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地震预防知识

地震预防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4 08:37: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地震预防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地震预防知识

篇1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指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危险或者受破坏性地震影响,可能造成严重地震灾害损失,需要强化防震减灾工作措施的地区和城市。

第四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分为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国务院批准。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由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第六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体系,及时研究、组织、协调和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严格履行防震减灾管理职责。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经贸、公安、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民政、卫生、国土资源、教育、广播电视、通讯、气象、电力等其他有关部门、单位,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强化责任,抓好落实,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第七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和地震工作体制,并建立、健全与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需要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防震减灾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八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建立和完善与震情形势相适应的地震监测设施和技术手段,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和预报水平: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强化短期与临震跟踪监测措施;

(二)编制地震监测台网规划,优化台网布局,提高台网密度,消除地震监测弱区和盲区,提高地震实时监控和速报能力;

(三)建立大中城市地下深井观测网、近海海域地震监测台网,完善卫星定位观测系统,形成立体监测体系;

(四)加强地面强震动监测设施建设,提高地震灾情速报和评估能力,为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依据;

(五)加强核设施、超限高层建筑、特大型桥梁、大型水库大坝等特定建(构)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的强震动观测与建(构)筑物健康诊断研究,为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和次生灾害预报预警提供服务;

(六)完善流动式地震监测手段,根据震情形势扩大动态监测范围,加密观测次数,提高地震短期与临震跟踪监测能力;

(七)健全短期与临震震情跟踪会商制度,建立适应本地区特征的地震预测判定指标体系;

(八)建立地震预报风险决策机制;

(九)加强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划定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志,落实保护措施。

第九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提高依靠社会力量捕捉地震短期与临震宏观异常的能力。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队伍和经费渠道,加强群测群防工作;省地震和财政等部门负责制定社会地震观测员补助标准。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观察到与地震有关的现象,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出人员进行勘察并在24小时内鉴别落实。

第十一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下列工程性防御措施,提高本地区抗御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

(一)将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依法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审定抗震设防要求;

(二)将位于地震动参数0.05g区内的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提高至0.10g以上;

(三)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并严格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四)在城市规划区域以及占地面积超过10平方千米的企业内,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

(五)在存在地震活动断层的城市规划区域内开展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并在规划建设时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

(六)对城市和已建成的生命线工程以及大中型企业、存在次生灾害源的企业,进行震害预测,并建立震害预测数据库及其评估系统;

(七)对既有的建(构)筑物进行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并对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性能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构)筑物进行加固、改建或者拆除;

(八)组织开展减震、隔震、抗震等新技术研发推广,鼓励采用节能、环保、抗震等新型建筑材料,提高建设工程抗震性能;

(九)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纳入村镇建设规划,组织开展农村民居建筑地震安全试点,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提高农村民居抗震性能,保障农民的居住环境安全。

地震、建设等部门应当组织设计并推广使用地震安全农村民居建筑设计与施工图集,提供抗震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培训建筑工匠,宣传普及农村民居建筑防震抗震知识。

第十三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地震应急与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地震应急与救援能力:

(一)健全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应急联动协调机制;

(二)组织、指导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定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和自救互救演练;

(三)完善地震应急基础设施,建立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及信息传递与处置、灾情速报、基础数据库等辅助决策技术系统;

(四)建设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系统,并配置卫星通讯、卫星定位、自备电源、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设备和越野交通工具等;

(五)组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和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配备救援技术装备并进行培训和演练;

(六)在高速铁路、城市轻轨、枢纽变电站、燃气站(线)等生命线工程以及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重大建设工程中,设置地震紧急自动处置技术系统;

(七)安排地震应急救援专项资金,建立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机制;

(八)在地震短期与临震预报的地区,组织落实地震应急储备专项资金、应急救援设备和专用救生用血、医疗器械、药品、饮用水、食品等应急必需品;

(九)组织开展铲车、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机械设备调查登记,建立地震应急救援装备数据库与紧急征用机制;

(十)完善地震应急监督检查制度,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学校操场、体育场馆、广场、公园、绿地等场所,设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配置避难救生设施,规划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安装指示引导标志。

地震避难场所、应急疏散通道的产权人,应当保持地震避难场所的完好和疏散通道的畅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地震避难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

第十五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地震、教育、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众的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能力:

(一)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度建设,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规范化;

(二)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

(三)继续推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进学校活动,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课外读物,加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

(四)利用社会资源,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五)加强社区、企业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示范社区、示范企业活动;

(六)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进村入户活动。

第十六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震信息报道和地震事件新闻制度与协调机制,及时与报道地震相关信息,正确处置地震谣传、误传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第十七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的规定以及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依法组织实施地震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篇2

本文选取了老人教版、人教大纲版和新课程准标的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共六个版本的必修教材对地震知识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详见表1。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现行新课程标准教材中的地震知识明显偏少,有的版本几乎没有涉及。从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渗透防震减灾教育的角度出发,笔者非常怀念20世纪八九十年使用的老人教版教材,那套教材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震知识,为学生了解地震灾害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与国外相比,必修教材中的地震知识也有很大的不足。美国初中主流理科教材《 科学探索者·地球内部 》中的地震专题,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地震成因和危害、地震探测、地震强度、震中位置的确定、探索楼房防震的措施、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监测断层活动等方方面面,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现行的初中、高中必修教材中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很少,地震知识更是难见踪影。

必修教材中地震知识的缺失,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理课是学生获取地球科学知识(包括地震知识)的唯一渠道,地理教材有限的篇幅决定了地震知识的“先天不足”。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不再强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由于地震知识不被视为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因此原本在必修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地震知识大幅缩水甚至消失,部分内容被调至选修教材中学习。

二、必修教材中增加地震知识的意义

1.满足学生知识渴求,促进防震减灾教育

每一次大地震发生后,学生都会向我提问:“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袭来时该怎样逃生?我们这儿会不会发生地震?……”在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渴求,地理教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必修教材中地震知识遍寻不到,以至于学生对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特征、震源和震中、震级与烈度等地震基本知识都不知道。地理课程在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渗透防震减灾教育方面“碌碌无为”,着实令人痛心。反观国外,2004年印度洋海底地震引发了海啸,一个英国小学生就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了海啸前的异常,从而让100多名游客死里逃生。鉴于此,笔者认为必修教材中增加地震知识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渴求,也是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教育的需要。

2.改变社会轻视态度,提升地理课程地位

中学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唯一一门以人地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是学生获取天文学、地球科学(包括地理、地质、地震、气象、水文等)基本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一门跨越自然和人文两大学科体系的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地理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考不考地理,高中理科生不学地理,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考取消地理科目,导致中学地理教学出现了更大的滑坡。虽然地理科目后来重新纳入高考,但直至今日,中学地理课程仍然受到社会的轻视。地理课是国民防震减灾教育的主要渠道,必修教材纳入更多的地震知识,有利于其防震减灾教育功能的实现,可以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地理课程的价值,从而改变人们对地理课程的认识。

