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精神疾病如何预防

精神疾病如何预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2 09:03: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精神疾病如何预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精神疾病如何预防

篇1

如何预防春季抑郁症的发生呢?阎秀芳提醒人们注意以下几点:

如出现情绪低落或烦躁、焦虑时,要意识到这是人体季节性情绪波动,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注意合理作息,适当减少工作量,多休息。

多出去走走,多亲近大自然。除了休息日约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之外,在室内、办公桌上养一些绿色植物,每天精心浇灌,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监督精神病人严格遵守医嘱,坚持服药,切不可擅自停药。对在家的精神病人要有专人看管、照顾,严防发生意外。

篇2

*人民医院科长告诉记者,人们常说的;精神病;其实是不可与精神卫生化等号的,精神卫生范围更广,失眠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症、躁狂症等,这些都是精神卫生的范畴,这些情况不加重视和专业的治疗,可能会造成精神分裂症。人们对精神疾病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见与歧视现象较严重,这些都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

精神卫生状况趋于年轻化

正确认识疾病

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劳动力的重新组合,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各种心理应激因素急剧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药品滥用以及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

篇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常缓慢起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约占我国的50%左右,慢性精神病院病人的60%左[1]。因此,做好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下面我对我所在科室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的效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8月,在我所在的科室确诊的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根据CCMD-3确定的诊断标准[2]。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6-60岁。文化程度:文盲10例,小学15例,初中28例,高中和中专40例,大学27例。

2 方法

2.1 书面教育 对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患者发放与疾病有关的小册子或向患者推荐有关疾病知识的书籍、黑板报、宣传栏、图画等。

2.2 集中教育 利用公休座谈会、讲座、讨论等方式进行系统的教育,时间大约1~2小时,对一些普遍性的知识和健康问题采取集中教育指导。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解除因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消除自卑情绪,树立坚强意志。

2.3 问答教育 对患者提出的疑点耐心解答,并通过提问了解患者掌握的程度。

2.4 随机沟通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有效的健康教育的前提。利用扫床、发药采取边护理边沟通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3 健康教育与实施

3.1 入院宣教 患者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且通常处于急性期,缺乏自知力和自控能力,主要是入院宣教。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程度制定宣教计划,并有责任护士将住院环境、主治医生、安全制度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介绍给患者,为患者做入院评估。

3.2 基础教育 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如何预防,药物治疗和药物副反应等,让患者知道精神分裂症不可怕是可以治疗的。

3.3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或停药。对服药出现的副作用及时对症处理。

3.4 生活要有规律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达8-10小时。

3.5 积极开展工娱活动 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体力,兴趣和专长,安排适宜的工娱活动。丰富患者的生活情趣,改善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摆脱病态思维的制约,使病人心理上得到满足,化消极为积极的因素,利于疾病康复。

3.6 加强心理护理 护士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灵活的心理护理措施[3]。接触患者是从尊重、信任、同情、关心、理解的心情出发,了解她们的心理需求,尽量满足她们的合理需求,如不能满足向患者讲解清楚,耐心说服劝导,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就是她们的亲人。引导患者面对现实,正确对待自己,鼓励患者放下包袱,树立信心,依靠科学战胜疾病。

3.7 出院指导 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向患者介绍精神卫生知识及一般精神疾病常识,建立良好的心理屏障[4].。精神病患者出院后需要较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这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家属一定要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防止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导致复发,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随时观察病情,定期复查,引导患者接受适当的社会刺激,对于预防复发有很大作用。

4 结果

110例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对健康的自我认识提高,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杨海波 常见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 第一版,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170

篇4

中医认为,春季养生可以经常按摩或者艾灸督脉和百会穴等,对预防春季传染病和强壮身体有益。督脉位于人体背部正中。中医认为督脉是总管全身阳脉的经脉,称其为“阳脉之海”。百会,位于人的头顶,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部位。

舒畅情志勿躁勿烦

人的情绪变化和精神类疾病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俗话说“油菜黄,癫子狂”。春天是精神病发病和加重的红色预警期。

春季易使肝旺而影响情绪,肝气郁结就会闷闷不乐,肝火旺盛就会急躁易怒。郁怒伤肝还会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使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生病。中医认为,就五脏来说,春季属肝。肝具有宣泄气机、调节精神情志和藏血的重要功能。

春季养生要顺应肝气自然生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养肝首当舒畅情志。中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心态应该逐渐平和,忌躁勿怒。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面,凡事多往好的一面想。

