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

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2 09:03: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

篇1

“虽然是不同的提法,但是他们的本质是相通的,内涵是相同的,方向是一致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简称CEI)记者。

在余晓晖看来,不管是“两化深度融合”,还是“工业互联网”、“工业4.0”,都是要通过广义的互联网技术最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打破生产的地域分割、优化与用户市场的关系。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CEI:我们看到除了数据链、传感器、服务器等技术突破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更像是一种基于自动化的数据整合。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支撑究竟是什么?

余晓晖:首先要明确互联网在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互联网思维,另一个是互联网技术。

目前,尤其在中国,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分享、协作、平等、交互等思维正在深刻影响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企业更为注重用户的需求体验和企业间的协同分工。

而互联网技术应该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它并不单单指的是具有连接属性的宽带网络技术,还应该包括具有感知属性的物联网技术,具有信息处理属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具有控制属性的嵌入式控制技术,以及具有交互属性的各种软硬件工具平台。

从实质看,具有网络连接功能和分析计算功能的一整套技术支撑体系正是所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最早由美国在2005年提出。

CEI:这个信息物理系统具有什么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余晓晖:主要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有三个方面。一是终端领域的技术创新,表现为生产环节的传感和控制装置成本大幅下降,以及消费环节的智能终端普及和各类交互软件的涌现。二是网络领域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宽带网络不断演进,速率和普及率大幅提升。三是云端领域的技术创新,各类云服务平台逐渐成熟,大数据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CEI: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具有变革意义的产业核心价值是什么?

余晓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能够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未来工业经济范式。

具体来说,如果建立起高度智能化的工业生产体系,生产效率肯定会大幅度提高。这也是GE在宣传“工业互联网”时所强调的。我们目前所提倡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时,可以对机器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汇集、分析和决策反馈,实现机器设备的智能运转和远程操控。那么,柔性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等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不会再像过去,消费者从生产者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出的产品中选择性消费,而是会提出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会变得更紧密,成为全方位的交互关系。企业可以快速响应用户具体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方法,实现个性定制化生产,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所以,在未来按需生产、大批量的定制肯定会成为现实。

互联网向工业的渗入,也会打破地理空间限制,实现更大范围的网络协同制造。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汇集资金、创意、工具、服务等企业生产所需的要素和资源,推动各产业链环节形成网络化的组织形态,达到甚至超越以往通过地理空间集聚所产生的协同分工效果。那么,从这方面看,工业生产会出现新的模式,比如众包设计、众筹融资、异地协同制造和云制造。

不同概念殊途同归

CEI:那你怎么看待美国、德国、中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两化深度融合”?这三个概念有何异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

余晓晖:这三个概念殊途同归,都是指用传感器、工业大数据、无线网络改变生产流程,让工厂、车间的流程实现自动化,是对生产制造环节的革命,是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也是物联网在工业环境的运用。

美国和德国走得比较靠前,其工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已经经过了工业1.0到2.0到3.0,加上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因此突出强调在制造环节的改造,实现智能制造。

德国提“工业4.0”,上升到国家战略,是要维持巩固制造业地位,所以其强调的是数字工厂,装备、生产线、车间都可以智能化。美国很多生产制造环节不在国内,美国的工业已经空心化了,想回归制造业并不容易,所以他们提“工业互联网”,是要在先进制造业里,通过创新道路找到新技术,保持优势地位。

而我国工业起步比较晚,工业虽大但不强,制造环节的技术禀赋不足。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目前还侧重在对生产流程两端的改造,例如研发、采购、营销、服务等环节,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也将与德国、美国一样,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变革。

CEI:目前中国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余晓晖:中国现在提到的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涉及的面比美国和德国都要广,还要考虑营销服务、工业管理,从全产业链上进行变革。过去,我国是从信息化的角度提出“两化融合”,没有太多强调智能化的特征。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把产业链生产的末端问题解决了;中国正在将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将把生产资料环节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制造环节还没有做到。

所以现在中国提倡的工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要做的事情更多,而且更强调的是互联网向工业领域深度渗透的过程对工业产业链、价值链整体引发的变革。

在中国,通过这些年近距离对多个行业的观察,与消费者的距离远近成为决定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路径的关键因素。基本上,沿着整个产业链,由下游消费品行业开始,越靠近下游及最终用户的行业越早发生变革,变革的领域和环节越多。

比如说现在已经看到的,在手机行业,小米与服务结合得非常紧密。这是因为消费品行业最靠近消费者,面对多变的消费需求,因此互联网给消费品行业带来的挑战是其他任何行业无法企及的。

移动社交营销、个性化定制、众包研发等创新模式多源自消费品企业,分别涉及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以及营销等多个环节。装备行业和原材料由于离最终用户远近不同,受互联网影响的时间和程度有着较大差异。

变革影响将显

CEI: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概念和应用,在给劳动生产部门带来巨大效率的同时,将给资本构成带来什么变化?

余晓晖:工业企业要部署互联网应用,必须要有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软件系统,而这必然会带来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加。但是,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能够优化全社会的资本构成。在成本降低,消除信息不对称后,资本产出率相对来说会提高。

那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会不会更高?肯定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依赖路径会由数量依赖变为质量依赖。当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过程高度智能化时,比如以前依赖人的技能,以后是采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生产环境、生产线,改进生产环节,大量重复性操作的工种会减少,高强度和高危险性的工种也会被取代。

如果工业生产中大量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那么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人工干预的环节肯定需要员工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比如进行数据分析、做程序员或者设计人员等。

CEI:总的来说,对于整个产业会造成怎样的革命性变革和影响?

余晓晖: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的三十年间,随着全球化的分工和市场资源全球配置,生产加工和装配的环节转移到了中国、东南亚。以前提过微笑曲线,认为生产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的设计和销售,中间的制造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

但是,随着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制造业开始变得尤其重要,不管是对中国、美国还是德国,都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曲线可能会逐渐改变,以后可能服务端和制造的结合会更紧密,微笑曲线的低端可能会慢慢抬升。

CEI:在推进互联网工业应用的工作中,你觉得最大困难是什么?

余晓晖: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中国企业在互联网工业应用方面的内在动力不足。企业最关注的肯定是利润。如果通过较小的人力成本和扩大规模的方式就可以赚到钱,而不需要去考虑别的方式,企业通过简单的方式生产就可以生存,就没有动力提升自己。

与美国和德国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基本模式是靠要素优势、劳动力低廉、环境约束宽松,同时利润不高,主要占据产业链低端。因此大部分企业目前可以通过人力成本和扩大规模的方式盈利。所以中国的要素、制度、环境资源的约束改革必须强化,这种资源扭曲必须调整过来。当外部环境的改革和内在动力同时具备了,才是最重要的。

篇2

如果说18世纪工业革命的生产资料是以物理的矿产、化学元素为对象的话,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生产资料就是大数据。新的计算及计算技术与应用正在将过去以“流程”为核心带向以“数据”为核心,大数据及大数据处理的能力会成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的“新大脑”。

但是,产业互联网化的前景依然面临着技术及观念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创始者们从未想到他们在上世纪60年的程序、设定的标准,是为这么大规模的社会应用做准备。互联网技术的核心是TCP/IP网络传输协议,这种协议的基本假设是“觅错和纠错”,它对传输时速、质量的要求是人们称之为“Best Effort”的网络(尽最大努力的技术),而不是“Mission Critical”(有时间、质量要求的网络协议)。

在所有的关键产业都以互联技术为基础时,这种网络技术基础必须具有高可靠性、适时性及安全性的要求。回顾电应用的历史,也曾用五六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直流电到交流电,从小规模应用到成为社会核心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互联网从消费者到产业化应用,可能也需要这种技术演进和优化变革的过程。

观念挑战可能更大。我们的思想观念大都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产业互联网化是企业传统技术构架、商业模式及组织方式的变革。各个行业的信息化负责人(CIO)会成为产业互联网化的阻碍者,所以现在企业的CIO必须变为首席互联网官。

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564-0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互联网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技术推陈出新,互联网的影响日益俱增。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互联网行业及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施,推进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

