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03: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慧金融概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物流金融是指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以流转中的商品价值为依托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活动。在物流金融下,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泉,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的质量和数量,物流金融中的保险服务还可以提高物流公司的防风险能力,实现了“三赢”的效果。
面对社会对物流金融的高度需求,高校此方面的教育却是空白。据抽样30所国内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共有286门,未曾有院校开设了物流金融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这极不利于现代物流金融学科体系建设,更不利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技术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结合实践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学科最新发展
“物流金融”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与实际经济结合紧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要实现与社会经济的无缝连接,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协调基本内容与先进性。
物流金融是由第三方中介——物流企业对货物实施监管,并对货物的真实性、安全性承担责任,贷款安全系数提高,贷款规模扩大,并有稳定的客户。可以看到,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为更好的开展物流金融及降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要求物流企业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网络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机动灵活、具有广泛的地域性。随着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其中的三大应用都将推动物流金融的发展,即一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二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三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智慧物流下,提升了物流企业的实力,改变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为物流金融提供进一步的集成方法,也带来了物流金融各方合作的改变,势必影响具体的物流金融融资方案。在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智慧物流对课程建设的影响,授课内容安排与实践环节要融合智慧物流,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新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探讨
(一)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从物流金融特点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引入物联网及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参与者、业务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在该业务中引入物流金融对案例的流程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业务管理能力。本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类型,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参与主体。(2)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角色和操作流程,如企业需求与信用分析、质押物评价、监管合同的制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业务风险控制及绩效考核。(3)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4)了解智慧物流的相关知识,懂得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流程及信息化对其业务促进作用与风险降低方案。
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2)能制订并组织实施物流金融作业任务。(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金融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金融业务分析与需求分析,质押与监管方案设计,监管项目合同签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动产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抵押监管服务与组织,贸易监管服务与组织,物流金融业务综合实训,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运作,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
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与产生过程、地位与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趋向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趋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架构。包括:RFID与物联网简介、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架构、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架构。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降低的技术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构建智慧仓储、智慧安全监督、智慧物流,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输流”为一体的“物流金融”业务与服务,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构建智慧仓,掌握通过提供仓储、物流、金融、商贸创新服务,增强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联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务。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应用案例。教学要求:熟悉中储物流、柏亚仓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决方案。
四、总结
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是培养实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的关键所在。以智慧物流为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为契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学生利用智慧物流创造物流赢利模式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相信对于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欢妮.“柏亚仓”打造海西智慧物流引领物流金融新蓝海.潮商,2012(2):76-77.