春季人们可约上亲朋好友外出踏春赏花、游山玩水、散步练功等,以此陶冶性情,使气血调畅、精神愉悦。有精神疾病的人要避免精神受刺激。

老人饮食少酸多甘

篇5

样本选自2010-03—2012-01在我院住院且戒酒成功即将出院的患者,共入组86例,均为男性,年龄35~62岁,平均(47±7)岁;饮酒时间9~44年,平均(17±8)年;饮酒量(纯乙醇)180~880g/d,平均(420±51)g/d。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酒依赖诊断标准。②治疗效果均为戒酒成功即将出院患者。两组患者性别、文化、婚姻、住院次数、用药种类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③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与研究。

1.2方法

1.2.1出院前教育内容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酒精依赖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及出院教育,而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包括患者家属在内的家庭式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法:由两名主管护师(责护组长)带领10名护士(责任护士),随机分成两组,固定针对干预组或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主管护师及护士均进行系统统一培训,两组均采取2次/周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利用每周二、周六探视时间集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具体如下:①第1~3周动员及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信任关系,采取互动方式与其沟通,了解其家庭成员及家人对患者的关注度;讲解酒精依赖的临床表现;戒断症状;住院戒酒的必要性;酒精替代治疗及脱瘾治疗方法;戒酒失败的原因及对策;酒后导致的法律问题等,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发生及治疗过程有全方面的了解。②第4~6周主要讲解对酒的重新认知;酒精成瘾对本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不良性格、行为和生活方式与酒依赖的关系;患者对酒精产生心理渴求的原因;复饮的征兆及如何预防复饮;家庭及社会支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饮酒者家属的心理健康危机等,并讲述有关成功戒酒的实例,向患者家属提供尽可能多的保健及护理知识,鼓励患者及家属树立成功戒酒的信心。③第7~9周采取互动治疗方式、成功戒酒患者现身说法谈经验等方式,让患者与家属、患者与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互相体谅,相互鼓励,互取成功经验,学习他人成功方法等。④第10周向患者及家属作相关出院指导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如何定期来院复查,如何遵医嘱进行药量增减,如何与医护人员沟通及寻求帮助,并将相关健康教育内容打印装订成册发送给患者,建立互访档案以便电话随访及患者咨询。

1.2.2出院后延续教育内容

两组患者出院后,对照组即停止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则延续进行为期8次的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安排为:出院后4个时间节点内,每个节点进行2次干预。内容为:强化疾病知识的认知;如何克服性格中的自我为中心、偏执、非社会化等薄弱环节;强化对酒的理性认知,从内心抵制饮酒;学习新的行为表达方式,体谅他人,正确人际交往;行为治疗:与戒酒同伴结伴外出,将自己置于旧环境的暴露中,提高对酒的自我控制能力等。

1.3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精神疾病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复饮率作为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将两组治疗依从性、疾病复发率及精神疾病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年等不同时间节点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将两组患者酒精复饮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使酒依赖患者出院2年后的疾病复发率为16.28%,而对照组为72.09%,这也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说明患者家庭成员的参与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疾病的康复效果。酒依赖患者在医院成功脱瘾后只是解除了患者对酒的躯体依赖,而对酒的精神和心理上的依赖还要持续2~3年,患者的人格特质(主观意志薄弱或人格损害),家庭,社会,心理不良因素明显者更易复饮。除以上患者的自身因素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系统也尤关重要,对其家属进行健康培训,增强家庭和社会对其的关注,给予充分的社会支持对患者康复十分必要。造成酒精复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酒依赖者普遍存在着对外界环境的易伤性,遇有压力时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表达及宣泄,不能正确求助他人,与家庭成员及朋友沟通障碍,职业技能不能重建等都易加强患者对酒精的心理依赖与渴求。因此,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使其掌握正确的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十分重要。酒依赖者家庭成员对疾病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效果,由于患者家属对酒依赖疾病常识及戒酒知识的掌握,患者定期到医院精神科门诊的复诊率就会增加,治疗的依从性随之提高,疾病的复发率也大大减低,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存价值得以体现。

