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08:44: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颈椎病的防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第二节 对按头部:将双手的拇指分别放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上。将两手的其余四指微微分开,对称地放在头部的两侧,然后双手同时用力按揉,可连续按揉20~30下。此节操具有清脑明目、振奋精神的功效。
第三节 按揉风池穴:将两手的拇指分别按在颈后两侧的风池穴(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上,将其余手指叉开后自然地放在头的两侧,然后用双手的拇指由轻到重地按揉此穴位,可连续按揉20~30下。此节操具有疏风散寒、开窍镇痛的功效。
第四节 拿捏颈肌:用双手拿捏颈后的肌肉,可沿着风池穴向下一直拿捏到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应连续拿捏20~30下。此节操具有解痉止痛、调和气血的功效。
第五节 按揉翳风穴和缺盆穴:将左手除拇指外的四根手指并拢后放在右耳下的翳风穴(耳垂后下方的凹陷处)上,然后沿胸锁乳突肌的方向向下按揉,一直按揉到右侧的缺盆穴(锁骨上缘中点的凹陷处),可连续按揉10~20下。然后照此方法用右手按揉左侧的翳风穴和缺盆穴。按揉时要注意动作不要过快和过重。此节操具有通经活络、解痉止痛的功效。
第六节 按压肩井穴:用左手中指的指腹由轻到重地按压右侧的肩井穴(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可连续按压10~20下,然后照此方法用右手按压左侧的肩井穴。此节操具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功效。
第七节 摩擦大椎穴:将左手(或右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后放于背部的大椎穴上,然后反复、用力地摩擦大椎穴,可连续摩擦20~30下,直至大椎穴处有发热感为止。此节操具有疏风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第八节 对按内关穴和外关穴:将左手拇指的指尖放在右手的内关穴(手腕内侧横纹中点的上2寸处)上,将左手的中指放在右手的外关穴(腕背横纹中点的上2寸处)上,两指同时用力地按揉1分钟左右,然后照此方法用右手按揉左手的内关穴和外关穴。此节操具有宁心通络、宽胸行气的功效。
2.菖蒲枕 取通草300克,200克,白芷、红花、佩兰、厚朴、川芎各100克,桂枝60克,石菖蒲80克。将上述药物研为粗末,晒干后混合均匀,用纱布包裹起来,缝住边缝,装入枕芯中,即成为药枕,每隔两个月换药1次,连续使用3~6个月为一个疗程。此药枕具有清热利湿、通窍泻浊、活血化瘀的功效。患者若有颈项酸困的症状,可在此药枕中加入苍术60克, 莶草100克。患者若有头晕、鼻塞的症状,可在此药枕中加入葛根、辛荑花各60克。患者若有肢体麻木的症状,可在此药枕中加入麻黄50克,桑枝、防风、羌活各100克。
1.1 人体生物力学的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的7块颈椎骨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向前突出的颈弓。低头时颈弓的角度将减小,此时,每两块颈骨体的受力状况与正常情况不同。
2)人在长期低头时,颈部要收缩紧张而产生向后向下的力去平衡头的重力矩。长年累月伏案工作、读书、电脑操作等,会造成长时间颈部肌肉、韧带紧张和疲劳。
3)低头时颈后肌群的持续紧张会导致两种效果:一是头部的血液、组织液代谢受阻,原因是供应脊髓、椎骨和相关肌肉氧气和养料的血管受压迫;二是肌肉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会使肌肉、肌腱及腱膜受损。
1.2 睡眠 不良的睡眠,不适宜的枕头厚度、弧度,可使颈椎整晚处于前屈、侧屈的状态。
1.3 外伤 不适当的体育运动、健身活动等也可导致颈椎损伤。
2 颈椎病的动力学疗法作用
动力学疗法可使原来关闭的毛细血管开放,大大增加了微循环的血流量,使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血运得到改善,使原来变硬的组织因营养改善而逐渐变软,动力学疗法可以促进淋巴的流动,有利于关节内血肿、组织水肿的吸收[1]。
3 动力学疗法的基本原理
3.1 改善循环
1)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中大部分的毛细血管都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只有少部分毛细血管呈扩张开放状态且有血液通过,以维持我们日常的生理需要。
2)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有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数量大约为31~270根/mm3;运动后毛细血管被刺激而扩张,毛细血管开放扩张的数量可达1 800根/mm3;如配合动力学疗法,则会进一步增至3 000根/mm3[2]。
3)能量与营养物质是外伤、病变组织修复及细胞活动的基础。毛细血管开放量的增多,提高了局部血液灌注量,给局部组织提供了充分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加快了康复的速度。
3.2 增强颈椎的稳定性
1)正常人体肌肉占人体体重的 35%~41% ,通过锻炼后,肌肉重量可增加到体重的 45%~55%。肌肉中的肌糖原、肌球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也会增加。
2)经过锻炼后,肌纤维内线粒体的大小和数量会成倍地增加,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耐力。颈部肌肉通过锻炼,会变得强健有力,使得颈椎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2]。
3.3 增强颈肩的灵活性和活动度 颈椎病、肩周炎等颈肩痛患者,多会因关节僵硬而活动受限。运动时,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被不断牵拉伸展,提高肌肉活动的协调性。3.4 松解粘连
1)颈椎病的患者,由于疼痛而减少了局部的活动,肌肉、滑囊、关节囊、肌腱、腱鞘等就会发生粘连,进而加重了症状。
