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效课堂步骤

高效课堂步骤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1 08:56: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效课堂步骤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效课堂步骤

篇1

我校自去年起在全校开展“自主探究、学案导学”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果;使用学案改革教案,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发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本质意义的革命,它以学生的自学信息反馈为依据、以师生互相活动为载体、一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教育,有效的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合理性、完整性、科学性和高效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性、前瞻性与预见性;我是一名从事近三十年教学的教师,一直以英语教学为主,对于初级中学的教育教学还算是具有一定经验的,可是对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的提出似乎不太适应;但为了不影响教学、不影响学生,就对高效课堂、学习过程和探究创新作了扎实的学习、思考和研究,现在总结一点浅显的经验,与同行共同交流。

高效课堂“六步骤

“学案”与“导学”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它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一是确定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一切为了发展学生”的新型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

二是导航思路:学案设计思路应该具有:(1)树立“先学后教”的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2)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悟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3)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是诊断补偿:首先,设置的题目重在诊断和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让学生掌握情况,目的是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排除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为下一个步骤的实施打好基础。

四是巩固知识: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达到巩固。

五是达标测试: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够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掌握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针对反馈情况进行及时补充。

六是评价总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创新性人才成长的基础,是当前教育改革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评价总结的价值不可低估。

探究创新“五动作”

我们以“学案导学”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自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发、诱导、启迪、导学、导练,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在探究创新之前实施五个动作,即: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和动手做;参与知识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自我领悟知识的内涵、牢固掌握知识要点、学会学习和探究创新的关键。

篇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69-02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一线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发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没有“猛药”,我们应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科学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预热——前置学习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孵化器”

前置性学习一般分为两种,即课外前置性学习和课内前置性学习,这里强调的是课外前置性学习。学习单模式就是一种课外前置性学习,其充分利用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学生知识面得到了拓展,整理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兴趣得到激发。但随之而来出现了诸如“是否加重了学生课后负担”,“前置性学习是否就是把课内的知识机械地课外化”等疑问,当然,出现这样的疑问也是正常的,一种新模式的发展终究要经过千锤百炼。

实践证明,适当的前置性学习确实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是能否把握好前置性学习的“度”,这个“度”掌握好了,前置性学习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孵化器”。根据小学生身心发育的规律和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我们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进行“预热”时应遵循适量、精要、趣味、容易的原则。

例如,有位老师布置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水》的前置性学习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缺水的情况”。课堂反馈证明,学生课外通过浏览网络、查阅图书、观看电视、询问家长等方式了解了西部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由于课外资源得到了共享,课内学习氛围相当好。应该说,这位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的这个前置性学习任务,为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很好的“预热”。

二、起步——激发兴趣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源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课堂开始就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且保持其持久性,就要求教师注重对小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断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教师融合起来。研究表明,过度的大脑皮层的兴奋刺激会导致学生思维疲劳,而过弱的刺激往往又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激发的手段上多花工夫,能让学生在刺激的“正常值”内,对所学知识有持久的兴趣。

还以《水》一课为例,上课开始,教者就依次出示了五幅图片:汹涌澎湃的大海、飞流直下的瀑布、涓涓的小溪、时断时续的流水、干涸的河床。让学生边欣赏边找出这些图片的规律:水越来越少,水资源越来越贫乏;然后让学生说:假如给你一杯水,你怎样才能最好地利用好它?水在生活中再常见不过,大家都玩过、用过水,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说水,很大程度上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兴趣点得到了激发,大家都觉得有话可说。同时围绕怎样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这个深刻的话题,同学们也是有感而发。

在其他教学环节中,这位老师设计的“对西部地区儿童采访视频的播放”,自创“关于水的诗歌小竞赛”,也是对学生兴趣的再激发,这些教学设计都为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三、提速——因势利导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教师如何能合理利用好学生已形成的“兴奋点”,有效讲解文本的重点呢?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擅于合理应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总的原则是就学生课堂生成的“最新区”,甄选出最简洁、最有效的教学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是过渡语,可以是小游戏,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现场采访,等等。其目的就是将学生的兴奋牵引到文本所要让学生讨论交流的问题上来,让学生对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感悟与启迪。

