工作统一由市职改办负责。申报评审牵头单位,民营科技企业,由各级科委牵头;工商联会员企业,由各级工商联牵头;个体、私营企业,由各级工商局牵头;委托人事业务的企业,由各级人才交流中心牵头。

五、在民营企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人员,可以不受资历、学历限制,直接报名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执业资格全国统考。

六、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并创造可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可按规定通过人事机构申报政府特殊津贴,参与中青年专家和各级拔尖人才的评选,享受相应的待遇。

七、参照冀人干〔1992〕24号、冀人才〔1994〕94号和邯人〔1997〕12号文件精神,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向各级人才交流中心申报家属子女户口“农转非”。

八、民营企业进入人才市场招聘人才,涉及人员聘用、人员流动等事宜,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办理手续,并提供相关服务。

九、民营企业从外地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负责进行人才测评,并办理审核等手续。

十、各级人才交流机构作为民营企业的人事机构,为其提供政策咨询、人事策划服务,人事档案管理、档案调资、职称申报,出境出国审查、社会保险、人才招聘、推荐、测评、培训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聘用、辞职、辞退手续等有关人事业务。

十一、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对被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考核。

篇3

档案是知识的宝库与历史的见证,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宝贵历史材料,记录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对了解历史、查考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政策规划、教人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一个单位在制定各项改革方案、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时,都要参考档案资料;又如学校、单位、企业,通过档案编写史料、举办展览、电教宣传等方式来教育人、感染人,增加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等等。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一)主观随意性强

传统人事档案中有“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规定。这一规定源自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并应用到其他人事档案规定中。对当事人保密的目的一般认为是安全的需要以及方便组织管理,但正是这种高度保密性反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信息垄断而使“组织意见”主观随意性增强。

(二)弄虚作假,以档谋私

在传统管理方式控制下,“以档谋私”现象屡屡出现。欲从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跳槽的人受到单位扣留档案不放人的“人质档案”现象并不鲜见。部分“弃档族”在进入需要人事档案的单位就业办理调转、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时候,也徒叹“档到用时方恨无”。现实中有个别人通过在档案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靠弄虚作假,平步青云走较高级领导岗位;也有单位个别领导通过档案打击报复,给职工带来极大的伤害。不同形式的虚假档案,“以档谋私”现象的屡屡出现,使档案制度的严肃性、准确性、惟一性屡受挑战。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尚未建立完善,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呈现“弃档族”

过去个人只能对人事档案所决定的命运无条件接受,而在现在这一转轨时期,大量新阶层与流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它的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份人事档案中,至少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作为60多万“弃档族”中很多人是“漂”到大城市就业,档案现在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用;有人甚至长期拖欠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档案托管费,且未作补交的打算。调查显示:有68%的被访者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而且越是年轻人和非党员,越是不重视档案。对于流动人员而言,调整档案工资、进行职称评审、提供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和出国政审等人事项目实际上也并不需要。流动人员并不在国有单位,按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定级、晋资可谓是画蛇添足。

(四)在非公企业,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

与部分人自动抛弃档案相应的是许多非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并不关心人事档案。企业经理通常是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聘用员工。某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的企业占了调查总数的80%。在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人事档案在提干过程中“还是相当重要的。”如今,企业必须在市场上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但现有的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有些甚至提供了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是对人事档案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目前,众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去做人才的背景调查,而对人事档案基本上都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用人单位在忽略旧的人事档案的同时,却又发现或多或少需要建立每个人员的新“人事档案”,只不过这份“人事档案”现在有着更多不同的形式:有的企业是建立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建立在人才中心保管的人事档案之外的“第二人事档案”;然而这些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所有制市场参与者的大量涌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又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乃“弃之可惜”。

(五)人事档案管理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

人事档案虽小,但关系到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由于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牵涉到组织、人事、劳动、档案等多个主管部门,档案的功能则延伸到民政、公安、教育等其他有关部门,特别是由于档案收费管理为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带来巨大收益,致使目前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大大落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