3.体现课程改革精神,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理必修教材中鲜有地震知识,笔者认为这是教材编写上的一大缺陷。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既然地震知识教材上没有安排,教师也就不会花时间补上这一内容,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更是无从谈起,直接影响到防震减灾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新课程标准选修教材虽然有《 自然灾害与防治 》分册,其中的防震减灾知识也较为全面,但是选修教材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选学,在覆盖面和影响力等方面都无法与必修教材相比拟。因此,必修教材适当增加地震知识,可以使学生不再“谈震色变”,做到“临震不乱”,这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并不矛盾,而是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必修教材中增加地震知识的对策

1.完善理论知识,科学认识地震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地震知识严重缺失,这与我国地震多发国家的“身份”极不匹配。防震减灾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汶川大地震后,教育部下发的文件中就明确提出今后要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教科书和各级学校学生课外读物中。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今后应该适当增加地震方面的理论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要素和种类、横波和纵波的传播特性、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我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地震危害、监测和抗震等内容,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科学地认识地震现象,消除对地震的神秘感和地震灾害带来的恐惧心理,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篇3

一、登记范围。凡我市城区和郊区城镇范围内的国家机关、部队(营房除外)、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房产和国家拨用房产;房地产部门直接管理的出租房产;城镇居民私人所有的房产;在城镇范围的农民私有房产和社队办公、生产、文教卫生、服务事业的房产;地处农村但隶属我市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房产,以及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均属这次普查登记范围。

二、登记要求。这次城镇房地产普查登记要求达到五清、四一致、一坚持。

五清:查清单位自管房、房地产部门出租公房和私房等各类房屋产权的来源,确认产权归属,做到房屋产权清;查清各类房屋的建筑年代、层次、结构,做到房屋结构清;查清各类房屋的实际用途,按需要进行分类统计,做到房屋用途清;查清单位和个人实际使用国有土地的情况,确定范围,做到使用土地清;查清城镇(以户为单位)常住人口的居住面积(指起居室),做到居住情况清。

四一致:房地产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应分别订立制度,加强管理,做到图(房屋平面图)、档(资料档案)、卡(分类卡片和清册)与实物(指房屋)一致。

一坚持:今后城镇房地产发生买卖、赠与、继承、交换、调拨、转移、拆除、新建以及使用国有土地等变化,应坚持及时向房地产主管部门办理手续。

三、做法。1、房地产普查登记工作是城市管理的一件大事。为了加强领导,市、区房地产部门应成立房地产普查登记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2、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开。全市登记工作,力争在八四年内基本结束。

3、私有房产的登记换证工作,由我局组织的专业人员按街道、居委会逐户进行。在填写登记申请书的同时,查验房产证件,审查产权。

4、各单位房地产的登记,由本单位自行组织力量,按登记办法的有关规定填报申请,并交验有关证件,经审查确认后,分别发给权证。

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执行。

南京市城镇房地产登记办法(根据1998年1月22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51号, 本文自1998年1月22日起废止)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条款精神,为健全法制,保障房地产产权人(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及时掌握房地产使用分布和变化情况,加强城镇房地产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市城区和郊区城镇范围内的国家机关、部队(营房除外)、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房产和使用国家拨用房产,房地产部门直接管理的出租房产,居民私人所有的房产,在城镇范围内的农民私有房产和社队办公、生产、文教卫生、服务事业的房产,以及地处农村但隶属本市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房产;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均应依照本办法办理登记。

第三条 城镇房地产应由产权人(单位)、使用人(单位)向房地产部门申请,领取“房产所有权证”、“房产使用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后,始生法律效力。

国家机关、部队、团体、学校、事业单位的房产,产权属国家所有,发给“房产使用权证”,使用单位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理权。

第四条 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在确定经界范围后,不得任意变动、增减或私自转让。

第五条 城镇房地产登记后发生转移变更时,应分别不同情况在一个月之内办理下列手续:

1、房屋发生买卖、赠与、继承、交换、调拨、固定资产转移以及其他方式转移的,应办理“转移登记”;

2、房屋改变结构、增加或减少面积,应办理“变更登记”;

3、新建房屋应办理“新建登记”;

4、房屋倒塌、焚毁或因国家建设需要拆除的应办理“注销登记”;

5、使用国有土地发生交换、调拨、转移、增加或减少面积等应办理“变更登记”。

第六条 凡申请房地产登记的,在向房地产局送交申请书时,应分别提交下列证件:

1、房产证件(包括原图契、产权证明、登记收据等);

2、买卖、赠与、继承、交换的有关协议、文约、合同、裁定、公证等;

3、新建、改建的报批文件、建筑执照、竣工图等;

4、交换、调拨、转移等的审批文件;

5、征拨土地手续、红线图,交换、调拨、转移土地的审批文件。

第七条 私有房产申请登记时,产权人应一律用户籍姓名,不得化名申请。如系多人共有,应有共有人共同申请。

产权人因故不能亲自办理登记的,可以出具委托书委托他人;共有人弃权的,要出具弃权书。

第八条 单位房产和使用国有土地申请登记时,应由单位负责人或指定的经办人办理。

第九条 城镇房地产登记经审查认为有必要时,予以公告一个月,公告期满无异议的,准予发证。

第十条 单位和个人在办理房地产登记时,应按规定缴纳登记费。

第十一条 现由政府代管的房产,暂由房地产部门代为登记。

第十二条 在城镇范围内单位和个人的违章建筑不予登记,更不得办理转移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 申请产权登记,不得进行蒙混欺骗,侵占他人权益。如蒙混登记他人房产的,除扣留证件,予以注销,没收已缴税费外,并视实际情况予以处罚。

篇4

“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关于植被的恢复问题至关重要。其意义在于能够使新形成的地表面减少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在这其中植被的恢复和水土流失的防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者不但相辅相成,而且水土保持是以恢复灾区植被为前提。要防治水土流失,我们就必须了解第一手资料。

1 震区的现状

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被青藏高原扼控,东有长江三峡之险,南为云贵高原所拱卫,北是秦岭巴山屏障,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东部为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的盆地、丘陵。这样的地理位置,使人们不禁产生“蜀道难”的感慨。国内外无一例外,只要发生在山区的地震都会导致一系列的次生灾害,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就是由地震引起山崩滑坡体堵截河谷,而这些堵塞物一旦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可能会将四川整个省都淹没。

(一)滑动规模巨大,成群连片

汶川大地震诱发的大规模滑坡受地震烈度、地形结构、黄土土质及构造运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四川、甘肃山区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据统计,发生面积为0.6平方千米以下的滑坡,占流域滑坡发生总数的77%,占滑坡总面积的47.84%;而面积大于0.88平方千米以上的滑坡单体或群体仅占滑坡总数的13.51%,但这些规模巨大的滑坡单体或群体累计面积占到流域滑坡总面积的37.49%,反映了滑坡灾害强度大和区域滑坡地形的严重性。

(二)滑动面角度低缓

首先,因为黄土质地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及透水性强,很容易造成沉降和崩滑,为土体滑动提供了条件。另外,黄土层内所夹的粉砂隔水层或下部基底的第三系层面,均有滞水作用,常破坏黄土结构,成为的滑动面,促使滑坡灾害产生。尤其是在地震力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可引起大规模黄土斜坡失稳,形成高速、远程、低角度的滑坡,表现出低抗震性和高流动性的特点。

