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合同管理模版

合同管理模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4 08:37: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合同管理模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合同管理模版

篇1

0 引言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简称epc)总承包模式即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程建设所有阶段的全部工作,在约定的合理工期内,最终向业主提交一个满足合同技术附件约定质量合格的工程项目。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业主一般会按照批准的基础设计概算控制整个工程总投资,并参照其中各装置单元建设投资,以合同价格的形式分配给各epc合同包,随着合同的签订,也将投资控制风险转移至epc承包商。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除业主在工程总投资超出概算方面的风险,在epc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及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都需要业主做到高效管理、有效控制。而在项目投资影响的诸多因素中,作为龙头的设计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据统计分析在基础设计阶段,其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详细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约为5%~35%。很明显,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以前设计阶段,限额设计就是设计阶段有效的关键措施。

所谓的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基础设计,按照批准的基础设计总概算控制详细设计施工图预算,同时各专业要在保证达到施工功能前提下,按所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严格控制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虽然我国很早就在各个行业基建项目提出限额设计,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甚理想。这需要业主与设计方共同配合,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取得最佳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行了epc总承包模式后,设计人员已经转变观念,具有了经济意识,会自觉的在合同总价内节省投资。对业主方,epc总承包合同总价内的限额设计对于控制项目总投资意义较小,若控制不善,还会造成运行费用的增加,这就需要业主项目管理团队在推行限额设计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推行限额设计的技术基础性工作,加强限额管理,实行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1 做好基础设计阶段限额管理

实行epc总承包模式后,在不产生合同变更的条件下,进入详细设计阶段时总的投资费用已基本确定,这就要求在此合同模式下详细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预前管理。其中首要手段就是做好对整个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基础设计阶段限额管理。

1.1 将审定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及工程量进行投资分解,按照各单位工程或专业工程划分,设立限额设计目标。限额设计的目标体现了设计标准、规模、原则的合理确定及有关概预算基础资料的合理取定,通过层层分解,实现了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与管理,也就同时实现了对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为配合限额设计目标的完成,设定技术上不应突破的限制值,编制项目工程统一规定,对于主要的技术要求、选材标准、配置要求做出限制,并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

1.2 因在限额设计中技术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处于支配地位,基础设计中要重视方案选择,对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未落实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案比选、细化。推行价值管理,利用价值工程原理v=f/c,合理分析各种方案的功能评价值(f)、充分分析全生命周期成本(c)、综合评价功能价值(v),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的实现项目的必要功能,从而保证限额设计的有效实施。

1.3 从本质上讲,限额设计就是控制工程设计标准、控制总的工程量。在基础设计阶段,应根据《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shsg-033-2003的深度提交设计文件及工程量清单,其中的工程量表要求设计单位造价专业人员会签,让造价人员及早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将技术和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及时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对比,能动地影响设计。从而保证用于epc总承包招标的基础设计文件深度满足招标要求并做到尽可能完善,同时编制的概算尽可能详实,对后续的项目执行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2 控制详细设计阶段合同变更

采用epc总承包合同模式之后,投资额以合同总价的形式转移至epc总承包商方面。故在epc总承包商招

及合同执行过程中,做好合同变更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在此阶段,业主的限额设计管理主要体现在设计变更的管理控制方面。通过对设计变更的有效控制,一方面避免引起过多的合同变更,直接影响项目总投资,一方面对附带合同变更的设计变更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2.1 在招标阶段,通过技术与经济的多方面权衡,综合评比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选择最优投标方案,减少因合同本身造成的详细设计阶段非技术性合同变更。

2.1.1 加强投标文件中缺项、漏项的评审:若投标文件中产生的缺项、漏项不会使整个投标报价低于成本,投标人在澄清、说明和补正中已承认并承诺由其承担该漏项费用,可将该项对应的所有报价中最高报价计人其评标价中,但如中标,该费用不予增加。避免合同签订后出现合同纠纷,引起费用增加。

2.1.2 加强投标技术文件中工程量及计费价格的评审。审查投标技术文件中工程量是否与招标文件、基础设计文件中的工程量对应,单价的取费是否合理。防止降低工程量,而大幅提高单价现象的出现。便于执行过程中出现合同变更时,控制总变更费用。

2.2 在详细设计开始前,做好设计输入、边界条件的落实及工程统一规定更新维护,减少因业主输入条件变化、业主工程标准调整引起的合同变更。这也是业主限额设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统计数据表明,由设计直接原因引起的变更占3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补充、修改的占22%;由于设备提资有误,造成现场到货设备与设计不符发生的变更占18%;由于业主根据生产需求和使用条件提出的变更占13%;由于材料采购原因引起的变更占9%;由业主根据国家规定、企业统一要求提出的变更占4%,其中业主方提出变更的占到了17%。诚然,业主方引起的设计变更,可能节省投资费用,也可能造成投资增加,从而对限额设计带来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同阶段的变更,其费用损失相差很大。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越少。在epc合同模式下,业主提起的变更会直接引起合同变更,对于项目投资带来负面影响。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就需要在详细设计开始前或者初期在基础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校核全厂系统、各专业界区条件,项目主要工艺物料、蒸汽、水平衡,维护更新项目工程统一规定,并通过设计开工会调整确定输入条件、工程设计标准,将变更损失降低至最低。

2.3 在详细设计过程中及现场施工阶段,做好设计变更的控制管理。即使业主2.2条内容做的多么充分,工程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设计变更。因设计处于龙头位置,多数的合同变更是由设计变更引起的,对此阶段设计变更的辨别、评估分析,控制设计变更数量是业主的限额设计管理的关键。

首先,对此阶段的设计变更进行技术审查,防止epc总承包商设计冒进,保证工程质量。在epc承包商内部费用控制指标的限制下,各专业会按照标准规范的底限进行设计,原本标准规范就是一个最低标准,仅能够满足标准规范称不上一个好的工程设计,这需要在设计变更的审查中注意业主工程统一规定的落实。此审查原则对详细设计图纸同样适用,从而保证建设工程满足合同要求的相关指标,并最大限度保证质量的优越。

对于重大设计变更,在技术方案可行性审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设计变更的影响范围进行判定,控制变更范围,减少联锁反应。同时要求承包商提供变更建议方案,补充说明技术经济优选的过程。epc总承包合同不像epc/turn key合同对试运行承担全部责任,epc总承包商在试运行阶段仅承担技术服务。在设计变更的审查中要注意防止通过设计变更将建设成本转移至试运转费用及生产成本。通过价值工程分析,全生命周期内分析成本,择优选用变更方案。

其次,评估设计变更是否存在引起合同变更的风险。对具有合同变更潜在风险的设计变更,首先对业主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合同变更预警;同时要求承包商编制详细的合同变更建议方案。在合同变更建议方案中要明确变更内容、变更带来的对质量、进度、费用的影响。由业主方对合同变更建议方案进行评审,包含上述设计变更的技术审查。以合同约定的技术质量要求及项目工程统一规定约定的标准为准则,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确定是否实施变更。一般情况下,应将总的合同变更费用控制在该装置单元建设投资或者epc合同价格的10%以内。

3 做好项目统筹计划

r>

综合性的石油化工项目,会有多个装置单元组成,考虑承包商工作负荷,会对整个项目进行合同包划分,由不同的epc承包商来承建。另外,众所周知,项目管理的三大要素,质量、进度、费用是相辅相成的,若一味强调进度,会同时带来费用的大幅增加。这就需要业主方制定项目总体计划,根据开试车计划安排,有序设置各epc总承包合同的完工时间。避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因强调进度而造成合同价格或设计变更甚至合同变更的增加。若进度计划要求不合理,承包商会在投标报价阶段加入相应的风险费用,如在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保守设计来保证进度,而这些成本无疑会转嫁至投标阶段的报价中,从而保证承包商的收益。这样会反过来影响基础设计阶段工程量清单,造成本文1.3条所要求的工程量清单无实际参考意义,同时会带来2.1.2条招评标时的风险。

4 结语

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重点、关键环节,但在epc合同模式下,业主不能过多的干预承包商的工作,且承包商追求利益最大化,业主在此阶段的设计投资控制处于被动阶段。故需要将管理中心前移,利用限额设计落实基础设计深度及工程量、概算准确度,同时在epc阶段,对于设计方案、设计变更等重大事项、关键节点利用价值工程进行限额设计管理。

随着我国大型项目越来越多的实行epc合同模式,业主在转移投资控制风险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管理的针对性,利用限额设计提高项目投资管理成效,使项目总投资处于业主的有效控制之下。

参考文献:

[1]张宝军,李合成.限额设计与工程造价控制.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4).