[2]潘意志,程丹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59-63.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1-0004-03 收稿日期:2009-12-10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来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按可比价计算,增长了42倍。但本次世界金融危机对广东实体经济产生了空前的冲击和影响,全省经济增长从2007年的14.7%回落到2008年的10.1%,2009年还将进一步回落到8.5%左右。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危机中复苏。美国经济在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后2009年第三季度出现了“久违”的3.5%增长。2009年中国全年经济增长8%已成定局。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进人后金融危机时代。危机,唤醒人们进行反思,后危机时代广东该作怎样的战略思考?广东新发展路在何方?我以为:广东应以开放前瞻的战略视野,抓住后危机时代的难得机遇,策应世界最前沿的产业科技发展新趋势,立足自身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着力打造“智慧广东”。
一、何谓“智慧广东”
2008年底,美国IBM总裁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即对这一概念给予积极回应,并把它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美国这一战略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所谓“智慧地球”,就其主要内涵来说,就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即把传感器嵌入或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或叫“传感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的状态,实现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智慧银行、智慧企业等等,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实质是在全球市场低迷之际,为IT产业寻找金融危机后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通过概念创新,实现其抢占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庞大市场的目的。而奥巴马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则是企图利用“智慧地球”,刺激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并借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继续强化美国的技术优势及对全球经济乃至政治的掌控。
打造“智慧广东”,就是要敏锐地洞察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特别是美国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吸取危机时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遭受打击的教训,以开放前瞻的战略视野,以全新的“智慧”思路,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智慧地球”所涉及的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研究开发,推动传感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率先建立广东的传感网,并通过传感网的应用,对现存产业及各个系统进行“智慧”改造,催生广东物联网产业集群,最终打造新的“智慧广东”,以“智慧广东”开辟后危机时代广东的发展新路,继续引领中国的发展。
二、广东未来需要“智慧”的发展之路
(一)“智慧”发展之路是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智慧地球”战略的实施,必将使世界科技产业发生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必将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智能化、集成化、柔性化发展,随着使用大规模计算机集群以及云计算去加工、建模、预测和分析海量数据变为现实,人类将通过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获得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从而更快、更好地作出决策。
据预测,未来互联网(预计到2011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0亿人)将以史无前例的方式与各种设备物件链接起来。“互联网+物联网”,这就意味着,经济可行的智能技术能够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行业、各种产品,并催生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无论自然体系,还是行业系统、政府、企业,甚至人类本身,都将更紧密地相互关联整合,形成各种各样的智慧系统。这是后危机时代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广东必须策应这一新趋势,跟上这一时展新潮流,只有这样,才能永立潮头,开创出一条新的、“智慧”的未来发展之路。
(二)“智慧”发展之路是广东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后危机时代广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即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转型向哪种道路转?升级往什么方向升?这需要我们作出战略抉择。我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转上“智慧”发展之路。发展“智慧”经济;必须策应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立足广东现有的发展基础,对广东的产业系统、企业系统乃至政府系统、社会系统进行“智慧”性改造。要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的界限和体制,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分区域、按步骤推进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网络体系;要加大投入,加强网络技术、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研发,特别是传感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率先构建全省的传感网,并通过传感网的应用,改造现有存量产业,建立起实体经济的“物联网”,催生物联网产业群,同时,推进“物联网、互联网、电信网”三网融合,在全国率先实现信息和实体的结合,实现实体经济依托虚拟经济而向上提升。如若这样,广东经济必将在后危机时代“漂亮”转身,广东产业必将再创新的辉煌。
(三)“智慧广东”战略能够为广东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在未来
打造“智慧广东”,其核心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交互的方式,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效率和响应速度,从而构建“物联网+互联网=智慧广东”。这种智慧方法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即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
这样一条“智慧”发展的道路能够为广东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一是可以重振遭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广东经济,并能据此制定出长期的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计划;二是能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力争在广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能推进广东基础设施现代化,构建开放的、智能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系统、高效便捷的信息网络系统:四是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智慧”之路将使全省居民充分享受到其所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目前。广东
已经具备率先启动和实施这一战略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以说,“智慧广东”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
三、以开放前瞻的战略视野打造“智慧广东”