1 互联网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核心设计原则

1.1 互联网技术面临的挑战

传统电话和广播电视等信息网络的用户一般只能被动接受服务,与此不同的是,互联网在其发展历程中一直秉承着“人人参与”的理念,即人人都能够参与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互联网的每个用户既可以是信息消费者,也可以是信息提供者。在新时期,互联网由教育科研的应用环境向社会化应用场景转变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技术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安全、服务质量和商业模式等,使得原来理想化的互联网核心设计技术遇到了极大的挑战。首先是用户群体发生变化。互联网最初由具有共同爱好的技术专家设计开发,在一个规模很小、关系密切能力很强的小区域内的用户之间自行使用,因此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也就建立在用户自律和彼此信任的重要假设之上。然而,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互联网从人人都彼此认识的小区域发展到了大家相互陌生的大区域,用户构成日益复杂,非专业人员成为用户主体,用户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普遍缺乏对智能终端的操控技能,并且不同用户彼此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使得技术架构受到严峻挑战。最初的互联网用户自律和彼此信任的基本假设在用户群体发生变化的今天已经不复存在,原有技术为安全攻击、病毒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应用目的也发生变化。互联网初期是由科研团体或政府机构管理的非商用的实验网,而现在已经发展到社会化应用阶段。原有的互联网技术架构割裂了网络运营商、业务运营商和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产业链不同角色间一些重要功能发生错位、越位或缺位的现象。此外,机器对机器的通信已成为互联网新的应用需求,互联网应用中也出现了非智能终端。

1.2 未来互联网的核心设计原则

未来的互联网, 可能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发生改变。但无论如何改变,有一点是不能改变的, 那就是互联网所崇尚的“人人参与”的精神理念, 否则互联网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因此,现在是改变互联网核心设计理念的时候了。对设计理念的改变, 出于演进的考虑,应该是循序渐进的,采用扬弃的方法。首先是未来的互联网设计应该坚持的“端到端透明性”将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条件的。互联网在正常情况下,将是“端到端透明”的;当用户不自律, 或者因为其他原因需要网络参与一些工作时,网络就是“不透明”的,但用户却感觉不到,可能仍然会感觉是“透明”的。同时在未来的互联网设计中,增加对用户的监测机制,奖励那些自律的用户,惩罚那些不自律的用户。还要继续坚持平等性原则和“尽力而为” 的工作方式,但网络中需要内置“反不平等”机制,以便在出现利益纠纷时提供支持。继续坚持开放性原则,但对涉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资源,则应是有边界的和有限度的,不能是无条件的。

2 新时期的互联网新技术

2.1 网格技术

网格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中。但可以简单地说,网格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它将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互联互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网格将连通一个个信息和资源孤岛,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方便。它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资源包括CPU、存储器、数据库等,通过高速的互联网组成充分共享的资源集成,从而提供一种高性能计算、管理及服务的资源能力。人们用这些资源就像用电源一样,不必计较这些资源的来源和负载情况。通过网格计算技术,位于日内瓦的西欧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网上操作,就可以把任务交给位于法国里昂的计算机集群上去完成,而不必花许多钱去建立一个巨大的计算机集群。网格计算作为一种能带来巨大计算、存储能力和其他IT资源的新型网络,可以应付需要做高性能计算(HPC)之用,通过共享网络将不同地点的大量计算机相联,从而形成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各处计算机的多余处理器能力合在一起,可为研究和其它数据集中应用提供巨大的计算能力。有了网格技术,那些没有能力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的机构,也能利用其巨大的计算能力。同时,网格技术将会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各种主流存储技术造成深远的影响。网格技术意义并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它们将改变服务器和存储市场的格局,在相互独立的设备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构筑一个和谐统一的存储操作环境。

目前,网格的研究主要在美国和欧洲。英国政府已投资1亿英镑,用来研制“英国国家网格(UK National Grid)”。美国军方正规划实施一个宏大的“全球信息网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网格计划。随着网格研究在学术界的加速,信息产业界的大公司也相继公布了与网格目标一致的研究开发计划。惠普、微软、Sun等公司最近取得共识,支持XML、SOAP、UDDI等万维网标准,从而更有利于开发新一代的网络应用,即万维网服务。其目的是将因特网上的资源和信息汇聚在一起,组合成企业和消费者所需要的服务。惠普推出了eSpeak万维网服务平台;微软的路线是通过其Net计划和C#语言实现万维网服务;Sun则通过Open Network Environment(Sun ONE)计划和Java平台来实现它。在国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对网格技术的研究已较为深入。计算所的网格技术研究在尽量使用国际上已有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自己的创新。有特色,才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计算所网格研究的最大特色是“服务网格”的思想,而国际上的网格研究目前主要面向科学计算。

2.2 WiMAx技术

WiMAX的中文含义是微波接入全球互通,属于新一代宽带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特指以IEEE 802.16的系列宽频无线标准为基础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 802.16标准体系中包括802.16、802.16a、802.16e、802.16d、802.16e等标准。 WiMAX采用的先进技术有(1)在物理层采用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使得WiMAX能获得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2)在天馈技术上采用自适应天线阵(AAS)、多人多出(MIMO)和空时编码(STC)等增强型天线技术,使得WiMAX的非视距传输能力大大增强。(3)在数据链路层采用混合重传(H-ARQ)、自适应编码(AMC)技术,减少到达网络层的信息差错,大大提高了WiMAX系统的业务吞吐量。WiMAX技术相对于其他宽带接人技术而言具备以下优势:(1)大容量、广覆盖。(2)非视距传输。当视通不再成为网络部署的必要条件时,站址选择、网络组织、基站部署都将变得更为灵活,并会加快设备的部署。(3)标准统一。传统的3.5G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由于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开放,大大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WiMAX采用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产品认证体系,使得产品、接口等兼容性大大增强。(4)低成本。完整的产业链、众多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参与,都将大大降低WiMAX的产品成本。(5)WiMAX与wi-Fi完美结合。用户可以快速容易地访问、漫游Wi-Fi热点。笔记本电脑、个人手持终端(PDA)、手机也可以通过在Wi-Fi和WiMAX间自由切换访问互联网,实现无缝的无线连接。虽然目前全球有近150个WiMAX试验网。但商用网络只有少数几个。WiMAX的发展还需要IEEE 802.16和WiMAX论坛各工作组的大量工作、产业链上各环节的贡献以及各方利益的平衡。

2.3 IP over WDM技术

IP over WDM也叫光因特网或IP优化光互联网,是指直接在光网上运行因特网。IP over WDM 技术是用以光纤为传输媒介、以WDM 为传输技术、以IP为网络通信协议,并在此基础上承载各种业务。从广义上看,它是使用了WDM 传输技术的IP网,即IP数据包在WDM系统网络上来进行传输或交换。从狭义上看,只有IP设备(路由器)与WDM 设备组成的网络,指采用新型帧格式将IP包直接封装到WDM 光层上的一种IP传送方式,它完全不采用SDH,ATM 等设备。从发展上看,IP over WDM 光互联网由高性能WDM 设备和吉比特、太比特路由交换机组成,是综合利用IP技术和基于WDM 的光网络技术各自特长的一种优化网络。它的上层是数据网络,底层是采用WDM 技术的物理传输网络。网络层综合现有和未来的所有业务,通过适当的数据链路层格式把IP包直接映射到光层,用高速新型的路由器作为网络核心建成一个能够体现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宽带综合信息网络。它能让数据包直接在光路上传送,减少网络层之问的冗余部分。由于省去了中问的ATM 和SDH层,其传输速率最高,节省了网络运营商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用户获得多媒体通信业务的费用,是一种最直接、最经济的IP网络体系结构,非常适用于超大型IP骨干网。

