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03: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在,手机和电脑等通讯工具也越来越智能化了,这就要求信息的简洁精练,微时代也就应运而生了.微信、微博以及微电影等的广泛应用体现了微时代带来了巨大影响.而高中课堂的教学随之也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 它和我们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微课”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内容也更加简洁精练.例如,在学习到高中数学知识的重难点的时候,按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讲解这些重难点学生才会理解,而“微课”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直观单一的讲解.
二、微课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微课”指的是微小的课程,一般只持续十分钟左右,虽然时间比较短,但是“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却是不容小觑的.它是将高中数学中的某知识点通过视频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它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且单一的,但是,它在资源方面却是很多元化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高中数学各方面的知识点,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微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微课”的出现,不仅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且可以因材施教,教师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制作成“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反复地观看“微课”,直到自己掌握该知识点.“微课”不仅可以反复观看,而且还可以永久保持.因此,“微课”极大地提高了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三、如何利用“微课”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1.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本来就比较抽象,学生消化这些知识点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日常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课堂效率不够理想.“微课”的出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收到了广泛的欢迎,“微课”运用视频直观形象地强调了所讲授的知识点,教学目的明确,因此,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内容多,知识点不够集中等原因,学生很难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全部知识点,“微课”的出现对这种情况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由于“微课”的时间较短,知识点也比较单一,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轻松,因此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地被激发,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也自然地就提高了.
例如,在讲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如果仅仅是课堂的讲授,学生靠想象可能很难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如果利用“微课”将圆的位置关系直观地表达出来,在两个圆的半径满足什么条件的时候,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切的或者是相离的,并且用立体图片把这些知识点表示出来,学生就可能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从而提高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知识点
高中数学的重难点很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时之间肯定不能掌握全部的知识点,而教师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随时对每个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微课”的出现恰巧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把高中数学的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观看“微课”.
例如,在讲到高中数学的重难点立体几何和数列的递推关系等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这方面重难点制作专题“微课”,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巩固已学内容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使得作为教学“第一现场”的传统课堂也面临着考验,必须积极改革传统课堂以迎接挑战,“翻转课堂”正是变革传统课堂一个有效途径。传统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外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它的核心思想不是推翻和取代传统课堂,而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革新。
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例如,有学者结合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的实验研究,利用问卷、访谈、学习成绩对比等方法验证具体应用的有效性;有学者构建了信息化环境下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有学者分析了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行性问题等,总体而言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理念性、探索性、策略性方面,而对于“翻转课堂”如何进行课前、课内、课后活动的设计,各环节之间如何衔接等问题则鲜有研究,不具有操作性。笔者结合自己的课程教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两步四阶段十环节”实现了知识传递、知识建构和内化、知识巩固和拓展的三位一体化。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科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011年春季,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使“翻转课堂”风靡全球,但他并非“翻转课堂”的首创者。200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乔纳森?伯格(T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采用录制视频并上传网络的形式,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创造出了“翻转课堂”的雏形。之后,“翻转课堂”被称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它并非凭空走入教学实践的,它有着坚实的前期理论探索。
微课是指时间在7~12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内容的小视频。它有以下特点:(1)服务于自主学习,兼顾移动学习需求;(2)针对某一知识点,主题突出、设计合理;(3)以教学视频为主,包含辅助学习素材。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应用视频播放器的快进、暂停及回放功能,及时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自主控制学习的进度,并方便一段时间的巩固复习。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微课的比较分析,探索微课的开发思路和方法,提出符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的微课设计方法。
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不应该只是一个视频,而是服务于课堂的一个环节或者几个教学活动的集合,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展示。它以教师讲解、演示的“微视频”为主,辅以课件、案例、素材等资源的学习资源;以“微作业练习”为主,辅以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反馈。其中微视频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完成整个微课学习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得教学模式有操作依据、有理论支持,我们必须理清课堂翻转的过程,把握翻转课堂的特征,遵循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1)理清课堂翻转的过程。本人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后,认为课堂教学结构翻转的过程如图1所示。
(2)把握“翻转课堂”的特征。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结构的翻转,而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翻转后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课程内容的传授者,更多的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与促进者,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被动接受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从“主演”变成了“导演”,学生从“群演”变成了“主演”。有效的“翻转课堂”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翻转;课堂内安排各种活动实现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课堂内有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更具挑战性的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遵循“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时,应该遵循相关理论,依据以下设计原则:
