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5 08:44: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篇1

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经济是的一种风险现象,财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容易因一些无法控制、难以预料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影响财务活动的正常收益,甚至最终使得财务成果及财务状况遭受一定损失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育体制也发生了相应变革,高校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了逐步完善,其办学方式也有传统的单一靠国家财政拨款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筹资办学。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资金缺口也更为严重。一些高校盲目扩大其基建规模、对内对外的投资也不足够慎重、财务管理不严格等问题日益凸显,虽然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些行政手段对学校办学进行了相应的宏观调控,然而在学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办学规模及自日益加大的背景下,高校传统内部治理结构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此时已无法通过单纯的行政手段来实现对办学行为的有效监督,使得高校风险更趋复杂化。基于此,深入研究新环境下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成了高校财务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高校财务人员确保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笔者从当前高校面临的风险成因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一)贷款引发的债务风险

高校债务风险也即是高校运转过程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的不良举债或过度举债后,带来的影响高校人才稳定和教学科研等一切不良后果。这一问题主要发端与1996年以后,我国高校纷纷开始大规模扩招,然而面对这一迅猛的扩招形式,国家财政部门并没有结合这一扩招形式增加相应的财政经费。尤其在2002年以后,一些高校被地方政府纳入了地方发展的重点,不惜斥巨资建设新型“高校园区”、“大学城”等。使得高校仅每年的利息支出就可以高达学校总收入的20%,远远超出了其自身可承受的范围,这种还本付息的压力成了当前高校财务首当其冲的负担。这种债务负担不但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债务风险。《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科院,2006年)报道显示,2005年以前,国内公办高校几乎所有高校都存在一定的贷款,全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高达1500-2000亿元。随着高校办学成本的不断增加及沉淀资金的日益消耗,使得高校无力还本付息的贷款风险日趋严重。

(二)收入、支出结构不对称带来的不平衡风险

高等院校经费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教育事业收入和教育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也即是向学生收取的住宿费和学费,具有十分显著的年度特性;教育财政拨款也即是也国家定期向高校拨入的财政款项。而高校财务的各项支出负担着学校科研、教学等各项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的开支。随着高校教育成本日趋上升,各项支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不但要确保高校日常运转的各项资金费用,同时还要确保发展的各项活动资金;不但要确保当前各项资金费用的需求,同时还应保证未知变化的费用需要。高校财务支出的刚性及收入的季节性大大加重了高校财务风险

(三)高校运作管理过程形成的运营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高校法人地位不断加强。通常情况下,高校资本运作过程中会出现下列情形:财务支出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一些日常性支出膨胀,预算的约束力不强,财务重决算轻预算的情况十分严重。高校财务信息很多不予公开,暗箱操作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研究教学学者无法获得应有的研究数据。会计信息透明度差和会计控制弱化。财务制度不健全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很容易导致在经费的使用上缺乏应有的监督,暗箱操作、私设小金库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高校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产权人是不足,对财产疏于管理,再加上一些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等问题的普遍发生,使得财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国有资产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四)地方政府对高校建设投入不足,是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外在因素

从当前国家教育财政支出情况来看,我国教育财政支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对高校的财政支出显然不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能够真正到位的财政拨款占总数的7.14%,58.33%的基本到位,其余34.52%的政府拨款很难真正到位。这种政府经费投入不足,不但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同时也加重了其财务风险问题。

二、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为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笔者以为高校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一次来作为其防范措施的前提保障,尽量在可控范围内实现财务风险发生发展的有效控制。从以上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分析我们可知,高校财务风险主要归纳为内外两方面因素,地方政府对高校建设投入不足为主要的外在原因,又可看作为不可分散风险,是高校办校运行过程中无法消除的,因此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中可以不予考虑。而内在的形成原因包括高校贷款引起债务风险、收入、支出结构不对称带来的不平衡风险以及运作管理过程形成的运营风险等,又可将其称为可分散风险,是高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结合以上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闭着以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构建过程必须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确定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结合高校财务的特点,笔者以为其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指标的确定应从高校经营能力、财务偿债能力、运营发展潜力以及风险指数4个方面来选择以下指标:

1、净资产报酬率

通常情况该指标的确定必须结合高校投资的实际经营能力,该指标只有在大于0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否则将其意味投资失败。

2、资产负债率

鉴于高校投资的回报率及投资经营的风险性,其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40%-60%的范围内,高资产负债率很容易给高校的正常运营带来各种风险。

3、招生计划现金比率

科学的考量学校学生有无欠费现象及欠费现象程度,如果该指标结果小于1,说明存在欠费的情况;若结果值为1,说明学校不存在欠费情况。

4、资金安全率

考量学校财务资金管理及运转的状态。

5、校办产业资金负载率

科学考量小婵产业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能力。

6、垫付资产增减率

该指标属于一项负指标,若垫付资金越多,说明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就越差;反之,则说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越好。垫付资产增减率的临界值为0,越低说明管理水平越高,负增长为最佳理想状态。

7、年度收支比

该指标主要用来衡量高校稳性负债。若指标值小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收支平衡,若指标大于1,说明财务状况处于赤字状态。因此将1规定为该指标的临界值,一旦结果大于1说明出现了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评估模型

■ (1)

