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效训练方法

高效训练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2 09:03: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效训练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效训练方法

篇1

3、做站立的仰卧起坐。准备好深蹲的姿势,把手臂像做仰卧起坐一样放在头后。深蹲,起来的时候让左膝盖触碰右肘。确保在锻炼的过程中腹肌都是收紧的状态。让手肘靠近头部,然后扭转让它们靠近膝盖,不需要触碰到。主要由腹部发力。重复10到20次。

4、做自行车式的仰卧起坐。腿放在桌子上,背部躺在地上,腹肌用力向上直到肩膀离地。手像做仰卧起坐一样抱住头部。扭转的时候伸展右脚,尽量让右肘触碰到左膝。复位后伸展左脚,让左肘触碰到右膝。每一侧重复10次。

5、抬小腿。手像做仰卧起坐一样放在头后抱住头部。腿伸直,就像你正在天花板上走。在不让腹部突出的情况下尽量放低腿部的位置,尽可能的贴近地面。用力弯折让腿部回到原来的位置。如果正确地完成这个动作,可以锻炼从下腹部到背部的腹横肌和底层的腹肌。重复12到20次。

6、每周做3次伸展运动。每周3次负重或非负重的机械锻炼超过30分钟,可以更快的减去脂肪。在举重的时候腹肌要收缩。有一个额外的好处是,力量训练一般要你的核心肌肉保持静止一段时间,这样你就可以更快的塑造腹肌。

篇2

一、打好语言训练的基础。

1、多读好书。阅读是说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说”,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只有丰富的“吸收”,学生才会尽情的“倾吐”。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说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指导学生“多读、乐读”,是关键所在。读书,读好书,多读好书,这是“读”的取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把名言警句、哲理语句、精彩片断多朗读并且背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增强语感,而且也能锻炼学生记忆力,增强其词汇量。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部分中外名著、诗歌、散文、杂文等。

2、摘抄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些读书卡片,按人物、地理、景物、警句、俗语、格言等分类摘抄,并可根据个人的不同喜好和习惯继续分小类,例如人物这一栏,又可分帝王、丞相、天文家、诗从、企业家、作家等等,最后装订,使学生拥有一部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自编词典。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无形之中巩固了学生的记忆,为“说”提供了必要的储备库。

3、叙写感受。学生每读完一本好书,就要前前后后仔细思考,写点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要求篇幅的长短,但要叙述的真实,如能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则更好。重点写出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看法,日积月累,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且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为日后的“辩论”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只有把“说”的基础打好,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增长了自己的见闻,才能够随口道来,“说”得得心应手。

二、利用教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想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出示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教学课文前,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内容,然后再朗读原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叙述的,最后比较自己表述的和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最终讨论哪种描述更好。如在教学《石榴》:课前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石榴花图,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图中的石榴花,学生刚开始只是简单说出石榴花的花形和花色,在教师的提醒和引导下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石榴花的外在特点。但是,在朗读郭沫若的《石榴》原文后,学生明白了郭沫若写得比自己好,是因为他能把石榴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以及自己对石榴的喜爱融合在对石榴的描写中。这种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把联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并和原文进行比较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表达的机会,还让学生学习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三、创设情境,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训练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骆驼寻宝记》中,笔者就让学生根据骆驼的特点做合理的想象,推想寻到宝回到沙漠后,骆驼会做些什么样的事,然后请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推想。在教学《卖油翁》时,请两位学生表演课文内容,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把原文的情景再现到生活中,最后再要求观看的同学从小品表演是否到位,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谈观后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既让学生之间有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组织活动,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一些语言比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如举行“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比赛,《乡愁》朗诵比赛,“严师对初中生的成长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模仿同学竞猜赛等,学生为了参加比赛,要做充分准备,从准备到参加比赛的过程,不仅丰富了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语文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实践,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后,最终又要回归到实践。因此,语言能力的培养要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笔者针对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不再愿意主动和大人交流思想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了小组采访任务。四位学生成一组,各小组讨论出中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并列举出来,然后集合各小组的问题,列举出中学生最关注的十大问题,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采访,最终总结出不同身份代表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让学生多一次倾听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提高表达的要求,明确“指标”。

1、表达要动情。

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训练方法就是以学过的重点课文为本,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人物,从而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或沉着有力,或洪亮激昂,或委婉凄恻……这样长久的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色美感,而且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内涵。

2、要学会应变。

就是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说错了话等能机智应变。训练之法有很多,比如老师进行快速提问,学生必须立即做出回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这种练习,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篇3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体育比赛也逐年增加,高校对体育教育的关注程度也逐渐加大。乒乓球运动是在各大高校发展较早、比赛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但由于大学生与专业的运动员差距较大,所以他们的竞技能力以及整体水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要想在能力以及水平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在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对体能的训练,还要合理的分配技能、体能训练的时间,以此来提高学员的整体水平以及实力。

一、高校乒乓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体能是经过锻炼所表现出来的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要素。体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高低,如运动中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各种运动能力,都体现着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而乒乓球是一种有氧运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就要求运动员要有一定的体能储备。并且,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意志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1]。

例如,在某高校乒乓球课上,教师为了使学生的训练达到满意的效果,就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来对他们进行体能训练。在经过几节课的训练之后,教练发现学生不仅身体方面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就连精神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此外,这个锻炼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身心得到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乒乓球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基础练习

