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高中在线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306-01
语文学科本来是知识渊博、乐趣无穷的一门学科,但是无论是在传统课堂,还是在目前的语文课堂,语文老师都会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厚,甚至还有些反感。一方面,这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认识到,教学设备也对语文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熟练运用一些先进的设备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可提高课堂的容量,让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使板书时间大大减少,让学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优点。比如在教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时,通过网络我提前搜寻了许多关于泰山的影像资料,一一播放给学生观看,在网络教室里学生们和我一起身临其境般登上了泰山,那亦真亦幻的雄伟巍峨,崎岖盘旋的“十八盘”,让我们的心如同坐上了云霄飞车,一起在崇山峻岭间飞驰,丰富了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也节约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后再以“我心中的胜地”为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口语训练,并辅之以音像资料从旁作为背景,学生有感于“雨中泰山”那如诗如画的生命活力之美,发言格外踊跃,纷纷描述自己旅游过的名胜占迹和从影视书刊等媒体上神游过的洞天福地,看着他们喜形于色的描述,我们只能说语文训练的生活化具有多么诱人的魅力,而多中多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是实现它的最佳途径,丰富多彩、缤纷变换的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们的想象插上了翱翔语义世界的翅膀。
二、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经是被证明了的。它是推动学牛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牛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主动的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例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刊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文学鉴赏课、讨论课,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们在种种活动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三、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的传统模式,即主要靠口头语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还有很多优势,比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牛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 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物质基础。如在作文课上,放映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要求学生仔细分析电影内容,然后根据电影内容,分别用描写、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 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进行评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电影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淡体会,并和学生一起歌唱电影主题曲,将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可使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嘲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于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小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72-0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那如何才能学好生物呢。
在初中的时候才真正的开始接触到生物这一学科,而这个时候只是学习一些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概念,简单的实验操作和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研究方法。由于升学的要求,很多学校对生物教学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学生能完成教材的学习即可。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上了高中之后,生物学科的学习很不适应,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都不尽人意,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很难学好高中的生物课程。针对上述现象,我通过近10年的反思总结,主要在于以下原因,初中生物教学和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不同;初中生物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和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的不同;初中和高中生物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同,高中生物的认知比初中要高一些。为了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信心,更加热爱生命科学。有必要做好初、高中生物在知识上、能力上、兴趣上的衔接,为切实解决初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我自己观点:
一、做好知识点的衔接
我们学校实行“六个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第一条就是教研组内必须有一个统一导学案,利用导学案,我们就能很好的做好初中生物学知识和高中知识的衔接。例如:以免疫调节为例,在导学案中课前预习案中设置“在初中教材中,你学习了哪些有关免疫的知识?”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回顾初中的知识,或者翻阅相关资料,这样学生对初中的知识有了了解,也便于后来对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初中和高中教材中相关联的知识点可以全部呈现出来。
二、做好教学目标的衔接
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而高中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所以高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每一节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情况,以便在不同内容的课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也让学生轻松的学好生物学。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这应该是初高中衔接中的重要环节,初中生物进度慢,坡度缓。而到高中进度快,坡度大。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的限制,采用较多的还是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学生的生理从少年转向青年,学习心理也就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习主动地进行学习, 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的内容。解决教学方法的衔接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
自学能力:由于高中课程比较多,学生就没有那么多的可支配的时间,就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学会合理的分配时间,完成不同的学科的学习,这就要求有自学能力,我们学校的导学案中涉及到的课前预习案、课堂教学案、课后练习案就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都在进行实践性的思考和探讨,也已获得实质性的效果。在自身的英语教学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质量,适应新发展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也加入了相关课程改革的行列。在课程改革的教育实践中,融入微型课程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巧妙衔接,虽然未能获取理想化的效果,但从某些层面上来说收获颇多,现笔端于此,权且抛砖引玉。
一、提升课程意识
高中英语教学其质量就是一张名片,它和其他学科一样,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多少年来,学科教学的老师,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执教着,每年的高考都收获着丰收的喜悦,为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应当予以肯定。众所周知,改革必然孕育着成功和失败,高中学科课程的教学只能成功,失败不起。微型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从相关专家的界定去看,似乎没有失败的可能,只有成功的希望。如我国最早从事微课程研究的胡铁生先生说:“‘微课’指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胡先生的界定,有其前提,这前提是微型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践要求”的,有其具体的载体“教学视频”,更有其展现的内容要求“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它最为主要的优点是能够“组合各种教学资源”,它同样对“组合”提出比较明确的要求为“有机”。从这样的界定中,我们不难发现微型课程是一种比较新型的课程形态,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有其发展的可能。追溯其产生,当已产生比较理想的辐射效果,无论从外国研究的起源,还是从本土化的研究,人们都业已开始发现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人们也都对其寄予着很大的希望。其实,作为教育人,我们也不难看出,微型课程如果真正比较科学和灵活地运用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其获取成功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