原则一: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知识传递放在课前完成,课内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等活动。老师要把课堂的舞台让位于学生,成为协调者和指导者,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原则二:要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传统的课堂选取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统一的教学组织,使得基础好的学生认知负荷过低,造成教学时间浪费,而基础差的学生认知负荷过高,阻碍了学习。因此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微视频和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灵活选择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时间,不用担心是否影响其他同学的进程;可以反复多次观看视频,不必担心知识点的遗漏;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用担心答疑是否及时有效,从而实现真正的分层教育、个性化学习。
原则三: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摆脱了群体教学模式中教学进度的困扰,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使得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学习,直至掌握所安排的内容。根据课堂教学结构的翻转不难发现其关键是课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传递?课堂内如何设计活动实现知识内化?而“翻转课堂”的特征和设计原则是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本人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和设计原则,在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的应用案例后,提出了“两步四阶段十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课下借助微课完成知识的自学,通过自测和同学间的在线交流、合作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并通过网络在线调查学生存在的问题,使老师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
第二步:课上,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学后暴露出的问题,精心设计并讲解,然后组织针对性训练,紧接着是一对一的讨论,面对面的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课上,随着问题的不断生成课堂张弛有度,呈现螺旋式前进,直到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两步”的划分最能体现“翻转”的思想。
一节完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根据课时进行学习内容的整合,适当控制每一课时的“量”,保持合理的教学进度。在控制“量”的前提下还要把握“质”,就是教师要精选微课讲解的难点,因为我们仅仅是把知识的初步学习放在了课下,教师没有过多的“讲”的时间。由于讲解的时间短,所以对“讲”的适切性、科学性要求更高,从片头到片尾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微视频设计的基础上,再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的学案和在线测试题等。同时,“微课的录制”是一个全新的环节,它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活,应该根据内容特点,选择相应的录制方式。例如,铁架台+手机、录屏软件+PPT、摄像头+扫描仪软件、录屏软件+写字板+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等方式。为了提高微课的录制质量,学校还专门投资建设了录播教室。
第二阶段:记忆领会阶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观看微视频,参与在线答疑、讨论等环节,完成教师所设置的过关任务,实现知识(技能)的传递,顺利完成记忆领会的过程。微视频具有可快进、暂停、重复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不懂的过程可以反复看,一看就懂的问题可以快速看,这对于接受能力较弱、接受较慢的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帮助,更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学生通过在线自测,在线答疑,向同学、老师求助,在线探讨一些在知识领会阶段的细节问题,帮助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过关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在线答疑和讨论情况,及时获取微课教学效果并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三阶段:应用分析阶段。课上,师生共同努力首先解决记忆领会阶段教师搜集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的类型,编写成问题链的形式,逐步将课时内容的难点分化,重心前移,同时选取恰当的方式组织探究式课堂或者讨论式课堂;在完成问题解答后,教师设置典型任务,根据任务难易程度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教师或在旁边观察学生操作情况或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进行适宜的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最后完成任务形成学习作品,实现知识深层次分析与初步灵活应用。学生通过疑难探究,合作突破,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再产生新的问题。每一节课上,学生始终处于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思维活跃,认识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教师的讲解也更有针对性,预设性的问题逐渐被生成性的问题取代,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课堂效率也大幅提高。
第四阶段:综合评价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后,把优秀的学习作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示;教师还可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设置拓展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拓展任务,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教师对于学生课下、课上的表现给予多元化评价,充分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过去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巩固作业,现在都在课上完成了,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也能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课后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选拓展任务,彻底清除了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
课下,学生之间进行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课上,师生之间进行疑难探究、合作突破、评价点拨、成果展示、反思总结五个环节,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即“十环节”。
教学要素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只能是因材施教,因时而教。因此,本人提出“翻转课堂”只是一个模式,让初入课堂的老师能有规可循,同时引起同行的关注与研究。
四、对“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
1.“翻转课堂”实施需要的条件
(1)首先必备的硬件设施是人手一台电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的不同反复观看视频内容,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大多数寄宿制普通高中教室里最多配备一套多媒体设备,如果是集体播放,则不符合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发展,所以要创造这样的环境只有开放计算机房。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刻性。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展开调查和讨论。对于一般的普通高中的学生,是否都有这样的自觉性呢?正像与会的一位上海教师说的,他积极地投入“翻转课堂”的研究,但学生迫于完成各门课的作业,对看视频预习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必然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也就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这显然违背了翻转课堂的初衷。所以,在高中实施“翻转课堂”,必须建立在学生有足够的自觉性的基础上。
