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8:44: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数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学习时间,教师将课堂安排得过于紧凑,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造成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学习效率变得很低。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非常有限,从很大程度上讲,真正决定着学生成绩高低的是学生课余的数学学习时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成绩的提高提供双重保障。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培养学生正确把握学习过程开始,因为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本质来讲,过程是决定最终成绩的关键,如果忽视了对过程的把握,优秀的成绩根本无从谈起。对于过程的把握首先要强调对于预习过程的把握,很多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在接触新课程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接受和理解的过程都会较长,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单纯凭借课堂短短的时间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而通过预习则能够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理解,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将会达到一个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因为知识内容在课堂学习过后形成的往往是一个短暂性的记忆,这种记忆程度很低,理解程度也会较低,如不加以及时复习整理,则很容易忘却和混淆,因此教师首先要以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后的复习,用类似强制的手段来让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当学生通过复习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的时候,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自发地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并理解新课程知识内容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总结和调整预习策略,指导复习的主要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牢牢把握课堂学习时间的习惯,在课堂上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对于知识内容的构成、推导过程以及应用范围进行充分掌握,并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这样学生会自发地去发现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通过自身不断提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来逐步调整学习策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四、培养学生课堂主动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积极、主动、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课上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增强对新知的把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要主动,声音要洪亮,表述条理清晰并有依据。
五、培养学生多思考、善于提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考”就要对知识重点、学习的思路、学习的方法、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进行认真思考,使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善于提问”就是要求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虚心向老师、同学及时请教,这样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有很大的好处。此外,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现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不合理的问题。要让学生知道要想学习好,就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和学习的习惯。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课堂虽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毕竟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把握课余的学习时间,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与课堂学习形成良好的互补,为自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最为可靠的保证。
从古至今,教育教学的事实和经验证明:没有良好地学习习惯就没有良好地学习效果,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表现。由于经历了中考,初入高中的学生免不了有多少的松散情绪。他们觉得:才高一,时间还早着呢,先不急。如果高一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高二就很难纠正,特别是再换一个新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1、剖析表现,找到原因。
学生刚进入高中有些不适应,有部分不仅不爱听课,也不愿意交作业,而且还不开口说英语,在speaking课型中,他们根本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甚至是一个主动举手的学生都没有。至于课堂笔记方面,是很少见的,除非老师说:“同学们,这是很重要的,请你们记笔记!” 问及为什么不做笔记的时候,学生很多都说,“去年做了那么多笔记,从来没有背也没有时间看,还不如不记。”除此之外,学生懒于动手,动脑。老师布置了课前预习情况下,只有50%的学生会完成预习作业,普遍学生都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因为预习时他们都不知道看什么,不知怎么预习,甚至是只有查字典的份。所以他们错误的认为预习是徒劳无功甚至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工作。至于课后复习的学生,那也是一样少得可怜, 大部分是完全不会回顾当天的功课。他们还没有认识到高中英语课堂的大容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因此,他们认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取而代之,学生更倾向于做练习题。
2、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老师的鼓励对他们来说都显得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某些同学已经淡漠了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投入更多。进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士气面对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不敢交际的实际情况,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采取单元突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英语交际教学法。有的学生不习惯说,而是习惯写,我严格要求不让写,只准说。上完听说后再布置让他们写一些与上课有关的东西。这样他们既说了也满足了他们写的要求。效果不错。利用课堂把素质教育贯穿其间,同时达到让同学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警醒自己的目的。在教授的时候注意引导同学,请他们思考、总结主人翁的品质特征。让他们从中体会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通过自我教育,提高了自我,对学生今后的人生的道路、心理素质、生活态度起到了陶冶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3、自觉加引导,养成听读说的习惯。