二、勇于实践探索
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其领航之人,微型课程也是这样。我们国内微课领航人就有许多,李玉平就是其中之一。李玉平老师认为微课程是由“文字+图片+画面”组成。微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基于一个问题,层层深入,策略水到渠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微型课程对促进中学英语永远都离不开有效的实践。首先当是组成资源的自我审视性的实践,微课程基本由“文字+图片+画面”组成,图片和画面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需要注意,这不仅仅就是注意的问题,而且需要进行认真而又深刻的研究。因为我们所使用的图片和画面资源有许多就是从网上直接搜索获取的,无论是画面的色彩或图片的内容都有值得去细究的地方。对于审视性的实践,作为初高中英语教学有效衔接作用的探讨,就更有值得细究的地方。我们是利用微型课程去有效衔接初高中英语教学的,那图片和画面是否就完全能够将不同阶段的教学衔接起来呢?尤其是相关的文字是否又能将不同学段内容的阐释比较有机地衔接起来呢?基于实践,我们还必须从微型课程的诸多“微”上做出许多预设。微型课程在“微”上就有“时间微”“内容微”的两大之“微”,这就要求我们在预设时认认真真地把握好。应当说为了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适当衔接其初中英语教学的内容,其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如果对相互之间的内容不加任何取舍地都去进行衔接,那就失去了“微”的意义,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主题。因此,对所可能利用的图片和画面必须进行筛选,有时还需要去忍痛割爱。微型课程是“微”,但不求“精”就无实质性的意义,如灵活利用将可提高其交互性,使得主题能够有效地凸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促进中学英语教学有效衔接的微型课程做出认真的思考,即如何做到微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简、目标的单一、主题的突出。
三、突出内容选取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知名专家,他认为微课程时间应当考虑在10分钟以内。这就需要我们在微型课程上有比较严格的时间观念,但我们必须看到,微型课程时间设计较短绝不应该是我们忽略其教学目标的理由。微型课程还必须具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也许有人会说,怎可这样,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当是完全意义上的不可能。如何妥善地处理好这样的问题,我以为必须在充分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内容短小,短小到能够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就行。平时的英语教学,我们都很明显地看到,高中学生进入英语教学的课堂,听课是那样的吃力,虽然高考在即,学生有着极强的升学欲望,但从相关实情可以看到高中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在逐渐减少,其原因何在?主要是中学教育中两个有着不同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初中学生跨入高中门槛,面对全新的高中学习环境在心理上客观地存在着对“过渡期”的严重不适应。如我们可以利用微型课程让学生能够喜闻乐见地学会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那教学的重心将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要以旧引新为切入点,对旧知识进行提取、加工、重组。在利用微型课程降低难度和阻力的基础上,处于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可以学得十分地生动活泼,以此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的内部条件,诱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愉悦的学习情感。
四、利用问题反思
微课程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时代的特征,这是人们所有目共睹的,它把知识获得前移到课外,把内化知识挪后到课堂,开创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的实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鲜事物总会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这应当是历史和时展的必然。但我们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任何的新鲜事物也都存有一定的利弊,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教师,我们都必须这样去思考,但其理论支撑乃至其他的实践性操作是否就不存一定的问题,我们在具体利用微型课程促进初高中英语有效衔接的操作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作为老师需要对微型课程的理论进行比较意义上的学习,力求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充分利用微型课程的作用,且带着实践中的喜悦进行反思,带着实践中的失败进行反思,带着实践中的困惑进行反思,是我们获取真实有效的微型课程利用的法宝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人们必须比较清醒地意识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且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然也就必须利用微型课程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尤其应该将学生融入微型课程的设计当中。因此,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年级和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创造出更省时更高效的微型课堂来。
参考文献:
我经历了由高中到初中,再由初中到高中的这种大循环的教学体制,亲眼目睹了一批初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在高一阶段就逐步变为数学学困生的过程,心中替他们感到万分的遗憾和痛心。为此,我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难度跨度大
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且每一种题型的解决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高中数学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各种数学思想极其繁多,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各种数学思想的综合运用。其次,当前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普遍降低了,而高中数学教材的难度却没有发生改变,并且初高中数学教材中还存在着知识脱节的现象。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没有进行重点讲解的知识有很多都是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如:初中教学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这无形中就加大了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难度差距。
2.课时安排差距大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因此课时较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高中数学由一周至少6节课变为一周仅有4节课,必然导致课容量增大,以必修一第一、二章为例,概念、性质、法则、定理多达五十多个,而且在这两章中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集合与对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由于课时少,进度要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也使一些高一新生因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学习方法变化大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归纳得全,练得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机械性记忆的依赖性比较强,在解题过程中总是偏好于套路,对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缺乏全面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把握也不是十分到位。所以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非常机械的学习方法,善于死记硬背解题方法和步骤。而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和做到举一反三。但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培养能力。因此,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不善于归纳总结,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然后机械地照抄照搬;缺乏积极的思维,不善于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还有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
