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6: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生教育辅导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心理辅导,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完美的人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体育训练中大有作为,帮助其解除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完美发展,从而达到提高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障碍的特征
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障碍特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影响自身正常学习行为和体育活动的消极心理状态。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很常见,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抑郁心理。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不足、精神萎靡,情绪低落,不主动,常躲避练习或早退。
2.过度紧张心理。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压力大,学习动作难度大,失误次数多等,这些大多能引起学生的过度紧张心理。如果学生过度紧张,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下降,学习难度会加大,这种状况会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及身心带来一定的危害,严重地影响学生体育能力的发挥。
3.恐惧心理。主要表现在:一学习某类动作,学生就害怕,害怕出现失误,害怕同学嘲笑,害怕教师批评、害怕受伤,这样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并伴随相应的生理变化,表现为:心跳加快、四肢无力,打寒战,出冷汗,这样就影响了自身的运动能力,从而导致学习无法正常进行。
4.自卑心态。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常自我感觉不如别人,信心不足,认为自己“笨手笨脚”,生怕别人看见耻笑,特别是遇到有点难度的技术动作,就更不愿练习,这样长期下来将导致恶性循环,产生厌倦学习心理。
二、心理辅导的方法
体育与健康学习心理辅导主要是促进运动参与,并有效的运用激励,调节情绪。刚柔相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以事实或事例正面引导学生,将心中的积郁进行有益的宣泄,从而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理投入到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去。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
1.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是体育与健康学习最大的障碍,将直接影响其学习中的心理变化。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学生的个体需要和课堂组织教学往往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其提高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帮助他们逐渐从比较单纯地追求兴趣的心理满足,向比较理性地为了实现体育的生理和社会功能转化,诱导他们自我培养对体育项目广泛的兴趣。
2.帮助学生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要“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帮助他们制订适宜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结合实际,可以把完成教材内容看做是总目标,区别对待设立若干个分目标,如在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难度、技术掌握程度、完成质量,练习的次数等,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完成各个分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大部分学生均能很好地完成预定的目标,在完成练习获得成功时,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从而主动参与到运动中去,激发运动热情。
3.激励法。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没有对优生的偏爱,也没有对“学困生”的厌弃。相反,对待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予关注,对他们要抱有期望,要激励他们树立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信心,针对他们渴望进步的心理需要,及时发现和表扬其优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喜悦,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克服自卑、恐惧等心理障碍。
4.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自我调控手段。心理自我调控的手段就在于自我情绪调节。当感觉自己情绪失控时,做好深呼吸,想些开心的事情,控制好情绪。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对学生开展的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教育和人际环境教育,两者相互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干净整洁的运动场地、摆放有序的体育器械等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对客观的体育与健康的学练环境有了清晰的认识,就会调整自己的内心活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中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心理素质的水平,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成功学习的基础。心理辅导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遵循有关原则,运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乐于体育与健康的学习,真正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凯.优化体育学习心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 .中国学校体育.2003(5):59-60.
[2]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考试焦虑的界定
考试焦虑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它指的是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有些学生一到考试就出现心慌意乱、情绪紧张、记忆卡壳等现象,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尤其是一些重大考试更是如此。这种现象就是考试焦虑,指的是由考试而引起的过分紧张不安、恐惧、担忧、厌恶等情绪性心理状态。
二、针对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教育辅导
分析引起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诸多因素,我们可以得出中小学生的考试焦虑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针对考试焦虑具体原因,可采用下列心理辅导方法克服考试焦虑。
(一)考试焦虑心理的认知娇正
对于考试焦虑,认知矫正是一种重要的辅助途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影响学生对考试的知觉和评价,使学生对考试获得一种现实合理的态度,进而对“即将面对考试”这一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教师要指导他们进行认知矫正,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优点,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对考试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减轻考试焦虑。
第一,考试动机的调整。中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经常是模糊而摇摆的,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源自内心的期望,还受家长、老师、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心理辅导的任务就是要帮助高焦虑的考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能力与发展空间,理性听取来自他人的意见,清晰而确定地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第二,考试观念的认知矫正。考生对考试独特的认知是多次考试经验积累的结果,消极经验会使考生形成对考试相关事物的片面认知,如“考试前不把所有的知识点看完,我肯定考砸”,当这种错误不为其意识所察觉,往往就成为焦虑的根源。认知矫正能帮学意识到自己的偏执,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并重构理性信念,从而缓解焦虑。通过一系列自我质问与反思,考生能将引发焦虑的部分因素清除,从而降低焦虑程度;第三,自我教导训练与暗示。自我暗示是通过自己的认识、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心中感到焦虑时,要会释放,找自己的朋友、亲人倾诉,或者大哭一场也未尝不可。要会转移,听音乐、参加些劳动、去大自然散步等等,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事物以遣散心中的不快。久而久之就能逐渐形成自信、乐观的性格。
(二)考试焦虑的行为矫正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行为矫正包括学生自我放松练习和系统脱敏、帮助学生切实搞好应考复习和考前辅导等几个方面。南非心理学家沃尔浦早期研究发现人在肌肉放松条件下的情绪状态与焦虑状态是互相对抗的,二者不能相容。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抑制另一种状态,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作“交互原理”。依据这一原理就可以通过诱发肌肉放松达到对紧张焦虑反应的抑制。放松练习和系统脱敏都是以这一原理为治疗依据。放松训练对克服考试焦虑有一定的疗效,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放松。放松训练是一套使人身体肌肉放松的练习。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松弛渐进放松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局部一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扩及全身。这是一种既科学又适合个体掌握学习的方法,它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即使个别要领、动作不很准确也不影响放松的效果。它的放松顺序是:手臂――头――躯干――腿。当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着考生目前的准备状态,这种专门的放松训练非常有效。
其二,自我系统脱敏。系统脱敏综合了好几种独立的方法,如放松、身体意识、思考与想象等。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景,并通过心理放松的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的目的。采用系统脱敏法对考试焦虑者进行行为矫正应包括三个步骤:建立考试焦虑等级层次,进行放松训和要求考试焦虑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首先,要帮助学生搞好考前复习,加强学生的考前指导。许多中小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就是考前复习不充分,知识准备不足。对应试科目的学习没有一定的把握,惟恐不会以致产生考试焦虑心理。因此,教师要教导他们平时要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按各科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不要凭侥幸心理靠压题取胜;其次,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考前学习计划,注意劳逸结合;再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考前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应试技能,做好心理上、知识上、物品上的准备,对防治考试焦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克服考试焦虑,使学生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考试的成功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考前集体和个别心理辅导
中小学应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有关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或做讲座,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另外,学校应开展一些心理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解除焦虑的方法,降低或消除焦虑。最后,学校要给学生“松绑”,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推广“愉快教育”,寓教于乐,这是预防和减轻学生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另外,通过个别辅导,可以帮助考生正确对待考试,正视自我,培养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潘根春.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的调查与思考.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78-82.