Y在式(1)中表示风险水平,xi在式(1)中表示被选定的第i个财务指标,同时又被称为预警管理模型中的评价指标;n在式中表示指标的数目,此次研究一共选取了8个指标,该指标可根据学校情况的不同,再进行具体的选择,但对指标进行选择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原则。只有进行全面的财务数据分析,才能有效的为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引;精简化。预警系统各指标必须简单明了的概括学校财务各项基本数据,尽量避免涉及一些隐含真实财务的数据。xi在式中表示变量的均值,该指标以行业的平均值作为参照物和标准值,进而使高校财务能够掌握自己在同行业中的整体地位;Bi在式中表示为被选定的第i个财务指标的权重,将xi和xi的离差与Bi的积加权以后求和来确定Y的值,通过该值的大小来反映出气财务风险的水平。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当然,要想提高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仅靠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使远远不够的,它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充当着警示的作用,起到防范的作用,要想真正有效的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还必须做好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财务鞠策科学化水平

首先高校必须树立自我风险意识,高校全体职工都应该明白,任何环节工作的失误都有可能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它隐匿于日常工作各环节之中,因此高校全体职工必须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尤其是领导决策层,必须将风险防范意识深入到每个决策工作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校筹资管理工作,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首先,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避免现任领导创政绩,由后任领导进行还债的局面,学校的发展必须制定长期还贷的计划。其次,确定贷款期限的长短以及最佳负债年限,要确保债务到期的时间能够均匀分布,以此来减轻学校财务负担。第三,制定科学严格的还款计划,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将还款计划科学融入到单位年度整体预算收支中,同时确保还款资金的来源。总而言之,只有将创新的管理机制不断融入、总结,并以此来探索符合高校稳定发展财务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学校信贷资金使用效益,进而有效促进学校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减少因高额贷款给学校带来的债务风险。

(三)自主创新,创立符合学校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高校的发展中也应适当转变传统的观念,通过自主创新的模式,不断摸索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以此来快速提升学校抵御风险的能力。如学校可多形式、多渠道的来筹集资金,同时创新学校教育筹资体制,以此来走多元化办学的道路;还可通过广泛募集社会资金或通过设立学校基金会等形式,化解学校财务收支渠道单一的现状,以此来提高学校资金管理效益,加速资金周转效率,提升学校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总而言之,学校财务风险会随着风险因素的不断增加而增大,同时也会随着风险因素的减少而减小,而通过建立高效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并在此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策,一定会将学校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实现高效财务资金高效、稳健的运作。

参考文献:

篇2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含义与成因

1、含义

广义的财务风险从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认为医院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财务活动成果与预期收益的偏离,这种偏离一般是指财务活动成果的减少,即使医院蒙受损失,带来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降低。也就是说广义的财务风险涵盖了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及处理生产关系所带来的风险,因为生产经营所涉及的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所以财务风险也就相应地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2、成因

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产物,不同的财务风险具有不同的成因,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1)医院财务风险的外生原因。医院的理财环境,即对医院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医院外部条件,是医院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不确定性,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一方面它们可以为医院的顺利发展提供机遇和条件,形成外部环境所必须的财务通道,另一方面,它们又会对医院的经营提出挑战。(2)医院财务风险的内生原因。医院管理制度、筹资结构、投资项目优劣、或有负债及信用情况、理财人员素质、经营者道德约束等方面的问题是医院财务风险的内生因素。比如在筹资环节,如果医院使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的比例不合理、债务期限安排不合理或发生汇率和利率变动,将导致医院所有者权益下降的风险和医院不能到期偿债的风险。投资环节,如果医院发生盲目投资、扩张、追求高速发展,盲目多元化等问题,使投资不能产生预期效益,将引起医院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风险。资金回收环节,权责发生制下,主营业务收入的发生并不代表利润的实现,在对客户信用缺乏了解和控制的情况下盲目赊销,将造成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资产长期被占用,严重影响医院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特性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性,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医院财务风险特性主要有两个。

1、客观性

医院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其具体表现为:工作量的非预期下跌;医院规模异常扩大;医院盲目多元化经营导致不平衡增长;医院资本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贷款;医院内部缺乏监督机制,使一部分管理者损害医院利益;业务收入持续下降,缺少运作资金,人才频频跳槽等等。

2、全面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医院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但瞬息万变的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可能会导致医院的决策失误,管理失当,从而使得筹资成本过高,筹资比例失当。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入使用,不能取得效益,或虽投入使用但不能赢利,反而出现了亏损,导致医院整体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没有出现亏损,但赢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但低于医院当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资金回收风险,即由于利润分配活动而影响公司经营活动的风险。其表现在两个方面:收益确认的风险;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它破坏性强,风险成因复杂,其总体水平是由各个环节的财务风险水平构成的。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医院外部的原因,也有医院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医院财务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医院之外,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于医院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如2002年末袭来的那一场SARS病毒,对于医院特别是我们六院的效益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这期间,患者就诊和住院的人数直线下降。如果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会导致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作为医院的财务人员应对这种突发事件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平时留有充足的留存收益,以备资金周转困难时使用。

2、收支不平衡导致财务风险

医院属于国有事业单位,一直以来是“政策依赖型”单位,但是如今国有事业单位正要面临体制改革,因此医院未来也会经历一场类似国有企业般的改制,从以往的“政策依赖型”转变成“市场导向型”。这对各个医院来说,是不得不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医院竞争力,使自己的医院在改制后仍能占有一定的医疗市场份额是极关重要的。除了关注医院的收入外,开源节流,严把支出关是必要的。

3、财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不严

财务工作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如果单位的内控制度混乱,就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4、会计电算化为财务带来的风险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会计人员从以往繁重的传统会计核算中解放出来,使会计工作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准确性,它是一种先进的数据处理工具,但同时又是一种犯罪舞弊的利器。 以往一些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案件层出不穷,造成的损失也是触目惊心。 舞弊者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类:对输入进行操纵、非法修改文件、篡改程序、非法操作。