4.思维方式改变大
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虽然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直观具体的观察也发挥着十分积极的功能。所以初中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但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则基本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学生不仅要理解众多的抽象概念,而且要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进而运用所学的概念以及定理等,进行繁杂的推理与判断,并逐渐培养起辩证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属于理论型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搞好思想上的动员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搞好教材上的衔接。
刚升入高中,好多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因此,在讲授高中新课时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约用一个月时间补习有关的初中知识,从而把初中知识与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起来。复习的主要内容有:
(1)函数: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二次函数;
(2)因式分解:包括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补充十字相乘法)。重点是十字相乘法;
(3)解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补充韦达定理);
(4)解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提上来讲)。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时要完成下列任务的探索:①十字相乘法;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讲授时可通过求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值域让学生理解值域的概念。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3.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对于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要求做好以下几点:(1)课前做好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2)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3)课上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因为高中课容量大,扩充内容比较多,部分内容需要课下进行消化;(4)作业要求及时订正,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错误的习惯,在订正过程中加深理解;(5)课后及时完成复习和小结工作;(6)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影响课堂纪律等)应限期改正。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能使学生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4.搞好思想方法上的衔接。
(1)函数思想与数形结合。掌握方程、数、式、函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函数的知识分析解题。(2)分类、对比、类比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方法在数学中应用相当广泛,在高一集合一章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3)整体和化归思想。从整体上考虑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4)归纳、演绎思想,许多数学命题都是通过观察、分析其特点,归纳出某种规律而得到的。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教学初始阶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能够帮助学生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8-0121-02
一、资源共建共享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信息与物质、能量的最大不同是信息几乎可以无限制地共享。图书馆里的一本书让一个人借走了,别人就无法同时再借阅,但网站上的网页几乎可同时被成千上万人阅读和下载。不但像书本一样的静态信息可以共享,动态执行的程序也可以共享,连在网上的其它资源也可以分时共享。资源共享是人类的理想,也是降低信息化成本的根本出路。教育资源共享是对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合理调整,是对教育信息服务工作的优化,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现代意义的教育资源共享有着更多的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其最突出的特征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共建基础上的资源共享。在网络化和数字化资源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示范性高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实施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是适应信息社会,推进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整合共享不足、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康深入发展,实施课程与教学等网络资源建设,探索优质资源的开发、遴选、集成、整合与共享机制,提高教育资源质量与共享服务水平,对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育模型,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笔者认为,示范性高中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适应网上教学的师资力量储备不足
示范性高中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从事或熟练运用网络远程教育课程的开发设计,还能够主持学生的在线讨论,利用网络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与指导。有些工作决不是单靠一位教师就可以完成的,而需要一个课程教师小组来完成。目前,尽管示范性高中的师资力量整体水平较高,但能够从事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缺乏、经验不足、技术欠缺,这类教师储备不足。
(二)远程教育资源及网络设施未充分利用
各学校虽已不同程度地建成了校园网或卫星接收设施,并实现了与Internet互联,大部分学校建成了网络多媒体教室,有些学校教师公寓和部分学生宿舍也接入了互联网。但是,这些设施由于缺乏与之配套的教学软件或没有人负责维护、整理资源而无法真正发挥其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作用。有些学校花巨资购进商业资源库,使用率低,造成很大浪费。有些学校自己制作整理资源库,但不符合网络教育标准规范,造成资源重复建设,浪费人力、财力。
(三)有效资源不足与资源重复建设
同教育信息化建设一样,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也存在条块分割现象,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而且资源分散,难以共享,加上分散孤立的现代远程教育点、校园网、局域网以及各自为阵的多媒体资源等,形成一个个“资源孤岛”、“信息孤岛”,远程教育资源难以共享。一方面,虽然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大大增加,但网络课程缺乏交互性,缺乏多媒体的一体化设计,忽视虚拟学习情景的建设,真正适合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资源很少。另一方面,各校各自开发教学资源,宁可重复投资,也不愿与人共享资源,造成人力与财力的严重浪费,远程教学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
(四)学生缺乏网上学习技能
目前,通过网络浏览或学习知识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是通过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网上学习却需要学生具有熟练运用多媒体与网络的能力。而且,学校信息技术课重知识轻能力应用、学科教师重演示轻整合的培养方式,导致高中学生只熟悉游戏娱乐而缺乏网上学习能力,影响学生上网学习的质量。
(五)网络教育的费用较高
目前,远程基础教育(网校)的就读费用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学生来说,还有点高,要想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接受名校的教育之梦,较高的学费成了拦路虎。此外,网络宽带也限制了大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参加学习。例如,使用电话拨号上网网速慢,观看视频缓冲太多,但接入费用较高、接入范围有限。
(六)环境建设滞后,应用水平较低,教学模式改革不够深入,辐射作用发挥不好
有些示范性高中在信息化和远程教育建设过程中,不遵循科学规范,不按照标准施工,要么跟着厂商的思路走,要么盲目超前或落后规划,要么以参观摆设为主,不为教育教学应用着想。结果造成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轰轰烈烈,信息化环境应用冷冷清清。在教学模式上并没有真正形成一种个体化学习、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多数还是采用远程课堂、学生自学加很少的面授形式,学生不能自由选课,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示范性高中信息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和信息化应用的示范、辐射作用不能很好发挥。
