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的学习方法

中学的学习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2 09:03: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的学习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学的学习方法

篇1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Zhang Guanglie

【Abstract】Student self-learning ability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Method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is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has been a hot topic. Raised the subject and research, not only on the current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wi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talent needs, and promote the historic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Key words】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Methods; quality

近几年来,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不仅对当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科教兴国具有历史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为此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正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1 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 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等等。

2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考察数学的特点 关于数学的特点,虽仍有争议,但传统或者说比较科学的提法仍是3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多种多样,名目繁多,但数学中的“三角形”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概念),撇开了人们常见的各种三角形形状实物的诸多性质(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

3 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 关于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或是将环境对象纳入其间(同化),或是因环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结构的改变(顺应),于是形成新的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如此不断往复,直到达成相对的适应性平衡”(注重对例题的全方位反思。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上文提到的几点外,例题教学还具有传授新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4 根据数学内容的性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总结与复习等5类 相应地,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分别落实到这5类教学之中。这里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认识。

篇2

1课前预习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至少是尝试解决,教科书中有“讨论”及课后习题,学生通过阅读应当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才达到了阅读的效果。实践证明,带着问题阅读能使理解更敏锐、更深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听课阶段

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听课的方法不当,成绩也不会很好。要坐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耳到是听教师和同学们发出的信息,具体地说是听教师如何阐明观点,怎样理解教材,此外还要听同学们的发言,用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来启发自己;眼到:即注意观察实验的步骤和现象;心到:即脑想,就是多问为什么,实现师生互动;手到:就是记笔记,记笔记不能只记教师的板书,要让他们着重记下教师讲解中阐明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记下别人对问题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方法,还要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不懂的问题还要请教同学或老师。

3对比

化学概念之间通常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与内在的联系,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酸碱中和反应与盐的水解反应、原电池与电解池等,这些概念的意义恰好相反。而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芳香烃与芳香族、蒸馏与分馏等,则意义相近。只有进行归纳对比,就容易弄清各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

4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的好坏取决于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取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个人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愈丰富,知识结构愈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愈牢固,与这些事物相关的记忆也就与愈牢固。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学科,记忆方法在化学上的作用最为明显。学生不能依靠短促突击、反复练习,形成重复记忆、死记硬背,这样必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反而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运用记忆规律,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记忆效果,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再有效地组织复习或练习,重视并落实学生记忆品质的培养。对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等掌握的熟练程度是决定化学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那么有那些好的记忆方法:⑴理解记忆法。能死记硬背记下来不忘掉故然好,可化学毕竟是理科,有些知识如果理解了,是很容易记住的,甚至有些知识如果你不理解,就根本没法记。⑵顺口溜。如常见的化合价表、金属活动顺序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盐类的水解规律、卤代烃在强碱液中反应的产物。⑶对比记忆法。对于易混、易错的基本概念、化学实验操作、制作装置、实验现象等可采用。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记住氧化与还原,被氧化与被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等概念的一方就行了。

5复习阶段

处处留心,时时总结。每学完一章或进行学期、学年、升学的总复习,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规律的小结,把分散于各章共同性找出来,就成了学习的规律。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如:易混的知识点采用列表法区别,相互联系的知识点采用大括号图法记忆,同一元素的单质与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采用网络法联系,需强记的内容可采用诸如编造歌诀,利用谐音、联想记忆等方法。

篇3

有效学习方法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与保障。在学习中掌握一些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极为重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般不会认真思考和分析,思维较为单一,也就是缺乏自己的思想与方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依据实际来指导学生掌握实用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对数学有效学习方法谈谈看法。

1.兴趣激发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入手来创设符合其兴趣的情境。所以,在实施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小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相互联系起来,让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变得形象而直观,从而激发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其能够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且是教学的难点。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设计: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并告诉学生,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再让学生们说出其面积大小。随后,我捏住长方形框架中的一组对角往外拉,这时,长方形就转化成为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教师再进行提问:同学们能够说出其面积是否有所变化?学生甲的回答是:它的面积不会改变,依然是6平方分米。学生乙的回答则是:它的面积改变了,要比5平方分米还小。这时,我并不急于肯定或者否定两位同学所作出的回答,而是为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是多少?应当如何得出?按照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他们必然会积极地探求其中的奥秘。通过创设这一情境,他们自主积极探讨,并得出结论。如此一来,他们的求知欲就被强有力地激发出来了,这样的学习成效要比老师生硬灌输公式要好很多。