[2] 秦安兰.中学生考试焦虑内在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04,(4):105-107.
[3] 王少华.关于初中生考试焦虑情况的调查研究[J].教书育人,2001,(19).
[4] 汪小琴.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成因分析及其辅导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22):55-58.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08-2
一、怪:“乱相丛生”的校园服饰
多元信息时代,各种影响纷至沓来,与上个世纪清静的校园相比较,现在的校园服饰更具个性、活力与时尚。然而物极必反,追求潮流,追求新鲜的中学生现在越来越多是着装怪异,与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相符,不少同学是故意如此:比如前几年,我们班里的女生人数比较多,一到夏天,趴在桌子上睡的时候,腰部就会暴露出来,这让男生很难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上来。有的女生一到冬天,上身穿羽绒短装,中间一个长毛衣,盖到大腿,下身只穿一双肉色袜子,全身呈现从冬天、到春秋、到夏天的四季景象。家长姜女士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也比较头疼:“我真的担心,十六岁的女儿染个黄发,穿着低腰裤,根本没个女孩样!为这种事情我们经常吵架,开始女儿小还有所收敛,但不久又原形毕露,穿着越来越夸张,越穿越嚣张。”确实,孩子的服饰就是孩子内心的情感流露,面对如今五花八门的校园着装,学校奈何?教师又该奈何呢?
二、怪谁:按耐不住的青春寂寞
服装是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外在表像,带有极强的个人思想色彩。现在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奇装异服为美,尤其以女生居多。这些不良风气的形成有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但笔者以为最主要的是与青春期孩子特有的心理因素有关:
1.认同需求: 在社会青年不断追求时尚的时候,身心日益成熟的中学生们也不甘寂寞,纷纷仿效。他们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尽快加入社会的洪流中去;他们更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提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关注程度。
2.偶像崇拜:中学生对影视明星、运动健将、乐坛歌手极为关注,尤其对他们的行为举止趋之若鹜。我们常看到不少中学生穿着某球星的运动服、各种品牌时装,甚至着奇装异服上学。我班有个男生就曾经戴过耳环,还让长发半遮盖着,一问才说是跟日本言情片中的主人公学的。
3.攀比思想:现在的中学生在课间的不少话题是谁的服装是名牌,谁的打扮最流行。看到别人穿得好,就想方设法赢得家长的同情,也根本不考虑家庭经济的承受力,为的就是在别人面前扬眉吐气的感觉和自己内心的那份虚荣。
4.求“异”意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异性和爱情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但又羞于向对方表达,甚至怕自己的魅力不够,遭到对方的拒绝。于是他们总是在异性面前不断地表现自己。
5.叛逆心理:不少孩子由于家庭管教过份严厉,或者家长自身行为的问题,导致了家庭中矛盾丛生。有的教师在平时与学生交往时也是严有余而爱不足,使中学生感觉与成人之间有代沟。他们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意识而通过服装的怪异来实现与成人世界的抗衡。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挑战权威的需要使然,所谓“头可断,长发必须留”,就表达了中学生对不良教育的叛逆心理。
三、“怪”之暗礁:令人痛心的青春迷失
据网上的一则消息,有个广西的中学生就是因为青春期的叛逆与价值观的迷失而去上海做了女,结果被四个男了之后气绝身亡。当然这种恶劣事件并不多见,但是过分追求打扮的后果对一个人来说却是严重的,让家长与老师痛心。
1.顾外失内,“德”之滑坡。
有许多学生为了得到想要的衣服,为了虚荣、攀比不顾”家情,硬缠父母要钱,结果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有甚者,为了实现虚荣心的满足铤而走险,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哄骗、偷窃家人或他人的财物,酿成大错。
2.分散注意,“智”之延误。
“头发长,见识短”,从某种程度上看,这句话是成立的,学生在穿衣打扮上如果想得多了,在学习方面就会放松;而有的学生一旦实现了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他人的肯定,就不再对学习产生价值依赖,这也是很多富家子弟难以有学习动力与聪颖智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3.诸多不便,“体”之不利。
中学生阶段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但是有些衣服,如紧身衣,低腰裤等过紧的束缚身体,从而影响了身体的正常发育;而有些学生为了穿这些衣服而盲目减肥,更是造成正常发育的营养的缺少。
四、“见怪不怪”:刚柔相济的思想引领
仪表是一个人心灵的名片,是个人审美情趣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一个人打扮得体,往往要求与现在的时间、地点及个人的身份相吻合。中学生在生理与心理上都不太成熟,是一个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崇尚时尚的特殊群体。因而培养孩子良好健康的着装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服饰观、审美观显得十分必要。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
1.制度规范,统一着装。
校服是一个学校的标志,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统一定制校服便于统一管理。学生着装齐整就会感到他不只代表他自己,而是班级的一员,校园的一分子,这样他们才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不给集体抹黑,便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从审美的角度讲,这也体现了一种美――整齐美、蓬勃向上的青春美!学生统一穿上朴素大方的校服,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至少能实现学生之间的”表面平等”,有利防止相互攀比的意识,避免校园中的一些“富家公子”与“千斤小姐”的清高思想,也防止贫困家庭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使学生专心致志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2.平等对话,价值引领。
中学生一般不会接受师长的简单说服,而对生硬的命令式教育,更是心存抵触,所以我们应该在理解中学生内心的基础上加强有效沟通。我们可以从学生追求的是美、奇、怪入手,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思想与学生不隔离,才能使教育有效果。
我们可以定期举行中学生形象展示活动,让他们正确地辨别美和丑,知道应该如何去看待自己的装扮,最终让学生产生自己要改变现状的想法。通过对话,可让学生明白服饰美只有在心灵美的折射下才能发出亮丽的光辉。将学生对服装的关注点转移到学习、健身与自我实现上,让他们的青春在互助中闪亮,在奋斗中发光,在实现价值中升华,他们才容易走出过分地关注个人仪表形象的误区。
3.师长垂范,潜移默化。
“上粱不正下梁歪”,教师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行为,自己也穿一些过于前卫的衣服,对学生的教育就会苍白无力,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为了在服饰上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我们学校规定教师不得穿奇形怪状的衣服,重大校园活动时教师也统一穿校服,给学生一种无声的教育影响。当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影响在孩子心目中也是举足轻重,家长会上,我们告诫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给认识模糊的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教育。这样,通过家校合力的构建,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4.倾听心声,合理满足。
我们认为,光有一些外在的引导还是远远不能改变中学生对青春时尚的追求,因为学生的内心需求才是问题的根,需求的满足才能给他们足够的精神养料。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听学生说。我班的一位女生小玲老爱打扮,甚至穿一些过于暴露皮肤的衣服,男生也对她指指点点。我和小玲谈心时尝试让她先说,通过适当的引导,真诚的倾听,承诺为她的个人隐私保密,她终于告诉我:因为自己成绩不好,长相又一般,说话有点凶,班里很多男生都背地里叫她“巫婆”,她知道后,心里十分痛苦。妈妈整天在外面忙生意,爸爸整天酗酒,三天两头不回家,这使得她更觉得自卑。于是她希望在打扮上通过变化服饰引得更多关注的目光。但由于整天和那些不爱读书的男生讲话,使得任课老师很有意见。但无论如何,让学生勇于吐露自己的心路历程,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适度满足。小玲的情况与家长对她的关爱不够、自己成绩不理想、个人的光彩得不到显现有关,她的心理需求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关注。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在班级里努力为小玲创设一定的展示空间:她美术功底不错,笔者就将班级里的墙报布置任务交给她,并给以一定的指导;她比较爱卫生,每次总将自己小组的卫生承担下来,笔者更是肯定了她这样的做法。这两件事对小玲的触动很大,班级里的学生也开始对她改变看法。同时,笔者联系家长,希望家长不要只用钱来满足孩子,而要用心来温暖孩子。