(七)探索中的网络课程存在诸多问题
沿袭“网校”和高校“精品课”,示范性高中在远程网络课程方面有了一些可贵的探索和实践,但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络课程还仅仅是采用网页设计的方式实现文本教材或教案的上网;网络教学的主要形式仍然集中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网络课件尽管也能做到图文声并茂,但缺乏互动性,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无法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这些课件只能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却不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索与发现的认知工具;非智能化的网络课件不能体现教与学的个性,更不可能实现因材施教;网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没有统一标准;从网络课程的现有成果看,还谈不上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对它们进行智能化的研究、开发和实践。
(八)发展的不平衡性使“数字差异”拉大
一直以来,我国发展水平上存在着两大不平衡,一是在地域上存在较大不平衡:不管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数量还是教育的质量,中西部地区均处于不利地位,同时这些地区又是经济欠发达、科研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区。二是城乡间的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虽然国家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了倾斜,但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因此,即使是同一层次的示范性高中内部,其现代远程教育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两大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计算机与网络设备、人才和远程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这种“数字差异”的拉大,是引起代表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示范性高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对策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此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水平。其次,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强化素质教育在远程教育中的渗透,优化校本资源,示范性高中应与其它高中一道,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引领远程基础教育继续稳步发展。第三,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师和学生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能力,以某一类课程为突破,加快资源共建共享步伐,突出特色,满足个性化学习。第四,示范性高中要提供优质资源,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其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作用。第五,应架构示范性高中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示范性高中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起到示范性作用和资源共享,架构一个系统的资源共享体系,必须建设一批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质量较高的、能够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精品课程,必须在示范性高中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资源库系统,充分发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共同促进示范性高中的建设,带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建设网上精品课程和优秀学科教学资源库,衡量的标准主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丰厚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技术,探究的教学模式,规范的教学管理。资源共享体系的架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实现全体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为总目标。
[参考文献]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课堂讲授、师生面对面进行信息交流的直观教育技术。电的发明深深影响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幻灯首先被引入教学,电影技术发明后,也被应用于教学。音频技术的出现对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外语教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留声机、录放机、收音机等的应用使外语语音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声音信息交流从此可以实现时间或空间的分离。20世纪70年代末,电视广播技术、摄录像技术、卫星传播技术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崭露头角,以广播电视为主要媒体的远程教育迅速发展。但此时多数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去指导新的媒体的制作和运用。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校园的延伸,促进了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以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94年对教育技术做出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应当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以促进学与教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它是一门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经营组织学、数理科学、信息科学、机械技术学、电子学、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性学科。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连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和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鲜明特点,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形成了强大的技术优势,对教育方式、传播方式、学习方式及其他教育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
人类社会的进步表明,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工业社会的需求,是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的必备条件。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特别依赖的无疑是“知识工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应用者,而高等教育则是未来知识工人的主要培养基地。因此,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增加就业人口和居民人口中知识人员的比例是一个国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增长的一个前提条件。截止到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经超过了2000万,毛入学率达到20%,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如下特征:
(一)教育规模的扩大化
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曾明确提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适龄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率在15%~50%为大众化(Massification)高等教育阶段,而低于15%属于精英化(Elite)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Universal)高等教育阶段。”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当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时,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将急剧扩大。
(二)教育的全民化和终身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新的观念在我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青年时代的一次性教育已被终生教育所取代,成人教育、农民教育、妇女教育、老年教育、残疾人特殊教育……远非校园教育所能满足,“人人有享受教育的权利”理想的实现为教育提出了长久而巨大的需求。
(三)教育内容和层次的多样化
教育已不再是为了培养贵族的高雅,也不是仅仅为了求职谋生,而是为了全面提高人的态度、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需要。
(四)教育形式的个性化
