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04: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教学内容的定位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理论的基础部分,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复式记账的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链接这些方法的会计循环程序等内容。虽然各个版本教材对于内容的设置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并无太大变化,所以对于内容的把握关键是对教学大纲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对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有一个总体的准确把握和定位。
另外,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其操作性也较强,所以除了理论讲授的内容和大纲要确定之外,还要相应的配备实训课,且实训课的内容与理论课要紧密结合,其目标是对于理论课的内容进行练习和操作,加强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
(一)重点知识反复讲解练习
反复的练习可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对会计学原理来说,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分录的编制等内容是会计入门的最大难点之一,同时也是会计的基本技巧与基本环节,因此应该在相关章节的内容和各种练习中,不厌其烦地讲解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编制会计分录,使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当扎实,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运用关联讲授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授课的一般程序,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由于整体内容关联性极强,整本教材讲完,其内容可以用一个图串联起来,每章内容、每节内容都有前因后果的紧密关系,老师在每次讲课时,把这个关系先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了解对于整体内容学过了什么,没学过什么,这节要学的是什么,在整体中起到什么作用,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每次课能够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加强记忆,而且能使他们时刻对整体内容很好的把握,最后能够较好地掌握综合知识。
3.课堂讨论是必不可少环节
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的入门课,其教学应该重视基本理论的阐述讲授,基本的操作程序介绍,但普通的讲解和介绍往往使忽略了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其后果是学生学完以后仍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对会计有实质的理解,从而不能真正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对某一问题的深入讨论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建立感性认识,有助于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因此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来说,课堂讨论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如运用得当,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实训教学起重要作用
在会计学原理体系中,由于涉及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较为繁琐,需要不断对照实物进行讲解,因此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仪器,接触实物进行操作的实训也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五)加强各方面学习指导
作为会计的入门课程,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最开始学起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迷茫,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使学生能够适应这个学科的学习,需要对相关方面进行必要的指导,包括学习态度指导和对本学科学习中较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及对会计学科的认识,一方面了解会计在社会上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让他们了解学习会计的前途和方向,以及对未来事业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帮助他们了解会计学科的特点,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为今后会计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实训教学的改进
作为会计基础理论配套的教学,实训教学主要目的是锻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实践的方式加以运用,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训教学主要是围绕会计核算程序来讲述、练习,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它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确定的内容,因此,应单独设置教学大纲,要准备一套适合难度的企业实践资料,每个学生配备基本的凭证、账簿、报表及相关会计核算和处理用到的资料和工具,课上带领学生从了解企业情况开始,到建账、认识原理凭证、编制凭证等等会计核算程序的每个环节进行练习,并随时强调练习的内容和所处的环节,与理论讲授的内容结合进行总结,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达到牢固掌握的最好效果。
四、考试方式的改革
在考核方面,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共同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据大部分,大约70%,其余的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平时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出成绩。有的人认为这种方式极不合理,认为由于平时没有考试压力,一部分学生不努力学习,考前突击复习,最终也能轻松及格,这种考试实际上是对死记硬背的一种鼓励,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难以适应社会,因此,应该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包括作业、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等。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依靠平时成绩确定最终成绩也有其不合理之处。原因在于首先,平时成绩的确定存在极大的主观性,尤其如果一个老师要教很多学生的情况下,平时的考核方式要至少设置几种,那就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布置和批阅,像讨论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还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对于有限的学时来说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其次,对于最终成绩确定,需要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很熟知,才能够给出公平的成绩,生的整体成绩的影响不小,可能引起学生的不满,影响学习热情;最后,利用最终考试确定成绩一直以来是各种社会和学校等各种考试的普遍方式,凡是参加考试的人员都认可,学生也自然能够接受,而且做好准备,只要运用得当,也确实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关于考核方式,运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共同组成,而且期末考试占据大部分是科学合理的。
1.提高试题难度,加强综合全面性。传统的闭卷考试之所以使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仍能顺利过关,是因为试题相对简单,考题方式单一或不科学。因此,要让学生在平时就认识到考试不是那么简单,考题题型要多样,重点要突出,涉及要广泛,要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的个人能力。
2.后续工作要得力。考试不是目的,关键是考试之后,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积极的发现问题,并进行成绩和考试的科学合理的分析,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加强,真正将考试结果和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能力相结合。另外要对试卷进行分析评估,通过考试结果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全面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客观评价考试结果和教师教学质量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考试对教与学双方面的所馈调控功能。