篇6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10)09-0032-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精神知识的缺乏,给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很大不利,更具有转变为慢性和精神残疾的趋势。目前单纯生物治疗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降低复发、提高患者生活水平的效果相对较差。为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引入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用于慢性精神疾病康复的手段之一综合技能训练,可归类于程式化康复技能训练。本文参考有关资料,以“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自信心的训练,生活功能训练,社会技能训练,家庭护理干预”等项目,对农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训练,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9月~2009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农村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连续住院3个月以上,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年龄17~47岁,无严重躯体疾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征得家属及病人的同意。研究组:男17例,女1 3例,年龄17-49岁,平均(30.1±6.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4.2±3.4)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9~46岁,平均(31.5±6.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3.4±4.6)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用药种类、受教育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康复方法研究组采用综合技能训练的方法:(1)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让患者获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了解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维持治疗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要让患者理解长期服药的必要性。学会自我管理药物和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按时按量服药。学会识别和应对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学会如何在需要帮助时与医生护士取得联系、如何向护士反映自己的病情、如何与医生和护士进行药物治疗有关问题的讨论。(2)自信心的训练。鼓励首次自我介绍,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长处或优点,如文艺爱好、手工特长等,随时对病人好的表现加以肯定,以增强自信。(3)生活功能训练。着重训练患者日常生活的规律性及主动性,如定时起床、洗漱、穿着打扮,积极参加工疗娱乐活动,调动及培养社会兴趣。每日督促检查批评,对参加训练积极努力者给予阳性强化,以促进生活技能的掌握。(4)社会技能训练。采用讲课、讨论、角色训练的方法,增强与人相处的能力,模拟家庭环境实行开放式管理,病人可在院内自由活动。利用假出院,让患者及时回到现实生活中,考察患者学到的技能,应用集体心理治疗和个别心理干预及时干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教会患者如何自我调节情绪、如何预防疾病复发等。(5)家庭护理干预。利用家人探访的机会,讲解精神知识、家庭护理注意事项、长期服药的重要性,以及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对患者康复与重返社会的重要性,教会观察病情变化及复发的早期征兆和应对方法,以便及时给予干预。

1.3 评定工具 自行设计治疗依从性问卷,内容为患者对接受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分别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评定社会功能损害情况。在病人人组时及治疗3个月时和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定。由经过培训的主管护师评定。采用x2检验,1检验统计。

篇7

读者 吴秋琳

吴秋琳读者:

很多人对免疫力一知半解,主要存在以下四个误区:

误区1:免疫力越强越好。免疫力就像血压和血糖,低了不是好事,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太高也是病,对人体有害。免疫反应太强烈,破坏力太大,人容易患上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好的免疫力是处在一个均衡的状态,要有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误区2:免疫力就是抵抗力。抵抗力包括免疫力、排异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等众多能力,免疫力只是其中的一种。简言之,抵抗力范畴更大。药店推销员“增强免疫力就能提高抵抗力”的说法不正确。

误区3:老人及亚健康人群需要服药或保健品来增强免疫力。如果不是十分必要,不必服药,因为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干扰最大,特别要反对随意服用激素类药物和滥用免疫球蛋白。对于一些声称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保健品,因为没有衡量标准,更不必服用。

误区4: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需要特别保护。孩子在家长的过度保护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变得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对成长十分不利,因为免疫力需要不断刺激和锻炼才能提高战斗力。

通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只有当孩子反复出现感冒、肺炎或腹泻,成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皮疹、发热长期不退、关节肿痛等症状时,才需要去医院检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孩子不必过于干净。免疫系统会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如果下次遇上相同的病菌,可以很快将其消灭。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太干净,会减少感染产生抗体的机会,抵抗力反而减弱。

第二,警惕情绪的影响。中青年人的免疫系统虽然强大,却容易受不良情绪和压力的干扰。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而压力则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人体受到感冒或其他疾病的侵袭。一旦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适,应从最基本的睡眠、饮食做起。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白血球增多、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

第三,均衡补充各种营养。对老年人而言,吃一些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不如均衡补充各种营养,因为营养是免疫力的基础。每天吃一个鸡蛋,饮用250毫升牛奶,可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增加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的摄入。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和水果,其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第四,运动能增强免疫力。适当的运动对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延缓机体组织的老化和免疫系统功能衰减的进程都有好处。

医生 刘智艺

假期

如何预防胃病复发?

我有胃溃疡的老毛病,久治不愈,每到春节假期就发作,非常苦恼。请问,在聚餐较多的春节,要预防胃病发作,我该注意些什么?

读者 侯海涛

侯海涛读者:

在中秋节、春节等节假日期间预防胃病发作,建议你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细节。

第一,饮食规律化。饮食应该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食用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对胃部的刺激。若已经患上胃病,在饮食上更应该注意。尽量做到定时进餐,每日可定时进食5~6次,进食量少,能减轻胃的负担,避免胃部过度扩张;进餐次数多,可使胃中经常存有少量食物,以中和胃内过多的胃酸。病重的患者最好食用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松软食品,如面条、米粥、牛奶等。如果有条件,还可多吃点蜂蜜,因为蜂蜜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的功能。

第二,少吃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红霉素、强的松等,易造成胃黏膜损伤而出现炎症或溃疡。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对胃黏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会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所以,建议你戒烟戒酒。

第三,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除治疗外,日常注意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第四,保持精神愉快。胃是否健康与精神因素有很大关系。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长期紧张、恐惧、悲伤、忧郁等都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和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进而诱发胃炎、胃溃疡。

第五,遵医嘱服药。目前治疗胃病尚无特效药,胃病患者要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如果症状好转,也不可擅自停药,最好复查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减药或停药。

医生 罗军民

什么情况下

再有两周我就要分娩了,医生建议我选择剖腹产,理由是“胎儿情况不理想”。这样模糊的说法让我不能接受。请问,什么情况下需要选择剖腹产?