人们需要教育根据个性化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特点和条件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材料、学习方式等,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三大支柱。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声音、文本、图像、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网络技术是通过计算机间的相互联结,实现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讯技术是对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改善了教与学的环境
多媒体技术是继文字、黑板、音像等教学媒体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它可以通过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媒体为学习者营造出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和效果。 (下转第163页)(上接第124页)它所具有的信息媒体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特征,极大地丰富了其表现力,多媒体教材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示范和练习。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学习者进行角色扮演和体会。学习环境的改善,使人的感官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到同一信息源的信息;这些均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增大学习者视觉和听觉的传递信息比率,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学习时间,增强学习效果,并有效地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思维创造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改进了教与学的模式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教学过程作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大大淡化了我教你学、我做结论你接受的色彩,而是更多地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大大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参与过程控制的功能。
(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教育资源
在网络教学系统中,存储着大量数据、资料、程序、教学软件等,共同形成一个特大型的资源库,融为一个信息的海洋。比如网上图书馆,可以包揽国内外的著名图书;历史资料库,可以将国内外的历史资料分门别类存于其中;课件系统,可以向学习者提供所有的上网课件;名师指导,可以存储各个学科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的经验和学识,任学习者自由上网访问等等,所有这一切,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媒体和技术所无法做到的。
(四)现代教育技术扩大了教育规模
电视广播技术可以把远距离的课堂搬上屏幕,走入千家万户;网络技术的使用,可以使教学走出校园,走向世界。网络信息资源所具有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打破了知识的垄断性和封闭性,结束了优秀教育资源只被少数人占有和使用的历史,从而可以使全社会每一个求知者得以利用,实现了教育的全民化。以电视广播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将使整个教学活动,从教育者、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过程,实现教育的社会化;使传统的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家庭,走向信息技术存在的任何地方,使教育的规模得到极大的扩大。
(五)现代教育技术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
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教育,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或“虚拟大学”,它不受教育资源所在地的影响,学生们甚至足不出户就能接受高等学府的教育。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面壁求学,学生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宿舍、家庭乃至任何现代教育技术可及的地方随时学习;学生的含义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不同群体,并由阶段性教育扩展到终身教育。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校园内的事情,而是更多地具有了社会教育的性质。
(六)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个别化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进度和学习难度,选学相应的学习内容,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真正实现个别化学习。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个人的天赋、爱好,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及地点,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185-02
笔者自200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毕业以来一直在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从事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这门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坚持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何找到一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的最佳方法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论证听说领先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一是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定位与就业单位的需求;二是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的必要。
1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定位与就业单位的需求
高职高专的学生入学分数普遍很低,生源大概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技校,中专,职业高中)两类。高职高专学生多数同学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的积极性很差,少数能认真学习的学生学习方法也存在问题。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结果就是:①语法不通。②发音不准也是普遍现象。好的同学可能有一些音发不准,不好的同学很多音发不准。发音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了听力和口语的水平。发音不准的话,就听不懂;而且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别人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③词汇量小。多数同学在词汇方面积累都很少。在词汇学习的方法上也存在问题。④不愿意下苦工夫好好学习英语,总想找捷径。凡是了解英语这门学科的人都知道,学习英语是必须下苦工夫的,如果说,不努力就想把英语学好是不可能的。
鉴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这些特点,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其实多数学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最后半年要去实习),要让他们把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都学好,将来用英语做比较复杂高深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薄弱的英语语言基础和他们的性格特点(不愿意下苦工夫)决定了他们中绝大多数不可能把英语完全吃透,成为英语语言方面出类拔萃的人。
高职高专学生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和本科的英语专业是不同的。本科英语专业培养的很大一部分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高专则侧重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在培养学生的重心是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那么基础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说到英语的应用能力,听说能力不能说最重要,至少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在基础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日益明确,就是要培养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也逐渐确立,就是培养在英语环境下从事接待、服务、商务活动以及经营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换句话说,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实用性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岗位群广泛,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贸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这些岗位对在岗人员英文水平要求是可以用英文和客户进行交流来完成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而且这些交流90%以上是口头交流。这就让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那么,在基础英语这门课的教学中,也必须把培养听说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