2.倾听学习法

现代心理学证实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非纯认识之过程。学习主要包括了认识与情感等两个不同方面。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智力因素具有信息加工的重要任务,也就是对信息实施感知、加工与应用等。它能让人类所积累的经验真正转换成为个体性知识结构,这属于主体性的操作。另外,非智力因素具有信息选择之重任,也就是对信息实施鉴别与筛选,当学生认为其有趣而有价值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加以吸收。反之,这就是为何一部分教师不断加大知识的信息量却难以真正让学生接受的原因所在。所以,非智力因素发挥了定向、维持与调节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一般都较为枯燥、抽象而乏味。因为其缺乏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故事情节等,所以难以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对于学生的认数与记数等,我引用了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和有趣故事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为了使学生能够记住1至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下面这个顺口溜:1如粉笔,2如鸭子,3如耳朵,4如旗子,5五如钩子,6如口哨,7如锄头等。以此来帮助小学生记住字形,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从而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学习方法变革的过程中,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其理解数学知识极为重要,以上生活经验不但数学现实,而且是其通过经验来经历一个具体到逐渐抽象活动之过程。因此,要让小学生学会通过自我观察与分析来找到其对于社会与数学的认识历程。如此,自然也就能找到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3.游戏学习法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而游戏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书本教学内容,合理地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教学中探索与运用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游戏当中学会求知、做人、合作与交流,在游戏学习之中品味到成功之乐趣,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为其学习数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游戏,让他们能够在数学游戏之中学习,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就在教学中开展过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让一位同学充当鼓手,用布蒙住其眼睛,而其余学生则在十分急促的鼓声当中依次传出同一个信封,其中有一些数学题目。当鼓声停下后,信封在哪位学生的手里,就由其抽出信封中的一张小纸条,要求其在读出题目后在短时间内进行回答,而其他同学则用手势来判断是对还是错。在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课堂上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同学们在兴致勃勃地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同时还满足了好动与好玩之心理需求,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再如,我在教学“乘法”时,先做了一个“看谁算得既对又快”的游戏。我先出示题目:2+2+2,3+3+3,4+4+4……学生觉得容易,争先恐后地进行抢答。正当他们为自己的神算而得意时,我再增加算式当中的相同加数。这样一来,题目就变成了:2+2+2+2+2+2+2,3+3+3+3+3+3+3……学生们顿时觉得这太难了,我在这时就很快地说出了结果。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么算出来的,从而带着疑问进入到“乘法”的学习之中。

4.电化学习法

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而对于具体而形象的实物比较有兴趣,这是由于具体而形象的内容直观而生动,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电化教学来讲课,就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能让他们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从而弥补传统教学形式之不足,让抽象而枯燥的内容变得十分容易理解与掌握,并且取得了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所难以取得的理想效果。在教学当中,通过应用电化教学,能够化难为简。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通过多媒体画面演示小熊运南瓜的情景,第一次运的是四个,第二次运来的是三个,一会儿又运来了三个,小学生依据画面就会十分容易地写出算式:4+3+3。这样一来,不经过教师的指导,他们也能正确地掌握连加运算,全过程就如同水到渠成一般。又如,在教学“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了大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并运用课件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些图形所牵涉的范围十分广,既有蜻蜓、蝴蝶、蜜蜂等动物,又有向日葵、玉米、花朵等植物,同时还有一些小学生喜欢的漫画。通过认真观察以上形态各异的图形,吸引学生认真探究以上图形所具有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由此可见,电化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之兴趣。

5.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有效的资源,从多元化的视角来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思维能力出发,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够掌握适合于自身的学习方法,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来优化自身的学习方式,从而让他们能够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方法;培养

学生必需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这是目前教育的主体思想之一。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更倡导小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意识,不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以便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竞争。而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自主学习意识强,学习方法恰当的学生,不仅在考试中成绩优秀,而且在学习以及考试中的心态非常健康,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至关重要,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人生。

因此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学习方法的培养五种方式。

一、要巧妙导入,以引趣情

教育学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本人认为,新知识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设置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愿望的情景,以便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能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自行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二维平面过渡到三维空间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为此,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三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那么六根同样长的小棒最多可以拼成几个正三角形呢(强调六根都用上)?这一问,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纷纷拿出小棒进行拼、摆、搭。结果有几个学生拼成了有四个正三角形的三棱体,此时学生兴趣倍增,从而顺利地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克服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过渡这个难点,突破了这个重点。这就使学生怀着充满情趣的心理,较容易地去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兴趣是一种潜在的强大的动力,巧妙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环节。