[2]王永平.业主在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研究.商品与质量.2011(4).

篇2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95-03

在传统办公中各部门之间传递文件、通知公告,主要采用的方法还停留在纸质文档的传阅、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而这些方式主要依靠人工,以及一些外部通讯工具或软件,非常不利于信息的管理。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政府部门和各事业单位纷纷开始引入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来协同办公[1]。本文所介绍的OA系统基于工作流技术,采用先进的J2EE技术体系和平台化的实现方式。在整个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公文管理模块是其中最重要、也是使用最频繁的部分,主要包括发文管理、收文管理两大部分,提供了自动化公文流转管理的功能,以下针对该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实现。

1 公文管理模块功能设计

1)发文管理

发文管理模块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管理发送文档,实现了文档的流程化管理。主要提供了新建发文、发文草稿、在办发文、办结发文、终止发文和发文传阅几个功能,如图1所示。

2)收文管理

在收文管理中,主要用于管理外来单位的公文,实现了来文的签收、来文的传阅、来文的拟办、来文的承办等管理工作。主要提供了在办收文、办结收文、终止收文和收文传阅功能,如图2所示。

2 公文管理模块流程设计

在办公过程当中,任何一项工作都包含有许多个业务流程,简单的模块说明是无法对工作进行描述的[2]。下面对发文管理和收文管理这两部分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并对其工作流程进行设计[3]。

1)发文管理流程设计

在发文之前,系统管理员首先会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定义好公文所需要的各类模板,并且还要定义好公文的整个流程,包括流程序号、名称、后继流程序号、参与流程的用户等等。定义好流程后,发文操作就会按照事先定义好的工作流程自动进行流转,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发文管理流程的分析,在整个发文的过程中涉及了很多的部门和人员,每个人员的权限也是不一样的,如表2所示。

发送的文件内容统一采用Word进行编写,而公文当中领导的手写签名、痕迹保留、定稿、套红、签章等则以OCX控件技术来实现。同时,系统还提供了严密的授权管理和数据加密功能,确保文件的保密性、完整性,实现了对文档传递过程中的有效监控。

2)收文管理流程设计

收文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对于外来文件的收集、归档、整理与管理操作。用户收文时,一般需要将文档电子化归档。

3 公文管理模块的实现

整个OA系统是在MVC框架模式,采用J2EE技术体系和SQL Server 2005关系型数据库来实现的。下面是发文管理的实现过程。

3.1 定义发文工作流程

管理员需要事先定义一个发文流程,以及定义好公文的模板。发文流程的步骤应该包括公文拟稿、审核、会签、核稿和签发,完成公文流转的要求。

1)模板定义:系统管理员根据不同的办公内容,在系统的工作流管理中,定义各类模板。主要包括模板号、模板名,而模板的制作可以使用Word文档,方便易用。

2)流程定义:系统管理员进行流程定义,包括流程的序号、名称、后继流程序号、参与流程的用户等信息。

3)发文拟稿:拟稿人选择公文模板表DocModel中,已定义好的公文模板,进行文档编辑;编辑完后,文档会按照先前已定义好的发文流程进行发送。

4)发文审核:按照发文流程的定义, 从步骤表Step中读取出该流程定义的下一个节点及其处理人。公文将会按照流程的定义,发送到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审稿人员开始审核时,相关信息将会写入到公文处理表DocOperate中。

5)发文会签:判断当前公文状态state,是否满足会签条件。当满足条件时,从步骤表Step中读取出该流程定义的下一个步骤及其处理人。系统会签提供了多部门会签功能,系统会按照会签顺序将文档发往该部门。

6)发文签发:判断当前公文状态state,是否满足签发条件。当满足条件时,从步骤表Step中读取出该流程定义的下一个步骤及其处理人。公文发送到相关领导处,由领导提出修改意见并签发。

3.2 发文管理具体实现

点击系统左侧功能树中的“全院发文――新建发文”,可以填写公文撰制单,实现公文的创建和发送,如图5所示。

4 结论

公文管理模块是OA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 管理了单位内部所有公文的发送、接收和审核。基于 B/S 结构,采用工作流技术, 能开发出功能齐备、易于操作、界面友好的功能模块,满足了办公的实际需求,实现了高速高效的现代化办公。

参考文献:

篇3

2、相同类型合同无统一的审核标准,因此导致合同正式审核节点出现退回情形。

二、外部问题

(一)流程问题

1、合同前置流程责任划分不明,是否要走签报,走何种流程无明确,致使业务部门提起合同前都要请法务确认;

2、有些项目在初期业务就要求法务介入,时间成本较高,法务精力有限;

3、各部门在合同预审及正式审核中职责分工不清晰,致使法务承担与合同有关的全部审核工作,其中包括应标材料审核、核实采购结果、核实签报等,进而影响合同审核效率。

(二)合同文本问题

1、合同文本授权条款目前未根据不同业务场景做出明确分级;

2、合同模板(特别是收入类合同模板)跨部门共享范围未明确;

3、合同模板制定及优化缺少与业务部门衔接的反馈机制。

研究《合同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落地的配套措施,采取有效的宣导措施,确保制度切实执行。

合同管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持续跟踪解决,并根据公司发展新情况提出相匹配系统需求。

研究合同发起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和法务部门在合同审核中的职责边界。

研究制定公司投标文件模版。

对现有公司合同模版优化更新,并根据业务发展拟定新类型的合同模版。

研究如何借助外部力量补充现有人力不足。

篇4

经济合同是指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户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目前已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各单位之间来往最重要、最常见的契约形式。合同不仅是商业关系的表达,更具有法律效力。加强合同管理,不仅实现医院内部控制需求,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维护医院合法权益。

1审计合同管理存在问题

集团中心审计部于2016年9~10月对中心(集团)各院区2015年签订的经济合同,包括设备采购、物资采购、建筑工程、设备维保、总务类等进行审计,主要采取合同登记审阅,财务查账,付款逐笔核实,仓库调查到货入库情况等方式,对经济合同的合理性、合法性、完整性及合同条款的执行情况,款项的支付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核。审计出集团各院区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1)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审计部门对合同审阅时发现,存在个别10万元以上的零星工程合同没有写明施工期间,且无保修期约定;合同文本没有签订日期、没有签约人签字;个别总务物资采购合同文本重要条款空白或与会签单上内容不一致等欠规范的情况。(2)合同文档编码不统一,文档查阅不便。各职能部门合同各自管理,各院区各部门合同编码没有统一制定,较为混乱。例如各院区的合同编码仍然延续集团合并前的编码方式,集团化后没有进行统一,院区内的总务合同也没有统一编码,整体比较散乱。合同归档采用手工归档,所有履行完成的经济合同均以纸质形式存档,使得查阅合同费时费力,效率低下。(3)合同会签进程、付款进度等难以控制。由于合同会签参与的部门及人数较多,一份合同签订往往需要消耗很长时间,而且难以追踪具体已签至哪个部门,需要逐个部门进行联系,付款签字流程同样需要长时间签字流转,效率较低且流程监管困难。(4)存在合同到期没有续约情况,无预警机制。存在部分房租收款合同没有续签仍然出租,部门维保合同没有续签导致医疗设备存在运行风险。由于合同数量大,单纯靠传统办公软件很难保证所有合同签约时间都能衔接的很好。