(一)从战略层面上对“智慧产业”概念予以重视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IBM提出针对危机进行自救的“智慧地球”战略,不可否认其具有出色的营销手段和产品销售策略,但它确实预示了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对这一战略的前瞻性予以充分重视。“互联网+物联网”实现了信息和实体的结合,势必产生巨大的应用前景,因而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从战略层面上对“智慧产业”予以重视,客观、深刻地评估“互联网+传感网”技术发展对广东信息产业及其他产业的影响,正确研判“互联网+传感网”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要密切关注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到趋利避害。
(二)及早启动“智慧广东”具体实施方案的研究
无锡新区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发传感网技术,使无锡率先进入“智慧”领域。他们重点对物联网产业链的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产业应用等领域攻关创新,以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中心为核心技术平台带动整个无锡微纳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计划用5年时间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目前,无锡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世博会和浦东机场得以成功应用。据了解,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及配件共5000万元,如果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都加装防入侵系统,能够产生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广东现应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互联网技术发展较成熟等优势,及早研究可行性,谋划发展方案,选择重点方向,力争后来居上。
(三)尽快掌控“智慧地球”所涉及的核心技术
5G+智能银行是建设银行继2013年推出全国首家智慧银行后,基于“新一代”核心系统,运用5G、物联网、全息投影、生物识别等新技术,不断迭代打造的代表未来趋势新概念银行网点。其追求用户极致体验为目标,不仅能够快捷办理常见金融业务,而且还能办理百姓缴费、就医等生活服务,代表未来银行趋势的银行网点新概念,实现“联结无感、服务无界、智慧金融、智慧生活”,增添北京现代化元素,打造北京新金融。
在抵达智能银行入口时我就被智能银行科技感的外观所折服,之后我们相继体验了仿真机器人、金融太空舱、客户成长互动、汽车金融体验等功能,系统都能够对不熟悉操作的客户实现远程指导,客户体验更佳便利、温馨,业务办理更佳具趣味性,使客户感受优质的服务。
近年来,银行业客服中心依托金融科技赋能,积极向业务运营精细化、客户接触智能化、经营方式轻型化蜕变,人工智能引领智慧客服建设,大数据分析提升服务经营能力,多渠道融合打破服务孤岛。各家银行的远程银行中心在渠道创新和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努力实现业务贯通和信息共享,提升客户在全渠道、全场景下的一致体验,远程银行正集合此领域创新成果,成为银行客服中心发展重要趋势。
作为新一代银行服务经营模式,远程银行将远程渠道的方便快捷与银行营业网点的经营活动融为一体,以客户服务为核心,以客户经营管理和价值实现为目标,对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是适应客户需求,助力商业银行零售战略转型;二是抓住服务痛点,助力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战略落地;三是发挥线上优势,助力商业银行数字化战略转型。
展望未来,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大势之中,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将在金融科技全面赋能、AI助力释放客服效能、渠道共融实现互惠共赢、极致体验彰显服务价值、数据驱动助推提质增效、风险合规保障稳健发展的带动之下,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如此前景广阔,惠普掌门人马克・赫德当然不会视而不见,甚至错失先机。事实上,低调的惠普早已为此厉兵秣马,在其信息和量子系统实验室中,名为地球中枢神经系统(CeNSE)的研究项目已经开展了3年以上。预计未来5年内,惠普将安装10亿甚至更多传感器来监测地球状况,率先应用这项技术的会是使用大量人工监测的化工、能源等行业。帮客户分析CeNSE监测数据,将成为惠普未来一笔不小的新生意。
钱大群
如果说智慧地球是全球的事儿,智能中国可就是中国的事儿了。作为IBM中国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可谓重任在肩。这一年,他四处宣讲“智慧的地球”,用鲜活实例和细致分析让人们相信,从不缺乏概念的IBM这次可绝不是在许空头支票,智慧的城市、交通、医疗、学校……在前瞻性理念之下,IBM已将技术和实践准备就位,下一步就是放开手脚,帮助人们实现真正“智慧”的愿望了。
李英杰
2004年,曾深受工业污染的沈阳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如今,李英杰,这位沈阳市市长正带领沈阳人民,努力将沈阳建成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沈阳也因此与“智慧的地球“结下了缘分。2009年9月16日,李英杰宣布,“智慧的城市”成为沈阳实现这一目标的科技载体,沈阳市政府将投资3亿元,与IBM及东北大学成立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共同进行智慧城市的课题研究。
面对技术驱动,同时极其关注商业价值的蓝色巨人,没有谁会怀疑它引领趋势的能力,包括表述能力。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太多名词由IBM创造出来。回想一下,当它把这些词传播给大众时,或许你还不信。可没过多久,人们会发现,这些曾因超前而饱受争议的愿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这样的情形有一次、两次、很多次……
尽管IBM称得上是一家伟大的企业,但“智慧的地球”这个词从IT企业的口中说出总感觉有些奇怪。难道IBM是为了推出新概念而生造概念?当戴着圆眼镜,斯斯文文又热情洋溢的彭明盛将愿景娓娓道来时,也许你会发现自己错了。IBM又上了一个台阶,愿景之下,有招有术。在经济形势尚不明朗,需要寻找新支点之时,IBM率先站在整个社会的层面来思考IT价值。IT与人类的未来究竟该是何种关系?“智慧的地球”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
因为“智慧的地球”,彭明盛,这位从郭士纳手中接过权杖的IBM掌门人,注定不仅在IBM的企业史上,甚至在整个IT产业的历史上都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美国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彭明盛,具有那一代人共同的鲜明特征――强烈的家国情怀,自然而然地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复兴紧密相联。而他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历史给了他机会,让他得以率领蓝色巨人肩负起使命,用实际行动为全球经济再次健康运转寻找支点,为生存家园谋划并成就一个智慧的未来。
“智慧的地球”理念诞生之时,正值美国经历着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彭明盛向美国新一任政府建言:“我们开展项目,不应仅仅为了制造就业机会。与其激发原有经济活力,不如进行经济转型。”美国总统奥巴马深以为然,他回复说:“这个概念(“智慧的地球”)不仅能为美国人创造就业机会,而且将投资用在多种能源的开发、更安全的交通、更好的医疗卫生和现代教育上,这是国家长期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也是美国在21世纪重新获得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信息技术将融入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智慧的地球”可谓生逢其时。
国际金融危机终将会过去,冲刷和洗牌之后,自己究竟是跻身更强者的行列还是沦为弱者,就取决于在此期间的作为。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是,我们一方面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则要投资未来,以保证在全球恢复繁荣之时,中国强者更强。
面向未来尤其需要谨慎,如何建设能承载未来发展的基础设施?如何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如何让国计民生变得高质量且可控?……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催生一些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将成为经济动力,特别是工业经济走出危机的巨大推动力。“智慧的地球”的概念就是这些新技术的整合升华。
1 “智慧城市”提出