二、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但这并未改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二)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从长远看,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不管公共部门或三资、民营企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制度和原则下享有人事档案的管理权。为保障流动人员权益和各单位的专有知识信息,非公单位的人事档案应以单位为中心建立,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不得作为个人身份证明随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个人到新的单位供职服务,则新的服务单位应重新为其建立档案。个人离职后原单位应在若干年内保留其人事档案。

个人求职或服务的新单位欲了解查阅其原单位的人事档案由本人书面授权,原单位应无偿提供。非经个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公开、披露个人档案信息。

(三)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档案管理绝不仅仅是单纯保管,而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比如《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了适应服务人事工作的需要,《规定》还要求“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这些服务内容是今后人事档案管理的很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档案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执行“收支两条线”

为了保证规定落到实处,应当收取少量服务费,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但是要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收取的服务费要如数上缴政府财政部门,不得私自截留。“收支两条线”是对行政事业费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则无法执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是不能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因为那样一来,实际就把这项公共服务变成了企业行为。

总之,只有以“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合理改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才能解除就业者的后顾之忧,让人们安居乐业,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胡伟.浅谈人事档案的特点和作用[J].科技,2004,(10).

篇4

档案是知识的宝库与历史的见证,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宝贵历史材料,记录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对了解历史、查考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政策规划、教人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一个单位在制定各项改革方案、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时,都要参考档案资料;又如学校、单位、企业,通过档案编写史料、举办展览、电教宣传等方式来教育人、感染人,增加职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等等。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一)主观随意性强

传统人事档案中有“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规定。这一规定源自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并应用到其他人事档案规定中。对当事人保密的目的一般认为是安全的需要以及方便组织管理,但正是这种高度保密性反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信息垄断而使“组织意见”主观随意性增强。

(二)弄虚作假,以档谋私

在传统管理方式控制下,“以档谋私”现象屡屡出现。欲从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跳槽的人受到单位扣留档案不放人的“人质档案”现象并不鲜见。部分“弃档族”在进入需要人事档案的单位就业办理调转、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时候,也徒叹“档到用时方恨无”。现实中有个别人通过在档案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靠弄虚作假,平步青云走较高级领导岗位;也有单位个别领导通过档案打击报复,给职工带来极大的伤害。不同形式的虚假档案,“以档谋私”现象的屡屡出现,使档案制度的严肃性、准确性、惟一性屡受挑战。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尚未建立完善,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呈现“弃档族”

过去个人只能对人事档案所决定的命运无条件接受,而在现在这一转轨时期,大量新阶层与流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它的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份人事档案中,至少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作为60多万“弃档族”中很多人是“漂”到大城市就业,档案现在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用;有人甚至长期拖欠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档案托管费,且未作补交的打算。调查显示:有68%的被访者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而且越是年轻人和非党员,越是不重视档案。对于流动人员而言,调整档案工资、进行职称评审、提供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和出国政审等人事项目实际上也并不需要。流动人员并不在国有单位,按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定级、晋资可谓是画蛇添足。

(四)在非公企业,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

与部分人自动抛弃档案相应的是许多非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并不关心人事档案。企业经理通常是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聘用员工。某咨询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的企业占了调查总数的80%。在政府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人事档案在提干过程中“还是相当重要的。”如今,企业必须在市场上寻找最优秀的人才,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但现有的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有些甚至提供了与实际情况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它已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是对人事档案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目前,众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去做人才的背景调查,而对人事档案基本上都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用人单位在忽略旧的人事档案的同时,却又发现或多或少需要建立每个人员的新“人事档案”,只不过这份“人事档案”现在有着更多不同的形式:有的企业是建立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建立在人才中心保管的人事档案之外的“第二人事档案”;然而这些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所有制市场参与者的大量涌现,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又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乃“弃之可惜”。

(五)人事档案管理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

人事档案虽小,但关系到千百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由于传统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牵涉到组织、人事、劳动、档案等多个主管部门,档案的功能则延伸到民政、公安、教育等其他有关部门,特别是由于档案收费管理为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带来巨大收益,致使目前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举步维艰,大大落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