2)动力学疗法一方面对肌腱、韧带等组织直接拨动及牵拉,可机械性地将粘连分开,另一方面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液的流动,组织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恢复了组织的功能。
4 体疗
4.1 定义 体疗是体育疗法的简称,它具体指人们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进行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锻炼,并达到祛病除疾,无病康寿的理想境界[3]。
4.2 体育疗法的作用 体疗康复对颈背部进行肌肉锻炼,可增加肌肉力量,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可恢复及增加颈椎的活动功能,防止颈椎关节的僵硬;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可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达到巩固疗效及减少复发的目的。
4.3 方法
4.3.1 颈部肌肉的静力训练 取俯卧位,将胸廓移出床缘保持头颈平直1 min,然后左、右侧卧,同样保持头颈平直各1 min为1组,6组/次,1次/d,运动时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肌肉被不断牵拉伸展,提高了肌肉活动的协调性。
要纠正不良习惯,让颈部保持良好状态。如:有人喜欢俯卧,俯卧时为了呼吸顺畅,只能将头扭向一边;躺着看书等使脖子经常处于一种姿势,增加了颈部负担,这些不良习惯一定要纠正。长期在办公室或计算机前工作的人,每天要做一定的颈部运动,多做颈部肌肉锻炼。主要做法是:双手十指交叉放在颈后,头用力向后或左右伸,手用力阻挡,这样头虽没动,但通过两个方向力量的较量可让相应的颈部肌肉进行收缩。科学研究发现,肌肉持续收缩5秒钟对颈部是非常有好处的,尤其在颈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这种运动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另外。各种户外运动也会使颈部肌肉的力量增强,让颈部保持良好状态。
枕头过高或过低对颈部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头颈具有正常的生理弧度,即颈脊椎轻度前凸。这种生理曲线不但保证了颈椎外在肌群的平衡,而且对椎管亦起到良好的作用。枕头过低,头颈势必过度后仰,前凸曲度加大,使椎体前方的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时间长了,会出现疲劳,甚至引起慢性损伤,加速退行性病变,所以枕头过低同样会对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脊髓、神经根及椎体造成不利影响。习惯侧卧者。枕头高度以棘突中点至肩峰外侧缘的距离为适宜,可以使用用荞麦皮或糠皮做的枕头。
颈椎病的治疗
一旦被确诊患了颈椎病,首先应在正规医院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保守治疗:①制动,即让脖子不活动,减少脊柱负荷,这种方法在急性期是非常有效的;②卧床休息,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粘连等,阻碍颈椎病的恢复:③颈部支具,以使颈部运动得到控制;④颈椎牵引,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类型慎用。
药物治疗:①消炎止痛剂能够很好地抑制炎症,缓解疼痛;②肌肉松弛剂对治疗颈肩痛引起的肌肉痉挛有良好的效果;③神经营养片可使受损的神经修复得到改善;④服用镇静药,有些病人出现恐惧、焦躁等情绪上的变化,会加重病情,而镇静药可以改善不良情绪。通过使用以上4种药物,颈椎病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一直以来,国内外颈椎病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大多数人们都认为中老年人是颈椎病的好发人群。但是,这些年来,随着平板、电视、手机和电脑的广泛普及应用以及巨大的学习、不规范的作息时间以及姿势的不规范和就业压力,致使大学生的学业负担逐渐地加重,然而大学生又没有在早期培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导致颈椎病在大学生人群中越来越恶化。现今,我国大学生颈椎病患病情况及其不容乐观,颈椎病在大学生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适当以及科学蛙泳锻炼可以改善机体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对慢性疾病的防治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十分多样的治疗颈椎病的科学的非手术的治疗方法,但是通过科学适当的蛙泳锻炼来治疗大学生颈椎病的相关报道并不多见,所以本文探讨了蛙泳对大学生颈椎病患者防治的作用,旨在探索一种更为简单全面、安全可靠的颈椎病预防和治疗方法。
1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原理
1.1颈椎病的治疗原则
治疗颈椎病的根本原则,就是让颈椎恢复为原有的正常、稳定的生物力学结构,大部分颈椎病患者他们的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都变直或后凸,所以说治疗颈椎病就是要通过一切手段来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大部分的早期颈病患者通过个人姿势的调整,适当科学的运动锻炼以及合理的作息时间,以及正确的颈肩背部肌肉锻炼,他们的颈椎病都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恢复。
我们都知道药物治疗仅仅能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还有就是传动中医疗法和物理治疗,它们的作用也仅仅能暂时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僵硬,促进血液淋巴系统的有效循环,这些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缓解病情,可是对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以及颈部肌肉的力量没有任何作用。所以说在我看来,比治疗更重要的是日常正确的身体保健以及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