2.4 IPv6技术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增长以及对互联网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IPv4的不足逐渐凸现出来,其中最尖锐的问题就是不断增长的对互联网资源的巨大需求与IPv4地址空间不足的先兆,目前可用的IPv4地址已经分配了70%左右,其中,B类地址已经耗尽。语音、数据、视频融合的电信网对安全性、服务质量和移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共43亿个地址,全部分配到中国都不够用,更何况由于历史的原因,IP地址分配极为不均,我国拥有的地址总数还不足200个B类地址。据IETF预测,基于IPv4的地址资源将会在未来5年内枯竭;另外,由于IPv4地址方案不能很好地支持地址汇聚,现有的互联网协议IPv4在地址空间、端到端的IP连接、服务质量、网络安全和移动性等方面都暴露出了不足,现有的互联网正面临路由器不断膨胀的压力;同时,对服务质量、移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都迫切要求开发新一代IP协议。而IPv6所提供的巨大的地址空间以及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和功能,将使其成为构筑下一代网络的重要基础o当前,对IPv6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IPv6协议自身的标准化工作,包括IPv6协议体系结构的完善,IPv6中的路由、安全性等问题的研究;二是关于IPv4网络向IPv6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络)的过渡策略。随着协议标准的逐步完善,今后的研究工作将更多地集中在后一个方面。我国对IPv6的大规模研究试验始于2O03年启动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顶目。本着“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结合国情”的发展思路,CNGI主要解决IPv6网络可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四个方面的问题。按规划进程。NGI将在2O06至2010年间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下一代互联网络,大力推广下一代互联网的重大应用;同时形成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前不久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地提出,未来的五年计划中要加强“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5 NGN与NG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主要是NGI与NGN,但是现在人们对他们的理解还有所不能够。一种是电信界的看法,认为NGI是NGN的重要组成部分,NGN和NGI技术可以互相借鉴,在竞争中发展;但NGI并非NGN必由之路,NGI不是电信的最终目标。另外一种是互联网界的看法,认为NGN是未来互联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虽然NGN不会是未来互联网的全部,但却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二者的看法显然存在分歧,而且都认为对方是自己的组成部分之一。主张NGN的声音主要来自电信界, 标准组织以ITUT为代表,主要关注的是融合、架构、商业模型、互联互通、安全、QoS信令、固定移动融和(FMC)等方面的问题。主张NGI的主要来自传统互联网(计算机界), 标准组织以IETF和W3C为代表,主要关注的是安全、IPv6、音视频通信、P2P、即时通信、虚拟专用网(VPN)和WEB2.0等方面的问题。

当前,互联网事业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希望互联网行业及各有关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施,推进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让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更好地造福社会与人民。

参考文献:

[1]徐容,龚倩.高速宽带光互联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斯托林斯.密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2版)[英文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OO2.198-220.

[3]enbo Mao.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OO4.10-80.

[4]Benassi R、TUCUXI:The Intelligent Hunter Agent for Concept Understanding and LeXical Chaining[C] IEEE/WIC/ACM Web Intelligence Conference,Beijing,2004.

[5]IAnn C.A Metric Framework for Quantifying Semantic Reliability in Shared Ontology Environments [C].IEEE/WIC/ACM Web Intelligence Conference,Beijing,2004.

篇4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各行业如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都将在未来20年被互联网化。产业互联网化体现为互联网的技术、商业模式、组织方法将成为各个行业的标准配置。三项关键技术与应用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变革的基础。一是无所不在的终端,包括手机及其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智能眼镜、腕表等)的普及;二是空前强大的后台云计算能力,包括计算与存储能力,从G到P及至E级的跨越;三是不断升级的宽带网络。

这三项技术的成熟让每个行业都具备了收集、传输及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如果说18世纪工业革命的生产资料是以物理的矿产、化学元素为对象的话,产业互联网时代的生产资料就是大数据。新的计算及计算技术与应用正在将过去以“流程”为核心带向以“大数据”为核心,大数据及大数据处理的能力会成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的“新大脑”。

但是,产业互联网化的前景依然面临着技术及观念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创始者们,从未想到他们在上世纪60年的程序、设定的标准是为这么大规模的、这么关键的社会应用所做的准备。互联网技术的核心是TCP/IP网络传输协议,这种协议的基本假设是“觅错和纠错”,它对传输时速、质量的要求是人们称之为“Best Effort”的网络,即尽最大努力的技术,而不是“Mission Critical”,即有时间、质量要求的网络协议。

在所有的关键产业都以互联技术为基础时,这种网络技术基础必须要有高可靠性、适时性及安全性的要求。回顾电应用的历史,也曾用了五六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从直流电到交流电,从小规模应用到成为社会核心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互联网从消费者到产业化应用,可能也需要这种技术演进和优化变革的过程。

观念挑战可能更大。我们的思想观念大都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产业互联网化对应的是企业传统技术构架,商业模式及组织方式的变革。各个行业的信息化负责人(CIO)会成为产业互联网化的阻碍者。用个极端的例子,在电网普及时代,每个企业就没有自己的发电机了。所以现在的各企业的CIO、首席信息官必须变为首席互联网官。包括信息技术的提供者,设备、软件及服务商也要被产业互联网化时代所挑战,最明显的就是消费互联网时代巨头Nokia的例子。骨牌效应才刚刚开始。

观念之外的挑战,来源于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及社会、政府各个方面。“安全威胁及不可靠”可能是最多涉及的问题。观念方面更大的挑战可能是对社会法律、规则制定的要求。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物质资产逐渐被“大数据”资产所取代。它的所有权的划定、交易定价等也才刚刚开始。

产业互联网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意义更为重大。中国在几乎所有传统行业中均是后来者,今天又面临着诸如产能过剩、耗能过大、服务业水平不高,服务成本却居高不下等挑战,用产业互联网实现升级,可能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同时,这会带动中国信息技术的创新。前述互联网技术面临的各种问题正是信息企业技术创新的机会。从芯片到系统软件,从商业模式到组织形态的创新,为未来中国诞生影响世界的技术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需要和可能。

篇5

1.1立足受众者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物业管理,很多时候将其视为房地产行业的下游,也就是说,物业管理处于房地产产业链的终端位置,为此,物业管理与社会的贴进度更高,受到更多的关注。在传统物业管理中,其主要的职责是维护社区的安保、开展绿色建设以及进行相关设备的保养维护。在信息发展的时代,尤其是面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范围推广,物业管理面临更高的要求。目前人与人交流的方式呈现多样性,渠道较多,网络交流方式得到推广。在传统的交流中,客户与物业采取的方式是电话,抑或是面对面,形式彰显单一性,给双方都造成麻烦,甚至出现与生活方式相背离的情况。因此,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方式成为民众主要生活模式,是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方式,只有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发挥互联网平台的特点,推动物业管理服务的不断创新。

1.2立足物业管理企业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物业企业而言,鉴于人力、能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利润方面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物业企业在物业费收取方面困难重重,支出与收入增长速度存在差异,物业行业面对巨大的压力。为此,物业企业必须重视管理模式多元化创新。在创新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理念和思想,即关注利润潜力与技术进步,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寻找利润增长的新的方式,形成企业创新的新动力和方向。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使得物业企业能够实现对信息的全面掌控,管理彰显便捷性,在人员和管理成本方面,都不高。在移动互联网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管理者与客户之间的更加贴近,因此,管理与运营获得长足进步。

2系统探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物业管理模式

2.1对物业企业管理服务定位进行创新

对于商品价值而言,其主要决定因素为使用者,即顾客。在现实中,客户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处于变化中,因此,企业要明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目标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这与企业成败关系密切,也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本质上讲,任何管理模式的目标都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此,要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准确定位,也就是说,对定位的创新是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方向。当前,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智能手段等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倾向于用手机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形成新的问题解决方式。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各个行业和领域都以此为依托,进行积极改革和创新。新时期的物业管理企业,需要立足互联网环境,强化对企业的全新定位,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积极建立手机端网上社区,在互联网功能的协助下,使得自身提高的服务更具价值,凸显优质的生活体验。在新的背景下进行创新,物业管理质量会得到提升,形式凸显多样性,便利性增强,使得顾客与企业的交流更加顺畅和高效。

2.2重视对价值链的优化以及对收入方式的创新

在整个物业管理模式创新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价值链的优化与创新,因此,要将客户的支付环节,也就是企业的收入环节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企业利润的来源是客户,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传统付费模式彰显弊端,也就是说,企业的收入模式发生转变。目前的物业管理企业,需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企业发展理念,加强对价值链的优化与调整,对收入模式进行拓展和创新,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和背景,开展额外增值服务项目,在降低物业费用的同时,获取新的价值点。由此可见,价值链的优化与创新是互联网时代诸多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物业管理需要积极参与其中,突破传统格局的束缚,达到全方位提升的目的。