人都是从听开始学习语言,先听再模仿的。由此可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听是关键。听是接收和理解信息的关键。但我们的学生一出生就生活在汉语环境中,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较大。读包括朗读和阅读。朗读的时间可以安排在早自习。朗读时,首先要发音准确。学生可以根据上课时播放课文原声带,边听边纠正语音,语调,然后模仿录音自读。要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就是要让学生大声地读,带有情感地读,全神贯注,眼耳口脑并用,边理解边记忆地读。养成听、诵读的习惯对于英语学习相当重要。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为他们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阅读材料要新颖,符合高中生的兴趣。如果我们一味的让学生去看一些陈旧的阅读读本,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而兴趣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条件。学习英语不去说,不去表达,学生的语言能力就难以提高。教师要让学生在听,读之后渐渐养成说的习惯。教师应该尽量提供给学生说英语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设计一些说的环节。从简单的开始,再逐步到较长较多的。教师应组织学生充分练习,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锻炼。这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养成说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实施计划。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独有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习者的“选择”和学习者的“责任”,并尝试多种渠道,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学习只有目标明确,学习者才能下功夫,乐此不疲地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完全由老师来决定,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难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个性的,从而各人的计划都不一样,因此每人都有必要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开学来这就是一件重要的事,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
那么,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哪些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预习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语文学习中的误区就是学生不知预习是怎么回事,甚至认为预习不是作业可以不做或敷衍对待。作为教师,得教给学生如何预习、怎样预习的正确方法。首先,让学生认真读一遍课文,用铅笔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词语及重点语段,并将查出的字、词的含义及自己领悟的重点语段的内涵有个基本轮廓或最大可能地理解。其次,让学生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中心及写法特点。即便有学生在理解与把握上有差错,教师再讲解就容易理解或纠正原先理解与把握上的欠缺所在了,长此以往,慢慢就形成了正确的思维了。再次,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帮助把握文章主旨,效果很好。
二、查找工具书的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上的疑难。”它形象地论述了字、词典等工具书在学习乃至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字、词典等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它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语文教学中冷僻字、词的辨析能力。然而,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学生往往不注重使用字、词典,把它当作一种摆设,因而字典难以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其作用。
三、良好的听讲习惯
课堂听讲,要求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做到耳听、目视、心思,、手勤有机并高度紧凑地结合。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认真领会教师所讲解的内容,用心专一,思想不开小差,并做好笔记;又要求学生认真看书,同时注意教师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动作,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种演示。如此,对理解课文关键性语句以及重点内容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四、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可见思之重要。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脑筋,多思考问题。力求有所发现、有所突破。多思考能将所学知识连点成线,串线为面,合面成体,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能巩固,学而不忘;思考又是理解与运用的桥梁;只有思考,所学知识才得以提高、升华与深化,学以才能致用。然而学生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他们不能或者不能自如地将学思结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味的唯师、唯书,人云亦云,因而鲜有真知灼见。
五、勇于提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向《问说》),可见问之重要。朱熹也主张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还要“善疑”,他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在一次与学生的闲聊中,有位学生说:老师,我们有时觉得想问问题但又不知道问什么……。听了学生的话我颇为吃惊。我们都知道,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标志,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因而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善于提问,能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众所周知,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读、背文章的习惯
朗读是分析理解的基础,重“读”是有道理的。诵读分默读、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背诵。课堂教学中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语文教学专家巢宗祺就特别重视诵读,他说:“培养书面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诵读,这也是中华民族学语文的优秀传统。”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美文比比皆是,朗朗上口。所以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成了第一步。课堂上读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课后读读精彩的语段,日积月累,集腋成裘,潜移默化,这些东西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了。
七、良好的复习习惯
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知识的巩固。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因此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是必要的。在复习中,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提倡理解记忆,学以致用。教师可以抓住作业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两个主要环节,是对已学知识的最好复习。教学中必须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与讲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技巧。