(三)地震堰塞湖发育

地震堰塞湖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地震区内有河流经过;河道两侧有山体,河床海拔明显低于周边山体;由于地震产生了山体滑坡,并堵塞了河道。

汶川地震发生时就具备地震堰塞湖形成的基本条件。强烈地震动诱发大规模的山体滑坡与崩塌,大小不等的滑坡体,将河流分段堵截,形成了一系列堰塞湖。截至2008年5月28日,四川地震灾区发现了34处堰塞湖,并且其中8处的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一旦坝体垮塌,位于下游的乡镇将面临着被水淹没的灾害。

2 震区新生水土流失的种类

震区新生水土流失主要是指由于地震诱发产生的地质次生灾害。比如: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坡面侵蚀等。

(一)滑坡

地震引发大量的滑坡,重灾区密度可以到达50%左右,最高可以到达70%。由于河谷山坡陡峭、切割深,因此在斜坡岩石破碎后,形成了大量沿主河和分支流域河谷发育并分布的滑坡。

(二)崩塌

受地震影响,山体平衡被破坏,在地震灾区尤其是陡坡、边坡上的岩体和土受重力影响下脱离山体堆积在坡脚和沟谷,形成崩塌。崩塌时的大型岩体坠落山脚,砸毁房屋,堵塞道路,掩埋车辆等;崩塌的松散物质大量堆积之后,在大雨或者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泥石流和滑坡等自然灾害,形成巨大的危害。

(三)坡面侵蚀

受地质灾害强烈度的影响,地表土层及植被遭到大量的破坏,形成荒山、荒坡、凸岭,致使暴雨对外层的破坏作用不断加强。同时地表径流对层破坏加剧,坡面侵蚀严重,形成新的冲沟,破表地表水洗,使河道淤积。

3 震区水土流失特征

(一)水土流失范围广

汶川地震区域位置处中国大西南深处,多河流,多山区,分布面积广。受灾的139个县市中,水土流失面积达149200平方千米,占灾区的50.77%,较震前新增加14800平方千米,增幅达到11%,其中87个受灾较重的县市震后水土流失面积为89300平方千米,占87个县市面积的55.4%,水土流失面积较前增加了17.97%。

(二)水土流失破坏危害大

地震造成了大量的山体松动,大面积的植被破坏,使得本来就十分破碎的下垫面更加不稳定,滑坡、泥石流等新生水土流失活跃,各种次生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破坏灾区的重建工作,给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带来难度。

(三)灾区震后新生水土扰动强度大

据对灾区新生水土流失进行的调查显示,灾区震后新生水土流失强度大,平均瞬发蚀由震前的每平方千米3703吨,增加到4604吨。新生水土流失范围内的土壤侵蚀模数高等。

4 水土保持措施

(一)种植草皮

在发生新生水土流失的地方,进行草皮的种植,也是重点防护处理措施。草皮的种植由于成本比较高,其养护要求也比较高,所以草皮适应在人口聚集地处,或者对发生水土流失地方急需处理的位置予以实施。草皮种植地区要求也相对比较高,并且需要有一定的土壤,因此不适宜在陡坡,大山等地区开展。

(二)植被恢复

震区应该大力进行植被恢复,在植被的恢复过程中,我们应该大力进行植被种植,特别是人力物力的组织及投入是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选取优良的树苗、草皮本植物灌木乔木等,按照山顶到山脚的方式进行体系分布,而非杂乱无章的进行。

(三)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一种利用森林更新能力的防治措施。它是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可分为“全封”(较长时间内禁止一切人为活动)“半封”(季节性的开山)和“轮封”(定期分片轮封轮开)。封育起来的林分,植被种类丰富,使其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的功能大大增强,为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粮食产量和农业产值得到稳步提高。许多山区县封山育林后水源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许多过去只能种一季的农田,如今两季都能高产。

(四)提高监测

建立水土流失监测网络,给震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首先在地震山区县建立坡地径流场和沟道控制站。在小流域开展水质水量调查监测,覆盖大流域和整个山区,在坡地径流场部分重点径流和条沟道控制站安装自计雨量计、自动采样器等自动监测设备,建设自动监测系统,实现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通过对水质水量、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状况等进行监测,及时评估水土保持效益,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路炳军.建立水土流失监测网络,提升北京水土保持工作水平[J].中国水土保持,2007(09)

[2]赵芹.罗茂盛.曹叔尤.刘兴年.汶川地震四川灾区水土流失经济损失评估及恢复对策[J].四川大学学报,2009(03)

篇5

导致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多,在宏观方面有政策不配套、法律制度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客观因素,也存在微观上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房地产行业管理制度不严密、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差和房地产行业业内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等。

(一)会计法规制度和会计法规尚不完善

我国的会计制度的缺陷集中表现对没有对新出现的会计业务做出规定,对某些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核算不明确或不科学。正是由于应用会计科目不合理及使用上的串项等一系列的会计核算不规范造成了房地产行业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实,收入、支出和结余虚假。我国目前的《会计法》的规定尚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会计法》中只规定了违法人员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没有规定民事责任,降低了违法人员承担巨大成本的风险。此外,对会计人员的奖励和保护的法规还不明确。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人员在违背单位、个人利益而遵守《会计法》要求时,国家要从法律上给予保护。如果缺少这方面的保护,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房地产行业监督机制不健全

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可分为内部监督机制与内部监督机制两种。第一,房地产行业的内部监督有一定的局限性。房地产的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决策者,但是会计负责人又是由决策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薪酬也是由决策者直接决定的。也就是说,会计工作某种程度上是在为企业的决策者服务,随着决策者的意志而变化。所以,不少房地产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没有真实反映经营成果。第二,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机制也不健全。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外部监督还是由房地产行业的主管部门实现的,而主管部门往往考虑到的是本部门的利益,对其下属的房地产行业采取保护的态度,不能够很好地监督。第三,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彼此间进行不正当的竞争,或者是一些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差,出具虚假的会计验证报告。这就使有些会计信息即使被确认了但仍缺乏真实性。

(三)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总的来说,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并不高。会计活动的主体是会计人员。会计信息要经过会计人员对相关要素的计量和确认后才能生成,必然要对经济活动中的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加以估算、推理和判断。所以,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一直以来,房地产行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并不重视,致使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得不到提高,常发生原理性和操作性的错误。近年来,会计制度变化特别大,新增的内容很多,更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这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守了会计法规,但受到认识水平的局限,也可能使计量处的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使会计信息不实。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不按会计法核算,迎合上级或自身利益需要,做假账、受理假凭证和编制假报表,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转贴于

二、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立科学的会计法律体系

会计工作的技术性极强,有它自身的工作规律。因此,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当符合会计工作反映出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判定标准和判定方法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家要进一步制定实施会计法规的细则和详细的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法规,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为管理人员的责任提供明晰的法律依据,严肃财经类法规,切实贯彻好以《会计法》为核心的整个会计法律体系。修订后的《会计法》明确了会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加大了打击会计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力度。有关部门在执法时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受到法律的惩罚,力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二)强化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建立会计信息管理体制

