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6: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命与健康的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习班的内容主要有讲义授课和论文交流分两大部分,讲义共有10个课目,如精神病护理学进展;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精神(心理)护理文书相关问题;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护理科研中的科研——选题技巧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简述如下:
一、精神病护理学进展。国际精神病与精神卫生护理联盟关于约束、隔离精神病患者的原则。
1、ispn认为患者有权保持尊严、获得关爱、高质量的护理。注册护士应提倡和保护患者的权利;任何精神卫生机构应将患者权利以通俗懂的语言置于显着的地位。
2、应有合格专业护士,实行24小时责任制护理。ispn认为约束与隔离只有在其他手段无效、无法保证安全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3、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应接受全面评估,包括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方面、评估发育水平,既往精神创伤史,共患疾病,基础行为水平。
4、提倡依靠环境,设施尽可能保证安全及减少约束。
5、护士应接受行为评估,各年龄段用药,安全监控等专业培训,应接受对攻击行为评估和干预的培训,如症状的识别,语言干预技巧,选择最小约束的思考策略。
6、需完善制度及机构对工作人员涉及攻击的反应。
7、医生或资深执业护士应在约束后1小时内对患者进行面谈评估,24小时内对患者必须更改指令,同时应进行面谈评估。约束时间应标明:成人<4h,9-17岁青少年<2h,<9岁儿童<1h,到时需行行为评估。
8、资深注册护士是最佳再评估人,可以观察记录患者的日常行为试行解除约束后评估。
9、约束时不得遮挡患者面部,不得单独约束或隔离儿童,被约束的患者至少每2小时应活动其身体,必须提供给饮水,解便及测量生命体征。
10、有内外科疾病的患者应尽可能用其他手段代替约束以策安全,约束后1小时内必须告知医师或执业护士。
11、约束或隔离的决定应即刻通知家属,应予书面通知,不应以约束为理由阻止家属访视。患者及家属合作制定治疗护理计划,治疗护理计划是否正规、是否适合患者特点应受到监控。
12、使用约束或隔离时护士应接受患者的询问及给予清楚明白的解释。益处:促进对症状的认识、促进解决问题、提高冲突解决技巧,可减少约束对患者的负性心理体验。
13、精神卫生机构应收集约束,隔离的效果资料,以帮助改进有关指南,需要在循证基础上研究约束,隔离的有效性。
14、应警觉掩盖之下的“零容忍”规则,这将造成很多副作用及意外。
二、睡眠中危急状况的识别与护理
怎样看病人睡觉?
护理要点:
1、对所有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主要用药都要有一定了解,对睡眠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预感性。
2、重视对睡眠的观察:“窗口”,有无主观性失眠、有无打鼾及鼾声特点、有无表情和动作异常等;
3、与医生做好沟通,及时反应病情变化、“清醒”地执行医嘱;
4、重点病人的护理:睡姿、防护、观察生命体征和引流搐等;
2、做好解释、安慰和心里支持工作;
3、重视自身的睡眠;勿误导患者。
三、护理文书相关问题中的病情记录常见缺陷
欠准确:如;护理记录为“发现患者呼吸困难,要求吸烟,在大厅行走。”医生记录:“患者自诉呼吸困难,要求护士给烟抽就好,未见呼吸急速,缺氧表现”;
欠具体:如护理记录为“已认真检测心率、心律”,但没有具体的心率值和心跳节律的记录。
用词不当:如“未见抽搐行为”。“情绪不协调”。
抄袭检查结果没有护理意义:有时还抄错,例如:心电图报告非特意性st—t异常,护士写成“特意性st—t异常”。
语句组织欠妥,造成错误意思:“仍有饮酒欲望,按医嘱予凯西来利血生,沙肝醇等药治疗”。
欠全面:记录中有防压疮护理,但没有写皮肤情况。
病情观察无连惯性:例如;一些药物不良反映、腹痛、咽痛等情况,无跟踪记录。
护理措施不彻实际:例如“四肢肌张力高,已瞩病者放松”。患者便秘写:“瞩多饮水”,建议改为“督促病人多喝开水,或瞩陪护予多喂开水”。
自暴滥用约束:例如:“病者主诉没有不适,已告知医生,未见三防行为,按医嘱予2条短带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没有医嘱,解除约束后,未停医嘱。保护性约束病人无跟踪记录。
语句欠条理,表达不清楚:例如“三脂偏高,戒糖饮食”。
特殊病情没有交班:例如:病人空腹血糖2.2mmol/l,没有交班。
记录用方言:如:“烂饭”。
在疾病高峰期,护理措施为向病人讲解相关精神病知识,不适宜。
护理记录过期、留空行、字体太小、字体不能辨认、签名字迹不清。
四、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
(一)提高管理者的支持
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里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1、维护护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基本对策;
(1)制定特殊岗位的人才政策;
(2)推行一线留人的优先对策;
(3)解除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
(4)维护身心健康的咨询机构;
(5)提供调控护士人才职业心态的良好环境氛围。
2、注重护士心理、社会、伦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
(1)注意提高在职护士,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社区保健护士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护士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掌握自我心里调适技巧。
(2)在发生各种冲突时,找有类似经历的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或朋友倾诉,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而减轻精神压力。
(二)护士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措施
1、培养乐观的阔达的人生态度;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
3、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4、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5、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
6、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
论文交流部分,有两篇交流论文使我有深刻的体会,
1、带教精神科新护士的体会:
1 前言
极限运动是风靡世界的新型的体育运动形式。而游乐性极限运动更受青少年朋友所喜爱,它的运动特点迎合了现代人最大限度的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并从中得到愉悦感和成就感的本质特征。同时由于游乐性极限运动项目的难度较低和娱乐性更强,近几年便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速度征服了青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意识的觉醒,游乐性极限运动的娱乐性和挑战性更会让人们所追捧和喜爱。