二、要巧妙设置疑问,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探疑才是教学的真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巧设悬念,以疑激趣。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r,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露出的三角形的一个角,去判断被遮掩的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导入新课:“为什么看到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就可以判断被遮掩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则无法判断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这两个充满悬念的问题,自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和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从而实现了“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疑”在引入中有动力作用,在转折处有启迪作用,在思维的转折点上有催人更上一层楼的作用。导入中设疑,教学中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思维活动迭起。

三、要以奇激趣,在成功的体验中培养兴趣

小学生的智力孕育于好奇心之中,而兴趣是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日常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怀着好奇心而激动的心情进行探究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好奇心的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和激起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和“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采取让学生说出任何数。老师作出准确而快捷的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出规律后,又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编题对答等形式,使学生感到,我也能像老师那样答得又对又快,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对数学知识不懈追求的浓厚兴趣和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四、要巧用学具,以动导趣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粘面撕叠证明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六个面都相等;通过搭拆框架证明长方体相对的梭的长度相等,并且有三组长度相等的棱,正方体的十二条棱都相等。通过“贴―撕―装―拆”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而且通过操作,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

五、要巧用实例,以新诱趣

巧于运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与现象中挖掘和展示新的内容和形象,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这种新奇的实例展示了学生熟知的形象和内容,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兴趣倍增。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学号,通过游戏,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增添了情趣,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为学生已拥有的旧知识赋予了新的内容。又如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时,教师通过学生相当熟悉的用钻笔刀把铅笔头削成圆锥体的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圆锥体和圆柱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头脑中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表象。这样学生就从旧知识中意外发现了新知识,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篇5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学生的总结简述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一、预习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掌握听课的主动权。由于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常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是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是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初中生课上的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1、看:就是上课要注意观察,观察教师板书的过程、内容、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

2、听:就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在听的过程中明确:

(1)听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

(2)听新知识的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

(3)理解教师对新课的重点、难点的剖析;

(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3、思:就是指思考问题,要做到:(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要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如:本节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辩证意识,学会反思。

4、记:就是指记课堂笔记。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结合教材来记,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易错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老师所补充的内容;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记笔记有助于将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

三、完成作业的方法

课后往往学生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更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

通常,数学作业表现为解题,解题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做作业前许要先复习,在基本理解与掌握所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事倍功半,花费了时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篇6

在学习过程中整理错题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之一,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经常考试,从最开始的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逐渐变成月考、周考,到后来甚至还会变成日考,在考试中囊括了各种各样的题型,每次考试我们都会有错题出现。因此,我们应对每一次的考试予以重视,并把一个错题本准备好,记录下做错的题,以此使考试查漏补缺的目的顺利实现。在每一次考试中,我们不能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应对错误题型的分析予以重视。所以,我们在整理错题的时候,要做好错题分类,在加强训练每一种类型的错题,这样才可以取得进步[1]。例如,在整理“集合”这一类错题时,我把错题分成了集合的分拆问题、元素或集合的个数问题、新运算问题等几类,再分别分析每一类型拆出错的地方,重新做一遍错的题目,若是再出错就再复习一遍,指导透彻理解了这些知识点为止。之后,再加强训练部分综合类的集合题目,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把系统的集合知识形成,进而有效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二、学会构建知识网络,使之系统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时刻注意在头脑中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进而在知识总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整理。有机联系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系统化,进一步强化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各部分学习的基础,同时还要把从未知到已知做好,紧密联系新旧知识,注重总结工作,完成所学知识小系统到大结构的转化,从而和系统化的要求相符,将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高中数学知识包括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代数,其中代数具有很多的分支,其中有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复数、数列和极限、不等式、函数、集合[2]。每个章节又可以进行细分,这样一个大的网络便形成了。但是,要将这个大网络构建起来,第一步应把各个小网格构建好,也就是构建每一个章节,内容主要有重点、概念、基本解法、易错点和其他知识点连接点的联系等。

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保证学习质量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对我们的成长十分有利。因此,我们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应对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予以重视,尽全力将学习中的困难克服掉,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觉得数学学习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只要我们可以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习就会变得非常轻松,我们就会发现高中数学其实难度并不大。以“概念”的学习为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先把预习功课做好,记录好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对和古典概型以及集合概型有关的典型题目予以重视,掌握到教师的解题思维模式,并把课堂笔记做好。在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借助结合连题和笔记的方式达到巩固复习课堂知识的目的。在复习的过程中若是有不能理解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请教同学和老师。同时,我们在课后复习时,要梳理知识结构,努力做到查漏补缺,防止遗留下不懂的问题,进而使我们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