高校乒乓球训练虽然不需要国家运动员训练那般严格,但也应该重视对学生体能的训练。最基础的体能训练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度以及柔韧度等方面的训练。速度是体能训练的关键要素,训练速度是练习运动员的爆发力,在练习中可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力量、强度进行合理的分组练习;耐力是考察一个人耐心程度的要素,对乒乓球运动员有重要的作用;力量是进行体能训练的核心要素,是体育运动的基础;灵敏度是对一个人迅速改变动作方向的灵活性进行的训练。灵敏度的提高,能有效改进运动员动作的协调性,从而提高动作的准确性[2]。

例如:某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速度训练的时候,教师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并分别让他们进行了30米、50米、100米的短跑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了重复间接性的练习,即学生在短跑的时候,心率若超过180/min,就让学生稍作休息,等心率降到120/min以下后再继续进行训练,此方法对锻炼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很大的作用。

(二)教师重视程度

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球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高校体育教师一般都是从事多年体育教育或者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竞技能力的教师,所以他们对体能训练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但碍于条件的限制,所以他们不得不对体能训练进行取舍。要想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就必须加强教师对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对此,高校可以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对体育教师进行讲座授学,同时向体育教师介绍国外乒乓球的发展趋势以及他们进行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以此来帮助高校体育教师拓展训练思路;另外,学校还可以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同时还要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使学校乒乓球队的水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3]。

(三)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高校的乒乓球训练是业余的训练,教练也是学校的体育教师,学生也只能利用闲暇的时间进行训练。对此,作为专业的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明白,只有合理有效的区分技能训练与体能训练,才能真正提高竞技水平。所以为了保证学生的训练效果以及训练质量,一定要制订一份合理的时间计划表,使学生的技能和体能同时得到提升。

例如:某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为了确保每位学员都能顺利地进行训练,他将训练的时间定在周内每天下午五点之后,周六上午,并且规定周一、三、五进行技能训练;二、四、六进行体能训练。这样合理的时间安排,让学生觉得教师很人性化,因此都愿意积极地参加训练。

(四)加强学生思想重视

在乒乓球体能训练中,不仅要提高教师对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更要加强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因为这决定着他们对教练所安排任务的态度以及积极性。由于教师没有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时的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对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体能训练对一个人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还要启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乒乓球运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体能训练更深层次的理解[4]。

例如:在某高校的体育课上,由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不高,所以教师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运动员训练的视频,并针对“体能训练对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展开了讨论。经过此环节,学生明白了加强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并且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结语

体能训练是对运动员进行各项训练的前提,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运动成绩,还可以避免运动拉伤。在高校乒乓球训练中,为了培养更优秀的运动员,应该根据每一位学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员的运动成绩并且赢得比赛,更能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质,进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丽静,李颖,马国瑞. 浅谈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J]. 当代体育科技,2014,35:38-39.

篇4

关键词 网球 教学方法 多球训练

随着人们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作为时尚绅士的网球运动受到了高校学生的广泛爱好。高效的网球教学方式引起了教师的深思。然而多球训练是人们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所谓的多球训练是指连续不断地送出不同力量、不同速度、不同角度、不同落点的球。训练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技术的掌握,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高校网球教学现状及多球训练的目的

(一)高校网球的教学现状

网球作为高校热门的体育课程受到学生们的高度喜爱。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校网球的教学实践中仍存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网球教学班的学生较多,课堂练习的强度和密度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直接影响了网球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学校所设置的教学学时比较少,同时网球教学属于课外教学模式,受到天气的影响相当大。这必然会大大的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要求学生全面的了解网球理论知识、掌握网球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网球战术水平,从而实现高质量教学目的是极为困难的[1]。

(二)高校网球教学中实现多球训练的意义

网球作为一项绅士高雅时尚的体育运动项目,未免会受到人们的偏爱。然而网球又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体育项目,只有真正掌握网球的规范技术动作,才能真正发挥网球本身应有的作用。目前,针对选修学生多、学习时间短,训练场地有限,多球训练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教学老师的认可,这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地点内得到更多的训练机会,方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网球技术。

二、实现多球训练的利弊

(一)多球训练方式校网球教学中的好处

多球训练可使学员在相同的训练时间中得到更多的击球机会。有利于学生更快的学习网球技术、促进学生动作定型的建立。然而普通学生在学习新一项动作初期,往往会出现肌肉紧张、身体僵硬等现象,对动作缺乏感性认识,多球训练动作的重复性较高,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规范的网球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多球训练的网球教学方式能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学习初期,学生对于动作掌握度不高,对动作规律不够理解,导致动作不协调。多球训练时老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动作,提高学生的网球技术[2]。

此外,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网球学习兴趣。毕竟在多球训练中,老师有更好的机会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多球训练方式在网球教学中的弊端

多球训练方式虽然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对网球技术的掌握,但其中仍存在许多的缺陷。首先多球训练方式未能使学生很好的对来球进行准确定位判断。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所送出的球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然而在实际的网球比赛过程中,来球的线路、速度、落点等时刻都在变化。因此,多球训练的教学方式削弱了对学生快速分析、定位判断等能力的培养。

其次多球训练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击球之间动作联系性。在多球训练中,教师送出的球较为密集,使学生缺乏掌握每一拍球之间的内在联系,仿佛是在机械性的接球。不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实际比赛的节奏,容易产生机械化的思想和动作,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很难发挥出战术水平[3]。

三、如何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多球训练教学

(一)实行合理的教学方法

网球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体育课程,鉴于多球训练方式的特殊性,为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并快速的提高学生的网球战术,教师应该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可以实行分组教学,充分发挥多球训练的优势,保证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及精神集中度,有效提高学生网球战术水平。

(二)保证教师的巡回指导作用

学生对于网球的学习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理论知识及技术动作的理解掌握均比较片面,容易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许多错误的动作。此时教师的巡回指导极其重要,不仅可以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还能对学生针对性辅导,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网球战术。