2国内外(游乐性)极限运动的研究现状
2 .1国内外极限运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国外主要以美国为主对极限运动的各方面研究较成熟。关于国内对极限运动的研究,目前都集中在宏观研究上,大家都从极限运动的概念、发展的源头、传播的途径和发展兴起的原因等对其进行不甚详细的总结。
极限运动通常来说是指高度地调动人自身的潜能,同时运用一些装备和器械所进行的,富于技巧并带有一定冒险的运动。比如高山探险、攀岩、漂流等。[1]郑浩然、刘嘉丽认为极限运动追求的不是用人体的生理极限去破记录和获得奖牌,而是完全属于个人身心的成就感、刺激感和满足感,实际上它追求的主要是一种心理的极限,一种超越自己感觉阈限的感觉。[2]
由于其文化发展的历史较短,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如果把极限运动于大众化的社会体育比较,前者对参与者的身体状况和技术水平的要求比后者的要求要高的多,并不是所有年龄段,所有性别的人群都能参加的。因此,极限运动决不会是“大众化”。谢弥青对极限运动的认识多了“冒险性”一词,本人认为非常可取。王米娜、舒盛芳(2006)认为极限运动是特定人群参与的、个性化的、充分调动心理生理潜能的、带有冒险性质的休闲运动。[3]根据前面的有关理论,本文对极限运动定义为特定人群参与的,能充分发挥自我生理和心理潜能,从而体验到极大幸福感和愉悦感,完成了自我价值的实现的一种休闲运动。本文研究的极限运动范围为活动场所固定的主要分布在大型的主题公园,分为游乐和游艺两种项目,并且有专门参加过安全培训的工作人员,为活动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本文研究的极限运动,它的范围缩小很多了,便于研究。
从极限运动的微观研究,、张建两人作为中国极限运动的专家对极限运动从最初的概念解释道各个项目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4]
现在研究的不足:研究数量很少,研究内容太宽泛,大都集中在文献研究,就是概念介绍、发起原因和项目介绍上,都与传入中国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对于极限运动的研究尚在引进阶段,缺少对此项运动的实际需求的研究,也缺乏从实际需求到理论构建全面的。完整的、系统的研究。更缺乏结合我国的实情进行实证研究和从体验的角度来论述更少。
2.2 国内外(游乐性)极限运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国外许多学者对于极限运动的研究较多,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探讨参与游乐性极限运动很少,本文从体验的角度并参考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研究来进行相关研究。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积极影响的研究较多,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研究较少,关于极限运动对心理艰健康的研究则很少。
纵观近年来我国有关学者对于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研究,国内学者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其中使用文献综述法较为普遍。主要从研究的对象、研究测量工具选择等方面来研究。论文参考网。国内大量研究认为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积极的。苏英认为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治疗身心疾病、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消除疲劳、改善影响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5]但是也有些人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李国金等人认为对于本身身体素质不好而又不敢通过运动来放松,由于评价标准单一造成的经过努力分数却不理想以及那些因运动造成伤病的同学来说,却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6]
目前参与游乐性极限运动的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青少年的参与人群尤为明显,这跟青少年闲暇时间的增多和他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是分不开的。但是参与游乐性的极限运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2.3 极限运动的定义及项目分类
极限运动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通过对运动器具的掌握和控制,最大限度的发挥生命潜能,在挑战自我和自然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健康愉悦,满足新鲜刺激感,实现个人价值的新兴休闲运动。极限运动迎合了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走向自然、寻求刺激、实现自我的需要,因而又被称为区别于传统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另类体育”。最常见的极限运动分类方法是季节和空间分类。(一)按季节分类。夏季项目主要有滑板、单排轮滑、速降单排轮滑、小轮车特技、极限攀爬、空中冲浪、水上运动等。论文参考网。冬季项目主要有滑板滑雪、雪地自行车、攀岩、滑雪等。(二)按空间分类。水上项目有滑水、潜水、激流皮艇、摩托艇、冲浪等。陆上项目有街区特技、滑板、攀岩等。空中项目有蹦极、空中冲浪、滑翔伞、悬崖跳水等。[7]
2.4 游乐性极限运动的定义及项目分类
本研究依托马斯洛高峰体验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参考前人对极限运动的定义和分类,笔者认为游乐型极限运动是特定人群参与的,能充分发挥自我生理和心理潜能,在挑战自我和自然的过程中,获得身心愉悦,满足新鲜刺激感,最后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情感体验。本的游乐性极限运动范围为活动场所固定的主要分布在大型的主题公园,分为游乐和游艺两种运动项目,并且有专门参加过安全培训的工作人员,为活动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体系。主要项目有:过山车、摩天轮、蹦级等运动项目。游乐性极限运动与极限运动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游乐性极限运动的参与者范围更广更大,项目的难度系数和不利的安全因素大范围降低,这样有利于项目的开展和发展。
3 结语
游乐性极限运动风靡世界,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教猛,参与者逐年上升,特别是像嘉年华这样大型游乐场的项目更加受到青少年的喜爱。但是目前对于这类项目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数量很少,内容也不宽泛,大都集中在文献研究。这与游乐性极限运动刚传入中国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缺乏对此类运动的实际需求的研究,也缺乏对此类运动实证的研究。论文参考网。目前,对此类活动运动前该做些哪些准备活动,运动频率多少比较适宜,适不适合青少年朋友的参与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 谢弥青.极限与极限运动.体育大看台.