1.2颈椎病的预防原理
首先我们要注意严防急性头、颈、肩部外伤。由于头颈部跌扑伤、碰击伤及挥鞭伤,及其容易导致颈椎和周围软组织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颈椎病。所以说肩颈部位的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还有就是我们要主动去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正确姿势,因为这些不正确的姿势会引起防止慢性损伤。生活中的不正确的站姿、坐姿等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伏案工作和学习的大学生,如果忽视了桌椅的高度与自己的身材高度相适应的原则,不重视业余时间的体育锻炼,时间长了将会增加肩颈部软组织负荷,这样不单单只是引起腰背软组织劳损那么简单,而且有很大的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最后导致颈、胸、腰椎关节功能紊乱。
2蛙泳对3种大学生颈椎病防治的理论基础
2.1蛙泳对颈型颈椎病的防治作用
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部肌肉像钢板一样,十分僵硬。部分患者可出现短暂性的上肢感觉异常。患者在打喷嚏和咳嗽时颈部疼痛加重。此类颈椎病患者可以进行科学适量的蛙泳来纠正颈椎生理曲度,缓解颈部肌肉僵直。达到对此类颈椎病的治疗作用。
2.1.1水流对颈部肌肉的作用
在进行蛙泳腿部蹬水时,发力部位主要是在腿部,此时人体中轴处于与水平位置,人体向前推进。由于水具有浮力,那么在水的浮力之下,患者颈部也处于水平漂浮和放松的状态。在前进过程中,温和流动的水流对患者颈部僵直肌肉的摩擦,可以起到放松、按摩和刺激的作用,就相当于中医中的手法治疗一样,是的僵硬的肌肉更好的放松,变得不再那么的僵硬,从而起到了放松患者僵直肌肉的作用。
2.1.2抬头换气对颈部肌肉的锻炼
在进行蛙泳手部划水换气时,原动肌主要有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和竖脊肌。它们都进行向心工作。在换气过程中斜方肌近固定,两侧同时收缩使得患者头颈向后仰,助于换气。此时胸锁乳突肌为下固定,两侧胸锁乳突肌收缩使得画着头颈向后仰。然而此时竖脊肌也是下固定,两侧竖脊肌收缩使得脊柱后伸和仰头,利于换气。由此可见,患者在进行循环往复地换气时,很好地锻炼了这3个僵直的肌肉,增强了它们的肌肉力量,符合运动治疗的原理。从而缓解了患者颈部僵直并且增强了患者的颈部肌肉的力量。
2.1.3抬头换气对颈部生理曲度的纠正作用
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生理曲度变直,患者在进行循环往复地抬头换气时,头颈部持续地向后上仰,完全符合正常人体颈部生理曲度的锻炼标准,很好地抑制了颈部地进一步变直,并且还可以有效地纠正患者颈部的生理曲度。
2.2蛙泳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作用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纤维盘的破裂,导(下转第101页)(上接第99页)致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刺激和压迫了脊神经根,从而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的疼痛。所以此类患者说应该谨慎进行蛙泳运动,以免病情地加重。应该在牵引恢复髓核的位置之后,恢复一段时间再进行蛙泳锻炼。
2.2.1水流对颈部的作用
在进行腿部蹬水时,人体中轴处于水平漂浮状态,处于放松状态,很好地缓解了髓核对颈部周围组织的压力。温和流动的水流,刺激并且缓和地冲击着颈部,很好地缓解了周围神经根的粘连,从而减轻了压迫,加速消退神经根充血和水肿的症状。
2.2.2抬头换气对颈部肌肉的锻炼作用
此类颈椎病患者必须在进行牵引之后恢复一段时间才能进行蛙泳。由于经过牵引治疗之后,髓核复位了,在一段时间内很好地缓解了颈部肌肉的痉挛,但是过段时间肌肉会恢复原状。所以此时应该进行蛙泳来巩固疗效。
抬头换气时,患者头向上后最大范围地伸,很好地牵拉到了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以及竖脊肌等颈部肌肉。在通过牵引治疗的基础上,不仅缓解了颈部肌肉的僵直,更加有效地锻炼了患者颈部肌肉的肌肉力量,有效地防止了此类颈椎病的再次复发。
2.2.3抬头换气对颈部生理曲度的纠正作用
患者在经过牵引治疗之后,髓核复位,使得神经根免受了压迫,但是这是短时间的,不是长远之计。必须通过针对性地运动来巩固与加强颈部生理曲度。患者通过蛙泳中抬头换气的动作,头颈部持续地向后上仰,可以有效地纠正患者颈椎小关节的错位,恢复和巩固颈椎的生理曲度。
3结论与建h
3.1结论
(1)经过科学适量地蛙泳锻炼,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得到有效的放松,颈部肌肉不在僵直、痉挛;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向前凸。
(2)在经过科学的牵引复位之后,通过科学适量地蛙泳锻炼,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肩臂疼痛感或刺痛感消失;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锥节变得坚固稳定。
(3)在经过科学的牵引复位之后,通过科学适量地蛙泳锻炼,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痛症状消失;患者颈部肌肉放松,收缩自如;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记忆力恢复正常或增强。
3.2建议
患者在进行蛙泳运动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患者全身肌肉处于预热状态,特别是颈部肌肉。以免在突然进入水中,水温对颈部肌肉的刺激是的颈部肌肉再次痉挛,导致病情的加重。由于患者的颈椎病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蛙泳运动时间以及运动强度不宜过重,以免病情复发。