(3)教师要有制作微视频的技能。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实践表明,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不仅要注意在声音的录制上声情并茂,同时还要考虑形式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丰富性、趣味性等。另外,教师要设置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交流经验、共享资源,也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总之,普通高中要实行“翻转课堂”,必须在设备和技术上得到保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有较高的要求。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例如:笔者在上“立体几何”导言课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课件。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一位留学生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4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4.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4.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8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22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愈加不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以及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微课”教学方法的出现,使得高中数学教学走进了一个新的方向,通过对学生对教学问题的疑问,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因此,利用“微课”辅助高中数学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灌输式”教学仍旧存在
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应试教育”的思想依旧存在,教师或者家长往往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就导致许多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把教材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从而致使学生无法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由于高中正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生的整体成绩显得愈加重要,因此,“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更加的普遍,久而久之,致使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影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1]。
(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
虽然新课改已经得到了深入的推广,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愈加的严格,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比较固定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得部分教师担心一旦改变原有的教学手段,学生会产生不适应情况,这就导致在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中,教师所采用的仍然是以讲解为主的陈旧教学手段,既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利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中“微课”的应用
“微课”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显得更加精炼,以某一知识点为主,主题更加的鲜明,有针对性,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应用能够实现:
(一)调动学习积极性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逻辑化,使得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枯燥,而一旦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教学技巧,就会使得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方法时,首先要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情境提出问题,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把教材知识与情境相结合,利用教学情境,快速的切入教材知识点,使得学生产生出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影响教学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高中数学学习过程当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的学习,造成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利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综合运用教学资源,并与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进行结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从而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使得教学工作在十分钟之内完成,能够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教材知识重难点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掌握,教师往往会拿出整节课来进行讲解,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利用“微课”对知识进行讲解之时,高中数学教师往往会从教学的实际内容出发,设计精彩的教学环节。由于高中数学难度较大,为了能够适应高考的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理解掌握课内知识,还要做好课外的扩展。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之时,教师能够利用精彩的案例,以最短的时间,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广,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愈加不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对高中数学的教育工作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造成了阻碍,而“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使得高中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调动起积极性,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更加容易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映洁.“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新课程・中学,2015(7):172-17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151-03
随着“评好课”活动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听、评课活动越来越成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同课异构”、“微格教学”更是成为一线教师共同切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园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具有监控、鉴定等功能,更有导向、激励等作用;故而,教学评价成为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效、促进师生发展、助推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
在新课程背景下合理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做好教学评价,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应具有学科特点,强调数学学法指导的评价,从而促进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一、对现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认识
由于授课内容的差异性、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和评价主体所依据的价值的多元性,带来了课堂评价中标准的多样性。大部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项指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策略方法(情景创设、资源利用、师生沟通、学习方式、参与状态)、教学效果(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素养(学科能力、教学风格、媒体技术)等。
课堂教学评价表大体上反应了现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面貌,见表1。
孔凡哲教授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过程与结果》一文中,就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一个评价标准,见表2。
在表1中没有学科区分,缺乏数学学科评价目标特点,从两个评价表不难看出,学法指导是现有大部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的盲区或模糊地带。
二、将“学法指导”纳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而数学活动的完整过程是“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内部规律化、数学内容现实化”。数学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这一过程除了逻辑和证明外,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因而,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仅要学习数学的思维结果,更要学习数学思维的方式方法,发展数学能力。
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也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课程教学理念。因而,将“学法指导”纳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策略与方法
数学学法指导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部分组成。因此,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那么,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呢?