事实证明,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因势利导,决定着一节高效课堂的教学“亮点”的多少,也是衡量一个教师语文素养的标准之一。以《水》为例,当学生学到“勺水冲凉”这个重要环节时,出现了两种意见,有学生认为是写有水之“乐”,也有学生认为是写无水之“苦”。教师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适时地抛出“你愿意享受那无水的快乐吗?”这个问题。教师抓住学生的最新课堂生成,因势利导,为下一步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最终达成共识,提供了可能。

四、高速——质疑思辨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制胜点”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问就有争论,有争论就有提高。学生多提出一个疑问,是对问题的再思考,是对文本解读的再升华,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制胜点”。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索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质疑思辨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教师要利用好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解决问题,能很快激活探究意识,在积极的情感因素驱动下自主、能动地阅读,激发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水》一课中,教者抛出的问题“你愿意享受那无水的快乐吗?”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讨论中学生又自主提出“一勺水冲凉,真的就有那么舒服吗?”“一把普通的钥匙,为什么在‘我们’的眼中就是权威的象征?”的疑问,并在小组和班级的讨论中得到了解决。

五、减速——总结拓展是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有人认为学生的学习热情持久地维持在一个很高的状态,是积极的,值得提倡的。但一节语文课只有四十分钟,后面还有其他科目的学习,如果临近下课,学生还处于一种语文学习的亢奋和激情当中,是不利于其后续学习的。总结拓展是对课堂节奏的调节和对课堂知识的整理和再学习,是归纳与演绎的并存。

篇3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很多弊端,枯燥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低下,这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无疑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很大障碍。在课堂中教师要尽力做到让每一节课都能够发挥它最大的效益,让学生能够从有限的时间内收获足够的语文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严谨的课堂设计

要想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高效课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应非常充分,课堂上进行步骤设计要十分严谨,只有课堂设计得严谨才能够保证课堂进度的稳步推进。所谓课堂设计,包括必要的课堂进行的步骤,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必要的课堂评价,这些都是课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师只有在课前将每个步骤需要进行的问题及时间拿捏好,才能够保证课堂的完整性。但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不仅要严谨把握好课堂教学步骤,而且要充分将小学语文的学科性及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融入课堂设计中。就语文的学科特点而言,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语文的,因为难度不高且贴近生活,且小学生从小接触古诗词及语文知识,所以对于语文他们并不陌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涉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考验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握能力,即营造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的能力。首先在营造课堂氛围方面,小学语文中学科的自由性就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将教材中贴近生活的内容与教材本身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更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教师营造出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学习当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课堂问题上,这样一来,就为高效课堂的建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

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没办法适应新型课堂教学,教师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如今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被许多教师认可,小组之间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及相互帮助,就能够使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因为小学生的自由能力不是很强,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就即将要教的语文知识进行引导,然后交给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直至得出结果,这种必要的自由式的交流对于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十分有帮助,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三、丰富的教学情感

丰富的情感色彩是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格特征,所以当他们向教师传递出自己的情感时,他们同样希望教师能够以饱满的情感回应自己,这种具有情感色彩的课堂交流,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十分有利。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包含许多自己的主观感情,他们没有办法像高年级学生一样更加客观地看待语言文字。例如在进行《我的梦想》一节的口语交际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内心对于梦想的描绘,这时候学生的答案很有可能天马行空,因为小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就超出教师的预期,他们只会凭借自己的主观情感进行判断,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与鼓励,这时教师的感同身受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投入相当的教学情感,与学生进行同步学习,如果教师的情感足够投入,那么学生一定会被感染,有情感融入的课堂教学更能称为一堂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四、有效的课堂反思