二、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但这并未改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从长远看,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不管公共部门或三资、民营企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制度和原则下享有人事档案的管理权。为保障流动人员权益和各单位的专有知识信息,非公单位的人事档案应以单位为中心建立,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不得作为个人身份证明随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个人到新的单位供职服务,则新的服务单位应重新为其建立档案。个人离职后原单位应在若干年内保留其人事档案。

个人求职或服务的新单位欲了解查阅其原单位的人事档案由本人书面授权,原单位应无偿提供。非经个人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公开、披露个人档案信息。

(三)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档案管理绝不仅仅是单纯保管,而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比如《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了适应服务人事工作的需要,《规定》还要求“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这些服务内容是今后人事档案管理的很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档案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执行“收支两条线”

为了保证规定落到实处,应当收取少量服务费,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但是要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收取的服务费要如数上缴政府财政部门,不得私自截留。“收支两条线”是对行政事业费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则无法执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是不能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因为那样一来,实际就把这项公共服务变成了企业行为。超级秘书网

总之,只有以“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来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合理改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才能解除就业者的后顾之忧,让人们安居乐业,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胡伟.浅谈人事档案的特点和作用[J].科技,2004,(10).

篇5

企业的档案在企业改制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真实的历史资料,为企业的改制和以后的发展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也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不流失。更由于有真实的历史资料,也保证了企业人才的不流失。与此同时也保证了改制后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储存了企业再发展的信息。为改制后的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档案在企业的改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体的作用如下:

一、原始档案,真实的提供了原始的经营数据,保证被改制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改制前的企业有大量的关于厂房、企业经营、土地使用等档案资料。企业和当地的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的大量原始建档案资料,可以使改制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从而企业的改制得以使顺利进行,档案中所记载的企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数据。提供了真实的原始财务资料。改制企业档案的处置工作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根据这些原始的档案信息,制定好可行性较强,且保证又有资产和企业职工利益的有效改制方案。来保证国家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原始的档案为改制后的提供重要企业再发展信息

原始的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水平和管理经验的长期积累,有着较强的连续性。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是企业再发展和再提高的重要资源和保障信息。企业档案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一切生产和社会活动以及企业创造与发展。整个过程都真实地反映在企业档案上。改制后的企业现状既是历史企业的延续,又必须是未来企业的历史。改制后企业新的经营管理、新的技术开发和新的产品研发与认证,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原来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生产、供应、销售等各种基础条件所固有的原始数据,而所有这些原有的技术和信息资料都是企业档案中才能提供的。

三、档案是保护改制后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凭证

改制后和改制中的企业档案,都是企业资产权益的具有法律效益的原始凭证。是维系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和保护神。改制后企业档案工作做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该企业以后最基本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企业在改制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重建的组织机构、新启用经营管理人员、企业经营范围都是不断变化的。有的企业改制后,由于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突飞猛进的发展,发展成了跨行业和跨地区的多种成份的经济组织联盟。企业和企业之间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大多都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网络结构,并不断产生新债权和新的债务。要保护好自己企业的既得利益和应享受的合法权益,及时解决好债权问题和债务问题,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还有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等诸多问题,企业就必须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最好,使这一原始凭证得以长期的保存并保证其准确性和真实性。来作为保证改制后的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的法律凭证。

四、建立好新的信用档案,可以提升改制后民营企业信誉度

建立好新的企业档案可以使新企业的社会诚信度越来越高,越来越被社会所承认。诚信有着深厚的经济效益。讲诚信就是信誉,就可能持续发展。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信用档案真实的记载了企业的诚信,信用档案主要是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专门建立的保存各种信用记录的档案。信用档案是一个企业信用真实状况的长期积累。信用好经营状况就一定会好,经济效益也就一定会好。人们固有的思维还是更信任国企。而改制建立的信用档案,即可以扩大和提升企业的信用,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档案的建设。信用档案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策略。企业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信用档案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产权证。它是企业的基础性资源。当今的世界,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企业信誉和企业的效益息息相关,它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企业的信用档案是企业档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改制后的企业的信誉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五、改制前的档案和改制后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保证了企业档案的连续性