大学新生的教育与管理历来为各高校所重视。如何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他们尽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思考和探索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对其正确教育引导,构建有效的教育工作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自1999年开始在新生班级中设立辅导员助理这一新型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实践证明,为新生配备辅导员助理这一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新生教育管理方法。
所谓辅导员助理制度,就是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一至两名从高年级同学中选出的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党员或干部,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
一、辅导员助理模式的优势
辅导员助理这一模式在新生的教育和管理中具备以下优势。
1.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助理与低年级学生之间年龄差距不大,他们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接近,又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另外,学长的身份又能使低年级学生对助理的认可程度增加,能够与他们袒露心扉,也就方便辅导员助理更加深入细致地与新生进行沟通,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因此,辅导员可以依托辅导员助理这一平台更真实地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助理及时反馈新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尽可能使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发现和解决。
2.有利于辅导员助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辅导员助理由于需要协助辅导员处理各类日常事务,如军训、召开班团委会、组织班会、确定新生干部、学风班风建设等各项工作。辅导员助理有着特殊的身份,一方面是学生,与新生是平等的,另一方面又是管理者,行使辅导员的部分权力,如何让学生自觉服从管理,这中间是要做许多工作的,也是要讲艺术的。通过这样的锻炼,辅导员助理既能极大地提高组织协调和沟通管理的能力,又能促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3.有利于发挥辅导员助理榜样示范作用
辅导员助理是高年级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成功的经验,满足了新生渴望成才的需要,无形中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新生刚进大学,对学校的种种情况处于未知的状态,他们愿意也更容易从同龄人群体中接受有价值的观念,模仿有益的行为方式。因此,辅导员助理对新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生中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4.有利于新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
从高中到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新生初入大学,对大学生活有着许多的憧憬与向往。同时,由于大学是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的学习又和中学阶段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初入大学的新鲜感消失后,就会有许多对于学习、专业、未来发展的困惑和迷茫。由于辅导员助理都有过大学一年级的经历,他们知道新生刚入学时最容易碰到的思想、生活问题,因此在与新生交流的时候,可向他们讲述自己或其他同学在大学一年级时的所思、所获、不足与遗憾,让他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调整心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另外,对于学习而言,辅导员助理对本专业课程也较为熟悉,知道每门课程及每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也从学习中概括出一些适合本专业的基本学习规律和方法,他们把这些规律和方法告诉新生,让他们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可以帮助新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5.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辅导员助理的反馈,辅导员能掌握更多、更新、更为准确的信息,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并且能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对学生工作进行更多的思考与调研,更好地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开展学生工作。同时,也促使辅导员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能够站在更高层次上,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管理服务,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辅导员助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1.严格选聘
我院在选聘辅导员助理时,一向严格把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兼顾考虑。
(1)一般在高年级(三、四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因为这部分同学有较充足的大学生活经历,对大学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努力的方向有较清楚的认识。
(2)品学兼优,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在日常行为中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学习成绩优秀,能对新生适应大学学习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
(3)对党务工作有一定了解,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党员优先考虑。
(4)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协调能力,有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经历。
(5)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6)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助手意识,能积极配合辅导员开展新生工作,并且工作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加强培训
在辅导员助理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开展专题如《如何认识和对待辅导员助理工作》、《学生工作方法与技巧》、《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新生心理特点》等专题讲座,使辅导员助理们统一思想,明确工作内容和目标,更有效地开展新生工作。
3.交流激励
组织曾任辅导员助理的同学与现任助理之间进行交流,介绍开展工作的思路,需要注意的问题,应该具备的素质等,进行传、帮、带的工作。学期末,需要对辅导员助理进行考核与评比,表彰先进,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4.全程指导
辅导员助理毕竟是学生,他们同时扮演着“老师”和“学生”这两种角色,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一定要对助理加强指导,定期进行工作的交流,帮助他们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指导开展其他各项工作,以保证和所有的辅导员助理达成思想和口径上的一致。
总之,在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实施辅导员助理制度不仅有其必要性、现实性,而且有其可行性、实效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勇于探索,勇于改进,不断完善该项制度,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使其在自我教育管理中成长成才,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617,China)
摘要: 随着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严峻,在广大高校内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主力军和引导者,辅导员在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可见辅导员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主要指导者。本文将针对当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pressur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mperative. As the main force and guider of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 and mental health work, counsel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colleg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ir vocational ideal. So counselors are the major director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work.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and then discusses the guiding role of counselor in the process of career plan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关键词 : 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用