【摘 要】目的:对应用放射诊断技术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 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通过放射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放射诊断技术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放射诊断;颈椎病;康复
颈椎病在临床上被称作是一种" 无声无息" 的流行病,目前已经成为对社会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的病程普遍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在发作的时候症状表现程度相对较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造成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发现,罹患颈椎病的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发率很高[1]。本次对应用放射诊断技术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8 月-2014 年8 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 例。对照组患者颈椎病患病时间1-16 年,平均患病时间(4.2±0.5) 年; 男性患者26 例, 女性患者17 例;患者年龄22-76 岁,平均年龄(43.9±1.4)岁;观察组患者颈椎病患病时间1-18 年,平均患病时间(4.1±0.6)年;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6 例;患者年龄21-78 岁,平均年龄(43.7±1.5)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通过放射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即在病情治疗的康复期阶段,通过进行放射诊断,对患者的实际康复效果进行监测,以便相关主治医生能够根据诊断项目的实际监测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2]。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无效:患者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没有减轻,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眩晕感,受到严重影响,颈椎生理功能有严重异常;有效:患者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日常生活中偶尔有眩晕感出现,略受影响,颈椎生理功能有显著改善;显效:患者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日常生活中不会有眩晕感出现,生活没有受到影响,颈椎生理功能恢复正常[3]。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颈椎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 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椎病治疗效果
经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对照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69.8%;经放射诊断监测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7%。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
经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6.69±1.25)d 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该组颈椎病共接受治疗(9.37±2.50)d;经放射诊断监测干预后(4.13±0.86)d 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该组颈椎病共接受治疗(6.54±1.38)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笔者从事中医按摩临床20余年,接诊治疗病人无数。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就颈椎病和腰肌劳损谈谈自己的心得。
笔者认为,颈椎病和腰肌劳损是由于颈、肩、背腰部的肌肉、韧带长期疲劳损伤后出现挛缩、钙化,从而牵拉椎体,使椎体间的应力增加,进而压迫有关神经、血管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颈椎病的颈部僵硬、肩背酸困、疼痛、头疼、头晕、失眠、健忘、末梢神经感觉异常、心律不齐等;腰肌劳损的腰部发硬、酸困、甚至疼痛难忍,以及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腿部症状。X片显示颈椎、腰椎骨质增生,其实就是肌肉韧带与骨骼连接点因长期疲劳造成的钙化而形成的。多数所谓的增生是可逆的。就是通过治疗可以恢复成为正常组织,从而在影像中消失。通常轻微的颈椎病和腰肌劳损经过3~5个疗程的专业推拿治疗都会痊愈。但是.复发率却比较高。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受试者均来自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共纳入患者116例,在干预和随访过程中心肾针刺组脱落2例,常规针刺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观察111例,其中心肾针刺组55例、常规针刺组56例,占总纳入病例的95.69%。