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老人护工护理

老人护工护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4 08:37: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老人护工护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老人护工护理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b)-096-02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现收集我科2003年6月~2006年6月31例住院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70岁),对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讨论。

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患者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70~85岁,平均75岁,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半髋置换术)。髋关节假体包括生物型和骨水泥型,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术后3 d开始下床,术后1周坐直或应用座椅,但每次不超过1 h,2~3周可扶双拐行走,3周时,护士可握住患者的手平起行走,开始时要2~3 d下床锻炼1次,每次不超过30 min。假体为非骨水泥固定型一般5~7 d可下床,但绝对不能负重,2周可下床锻炼,6周后方可离床练习走路。

2 护理常见问题

2.1 穿刺问题

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和功能上均出现不同的衰老特征,加之疾病对机体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穿刺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困难。血管不易固定,针尖进皮后,血管随针头移动、弯曲。由于老年人血管内皮增生、中层纤维化和透明变化,使血管发生狭窄,甚至闭锁。分子水平研究发现,肺血管纤维中弹性蛋白mRNA表达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找血管困难,即使找到,穿刺成功的把握也较低或维持时间不能保证。糖尿病、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这些老年人的多发症、慢性病,使部分老年人常常处于长期的药物治疗中,血管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疾病本身造成的组织水肿;还有生理老化的特征,如静脉血管蛇行迂曲、硬化,均可使供穿刺使用的静脉血管明显减少,充盈度差,回血缓慢。在部分老年患者中,由于疾病造成的血容量不足、血液循环不良或进食少等,使血管充盈欠佳,加之衰老形成的血流缓慢,穿刺时直接表现为进针后回血缓慢甚至不回血而误认为穿刺失败。

2.2 渗液

2.2.1 股体活动过多老年性不自主颤动、各种原因所致的尿频、老年性健忘症、痴呆、因疾病而造成的痛苦、烦躁或意识障碍等,均可引起患者股体活动过多,加之看护不周,均能使针头滑出,胶贴脱落而渗液。

2.2.2 穿刺部位选择不当进针点选择在关节活动处、虎口处等。

2.2.3 皮肤过于松弛远离穿刺处的同侧肢体关节活动或穿刺肢体拖拉,也能因牵拉皮肤而致针头滑出。

2.2.4 非人为因素由于老年人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

2.3 并发症的护理问题

2.3.1 尿失禁、尿潴留夜尿频妨碍睡眠,尿失禁使老年人自尊心受挫,总之,排尿障碍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护理应以有效排尿为目的,有条件时应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设置专用厕所;诱导排尿者,可用手按压耻骨上部,温水清洗外阴;留置导尿者,注意尿管护理,为防止因长期留置尿管而引起尿道括约肌功能丧失、膀胱挛缩及逆行性感染,注意无菌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度决定时间。

2.3.2 便秘31例病例中,便秘多属于机械性便秘。主因:食物过于精细,缺乏机械和化学刺激物,如纤维素、食物过少、饮水不足、脂肪食物过少、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或环境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缺乏锻炼、久病卧床、过度激动等。因此应鼓励老人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多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要定时,要集中精力。经常按摩腹部,增强结肠蠕动,必要时使用通便剂,从而预防并减轻便秘。

2.3.3 压疮老年人因长期卧床、皮肤长期受压、血液供应不足、营养不良,易发生压疮,应注意保持床铺干燥、整洁,定时变换,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发生压疮,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创面,必要时理疗,本组无一例发生。

2.3.4 心理异常老年人资历深,贡献大,经验多,在家有地位,退休后心理不适应,自尊心强,固执,易产生老而无用的失落感、孤独、寂寞、烦恼、焦躁、健忘、唠叨、反应迟钝、食欲不振、恐惧死亡等负性心理,这些负性心理必定降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3 老年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随访和康复知识普及的问题

术后失访患者中,3例患者因年老、文化程度低,接受健康教育能力差,不能充分理解随访的意义,出院后离开医务人员的视线,不能得到医护人员的监督,以致不能坚持随访。5例患者体质差,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其中1例同时患有以上2种疾病,因疾病影响不能来院;2例患者家庭支持系统缺乏,子女不重视不关心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术后预期效果的设想过低,缺乏健康保健知识,存在不良习惯,认为关节的功能锻炼无足轻重,难以坚持。个别患者认为手术后就结束了治疗,如出现疼痛等不适,则自己不恰当地服用止痛药等。

4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由于老年人股骨近端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也随之增多。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合并其他疾病,不当的功能训练及、营养不良等因素都是导致手术及康复受到影响、以致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围术期护理质量与患者康复关系较为密切[1]。

4.1 护理对策

4.1.1 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沟通艺术,帮助并参与建立完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医护人员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向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采取尊敬、主动和真诚的态度与之交谈,并贯穿护理的全过程,尽最大努力避免引起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

4.1.2 苦练输液技术,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认识老年患者的血管特点,透彻理解、掌握穿刺要点,必要时用夹板固定;对少量输液者,可充分利用手背部及掌指关节血管,行离心方向穿刺;对水肿较重者,先行局部按压使水肿暂时消退,而后快速穿刺,对血管充盈不佳、硬化者可给予热敷。此外,尽量避免下肢过多、过久输液,以防静脉血栓形成。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减少输液反应。

4.2 坚持随访和康复训练的护理对策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患者坚持随访的关键[2]。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全面、正确地收集资料、明确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的基础。因此,首先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理解和尊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及时了解患者在康复中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其次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掌握大量的相关学科知识,以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