新老档案的一体化管理要遵循文件的运动周期理论,从文件的制作到现行的使用。可分为暂时保存、限时保存、长期保存和永久保存四个阶段。对改制前后的档案工作要进行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使得新老档案一体化。来确保企业的现行档案管理的连续性、高效性和优化性。

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的改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上可见,档案管理改制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的健康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是立足于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大量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成果。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培养优秀档案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赋予企业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初探.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4)

[2]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学理论》. 2009(25)

篇6

一、改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从对改制企业调查的情况来看, 改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改制后,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着意识淡薄、管理不严、档案流向归属不明等问题。二是档案资料收集难、档案管理队伍不稳定、档案利用率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事工作者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不利。三是人员调动频繁带来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在扩大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由于流动人员多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等,他们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他们的人事档案或存在原单位的某个“角落”里,或在自己的手里,这样不利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四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地位、待遇、报酬等利益问题使得一部分人心理失衡,少数人依然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注意的思想,认为人事档案工作清贫、枯燥乏味,从而缺乏进取精神,工作作风懒散、工作热情不高、缺乏责任感,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提高。

造成改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也有体制上的问题。

二、加强非公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形势下,改制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理应和其他工作一样得到重视和加强。

1、提高认识,切实把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摆上位置。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的发展,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不重视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企业,一个对人事档案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才信息资源没有充分认识的法人代表,怎么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又怎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决策者,应自觉提高对人事档案的认识,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一是价值的观念;二是信息的观念;三是服务的观念。从而,增强依法管理人事档案的意识,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重要的基础工作,摆上位置,规范管理。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要从企业实际出发,针对改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建立健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若干规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制》、《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登记制度》以及《人事档案材料整理归档制度》等,并认真贯彻执行。

篇7

什么是流动人员档案?流动人员档案是指脱离国家干部队伍,自行流动到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独资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作的人员档案,这是改革开放和干部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情况。所以在当今社会,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它作为一种载体,记载的对象是工作单位不固定、流动性很强的特殊群体。因此,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需要。

当今的档案流动不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推动了人才合理流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日趋社会化、多样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以及在档案管理基础上产生的人事制都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一体化的干部身份管理模式。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端是人才流动的发端,若没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流动的“身份”瓶颈问题。人事档案它改革了计划经济下的干部身份管理方式,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形成了新的人才流动态势,所以它目前是人才中心的基石,它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始终是各地人才中心的最主要业务,无论从服务结构还是收入结构上看都是首屈一指的。最重要的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展是人才市场发展的平台,从目前正在实践的以档案管理为依托的“一条龙式”人事服务,到方兴未艾的人才派遣等新业务,都是站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这个根基上对人事工作的突破与发展。我们可以大胆预想,下步人才市场业务的发展将会更多地衍生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之上。

纵观整个趋势,人事档案接收是呈跳跃式增加,人事档案的利用日益丰富和不可替代,为人才双向、多向的流动解决了后顾之忧,使流动人员档案有人管,关系有处挂,户籍有处报,职称有处评,人才流动千变万化离不开档案其稳固的不变基石,使各种人才有底可寻,有据可用。据相关调查表统计,目前社会接收流动人员档案出现了四大热点:一是围绕落实当地政府政策推进形成的热点,如近几年的事业单位改制企业,主要集中在2002年至2003年事改企档案;二是2000年至今的大中专毕业生档案大量增加形成的热点,如因为本地人员在外地工作,外地户口迁不进的户口全部回原籍的人事档案、在本地工作的人事档案、外地人员在本市工作等,以上这些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集中存放在人才服务中心占总数70%;三是为落实政策,鼓励机关、事业、卫生、学校等干部、科技人员下海创业,辞职的较多,接收的人事档案也明显上升,辞职创业的人事档案占总数10%;四是鼓励大学生进行多渠道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村官的人事档案占总数5%。所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同时还拓展了人事管理与服务的空间。从档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将传统的人事工作服务对象从机关、事业单位、不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拓展到了外省及本市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所有人才,进行双向流动,选择了适应改革需要自愿接受服务的其他单位,可以看出,人事档案流动强、调动频繁,服务空间大大提高。