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要建立起强化其内部管理的会计管理体系,制定内部稽查和财务监察制度,加强对内部的控制,为真实会计信息的提供打下良好的会计基础。完善内部监督,还应当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明确相关责任,实行好内部监督岗位责任制,增强内部会计监督的真实有效性。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要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提高会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大力倡导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充分突显出社会审计的客观公正作用。同时,也要增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律责任的监督,促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准和职业道德水平。注册会计师审查鉴定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要明确,对违反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加以惩处。财政、审计和税务机关都要依法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审计监督和财务检查。各个主管部门也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要对所属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做好指导,监督和检查其核算情况,纠正其已经查处的问题,严肃处理有问题的会计人员。

(三)提高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过硬的会计队伍

房地产行业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职业道德、遵守法律和业务素质等的思想教育,让每一个会计人员都牢牢树立起会计行业的诚信信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强化会计人员接受再教育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教育。对会计人员要进行职业化的管理,完善他们的从业制度,严格遵守会计人员的从业和任职资格条件,由专门的机构定期考察。其次,要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会计工作方式,转变为现代的全面的工作方式,逐渐从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最终使会计人员的素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并能与国际接轨。最后,要适当提高会计人员的经济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充分调动起来,将其会计职能充分发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越发重要。房地产行业会计工作只有提供可靠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为经济管理服务。人们已经意识到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要治理这一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只有在国家、社会和房地产行业的一起努力下,才能彻底解决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方璇.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关雪.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审计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4).

3、啜华.会计信息质量与财务约束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09(2).

4、李益婧.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1).

篇6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进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交通道路建设成为了城市化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软土路基,特别是当道路需要穿过鱼塘、滨湖地区时,经常会遇到较为深厚的软弱土层,一般情况下都不能满足城市道路的使用要求。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是确保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条件,选择一种质量可靠,工期短、造价低的软基处理工法则是软基处理的重中之重。

2 工程概况

大龙湾片区经三路道路建设工程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二坝镇。本标段总长度689.189m,软基处理路段为K0+00~K0+185,K0+245~K0+689.189,处理总长度约629m,面积约48886O(包括交叉口以及外扩部分的面积)。地基处理宽度:道路标准段宽度为60m,软基处理边线为道路红线外扩2m,即标准段地基处理宽度为64m,非标准路段也按照道路红线外扩2m的原则实施,桥头段为了保证结构层边坡要求,软基处理边线为道路红线外扩8m,地基处理如下。

3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低位高真空分层预压击密法进行地基处理。低位高真空分层预压击密法是一种专利工法。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地位预压,通过在土体中设置竖向及水平向的排水通道,对软土层进行预压,加快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达到消除深层软弱土层大部分沉降的目的;第二阶段为高真空击密,通过设置真空管强制对软弱土层进行排水,同时结合强夯施工,在路基表层形成一定厚度的硬壳层,提高路基表层的承载能力及回填模量。

低位预压阶段:场地清淤清表后铺设水平排水垫层,水平排水垫层设计采用中粗砂,厚度不小于40cm,要求含泥量小于5%,参透系数大于5×10-3cm/s。竖向排水通道采用塑料排水板,正方形布置,间距1.1m,插设深度为(2-2)淤泥质粘土层底部,平均插板深度为9.5m。真空预压密封系数采用1层土工布2层真空膜,膜下砂垫层内铺设水平卧管与真空泵相连,主管采用Ф63的PVC管;滤水管采用Ф50的PE管,在滤水管上四周打孔,孔的直径为6mm,空间距5-6cm,正三角形布置,管外包裹过滤材料阻止细砂进入滤水管。滤管和主干管由二通、三通、四通连接,接头位置用胶带密封,阻止砂进入滤水管。真空预压系统安装完成后,即可开始真空泵进行预压,通过场地布置的真空表实时检测真空度的提高情况。真空度稳定后,在地质处理范围内覆水1.0m。

高真空击密阶段:低位预压卸载后,回填60cm山坡石,要求回填山坡石的最大粒颈不大于20cm,含泥量不大于20%,然后进行高真空击密施工。真空管深管间距8.0m×3.5m,长度6m,浅管间距4.0m×3.5m,长度3m。开始排水约3-5天或地下水位降至底面以下1.5-1.8m后进行第一遍击密,共三遍击密,第一遍点夯,夯击能量800-1000kN.M,击数2-3击,第二遍点夯,夯击能量800-1000kN.M,击数2-3击,第三遍为满夯,夯击能量600kN.M。击数1击,锤印相互搭接1/4锤径。

图1 真空管布置示意图 图2 点夯击密点布置示意图

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4.1清平、整平控制要点

1)清除场地杂草;

2)场地整平后,复核整平后的场地标高,场地清表后的标高控制在2.6~2.7m;

4.2铺设砂垫层控制要点

砂垫层厚度不小于40cm,砂垫层采用中砂,含泥量要求小于5%,渗透系数大于5×10-3cm/s,干密度不宜小于15kN/m3。

(1)砂垫层的铺设误差控制在±50mm;

(2)砂垫层中不应有贝壳、带棱角的石子等硬物,一旦发现,立刻清除;

(3)砂垫层铺设前要对进砂口进行必要处理,清除周边的淤泥,推土机推砂时严禁将泥块混入砂中,铺设完成后对场地砂垫层进行巡监,及时清除泥块。

4.3排水板施工控制要点

排水板间距为1.1m×1.1m,正方形布置,每根排水板打设长度不小于9m,以塑料排水板穿透③层淤泥,进入④-1层粘土0.5m控制。

塑料排水板在水平排水垫层表面外露长度为200mm,塑料排水板打设完毕后,须将外露部分横向弯折并埋入水平排水垫层中,埋深不小于200mm。

1)排水板板位偏差控制在±100mm以内;

2)控制排水板竖向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

3)插管底部的管靴应有淤泥挡泥装置,淤泥不得进入套管内,发现套管内进入淤泥应立即改进套管端口施工工艺,控制套管内进淤泥的数量在总插板数量的5%以内;

4.4支管、主管的布置控制要点

支管间距6m,埋深于砂垫层顶部以下20cm;主管需均匀布置,且满足每800~900O一台真空泵,没有特殊情况需按图纸执行;

主管采用Ф63PVC管,支管采用50PE管。主管不打眼,起连接作用;支管四周打孔,孔径为6mm,孔间距5-6cm,正三角形布置管外包裹过滤材料阻止细砂进入滤水管;

1)在砂垫层中开挖的砂沟控制在20~30cm,将所有管路放入放入砂沟内并将砂沟用砂回填平整并人工踩实,砂沟内严禁存在泥块;

2)连接时要检查管路状态是否完好,支管滤膜是否破损,如有破损要用土工布重新包扎或绳子将松开的滤膜绑扎牢固,绑扎处需要无纺布包裹以免戳破密封膜;

4.5.土工布、真空膜控制要点

在砂垫层表面按序铺设1层土工布、2层真空膜,真空膜周边要全部埋入淤泥质土层中。

1)根据加固区域形状和尺寸设计密封膜的加工尺寸,并应考虑埋入密封沟的部分,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预留足够的地基沉降变形富裕量,防止密封膜拉裂;

2)铺设密封膜前,要认真清理平整砂垫层,并将露出砂垫层的排水板插入砂垫层中;

3)铺膜时应统一指挥,严禁任意用力,同时注意风向,确保密封膜在铺设过程中完好无损;