(三)根据学生的进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权衡好学习的难与易,进度的快与慢,结果的量与质,保证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对动作的扎实掌握,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优越感,同时保证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4]。

(四)适当实施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

篇5

一、现代五项体能结构特征

现代五项运动中,运动员要在一个比赛日内按顺序完成五项运动项目,而五项运动项目的体能特征又存在较大的差别。现代五项运动对运动员体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击剑项目中运动员要具备较强的下肢爆发力、上肢力量以及速度和有氧耐力;马术则要求运动员具备下肢流量、平衡能力以及核心力量;跑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速度、稳定性以及较强的上肢力量。

现代五项运动不仅对运动员有不同的体能需求,还会导致运动员不同的能量代谢。击剑比赛中运动员要想赢得比赛,必须移动迅速,精确完成攻防动作,击剑运动要求攻防迅速且具备爆发力,运动中主要由ATP-CP系统提供能量,同时有氧也进行能量供给。200米自由泳比赛为2-3分钟,糖酵解为运动员提供主要能量,高效完成比赛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可达20mmol/L;跑射项目中,运动员完成每组跑步后,心率约为180-190次/分钟,血乳酸值约为16mmol/L。

二、现代五项体能训练特征

高等院校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前,要制定高质量的训练计划,并且认真贯彻执行。训练计划和训练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运动员单项运动的能力训练,还要分析单项运动训练对其他项目能力的影响,保障运动员五项运动均衡发展。现代五项运动的训练范围较广,体能训练过程中,要提升单项运动体能训练对整体项目的贡献率,降低项目之间的重复劳动率。击剑、游泳、跑步以及马术等都需要运动员的核心力量,马术运动对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跑射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高度的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因此现代五项运动的体能训练中,要针对五项运动的体能需求进行基础训练,然后根据每项运动的特点制定出与项目运动相匹配的体能训练方式。现代五项运动中,游泳、跑步等项目具有一定的共性,需要进行有氧训练以及速度训练,此时可在同一训练中完成,从而在单项运动训练中完成专项体能的训练。

三、我国高校现代五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方法

(一)注重遗传优势,采取渐进性的训练方式

高等院校在甄选现代五项运动员时,要充分考虑运动员的遗传因素,在运动员中选出天赋较高的运动员,进行现代五项运动的体能训练。在选拔后,制定出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优势制定出体能训练的计划,从而提升运动员现代五项运动的水平。体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充分了解人体的主要结构以及机能进行训练方式的选择,对训练成绩较好的运动员进行拔尖训练。现代五项运动的训练要遵循从简到难的原则,训练量要从少到多,训练的强度逐渐增强,最终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二)加强理论指导,提高自我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现代五项运动体能训练前,教练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在此之前,教练员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学习体能训练的理论内容,以及现代化的运动生理知识以及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结合训练实践中,并且定期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结合世界现金训练技术,从而制定出最科学、最适合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教练员还要将训练内容进行整理,将训练技术传授给学生运动员,教练员与现代五项运动员要做到共同进步。教练员加强与运动员沟通,运动员才能更好的理解训练方案,有助于提高现代五项运动员的训练自觉性和自主性。

(三)利用板块训练模式加强专项训练

篇6

关键词 核心力量 高校 训练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对发展力量、敏捷、神经肌肉的协调非常有用。坚持长期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有效地发展核心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有利于脊椎和骨骼稳定性差,保护脊椎的健康,预防和治疗腰椎脊髓疾病,改善平衡和改善身体姿势,使身体运动更轻松,减少受伤的风险。根据高校学生的身体特点,设计一些相应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其运动成绩。

一、卧撑腿臂平伸挺髋

身体呈卧姿,上体的一侧小臂和手掌支撑身体,另一侧的手臂与地面平行伸直;与支撑手臂的异侧下肢和前脚掌支撑身体,另一侧的下肢与地面平行伸直。支撑臂的肩关节与躯干的夹角、肘关节的夹角及支撑腿与躯干的夹角都要保持在90°;平举的手臂和下肢要尽量与地面平行;臀部、躯干与颈部要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学生在刚开始做该练习时,本体感觉差,不能准确的控制身体的重心,导致身体发生摇晃,甚至是动作变形。在训练的初期经常会出现平举的手臂和下肢不能规范的保持在水平位、躯干容易发生侧倾、臀部、躯干与颈部不能维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等问题。

二、仰卧臂撑挺髋提腿

身体仰卧在海绵垫上,双腿自然分开,挺髋提臀,前臂撑起上体,肘关节成 90°,上臂与躯干的夹角为90°,然后抬起一条腿,用另一条腿的脚跟支撑身体。

该练习对髋关节的力量和腹直肌的力量要求较高,顶髋的幅度是训练的关键点。

三、侧卧臂撑挺髋提腿

侧卧海绵垫上,单臂的手掌支撑身体,支撑臂与躯干的夹角为90°,另一只手臂紧靠在体侧;下肢单脚外侧支撑身体,挺髋提前另一条腿,保持悬空姿势。

该练习需要有较强的核心力量,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本体感觉,即挺髋后,不仅在冠状面内使躯干和髋关节在同一水平线,同时在矢状面内也保持躯干和髋关节在同一水平线上。

四、仰卧抱单膝挺髋

该练习是动力性练习,仰卧垫子上,一侧腿膝关节屈约 90°,同侧脚掌支撑地面;双手抱住一侧膝关节,将大腿拉进身体,同时用力挺髋,髋关节伸至极限,使臀部和躯干在同一水平线上。该动作可以使大腿在髋关节顶至极限条件下增大前摆幅度。