四、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篇7

一个人的学业成就大小,其智力因素固然起着主要作用,但其他的心理品质也不容忽视,尤其在智力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将一跃成为主要的因素。因此,要加强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形成了“非智力心理优势”,使智力上的某些欠缺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使智力的发展如虎添翼达到更高的水平。由于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学好化学,从而产生利于学好化学的心境,赋予学习以生气和活力,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上,学生不但“要学”,而且要“会学”,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化学学习方法是化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问题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讲好“绪言”,诱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向往。“绪言”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指导,学生怀着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带着许多疑惑走进化学课堂,他们渴望了解化学,但可能又害怕化学。此时,教师必须一一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化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接触化学实验对身体是否有害?等等。既要通过镁带燃烧的耀眼白光、绿色碱式碳酸铜粉末加热后产生的各种现象吸引学生去注意,以展示化学世界的复杂性,激发他们乐于探求的愿望,又要结合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还要告诉学生,化学变化错综复杂,但有规可循,每一个同学都能学好化学。

二、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学习是复杂的过程,不同环节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活动各环节的方法,例如,怎样“听”好课、怎样做课堂笔记、怎样观察实验、怎样进行课后复习、怎样进行练习和作业、怎样阅读课本、怎样自学和预习等等。

(一)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知识的掌握,因此要掌握课堂的学习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课内学习活动主要有听课、记笔记、思考、观察、实验、讨论、练习和作业、读书自学、探索和参观等等。学生课内学习活动的方式通常由教师施行的教学方法所规定。例如,教师采用讲授法时,学生相应的主要进行听课、记笔记和思考活动;教师采用实验法时,学生相应的主要进行实验、观察、思考活动等等。

(二)化学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科学地实施化学习题教学,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地布置数量适当、富有启发性的化学习题,以调动并保持好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为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使用习题时,要注意习题的多样性、综合性和适度的灵活性,并控制习题的数量。

2.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审题、析题。这是完成解题的基础。学生往往不会或者不去认真读题、审题、析题,就忙于着手解答。因此,指导好读题、审题、析题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完成解题的关键。读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化学习题。

许多化学试题重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灵活性。因此,一题可能有多种解法。在解题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一种解法,要养成解题后反思解题方法的习惯。通过反思,探索出新的解题途径,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养成“从优从快”的思维习惯,激发思维创造性和灵活性,提高解题效率。

(三)搞好复习,使知识系统化

复习能够使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能够使他们学到的知识技能系统化、规律化和简明化,帮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技能相互联系、进行综合,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提高学习水平,培养和发展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地重复、记忆和大量地做题不是科学的复习,不能收到上述效果。科学的复习应该具有针对性、系统件、综合性、发展性、启发性和计划性,讲究方法,讲求实效。

让学生知道“学无定法,贵在优选”,并且引导学生经常总结、交流、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觉程度,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经常地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活动,让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学生介绍经验,或者为学习方法不良者进行“会诊”,帮助他们改进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一、自主探究式学习法

自主探索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各学科都应用得较为广泛,且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新知识的来由并研究其特征,探索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锻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生会把自主学习结果看成是一种成功,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激发了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坚强自信心和自主探索、自觉钻研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明白数学中看似深奥的知识,只要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就能很快解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二、小组讨论学习法

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组共同协作商量和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形成一种互动的方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课堂上小组讨论有利于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分类思想、综合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的能力,能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小组讨论可从多角度获得解题思路和思维途径,往往是讨论和交流融为一体,在讨论中理解,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这样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得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教师也能从中得出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发现式学习方法

发现式学习方法是继自主探索式学习法、小组讨论学习法之后的又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来发现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发现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这样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种优先掌握的心理,且学生对自己所发现的知识、问题、思路和方法有较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掌握知识很重要,找到了发现知识的渠道。有时候,还可能会使学生突发奇想,象某些数学家一样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数学问题。还会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演示与表演学习法

演示教学法是数学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最基本的、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模式。主要是教师演示课堂教学内容和讲述新的知识内容。有的教学内容无需学生去进行探究和发现,如定义、概念和公理等。这些内容我们都是直接讲述或借助教学用具进行演示或说明理论知识的形成。