上个世纪末,美国副总统戈尔首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1]。所谓数字地球,就是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科学、合理、有效的整合城市各项要素,进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持。到了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与2009年公布了“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分别从智能化、互联化和感知化对智慧城市进行了具体阐述[2]。到2010年,我国许多大城市逐步加入了“智慧城市”发展的行列,北京、上海、无锡、郑州等,成为我国第一批发展“智慧城市”的城市。
2 “智慧城市”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经济风暴过后,各行各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如何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3]。“智慧城市”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并以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战略,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有以下点:
2.1 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调整和变化,我国城市也需要及时调整发展方式,未来,以智能化、创新化的发展思路将引领各大城市新一轮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中各种信息的互通以及无缝对接,进而实现对城市的控制、管理和决策,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构建智慧城市,利用高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化信息技术来改造城市的各项设施以及城市功能,推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智能化管理,对于提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增强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基础就是科技,科技的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占据科技创新优势,才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金融风暴之后,各国为了快速实现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争先抢占科技的领头人,极大的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新一轮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造就了大量的新兴产业以及科技技术的提高,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2.3 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
创建“智慧城市”,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与城市各实体经济的物联网,包括城市交通、商业、物流、通讯、能源等都要实现智能化,这对于城市基础设、公共服务以及城市管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智慧城市”可以实现城市整体的规划与管理,对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高和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3 “智慧城市”设计与发展策略
3.1 以创新为先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创新已成为城市间竞争的重要因素,也将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中心的发展逐步转向以知识为主的聚集空间,在大部分城市中心都建立了以高校、科研、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为创新主体的创新体系,科技已经成为城市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要构建“智慧城市”,首先要为知识创新提供一个广阔的智慧平台。这个智慧平台是一个开放性平台,要面向全社会,作为创新活动的基础,服务于创新活动。作为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配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基础,构建知识创新体制,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知识创新,促进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4]。
3.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人才已成为二十一世界的第一生产力,发展智慧城市离不开人才[4]。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下,政府管理的基础是人才和科技,人才是基础,科技是支柱,因此,要发展智慧城市,必须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有突破、有创新,用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去培养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5]。构建智慧城市是需要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之上的,缺乏人才是无法实现智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想构建智慧城市,就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3.3 加快智慧产业的发展
智慧城市是需要一整条高度发达的产业链支撑的,其中包括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新材料等,这就为城市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因此,在构建智慧城市的同时,必须做出本城市的发展战略,让本市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积极的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真正成为智慧城市技术的提供者和利益的受益者。作为政府,必须制定出本城市产业的发展战略,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的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3.4 以人为本
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灵活、便捷、安全、舒适、参与性强、高质量生活、低污染、低能耗的智慧型城市生活,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因此,在构建智慧城市时一定要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6]。智慧城市不仅要实现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电力等各项城市功能的智能化,更要融入低碳环保绿色的生活新理念,为人们建设一个真正和谐、真正高质量城市环境的同时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总之,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智慧城市在实现智能化的同时,也要融入更多的城市文化,展现城市独有的人文特色,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锐捷网络为智慧城市建设提速[J]. 电子政务. 2011(07)
[2] 天雨.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J]. 中国新通信. 2011(18)
收稿日期:2012-02-20
作者简介:雷震洲(1942―),男,上海人,教授级高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原总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通信技术。通信地址:。自2009年美国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在中国引入“智慧地球”概念以来,“智慧”一词开始在祖国大地漫天飞行:智慧交通、智慧油田、智慧食品系统、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慧水资源管理、智慧供应链、智慧气象、智慧金融、智慧工业、智慧城市等等,不一而足。现在,“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推进物联网的重要抓手和落脚点,全国18个一级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规划,80%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那么究竟如何来理解这些科技概念中的“智慧”一词呢?