髋关节要伸至极限,即腹部不能明显的看出有弯曲,并且髋关节伸至极限位时,停滞5秒,然后轻轻的落下臀部。

五、侧卧香蕉姿势两头起

侧卧海绵垫上,双臂在头顶伸直合十,双脚并拢。脊柱向上侧曲,使双肩和双腿离地,身体呈“香蕉”姿势。

注意使脊柱侧屈的同时,在冠状面内脊柱在同一水平线上,有些学生由于本体感觉不强,在脊柱侧屈的同时,脊柱还做前屈的动作,降低了使脊柱侧屈肌群的负荷强度。

六、单一器械训练

运用器械单一训练在训练起初,常用器械如平衡板、瑞士球、力量练习器械、悬吊绳等。这类训练方法能有效动员和增加核心区域深层小肌肉群参与工作。

七、综合器械训练

使用器械做综合训练在训练中期进行运用单、双足站立于瑞士球上,做各种上肢负轻器械拉、推、举、下蹲、躯干扭转等动作。以腰腹为支点在瑞士球前面、侧面和后面的蹬腿、屈伸、旋转、侧踹练习和瑞士球上组合练习。利用综合练习可以训练神经和肌肉系统平衡和控制能力,以及本体感觉能力。

八、负重阻力训练

训练后期负重阻抗训练以躯干部位肌肉群力量训练: 卧推、仰卧左右交替直臂拉、坐姿负重转体、站姿负重转体、侧卧单腿外展俯卧提铃、俯卧飞鸟、侧卧前后水平摆腿、侧卧体前上下举腿、双腿悬垂伸髋举腿等; 以臀部为支撑点进行腰腹肌力量的两头起挺身训练,目标肌群为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骼腰肌、股直肌负重俯卧背起; 动力性和静立叉训练,目标肌群是腹直肌、骼腰肌。

核心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的一部分,和传统的力量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传统力量训练在生理学、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核心力量训练也是适用的,但核心力量训练的要求,功能、机制、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力量训练并且有显著的特点。以上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可以有效的发展腰椎、骨盆、髋关节附近的肌群的肌肉力量,并且在增加人体核心区域肌群力量的同时,节省运动中能量的额外损耗。

参考文献:

[1] 黎涌明,于洪军,资薇,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19-29.

[2] 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24-26.

篇7

前言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社会需要人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如今,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引进拓展训练等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改革,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的融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自觉自主的进行体育学习。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发挥重要作用,促进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添砖加瓦”。

1、什么是拓展训练

1.1、拓展训练的含义

拓展训练最早起源于英国,是一种通过场景模拟或者结合自然环境为学生量身打造的体验式训练方法。教师在训练中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对训练内容进行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安排,实现学生的毅力、耐心、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提升。拓展训练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以学生的体验和想法为主,进行恰当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自己的问题。

1.2、拓展训练的特性

第一,内容活动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锻炼体能和身体素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在拓展训练中,每项活动学生都需要较多的体力消耗,这样在增加学生体能储备的基础上,又加深了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团队联系等,训练流程清晰,需要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训练;第二,较强难度性。在拓展训练中,存在着较难的训练科目,他们是为身体和心理素质适应的学生而设置。例如,水下拓展训练,适合熟练掌握游泳技能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身体潜力和极限能力,让他们突破自己,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了解自身的水平;第三,团队合作性。在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中,一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训练,以团队为单位,团队拥有共同的目标,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第四,强烈的收获感。因为拓展训练是设置模拟场景进行教学,课程内容丰富,难度各异,学生在完成拓展训练时,会有强烈的收获感和成就感,提升教学体验;第五,独立自主性。教师在布置拓展训练完成后,会提前告知学生训练流程和规则,在训练中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自己在训练中摸索和思考,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

1.3、拓展训练的形式

各个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形式不同,但大多都是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训练。一般的拓展训练有:信任背摔、模拟沙盘、定向寻宝和武装越野等项目,都是增强学生体育素质而设置。高校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相结合之后,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为教学增添了娱乐性、协调性等新的活力。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运用拓展训练模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训练,学生在训练时和教师、组长交流,适时调整训练内容,将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调动出来,提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虽然,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模式还不够系统和健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们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发展中,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如今,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势头良好,需要更多的体育人才进行体育事业的建设,因此,高校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为社会服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当中,教学只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疏忽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我国区域发展水平不同,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因此,体育教学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教学质量不高。

2.2、体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

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学类型大致分为球类教学和田径教学,这是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教学方式。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技巧性要求太高,体能储备跟不上训练;对于专业体育学生来说,课程单一,学生缺少训练动力和热情。一方面,教学时间较少,一般是一周一次或者一周两次,教学缺少连续性和完整性,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学条件较差,体育设施少,场地小,学生伸展不开,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训练。

2.3、体育赛事活动少

高校在体育教学时,会定期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如运动会),部分高校只一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就不开展其他体育活动,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少,不能将所学的体育技能和知识进行实践应用,造成学生“学完就忘”的问题,没有办法熟练掌握体育技能和专业技巧,使得体育教学的发展受到负面影响。

3、拓展训练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3.1、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之后,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解决,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只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错误观念。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之后,对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平衡教育,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让学生占据主动位置,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高校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其教学任务的重要部分,是体育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理念,拓展训练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单一模式,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心智磨炼,是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

3.2、增强学生集体意识

在文章前部分我们提到过,拓展训练基本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开展,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团队精神为支撑,彼此合作交流,完成训练任务。在这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团队意识,激发了团队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沟通,提升集体凝聚力和合作能力。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完善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结构,创新了教学方法,对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和未来工作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