学生和教师一样,同样都需要进行课堂反思,学生进行课堂反思,能够使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教师进行课堂反思能够不断加深教师的教学功底,使教师能够以更专业的姿态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也占了不小的比重,其中不少古诗是学生早就背诵过的,这就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在课堂反思过程中仍然不可少,教师在进行课堂反思的过程中穿插一些课外知识,例如作者是如何通过诗句传递情感的?同学们觉得诗句中的哪句话或者哪个字用得最好?通过这种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面的思考,这种相对比较陌生和有新意的问题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反思过程中。教师的反思过程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察,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课堂。由此可见,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效的反思,这种课堂反思对于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课堂教学。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难集中,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效率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如何建立起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是一场需要长时间坚持和探索的战争。高效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十分有帮助,不仅能够节省学生课下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上就能够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高效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行,势在必行。

篇4

高中生物新课改呼唤高效课堂。高效的生物课堂就是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一、高效课堂要求学生有效预习有备而来

预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效课堂要求有效预习,即预习目标明确,有规范、详实、可操作的学案引领学生预习,学生把握该“方向盘”能很好地实现有效预习目标。

1.学案有明确的预习目标

通常听到老师在布置预习时这么说:“同学们,大家课下把xx节提前预习一下,我们下节课进行学习。”显然,这样的预习目标模糊,预习的过程不可监控,预习的效果不可测量。

引导有效预习的学案有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学生预习时才有明确的方向,教师对预习效果才能进行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

2.学案使预习过程简单有效

学案编写一般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问题解决过程的活动为线索的原则;二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知过程为线索的原则。即在编写学案时把学生在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都编成一个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序列,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所以,要求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应富有深度,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如,笔者把《胚胎工程的主要技术与应用》学案的问题设计为:①通过阅读第一段内容,如何快速繁殖动物优良性状品种(试管动物技术)?②请思考试管婴儿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有何异同?③请思考体外受精完成需要的具体步骤及每个步骤方法是什么?④假如你是一位胚胎工程师,你将如何设计“试管牛”工业化生产的流程图?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预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困惑与思考来到课堂进行展示,寻求交流与合作,使得课堂上既有知识的生成又有学生情感的升华,真正体现深度和高效。

3.学案使预习成果可测评

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有效预习也不例外。有效预习学案的预习成果是要展示的,所以能很好地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做到可以测评,预习效果有保证,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准备地来到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在一个班上教学一个定理,在推导公式时,把证明步骤给忘了,只好抱歉地请同学自己看书。而在另一班上同样内容时,教师吸取了教训,把证明步骤准备得很细致,讲授也十分顺利。他向教导主任谈起两节课的情况,并评价自己第二节课上得好。主任却说:“那可不一定。咱们可测试一下。”他请别的老师就这个内容出了几道检测题,对这两个班考察了一下,结果居然是第一个班的成绩好很多……该实验说明自主学习的课堂实效更高!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特征,就是看课堂中学生能否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展示学习内容

研究显示:课堂听讲的学习效率为10%以下,阅读为10%,视听为20%,课堂表演为30%,交流研讨为50%,动手实践为75%,教会别人学习的学习效率为90%。可见,“教会别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应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作准备。这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精讲点拨的作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未解决的难题,或新生成的疑题,同时要注意发挥板书、板图、挂图、模型等在教学中的作用。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也不要过快地进行评价或接着提问,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包括回答者在内的所有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使得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资源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2.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活动,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后的体会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和老师、同学共同探讨。教师要敢于放手,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通过教师的培养,学生善于表达思想,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来定能生活得积极、自信、快乐。就连那些内向的学生,也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尽情展示。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吗?