3.发挥补考的作用。期末考试之后,要公布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使学生对于考试中没有掌握和理解的问题有所了解。对于考试没有通过的学生,要给予补考机会,补考要与正规考试相同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补考达到进一步学习的目的。
4.重视平时成绩的作用。平时成绩要由几部分组成,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笔记、模拟小测验等多种形式,关键要注意每种形式的运用。如笔记这一环节,可以由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做笔记,课后有重点地补充调整形成最后的笔记,并由老师定期检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这样每个学生的笔记都不同,内容也有差异,并不是老师在黑板写什么,他们就写什么,一定程度能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预习、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性,而不是一味地被动。作业的布置可以灵活多样,注重的不是完成,而是主观能动的思考,如针对某一问题自己去查找资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只要平时的考核方式灵活,不古板,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努力完成,就可以达到既定的目的,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勇.改革会计课程考试培养创新会计人才[J].会计之友,2006.(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的方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改革的核心。翻转课堂是变革传统课堂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在国外已经有许多实践性研究经验证实了其有效性,国内许多中小学已经着手相关的教学应用,如重庆的聚奎中学、上海的杨思中学等,而在高职领域还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存在叫好不叫做的现象,笔者在《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尝试翻转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解答疑惑、汇报讨论,课后进行知识巩固,在实践中,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反思,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几个关键问题
2.1 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思想,选取学生选课系统作为课程的综合项目,并按照数据库系统开发流程将其划分为7个一级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可进一步划分成15个二级子项目,分别对应各自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点。针对各个子项目,制作学习任务单、微课程视频、操作演示动画及相对应的进阶练习,形成微课程资源,并且在进阶练习设计为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及综合练习三个层次。
2.2 教学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主张课前学习知识,课内内化知识,课外巩固知识。为了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在课前阶段,一方面将微课程教学资料在课前上传到世界大学城空间、百度云空间、QQ空间、微课网等平台,供学习积极性好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对应的基础练习;另一方面,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知识的自主学习过程放在课堂中,在教师的监督下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同时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学全程在机房完成,上课期间断开与外网的连接,而将教学微视频及相关教学资源在课前上传到FTP服务器中,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基础练习;与此同时,提前完成知识学习的同学可进一步完成拓展练习、综合练习或进入下一任务的学习。与此同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项目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并确保每个分组有1-2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向同组的其他同学请教或讨论,解决不了的可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通过教室巡查收集问题,对于普遍问题,集中进行讲解。对于个别问题,可以指定完成的好的同学为小老师,负责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对于综合练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在完成后,向全班展示,分享交流学习心得。课下,学生除了在PC机上在线巩固知识,也可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下载视频资源开展移动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将线上、线下充分结合起来,让学习无处不在。整个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2.3 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
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监管显得十分重要,它为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的课程能力提供重要依据,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会影响翻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为每位同学建立学习成长电子档案,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并且以图形化形式显示,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从而累计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原来我可以学好的,增强自信心。在自主学习环节,线上根据大学城的登录次数、在大学城中发表的作业情况、留言的情况进行记录,在QQ、微信中参与讨论的次数、提出话题的次数进行统计;线下,则根据课堂上的专注程度、基础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在讨论环节,统计发言的次数、帮助指导其他同学的情况及综合项目展示、分享情况,进行实时记录。最后将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同学间互评、综合项目评价、期末卷面评价来综合形成对该学生的课程综合评价,避免了一考定性的武断做法,实现专业能力、自学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图1 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
3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
3.1 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环节,要求教师制作生动、活泼,极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这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对行业、企业背景了解,对教学项目、练习的安排设计合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将教学项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地结合。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组内容来制作视频,特别要注意难易适中,内容太陌生,学生容易怕难而停滞不前,太容易则易轻视而不学习,建立好已学过的知识与即将要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实现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要求具有较高的视频、动画的制作能力,其中包括录制的视频必须画面清晰、富有吸引力、生动、形象,时间短,控制在10分钟以内,避免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不认真完成自学。
在课堂讨论环节,课堂活动的设计,整个课堂的驾驭、节奏的控制、如何启发学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考虑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团队合作、组内讨论及知识的拓展深化。并且要提前预计好各种可能提出的问题、发生的状况,尤其对于沉默学生,如何启发,让他们认真参与到翻转课堂中来,或通过多种评价、考核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潜能,乐于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一门专业课程通常由一个老师来教,而年青教师一学期要担任2-3门课程的讲授任务,课程资源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校在制度上、经费上缺乏相应的支持,教师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3.2 所有的内容是否都适合使用翻转课堂教学值得深思