综上所述,可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以及就业单位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决定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即要培养在英语环境下从事接待、服务、商务活动以及经营管理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换句话说,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实用性英语人才。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以及学生在就业单位所从事具体的工作又决定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最重要的工作。那么,基础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必须是听说领先的。
2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的必要
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的教学中有两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是有的老师为了考证的目的,为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在基础英语这门课的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把教学中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上,相对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说的能力。二是,由于现在学校对于学生评教十分看重,多数学校都有网上评教系统,因此一些老师一味迎合学生,在基础英语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名,将教学内容简单化,只进行简单的听说训练,讨论的话题简单老套,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短剧表演,或者给学生放英文电影等。这样学生上课的时候很热闹很开心,但是实际上却学不到多少东西。
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中都存在“中国式英语”的问题。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写出来的作文也不能让人满意, 作文里面充满了“中国式英语”。“中国式英语”往往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感到迷茫,难以理解。
一、“中国式英语”的定义
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 即Chinglish), 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之中,受汉语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者写出的不符合英语习惯的畸形英语。这种英语往往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的。 例如“Your figure is very beautiful.(你的身材真好呀)”,“My stomach is a little hungry.(我的肚子有点饿)”他们觉得这样表达是正确的,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不地道、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
二、出现“中国式英语”的原因
(一)受汉语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
王还教授曾说:“任何人学英语,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母语习惯套在外语上。”因而产生中国式英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长期使用母语思维,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这样就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例如:“My hometown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in the past ten years”,“我的家乡”在英语中应作地点状语而不是主语。又如big wind,应该是strong wind,
(二)受到语言负迁移的影响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order认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学习者为学习一门新语言而采用的一种学习策略――迁移策略(strategy of transfer)。在学习新习惯的过程中,旧知识必然会对新知识(目标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现象被称为“迁移”(transfer)。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阻碍新知识的学习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比较汉英两种语言,前者属于汉藏语系,而后者属于印欧语系,因此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法、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学生因自幼学习汉语,了解并且习惯于汉语的语音词法句法系统,在英语学习过程和应用过程中会自动应用汉语语法及语用规则,从而导致“中国式英语”的产生。
(三)不能准确的使用英语语法规则
错误的使用英语的语法规则,把汉语的句式硬搬到英语的句式中来,这也是产生中国式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I wish I can fly in the sky.这个句子学生想表达“我希望我能在天空中飞翔”。英语中wish后的宾词从句,表示难以实现的主观愿望,这类宾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应用虚拟语气,即从句中动词要用过去式,所以这句话的正确的表达应该是:I wish I could fly in the sky.
三、如何消除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中国式英语”
(一)阅读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写的书籍和报刊杂志
阅读是英语学习者获得目的语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阅读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写的文章。只有这样,你才能学到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语。通过阅读可以帮助你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掌握和积累英语中单词的选用、常用搭配和习语的用法,还可以了解西方人的写作特点和思维方式,积累写作素材。
(二)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向学生分析、对比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通过大量训练,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的用英语授课,引导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收听英语广播、阅读英语报纸杂志等。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语,使他们在语言环境中培养英语思维。
(三)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
语法知识对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是很重要的。语法概念模糊不清,或知道但不能熟练地运用,一下笔就出差错。所以教师要把基础的语法知识,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在头脑里得到消化,最终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平时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归类,反复训练,加深理解。
(四)注意收集记录地道用语
学习笔记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地道的英语表达, 这些表达与汉语的表达习惯相去甚远, 不是可以按语法规则就能从汉语转换过来的, 因此我们需要记录下来并不断复习。例如:I’m behind you./ I’m on your side.我支持你。(而不是I support you, support指经济上和物质上的支持); A voice vote口头表决(而不是an oral vote);There is nothing good on TV.没什么好电视看。(但如果把“没什么好说的”说成“I have nothing good to said”就成Chinglish了)
总之,对高职学生来说,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负迁移不可能完全摆脱,这对英语学习形成了很大的干扰,但并非是不能克服的。我们相信,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学生的勤学苦练和日积月累,一定能克服“中国式英语”,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刘文红.从词汇层面看中国式英语[J].邵阳学院学报,2005,(10)
[2]薛勤.母语迁移・中国式英语・英语教学[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57-02
1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简称为VR,它可以让用户创建虚拟仿真世界,也可以让用户亲身体验虚拟仿真世界,实现真正的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集合了仿真技术、人机对接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三维动画、动作捕捉技术、视频音频编辑技术、技术广角立体显示技术、网络技术等,是一门集合了多种技术的强大的综合技术。模拟真实环境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场景的制作并生成具有实时动态的逼真的三维动画;运用人机接口技术和传感设备实现感知性;运用动作捕捉技术对用户的肢体动作进行跟踪,优化触觉反馈,实现人机交互的自然技能;运用音频编辑技术实现自然环境的立体声输入输出等。