3.3、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在新课改逐渐落实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也变得明确。第一,增强学生的身体锻炼,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更加适应;第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健全人格、心理承受力、精神力培养等方面的教学,通过拓展训练进行培养,让学生在训练中身体和大脑同时运动,用实践来践行心理成长,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和精神品质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好基石。

3.4、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教育,教师不再在教学中占据主导位置。在高校体育教学拓展训练中,训练内容结合了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选择训练内容,以学生的喜好和特长为主,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再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授。例如,在班级设立拓展训练小组,在课前由小组成员征集学生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拓展训练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小组成员做记录,并把学生体验和感受汇总,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把问题记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针对性解答。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情和兴趣,班级内形成良性竞争,营造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

4、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融合拓展训练的具体措施

4.1、运用拓展训练思维,定制合理的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时,要运用拓展训练的思维和理念进行实施。在运用拓展训练思维时,不能只看表面,而不进行深入探究,它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训练模式,必须领会它的理念和思维,才能进行体育教学。高校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要求,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高校学生的质量有着联系。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融合拓展训练的思维和理念侧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现教学目的的达成。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体能训练为主”的教学目标,开辟新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团队能力。如今高校学生学习知识范围广,个性鲜明,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高,愿意参与各项活动。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时要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特点,完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素质发展,加强自身的教育水平,将拓展训练应用的更加科学、合适;学生在拓展训练时,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勇敢面对自身的短板进行克服训练,增加大学生活的丰富性。

4.2、设置符合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

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要对之前的体育课程进行更新,让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进行举例,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大部分是身体素质练习和体能训练相结合,而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素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时,必须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进行基础的体能训练时,加入娱乐性的活动和幽默教学语言,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拓展训练中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也磨炼了精神品质。

4.3、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设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交流评价,教师在过程中对学生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加入班级集体评价、学生之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这样的评价体系,拉近了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尊重和理解教师,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教师要让学生注重评价的过程,告知学生评价结果是次要的,尊重学生的课堂成果,让教学评价更加公正公开。

5、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结合拓展训练,符合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总目标,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拓展训练时,要不断进行思考和可行性分析,科学规划拓展训练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拓展训练的优势。高校体育教学在发展时,不断开拓创新,用包容开放的态度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丰富学生的视野,培养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高素质青年,实现自身的体育教学目标,吸引更多优秀生源。

参考文献:

[1]冯强.拓展训练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6).

[2]黄富.发展角度下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8(3).

篇8

合唱是高等院校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很多校园晚会及其他活动中都会安排合唱节目。但是合唱表演的参加者往往来自不同的院系,其中绝大多数同学都并非音乐专业出身,甚至很多人都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知识。因而如何保证合唱中的声音统一性就成为了一个教学和表演中的难点。以下我们对此问题加以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的教学和演出实践有所帮助。

一、高校合唱表演对声音的要求及其难点

合唱是多声部音乐的一个品种,其表演的基本形式是群体歌唱。这种声乐表演形式所追求的是差异性和一致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它要求参加的成员将各种不同的声音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这个整体又并不是由完全一样的声音构成的,不同成员声音的差异依然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带有一定的辩证性。但这种差异性是服从于一致性的。首先,合唱声音中不应出现基础性的问题,音准、节奏必须准确无误,各个不同声部的声音可以被清晰地分辨出来;其次,参加者不同的音色应凝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圆润饱满,而不显得突兀。进一步来说,则是对声音的层次感和对比性有要求。不同的声部应该层次分明,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之间形成对比,和声部分应充盈、坚实,对旋律线条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但这样的表演要求在高校的合唱演出实践中却并不容易达到。由于参加演出者绝大多数都并非音乐专业出身,甚至缺乏一定的音乐训练,因而很多同学在基本的音准、节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更不要说追求音乐表现力了。在实际演出中,我们经常能够遇见声部混乱、音高不一致、节奏不稳的情况。简单地说,合唱中的声音统一对高校合唱演出来说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与排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弥补这一缺陷。

二、高校合唱中声音统一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气息训练

合唱歌曲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长的乐句,有时因为表现力的需要,还要在同一个乐句中变换节奏的快慢和力度的强弱。在这类乐句的表演中,演唱者应保证自己气息的平稳,不能因为换气影响歌曲的表演。这就对表演者控制气息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非音乐专业而且又没接受过相关的专门训练的同学来说,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达到。因而我们有必要在事前的教学、排练中对此进行专门的训练。相关的训练方法很多。比如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的面前有一朵花,然后模拟出自己在吸气闻花的香气的状态,以此来让学生熟悉声乐表演中的吸气方式。在呼吸的节奏上,可以让学生伴随着节拍进行吸气——呼气的练习,要保证吸气的量和呼气的量相等。节拍可以先从简单的拍子如二二拍、二三拍等开始。在学生能够伴随着特定的节奏进行有规律的呼吸后,再逐步提升拍子的复杂程度,如使用四四拍等。同时,在训练的初期,可以让学生双手叉腰作为辅助。在学生能够按照特定的节奏进行吸气——呼气之后,可以让他们增大吸气和呼气的量。再进一步,则可以让他们在呼气时放慢速度,做到速度慢、均匀、稳定。在具体的呼气方式上,让学生微微张开嘴,用舌尖抵住上排的牙齿,发出“S”的声音。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乐表演中基本的呼吸技巧,从而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换气的问题而影响演出的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吸气——呼气练习一定要在特定节拍的配合下进行。目前很多高校的合唱训练中都忽视了这一点,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参加合唱表演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所以他们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比较弱。或者说,他们对节奏的认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同学所理解的节拍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单纯进行吸气——呼气的练习而没有和节拍结合起来,那么在排练及实际演出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大家呼吸的节奏不一致,从而影响歌曲的节奏的情况。