Key words: counselors;career planning;guiding role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278-02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化教育,而是开始趋向于大众化的教育,大学生队伍不断庞大,加之众多高校实施与社会需求脱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还处在“象牙塔”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理想尚未形成清晰的认识,也不曾认真地尝试职业生涯规划,在自己职业生涯方面一切都还只是出于探索阶段。部分大学生因为对自己的情况不了解而盲目择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辅导员应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较为充分,因而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知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
1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以课堂为主战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内容与普通的知识传授不同,其实践性更强。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课多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于此同时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低年级学生刚实现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身份转变,面临大学中的新环境新现象会有所不适,再加之大学的教育模式不同于高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接受必然会有所影响[2]。另外,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在大学前多是按照父母的安排而生活,为了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考上父母给设定的大学而努力,很少会自己去规划。如果在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不提供实践机会的话,学生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
1.2 欠缺专业性,针对性不强 大学生的专业与之后的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细的来说,大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完成不同的任务,在专业课上去的不同的成绩,才能最终达到自己职业方面的目标。但是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是全校统一辅导进行,并没有针对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如此一来便很难使专业不同的学生产生有效的共鸣,加之辅导老师多不是专业课程的老师,很难对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的指导[3]。
1.3 规划的辅导过程欠缺延续性 当前,多数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安排在大一,让新生一踏入大学校园,便有规划自己生活学习的意识,在此层面上,这样的措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如它可以令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大学并不是可以松懈的阶段,这反而是需要努力的新的开始。但是如若将课程仅仅设立在大学初是很难有成效的,大学生活总共四年,在这四年中,学生的认识、心理方面都会产生变化,因而对自己的规划和认识也应有所改变,但是在这一逐渐调整的过程中,如果不提供相应的规划辅导,那么学生的规划执行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往往会有所欠缺。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有分阶段执行和分内容执行的必要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个性化的辅导内容,并将其贯彻到大学四年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能力[4]。反观目前高校实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安排在入学初就是安排在毕业前,对学生中间的成长过程弃之不理,很难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目的。
1.4 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的,很少有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长处和爱好,也很少有机会可以接触社会和职业生涯的信息。从职业生涯辅导专业词汇上来讲,就是欠缺生涯责任感。因而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应当增强学生的这种责任感,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去寻找就业信息,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去了解掌握就业政策,并能自觉有效地适应各种职业环境,与此同时,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降低他们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度。
2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题,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指导者,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队伍中最直接最基层的群体,是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不二人选。
2.1 辅导员对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使学生能够更自觉主动地去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就得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入手,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中。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因为他们认识和了解社会的来源主要是辅导员。可见,辅导员对于学生的人生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辅导员就应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不遗余力地辅导帮助学生,教会他们正确地做人、做事。在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并能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不仅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道路影响甚远也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员应当与学生简历良好和谐的关系,以开放与时俱进的思想,人性化的态度,专业化的能力,多样化的方法,因材施教地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辅导,是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增强学生对自己和未来的关心程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成功有效的规划下逐步走向成功。可见,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业是一个人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职业历程中应有强烈的自主性和满足感快乐感。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指导中应有意加强对学生有关生命紧迫感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目标,领会生命真正的意义,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并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重要内容,要想职业规划教育取得成效,就应将这一内容有力地贯穿到学生的大学生活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了解相关职业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将职业生涯规划与自己的专业就业前景相结合,并能有效将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和过程实施的灵活性结合。
2.2 辅导员能帮助学生对“内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在从事一种职业时,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和生理状况以及内心体验都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过程就是所谓的内职业生涯。由于个人个性不同,其所合适的职业也有所不同,因而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性化,即不同的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这也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性工作。对自我的认识是多方面的,包括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高低、价值观、个人需求目标、身体健康状况、工作经验资历、受教育程度、心理负担能力、情商智商以及思维方式多方面的内容。