虚拟现实具有多感知性、虚拟现实沉浸感、虚拟现实交互性和虚拟现实自主性4个特征。多感知性是指除了普通算机所具备的对图像的感知外,我们的仿真系统还具备对声音、触摸、运动甚至味道的感知等,最佳的仿真系统应该具备人类所具有的一切感知功能。虚拟现实沉浸感是指用户作为体验者存在于仿真环境中所感受到的真实程度,最佳的模拟环境应该使体验者身临其境难辨真假。虚拟现实交互性是指用户和仿真环境之间的自然和谐程度,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模拟环境亦能做出准确的反馈。虚拟现实自主性是指仿真环境中的物体能够依据真实客观世界物理运动定律运动。
2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应具备培养大规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并举,形成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对于技能的培养,学生主动地去交互和被动的灌输,教学效果也天差地别,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高等职业学校无疑更加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塑造与培养。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富有趣味的仿真学习环境,让学生去亲身经历和感受比教师空洞抽象的解说更加直观易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以教促学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身与仿真环境的交互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下面笔者将从以下3个方面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1 建立虚拟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完成实践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职业能力的必要所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加大实训基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后期设备维护和更新也需要不断地追加资金投入,显然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实训基地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空间,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效地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在虚拟实训基地,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仿真世界,所需要的设备和部件也是计算机生成虚拟设备,后期维护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轻松完成虚拟设备更新和添加。当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技能型课程内容更新也较快,在虚拟实训基地教学内容的更新更加容易,能够使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充分保证技能教学的先进性。
在虚拟实训基地,虚拟现实的沉浸感和交互性能真正地开启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虚拟的仿真环境中扮演角色,身临其境。人机交互更有利于学生夯实技能操作的基本功。以笔者学校为例,像动物外科手术技能、汽车维修技能、农机具修理技能、模具制作技能、果蔬苗木栽培技能、计算机维修技能、组网技能等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可以直接依托于虚拟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虚拟仿真的环境中反复加以练习,直到完全掌握操作技能为止。对于设计类课程而言虚拟实训基地更是学生最好的实训场所,如园林规划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将自己的作品实景呈现,制作漫游动画,徜徉其中。除此之外,虚拟实训基地还具备一个优点,那就是在实训时几乎没有安全隐患。例如汽车驾驶技术学习、危险的化学实验就可以在仿真环境中完成,从而成功地规避风险。
2.2 开发具有交互功能的教学课件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以往的偏向理论教学以及过分依赖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逐步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经大大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虽然传统的课件具备了图、文和声音并茂的功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教学效果,但是在一些教学难点或者技能操作课程上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表现一些技能型知识点如机械运动规律、机械维修、零件组装、计算机拆装等方面,传统课件制作难度高,展示效果不理想,而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课件开发实现了逼真的三维的展现形式,实现了人机交互,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体验所学知识和技能,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对于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加容易。
2.3 开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也是当前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它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媒介,极大地方便了网络教学。传统的网络教学有的是录屏讲解,有的是教师课堂实录,学生接触不到教师以及相关操作的所需的教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尤其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学科影响更大,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学生光靠看老师的视频讲解,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不如现场操作一次效果来得好。正因为如此,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仿真环境,建立虚拟实验室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教学让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自主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自己动手拆装,更直观地学习并加以练习和体验,教学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3 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门前沿高新技术,将其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是一种创新型教育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提供了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得传统信息化教学手段有了质的飞跃,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立体、生动和富有成效,尤其让技能教学更直观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职业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改善实验实习场所并节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关于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是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目的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它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对于新课改,有些人狭义地理解为就是单纯地改换教材,其实不然。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1.课程目标方面,不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目标。2.课程结构方面,知识技能训练的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3.课程内容方面,课程内容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并且话题范围广泛,涉及科学技术、地理历史、名人、医学、医学、语言文化、动植物、文艺、自然等等。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4.教学方法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使用多种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5.课程评价方面,增加形成性评价6.课程管理方面,充分调动了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
2、关于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由初中升入高中,意味着学生们学习方法,学习技能,学习范围和知识结构层次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区别。由于课程相对于初中时在难度上又提高了一些,所以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是普遍都感觉到困难重重,对此原因,我做了如下分析1.初高中教材要求不同。2.对高中学习的不适应,初中生依赖性较强,加之初中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课堂练习时间较充裕。反之,高中教材内容多,课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3.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心智方面不够成熟,心理较脆弱敏感,很多学生不能经得起一点点的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和打击。