4.6围堰、覆水控制要点

空膜铺好试抽正常后,修筑围堰,围堰高度为2m,覆水深度为1.5m。

1)围堰位置位于密封沟外侧,对于施工小区间的围堰,需先在膜上铺设一层土工布,用以保护真空膜;

2)时刻关注真空度,检查真空膜是否漏气,发现漏气现象及时补救;

3)现场真空维护人员应检查排查修补漏气点,确保真空压力稳持在80KP以上。

4.7回填砂土控制要点

预压卸载后,先清掉处理范围内用于修筑围堰的清表土,以及密封沟内泡水的土,按照设计回填标高要求,回填弥补标高的砂土,地坪回填标高为4.3m,交工标高为4.2m。

5结束语

通过对施工现场实测资料的分析以及第三方检测单位对于地基处理效果的检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低位高真空分层预压击密法在本工程地基处理中应用是成功的,加固效果明显。

(2)针对本工程较深厚的软土层,通过第一阶段低位预压的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软土层的强度,在预压期间使软土层完成大部分的沉降,达到减少工后沉降的目的。

(3)通过第二阶段高真空击密处理,可以再场地表层形成一定厚度的硬壳层,提高场地表层的承载力与回弹模量,满足道路使用要求。

(4)通过再本工程道路的成功应用,可以推断“低位高真空分层预压击密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地区存在深厚软土层的道路地基处理工程。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M311 文献标识码: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of Low Plus

Hydrophobic End too High in a Power Plant

ZHU Zhenxing[1], ZHANG Tie[2], ZHAO Guodong[2]

([1] Datang Changchun Third Power Plant, Changchun, Jilin 130103;

[2] Qinshan Nuclear Power Plant, Jiaxing, Zhejiang 3143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iagnosis of a thermal power plant back to the low pressure heater system running a large difference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phobic side issues, for exampl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Heater hydrophobic side difference increases, and by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low pressure heaters recovered to end poor conditions rated running. 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energy savings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nalysis.

Key words hydrophobic; end poor; low-temperature heater; reform

低温加热器是火电厂回热循环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其投入率和健康状况对提高汽轮机的绝对内效率和热力系统的热经济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衡量加热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端差、给水温升、压降、端差等。某电厂汽轮发电机组系哈尔滨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的350MW汽轮机组,本汽轮机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式、单轴两缸两排汽、单抽供热式机组。自投产以来,低压加热器疏水端差长期大于设计值,降低了加热器的效率,使机组热耗率和发电煤耗率上升。某电厂通过对不同工况下低温加热器历史运行数据和额定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低压加热器的解体检查,对低加疏水端差过高缺陷进行诊断,并采疏水冷却器结构改造等措施,使其疏水端差接近设计技术规范,提高了机组经济性,对逐步推广精细化管理,秉承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的现电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1 加热器各传热区温度变化趋势

1 回热加热器端差的定义

某电厂使用的低温加热器为表面式换热器,卧式布置形式,传热区由过热蒸汽冷却段、凝结段和疏水冷却段三部分组成,其个传热区温度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其中T11为加热器给水侧入口温度;T14为加热器给水侧出口温度;T21为加热器汽侧入口温度;T22为加热器汽侧蒸汽冷却段出口温度;T23为加热器汽侧入口压力下的饱和温度;T24为加热器汽侧凝结段饱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T25为加热器汽侧疏水温度;为防止加热器汽侧蒸汽冷却段蒸汽过早凝结,引起汽水两相流对管路造成冲击,T22温度要略高于T23。加热器给水侧出口温度T14与汽侧入口压力下的饱和温度T23之差称为给水端差,加热器汽侧疏水温度T25与为给水侧入口温度T11之差称为疏水端差。某电厂低温加热器给水端差设计值为2.8℃,疏水端侧设计值为5.6℃,根据历史采集数据显示该加热器给水端差基本接近设计值,因此下文只讨论加热器疏水端侧过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 可导致回热加热器疏水端差过大的因素

该电厂机组低温加热器疏水冷却段由疏水冷却段管束、管束槽壳、疏水冷却段隔板等几部分组成。给水通过疏水冷却段管束与凝结段产生饱和水换热,进一步利用饱和水中的热量提高给水温度,降低疏水端差;管束槽壳将疏水冷却段管束包裹在内,形成独立的换热腔室,凝结水从槽壳一侧流入,与疏水冷却段管束进行对流换热后从另一侧流出;疏水冷却段隔板将疏水冷却腔室与加热器疏水出口隔离,确保凝结水经过管束槽壳换热后流出。根据换热器疏水冷却段结构特点分析,引起疏水端差过大原因如下:(1)低温加热器运行水位低于设计值,即低于疏水冷却段隔板,凝结段饱和蒸汽进入疏水冷却段,导致汽液两相混合流入管束槽壳,在传热系数极大降低的同时,部分汽化潜热在疏水冷却段释放,导致疏水温度大幅度增加,疏水端差增大;(2)低温加热器运行水位低于设计值,即高于疏水冷却段隔板,大量饱和凝结水未流经疏水冷却段管束槽壳与给水换热,而直接溢流到隔板出口侧,导致疏水温度升高,端差增大;(3)低温加热器疏水冷却段管束堵管率较高,换热面积减小,疏水过冷度降低,造成疏水端差增大;(4)管束槽壳接缝处密封不严,部分疏水未经入口流入管束槽壳,而是从接缝处短路流入管束槽壳,因换热距离减少导致疏水端差增大;(5)疏水冷却段隔板与加热器壳体脱焊,凝结段产生饱和水未流经疏水冷却段中的管束槽壳,直接从疏水出口管理流出,导致疏水温度大幅度增加,疏水端差增大。

3 某电厂低加疏水端差过高缺陷诊断

以某电厂5号低加为例,该加热器设计水位为270mm,疏水端差设计值为5.6℃,实际运行时各个负荷率运行工况下平均端差 为22.6℃,详细参数见表1(由于该厂机组常年运行负荷率在85%~50%区间内,因此本文未列举其它运行工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该厂5号低加运行水位长期超过设计值,通过上文可知,加热器疏水水位过高,疏水未经换热直接漫过疏水冷却段隔板直接流处疏水冷却端,会造成加热器疏水端差增大。为查明肯能导致疏水端差过高的其它原因,对该加热器进行解体检查,发现疏水冷却段包壳钢板接缝处存在多达19处漏焊部位,总漏焊接缝面积约为疏水冷却器入口的10%。根据上文可知包壳不严密,运行中饱和蒸汽或饱和水未经换热短路流出疏水段,会造成加热器疏水端差增大。

4 治理措施

(1)通过对加热器各个部件检查发现,该疏水冷却器包壳入口横截面积偏小,且入口处被管束固定管板遮挡,对进入疏水冷却器的疏水形成扰流,严重降低疏水排出量,可导致疏水水位过高,以此采取在疏水冷却器入口处扩大入口截面积的改造方式。(2)对疏水冷却段包壳钢板接缝处存在多达19处漏焊部位进行补焊,防止饱和蒸汽或饱和水未经换热短路流出疏水段,可有效增加汽侧疏水与水侧换热量,从而降低疏水端差。