2针对合同管理审计问题解决思路

针对审计部门提出的合同签订不规范、编码不统一等一系列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相关人员与2016年11月参观学习三门核电站的合同管理系统,了解了该系统运行流程以及相应的查询统计功能,一致认为合同管理系统上线基本能解决目前医院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于是2016年年底集团领导层决定与用友公司继续合作,在原有的ERP系统中增加合同管理模块,由系统帮助构建一些常用合同文本,并实现合同流程审查、变更记录、文档保存、文档查阅、预警提示、联查采购入库付款等功能。

3用友ERP合同管理模块应用

(1)提供合同标准模板,统一合同编码。针对审计提出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以及合同文档编码不统一的问题,合同管理系统提供了合同的标准模版,合同起草部门只需要输入合同基本要素,使合同得到全集团统一、集中化管理。如果没有符合的文本,系统可以自定义模板,模板按需求设计好后可以保存为标准模板,方便以后直接调取使用;如果该合同模板已经不存在使用的意义,可以选择永久删除。系统实现编码自动生成,解决了各部门合同编号方式方法不统一,编码混乱的问题。(2)实现信息跟踪功能。针对审计提出的合同会签进程、付款进度等难以控制的问题,合同管理系统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①系统可记录合同的每一次变更及变更原因,使合同变更实现全程可追溯。②系统可对合同审批流程进行跟踪,申请人可是随时查看合同审批进度。③系统可对合同收支款项进行跟踪,收付款系统发生收付业务时系统会将款项发生时间及金额反写至合同管理模块,实现全程款项信息跟踪。(3)实现合同快速查询审阅功能。针对审计提出的文档查询不便的问题,合同管理系统提供使用者可按合同编码、合同名称、供应商代码或名称、经办人工号、合同状态等进行查询合同,可查看该合同的所有详细信息及审批状态变更信息等,也可下载打印该合同功能,相比传统手工查阅纸质版合同省时省力。(4)实现预警提示功能并控制付款总额。针对审计提出的合同续约没有预警机制的问题,合同管理系统对即将到期的收款或者付款合同,系统会给予提醒,确保合同顺利续约。另外合同管理系统与采购管理、应付系统进行关联,对设备采购以及合同的付款进度进行监督,对付款总额进行控制,一旦超额系统就不允许付款。(5)实现审核权限界定功能。系统按部门及经济合同类型设置审批流,并将关键签署人单独作为一个字段填写,院办在审核流程完成后最后盖章时再次确认关键签署人是否已签字,严把审核关。(6)实现与其他模块关联整合功能。目前合同管理系统已与物资管理、总账系统整合,可以通过联查,对采购合同标的物的采购、入库、付款情况进行跟踪追溯,实现资源整合。(7)实现数据统计分析功能。通过系统对合同内容、付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大大减轻职工的工作量,使其从繁琐的统计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加高效高质量地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4用友ERP合同管理系统后期规划

2017年4月起,用友公司对集团及各院区经济类合同相关部门进行了操作培训,大家对该模块逐渐适应并熟练使用相应功能,截止7月,共计有140份合同录入系统。为了使系统更加人性化,更加完善,集团与用友公司协商对系统进行后期规划。(1)合同管理与移动报销系统关联,进行合同的移动端审批并开通短信通知接口。目前集团正在与红橘公司联合开发移动APP报销,为了实现合同管理能随时随地审核查阅,后期合同管理系统将会与移动APP报销系统关联,实现手机端审批查阅合同,并且在合同进入审批流后,下游审核人员会收到短信通知。(2)合同管理与采购管理模块进行关联,实现对设备采购的监控。ERP采购管理物资模块已正式上线使用,将合同管理模块与物资模块关联可实现物资从合同订立到采购入库数量、单价、型号等是否与合同一致等由系统进行监控。(3)合同管理系统与预算相关联。合同管理系统按照合同签订年限,将各项经济合同按照系统设置的预算项目自动归类,预算管理员可以直接从合同管理系统中读取下一年度医疗设备维保费等项目的预算,也可以获取大额资金付款项目。

篇5

摘要:传统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要重点关注功能模块建设,并坚持正确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073-02

按照科斯的理论,企业的本质就是一个“契约束”。企业由大量内部与外部的“契约”凝结而成。当然,科斯眼中的“契约”并不等同于“合同”,但不可否认,“契约”的主体构成部分属于企业中林林总总的“有形合同”,对外有各种交易合同,对内有劳动合同、保密合同等。因此,企业合同的管理水平,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体现或代表了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建立一套管理规范化、工作自动化、流程标准化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实现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管控合同风险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一、传统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合同管理往往停留在日常事务性工作,尚未形成体系化、模块化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合同管理人员大多埋头于日常事务性、走流程的工作,使其难以摆脱现有事务性工作而向体系化、模块化管理层面升华,缺乏完整工作管理闭环,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

2、合同定期评估失位,未形成合同管理全方位、全过程评估,尤其是对审批、履行等关键环节的评估相对薄弱,不利于合同管理工作的持续提升和闭环管理。

3、合同管理的价值未充分挖掘,对公司的运营支撑作用有待提升。在公司运营中,合同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大量反映公司内部运营管理的数据信息,但其中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导致法律部门参与业务部门经营管理的程度较低,更无法对公司运营管理起到有力支撑。

二、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满足日益加强的外部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包括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等在内的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明确要求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评价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合同管理体系。最近广东省国资委最新出台的《关于推动省属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以及《广东省属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也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体系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体系的明确要求。因此,建设合同管理平台,不仅是提升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是更好地遵从外部监管要求的需要。

2、优化企业管理手段、提升管控水平的需要

合同是企业业务开展的一个关键载体,合同管理是支持企业集团进行管理和管控的重要手段和渠道。通过建设合同管理平台,可为企业的集团化管控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平台,并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应用价值:①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要求、与内控制度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合同管理的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②统一合同起草、修改、审批、签订、履行的业务流程,强化合同全过程管理,有效控制合同风险;③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合同信息及执行情况,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3、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和企业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业务管理更加透明、便捷和及时,企业领导对借助信息化提升管理理念落实、战略执行和监督能力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合同管理水平也成了多数大型企业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水平提高同时也为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硬件支持,使企业对合同管理的诸多需求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以落实,这本身就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提升的过程。

三、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应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管理需求来设置,但对大多数合同管理系统来说,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功能模块:

合同准备:该模块重点解决合同起草效率不高、质量待提高等问题,重点就合同范本、批量合同、合同管理人员、起草过程指导等方面进行重点提升优化。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相对方管理、合同模版管理、合同审批流程管理等;

合同审批:根据公司经营发展所涉及不同类型业务的特点和合同风险管理的需要,确定不同金额、不同类型的合同的审批流程,制定相应审批规则。完善合同签章及倒签管理规范等,提升合同审批效率,防范因合同审订疏漏引发的法律风险。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审批流程、合同倒签、合同签章管理等。

“合同履行”:合同履行主要对合同签订后的履行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对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通过建立合同履行全过程动态管控机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有效管控;通过梳理合同变更、解除、作废及争议、违约等处理,提升合同履行异常处理的规范性,并可以实现合同履行计划管理、履行过程的跟踪监控、履行结果的反馈、付款审批关联等。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履行计划管理、合同更新管理、合同付款关联、合同相对方评价等。

“合同评估”:通过构建一套合同管理水平的指标体系,实现对合同管理水平的有效评价;并通过定期评估通报机制,推进合同管理评估显性化。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评估及报送体系。

“合同统计与查询”:合同信息是重要的经营管理信息,通过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合同的汇总及分类查询统计,可以根据固定的或定制化的要求,汇总生成各类涉及合同的信息图表,为企业的有效管理提供帮助。模块功能主要包含合同查询、合同统计。

四、建设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工作步骤

企业的合同管理不是孤立的管理体系,而应当作为企业的业务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在企业原有合同事务的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信息化的、高效的合同管理体系。

1、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的梳理和准备

为更好的完成合同管理系统的建设,作为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基础和依托,需要先行或同步进行企业合同管理体系优化与构建,即:从管理的角度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要点进行梳理、对合同管理风险进行排查,按照流程的逻辑节点对合同管理的内容进行归类,形成新的处理流程规范、法务活动各岗位规范、标准法律文件范本等,构建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全过程的合同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方案,将合同管理体系成果有效的融入法务管理平台系统,促进合同管理有效落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合同管理能力。

