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颈椎病的治疗与预防

颈椎病的治疗与预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5 08:44: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颈椎病的治疗与预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颈椎病的治疗与预防

篇1

1.1健康人体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如下:

1.1.1颈椎关节左右侧屈伸各45°。

1.1.2颈椎关节屈伸35°-45°。

1.1.3颈椎关节左右旋转60°-80°。

1.2患病颈椎关节活动范围如下:

1.2.1颈肩痛病人关节屈伸30°-40°。

1.2.2颈椎病人以上3种活动范围都有程度不同受限。

2、颈椎关节静止范围变化

这种变化有两种,正确枕位和不正确枕位。

2.1正确枕位用坐标。图1注明:颈椎x(支点标)颈椎Y(阻力标)脊柱平衡轴。

A-B(自身拳头高度为点。略低为宜)

A-E肩宽(自身)B-C(后枕底一点)

2.2不正确枕位坐标图2、3

3、讨论

以上枕位力学坐标显示不正确枕位,加重阻力点改变,使所处的施力点加大负荷。正确枕位可以保持颈椎生物力学保持平衡,不正确枕位可以使脊柱动力系统构成的破坏。

4、体会

篇2

初期颈椎病的几个常见症状

颈椎病初期的不良症状往往会因为人们的错误认识而被忽视,以为只是过度劳累带来的身体不适。若不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的话,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些常见症状。

1.腿部感觉绵软、走路轻飘,或者下肢表现僵硬、不能控制行走等也是由颈椎病引起,严重者还会造成截瘫。

2.患者表现出头疼、头晕、视力下降、出汗不正常、脸的一面发热,头晕严重的甚至会摔倒等也是颈椎病的常见症状。

3.颈椎病经常会造成脖子疼痛、肩膀疼痛、后背筋紧绷、颈部僵硬,甚至造成脖子疼痛、难以旋转等。这些多是由于久坐不动和吹冷气时间过长引起。

冬季怎样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1.注意颈部保暖。尽量穿着高领的衣服,外出佩带围巾对脖子进行保暖,这样可以避免颈部受寒,消除颈椎病的诱发因素。颈部保暖不仅可以避免颈部疲劳,而且可以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使脑部的血液循环减慢,对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

2.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生活中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用电脑等,均是引起颈椎病的主要原因。所以,除在工作中采用各种人体工学设备以外,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应起身活动一下颈部,使紧张的颈部肌肉得到放松。

3.合理用枕。枕头是颈椎的保护工具,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有1/4~1/3的时间用于睡眠。所以,枕头一定要适合颈部的生理要求,枕头的最高处托扶脖子,而不是头部作为着力点接触枕头。如果长期使用高度、外形不合适的枕头,容易导致落枕,进而发展成颈椎病。

4.加强体育锻炼。选择一些适宜冬季的运动项目(如室内游泳、羽毛球等),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也可以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颈椎病治疗方法

有许多病例证明,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比手术治疗疗效更佳。在许多的病例中,非手术疗法能够取得良好乃至极好的治疗效果。一些非手术疗法包括:制动术(配带颈围或支架)、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非类固醇消炎药 非类固醇消炎药能减轻炎症和缓解疼痛。发炎的韧带和关节会直接引起疼痛或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应当定期服用高剂量非类固醇消炎药才能达到真正的消炎效果。通常在药店能买到的消炎药是布洛芬和甲氧基甲基萘乙酸。非类固醇消炎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对胃的刺激。

按摩 按摩通常能够减轻肌肉紧张、痉挛、发炎、酸痛、坚硬和疼痛。其它好处包括能增强弹性、活动的范围和增强组织的弹性(如疤痕组织)。按摩是全面治疗颈痛和肌肉痉挛的有效的辅助方法。

硬膜外注射 硬膜外注射是神经阻滞的特殊类型。将药物注射入椎管里的硬膜外腔脊神经所在的地方,对于由轻度的椎间盘突出、轻度椎管狭窄和关节炎引起的腰部神经根炎症而引起的疼痛的疗效高。

篇3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66-02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它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在治疗方面西医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弛剂及镇静剂等药物治疗,严重者采用手术疗法[1],另外还有理疗法、推拿疗法、针刺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等。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疗效较巩固等特点,现将近10年的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1 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的现状

唐氏[2]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颈椎病725例。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流泪者取风池、C2~4夹脊、肩中俞、大椎;心烦、胸闷、易怒、咽痛者取C5,6夹脊、至阳、肩外俞;手臂麻木、上肢抬举后展困难、下肢行走不便者取C5~7夹脊、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秉风、肩贞、手三里、大椎。每次取2~6个穴位,间隔4~5周埋线1次。经1次治疗痊愈者85例,2~3次治疗痊愈者361例,3~5次治疗痊愈者126例;显效53例,有效68例;无效32例。治愈率78.8%,总有效率95.5%。

徐氏[3]取夹脊C2和夹脊C7埋线治疗颈椎病150例(颈型22例,神经根型76例,椎动脉型35例,脊髓型11例,交感型6例)。埋线1次为1个疗程,15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愈显率80%,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程在2年以内疗效最为明显,对颈型和神经根型疗效最好,对椎动脉型次之,对交感型和脊髓型为差。该法对改善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法。

徐氏[4]取双侧C5和C7棘突旁开1.5寸处(作者经验穴)治疗颈性视力障碍48例。埋线1次为1个疗程,一般15天后行第2个疗程。经1~3次埋线治疗后,痊愈29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

蔡氏等[5]取颈肩部压痛点或放射学提示的增生椎体两旁的夹脊穴埋线结合手法治疗颈椎病148例(颈型68例,神经根型80例)。每周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其总治愈率为64.1%。对治愈者经6~12个月随访无复发。

哈氏[6]取患椎夹脊穴为主埋线治疗颈椎病60例(颈型22例,椎动脉型15例,神经根型23例)。配穴:颈型加大椎、大杼;神经根型加大杼、肩井;椎动脉型加完骨。需做2次埋线,间隔3个月。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其治愈率为75%,明显高于针刺对照组33%的治愈率。

徐氏、汪氏[7]等取双侧C5和C7棘突旁开1.5寸处(作者经验穴)埋线治疗颈椎病120例(颈型18例,神经根型66例,椎动脉型25例,脊髓型8例,交感型3例)。1次为1个疗程,15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总有效率94.2%,明显优于对照组85.8%;病程在2年以内疗效最为明显;本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疗效最好,对椎动脉型次之,对交感型和脊髓型为差;本法对改善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埋线疗法对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较巩固。

徐氏[8]取双侧夹脊C5和大椎穴埋线治疗颈性眩晕68例。埋线1次为1个疗程,15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其愈显率为80.9%,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81.7%,且病程1年以内疗效最好,1~2年次之,2~5年较差。