5、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和规定置若罔闻,对人员间互相控制和制约的流程不了解、不重视,思想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旧观念,一旦出现利用管理上的漏洞舞弊的现象,则会给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必要的,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措施

1、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防范财务风险

外部环境对医院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是医院财务难以改变的约束条件。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外部环境的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造成风险,因此应关注这些变化,防范可能造成的财务风险。医院应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明确医院的市场定位,积极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外部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积极主动提高医院对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

2、实行成本核算,使资源优化配置

“成本”这一词一般多见于企业,对于属于事业单位的医院来说,仍然算一个新名词。近年来,一些医院逐步开始重视成本核算,并成立了相关科室,但是成本核算在医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完善的体系。财务科在年初应做出全年预算支出计划,指标下达到各科室及管理部门,科室的卫生材料消耗、水电消耗根据定额计划下达指标,节约可给予一定奖励,超支扣发科室奖金,这样各科室成本费用与收入状况和科室效益相挂钩,可以减少浪费,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

(1)明确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应符合医院的财务目标,而医院的财务目标又要依据医院目标。由于医院的运营目标是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卫生资源,取得最优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因此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是通过财务风险成本的最小化来实现医院价值的。(2)实行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从每个理财环节入手,建立健全财务计划和预测、财务控制、财务处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4、增强风险意识

(1)增强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领导层在思想上应对潜在的危机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学会分析医院的财务报表信息。在医院效益好的时候也不能放松警惕,不能被一时表面的良好业绩所迷惑。尤其是在医院面临危机的时候,风险意识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医院的管理层风险意识增强了,才可能引导全体员工参与风险的防范工作,才可能真正在医院形成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局面。(2)提高医院财务部门的整体素质。医院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医院的财务风险防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品质不好的财务人员对医院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应不断地完善医院的财务机制,把财务风险管理推向规范化!科学化。重大问题必须有管理层负责人参加,制定和完善对财务人员的激励措施,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5、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医院可以采用内外部审计并用的办法。外部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关联对比,找出财务工作中的弊病,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医院可以加强财务控制,最终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黄国玲:建立和完善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机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3).

[2] 李建军: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J].中国卫生经济,2005(9).

篇3

1企业并购的概述

1.1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是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并购实质上是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通常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实施,表现为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其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而另一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

因此,企业并购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

1-2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和目的

并购可以使企业规模和股东财富成倍增长,开辟了财富增长的新途径。所有的兼并和收购,最直接的动因和目的,无非是谋求竞争优势,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扩大资产,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取得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进行低成本竞争;三是通过收购转产,跨入新的行业。

2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经考察后指出: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快的发展,但同时,它在为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挑战和管理成本的提高。

2.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界定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筹资渠道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额得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由此产生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并购本身就是一项财务活动,由于企业并购的完整过程包括收购可行性分析、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支付方式的确定、并购自己的筹措、并购后的整合和债务的偿还等财务活动环节,每一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因此,并购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本文指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2.2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

2.2.1从企业并购流程看财务风险来源

企业并购活动通常包括三个基本流程:计划决策、交易执行、运营整合。通过一个完善的并购流程设计和并购合同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然而,从财务的角度看,无论多么完备的合同协议都不可能完全回避财务风险。因为,一切财务风险都与决策有关,一切财务风险首先起始于并购的计划决策阶段,然后生成于并购的交易执行阶段,最后延续并表现在并购的整合期。在计划决策阶段,如果并购战略制定脱离公司的实际财力,或者可行性研究对目标企业估计过于乐观,就会导致并购规模过大以至在并购实施阶段无力支撑。在交易执行阶段如果对目标企业定价过高,融资和支付设计不合理,必然导致收购方债务负担过重。过重的债务负担必然使得经营整合阶段资金流动发生困难,并最终引发财务风险。

2.2.2从四种交易方式看财务风险来源

企业并购类型最终表现为4种基本的交易方式:(1)现金购买资产;(2)现金购买股票;(3)股票交换资产;(4)股票交换股票。在这4种并购交易方式中,交易结构决定着融资、支付、税收等基本财务结构特征:交易结构决定着支付结构和资产结构;支付结构又决定着融资结构并进而决定着资本结构,资产结构又决定着税收结构;而资本结构和税收结构共同决定着并购后企业的盈利状况。企业的盈利状况自然影响着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状况。

2.3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来源的分类

根据财务决策类型可以将财务风险来源分为三大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这三种风险来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

2.3.1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估算被并购企业的价值,而目标企业的估价又取决于并购企业对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有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由此产生了并购企业的定价风险。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二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影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有:

(1)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这种可选择性使财务报告或资产评估本身存在被人为操纵的风险。一旦不及时披露与重大事项相关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情况,势必造成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2)会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或有事项或期后事项。财务报表实际上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个时点或某个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报表数据基本上是以过去的交易及事项为基础,使得一些重要的或有事项(特别是或有损失)、期后事项往往被忽略或刻意隐瞒,将直接干扰对企业的价值与未来盈利能力的判断,影响并购价格的确定。

2.3.2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指企业能否及时足额的筹集到并购资金以及筹集的资金对并购后企业的影响。融资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债务风险,它来源于两个方面: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并购资金通常是通过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条渠道获得。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内部留存的自有资金来形成并购资金,筹资阻力小,且无需偿还,无筹资成本费用,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但是仅依赖内部融资,又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如果大量采用内部融资,因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降低了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就会危及企业的正常营运,增加财务风险。企业通过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筹集并购资金,也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权益融资虽然通过发行股票可以迅速筹到大量资金,但是权益融资也有其局限性。股票融资不可避免的会改变企业股权结构,稀释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出现并购企业大股东丧失控股权的风险。