5 治理后的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对该厂5号低温热网加热器已诊断出缺陷的治理,加热器疏水端差大幅度降低,各个负荷率运行工况下平均疏水端差 为10.4℃,更加接近设计值(见表2),加热器疏水水位过高的问题也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该厂机组承担电网调峰任务,因此负荷波动较大,下面仅对加热器治理后的经济性进行估算:

加热器治理前后疏水端差变化值: = = 22.6℃10.4℃=12.2℃

表3 哈汽350WM供热机组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

根据厂家提供的《哈汽350WM供热机组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可知(表3),5号低加疏水端差每偏离10℃,机组热耗增加1.18KJ/kW・h,则:

加热器治理前后热耗降低值为:(12.2℃℃)18KJ/kW・h=1.44 KJ/kW・h。已知该厂2012年加热器改造机组发电量138271万kW・h,标煤发热量29271KJ/Kg,则以2012年发电量估算改造后全可节约标准煤为:138271万kW・h44 KJ/kW・h271KJ/Kg=68吨。

6 保证加热器正常运行的措施

对该厂加热器进行治理后,疏水端差虽然与改造前相比以大幅度下降,但仍然偏离设计值,为继续降低加热器疏水端差,在今后的运行和检修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措施:(1)在低温加热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及时、正确开启低温加热器汽动排气和连续排气门,避免因未能正确排气,导致加热器换热效率降低;(2)尽量提高低温加热器抽气过热度,防止抽气在蒸汽冷却段过早凝结对管束造成冲击,严重影响运行可(下转第52页)(上接第33页)靠性和经济性;(3)将低温加热器打压查漏和除垢冲洗列为“逢停必检”项目,充分利用机组各类停运时机进行加热器查漏和冲洗,避免管束泄漏和传热系数下降;(4)低温加热器启停时,严格按照运行规程合理控制加热器温度变化速度,防止加热器管板和管束由于较大热应力产生形变,导致管板和管束损坏;(5)加强低温加热疏水调整门的日常维护,确保低温加热器自动水位调节及时、精确,杜绝出现水位严重偏离设计值情况的发生;(6)实时检测给水pH值和含氧量变化,避免出现换热管束表面结垢或腐蚀的情况,当加热器管束结构严重,水冲洗无法清理时,及时采用酸洗办法予以解决,防止管束堵死,当堵管率超过设计值时,应更换新的加热器或换热管束。(7)应制定详细的检修作业标准和检修工艺标准,确保在检修中及时发现并消除管束、管束槽壳、隔板、管板的缺陷,防止给水和疏水短路情况的发生,保证加热器给水端侧和疏水端侧在合理范围内。

7 结论

篇8

关键词:地震灾害;灾害评估;直接经济损失;LM-BP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P31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2016)03-0500-07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震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防震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赵士达等,2014a)。作为防震减灾工作一部分的震后应急救援和抗震救灾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赵士达等,2014b;王东明等,2015),快速、准确地对地震灾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做出评估是震后应急救援和抗震救灾工作能否收到实效的前提条件(刘如山等,2014)。

近年来,诸多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对震后经济损失快速评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评估方法可分为5大类:分类清单法(陈洪富等,2013)、经济法(陈棋福等,1997)、遥感法(陈鑫连,谢广林,1996)、信息法(刘洋等,2009;刘佳友,徐琳瑜,2007)和神经网络法(范传鑫,2014)。其中分类清单法的应用最为广泛,该方法通过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出地震影响场烈度空间分布,再综合分析各个烈度等级建筑物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以及建筑物的易损特性等,计算出各类建筑物的损失情况。但使用该方法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时对灾区的基础数据库要求比较高,基础数据库数据不完整、数据更新过慢、数据细化程度不够等都会使评估结果出现严重的偏差。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模式识别、函数逼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学者也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中。

BP(Back Propagation,反向误差传播算法)神经网络算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神经网络算法,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自适应能力、容错能力和泛化能力(孙艳萍等,2010),但也存在收敛速度慢和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型LM-BP神经网络,并基于此建立了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

1影响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因素

11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界定

从灾害学的角度分析,灾害损失评估是对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因此地震灾害损失可划分为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救灾投入3部分,其中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又包括地震灾害和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建筑物、工程设施、设备、物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王伟哲,2012)。

12地震灾害影响因子的分类研究

121地震致灾因子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震级越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就越大,破坏能力就越强,相同条件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就越大。通常讲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30倍,由此可见,震级是地震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震源深度对地震破坏程度的影响也很大,相同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浅,造成的破坏就越严重。有统计表明,相同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从10 km减小到5 km,或是从20 km减小到10 km时,震中区域烈度平均会提高1度,故震源深度也是地震造成经济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解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般来讲,距离震源越近,破坏就越大,烈度也就越高。在一次地震的受灾区域内会存在多个烈度区,而且这些烈度区的面积和分布并不规则。地震灾区的烈度评定在现场工作人员完成灾情调查后才能给出,在时间上不能满足地震经济损失快速评估的要求,且如果逐一计算各个烈度区的损失情况也会大幅度地增加计算的复杂程度。所以本文以总受灾面积为灾害承载体,选取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为主要致灾因素,对灾区进行经济损失评估。灾区面积的大小与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成正相关关系,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灾区面积越大,经济损失也就越大。

122抗震设防因子

一个地区在遭受地震破氖保其自身的抗震设防能力会对其产生重要的保护作用,抗震设防能力越强其抗御地震破坏的能力也就越强。抗震设防烈度是各类建筑物建设时采用设防标准的重要依据。各地区的建筑物都要按照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进行建设。虽然地区建筑物实际设防烈度和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整体上抗震设防烈度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抗震设防能力。

在以烈度为基础作为抗震设防标准时,由烈度给出相应的峰值加速度,烈度与设计加速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在同一个设防烈度下,可能会对应不同的加速度值。这主要是由于同一烈度下,不同的场地类型地震加速度也有所不同。所以本文在评估一个地区的抗震设防能力时,主要考虑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123社会经济指标因子

一般来讲,在遭受同等地震的情况下,地区经济越发达,经济损失就越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经济越发达,地区人口越集中、生命线工程集中和地上地下管网越密集。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人均GDP越高,该地区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状况就越好,同等地震破坏的情况下,损失也就越大。不同的产业结构受地震破坏影响程度也不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越大,受到地震破坏时相比第三产业经济损失也就越大。

除了以上两个重要因素外,受灾人数也与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成正相关关系,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受灾人数越多,所涉及的社会财富越大,经济损失也就越大。

124其它因素

地震间接引起的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疫病蔓延、海啸等,称为地震的次生灾害。次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一部分,严重的次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比各类建筑物损毁造成的损失还要大。

地震后,地区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能力与诸多因素有关,如交通条件、生命线工程抢修速度、有无应急预案等,这些因素决定了该地区降低地震灾害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能力以及地区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能力。

13地震灾害影响因子的提取

地震灾害样本信息选取的原则是容易获取的,对于一些记录不全面或者信息准确性存在问题的样本应舍弃。本文地震灾害信息的样本主要选自《2001~2005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汇编》(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2010)中记录完整的历史地震,其中震级、震源深度、灾区面积、受灾人口和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可在灾害评估报告中查到。各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通过查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来获取。人均GDP和产业结构比例是通过查阅各地区统计公报或地区年鉴获取的。在《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汇编》(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2010)中记录的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多,一般都在总直接经济损失的5%以内,所以笔者不直接考虑次生灾害的影响,而是得出总的直接经济损失评估后,按照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对总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修正。由于笔者无法获取足够的资料对各个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做出评价,所以没有将地区防灾减能力作为影响因子。