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详见表(表略)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低头习惯、曾经治疗情况、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比较,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均P>0.05),具 有 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1]颈椎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纳入标准①成年男性或女性,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以颈痛为主诉者;②近3个月有颈部疼痛、僵硬感病史,伴或不伴有肌肉骨骼系统阳性体征,达到平均每月发作1次;③纳入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大于3分;④颈椎X线片(正侧位)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中X线片的要求,或者MRI、CT显示有颈椎退变或颈椎间盘突出;⑤年龄18~65岁;⑥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颈椎病针灸治疗;⑦自愿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配合治疗及随访安排。
1.4排除标准①符合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患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③有颈部外伤史,有颈部骨折或手术史,系统性骨或关节疾病;④畏惧、拒绝针灸者,或近3个月接受过颈椎病针灸治疗者;⑤目前正在接受颈椎病其他治疗;⑥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⑦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不配合治疗方案安排者。
1.5剔除和脱落标准①受试者在治疗期间自行采用如理疗、按摩、贴敷等对颈痛症状有效的其他疗法;②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严重的合并疾病;③受试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进行治疗者;④患者自行退出研究;⑤病人随访期间因各种原因失访。
1.6随机及盲法的实施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设立心肾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把估算的样本含量输入PEMS3.1统计软件包,得出顺序号、随机种子数和分组结果,制作随机卡片,放入不透光信封密封。临床实施时将合格病例按纳入试验的先后顺序对应信封上的序号顺序拆开信封,依照随机卡片上的提示进行分组。本研究已取得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委员会批件文号为:201103,已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ChiCTR-TRC-11001352。
2治疗方法
2.1及操作环境两组受试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针灸师均具有5年以上针灸临床经验。在实施干预时,室内温度约为25℃左右。
2.2心肾针刺组①针刺:穴取百劳、神门、腕骨,后两穴左右交替取穴,采用0.35mm×25mm苏州天协牌一次性针灸针,直刺10~30mm,每个穴位均采用调气法,即徐入徐出,行平补平泻手法,至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运针1次。②直接灸:穴取大椎、心俞和肾俞,针刺后休息5min进行直接灸,直接灸使用南阳卧龙汉医艾绒厂生产的常规艾绒,制成高1cm、直径约0.8cm中型艾炷。先按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11月1日在日本茨城县筑波市召开的“经穴部位国际标准化正式会议”上制定的穴位国际标准选取穴位,在穴位上涂少量由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万花油,用于粘紧艾炷及防止烫伤。将做好的艾炷置于穴位上进行直接灸,至病人言灼痛时用镊子移走,每穴各灸5壮。③埋皮内针:穴取百劳、单侧心俞和肾俞,直接灸后休息5min进行穴位埋针治疗。使用由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揿钉型皮内针,长度为2~3mm,用安尔碘(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常规消毒穴位,用消毒镊子夹住针圈,对准所选穴位与皮肤呈30°~45°角斜刺揿入,以3M医用胶布固定,直至下次治疗时方取下。
2.3常规针刺组①针刺:穴取百劳、中渚,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直刺10~30mm,每个穴位运针(同心肾针刺组)至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运针1次。②直接灸:穴取大椎、百劳及肩中俞,每穴各5壮,操作方法同心肾针刺组;③埋皮内针:穴取百劳及肩中俞,操作方法同心肾针刺组。本组所使用的针刺针及艾绒、皮内针等器材均同心肾针刺组。
2.4疗程两组均每周进行2~3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5周内完成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并随访3个月。考虑到受试者的依从性及临床研究实践情况,规定至少完成8次治疗即为有效观察病例。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 (NPQ):该量表由9个条目组成,从疼痛程度、症状持续时间、夜间的针刺或麻木感、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对社交活动的影响、搬抬重物、读书/看电视、工作/做家务和驾驶汽车9个方面评价患者的疼痛和功能状态,总分为100分,积分越高,提示患者颈痛病情越严重。本研究使用的NPQ量表为香港浸会大学引进翻译的中文版。根据参考文献[10]报道,认为NPQ得分较前下降5分即为有临床疗效,以此为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换算出不同时间点NPQ得分的4个差异率。差异率=[(NPQ初诊得分-各时点得分)÷NPQ初诊得分]×100%。3.2评价时点NPQ量表在治疗前、治疗5次后、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后、随访3个月后,共5个时点进行评价。