三、高效课堂要有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平等和尊重。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而活动成效的优劣是与课堂氛围密不可分的。课堂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保证教学效果的高效发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使课堂教学变成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这样既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使情感共融、心理相通,又很自然的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情感氛围。

总之,我们只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不懈努力、探索创新,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篇5

所谓三步骤:是指“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步骤。

1、课前延伸: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总结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反馈、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提升: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对于课前、课内、课后这三个步骤,具体要求与关系如下:

(1)课前延伸。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②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

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2)课内探究。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针对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升华提高;教师精心设计随堂检测题进行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

(3)课后提升。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对于课堂“四环节,具体流程如下: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有效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而对于五课型的设计,则应遵循如下要求:各个学科应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设计五种不同的课型,在各种课型的流程设计要体现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拓展三个步骤,同时在课内探究的过程中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检测。要在按照“三步四环节”的相关要求设计每一种课型。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篇6

根据教改和新课程的实施,结合高中教学实际和教材特点,在五备(备学生、备自己、备教材、备教法、备语言)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练习巩固、学习反馈”的教学思路,尝试高效课堂教学初探模式:即“四步教学法”。

一、课前预习,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自学时阅读教材,学生要明确勾画出不懂或者难懂的内容,以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有目的学习,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这堂课“学什么”。这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这一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课前督察,防止学生敷衍偷懒,使课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二.课堂抽查(时间5分钟左右),抽查形式要多样,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知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层次,为第二步教学奠定基础,提供信息。

二、释疑解难:教师引导(时间15分钟)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扮演“助手”的角色。释疑解难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抽查反馈信息,由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诊断出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经归纳整理后当堂分析解释,此教学过程需分两步完成。一.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二.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或者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三、学生展示,选题演练.巩固知识(时间20分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展示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步骤,也是体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为了达到此步骤的目的,首先,南教师在备课时准备,精选出三至五道题。所选题目要求典型,具有代表性,既能检测知识点和面,又能体现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其次,南教师在此阶段给出题目,要求学生当堂限时演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印象深刻的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达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理解和应用的目的。最后,借助黑板、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让部分学生分析解答所做题目。如果该学生不能分析解答,教师可以发动其他同学讨论后解答。当学生演练完后,教师、要归纳总结,做出明确的结论。

在“学生展示”步骤中,常采用一种开放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它有利于教学相长,能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人;能充分暴露学生的认识状况,使教师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这种方法信息交换频繁,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老师掌握学生的认知状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有效思考,锻炼其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优良品质。但在此教法中,教师要注意适当地控制学生的情绪,维持好上课的秩序。

四、教学总结和反馈,知识整合,拓展应用(时间5分钟)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93-03

要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就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前精心设计课程。化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抽象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极易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这里面学生的兴趣、学习主动性、教学手段、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很重要。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初中化学课堂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教师要用爱心和真诚感染学生,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课堂的主动学习者。

二 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抽象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起来容易枯燥无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动力,如果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学习化学充满激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呢?教学中,可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积极优化化学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优化化学课堂,可以从课堂导入、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入手。课堂导入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以往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有的学生听不懂,于是放弃了学习化学;有的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没有融会贯通。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的知识与原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的关系。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选择合适的探究实验,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实验更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教师可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

事实证明,探究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实验的应用和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要避免盲目地死记硬背,实现高效的教学。

四 案例分析

下面将以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为例进行简单剖析。与以往教师演示的教学模式不同,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学案,通过引导帮助让学生按实验操作步骤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并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汽水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气体,现在我们用汽水来完成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1.有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探究

步骤1:打开瓶盖,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仔细观察可得出气体的颜色,并闻气体的气味。

结论1: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步骤2:在汽水瓶口套一个气球,轻轻摇动瓶身(或微热),汽水中有大量气泡冒出,随后会发现气球渐渐胀大,气球中收集到了二氧化碳气体。取下气球并扎紧,放置在空气中发现气球下沉。

结论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步骤3:在瓶口塞上一个橡皮塞,插一支20ml的注射器(针孔要穿透橡皮塞并保持通畅),轻轻摇动瓶身,汽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随即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吸入约10ml的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取下注射器,吸入适量水后用橡皮泥堵住针孔并摇晃,观察到二氧化碳体积减小。

结论3:二氧化碳溶于水。

2.有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

步骤1:打开汽水瓶盖,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发现气体不能被点燃。

结论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步骤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汽水瓶中,发现木条熄灭了。