2、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开发过程主要是把前期梳理准备的成果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形式表现出来。系统开发的工作主要包括需求调研、产品开发、内部测试及调整、初步验收、产品上线试运行、产品最终验收等环节。系统开发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怎样把需求也就是企业用户的想法尽可能的还原成系统的功能模块。如果出差较大偏差,导致系统最终成果不能提供设想的功能,不能给用户较好的体验,则意味系统开发的失败,这是我们需要在系统开发中尽量避免的。

3、系统落地实施

系统开发完毕,并不意味着系统建设的结束,将已完成的系统经过宣贯、培训,落实到日常的合同管理工作中,才是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系统的落地实施,一般需要经过用户试用、培训、发文要求等环节,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将系统强制推广应用,是系统落地实施最重要,也是必须的一个环节。系统落地实施后,还要根据运用情况,及时修补、适时升级。

篇6

2规范招标工作的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我部门自2007年成立之日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暂行)》,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制度陆续修订下发了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维修养护工程管理办法》、《维修养护工程招标管理办法》、《维修养护工程合同管理办法》、《维修养护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维修养护工程结算操作细则》等,严格规范招投标活动、严格合同会签制度、严格合同履行跟踪管理制度、严格合同专人负责管理制度。且明确了招标职责,为各项工程招标的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保证。2012年底,我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2012年《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范本》、《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招标评标管理暂行办法》和《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实施细则》,结合广深高速项目规模大小不一、工程类型多、工期短、边通车边施工等特点,为了更好的依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有序、全面、高效、细致、周详的开展维修养护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工作,建立完善了《广深高速公路专项工程招标文件范本》、《广深高速公路检测类招标文件范本》、《广深高速公路日常维修养护招标文件范本》、《广深高速公路设备采购招标文件范本》、《广深高速公路监理招标文件范本》等模块。对各项条款进行审核、审核、再审核,力求做到细致、周详,投标邀请书、投标人须知表、标书格式要求等招标文件组成资料力求做到全面、完整,避免遗漏。

3为规避法律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

在招标、签订合同和履行过程中,为有效规避风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合同主体不适格法律风险”

在招标阶段,严格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等级及履约能力。经股东双方同意建立合格的“投标单位名单库”,每两年对入库的各投标单位必须具备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在有效期内的安全许可证和法人授权委托书等证件进行一次年度审查。合同洽谈时工作人员负责审查对方单位的营业执照和法人授权委托书等材料。人洽谈合同的,要求对方提供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或所在单位开具的介绍信,并严格审查。

(2)针对“合同文本不明确法律风险”

严格合同会签制度。为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合同法律风险及公司项目实际情况,编制了《广深高速公路专项工程施工合同》、《广深高速公路日常维修保养工程(含中央分隔带及边坡绿化)合同协议书》、《广深高速公路机电设施日常维修及抢修工程承包合同》、《广深高速公路供电运行维护工程合同》、《广深高速公路收费亭抢修工程承包合同》、《广深高速公路工程设计合同》、《广深高速公路工程检测合同》、《广深高速公路空调机保养维修合同》、《广深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承包合同》、《广深高速公路设备采购项目合同》等十个合同模版,以上所有合同条款均通过律师事务所的法律审查,对可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家产业政策的条款做了相应修改。同时每项合同文本起草后,工作人员将书面、电子版同时经过项目主管部门、合约预算部、财务、分管领导、总经理等进行会签,会签无异议后方可加盖合同专用章。会签制度的实施对于合同文本可能存在的不合理、不严密、不完整、不明确、表述不当等能够及时予以预警和纠正。

(3)针对“签署行为不当法律风险”

严格按照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维修养护工程招标管理办法》、《维修养护工程合同管理办法》的文件要求签署各项合同;明确合同会签的流程,杜绝管理不当造成的法律风险;同时在合同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防止合同签署后被篡改。

(4)针对“证据意识缺乏,证据保全不力法律风险”

我部指定专人负责合同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合同的初步确定、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正式签署、分送相关部门、履行、变更、终止、纠纷处理、归档保管的整个合同管理过程的各种文件和资料严格注意保全和收集。对事实的认可、数量的确认、单价的核准、金额的确定的材料同合同一起严格予以归档保存。

(5)针对“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法律风险”

严格合同履行结束后付款制度,同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于各种债权和债务严格按照合同文本的约定予以清理,对于出现债权不能得以实现的,严格在法律保护期限内予以主张。

(6)针对“其他法律风险”

合同签订严格按照公司财务部门要求,采用对方履行结束后付款的方式,防范对方履行不力或丧失履行能力带来的法律风险,对于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的,及时在法律保护的期限内主张权利;已签订的合同原则上不予变更,确需变更的,明确合同变更的相关负责人,履行合同管理的一切程序;采取指定专人负责合同的日常保管,明确合同借阅的审批程序,防范合同泄密风险。

篇7

供应商分布不合理,很多关键原材料是独家供应,传化化学的议价能力并不强;应付款周期明显不合理,没有硬性标准约束;供应商准入和评价机制不健全;下属各公司产品原材料出于保密的目的编码和名称不统一,存在一物多码的情况;采购中心的采购员被日常琐碎事务所累,不能集中精力做战略寻源、行情研究;询比价过程不透明、不标准;从采购计划到合同、订单的审批流程过长,效率过低;缺乏对采购员的绩效考核机制;采购中心与下属企业之间的界面不清晰,集采和自采物料存在模糊等痛点。为保障传化化学的国际化战略的落地,推动传化化学“卓越运营”转型,加强标准化、透明化、集中化管理,传化化学启动SRM项目,试图通过SRM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加强采购全过程管控、提升供应链协同能力、建立标准化体系的目标。

SRM系统把控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准入管理功能

当现有货源无法满足采购需求时,由负责供应商开发的部门,通过同行推介、报刊杂志、网络信息、行业展销会等渠道获取新的货源信息,接洽、现场考察供应商并达成合作意向。提供开放平台供供应商自助注册,维护供应商基本信息,维护供应商主营产品及品牌、仓库发货地址等物料清单信息。根据采购物料的市场特点,可由供应商进行自主注册,并依据物料品类管理的细分原则形成每一类物料供应商的长名单。

供应商主数据集中管理

建立统一编码规则,根据在规则下整理后的供应商主数据,形成集成唯一的供应商主数据基本信息,保证在整个业务流程中供应商的一致性。将来所有供应商数据基本信息更改、业务冻结必须在SRM系统中完成,在ERP系统中只提供相应的查询功能。由于所有供应商信息在SRM系统中完成,供应商资质、认证填报、业绩以及产品目录全部在SRM系统中实现。不合格供应商一旦在SRM系统中被冻结,则不允许在SRM系统和ERP系统内发生任何业务往来。

供应商认证管理功能

针对不同物资品类的供应商,根据采购物资类别的相关特点及贸易、分销和生产等不同的业务形态,由采购中心供应商资质与认证的审核部门,设置对应的准入标准,准入标准主要基于产品和服务、经营能力、财务状况、管理能力等多个维度,并由供应商审核部门依据供应商开发部门提供的资料对供应商进行资质核实和认证,确定是否符合准入标准。对于供应商认证标准必须由采购中心统一制定,下属单位日常申请的供应商的认证审批流程必须在采购中心完成。

供应商改进与退出管理功能

按照供应商管理制度,实现供应商两级集中管理,采购中心与下属单位按权责管理不同级别的供应商以及同一供应商的不同属性,按照权限分配,采购中心统一管理所有供应商的退出响应流程,并作出最后决定。按等级对供应商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采购过程中各物资品类或服务类供应商,可由采购中心及下属单位二级出具绩效评价报告督促其改进,采购过程出现问题的供应商可直接在系统中实现集团及下属单位二级冻结禁止使用的管理模式。如果供应商仍旧不能改进供货能力及服务水平的, 淘汰此类供应商可直接在系统禁止使用。依据绩效评价报告,优化供应商结构,规避风险。