2.33支付风险

在确定了并购定价和并购方式后,选择何种支付方式也很重要。并购主要有四种方式: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和杠杆收购。

现金收购是最简便的并购方式,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其次,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而不欢迎现金方式,带来相关的风险。

换股并购虽然成本较低,但程序复杂,并改变了企业的股权结构,稀释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可能摊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3.1并购前要进行谨慎的可行性分析

3.1.1明确自己的实力和立场

企业除了要重视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还应当对自身实力,特别是资金实力,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减少不现实的盲目乐观和对自身实力的夸大。另外,领导者应该站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立场,从理性角度进行决策。

3.1.2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做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作出的目标企业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有利于降低估值风险。

3.2不要过分倚重财务报表

并购中的财务陷阱源于在并购过程中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分倚重,要避免因财务报告带来的并购风险,通常比较有效的手段是:第一,聘请经验丰富、信誉好的中介机构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证实;第二,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尽事宜明确其相关的法律责任;第三,充分利用公司内外部信息,包括对财务报告。

3.3实现并购支付的多样化

3.3.1采用多种融资手段

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比如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杠杆收购融资、卖方融资等,做到内外兼顾。

3-3.2采取混合支付

企业应立足于长远目标,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在支付方式上采用现金、债务和股权等方式的不同组合。如果并购方预期并购后通过有效地整合可以获得较大的盈利空间,则可以采用以债务支付为主的?昆合支付方式,利用债务的税盾作用,还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果并购方自有资金充足,资金流入量稳定,且发行股票代价较大,则可选择以下自有资金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

篇4

并购企业在并购计划实施之前,需要选择并购的目标企业和具体的并购方式,因此,并购前的风险主要是这两个选择所造成的风险。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其选择的并购行为不但应该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符合主购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并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谋求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或是为了某些特定目标。因此在并购前必须仔细考虑选择适当的目标企业,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不乏多选择失败的案例。例如许多企业由于盲目进行混合并购或盲目进入不相关领域,最后使企业进入多元化经营的误区,反而拖累了自身,不利于主购企业的发展。这些就是未能很好的考虑选择目标企业的所造成的风险损失。

2.企业的并购方式多种多样,有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及合并。股权收购又有整体性股权收购、控股性股权收购、承债性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又有规模扩张型、借壳上市型、重组型和置换型资产收购四种。每种方式要求的资本数量不同,不同的并购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并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本规模及各方式的优缺点,适当的选择并购方式,减少选择所造成的风险损失。

二、并购中实施阶段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1.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是否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同时是否能够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一种风险。如果融资的安排不当或是与企业运行连接不够完善就会形成融资风险,如果融资过早就会出现承担许多可以避免的利息;如果融资过晚或过慢就会出现资金不足或是资金供给不正常,导致并购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对于融资的安排也是并购过程中的重点。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所需的资金均来源于内部的自留资金,内部融资的好处在于不需要支付利息,且没有还贷压力,可以减少企业的并购成本和由于无法还贷可能造成的破产形象,但是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缺点;完全运用自有资金,一则我国的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无法独自承担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完全动用宝贵的自有资金进行并购会影响企业对于外部市场的反应能力及抗风险的能力,如果进一步的融资不能够顺利进行,则非常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正常运行,更不用说企业的并购大计。

外部融资是指企业运用外部手段筹集并购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混合性证券融资三种。

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大量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可以筹集到大量的长期可使用资金,且因为股票本身没有确定的付息日以及归还期限,所以企业的资本风险较小,但是由于股票的发行需要长期的时间,且需要支付的发行费用较高,不利于在并购过程中的资金衔接,更有可能出现由于大量股票而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出现大股东对全企业控制权的丧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债的方法获得资金的一种手段。通过举债进行融资的资金成本较低,而且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达到了避税的效果,而且运用举债的方法筹集资金所需时间较短,不会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并且手续简便,利于运用。但是债务融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难以借此方法获得资金,并且银行或债权人对于资金的提供有较苛刻的条件。一旦企业不能合适的掌握负债尺度,过高的负债率或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不能到期偿还借款和利息,会使得企业面临破产的巨大风险。

解决融资风险首先要合理选择并购的筹资方式与结构时,要遵循资成本最小化原则;债务筹资与股权筹资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另外,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要予以合理的搭配,以尽可能将筹资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并购企业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必须结合并购动机,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并购企业对融资风险的态度,资本市场的情况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组合,规划融资结构,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保证并购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

2.企业并购的信息风险。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隐蔽工程”以及法律政策的影响,并购中往往潜藏大量的信息风险。由于并购各方信息不对称,出让方往往对目标公司进行商业包装,隐瞒不利信息,夸大有利信息,而并购方也常常夸大自己的实力,制造期望空间,双方信息披露都存在不充分或者失真的情况。因此,并购冒然行动而失败或交易后才发现受骗上当的案例比比皆是。

信息风险防范对策一方面应要求对方真实、完整,不会产生误导地披露自己的全部情况并做出保证;另一方面应针对对方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与评估,充分了解其现状与潜在风险。做到信息披露及保证并购各方用最直接、合理、科学、专业和没有歧义的语言披露其所有应当的信息,并作出声明、承诺与保证。包括:出让方向并购方保证没有隐瞒重大信息,并购方向出让方保证有法律能力和财务能力并购目标公司等等,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消除并购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当要求对方提供书面承诺,作为防范风险的保证及进行索赔的依据,并在并购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等救济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支付风险。