一、进行自学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三年的学习,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我们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依赖教师阶段。这一阶段要着力完成让学生明确如何M行有效地学习。如以高一化学课本“卤素”这一章知识为开始的近四周时间,教师课前把每节课教学的任务分解转化为一个个连贯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也可以是一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某一方面以及物质的制备等。课堂上以教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按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启发思维以及进行印证性实验,从而明确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求学生自己整理读书笔记(每节课后检查学生的笔记本、错题本,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每节课结束前由教师按学习目标做好点评、讲述,同时发课前编印好的思考答案、学习目标的要求及知识体系纲要,帮助学生对照参考,能及时发现自己读书过程和笔记中的不足,课后进行完善和复习。
第二阶段――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自学的方法,但尚未养成习惯,学生的观察力(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想象力(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思考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此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是从第二章“摩尔”至第四章“碱金属”,教学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具体做法是继续第一阶段的教学模式,但阅读课本与课前预习结合在一起完成(课前检查)。课堂上,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印象,结合教师印发的思考题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约15min;另在约10min的时间内写出本课的内容提要等知识体系;然后在约20min的时间内,教师结合印发的提纲侧重讲解知识体系、新旧知识联系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使新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同时使新学到的知识尽快转化为能力。
第三个阶段――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学习阶段。以上两个阶段一般需要一学期。经过一学期的以上两个阶段的教学和训练至高一下学期初,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知识面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疑难问题,也会产生一些错误,部分学生无法完全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些任务。因此第三阶段也就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化学教学的进行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阅读课本和编写知识提要,然后就学习内容(尤其是重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等知识要点)和解答习题(订购系列练习和课后习题)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记录在专用的本子上,以备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提问和讨论。那么,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主持下或教师在场请某些学生主持,就知识体系和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难,通过互相争议、讨论来纠正错误、加深理解、锻炼表达能力。
二、上好习题课,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和习题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记忆力和思考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得到加深和充实。上好习题课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习题课着重注意典型的解法,要练到精和透,才能达到掌握一些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如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复习和习题课,为达到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熟练进行有关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目的,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几道例题进行习题课:
例1,常用浓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98%,密度为1.84g/mL,试求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2,一种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mol/L,密度是dg/mL,则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3,14%的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g水后生成28%的溶液80mL,此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例4,要使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Alcl中含有的cl-数目相同,需这三种溶液的体积比是多少?
进入高中之后,高中化学课程有了崭新的变化,高中化学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于有些高中生来说,高中化学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课程,有些内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而对于有些高中生来说,则是陌生的,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对于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多数高中生感觉心里没底。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化学这门功课呢?我想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应该是上好第一堂课,对于学生来说,也应该是学好第一堂课。第一堂课是高中化学的起点,也是高中生学习高中化学迈出的第一步,对于老师与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下面就如何指导高中生学好高中化学,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和探索。
一、理清学习思路,明确学习目的
高中化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同时高中化学又是一部人类认识化学与利用化学的研究实践成果的基础性学科,它阐述了学生应该掌握的有关化学的基础必备知识,同时这门课程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很多实验要进行演示和分组,可操作性极强。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可为学生全面地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学习高中化学,高中生不只是在学习基础知识,更是在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洗礼,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的客观认识,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的同时,要把培养能力和世界观确定结合起来,做到有机统一。学生在学习化学时要本着实践的观点,展开学习,把课上知识的学习与课下的动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二、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作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十分重要,要想学好化学,课前预习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听课效率;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发现课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学生可以就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2.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效率和作业的完成质量;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消化一些问题和答案,提高时间的利用率。3.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是自学能力提高的前提。