供应商绩效评价管理功能

供应商绩效评价管理应分为采购中心供应商绩效评价、下属公司/单位供应商绩效评价多级评价管理功能。供应商绩效评价结果信息能全方位体现供应商历年、历次绩效,以支持其自主的采购评标业务。支持采购中心及下属公司供应商历史绩效评价结果的互相查询与共享。同一个供应商在不同业务单位的供应商绩效库中,应保证使用同一编码。根据不同的采购物资特点,和业务板块选定绩效评估的内容,如QCDSTM指标、价格等,设定例如交货及时率、价格水平,付款条款等评估指标,并依据对经营业务的影响,设置对应指标的权重,针对不同采购物料,选择不同的评估模板;供应商绩效评估结果,作为深度合作和优化淘汰的依据,向供应商传递绩效评估结果并设计改善和提升计划,提高与供应商合作效率。

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功能

供应商分级分类,可以按物资品类,细分为一般供应商、重要供应商、战略供应商、不合格供应商等。供应商根据不同的分类,可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SRM系统完善采购管理

采购需求计划管理功能

采购需求计划的制定,基于生产计划产生的原材料需求、库存需求、市场预测产生;生产用设备、大型备件等工程类物资的采购,基于工程项目的需求产生;生产企业备品备件的采购,基于生产设备维护部门的需求产生。采购需求计划管理,将需求产生采购计划及货源分配的流程固化于系统,使流程规范化、透明化,提高下属企业的需求提报准确率,及采购中心的采购计划准确率。

采购全流程管理功能

寻源采购功能可分为询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等。

采购目录管理功能

产品目录为目录中最基本的目录结构,对所有内部用户提供基本的浏览能力。

该目录对所有内部用户开放,并可察看在其上面链接的相关产品及详细属性。系统具有建立标准目录的功能,将供应商产品信息录入到目录中,系统功能可以做到添加、修改、删除产品信息,并能够选取产品目录形成采购订单等业务单据。

采购价格库管理功能

基于化工原料物资品类价格数据库,分析价格趋势,结合同期市场情况,对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未来经营提供决策支持和预警。根据原料的配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成分的价格分析,以利于今后寻源谈判过程中,增加对价格区间的话语权,逐步建立原材料的价格库信息。

采购框架协议/合同管理功能

采购框架协议/合同管理功能应实现合同结构化信息形成,审批以及制作合同模版、合同文本等功能,同时合同在企业内部的开放查询、修改功能应可以按需设定。采购框架协议/合同管理,支持一次性采购合同和长期协议性合同。系统还应提供不同管理级别的合同查询统计报表,供企业决策使用。原材料采购有年度框架协议/合同来确定价格;辅料也有框架协议/合同的管理功能。另外,目录采购的货源,也可以来自签署的年度框架协议/合同。

采购审批工作流管理功能

篇8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094-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许多办公软件应运而生,由于不同的公司工作流程的差异,出现了定制软件。产业系统是根据特定企业的合同审批流程专门定制的一款办公软件,软件的许多功能的操作流程模拟了真实工作中用户的管理模式,节省了操作培训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1 系统需求分析

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提高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效率,系统主要实现如下几个功能如图表1所示:

1.1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的功能是提供基础配置功能,包括权限管理、角色管理、组织部门管理、用户管理

1)权限管理:以一个基本的业务操作为权限单位,提供对权限的增、删、改操作界面。

2)角色管理:每个角色由一组权限组成,根据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的内容,分别配置角色,方便对用户进行权限的分配。系统主要有如下几类角色:系统管理员、部门合同管理员、部门项目管理员、部门一般人员、部门领导、产业处合同管理员、产业处生产管理员、办公室领导、所领导。

3)组织部门管理:因为不同的组织部门的业务操作不同,系统展示给不同部门用户的数据是不同的,主要是数据范围和数据类型的不同。

4)用户管理:配置用户的基本信息,明确用户的组织部门,为用户分配角色和权限。

1.2 工作台

将生a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操作流程抽取出来,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帮助用户快速的处理待办事情。这个模块由统计模块、合同审批模块、项目审批模块、经费管理模块组成。

1)统计模块:统计从年初到当前时间,各个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收支情况,方便用户快捷、直观的了解当年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

2)合同审批模块:提示亟待用户解决的合同相关事件,以及快速查询和用户相关的合同的处理状态。

3)项目审批模块:提示亟待用户解决的项目相关事件,方便用户快速的了解相关项目处理的状态。

4)经营管理模块: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的收支申请入口,查看收支申请状态。

1.3 合同管理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合同从新增到审批通过会经过多个状态的变化,状态分别为:新增、结束、变更、草稿、待提交、待分发、待审批、审批中、审核退改、审批通过、审批未通过、执行中、已完结这几个状态。系统应能以列表的方式展现各个状态的合同情况,同时预示用户接下来要做哪些操作或者提示用户有哪些事情亟待解决。

1.4 项目管理

根据项目审批流程中各个操作环节的不同,系统应分别实现各个操作环节。环节包括:新增、结束、调整、待提交、待分发、待审批、审批中、审核退改、审批通过、审批未通过、执行中、已完工。通过系统界面中的标示,提示待解决事件和项目状态。

1.5 经营简报管理

将财务部门所提供的数据按月录入系统中。自动计算出经营简报所需要的数据,并生成月度和季度经营简报。

1.6 绩效考核管理

提供年度、季度工作指标管理功能,系统根据各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年度完成指标,计算出各部门的生产利润和绩效完成情况,并生成绩效报表。

1.7 报表统计

根据部门、合同类型和合同状态统计出销售合同个数、采购合同个数、合同金额、生效合同额、汇款金额等,并以图表的方式展示统计结果。

2 系统设计

基于Web的产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采用B/S的三层架构如图2,即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JAVA语言编写,Tomcat作为服务器,MySql作为数据库存储。

3 系统实现及技术

系统采用jquery,JsViews和JsRender模板框架实现展现层,采用Hibernate做为数据库的基本框架实现应用层与数据层的交互。

3.1 jquery

jQuery是一个快速、简洁的JavaScript框架,它封装JavaScript常用的功能代码,提供一种简便的JavaScript设计模式,优化HTML文档操作、事件处理、动画设计和Ajax交互。

3.2 JsViews

JsViews是基于JsRender并具有动态绑定功能的模板,兼具MVVM的特性和JavaScript的特性,使JsRender模板更加快捷和简单。

3.3 JsRender

JsRender是一款基于jQuery的JavaScript模版引擎,为高性能的、纯粹基于字符串的呈现做了优化,并且不依赖于DOM或jQuery。在JsRender中,是通过调用方法render()来渲染模板的,实现在Html文件中使用java script来输出html模板的内容。

3.4 Hibernate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Hibernate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既可以在Java的客户端程序使用,也可以在Servlet/JSP的Web应用中使用,最具革命意义的是,Hibernate可以在应用EJB的J2EE架构中取代CMP,完成数据持久化的重任。

3.6 系统功能界面

系统界面操作简便,一目了然,视图简洁大方等特点如图3。并且采用菜单界面驱动方式,给操作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用户友好。对鼠标和键盘单独支持。

4 结束语

产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生产经营工作电子化,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操作简洁、动态交互、界面简洁大方的产业管理网站,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篇9

一、中储粮系统的ERP系统简介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的应用,不仅仅是引入一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自动化,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中储粮ERP系统就是结合本系统粮食的收储、轮换等特点开发、构建的。中储粮ERP系统将企业的管理思想,经营战略分为业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综合查询等几个模块。它是利用网络技术,把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的信息资源整合,在线处理,在线调取,在线上报,实施监控的信息系统。它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总公司系统,由总公司管理,第二级为分公司系统,由分公司管理,第三级为子公司系统,由子公司管理。它主要以子公司的处理模块为主要开发对象,将系统的整体流程紧密结合起来。