读者 王彩霞

王彩霞读者:

剖腹分娩即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当胎儿或产妇出现以下14种危急情况时,医生会建议产妇选择剖腹分娩:

1.胎儿窘迫。胎儿由于缺乏氧气而处于危险状态,有可能胎死腹中。倘若胎儿心跳少于120次/min,则属于十分危急状况,必须剖腹分娩。

2.胎儿过大。胎儿体积过大无法经由骨盆腔生产,必须剖腹分娩。糖尿病母亲多会有胎儿过大的分娩障碍。

3.产妇骨盆过小。有些身材过于矮小的产妇,因骨盆过小没有足够空间让胎儿经由骨盆腔生产,只能剖腹分娩。

4.胎位不正。最安全的自然分娩胎位是胎儿头先露出来,称为头先露产式,不正确的胎位包括臀先露产式、面先露产式、枕横位等。

5.产妇患有轻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有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综合征的产妇,胎儿无法从胎盘获得足够的营养与氧气,也不能承受生产过程所带来的压力,必须选择剖腹分娩。

6.自然生产无法继续进行。因产妇子宫收缩程度过小,子宫颈扩张不足,胎儿无法产出,只能选择剖腹分娩。

7.胎儿未成熟。未成熟的胎儿会较虚弱,通常孕期小于36周,胎儿体重小于5磅(2.3千克),不能承受自然分娩的压力,必须选择剖腹分娩。

8.胎儿体积不达标。胎盘不健全使胎儿营养及氧气供应量不足,结果导致胎儿虚弱,体积达不到实际月份应有标准。

9.前置胎盘。如果胎盘附着在子宫的部位过低,会导致出血以及阻挡胎儿出生通道,必须选择剖腹分娩。

10.胎盘剥离。通常情况下,胎盘剥离是由产妇高血压或创伤所引起的,会导致阴道出血,属十分紧急情况,必须选择剖腹分娩。

11.卵巢囊肿。产妇的卵巢患有囊肿,阻碍胎儿的出生,需要剖腹分娩。

12.子宫肌瘤。产妇子宫患有肌瘤,阻碍胎儿出生,需要剖腹分娩。

13.产妇有病症。如果产妇患有糖尿病、肾脏病等,正常分娩对母体和胎儿都会形成压力,多选择剖腹分娩。

14.产妇曾经接受剖腹分娩手术。以前曾接受剖腹分娩的产妇,子宫较易受伤,选择剖腹分娩可降低子宫破裂的风险。

遇到以上14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医生通常建议,甚至替产妇决定施行剖腹分娩,以保护产妇和胎儿的生命。

医生 万琳

跑步

会导致关节炎吗?

我听到一种说法:人在跑步时,膝盖承受的重量可达体重的8倍,所以长时间或长距离跑步会对关节造成严重损伤;随着年龄的增加,经常跑步锻炼的人容易患上关节炎。请问,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读者 韩湘珺

韩湘珺读者:

跑步不但不会导致关节炎,相反,跑步能预防人衰老后出现各种关节问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对1000个成人进行了21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跑步者和非跑步者的膝盖健康程度没什么区别。医学教授詹姆士·福莱德说:“事实上,功能良好的关节能承受很大的压力,因为关节软骨中没有供血的动脉,它依靠运动产生抽吸作用而获得氧气和营养。运动对于维护软骨健康至关重要。”另一项针对1279位老人的长达9年的研究也表明,爱运动与不爱运动的人患关节炎的风险相同;经常运动的人,膝盖软骨更厚实、健壮。

基因和肥胖,特别是肥胖,才是导致关节炎的真正元凶。研究显示,肥胖者患关节炎的风险比非肥胖者高4倍。运动医学的研究显示,单纯的跑步对膝关节的损伤并不大。从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来看,膝关节足以完成它的终身使命,之所以会出现损伤,主要是因为现代人体重普遍超标,让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过大,再加上跑步姿势、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各种原因,使其受损后难以恢复,才有了“跑步损伤膝关节”的说法,其实这是所有因素加起来导致的结果。所以,建议肥胖、关节有退行性病变的老年人不要单纯用跑步的方法来运动,可以跟游泳等其他运动方式相结合。

加强腿部力量练习也很重要。小腿肚(腓肠肌)肌肉力量越强的人,越不容易发生运动损伤。每天做高抬腿12次就足以增强腓肠肌的耐力。另外,跑步要坚持,尤其到了冬季更不能松懈,突然运动和突然停止运动都容易伤害关节。

医生 师昊君

冬季怎样治疗痛经?