结论2:二氧化碳不能帮助燃烧。

步骤3:用细线拴一只活蝗虫,伸入汽水中上部的气体中,发现蝗虫不一会便死亡。

结论3: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步骤4:在汽水瓶口塞上一个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一端伸入到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并轻轻摇晃瓶身(或微热),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由此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反应式为:CO2+H2O=H2CO3(板书)。

结论4:二氧化碳与水会发生反应。

步骤5:打开瓶盖,在瓶口处放一片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并摇晃瓶身,过一会儿发现玻璃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反应式为:CO2+Ca(OH)2=CaCO3+H2O(板书)。

结论5:二氧化碳与石灰水会发生反应。

在讲授完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课后总体感觉心情愉悦。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到了预期目标。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过程中,设置了问题串,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检验碳酸饮料中气体的环节中,学生积极构想出多种方案。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的兴奋状态。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此节课的成功之处为:

第一,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段“死狗洞之谜”的视频,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后面的教学中,一共设计了七个实验,实验的材料阶梯蜡烛、喷壶、紫色的小花、矿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学生身边;实验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第二,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2)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都有什么?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说法?(4)如何从深洞或古墓中取一瓶气体带入实验室研究?(5)如何进入长时间不开的地窖等。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

第三,教学方法得当,教会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呢?这时我分别取水、溶有二氧化碳的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通过现象得出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然后再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同学们亲身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兴趣盎然地攻破了难点。

篇8

(1)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主要表现在教师独霸课堂,以“满堂灌”为主。教师对学生不放心,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不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我只要讲了,学不会是你自己的事”成为有些老师的挡箭牌。结果,越讲问题越多,越讲学生越不会。学生优劣两极分化严重。

(2)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教师只关注书不关注人,普遍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被淡化,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性。结果,学生上课前不知道老师要讲什么,课堂上听讲时稍不留神就会漏掉知识点。

(3)只注重单个的习题训练,忽视建立完善的科学系统。教师吃不透课标和教材,更把握不准中考的命题趋势和方向。教学重点没有放在揭示知识的形成规律上,没有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结果导致事倍功半,低效劳动。

(4)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学科备课组的智慧。即使教研活动搞得比较好的学校和学科,教师默默地教好自己的班级,不愿把自己的成果完全与他人分享。最终形成各自为战,单打独斗,低效劳动,学校的集体竞争力被削弱的局面。

二、策划

作为1992年就涉足学生教辅图书出版的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以下简称“我社”)一直关注着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变化与发展,北京志鸿教育研究院主要致力于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2009年我社联合北京志鸿教育研究院,在“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总课题组有关学校和教育机构大力协助下,同时吸收江庐中学、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个学校的教学模式精华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案——“1333教学模式”,并形成了《高效课堂》系列图书策划方案,2010年下半年推出了《高效课堂》系列图书。

(一)方案的形成

1.1333教学模式中“1333”是指“一份学案、三课型、三步骤、三环节”

①所谓“一份学案”是指教师、学生每堂课共用一份学案。一份学案把教案、学案、练案合为一体,真正把教师的劳动用到学生身上了。统一了备课组的共识,提高了教师们的备课水准;提高了学生的预习能力,80%的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革命性的提高。②“三课型”是指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三个基本课型。③“三步骤”是指每一堂课应该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延伸”三个步骤(阶段)。④“三环节”是指课内探究过程要体现“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三个环节。