(二)音准及节奏训练

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音准及节奏都是音乐表演中的核心内容。离开了音准、节奏,也就没有音乐可言了。我们说音乐是一门时间的艺术,而在时间中流动并带给听众艺术享受的,就正是音准和节奏。由于参加高校合唱表演的同学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所以他们对音准、节奏的认知能力并不强。事实上,绝大多数同学都只是凭借自己的直觉来认知音准、节奏。有些同学可能相关的天赋比较高或是平时受到的影响多一些,感知能力就好一点;反之,则会差一点。因而,我们在进行合唱教学、排练时,一定要重视音准、节奏这样的基础性练习。音准方面,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跟随钢琴演唱音阶。考虑到现实中合唱曲目的选择,这里演唱的音阶不需要很长。也就是说,并不要求学生具有多宽广的音域。特别是在高音和低音上,教师不必做出过高的要求。而应该把重点放在音准问题上。即学生跟随钢琴声唱出的音阶在音高上必须准确无误。节奏方面的训练也与此类似。在讲清楚了基本的节奏型之后,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跟随着教师的手势发出“啊”的音。在实际训练中,可以先从简单的拍子开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考虑到合唱曲目的特点,一切比较复杂的节奏型,如混合拍子、散拍子都可以不做要求。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重音的问题。有些教师在进行节奏方面的训练时,往往只在意学生对不同节奏型的理解和掌握,而对节奏中的强弱问题重视不够。这是不正确的。缺乏强弱变化的节奏是不能够传达出艺术感染力的。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之初,教师就应该加强节奏型中强弱音的练习,如三拍子的“强——弱——弱”、四拍子的“强——弱——次强——弱”等。只有让学生在这方面养成了习惯,将强弱变化与节奏型结合在一起,他们才能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自觉地将节拍中的强音和弱音表现出来。

(三)音量及音色训练

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训练,而且也缺少登台演出的经验,所以在表演合唱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音量。而且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也会对此有所影响。如有些学生性格外向,乐于表现自己,就会在合唱时音量比较大;而有些学生性格比较腼腆,就会声音小一些。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及排练的过程中对此进行很好的协调,让参加表演的同学们控制好自己的音量,以免过于突出,以至于影响整体的演出效果。音色方面的训练也很重要,同时这也是很多教师容易忽略的一点。从声学的角度来说,音色的不同与振动发声的物体的材质有关。由于每个人的天然条件不同,因而他们所展现出来的音色也必然各不相同。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合唱这一艺术形式有明确的认识,知道合唱是一种群体性表演的艺术,个人的声音应服从于整体的需要,不能让自己的声音过于明显、突兀,以至于破坏整体的艺术效果。

(四)多声部训练

在合唱演出中,通常都会用多声部的结构,以此来提升音乐表演的层次感、立体感和艺术性。相比齐唱,这也是一个难点所在,因为很多同学并没有相关的演唱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进行特别的训练。首先,要让合唱的参加者对歌曲的结构和表演形式非常熟悉,让他们知道自己所要演唱的段落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才不会出现衔接不当的情况。此外,每个演唱者也应牢记自己所属的声部,不要在表演时声音过高或过低,以至于影响整体的演出效果,而应该控制好音高、音量,这样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所在声部承担的歌曲内容。在具体的训练方式上,教师可以在钢琴上随机弹出将要演出的歌曲的某一片段,让学生来分辨这是属于哪一个声部的。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检验以及提升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经常观摩多声部音乐的演出视频,以此来强化他们对这种音乐表演形式的认识。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就是在高音声部,一定要设置统一的标准。有些女生因为自身条件较好,音域较广,能唱出的最高音比其他人要高一些。这时一定要强化其音准观念,做到整个声部协调一致,不能在演出时出现声部中某几个人的声音特别高的情况。

三、结语

各个参加者的声音协调统一是合唱这一群体性音乐表演形式的内在要求。由于高校合唱中的很多参加者之前缺少相关的音乐训练,因而教师需要在这方面特别地加以注意。既要让每个同学都能够把自己的音乐才能发挥出来,又要维持整体艺术表现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毛为.普通高校合唱训练基本方法探究[J].当代音乐,2019,(08).

[2]王茜婷.合唱艺术形式的审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篇9

一、意志品质训练法

意志品质训练法主要是指使运动员能够较为迅速地进行自我的控制以及调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运动员在比赛时顽强、果敢等意志品质。目前,对铁饼运动员进行的意志品质训练方法主要有:增强运动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运动员能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前提和重要的保证,只有出于对项目本身的热爱和追求,才能够在训练之中更为努力,并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强化运动员自信心理,教练员制订与运动员能力较为相符的训练内容,通过不断地应对外界的各种挑战,使运动员对于自身的竞技能力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强化运动员的自信心理,进一步挖掘运动员的运动潜能,在比赛中更为充分地展现竞技能力,同时充分地调动运动员比赛的积极性,达到强化运动员自信心的目的。