[2] 郑浩然.广州、深圳极限运动(B3街道项目)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5):136-137.
[3] 王米娜、舒盛芳.我国可开展极限运动的研究综述.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4).
[4] 张健、.极限运动中国学校体育,2002,(1);48-49.
[5] 苏英.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6] 李国金等.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正负效应.四川体育科学,2007,12(4).
医务工作者作为高强度、高风险的特殊职业群体,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医疗行业风险和医务职业压力,这些压力已经影响到医疗从业者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
职业本身的压力、职业安全的需要、职业角色的需要,而压力与需求的长期失衡,导致医疗从业人员身心健康状态不佳,特别是青年医务人员,其对自身身心调节和社会协调处理经验尚未成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和治疗,将会影响到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截止到目前,已经出现多起素质不佳的医务人员采取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医疗从业者现已成为潜在自杀高危人群。
医学模式变革所带来的人类健康需求发展,已使“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医务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并不平衡,诸多因素导致的部分医护人员的职业心态不稳定、心理健康欠佳等,都可能成为影响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必须引起高度中国式并寻找解决对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问题,并展开相关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重视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工作室实施医院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与是使义务人员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缺的成效的前提。全体职工的重视和参与是实施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保证建立有关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是必要手段。将工作渗透到医疗各个环节中是实施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
在研究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给出相应对策的同事同时需要动员有关部门及其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关注,并制定出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与辅导方案,不断改善疏导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缓解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及其心理问题,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队伍素质,从而能更好地为社会人民健康服务。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难点
(一)基本内容
1.对赣州市各个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在其基础上分析赣州地区目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2.收集和整理发达地区对于医疗人员心理健康辅导的具体对策。并提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新对策。
被抽取的一票机构其分管业务的院领导和医务部长、护理部主任为必调查人员。被调查可是的科主任、护士长也是必调查人员。医疗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医务人员的价值,提升医务人员的素养,增加医务人员的幸福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研究难点
1.从调查的资料中,总结概括出当前赣州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的主要因素;
2.是在调查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新对策,为医务人员心理辅导具体实行,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我国医疗从业人员众多,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工作者职业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对医疗体系良性运转是一大挑战。本课题旨在对赣州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作详尽的分析,指出造成这一现状的深层次原因。通过了解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进行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手段收集其他地区对于医务人员心理辅导体系建设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所采取的具体对策。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首先采用抽样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赣州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其次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其他发达地区对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辅导的做法和措施。最后采用总结归纳法,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中探讨出赣州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辅导的长效机制。
(二)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2014年6月-8月: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和阅读,根据资料制定出抽样问卷调查的文本以及访谈的内容概要,并确定要走访的相关医疗机构。收集相关的理论研究资料。
2014年8月-10月:走访赣州市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做好相关记录。
2014年10月-12月:对得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出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完成课题研究。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赣州市32家医疗机构中抽取500名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检验人员、药剂人员、后勤行政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一些人进行访谈。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影响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LR法)。调查对象是赣州市医疗从业者,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医务人员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
2.文献整理法:搜集整理发达地区关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体系发展的先进经验,并且大量搜集分析国内外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研究的先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为我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对策以及思路。
四、研究资料来源
首先本课题的研究资料主要以抽样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为主,调查报告主要分析得出赣州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现状。文献资料,课题组依托图书馆及其中国期刊数据库,目前在收集资料和整理数据上已有部分雏形。其次,本人已经在工作学习过程中也掌握了部分课题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最后,课题组的主要课题成员科研能力较强,协作精神好,精力充沛,具备研究课题的科研能力。
A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Dependence of the College Academic
Self-handicapping, Achievement Goal and Mental Health
CUI Wei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 This re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the correlation dependence of the college academic self-handicapping and the achievement goal,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 This research is going to realize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self-handicapping, to testify whether this conclusion of academic self-handicapping from foreign countries could get universe meaning among different kinds of culture. The research has got 128 college students for subjects by the method of scale, which is designed for uncov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handicapping and goal orientation and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 The result h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elf-handicapping and the evasion achieving-goal are related, with grasp achievement goal the inverse correlation 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handicapping and the approaching achievement goal is not significant. When it comes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handicapping and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 it is significant in 9 items of SCL-90 except the factor hostility.