在患者出院前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情况,通过翻阅病历、会谈及出院时疾病预后评估等方式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伤口情况、自理能力、康复的愿望、家庭环境、住址、子女情况、有无其他疾病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制订随访计划和功能锻炼方案,遵循个体化渐进性的原则,告知患者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后定期来院随访,以后2年来院随访1次,以便按不同阶段制订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如果出院后出现意外情况,应随时来院随访。科室建立互动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避免延误最佳康复的诊疗时间。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3]。从术后失访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患者理解能力差、文化程度低、家庭支持系统缺乏等原因占很大比例。因此,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劝说和反复强调随访的重要性及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定期来院随访。出院前发给患者我科自制的图文并茂的小册子,示意如何进行锻炼,让患者一目了然。针对体质差、患有其他躯体疾病的患者,我科已进行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据报道,实施出院后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可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地处偏远地区的患者可减少随访次数,但必须进行电话咨询,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有动态的了解,并给予相应的指导[4]。针对经济条件欠佳者,可告知患者免费随访,消除患者的顾虑。

综上所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坚持随访,采用科学而有效的康复手段,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胥少汀.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65.

[2]王俊,苏淑芬,顾晓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5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89.

篇2

1.挖不到人

在职护工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接受调查的102名护工中,女性82名,男性20名,分别占比80.4%和19.6%。年龄在50岁以上占82.4%。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78人,占比76.5%。来自苏北的占31.4%,外籍的大多来自安徽、湖南和湖北等地。

2.不会用人

不会用人的典型表现就是在职护工普遍缺乏专业技能、持证上岗率低。接受调研的102名护工中,15名护工表示有护理经验,占14.7%;25名护工之前在餐饮行业工作,占24.5%;48人来自农村,无固定工作,占47.1%。这些护工中,几乎没有人接受过专业培训,拿到过相关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率接近零。

3.留不住人

民营养老院的护理人员与入住老人的比例保持在 1:8,远低于 1:4.5 的国际标准。接受调研的102名护工中,49人的工作年限在1年以内,其中12人到岗工作不到1个月,其中只有42.4%的护工表示,在有其他工作机会的情况下仍会继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二、原因探究

1.挖不到人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前一段日子小张离职了,我们这好多新护工都是他带的,一时找不到替代他的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陪他爱人回老家的时候,被亲朋好友问在做什么,说是照顾老人,丈人觉得脸上无光,然后就走了。”(访谈对象:张某,养老院院长)。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并没有跟上日息万变的时展步伐,传统观念对护养老护理行业的影响甚大,严重阻碍了民营养老院的进一步发展。

(2)高负荷,低工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护工占80%,其中全天工作的占45%。接受调研的护工的平均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163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14.5元/时。民营养老院护工的工资虽高于南京市的最低标准,但从工作内容、劳动强度上和工资的匹配程度上看,远远不能满足护理人才对工作的期待。

(3)缺乏晋升机会。“我们这里很少有年轻人,专业出生的就更少了。有过来实习的,干了几个月就走了。之前有个专科毕业的小姑娘,做了半年也走了。她说觉得没意思,没什么发展机会,不想永远只是个小护工。”(访谈对象:张某,养老院院长)职业发展机会已成为当代年轻人在择业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多数民营养老院从未为在职护工提供发展机会,护工永远是护工,这无疑成为了养老院引进专业人才的又一大绊脚石。

2.不会用人

养老院提供的培训主要是同行间的经验传授和交流,由资历较老的护理人员向刚入门的从业者传授经验,“以师带徒”,跟着有经验的护工工作几天,知道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就开始正式工作。单一的培训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护工的专业技能,导致了护工队伍专业素质低下、持证上岗率低等问题。

3.留不住人

(1)福利待遇差,激励机制不健全。在养老院工作的护工几乎没有福利待遇可言,大多数护工永远只是护工,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拿着不变的工资,激励制度也是不痛不痒,没有起到关键的激励作用,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养老院缺乏归属感,对民营养老院的长久发展十分不利。

(2)劳动关系紧张,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在接受调研的102名护工中,只有35名护工与养老院签定了合同,其中18人表示签订的合同并非劳动合同,是护工协议。护工协议主要内容是任职期间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了条例的相应处罚,并无涉及护工权益的条款。85.5%的护工表示所在养老院并没有为他们买过任何保险,14.5%的护工表示有买过保险,且多数为工伤保险。工作没有保障是民营养老院留不住专业护理人员的又一大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1.护工队伍招聘机制建设

(1)熟人推荐。除了护工的老乡推荐,养老院与养老院之间应适当加强联系,熟人推荐可延伸至不同养老院之间的管理者推荐、院长推荐,在保证从事养老行业护理人员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加强不同养老院之间的护工流动。

(2)校园招聘。校园招聘也是选择专业护理人员的重要渠道,民营养老院在加强与其他养老院或者同行业联系的同时,应更加密切相关职业院校、本科院校的联系,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毕业季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在高等院校寻觅专业护理人才,从根本解决护工年龄偏大、专业素质匮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护工队伍培养机制建设

(1)在职护工的培训。养老院可邀请养老护理专家举办讲座,采取案例解析或者情景模拟等方式定期对护工进行培训。每次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薪酬管理或职位晋升的依据,提高护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2)潜在护工的培养。潜在护工主要指将来可能从事养老行业的人才,培养潜在护工,从源头提升护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突破养老行业发展瓶颈。民营养老院应抓住时机,加强与相关学校的联系,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升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为养老院自身的发展招纳专业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3.护工队伍激励机制建设