2.3 明确规划各项因素,引导社会实践的积极开展 通常我们所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涵括了社会环境因素、职业方向及定位因素、职业行动评估等等方面。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因不同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根据社会环境、自身条件的改变,需要不断的调整其规划,进行一定的调整与评定。作为辅导员,需要不断的发现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做出反应,不断的调整并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规划的最主要目标,是让其提高整体质素,从而提升综合职业竞争力。所以,辅导员在帮助高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期间,可以积极的开展课余的活动,建立一个规划的平台,通过场景模拟,职业实习等等方式,实现规划目标。
上述内容的进行与开展,不只是为了让高校学生在学生的生活有更积极的空间与成长的方向,同时也让其不断的了解所处的环境变化,对自我有更深刻的了解,建立科学性的未来目标,增加高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与心理应对能力,对整体质素的提升也有较大的帮助。让高校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职业中所运用的岗位技能所结合。另外,辅导员可以运用假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生产要素等等,对职业后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通过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定位,做出正确、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进行高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还是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失的部分。作为辅导员,应当在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指引高校学生了解职业状况,认识就业观念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增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个环节理解与把握,为高校学生毕业后开展顺利、准确的就业生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与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顾岱泉.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规划的视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辅导学困生是中学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教师在辅导学困生时,要持之以恒。同时,中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无私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带动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从而打造一个优秀的班级。[1]
一、利用语文的学科特点深入了解学困生,找到学困生问题的心结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会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教师的人文关怀。而老师呢,也会从学生的言谈举止和写作中,发现他们的思想观点、人生信念等,这就为深入了解学困生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关心爱护学困生创造了契机。学困生,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学业成绩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常因学习困难而失去自信,产生自卑,甚至于表现差、品行差,在班里造成极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辅导的。可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常把学困生当成是“朽木不可雕”“顽石难成材”、好逸恶学的坏学生,这种观念严重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其实,初中学困生和一般学生一样,不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也是相当有上进心的。只不过,当其再受到某种伤害时,就会产生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疏远集体,回避教育;有的甚至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老师不了解学生,使他们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特级教师丁友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告诉我们,在辅导学困生的教育中,光有批评和处罚是不能奏效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他们,找准症结,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对他们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我们要用爱心去融化学困生心灵上的“坚冰”,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这样才能有效地辅导学困生。[2]
二、用“爱”去滋润学困生的心田,用真情去温暖他们的心窝
爱有着巨大的力量,它是牵连师生关系的一条割不断的红线,也是学困生辅导的内动力。现实教学中学困生由于其表现差,常常被放在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对他们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其结果往往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心灵慢慢的冰封起来。博爱是教师应具有的素养之一,优秀的教师应该将爱的阳光普照在每个孩子的心灵,去融化孩子内心的坚冰,让他们也能健康成长。我的具体做法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多与他们交流,用诚心、真情去感染他们,打动他们,唤醒他们;在课堂教学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在座位的安排上,将他们安排在靠前的位置,并与优秀生坐在一起,让他们也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位置的重要;利用良好的班风、健康的舆论影响他们,给他们正确导向;与优秀生结成对子,既让优秀生成为他们的榜样,又让优秀生成为他们进步的帮手,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教师还要坚持不懈的关心他们,辅导他们,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当然,爱学困生,绝对不是迁就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的无原则的爱。要爱得深、爱得真、爱得严。只有这样热爱他们,关怀他们,他们才有可能敞开心灵的大门。
三、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由于成绩不好,经常被教师忽视,被同学看不起,甚至受到父母的辱骂。这些外因导致了他们极度自卑, 在同学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在教师面前不敢大声说话,在父母面前不敢抬头。严重的自卑心理时刻影响着他们,使他们产生“我就是笨,我什么也学不会”的思想,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要想彻底辅导学困生, 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消除心理阴影。我们教师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给学困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在课下要主动和他们交朋友,使他们信任并喜欢我们,从而乐于学我们所教的课程。[3]
四、 开展教学方式改革,区别对待,兼顾学生差异
由于课堂是辅导学困生的主要场所,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好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上要从每一个学困生的实际出发,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并且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要让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设置上面应该难度适中,能够确保学生在自己努力的范围内能够完成,避免设置难度较高的题目,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设置上面,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情况来适当地调整问题,鼓励学困生多开动脑筋,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五、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培养学困生开放的心态