我经期不规律,每到冬天痛经就特别严重。医生诊断我患的是“宫寒”。请问,宫寒是怎么引起的?冬天怎样治疗痛经?

读者 仲晓晴

仲晓晴读者:

天气变冷,不少女性就会出现痛经,或原有痛经更严重的情况,一般是由于女性体质虚寒,或不良生活习惯使喜温的子宫受凉所致。比如,一些女性冬天还穿短裙,容易受寒着凉,导致子宫和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子宫肌痉挛。

中医称痛经为“经行腹痛”。痛经有虚实之分,临床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湿热下注四个症型,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第一,气滞血瘀型。症状是:经前一二天或月经期内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肋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滑。治疗思路是理气、化瘀止痛。

第二,寒湿凝滞型。症状是:经前数日或经期内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暗黑有块;或畏冷身疼,舌苔白腻,脉沉紧。治疗思路是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第三,气血虚弱型。症状是:经后一两天或经期内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空坠,喜揉按;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无华,或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治疗思路是益气、补血止痛。

第四,湿热下注型。症状是: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疼痛;平时小腹时痛,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经色暗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治疗思路是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冬季一般寒湿凝滞型痛经较多见,因此在寒冷的天气里,女性一定要注意经期保暖,保持身体暖和可加速血液循环,松弛肌肉,尤其是易痉挛及充血的盆腔部位。只要注意下半身保暖,女性可以避免许多妇科疾病。

医生 马明云

中医穴位按摩

能治疗性冷淡吗?

我今年32岁,婚龄6年。我感觉自己性冷淡,却羞于看医生。听说中医穴位按摩能治疗性冷淡,您能告诉我按摩的手法吗?

读者 云菲菲

云菲菲读者:

性冷淡的基本症状是对性刺激反应比较迟钝,不主动要求性生活,甚至可能对伴侣的性要求感到排斥。中医穴位按摩对治疗性冷淡有一定功效,手法有以下四种:

第一,性敏感部位按摩。性敏感部位是指能够激起与性兴奋的体表部位或穴位。女性的敏感部位有耳朵、颈部、、腋下、、等,穴位有会阴、会阳、京门等穴。按摩性敏感部位时要缓慢轻柔,感觉舒坦惬意为佳,可用指尖、掌面按压,以柔济刚,达到激发起的效果。每天按摩一次即可。

第二,腰部按摩。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拇指紧按同侧肾俞穴,小幅度快速旋转腰部,并向左右弯腰,同时双手掌从上向下往返摩擦,约2~3分钟,每天2~3次。

第三,神阙按摩。仰卧,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掌按在神阙穴上,左右各旋转200次,以自感深部微热为度,每天2~3次。

第四,导引体操。两腿伸直坐好,自然放开,两手放在身后着地支撑身体,向外开足尖,同时于吸气时反弯上体,即躯干、头部后仰;接着足尖扭入内侧,同时于呼气中向前弯曲,但双手不能离地。这样前屈、后仰3~4次。

以上按摩疗法,可以交替进行,但不可操之过急,应持之以恒,只要坚持1~2个月,性冷淡完全有治愈的可能。

医生 陈文静

肾虚

有哪些日常表现?

我今年34岁,在机关办公室工作,作息不正常,精神压力比较大。前段时间参加单位的例行体检,医生说我有肾虚迹象,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观察。请问,肾虚有哪些日常表现?

读者 马冬

马冬读者: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精神易紧张,肾虚逐渐成为现代人,尤其是白领的健康杀手。肾虚的人容易出现腰酸背痛、神疲乏力、心烦易怒等症状。判断是否肾虚,有三个小妙招。

1.注意健忘程度。如果领导问起让你办的事情进展如何,你说“我忘了”,一次、两次可以,但是如果多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就不仅是件丢脸的事了。健忘程度是判断是否肾虚的重要标准。如今,因肾虚引起的健忘现象正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不要以为健忘只是个老年病,它应该引起所有年龄段的人注意。

篇8

所谓药学心理学,即是以药理学和心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把心理学和药学有机结合起来的,通过借助药品自身以外的信息刺激,以达到与所使用药物类似或加强的疗效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外称之为phal~naceuticalpsychology。1979年,为有效解决现实药学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一些具有心理学研究背景的药学家试图把心理学和药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药学心理学正是基于此种背景下诞生的。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药学心理学逐渐转变为一门独立学科。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到目前为止,已逐渐发展至心理药效学和心理药学两个分支学科。