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一名高一的英语老师,该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尽快、尽早地适应高中阶段知识跨度较大的英语教学呢?以下就是我在长期的高中教学过程中积累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望大家指正。
2.1 语音教学
讲解语音知识,让其了解并掌握英语中48个元音和辅音的正确读音,在此基础上,结合单词表,复习音节,尝试用所学的音标知识去拼读单词,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积累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常见读音,长此以往,积少成多,让学生对音标有个基本的认识和掌握,同时适时地给其讲解辅音连缀、失去爆破、清辅音浊化等重要的读音规则,同时补充一些相关语音练习,收到了一些较好的效果。
2.2 词汇教学
较之以往的初中词汇教学,新课改实施以来的高中词汇学习更注重对词汇所承载的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更注重表达的灵活性和恰当性。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单词都不是在一节课里学会的,对任何一个单词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初次的认知、不同情境下的理解、多次的回忆、不断地校正、反复练习巩固,经过这些繁杂的工序,才能成为长久的记忆。
2.3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主要指的是:抓住文章中的要点,获取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涵;用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分析作者的观点等等。对刚从初中毕业的高一学生,除了指导其完成课本上阅读课文,还要有计划地介绍阅读技能,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知识水平较为接近,难易程度适中的英文读物,每天布置他们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和练习。长期积累,慢慢地,学生就会在初中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会适应和达到高中阶段对阅读的要求。
2.4 写作技能的培养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学实践中操作难度大,短期内效果不明显,效率不高。许多教师也经常是因为课时紧,投入写作训练时间也比较少,面对英语作为,学生也往往是无话可说,加之语言词汇能力不过关,遣词造句方面也有一定难度,所以对英语写作怀有一种畏惧心理。
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呢?首先,经过训练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的基础上。老师可按以下步骤进行训练:1.学生必须写好描述人和事的物种简单句基本句型。2.赋予表达所需要的英语常用八种失态的用法。3.会使用并列句及复合句。不至于句子结构单一。4.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口、笔头造句练习,使学生掌握多种句型的混合应用,让他们能够连贯自如地表达思想。
2.5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面对新形势下英语教学,教师在细心研读教材的同时,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像我这样的高一年级的老师,不仅要刻苦研读教材,研习教法,相互听课,共同提高,同时也要了解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现状,特别是初三的英语课。经常去听一听初三的英语课,汲取和借鉴一些也能适应高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高中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的基础上并加以提升而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易于接受,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决定其整个学习气氛的因素不只是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安排,还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自觉的学习行为。虽然学生的学习行为时时刻刻都在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约束,但这种约束最终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接受、内化和转为行动的自觉过程才能奏效。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一致性,知、情、意、行发展的不均衡性、心理倾向的差异性,就决定了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存在的必然性。
如何处理、如何调整、怎样控制这些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是现阶段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所必须考虑和掌握的教学技能。
一、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不良”行为
(一)对体育课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足,所产生的“不良”行为
在学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初有成果的今天,体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并没有被大家,特别是学生所完全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不过是玩耍课,活动活动身体就行了,因而课上聊天、不听讲、只愿意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对其他教学内容动作不积极、敷衍了事、毫无兴趣等“不良”行为就时有发生了。
(二)课堂的组织纪律方面,高中学生常出现的“不良”行为
高中学生,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想法和兴趣倾向,同时在日常行为的自觉性等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一部分同学在体育课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组织纪律上的“不良”行为,比如:课堂上爱打闹、小声言语和接话、课上溜号等其他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甚至不服从指挥与安排,有意迟到、不参加正常教学练习活动等等。
(三)体育课中,学生意志品质引出的“不良”行为
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科目存在着很多的特殊性,这也就决定了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喜欢和“恐惧”这两种不同情绪存在。相反体育课也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出同学们的意志品质好与差,比如在意志品质上相对薄弱的学生,会出现训练拖沓、完成动作质量不高、害怕难度较大或者较辛苦耗体力的教学内容、没有勇气去努力尝试新项目、没有竞争意识、缺乏拼博精神,甚至故意偷懒、装病等等。
(四)体育教学中,由思想品行方面导致的“不良”行为体育教学活动,一直以来都伴随着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协调配合的教育活动因素于其中
而现阶段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常会出现集体主义观念不强、较为自私;只想个人活动,而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霸用活动器材;歧视体育后进生;不爱劳动(如只想用却不想搬运、还器材),不爱护公物(如不正确使用或遗失器材等)等“不良”行为。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的处理方法
(一)提高同学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加强引导和兴趣转化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提高其对体育课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同时教师也要理解人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简单地责备学生,要增强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让学生产生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倾向,有针对地引导,因人而异,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运动中发挥特长,进而将兴趣转移到其他活动中,使其明白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加强常规记录统计工作,严格考勤,培养良好的纪律观念
由于体育教学空间相对宽阔,活动内容上也较容易出现异常情况,故体育课堂组织纪律性尤为重要。在任教的最初几年,我的课堂上也时常出现迟到、课上接话等有悖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随后我对上课的出勤、训练的表现等方面加强了管理,并且定期进行记录、统计和公示,慢慢的学生们的纪律观念增强了,教学秩序也有了较明显的改善。
(三)多激励、多表扬、多趣味
学生意志品质的好与差,直接决定了体育课堂上的练习效果。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好的意志品质,就没有好的学习态度,二者相辅相成。课堂上多点儿鼓动性的话语,多采用一些培养意志品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一点儿尝试就给予一份表扬,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尽可能把教学内容安排得有趣味性,循序渐进地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的良好意志品质,切忌用惩罚当法宝的强制性培养教育手段。
(四)针对思想品行方面的“不良”行为,说服教育为主,惩罚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