然而,从现阶段的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看,人事档案不存在弱化的问题,而更应该将关注力放在讨论如何强化它的手段。因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在上述内容也提到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它作为一种载体,记载的对象是工作单位不固定、流动性很强的特殊群体,自2000年以来,各行各业、机关事业单位等查档率逐年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已有单纯的人事关系托管发展为一系列社会化的人事服务,查档内容涵盖了流动人员的转正定级、档案工资核算、工龄计算、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手续等多项业务,服务对象逐步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所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是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新产物,也必定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目前看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实现手段更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为需求者提供动态真实的原始资料,更为需求者提供科学信用的评价分析,实现人事档案利用上的飞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必须要改革才能焕发它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勃勃生机,必须要拓宽视野,开辟新领域才能提升它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寻求服务方式的创新并需要有关上级部门的明确支持和统一指导。一是以法定方式明确人才中心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专营性职责;二是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重新定义档案材料类别;三是根据国际通用的原则加强职业分类和岗位分类形成规范的职业管理制度。

总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而产生的有中国特色的课题,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实质是人事管理关系的实现,所以它牵涉到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随着时展,我们回顾近十年社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我深深感觉到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它推动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促进了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现代社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不但要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而且还要想办法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明.妥善处理流动人员档案的滞留[J].档案管理,2011,4.

篇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不可取代的经济体,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然而,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却处于初始阶段,基本上处于无人员、无设施、无制度、无库房的“四无”状态,这与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极不相衬。如何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大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发挥其档案的作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服务,已成为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落后,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规模。民营企业大多是从家庭作坊开始起步,随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把企业做大。目前,“有经营思想、无档案意识”是民营企业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些企业主往往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人员上,却在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设备、库房、经费配备等方面十分吝啬,至于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更是缺乏。大多数民营企业主心目中没有档案管理,更别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2003年在上海和江浙的一项调查表明:13%的民营企业无人管理档案;55.4%的民营企业未建档案室,仅有人兼管档案。十年过去了,此现象仍然存在。据笔者调查了解金华本地民营企业大多数未设立档案室,有的甚至无人管理档案。例如浙江高峰新材料管业有限公司,虽然拥有固定资产2.8亿元,员工800余人,但它也未设立档案室,只是由办公室人员兼管文书档案。又如浙江太阳金属有限公司根本就无人管理档案。这些民营企业主看不到档案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把企业档案当作企业的无形资产的观念。因此,即使企业产值增加和规模扩大了,档案材料增多了,但档案管理工作却未能与企业的发展同步。

2.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业务不熟悉,无上岗能力,不懂如何整理归类、保管。为节约成本,民营企业的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由办公室人员和后勤人员兼职,往往是人手少、兼职多,由于工作量大,业务繁杂,平时对档案工作置之不理,用时才慌忙翻寻。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不清楚档案管理的技术和标准,导致档案信息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利用。

3.管理资源分散,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民营企业档案资料四分五裂地分散在各个部门,查找利用相当不便,这是由于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所致,各部门随意采用自己的档案管理办法,应该归档的材料既没有组成案卷,也没有查找目录。例如一些民营企业,它的基建档案、产品档案、技术档案、工、青、妇、党、团档案、人事档案分别由基建负责人、销售部、技术部、工会、办公室管理,形成典型的分散管理局面。加上监督机制不到位,如果有员工“跳槽”,就会造成核心材料和技术泄露,知识产权白白流失,那将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