二、情绪脱敏法

情绪脱敏法主要是指通过外界强制的手段,主动引起运动员的情绪过敏,并利用运动员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有效地控制过敏情绪对运动员技战术等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以达到在比赛之中能够良好地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运动员通过情绪脱敏训练的不断练习,不仅能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更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之中,面对变化多样的外界环境,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脱敏法通过外界环境主动对运动员施加压力以及消极的情绪,使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之中,不断地调动自身积极的情绪,以抵消消极情绪以及外界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铁饼项目是运动员以个体身份进行的比赛,因而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以及对情绪的掌控能力要求更高、更为细致。微小的心理波动都有可能改变比赛的结果,因此,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之中必须要通过外界不断的刺激来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过分的兴奋以及消极情绪都会对运动员产生一定的影响。情绪脱敏法的训练周期较长,运动员往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更好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良好地控制自身的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使运动员的神经系统不会过分的兴奋或者抑制运动员的心理情绪。能够较好的克制运动员的在比赛之中的心理障碍、焦虑以及紧张等负面状态的影响。

三、心理诱导训练法

心理诱导训练法主要是指在比赛前夕,通过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来有效地缓解运动员因为即将比赛而引起的心理不良情绪。将运动员对比赛过度的集中力转移到与比赛无关的外界刺激上。

一般情况下,往往在临近比赛前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诱导训练,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运动员通过心理诱导的训练,如,听音乐、阅读书籍等方式,能够有效地消解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缓解因比赛而带来的紧张、焦躁等负面情绪。心理诱导训练法通过转移运动员的注意力,来达到调节运动员心理的状态的目的,进一步稳定运动员的比赛情绪,让运动员对即将面临的比赛有充足的准备。

四、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主要是指在日常的训练中,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外界状况,进行实战的模拟演练,目的是使运动员在训练之中,尽可能地充分体验到比赛之中的真实情况,并依据模拟训练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予以及时地解决。模拟训练法,通过在日常的训练之中,最大限度地构建真实的比赛情况,以及外界的比赛环境,使运动员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比赛的氛围,进一步增强运动员的抗压能力以及焦虑和烦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篇10

正确的呼吸是合唱技巧的基础。人们常说,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古人亦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现在大多数合唱团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它既有胸式呼吸的灵活方便,又有腹式呼吸的深沉持久。它主要的运动区域在胸廓的下部和小腹的上部,着力点在小腹,上胸比较放松。这种呼吸法能适应歌唱时大肺活量的要求,气息有支撑点能够保持声音的稳定和高位置。合唱的呼吸一般来说包含吸气、保持、呼出三大部分。

1、吸气:吸气时,先收紧小腹,把身体里多余的气吐掉。然后开始吸气,打开口腔和鼻腔,让气息深吸到小腹,也就是俗称的“丹田”(肚脐周围),这时我们可以感觉到随着气息的进入,小腹及周围腰部的肌肉组织被气息支撑得膨胀起来,注意这时只是小腹及周围肌肉群紧张,自己的胸部、肩部和颈部都是放松自如的,自己检查一下,如果这些部位同时也紧张,那呼吸的方法不对,得从新调整。气息正确地吸到小腹后,把它控制在小腹及腰部周围等待歌唱。

2、保持:合唱队员在歌唱的时候,气息基本都在保持状态。从一个乐句来讲,唱一个乐句从开始到最后一个音都要求尽量把气息控制在保持状态。这样唱出来的声音都有气息的支撑,能够保持声音的稳定和高位的头声。

3、呼出:在一个乐句里直到唱最后一两个音时,才慢慢地把小腹里剩余的气全部吐掉,小腹这时重新收紧到整个身体里没有任何气息的状态,然后进行新一轮的呼吸。

4、在练习呼吸的过程中可采用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等方法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二、合唱声音的训练

合唱的声音一定要使用高位置的头声,用直声唱法发声,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教学原则。合唱团成立之初,合唱队员来自各地,跟随不同的老师学习声乐,唱法也不尽形同,各人都有自己对声乐的一套理解。但到了合唱团里,那就只有一种方法,必须按指挥的要求练习高位置的头声,学习用直声唱法演唱。直声唱法的要点就是在指挥的示范引导下所有合唱队员集体把声音往头腔方向调控,调到一定的高位置后直唱出来,注意保持声音的平稳,每个合唱队员要注意控制自己发出的声音不能抖动,注意不能像美声唱法一样演唱长音时带着很多声波。另外,声音绝对不能压喉,压喉的声音一定是低位置的声音,这类声音在合唱队里会显得很另类,声音无法融入集体,许多作品无法演绎,在合唱里会起到噪音的作用,破坏了合唱声音的纯净和谐以及统一性。

合唱团分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另外按需要在女高音里再分为第一女高、第二女高,其他声部也可细分为二到三个声部。不管合唱团分为多少个声部,一个总体的原则是所有的声部都要朝女高音靠拢,贴着女高音的声音来进行演唱。这就要求女高音始终要保持高位置的优美音色。指挥要求每个团员的声音都由头腔发出,靠、贴着女高音,每个队员在演唱的过程中都要随时注意倾听另外几个声部发出的声音,自己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到合唱团里,感觉自己的声音位置不够高,音准跟集体的音高有差异,或声量太大或太小等都要马上进行调整。如果每个合唱队员都能做到这点,那么这个合唱团所有声部的声音听起来是揉成一团的,是非常的和谐的,整个合唱团从开始唱出来的第一个声音直到最后一个乐句,都会让观众觉得合唱团各声部的声音非常的和谐统一完整,各声部的特征不明显,每个声部都融入到了集体中。以前国内合唱团曾经出现过声音个性太明显,声部特征非常清晰的唱法,现在在国际上基本达成共识,除了演唱一些民族性的很强的,需要做些特别处理的合唱作品外,一般的作品都会摈弃这种唱法。