现金支付是指企业以现金为并购公司的工具,具有最大的财务风险。一则,对于企业具有的现金流量及数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是企业并购能否完成关键;二则,由于直接运用现金进行支付,很有可能因为汇兑的差别造成多余的汇兑损失;三则,完全用现金进行支付会导致股东权益的减少,可能会因此引起股东对于并购行为的抵触,增加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股票交换是以并购方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即以股换股。对于运用股票交换和进行运用权益融资一样会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而股权稀释的风险高低则是由股权稀释率所决定的。当并购前后的股权稀释率发生激烈变动,说明并购行为将给企业的原股东带来巨大的股权稀释风险。如果发行新股后的股权稀释率小于50%,表示股权稀释的风险较高;反之,表示股权稀释的风险较低。当主要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到无法有效控制并购后的企业而主要股东也不愿放弃这种控制权力时,主要股东可能反对并购,使并购活动无法进行下去。除此以外为了并购行为而发放新股不仅发行费用较高而且还具有耗时长手续复杂等缺点。

对于现金支付的并购,首先考虑到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导致变现能力就越高,也说明企业越能迅速并顺利获取收购资金。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来匹配。同时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通过建立流动资产组合,将一部分资金运用到信用度高,流动性好的有价证券资产组合中,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

对于股权支付的并购,应综合考虑目标企业的成长性、发展机会、并购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的资产,正确确定换股比例。目前,并购双方换股比例所采用的换算标准或依据主要有并购双方的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等。

三、并购完成后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并购后主要有整合风险。企业并购后如果不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将被收购的企业快速整合到收购企业的组织结构中,收购仍有可能失败。

篇5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能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反之,当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这时,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如果采用外币融资,汇率的不断变化也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2.主观原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合理、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运用不当等导致财务风险。

    风险意识淡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科学性。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和措施

    1.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

    分散法。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回避法。企业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的财务风险,在保证预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转移法。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

    降低法。风险事件的发生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时尽管采取了很多预防控制措施,但风险损失还是发生。因此,企业有必要合理安排资源,即便某一风险事件发生,也不至于对企业整体产生重大损失。

    2.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企业财务风险却有重大影响,所以说环境的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会也隐藏了危险。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应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投资风险。二是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三是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四是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偿债基金是企业为了按计划偿还债务而事先提取的一种准备金。偿债基金的强制性设立,增强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它减少了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导致现金枯竭,也变相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措施有:一是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二是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对于盈利能力大、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络,同时发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较少;反之,则应选择风险比较小,约束能力强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坏帐损失。三是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应收货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减少企业损失。

    掌握风险防范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正确理解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风险防范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研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 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为。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思,不 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内融资,也不论是研制产品还是销售产品,都应预测估计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以降低经营的盲目性和决策的随意性。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和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成因、预防和控制风险、处理风险损失的有机过程,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和计划,优化财务决策和控制方法,健全财务信息的控制系统,出现风险及时处理减少损失。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调整,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风险预防制度,把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其次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应通过完善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再次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对风险较大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通过集思广益,尽量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总之,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有效开展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监测与预警,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其特点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特点:(1)独立性,即财务风险不依赖于任何载体,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无法回避也无法消除,只能通过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将风险所造成的严重影响降低到最小。(2)未知性,即财务风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3)双重性,即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利益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获利小自然风险就小。(4)广泛性,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财务风险,贯穿于比如融资、投资、生产、销售以及利润分配等各种活动。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包括很多,既可能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也可能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甚至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风险意识的欠缺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时刻都会发生。然而在现实的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非常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认为只要管理好现金流就能阻止财务风险的发生,结果当财务突发异常现象时不知所措,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国内外经济环境、贸易环境、法律环境、政治文化环境以及企业产品市场环境等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这些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甚至可以说是瞬息万变,企业一旦丧失对宏观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企业失去任何抵抗外部环境所带来的侵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当,权责不明

在我国,有些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完全是从国外或者国内成功企业照搬过来,并不完全了解拿来的组织结构内涵,换句话说,企业并没有建立好满足自身要求、适应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只是搬来了一个外壳,而摒弃了组织结构当中真正的管理理念,导致企业内部上级与下级、各部门之间、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权责不明、利润分配不合理、资金流混乱,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债台高筑,步步逼近破产。

(四)财务决策草率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活动的核心,是财务的战略选择,然而有些企业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财务决策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企业价值,草率做出财务决定,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长期发展。

三、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措施

针对以上所描述的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财务风险状况,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办法,谨慎地制定相应的防御和治理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

(一)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有准备的条件下财务风险才能降低到最低,此外,当财务风险发生时,巧妙地分散风险,将风险转移到企业外部或者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来分担风险都是降低财务风险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企业要总结经验,积极的整理和分析过往的财务风险经历,不断增强自身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也是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二)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固然重要,但是能否防患于未然还得取决于企业是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敏锐的洞察到风险来临之前的细微变化,即时的出台有效的应对措施,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其建设要坚持全面性和实时性原则,提高对预警系统的预警能力,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化解财务风险的预案。在局部建设上,重点监督管理关键部门,及时检查这些部门的财务状况。

(三)明确企业内外部的财务关系

在财务管理过程当中,要保持责任、权利、利益三者的和谐统一,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和谐统一,理清财务管理工作中员工与领导、分公司与总公司的权责、利益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取得员工和上级公司的信任,努力实现企业与各种财务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才能顺利的达成财务管理目标。

