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入职流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0~47岁,平均38岁。均为头部外伤后形成梗阻性脑积水。
1.2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水肿等颅内压增高11例,走路不稳8例,癫痫1例。
1.3辅助检查17例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积水,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MR及增强MR证实为脑积水,额角有不同程度渗出。
1.4手术方法及近期效果全组病例均行V-P分流术,均采用美国凤凰生物医学公司生产的中高压力CRXK2型分流装置,全麻下手术。右额发际内中线旁做2.5 cm切口,近端导管置人右侧脑室额角,深度以有脑脊液(CSF)流出后拔出导针,再向内推进2.0~4.0 cm为宜[1]。将CRX分流阀放在右顶部。腹腔导管经右耳后、右锁骨前达剑突下进入腹腔,导入腹腔内管长20~30 cm,游离状态。根据Samos脑积水疗效评定标准,出院时显著改善12例,占76%,轻度改善4例,占24%。全部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按压储液囊无阻塞,弹性良好。
1.5远期并发症1~3年内感染2例,经输液治疗治愈,反复阻塞腹腔内导管出口,形成纤维包裹1例,均经手术解决。
2讨论
V-P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术后并发症较多,一次成功率约35%~55%,感染率22%,死亡率8%~13%,导管阻塞率58%。此外,腹膜腔还可形成假性囊肿,导管接头松脱等并发症[2]。现结合本组病例就如何预防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进行讨论。
2.1分流管阻塞分流管阻塞常由脑组织、脉络丛组织、血凝块、炎性反应及肿瘤细胞、大网膜包裹所致。综合资料表明,近期内阻塞的病例约1/2为近端不通所致。有学者认为分流管对脉络丛和脑室壁的刺激可引起脉络丛绒毛的延展和胶质血管反映性增生,加之脑脊液流出时的抽吸作用致使脉络丛绒毛或(和)反应性胶质血管进入尖端的排气孔内使其引流不畅。故认为脉络丛阻塞尖端排气孔是早期故障的主要原因[3]。侧脑室脉络丛在三角区最丰富,向前逐渐减少,经室间孔进入三脑室,枕角和额角无此组织。脑室导管放入枕角虽然方便,但是阀门放在耳后受影响易受压阻塞,所以,我们采取右额角置管,将阀门放在右顶部,既避免了脉络丛阻塞导管又解决了阀门受压阻塞问题。现有报道V-P分流术腹腔端置管时,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将分流管末端固定于肝膈面,可有效地防止引流管阻塞及颅内感染和腹腔感染[4]。
2.2感染现用的分流导管均为硅胶制品。硅胶易带静电,易受空气中或表面颗粒污染。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硅胶在空气中的暴露和与手术巾的接触。我们的做法是在导管置入前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内外。本组1例发生颅内感染,头CT检查有液气平面,考虑为产气菌感染,联合应用抗生素后治愈。
2.3其他并发症如肿瘤扩散、脑脊液分流不畅或过度分流、断裂、皮肤溃疡、肠道穿孔、腹腔囊肿、腹水等均有报道,也影响着V-P分流术的发展。随着分流管制造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出现了高科技智能型分流管,具有体外自由调压,抗感染,抗虹吸功能,皮下泵阀内植入计算机芯片,体外磁控调压,管身有纳米微孔,在28 d内缓慢释放两种抗生素微粒预防感染,大大降低了分流手术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科学出版社,2000:432.
2胡文安.神经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科学出版社,2000:29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34-01
音乐元素是一个抽象概念,是音乐中的重要组成成分。音乐元素可以理解为某一支单独的歌曲作品,也可以理解为某一风格的音乐曲风,在影视、文化作品等产业中,音乐元素被广泛运用。音乐的音高、强弱、节奏、音色会影响心理生理的节律,从而提高影视、文化作品的传播以及受众程度。流行音乐,作为当代流行文化的代表,作为独特的现代化的音乐形式,对于音乐教学有着很强的指向性作用,深刻地影响高校音乐教育。在职业院校视唱练耳教学课程中,引入多元化流行音乐元素,彰显音乐教学的时代性和潮流性。
一、流行音乐元素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流行音乐,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一种商品音乐,具有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的特点,这种音乐容易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和传唱,可以流行一时甚至流传后世[1]。因而,流行音乐元素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具有时代意义,使得视唱练耳教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内容更具有多样化的趋势。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新型音乐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得音乐教学更加富有新颖性,同时也拓展了视唱练耳教学思路,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音乐知识。
二、流行音乐元素引入职业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在节奏方面导入流行音乐元素。节奏训练是传统视唱练耳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基础训练。从音乐风格来划分,当代流行音乐主要包括摇滚、爵士、民谣、说唱、拉丁等多种风格及种类,每种音乐风格都拥有自己特有的典型节奏,并在发展、流传过程中,又产生相应的变体。在节奏训练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流行音乐元素,丰富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在节奏的基础上填入自己喜爱的歌词或者旋律。例如,教师可以将周杰伦的说唱歌曲《双节棍》引入到对带连线的复杂节奏组合训练中,使得学生的音乐节奏带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复杂性。
(二)在旋律方面导入流行音乐元素。旋律训练同样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听力和视唱的过程中涉及奏、音程、曲式等多种音乐元素[2]。流行音乐的旋律丰富多彩,节奏明快,具有易记易唱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摆脱纯粹音程构唱以及搭桥构唱练习法的局限性,使得音乐旋律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完全可以将音程训练与实际的流行音乐作品充分结合起来。例如,运用《小苹果》、《贝加尔湖畔》等流行音乐的旋律,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音程关系有一个相对具体且感性的认识。这样一来,学生进行音程的模唱以及构唱的训练等就相对容易很多。
(三)在音色听辨方面导入流行音乐元素。音色,是人的嗓音和乐器所独有的一种音质,任何旋律、和旋及其节奏都是在特定的音色所被感知的[3]。选用流行音乐对学生进行音色听辨训练,便于学生精准、系统地掌握音色听辨。流行音乐的乐器音色主要有吉他、小提琴、长笛、二胡等。例如在训练大提琴的音色听辨时,教师可以借用光良的流行歌曲《童话》,再与辛晓琪的电钢琴音色《味道》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色感知能力。
(四)在和声方面导入流行音乐元素。流行音乐和声主要是纵向和声和横向的线条旋律组成,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和弦是建立和声的基础,是音乐的织体和灵魂,和声配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音乐的整体效果。流行音乐和声训练通常采用模唱、构唱、听辨分解、柱式和弦原位转移和弦等方式来完成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快速地从和弦原位、转位结构、名称、色彩训练入手,再通过音乐片段和弦训练强化教学内容,完成对和弦走向、连接、构唱训练的强化。
三、结语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是音乐入门的基础。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音乐形式,是青少年最感兴趣和最乐于接受的。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节奏方面、旋律方面、音色听辨方面、和声方面导入流行音乐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便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音乐审美体验,拓展了学生音乐视野,进而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展,市场对各类人才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越加重视。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还带有认知滞后、缺失趣味性等问题。因此,课程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
1 现存的授课弊病
1.1 授课任务偏多
伴随微机技术延展,人们面对快速递增的数据量及各类别信息量。社会多重领域,都带有微机人才的广泛需求。然而,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这一科目的教师数目严重不足,因此,教师要担负偏多的授课任务,没有足够的科研时间。这样的状态,限制了计算机科目的授课水准,教师很难改造旧有的授课内涵。