3.2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V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计量资料(如年龄、病程、量表评分值等)采用均数±标准差(x珚±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多时点评分数据采用重复方差分析(非正态分 布 且 方 差 不 齐 采 用 秩 和 检 验(Kruskal-Wallis));计数和等级资料(如中医证候、诊断分型、低头习惯等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检验采用双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α<0.05。
3.3疗效指标分析(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NPQ评分比较(见表4)由表4所示,对各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次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后随访、3个月后随访,共5个时点的NPQ评分进行评价比较,组间评分差异经t检验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组间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各观察时点作为个体内差异因素在不同时点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但作为个体间差异因素的不同干预方法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PQ得分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图1两组颈椎病患者各时点NPQ评分值变化趋势图(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NPQ评分差异率比较经方差分析,两组间各时间点NPQ评分差异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综合的情况,可认为干预后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NPQ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图略),经治疗后各时点间两两比较及多元方差分析,以不同干预时点作为个体内差异因素,两组治疗均显示随着疗程延长,积分渐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但两组间差异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可推断:认为心肾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在以NPQ量表评分作为指标的评价中总体疗效相当。
3.4分层分析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两组在以NPQ量表评分作为测量指标的评价中总体疗效相当,故对本研究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病程和不同年龄段人群中,两组治疗方案结果有显著差异,具体如下分析。(1)病程分层按本研究受试者病程的具体情况,经探索性分析后,将本次研究的受试者分为病程在7年以内和在7年以上两层。按照不同病程分层对受试者NPQ各观察时点评分进行分析,各层受试者在不同时点的NPQ评分均数水平如表(表略)分别对各观察时点进行比较,经方差分析,发现病程≤7年人群中,两种治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病程在7年以上的人群,在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观察时点,两种治疗方案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次随访观察时点,则两种方案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提示在以NPQ量表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的评价中,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的治疗方法对病程在7年以上人群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而在病程≤7年人群中常规针刺组与心肾针刺组疗效相当。(2)年龄分层参考联合国WHO组织的人类年龄划分标准,将本研究的人群按年龄分为以下几层:青少年18~35岁;中青年36~44岁;中老年45~65岁。按照不同年龄分层对受试者的NPQ各观察时点评分进行分析,各年龄层受试者在不同时点的NPQ评分均数水平如表7所示。由表7结果提示:经方差分析,不同年龄段作为个体间差异因素在治疗后不同时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年龄层患者在干预过程中的NPQ评分存在差异。各年龄段观察值趋势见图4~图6。由表7可知,对治疗前后各观察时点分别进行比较,经方差分析,发现青少 年人 群 和中 青 年人群两 组间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中老年人群中,除治疗前观察时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其余干预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提示在以NPQ量表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的评价中,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的治疗方法对中老年人群(年龄45岁以上)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29-01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发生退变从而引发刺激性改变,压迫到周围组织,引发各种病变及生命体征的一系列改变[1]。发生颈椎病一般需要两个条件:一颈椎间盘出现退变;二退变组织结构压迫颈部脊髓、血管神经、气管等,并产生刺激,出现对应的临床症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68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72例,年龄22~72岁,平均37.6岁,主要临床症状为:项背肩臂痛症患者62例,痿症患者56,眩晕症患者50例。