1.高中数学学法指导的几个层面
(1)指导学生学会动手操作。数学学习的方法实际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就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灵活地组织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他们在“做中学”,从操作中获得感知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文化和数学美,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2)指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质疑问难就是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后,自己提出解决疑问的方法和相应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
(3)指导学生学会概括总结。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的过程,不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他们从零散知识的学习中揭示出学习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究新知。进而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是通过实践、观察、分析、归纳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去尝试、认识、发现而得到的。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4)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学习资源。高中数学教学不能囿于教材和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是应指导学生通过教材发现知识的“生长点”,进行创新学习;二是要指导学生整合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人文资源,拓展数学学习领域,变革数学学习方式。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几个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由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其教学的基本环节和结构具有一定稳定性、操作性、层次性。
课前指导环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科知识联系。
课上指导环节,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特点,协调学法和教法,从多层面、多方位渗透学法指导,主要包括:①目标展示环节,明确大纲要求、明确教材重点难点、明确能力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实际能力状况;②知识建构环节,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引导问题探究、师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强烈好奇心、求知欲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③反馈矫正环节,把学生学习认知目标放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记忆、储存和再现;④强化训练环节,做到有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有效性。
课后指导环节,主要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巩固所学知识;借助互联网等收集所学内容的相关知识。
3.指导学生选用科学恰当的学法
高中数学学法中,学生必须掌握常见的比较法、分类法、类比法、归纳法、记忆法等。
(1)比较法。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注意分组、对比,就容易搞清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如:概率中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对相似问题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如不等式问题中:
通过比较可发现,上述问题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质是函数的最值(范围)的求解。
(2)分类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有关知识进行科学分类(分类随标准而异),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例如,研究幂函数f(x)=xα,α∈Q的图像特征,可首先确定第一象限的图像,如右图,抓住直线x=1右侧的图像特点,然后再根据函数性质确定完整图像,而第一象限的图像可根据α的取值进行分类。
(3)类比法。数学中有的概念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根据这些相似性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利用类比推理法大胆推理。如:由平面向量知识到空间向量知识;由平面几何知识到立体几何知识;一元到多元问题;二维平面问题到三维空间问题。
(4)归纳法。数学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一段知识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单元总结可用提纲法,而期中或期末复习更适应于列表法。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5)记忆法。数学概念和公式等记不住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因而采取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由于口诀生动、形象、简练,在数学学习中编制口诀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如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就非常简洁。
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的评价的内涵
基于上述的分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学法指导的规律性、学法指导的灵活性、学法指导的针对性、学法指导的实效性、学法指导的示范性。其具体内涵包括:①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法,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法,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符合认知规律;③根据不同教学环节指导学法,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④恰当引导学生利用合理的学习资源,并促成新的学习资源的生成;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提供必要的学习方法,起到示范作用;⑤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体现经验建构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的“学法指导”会促进教学的高效率;在新课程标准下完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课体系,确立学法指导的重要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它对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坛新星精课精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李广.评好课:应知应会[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刘晓明、冯墨女、刘 虹、吴世蕴.评好课与师德行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高中学生的学生状况很不稳定,因此老师在学生求知欲被激活后的情况下,应趁热打铁,持续不断地将趣味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以博杂化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一直处于求知的状态,课堂上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事实上,随着义务教育改革的深化,很多数学知识点已经得到了更新,尚若高中老师对其不加以推敲,扔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得教与学之间的地位发生变动。与此同时,高中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原则,都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与梯度。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将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能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数学教育发展性的强调。所以,在目标上,要转变高中数学的学习目标,不应该再将获取知识与技能作为首要目标,而是转变成关注人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下文主要围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探究。