徐氏、江氏[9]取双侧C5和C7棘突旁开1.5寸处(作者经验穴)埋线治疗颈性血压异常55例。埋线1次为1个疗程,一般15天后行第2个疗程。结果经1~5次埋线治疗后,临床痊愈32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治疗前后血压有显著性变化。

王氏,李氏[10]取大椎穴(顽固者可加陶道穴)用电针、埋线和穴位注射结合治疗颈椎病235例。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5%,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2次,平均1.5次。

欧氏、李氏[11]取大椎、病变椎体夹脊穴为主穴,大杼、肩外俞、肩井、压痛点为配穴,挑刺埋线治疗颈椎病98例。挑刺埋线每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明显优于对照组84.0%。挑刺埋线疗法对颈型和神经根型疗效最好,椎动脉型次之,交感型和脊髓型为差,且对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较巩固,具有取效迅速、有效率高、远期疗效巩固等特点。

李氏[12]取双侧C3、C5夹脊穴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埋线1次为1个疗程,半个月左右行第2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明显高于对照组82.89%。

徐氏[13]取双侧C5和C7棘突旁开1.5寸处(作者经验穴)埋线治疗颈性视力障碍50例。埋线1次为1个疗程,15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推拿治疗的对照组86.67%。其病程在2年以内疗效最为明显,且埋线疗法对颈性视力障碍的远期疗效较巩固。

刘氏、李氏[14]取患侧颈椎夹脊3~7(脊突旁开1寸处)、肩井、手三里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70例。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时间15天,埋线1周内要求不要洗澡。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8.8%,明显高于对照组48.2%,但总有效率90%低于对照组100%。31岁以下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31岁以上的患者的治愈率,1年以下病程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1年以上病程组的治愈率。

吴氏[15]运用小针刀配合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8例,其采用小针刀松解剥离术和穴位埋线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愈64例,显效38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63%。

2 讨论

埋线法治疗颈椎病研究的开展还相当局限。从已发表的论文看,绝大多数来自湖北鄂州市优抚医院。存在的问题:(1)治疗方法单一,取穴较局限。统计文献中,仅有4篇分别采用埋线结合手法、挑刺、小针刀的疗法,其余全部采用单一的埋线疗法。仅有3篇结合了远部配穴,其余皆为单取颈部夹脊穴。(2)疗效评定标准不一致,不便于对照。统计文献中所采用的疗效标准描述均不一致。(3)统计文献中,多数文献是对各种症型一起进行治疗,仅有4篇文献是针对某种症型进行治疗。但其治疗方案却是单一的,没有进行各种症型辨证治疗。(4)现有埋线治疗颈椎病的研究中多为临床研究而没有发现实验原理的研究。统计文献全部为临床研究。

埋线治疗颈椎病虽然其仍然存在着痊愈率不高,特别是对年龄大、病程长的患者。但其有自身的特点,疗效是值得肯定的。在今后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各种症型进行分别研究,采用不同的取穴、不同的针刺方法,以筛选出各型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2)取穴应局部取穴配合远部取穴,以在治疗颈部局部病变的同时更好地减除远部局部的症状,更快的减轻患者的痛苦。(3)在治疗过程中应多种治疗手段结合使用,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如结合推拿可调整患者的颈椎后关节紊乱,解除局部肌肉痉挛。(4)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机理研究,以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基础,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如可结合神经分布对同型颈椎病进行不同针刺手法的研究。(5)另外,可结合西医的药物疗法,将羊肠线在药物中浸泡后再植入穴位,如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弛剂及镇静剂等。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Slipman,Curtis W. MD; Lipetz,Jason S. MD; DePalma,Michael J. MD; Jackson,Howard B. MD . Therapeutic 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 in the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ally Induced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ar Pai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2004,83(6): 446-454.

[2] 唐淑琴.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725例.山东中医杂志,1995,14(8):358-358.

[3] 徐三文.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150例临床研究.中医外治杂志,1996,5(3):8-9.

[4] 徐三文.穴位埋线治疗颈性视力障碍48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7,17(11):679-680.

[5] 蔡全辉,张志渝.手法结合植线治疗颈椎病148例.新中医,1998,30(1):27.

[6] 哈志国.穴位埋线为主治疗颈椎病60例.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1):34-35.

[7] 徐三文,汪厚根.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1998,18(5):267-269.

[8] 徐三文.穴位埋线治疗颈性眩晕68例.国医论坛,1997,12(4):42-43.

[9] 徐三文,江卫军.穴位埋线治疗颈性血压异常55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骨伤科,1999,7(4):26-27.

[10] 王玉明,李勃.大椎穴新用附235例颈椎病(N根型)临床报告.甘肃中医,1999,12(5):44-46.

[11] 欧广升,李金香.挑刺埋线治疗颈椎病98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4):24-25.

[12] 李滋平.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新中医,2000,32(10):24.

篇4

[4]孟涛,叶文博,黄敏。大学生颈椎病发病率的调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9(33)77

[6]Punnett L,Fine JL,Keyserling WM,et al.Back disorder and nonneutral trunk postures of automobile assembly workers.Scan D J Work Envion Health.1991,17:337-346

[7]黄涛,张方,李修成等。青年伏案工作者颈椎病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20830.1422.017.html

篇5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7-0058-03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是机体腰椎间盘与关节突关节的关节软骨和周围韧带发生了退行性病变而引发的腰腿痛病症,是脊柱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1-3]。目前临床上,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为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等[4,5]。为了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年龄36~65岁,平均(53.7±10.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1.8±4.9)个月,其中男79例,女49例。患者均符合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或CT检查确诊。排除腰椎滑脱超过Ⅱ度、腰椎开放手术史、腰椎退变性侧弯超过7°的患者,同时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病、精神疾病、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根据手术方法将入选的12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两组,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患者61例为对照组,年龄38~65岁,平均(54.0±11.5)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1.6±4.2)个月,其中男38例,女23例。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患者67例为观察组,年龄36~62岁,平均(53.2±10.7)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12.1±4.8)个月,其中男41例,女26例。两组患者基础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指导其在透视床上取俯卧位,在手术节段的解剖中线和椎弓根体表部位进行定位,标记切口后,于中线旁2cm处入路,长度1.5~2cm,沿着多裂肌间隙直达小关节,使用导针逐级放置扩张套筒,同时放置Quadrant通道,先沿着肌肉走,采用垂直扩展,然后调整角度,暴露关节突后,使其与矢状面成30°以下的角度,锁定自由臂,固定Quadrant通道,接通冷光源,在直视状态下开展椎间孔减压,对于中央椎管狭窄的患者可采用高速磨钻减压,显露椎间盘后切除,清理椎间隙后刮除软骨终板直到点状出血,使用椎间撑开器将患者的椎间隙打开到合适高度,咬除椎板与下关节突,将其修复成自体移植修复骨粒,植入椎间隙的前1/3部位,其余填充到椎间融合器中,置入椎间隙,行三角窝顶点定位,然后置入椎弓根螺钉,放置连接棒,去除Quadrant通道,行负压引流。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确定病变节段后,于后正中行一切口,长度在6~8cm,依次切开软组织,在骨膜下剥离出椎旁肌,将椎板和关节突暴露出来,置入椎弓根螺钉,依次咬除关节突、椎板、棘突,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术,等椎间盘显露后,然后清理椎间隙,进行植骨,方法同观察组,置入椎间融合器并安装连接棒,行负压引流。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观察指标参考闫国良等研究[5],具体如下:手术指征(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临床指标(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肌酸磷酸激酶)、术后1年融合情况、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断钉、内置物移位、感染)。