2.“1333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学、展、点、练”四个字

第一,“学”就是学生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和学案导学帮助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学案要至少提前一天下发,学生根据学案,自主解读文本,初步完成基础知识、基础题目的学习,从总体上对文本有初步把握,完成基础性目标,从而为课堂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第二,“展”即“展示交流,分享共赢”。通过展示交流可以让学生表达多样的思维,并相互启发、沟通,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在分享中实现共赢。课堂上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交流,形式要多种多样,教师注重适时、中肯的评价,学生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学生自主学习中有疑惑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在班内形成“兵教兵”的浓厚学习氛围。过程中,教师要汇总交流展示中的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易错点等,为下一步点拨做好准备。第三,“点”即“精讲点拨,点评升华”。所谓精讲,主要体现为教师抓住知识的关节点、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等,讲出知识的精华,讲得精彩。把握住了这“四点”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徒劳无益。教师一节课最多讲15分钟(指累加时间)。第四,“练”即“有效训练,知识落实”。当堂检测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训练题组,并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班级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当堂检测中巩固自己所学,找到知识的遗漏点,在矫正、总结中提升素质,真正实现“堂堂清”。

(二)《高效课堂》的优势

《高效课堂》作为“学案导学法”的载体,是教师教学采用“1333教学模式”的最好助手和路线图,与一般的教辅书相比有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学生参与度高。《高效课堂》为学生预习新知设计了详尽的问题,具体到预习哪一页、哪一段要学会什么,让学生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怎样学”。在课中“合作研讨”阶段,更是明确了如何“合作研讨”。 ②编写理念先进。“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板块式教学”贯穿于每章每节的学习中。③有明确的任务指向。《高效课堂》是师生上课的“路线图”。学生上课最怕教师讲课“信口开河、无限发挥”,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遗漏知识点。而有了《高效课堂》这份学案领路,学生和教师不易迷失方向,从而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篇9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而且也会影响学生以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一、培养师生情感,奠定高效课堂基础

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的主要原因除了需要教师精湛的教学技巧和渊博的知识外,还需有学生对教师的良好情感。所以,教师不仅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更应该注意感情投入。如何来增进师生情感?首先,多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看学生所做、听学生所谈,并适时加入他们,让学生感觉老师是自己的朋友。其次,利用考试和平时的作业批改多关注差生,可经常在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试卷或作业上写一些鼓励的话语,比如说:有很大进步,加油!相信你还可以做的更好……等等这样充满热情的话。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学生却对老师充满了感激。学生对老师的喜欢是可以“传染”的,一批学生对某位教师的喜欢可以带动整个班级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就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了兴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渴望上生物学课,在课堂上思维更集中,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更好。

二、增强学科特色,为高效课堂添砖加瓦

做好观察实验,利用多媒体、挂图、演示等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上出具有生物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步骤由繁化简,抓住关键词语。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二、对光要目物通光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像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一步,边讲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纠正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书了解每一步的涵义,圈上关键的词语,教师再讲每一步的涵义及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然后绘出看到的图像。这样既达到了实验的目,又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作为教学的辅助达到这一目的。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如课件展示“细胞的减数分裂”,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整个动态变化过程及染色体的数目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形成深刻的印象。利用标本、模型、挂图和演示也是上好此类课必不可少的。如展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教学的效果

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按预先设计好的路子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所以好的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性。问题设置要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启发诱导性强,能够搭建学生的实际经验到学科知识的桥梁,实现两者之间的自然过渡,如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那么组成酶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合成场所在哪里、植物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能否用于同时观察两者的实验、从哪几个方面区分生长素和生长激素等等。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注意倾听,给以适当的鼓励、表扬,使其有成就感。答错,要给予必要的疏导,让大家都来参与,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篇10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指立足于“课堂”,改革传统教法,彰显新课程理念,实现“低耗高效”,真正搞素质教育,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高效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现代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分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信仰学生”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效课堂正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二、课堂高效需要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建模”,可以学指导思想,规范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形成规范有效的教学风格;而明确操作步骤,则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高效课堂是否需要建立模式,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存在分歧。其实,教学有法是教无定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过“临帖”的有法阶段,就不会有信笔挥毫、自由顺畅的个性教学;没有经过“有法”的必然王国,便不会有“无定法”的自由王国。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初期,课堂教学的效果受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教学经验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保证。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大法必依、小法灵活的原则,要在共享教学模式与课程资源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风格,完善个性教学。要鼓励优秀的教师尽快在“建模”的基础上,形成自主的教学风格,彰显个性的教学艺术。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建构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小组学习为重要的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称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得到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全体学生通过参与小组活动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间形成一个和谐、平等、轻松、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思考