一、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善。新课改对数学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充当教学的主体,学生仅仅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新课改要求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仅仅充当辅助指导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片面地理解新课改所提倡的学习自主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敢去发挥教师的作用,任由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没有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这种过分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无疑是不正确的。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应该把握好一个度,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了解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辅助指导作业也非常关键。例如,在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知识点时,老师要先对学生进行指引,让他们明白下节课知识的重点、难点,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时有侧重点,才能更好地预习下节课的知识点。
二、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板书教学相结合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进步的表现。多媒体教学有着较多的优点,能够将老师所讲述的知识点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值得提倡,但是在这当中也应该把握一个度,如果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那么无疑就削弱了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这就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不能够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因为有些数学知识点完全没必要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板书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能够完全掌握。多媒体教学是指只通过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去了解知识点。例如,在讲直线与圆的相切、相交、相离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日出日落与地平线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直观地了解这个知识点。故此,数学老师要改变这种过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实现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三、重视与新旧知识相联系
新课改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一般来说,教学情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问题的现实背景,第二是问题的知识背景。但是许多老师觉得知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实践,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与实践联系起来,这种认识有着一定的道理,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学生的知识获取一般是在自己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所以老师一定要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这点至关重要。否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迷茫,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故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如果要采用创设情境模式的方法,那么就一定要找到新旧知识的契合点,因为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迷茫,才会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所创设的情境当中。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的知识点都是有着一定联系的,只有学习了前面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去学习接下来的知识点。明白了这个道理,老师就应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历程,让他们能够凭此激励自己,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也有利于老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许多老师为了激励学生,片面地吹捧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事实的评价,不能正确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点,这样就使学生难以正视自己的学习历程,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客观地去评价学生的学习历程,要重视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以及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只有做到对学生客观评价,才能够对症下药,才能够制定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或者是教学方法,才能够为将来的数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实施高效课堂扫除障碍
现在的高中教育大部分还采用“课内加密,课外加练,假日加班”的“非法操作”。这是个张扬个性的时代,这不符合时代精神。这不符合我们的学情,而且这也压抑了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的学生更需要有人听听他们心底的声音,只有这种交流才能改变目前难堪的教育现状。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课堂上要解放学生,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使他们沿着人性的道路,使知识变成话题,让学校真正变成他们学习的乐园。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新教材、新教法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在高中数学教师的观念中,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有什么出色的表现。束缚了学生的嘴,压抑了学生的脑,学习因此也逐渐失去了色彩。
也许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高效课堂对人的发展有多么重要!新课程改革需要具有新观念的教师来实施,让我们走向教育自觉,与数学课程改革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对话方式,为开展高效课堂搭建平台
面对基础较弱、发展不平衡的学生,我注重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形式――多边活动,不拘形式。我组织学生经常在课上或课下小范围交流、对话;各自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
生生对话――以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要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述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生师对话――我经常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参与学生的讲题,我可以对学生发问,也可在台下发表我的见解。
师生对话――我讲课时学生可以随便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数学辨错赛――对学生常见的错误将学生分成正方、反方,通过辩论的形式来矫正自己的思维。
他们通过同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对话活动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补充,并调整自己的观点,学生才会学得开心,学得和谐。在对话式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
在我们普通的数学课堂上,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生刺激,唤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展示自己的个人成果,可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张扬,一花待放,百花争春。展示学生的个人成果能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也能对一些参与意识弱的学生有鞭策作用。