2.3将物业服务作为核心来抓

对于物业管理而言,其基本的职能是服务、管理以及经营,因此,核心是服务。对于物业企业而言,服务是根本,在整个价值链创新中,是实现完善的依据。要明确客户的实际需求,以此为基准,进行价值链的有效调整,以更好地获取客户的接受。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在物业中得到推广,其根本原因是较好的客户体验,以客户为核心进行服务观念的定位。立足本质,物业管理具有相同的理念。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物业管理企业能够切实提升客户体验的等级,将客户至于较高的地位,全面进行服务,强化沟通的广度和深度,为客户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提升服务质量,为管理模式的创新奠定基础。

2.4加大人才引进以及资金投入

在整个管理工作中,人员素质与水平至关重要,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企业需要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既懂得技术,又掌握业务技巧,具有互联网知识背景,同时,具备丰富的物业管理经验,体现全能型人才的特征,将互联网与物业管理进行积极融合,强化运营维护。同时,鉴于互联网与物业管理在资金上的需求,要重视内部开源节流,拓宽外部招商渠道,采取多种融资手段,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综上,对于物业企业而言,要积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注重物业管理模式的创新,积极融入科技元素,实现物业管理质的飞跃,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张竹婷.基于互联网+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模式研究与创新[D].浙江工业大学,2015.

篇6

一、 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期,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和世界不断增强的竞争压力,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2011年~2015年初,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先后推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工业4.0”战略、“工业新法国”战略、“工业2050”战略和“机器人新战略”,力图重振本国制造业,并谋划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于2015年5月推出《中国制造2025》,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

尽管上述主要国家所提的工业发展新战略的名称有所不同,但从其内容看,核心是通过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以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这一发展新趋势建立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变革基础之上,并正在对全球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结构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初露端倪。

二、 互联网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近十多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即将全面进入以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通信协定第6版)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为技术基础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也正在对全球商业模式和生产制造模式带来深刻改变。

1. 互联网技术引领商业模式的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以及传统上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正在深刻影响着企业的销售模式和消费者的购买方式。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并从B2B、B2C、C2C等模式向O2O模式发展,“互联网+”正在成为主流的商业模式。以中国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过去五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2016年,网络购物和网上支付的用户分别从2.42亿人和2.21亿人增加至4.67亿人和4.75亿人,年均各自增长17.86%和21.08%,带动电子商务逐渐替代传统的销售渠道。而从全球层面看,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统计数据,2000年~2015年,全球每100人中互联网用户荡6.77人增加到了44人,年均增长13.29%;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4月12日的《世界经济展望》,2015年全球总人口为73.16亿人,由此可以推算出到2015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大约32亿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奠定了基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持续成长及壮大根基。

2. 工业互联带来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网络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商业和消费领域,近年来还加快向工业领域的应用渗透,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Revolution)正在形成。从技术层面看,目前IPv6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与IPv4技术相比,其地址比特数从32位扩充到128位,理论上的地址空间上限由此从232个拓展2128个。IPv6有足够的地址使智能对象间通过互联网大范围直接互联(工业4.0工作组、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2013)。从应用层面看,自2012年6月6日全球IPv6网络正式启动以来,其应用推广发展十分迅速,根据全球IPv6论坛主席Latif Ladid在今年3月9日北京举办的“全球IPv6论坛媒体见面会暨IPv6 World Leader,2017颁奖仪式”上的发言,比利时的IPv6用户占全网用户比例已经高达56.56%,美国的这一比例从2014年的5%上升到了目前的33.2%,印度则已经拥有近1亿的IPv6用户数。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看,未来物联网和服务网将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从而将传统的工厂升级为智能工厂,带来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

三、 工业4.0时代的“智能主义”生产模式

工业4.0被称为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的第四次工业革命(Kagermann,2013;森德勒,2014),将对既有的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制造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迅速成为主流的生产制造模式。“福特主义”是指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建立在流水线分工基础上的劳动组织方式和大批量生产模式(陈秀山,2003),这种生产方式建立在专业化劳动分工、生产流程标准化和规模经济基础之上。从市场需求来看,“福特主义”模式建立在高度同质的大众化需求基础上;从投入生产要素看,采用的是专门化的机器,雇佣能熟练掌握专项任务的低技能工人进行生产;从产品特征看,生产的是标准化产品;从空间特征看,主要是根据资源禀赋所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功能性的区域分工,不同区域之间形成上下游的分工合作。概括而言,“福特主义”模式是用低技能劳动力和高度专门化机器的组合以流水线作业形式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可以说是工业2.0时代的代表性生产模式。

“福特主义”模式最大的局限是其成功是建立在消费者需求同质化的基础之上。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使得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日益增大,企业不得不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恰恰为企业满足这种差异化需求提供了可能,“后福特主义”生产模式应运而生。从市场需求来看,“后福特主义”模式考虑了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可以满足小众化的特色需求;从投入生产要素看,采用的是多功能的机器,雇佣能熟练应对多项任务的技术工人进行生产;从产品特征看,生产的是多样化产品;从空间特征看,上下游的企业聚集在特定的区域内,可以保证个性化零部件或服务的及时供应,有效解决了制约灵活化柔性生产的库存问题。概括而言,“后福特主义”模式是用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技术工人和多功能机器的组合以灵活形式小批量柔性生产多样化产品,可以说是工业3.0时代的代表性生产模式。

“后福特主义”模式虽然满足了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有效开拓了各种细分市场,但这种生产仍无法满足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需求。然而,就每一个的本质而言,都是一个具有个性的主体,因此有效满足个性化需求成为新的工业生产模式应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也是工业4.0时代到来的市场基础。与既有的“福特主义”模式和“后福特主义”模式不同,工业4.0时代建立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基础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感知、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使智能生产、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王喜文,2015)。从投入生产要素看,采用的将是智能化的机器,雇佣具有丰富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工人进行生产;从产品特征看,生产的是智能产品;从空间特征看,地理位置不在成为制约生产的关键因素,生产组织模式将由集中转向分散。概括而言,这种新的生产模式是用知识型员工和智能机器的组合以适度的规模定制化生产个性化智能产品,鉴于该模式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以及生产产品都具有智能特征,本文将其概括为“智能主义”生产模式。

四、 “智能主义”生产模式下管理创新探讨

在工业4.0时代“智能主义”生产模式下,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将被适当规模的个性化定制化生产所取代,由此无论对产业发展还是对企业发展,都内生出一系列的管理创新要求,核心的是需求层面的个性化需求导向、技术层面的协同创新网络参与机制以及人才层面的知识型员工培养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1. 面向并满足个性化需求。过去产业发展所依赖的市场基础主要是大众化需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及普及应用,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工业4.0时代的主流。工业4.0允许在设计、配置、订购、规划、制造和运作等环节能够考虑到个体和客户特殊需求,而且即使在最后阶段仍能变动(工业4.0工作组、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2013)。对企业而言,获取和提升竞争能力的核心是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因此面对即将到来的个性化需求时代,企业应建立个性化需求导向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营销服务体系,主动挖掘并适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重点是提升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这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工具。

个性化也意味着特色化,这对企业而言,需要更加重视创新设计的地位。此外,借助高度发达的移动通讯网络,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将个人的需求反馈至生产端,这突破了传统实体店客户体验和参与的时空局限,因此利用网络工具让客户参与设计将成为产品体现和满足客户特色需求的重要手段。

2. 积极参与协同创新网络。工业革命既是产业革命,也是技术革命。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工业4.0主要是以工业物联网、网络安全、云计算、增材制造、现实增强、大数据、自动机器人、模拟以及水平和垂直系统整合技术等9项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变革(BCG,2015)。这些新兴技术是产业和企业向工业4.0升级的关键。鉴于新兴技术研发所具有的研发投入资金量大、研发周期和产业化过程较长等特点,风险与不确定较大,因此以单个企业为主进行研发难以适应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以及国际产业竞争的需要,有必要采用系统创新网络的模式的组织形式开展技术创新。