4、落后的法治管理办法与新时期依法治档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已经陈旧,难以适应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由于新的体制和运作模式还没有形成,导致档案行政管理人员无所适从,从而忽视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调查研究和监督指导,而一些民营企业主由于观念落后,也把企业档案当成一种内部的、机密的信息,外人无权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因此,必须尽快制定一项适合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来解决这一课题。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民营企业管理者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导致其档案管理不能与企业发展同进步。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主大都忽视档案管理而只重视生产经营。对档案概念认识模糊的不仅是企业主,还包括管理层。几乎没有人认识到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生产、销售等内容,还包括了档案管理这一技术工作,认识不到企业的档案不仅仅是人事档案,还包括企业在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民营企业要想掌握内外部经济技术信息资料,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科学性以及提高企业效益,必须高度认识这种历史记录的重要性。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因此民营企业的决策者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更不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来管理档案。

2.民营企业管理者档案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其档案管理成为法制盲区。1988年1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档案法》,20多年过去了,《档案法》已深入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中,但却一直没有在民营企业主中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少民营企业管理者不但自己不学习《档案法》,而且也不组织管理层和员工进行学习,导致企业变成档案法制的盲区。因此,他们不能依法做好本企业的档案工作是必然的。

3.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宣传和引导不到位,服务水平跟不上导致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形成“空档”。民营企业经营者不了解档案工作,不清楚哪些工作应该建档,没有看到档案工作重要性。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企业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监督指导思路,但对非国有企业却没有,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跟不上民营企业发展的步伐,没有及时制订和出台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规定,导致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无章可循,工作也处于落后状态。

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加强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以改变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二、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民营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将对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良好的档案管理,有助于民营企业增加技术和知识储备,促进企业保护好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助于民营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在关键时刻发挥档案的依据和凭证作用,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有助于民营企业构筑企业信用体系,提高企业诚信度,树立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创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创新企业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2002年,康恩贝集团申报首批浙江省诚信示范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集团档案室及时提供了有关银行、合同、产品服务、财务、纳税、劳动、环保等信用方面的原始资料,证明集团完全符合省诚信示范企业的条件,2003年3月康恩贝集团顺利被评为省诚信示范单位。

(三)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各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措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民营经济向着规范化、制度、诚信发展。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也需要依据企业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

三、积极探索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有效途径

1.要做好心理引导,不断激发民营企业的建档热情,鼓励民营企业建立档案室。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最重要因素是其企业主的档案意识。所以,能否激发私企的建档热情,必须要从正向和逆向思维两方面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正向思维就是要对国家相关档案法律法规和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经验进行宣传,对那些成功利用档案的民营企业要进行特别宣传,使“档案是财富、档案是效益”的观念在民营企业中确立,使保护和利用档案成为民营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逆向思维就是要从反面让民营企业主认识到,制约企业经济发展原因包括落后的档案工作观念和行为,致命的管理漏洞皆因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方法和制度。

2.要勇于创新,探索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新模式。民营企业存在各种不同的情况,这种不同不仅包括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的不同,还包括收集保管的资料完整程度和建档物质条件的不同。因此,根据《档案法》的规定,结合民营企业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让民营企业走出档案管理的困境。例如集中式管理、网点式管理和寄存式管理等。所谓集中式管理,是指将本企业各类档案集中统一保管;所谓网点式管理,是指档案实体按类别分散保管在有关部门,各类档案的目录集中统一保管在综合档案室;所谓寄存式管理,是指民营企业将自身形成的档案寄存在地方档案馆或档案中介机构。

3.要改变观念,为民营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宣传和行政手段来要求民营企业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是行不通的,只有为民营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一是建立新型服务体系。通过建立数字型档案,打开档案信息化服务的通道,让民营企业可以在网上查询档案工作信息。同时建立市场咨询档案,使商业信息进入民营企业的存档空间。二是宣讲国家相关法规。运用档案网站的传播优势,使最新的法规、标准、成功作法得到有效传播,同时联合新闻单位,把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普及档案知识通过现代传播手段进行传播:三是编写工作指南和业务指导材料赠送给民营企业,指导其用科学的理念来搞好建档工作。民营企业有别于国有企业,在指导民营企业规范管理档案时,要简化有关程序,简化各类文件归档整理要求,分类尽量简单灵活,便于操作,编发的指导材料也要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使档案人员做起来得心应手。四是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针对民营企业档案人员“兼职过多”的特点,档案部门可采取现场培训、上门培训、远程培训等各种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档案人员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真正解决民营企业在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篇9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71-02