翻转课堂教学要求知识内容的讲解都采用视频、动画的形式体现,对于数据库、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等内容操作性强、知识点相对独立的内容,适合于使用翻转课堂教学,而对于数据库设计规范、关系范式等抽象、需要推理的内容则不太适用,效果并不好。因此,要进一步推广翻转课堂教学在课程上、课型上要仔细斟酌。
3.3 翻转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开展需要功能更强大的在线教学平台支持
二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数学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因素。课堂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是高等数学教学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得高等数学课程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中心环节。作为大学重要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教学时数多、授课时间长、基础性强,大多数高校把高等数学课程放在大学第一学年,授课对象都是刚刚结束高考离开中学的大一新生。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课余时间不多,自学能力也较弱,学生没有能力按自身需要进行课后学习,加上高等数学中高度抽象的数学概念、丰富的数学内容和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增大了学生认知的难度。所以,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授、引导和启发获得。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课程知识最快捷有效的途径,课堂也是学生接受数学思维训练的主要场所。大学新生能否学好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的发展,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并不断提升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 当前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过去黑板、粉笔加讲授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普遍被PPT播放加上教师讲解替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现代化了,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旧是老的一套,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提问。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本应以教师分析引导,学生同步思考,师生互动交流,却被PPT的快速放映和教师的解说所代替。另一方面,由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各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导致高等数学课时进一步减少,面对高等数学的大容量、少课时的困惑,教师不得不对部分内容作淡化处理,让学生课后自己看书。由于数学是一种抽象符号系统,在一定公理规则下的推演技术,这种教学模式更增加了学生对数学认知的难度。而我国高校现有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科研,更多关注论文著作的发表。教师落后的课堂教学观念、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使得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 学生数学基础下降,对数学失去兴趣,不能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方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生录取线下调,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现行中学数学教育的过分应试化,使得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质,透支了学习热情,现在的大学新生对数学要么失去兴趣,要么视学数学为畏途,害怕上数学课。相当多的大学新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课堂授课方式。据相关的问卷调查,对大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仅有1.4%的学生能够完全适应,另有25.4%的学生基本能够适应,大部分新生对大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适应[3]。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投入学习上的时间远远不够,且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中[4]。由于受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的限制,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容量大,大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更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系统性和逻辑性,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定理的推导,很少腾出时间给学生巩固练习和思考提问,课堂上师生缺少对话和交流。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和师资紧缺等因素,高等数学课常常是大班教学,课堂管理难度大,除了显性逃课,更多学生存在隐性逃课,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课堂参与率较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3 高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特征,以及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教学出现部分脱节现象增大了大学新生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
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相比,理论性更强,内容更抽象,无论是数学概念、数学原理,还是数学方法上更加丰富,一堂高等数学课往往包含了多个数学概念、公式以及大量抽象的新的数学符号,使得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与现有的高等数学课程使用的教材出现了部分脱节,如高等数学的求导运算和积分运算中经常涉及到三角函数,在定积分应用中要用到的极坐标和参数方程,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里都降低了学习要求,其中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和积化和差公式、反三角函数、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等内容在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里作为选学内容或者被删去。现在高校的数学教师中很多是理工科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对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改并不熟悉,对高等数学课程与现行高中数学之间出现的衔接问题不太清楚,加大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
四 提升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1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要坚持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大学课堂是一个神圣的殿堂,大学课堂是答疑释惑的地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这些任务的完成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更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和情怀。高等数学课堂上面对的都是刚刚离开中学的大学新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教师的言传与身教甚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仪容仪表和精神面貌,对数学问题理性的思考方式和对数学命题严谨的推理论证,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内在统一,坚持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教师应按照课堂教学要求,加强课堂组织管理,规范课堂教学秩序,确保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灵魂的教育思想