1.2 科目框架陈旧
高职的计算机科目体系,没能伴随信息延展而更新。目前,高职计算机授课,凸显的仍旧是本源性的微机原理,在微机技术更替的情形下,关联的授课体系,却没能随之拓展或改造。经由根本性原理的传递,学生只能明晰网络基础、根本的数据库含义等。构建在这种根基上的操作,归属于陈旧的微机操作。实践所用的软件,还是偏旧的版本,高职院校没能随时更替这样的版本。
1.3 评判指标偏差
微机科目含有的考评流程,是评判微机授课真实成效的中心流程。考评所获取到的数值,被看成授课信息的精准反馈。从现状看,高职微机科目评判,还构建在僵硬的笔试分数上,不能测定出学生的真实微机水准。即便选取了新颖的机考路径,学生面对的那些测验题,也没能凸显技术更替的新要求。这种缺失严密性的评判路径,限制了学生应对操作的真实技能,学生即便获取到偏高的分数,自身所拥有的微机水准,也没有与实践契合。
2 凸显的科目特性
要明晰高职计算机科目的改造路径,首先应摸索真实的科目特性。具体而言,高职学校的微机科目带有如下特性。
2.1 普及的特性
现今时代,社会各职业领域的分工都被细化。同时,职业含有的多重技能,也凸显了交叉的态势。新兴的交叉职业,对微机人才的切实需要,超出了旧有的职业边界。因此,计算机科目含有的各类技能,不仅归属于单一属性的职业,它凸显了各类别职业的共有认知根基。伴随多重科目与微机整合,融汇性的知识递增,这也增添了微机科目具有的普及特性。
2.2 运用的特性
搭建可用的实训框架,是培育实践性人才的根本路径。与传统属性的制造类职业比对,新兴的软件类企业,分布不均衡,而且数目偏少,尚不能与高职学生的实训需求相契合。因此,高职院校要搭建自身带有的实训基地,去化解学生实训的难题。顶岗类的培训,归属于必备的培育流程。院校应争取多重企业支撑,衔接起稳固的实训资源。密切关联实践色彩凸显的那些企业,与它们分享学生实训的成效。
2.3 创设的特性
选取不同类别的授课课件,可创设出多彩的问题情境。这样的路径,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变更着的画面,调动起学生潜藏着的创造力。经由课件的制备,可以缩减授课时段,增添授课密度,并让学生感悟到微机原理带有的趣味性。这就突破了旧有的科目内难点,延展了同学的创设思路,凸显授课带有的实效性。
3 可行的改进路径
3.1 变更陈旧方法
很多高职学生,没能学会整合计算机的关联原理与真正的上机操作。很多学生习惯识记根本属性的计算机规则,一旦遇有预设的真实操作,就感到自身的能力缺失。有的学生已习惯亲自去操作,然而,他们没能学会解析原理疑难,这也反映出计算机水准的提升难度。
从这样的状态看,高职院校应提升计算机科目的授课效率,融汇本源性的规则与真正的上机操作。教师在传递了足量的微机原理类常识后,就应鼓励学生,去摸索适宜性的操作路径,以便验证获取到的微机原理。这样的途径,既可帮助学生增添认知的深度,又可协助他们去操作。
例如:在讲解了EXCEL的多重原理后,应指引学生去上机,亲自去验证本源的EXCEL内含原理。有的学生能识记EXCEL内含的运算类公式,但是,遇有亲自运算的这一类别题目,就不能寻找出适宜的解答路径。老师要在讲解原理的同时,安排足量的上机操作课时,让学生明晰书本内公式的真实运用渠道。这也提升了学生的整合能力。
3.2 设定授课流程
高职计算机科目教学,应侧重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浓厚的科目爱好,是学生学习的本源推动力。然而,很多教师往往忽视掉这样的认知,觉得只要让学生明晰了考试能用的那些原理,就不必要添加冗余性的科目环节。在初始的那几堂课内,教师惯常灌输很僵硬的操作认知、程序语言搭建等,这给学生塑造了疑难的科目印象。因此,教师要改造这样的科目流程,为各类别的计算机课程授课阶段,添加趣味性。教师可让同学制备学习卡片、模仿有趣的微机游戏等,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在预设的微机授课内,应注重所选取的授课步骤。从授课经验的视角看,计算机的本源性原理讲授,不适宜被安排在初始时段的微机授课时段内。在导入这一环节时,老师可带领学生去摸索那些趣味性的微机实验等,而把很枯燥的本质性微机原理、程序带有的设定流程等,放置在后续的授课内。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本源性的WORD常识时,可把这一课节含有的内容,与高职学生专业构造整合起来。应把授课的侧重点,预设在文字处理规则上,提升讲解流程的真实价值。应依循精细化的根本规则,去设定授课流程,这样一来,就缩减了讲解枯燥原理所用掉的授课时间。高职学生只有明晰了上机操作技巧,才能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3.3 增添互动时机
很多高职的计算机课,都缺失互动时机,所以才导致学生觉得这一科目很乏味。在授课时段内,教师可添加互动的机会,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组,去探究预设的难题,并选取适宜时间点,去引导学生的课内互动。在适当的科目指引下,学生会提升微机认知,并激发内在的学习热情。
在分出学习组及后续的探究流程内,教学应有助于学生突破旧有的思路及框架,培育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应扭转惯常采纳的单调传递路径,整合逆向属性、多元属性的思路,为学生预设带有多重解法的微机习题。
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优良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某些学生没能拥有接触微机的足够机会,因此,他们构思出的某些答案,可能带有片面性。老师应热情激励这些学生去发言,而不能觉得他们的思路偏差,就不给他们探讨机会。还可预设课内的各类别竞赛等,指导同学去参与,让他们获取学习微机的多种乐趣。
4 结语
当今时代,高职院校应预设实效性的授课路径,改进计算机课程授课方式,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经由专业体系搭建、完善高职师资、创新授课方式等渠道,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微机技能。专业教育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把创新的学习方法,融汇到科目的日常教学中。
参考文献:
摘要:根据旅游企业顶岗实践经历,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本文在总结旅游企业顶岗实践的工作学习方式和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探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的方式,从而总结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顶岗实践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61-03
随着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旅游院校所面临的迫切问题。笔者从高职教学特色和高职教师队伍现状出发, 结合自己深入酒店和旅行社顶岗实践的工作体会,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的意义和方式。
高职教学特色和高职教师队伍现状
高职教学特色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术性和职业性上的不同侧重决定了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培养目标上的学术定向性,主要培养理论型、学术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则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鉴于高职教学的特色,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视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高职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确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有效方式。
高职教师队伍现状 调查显示,高职教师来源单一,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多,大多数教师都是普通高等院校硕士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工作经历。而旅游行业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所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有必要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学习任务
深入酒店企业顶岗实践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学习任务 (1)与酒店中西餐厅的主管和经理座谈了解我校实习生的工作状态,了解酒店企业专业用人需求特点,学习酒店中西餐厅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2)在酒店中西餐厅营业运营期间,以实习主管的身份留意观察酒店不同岗位的员工服务用餐客人的方式以及灵活处理客人纠纷的技巧。