在学者较早的研究中,创新网络被看作是应付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制度性安排(Imain Baba,1989;Freeman,1991);协同创新网络则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合作创新,被看作不同的创新参与者的协同群体,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系统性、开放性、中心性、协同性等特点,通过该网络可以实现各个主体间的资源共享、知识传递和技术扩散,实现知识、技术的增值和创新的产生(刘丹、闫长乐,2013)。对于工业4.0时代的企业而言,采用协同创新网络模式进行创新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关键是要形成构建或参与协同创新网络的机制。固然,这一工作主要由行业内的主导厂商承担;但对一般企业尤其是对技术需求强烈但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或水平受较多约束的中小微企业而言,也应从企业自身考]参与机制,积极主动参与协同创新网络,凭借网络资源共享的模式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有效提升竞争力。

3. 知识型员工培养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工业4.0时代,随着智能化生产设备和智能生产工艺的普遍采用,生产对人员的需求量将会减少,但对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将会发生“质”的变化,正如夏妍娜、赵胜(2015)所言,人在生产制造中的角色将由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这意味着工业4.0对劳动的需求将从一般劳动力到知识型高素质技术型员工,这类员工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水平,还需要得到系统的技能培训。

针对网络化时代知识型员工自主性较强和喜欢以网络化方式参与的特点,企业可以借助网络化沟通交流平台或工具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形成企业良好的学习氛围。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培训或模拟训练。就日常管理制度而言,重点是创造有利于激发知识型员工创新思维和高效率工作的工作环境;在薪酬设计上,也应考虑对员工创新能力的激励。

五、 结论与建议

技术和政策因素共同推动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兴起,对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将带来革命性影响,推动其从目前的“福特主义”模式和“后福特主义”模式逐渐向“智能主义”模式升级。“智能主义”生产模式内生出一系列管理创新需求,需要管理创新方面,主要是从大众化需求导向转向个性化需求导向;技术管理创新方面,主要是从以单个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转向协同创新网络模式,这需要相关的平台建构及参与机制设计;人才管理创新层面,主要是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知识型员工特点的管理方式。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拥有工程技术人才储备多、本土市场大、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储蓄率高等优势,但制度会否成为制约创新的桎梏也令人担忧(李稻葵,2016)。中国拥有的诸多优势有利于产业界和企业进行上述管理创新,但破解制度层面的体制机制束缚或制约因素也不可或缺,这方面正是政府应该而且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提供引导、支撑和配套服务。为此,本文对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积极引导鼓励工业4.0重大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加强对该模式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以加快我国在这些技术领域的突破,也由此诱发网络外广大企业乃至个人的技术创新或技术改进活动,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成功升级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第二,提供人才培训,一方面,针对工业4.0发展新趋势、新特征,对企业管理层开展培训,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认清工业4.0的发展大趋势,以促使他们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特点制定恰当的发展战略决策,主动顺应并推动工业4.0的发展;另一方面,采用单独组织、与行业协会联合组织或直接与企业合作组织的方式,开展针对企业骨干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未来对智能设备的适应能力,也同时引导激励他们的创新行为。第三,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主要是公共研发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和人才流动平台的建设,重点为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为人才资源的恰当配置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 工业4.0工作组、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德国工业 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上)[J].机械工程导报,2013年7-9月刊。

[2] Kagermann, H.,Wahlster, W.,& Helbig, J.Recommendations for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c initiative INDUSTRIE 4.0: final report of the Industrie 4.0 Working Group[R].Frankfurt: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3.

[3] [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邓敏、李现民译.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 陈秀山.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9):67-70.

[5] 王喜文.工业4.0:通向未来工业的德国制造2025[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6] BCG.工业4.0:未来生产力与制造业发展前景[R].波士顿咨询公司,2015.

[7] 李稻葵.中国会错过第四次工业革命吗?[J].财经界,2016,(6):63-65.

[8] 刘丹,闫长乐.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与机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3,(12):1-4.

[9] 夏妍娜、赵胜.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篇7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35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179

知识经济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标志,全球各国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创造了网络版权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兴的智力成果基于新的方式与输出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考验知识产权问题。互联网技术一方面促进了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传统知识a权保护带来冲击。

1 互联网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动向

互联网背景下,知识产权的特征表现为无形性、时间性、专有性以及地域性。知识产权的客体包括两种:一种为依法取得专利的名称、文字、网络信息内容等,包括发明专利、商标等,这一类知识产权的客体享有专利权;另一种是包括各种类型作品等的网上信息表达形式,这类客体权利人享受著作权与版权。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因为信息产生、传播、利用的条件不同,因此知识产权的特点不同,知识产权保护出现新动向。

第一,互联网背景下,知识产权地域性逐渐淡薄,跨国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要。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水平等存在差异,造成了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侧重点与内容差异较大。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各国知识产权立法差异不断缩小,从而淡薄了知识产权地域性,在互联网环境下不断淡化国家之间的界限,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为国际交流与协作提供了条件,跨国知识产权保护无论在数量、范围还是表现形式上增长都非常迅猛。

第二,网络版权保护因为信息公开和独占的矛盾而越来越艰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属于无形资产,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上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产就是信息。然而互联网具有开放性造成了信息、获取更加方便,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对权利人进行保护,信息形态具有智力成果的有关权益,互联网背景下智力成果基于数字化电子信号进行表示,物质载体实体约束缺乏,造成了相对于有形财产保护而言,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复杂。

第三,互联网的垄断性造成了网络域名、驰名商标等的保护被削弱。就传统知识产权而言,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垄断性,传统知识产权要求主体依法对某一成果享有全部权利,没有经过权利人的许可,任何不可以以任何的形式进行占有与使用。但是互联网背景下,各国之间对于知识产权存在立法的不同,因此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受到权利保护期限不同、越境数据流的数量等的影响,从而使得知识产权垄断性不断被削弱,直接影响到确认知识产权、使用、监测与保护知识产权。

网络中专有地址名称是域名,作为互联网中企业经营的标记以及商标的有效延伸与表现,其特征为唯一性,全球知识背景下对互联网知识产权进行识别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域名。但是,出于经济目的,很多企业或者个人对互联网的不可驳回性与开放性充分利用,抢注知名企业的商标,在没有经过他人允许的情况下,将驰名商品进行域名的注册,侵害驰名商标。商品分类保护、互联网商标权排他性效力等都直接影响到知识产权的包含。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传送速度不断加快,必须要完善对注册商品以及服务的分类。

2 完善互联网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2.1 逐渐扩大传统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逐渐扩大著作权客体的范围,实现由印刷搬迁、电子版权向网络版权的过渡。因此,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扩大,涵盖了多媒体作品、软件著作权、卫星电视节目等,专利法同时扩大了保护对象。世界各国不断深入探索计算机程序的可专利性。

2.2 逐渐出现新的知识产权制度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新技术与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伴随着新技术、知识经济等的发展,基因移植、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等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已经逐渐出现在知识产权体系,受得知识产权相关制度的包含。

2.3 互联网背景下有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扩充了知识产权体系

之前商业秘密意义反不正当竞争权是知识产权制度的补充,在互联网背景下已经变成知识产权制度新的内容,使知识产权体系内容得到扩展。

3 互联网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创新

3.1 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商标权与域名注册

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和其他同类商品或者服务进行区别的专有标志就是商标。商品是企业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信誉的体现,其经济价值巨大。商标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互联网背景下注册域名与商标权出现冲突,互联网中网络商标标识、厂商名称等基于各种商务活动进行应用,比如E-mail、互联网页宣传等中可能与商标专用权有关。互联网中域名和商标比较相似,大部分企业域名和企业名称、注册商标等具有一致性,通过域名实现了企业在互联网中进行商标的延伸,然而域名注册和商标注册同时存在不同,注册网络域名不可能因为和其他域名相近而被驳回,并且商标专有权人对其他相类似商品中相同域名的使用进行限制,不可以对相同商品中使用类似域名进行限制。尽管知识产权先申请原则满足确权原则,然而这也为侵犯知识产权提供了机会,比如不法者对网络中他人域名进行抢注、对著名企业名称进行注册等,因此必须需要加强互联网背景下工业产权的保护。国际上各个签订的《Internet域名系统通用顶级域名谅解备忘录》、我国出台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与管理暂行办法》等为规范管理互联网域名提供法律依据。