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有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为灵魂的教育思想。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素养、一种文化。高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征,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学教育的目标除了传授给学生继续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外,还有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尤其对理工科学生而言,人文教育往往是个薄弱环节。数学教育不能只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素质教育观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避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知识结果、解题技巧讲授,轻知识发生过程、数学思想方法讲授,重应试能力培养,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善于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
3 重视高等数学绪论课,为高等数学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绪论课上,教师应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一一介绍,让学生清楚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高等数学研究的对象和理论基础是什么。明确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之间的区别,以及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性,高等数学对后续课程、特别是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影响等。在高等数学绪论课上,教师应该将本课程中较难的章节,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向学生介绍,便于学生后面的学习。在绪论课上,教师还应向学生公布本课程的考核办法,明确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及相应考核指标,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到课率和听课情况,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和完成课堂练习情况,以及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等等,都应告知学生,减少学生因惧怕高等数学,担心考试过不了而产生的数学学习焦虑,帮助他们建立能够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高等数学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4 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注入式的静听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角,学生处在十分被动的地位,很少有机会参与讨论。而教师的教学又往往是形式的、抽象的,只见定义、定理、证明、计算,很少讲数学与专业课程、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只是听课、记笔记、做练习,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相反容易因数学的枯燥、晦涩难懂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精神,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启发式教学,根据内容强化问题方式的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从实际中提炼数学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进行教学。课堂上应尽可能地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鼓励学生提问、探究。在教学内容展示的手段上,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对一些抽象的内容,可以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的方法,展示内容的内在规律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数学这一思维的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模式逐渐被以PPT课件为主要手段的多媒体技术所替代。多媒体课件在复杂图形和较长篇幅的概念表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增大教学信息容量。借助多媒体演示功能,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但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只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由于高等数学是一门推理性的学科,数学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多媒体课件大容量的课程信息和教师快速度的播放,常常使得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拍,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一些定理证明、公式推导和复杂计算,粉笔和板书仍然是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大学课堂是大学数学教育的基本载体,是大学生接受数学教育最重要的场所,也是保证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我们应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客观面对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非数学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5(2):9-11.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134-01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职中数学不同于普通高中数学,要改革必须首先改革课堂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思考、实践、总结,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只着眼于教学方法,而应从整体上、全方位地进行思考和改革,包括教学内容、课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本文试图对课堂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系统地讨论,着眼于实际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教学过程注重教育性
数学教学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已是无可质疑的了。两节课也许不易看出效果,长期坚持,效果就会显著。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要进行哪些思想政治教育,怎样进行这些教育呢?
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通过对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例如,每学期数学课,我都结合教材向学生简要介绍我国古今的数学成就。通过这些数学史知识的介绍,我发现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这无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的辨证因素,运用辨证的观点研究教材,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领会辨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如:矛盾观点正数与负数,整数与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运算及它的逆运算等等,都是矛盾的双方,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加以阐明。
发展的观点:如数的概念,角的概念,方程的概念等都是不断发展的。在讲概念分类、不同数集中的因式分解、解方程等内容时,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它们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发展变化的。
运动观点在学习轨迹、旋转体、极限、函数、含参数方程等知识时,随时可以提出运动观点,培养学生运用运动观点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思维方式。转化的观点矛盾的双方在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达到统一。如实数与虚数可统于复数,除法可同意于乘法。解方程中的消元降次,根式方程的有理化,立体几何问题转化成平面几何问题,极限由不平均转化成利用平均再取极限等,都表现出转化的观点。
美的教育教师教学不仅要语言美、板书美,还要善于挖掘和发现教学内容中美的因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公式加繁杂的图形,而是具有科学美的学科。
几何图形中的美:如黄金分割揭示了一种最优美的线段比例关系。凡某些线段的比成“黄金比”的几何图形,一般都是很美的图形。圆是平面上最美的图形,球则是立体中最美的图形。曲线是最美的线条,如圆锥曲线、螺旋线等,都给人一种美感。教师在作图时,一定要考虑较美的比例和结构,作图要准确,表现出几何图形的优雅、美观。
数与形的对称美在教学中,可利用对称式中的对称美、运算中的对称美、几何图形中的对称美,启发学生思考。还可利用奇、偶函数的对称性、代数式中字母的对称性、几何图形的对称性,简洁而美妙的解决某些司题。
二、教学方法注重启发性
课堂教学要用启发式,早已为人们所公认。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启发式教学呢?