三、合唱的咬字与吐字

合唱并不是简单的独唱的总和,它要求声音有统一的群体感。合唱中咬字、吐字是否统一,会直接影响到声部以至整体的音色是否均匀、协调。合唱训练中常常会由于咬字吐字的部位不统一而造成声部的音色不统一,歌唱线条不连贯、不流畅。而且,由于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不同语言、不同速度、不同形象等的个性差异,指挥还要善于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强调突出中心韵母或重点字的色彩作用。例如:排演一首中国民族作品,如《赶牲灵》,那么指挥会根据作品的风格特点要求所有合唱队员的咬字发声的位置集体靠前,使最终出来的合唱声音效果声音比较明亮、灵巧、金属性强,字头因此表达得比较清楚,那么观众也能够清晰地听清歌词。如果排演的是欧洲的早期的合唱作品,如《Hallelujah》,那么指挥要根据作品的需要,要求合唱队员咬字吐字发声的位置集体靠后一些,使整个合唱团最终出来的合唱声音比较暗淡一些,但合唱整体的声音会比较厚重,声音更加有共鸣,也更加有气势。

四、合唱指挥的训练

篇11

一、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背景分析

高校篮球的教学与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重要内容,它本身所具有的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等特点,使它成为大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球类运动。高校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拼搏互助精神也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重视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对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素质意义重大。  

目前,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篮球运动在高校中也得以迅猛发展,然而,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漏出来,成为严重制约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瓶颈,也影响了高校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以及阻碍了高校体育素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不仅不利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顺利进行。

在此背景下,要想改变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需要对其问题进行现状分析与研究,以便改善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旧的方法与模式,从而增强高校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主动性,促进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情况而言,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方法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但是,随着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的逐步确立,当今的高校篮球教学活动方法还远远不能满足体育素质教学的需要,其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暴漏出了很多弊端。以下通过对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现状进行分析,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法陈旧单一

在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中,一直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制约,使得高校篮球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比较单一陈旧。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按照基本姿势和步伐、控球、运球、传接球、投篮等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单调乏味。教师一般都会采用先示范、后练习的套路,强调技术的规范性与系统性。这样往往只是片面强调学生的巩固性、循序渐进性等原则,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这就使学生长期的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主动性,也不利于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

     这一陈旧单一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在学习篮球过程中健身娱乐、陶冶情操、终身体育等意识的形成和培养,以及由此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已经成为阻碍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创新的主要因素,想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落后的现状,就需要对传统篮球教学与训练方式进行全面改进和完善。

(二)强调单向教学

在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教学内容一直以讲解、示范以及教师命令学生做大量重复的训练和练习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有助于高校学生快速掌握篮球的基础技术,但是这种方法,也造成了大量时间花费在学生重复做技术动作的环节上, 忽略了篮球教学与训练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也就是篮球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术动作,还要求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实现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以及在篮球教学活动中自身素质的提升。

这种一味强调单向的教学方式,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娱乐身心的教学环境,不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更加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对篮球技术的灵活处理与运用。

三、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研究与分析

通过对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现状分析可知,目前篮球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关键是,在篮球教学活动中方法的使用不当以及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地位。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一问题着手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总结出了几个有利于篮球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实用新方法。

(一)领会法

在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与传统篮球运动的教法不同,领会法是把篮球运动的特性和篮球的战术意识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强调把篮球动作技术转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上,而不再是把篮球的技术动作作为教学重点。另外,在运用领会法教学时,教师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培养,而不是从篮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开始教。由于领会法淡化了篮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使学生打破了规则和技术要领的限制,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篮球战术意识的理解和领会, 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逐渐提高和改进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运用领会法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篮球运动的整体特征入手,再回到具体技能的学习,最后再回到整体运动与训练中;二是从战术意识入手,并将战术意识贯穿到篮球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三是突出主要的篮球运动技术;四是注重比赛的形式,并强调在比赛和实战中,加强学生对技术的理解。

(二)游戏法

在高校篮球教学活动中,游戏法教学是指把篮球运动技术动作按照一定的规则编成各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来达到掌握技术动作的目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竞争氛围中体验一种愉悦感,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符合高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一些小游戏,将篮球的教学内容与游戏充分的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篮球的积极主动性,推动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篮球教学游戏法的运用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内容:第一,要准确的讲授篮球技术的方法和进行基础训练,再将各种技术的训练方法按难易程度编排成具有竞争性的游戏,这一可以培养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并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掌握篮球技术动作。第二,学生要在对抗的游戏氛围中尽快适应和接受这种游戏性的比赛方式,更早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迎战能力和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三,运用对抗性的游戏时,对学生要有激励作用,并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 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在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游戏法的运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融洽了师生关系,也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还在游戏比赛的竞争与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责任感,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有利于篮球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意识训练法

"意识训练法"主要包括"心理意识训练"和"战术意识训练"两方面。在篮球教学与训练中,意识训练法是指充分发挥学生在篮球学习中的主动性,对所学技术进行积极思考,教师的的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的示范、讲解,而是通过概括、分析、比较、等一系列系统化过程,对篮球动作概念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篮球动作技术的真正含义。

心理意识训练,能帮助和提高教师的教学与训练工作的效率,可以提升学生适应竞争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竞争意识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成绩,但对比赛来说,却是不利的。如篮球比赛是五个人上场,如果场上队员之间、替补队员之间配合不默契,单靠个人技术就难得打出好成绩。因此,在篮球竞赛场上,一定要注意队员间的默契配合,个人不能过于急燥。教师要特别注意队员的心理意识训练,在比赛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为学生营造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环境,只有这样,学生在比赛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综上所述,在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中,传统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篮球运动的教学内容。因此,在篮球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摆脱陈旧教学方法的束缚,就要研究和创新出适应现代篮球教学的新方法,提高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篮球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