以上的分析说明了预习对于学好高中化学是多么重要,这种能力的养成,要靠教师坚持不懈的督导和要求来实现。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就要对预习提出要求,同时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比如,1.读教材要做标记,把会的和有疑问的内容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好。2.要做到前后文的联系,对于预习中遇到的以前的旧知识,不能束之高阁,要对以前的知识做到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克服学习的障碍。3.预习的同时,还要应用,要努力建立起知识体系,并对课后练习进行解答。找出本节课的难点、重点,并做好标记,方便课上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三、学好高中化学,听懂每堂课是关键。
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听课,听懂每一堂课是课程学习的核心环节。课堂上能否掌握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高中生课后练习和作业的完成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很难想象课上不注意听讲,课下再找时间补课,会是怎样的结果。因此,听懂每一节课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必须做到的。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听课,就要交给学生听课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听课不仅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最重要的是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边听课、边记笔记,并且要学会做标记,把有疑问的地方及时找出来,并及时解决。
四、认真记好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高中生学习化学时,查漏补缺是非常重要的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就要教会学生记笔记。记笔记也是有学问的,比如:1.查漏补缺。学生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预习,补充好笔记的重点、难点及教师讲的课本没有的内容,方便自己知识体系的健全和今后的复习。2.做实验时也要记好笔记。有的学生容易忽略实验笔记,实际上不仅普通教学要记笔记,实验操作更要记笔记,这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步骤随着教师的演示就过去了,不能重做,学生只能通过笔记来指导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都应该认真的记录下来,供自己以后查询使用。3.对错题的修改要做好笔记。在评讲各种习题或试卷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对自己的错题做好笔记,不只是记录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要记录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方便以后查阅。4.记好结构笔记。特别是在老师上复习课时,学生要记好结构笔记,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结构梳理,也是今后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五、教育高中生养成认真观察和认真动手实验的好习惯
实验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基础,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认真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培养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习习惯。
目前来看,各个高校都在大力推行养成教育,而养成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决心与老师的耐心。俗话说“好习惯是你一辈子享受的利息,而坏习惯是你一辈子偿还不完的债务”。养成教育包括对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与人沟通习惯等进行教育。然而许多高校学生的习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为了促进学生在养成教育中培养出良好习惯,高校教师首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也应当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告诫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良好习惯的必要性。学生应当听取老师意见,积极配合老师,做个自觉,上进心强的三好学生,来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1]。
1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1.1养成教育有利于创建文明校园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局不仅重视高校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为响应教育局制定的政策,许多高校展开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最终目的是创建文明校园,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目前来看,许多高校里学生不仅成绩不优秀而且素质水平偏低,随地吐痰扔垃圾,四处抽烟,见到老师不问好,上课不遵守规矩,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就进行殴打,完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思维。试想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校园从何谈起?然而养成教育对于创建文明校园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高校养成良好的校风,所以创建文明校园必须从养成教育做起[2]。
1.2养成教育有利于独生子女健康发展
目前来看,随着前几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实施,大部分江南地区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毋庸置疑那些独生子女都成为了父母的掌上明珠。许多家庭背景富裕的独生子女,他们提出的任意需求,父母都能尽力满足他们,导致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一切都可以用钱获取。他们独立性差,家务事从来不做,对父母依赖性过高,在学习上不求进步,安于现状,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更严重的是他们往往会因为生活或者学习上压力就会去网吧,酒吧等地方发泄,与爸妈发生矛盾时还会说“妈的,滚蛋”等一系列不文明用语。试想如果这些独生子女就这样堕落下去,他们不仅成为美好家庭的累赘,而且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养成教育不仅有利于他们改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做人习惯,还能帮助独生子女健康全面发展。
1.3养成教育有利于时代不断发展进步
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切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办理事项。假如一些良好的习惯没有及时养成,那么国家的发展进步,是否能够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等等无法想象。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国家更加需要高素质人才,如果没有好习惯,那么如何进行国家之间的访谈交流呢?所以养成教育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国家顺应生存环境。
2如何培养高校学生在养成教育中的良好习惯
2.1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