1. 善于设疑。“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疑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深入学习的起步。设疑应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一般内容的教材,可采取变陈述为设问,一问一答,自然地处理教材内容。对于前后知识衔接较紧的教材,则应在新旧知识之间设疑,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去释疑,通过释疑去接受新知识。
2. 善于引导学生猜想。教师要首先善于猜想。如果教师缺乏通过猜想进行创造的经验,便无法去激励、引导、帮助或察觉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猜想的基本方法是归纳和类比。例如在教学二项式定理时,不要先给出结论再证明,而应先从n的特殊值开始,并将系数用组合数表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展开式中组合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要求学生由此猜想出一般情况下的展开式应为什么。这样就很自然地让学生通过猜想,自己得出结论,印象自然也就深刻。
3. 善于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积极、灵活地思维,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及时引导学生联想。从式子的外型联想学过的公式,从题设的条件联想概念的特征,从题目的图形联想相近的例题,讲授新知识时引导学生联想相关的旧知识,培养学生自觉联想、主动联想的好习惯。
(2)适当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当学生从正面理解了某个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后,若适当引导学生逆向思考下,往往会跨进新的知识领域。对于定理,可进行逆向推理,如制作逆命题,对于公式、恒等式,可进行逆向运用,如利用面积、体积公式求距离等。
三、能力培养注重多样性
1. 揭示本质,寻求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讲清解题思路,做到以题论理。如已知曲线求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内容,他贯穿于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可揭示此类问题的实质是确定曲线方程的未知数。当条件直接给定时,根据系数的几何意义或有关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算确定未知系数;当条件复杂或隐蔽时,则往往要通过列出有关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来求出未知系数。
2. 重视“逆转联想”训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概念的形成,需要有足够的感性材料做为依据,并且要充分利用可逆性的心理活动进行联想。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进行可逆性训练。例如立体几何教学中,在学生观察一个模型并作出相应的图形后,再要求学生反过来想象已有的图形所表达的空间形式。
四、课堂练习注重有效性
1. 引入型练习。这种练习,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推出某些结果,而这些结果可用新的概念来表述,或一些练习对引入新的概念是必要的,这便是引入型练习。
2. 概念型练习。出现一个新的概念后,需要安排一组练习来加深领会概念实质的练习,这种练习需当堂及时进行。
3. 熟练型练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新知识解题又需要一定经验、技巧,因而要做一定数量的熟练型练习题,常在一种概念或公式的内容全部讲完之后安排。
4. 比较型练习。有些知识容易混淆,有些概念的表述形式相象而实质不同,如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排列和组合等。可编排一些有助于区分不同概念或方法的比较型练习。
5. 串联型练习。在进行单元复习时,结合教材内容编排一些串联型练习题,把本章知识综合起来,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增强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编排这类联系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是值得重视的。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二).
[2] (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 高雪梅,冯大瑞.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与学生的数学学习[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57-01
课堂教学是以一定的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教师应该改变多年来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再寻教学模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课程改革相适应。教师要从不同的视角和方式看待已经习惯的教学模式和隐藏在传统教学模式背后的各种诟病,审视自己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寻找一些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 在教学中善于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应主要集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本人教学前、教学中的反思为创新教学积累经验,拓展思路。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能帮助教师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调控自己,提高应变能力。
1.备课时的反思
备课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阶段,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的指导思路,要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则是重要环节,在备课时教师要反思以前教学中知识点的漏缺和衔接的合理性,将漏缺的补上,对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在备化学教案时笔者考虑到职业中学化学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传统的教学安排学生学得不好,应该怎样去转换一下授课方式,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思考,进行授课方式的改变,教学效果确实好了很多。
2.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在教学中对没有预见到或超出预见的部分进行行为性思考,有目的、有序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可能提到的一些简单问题,学生不能很快地反应过来,我们不能简单地让它过去,而要从思想上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学生,既不让他们感到尴尬,又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使师生互动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下去。如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中,最后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采用比较的方法将终点的颜色准确把握。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也就是写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的一种反思过程,教学后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后记重点在于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和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它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写教后记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记述与分析;二是课堂教学环境的记述与分析;三是记述课堂教学的体会与感悟;四是记述学生的行为;五是记述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及解决过程;六是记述学生的评价和收获。
二 通过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优化教学过程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只有在不断学习中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先进。课堂教学要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前提,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教育教学建议,在不断学习与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例如,多与兄弟学校联系,共同探讨教法、学法,共同研究考纲、考题,互换试卷,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空间,不断丰富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站在一定理论高度上,评价、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将教学过程进行最大优化,只有提升教学反思的高度,才能缩短教学之间的距离。在师生共同享受“过程优化”所带来的轻松愉快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 在学研中思考,提高教学的层次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中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既是理论知识教学的引导者,又是实践教学的师傅。各职业中学都在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而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改变的,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只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开设时多去思考过去课程开设的不足,在考虑新课程时就可以很快定位。如在化工专业课程开设中,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化工专业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中,应该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反思、改进、提高,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别在化工专业技能训练中,更要注重对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反思,通过反复观看教学片和对上一届学生技能考核时出现的问题,合理改进实验步骤。平时也要用心去审视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改进。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我深知:Well begun is half done。所以几年来,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力求寻找到最佳的方式。以Book V Unit 10为例:课文是大家都熟悉的足球“Soccer”,在学课文之前,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When you hear or see the word"soccer/football",what’s the first word or expression appearing in your mind? 问题很简单,主题也熟悉,因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并纷纷展开了各自的联想。