(1)生理和安全需要。在提供了基本生活条件的情况下,民营养老院应更多地考虑如何营造舒适的环境以提升护工工作幸福感。养老院每天安排好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环境的干净整洁。并与附近的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配备固定的医疗队伍为护工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测,消除护工内心对疾病的恐惧。

(2)社交和尊重需要。养老院除了为护工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家人朋友相处外,需花更多的精力在营造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上,如上司经常和护工交流、养老院定期举办户外活动等。尊重需要可分为自尊需要和他尊需要。对于护工来说,自尊需要的实现更多依赖于他尊的满足。养老院可适当借助媒体的力量,对养老院以及护工的形象进行宣传。

(3)自我实现的需要。贯彻落实护工等级制度、建立完善护工职业发展体系是满足护工自我实现需要的有效途径。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管理者,为护工提升晋升机会,激发护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个人的职业价值。

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46-01

2009年6月――2012年6月,出院后3-6个月随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我科为62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行髋关节置换术62例,男46例,女26例,年龄60-99岁,平均年龄78岁,伴有糖尿病15例,高血压10例,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36例,股骨头坏死16例。均在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下行人工半髋或全髋置换术,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18-31天不等,平均20天。出院后3-6个月随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多行牵引,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只能通过手术来恢复肢体功能,解除痛苦,由于对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不了解,对手术能否成功抱疑虑,因此应注重心理护理,通过积极与病人交谈,让其了解手术全过程,消除焦虑与恐惧心理,让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2]。

2.2 术前准备 老年人生理储备能力有限,对手术的耐受力相对较差,应协助其做好各项检查。术前1天洗澡,晚上给口服镇静剂,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和排痰的方法。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术后为防假体脱位采取的正确,应避免侧卧,取平卧或半卧位,患髋屈曲<45度,患肢外展30度并保持中立,腿间放置厚枕,准备合适的丁字鞋。训练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引起尿潴留和便秘。使用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以保证稳妥,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和内收动作。加强营养老年病人,身体各项脏器功能减退而导致营养状况较差。增强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应适当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或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观察,用心电监护和持续吸氧,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情况,观察刀口有无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术区引流管引流出的血液颜色及性质和量的多少,如术后10h内出雪量超过800ml,需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术后引流量小于50ml/d,可拔除引流管。密切观察和输液速度,防止出现急性心衰或肺水肿。疼痛的观察:术后2天内采用持续硬膜外给予止痛药,但注意药量不宜过大。2天后仍疼痛较剧者,注意的变化,抬高患肢,避免患肢肿胀;并注意体温变化;观察伤口有无感染等情况。术后患者突然出现患髋剧痛应及时摄片检查,以了解有无人工假体脱位或半脱位。

3.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3.2.1 老年患者术后由于疼痛不敢咳嗽应鼓励其做有效咳嗽,协助扣背,将痰液咳出,保持呼吸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保持会清洁,鼓励病人多饮水,以防发生尿路感染。术后用气垫床,定时翻身按麽受压部位,以防发生褥疮。

3.2.2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达40%-70%,深静脉血栓发生时间以术后3-5天及术后2周前后最高,早期要密切观察肢体肿胀情况,避免使用促凝血药及预防性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对已经出现深静脉栓塞的患者要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采用患肢抬高并辅以低分子肝素钠、丹参等药物。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

4.1 早期训练(术后1周)手术6-10h后,可进行局部肌肉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术后4-5d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和臀部收缩运动,术后7天可协助被动运动。

4.2 中期训练(术后7-14天)继续上述方法训练。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侧卧位外展运动,将患肢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并在两腿间垫软枕,禁内收内旋。俯卧位后伸髋屈膝运动。

4.3 后期训练术后3周左右可扶拐下地进行行走训练。离床训练:先训练由卧位到坐位,再训练病人由坐位到站位。行走训练:站立适应后可进行行走训练。患肢不负重,负双拐行走,术后3个月后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

篇4

    2术后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24~48h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及时发现血压、心律等异常情况,密切观察患肢末稍循环、感觉、伤口渗血和引流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尿量和心功能情况,合理控制液速,防止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2.2护理

    术后予平卧位,抬高患肢20°~30°,保持患肢处于外展15°~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在搬运、协助排尿、排便或协助翻身时,应注意保持患肢外展中立,将患肢平抬平放,整个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不可单独抬起下肢,避免假体脱位的发生。

    2.3并发症的预防

    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定时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经常协助患者翻身(健侧卧位),侧卧时两膝间放一软枕,定时按摩骨隆突处,以防发生压疮。术后采用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鼓励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并指导患者积极主动进行肌肉收缩运动,指导患者进食低脂、富含粗纤维食物,定时顺时针按摩腹部预防便秘,每天温水擦浴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等,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有无脓液渗出等局部感染的表现,保持切口敷料干洁,更换引流瓶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局部感染。

    2.4功能锻炼

    制订个体化的功能锻炼计划,循序渐进,活动以不疲劳为宜。术后麻醉清醒即可鼓励患者做踝关节的背伸与跖屈锻炼,术后1~3d指导患者主动锻炼,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臀肌收缩运动、踝泵运动每天3~4次,每次每组运动坚持5~10min,每天被动髌骨推移运动,防止肌萎缩、膝关节僵硬,韧带粘连。术后4~7d主要以肌肉等张收缩和关节活动训练为主,指导患者以双手和健侧肢体支撑做抬臀运动,也可让患者坐起,但屈髋应小于45°。仰卧位时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运动,患肢伸直抬高足跟离床20cm左右,保持5s,每次重复10下,每天锻炼3次。同时进行屈髋屈膝被动运动。锻炼前后注意评估患肢感觉、运动、温度、色泽及有无疼痛和水肿[3]。一周后疼痛减轻,评估患者情况,锻炼以离床训练为主,协助患者离床逐步到床边不负重站立,再到借助助步器不负重行走训练,要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和体力情况进行,一般行走训练不超过15min。