高校学生接触到最多的教师就是辅导员以及各学科的任课老师。所以学校应当对教师的衣着,行为举止,言谈方面提出要求,确保给高校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教师印象。俗话说“教师就是学生的模仿对象”,而辅导员老师不仅管理学生学习方面,还管理学生生活方面,所以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与学生沟通交流时要认真耐心,处理学生之间矛盾时要公平公正,办理事情时要高效准确。唯有教师做到了,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2.2教师告诫学生良好习惯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高校教师应当时时刻刻告诫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而学习过程中又离不开良好习惯。教师还应当告诫学生知识都是靠良好习惯和努力获取的,没有好习惯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就会面临淘汰的可能性。教师更应当告诫高校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得他们生活充实规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他们学习进步,稳拿奖学金,良好的做人习惯有利于高校生之间关系融洽,拥有更长久的友谊。
2.3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反映学生在校情况
及时与家长沟通反映,不仅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有哪些好坏习惯,一定程度上方便家长在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与家长沟通可以通过微信,qq,电话以及短信。比如某某学生在生活习惯上出现问题,不吃午饭等,可以让家长在家每天监督孩子按时吃早晚饭。比如某某学生在学习习惯上出现问题,作业拖拉等,可以让家长每天晚上计时,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4教师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矩并落实于行动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矩更别谈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要求高校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课堂上不许自由发言等。在下课期间,应当要求学生文明休息,不追打吵闹,不在教室吃零食等。在考试时,应当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考场纪律,不参与作弊。对于遵守规矩的学生,高校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三好学生”奖状,对于没有遵守规矩的学生给予一个改正的期限,错误解决后,同样给予好评,不留任何偏见。
3结束语
高校的养成教育抓紧了,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也指日可待,高校学生一旦拥有了良好习惯,离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校园的目标也不远了。高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不仅能让教师省心省力,教与学变得相得益彰。高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了不仅使学生充满生机活力,使得整个校园变得光鲜亮丽。高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了,走到哪里都是受人尊敬的,受人欢迎的。所以高校学生养成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耐心教导,不急于求成,学生更应当拥有改正坏习惯的恒心。
参考文献
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势在必行。学生有了学习计划就等于有了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才有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课型去确定每堂课的认知目标,从而不断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知识。例如,学习牛津英语课文“TV and audio devices: a review”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旨和这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详细讲解课文,告诉学生科学技术为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鼓励学生去生活中多发现,多创造,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让学生以作文的形式去总结电视的发展历史。有了学习的目标,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示范和监督下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学习效率。
二、 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基础,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他们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能够让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发现课文的难点,引起思考,将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让老师帮忙讲解,从而加深学生的英语知识,避免了学生听课的盲目性。学生学习英语,先预习再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可以让学生借助磁带、工具书等去初步读懂课文内容,回答和课文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再对课文进行讲解。有一年我教高一,班上有一位成绩只能算中等的学生,他请了一个月的病假,我以为他的英语成绩一定会落后,没想到,在接下来的考试中,他的成绩还能保持在中等水平,在表扬他时,他说,他只是把书都带到了医院,在病房里,他按照课本记单词,背短语和课文,然后结合课后练习做一些习题,不理解的就看参考书。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对这位学生学习英语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每位学生都能像这位学生一样有预习课文的习惯,那么,加上老师课堂上的指点和帮助,学生的英语成绩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三、 培养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课和勤记笔记的习惯
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只有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地思考问题,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才能学好英语这门课。教师除了要用语言传递信息外,在课堂上还应适量地配以各种动作和表情来给学生传授知识,做到师生都能情绪饱满,共同学习。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才有意义。
课堂上学生记笔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记是学生听课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检查学生的笔记,因为很多学生不太喜欢记笔记,记的东西只是为了敷衍老师,而认真的学生记的笔记应该不但有学习的重点、难点,还要有自己听课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做到将笔记内容真正化成自己的知识。同学们之间还可以进行交换笔记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同学们复习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克服同学们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英语老师的首要任务也应该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
要培养良好的高中英语学习习惯,首先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让学生明白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
1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
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汉语与英语在某些方面有相似的特征,这是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可以有效利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英语知识的。同样,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更需要注意,这正是造成部分知识学习困难的原因所在。
2初、高中英语学习的纵向对比