3.2 做好互联网背景下信息著作嗟谋;

独创性、智力成果、可复制性是获取著作权保护的要求。在单一平台上多媒体作品涵盖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日益增加,人们日益关注多媒体作品版权与著作权的包含。当前最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多媒体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国际上当前对多媒体版权归属认定一般做法就是在内容选择以及安排设计方面多媒体作品具有原创性,就可以获得版权保护。当前我国著作权法针对多媒体作品保护还不完善,需要全面考虑,将多媒体作品当作著作权独立保护客体类型进行保护,从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3.3 重视对数据库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信息资源最早的存在方式就是数据库,数据库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等基于一定体系与规则使其有序化,数据库属于信息产品其特征是具有较高的开发成本,较低的复制成本,基于此,经常会发生数据库盗版与复制侵权等问题,另外,互联网下信息与检索具有开放性特征,而信息的交流、传播、存储等具有跨国界、跨区域的特点,因此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重视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网络中作为智力产品的数据库具有可复制性,对数据库中信息进行适度保护,尊重数据库数据辛勤采集的原则,不能毫无限制的进行保护,否则可能出现垄断问题,使数据库信息共享受到影响,过低或不保护会对网络数据库开发商的合法权利进行侵犯,使信息化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3.4 加强对互联网信息专利权的保护

互联网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资源就是技术创新成果信息,互联网中技术创新成果信息包括了没有经过授权的发明创造成果信息,也包括了已经取得了专利权的成果信息,这些成果信息在互联网中进行交流讨论或者是进行宣传的技术方案的一部分。社会不断发展加强了对专利权的保护。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专利权保护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行使得当前专利法保护的对象被打破,对专利立法的模式具有直接的影响。互联网背景下对专利权的保护要给予重视。因为互联网具有全球性的特征,而专利权呈现出地域性的特点,在互联网的一端某项技术创新成果有可能是共有领域,但是在互联网的另外一端有可能受到保护,所以这项技术成果的专利权是否应该受到保护,需要不同国家根据相应的立法情况进行明确。另外,当前中国专利法中对于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重视不够,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在专利法保护中专门强调了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中国需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计算机软件保护过程中要明确区分工具性软件以及演绎数学软件,这是因为专利权不保护演绎数学智力软件。与此同时,重视互联网环境下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及电子信息资源的专利权的保护。保护电子与多媒体信息资源的专利权,必须要明确首次公开信息的时间以及国内外公开的标准,加强立法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谢瑞.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的思考[J].安徽科技,2014,(9).

篇8

一、石油企业创新发展与战略转型的现状

自2014年“新常态”一词出现以来,社会上掀起了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态重新认识的热潮。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减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而避免经济“硬着陆”的唯一出路就是促进经济体系向现代化转变,实现经济的战略转型升级。

石油产业作为经济体中的基础性产业,其在新常态下战略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石油企业作为石油产业的组成单位,更要重视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从而有效应对变幻莫测的内外部形势。

在创新发展方面,石油企业都做出了积极应对。中国石化一贯重视科技创新对主营业务的支撑作用。2014年中国石化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申请国内外专利4968件,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3011件;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石油也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上游业务领域将持续攻关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提升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及提高采收率技术,推动上游增储上产。同时,强化生物质燃料、重质油加工、清洁油品生产等技术攻关,推动油品质量升级。

在转型升级上,石油企业也都在根据自身特点,在提质增效、新产品研发、差异化竞争方面提出许多有效措施,并分别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数据显示,2015年,在极端低油价的大环境下,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及其下属的大部分企业都实现了盈利。尤其是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等石油企业行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显示结构优化步伐在加快。炼油行业的产能过剩调整也在稳步推进。

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石油企业也在通过多种渠道来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石油以“互联网+”践行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和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推动央企深化改革和油气行业转型升级。不久前,中国石油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立足互联网平台,在阿里云、电子地图、互联网汽车、天猫、菜鸟物流,以及中国石油掌上营业厅、互联网支付、电子加油卡、互联网金融、会员共享和积分互换、联合营销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还有,在运行体制机制方面,石油企业也在推进深化改革。已经上报国务院的《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望放宽油气全产业链市场准入,核心内容指向上游放开、管网分离和价格机制改革。同时,“十三五”时期,油气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主要环节都将进行市场化改革,最终形成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油气勘探开发资质的条件限制有望放宽,并且计划实行矿权招投标制度,从申请在先改为竞争性出让,严格执行油气探矿权退出机制,建立油气矿权流转和储量转让制度,最大限度地提升民营及其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市场价格更加反映市场,使资源得到更好配置。

二、石油企业创新发展与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

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石油企业需要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产业链条升级

对我国石油企业而言,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迫在眉睫。目前,石油企业产能明显过剩,国际原油价格也在不断下跌,新能源的运用日益广泛,隐隐有要取代化石能源之势,这就迫使石油企业加快推进产业链条升级。

产业链条的升级包括两个方面:价值链的延伸和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发展。石油企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指原油的开采,这方面石油企业可以发展的方向是对原油开采行业和开采设备制造行业的延伸,可拓展的范围不大。但石油企业的下游行业却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石油制成品的加工制造行业。石油企业之所以需要发展上下游产业,主要是因为要降低成本,形成规模经济。当前,我国石油领域还未完全对民资放开,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高昂的交易成本在学术界是有共识的。因而为了从外部降低交易成本,将上下游企业合并到一个企业体系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石油企业的盈利能力。

延伸产业链条的关键在于抓住产业链条中的节点,如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等。因而,石油企业要抓住时机,加强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管理营销方面进行创新。我国石油企业一直是腐败的重灾区,而且自恃为国有垄断企业而不注重其营销,其管理水平的低下和营销手段的匮乏有目共睹。为解决国有企业的这些问题,我国最近提出混合所有制的解决策略,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为国有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石油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在引进资本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学习民营企业的管理方法和营销手段,从而改变石油企业的形象,全面提升石油企业的竞争力。

(二)实施“互联网+”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市场中的企业采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理念、新技术而取得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更多的企业则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促进信息沟通、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拓宽企业营销渠道等等。总而言之,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当今商业的发展模式,不学习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对我国石油企业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无疑为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引进使得企业的管理方法为之一变。企业内部网络的建设和网络绩效管理方法的推行对继续管理创新的中国石油企业而言无疑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改革选项。在对外营销方面,互联网技术则为石油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大数据应用日益广泛的当下,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石油企业更加准确地确定自己的消费者群体,并且可以有效地分析潜在的客户群体,为石油企业巩固和拓宽市场提供依据和帮助。在锁定客户群体之后,更重要的是使客户群体不流失、增强客户黏性,而增强客户黏性的关键在于实行平台战略。手机作为便携的网络终端平台,早成为各大企业竞相抢占的市场,石油企业完全可以开发自己的App软件,进一步加强企业自身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使两者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积极解决客户反映的问题,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产品营销方面,互联网为石油企业的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手段:APP上的推送新闻、公众号上的消息推送等等,都是极有效率的营销手段。并且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方式来说,互联网上的营销成本更为低廉。

互联网发展到目前阶段,“物联网”的概念逐渐成熟,不少网络公司如阿里巴巴、京东等都对物联网的建设投入了极大的成本。石油企业虽然并不像网络公司那般依赖互联网,但物联网的发展无疑能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石油属于大宗商品,如何将大宗商品与分散的客户相匹配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商品配送到所需的客户手中无疑是个挑战。然而物联网这一概念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石油商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的一系列节点整合起来,再通过网络上获取的信息进行统一的调配,将大大缩减原来的程序,使客户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的商品。对庞大的石油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物联网体系肯定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但物联网体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在,中国石油企业需要具备长远的目光,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互联网技术对石油企业而言是一座矿山,可以从中发掘出的价值数不胜数,正因如此,石油企业才更应该抓住机遇,凭借自身拥有的垄断地位和政府无条件扶持的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互联网管理发展体系,增强自身企业竞争力。