二、中储粮ERP系统存在的缺陷

中储粮ERP系统开发于2009年,该业务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基础管理、计划管理、统计管理、出入库管理、仓储管理、资材管理、进出口管理、统计报表共九个模块。该系统经过几年的应用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一)出入库管理缺陷

中储粮ERP系统出入库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对粮油的出入库登记、检验、检斤、结算、入(出)仓每个过程进行管理,每个过程都由不同的岗位人员来操作系统,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单据。检斤(对粮食的数量进行称重)结果从地磅直接读取,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本系统中出入库合同的管理,结算管理等只是流于形式,大多以手工录入为主。录入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错误时有发生,且不能与财务管理模块对接,自动取数,自动生成凭证。

(二)资材管理缺陷

没有真正纳入系统管理,更没有网络盘点功能。

(三)财务管理系统缺陷

财务管理系统包括账务处理、辅助管理、员工往来、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收入费用、报表管理、指标分析、预算管理。该系统在这些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

1、账务处理缺陷

银企对账功能不够完善。

2、员工往来缺陷

没有启用。

3、固定资产缺陷

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功能。

4、应收账款缺陷

没有启用。

5、收入费用缺陷

没有启用。

6、报表管理缺陷

报表的设置不够科学,报表人员的综合能力欠缺,不能熟练掌握自定义报表、公式设置,报表的质量受到局限性。

7、指标分析缺陷

没有建立指标分析体系,财务指标预警机制。

8、预算管理缺陷

相关职能部门不能真正理解预算管理及相关指标概念,使预算管理与实际目标不符,出入很大,预算管理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制约了企业发展。

三、中储粮ERP系统的完善措施

ERP是一个实时动态系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实时调整实时更新,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处于市场主导地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产业化,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的加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巩固粮食市场的主渠道地位,中储粮企业将风险管理提上日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ERP系统将全面上线,升级为购销资金风险控制系统。购销资金风险控制系统通过中储粮内网平台,构建以资金流向为核心的直属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及资源共享平台,将资金流、物流统一到平台信息流上,通过对直属企业存货详情、业务交易、客户资源、资金往来、货款回收等信息的采集及关键环节的控制,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合理评定辖区购销经营客户信誉,管控购销资金风险的目的,使管理过程延伸到业务流程中,实现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流程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业务系统的完善

1、出入库管理模块中增加出入库入门登记合同的录入功能

出入库单据必须关联合同,否则不能保存继续。审核通过的出入库单据自动生成存货成本核算单据。使出入库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存货管理更加完善。

2、增加购销管理模块,包括客户管理、合同管理、赊销管理、购销结算、存货成本核算、资金收支、风险预警功能。

(1)购销管理模块=客户管理

客户管理主要实现了客户基础信息资料管理、客户信用评定、客户交易往来帐管理、黑名单客户管理以及对客户不良交易情况的跟踪。

客户信息记录完整准确的客户信息,并上传分公司审批,从分公司层面总体掌握辖区内客户信息。

客户信用是对客户资信等级的评定,由分公司统一评定辖区客户信用,用于控制赊销及预付限额。

客户往来帐管理客户的所有交易明细记录,包括客户的收付款、购销结算等,可以随时查看客户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信息。

客户发生的不良交易记录,如延期付款、展期、坏账会实时更新到客户信息,用于再次评定客户信用的标准,黑名单客户禁止任何购销活动。

(2)购销管理=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合同模版、合同维护、合同审批、合同台帐查询分析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一个整合的、有效的合同管理平台;系统能够及时跟踪合同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合同执行进度。

(3)购销管理=赊销管理

增加赊销申请单录入、审批、复核,应收账款的维护、账龄查询等功能,以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

(4)购销管理=购销结算

增加了开具出库通知单时出库通知金额不能大于客户往来账的可用余额,否则不能出库的功能。

出库通知单还增加了销售合同关联,否则不能保存继续出库业务的功能。

(5)购销管理=存货成本核算

增加存货的核算、成本的查询、存货的盘点、存货占用资金利率的录入分析功能。

(6)购销管理=资金收支

该模块完成了业务处理系统与财务处理系统的真正对接,收付款业务处理流程不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真正网络化,信息共享。业务人员、财务人员能随时调取信息,完成账务处理。

资金收付管理实现了财务收款、付款的全过程管理,提供了对银行账户及购销资金的查询功能。

财务收款时明确收款的业务类型、收款方式、收款账户、对应的客户名称及相关的筹资计划,财务收款确认后,通知业务购销部门,开具出库通知,进行出库业务的处理。

业务购销部门发起的付款申请,通过单位内各部门及分公司审批通过后,才能进行财务付款的确认,财务付款需要关联付款账户、付款方式等,并明确付款的业务类型,如合同支付、归还筹资等。

资金收付管理针对收付款明细、账户明细、对应的筹资计划、购销合同等进行查询管理,同时根据需要设定查询结果警示。

(7)建立风险警示平台

建立业务系统中购销资金、应收账款、发出商品等多项预警信息的平台。以满足企业风险管控的需要。例如:赊销金额过大预警机制,应收账款超过一个月的预警机制,发出商品过多,出现空库的预警机制。

3、完善并启用资材管理模块

通过资材管理模块完成资产管理的全部网络化,实时动态监控。

(二)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

完善报表的分析功能、预警机制,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销售利润率等指标分析,并能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与银行衔接,完善银企自动对账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预算管理模块的学习,全体员工参与,使预算管理落到实处,真正有效,增强企业竞争力。

增加固定资产盘点功能,优化资产管理。

(三)其他系统的构建

增加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包括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养,人才的管理,社险基金管理等。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中财务人员资源共享功能,以完成与财务管理模块的对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增加企业投资、筹资管理模块,实现对投资、筹资计划的编制、审批以及执行情况的监控。

增加宏观市场预测分析模块,以使其规避和降低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引入EVA及平衡计分卡理念,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结束语

ERP系统将企业的管理思想开发成软件产品,管理系统,应用到企业,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但它的实施却是充满了挑战与风险,只有转变思想,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合作精神,以便在企业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企业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创新,使企业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1 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司、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部门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多,进行人事管理时,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就会出现许多弊端,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复杂度,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因此本系统的目标是实现祁南矿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一体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根据一直以来的工作观察发现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公司员工人数众多,从总公司到下属基层单位共计上千人,在查询、更新、维护员工信息时需要翻阅大量资料,从而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2)由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采用不同的管理系统,造成了公司内部数据格式的不兼容。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电力公司决定建立一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对人事信息管理的实时监控。

3)公司内部经常会有人事调整,当员工所在的部门发生变动时,很容易因为管理人员的疏忽造成员工信息的遗漏、丢失,或者同一个员工的信息重复出现在不同的部门当中,会给信息管理造成混乱。

4)公司不同部门对于员工不同的管理模式,给员工的考核及财务部门的工资核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克服以上种种弊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精简员工数量,在研究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提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该人力资源系统包括个人管理、人事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保险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系统的总体管理模块。

2 系统的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

3 系统功能分析及规划

3.1 系统模块简要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因此系统设置了有七个操作权限,分别是:管理员、普通用户、部门经理、人事专员、人事经理、总经理、财务专员。其中管理员的权限是最大。

3.2 系统业务流程图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块业务流程如下:

管理员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系统配置。

普通员工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员工添加,合同签订,提交任务,查看系统消息,发送用户消息,查看接收消息,调配申请,离职申请,奖惩申请等。

部门经理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新员工录用审批,任务,审批任务,调配申请表审批,离职申请表审批,培训需求添加,加班申请审批,请假申请审批,奖惩审批,奖惩公告,合同终止,合同续签等。

人事专员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公司信息配置,设计组织结构,部门信息添加,保存组织当前结构形式,薪级添加,岗级添加,查看当前组织结构图,人员需求添加,人力资源预算添加,招聘计划添加,简历添加,新员工报到,新员工合同签订,新员工合同制定,员工保险基数设置,培训规章制度添加,培训课程添加,培训需求回复等。