深入旅行社企业顶岗实践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学习任务 (1)与总经理座谈,学习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行业经验,为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提供教学建议。(2)与旅游计调业务总监座谈,学习如何依据旅游客人的需求计调制作旅游线路,并学习组团计调如何向地接社询问目的地的旅游信息和价格,然后再把完整的报价和完整的线路行程汇报给旅游客人,从而为旅行社计调业务的教学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完善的思路。(3)与会议计调业务总监座谈,学习旅行社如何向会议主办方提供完善的会议接待方案,具体而言包括酒店会议场地布置、参会人员的酒店住宿安排以及参会人员接送服务的车辆安排。(4)与公司财务总监座谈,学习了解旅行社在经营上的办公费用开支情况和税收缴纳情况,从而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在财务方面的教学提供行业经验和建议。(5)参与旅游客人和参会客人的接送服务接待工作,学习旅行社在接送服务环节的接待要求和服务流程,为旅行社接送服务环节的教学积累真实的教学案例。(6)参与单位团队京山鸳鸯溪漂流一日游活动的跟团实习活动,了解学习旅行社在一日游旅游活动的旅游安排情况和旅游费用的支出情况与公司利润的获取情况。(7)参加公司每周日早上的例会,听取公司各位同事对旅游业务的执行情况和公司总经理对上周工作的总结和本周工作计划的安排,依据自身的顶岗实践情况谈收获与体会,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8)在总经理指导下完成设立旅行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从而学习了解设立旅行社的法律程序和所需要的文件资料。(9)在总经理指导下完成公司在旅行社业务、人事、财务、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文件,从而全面了解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流程,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规范性制度,帮助公司走向正规化发展。(10)协助公司总经理与两个业务总监完成对我校2011级导游专业学生的校园招聘工作,从而学习了解旅行社的用人要求和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工作要求。
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
深入酒店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 笔者曾经在深圳宝利来大酒店中餐厅以实习主管的身份顶岗实践两天时间,在深圳宝晖商务酒店西餐厅以实习主管的身份顶岗实践一周左右。笔者的心得体会有如下四点:(1)笔者向酒店中西餐厅的经理和主管们学到了很多酒店餐饮经营之道和餐饮服务理念。(2)在餐厅里,笔者认真观察主管、部长和服务员等餐厅工作人员如何为客人服务,深刻认识到餐饮部实习生的辛苦。(3)在酒店餐厅,笔者观察了对用餐客人的服务流程以及用餐客人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等,为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工作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4)通过向酒店的经理、主管、部长和服务员等餐厅工作人员学习餐厅经营和服务的方式和理念,笔者认识到酒店对实习生看重的是灵活性和开口服务能力,从而也培养了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深入旅行社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 笔者曾经在武汉臻航国际旅行社以总经理助理的身份顶岗实践两周时间。心得体会有如下四点:(1)笔者向旅行社总经理学习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经验,完善了自身对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思路。(2)笔者向旅行社的计调和导游业务能手学习了旅行社计调业务流程和导游带团工作流程。(3)通过参与旅行社接送服务和跟团实践活动,笔者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高职教学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4)笔者协助旅行社总经理完成了面向我校大三毕业生的招聘工作,认识到旅行社行业人士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灵敏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还得有在旅行社行业的工作经历,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的方式
笔者通过在酒店和旅行社顶岗实践工作,收获颇多,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很有必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去旅游企业顶岗实践。我还认真思考了以下几种顶岗实践方式。
与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座谈,学习旅游服务方式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深入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是在不影响旅游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向旅游企业专业人士学习经营管理经验和服务方式,从而有利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完善教学思路和指导高职学生对旅游行业有全面的认识。比如,笔者在酒店中西餐厅顶岗实践期间,深刻理解酒店餐饮主管所说的“分工不分岗”经营服务理念。笔者在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深刻感受到中小型旅行社通过长期经营已经积累了很多老客户,而且非常重视诚信经营和旅游服务质量。在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笔者还了解到以组团业务为主的旅行社对待不同客户会收取不同的费用并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团款收取方式和时间。
参与具体的旅游接待活动或向基层服务人员了解印象深刻的工作经历,为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积累教学案例 在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顶岗实践期间,高职教师可以试着参加一些具体的旅游接待活动,或向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基层服务人员了解他们在处理客人纠纷或带团过程中如何处理客人异议等,了解从业人员印象深刻的工作经历,为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积累生动的案例。比如,笔者在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认真观察了计调人员如何依据客人的要求与地接社、酒店、票务等旅游服务供应商落实旅游接待计划,还亲自参与了接送服务和一日游跟团活动,这些都为今后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
利用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帮助中小型旅游企业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 经过暑假为期两周的顶岗实践工作,笔者感觉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深入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工作,不仅能向企业专业人士学习旅游业务工作流程和旅游服务方式,还可以依靠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向旅游企业走向正规化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笔者在武汉这家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曾经在旅行社总经理帮助下完成了公司在业务、人事、财务和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化文件的撰写工作。
深入大型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与旅游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研究,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在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顶岗实践,不仅可以为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还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比如,可与大型旅游酒店集团合作研究酒店与学校“订单班”培养模式,为酒店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酒店实习生,可与大型旅行社合作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旅行社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等。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都以课堂教学为主,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科研项目较少,所以可以借助顶岗实践的机会,与旅游企业合作完成一些横向课题的研究,从而为旅游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提高高职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
笔者经历了酒店和旅行社顶岗实践工作以后,在综合考虑高职教学特色和高职教学队伍现状的前提下,感觉收获颇多,不仅完善了教学思路,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还与企业合作完成了横向课题的研究。希望高职院校和校企合作企业鼓励高职专业教师每年寒暑假去旅游企业顶岗实践一段时间,对更好地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陈永遥.基于企业顶岗实践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2]张君维.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实施途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3]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08(9).