    3出院指导

篇5

人工股骨头置换;护理;老年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因其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1]。许昌市中心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42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本组42例,男6例,女8例,年龄64~83岁,平均71.4岁。左股骨头下骨折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右股骨头下骨折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1天开始系统康复训练至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8 d,出院后定期来院随访。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意外发生,因患者缺乏对本病的了解,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尽量多疏导患者,和患者谈心,鼓励安慰患者,避免患者感到孤独。护理操作时,动作快、准、轻,并使患者全面了解手术情况,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惧。应酌情向患者介绍同种病例的治愈情况,使患者对预后充满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

2.1.2 术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屈伸踝关节和足趾关节,指导患者在床上利用健侧上下肢、头及背部抬起臀部,既可以按摩背部、臀部,预防褥疮,又方便放入气圈、便盆,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大腿及臀部肌肉收缩训练,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指导患者学会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及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出。

2.1.3 术前准备高龄患者入院后应全面详细地询问病情,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术前血常规、心电图、血型、胸部X线、肝功能等各种常规检查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术前患者禁食12 h,禁饮6 h,向患者解释备皮、过敏试验、配血、术前用药目的和意义,确保手术如期顺利。

3.2 术后护理

3.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变化,防止因手术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的发生。保持患肢功能位,膝下垫枕适度,观察患肢血运(肿胀、肤色、温度)和感觉,并做好记录。

3.2.2 基础护理 ①皮肤护理:患者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且术后伤口疼痛,更换不便,易引起骶尾部压疮。应做到勤翻身、勤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② 预防肺部感染: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活动少,痰液不易咳出,易发生肺部感染,术后嘱患者做深呼吸,定时为患者叩背,以促进痰液咳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③排尿困难护理:术后切口疼痛,卧床不习惯容易造成尿潴留,先采用流水声诱导,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每日定时消毒尿道口2次,恢复自主排尿后拔除尿管;④便秘护理:做好床上排便训练,并给予饮食指导,嘱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粗纤维的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必要时可行灌肠。

篇6

随着人们寿命的提高,老年股骨头骨折发生率逐渐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常见的骨科治疗髋关节损伤和晚期关节病变的有效疗法。2008-2009年本院对26例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55-80岁,其中股骨头下型移位性骨折1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例,髋关节股关节病5例。

2 心理护理

尤其对老年患者所具有的特殊心理特征,存在恐惧、矛盾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术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应知识的讲解与宣教,将髋关节病常见的病因、症状、治疗等知识进行整理,写成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以健康宣传栏、黑反报形式供病人阅读[1]。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

3 术后护理

3.1病情观察

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于床旁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3L/分。注意切口敷料及负压引流管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并护理记录。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应注意观察尿量,必要时给予导尿。注意患肢感觉运动及末梢循环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周围静脉充盈度,了解有无循环障碍情况。

3.2保证正确的

术后患者取平仰位,患肢用垫枕提高15-20度。同时保持外展15-30度,中立位,用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固定,翻身应使髋部及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患侧向健侧翻身,双腿间垫软枕预防髋关节意外脱位。

3.3预防术后并发症

防止呼吸道感染、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做好基础护理。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协助拍背、多做深呼吸、痰液粘稠,必要时雾化吸入以防止肺部感染,保持床整干燥,各骨隆突出适时按摩,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腹部按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的发生。保留导尿时会阴擦洗2/日,必要时膀胱冲洗1/日,防止泌尿道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70%[2]。术后不要使用止血药,提倡早期做踝关节的主动屈伸及股四头股的舒缩活动,以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

3.4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可提高手术效果,防止股肉萎缩及关节强直,一般手术后3-4天每天在医护指导下被动活动髋关节数次,但应避免极度屈曲、内收、内旋而造成髋关节脱位。[3]

4 出院指导

术后恢复较长,积极做好出院指导,主要指导患者继续进行患肢四头股收缩,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术后6周不要交叉双腿,健侧解位时双腿之间要夹一枕头。不要坐沙发和矮椅子,坐椅子上时不要将身体倾斜。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要曲髋超过90度。[4]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适当下床拄拐活动。6个月避免患肢外旋内收并逐渐增加肌肉和关节活动时间和强度,注意做到“三不”,即不负重、不盘腿,不坐矮凳,通过准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参 考 文 献

[1]程建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的健康教育.安徽医药.2004.8(4).302.