在智慧地球中,“智慧”对应的英语是smart。在英语中,该词用来形容聪明、伶俐、精明、巧妙、机灵、洒脱、敏捷。英语中还有两个跟智慧有关的常用词,它们是intelligent和wise。intelligent用来形容聪明、理解力强、智商过人,wise 形容的是博学、明智、英明、充满智慧、明察善断。由词义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三个词隐含着不同程度的“智慧”,按照高低的排序似乎是wise、intelligent和smart。举例来说,当说“圣人”时,英语一定会用a wise man;当指一个理解力强的孩子时,会用an intelligent child;当说一个乖巧漂亮的男孩时,会用a smart boy。在电信界,曾经的“智能网”对应的英语是intelligent network,现在的“智慧地球”对应的是smart planet,而wise迄今还未见专用过。
一 “智慧地球”概念的引入回顾一下近200年漫长的工业化进程,发达国家在很多方面做得不聪明、不科学,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有些后果甚至直到今天还没有扭转过来。IBM列举了一些美国的例子:由于电网效率的低下导致40%~70%的电力浪费;在现有的油井中只能开采出20%~30%的石油;美国纽约在交通高峰时,平均40%~45%的车辆在寻找停车位;美国每年出现220万起由于写处方而导致的配药错误;低效的供应链使得消费产品和零售业每年损失400亿美元,相当于年总销售额的3.5%;金融市场因为缺乏有效的跟踪与监管,盲目扩张,最终酿成危机。上述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认识、能力、技术上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则是受利益、贪欲的驱动。可以推断,在其他国家也一定存在类似的情况。
一方面为了补救以前的过失并改良发展路线,不再继续无节制地伤害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另一方面为了继续增强自己的实力,走在世界前列,发达国家需要借助现代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术为地球引入“智慧”,把事情做得更好、更聪明、更科学些。发展中国家目前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这一历史进程,分别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多少也走了一段发达国家的老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去发展经济。然而,既有前车之鉴,何必重蹈覆辙,发展中国家从现在起就可以借助现代ICT技术引入“智慧”,既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同时又让地球受益。我国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就是想让我们工业化之路的后半程走得更好更快吗?
因此,“智慧地球”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善待地球、拯救地球、保护地球,把人类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好。
二 如何获得“智慧”IBM提出了实现“智慧地球”的三大要素,即3I:instrumented、interconnected、intelligent。并把它们译为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其实质是感知、传送和处理三要素。这三个要素将在地球上构成大量目前备受关注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BM“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把物联网运用于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行各业之中,再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人和物的沟通、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使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其实,感知、传送、处理这三大要素形成“智慧”的原理并不深奥。试想一下,我们人体不就是这样工作的吗?人首先由五官和皮肤等感觉器官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感知周围世界,然后把感知的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送给大脑。大脑是人的高级处理器,它结合已经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和处理方法对感知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最后做出判断和决策,向相关器官发出控制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采取相应的行动。“智慧”的高低取决于感知的精确性、传送的可靠性、知识的丰富性、运算的速度、处理方法的应变性。在三要素中,感知是前哨,没有它,整个过程就成了无米之炊。
三 “智慧”用在何处既然是“智慧”,当然就可以用于每个地方、每个行业、每个领域。然而,基于ICT的“智慧”在一个国家短期内全面铺开并不现实,因为获得“智慧”需要成本。所以每个国家一定要根据自身需要和轻重缓急来部署,选择好自己的切入点。比如,在美国,“智慧电网”被选作切入点;在日本,“智能交通”被选作切入点。
另外,不同地方、不同领域所需要的“智慧” 是各不相同的。最有效的“智慧”需要找准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来进行设计,所谓“对症下药”。“智慧城市”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治理最严重的城市病。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相信有朝一日,网上将有数万亿件东西互相通信。大量的物联网应用将使地球披上一层“通信外壳”,负责监控城市、公路和环境,随时将感知的数据输入网络进行处理,像皮肤一样保护着地球。