[4]孟迪云.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性教学特色建设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4).
[5]张翠明.高职教师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2(8).
[6]王珊珊.浅谈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顶岗实习[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一、引言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后期,由于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及经济的迅猛发展,英语成为全球最普及的交流工具。“ESP”是指一个人在他所从事的领域内为其工作表达之便而需要的词汇、句子和语言表达模式。由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备受各级各类英语学习者的欢迎以及语言学家们的垂青。
《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我院于2009年9月为2008级的高职学生开设了行业英语,包括计算机英语、证券英语、会计税务英语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教材问题、师资问题、学生的诸多问题。实现行业英语与基础英语自然衔接的愿望被现实所困惑和阻碍,如何突破阻碍促使我们深入研究ESP教学。
二、ESP教学所面临的阻碍
1.学生英语能力的实况
从客观而言,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由于我国高考制度,高职专科学生英语基础相当薄弱,而我院实际情况为:学生生源来自普通高中,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城乡基础英语教学层次差异较大,导致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从主观而言,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都在心理上有较强的失落感,所以普遍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对英语这类需要持之以恒的学科便产生了厌学甚至弃学心理。
2.行业英语教学模式与实践相脱节
高职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实践性和运用性,强调知识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实践和应用。学以致用也是学生最重要的检验成绩的方式和学习动力所在。但是在2008级的ESP教学中,由于初涉职业教育,对ESP认识模糊,我们外语系尊重各系选用的教材,多为专业英语教材,这些专业英语教材并未从工作流程出发,强调在工作场景中英语的运用,而是枯燥地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虽然学生已在前一学期学过了中文版的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但由于英语基础的薄弱,仍难以读懂课文,更别提用英语交流。而我们的教学模式也是EAP的传统教学,因而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认为ESP与今后从事的职业没有关联。关于ESP的作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对ESP教学的适用性有着自己的看法:只为考试,不为实践。
3.教材与岗位要求、职业特点相脱节
我们选用的ESP教材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和实际岗位要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选用的教材大多属于EAP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兴趣小,难以运用到相应的初始岗位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初始岗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教材的更新无法满足岗位的更新和变化,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很强的实践性、实效性。
4.教师能力仍存在差距
我院教授ESP的教师毕业于外语院系,不熟悉、不了解各行业的基本常识,其教学能力还不能达到高职ESP的要求,在备课中要花大量时间了解完全陌生的专业知识,教学中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尤其面临多个职业方向的教学,更是画虎类犬,难以详细直观地介绍和解释专业术语和知识;而我院各专业的专业教师中既具备专业技术和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可谓“凤毛麟角”。因而,ESP课程依然由我院外语系教师承担,教师们只得用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来组织教学。
三、改进高职英语ESP教学的对策
1.探索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中所走的弯路,让我们认识到ESP教学不是专业英语教学,之前我们混淆了这两个概念。以工作流程为导向,遵循“听说领先”的原则,加强操作性,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得到英语语言能力应用和提高,让学生能够实际用英语去交流,完成任务,解决从业者今后日常工作中最棘手的英语交流难题,培养从业者日常工作中所需的重要英语交流技能,着力培养从业者用英语进行工作的能力。
在ESP教学中,必须将EGP(基础英语)放在首位,作为教学重心。EGP为ESP的学习奠定了不可缺少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学生即使精通专业理论知识,也难以用英语表达出来,达不到与对方沟通的目的。因此,EGP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共128学时。进入第二学年,虽已出现了一些新的基于工作流程的行业英语教材,但我们仍为2009级学生在第三学期开设EGP课程,共32课时,继续使用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特色的《点击职业英语基础模块第四册》,将行业英语自然渗透于基础英语教学中,待专业师资成熟后再开设更具专业内核的行业英语。
2.ESP教材的开发和更新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教学原则、理念、策略、路径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高职英语教材应该强调其职业性的特点,以各个环节的要求来串接专业内容,使专业内容在各个环节能够得以即时地应用,为学生做好总结和实践。职业岗位的发展日新月异,岗位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岗位的流程也随之而更新,教材也应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深化、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反馈中、交流总结中不断地做好记录,形成笔记,归入教案,编入教材,及时更新。
3.英语教师专业职业能力的提高
在高职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的成败具有很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培养复合型英语教师,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能力;加强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专业人员推荐专业期刊和书籍,共同或协助编写教材,完善英语教师对专业课的听课制度等;利用好假期,搞好教师下企业培训或调研。“工学结合”教改需要打造一支既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又具备行业常识,进而钻研专业知识,能适应相关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结构型”教师团队,更好地胜任ESP教学。
四、结论
ESP的研究在国外已卓有成就,在中国ESP也日益受到关注和研究。将ESP教学引入高职英语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跨学科合作教学,首要的是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优化课程结构,结合岗位特点和要求,更新教学内容,推动建立适合高职特色的实用英语教学模式,确保专业建设符合市场需求,进而保证专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65-02
报检实务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国际贸易、报关实务、国际货运及物流等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以检验检疫操作流程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与报检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能。掌握报检实务知识对于高职学生就业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然而,目前来看,该课程具有职业性的特点,使得课程教学中必须突出对学生实践报检操作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存在矛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较弱、讲授与实训不能有效结合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等方面分析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由于开设的时间较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存在矛盾。考虑到报检工作具有涉外行、专业性以及政策性等特点,在对学生开展报检实务训练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要求学生掌握与报检相关的各类制度以及法律文件;二是要求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实务课程报检单的填写规范;三是较高质量地培养报检实务操作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职报检实务课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重视实训,通常会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采用多媒体授课进行讲解案例等途径进一步诠释实务课程,让学生领悟到报检实务课程的关键,这对于提高学生对报检工作的了解都有一定的作用。
从就业目标来看,只有先考取“报检员资格证书”才能够从事报检工作。而报检员资格证书的考取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去做报检员,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整个学校的就业率,都会鼓励并帮助学生通过考试。这样对理论知识的重视与实践操作的目标是相矛盾的。
(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较弱。要想做好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学工作,就需要有一定规模和水准的实训基地来训练。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都薄弱,这样不能给高职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来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薄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更多停留在纸面,体现在一些数据上。很少有学校会为了报检实务课程的开展而构建专门的基地。不仅缺乏专门场所,即便是网络资源,也不能充分地利用。
第二,企业是高职院校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主力军,学校在安排学生对企业进行参观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出于对企业业务数据的保密性等诸多原因,学生也不能够进入深入地学习和参观,仅仅停留在表面,这样不能从本质上达到深层次的实训交流的目的。
(三)讲授与实训不能有效结合。报检实务课程内容很复杂,其报检考试的内容涉及基础知识、国际贸易、基础英语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教师需要认真备课并详细介绍。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解说就容易占据大量的课时,这样就减少了实训的学习时间。就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来看,很多学生对于实训是有兴趣的,但是往往6课时中才有一个课时是实训课时,这样间断性的课时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延续。例如,这一堂课进行实训,而接下来的4天都是理论学习,当再一次进行实训时,学生往往都忘了上一堂实训课的内容。
另外,就目前报检教学来看,传统的教学实训方式已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高职院校会通过购买专业的多媒体软件来模拟报检流程,将校内报检实验室与校外报检实训基地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报检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报检流程的掌握能力,并大大地增强他们学习报检知识的兴趣。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无法达到这一水平。
(四)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就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来看,担任高职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这类教师接受过理论上的专业知识,但是没有受到实践的学习,缺乏实践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其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重理论而轻实践”,不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从另外一角度来说,具有丰富报检一线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由于其没有受到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专业训练,也不能够将经验与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社会资源。