三、注重语言内功的修炼提高,为融入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教师是语言大师。不注重语言的修炼,教师的语言会成为课堂中的不和谐音符。下面是普高课堂上的常见病:(1)可面对基础差的学生很多教师不愿再去设置问题情境,“对不对”“是不是”的无病让学生感到乏味。(2)抢时间赶进度,导致师生思维的不同步,思维的不和谐。(3)忽视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周密设计和组织,特别是对差生的引导与指导,使学生思维的目标与方法不明,导致课堂上难以收场,只好草草收兵。(4)把学生的各种思维纳入教师的框架之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提问打击得多,鼓励得少。出现打击一片、扼杀一片的恶性局面,不利于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演讲中的空白能给听众留下悬念。课堂中的空白语言艺术,也能给听众留下悬念。课堂中的空白语言艺术,也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无疑能形成一种有利的思维场,这种场的辐射效果远远超过一堂课的容量。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沉得住气,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审题、思考、尝试。不要超前提示,不要抢话。要相信我们的学生,只要适时、适度、适量地点拨就行了。
四、坚持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为打建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提供动力支持
学无止境。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学习业务知识,才能掌握驾驭课堂的能力。
高效课堂实施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是动态的一个转化过程,从追求高效的理念转化成实现高效地教和学的教学状态。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乐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苦学”变为“乐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必然差,甚至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课堂要提高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火花,引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喜欢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开启学生心智,给学生探求知识、学习方法的新颖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而让学生怎样学?这是教学方法问题。现在教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采用“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目标。凡是学生自学能解决的问题就要让学生自学,教师不急于讲解;不会的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也不要紧,教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学与说的时间和机会。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练习巩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要从最基本概念开始讲起。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看书,不要怕学生浮躁、不认真,而应跟上检查措施。“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先进教法没有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性质、特点,通过实验、故事、前景呈现、设置悬念等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或复习旧的知识、导出新的知识。教师要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教材的内容,可以用可以不用,也可用不同方式进行使用。在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是关键,“学生会的坚决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要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和引导”。教师不要就题讲题,或只给答案,而是要寻找规律,真正使学生知其然。做到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但学生还是学不会的不讲。提倡“自主式”学习,“教”要让已会了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能讲对,教师就肯定,不重复;如果讲得不完整、不到深度,教师来补充;如果讲错了,教师来启发学生更正。这样一来,教师讲的就少了。课堂教学全过程还给了学生,几乎全是学生自学。但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设计、引导、点拨。教师从“一线”退到“二线”,成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的好“参谋”,创设条件尽可能让学生“有为”,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自学者,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主人。
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的事项:1.情境的素材要有针对性。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地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问题要有方向性。教师通过问题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与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问题要难易适度。所谓问题难易适度,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反之,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72-01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乃一门艺术,它追求的是有吸引力,能迅速抓住学生心理,激发探究热情,使之全身心地进入学习的一种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进行有效的新课的导入应成为教师着力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1 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对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有清晰的认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理解了所学知识,能力是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跟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而心理状态又受到“导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恰到好处地导入新课,将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点燃学生探究热情。
新题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导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导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导入;也可以开门见山地进入。不管运用何种方法,何种途径,都要切中教材重难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这是教学导入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新课导入必须适时、迅捷、高效,不能拖泥带水、指向不明;要追求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如果,教学导入不是那么自然、得体,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推进和重难点的突破就不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带来负面效应。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瞄准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艺术性的“导入”,及时、合理地引出本堂课学习的主题,使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及最后要达成的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步步为营地推进。
2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举例