二、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这种教学方式。但你会发现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为学而学,一个字“苦”。
1、建立全新的脑图
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爱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勒斯特市特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我们中大多数人是把所有的感觉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时,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尽量让学生运用不止一个感观进行学习,尽量通过其它感观牢记信息。以Book V Unit 8为例,此篇课文是“Buying Books”,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课文不是人物传记,也不是一则故事,因而段落前后既无必然联系也无故事发展的必然线索。课文读懂不难,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此,我就把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并且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根据脑图理解全篇课文后表示,他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创设多位一体的格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走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的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我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自在黑板上罗列key words或画出脑图来让学生复述,我采取了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以Book V Unit 7为例:课文的题目是“Blindness and LouisBraille”,课文讲述得是Louis Braille 和他发明的盲文。学生对Louise Braille的生平一点也不熟悉,脑中也无他的脑图,为此,我作了新的教育设计。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的动机不明确,老师也只是让学生以指定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尽管参与人次多、课堂活跃,但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因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学生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那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
以Book V Unit 2为例,该课标题为“Improving Your Study Habits”,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求对课文最大限度的理解。要理解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已有的关于“Study Habits”的图式。在学生罗列出自己的“Study Habits”之后,要让学生互相传阅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并请他们判断哪些是好的或哪些不足取,并以debate的形式进一步加以阐述、辩论。在启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过充分的积极思维之后,再让他们阅读该课文,这时候他们便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读并能很好地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着悬念
面对新课改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初中语文教学有这样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课堂上是否关注和爱护学生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中提出,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育目标追求的行为表现,它是通过显反映隐性理念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师的教育关注,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世界。语文课堂上我们是否全方位地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其实很多老师仍然没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新教育理念仅仅停留于口号,谁都会说,其实在教师思想深处并未得到真正认可。因此,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与爱护,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生命价值的呵护和关注,对人内在精神的唤醒和激励,是塑造一个精神丰满、光彩照人的
“人”。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此作过精彩的比喻: “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的心灵就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师加倍呵护。”对学生的关注和爱护并不需要轰轰烈烈,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平凡的细节的尊重上。教师对学生不尊重,学生就学习粗俗浅陋;教师对学生不平等,学生就学习无礼野蛮。教师的无意失误可
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课堂是否是和谐的、民主的、互动的、共进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处于教师的监控下,课堂教学是一种“你讲我听”、 “你问我答”、 “你给我存”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庄严神圣、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使学生不敢与其平等对话。教师和学生应当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讲课要以学生为对象,学生并非局外人。因此,我们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新课改环境下,我们衡量学生的学习重要的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重要的不是要学生仅会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有勇气面对问题。另外,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激发学习热情,领略学习的兴趣与魅力。古人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的。因而,我们的课堂应多设计让学生自主提问的环节,设计好激发点,把握好激发的火候,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疑惑,从而决定何时插入对话,何时介入讨论,何时作出补充分析。其次,学生因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趣味、看问题角度等的不同,对文本思想和言语的感知理解会有所不同,让学生相互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思考、疑惑等都说出来,甚至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非常有利于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语感能力的增强和学习品质的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好引导作用:首先,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要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基于学习任务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其次,要组织好协作学习,教师要通过组织协作学习,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师生、生生互动,从而成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合作者;最后,要促进问题解决,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产生矛盾的地方,设计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与条件,帮助学生化解矛盾,促进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高效课堂 思想政治 教学形式 方法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都知道,课堂上单靠讲授知识本身,根本无法“打动”学生,只会带给他们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漠然,渐渐使他们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唯有想方设法的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才能推动思想政治课堂的真正高效。