人事经理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费用申请,考勤类型添加,员工班次管理,考核方法管理,制定考核模版,员工考核模版,保险基数添加,保险比例添加,发薪时间配置,发薪城市配置,发薪项目添加,岗位薪酬模版设置,员工薪酬模版设置,工资税率配置,工资汇总等。

总经理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人员需求审批,人力资源预算审批,招聘审批,简历审批,培训计划审批,人事资料报表查看,员工工资报表打印,员工报税表打印和人才市场服务商信息查看修改等。

财务专员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培训费用审批,招聘费用审批,工资发放,工资成本汇总,招聘费用汇总,人力资源规划结算等。

3.3 系统功能流程图

通过业务流程的介绍,我们已经大概了解这三大模块的业务流程情况,根据业务流程进一步描述系统功能流程图:

1)系统设置,包括基础信息配置、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合同模板、费用类型配置、流程信息配置,基础信息配置主要是介绍一个公司的简介、创始人、创办历史以及发展史等,用户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权限管理主要是对用户权限的分配。

2)组织设计,包括组织机构配置、部门信息配置、职位信息配置、职级信息配置、岗位信息配置、部门员工信息、组织设计结构图(保存当前组织结构,查看组织结构图),主要是对公司内部结构的介绍,包括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包含部门已有部门职位人员信息等。

3)人事管理,包括员工信息,合同管理(我的合同签订,合同添加,合同终止,合同续签),免职申请,调入申请,调出申请,变动申请,转职申请,挂职申请,回避申请,离职申请,辞退申请,离休管理 ,退休管理,强制退休管理,主要是公司员工基本信息的管理,员工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以及员工信息转换成Word文档进行打印,公司员工的变动等。

4)考勤管理,包括考勤类型维护、排班管理(排班管理,员工班次管理)、加班管理(加班申请,加班审批)、请假管理(请假申请,请假审批)、考勤数据添加(考勤数据录入,考勤数据添加)、考勤汇总,主要是员工出勤情况,加班情况,请假申请等等一些功能。

5)招聘管理,包括招聘需求、招聘计划(招聘计划制定,招聘计划审批)、岗位(招聘计划岗位,招聘计划暂停,招聘计划重新,招聘计划停止)、工作申请审批(简历添加,简历审批)、甄选(考试审批,复试审批,面试审批,决策审批)、体检、录用信息,新员工报到(新员工报到,新员工录用,新员工合同签订,新员工合同查看)、录用评估、费用管理(费用申请,费用审批)、人才库维护。主要是熟悉招聘的整个流程,包括简历筛选、成功招聘人员信息,新员工的录用与报到等等。

6)保险管理,包括保险基数管理、保险比例管理、职位保险基数管理、职位保险比例管理、员工保险管理(员工保险基数编辑,员工缴纳统计,福利配置,员工福利管理,报销医疗项目配置,医疗报销申请审批,医疗报销汇总)。

7)薪酬管理,包括薪酬配置(发薪时间配置,发薪城市)、四舍五入配置、薪酬项目、职位薪酬模板、员工薪酬模板、工资税率配置、工资提交。采用最简单的工资计算方法,月工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请假(旷工罚款)+额外工资-应缴税款,计算出每个月员工的工资,工资发放时间制定管理等等。

8)培训管理,包括培训机构管理、基础资料管理(培训制度管理,培训课程管理)、培训需求管理(添加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回复)、培训计划管理(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审批)、培训日程管理、培训效果管理、培训费用管理(培训费用申请,培训费用审批)。主要是制定培训项目、内容、培训费用,然后提出培训需求申请,得到审批之后进行培训。

9)绩效管理,包括考核方法管理、职位考核模板、员工考核模板、考核执行、考核表管理、分析统计。主要是对员工工作努力程度的监督,员工工作优劣的评审,员工的内部提升,员工工资的増降等的依据系统,主要是采用了360度绩效考核管理方法。

10)奖惩管理,包括奖励管理(奖励申请,奖励申请审批)、惩罚管理(惩罚申请,惩罚申请审批)、公告(奖励公告、惩罚公告)。主要是对员工加班、员工旷工、员工的突出业绩、员工职位迁升等奖励和惩罚制度的制定和审核,也为员工工资的额外工资提供了部分依据。

11)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生涯制定、职业生涯评价。主要是员工对自己的职位方向的定位,主要体现在自己简历的填写和简历投递公司方面,督促工作中职业方面的学习和自身能力提升的学习和分享。

12)人力资源规划,包括组织战略制定、人员需求分析(人员需求分析添加,人员需求分析审批)、人力资源供给分析、人力资源预算(人力资源预算添加,人力资源预算审批)、工作分析、工作评价。这部分主要是对公司新一年的活动预算的估计和已结束工作的总结和回顾。

13)成本中心管理,包括工资成本管理(工资发放,员工工资变迁,工资成本汇总)、培训费用管理(培训费用审批,培训费用汇总)、招聘费用管理(招聘费用审批,招聘费用汇总)、人力资源规划结算(人力资源规划结束,人力资源规划归档)。

14)报表管理,包括人事资料报表、员工工资报表、报税表。其中人事资料报表是生成Word文档用打印使用;员工工资报表、报税表都是按要求直接生成水晶报表,以方便打印、查看和比较。

4 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常用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原型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等。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考虑到该系统功能比较明确,而且所选用的开发工具和数据库的功能较为强大。因此采用了原型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开发。根据用户的要求,并结合现代管理理论,提出原型,在运行系统的运行中对之不断改进,形成功能较为完备、满足实际需要的信息系统。

按照以管理者及员工为对象、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为线索,建立人员管理的综合信息数据库,实现人力资源的计算机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当今流行的开发环境,系统采用C/S结构,在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 XP网络操作系统、SQL server2005数据库,客户端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2008为开发工具。

4.1 数据库表格设计

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包含许多张数据表,每一张表包含若干个字段,每个字段规定相应的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存储相应的数据项。

数据表之间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为了充分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必须设定好表与表之间的联系。以员工和部门为例,员工信息表和部门信息表,一个部门可以拥有多个员工,但是一个员工只能属于一个部门。

系统使用的过程中涉及的用户表结构如图2所示:

4.2 数据录入标准化

人力资源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十分关键的。为了保证录入的规范性,减少人为的工作误差,系统根据国家标准建立标准的录入字段,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单位情况的特殊性和可扩展性,将某些录入字段建立代码表,以利于统计和维护。

4.3 数据批量处理

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数据之间的函数关系,使用临时表保存临时数据,并大量使用存储过程,减轻网络负担,从而保证数据批量处理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如实现了给相同级别的员工一次性全部调整工资、津贴等。

4.4 报表的输出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内部自带水晶报表的生成工具,因此文中的员工工资报表、报税表都能按照需求很快捷方便的打印出来,同时可按字段任意排序。

特别地运用了控件,并可实现一表多字段任选打印输出,进一步方便了决策。

5 系统测试与运行

系统在测试和运行过程中能够充分满足老师和学生的使用要求,关于申请表格填写方面的一些要求还需要给出提示填写要求以满足能够成功提交申请得到审批。

6 结束语

该系统从构思研究、需求分析到完成,历时半年的应用实践,对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有着明显的效果。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满足企业完全实现网络一体化、信息化的要求,减少了人员在岗位上的需求量,为公司减少开支,带来便利;

2)以简单的步骤实现复杂功能,使用者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帮助员工熟悉整个工作流程;

3)提供了模块级、功能级等授权功能,方便企业根据实际管理需求设置员工权限;

4)提供了报表转换成WORD,方便用户转换和共享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王虹.Visual Basic 6.0中文版高级应用与开发指南[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2] 李晓吉吉,张晓辉,李样胜.SQL Server 2000管理及应用系统开发[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 李艳,谷伟东,高春艳.Visual Basic数据库开发关键技术与实例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 Gavin Powell.数据库设计入门经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 Martin Fowler.企业应用架构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冯建华.数据库设计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 杨新芳,王红纪.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C/S模式与B/S模式的比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Vol.11(4):64-66.

[8] 褚建立,刘彦舫.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 姚军光.基于C/S,B/S混合模式的连锁商业MIS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青岛科技大学,2005.