2心理药效学的概念及其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

最近几年,临床药学中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心理药效学。所谓心理药效学,即指当使用同种药物时,不同心理诱导的存在导致了相异的药理效应出现的关于心理学、医学和药理学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旨在通过借助药学服务人员的优秀心理诱导能力,以充分唤起病人抵御疾病的内在源动力从而达到最佳药物疗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心理药效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当关注心理因素,因为病人是心理药效学起作用的内因基础,通过主导动力因素(包括药师、医师和护理人员等)的心理诱导作用,从而发挥最佳的药物临床效果。实践证明,“安慰剂效应”是心理药效的最直接表现,而性格不同的病人对相同药物将出现不同的药效反应。一般来说,热情、积极和乐观的患者使用安慰剂之后大多会产生较明显的心理效应;与之相比,急躁、消极和悲观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却并不明显。总的说来:充分调整、调动患者的心理,用热情、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同时药学保健服务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帮助,使其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促进其早日心身康复,最终获得最优的治疗效果。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性格千差万别,为发挥最佳的心理药效作用,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治疗工作:①将治疗方案明确告知患者,借助心理药效,可达到较好疗效。该方式适用于被动求医类型患者的家属或主动求医类型的患者,对其说明所患疾病的类型、病因及所需治疗方法,并指导其如何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和将来如何预防疾病等相关知识。②暗示疗法。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患有癔症性缺失或感觉缺乏的患者。精神科的临床实践中,大多利用该方法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而利用安慰剂效应来进行辅助疾病的治疗工作,能获得更佳的疗效。③不定期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并赢得他们的信任。利用机会与患者及其家属搞好思想交流工作,这有利于深人了解患者病因。医务人员应努力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治疗的认识,争取更佳的治疗效果。

3心理药学的概念及其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

篇9

精神分裂症病人半数以上有幻觉症状,同时伴有情绪反映强烈、易激惹,恐惧不安、焦虑、失眠。而截瘫所致肢体功能障碍易增加病人的情绪反映,如悲观失望、忧愁焦虑等。因此,有效的护理对精神分裂症伴截瘫病人尤为重要。我科自2010年5月~2013年2月共收治9例此类病人,通过精心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中,男3例,女6例,均符合CCDM―3―R中国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32~58岁,精神病史最短3年,最长20年。精神分裂症中,偏执型3例,青春型1例,单纯型1例,紧张型2例,未分化型2例。截瘫病程1~15年。截瘫采用ASIA诊断标准;完全性截瘫2例,不完全性截瘫7例。致瘫原因,颈椎骨折2例,胸椎骨折4例,腰椎骨折3例。均服用抗精神病药及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1例能在支具固定及他人搀扶下行走,3例能拄拐行走,4例可自行翻身、坐起及完成简单的生活护理,5例可自主排尿。

2 结果

本组9例无1例发生压疮等并发症,无因肢体功能障碍而诱发精神症状加重。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对精神分裂症伴截瘫病人,首先了解其主、客观资料,进行护理评估,根据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1) 可针对病人因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焦虑、恐惧、紧张等护理问题,采取主动、热情的态度,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稳定其情绪。语言上态度要和蔼,生活上多关心,使病人体会到医院的温暖。应勤巡视、细观察,细微的观察可减少或避免自杀,不断与病人进得心理疏导,学会倾听,为病人解决所出现的症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配合治疗。(2) 进行健康指导,指导其正确面对疾病,帮助病人更多地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的病例,如看录像带或请已治愈的同类疾病的病人现身说教,交流各自经验,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