二、对策
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针对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采取以下方面的对策。
(一)学目标与就业目标。学目标与就业目标是解决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困境的基本对策。统一高职教学中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是引导高职教学课程发展的关键。从就业的角度来说,我国各大企业要求报检专业人才必须熟悉我国检验检疫的有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报检单的填制规范以及报检业务流程相关知识,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在开设报检实务课程时应该是以这样的出发点来培养相应的报检应用型人才,以需求为主导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就业目标的实现。
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就业这一概念灌输给学生,让高职学生明白,唯有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才能够在今后的就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
(二)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是解决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尽情地进行实践学习。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主要从两方面工作开展:
第一,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直接平台,让学生随时都进行学习。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校内实训实验室,也有的高校通过各种途径与有研发实力的教学软件研发公司合作,通过软件体验模拟的报检工作。若实在没有条件,也可以通过情景设计,将学生分组进行报检流程相关人员的角色扮演,从情景教学中体会报检工作,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实训手段。
第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加强与校外实训单位的深层次合作,安排同学进入外贸企业等实训单位实地参观或实习。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参观或者实习都是深层次、透彻性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真正起到实训的目的,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能力。
(三)加强讲授与实训的有效结合。加强讲授与实训的有效结合是解决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对策。单纯追求学生理论成绩的提高容易导致学生零操作水平,而单纯注重实训学习,又容易导致学生零理论化水平。因此,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讲授与实训进行有效的结合。
在高职院校中,高职教师可以以整体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时,认真准备备课资料。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时间进行协调可以进一步提升高职教学中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的水平。例如,在讲述到“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程序”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讲述以及“角色演练”来让学生扮演报检员。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增强师资力量。针对高职教师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知识不足的状况,高职要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当前高职师资资源的专业技能水平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鼓励教师学习。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报检资格考试,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老师熟悉报检考试题型和要求;也可以鼓励教师在学历上进行深造,加强对报检实务调研工作的开展,这对于创新教师教学方式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鼓励教师到企业参观实习。为了解决教师实践水平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间到企业参观实习,真正投入到实践的工作中,去操作具体的业务,这对于高职院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极为重要。例如,江苏某高职院校在暑假期间,组织国贸专业的教师统一到当地的龙头企业参观学习,对自己参观的所见所闻进行总结。在参观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大家互相交流,都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来。
第三,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请报检行业方面的知名专家来授课,这些知名专家在报检实务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他们也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讲解起来会深入浅出,加强学生对报检方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主要从学目标与就业目标、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强讲授与实训的有效结合以及完善师资力量等方面就高职报检实务课程如何走出困境进行阐述。今后,我们要进一步重视高职报检实务课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做好高职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杜科星.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浅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0(11)
[2]徐龙涛.关于《报检实务》课程教学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9(7)
[3]张雪,夏远利.《报检实务》课程趣味性教学方法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宋孝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5]刘云.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
[6]孙亚平.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教学的模式改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从2007年开始,结合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项目,进行了连续6年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实施该模式的构建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启示做一探讨和思考。
1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基于平等自愿,互惠互利条件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的思想,是战略联盟理念在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是教育一体化的先进理念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共育”的条件下,学校与企业一道制定、实施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一起教学现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一起制定学习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对学生的职业培养质量,达到校企共赢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参考,以行业企业中的职业活动领域为学习内容,运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高职院校在深入实施“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该模式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职业性的教学情景中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最终学会学习, 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从关注局限于传统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关注基于整个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从而实现“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的应用普及与提高。
(2)从关注课程整合的个体研究转向关注基于整个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环境下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使得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单独研究个体,而是基于整个工作流程的系统研究,是基于市场调研、商品推销、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终端营
销五大专业技能训练为重心的“五环相扣”的系统研究,使人才的培养阶梯推进,逐步提高,更有针对性的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3)从关注课程整合的形式转向关注策略和方法,使注基于整个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环境下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整合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关注典型学校、典型教师的典型做法,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关注基于整个工作流程“校企共育”环境下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2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该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在组织教学内容上,以行业、企业的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项目”为模块,通过“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行为”的分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炼出相应的课程模块及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一个个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生产实际任务的职业能力。第二,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创造某种特定的“职业环境”或“岗位情境”, 让学生在校企双方的教师所开发、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学与做的全过程。教与学、学与做通常围绕行业、企业的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 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第三,在培养学生能力上,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以完成一个“项目”作为目标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 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 并适当地给以点评, 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 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最后,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对接职业考核标准,采用多元主体考核动态评价。为满足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并充分关注学习态度。考核评价方式以现场“过程考核”为主,突出“工学结合”及“实践成果”,终结性考核为辅;评价内容以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考核”为先,“理论知识考核”为辅;评价标准立足岗位、课证捆绑融合,学习或实习结束后,校、企双方、“教师―学生―基地”组成多元主体进行考核评价,对整个学习或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比。