1.4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中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的评定标准如下:使用一条10cm的游动标尺,标记10个刻度,两端从0标记到10,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让患者在标尺中标记能够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位置,评定其疼痛得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

本次研究中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评定标准如下:将内容划分为10个项目用于评价腰痛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评定,0~5分代表了轻到重的不同级别,满分50分,分数越高,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比较结果显示(表1),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融合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融合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表2),两组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均先升高后降低,于术后1 d达到高峰,于术后7 d恢复正常。观察组在术后1 d、3 d、5 d时肌酸磷酸激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在术后7 d时肌酸磷酸激酶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年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3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表3),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表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明显的腰背痛,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根性神经病症,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6-8]。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案中,治疗时间较长,取得的效果不佳,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病症,而不能治本,后期还会复发,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增加了患者的病痛,因而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多种,包括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等[9,10],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病症,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时,经后路充分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扩大手术的操作术野,且减压充分,术后的固定较为牢靠,还有较高的融合率,临床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术中需要大范围剥离患者的软组织,还要不断牵拉,容易造成机体软组织的去神经化发生,使得局部肌肉的内压力明显升高,造成局部缺血,对机体的血管再生具有明显的损伤。

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新型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就是其中的一种。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也会明显减少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同样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实现有效椎体间融合。术中使用钝性分离患者的多裂肌束,逐步分开患者的肌肉纤维,使用管道牵拉器建立操作术野,可明显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剥离,对肌肉的牵拉力也会均匀分布,减少了对局部肌肉造成的异常负荷,也可大大减少椎旁肌肉萎缩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术中使用Quadrant通道,可显著扩大操作空间,可同时满足患者两个节段的椎弓根内固定与椎间融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证。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利于患者的术后身体恢复。两组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均先升高后降低,于术后1d达到高峰,于术后7d恢复正常,说明术后治疗后,患者体内的肌酸磷酸激酶会发生异常波动,可作为有效的检测指标。观察组在术后1d、3d、5d、7d时肌酸磷酸激酶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小,引起的肌酸磷酸激酶波动更小。观察组术后1年融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两组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说明手术治疗是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病症,改善机体的功能障碍。观察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改善患者疼痛病症的效果更为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安全性更高,引发的并发症较少。综上所述,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均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其中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 Li ZH, Li FN, Yu SZ,et al. Two-year follow-up results of the Isobar TTL Semi-Rigid Rod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J].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13,20(3):394-399.

[2] Feng D, Inna B, Carolyn ES,et al. Association of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genetic variants with outc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treatment fo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J]. The Spine Journal,2010,10(11): 949-957.

[3] Markwalder T.M, Markus W, Serge M. A 6.5-year follow-up of 1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rodisc total disc arthroplasty for combined long-standing degenerative lumbar disc disease and recent disc herniation[J].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11,18(12): 1677-1681.

[4] 汤优,张为,申勇,等. 经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与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的对比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21):1935-1938.

[5] 闫国良,纪振钢,高浩然,等.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3,23 (3):244-250.

[6] Hideki O, Yoshiyuki M, Yuichirou M,et al. Surgical results of dynamic nonfusion stabilization with the segmental spinal correction system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diseases with instability: Minimum 2-year follow-up[J]. SAS Journal, 2011,5(3): 69-74.

[7] Wu YG, Tang H, Li ZH,et al. Outcome o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versus posterolateral fusion i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J].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11, 18(6):780-783.

[8] Daniel PP, Ramirez M, Carlos L,et al.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 surgery outcomes in elderly patients[J]. The Spine Journal, 2011,11(10): 157.

篇6

中医学预防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方面。

1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邪正盛衰,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未病先防,就必须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入手。

1.1养生以增强正气:养生,主要是未病时的一种自身预防保健活动,从预防的角度看,可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1.1.1顺应自然:中医学倡导的顺应自然的衣着饮食调配,起居有常,动静合宜。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姿势,经常变换,忌高枕睡眠等,对颈椎病的预防有很关键的意义。

1.1.2养性调神:《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受,病安从来”。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而情志方面中医认为: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所以养性调神,防止“劳伤气血筋骨,情志伤五脏”,对颈椎病的预防具有重要得意义。

1.1.3护肾保精:中医历来强调肾精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因精能化气,气能生神,神能御气、御形,故精是形气神的基础。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亦同源。而颈椎病的发病又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所以护肾保精对颈椎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护肾保精之法除房室有节外,尚有运动保健、按摩固肾、食疗保肾、针灸药物调制等,从而使人体精气充足、形健神旺,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1.1.4体魄锻炼:《吕氏春秋·达郁》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做颈部体操,如:与项争力、哪吒探海、犀牛望月、雏鸟起飞运动等。对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锻炼的要点:一是强度适量,二是循序渐进,三是持之以恒。

1.1.5调摄饮食

(1)注意饮食宜忌: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五味偏嗜,五脏乃伤。故饮食定时定量,清洁卫生,五味调和,具有重要意义。

(2)药膳保健: 因时制宜,药食结合,辩证施治。五脏气血调和则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1.1.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通过针灸、推拿及药物调养,使体内阴阳调和,气血旺盛,则能有效地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1.2防止病邪侵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部受凉,尤其避免颈部损伤,对颈椎病的预防非常关键。

篇7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9-0114-03

颈性高血压是颈椎病的继发病症,也被列为继发性高血压范畴[1],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或头痛、血压升高[2],其血压的变化与颈椎病的病情控制有直接关系,在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为8.1%~19.1%[3]。现代人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不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使得颈椎病成为临床多发病,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且急性期治疗效果也很好,症状缓解后往往由于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不够以及重视不够使颈性高血压很容易复发。田伟等[4]研究认为文化教育水平越低,颈椎病的发病率越高,因为文化教育水平越低的人对健康的认识及保健的知识认识越少,对自身的疾病虽重视,但往往只看重治疗,却忽视预防保健,易使疾病复发。因此提高颈性高血压患者对本病的认识、重视程度及预防保健知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5],健康教育也逐渐趋向多元化。我科护士对30例颈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强化阶段式健康教育,与对照组30例比较,有效降低了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60例患者均为2007年6月~2010年5月在我院推拿科门诊就治者,男24例,女36例。年龄23~60岁,中位数47岁。病程7 d~27个月,中位数18个月。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高)22例,中专和高中(中)18例,初中(低)20例。诊断标准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会议座谈会纪要[6]和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建议的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分类标准[7]制定。所有病人均符合诊断标准。按首次门诊就诊次序排列分组,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3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所用患者在推拿科接受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结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 d,直到颈椎病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两组患者经过一定疗程的治疗后血压均恢复正常,颈椎病症状均消失。