现象一,盲目跟风建设。据赛迪顾问统计,2011年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口号的城市数量已达36个,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2012年武汉城市群、成渝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也逐步呈现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与此同时,以往城市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各自为政、盲目建设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存在。大而全的规划、盲目投资和过早上马都会导致重大项目建设的失败,而过时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互相隔离、功能重复和不兼容的信息系统也为后期建设留下顽疾,这些问题在过去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屡见不鲜,如不避免,最终会造成城市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这值得智慧城市建设者深思。
现象二,技术武装城市。受国外智慧城市概念和国内商业机构的影响,一些城市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有偏颇。他们或认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智慧城市必然相关,或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将信息技术“武装到牙齿”。有些城市斥巨资建设云计算中心,但建成后却遭遇“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这是步入了典型的不区分服务对象的“唯高科技”建设误区。实际上,国内一些专家已经提出,智慧城市是一个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不能使用信息工程学方法来规划,必须以有效益的信息化应用创造智慧城市繁荣景象。
现象三,电子政务建设。城市层面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由政府牵头和组织。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城市政府却是智慧城市的实际建设者,智慧城市建设变身为电子政务建设。许多项目还停留在为领导收集数据或为管理和监督民众提供工具的层面上,对城市本身的了解不够深刻,城市发展的深层次需求被淡化。这与智慧城市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明显背道而驰。
要避免智慧城市建设进入误区,笔者认为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有消息称,国家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将投入建设。此前,已有部分城市开始建立体验中心,集中展示智慧城市的相关设计、功能等,预计未来3~5年将是类似体验中心集中创建期。对于这项无本本可搬、无模式可套的民生工程,先试点后推广,体验中评估,评估中优化,是必然的选择。当然,如何设置评估评定的指标?如何总结试点示范的经验?也将成为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部门必须研究的课题。
智慧城市是面向百姓的民生。百姓的幸福指数才应该是评估城市智慧与否的关键指标。百姓的幸福指数,与收入、交通、居住环境、卫生情况等密切相关。整个城市、社会治安稳定,食品安全、空气清洁,人们有稳定工作、和美家庭等是老百姓的最大诉求,然后才是城市更加繁荣。
而要实现老百姓的这些诉求,由上至下的建设思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下而上,真正从需求出发,从细节做起,研发信息技术方案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无论是智慧城市的试点示范,还是各种形式的体验中心的建设,都需要从规划设计开始,考虑城市的特色,洞察市民的需求,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而且,百姓的认可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也必然成为智慧城市评估评级的重要指标。
在国内,北京、广州、宁波等城市以提高城镇化质量、提升城市软实力、实现经济转型为目标,在金融、交通、安全、医疗等领域率先开展“智慧”布局,预计未来10年将涌现一批智慧城市样板。事实上,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在于方便市民,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管理复杂等大城市普遍遇到的问题。
“城市病正成为城市向前发展的巨大阻力。如何突破城市发展的瓶颈,寻找新的城市发展之路,也就是如何克服这些城市病,正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市长协会驻会副会长陶斯亮在“2013中国智慧城市年会”上表示。
从发展历程来看,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正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所言,智慧城市的基本理念是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城市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和更为科学、智能的城市管理。
缺乏顶层设计
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国内各城市必须清晰、冷静地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的利益尤其是智慧城市类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布局进行的各种宣传和公关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为了避免后期大量问题的爆发,政府需要在此事上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强大的免疫力。
但是,期望值过大,导致了部分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以至于希望用几年时间就能够改变一个城市,甚至期望一个基础薄弱甚至连数字城市基础都不完全具备的城市也能迅速成为一个他们心目中的智慧城市,巨大的建设压力和投资风险潜藏在规划文件和口号的洪流中,尚未浮出水面。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