2.1 通过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良好的教学起点之上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高质量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导入新课,构建有效的教学起点,引领学生满怀信心地开始自己的探究之旅。情境式导入法是课堂教学导入的一个重要的、常用的方法,有效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类比思想,或者可以通过情境唤起学生归纳、猜想;或者启发学生从情境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圆的方程”,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请同学们帮助一位司机师傅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米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米,高为3米的货车能不能通过隧道?这个问题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使之直指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即求圆的方程的方法。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能只求形式上的新颖、花哨,而要追求实用性、有效性,有利于引导、启发学生迅速发现和提出课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为达此目标,教师在运用情境导入新知时要注意情境设计要定位于学生所熟悉的真实背景。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a.要寓教学内容的本质于情境中;b.要跟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相联系;c.情境蕴含的道理要深入浅出、简单易懂;d.导入要自然,让情境内化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有利于学生正迁移。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对教学内容本质的把握水平,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机智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2.2 通过问题悬念导入新课
该导入方法旨在设置问题悬念,促使认知矛盾的产生,使学生认知心理失去平衡,产生解决这一矛盾实现新的平衡的愿望,进而引出对新知的探究与运用。例如,“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首先通过视频导入多米诺骨牌问题,总结提炼多米诺骨牌发生的实质,提出自然数的前n项和公式。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证明这个公式,矛盾就此在学生心里产生:n是无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无能为力,那么能否通过有限步的过程证明问题呢?这一有价值的疑问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了探索的欲望。此时,教师顺势而导: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请“数学归纳法”来帮忙了。
问题悬念的捕捉要求教师凭借敏锐的目光和教学智慧,来寻找相关问题,设置悬念,利用一些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跟学生当前能力造成认知矛盾,使学生置身于其中,产生探究新知的热情,进而开启思维闸门,促使认知活动的发生与推进。需要教师注意的是 “问题”设计要立足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并通过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的能力由“最近发展区”向潜在发展水平进发,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之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和深刻性。
2.3 设计启发点导入新课
该导入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前设计好有价值的问题和关于问题探究方法的“启发点”,引导发现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之相关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接着直接提出“对于形如ax2+bx+c=O(a≠O)的方程,如何求解”这一问题,让学生尝试独立思考,笔者适时点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x2=B的解法”,然后,自然而然引出“直接开平方法”这一新的探究内容。问题抛出之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发现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法解决,形成了认知冲突,产生了迫切解决此类问题的愿望。运用这种导入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适宜,既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也要注意思考时间不能太久,以免造成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导入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能为教学打开一条通道,让学生沿着这条通道奔向新的知识点,形成新的能力。为使自己的课堂导入具备事半功倍之功效,教师要切实投入精力与智慧,进行研究、开发与运用,让自己的导入艺术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陆超群.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谈一道习题教学的体会[J].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36-01
工作几年来,越来越崇尚美术课堂回归“原味”的教学,想要彰显美术课的本色,整个课堂充满独特的“美术味”。这里说的美术味,其实就是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让师生间保持着心灵上的共鸣和交流。不管是在鉴赏课中的欣赏与评价,还是在绘画课中的自由涂鸦,都是学生感受到令人舒心和沉醉的美感。有感于这几年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不管是鉴赏课还是模块教学,老师们都在努力的探索与研究,探究让我们的美术课更加味道十足。
艺术味
从新课程标准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看,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务,而不仅仅是学科技能方面的学习。另外,它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扬的教育任务。使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政治等方面的联系。我们要在美术作品中体会“意味”。“意味”指艺术形象的意味和“有意味的形式”的意味。这种“意味”,不只是在艺术幻象中的虚设,而是它能使读者长久的回味和思索。而如今社会里,金钱成为我们很多领域包括艺术领域的主要标准,艺术作品商业价值至上,金钱价值至上,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弊端。对于艺术理想,信仰的日益萎缩和艺术趣味的丧失已经影响波及到我们的中学生身上。我们希望的是作品如同卓别林的哑剧能让人长久记忆,如同唐诗宋词能经常被人吟诵,如同名著让人百读不厌。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意味,具有一定的艺术味道。从这个角度来看待美术课程,教学就与过去的单纯美术技能学不一样了,对教师的要求提升到能够对美术文化比较全面理解的高度,而且能够将美术的视野拓宽到视觉文化的层面上认识和实施教育。
一节美术课,不需要讲太多,一幅作品把它讲精、讲到位就够了。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什么,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这基础上体会我们美术特有的艺术味。美术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只能通过美术的手段来实现,但现在的一些美术课,却出现了忽视和淡化美术本体的价值和功能的现象。往往给我们一个错觉:老师讲的是文化,而不是美术。
生活味
美术是人文课程,它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傅雷说:理想的艺术境界应该是高远绝俗而不失去人间性、人情味。保持感情和理性之间的平衡。中国人画山水,画家游历名山大川,铭记在心,在绘画中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生活味,即是对生活的态度在绘画中的反映。当美术流派越来越多的充溢于我们的生活时,就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好的艺术应该是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愉快的。就像龙应台说的:我们面对前辈大师的艺术,好像大师刚刚在这儿坐过,凳子上还留有他的体温,他刚刚走出去,我们还能听得见他的咳嗽声,他仿佛随时会回来。生活是美术课堂上取之不尽的源泉,美术教学要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好的体现生活,美化生活。
情感味
钢筋水泥的城市,蜘蛛网似的人际关系,让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我,越来越冷漠。在美术教育中,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随时在教学中渗透着感恩教育,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艺术在高中教室里最大的功效就是让学生自我表达。当一个学生把艺术作品和自我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可以从凡高的作品中领略到艺术的真谛,可以诠释对艺术的见解。他们可以从《父亲》中理解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的艰辛,也可以从鹌鹑图中读懂一个画家的无奈和悲哀,当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作品融为一体,当他们能进一步的用语言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能充分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是最为珍贵的情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