和初中相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之一是知识量加大,知识面加宽。它能使学生眼界开阔,见闻丰富;但同时也会让学生觉得任务繁重,难以胜任。特点之二是知识程度加深,难度加大。在初中阶段,机械记忆占了主要成份。但进入高中之后,理解记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据统计分析,机械记忆在记忆中所占的比例为:小学一年级是72%,初二是55%,高二只占17%。特点之三是学生的思维由经验型逐渐向理论型发展。到了高中,学生的思维更趋严密,并带上理论色彩,但同时学生感到头脑比以前更复杂一些,心中的问号也以前更多一些。
3高中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对比
和其他学科相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之一是要进行长期的努力。英语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通过短期突击来大幅度提高英语成绩,它靠的是长期的努力。
针对以上几个特点,高中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制定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实是没有明确目标的,觉得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完成作业就可以了。可是这样很盲目,临时的计划很容易因为当天不同科目授课内容和作业量而有变化。学生因此常常觉得很忙,但也只是勉强应付作业,并没有太大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样的学习产生厌倦。有了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但是制定学习计划要有切实可行的短期计划,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的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2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良好习惯。单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没有词汇基础,学任何语言都是空中楼阁。记单词对于学生来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了,有的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记,却成效不大。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方法不正确。记忆单词不单单是记忆单词,要从记忆理解到使用,需要反复接触,反复练习。另外还要掌握一些规律。不少同学想利用整块时间一次记忆几十个,而且还希望一劳永逸,记一次永远不忘,然后好几天不记单词。这违背了最基本的规律。单词记忆要有计划,每天不能太多,以五到十个为宜。这样每天负担不重,便于反复复习。对于有些不但要知道拼写词义还要掌握用法的单词,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去记忆会更好,这不仅能有效掌握这个词汇,长期坚持对句型结构的分析,部分语法的理解甚至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好处。
3.3大声朗读的习惯:大声朗读是东方人学习语言的长处,大声朗读能够加深对语言的感知。我们英语很少有时间听和说,但是我们有英语早读,通过朗读培养语感。老师可以在教室大声读,不仅带动学生,还能自我提高。
3.4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预习和复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是不容置疑的。很多学生的问题还是在于难以坚持。而难以坚持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欠缺的东西太多,预习和复习时幻想短期内弥补长期的欠缺,其实就是急功近利,自己给自己增加过重的负担。归根结底还是方法不科学。预习和复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针对当天所学内容,其实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必须在每天的学习计划中留出这部分时间。
3.5上课会笔记:上课记笔记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要做的事情。有不少同学笔记记得很漂亮很整齐,但是学习效果依然不理想。显然不少同学没有正确理解记笔记的本质! 课堂上记笔记决不是机械的动作,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学生要在领会老师所讲的内容的同时,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将重点部分或自己认为值得注意的部分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以备课后复习时用。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3.6建立“错题集”或“锦句集”的习惯:建立“错题集”是高效学习的一个“捷径”,高中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和培养自建“错题集”的习惯。建立“错题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得失, 查补缺漏,节约复习时间,避免做题一错再错。整理错题要放在关键点上,并非做错了就要整理,如果看上去错误一目了然的,就不需要整理。只有一些疑难点和反复出错的才需要整理。逆向思维,错的需要多注意,好的要多积累。学外语事实上是学他人的东西,重在模仿不提倡创新。英语中会有一些非常好的句子,不断的积累这这些句子也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72
现代教学对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教学视角的多元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积累,使学生的学科水平得到逐渐提升。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展开论述。
一、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虽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重视,然而,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认为,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尤其对于物理这门自然学科的学习,更需要学生怀有浓厚的兴趣,只有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究。那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该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物理学科学习兴趣呢?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归纳总结了很多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兴趣的方法,然而,毕竟每个教师要面对的学生不一样,因此教师即便掌握了多种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活动进行灵活应用,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喜欢进行课前预习,如果不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可能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盲区。实际上,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物理知识点难度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因此,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并将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物理学科预习习惯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通过对新课进行问题设置督促学生预习
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课前预习习惯也是如此。在学生良好的物理学科学习习惯养成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的内容,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完成,第二天新课上,教师做相关的提问,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紧迫感,学生在课下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去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明显感觉到获取知识十分轻松,同时也明显感觉能够从更加全面与深入的角度去理解知识点,切实体会到了进行课前预习的益处,进而更好地进行物理学科的课前预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课堂上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预习时间