篇7

1 临床资料

2000年7月-2010年7月,本科共完成老年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28例、28膝,其中男性18例、18膝,女性10例、10膝,年龄在65~86岁之间,术前后给予系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2 护理体会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以往相同手术的成功病例,与家属一起给予鼓励和支持,以消除老年人对疾病的恐惧、紧张心理,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治疗。教育患者及家属,使其充分认识到早治疗、早手术的重要性。提供与病区内同类型患者交流的机会,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护士在同患者进行交流时要言语亲切、称呼恰当、态度和蔼,说话速度要放慢,必要时重复2遍,甚至3遍,直至患者理解为止。

2. 1. 2 加强饮食指导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造成术后组织修复能力低下,致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因此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应适当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钙、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尿路感染。对纳差、进食少的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对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术前给予纠正,针对各种并发病做好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

2. 1. 3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指导:每日清晨做深呼吸,深咳嗽数次,吸烟者戒烟,指导病人学会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同时也要指导病人家属学会辅助病人咳痰的方法,以预防肺部感染。此外还要训练病人在床上正确使用便器,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

2. 1. 4 肢体及关节功能锻炼指导:因老年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为预防并发症,入院时就要教会患者在床上的各种锻炼方法。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能耐受的床上活动,例如在牵引床的帮助下进行上肢的主动活动;自己每小时做抬臀活动1次;主动活动踝关节每小时10次;间断进行下肢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等。

2. 2 术后护理

2. 2. 1 保持正确的:术后患肢用软枕略抬高,保持外展30°中立位

2. 2. 2 病情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术程长,易引起并发症,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观察肢体肿胀程度、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的变化, 1h引流量超过100mL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并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要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如血压升高、血糖增高、心率加快甚至胸闷、气促等,注意药量不可过大。

2. 2. 3 并发症的预防:(1)预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关节病残,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有感染可切开清创引流。(2)预防压疮发生:特别是老年患者尤应注意,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并按摩局部;大小便后要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湿刺激;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无渣屑。(3)防止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嗽,家属轻拍背部以助排痰,液粘稠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次;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会清洁干燥。(4)其他: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足部温度、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有无栓塞性静脉炎的征象,观察远端感觉及运动功能情况。

2.2.4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常常抱有抵触情绪,应反复给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和必要性,告诉病人拖延康复训练将会使手术毫无意义,以增强患者主动训练的信心。

2. 2. 5 功能锻炼有规律地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膝关节的力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对老年高危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有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术日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等长运动,进行股四头肌、胫前肌的收缩以增强肌肉力量,如患肢踝关节尽量背伸,每次保持5s后放松,每小时10次;此外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CPM锻炼,设定屈曲范围70度-100度。如果没有CPM,术后第二天即开始屈曲90度锻炼。总之,不管采用上述那一种方法,术后第二天上午要鼓励病人床上活动,骨水泥固定者7天后扶拐或使用步行器下地行走。

2. 3 出院指导

2. 3. 1 指导患者按出院前的功能训练方法,坚持在床上或站立的情况下进行功能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

2. 3. 2 术后3~6周可逐渐恢复大多数且轻微的日常活动,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运动。注意安全,防止摔倒。行动时要使健侧承受大部分力量,每天行走100m以上,穿平跟低帮的鞋,鞋不能太软。病人活动时应扶拐或使用步行器至少4-6周,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有助于假体部位的骨组织适应新的应力变化或者有助于骨长入。6周后,病人可换用手杖,酌情继续增加活动量,一般术后10-12周逐步增加正常活动。

2. 3. 3 复诊时间为出院后1个月,但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3 小结

因老年人身体大部分器官机能都有所退化,术中及术后风险较大,故要完善术前检查,器官功能太差及有原发疾病的要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待一般情况好转,无手术禁忌后,方可安排手术。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后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此外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从思想上接受术后康复训练,且在行动上能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 王玲,戚晏,牟静.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9,12(20):2054

[2] 李荣英.舒适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12(22):2250-2251

篇8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迅速发展,股骨颈骨折已经逐渐成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就是重建髋关节功能最常见的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提高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完善,人工髋关节置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能够缩短老年人的卧床时间,减少其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本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125例,手术118例,其中男50例,女68例,年龄66~90岁,平均年龄77.5岁。本组病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出院随访时限为3个月~1 年。效果满意,假置及髋关节功能良好。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术前1 d到病区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对手术的认识,本组绝大多数患者对康复信心不足,加上不适应入院后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对治疗费用等其他方面的顾虑而忧心忡忡。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给予对症护理,讲解手术方法及原理,介绍以往手术患者的情况,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树立康复信心,稳定情绪,配合手术和治疗。

2.2 病情观察 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肿胀程度,皮肤充盈度及静脉回流情况,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引流量的变化,发现异常时立即告知医师及时处理。

2.3 护理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用软枕抬高15°~20°,同时保持患肢外展15°~30°或中立位,搬运时尽量保持此位置,这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肢可穿“丁”字鞋,防止患者患肢外旋及内收。翻身时应使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患侧向健侧翻身,双腿间垫软枕,预防髋关节意外脱位。

3 预防术后并发症

3.1 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尽早做有效咳嗽,帮助拍背,按时变更,促使痰液排出;控制、减少探视人员,定时开窗通风,减少交叉感染。

3.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髋部手术患者因术中牵拉刺激深静脉、老年人血黏度高、术后伤口疼痛不愿活动等原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明显增高。护理措施主要有早期肌肉舒缩锻炼、下肢被动活动、按摩局部受压部位等,对高危患者及时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预防用药。

3.3 泌尿系感染和便秘的预防和护理 老年人因麻醉影响、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因素,容易发生尿潴留。术后保留尿管的时间,以2~3 d为宜,需留置较长时间的,应用庆大霉素液冲洗膀胱2次/d,每2 h开管1次。鼓励患者多喝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预防便秘。

3.4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老年患者皮肤组织退变、术后伤口疼痛、调整困难等,使骶尾部组织长期受压,易发生褥疮。护理措施是: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按时翻身,骨隆突部用气垫保护,局部红外线宽谱理疗,保持床单干燥、整洁[1]。