一次地震经常会对多个地区产生影响,而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也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对受灾区域的GDP和产业结构重新评估,估算公式分别为

G=∑ni=0GiSiS, (1)

R=∑ni=0RiSiS.(2)

式中,G为灾区人均GDP;n为地震造成的受灾区域数量;Gi为第i个地区的人均GDP;S为灾区总面积;Ri为第i个地区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例。

2LM-BP神经网络

21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

在BP神经网络中,输入层的神经元用于接收外界信息并将信息传给隐含层(郭章林等,2004)。隐含层神经元主要负责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变换,并将信息传给输出层。隐含层的层数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信息变化复杂程度的需要而定的。输出层主要负责将信息向外界输出(田鑫,朱冉冉,2012)。BP神经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假设某个神经元的输入信号x=(x1,x2,…,xn)T,可调节的连续权值w=(w1,w2,…,wn)T,θ为神经元的兴奋阈值,u(*)为基函数,该神经元的输出则为u(x,w,θ)。输出信号u需要经过激活函数的挤压,即y=f(u),将输出值的范围压缩到非常小的范围内。

虽然BP神经网络具有以上优点,但自身也存在着局限性。BP神经网络采用的是梯度下降算法,而梯度下降算法在其误差曲面中会出现平坦区域和多个极小值点。在平坦的误差曲面中,误差下降速度慢,网络的训练速度也会变慢。当遇到局部极小值时,网络会误认为是最优解,导致仿真失败。

22LM-BP网络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简称LM算法),是一种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是用模型函数对待估参数向量在其领域内做线性近似,忽略掉二阶以上的导数项,从而转化为线性最小二乘问题,所以该算法的收敛速度比梯度算法要快很多。LM算法虽然在收敛速度上有明显的提升,但仍然可能陷入局部极小值,导致仿真失败。因此,在进行仿真时需要对迭代次数进行限定,防止陷入局部极值。当迭代次数超过限定就自动跳出,重新给网络赋予权值和阈值,然后重新迭代,直到得出预期的结果。

23网络的构建与训练

笔者在计算时主要考虑震级、震源深度、受灾面积、受灾人口、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地区人均GDP和产业结构比例7个因素,所以设计的网络输入层为7个节点,输出层为1个节点。隐含层的节点数量需要在仿真中进行逐一尝试才能确定下来。隐含层节点数量经验参考公式为

h=p+q+a.(3)

其中,p为输入层节点数量,q为输出层节点数量,a为0~10的自然数。神经网络的训练能力和泛化能力在一定程度是存在矛盾的。训练初期,随着网络训练能力的提高,泛化能力也在提高。当训练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网络训练能力的提高,泛化能力就会下降。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网络训练的样本过多,练精度过于高,产生了过拟合现象,当遇到非训练集中的样本时,网络输出精度就会大幅度下降。为了避免过拟合现象的出现,笔者在网络训练时将样本分为训练样本、测试样本和确认样本3部分。训练样本用于调整网络连接的权值和阈值,提高训练精度。测试样本用来评价训练后的网络,如果训练后的网络满足测试样本的要求就结束训练。确认样本用于防止过拟合训练,当确认样本的精度随着网络精度提升而下降时,就强行结束训练。笔者选取的样本是按照地震发生时间顺序排列的,不能直接进行样本分组和训练,需要先将样本的顺序随机打乱后,再进行样本分组和训练。图2为整个网络训练设计流程图。

3LM-BP神经网络的实例应用

31数据归一化处理

本文选取了《2001~2005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汇编》(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2010)中记录的30次地震作为样本,样本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训练样本占总样本的80%,测试样本和验证样本各占10%。由于样本中的数据单位不统一且数值取值范围很大,所以需要对样本中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并将数据取值范围压缩到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数据均为正数,可选取logsig函数作为激活函数,将样本数据挤压到(0,1)之间。但logsig函数曲线在数轴0和1两点附近曲线平缓,影响网络训练的速度和网络的灵敏性。因此,在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时,需要将样本集的数据按类型归一化到(01,09)区域内。

32LM-BP神经网络的构建

本文所设计的LM-BP网络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均为1层,其中输入层有7个节点,隐含层节点数目范围是3~13,输出层有1个节点。使用Matlab2010对LM-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仿真,逐一尝试隐含层节点数目,最终确定隐含层节点数为8时,网络拟合的效果最佳。LM-BP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33LM-BP神经网络的训练与仿真分析

图4为LM-BP神经网络训练样本、测试样本和确认样本的误差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训练初期3种样本的误差曲线都随着训练的进程而显著下降,这表明该网络具有十分良好的泛化能力。笔者在设计中设定确认样本误差曲线连续5步上升就结束仿真,防止网络进入过拟合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训练进行到第13步时,确认样本误差曲线开始上升,并且一直保持上升到第18步。这主要是由于网络产生了过拟合所导致的。在第13~18步中,训练样本误差曲线保持下降,而测试样本误差曲线却一直上升,也印证了网络开始进入过拟合状态。

图5为30个样本的训练和预测情况示意图,其中横轴第1~24个数据为训练样本,第25~27个数据为确认样本,第28~30个数据为预测样本。从图中可以看出训练样本和确认样本的拟合度非常高,测试样本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也十分接近,其预测相对误差如表3所示。

34LM-BP神经网络在地震直快速评估中的应用

以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57级地震为例,使用LM-BP神经网络进行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该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1 km,受灾人口1162万人,受灾面积2 218 km2。宁蒗彝族自治县和盐源县两地地震设防加速度同为015g,所以设防加速度取015g。2011年宁蒗彝族自治县和盐源县人均GDP分别为7 445元和18 045元,产业结构比分别为598%和795%,同时两个县的受灾面积分别为1 365 km2和853 km2。根据式(1)和(2)可得平均GDP为11 522元,产业结构比为6738%。

将上述7个因素作为输入条件,使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仿真,得出直接经济损失为653亿元,本次地震的实际直接经济损失为772亿元。仿真结果和实际结果存在1541%的相对误差,可以满足经济损失快速评估的要求。进一步分析仿真结果可以发现,该次仿真的相对误差比网络训练时的相对误差要大,且仿真结果比实际值要小。这主要是因为训练网络时采用的样本选取的是2000~2005年地震事件,当时我国各地区GDP很低。而笔者选取的是2012年的宁蒗―盐源地震,2012年我国GDP已经比2000时大幅度提高。当输入2012年GDP时,网络会认为该输入为奇异值,会对该数据进行压缩,导致仿真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且相对误差增大。这一问题可以待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更新后,加入近年来的地震事件样本继续训练来解决。

4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并选取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受灾面积、受灾人口、设防加速度、人均GDP和产业结构比例作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型LM-BP神经网络作为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使用历史地震样本对该网络进行训练,最终得到同时具备较强泛化能力和拟合能力的预测模型。同时该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训练样本震级都小于7级,对于7级以上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会产生较大的偏差。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可以查阅到的记录全面的地震灾害评估报告较少,地震事件样本不充足。待2005年以后的地震灾害评估数据更新后,使用更加充足的样本再重新训练,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陈洪富,孙波涛,陈相兆等. 2013. 基于云计算的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33(1):198-203.