1.3 健康教育方法

1.3.1 健康教育材料 设立专职主管护士一位,为每个患者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患者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病程,第一次就诊时基本情况。②一份问卷,包含20道问题,答案为是或否。题目包含颈性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患者平时的生活工作习惯(与颈椎病发病相关)和日常相关的功能锻炼三个方面。

1.3.2 教育内容 颈性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包括发病机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为患者详细讲解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工作生活习惯,指导患者认识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我保护措施:①选择正确的睡姿,一般选择仰卧或侧卧位,不宜选择俯卧位,俯卧位时颈部处于向一侧极度扭转的,颈部呈持续紧张状态,易损伤颈部肌肉、韧带关节等。②选择合适的枕头,软硬适宜,大小超过自己的肩宽10~20 cm,高度以压缩后略高于自己的拳高,约10 cm,枕头垫于脖子后方,以托住颈曲,不可垫在后枕部,以免抬高头部使颈部肌肉疲劳,颈曲变直或反张。③避免长时间保持低头动作,可每隔30 min进行颈部放松活动,不宜在床上看书、玩电脑等。④避免颈部受凉,尤其夏季时避免使用空调、风扇对着颈部吹或使用冷水直冲头颈部等。⑤适当使用颈托。⑥加强锻炼,摄入钙质以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杨辉等[8]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认真教会每个患者做颈部保健操和简单的自我按摩方法,颈部保健操可纠正颈部关节错缝、移位,解除颈部肌肉血管痉挛[9],促进颈椎区域血液循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增强颈部肌肉的耐受能力,促进颈椎稳定性,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复发。颈部保健操的方法如下:①摇摆运动:保持颜面向前,颈部缓慢向左右侧屈45°,左右各停留片刻,反复做5~10次,保持颈部直立,面部缓慢向左右转动90°,左右各停留片刻,反复做5~10次,头颈部从左缓慢向右作环绕动作,反复5~10次后反方向运动,要注意的是,运动时以不感到头晕为宜。②托颈运动:将右手伸向颈部左侧,手指托住颈部,下颌抬高略向后靠,停留片刻,反复5~10次后再换另一侧,双手托住肩颈交界处,稍用力,下颌抬高略向后靠,停留片刻,反复5~10次。③伸缩颈部运动: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脚略分开与肩平行,双手自然下垂,双肩慢慢提起,颈部尽量往下缩,停留片刻后,双肩慢慢放松地放下,头颈自然伸出,还原自然,然后再将双肩用力往下沉,头颈部向上拔伸,停留片刻后,双肩放松并自然呼气,注意在缩伸颈的同时要慢慢吸气,停留时要憋气,松肩时要尽量使肩、颈部放松,回到自然式后,再反复做5~10次。④前后曲线运动:自然站立,双目平视,双腿略分开与肩平行,双手自然下垂,下颌往下前方波浪式屈伸,在做该动作时,下颌尽量贴近前胸,双肩扛起,下颌慢慢屈起,胸部前挺,双肩往后上下慢慢运动,下颌屈伸时要慢慢吸气,抬头还原时慢慢呼气,双肩放松,做5~10次停留片刻,然后再倒过来做5~10次。颈部自我按摩方法:取坐位,双目平视,颈部放松,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凹陷处即风池穴处,用双手食指中指进行点、按、揉,亦可用拇指进行揉按,按揉时头部有酸胀感,按揉3~5 min,再用手掌然后按揉位置沿着颈椎两侧逐渐往下移,边移边按揉,有酸痛的位置进行重点按揉,按揉完成后,大拇指与四指相对抓捏颈肩部,抓捏10~20次[10]。通过以上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原因,消除了顾虑,促使其进行锻炼和自我保健。

1.3.3 具体实施 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前接受健康宣教,并完成一份问卷调查。以后每个疗程结束时都要完成一份问卷调查直至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接受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仍然是20题的问卷调查,由主管护士逐条提问,患者作答。电话随访时注重言谈礼仪,给患者留下好的印象,使随访得以圆满完成。罗忠梅等[11]认为注重电话礼仪可密切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更促进了“护理优质服务”的建设。随访中注意沟通技巧,随访的护士是经过正规的沟通技巧的培训,杨利辉等[12]对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发现培训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也使护士和患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广泛的沟通已经成为医疗从业人员的共识[13],因此掌握沟通技巧更利于患者配合锻炼,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随访第1年每个月1次,第2年每两个月1次,一共持续两年,这样达到了强化阶段式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觉得被重视,觉得自己需要改变,需要注重自己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从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坚持进行颈部自我保健操的锻炼和颈部的自我按摩。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都不接受健康宣教,治疗后接受电话随访,只询问疾病控制情况,所有患者每次随访结束都要记录在健康档案内,两年后进行统计分析。

1.4 评估方法

每次电话随访结束时要求了解病人有无复发,如出现颈椎病症状伴血压高于正常值则视为复发。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复发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两年内不同时期复发率的统计结果见表2。

3 讨论

颈性高血压是指因颈椎错位、失稳、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等颈椎源性因素刺激颈交感神经,导致体动脉压高于正常值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为此类颈椎病的症状之一,同时或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颈肩痛等颈椎病症状。临床对颈性高血压的误诊较多,一般都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结果血压控制不理想,但对颈椎病的对症治疗后发现,随着颈椎病症状的改善,其血压也恢复了正常。由此可见,颈性高血压的对因治疗,即是对颈椎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颈椎病的高发生率,与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工作压力大、手机和电脑及电视的普及、缺乏锻炼等因素,都导致了颈椎病发作的年轻化、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同时,现代人很多都只了解高血压,而不知道颈性高血压,更不知道颈性高血压的预防就是对颈椎病的预防,对颈椎病的基本知识缺乏认识,多数人只有在颈椎病发作时才想到就医,平时却疏于防范,不知道颈椎病重在预防,也有患者知道颈椎病需要预防,但在平时并不注重,有研究者发现目前我国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并不理想[14,15],可见很多人对于亚健康不够关注,不知道需要去改变,更不知道如何去改变,更是坚持不了。本试验过程中通过强化阶段式健康教育,就是要向患者普及颈性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反复进行健康教育,强化患者对本病的认识,使患者对疾病的预防知识牢记在心。同时,通过每个月1次的阶段式电话随访进行健康教育,强化患者形成对颈椎病以预防为主的意识,将这种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成为一种习惯,也有很多患者知道疾病需要预防,也知道如何预防,但却缺乏监督。本次试验我们根据患者不同的特点,有效地采用了强化阶段式的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与重视,分阶段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更利于接受预防锻炼,分阶段式的电话随访更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利于患者坚持锻炼。本试验表明,强化阶段式健康宣教,在治疗后半年左右即有成效,两年内的复发率可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进行很好的自我管理,对自身亚健康进行自我调节,以达到身体的平衡状态,减少了就诊次数,从而降低了医疗费用[16]。由此可见,颈性高血压治疗前后强化阶段式健康教育对于降低本病的复发率有积极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洪涛. 颈椎部位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20(9):1421-1423.