3.2 并发症状的护理 由于截瘫是脊柱损伤而使脊髓受压、损伤或供血障碍所造成的,不仅使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还可使自主神经系统发生障碍而引起内脏的功能紊乱,可出现一些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 褥疮:截瘫后骨突出部位长期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之失去神经支配,易发生褥疮,而精神分裂症病人很少主动向医护人员诉说躯体的不适,如床单上有碎屑、被尿浸湿及躯体长时间处于一种等,因此应严密观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定时翻身,按摩骨突出部位,每2h一次,用棉垫分置减压,并给予增加营养。(2) 泌尿系护理:精神分裂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易将尿管拔掉,甚至抓伤皮肤,嘱其家属24h有专人护理,使用约束,病情稳定后解除,约束时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防止约束过久发生压疮。对尿失禁,垫尿不湿,并及时更换,保持会干燥,注意训练膀胱张力,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对尿潴留留置尿管,导尿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初期尿管持续开放2周,之后定时开放,每4~6h一次,时用手轻压下腹部将膀胱内残余尿液排尽,以恢复膀胱功能。做好尿管护理,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感染。尿管如为硅胶管,每月更换一次,后期换小号尿管,可帮助其自行排尿。(3) 肺内感染:病人因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及截瘫所致长期卧床,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易引起肺内感染、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等。应协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耐心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必要时协助病人用手按压腹部增加腹压,利于痰液咳出,定时翻身、叩背。(4) 便秘:截瘫后胃肠蠕动减弱,而精神分裂症病人饮食障碍,表现为暴饮暴食,乱食,拒食等,如摄入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易引起腹胀、便秘。嘱病人清晨空腹饮一杯约300ml温开水,之后用手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以增加肠蠕动,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和定时灌肠,排便后保持会阴和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保护肛周皮肤。(5) 肢体的护理: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缺乏自知力,否认自己有病,不配合治疗与护理,应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相关知识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双下肢用软枕垫起,足下用托板托起,保持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帮助按摩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并作被动活动,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依据不同部位灵活掌握,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教会其床上翻身、坐起,并行床与轮椅转换训练,逐渐过渡到拄拐行走。

3.3 服药的护理 药物治疗是控制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保持病人按时服药,由于病人自我控制能力弱,不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需耐心地向病人讲解药物作用、种类、剂量、注意事项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执行医嘱时要严格做到服药到口,嘱其张口,确保药物咽下,防止藏药,观察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并做好交接班。

3.4 安全护理 对精神分裂症伴截瘫的病人应加强巡视,每15min巡视一次,要观察其情绪变化,有无异常等表现,观察周身皮肤有无压疮等;床档是否打开,床单位周围是否有危险物品,病人使用危险物品时,必须有护士协助,以防发生意外。夜间巡视应做到四轻,以不影响其睡眠,嘱病人家属24h留陪,并对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共同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3.5 康复指导 康复病人的心理变化和精神负担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康复指导对精神分裂症伴截瘫的病人是非常重要的,需了解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及现存的护理问题,要及时做好心理上的疏导,为病人制定康复计划;督促、训练病人进行主动肢体功能锻炼,完成力所能及的生活料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预防精神疾病复发的常识,教会家属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护理环境,给病人提供与家人、社会接触的机会,帮助病人明确坚持服药的必要性,提高综合性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性,达到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目标。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28-02

血液净化技术是由护士完成的一项操作,而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对护士的要求也不断提高[1]。如护士不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质,会导致风险高发。我院为了降低血液透析室内患者的风险,实施风险管理,确保患者安全。为分析在血液透析室内实施风险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我院进行了本次实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09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2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无严重心肌疾病,无严重肺部疾病,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本次实验,无精神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无认知功能障碍。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1例,男:女=20:21;年龄跨度在39~76岁之间,平均为(50.99±7.57)岁。实验组患者41例,男:女=24∶17;年龄跨度在37~78岁之间,平均为(5006±8.1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方差齐性和可比性。

两组患者的负责护士年龄、性别、学历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护士根据医嘱及患者需要对其进行规范的血液透析,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主动讲解有关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2]。

实验组患者给予风险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风险识别:

护士首先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了解透析期间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常见的风险高况包括:透析器反复使用容易导致不同患者的透析数据混淆;管道固定不牢固容易导致管道脱落;抗凝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抗凝不足或者不良反应等[3]。护士要耐心地主动与患者交流,并细致地分析患者的情况,判断风险高发的环节。

(2)风险实施:

①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护士要严格执行血液透析室内的管理制度。尤其对风险高发环节,要主动去学习和熟悉相关制度,积极预防,并熟悉风险发生后如何预防。

②细节护理:护士的每项操作和环节均要做好细节的护理,以预防风险的发生。例如,为了防止管道滑脱,护士要用多条胶带固定,对容易出汗的患者,更要固定完好,必要时可以使用别针等固定在患者衣襟;为了防止患者之间超滤量的混淆,在透析期间,要加强查对,检查复位、脱水量、患者体重等[4]。

③特殊患者护理:对高危和特殊患者,护士要重点进行护理。通过经验总结发现:老年患者、儿童、急诊患者为血液透析风险高发患者。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较快,患者反应与并发症发生不符等。因此,对此类患者,护士要更细致地详细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其病情的变化,并做好交接班[5]。尤其对抗凝剂的使用,护士更好做好交接班。

④用药护理:透析的患者由于生理和病理的改变,用药方面也是风险容易发生的情况。而透析患者本身也要服用抗高血压、抗凝血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等,有些药物需要口服,有些需要注射,患者容易出现混乱等情况。因此,护士要让患者认识并了解到自己的常用药物,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并了解其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可以使用宣传册和健康册等写清楚相关药物的情况。