大多数学困生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自卑而封闭自己。因此,培养他们开朗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开朗的心态,是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坚忍不拔,眼界高远,不畏挫折所累,善容纳,善创新,有主见,有远见的心理状态。要培养学困生开朗的心态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的表现和发展要有相应的环境。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创造思维中的灵感往往在紧张探索以后的松弛状态下才会出现。我们平时也有这样的体验:人在紧张、惊悸或者不自在时,注意力就无法集中,不能专心思考,更谈不上创造了。这些都表明,宽松、民主、自由的语文环境对于培养学困生开朗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搞“满堂灌”,不搞“一言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努力创设开放、民主的教学环境,以点燃学困生新异的思想火花,培养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积极求学探索。
总之,辅导语文学困生,让他们由厌恶学习变得乐于学习, 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参考文献:
一、从教师自身入手,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教师首先要树立信心,要真心地去爱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管理。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如所教班级的靳容春同学,成绩比较差,学习上缺乏信心。经过多次与他闲谈,我知道他喜欢搞小发明。于是在一次英语课上,我请他来修理录音机。修理完毕,全班都为他喝彩,同时我也表扬了他,他高兴得满脸通红。事后我还对他说:“你其实并不比别人笨,要是你在学习上也拿出劲头,我相信你同样能取得好成绩。”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此以后,他发现到自我的价值,学习上倍添信心,成绩也在逐步上升。
二、从日常生活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恐怕是大部分“后进生”的通病。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方法,都要使它转化为习惯。只有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作为一名老师,我注重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总结自己的点滴进步,同时也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尽量促使良好习惯的形成。例如,在值日、清洁中,注意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在班级游戏和体育运动中,注意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在考试中,注意诚信品质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谦逊、忍让习惯的培养……从生活习惯的完善延伸到学习习惯的养成,往往有较好的效果。
三、从课堂教学入手,给予后进生特别关注
首先是课堂发言优先。多数后进生不喜欢举手发言,其实有时也是没有机会轮到他们发言,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让后进生发言,如单词、短语的认读等简单问题我都会优先留给后进生。所教班级的牟发龙就是一个好例子。因为他平时在课上不怎么说话,成绩也很差,只有四十多分,我就特意在课堂上叫他起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单词。叫的次数多了,后来他就主动问我或者其他同学新课中的单词怎么读,学习的劲头也大了,成绩不断取得进步。还有的后进生,开始他们不举手或很少举手,回答时声音很低,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就逐渐自觉地举手。现在所教班级的后进生在平时上课时发言积极了,只要他们懂的他们就会举手,而且发言时越来越爽快,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其次是巡视指导优先。当学生独立作业和课堂练习时,我总会有目的地巡视,主要对象就是那些后进生。开始,我一站到他们身旁,他们就会很紧张,不敢动笔或以写一会儿用橡皮擦的动作掩饰。渐渐地,他们知道我的善意,随着次数的增多,也就慢慢习惯了。这样,老师发现了问题,就可以及时指出,当面辅导,这也是帮助后进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方法。
二、要根据学情,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因其特殊性,比较注重技能技巧课的训练和学习,但大部分的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因而入学时声乐基础起点较低,大部分学生属于零基础。参加比赛的学生一般从高二的学生中选拔,也就是学生从接触声乐学习到比赛中间只有两个学年的时间。我们都知道声乐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缓慢、不断探索和提高的过程,在两个学年时间里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怎样让学生达到参赛水平呢?我认为歌唱的基本功包括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辅导教师在前期的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从呼吸方法、基础发声开始练起,用平稳的气息、科学的发声方法,奠定坚实的声乐演唱基础。同时要结合多种类型的演唱曲目进行训练,及时找出学生的问题和不足。辅导教师切不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在短期的训练后就让学生尝试演唱一些高难度歌曲,结果会导致学生的嗓音受到损害。要让学生知道,声乐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耐住性子、稳扎稳打,勤奋努力地学习、科学地训练才能掌握演唱技巧。基础练声曲目推荐:《红豆词》《在银色的月光下》《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鼓浪屿之波》《康定情歌》《我亲爱的》《曲蔓地》《长江之歌》《赛吾里麦》《西班牙女郎》等。
三、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感受能力,从而更准确、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一首歌曲只有经过人声的演绎才能达到完整、有灵魂的展现。怎样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歌曲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提醒学生多观察身边的生活和事物,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体验越丰富、越深刻,在演唱时就越真实,感染力也会增强。例如,《芦花》这首歌曲,主人公以芦花为媒定终身,看到芦花而触景生情,想到爱人不在身边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表达了主人公盼望心上人早日归来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就找到一些芦花的图片和资料,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画面和音乐。学生身在唯美的意境中感受歌曲、聆听歌曲,对《芦花》所表达的感情有了全新的、更细腻的感悟。学生在演唱时也注入了自己对爱情、对思念之情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细腻、贴切地展现了一幅美好、温馨的画面。
四、提高学生的临场发挥、应变能力
很多学生在比赛或演出过程中都会多少出现紧张的问题。紧张会造成很多不可弥补的后果,例如,忘词、跑调、失声、节奏错乱、高音上不去、喉咙打不开、共鸣位置偏低等状况。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发挥,从而严重地影响比赛成绩。学生在一项比赛中发挥不好,也会影响心情,使她们失去自信,从而影响其他项目的发挥,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克服紧张心理、提高演唱发挥能力是辅导教师辅导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学生在比赛演唱过程中要全神贯注,投入音乐的情境当中
如果学生上台之后还左顾右盼,不能集中注意力,看到面前的评委和观众就更加不知所措,那势必会影响发挥。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辅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主角心理,让学生尽情发挥,逐渐化为一种潜在意识和能力,逐渐克服紧张的心理。
(二)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虽然我们在训练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但并不代表绝不会出现状况。教师要告诉学生,允许出错,但不允许错上加错。一旦出现失误,不要再去想,而是镇定自若地继续往下唱,决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影响到后面的演唱,得不偿失。麦金农说过:“在台上,表演者对于任何失误都应当置之不理。”兰帕尔也说过:“在出错的时候一定不要往后看。”这是每个参赛学生都应有的心理素质。可见,在比赛和演出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学生应具有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