Key words self-handicapping; goal-orientation; psychologically-health
1 自我妨碍、成就动机、心理健康等概念的研究渊源
1.1 自我妨碍的研究背景
Berglas 和Jones最早将自我妨碍定义为“在行为情境中,个体为回避或降低不佳表现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一切能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①这些策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行动式妨碍, 如酗酒、减少练习的时间等个体为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而事先采取的行为策略;二是自陈式妨碍, 如紧张、焦虑,身体不适等个体在任务前,主动声称有影响自己发挥水平的因素存在。②
1.2 成就目标的研究
掌握目标取向和成绩目标取向是传统的成就目标理论认可的两种主要目标取向,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重在学习、理解,成绩目标取向的学生重视与别人比较,想优于他人。③
近来有人提出加入掌握―回避的维度,形成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的2*2成就目标体系。④有研究表明,不适应的学习模式和成绩回避目标相联系,然而,如果排除成绩目标中的“回避”成分,聚集于“趋近”成分的成绩目标,不适应学习模式会不会由成绩―趋近目标导致尚不明朗,而近期有研究发现成绩―趋近目标比掌握目标对成绩效果更佳,而成绩―回避目标对成绩无正向作用,指出全面地研究成就目标与成绩之间的关系仍是必要的,并注意考虑情境、成就任务等的特征。⑤
一般来说,测量成就目标,可以采用Elliot & Church(1997)编制的“成就目标问卷”。
1.3 自我妨碍与成就目标的相关研究
前人有不少研究结论显示,学生使用学业自我妨碍策略与个人成绩目标和成绩目标结构有关,国外有研究也发现,教师报告的成绩目标,学生知觉到的成绩目标导向,均预测了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且无论个人目标如何,老师的目标导向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⑥
后来引申开的研究又得出了新结论:个体的实证性目标不能积极预测自我妨碍,同时个体的成绩目标却可以积极预测自我妨碍,个体任务目标则能对自我妨碍进行消极预测,成绩目标结构可以积极地预测自我妨碍,同时独立于个体目标的任务目标结构能够消极预测目标结构,另外,无论任务目标如何,成绩回避程度低的学生,比成绩回避性程度高的学生,更不倾向于使用自我妨碍策略,低程度成绩回避性目标与高任务性目标的学生比两种目标都低的学生更倾向于较少使用自我妨碍策略。⑦
1.4 心理健康的研究及其与自我妨碍的相关研究
心理健康的界定,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而第二种,则是心理的健康状况,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负向。本研究取的是后一种意思。而心理健康的研究,即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成为热点。就国内而言,近十年来仅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就几千篇之多,而冠以心理健康的教材、读物、专著和论文集更是林林总总。
但是自我妨碍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国内外资料很少,一般研究的是归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而正如李晓东教授所说的“自我妨碍是归因的基础,而不是归因的本身 ”。归因作为自我妨碍与心理健康的中介而发挥作用,但是自我妨碍与心理健康的直接关系仍然值得研究。
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可以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和过程
以南京财经大学4个随机抽取的班级的同学为被试。共发放问卷128份,废卷17份,共111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35人,女生76人;大二39人,大三34人,大四28人。
2.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工具合成了三份问卷:
(1)自我妨碍问卷。采用了SHS自我妨碍量表,1984年由Rhodewalt编制,用来检查个体的自我妨碍趋势,含25 个项目(8 个项目反向记分),5 级记分,自我妨碍的特质越明显得分越高,国外运用广泛。相关的研究显示,量表信效度良好:1990年报告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79,一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74;2002年报告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76;2003年报告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2。
(2)成就目标定向问卷。采用1997年彻奇编制的成就目标问卷,有掌握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三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6个项目。2003年报告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7(趋近型成绩目标)、0.89(回避型成绩目标)、0.89(掌握目标)。
(3)心理健康问卷SCL-90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王征宇修订,1984),共90 个题目。量表包括10 个症状因子,它们是: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 、精神病性(F9)、其他(F10)。
统计处理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
3 结果
3.1 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成就目标的相关
经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趋近型成就目标与自我妨碍没有表现出显著相关,而回避型成就目标与自我妨碍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同时掌握目标与自我妨碍呈负相关显著。结果如表1所示。
3.2 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经统计分析,自我妨碍与心理健康的十个维度中,与除敌对之外的所有其他九项维度相关显著。躯体化维度相关最高,达到0.463,抑郁维度的相关也达到0.435,其余强迫、人际敏感和其他维度均在0.4以上,而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则在0.3至0.4之间。
表1 自我妨碍与成就目标三个维度的相关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3.3 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年级与性别差异
对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差异进行了检验,并对自我妨碍因素进行了3(年级)x 2(性别)的被试间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和年级的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4 讨论
4.1 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成就目标的关系
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成就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不尽相同,与趋近型成绩目标没有显示显著相关,与回避型成绩目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掌握目标的负相关显著。这个结果与已有研究的结论相似。因此回避型成就目标和掌握目标对大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基于先前的许多研究,这两种成就目标与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预测作用几乎可以确定。不过对于趋近弄成就目标来说,与前人研究相似,未能发现与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相关,还是需要进一步考量的。
4.2 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心理健康关系十分密切,除了与敌对这一个子项目没有显著相关外,与其他九项均有显著的相关。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他们学业自我妨碍还是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的。
而本研究的结论是大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与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包括睡眠、饮食、死亡观念、自杀观念)这九项都有显著的相关,这样的结论应该来说还是很能够引起重视的。对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诸如抑郁和偏执等情况,还是有很大的解释意义的。
正如之前很多研究归因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提出的那样,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可以进行归因训练来改善这种状况。自我妨碍本与归因关系密切,类似地,我们也许也可以通过对自我妨碍状态的觉察和修正,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4.3 性别和年级与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
在性别变量中,学业自我妨碍的男女差异不显著,在年级变量中,二、三、四年级的差异也都不显著。国外有研究表明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存在性别差异,而国内有研究表明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却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中性别变量的研究结果,与国内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不论男生和女生,在使用自我妨碍策略方面是没有差异的,不管性别如何,都不能预测是否比异性更可能使用该策略;而关于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年级差异的研究,此前未见,没有前人数据可供参考,只有一些研究做出中学生高低年级是有差异的,高中用学业自我妨碍用得比初中多,而初二、初三用得比初一多。这次研究,并未发现这三个年级的大学生在使用自我妨碍策略方面有显著差异。
注释
① 肖丹华.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② 李春方.中学生的学业自我妨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③ 杨秀君.国外成就目标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7.16(4):78-81.