3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我国世界制造中心的确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而作为中国的高职教育中的运用型学科―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却与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一定的脱节。比如:教学内容的完全教材化、教学模块顺序与企业工作流程完全脱轨、课堂教学的填鸭式、校外实习的形式化或干脆放羊、学习的考核机制仍然是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这种现状无疑影响学生营销职业能力的形成。招聘市场陷入二难境地,企业招不到适合的人才,而学生又面临就业困难,要摆脱这种现状的唯一办法只有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校与企业二个主体共同制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实施教学现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共同形成学习评价。
我院经济贸易系市场营销专业自2010年被批准为省级示范性专业以来,除了继续打造“三五一”工程,培养“四能四会”营销人才以外,更是以工作流程为导向,与企业紧密合作,做了如下的工作: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建立了推销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策划与创意、品牌经营学和终端营销共五门工学结合的核心技能课程;增加了方舟市场调查公司、易博士等校外实习基地;投资近100万建立校内营销实训室;派教师下企业锻炼,培养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努力改革课程内容,包括教师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编写教材,课程内容除了教材以外还有教师在企业工作的实践案例和工作经验形成的课件,以及指定的课外参考书等;在教学计划中加大课堂实践性教学比例;打破原有的毕业实习及论文的要求,强调毕业论文必须是毕业实习岗位的工作总结;加快精品课程的建设等。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校企共育的基础,我们将企业请进学校,在校园建立邓老凉茶连锁店,学校和企业二个培养主体一起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一起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施营销所有的课程“教、学、做”一体化,使师生在学院和企业二个主体中实现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双向互为转化,从而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3.1 创新组织管理体系
3.1.1组织管理体系框架
“校企共育”是一种基于董事会领导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我校与新南方集团合作建立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为例,校企共同开发《创业拓展课》,共建实训“基地”,该基地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实体,资产所有权按出资额归校企双方按比例持有。“基地”董事会由校企双方代表组成,在董事会授权下,学生经营团队(每个团队由8-12人组成)通过竞争上岗产生执行总经理及运营总监、财务总监、物流总监、市场总监和行政总监等,每个经营团队以1-5天为周期轮流全面负责基地经营活动,并对经营结果负责。因此,可以说,“基地”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真实的“实战”平台。实践管理体系框架具体如下图1所示:
3.1.2 双方职责和任务
(1)企业方的职责和任务:企业方负责基地的装修建设以及物品设备的前期投入工作;企业方负责办理基地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卫生许可等相应证照,并出任法定代表人;资产所有权归甲方所有;企业方拥有基地的经营权和冠名权,并按连锁管理的统一规定进行管理;企业方委派一名创业导师全程跟进学生经营团队的运营,并给予指导和管理;企业方定期派出培训团队或导师,对学生经营团队进行系列的创业理念、创业思维、技能、市场营销、营运、物流、财务、行政、人力资源、团队等各方面经营管理的实战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经营团队解决实际经营中的问题;企业方有权利和义务组织基地内和校园内,以及校际之间的经营、推广、创业比赛,为学生经营团队提供更多的实战锻炼机会;企业方有义务为在经营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团队和个人颁发由公司或公司与相关部门联合颁发的相关荣誉证书,为学生创造毕业后更容易就业、创业的通行证;企业方今后的招聘中,有责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或直接录用在基地经营实践中表现优异(尤其是获得荣誉证书)的学生;通过公开培训、选拔考试的基础上,按程序和相关规定决定入选学生经营团队的人员及负责人,当某个学生经营团队经营不善时有权利向董事会提出撤换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之要求;企业方在基地合约期满后,有权利按相关优惠条件优先续约;实践基地经营过程中,在基地运作盈利的情况下,在涉及学校已有其他公司经营产品,尤其是某些专营或限制同类经营产品合同到期的,在同等条件下,甲方及其关联企业有优先谈判、优先进驻权,目的在于扩大基地的经营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企业方有义务遵守乙方校园有关管理规定,如有违反,按校方相关规定处理。
(2)校方的职责和任务:校方尽可能出具相关证明协助公司办理相关证照;校方有可能的情况下委派一名工作人员,参与基地董事会工作,并出任监事,除担负正常的监督职责外并负责协调公司与学生经营团队之间的关系;校方协助甲方进行每期学生创业实践团队的前期招募工作;校方对参加基地董事会的学生经营团队代表有提名权;有权利在基地盈利的基础上,在扣除经营成本和优先支付给学生经营团队奖金后,根据实际情况,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具体数额由董事会讨论决定;有责任和义务为基地的学生经营团队免费提供在培训、经营、竞赛、市场推广过程中所需的帮助,如培训场地、竞赛场地、仓储场地、会议场地、推广场地、市场准入、学校内部沟通等。
3.2 建设专兼结合指导教师队伍
校企共育实体的指导教师队伍,由我校教师和企业的营销人员共同组成,我们会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专职教师向兼职教师学习工作领域中的岗位职业能力,兼职教师向专职教师学习教学规律,专兼教师持续不断地交流使教师队伍的素质呈螺旋上升的发展,形成了专兼制度的长效机制。
3.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学校和企业成为共同的培养主体。
打破原来校企合作时企业只是被动地接受邀请参与培养人才的状况,教育主体双方按照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顺序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共同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在现场实施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并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3.1 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以前的校企合作的课改是企业被动地接受学校邀请后为了短期利益而参加,而我们的校企共育其教育主体是双方,企业为了长远的人才需要而与我们一起主动地参与课改,教育主体双方按照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顺序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共同设置教学内容、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并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3.2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改必然会满足学生对职业能力的需要,加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等,所有这一切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能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以前的校企合作的课改是企业被动地接受学校邀请后为了短期利益而参加,而我们的校企共育其教育主体是双方,企业为了长远的人才需要而与我们一起主动地参与课改,教育主体双方按照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顺序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中的节点(即分项职业能力)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共同设置教学内容、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并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改必然会满足学生对职业能力的需要,加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等,所有这一切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能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4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绩效
成果推广及受益面:
市场营销示范性专业通过建设,特别是建立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了,更切合企业的需要,完善了我们的内涵建设,对外会产生积极的品牌效应。这一切将会给学院其他专业、广东省及全国兄弟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形成楷模作用,同时会吸引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从而满足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对市场营销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所以应用前景广阔并可以实现以下三个效应。
(1)提升效应。在校企共育的条件下,与企业共同依据工作流程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在教学现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共同制定学习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对学生的职业培养质量。
(2)促进效应。为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势必会完善各种机制包括:营销专业与行业企业信息互动机制、工学结合机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技能鉴定的协同机制、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机制、与行业企业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实训教材开发机制、教学做融合机制、教育资源整合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双师教师培养机制及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
(3)是带动效应。我们将总结出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会给其他学院营销专业形成楷模作用,带动其他学院营销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水平,使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让广东省的高职营销专业步入良性的发展循环。
综上所述,我们一旦对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对全国的示范作用不言而喻。 学院着眼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努力创新办学体制,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为手段”的基本理念,积极探索互惠双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连续5年进行职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采取“学工交替”、 “订单式”、“推荐式”、“代培式”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取得了毕业生就业率在100%、签约率100%,专业对口率85%以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在95%以上的较好效果,甚至出现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13名学生在大二时就与浙江省首家五星级饭店宁波南苑饭店签订了协议,成为“南苑管理班”的学员,毕业后直接在南苑饭店就业的好现象。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内涵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探索出了一条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行之有效的专业建设之路。
5 实施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在借鉴董事会领导下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产业优势和学校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校企共育的新领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5.1 具体建设思路
(1)依托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全程参与,搭建校企共育平台;创新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在企业内按行业建设若干子基地,如中医药营销实践基地、房地产营销实践基地、酒店服务业实践基地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基地逐步建成“新南方中医药营销班”、“新南方房地产营销班”、“新南方酒店服务业班”等订单班,实行人才的定向培养。