⑤加强自身业务素质:护士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学习透析的原理,如何对机器进行保养,如何更好地对内瘘进行护理,避免风险发生等。反复训练自己的相关技能,并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1个月内的风险发生率、患者抑郁状态及满意度。抑郁状态采用国际通用的抑郁自评量表,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抑郁状态越重。满意度采用选择法,在“满意”“不满意”中选择一项表示自己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数据处理:患者抑郁状态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

患者风险发生率和满意度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

篇11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广大群众保健意识的提高,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医院蒙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蒙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蒙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蒙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这是我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医院要建立“蒙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为当今和未来的医院蒙药学工作提出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蒙药学工作者在转变服务观念和工作模式的同时重新构建知识结构,要学习和应用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蒙药学服务。

一、蒙药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其作用

早在1979年,蒙药学界的心理学家就开始综合运用药理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在卫生服务体系的配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出现了蒙药学心理学这一概念;随着卫生服务制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发展,蒙药学心理学逐渐具备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1]。蒙药学心理学(pharmaceutical psychology)是遵循心理学和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利用一定形式的非药品本身的信息刺激,产生与用药相当的治疗效果或者增强药物疗效的一门新兴的蒙药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其分支学科心理药效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临床蒙药学新概念,是集医学、心理学和药理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它是指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心理诱导下,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2]。其目的是通过医者的良好心理诱导作用,充分调动患者抗御疾病的内在潜力,以获取最佳的药物疗效。

在实施心理药效学过程中,心理因素在先,患者是心理药效学发挥作用的内因基础,通过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等这些主导动力因素的心理诱导作用,使药物发挥最佳临床效果。心理药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安慰剂效应”,不同个性的病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热情、爱说、善交际的人对安慰剂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效应;而急躁、耿直、好胜的人则不明显。一般说来,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药物的生理效应占主导地位;而治疗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时药物的心理效应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糖尿病、月经病以及痛症等疾病时更为明显。

但心理药效学并非适用所有患者。根据患者就医心理,大体可将其分成两大心理类型:主动求医型和被动求医型。主动求医型患者能主动到医院就医,愿意接受治疗。其特点是心理负担较重,病情未必严重,这类患者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被动求医型患者多见于急性和重症精神疾病、急性脑外伤性精神障碍、各种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等,他们不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心理药效学多用于某些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期。相对而言,心理药效学在精神科应用最多,亦常用于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

临床观察亦表明:给药医生的权威性,给药的时间,药师、护士发药时的语言、神态,药物的名称、商标、包装、产地、颜色、剂型以及价格等均可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效应。药物的包装是否精致以及颜色和味道亦能影响病人的感受,如大多数人喜欢乳白色或橘黄色,偏爱柠檬味、苹果味或橙味。

二、蒙药学心理学在蒙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药物的心理效应和心理药效学的应用。由于患者的身心、体能、心理都与正常人有较大差别,在就医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预期要求,需要蒙药学工作者加以识别和确定[3]。药师在蒙药学服务中要以人为本,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生理状况,同时要关注其心理和精神状况,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调节和提高患者的情绪,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药患关系,有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蒙药学服务,为其提出较为合理的用药建议,达到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从而促进蒙药学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与患者多交流,赢得信任

关心同情患者,与患者及其家属多交流,使他们对药师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较为信赖,愿意倾诉自己的感受和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包括自己的家庭、隐私和社会关系等)。获得信任后就能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摸清患者的心理脉搏,利用心理科学知识,及时正确地给患者以同情、解释、鼓励和保证。充分调动患者心理积极性并加以支持和帮助,使他们加深对其疾病治疗迫切性的认识,改善心境,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进心身康复,最终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明确告知治疗方案,有利于取得配合

对于主动求医型患者或被动求医型患者的家属,讲明所患疾病与病因、治疗方法,指导他们配合治疗以及以后如何预防等,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3.暗示疗法

医护人员特别是影响力大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具有暗示性的治疗作用。通过心理上的积极暗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身反应过程。以技巧性的言语和表情给患者以诱导和暗示,其接受暗示的过程就是内心的逻辑活动过程,结果改变了原有的病态感觉和不良态度。药师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状况等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一定的解释和暗示,使药物的生理效应与心理效应达到最佳结合。

如为了加强药师与患者交流,增加亲切感,提倡门诊药房为患者提供零距离蒙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把发药窗口作为一个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通过药物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使蒙药学服务在保障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增加患者战胜疾病和早日康复的信心等方面与医学同等重要。药师通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与患者实现优化的心理整合,从而提高蒙药学服务质量,提高药物治疗的整体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降低医疗成本,并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