④ 杨秀文.大学生自我妨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0.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日益进步的时代,一些青年人的思想却处于困窘,这引起了学者对此困窘的思考。青年人不断地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一些青年人素质能力低下,道德信仰迷失导致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盛行。学生为躲避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而常常酗酒和整日上网,厌学情绪十分严重,心理压力极大,在困难面前表现的软弱无力,以致出现自残、轻生现象,给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严重的危害。因此,技术的异化和市场经济的物化导致一部分青年人理性的迷惘。
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社会对青年人的素质要求增加了新的内容。青年人应具有创新的精神、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针对社会的价值目标要求,我国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的“三生教育”,能够使青年人认清生命本质、提升生存技能以及追求生活幸福。
1.当代青年三生的普遍性问题
一部分当代青年在对待生命、生存以及生活的观念上普遍性地有所偏失,总体上的特征为: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存的无力以及对生活的低俗。
1.1对生命的漠视
一些青年人漠视生命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一些青年人不尊重自然,对生态环境里的生物生命的漠视,随意伤害自然界里的动物和植物。免费论文参考网。如大学生虐猫事件和用硫酸烧伤黑熊的事件,满足其变态的心理需要;还有的青年人捕杀野生动物,以此达到经济利益;还有的青年人随意破坏公共绿地等。其次青年人对同伴生命的漠视,青年同伴之间由于各种矛盾引发互相辱骂、殴打、甚至致死事件。
1.2对生存的无力
青年人对生存的无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面临突发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上,青年人对生存的无力。如在遇到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青年人缺乏逃生自助经验,没有采取应急措施。免费论文参考网。青年人没有具备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意识,没有应对地震、火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避险能力、生存能力。第二个方面是青年人缺乏工作技能,不能为自己谋取一份工作,在生活上只能依靠父母的资助。
1.3生活的低俗
一些青年人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和工作上面,而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生活上的消遣上。这些人的生活很低俗,其嗜好主要表现在上网、追星、购物等。在日常生活中青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与人交往能力逐渐退化,而且使青少年性格孤僻,不但使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还出现了违法犯罪的事情,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青年人应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树立理想和信念。
2.三生教育的内涵
青年人应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肩负建设祖国的重任。针对当前一部分青年人窘况在三生问题中,云南省教育厅长罗崇敏在云南省实施三生教育工程。免费论文参考网。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促使当代青年人对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有积极向上的认知和行为。罗崇敏对“三生教育”的阐释为:生命教育是帮助青年人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促进青年人主动和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这就有利于青年人建立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促进内部自身和外部生命的和谐发展。生存教育是促进青年人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促使青年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获得有意义的生活体验,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幸福生活的教育,有利于青年人热爱生活、奋斗生活、追求幸福生活。
3.三生教育的外延及现实意义
3.1理财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很少关注理财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高等院校也缺乏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导致大部分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和基本的理财技能。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理财技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技能,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和消除部分学生恶意欠费的问题。学校要对学生收入结构、消费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并制定培养学生理财意识和技能的方案。
大学开展理财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应将培养学生理财意识和技能作为生命、生存、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财技能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技能之一;理财教育有利于解决学生欠缴学费的问题,有效帮助贫困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理财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 “三生教育” 结合,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青年学以致用的能力。
3.2消费观念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青年人在消费方式上比较盲目,崇尚享乐主义,这就会导致人类无限制地掠夺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的欲望,破坏了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当代青年消费观念教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消费观念教育引导青年人理性消费和科学消费。消费观念的教育有助于青年人树立健康的消费方式。根据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国情,当代青年的消费观念应是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崇尚节俭、合理消费、扼制欲望的膨胀,限制奢华的不良风气。
青年人正在逐步独立地生活,学习和掌握消费等基本生活技能,形成适合于自身的生活模式,而消费观念教育的目的是帮助青年确立健康、高尚的消费目标和消费观念。青年人在满足自己生活需要而进行消费的同时,也是在促进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研究青年收入的多元化、消费的多层次性、心理需求的复杂化,引导青年建立健康的消费习惯;提高青年理性消费意识及社会化程度,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使其学习、生活、工作有合理规划,避免“月光族”的大量产生,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长和社会的负担,青年树立普适性的消费观,推动青年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3生存技能教育及其现实意义
当前,青年人在面临危险事件时不知所措,软弱无力,无法阻止和减少悲剧事件的发生,青年人缺乏自救和互救知识,安全保护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低下,以致酿成不幸。教育部门应开展系统的生存技能教育。学校应进行灾害忧患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加他们自救的知识,增强青年人的生存技能。生存技能教育应该将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进行模拟和演练,让青年人熟悉具体的救助方法和步骤,增强青年人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生存技能教育能够消解青年人的生存困境,增强生存意志,生存技能教育的实施提高青年人的生存技能, 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减少青年人“悲剧”发生具有重大的作用。
4.结论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日益进步的时代,一些青年人的思想处于困窘,这引起了学者对此困窘的思考。通过对我国当代青年的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存的无力以及对生活的低俗的分析,教育部门应促使当代青年人具备积极向上的认知和行为。学校应将培养青年理财意识和技能,并作为生命、生存、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有利于培养青年学以致用的能力。消费观念上应教育引导青年人理性消费和科学消费。当代青年的消费观念应是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崇尚节俭、实现可持续性消费,以此推动青年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学校应对青年进行灾害忧患意识的教育,培养青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加自救的知识,增强青年人的生存技能。生存技能教育应该将进行模拟和演练,让青年人熟悉具体的救助方法和步骤,增强青年人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左立竞.论“三生教育”与高校新型合格人才的培养.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3):79.