(四)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篇7

2.风险呈现阶段性。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周期与技术研发周期保持同步性,由于企业在创业、成长、扩展及成熟各个阶段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这也使企业财务风险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3.损失递增性。科技企业从事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工作,这就使其投资具有自身的特点,在一个项目研发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增加投入,对资金需求量较大,一旦项目中途失败,则前期的所有投入都会成为企业的损失。因此对于企业来讲,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当项目失败的时间越晚时,则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也会越大。所以企业财务风险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不断的扩大,而风险损失也会随着项目失败时间的延迟而呈递增的情况。

4.风险的损失和收益并存。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属于不断创新的一个过程中,在创新过程中势必会存在风险,但这种风险不同于自然灾害的风险,这种风险属于投机性风险。对于风险承担者来讲,一旦创新活动成功,则会给风险承担者带来较高的收益,所以企业财务风险可以说是损失和收益并存的过程,在创新过程通过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确保预期收益的实现。

5.风险多样化。作为科技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在投资、融资、资金回收、技术、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而这其中技术、人力资源及知识产权等作为科技企业的典型风险。这就使科技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现金危险会导致企业破产,而且当技术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发生时,企业失去创新和竞争的能力,也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1.外部因素。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企业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所以我国为了能够确保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则会在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给予一定的保护性和支持性。在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前技术、社会、资源及资本市场等环境具有复杂多变性,这些外部因素也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内部因素。当前我国的科技企业创业者多是技术人员,这些人员专业技能较强,但相关的经营管理经验缺乏,这就使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同时企业决策者自身风险意识缺额,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就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企业技术风险的防范。(1)当前科技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科技企业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快技术和知识更新的步伐,同时还要对世界先进技术的最新动态进行收集和掌握,从而对科技企业的研究方向进行适当调整,使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够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2)企业需要积极开展与国际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从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工艺水平,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通过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有效借助其先进的制造设备,从而缩短技术成果转化的时间,降低研发产品的成本。

2.企业管理风险的防范策略。(1)企业由于所处环境存在较高的风险性,这就需要企业从上到下都需要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对风险知识的了解,能够更好的掌握应对风险的方法,确保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确保更好的对企业风险进行防范。(2)人才作为企业的智能资源,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利用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来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性,确保技术人员创新动力提升,为企业后续发展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3)科技企业在高科技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只有重视产品的市场需求,才能确保项目投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就要求企业营销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通过准确对产品市场进行定位,从而更好确保产品潜在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确保企业市场风险的降低。

篇8

所谓的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者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如今,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这无处不在的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获利是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将自身做大做强是现代企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简言之,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做大,资金的投入也随之增多,但是瞬息万变的的市场环境,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这其中既包含企业外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不同原因导致财务风险的形成不同。现将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归结如下:

1.外部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所处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由于企业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因此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外部因素,主要由于经济环境、体制以及政治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外部因素不受企业的控制,因此必须要学会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以避免造成企业的巨额亏损。

2.内部因素

(1)企业财务管理

因为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这说明财务活动必然存在相应的风险,而目前有很多企业的财务都存在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再者,风险意识的淡薄,没有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自身认识的狭隘,缺乏正常的市场风险分析,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就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现状分析,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是存在的主要的现象。

(2)筹资过程中,控制财务风险不到位

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企业的总体偿债能力。企业的不同筹资组合将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与筹资风险的大小。企业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但是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时,这种杠杆作用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整个企业也蒙受相应的损失。

(3)投资的盲目性

部分企业存在盲目追求规模效益的过程中,通过资产的重组等方式不断的扩大企业的规模,通过扩大企业的规模来进一步的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但是,事实上过分的追求规模经济很有可能加大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企业管理层人员拥有全面的财务风险意识,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思想保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以应变突如其来的风险。具体措施如下:作为企业主管及以上领导要对单位的经营风险负主要责任,对于企业的重大的财务收支严格把关。会计师是管理者的参谋,需要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对于内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起到重要的防范作用。

2.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财务风险的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造成的,因此企业不仅要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出现企业没有能力偿还债务,这样也能间接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进行多元化经营,分散投资风险

所谓多元化经营是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可以将亏损和盈利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通过各个项目的互相弥补,缓冲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种多元化经营,书面意思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在具体实施到企业中,需要相关决策人对项目以及市场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之后,综合权衡,进而具体的施行。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防范绿色屏障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用以监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潜在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套现代化的系统,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和概率分析的基础上,是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依据,有效运用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应对不良情况的发生。鉴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存货三者的稳定关系,可以就此建立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一旦三者中有一项出现失衡,都可能引发企业危机,因此,在建立系统时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一个规模较大、运营稳定的企业只有短期的预警系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入手准备的。一套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提醒财务人员采取相关的措施化解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应对风险企业采用较多的是回避、控制、接受和分散等,而控制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1.控制筹资活动风险

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如若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那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以及偿债能力,也就加大了财务风险。因此,在筹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渠道拓展投资时一定要谨慎,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若在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周密的财务分析是造成经营失误的重要原因。所以,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对企业内经济活动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整体的监督和管理、对筹集资金对公司经营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是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

2.控制投资活动风险

在进行企业项目投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风险因素的分析,注重投资收益率和相应风险之间的权衡,以收益风险作为决策的依据,以此选取投资收益风险最佳的方案。在投资过程中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在最终的投资决策中选择收益性、风险性和稳健性三者最佳的组合为投资依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投资的预期效益。

3.控制回收资金风险

在销售方式的选择过程中,要分析客户能否按照约定付款进行可行性分析,以此为依据选择具体的销售方式。从回避资金回收风险的角度分析,采用现销的方式出售商品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迫于现实情况的影响,不是所有的销售都可以采用现销方式销售。所以,对于企业信用好、偿债能力强的客户可以采取赊销的方式。此外,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必须提前做好坏账准备,尽最大可能防范和规避回收风险。