辅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表演活动,如校园十佳歌手、迎新生文艺演出、校园班级大合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逐渐适应各种舞台环境。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熟悉舞台、熟悉观众,不断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积累丰富的演出经验,进而使学生喜欢上登台表演并找到舞台表演的感觉。锻炼出在比赛中当环境改变时,学生也不会感到慌张的能力,应该能够游刃有余地表现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才有可能超常发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形成英语后进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底子较差、学习兴趣较弱、对学习英语没有信心。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是放纵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还是积极采取措施,尽力帮助他们提升英语成绩,显然,第二种做法是很多教师会选择的,但这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问题。
一、定分层学习目标,让后进生拾取自信
后进生的成绩一直无法提升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学习的自信心,很多学生从初中学英语时成绩就不是太理想,进入高中,对英语的学习信心逐渐丧失。加上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难以理解,导致很多后进生直接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因此,要想提升后进生的英语成绩,教师就必须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后进生感受到教师制定的目标自己能够实现,这样他们才会重拾学习信心。
比如在讲授“School life in the UK”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并布置相关学习任务:“1.默读课文,将课文中不认识的单词画出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单词含义找出来;2.理解课文,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搞清楚文章讲了什么,作者在文章中持有什么样的态度;3.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很明显,这三个任务一个比一个难,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任务完成,这时很多后进生就会选择第一个任务:查单词,很多同学将课文中很多不认识的单词标了出来,比如“assembly,average,literature”等,标出来后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查字典,将这些单词含义记录下来,最后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一些记录单词最多的同学,这样后进生就会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是值得的,英语学习信心才会提升。
二、提简单学习问题,让后进生巩固基础
后进生英语底子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就已经掉队了,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本单元知识与初中英语知识的衔接问题,尽量多提一些基础英语问题让后进生回答,这样才能逐渐巩固后进生的英语基础。
比如在讲授定语从句这样一个语法知识点的时候,由于初中已经有所涉及,因此教师可以先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起来回答。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Who can tell me what the Attributive Clause is?If you don’t know,can you translate one simple sentence―The boy who you saw is my friend.”询问学生什么是定语从句,并暗示学生如果你不知道,能否翻译一个句子。问题提出后,班级中有一位后进生回答道:“这个男孩是我的朋友。”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只能看懂这几个单词,这时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Very good,but what does ‘who you saw’ mean?”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后回答:“你见到的。”“对,那你能否再把句子翻译一下?”老师说。“你见到的那个人是我的朋友。”一个非常简单的引导,也许不能让学生立刻理解定语从句的概念及用法,但能让他们对定语从句有一个初步认识,为后期英语成绩的打下较好基础。
三、开趣味学习活动,让后进生提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必须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后进生尽管英语成绩不好,但每一位后进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长组织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将其与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后进行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在讲授“Advertising”这一单元时,教师在第一节课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小组活动任务:“大家都知道广告吧,广告的形式非常多,且用途非常大,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广告,首先我们分组来完成一个任务――表现广告。表现手法不限,题材不限,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广告,也可以亲自绘制或者表演广告,但最后必须有人用英文为大家介绍这个广告。”这个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后,小组学生开始思考如何表现自己身边的广告,首先他们发表意见,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广告内容,后进生尽管学习成绩不好,但平时接触的东西比较多,思维比较活,因此会为小组提供很多参考意见,当确定好意见后,有些后进生美术功底较好,小组成员可以让他们将广告绘制出来,或者有些后进生摄影能力较强,可以将广告拍摄下来。当每个小组实现活动目标后,教师提出最后一个目标,即让学生用英语解说广告,同时提出短板效应,即让本组英语实力最弱的学生描述英语,并根据描述和作品的水平打分,这样的目标对后进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能帮助他们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后进生问题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如何在照顾全班学生学习进度的前提下,尽力增强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巩固学生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后进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关键。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提一些后进生自己认为能够完成的任务,其次要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巩固之前的学习内容,最后要开展一些以后进生为中心的趣味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团体辅导;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应用探讨
当前大多数中职院校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是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水平降低,同时还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较小,心理与心智发育都不成熟。在面对复杂的技能学习与社会就业环境时,心理往往更容易受到影响,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较大。虽然当前中职院校已经针对性地创设了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但依旧难以切实就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遏制。而团体辅导方式的出现,则为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1团体辅导的特点
团体辅导是以团体为载体,运用心理辅导的策略和方法,适当的给对方,让会员交流,相互启发、引导、支持和鼓励,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并最终形成小组的共识和目标,在成长的互动经验,让成员学习和改变自己思想、态度和行为。团体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之一。它具有预防、治疗、发展和教育的功能。不同于一般的团体活动,团体咨询,心理障碍和消除心理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有意识地组织专项活动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心理学和教育领导者具有一定的理论、群体动力学等,建立与会员的良好的互动关系。