[2]王飞.大学生“三生教育”实施三维论.昆明学院学报,2009,31(3):1~4.
[3]李兴华,尹松波.三生教育的哲学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14.
[4]苗启明.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应用伦理关怀:生命、生存、生活关怀—兼论“三生教育”的哲学基础.昆明学院学报,2009,31(4):1~4.
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德育工作是教育最高、最后的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新增设的《文化生活》是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要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一、加强爱国教育,树立远大理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更高更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一是能面对市场自立奋斗,立志成才的精神;二是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三是要有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四是要重视信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五是要在广泛的社交活动中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合作能力;六是在与国外人士的交往中不亢不卑,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等。
如在进行《聚焦文化竞争力》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面对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当代青年学生绝不能袖手旁观,必须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肩负的责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于实践。在进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的教学时,我把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心潮膨拜,大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时,我引用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视频 ,让学生思考: 你能从中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吗?这样一场文化盛宴有哪些文化意义?在感悟中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青年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加强公德教育,规范日常行为。
开展对学生的道德道德教育中,应以社会公德、日常行为规范和家庭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中华民族传统为源头,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二德一规”知识,并继承、吸收、创新、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道德教育还应坚持知与行统一的原则,即要明理又要参与,只有通过学习主导实践,才能将良好的道德品质转为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内化为学生的伦理观念和人格力量,最终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中,我引用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引导学生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长辈、尊敬兄长的传统美德。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文化》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以丰城创建文明城市的教学情境,并设置了问题探究:在创建文明城市中,谁是主体?作为市民,在创建文明城市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市民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有什么意义?启发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真正实现知行统一,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构建和谐文化,形成文明风尚作贡献。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中,紧密联系时事焦点——食品安全事件,倡导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生命教育,实施生存关怀。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命教育,给予学生生存和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打好心理基础;二是开展和谐发展教育,使学生做到与他人、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三是开展生存教育,引领未成年人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御,不参加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让青少年懂得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丰富的,不应该轻易放弃生命等等。
在《文化塑造人生》的教学中,讲授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全的人格,并引用丰子凯先生曾做过的比喻:他把人格看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人的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完满健全的人格。 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格健全的人,并努力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在《永恒的民族精神》的教学中,列举我国近年面临的雪灾到震灾等灾难,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因此而倒下去,关键是我们有不屈的脊梁——中华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始终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好,走的更远。在《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的教学中,课前围绕“上网”和“阅读”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在课堂上进行汇总和讨论,引导学生要文明上网、绿色阅读,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教学中,把诗歌引入课堂,引用了温总理的诗——《仰望星空》,引导学生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二、结果
1.三类核心期刊中动物实验期刊数及其中动物实验论文数 由表1可见该三类期刊中动物实验研究论文较多。基础医学类占期刊总数85,医药类、综合类分别占85、72,平均80。该类期刊中动物实验论文数占论文总数:基础医学为50、医药28、综合类35,平均39。
2.论文中各种实验动物分布 从表2可知我国实验动物研究使用了大鼠、小鼠、兔、豚鼠等10余种,其中大鼠使用分布最高,小鼠次之,兔、豚鼠、犬使用也较常见。
3.论文书写中获得资助情况 各类研究占比例最高的是未注明资助的项目,为53.1,其次为国家级资助项目、省部级资助项目、军队、高等院校资助项目(见表3)。
4.论文中写明动物级别次数及比例、动物来源数及比例 1617篇论文中629次使用动物,多数能写明动物种类、体重、性别、数量,有366次写明了动物来源(约58),仅有38次(约6)写明了动物级别[2],其中普通动物(一级动物)7次,清洁级(二级动物)17次,无特殊病原体动物(三级动物)16次,无菌级(四级)0次。
三、讨论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科技期刊更是一种多功能的复合型信息传播工具,是直接地、系统地传播科技知识和创新成果的载体。实验动物是医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几年来我国医学实验动物事业在法规的制定、科学管理、专业建设、科研水平、动物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仍存在着差距。基础医学、药学、综合医学是医学中使用实验动物较多的学科,通过20__年发行的在各专业享有较高声誉的核心期刊中相关信息的分析,注意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认识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重要性 从我们的分析中可见,基础医学、药学、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涉及实验动物的期刊数、论文数和比例都很高,平均为80、39。可见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的实验动物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个世纪,人与自然、人与健康的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要靠生命科学研究来解决。在世纪之交的当今世界,要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做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就要充分认识实验动物工作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动物工作,使实验动物科学水平更好地适应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
牢记党员宗旨模范带头做表率
在平日里,他爱岗敬业,恪守职业操守。每年做手术200余台,抢救病人150余名,期间从未收受病人的红包,从不向病人索要卡要,始终保持员的高风亮节。同时作为一名科室负责人,他关心科室每一位同志的发展与进步,重视科室整体素质的建设与提升,他经常深入病房,指导本科医生查房、诊断、治疗、手术,加强病房管理,使本科医疗服务质量有了进一步加强,群众满意度有了进一步提高。病人为表达谢意,赠送了多面锦旗,**电视台将此作为先进事迹予以了报道。他曾带领科室医生率先在本县开展无张力疝修手术,经历手术的病人150余例,无一例复发,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成效。
**同志的这些成就,充分表现了一名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谨记职责要求救死扶伤树形象
我县白果镇一个12岁的女孩,因腹部腹痛一年,腹大如鼓,骨瘦如柴,行走十分困难,曾就诊于**、南岳等多家医院仍未确诊,后来到人民医院就医,他接诊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初步诊断为腹部畸胎瘤,而后他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治疗方案,决定为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经4个小时手术,切下了一重约6斤重的肿瘤。术后病人恢复情况良好,不久就康复出院了。出院时,其父母拉着谭医生的手说:“感谢您,感谢您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您是人民的好医生啊!”,并送上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八字锦旗。
坚信人生追求平凡岗位创佳绩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 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 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识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 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 的心理危机。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 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 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 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 和激励,把工作看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他能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够克服各种 困难,使自己的行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 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 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者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忧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5、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 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 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6、 人格和谐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 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社会的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 体。