[2] 郑胜明,张海芬,范炳华. 颈性高血压研究概况[J]. 中医正骨,2011, 23(4):33-35.

[3] 杨新文,朱远熔,白跃宏,等. 上海市徐汇区颈椎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康复,2011,6(2):101-102.

[4] 田伟,吕艳伟,刘亚军,等. 北京市18岁以上居民颈椎病现状调查研究[J]. 中华骨科杂志,2012,32(8):707-713.

[5] 郑淑敏,刘惠艳. 健康教育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82-83.

[6] 孙宇,李贵存.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医学杂志,1994,19(2):156-158.

[7]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5.

[8] 杨辉,郭丽新,武媛媛. 颈椎病病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152-1154.

[9] 贾松伟,齐书姸. 颈椎保健操治疗早期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1,7(12):152-153.

[10] 杨会红,李永林. 健康教育对颈椎病治疗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115.

[11] 罗忠梅,邢程,朱崇桃,等. 护士电话随访言谈礼仪的培训与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1):55-56.

[12] 杨利辉,李小兰,朱小冬,等. 沟通技巧在围手术期访视应用的探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5):748-750.

[13] 郭莉,张雪媛,赵莹. 针对不同类患者的护患沟通技巧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35-36.

[14] 黄红初.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对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活动参与积极性的效果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7):219.

篇8

“未病”即疾病未生、未发、未传及未复的意思。“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后世医家将这一思想总结为“治未病”,并认为是医工水平的最高境界。深圳平乐正骨总结“治未病”思想理论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养生固本;既病防变,医疗干预;病后防复,防微杜渐。这一思想对非脊髓型颈椎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治未病”思想来优化非脊髓型颈椎病的诊疗也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以人们的健康为中心,面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时,防患未然、防微杜渐、防其传变,以及病后防复是“治未病”的主要理念,也体现了中医学中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重要思想。深圳平乐正骨总结“治未病”防治理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由“以治病为目标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向“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转变的要求,也体现了我国卫生方针中“以预防为主,防治中心前移”的理念。尤其在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防治上运用“平乐小圆枕”“平乐练功”“平乐推按手法”和“葛根祛湿合剂”等自然疗法,具有天然、无害、可长期运用的优点,不仅临床疗效满意,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优势与特色。

2 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现代医学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①颈部椎间盘的退变。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椎间盘的退变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生活、饮食习惯都有密切的关系。习惯高枕头睡眠时间达5年以上者,本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习惯用头顶重物的人群中发病率较其他人群高4倍。颈椎病的发病与身高、颈部粗细、长短没有关系,但与遗传有关。②颈部软组织劳损。颈部软组织的慢性劳损主要和患者的职业、颈咽喉部炎症感染、头颈部的外伤、头颈部先天畸形以及颈肩、腰部周围软组织损伤等因素都有极密切的关系。颈部软组织劳损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也是在临床表现出

多种症状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颈部脊椎动静力学平衡失调、半脱位学说、神经受压假说、脊髓受压假说、交感神经性脊髓局部缺血性假说、神经营养障碍性假说、固定假说,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学说等。

2.2 平乐正骨对非脊髓型颈椎病的认识 《内经》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也。”《杂病广要》记载:“若臂痛不能举,时复转移,或左或右,乃痰瘀所致。”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颈椎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有:①颈部慢性劳损;②长期低头工作;③睡觉姿势不当;④枕头高低不合适。在诊断本病时,除根据临床的症状、体征外,还应结合颈部彩超检查和颈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在临床上颈椎病包括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和混合型。非脊髓型颈椎病主要包括以颈肩部酸痛,并伴有前臂和手指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根型;以颈性眩晕(即椎基底动脉缺血征)和猝倒史为主要表现的椎动脉型;以颈、肩臂痛,肢体麻木,并伴有头晕、视力模糊、耳鸣等症状的交感型;以及上述3型中2型以上的混合型。

3 平乐正骨“治未病”思想防治非脊髓型颈椎病的思路

3.1 未病先防,养生固本 即未病之前,注意饮食、劳逸结合等养生方式,并针对自己的体质采用相应的积极预防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剧增,并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防治本病的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告诉人们要积极预防,主动养生,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主要措施:①提高养生意识,遵循自然规律。中医学认为,人们应顺应自然界规律并与之保持协调关系,才有助于养生、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长期伏案工作、所处环境潮湿、颈肩部受寒或感受暑湿之邪、加班熬夜等因素使人体的生命节律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

②改善工作条件,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必要时适当活动颈椎,以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疲劳。枕头高低要适中,一般以10~12 cm为宜。枕头的位置应放于颈肩部,使头部稍微后仰,这样才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以及颈肩部骨与软组织的平衡,一定注意颈椎不能悬空。③颈部适当的功能锻炼。在长时间伏案时,适当地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使局部肌肉得到“休息”,改善肌肉的痉挛状态。同时长时间坚持颈部的功能锻炼,还可以增强颈部韧带、肌肉等软组织的抗疲劳性能。在对颈椎病的防治过程中配合局部功能锻炼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④调节情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志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需要放松心情、陶冶情志,防止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发生、发展。⑤合理膳食。对于中老年患者,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荤素搭配。还可以使用一些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类食物,如黑芝麻、胡桃、木瓜等,预防本病的发生。