现代高中物理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明显的区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再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要为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就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教师可以安排部分时间让学生对课堂上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习,不仅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供了条件。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与途径还有很多种,教师要积极发挥多种不同方法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思考在学生各个阶段、各个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也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的大好时机。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抑或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积极的进行思考,然而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思考习惯进行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思考习惯的养成并非立竿见影之事,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讲解的知识点,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对学生活跃思维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方法。2.为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传授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思考方法,使学生的思考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课后等多个环节,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科思考习惯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踏入高中之后,高一的学生普遍感到高中数学远非刚开始想象得那么简单容易,而是与初中相比更加抽象,难懂,甚至会出现能听懂,但是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现象。这都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动摇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会对数学学习慢慢地失去兴趣。那么,高中数学教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搞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呢?学生又该如何认识初高中数学的差异性呢?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一、正确认识初高中的差异
无论是从数学知识的广度、难度、深度上,还是从数学思想方法、学习要求等来讲,初高中数学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具体来说,高中三年,理科学生要学十本书,文科学生要学七本书,基本上是高二结束新课,高三进入全面复习阶段。相比初中每学期一本书而言,高中内容知识倍增:难度上,高中知识更加抽象,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得更高;语言上也更加抽象难懂。开学伊始,学生首先接触到的便是集合、函数等,这些抽象的概念与初中通俗易懂的内容相比让学生感觉云里雾里、捉摸不透。从能力要求上来讲,高中数学更加要求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理解、整理归类和反思能力,更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二、做好合理的规划
高中教师要对整个的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制定中长期的数学学习目标。在进行高中数学规划的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切记要循序渐进,切不可片面地追求速度,而忽略了数学学习质量。有了目标和方向,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以纠正偏差。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数学不同于其他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比较抽象,对思维和运算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且进度一般比较紧,节奏也相对快一些,所以适当的课前预习更有利于学生抓住课堂重点。
2.在课堂上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要眼、耳、口、脑、手协调起来,对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进行认真的思考,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想一想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这种方法特点是什么?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这类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有的学生忽略了对课堂上内容的有效理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来弥补这些内容,从而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进度。
3.课后要认真复习、反思。高中数学知识量较大、难度较高,所以,学生在课下要及时复习回顾课堂内容,理顺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加深对解题的注意点和运算的道理与技巧的印象,及时消化课堂内容。此外,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不拖不磨;作业要规范,不能随意乱写或者没有过程只有答案,在高考数学中,解答题占有很大的比重,书写的规范对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4.作业试卷订正要及时、准确,要建立自己的错题集。学生要做到每次的订正过程都要完整规范,要及时记下错误的原因,并不断地去复习错题本,最好每天都有整理,若时间来不及的话,先订正在作业或试卷上,到周末再进行复习整理,尽可能做到日日清、周周清。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要有坚强的毅力,不要过于依赖教师和其他学生,要自己主动思考解决的问题的办法,等真正解不出来时,再去问教师和其他学生。
5.科学系统的小结。针对每一节的内容、每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都要帮助学生画思维导图或流程图等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使每一个知识点链接起来,形成一种系统的学习,从而将学过的内容及时地同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形成滚雪球式的积累。
四、克服一些缺点
1.克服高一放松的思想:高一数学是高考内容的重点区域,高考的代数部分就集中在高一阶段,高一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之际,千万不能有高一悠着来,高二加把劲,高三再努力的想法,一旦落后,可能是步步落后。
2.摒弃懒惰思想:高中学习要具有主动性,学生除了要复习好教师讲解的内容之外,还要自己主动地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疑惑的地方,并辅以必要的课外解题训练。有了困难要及时克服,要通过自己积极的思考和与同学的协作交流及向教师的请教,及时解决掉问题,不能拖与等。学生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因课时有限等原因,教师不可能对每个问题都进行讲评,即便讲评,也不一定能把所有的知识点覆盖进去,这就要求学生要摒弃懒惰的思想,自己尝试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3.不要好高骛远: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比较多,尤其是高一的数学知识比较注重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定理的推导与证明过程。作为高一的学生,切不可眼高手低,要注重课本例题与课后习题的解答过程,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