7、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8、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一般而言我们可参照上述标准检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则要求助于临床心理学家的测查与诊断,不能随意给自己和他人胡乱下结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6)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2)能客观了解他人;
(3)关心他人的要求;
(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
(5)积极地沟通;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3)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6)具有自制力。
看过“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的人还看了: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哪些
2.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3.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38-02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价值观重构的时期,价值观点日趋多元化,社会信息瞬间万变。独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自幼受到过度保护、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极大的心理冲击。不仅如此,学习、生活、交友、就业等方面的挫折也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问题。2011年教育部的一份报告指出:针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因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比例高达20.23%,全国大学生因心理精神疾病退学比例占总退学比例的54%。由此可见,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压力的困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可否认,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不断发生,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从师资配置等多方面进行了努力,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依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本论文将考察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分析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不足,并探讨其改革措施。
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纵观这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短短的20年里(指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笔者注),从无到有,从冷到热,从少到多,从无序到规划,从自发到自觉,从社团行为到政府行为,从介绍引进到深入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时期。”[1]
具体而言,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主要介绍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初直今,无论政府还是高校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人、财、物等方面进行了投入。更重要的是,党的十报告专门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写入十报告,凸显了我国政府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二、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如前所述,经过政府和民间的不懈努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因为其起步较晚,所以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视程度不足。根据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下称《基本要求》),包括情绪管理、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心理健康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根据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整个大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占2个学分,而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占8个学分。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心理健康课程自身的不足。关于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规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2]。不仅如此,心理健康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也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要求》规定“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3]尽管如此,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解、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实践体验环节,从而使该课程呈现出形式化、简单化、德育化的倾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局限性。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包括专职德育教师(即心理健康课程任课教师)、其他德育工作者(如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如前所述,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极大地限制了专职德育教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尽管目前高校普遍设有心理咨询师,但是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不仅包括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同时还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这些咨询师在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度方面均存在不足。此外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在心理咨询师的配置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些高校心理咨询师严重匮乏。由此可见,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职责也急需加强。
三、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的真实状态,探讨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曾对本校某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共20道题,由受调查者对自身心理压力的认知、心理压力的来源以及排解心理压力的途径三大模块组成。调查对象包括一年级学生26名、二年级学生29名、三年级学生37名、四年级学生39名。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31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9%。在此结合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探讨如何加强和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1.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对于“您认为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开设心理辅导方面的课程吗?”这一问题,一至四年级中选择“应该。很有必要。”的学生比率分别为48%、63%、72%和55%。由此可见,尽管目前我国心理健康课程存在诸多不足,但是大部分学生依然对此寄予了期待和希望。因此高校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以期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从事心理教育的师资人员紧缺、专业性不强的现状,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各高校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的长短期培训,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6]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有所不同。对于“您觉得您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哪方面?(多选题)”这道题,一年级至三年级中分别有84%、62%、83%的学生选择了学习,占据第一位。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尽管学习因素退居第二位,但仍然占据了41%。由此可见,在整个大学期间学习压力一直是学生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学生学业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压力。
其次,针对同一问题,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中分别有36%、41%、59%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占据第二位。而升至四年级后“就业”则成为学生压力的最大来源,所占比例为72%。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的当今,就业已经与学业并列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大来源。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在新生入学之际便对其进行有关人生规划、择业就业的指导,此后随着年级上升逐步跟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确定恰当的职业发展目标,以便其在毕业后顺利步入职业生涯。
4.加强生命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针对“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大学生因压力而自杀事件?”这一问题,选择“理解,有过类似想法”的学生比率分别是:一年级0%、二年级3%、三年级8.1%、四年级8.3%。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所面临的压力越大越大,个别同学甚至出现厌世的悲观想法。这一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松懈,尤其应该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更加乐观、积极地面对各种问题和压力。“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从知情意方面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完满人格,提高学生对生命及生命价值的认识,使其在社会中创造生命的价值。”[7]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惜生命,关爱自己。
四、结语
本论文考察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从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等视角分析其不足之处,并从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人员配置等方面探讨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无需赘言,大学生不仅承载了各自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更肩负着整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亦成为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仰滢.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7).