3.2 既病防变,医疗干预 “既病防变”的思想早在《金匮要略》就有记载,如“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对颈椎病患者,要及时进行医疗干预,以防止发生严重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颈椎病的发生主要是颈部椎体及附属结构的退变,导致颈部肌肉、韧带、血管及神经等组织的病变产 生一系列的症状、体征。在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的病情、临床的辨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控制疾病的发展。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常采用“平乐小圆枕、功、药、推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效预防和治疗了大量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①平乐小圆枕是根据颈椎的生理曲度和睡觉时的及翻身需求,由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设计改良的颈枕。这一改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颈部曲度和舒适性,便于翻身,并且能够矫正颈椎的反张,减小头颅的重力距,从而缓解颈部伸肌群的疲劳或痉挛,降低颈部椎体的受力,增加椎体的稳定。②平乐练功根据颈椎的活动设计了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顾右盼、昂首耸肩等练功方法,改变了单调的“米”字锻炼法,使患者更乐于锻炼。平乐练功可以消除局部软组织的疼痛、痉挛,从而使颈部神经根的水肿、炎症减轻,使受压迫的神经根得到缓解,最终使患者的疼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③葛根祛湿合剂由葛根、木瓜、木香、当归、白芍、黄芩、柴胡、牡丹皮、威灵仙、地龙、川续断、牛膝及甘草等十几味中药组成。以葛根为君药,性甘味辛,具有濡养筋脉、升阳祛邪之功。当归、芍药、地龙等具有活血之功;牛膝、威灵仙、木瓜等祛风湿,补肝肾,辅助君药。柴胡、木香等为佐使,疏肝醒脾。全方具有补气活血、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之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颈肩部、上臂麻木疼痛,酸软乏力等症状,疗效显著。④平乐推按手法针对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能够改善颈椎病产生的局部及全身症状,达到未病先防、现病防重、经病防复的治疗目的。其中的许多手法均是为患者自行治疗设计的,左右拍肩、点按风池、扶腮旋转、阳明推经、双手夹颈等手法屡试屡效,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平乐推按手法能理筋正骨、疏通经络、松解肌肉,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情况,从而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3.3 病后防复,防微杜渐 《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邪容易侵袭人体的颈背部,引起气血不畅、经脉不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可引起本病的复发。中医药在防治非脊髓型颈椎病的复发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对非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之后,应戒除不良的生活及工作习惯,如高枕睡眠、长期伏案工作、头颈负重物及坐车时打瞌睡等。应该养成正确的生活、工作习惯,如看电脑时座位高低应适中,要正面注视,不要使脊柱处于偏斜状态;不卧床看书;侧卧时,应注意枕头与肩部同高;注意颈肩部的保暖

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病后的康复训练,并注意颈肩部局部软组织的功能锻炼,如在工作中或工作之余,可以做一些颈部的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动作,或“米”字锻炼等医疗体操。不仅可以缓解颈肩部软组织的疲劳,还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及韧带的强度,从而增强颈椎的稳定性,对预防非脊髓型颈椎病的复发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对于颈部及肩背部的一些扭挫伤或劳损,应及时彻底地进行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形成颈椎病。

4 结 语

平乐正骨“治未病”思想符合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符合“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三级预防的主导思想。从“治未病”这一思想出发,对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收效及早康复的防治结合体系,以控制疾病的发生,阻止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一条途径。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提出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可归纳为寒湿外袭,劳损筋骨,气血不和,痰瘀互结,脾肾亏虚,脏腑失调。其中痰瘀互阻证的实质是全身或局部的血液流变性发生紊乱,血液呈异常的浓、黏稠、凝聚状态,微循环障碍;而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引起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采用“平乐小圆枕、功、药、推疗法”等治法,符合“治未病”防治理念。

5 参考文献

 柯尊华,王静怡.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颈腰痛杂志,2014,35(1):62-64.

 Webb R,Brammah T,Lunt M,et al.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Intense,Chronic,and Disabling Neck and Back Pain in the UK General Population.Spine,2003,28(11):1195-1202.

 李泽佳,宋敏,唐宝明.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防治思路.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3):64-66.

 张媛.探讨颈椎病及其治疗的药物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33-34.

篇9

[中图分类号] R6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011-03

颈椎病(cervial spondylosis)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食管、交感神经等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1],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30岁以下特别是青少年则少见。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发现,颈椎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低龄化,据沈尔安报道[2],我国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就已高达10%甚至更高。由于颈椎病一般病程较长,易反复发病,且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常常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对正处于身心健康发育期的青少年影响更大。因此,青少年罹患颈椎病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现就有关青少年颈椎病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如下:

1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学习压力的加大,许多青少年也逐渐出现类似颈椎病的头、颈、肩、臂部等各种临床症候群,以往常以“项背综合征”、“电脑综合征”、“青少年颈部软组织劳损”等不同名称命名。1994年,张先发等[3]首先在四川省丰都中医骨外科学术会上将其命名为“青少年颈椎病”。关于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的研究报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观点和学说:

1.1 先天或发育性因素

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是维系躯体平衡的重要支柱。颈曲的出现对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脊髓和大脑受损伤具有重要意义。而颈椎骨骼较小,上面不仅要承担较大体积和重量的头颅,而且还要承担伸屈、旋转、侧屈等较大幅度的运动,因而在力学上形成了较为不稳定的骨骼结构,在生理状态下,它必须借助坚强的颈椎骨骼和软组织才得以保持平衡,维护颈曲的正常生理功能。王以进等[4]研究认为,维持人体正常颈椎生理平衡的因素主要有两大部分:①内源性平衡,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连的韧带结构,为静力平衡;②外源性平衡,主要为颈部肌肉的调节与控制,是脊柱运动的原始动力,为动力平衡。其中任何环节遭受破坏均可能引起颈椎稳定性的改变。青少年长期低头伏案学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玩电脑、看电视、长期不良的睡眠姿势和颈部不协调活动等,其颈椎并非仅仅单纯的处于前屈状态,还往往伴有颈椎的侧弯、旋转等,这种复合状态会使颈椎局部所受应力位移明显增加,从而危及和破坏颈椎的动静力学平衡,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同时由于颈椎椎管呈三角形,左右横径较大而前后径较小,加上颈段脊髓呈椭圆形膨大,这种解剖形态上的差异使颈椎存在先天性或发育性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形成、后纵韧带骨化以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等时易使颈髓受到刺激和压迫。裴仁和[5]对50例30岁以下颈椎病患者研究发现,30岁以下的人其颈椎较细长、颈部韧带和颈肌较薄弱,这可能是导致颈椎病早发的因素之一,而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其他类型颈椎发育性改变如异形椎并存椎管狭窄、颈椎失稳、骨质增生或椎间隙狭窄等时,在上述生理功能和解剖形态特点的基础上加入其他致病原因如外伤时,亦是30岁以下颈椎病患者的重要病因。

1.2 颈椎间盘退变理论

椎间盘是由髓核、纤维环和上下软骨板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解剖单位,起着吸收震荡、应力传导、维持平衡的作用。颈椎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活动度最大,故颈椎间盘发生退变较早。椎间盘发生退变时,髓核脱水、弹性降低,引起椎间隙高度降低,椎节不稳、减弱或不能缓冲应力;纤维环纤维和基质变性,使纤维组织排列紊乱,纤维变细,容易断裂。软骨板发生变性时,其作为髓核和纤维环进行体液营养物质交换的半透明膜功能减弱,导致纤维环和髓核失去滋养,变性加快。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退变使椎间盘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破坏颈椎的应力平衡,导致邻近的椎体、关节突、钩椎关节、韧带发生改变,引起颈椎各结构不能维持其正常关系,导致颈椎退行性不稳。因此,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颈椎病发病的最初病理改变。青少年长时间操作电脑、玩游戏,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和工作,长时间看电视等保持不正确的姿势,很容易使颈椎产生劳损,进而使尚未退变或仅处于退变早期的青少年颈椎间盘和颈椎关节软骨提早发生变性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1.3 慢性劳损理论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的各种超限活动多引起的损伤,但明显有别于意外伤,是一种长期超限负荷[6]。正常人颈椎稳定性是由颈部的内源性平衡和外源性平衡维持的,当这种平衡状态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后,就会引起生物力学的失衡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汤珊珊等[7]分析认为以下几方面因素是青少年颈椎出现慢性损伤而导致颈椎病发生的重要病因。