2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要更好地就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与教育,就应当明确造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其一,在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学生和社会人士都对中职院校存在着理解误区,认为该类型院校相比其他普通教育院校水平较低,所培养的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与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1]。这样的误解将对中职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困扰,极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二,中职院校作为输出社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平台,其教育本身就决定了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是以技能学习为主。但是中职学生大都年龄较小,在未成年的情况下就面临着社会就业压力,极易出现生存的无力感,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比其他普通院校的发生率更高,只有从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源头进行思考,才能切实体现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3利用团体辅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的具体措施探讨
3.1积极优化辅导团体: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人际交往与交流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建设,所以中职院校有必要积极实现辅导团体的优化。这对于团体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和谐稳定的团体交流环境构建等,都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在开展团体活动时,相关教师可将团体成员进行合理划分,并建立小组竞争模式,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帮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地进行观点表达[2]。其次,学校还应当加强对团体行为的规范,这里所指的行为规范内容包含了避免学生在团体活动过程中出现不文明行为,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团体活动时积极参与到活动与话题当中,彻底进行自我解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团体辅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确实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3.2科学合理地制定团体活动内容:高职院校在利用团体辅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注重团体合作内容的科学选择,使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切实地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辅助。内容选择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都有着直接影响。首先,相关教师不仅应当站在中职学生基本特点的角度上进行内容选择,还应当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心理状况,进行分阶段式的内容选择,正确把控各个阶段的团体内容侧重点。例如,入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状况大都呈现为紧张、敏感状态,教师在进行团体内容选择时,应当将侧重点放在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方面,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负担的解放,更加快速的融入到集体当中。其次,还可要求团体成员在该团体内根据个人形象进行个性化名片设置,大胆地进行自我介绍,帮助学生打开心扉。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健康发展,还能有效地促进团体氛围的融洽。同时,教师还应当根据团体建立的具体时间与阶段,来展开相对应程度的辅导工作,保证团体辅导价值的切实体现。
3.3根据团体运行阶段进行针对式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在建立的全过程中,都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团体运行的不同阶段,教师可在以下阶段内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保证团体辅导的切实有效性[3]。首先,在该团体的成立初期阶段,教师首先应当进行优化的心理环境创设,切实提高学生的团体活动积极性,为之后进一步的团体辅导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该阶段,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团体活动当中,创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其次,在团体的发展阶段,其已初步建立了团体成员的互动关系。教师应当从最初阶段的引导者转变为旁听者,督促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大胆的进行自我压力阐述,并在学生交流后积极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帮助学生进行心理问题处理。最后,在团体结束阶段,教师则应当积极就团体辅导经验进行总结。
结束语:
团体辅导作为重要的心理健康指导方式,对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其能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形成,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加强团体辅导方式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这需要相关教师积极对当前造成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基础,制定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措施与方案,切实保证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徐岩.浅议团体辅导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06:13.
一、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良好审美的心理品质
体育的性质是要求学生以身体参与为前提,通过多次练习以达到自动化的目的。身体的参与不仅仅是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在生理上不断提高,而且还要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也有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给他们创设一定的艰苦情境,让他们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成教学目标,甚至流汗。通过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形成吃苦耐劳与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品质。比如耐久跑就是一项很好的意志力养成项目,特别是在冬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耐久跑训练。再如体操、球类等项目也是运动量很大的项目,这些项目需要学生有果断、易于配合合作的精神。在这些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紧张的气氛,不断让学生参与进来,锻炼他们遇到很难决断的事情时要冷静思考果断处理,形成做事干净利落的个性心理品质。体育活动具有即时性,就是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看到结果,无论是胜与负都可以很快地知道。如果失败了,鼓励学生不要气馁;如果成功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感”和“收益感”的同时,要教育学生不要骄傲,而要继续努力去争取再一次的胜利。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多思考并运用巧妙的方法进行练习,既利于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形成丰富的想象力,还能对学生的智力的发展与思维的提高起到改善作用。
二、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成功观念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自信,他就会不惧怕,做事情也不会缩手缩脚,更容易达到成功。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成功观念。在体育活动中,能很快地暴露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一个果断的突破、一个漂亮的传球,都能体现出学生的优秀品质。但也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活动中却不是那么自信,跳山羊时不敢起跳,在篮球比赛中喜欢单打独斗,没有配合意识。如跳高是一项高难度的活动,当高度在不断提高的时候,都会面对一个新的挑战。再如支撑跳跃是高中女生较难的项目,第一次能跳过去是一个成功,再完成一个新的难度动作时又是一个成功,学生能否超越都体现了她们的性格、品质。成功与失败很容易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当成功时,学生的喜悦便写在脸上,当失败时,能看到他们的气馁与沮丧,甚至是不再喜欢体育。也有的学生再次遇到这个项目时可能就会紧张、胆怯,甚至产生自卑心理。体育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学生,抓住有利教育时机,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成功与失败。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激励他们勇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来战胜困难,把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清除掉,树立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