(三)发展新能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的应用日益广泛。传统化石能源由于污染的原因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人们的批评,相较而言,新能源因为其环保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但实际情况要更复杂,一方面是新能源的崛起,新的能源开采技术(如页岩油气开采)技术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是传统石油输出国对石油产量的控制,使得新旧能源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最明显的就是中东石油输出国家和美国页岩油气开发公司的竞争。石油价格在经历了不久前一系列页岩油气开发技术突破消息的打击下直线下降,使世界范围内不少石油企业经历了寒冬。但无论石油的市场表现如何,都无法阻挡新能源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当前,绿色低碳环保正逐渐成为能源消费的新趋势。石油企业要加快天然气业务的发展,按照国家要求推进油品的质量升级,结合实际发展生物质燃油等业务,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伙伴。树立起绿色发展的企业品牌形象,从而与偏好低碳绿色的新一代能源消费者更好地衔接。

更重要的是,石油企业要着眼于发展新能源。虽然短时间内石油依旧是能源方面的霸主,但没有人认为世界会一直需要石油。如同《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写到的那样,新的能源将带来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石油企业应具备长远的眼光,积极探索石油衍生品的应用技术,保持石油能源应用的可持续性。而要做到这一点,技术创新无疑至关重要。任何新产品的产生都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更何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石油企业要积极探索石油制成品的新的应用方向,或是开发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的新产品。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发展新能源部门,把握住时代的先机,才能不为时代所淘汰。

(四)合理的市场化

我国的石油行业一直是国家垄断行业,石油价格也不是由市场调节,因而石油价格很少下降,石油行业效率低下,腐败问题严重。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饱受社会各界的诟病。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石油行业市场化,打破国有石油企业的垄断,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石油行业,促进石油行业的竞争。

篇9

随着Internet技术、智能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智能手机、PAD等)、存储技术、搜索引擎、云计算技术、社交网络等新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社会产业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正是在这种变革中产生的。 

1 互联网金融内涵与模式 

1.1 内涵 

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谢平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中率先提出;此后,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内涵出现了众多观点: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两个概念的简单加总[1];互联网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指借助于互联网、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国际互联网实现的金融活动[2];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指出,广义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 

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包含一切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展的金融服务活动,是互联网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创新而产生的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其本质和核心仍是金融,是金融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模式。 

1.2模式 

通过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以及结合调研发现,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论述非常之多,各家均有不同观点,有提出互联网金融10个生意模式[3],有提出按照金融在线化、互联网企业金融化、电子商务等互联网金融分类模式,有提出阿里金融、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模式[4]等等;本文依据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新兴业态模式,总结归纳整理处互联网金融的六大新兴业态模式,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P2P互联网借贷、众筹、电商金融、互联网理财、虚拟货币。 

一是互联网支付是指是指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企业、金融机构及其他机构,通过计算机、手机等互联网终端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货币支付或资金转移的服务。如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第三支付平台。 

二是P2P(peer to peer)互联网借贷,是通过网络为借贷双方提供借款信息以及借款人信用评估、催还借款、逾期贷款追偿等服务,属于借贷类众筹,P2P平台已经成为P2B、B2B、P2C、P2F等借贷模式的统一代名词。如拍拍贷、人人贷、陆金所、宜信等。 

三是众筹,指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通过互联网对公众展示他们的项目、产品设计或创意等,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集中大众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或渠道支持。如众筹网、点名时间、天使汇、原始会等 

四是电商金融,是电子商务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电子商务的历史交易等大数据信息基础上,运用云计算等先进信息处理技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由电商平台提供担保,将资金提供给有融资需求的消费者或供应商。如阿里小贷是典型的电商金融模式。 

五是互联网理财,是指互联网企业或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为投资者或家庭提供的理财金融服务。如余额宝、百赚、小金库、理财通、朝朝盈、掌柜钱包、活期宝、钱袋子等。 

六是虚拟货币,是指互联网上虚拟的货币且可用于互联网买卖、投资活动的货币,是指非真实的货币。如比特币、百度公司的百度币、腾讯公司的Q币、新浪推出的微币等。 

2 众筹分类与运行模式 

2.1分类 

众筹的概念源自国外“crowd funding”一词[5],从这个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其内涵就是汇聚大家的力量共同支持完成某项事情或活动,即个人或单位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公众展示自己的项目、产品设计或创意等,争取更多人的资金支持、渠道支持,为个人或单位进行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渠道支持。众筹按回报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债权众筹、股权众筹、奖励众筹、公益类众筹(没有回报)[6]。广义上而言,P2P业务也被看作是众筹中的一种,即债权众筹。而狭义上的众筹则通常分为奖励类众筹和股权类众筹两类。奖励类众筹的代表有Kickstarter、Indiegogo,众筹网、点名时间等,人们通过在这些平台上出资可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股权类众筹的代表有FundersClub、天使汇、原始会、大家股、好投网等,投资者们可以在这种平台上进行资本投资,所有投资实体的股权。 

2.2运行机制 

通过对众筹的运行模式与机制进行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有研究者提出众筹商业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对不同类别众筹模式进行论述[7];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出众筹运行的基本模式,图1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众筹平台是推动创意创新理念、产品或活动与消费者、投资者、出资人等大众群体进行直接对接,并提供资金、策划、营销、市场渠道等服务,为创新创意实现商业化或成功实施提供全面服务。 

3 众筹本质 

互联网时代的众筹,要在分析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活动、思维和特征基础上,分析研究其本质与功能。 

3.1互联网时代显著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活动是基于互联网的思维和特征的社会活动[8],互联网的本质是让互动变得更加高效。互联网九大思维[8]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具有全球性、分布性、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虚拟性等特征。基于互联网思维和特征,结合案例(案例来源:《互联网时代大型纪录片》 中央电视台 2014-09-03),分析总结并提出互联网时代的三大显著特征:

一是平等参与。在互联网上,不论身份高低、不论贫穷富有、不论丑陋帅气、不论高矮胖瘦,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参与权力;互联网赋予个人更多的权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互联网上事件或活动的领导者,通过社会自发组织形式,每个人能够以个人的形式采取行动。如北京“7.21”水灾事件中,参与的人自发组织,没有上下级关系,参与的每一位都沉浸在帮助别人的喜悦中。 

二是聚集资源。在互联网上,由于“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等普通人能够获得“参与感”、“存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更多普通群体参与到互联网的事件或活动中去,而互联网能够将大众群体碎片化的供需聚集起来、组织起来,并进行有效地点对点对接,形成规模化收益。为天下需求者提供临时住房的Airbnb公司,将地球上有空余的卧室、客厅搜索出来,为即便只租住一天的需求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该公司为有意出租者创造了年10亿美元的收益。 

三是不同时地协作。工业时代,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地点进行协同工作;而互联网时代,人们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障碍,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进行协同工作。维基百科是以协作模式运营的、当今全球规模最大的、最流行的网络工具书,共有287个语言版本,全球用户共有10亿民众,有来自全世界的1600万人志愿者。 

3.2众筹本质 

众筹是基于互联网进行协作的众包模式的一种类型。企业选择将价值链上的一些环节依托互联网外包给众多消费者完成的行为被称为“众包”[9]。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角色正在发生着变化。众包的实质是消费者参与到企业价值创造和创新过程中,众包是让消费者参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创新,以及经营和营销过程,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消费者,而兼有生产者的角色,成为“产消者”(Pro-sumer)[10]。“产消者”这种模式的兴起正在改变着生产方式、创新模式、服务模式的变化,是经济社会结构的一种新变革。 

归根结底,众筹本质就是筹集智慧、筹集资金、筹集渠道。众筹就是让消费者参与到投融资环节中,让消费者参与到创新创业产品中,让消费者参与到创新创意产品的商业化中,真正融入到创新创意实施、商业化过程中。众筹鼓励大量的消费者、投资者参与进来,因为参与者越多,智慧聚集就越丰富,就越容易解决问题,就会有越多的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商业化,越能提高创新创业项目成功的概率。 