陈棋福,陈J,陈凌. 1997. 利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据进行地震灾害损失预测评估[J].地震学报,19(6):640-649.

陈鑫连,谢广林. 1996. 航空遥感的震害快速评估与救灾决策[J].自然灾害学报,34(5):29-34.

范传鑫. 2014. 基于改进型的RBF神经网络的城市震害损失评估模型[D].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17-34.

郭章林,刘明广,解德才.2004. 震灾经济损失评估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J]. 自然灾害学报,13(6): 92-96.

刘佳友,徐琳瑜. 2007. 一种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信息扩散法[J]. 环境科学学报,27(9):1549-1556

刘如山,余世舟,颜冬启等. 2014. 地震破坏与经济损失快速评估精细化方法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2(5):928-940.

刘洋,唐川,冯毅. 2009. 基于AHP信息量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地球与环境,41(2):173-178

孙艳萍,窦玉丹,张明媛等.2010. 基于神经网络的震害损失评估模型[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30(9):168-171.

田鑫,朱冉冉. 2012. 基于主要成分分析及BP神经网络分析的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模型研究[J]. 西北地震学报,34(4):365-368.

王东明,朱达邈,李永佳. 2015.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培训系统在线考试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震研究,38(3):508-516.

王伟哲.2012.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BP神经网路及其应用[D].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12-15.

赵士达,张楠,杨爽 . 2014a. 基于云计算和Android的地震急信息获取系统[J]. 计算机应用, 34(S1): 298-300.

篇9

中图分类号:TM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141-01

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的各个科学领域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传统对波形图的分析来看,主要针对波形图的分析内容有幅值、平均值、有效值、频谱等信息。通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的采集结果来看,所获得数据均可反映出真实的情况,其最接近实际的工作。而对于铁磁谐振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相平面法、图解法等,通常这些方法直观、简捷是对模拟实验方法的一种很好的补充。目前国内对于铁磁谐振的研究重在非线性所造成的混沌、分叉等领域,对于单相铁磁振谐、三相铁磁领域的研究不足,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这些研究不足领域将会逐渐得到补充研究。

1 过电压信号的特征识别

我们在进行过电压信号识别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或者是其他装置对图形、图像、物体、语言、字形等信息进行自动识别。目前采用的识别方法主要有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数学、遗传算法以及支持向量机等,采用神经网络进行过电压信号识别,最有成效的属误差回传BP神经网络[1]。对过电压信号特征识别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识别,所建立起的神经网络模型由大量的节点或者称神经元组成,其中网络中每个节点表均代表了一个通过连接信号的加权值(权重),此节点相当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记忆,网络的输出由网络的权重值、连接方式以及激励函数确定。

2 铁磁谐振过电压的抑制方法

当遇到铁磁谐振过压时,需要采取及时的措施进行处理,采取抑制的措施较为常用的方法有尽可能的改变谐振回路参数、改变电感参数、拉下电源开关闸刀。当铁磁谐振发生时,首先得选取消除谐振较好的办法,那就是改变谐振回路参数,当谐振刚刚发生时,可以通过合上谐振激发电源断路器来消除谐振。但是合上电源断路器,很可能造成谐振过电压上又被叠加上合闸过压,此时的激励电流会更大,很可能造成电压互感器损毁[2]。对铁磁谐振过压进行消除谐振可以拉下电源侧闸刀,从而断绝了整个谐振回路的能量供应,可使得谐振逐渐消弱。

由于铁磁谐振的发生原因很多,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也很多,随着我们对消振谐措施的研究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型消振谐被应用到工作和研究之中,且这些消除振谐新型装置取得了一定得效果。

3 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措施

对于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措施,考虑到目前的谐振接地系统研究,再结合经济方面的原因,将消弧线圈投切运行的方法作为控制措施,即系统运行时中性点不接地。当过电压分类系统判定系统发出弧光接地信号,消弧线圈迅速投入,系统立即改成谐振接地的方式进行运行,当过电压分类系统判定系统认为接地故障清除后,那么系统迅速的退出消弧线圈,系统又恢复到原来的方式进行运行[3]。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在于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程度,进一步的保证了电能

质量。

1)消弧线圈的调谐措施。消弧线圈是否能够实现熄弧与谐振系统中的脱谐度有非常大的关系。从消弧线圈的作用来看,谐振系统的脱谐度绝对值尽量越小越有利,但是电网在正常供电时无法处在补偿点上,如果还没有一些限压的办法或措施,那么电网在运行时必将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不被允许。但又为了解决中性点位移过电压和残流的矛盾,目前主要利用以下两种方式来解决:一是在消弧线圈上并联或者串联阻尼电阻,以增加电网阻尼率,从而使整个电网在运行时的谐振过电压不超过规定值;二是在电网运行时加大脱谐度,从而使消弧线圈在正常运行时远离谐振点[4]。

2)电容电流计算流程触发策略。怎样判断系统运行方式的改变从而启动电容电流计算流程,从而计算出单相接地电容电流问题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该问题的重点是系统在运行时,要快速并准确的测出系统对地电容容抗的值,再将该值用于计算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消弧线圈装置根据实际的情况的技术确定了以下三种计算流程触发方法:一是系统定期自动的进行计算,二是人工手动计算,三是系统运行状态发生改变时系统自动进行触发。

3)消弧线圈的启动和退出策略。目前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判断一般都是利用绝缘监视设备对PT开口三角电压进行监视来实现的,当电压超过了规定数值时则发出报警。电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除了单相接地故障外,还有其他很多情况也能使PT开口三角电压超出规定值,如PT高压侧熔断器熔断、PT铁磁谐振等,从而使绝缘监视装置发出报警,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接地,鉴于这种情况,绝缘监视设备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判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基于遗传算法的过电压模糊聚类分层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够准确的对弧光接地过电压进行快速的识别,准确率很高[5]。

通常认为,一旦出现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投入到全补偿的状态,当接地故障清除后,中性点电压会出现先降后升的情况,因为消弧控制器对中性点电压的监测是实时性的,当电压降低到一定值时,控制器会判断故障清除,所以可以在谐振电压产生之前退出消弧线圈,但通过实践,该方法还有待进步。

4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很多的电网改造中不断将新技术应用于实践之中。如果铁磁谐振过电压和弧光接地过电压在配电网中的持续时间很长,则非常容易造成整个电力网络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如何抑制铁磁谐振过电压和弧光接地过电压显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过电压的产生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抑制两种过电压的对策进行探讨,为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荆.电力系统过电压识别方法及混合过电压分解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

[2]刘.配电网消弧及铁磁谐振监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篇10

委托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依照《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管理规定》全面加强对本地区出租房屋的管理工作;

二、建章建制,配备经过区、县房地局专业培训的专职管理人员;

三、负责本地区向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

四、负责受理和审查出租人申请房屋租赁的有关证件和证明材料,并对出租房屋进行现场勘察;

篇11

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