五、寓教于乐的游戏学习法

新版数学教材安排的内容生动有趣,课题就像一个香饽饽,很诱人的。如:有趣的七巧板,日历中的方程,一百万有多大等等。教学内容也变得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游戏性,如:台球桌面上的角,变化的鱼。很多教学内容穿插了游戏内容,如:游戏公平吗,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等等。教材内容更加符合中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利用游戏既可锻练学生的胆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集体主义思想。游戏可以让学生放松学习压力,以轻松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从游戏中获取知识,又把知识运用于游戏之中。

六、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方法是将需要学习的新知识编排成一个个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思索、讨论、最后作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同样有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提得越多,对知识掌握越牢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篇9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具体的教学任务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一般认识规律,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也就是说,教学方法需因教学内容而异,因人而异。诚然,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但正如“包医百病”的药被认为是无稽之谈一样,,绝不存在有一种什么情况下都适用的“最优教法”。“教有定律,教无定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预习;(2)听课;(3)复习;(4)完成作业等几个阶段。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文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含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听课阶段: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大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复习阶段:复习是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复习课时以陈述性知识的巩固为主要目标的课,也是以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知识转型为目标的课,此类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复习课时单元教学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复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在记忆上再现学的公式、法则、定义、化学方程式以及解题方法,还应使学生能够对于新旧课题做更明确的联想以及逻辑的联系,能够确定解决同类问题的法则与方法异同,还能以新的更为全面的观点分析所学过的知识。如果复习课中通过讨论归纳出单元知识结构,就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到内在本质联系,再通过变式训练,反复训练,用基本知识去解决问题,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尝试指导—效果回授”也是复习课比较适应的教学方法。

复习的种类:复习的种类、方法各一,但复习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新课中的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三种。

(1)新课中的复习。这种复习是把新课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进行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出未知,由旧导出新,降低新课的教学难度。这可采用课前提问,或边将新内容边复习旧知识的方法。

(2)阶段复习。这种复习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①单元复习就是把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如第一章可分为一至三节和四至八节两个单元。②每章复习是在上完了一章内容后进行的。

(3)学年总复习。它是在上完全册教材后进行的,不受章节或阶段知识的限制。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化、条理化,有较好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总复习一般可分为系统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2.复习的基础步骤:

(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这就是因为从心里学上讲,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降低复习效果。

(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会忆当天学习了那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试验等。然后再复习课文。在这个时候,可根据回忆,有困难或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既可以既可节省时间,而且可集中力量来弄通困难教材,掌握重点。最后,再合上书本思考一遍,特别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然后才做作业。

(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化学实验操作步骤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对操作易出错的后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的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因此,再复习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特点。对每一项实验,必须注意它的变化、现象,仪器装置、操作手续,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它、理解它.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现代化教学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必将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功能.

3.复习的操作手法:

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化学学科的课后作业及解题过程也有其自己的规律: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什么条件,需要问答什么问题,也就是明确已知和求解。

(2)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化学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定出解题的方案。

(3)正确解题,完美答题。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解题结束时,要注意反复检查,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4)展开思路寻找规律。这是最后一环,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而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一道题目做完以后,要结合己做好的题目关系前后的思路,从中悟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是做无数道练习题,也达不到巩固知识、训练技术、提高能力的目的。

(5)当今是网络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广泛、更丰富,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有关实验问题进行探讨,推理,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整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有学科的教学都应有“教会学生学习”和“如何学习”的任务,数学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并且,由于其严谨、多变等特征,普遍认为难学,因此,在这方面的任务显得更为突出。以下从心理品质(动机)和学习能力(教会如何学)方面探讨。

一、心理品质方面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如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数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如陈景润,华罗庚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

言来感染学生(如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取解方法,用口诀:两大取大;两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了),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复习课上采用比赛方式,小组讨论评比,学生自己讲评等)。

(二)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成功之后,给予鼓励,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后进生、中等生、优秀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学习能力方面

笛а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

(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为学生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二)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培养。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由于学生客观上存在个体差异,笔者认为以下方面是应特别给予关注的:第一,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培养数学学习能力,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小步走、散难点、快反馈);第四,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培养。一是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二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相机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三、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050-01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增强课堂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的。例如数学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学生们喜爱的卡通形象和童话故事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图片(孙悟空、哪吒……),水果(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有的说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有的说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等等。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这样就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了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互动起来,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体验了成功。自信心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也培养了。

因此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就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注重引导发现,着力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要养成提问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其乐于提问。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其次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然后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学生勤于提问,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再则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并最终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三、促进相互交流,着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合理分工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在教师指导下或由小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教师应热切关注整个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使他们都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合作,以保证合作学习取得最佳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