(2)由参与共建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人才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人才的培养质量。
(3)由我院市场营销专任教师和合作企业方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加强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5.2具体实施内容
(1)进一步完善“以岗位核心技能为导向,校企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完善我院市场营销以五大专业技能为重心、三个方向细分培养的“岗位核心技能导向,校企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锻炼学生在团队管理、市场营销、门店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技能,特别是强化其在市场调研、商品推销、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终端营销五大专业技能。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3)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与改革,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实施方法:
依托与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采用调查分析法,深入企业,获得第一手资料,在课题组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完成工作流程及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的界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共同制定实施教学现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形成学习评价标准。
6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之思考
校企共育的实体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企业和学院一样成为教育主体,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打破原来校企合作时企业只是被动地接受邀请参与培养人才的状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教育主体双方按照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顺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共同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在现场实施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并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具体说来,可以通过我院与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为切入口,目前双方正在实施的“邓老凉茶工贸店”已经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企业和学院一样成为教育主体,为了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由企业经理人和校内专任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团队,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 专兼教师一起根据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 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 编写具有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形成创业拓展课,它与其他课程一样,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内容、考核方案等教学文件完备。
我们将工作领域的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并形成创业拓展课。课程教学及考核过程与经营及考核过程高度一致,按进程分为上岗前培训及考核,试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熟练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提高门店营业额方案策划及考核和提高门店利润方案策划及考核等五个阶段。
专兼职教师共同在现场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并依据共同制定的学习评价标准进行学习评价。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以创业拓展课为样板,改革原来的课程体系。
特色: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将理论教学穿插于工作过程中,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加深对基本理论、原理的理解。
(2)课程设计与工作过程一体化。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3)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一体化。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4)教室与工作实践岗位一体化。相关教学活动在工作实践岗位中完成。
(5)课程考核与实践绩效考核一体化。课程考核与实践业绩考核高度一致。以《创业拓展课》为例,按进程分为上岗前培训及考核,试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熟练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提高门店营业额方案策划及考核和提高门店利润方案策划及考核等五个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一旦对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对全国的示范作用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一、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是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学生学习英语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英语表达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都具有很好辅助作用,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讲十分重要。英语学科属于外来语言,比学习中文更具有难度,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很有必要。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不够理想。基于翻转课堂的英语教学过程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翻转课堂一词属于音译词汇,从FlippedCLassModel翻译过来。基于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旧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教师的思维模式,教师更多的任务是理解学生的思想模式、加以正确的引导。令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不再是理论,而更多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高职英语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根据教师的节奏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先教学生后学,造成学生过度依赖教师,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流程基本上是教师课堂上讲解新的知识点,学生课后写作业。这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就是教与学割裂,英语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是无法强迫的,若学生的思维没有与教师同步进入教学情境,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情上,学生无法有效吸收知识,教师也无法达成英语教学目标。教师应打破固定思维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展开英语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识、吸收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
(二)教学资源不充足
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若教学资源不足,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有较大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授课资源主要来源途径就是英语教材。虽然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英语词汇量,但部分英语词汇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词汇仍采用反复记忆的方式。词汇没有结合语境运用,即使学生反复记忆也会很快忘记。而教师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为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带来难题。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紧跟时展,将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科学的教学方案。
四、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教育的新模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日资企业的不断增多,国内一些综合性大学以及高职类学院都开办了日语类专业,日语教学不论从规模还是从效率,无论从量还是在质方面都发展迅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即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又要培养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商务日语》是高职应用日语专业中一门专业性核心课程,是将基础商务知识与专业日语知识相融合的课程。该课程根据外贸实务工作的具体需求,培养用日语独立进行外贸实务的能力。涉及的实务主题有商务沟通、客户发展、会展、产品介绍、外贸谈判等。主要内容有产品交易、客户接待、产品介绍、交易盘处理、包装与运输、商检与保险、索赔、签订合同、合资企业、机构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接触1500个与商务日语相关的专业词汇, 其中1000个为自主性词汇, 并能初步掌握与商务有关的基础知识。
众所周知,高职应用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定位是“重应用、重能力、重实践”,突出人才类型的特定性、实践性、多样性三大特征。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校企合作模式” 提高高职《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效应?!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应用日语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教学定位与役导。
一、高职《商务日语》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与设计理念
1.理论教学的内容
主要涉及两个部分:一为与日本客户交往中的礼节礼仪;二为基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日语。
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常识篇:介绍名片礼仪访问与接待谈判商务电信处理敬语跨文化国际交流等
・实战篇:WTO常识交易盘处理包装与运输、商检与保险、索赔、签订合同、等
2.理论教学的设计理念
(1)运用案例模拟教学法,即将一件案例运用模拟形式将商务外贸流程活动进行逐层详解,一件案例作为一个模块,我们把这种案例模块称为“外贸流程模块”,每次课程利用二个学时完成一个模块。在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外贸流程的操作内容,外贸类日语词汇与基础专业术语、常用语句和对话。
(2)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不断地对所学资料进行知识的收集整理和扩充。
(3)学生能正确处理外贸业务知识和日语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理论上以够用为度,强化语言技能的训练。课程教学的目的应是熟练掌握外贸流程的操作知识和专业日语语言技能的提高。
(4)教学内容要贴近现实外贸商务活动,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注重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以合作为形式,以模块为内容。
二、高职《商务日语》课程理论教学的效应