因此,我认为落实高效课堂,教师最好的办法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重要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里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里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由于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别的学科,理论性较强,有些内容如果教师单靠空洞说教一种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的需要,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在每堂课,在不同的章节之间也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比如,我在讲授《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时,借用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复习导入的方式。之所以用复习导入,一是为了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即说明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都是讲文化发展,文化传播是从空间(横向)谈文化发展,文化继承是从时间(纵向)上谈文化发展,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二是为了引导学生明确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指出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由此,就很自然的进入到文化创新这一课学习。接下来在讲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时,并没有选取课本所给材料,因为我觉得课本所给的材料虽然典型,但是过于陈旧枯燥,学生不会感兴趣,引发不了他们思考的欲望。于是我把课本材料替换成杨丽萍和她的《云南映像》,而且不是直接把材料以文字方式展示出来,而是先让他们欣赏了一段杨丽萍的成名之作独舞《雀之灵》,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观看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说出了舞蹈的名字,并知道《雀之灵》是她的成名之作。接下来我又进一步提问:倾注杨丽萍全部心血的大型歌舞集锦叫什么?很快学生回答叫《云南映像》。然后,继续引领学生的思维问:《云南映像》的创作过程我们了解吗?这时学生开始摇头了,于是趁机把《云南映像》的材料展示出来,学生都迫不及待的盯着屏幕看。看完后,展示探究问题:1. 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 2. 采风活动对于文化创新起到哪些作用? 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讨论后,开始积极踊跃的举手发表自己见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见,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效益明显提高。
第二,通过有效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学会”不如“会学”,学会“会学”才能事半功倍。所谓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首先,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高学习效率,也必须学会预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阅读的方式进行预习的。预习时尽量要求学生做到:1、在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基本的知识要点;2、适当做预习笔记即用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重点和自己难于理解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
其次,通过指导学生课后复习,锻炼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复习,就是重温已学过的知识,它是巩固知识、防止遗忘的主要手段。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没有八次重复,要想记住是不可能的。践行高效课堂,就必须指导学生重视课后复习这一环节。课后复了指导学生回忆、整理笔记、做相关习题外,更为重要的做法是:指导学生围绕课上老师讲课的思路,钻研听课时感到困惑的问题,从教材的主要内容、主要方法、主要结论、主要应用等方面,深入思考。比如思考听课中没有全部弄清楚的问题;思考在听课过程中联想到的、而在课堂上来不及思考的问题等。总之,通过深入思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明确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增强进一步学习的意识。
再次,通过指导学生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系统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不仅能使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还能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每位老师都会遇到下面情况:老师讲授n 多次,学生辛苦学习n 多遍,可每每考试,成绩总是让自己有点不好意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通过与学生交流,仔细分析,我发现尽管学生都能用心地学习知识,但在运用时,却会显现出许多盲点,甚至出现知识的断层,主要原因是:不会整理、系统化知识。无法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为此,每学一课或一个单元,我都会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如在复习《思想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时,就通过构建该单元知识系统图,把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具体分三个步骤:1、归纳出该单元的知识关键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2、将以上五个关键词及内容分别建立知识系统框,形成五个相互独立的知识系统框;3、将五个相互独立的知识系统框形象、直观地联系起来,展现出来,成为一个综合的知识系统图。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系统图,把分散在章节中的知识“聚点成线、集线以面、结面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立体化。这样学生在运用起来才能做到切入一个“点”,清理一条“线”,拉开整个“面”,反馈一张“网”。可见,及时的归纳整理,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知识运用能力,更能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幼儿期是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幼儿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幼儿兴趣和为其打好基础的重要任务,因此幼儿英语教师必须自觉地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采取多种有效方法让幼儿对英语产生浓厚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幼儿英语教师的水平高低决定着教学的好坏,特别是对幼儿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让幼儿获得亲近感,这样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语言素质方面,如果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不标准,会直接影响学生模仿的质量。因此幼儿英语教师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做到能够准确地拼读字母、音标,能够流利地说一定数量的歌谣以及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能够流利讲述英语小故事等。幼儿阶段的学生善于模仿,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作为一位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同时,幼儿英语教师还应该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设计教学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它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教学理论素养的综合反映。幼儿英语教师应该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语言水平等各个方面,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力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分析运用什么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说在教pen这个单词的时候,可以直接让学生跟读,然后讲解中文意思,也可以用实物进行直观教学,或是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呈现单词,那究竟要用哪种方法教学最有效,这必须要求我们教师认真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实际需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是一个幼儿英语教师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幼儿教师要注重游戏教学,加强幼儿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幼儿的语言能力大多是从唱、玩、演、做等形式中获得,只有在愉悦的气氛下,学生才能学得快,学得活。游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形式,也是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的一种手段,教师必须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呈现、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必须明确:游戏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玩,而是引导他们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英语的游戏教学是要把学习过程变成幼儿欢乐的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注意结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唱”、“玩”以外,还可以给学生表演的机会,而老师必须给学生提供熟悉的活动场所,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的兴趣,才会积极参与表演的活动。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英语表演灰姑娘、大灰狼、三只小猪等角色,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进行思维的空间,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拓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幼儿英语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事实也证明只有在愉悦的气氛下,学生才能学得快,学得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不会成为空谈。