其次是未能透彻领会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精髓,建设停留在技术层面和个别领域,或发展带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而最大的问题是未能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与各方的合作存在安全问题。
由于缺乏国家指导和统筹协调,各城市的建设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孤岛”现象,存在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城市安全的风险,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流程等尚缺乏整合协同与标准规范,迫切需要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包括战略研究、统筹规划、设计引导和安全控制。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说:“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以现在智慧城市项目相对优秀的宁波为例,如果每个上层体系都按照自己的体系推行智慧项目,肯定会乱套,很容易就造成重复建设。智慧城市的平台必须要进行整合。每个城市都要找共性、协调部门利益,不管领导怎么换,框架不能换,规划战略不能换,如果不这样做,很容易产生新一轮的重复建设,那智慧城市就失败了。”
此外,国家级的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等尚不完善,存在一哄而上、基础参差不齐、定位各自为政的现象。
在建设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慢慢偏离了正确的智慧方向,完全或部分忽略了城市主体――人的智慧、人性的体验。
在汪玉凯看来,“智慧城市必须要在未来形成双目标,不能只见服务不见人。智慧城市必须以人为轴心,提升包括体验感、安全感、认识感、公平感、公正感在内的‘五感’,这才是智慧城市应该具备的内容。”
理论体系不健全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为中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因为各个国家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特色,因此,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自身的问题。国内城市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并引以为鉴。
美国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目的具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即通过这一概念实现美国优势产业在全球的又一次优势超越。
西方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平稳和缓和的,建设控制在小范围和中等以下城市。
东亚国家由于其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等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往往期望系统性地构建智慧城市的样板,如韩国的松岛新市镇。
当前国家为应对环境问题,不可能人为的减缓城市化进程,中国需要城市化,每个老百姓需要现代化,需要小康,但是怎样在保障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立绿色建筑节能体系就成为重中之重,因为建筑是我们巨大的消耗和污染体系,建筑绿色概念提出让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种活力的保持需要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支持,在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展览会上,记者有幸采访到了隶属于中国500 强企业——北京建工集团的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听他们详细介绍了北京建工集团在“绿色+ 智慧、低碳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的探索。
“智慧”与“生态”有机融合
韩克,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详细介绍了技术公司的简要情况。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 年,是专门从事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智慧城市和低碳生态区域规划建设、绿色建筑建设一体化,既有建筑综合改造,能源运营管理和节能产品开发生产等四大核心业务。其中,智慧城市和低碳生态区域规划建设业务在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但却倍受关注。
“其实在智慧城市领域里,我们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探索了很多年,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韩克这样告诉我们。韩克认为,在智慧城市管理方面涉及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数字地图等,所有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内容都可以智慧化。近年来有很多地方都号称自己是智慧城市,国家也一直在开展智慧城市的评比工作,目的就是在于让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但是,城市是否智慧化是由居住者感受的,那么该如何去提升城市的智慧管理让居住者感受到舒适与快捷,这才是智慧城市的核心。
城市的智慧化是一个逐步完善发展的概念,这个概念永远没有终止和尽头。韩克说,小到社区大到城市,都有智慧化的需求,但智慧化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最为关注的就是将“智慧”与“生态”有机融合。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项目就是将“智慧”与“生态”有机融合典型案例。
北京城南丽泽,一个以“零排放、碳中和”为目标的金融商务区正在逐步从规划变为现实。在北京建筑技术公司的努力下,这一区域的开发、建设、运营乃至管理、服务,全程都将“绿”起来。