1.2方法:将168例患者按照主要症状分为三组,进行各种中医方法的治疗,确定对其症状有效的治疗方法。
2结果
患者发病原因不同,对应的有效治疗方法则不同,根据分析结果得知,项背肩臂痛证适宜使用推拿、中药内治疗法、硬膜外药物灌注法;眩晕证适宜使用中药内治疗法、针灸、推拿,中药离子导入法;脊髓型颈椎病宜采取针灸、中药内治疗法。
3结论
3.1颈椎病病因:颈椎病主要病理原因是肾气虚损,从而引发了骨损筋伤,出现了项背肩臂痛、眩晕和痿等一系列临床病症。颈椎病的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肾气不足:清朝程杏轩有言“病在肾,则病肩、背、颈项痛”中医学认为肾虚是颈椎病发病最根本的原因。
劳倦内伤:久立则骨伤、筋乏。不良的睡势、坐姿、生活习惯以及不恰当的体育锻炼能够造成一定的慢性损伤,这些损失往往会损伤筋骨,使气血瘀滞不畅,从而增加肝肾亏耗导致颈椎病。
外感六和邪毒: 寒湿侵袭,留于筋骨,则经脉受阻,失却调养;风热侵袭,热毒侵筋骨,可使筋肉迟缓,颈椎各节失却平衡,加剧颈椎退变。
跌仆损伤:生活、交通、运动、工作所造成的意外事故等,一些不标准的推拿方法或牵引也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导致骨损筋伤。
3.2颈椎病主要症状:项背肩臂痛症:疼痛是颈椎病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往往是筋骨损伤,气血瘀滞造成的。
虚者多是气滞血瘀,肾阳乏虚,寒凝血瘀;实者多是寒湿阻滞经脉,损伤导致气血瘀滞。
疼痛主要来自于椎间盘、椎体、关节等部位的退变压迫,以至于使神经受到刺激引发所致。
痿症:引发痿症大多是因为湿热浸,肝肾亏损,脾胃虚弱。临床则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筋损骨伤,瘀滞致痿。病症多发于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后期。
眩晕症:其产生原因有虚实两种,虚症为上虚,多因肾精、肝血缺失,无法供脑所养;肝肾虚弱,肝阳过剩;风阳上扰。临床症状多是痰浊失却清阳,痰瘀交阻,无痰不眩。
多发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关节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
3.3颈椎病中医治疗方法:中药内服法:可以扶正治本,泻实治标,充分体现中医学辨证理论。但是药物无法直达病所,效果缓慢,无法直接改变筋骨损伤造成的血管、神经、脊髓压迫及刺激。
中药外治法:直接作用于皮肤肌肉外周的血管和神经,能够直接改善其血液循环,并能够影响到椎管内组织从而出现一些治疗效果。但是药物同样无法达到病所,无法改变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
针灸疗法:可以用于局部或全身,能够调整阴阳、通络活血止痛。但是很难以改变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
推拿疗法:理筋手法能够改善颈椎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可以通络活血止痛,颈椎扳法能够改变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但是如果手法不当容易使病情加重,此法不可以在脊髓型颈椎病中使用。
中药离子导八疗法:具备直流电及中药外治法双重效果,能够更迅速地直达颈椎周围组织,起到消肿止痛作用。但是其中使用的很多的中药性能还没有完全确定,而且有很多效果较好的中药没有办法以离子形态被导入体内。同时此中方法没有办法改善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只是治标,无法治本[3]。
硬膜外腔药物灌注疗:药物可以直达病所,起到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作用,在液压作用下,可以分离黏连的局部组织,能够减轻甚至消除椎间盘压迫神经、脊髓的作用。但是目前在硬膜外腔总使用的中药有限,只能具备活血化瘀作用,消肿止痛还没有办法达到,只能配合西药使用。同时一部分筋骨损伤对血管、神经、脊髓的压迫没有办法起到作用。
小针刀疗法:拥有针和刀两种作用,可以解除组织黏连,而且没有任何疼痛,是一种特殊疗效。并且小针刀能够松解棘闻韧带和横突间韧带,可以与推拿相互协助治疗颈椎滑脱。但是在颈椎病中能够进行手术的部位受到限制,无法改变筋骨损伤造成的血管、神经、脊髓压迫,治标不治本。
参考文献
本组144例患者,所有病例均拍摄片或结合临床表现与体征,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男54例,女90例;年龄21~60岁,平均37.5岁;病程7d~20年,平均4.2年;颈型39例,神经根型47例,椎动脉型17例,交感神经型11例,脊髓型3例,混合型27例。
2 治疗方法
2.1针对软组织受累者采用针刀松解减压术以能诱发复制症状的受累组织为标准,有针对性选择软组织病变点、棘突上缘点、横突前后结节点、枕外隆突下缘点、关节突关节等处,按针刀疗法基本规程操作。7~10d/次,2次为一疗程,治愈则停止治疗。
2.2针对骨关节紊乱者采用手法整复术在临床查体触诊下,结合颈椎正侧位、开口位、双斜位及过屈过伸位,确定受累节段及错位形式采用龙氏正骨手法,进行手法整复,视病情选取仰头摇正法、低头摇正法、侧头摇正法等。3d/次,5次为一疗程,至关节稳定停止。
2.3针对神经血管受累功能紊乱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经上述治疗后,尚有自主神经紊乱者行气管旁人路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注入1%利多卡因注射液7mL,1次/d,5次为一疗程。
3 结果
3.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痊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能进行日常活动及工作,随访3个月无复发,改善率≥90%:显效: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对日常活动及工作稍有影响,70%≤改善率