三、加强对幼儿进行口语教学,在活动竞赛中培养孩子们的交际能力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口语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通过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口语教学活动,利用肢体语言、表情、场景设计等方式进行表情达意,把单词教学与会话教学融合在一起,给学生互相表演交流的机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体态语言营造轻松、充满洋味的课堂氛围。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幼儿语言感染机会。可以给每个幼儿起个英语名,不仅会给他们带来无限乐趣,而且便于渲染学习氛围。教师最好自己也有个英文名字,要求学生直呼其名,充分体现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且融洽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比如,在教学水果名称时,可以把各种水果放入一个布袋内,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玩字母游戏,包括默写字母接力赛,猜字母头饰找朋友、找邻居等;数字游戏包括快速口算抢答、打电话等。还有,比赛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妙招,因为竞赛能激起学生的进取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幼儿大都不甘落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好胜心理,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如:英文歌曲比赛,小组开火车比赛,角色朗读比赛,表演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通过人人赛记忆,个个比能力,组组赛互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是计算机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教学任务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能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实施优化教学就变得很有必要。
一、要精心准备课堂的教学设计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明确这一点,并以此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还要掌控课堂,这三个环节是一条永恒的原则。教师要根据课堂和学生的特点精心备课,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二、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观察和研究社会生活中引出计算机问题,把教学与生活问题、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不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产,认识世界,源源不断地提出问题。又通过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于实际中,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保持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到实际中去,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结构上的疑点。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到学有所用,进一步理解、掌握计算机知识。
三、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人对某一方面有兴趣,就会在这方面下工夫,这方面的智能就容易提高。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也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懂得给学生创设出宽松、愉快的环境,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来指导学习,以便“学”中取“趣”。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乐意积极开动脑筋,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要充分发挥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有时候会听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或者是“我很喜欢这个老师,他讲的课太有意思了。”从学生评价中我们可以反思一个结论:学生在一堂课的收获不仅限于课堂的知识内容,还和教师在课堂上投入的情感有很大的关系。
当教师的叙述与讲解涂上了某种情感色彩时,就常常使学生记忆的印象更强烈、更鲜明,此时教师的情感就成了学生记忆教师所讲内容的强化剂,其作用大大超过空洞的说教。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多数较差,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情感,以情励学显得尤为重要。
五、要注重师生双边互动
教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没有交往和互动,教育活动不可能发生。教师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积极地调整彼此,特别是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意识地营造与建构积极、适宜的师生互动,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协调好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在做好“教”的同时,把着重点放在学生“学”的效果上,切忌只顾自己讲解,忽略了学生的掌握理解情况。
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着手:(1)教师在演示讲解时要注意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及时了解学生听讲的情况。(2)教师要在学生自己操作练习时,多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碰到个别的情况可进行个别辅导,如果是有共性的情况可采用集体分析讲解的办法。(3)多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课堂演示,既让学生锻炼了胆识,也提高了他们的技能。
六、要不断进行课堂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许多不完善或是充满意外的情况。往往会顾此失彼,教学实际与想象产生了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反思与总结应包括这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梳理总结课堂知识,让学生学有所得。(2)总结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闪光点和兴奋点,激发学习兴趣。(3)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新的知识,引发教师和学生对下一堂课的思考。(4)反思总结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激发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总结、完善,才能最终得出适用于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应用性强,是目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计算机教师要针对中职学校的现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还要善于总结与反思,才能不断地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我感受到高效课堂不仅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持,还来自于通过教师自身素质来逐步使学生建立起来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效体现在教师对知识的调整与定位,体现在培养学生自主构建形成方法的过程。
为了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效”度,我将以前的教师主讲转向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将以前的个体学习转向了小组互助学习,将以前的教师一家之言转向了互动式的答疑解惑,这无疑给沉寂的课堂增添了一些原动力和活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课后有了可以继续学习的精神食粮。而且在课堂上,我亲身感受到了教师的主导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快乐。同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既能学到知识,也能感受到小组这个集体的温暖,这样,将老师的个体关爱转移到小组这个群体的关爱,这无疑增强了后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看到了学困生阳光的笑脸,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同时,我们从学生的学习资料上也看到了教师的辛苦。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不是随手可以拈来的东西,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展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不是解放了教师,相反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钻教材、提炼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依然是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能不能大胆放手,能否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需要教师在观念上加以改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不教,是为学生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体现一个“效”字,如何“高效”,回归本质还是重在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流程,这样教师方可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精髓,而课堂应该是我们实施“高效”的主阵地。我认为,如果为了知识的延伸或拓展,为了能使教师在课堂中教得轻松,而把课堂中该学习的任务布置到课外,这种所谓的高效我不敢苟同。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厌倦,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实施教学的有效时间,应是在课堂40分钟。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应该怎样教才是有效的,学生怎么学才是最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