4 功能锻炼

有规律的进行康复锻炼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度,保持髋关节的力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应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鼓励对患者的锻炼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1 手术当天要避免过多活动

4.2 术后第2天可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2.1 屈伸踝关节 慢慢将脚向上勾起,然后向下蹬数次,以不感疲劳为限。

4.2.2 进行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 s后放松,如此循环,以不感疲劳为限。

5 出院指导

篇9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其围手术的康复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老年病人,护理难度大,机体免疫功能和耐受性降低,易出现并发症。我科从2009年-2011年全髋置换术经围手术期精湛的手术技术和及时的术后护理,病人术后恢复快,效果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12月,我们对6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45-94岁,平均年龄6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有髋部疼痛及功能障碍,随访平均一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无一例患者发生假体脱位,仅一例患者全髋翻修。术后大部分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术前应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术后的配合和康复,以及术后家居环境的改变,而且要让患者意识到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强调患者积极配合对防止脱位的重要性,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术后的限制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2.2术前适应性练习 护士应详细指导并协助病人术前练习正确的上下床方法,尝试使用术后用的外展枕,高低椅和助行器,练习床上使用便盆的配合,消除病人紧张情绪,能够更好的适应手术后的生活方式改变。

2.3肌肉锻炼 为了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术前指导病人加强下肢肌肉训练很重要。具体有:① 臀中肌肌力训练。②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训练。③踝泵运动:主要是踝关节屈曲与背伸运动,并带动小腿肌肉运动。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术后常规心电监护24小时,观察生命体征情况,低流量吸氧,增加血氧含量。注意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避免创口内积血而致感染及术后血肿形成,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一般术后2天或引流量少于50ml每天,可拔出引流管,注意保持伤口敷料完整于净。

3.2术后 手术后患者回病房时护士要正确指导搬运,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牵拉肢体,专人扶托患肢,避免假体脱位,患者平卧床上时两腿之间放一个梯形枕或软枕,保持患肢15度外展位;侧卧时取患侧卧位,两腿间夹软枕,护士一手托住患者臀部,一手托膝,将健肢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位。

3.3预防并发症 老年病人长期卧床易出现坠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褥疮。术后应予相应的预防措施,鼓励患者进行双上肢肌力训练,扩胸运动,有效咳嗽,深呼吸等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勤按摩骶尾部,定时翻身,抬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单位整洁,有效预防褥疮发生。进行会抹洗,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同时防止便秘和腹胀。

3.4术后功能锻炼 目的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3.4.1术后第1,2天,鼓励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在有效镇痛的前提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臀肌训练和踝泵运动,每个动作保持5秒,然后放松,反复练习,使肌肉保持一定张力。

3.4.2术后第3天,可开始使用CPM行患肢肌力训练,进行髋,膝关节的被动活动,一般将CPM开始的最大活动角度定为40度,此时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为25-40度,以后每天增加5-10度,此练习至术后一周左右,CPM最大活动角度达90度,髋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将超过85度。

3.4.3术后第4天患者可以在主管护士协助下在床边坐起,应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度,避免髋关节脱位。为防止长时间卧床后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可先将床头摇高至45-60度练习适应。

3.4.4术后第5-7天,病情允许下患者可先坐高低椅,然后在助行器协助下进行原地踏步练习,最后在病房内练习行走,坐高低椅时,患侧膝部应低于髋部,双腿分开8-15公分,离开椅子时,先放下患肢,然后健肢着地,,待患者适应后再逐步练习行走。行走时健肢在前先行,患肢跟上,再移动助行器向前,注意保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

3.4.5一周后,患者可行患髋外展,内收,后伸肌群的等长收缩①。鼓励患者扶拐行走并练习上,下楼梯。上楼时健肢先上,患腿后上,拐杖随后或同时,下楼时拐杖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这样可以减少患髋负重屈曲②。

3.4.62 周后巩固和提高以前的训练成果,6周内禁止将髋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如髋关节内收,内旋,过度屈曲,过度伸展,外旋等。患肢髋关节屈曲小于90度,并经常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

4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及家属坚持正确的功能训练,日常生活中应遵循三不四避免,三不:不过度负重,体重超重者应注意减肥,不做盘腿动作,不交叉腿,不坐矮凳子。四避免:避免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项目,如武术、柔道等,避免在髋关节内内旋位时从坐位上站起,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取物,避免在不平整或过于光滑的路面行走。定期检查复诊,术后第1、2、3、6、12月复诊。

参考文献

[1] 王慧玲、张晓萍、付艳,等。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685-687。

[2] 施楚军、张莲春,康复训练程序在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28-29。

作者单位:516211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外二科

(上接第222页)

术前遵医嘱抽血交叉术中备血,术前晚清洁灌肠,术前禁食8小时,术前一小时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1.3健康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原理、方法及术后效果。对思想顾虑较多的患者可带其参观已手术的患者,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并积极配合手术。术前戒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便、深呼吸、有效咳嗽,早期进行肛提肌锻炼,以减少术后尿失禁的发生。

2.2术后护理

2.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直至生命体征平稳。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发绀、恶心、呕吐、胸闷、心慌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2.2膀胱冲洗的护理 术后给予持续膀胱冲洗,以冲出前列腺创面及膀胱内血块,冲洗液的温度宜34摄氏度左右。本组76例患者均采用三腔尿管,术后一般冲洗1-3天,尿液颜色变浅即可停膀胱冲洗。持续膀胱冲洗的注意事项有:(1)妥善固定冲洗管,以防脱落。(2)冲洗液速度与引流液的速度相一致。(3)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调整冲洗速度。(4)每2至4小时一边快速冲洗,一边挤压管腔,以及时引流出膀胱内的小血块及前列腺组织碎块。本组病例均无管道堵塞现象发生。