4 众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在分析技术创新阶段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众筹的功能和运行模式,提出众筹支持技术创新的路径与内容。 

4.1技术创新阶段划分 

技术创新理论中,关于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划分方式,在所有划分方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国学者傅家骥在《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中提出的观点,综合傅家骥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企业技术创新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技术创新阶段,主要包括三大阶段,如图2底层所示。 

一是技术发现阶段,是指面向市场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发现、技术预见、创新构思阶段。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现活动是要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发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应用。 

二是产品(服务)开发阶段,是指新产品(服务)的设计、样机开发、试制、小试中试等产品开发活动,为大规模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产品(服务)价值实现阶段,是指新产品(服务)价值的实现阶段,包括规模化生产、营销策划、市场推广、销售渠道建立、产品(服务)的商业化、创新扩散等活动,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市场支撑。 

4.2众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依据技术创新阶段活动的内容,结合不同类型众筹的功能与模式,提出不同类型众筹在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与支持的内容,如图2上层和中间所示。 

股权众筹主要是对种子期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企业在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获得渠道和人脉资源,以推动初创期企业的发展。 

产品众筹是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进行的资金和市场支持,即企业成功研发出新产品、进入市场和产业化前期,通过产品众筹企业既可以获得资金支持,也可以获得市场对新产品的反馈意见并进行不断完善,还可以获得媒介推广、市场渠道等服务,为企业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和产业化获得服务。 

债权众筹(P2P)是为金融供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将碎片化的大众资金聚集,通过点对点的投资与回报,服务企业或个人的资金需求;主要服务对象是有贷款需求的企业或个人,贷款用途主要有个人消费、进货、扩大规模资金周转等内容。 

股权众筹、产品众筹、债权众筹是服务于不同发展时期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众筹中的股权众筹,即天使投资的互联网化,主要针对初创企业,以及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的企业进行投资;产品众筹适合做面向产品的中试阶段和市场推广阶段的投资;P2P债权众筹主要面向产业化阶段,用于企业资金周转、扩大再生产阶段的投资。 

5 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与研究,发现众筹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良好的模式。在众筹支持技术创新活动方面,建议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5.1搭建科技众筹平台,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环境 

众筹模式兴起于文化活动的众筹,借鉴文化活动众筹,技术创新项目众筹活动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技术创新活动的众筹越来越多。在创新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新时期,建议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搭建科技众筹平台,构建推动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渠道和路径,尝试采用众筹模式支持科技项目,突破常规科技项目支持形式,让更多更好的创新创意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创业者到技术创新众筹平台上进行展示和对接,与更多的创新创业者、投资者、消费者等大众进行互动,获得更多资金、渠道、智慧等资源的支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更好更快在市场上的推广与应用,努力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环境。 5.2引入众筹模式,构建政府支持技术创新项目的市场化决策机制 

在众筹平台上获得市场认可的技术创新项目才能得到支持。建议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引入众筹模式中市场决策机制,在对面向市场应用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支持时,采用盲评模式,让更多技术创新项目成果的使用方、消费者等市场用户对拟支持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评价,市场用户数量越多越好,获得大多数市场用户支持的技术创新项目,可以作为政府支持该技术创新项目的决策参考依据,促进更多技术创新项目面向市场开展工作,推动科技工作更好面向经济主战场,发挥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 

5.3借鉴众筹模式,推动面向创新创业全链条提供综合服务的新型科技孵化器建设 

借鉴众筹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链条式综合型服务的模式与机制,针对创新创业全链条需求,开展综合服务型孵化器建设,从场地、注册、税务、政策等较为单一孵化服务,转变到面向大众群体创新,开展风险投资、媒介推广、市场渠道构建、创新创意市场互动等综合服务,升级科技孵化器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现有科技孵化器功能,针对重点领域,建设一批面向创新创业全链条提供综合型服务的新型科技孵化器,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更好服务于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创业活动。 

参考文献: 

[1] 陈一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现状与发展建议[J].金融发展评论,2013(12). 

[2] 郭畅.互联网发展现状、趋势与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9). 

[3] 梁利峥,周新旺.互联网金融十大生意模式[J].经理人,2013(34). 

[4] 逄 渤.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发展的互联网时代[J].国家商务财会,2013(63). 

[5] 胡中彬,何健.中国式众筹大爆炸[N].经济观察报,2014. 

[6] 荣 浩.以实际案例揭示国内股权众筹发展现状研究[J].金融法苑,2014. 

[7] 孟韬,张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黎明,董大海.众筹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50). 

[8] 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的“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03-20. 

篇10

中国力量初显

作为国际万维网大会的副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坦陈将WWW2008引到中国内地对微软有独特意义,2008年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10周年,而互联网搜索与在线广告更是研究院目前的5个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在过去的10年中,微软亚洲研究院累计共有28篇论文在国际万维网大会上发表。” 洪小文表示,“今年的获选数目是历年来最多的,内容涉及搜索、数据挖掘、浏览器与用户界面、移动、安全与隐私等多个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具备了举办互联网业界及学术界的顶级会议的条件。”按照不少业界专家的看法,在中国举办国际万维网大会是因为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已经有了“话语权”,而且“中国的声音会越来越大”。

仅从用户数量上讲,中国已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份,中国网民数达2.21亿人,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

在对互联网技术的跟踪与研究上,中国也开始显现其力量。就以本次万维网大会为例,以华人为主体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就有8篇论文获选本届国际万维网大会,成为论文获选数目最多的研究机构之一。

而演讲专家中的华人面孔也不再令世人陌生,譬如负责微软全球搜索业务的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沈向阳、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以及百度的首席科学家威廉•张等,他们的演讲吸引了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目光。

值得注意的是,万维网联盟、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国际万维网管理者组织等众多国际知名组织对在北京举办的第17届国际万维网大会支持力度很大,他们还特意设立了一个全新的环节“WWW在中国”,为与会嘉宾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互联网最新研究与发展的绝佳平台。

落差就是机会

学术界和产业界在本届大会探讨的话题很多,但最让中国产业界关注的是,互联网创新将带来怎样的商业机会,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去抓住这些商业机会。

篇11

工业互联网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是将机器、人、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有效连接的网络信息系统,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动态传输与高级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与控制,驱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网络+数据+安全”,其中网络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以网络连接与协同为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在安全可信的前提下,工业互联网支撑实现单个机器到生产线、车间、工厂乃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

工业互联网也是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适应信息交互需求从人与人之间拓展到人与物理空间而形成的。工业互联网集成了物联网、移动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最新创新成果,并与先进制造相关软硬件技术相结合,将信息连接对象由人扩大到有自我感知和执行能力的智能物体,体现了通信、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的集成优势,是互联网的演进和发展的新阶段,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信息社会发展的新手段。

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开辟信息通信发展新空间

工业互联网支撑工业全流程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应用于企业生产,将带来四个方面的变革。一是智能化生产,基于海量数据的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网络化协同,借助网络整合分布于全球的设计、生 产、供应链和销售资源,形成众包众创、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三是个性化定制,基于互联网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组织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四是服务化转型,通过对产品运行的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改进等一系列服务,实现工业企业服务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实现全球智力资源、制造能力的广泛汇聚,促进从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从单打独斗转向众智众力,如支撑众包研发、在线协同、云制造等新的发展模式。不仅加速了研发迭代进程,更促进了工业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工业互联网拓展信息通信业发展空间。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将引导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快向工业领域延伸和应用。在促进制造业高端发展的同时,带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技术应用和安全能力的全面提升,拓展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蓝海。

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突破和推广应用

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共同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推广应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下一步要着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跨领域协同攻关。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加快顶层架构设计,充分发挥互联网、电信、IT和制造业的协同优势,突破网络、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产品制约,形成统一或兼容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我希望各方面共同研究建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的可行性,以吸纳各领域的创新主体,共同推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

二是适时组织开展应用示范,工业互联网的普及推广,需要先行者的探索和实践,要加快推进总体架构和技术体系的实际应用测试,突破大范围推广应用的障碍。目前,中外都已经有一些应用示范案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共同进行跨国家、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测试工作,共同探索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成功模式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