4.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整个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主要分为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个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因此必须要控制好二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收益分配风险。

总之,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财务风险将随之产生一系列的财务杠杆作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收益。因此,财务风险是一把双刃剑,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志元.浅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 2009(05)

篇9

企业并购是一项充满风险的活动,无论是企业在并购准备阶段,还是在并购运营阶段,或并购后的管理阶段,都会伴随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会给企业并购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

1.1 并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价值评估风险

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又对企业发展影响重大的经营活动。企业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并充分了解目标企业信息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对目标企业的选择还是对并购企业价值评估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关注的是如何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为并购价格制订的基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大小是并购谈判的焦点,它是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目标企业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目标企业预期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质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目标企业是否是上市公司。如果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则并购方相对比较容易取得其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目标企业若不是上市公司,则并购方要获得其高质量的信息资料的难度要大一些,容易形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另一方面,并购双方是敌意的,还是友好的。在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一般比较信赖会计报表,根据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然而,会计报表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同的影响。另外,目标企业财务报表如果蓄意被目标企业管理当局舞弊,一般也很难发现。

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还取决于价值评估方法。目前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在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因素对企业价值评估影响较大。

1.2 并购动机带来的战略选择风险

企业在实施混合并购时,如果盲目地进行经营领域的拓展,特别是进入一些非相关性新领域,就有可能导致范围不经济。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进入新行业的成本较高,当企业向不熟悉、与现有业务无关的新领域扩展时,要承受技术、业务、管理、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将过多的资金投入到非相关业务中,会削弱原主营业务的发展、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如果当主营业务遇到风险,而此时新的业务未能发展成熟,或其规模太小,就有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

1.3 并购带来的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方式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对并购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较,另一方面受制于外部市场环境。在并购支付上我国主要有承担债务式、现金购买式和股票交易式,每种支付方式都有它特有的风险程度。企业并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所以并购决策会对企业资金规模产生重大影响。在实践中,并购动机以及目标企业并购资本结构的不同,会造成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自有资金与债务资金投入比率的种种差异。与并购相关的融资风险还包括是否可以保证资金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应并购动机,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杠杆收购的偿债凤险等。正因为每种支付方式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及对未来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不尽相同,因而如果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选择并购方式和支付方式,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

1.4 并购后的营运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并购方在并购完成后,可能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共享互补。企业的并购固然是企业扩大规模、进入其他行业或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条捷经,但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由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财务运作方式的不同,在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磨擦,或通过并购形成的新企业因规模过于庞大而产生规模不经济,甚至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都被并购进来的新企业所拖累。

1.5 反收购风险

在通常情况下,被收购的企业对收购行为往往持不欢迎和不合作的态度,尤其在面临敌意收购时,他们可能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惜一切代价布置反收购战役,这些反收购措施尽管各种各样,但却会对收购方构成相当大的风险。

2 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明确企业并购动机,合理制定并购战略

一般而言,并购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获取市场力量。通过并购活动来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企业通过并购活动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使其在不断增加总体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占领部分市场,迅速获得新的市场机会,提高竞争实力。第二,获取技术优势。加强研发力度,获取技术优势往往是企业争夺市场、提高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手段。一般来说,技术上有优势的企业,为利用技术优势进行并购,其并购对象往往会选择一个技术上占劣势的目标企业,特别是当这种劣势使得目标企业不断丢失市场份额及其市场价值的时候,因为技术上占优势的企业会通过先进的技术收购目标企业,从而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赢利能力。第三,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并购是扩大规模的有效手段,通过并购使企业规模扩大,因而具有了规模经济的优势,拥有较低的成本,产生并购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由于并购的动机多种多样,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前要对自己企业和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估价和评价,而不是盲目追求并购活动的轰动效应,使并购活动真正符合市场规律,这样不仅会使通过并购活动之后企业的整体财务实力得到扩展和巩固,也会降低并购的财务风险。

2.2 充分获得目标企业财务信息,降低并购财务风险

在并购活动中,信息的透明度、真实性是并购企业的关键问题,特别是敌意收购企业。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也是降低并购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通过详细的调查分析,才能发现许多公开信息之外的对企业经营有着重大潜在影响的信息。

2.3 合理选择价值评估方法,提高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公正性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目前主要有相对价值法、贴现现金流量法、账面价值法等,每一种方法所依赖的会计信息不相同,都带有人为主观因素的判断,因此,并购方应结合所掌握的会计信息选择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使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接近实际,提高并购交易的成功率。

2.4 增强管理层并购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测和监控体系

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可以从源头上防范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并购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充分分析企业并购所依赖的各种支撑条件。并购行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要想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效益,必须分析和把握影响企业并购的各种内外部因素或条件。二是积极做好企业并购的财务审核调查。选择合理的并购对象并了解其财务状况,对并购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并购的成功,并购企业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和分析,特别是从财务角度进行审查,确保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并购方应关注自身与目标企业是否拥有互补优势,在审慎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并购财务目标,制定包括并购价格范围、并购成本和风险、财务状况、资本结构、并购预期应达到的财务效应等并购财务标准,从而准确选择并购方式。另外,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对并购风险的预测预警也是建立风险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并购作为企业扩大规模、迅速占领市场的战略手段,作为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的较佳方式的独特优势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由之而带来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也是一个值得广泛深入探讨的领域。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相信人们对并购活动的研究会更加透彻,对并购的财务风险问题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真正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词:

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财务审计已越来越成为财务审计中的重要环节。鉴于财政状况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务审计业务中所出现的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在国家出台政策部署审计工作的大背景下,尽管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随之有了不少改进,但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财务审计中出现了不少新风险和新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把握审计风险的出现原因,采取积极的措施规避这些风险。