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质就是“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准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我校生物高效课堂小组教学策略有很多种,有些策略还有待我们在教学中去探索、完善。下面介绍我校生物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主要策略。

(一)双人解读策略

这个策略是教师指定某些学习资料(不可艰深),要求学生共同研修,并且能向其他同学解说,进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字或影音数据。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生活》一节,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小羊多莉的身世”时,运用此法,引导学生讨论多莉的长相为什么既不像C羊,也不像A羊,而与B羊十分相像。通过共同研修过程中的悟与辩,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认识,更养成了学生相互探讨的良好习惯。再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学生实验中,利用此法,不仅能让同组的两人快速地学会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形成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步骤:

1.两人组成一对,在指定时间内共同研修一份数据。

2.研修完毕后,一人当总结员,另外一人当检查员。总结员将数据的要旨或重点告诉检查员,检查员可以提问或补遗,直至达成共识。

3.两人交换角色,报告及检查数据的要旨或重点,直至达成共识。

(二)交叉检核策略

这个策略可以促使学生互相检查具体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期末复习过程中,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运用此法不仅能减轻教师负担,同时也能加快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识记速度;此外,通过有意识地变换方式“为难”对方,还能让学生知晓易错之处,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灵活运用。

步骤:

1.对教材要求非常清楚明确的硬知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教师随机抽选一位组员代表全组到别的小组接受检核。

3.教师随机抽选一位组员或指定组员代表为考官,到其他组进行检核。考官可以进行随机抽问或考核所有组员。考官核实答案,给予鼓励或分数。

篇11

高效课堂这一名词提出的时间较早,但真正滋蔓于教育界则是跟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步伐,其真正意义的构建不局限于表面内容的改进,而是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角色等多方面进行改变,彻底抛弃传统老套的教育观念,在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创建的一种课堂模式。

一、小学三年级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老师缺乏课堂掌控能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因此对待学习的认真度还不够成熟,大多是在老师的逼迫下被动接受知识,造成英语课堂效率难以提高。造成这一问题现象的因素不仅局限于学生性格,也与老师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有关,使得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教学内容安排失当。如今老师的教学,总是朝着应试教育的目的而去,因此,老师在小学三年级英语课堂的教学上过于偏重笔试能力,忽略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等内容的培养,造成学生英语模块学习畸形,不利于以后高年级的学习。

3.课堂评价注重终结式评价。目前小学英语课堂存在较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即为英语课堂评价问题,单一的评价方式、终结式的评价语言,根本无法明显告知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反而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盲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特长的发挥。

二、构建小学三年级高效课堂的具体步骤

1.合理调控英语课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做计划,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切实关照到听、说、读、写每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好还能适当延展课堂教学的内涵,从多角度进发从而达到合理调控课堂的目的。

2.适当转换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老套,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均有阻碍作用,所以老师应该引进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特长的发挥创设一定的环境,力求开展的一切学习活动和运用的教学方式均服务于英语课堂。

3.有效结合“教”和“学”。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分层导学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在“教”的不断推进中提高学生“学”的能力,解决学生“学”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老师体会到教学的顺利,真正有效地结合“教”和“学”的问题,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4.创新课堂评价方式。现今老师的课堂评价方式不仅单调,而且过于笼统,完全丧失了课堂评价的目的,因此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老师应该从学生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夸赞学生学习中的优异之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注重评价过程而非评价目的,进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出一份力。

以上即为笔者对如今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的部分见解,所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步骤是笔者对教学的尝试,但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了较好的教学成果。笔者所带班级的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而且对于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分享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种方面均有所提高,高效课堂构建得十分成功。但这只是一部分研究贡献,笔者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为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竭尽自己心血,从而研究出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