由于人们对颈椎保健知识的缺乏与漠视,颈椎病本身与之所引起机体的八十余种疾病,正在威胁着生命的健康。对于颈椎病的成因与发病机制许多研究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退变、创伤、劳损、炎症及先天畸形等诸多方面。但近年来研究显示,颈椎病与枕头及垫置方式密切相关,在常态下颈椎大多处于前屈状态,故颈项两侧的肌肉韧带受到长时间地牵引拉伸而产生疲劳,睡眠是消除疲劳的主要生理过程,在睡眠过程中,合理地垫置枕头既能使拉伸的肌群疲劳得到恢复,又能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但如果垫置过高、过低或不用枕头必然加重颈部软组织生理负荷,导致颈椎生理弧度消失而引发颈椎病。故用枕不科学或不用枕头也是颈椎病诱因之一。人的生命一半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科学的垫置枕头不仅减少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还能巩固颈椎病治疗疗效。
1 颈椎的生理与病理
颈部的正常活动功能主要有赖于其动、静力平衡系统的良好协调,即有赖于颈项部肌群的等张力稳定与良好的运动协调和颈椎诸关节的整齐排列,以及关节囊与韧带的良好弹性。在平衡理论中,有学者提出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是颈椎病的主要的病理机制。就正常脊柱的平衡由两方面来维护,一为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及相连的韧带,为静力平衡。二为外源性稳定,包括肌肉的调节和控制,这是脊柱运动的原始动力,为动力平衡。内源性稳定是脊柱稳定的基础,外源性稳定是脊柱稳定的前提。正常情况下人体靠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达到脊柱的静态和动态平衡,为了完成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姿势和平衡及稳定,肌肉随时都处在适应性变位状态中。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任何一方的平衡失调均可影响到脊柱稳定结构的破坏。当提供运动协调与等张力稳定的肌群中某一条肌肉或一组肌肉损伤时,可使其运动协调或等张力稳定作用减退,甚至消失,导致动力失衡;为维持颈椎的平衡与稳定,颈椎的骨、关节、关节囊或韧带必然提供代偿则出现了关节功能紊乱、关节囊或韧带的痉挛,以及骨或韧带的增生机化,导致静力失衡。此时在影像学检查中则可发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小关节紊乱,棘突偏向一侧,或椎间盘突出等;病程较长的病人中还可发现骨质增生、黄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等的增生肥厚或钙化。
2 用枕观念
在商场、街道、学校等场所对各年龄段、不同性别与职业的420名人员进行了五方面用枕知识地调查,资料显示(见表1):有72.36%的人认为枕头就垫着头不用垫着颈;64%的人用枕随便;58.78%的人不知道枕头有保健作用;59.17%的人在选择枕头时从未考虑枕头的高度、弧度、填充材料等因素。
3 枕头垫置方式对颈椎的保健作用
3.1 枕头使用方法与意义枕头不仅要垫头,也要垫颈。但被调查中有72.36%的人认为枕头就垫着头不知道要垫着颈。科学地枕姿应在睡眠时将小圆枕紧贴颈后靠近背部的位置,使头部尽量向上、后仰与下沉。枕头的高度适当大于颈椎前曲深度,平卧位时垫颈处高于垫头处,按第四颈椎曲线深度计算应高1.2cm,头部下陷深度恰好维持颈椎与胸椎的弧度,有利于颈椎周围组织的休息;侧卧位时枕头高度以维持脊柱的水平位置,头部没有下挂或颈椎折叠,肩部没有重量压迫感。也可采用将颈椎病症状明显的一侧朝上的卧姿。由于合理高度可使颈椎在仰卧位时受枕头的固定作用而维持其固有长度与生理曲度情况下,因受头部和自身重力的牵拉而起到相当于颈椎牵引与对曲线异常的颈椎进行缓慢矫形等治疗作用。只有睡得深沉才能迅速彻底消除疲劳,才能有效地保护大脑并延缓衰老。社会虽然文明进步了,但对枕头的作用与认识却极其落后。因此,需要开展科学用枕与颈椎健康的知识宣传与教育,同时枕头选择要体现科学性,枕头的高度、宽度、弧度、软度等四方面均符合个体,就像穿衣服―样,量体裁衣、个体定做。
3.2 高度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颈椎在中立位至自然后伸73°位情况下,颈项部肌肉或韧带均无明显牵张而处于较松弛状态。医学家通过测试不同高度枕头的睡眠者的脑电图发现,枕高7-9cm组的睡眠者最早出现平稳的休息波形,其大脑更长时间地处于平稳的休息状态,保证了颈部组织处于松弛状态而得以良好的休息。由于头的横径与肩的宽度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侧卧时因受头的重力作用使颈椎偏向一侧,对侧肌肉的牵张,正常人群呈对称性生长,所以只需测量一侧的差距即可。此差距即是此人所用枕头的高度,也即肩峰至同侧耳前颧骨外缘矢状面的距离。因此,成年人的枕头高度约为8-10cm,这一高度与一拳高度相仿。
被调查中也有部分人喜欢用高枕,远高于颈椎生理范围,高枕而卧的危害在于:日久天长会使原本呈前凸状生理弯曲的颈椎被迫前屈或侧前屈,使颈后与颈侧的颈椎关节及相关的韧带与肌肉受到牵拽。还致使颈椎因挤压各节段间隙变窄,生长骨刺并改变形状,韧带与肌肉等也会因持久地劳损而钙化与硬化,即发生退行性改变,这便是已经患上了颈椎病。并且因被牵拉或压缩的韧带、肌肉与颈椎关节压迫,附近器官会发生一系列症状:压迫了颈动脉使大脑供血不足,持久的脑缺氧使不少人醒后感到头昏、头痛、疲乏,也存在起身过猛跌倒、急性脑缺氧而猝死的可能。被牵拉或压缩的颈椎关节及增生了的颈椎骨质本身更会直接压迫颈段脊髓,导致产生手指麻木、臂酸肩沉及颈部不适等。可见高枕并非无忧。
3.3 宽度完整的颈椎是从枕骨起至第1胸椎这一脊柱段,具有一定的长度。如若枕头的宽度过窄,可因其托顶作用而在某节段形成过伸位,使该节段的椎管截面变小,对椎管内的脊髓不利,尤其在椎管狭窄患者表现更明显;并且只够垫头不垫颈或垫着颈不垫头,致使颈部悬空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或因颈部抬升过度颈椎生理曲度过大。所以,枕头的宽度应予颈椎长度相对应,即以端坐时头中立位情况下枕骨隆突至第1胸椎的直线距离为宽度,大约为男20-23cm、女18-21cm。
3.4 长度由于枕头长度利于转身挪移头部,头颈不易滑离枕头,所以认为以两侧肩峰间距为其长度为宜。用上述方法对正常成人测量可得出枕头的规格应为:长约50-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