1、财务审计风险定义

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国际审计标准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分中认为审计的实质是对误报财务资料可能造成的不适当影响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中对重要的错报财务报表没有进行适当的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性因素。我国审计准则中认为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和漏报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尽管误报的情况也在考虑范围中,但是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说在基本的涵义表述上是一致的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误或者误报的财务报表在审计后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与事实不符合的审计意见风险。

2、财务审计风险的外在表现

一般来说,审计风险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为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以及再检查风险的组合,这是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所提出的看法。不可否认其对我国的财务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其中就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方面内容的揭示。

2.1固有中风险。顾名思义,固有中的风险指的就是财务审计工作无法回避的实际风险,往往会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而存在,也会依附于会计报表的偏差错误而出现,是内部控制失效的体现。

2.2控制中风险。控制中风险往往不能为审计人所清晰掌握,而财务审计单位往往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其识别控制,其在一定程度上与固有风险类似,多会存在于财务报表中的漏洞。

2.3检查中风险。财务审计在注册会计师采取控制和管理中依然会存在风险,这就是所谓的检查中风险,而其也经常表现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的不合理数据和错报指标。

3、财务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在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中,导致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下文对此作出简单概述:

3.1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方法不合理。财务审计的实际操作流程中经常伴随着不规范,这就导致相应的审计问题的出现。以财务审计取证环节为例,许多时候相关人员并没有安装国家法规进行操作,对于资产抵押、票据贴现等重要环节也往往疏于管理。不但不重视报表的项目合理性审核,更谈不上妥善审计,具体到审计方法上由于成本与指标的制约而极易出现纰漏,挂一漏十的情况常常出现,这对审计的最终质量有十分不利影响。

3.2财务审计缺乏科学手段,审计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其科学性与严肃权威性并重,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所不能回避的,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做出相应的把握。但在我国不少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不合理的审计现象依然时有发生,这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未能使用科学严谨的手段进行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人为原因也是财务审计中的重要因素,许多审计工作人员缺乏组织纪律,没有责任心和行业素养,甚者缺乏最基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正是这种风险审计意识的缺少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财务审计风险的破坏和影响,给相关工作留下隐患。

3.3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弱,被审单位不主动配合。同上文所述,审计从业人员的人为原因是审计风险评估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许多相应的工作人员根本不具备必要的业务能力,他们不但不能驾驭审计风险,更无法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许多时候这些缺乏扎实专业知识的人员在面对多变的审计环境时没有对应的应对手段,由于并没有适当的洞察和判断力,所以就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审计任务。具体到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是否主动配合也影响着最终结果,如果相关单位存在瞻前顾后,不认真开展就会使工作中的阻碍或抵触增加,给正常的检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审计人员不了解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下,被审单位不提供有效的审计资料,有意隐匿其经济活动内容,如此种种,都直接制约着审计质量的提升。

4、财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4.1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修养。在面对时展和市场环境变更等情况时,对于新问题、新理论和新状况,都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培养新型人才。而具体到培训实践中,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升有关人员的修养。克服财务审计中的不良心理。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应重视自我道德的养成,重视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让智慧、真实、勤奋、诚恳等美德体现在审计人员身上。做一名有益于人民、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人。肩负起新时期财务审计赋予的光荣使命,不但做一名合格的工作者,而且更要做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控制度也是十分关键的,要保障设计工作对审计业务质量的合理管控,杜绝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况,着重保证审计质量。

4.2审计程序规范化,审计方法科学化。审计程序规范化是保证现代财务审计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程序规范化,审计将一盘散沙,不能体现财务审计的实质性作用。落实到具体的财务审计工作中就需要相关人员做好计划和取证工作,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工作侧重点,积极遵守相关的法律条文。当出现不合理情况时要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逐一进行、逐一解决;再者是在方法上做到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积极运用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和国外先进的基础审计模式,尽可能采取必要的收集审计工序,紧密联系实际,通过综合分析真实合法的采集资料,尽最大可能降低审计风险。

4.3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基金,健全审计法律法规。为保证审计业务顺利开展,设置符合比例的风险防范基金就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实行专户专储,专门用于因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也可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这样便可从资金利用的角度防范风险,弥补一些因风险造成的损失。加强对审计人员应对能力和执法选择的培养是增强约束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通过相关机制推动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自觉地依据相应法规完成相关工作,并在专门机关审查时做好配合工作。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就是要突出审计机关和有关人员中成的表率楷模作用。

5、结语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入,市场环境正向着日益复杂的趋势迈进,这给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为此,如何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审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加强企业财务审计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无疑是推动风险审计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梁婷.企业财务审计及决策支持信息化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4(36)

[2]臧芝红,董立友,王晓,毕春梅,许树强.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探索———基于内部审计发展的视角[J].中国医院.2015(01)

[3]夏宁,邱飞飞.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财务审计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4(04)

篇11

 

0 引言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对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消息,2005年上半年,169家中央企业中净资产同比增长不足1%或下降的有69家,资本积累严重不足;过度负债的有52家,不少企业流动比率不足国际警戒标准(200%)。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达80%以上,还有的甚至超过100%。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1.2 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1.3 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1.42万亿元,占流动资金的36%。在全部中央企业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流动资金比重超过50%的有37家。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2 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2.1 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中国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2.2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2.3 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 

2.4 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笔者认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讲,企业财务风险的识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3.1.1 运用“阿尔曼”模型建立预警系统。这种方法是由美国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基于多元判别模型的财务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