2.2.3导尿管的护理 术后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尿道口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2次。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袋不能高于耻骨联合,以防逆行感染。术后5-7天拔尿管,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避免腹压增高的因素引起继发出血。

2.2.4膀胱痉挛的护理引起膀胱痉挛的主要原因:(1)冲洗管路不通,血凝块阻塞。(2)手术刺激、膀胱创伤、尿液浸泡新鲜创面等使膀胱敏感性增高。(3)膀胱冲洗液水温过低。(4)尿管球囊过度压迫引起膀胱痉挛。(5)精神因素,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诱发膀胱痉挛。[1]患者常表现为耻骨区、会及尿道外口不适,尿意急迫,坠胀,部分患者表现为膀胱、尿道的阵发性和痉挛性缩痛。一般消除诱因或使用镇痛泵持续镇痛和按医嘱使用镇痛剂及解痉药,可达到止痛和抑制膀胱痉挛的作用。

2.2.5继发性出血 术后1-4周内发生,多因术后膀胱持续冲洗引流不畅或坏死凝固层在脱落期并发感染或强用力排尿排便引起。因此,术后应保持持续膀胱冲洗及引流通畅,如有阻塞,应用无菌注射器抽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设法排出阻塞物。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2000ML以上。避免强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防止便秘。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避免饮酒及食辛辣食物。若发生继发性出血,立即通知医生,加快膀胱冲洗速度,使用止血药,必要时重新放入电切镜,寻找出血点而止血.。

2.2.6 尿失禁的护理 拔管后患者常出现暂时性轻度尿失禁,[2]轻度尿失禁的患者可做盆底肌肉收缩训练,嘱患者做憋住排气的动作或在排尿过程做中止动作,每次收缩3-5秒,每次训练10-20分钟。

2.2.7 预防感染患者带有尿管加之手术所致免疫力下降,易发生肺部、尿路和精道感染,严密观察体温及白细胞的变化,观察有无、附睾肿大及疼痛,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出院指导

(1)指导患者镊取足够的水分,避免饮酒,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不要用力排便。(2)告诉患者可能继发合并症的征象,如尿道感染、出血、梗阻,若出现以上征象立即来院检查治疗。(3)6周内不提重物及做剧烈运动,术后6-8周才可恢复性生活。(4)指导患者做收缩会阴活动,以协助恢复尿道括约肌控制力。(5)选择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甲鱼等,适当控制钠盐的镊入。

4 小结

对7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观察、护理,及时掌握处理各种并发症,做好健康指导,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63-01

1 临床资料

我院 自2010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需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老年人64例,其中男性28例,占病人总数44%,女性36例,占总数56%,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4岁,最短住院21天,最长住院35天,平均住院28天。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均顺利出院,经随访均能生活自理。

2 围手术期的护理

2.1手术前的护理

2.1.1老年患者入院后,由于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感到陌生,长期卧床起居饮食不能自理,很不习惯。尤其老年人伤后考虑问题很多,如担心预后不好,怕影响子女工作。怕以后子女不照顾成为家庭的累赘,容易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康复。作为护理人员要服务热情亲切,细心观察,及时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言谈举止要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增加他们心里上的安全感,赢得老人的信赖,使老人感到护理人员的亲切和关心,病人能尽快适应环境,并向病人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使病人了解手术的必要性,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手术及各项护理操作。

2.1.2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对疼痛的反应比较慢,有一部分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所以在护理中要细心观察各种症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2.1.3完善各项入院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血型、血交叉、凝血功能测定、心电图、胸透、B型超声等,手术部位的x线片,为手术做好准备。

2.1.4给病人创造好的生活环境,保持病室安静,病室光线柔和,空气清新,床铺平整无皱褶,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1.5股骨颈骨折病人应做小腿皮牵引,如为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并有股骨颈吸收者,术前应做胫骨结节牵引。应密切观察牵引的重量、位置、做好牵引眼的护理,每日用75%酒精20毫升点眼,观察针眼有无红肿及渗出,伤肢皮肤有无水泡、溃烂等。如果牵引重量不合适,及时调整。

2.1.6对不习惯在床上排便的病人,护士要指导并训练病人在床上大小便。递送便器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划伤患者,每次便后清洗会,防止感染。

2.1 7术前常规抗生素治疗,术前一日准备皮肤,处理好个人卫生,以免术后感染。术日晨清洁灌肠,禁食水,进入手术室前10分钟肌注安定10毫克,使病人能心绪平和的接受手术。

3 手术后的护理

3.1手术结束后,护理病人回病房,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肢外展保持中立位,两下肢间放一外展架,防止内收、内旋、穿丁字鞋以防人工股骨头再脱位 。

3.2密切观察肢端血运及切口渗血情况,给予负压引流管引流,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的多少及引流管是否通畅,如果引流液正常,一般于术后48――72小时即可拔除引流管。

3.3术后禁食,待病人排气后方可进食,先进食营养丰富的半流食或软食,以后循序渐进,逐渐加强营养及增加食物的量,保证术后的营养供给

3.4术后当日疼痛较剧,可根据情况给与止痛剂缓解疼痛。

3.5术后遵医嘱给予抗菌素预防感染,术日给予足够的液体,保证机体能量的供给。

3.6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6.1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骨折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老人及消瘦的人尤其如此,要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局部长期受压,促进局部血循环。