1.3.1 坐姿不当当青少年长时间操作电脑、玩游戏,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工作,长时间看电视等时,其坐姿往往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姿势,这就容易使肩膀以上部位长期保持于一个不正常的位置,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久而久之,颈肩部就会出现僵硬酸胀,颈部变硬,关节、韧带、椎间盘因此遭受长期的负荷,颈椎间盘内部压力就会增高,颈部肌肉就会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从而使颈椎进一步损伤,最终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1.3.2 睡眠状态不正确青少年如长时间头歪向一侧俯卧睡觉,就会使颈项部肌肉和韧带长时间处于扭曲状态,枕头高度不符合要求或不用枕头睡觉,这些都是导致青少年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枕头的不合适很容易造成落枕,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先兆。

1.3.3 体育锻炼不足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骼、肌肉的生长尚未完全定型,当青少年长时间沉迷于操作电脑、玩游戏,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工作,长时间看电视等时,户外活动就会明显减少,由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很容易使青少年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出现松弛和劳损,从而影响到颈椎的稳定性,使颈部出现僵硬和酸痛,严重时可导致头昏、上肢麻木、肩背痛等颈椎病症状。

1.4 生物力学理论

颈椎的生理曲度是由椎体的前缘或后缘连接而成,为连续和谐的曲线,是人类站立后为适应脊柱的四维平衡而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正常的颈曲决定了颈椎的生理功能,是反映颈椎平衡的重要指标。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最早地反映脊髓、神经根、血管、交感神经等受损伤或受刺激的改变,应视为维持颈椎稳定的各种因素失去正常平衡的结果。青少年如长期坐姿不良、伏案学习等使颈椎长期固定于某一个位置,维持颈椎正常前凸状态的各肌群长时间处于失平衡状态,就会引起肌肉防御性痉挛,使颈椎呈扭曲状态。这种肌群疲劳性损伤是可逆性的、功能性的,但如不及时纠正治疗,由于应力作用的长期影响,颈椎生物力学就会发生改变,以至于关节突和钩椎等关节遭受较大的应力和剪力损伤,解剖结构关系失常,就会引起骨的生长和形态学的变化,最后发生节段性退变[8]。张先发等[9]研究发现,当青少年颈椎生理弯曲度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维持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平衡即遭到破坏而趋向于一个新的平衡,继而就会出现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改变,从而导致椎间盘各部受力不均、位置发生变化,椎间隙呈前宽后窄、前窄后宽或变窄,椎间孔缩小或变大,项韧带、项肌和关节囊位置发生改变等,最终导致脊柱形态学发生改变,继之出现组织学和病理学的变化,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2 临床特点

颈椎病是由颈部骨骺、软骨、韧带及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累及邻近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及软组织,并由此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复杂,其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等。当累及交感神经时还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双眼发胀、发干、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感等症状。也有的出现吞咽、发音困难等症状。如果疾病久治不愈,还会引起心理损伤,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伍光辉等[10]结合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对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特点作了分析,认为青少年颈椎病与成年人颈椎病比较,有其自身特点:①发病年龄小,年龄多在12~16岁。②致病原因较多,如长时间电脑操作、玩游戏,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工作,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卧位或半卧位读书、看报,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书写姿势,睡觉时枕头高低不当等。③临床多表现为持续性头、颈、肩、臂部酸胀痛,可伴有头晕、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或咽部异物感等症状,也可出现心悸、胸闷、记忆力下降和失眠耳鸣、全身乏力、视力下降、反复“落枕”等症状。④颈椎X线片常无明显阳性改变,多为轻度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棘突偏斜等。⑤经严格休息和理疗等常可缓解。

3 影像学研究

颈椎病的X线表现一般分为非骨软骨性和骨软骨性改变。中老年人颈椎病的X线改变多以椎间隙和相应的小关节狭窄以及各部位骨刺的形成等退行性改变为主,这些表现一般称之为骨软骨性改变,而非骨软骨性改变一般是指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体旋转、滑脱等征象。黄德尤等[11]总结156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发现青少年颈椎病的X线表现以非软骨性改变最为多见,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同组的骨软骨性改变,特别是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达到91.7%,因此,认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青少年颈椎病的重要影像学征象之一,是早期诊断青少年颈椎病的一个重要指征和客观指标。薛艺东等[12]对60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颈椎病的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生理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椎体前或后缘骨刺、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CT主要表现为颈椎间盘膨出。MRI检查可发现椎间盘突出,但对脊髓(硬膜囊)的压迫较轻,另外发现部分患者的椎间盘在T2WI上有信号减低的征象。

4 预防和治疗研究

关于青少年颈椎病的治疗,孙保和等[13]认为,根据青少年身体可塑性大的特点,青少年颈椎病的治疗与中老年人颈椎病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在对500例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出现异常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时,发现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完全可以校正和恢复的。眭承志等[14]认为,青少年期颈椎病的治疗应以调整颈椎外源性稳定、恢复其正常的生理顺应性为主,重点在于矫正其生物力学的失衡。手法的效能在于松解颈肩背部痉挛僵硬的肌群,增强衰弱肌群的兴奋性,调整颈椎结构性紊乱,恢复其正常生理弯曲度和其稳定性,从而缓解对颈部神经和血管的激惹,以达到治疗目的。黄茂俊[15]在采用颈部牵引配合推拿、功能锻炼治疗青少年颈部软组织劳损患者时,发现效果亦很满意。而对于青少年颈椎病的预防,纪经和[16]提出了以下几项预防措施:(1)纠正不良的:①严格正确的坐姿:当低头伏案玩电脑、学习、看电视等时,脊柱应正直,头部不可过分前倾,不耸肩,不歪头,使颈部保持于均衡稳定而又不易产生疲劳的,避免颈椎长时间处于一种固定不变的姿势;②纠正不良的睡姿:选择舒适适合的枕头,睡眠应采取侧卧或仰卧;③避免长时间卧位或半卧位看书、看电视;(2)防止外伤:各种意外伤、运动损伤尽量避免。颈部受伤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3)体育锻炼: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颈肩部肌肉锻炼,以缓解肌肉疲劳,增强肌肉韧度,提高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平时多做有益于缓解因低头伏案玩电脑、学习、看电视等造成颈肌疲劳的运动,以保持两侧颈肌紧张力的均衡,对于颈椎病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秦鸿利等[17]则建议以下预防措施:①继续贯彻“三个一”,保持正确的坐姿,即“头离桌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②减少在电脑、电视前的时间,以不超过1 h为度;③经常参加室外活动,减少伏案时间,也可以经常做颈部保健操来缓解颈部疲劳,消除慢性损伤。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很多疾病也随着这些改变而发生变化。青少年长时间低头伏案玩电脑、学习、长时间看电视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因素均可对青少年的颈椎造成严重损伤,使得近年来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甚至有广泛发病之势。青少年正处于身心生长发育时期,一旦患上颈椎病,就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育。因此,青少年颈椎病不仅仅是医学界面临和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同时也是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石应康,邱贵兴.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8.