[10] 高岭,林凯,李增智.面向C/S和对象WEB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2):2-5.

[11] 邓胜利.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战略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69-72.

[12] 王平,贾化萍.C/S和B/S结合模式下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6(2):50-53.

[13] 金旭亮.NET2.0面向对象编程揭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I标识码:B

Risk- 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fixed assets

Suhong(AV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pecial Structures of Aeronautical Composites,Shandong Jinan 250023 )

Abstract :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rporate assets, fixed asset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we can identify the key area of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build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framework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nterprise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and fixed asse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nd achieve full coverage of fixed asset management.

Key words: fixed assets risk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CLC number:F273.4 Document code:B

一、构建固定资产内控体系的必要性

(一)加强实物资产控制是财政部、国资委的要求

2012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固定资产维护和更新改造,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积极促进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十条“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第四十四条“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国资委于2012年5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三条“立足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固定资产作为实物资产,是科研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物资产控制是科研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构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要求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业务面广、企业内部部门多、管理环节多,经常会因管理不善、相互协调对接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整体管理效能低下,以至于造成固定资产所产生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固定资产非正常贬值或损耗,从而蒙受各种损失。因此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内控体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绩效是十分必要的。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诠释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要全面实现固定资产规范、高效管理,合理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的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有效防范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的舞弊风险和廉洁风险,就应当系统地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涵盖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投资决策、招标、购置、验收、使用、维修、核算等环节,将固定资产各管理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规范、工作流程、考核标准等固化到相应管理制度中去,形成固定资产全链条的从头至尾的闭环管理。

三、固定资产风险管理

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进行风险辩识与分析,识别出基础管控风险、核算风险、投资论证风险、投资决策风险、采购风险、周期检定和维护保养风险、设备故障风险共七大风险类别、12种风险描述和41个风险点,并制订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基础管控风险

(1)风险描述。第一,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一是比较关心固定资产能否保证生产所需,即固定资产的前期购进,在固定资产管理能否给企业带来绩效等方面比较忽视;二是重视资金管理、轻视实物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第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管理职责不明确或职责划分不清,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缺位或推诿扯皮现象。第三,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相关环节中,存在管理缺陷,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操作性,未全面做到固定资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四,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档案收集、保管不到位,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管理所需。

(2)风险点。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不到位;三是未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四是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不清、不全;五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六是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不到位,特别是防范各类风险措施不健全;七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八是建筑物、设备档案不全,不能为今后固定资产维修及管理提供相关资料。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宣贯,提高固定资产重视程度及管理意识;二是加强员工岗位培训,提高员工固定资产管理知识水平;三是根据单位实际,明确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四是在单位文件或制度中明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核算管理的部门职责及相应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管理全覆盖;五是针对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制订固定资产各环节内控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控体系;六是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管理措施,特别是防范各类风险措施,并纳入内控制度;七是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内控制度,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八是明确建筑物、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

(二)核算风险

(1)风险描述。因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设备闲置、报废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等财务核算管理问题,导致资产状态不清,资产信息不实等现象。

(2)风险点。一是固定资产盘点不到位;二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良好的对接,固定资产对账不到位;三是固定资产计价、折旧不到位,账务处理有误;四是未及时对报废、毁损的不良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明确盘点工作内容、时限和责任部门及人员;二是加强固定资产对账管理,明确对账内容、时限和责任部门及人员;三是按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固定资产计价、折旧标准等要求,做好固定资产业务账务处理;四是明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申报、处理流程,及时做好不良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三)投资论证风险

(1)风险描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因未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评估,风险分析不全面、不到位,或论证报告(包括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等)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合规性,论证的依据和结论与相关法律法规不符,论证的结论缺乏相关材料和数据的支撑等原因,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可靠的依据等投资论证风险。

(2)风险点。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工作制度不健全;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工作流程不完善;三是设备购置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制度不健全;四是设备购置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工作流程不完善。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对重大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制定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立项论证、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并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保证论证报告的科学、合理、合规。二是对于添置设备等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制定并严格执行前期技术选型论证,并通过必要的审批程序。

(四)投资决策风险

(1)风险描述。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不合规、决策执行过程不规范、决策后发现问题不及时等,存在导致资产损失或形成不良资产以及资产利用率低或资产闲置的投资决策风险。

(2)风险点。一是投资决策制度不健全,投资决策流程不完善;二是决策执行不到位。

(3)风险应对措施。 一是将超过××万元(含)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工作,纳入“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范畴;二是规范决策流程,明确决策主体,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决策,防范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风险;三是明确并追究决策执行不到位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采购风险

(1)风险描述。一是固定资产在购置环节中,违反计划采购、招标比价、合同评审及签订、验收、入库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二是固定资产在采购环节中,违反计划采购、招标比价、法人授权、合同评审及签订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三是固定资产在采购环节中,违反合同专用章管理、验收、入库、付款等相关规定,导致固定资产性能或到货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性价比低,或造成资产损失等采购风险以及等廉洁风险。

(2)风险点,主要有16项内容。设备等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采购计划编制与审批流程不完善;违反计划采购;固定资产招标比价制度不健全,招标比价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缺乏相互环节之间的制约机制;违反招标比价相关规定及工作流程,存在规避招恕⒎纸獠晒旱刃形;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科学性、操作性不强;合同条款不齐全、不规范;合同未经专业或相关人员审核等;合同审核人员履职不到位;法人授权委托制度不健全;违反法人授权委托制度,比如未经授权签订合同;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不健全,盖章流程不明确;未按规定加盖合同专用章;固定资产验收不合规;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财务未按合同付款约定支付合同款;未按规定保管合同。

(3)风险应对措施,共有16种办法。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完善采购计划编制与审批流程;明确并追究违反计划采购的责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建立相互环节之间的制约机制;明确并追究违反招标比价规定及工作流程的相关责任;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根据合同类别,制定相应的合同模版,完善合同条款;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未履行合同审核的相关人员责任;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合同审核人员履职不到位的责任;建立健全法人授权委托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明确并追究违反法人授权委托规定的责任,追究未经授权签订合同人员的责任;建立健全合同专用章制度;明确并追究违反合同专用章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未按规定加盖合同专用章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固定资产验收不合规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相关人员的责任;明确并追究未办理入库手续就交付使用相关人员的责任;加强合同管理考核。

(六)周期检定、维修、保养风险

(1)风险描述。设备(仪器等)、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因未按期进行必要的检定、保养、维修,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功能下降、不能正常使用或降低使用寿命的风险。

(2)风险点。一是未制定或未严格执行设备周期检定计划;二是未制定或未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3)风险应对措施。一是明确规定设备(含仪器)定期检定要求和工作程序,按要求制定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并严格执行;二是明确规定设备维修、保养要求,按要求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严格执行。

(七)设备故障风险

(1)风险描述。设备发生故障或因未定期进行设备大中修,可能导致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设备功能下降或降低使用寿命的风险。

(2)风险点共有5项。未进行设备周期定检;未进行设备保养、维修;设备质量问题;设备违规使用;设备使用寿命到期。

(3)风险应对措施共有5项。对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加强采购风险的防范措施;明确设备使用规则,并严格考核;明确设备报废程序,并严格执行。

四、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构建

结合企业实际,将上述固定资产辩识的风险点和风险应对措施,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结合,构建一套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框架,至少包括如下18个管理制度,见表1。

在制度编制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内部控制方法,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控制方法,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固定资产业务内容存在交叉、业务量大小等情况,结合工作流程对制度进行统筹设计,例如可将防范设备投资论证风险和设备采购风险融合在一个“设备购置管理办法”中,可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核算管理融合在一个“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

五、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全过程的,只有每个环节都管理到位,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全覆盖,才能提高固定资产整体管理绩效,防范固定资产各类风险。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相结合,促进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构建,使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系统性得到提高,实现固定资产管控全覆盖。

⒖嘉南祝

[1] 吴建华,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航空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交通财会,2013(12):16- 18

[2] 蒋芳,杨翠萍,关于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建设的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1(23):116-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