[2]教思政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1]5号[Z].
[3]教思政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1]5号[Z].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第24号[Z].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河流开发力度的增大,河流的管理问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河流要发挥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等传统水利功能,另一方面要兼顾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需求,实现水利功能和生态修复功能的统一,并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与保护河流生态系统之间寻求相对平衡。目前河道治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河道渠道化,传统的护坡工程侧重于工程安全和人类单方面的需要,设计时往往采用不透水的硬质结构,对河流的环境效应和生态补偿重视不够。因此修复河流生态和优化河流管理是保障河流健康的先决条件。基于这一观点,从河流健康的理念出发。对河流的现状、发展及治理进行分析。
1 河道现状
1.1 河道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河流管理方面,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仍有区域性的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缺、水生态退化、洪涝灾害等问题尚待解决.流域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公众参与不足等现象仍然严重存在。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改变了原有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其主要表现在河流干涸,水生态环境消失;河流功能降低,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加重。因此.基于环境变化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探讨河流治水方略,修复河流生态刻不容缓。
1.2 存在问题
大多数集镇、村庄、农田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均零星分布在河道两侧。由于建设用地和耕地资源不足,占用河道水域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早期河道的建设规划受历史因素的限制,河道行洪断面偏小,与集雨面积不成比例,甚至出现倒置现象。另外,由于历史上对水土保持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林育林力度不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此外,防洪堤、堰坝等河道建筑物大多建设年代久远.已运行了30—4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工程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2 河道治理原则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河道治理首先是要利于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栖息繁衍提供生存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论文参考,河道整治。除满足渲泄洪水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多样化。为此,河道的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考虑,既要修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论文参考,河道整治。
2.1 平原河道治理原则
2.1.1 平原河道特点
平原河道纵向坡降较缓.横断面一般呈复式,河道较宽,阶地、河漫滩较发育,水深较浅。枯水期河道内水量很小或无水,洪水期河势变化剧烈,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复杂,河床冲淤变化无常。近年来由于干旱少雨,河道径流量减少,河床、河滩裸露,有的河段行洪区域内栽植了大量树木及高杆作物,致使河道行洪断面缩窄.影响河道正常行洪。
2.1.2 平原河道治理原则
治理平原河道,要求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论文参考,河道整治。所以应根据岸坡稳定、正常行洪、表面异质、材质自然、内外透水、成本经济等原则进行。目的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还要使工程结构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不仅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而且要创造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样性空间。治理原则为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缓流并存的多自然型河道。
2.1.3 生态护坡技术
平原河道护坡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用量.优先采取自然的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等各种浅护坦.为水生植物生长、繁育及两栖动物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土堤可采用植树、种草和生物袋等工程措施.以利于保护河道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边坡耕作,可设置防护带,以确保堤防安全。常用的生态护坡形式有抛石护坡、混凝土预制件护坡铺砌、生态砖和鱼巢、土工织物袋、格宾网护砌等。河北省近年来河道常用的护坡形式为格宾网生态护坡和草皮护坡。从工程效果看,格宾网生态护坡优于草皮护坡,且观赏性强。从生态环保方面.格宾网生态护坡属生态环保型护坡,透水透气性好,一定时间后易于植物生长;又由于其柔性结构,故整体性较好.适应变形能力强.能满足河道较大流速对岸坡的冲刷,适应冻胀变形,不易破损,尤其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是理想的护坡材料。
2.2 山区河道治理原则
2.2.1 山区河道特点
山区河道纵向坡降陡.横断面一般呈“V”或“U”字型,阶地、河漫滩不发育。论文参考,河道整治。河道洪枯变幅大,枯水期流量小,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时间短。山区河道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强度大,汇流时间短,水流速度快,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危害性不容忽视。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村庄,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2 河道整治原则
山区河道治理中.要统筹上下游及整个流域相互关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并遵循自然规律,尽量发挥天然河道功能。所以在规划治理中。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论文参考,河道整治。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沉沙库,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导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论文参考,河道整治。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堤身结构和型式应尽量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由于山区河流水土流失严重,推移质多,大部分河道内都有充足的卵石材料.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道趋于自然形态。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
3 水质改善及污染源的处理
在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面源污染,强调源头治理。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实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减少排入河流的污水量。改善末端治理,对于必须排出的污水,应逐河段进行总量控制(即功能区的水质目标确定后的河段最小环境容量)。必要时需进行深度处理。提出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对于易积累的有毒物质,要坚决制止排人河流。根据河流径流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和自净规律.合理规划排污口位置和排污时间,按实时水情调度.合理利用水体的环境容量,达到逐步改善水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可娜.河流健康状况评价及其枯河流管理中的应用[D].北京:国家图书馆一博士论文库.2005.
[2]李宏伟,赵艳丽.宜阳县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J].T程建设与管理,2009,(9).
[3]余国庆,朱雯,邱美娟,等.淳安县山区河道治理规划与设计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