[2]沈尔安.关注青少年颈椎病[J].妇幼保健杂志,2005,12(12):18.

[3]张先发,沈利华,李建康,等.对儿童青少年颈椎病病名来源的探讨[J].西部医学,2009,21(2):337.

[4]王以进,王介麟.骨科生物力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1989:156-191,232-233.

[5]裴仁和.青年人颈椎病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4):56-58.

[6]李家顺,贾连顺.颈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262.

[7]汤珊珊,林梅.青少年颈椎病的常见病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疗,2010,29(27):131.

[8]董蔚青,李镇中.青年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3):136-138.

[9]张先发,郭维知,叶守贞,等.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及预防[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5):16-20.

[10]伍光辉,吴佳奇,黄家骏,等.亚健康与青少年颈椎病的防治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08,20(6):1301-1302.

[11]黄德尤,陆玉敏,李清锋,等.青少年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10):788-790.

[12]薛艺东,刘广忠.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与早期诊断[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497-499.

[13]孙保和,毕明君,王华东,等.青少年型颈椎病分型的商榷[J].中国医疗前沿,2007,2(21):36-37.

[14]眭承志,王彦伟,肖红,等.青少年期颈椎病发病原因初探[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2(13):55-56.

[15]黄茂俊.推拿、牵引治疗青少年颈部软组织劳损[J].按摩与导引,2005,24(3):17.

篇10

部队特勤人员颈椎病的预防应该从养成生活习惯和工作开始,注意正确的坐姿,应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屈或过度后仰,以减轻长时间端坐引起的颈部疲劳。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应定期对部队特勤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和健康鉴定,广泛开展预防颈椎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②正确的坐姿及劳逸结合。③改善工作环境,增加健康安全保护措施,减少劳动强度,避免急性损伤。④加强身体锻炼,注意颈部防护。⑤保持心情舒畅,改变不良习惯。

1.1纠正不良姿势在站立和行走时,要保持颈椎的生理曲线,上身正直。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坐姿要正确,使颈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适自然的姿势。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使颈椎恢复到解剖位置,定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还应不时站起来走动,活动一下颈肩部,使颈肩部的肌肉得到松弛。加强颈部活动,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应在工间或工余时,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前后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各个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止,使得颈椎关节错位得到缓解,解除颈椎压迫神经,改善缺血状态,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避免和减少急性颈椎损伤,如避免猛抬重物、紧急刹车等。长期的不良睡眠姿势也可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有些人喜欢靠在床头看报、读书或看电视,这也是不良的习惯,日久会发生或加重颈椎病。

1.2注意颈部保暖防风寒、潮湿,避免洗澡时受风寒侵袭,切勿对着头颈部吹冷风。颈椎病常与风寒、潮湿等季节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速度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血液循环,会诱发或加重颈椎病。冬季外出应戴围巾或穿高领毛衫等,防止颈部受风、受寒。

1.3预防感染积极治疗颈部感染和其他颈部疾病。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2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病情时有反复,症状较重的患者思想负担重,护士应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帮助其了解颈椎病相关知识,消除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提高防病意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保持愉快心情。

篇11

1 典型病例

患者,男,17岁,学生。身高182 cm,体重60 kg,瘦长体型。从初中一年级起无明显原因出现颈痛、背痛、头晕、头痛、颈僵,功课紧时、久坐和疲劳后加重,假期较轻,经休息和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缓解。多次到医院就诊,无明确诊断,仅给予对症处理或认为不需要治疗。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高中二年级后期,学习任务加重,在家长带领下,先后到某市几家大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经头颈部X线摄片、CT、MRI,血沉,风湿、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HLAB 27等项检查,均未见异常,认为不需要治疗,或给予对症中成药治疗,无明显疗效,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在认真听取既往诊治情况之后,仔细分析各种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排除了颈椎病、风湿和类风湿性骨病、强直性脊柱炎及先天性脊柱疾病等,诊断为笔者自拟的“类颈椎病”。经门诊电针、按摩、TDP照射等综合治疗10次后痊愈,同时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随访半年未发病。

2 讨论

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伏案工作多,所以30岁左右出现颈椎病者不在少数。像本例患者年龄段出现上述类似颈椎病症状的也呈逐年增多趋势,此年龄段的青少年虽然有颈痛、背痛、头晕、头痛、颈僵等症状,但影像学检查却未发现颈椎和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显然诊断为颈椎病是不妥当的。鉴于此,笔者建议将其命名为“类颈椎病”。

2.1 类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无明显的慢性病灶,以颈背部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不适等,而不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不同于颈椎病的首先由颈椎间盘退变引发一系列软组织症状,也不同于单纯的肌肉筋膜炎(局部有慢性病灶,以颈背部疼痛为主而无头晕、头痛)。

2.2 类颈椎病的特点 患者多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年龄段,肌肉力量跟不上骨质发育,大多体质较弱,加上学习任务重、经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平时身体锻炼又少,造成颈背肌肉、筋膜的疲劳。

2.3 类颈椎病的诊断 以中、小学生为主,年龄大多在12~20岁(来我院门诊治疗者年龄最小10岁)。有颈痛、背痛、头晕、头痛、颈僵等症状,X线摄片、CT、MRI检查正常,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无手臂麻木,颈椎活动度较好。排除颈椎病和背部筋膜炎等以颈背痛为主的疾病。

2.4 类颈椎病的治疗 笔者创建了“治疗-锻炼-保护”三位一体的类颈椎病治疗模式。治疗,是指在发病期积极治疗,施以电针、按摩、TDP照射等;锻炼,即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应加强颈项腰背肌的锻炼;保护,即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着凉和过度疲劳。经临床实践已治疗该类患者45例,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类颈椎病不同于颈椎病,治疗相对容易。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力量的增强,有些可不治而愈,不会留下后遗症。在急性期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一般治疗1~3周痊愈。平时注意避免颈背部疲劳,加强体育锻炼,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