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依然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在认识层面,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重视不足。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工作任务重、工作系统性强,且工作业绩不明显的基础性工作。当前依然有很多人任务社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仅仅是一些简单的保管性工作,只要档案不丢失,能查询就完全可以了。事实上,这种对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着极大偏差,不能充分认识到干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受这种认识的影响,一些单位在干部档案人员安排上,往往是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处于消极应付状态。

(二)在管理方面,相关的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重保密、轻查询、不开放的现象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依然普遍存在。根据相关管理规定,目前只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才具有干部事档案的相应保管权,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以及人员交流的增加,一些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也开始出现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需要,而实际上,这些企业多存是将干部人事档案通过人才交流中心寄存并托管。由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不透明,产生的相应管理问题有增加趋势,一些当事人的干部人事档案被原工作单位填写了一些不实情况,但由于个当事人无法查阅个人档案,造成档案丢失和篡改等情况发生,当事人均无从知晓。当前人员流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人员流动过程中,由于干部人事档案无法做到与人员流动同步,所以人档分离的情况普遍存在,一些单位为了阻止人才外流,甚至将干部人事档案作为要挟条件,导致很多“弃档”现象出现。

(三)在质量方面,干部档案收集力度和材料质量均有一定差距。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制度不够规范和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执行也吃不够严格,很多单位在管理上多为生搬硬套上级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没有进行相应的本地化细化。此为,过去传统的手工管理对于干部人事档案的质量与效率均存在一定的制约,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进程较慢,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不高。

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一些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并未设立库房,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些干部对人事档案的存放和管理均不知晓,干部人事档案被放置在人事管理人员的抽屉或柜子中,甚至存在干部人事档案本人管理的严重问题。二是干部人事档案相关制度落实存在问题。虽然当前大部分单位均制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的情况不容乐观,一些单位在查借干部人事档案时,既不登记也不出具介绍信的情况大量攒竹,回执单落实和按时归档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三是现行制度中有滞后和制肘问题。新形势下,传统的管理制定应不能适应干部人事档案发展的需求,一些旧的管理制度亟待完善和修订。

(二)对干部人事档案认识不够到位

很多单位对待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依然存在“用起来重要,管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问题,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一定偏差。一是相关领导不够重视。一些单位和部门领导对干部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干部档案管理投入物力和人力较多,并且工作不能对业绩有所提升。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关心、不关注、不支持,在库房建设、机构设立、人员配置等方面均不能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二是相关人员配置不到位。一些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多为身兼数职,工作任务比较繁杂,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多,工作压力大。此为,由于缺少必要的培训,一些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精通,无法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顺利实施。

(三)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可以说责任心是做好干部档案管理最核心的需求。很多时候,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就是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图简省、怕麻烦、走捷径都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也是当前各项干部档案管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三、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认识

篇10

一、目前,我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多头管理问题。由于客观原因,实际上现在省、市、区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和各级职业介绍机构甚至社保部门都在保管档案,还包括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行业机构所办的人才交流机构、职业介绍机构都在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2.流动人员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民营企业对员工人事档案不够重视。很多的流动人员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而且越是年轻人越是不重视档案。但同时也反映出档案管理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中的种种管理制度同其他各类非公企业和自主创业人员档案在用途上的差异大。对于企业来说,多数企业认为人事档案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帮助他们正确判断某个人的真实才能和准确的客观背景,这些都影响了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趋向正规化、标准化。

3.有些档案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一是档案的接收在一些方面的限制,比如没有报到证或者民办院校毕业生的档案接收问题等等,二是各省区在彼此间转递档案时对转正定级的要求,因为目前我们个人托管的档案很多是在转递的时候才根据对方接收单位的要求办转正定级,那么现办、补办等等问题各省区是如何处理的,全国能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三是政策与收费方面,毕业生毕业后的2年是免费的,那么我们省还没有做到免费的这些档案都能有财政支付。可以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着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职能,如何通过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人才流动,规范人才流动,很值得我们研究。