2011 年,北京建筑技术公司开展丽泽金融商务区的低碳生态咨询。像丽泽这样在区域规划阶段就引入低碳生态理念,国内尚属首次。北京建筑技术公司引进了荷兰国家科学应用研究院研发的“城市战略系统”(Urban Strategy),对丽泽金融商务区2005 年碳排放基准值和2020 年建成后的碳排放规划值进行模拟分析,结合模拟分析应用,通过对北京市大量实际数据的调研和评估预测,给出该区域低碳生态指标体系,完成了丽泽金融商务区低碳生态规划工作。
这一规划体系分为建筑、交通、能源、生态环境和资源等7 类,其中重点内容包括:采用草桥热电厂余热为该区解决供冷供热需求,从源头实现节能;利用太阳能热水、污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进行能源替代;园区内绿色建筑比例达100%,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72%;依托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地下交通环廊、慢行林荫道构建绿色出行;以大面积绿地水系构建城市氧吧,绿地水系用地与建设用地比例超过1.3:1;采用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节约水资源,拆除的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回用到商务区道路铺设;商务区的低碳生态最终做到可视化、可量化、可监管,能源监管覆盖率100%。
“这种新的运营模式在国内属于首例,其先进之处在于,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提出区域建筑的碳排放和能耗指标约束,并由专业团队全程参与和监督指标的落实情况和后期运营服务”,丽泽金都的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上半年,他们已经完成丽泽区域内970 万平方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方案的编制工作。
同时,在智慧城市、低碳生态规划的引领下,为丽泽商务区提供从区域规划、项目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乃至未来整个商务区低碳运营的全过程的服务。
将宇航材料引入建筑领域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北京建工集团所属的新型建材坚持“建筑应成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理念,积极致力于绿色节能产品和高品质的物流服务首都和地方经济建设,展会上推出的一块智能手机大小和薄厚的新保温材料——“太空级”气凝胶绝热板产品,这种航天材料非常轻薄,按照行业建设标准,240 毫米的实心黏土砖墙体要求75% 建筑节能,使用普通保温材料通常需要90 毫米厚度,而使用它仅需15 毫米厚度,“运用这个产品就好像给房子穿上了‘羽绒服’,今天在展会上我们特意做了一个‘穿宇航服的房子’,让大家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这种宇航材料的保温效果。”
这种被研发人员称为“太空级”的宇航材料有多“牛”?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人员介绍,如果房子贴上这种航天材料,在相同的建筑面积条件下,会因其轻薄而节省空间,提升5%的出房率。
如此“薄”的材料能暖和吗?不必担心,这种材料最大的特点是极佳的保温性能,因为它的导热系数可以低至0.006 瓦每米度。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房子穿上这层“羽绒服”供暖设施,人们依然可以舒适生活。换句话说,这层1厘米厚的航天材料所产生的保温效果约等于一床10 斤重的棉花被子。据推算,如果把这种材料应用于一台家庭使用的200升的冰箱,不仅能够增加4—6 升的食物储藏容积,同时因其保温性能好而节电约1/3。
“在最冷的冬天,您在屋里可以关掉暖气,只靠普通的电灯光照、做饭余温和自身散发出的热量,就能很舒服地待着。”承担了研发工作的北京建工新型建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导热系数低至小数点后3 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房子穿上“羽绒服”之后,就算没有供暖设施,人们依然可以舒适地生活。
“技术控”们还做过一个实验,将这种材料贴在家庭使用的200 升冰箱中,因为增加了保冷性能,冰箱的耗电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据韩克介绍,这种“太空级”绝热板主体是气凝胶,最早运用于航天和军工领域,目前正在走进民用市场,逐步应用于建筑、工业保温、冷库等领域。在参观完“穿宇航服的房子”之后,相关业内专家说:“通常情况下,保温效果好的材料往往不防火,房子一旦发生火灾,会加速火势蔓延,非常危险。但这种航天材料却能巧妙地‘化干戈’——它自身具有不可燃烧的特性”。
此外,这种材料还有很多优异的性能,比如防水、隔音、抗震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航天材料还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它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能够实现无有害气体排放、无固体废弃物、无粉尘、无噪音、无污水的五“无”排放,在国内完全具备研制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可能。正是基于对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北京建工新型材料研发生产的建材产品至今已经广泛应用于首都博物馆、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奥运会国际会议中心以及多条地铁线路等大批重点标志性工程中。
让建筑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据了解,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思海辉)自私有化以来,就明确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战略,在发展智慧金融、智慧城市和智慧商务建设方面将重拳出击。臧权认为,虽然文思海辉明确提出智慧城市战略的时间并不长,但事实上参与了不少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微软和IBM的一些全球的智慧城市建设中。而相比于国外的IT服务商,国内厂商在本土化运作和定制化开发方面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