3.6.2 定时开窗通风,鼓励病人深呼吸,帮助病人排痰,鼓励病人在床上做扩胸运动,以增加肺通气量。定时拍背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坠积性肺炎。

3.6.3预防泌尿感染和结石。因长期卧床和不动,小便不易排出,日久易导致泌尿系结石或感染,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排尿并保持会清洁。

3.6.4加强饮食营养,促进骨折愈合。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必须及时补充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高钙饮食,以利骨折修复及机体营养的补充。注意食物调配同时增加纤维素含量,多食新鲜的蔬果防止便秘。

4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2-3天,可采取半坐卧位,协助病人在床上功能锻炼,自主收缩下肢肌肉,防治萎缩,以利功能恢复。两周后可自主活动髋膝关节,4周后扶拐下床不负重,3个月后可负重活动,半年后定期复查。功能锻炼是骨折病人必须进行的一种运动,它包括肌张力的运动,关节被动按摩活动。骨折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易于引起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促尽骨折愈合。因此,加强卫生宣教,做好思想工作,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能克服困难,主动锻炼,能更好更快的促进骨折愈合,早日康复。

6健康指导

6.1术后卧床休息三个月,避免剧烈运动和患肢负重。

6.2每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定期复查,如果有关节疼痛等病情变化随诊。

篇11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然而高龄人群面对的问题是机体逐渐衰老,生理方面、健康状态下降,心理或多或少也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促进康复,减轻社会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开资有很大的收获,现说几点体会。

1工作人员注意自我形象,自我全方位素质培养。加强非语言交流,端庄的仪表,稳重举止,优雅气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可消除老年患者疑虑、担忧心理。护士适当适度用手抚摸病人的手肩,或给予搀扶,整理一下衣服、头发、盖好被子,可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无助感。在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时,精湛的技术,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往往会赢得老年患者的信赖与配合。护士沉着、冷静、敏捷、娴熟、自信、干练的无痛性操作技术,可给患者留下安全,信任感,同时也能让患者不良清绪渐渐平静下来,让患者在一个轻松环境中身心愉悦接受治疗护理。

2工作中充分发挥人类语言魅力,把握随时沟通时机。加强语言交流,面带微笑,眼神平静注视病人,态度和蔼,用建议与商量的舒缓语气,回答患者疑问。抓住每次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注意观察情绪变化,可以利用床头交接班,晨晚向护理院宣教,做各项护理操作时与患者进行融洽的沟通,达到心与心交换效果。对一些农村患者文化低,外观不美,举止不雅的患者,不能鄙视、嘲笑,我们要用知识文化慢慢教育改造感化他们,更不能采取同样粗鲁的方式回击,更不能看人下菜,搞个人歧视。一视同仁,让他们不会产生失落、自卑感,过头话少说,不做过头事,谨记“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

3调整病人情绪,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性格。老年人患病后,常会产生焦虑、悲观、孤独情绪,心理上产生忧虑常常表现缄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无动于衷,有的或者是急躁易怒,乱发脾气。针对这些问题,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适度让他们发泄一下,生活上多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聊聊家常,建立一种熟人如亲人般感情,热情关怀,减少其一切不良刺激,帮助他们适应病人角色,积极面对各种生活问题增强他们自我保健,自我照顾的能力。特别对一些丧偶无人陪伴老年病人多开导,并联系家人好朋友或以前同事多来看望、陪伴聊聊心事,让关爱温暖亲情融人病人每一个细胞,逐渐减轻负性情绪,树立一种正性情感。

4帮助病人建立和谐家庭与人际关系,重视社会支持环境。人患病后都希望受到关注帮助。护士在工作中要经常与病人,促膝交谈,帮助他们正视现实状况,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肯定他们过去,但不否定他们未来,耐心引导,多给病人自我空间,让他说出自己感受,对家人要求与想法,护士起一个信使传递者联系家人或单位,动员周围人来共同关心鼓励病人,让他们经常带来一些病人喜爱食品,好吃东西来探望,探望者切莫在患者面前谈病不愉快事,以免引起患者情绪波动。

5随时开展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克服不良认知。有针对性介绍老年病人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讲解疾病与保健基本知识,帮助他们重新规划生活,克服不良认知,帮助他们如何去延缓衰老,促进长寿提高生命质量,生存质量,而且也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接受衰老,增强自我保健与自我照顾能力,从生活中寻找活着的意义和乐趣。接触中护士主动热情随时随地给予服务,健康教育。

6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念,消除对死亡恐惧。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无人可违反。其实死是生命的最后一站,是有机体自然变化,回归自然的必然结果。人生自古谁无死,懂得这个道理,消除不必要恐惧,坦然处之,人老心不老,不怕人老,就怕心老,人死精神在态度面对疾病,面对人生。因疾病,人身机能发展处于临终阶段,不能紧紧看作是医疗失败、无能,而是看作生命发展必然结果。生命的放弃与结束,是对亲人,本人痛苦的解脱,也是对生命的尊重。维护了做人尊严,生命也会因人的态度绽放出不同光彩。工作中不断的把这种观念渗人到患者人生观里,理解一切,相信自然。

7体会:护士在临床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相关病知识与技能,帮助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心理行为,热情为他们服务,促进他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同时也可减少医患之间矛盾。此外,护士要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社会学,语言学,人文学,心理学等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换位思考,把握好沟通技巧,密切医护患关系,除了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促进病情早日康复,促进和谐医疗、医患环境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