二、努力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要提高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服务水平,就必须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1.形成共识,促进发展。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过程的管理,由于现在全国各省区之间档案流动数量也很大,各省区之间转递管理也有一些差异,导致档案在转

转贴于

递中有些政策不能彼此配套。建议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牵头,规范全国各省区之间的有关档案转递方面的要求,通过加强对人事档案流转过程的管理来规范、引导人才流动,使人事档案价值得以体现。

2.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而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划化将直接影响进档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准确、精炼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3.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不同,对于规。范西部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篇11

人事档案收存了人员履历、鉴定(考评)记录、政治历史、党(团)关系等个人信息,以及奖惩情况、任免(职)、工资收入等私密信息,以权威文件材料的方式记录员工个人成长、思想发展的过往,能体现当事人家庭背景、从事专业、个人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情况。简而言之,人事档案是个人信息的储存库,概括地反映当事人经历全貌。基于人才流动频次加快、方式愈加多样化等现实,以传统人工方式对人事档案实行管理的“短板”越来越突显。以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为例,截至目前,受托管档案高达19万份,且每年新增档案均在30%以上。量的迅猛增加,进一步带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软件系统更新滞后于硬件设施建设

当前,经批准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绝大多数为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经长期运营发展,与人事档案总量相匹配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能满足正常需要,但是在软件配套设施、系统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系21世纪初期配置,近十年来,人事档案数呈几何倍级增长,使用的管理服务系统却没有及时升级,出现原始档案信息不能加入管理系统,信息查询需要“两条腿走路”,档案信息更新不及时,系统外远程查询、受理无法实现等情况。由此带来诸多管理服务中的不便,导致优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不能到位。

2.信息化程度不高制约服务水准提升

随着上世纪末高校持续“扩招”,高校毕业生总量近年剧增,处在“择业期”的大中专毕业生个人人事档案,除少量能跟随本人进入有自主管理人事档案的用人单位,绝大多数人事档案都进入工作地或居住地所在的人才服务机构。这批高学历、高素质档案托管人使用网络的频次非常强,大多都习惯使用网络处理个人有关事宜。而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需要办理的事项只能往返于人才机构和居住地之间,既给机构前台受理窗口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也给档案托管当事人增加了较大的办理成本。

3.办理不便捷造成人事档案资源浪费

长期以来,广大流动人员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对我国人事制度及人事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加之档案事务办理程序、服务通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导致当事人对个人档案不关心、不重视。这也是人才服务机构每年都出现相当数量的“死档”、“无人档”的关键原因。另一方面,一部分民营企业对员工档案不重视,没有认识到通过档案了解员工相关情况从而达到甄别、选用员工的这一便捷渠道,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员工人事档案利用率低,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档案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加快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途径

档案资源对企业、社会、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传统档案管理与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同时,随着受托管档案数量的剧增,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好档案资源成为各级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的必然选择。要建立起一个融档案保护与档案信息处理于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一个有限开放性档案管理系统,把档案信息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便于企业更快捷方便寻找合适人才。

1.加大资金投入,开发一整套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随着流动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每年累积增多,湖南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库存人事档案数量成倍增加,现行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档案管理所需,且人事档案信息多而杂,建立一整套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这套系统既要包括内部管理系统,又包括远程使用、服务系统。内部管理系统将档案原有的基础数据重新导入,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使之拥有一个大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让常规性查阅利用、统计、调取等实现自动化,替代现行人事档案管理繁琐的入库查询、效率低下的人工调取等,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等。远程管理系统应将存档人员档案基本信息上传至网络服务后台,流动人员凭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进入网络服务界面即可实时查询,有效提高效率和质量。从长远来看,通过一次性资金投入、借助专业技术力量,开发建设市场化人事管理系统,将获得比投入更大、更有效的产出,实现远程服务和资源共享。

2.加强培训力度,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技能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只是基本,要实现长期稳定的管理服务预期,更需要拥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