1.学生能熟练掌握外贸操作过程的内容与步骤、掌握外贸操作过程中的常用对话与专业日语术语,为学生进一步的实践操作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2.培养学生对商务日语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商务日语实践操作的热情,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校企合作模式” 视域下高职《商务日语》课程教学的新对策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教育的新模式,从而使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定位,那就是“凸显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贴近企业,通过实践教学逐步实现职业能力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接轨,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因此,高职《商务日语》课程教学的新对策应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1.实践教学的设计理念
(1)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方共同制定以“课内外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岗位实践相结合”为主线的培养方案。
(2)构建以理论教学中案例详解分析、模拟外贸商务活动流程、岗位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3)注重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按照“岗位任务―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构建教学模块”的项目导向式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2.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
(1)模拟谈判:以“外贸流程模块”内容为中心设置不同情境进行模拟训练。
(2)能力拓展:介绍“外贸流程模块”内容的相关信息或常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3)综合训练:采用翻译、会话等多种形式进行实际操练。
(4)行业词汇和日语专业术语的讲解与掌握:详解热门行业的日语专业词汇和相关知识,并予以掌握。
3.实践教学的效应
(1)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璧结合一体化教学,使高职学生能得到学与用相结合的效应。
(2)促进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效应,使高职学生能在真实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联想性创造性和创新性。
(3)提升了高职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查询信息的能力。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视域下高职《商务日语》课程教学的新对策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即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作为课程知识背景,模拟外贸实际工作场景为教学背景,通过体验式实践式的课程形式,将商务案例以“外贸流程模块”形式引入课堂,通过案例学习、情景演练、口语讨论、陈述和模拟谈判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外贸知识与日语专业术语,培养学生用日语及时解决外贸流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课堂与企业、教学内容与商务活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环境。充分发扬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做到校企联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实际外贸商务日语运用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学为用、用促教;教、学、用相连贯”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孙毅颖:《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系统分析》职教论坛.2002年第12期
[2]王爱华:《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3月
关键词: 高职;毕业设计;创新;选题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graduation project;innovation;subject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011-02
0 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思想、定位、目标的不断明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毕业设计作为高职教育中最后一个且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环节的选题工作又是毕业设计进行的第一步,起着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作用。本文即是从选题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将创新能力培养与高职毕业设计相融合的方法。
1 现况分析
传统的高职电子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多采用××电路设计或是××系统设计,并且在任务书中给出明确的设计的功能要求和参数要求。其主要问题体现为:
1.1 这类课题建立在指导教师的思维框架下,学生完成过程中无需经过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阶段,即没有概念设计的步骤,也就缺少创新的机会。
1.2 这类课题往往与企业和市场相脱节,学生设计时通常不会考虑市场价值和技术的先进性。
1.3 学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明确的功能和参数的实现上,文献检索的范围很窄,基本不会涉及专利的查询。很难感受到企业岗位的需求。
1.4 容易出现类型单一,内容偏少的现象。
由于在毕业设计环节,这些问题的存在,常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缺乏内涵,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2 选题工作的创新
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的第一步工作,选题是十分重要的。想要设计过程和内容创新,那么选题内容和方式必须首先适应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课题来源的创新
传统课题一般是由指导教师主观出题,有的来源于电子专业范畴中的一些经典实例;有的来源于指导教师自己承担的研究项目。学生仅仅是被动选择,因而,学生喜欢选择简单的课题或是指导较为宽松的老师的课题。若要改变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去寻找课题。拟定欲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再与指导老师讨论研究具体内容和工作量,最后共同确定课题。由于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在确定课题之前学生对课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选题的盲目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②深入企业寻找课题。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尤其是学生有意向工作的企业,了解企业产品和运作情况,到现场去发现问题,或是参与企业的技改项目,然后经过提炼后从中确定毕业设计的课题。这种课题来自于企业,并有可能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或流程上的创新。
③从市场已有产品的缺陷中寻找课题。选择一些刚上市的新型电子产品,了解产品的主要缺陷,然后通过功能分析和原理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从中确定毕业设计的课题。这种课题可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甚至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
2.2 课题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课题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多数采用一个明确的课题名称,然后指定具体的功能要求和参数要求。这样一来,学生无需创新,只要完成具体的产品设计即可。所以课题形式也应有所改进才能把创新能力的要求真正纳入毕业设计中来。建议可采用以下形式:
①新产品的设计。以某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结合本专业的知识,解决该问题,设计一个新产品出来。此时,该课题只有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信息,不给出确切的产品功能和参数指标。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先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确定产品功能,提出创新想法,完成新产品的概念设计。再根据成本、功能和参数特性筛选性价比高的可行性方案。然后再确定产品实现形式及具体参数范围。这种课题形式明确地提出了很高的创新的要求,给学生很宽的发挥空间。
②企业技改或流程的优化。以企业技改或流程优化的任务书形式下达毕业设计的课题任务。将具体企业环境、企业要求和企业流程引入毕业设计环节中来。由于企业问题多种多样,即使是相同的问题,在不同企业中也会需要不同的方法解决。采用这类课题形式,不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一些企业的运作流程,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灵活处理现场问题能力。
③现有系统或产品的改进。提出现存某个电子产品的缺陷或是不足之处,要求学生进行改进或是提高其性能参数。这类课题形式,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创新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从被完成任务的状态中,带入到主动求解问题的气氛里,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因此也能产生水平较高的毕业设计作品。
2.3 课题确定流程的创新
传统课题确定是先由指导教师申报,再由分院或系部审核通过后下达给学生。课题公布后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才能对课题有所了解,然后再着手进行设计。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导致很多学生把毕业设计当作是负担,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整个过程。
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的起始端的选题环节,如果能调整流程,让学生适当的参与确定课题,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笔者认为,可尝试以下两种方式:
①毕业设计环节开始之前,鼓励学生主动联络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各位专业教师,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指导教师。然后再通过与指导教师的进一步沟通,来选择自己想要做的毕业设计课题。最后,再由指导教师将课题整理后申报至分院或系部审核。
②将毕业设计环节和顶岗实习环节相结合。学生先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问题,然后把问题带回学校,与教师共同提炼出毕业设计课题。
总之,毕业选题环节开始之前,学生就应该参与,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还能根据学生个体特点来设计课题。毕业设计中将产生更多的创新亮点。
3 总结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创新性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应该是高职教育中长期努力的方向。选题工作作为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将对后续工作有着关键的影响,尤其应该注意。笔者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101-02
范例教学法的内涵
范例教学作为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于20世纪50~70年代的联邦德国,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论流派之一。所谓范例教学,就是通过典型的内容和方式,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发展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范例教学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范例教学的核心是学习者积极和主动的学习;第二个特点是关于学生动机的,即教与学的过程必须和学习者业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第三,范例教学要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所要掌握的知识和内部逻辑。
《报检业务》课程对范例教学的诉求
《报检业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技能课程。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重点介绍各种货物进出口报检业务流程,在对我国现行检验检疫业务流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设计并操作企业报检岗位工作任务相关的学习任务与技能训练项目,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具有报检员岗位证书且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敬业爱岗精神及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报检业务》课程对范例教学的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报检业务》课程主体教学内容为程序性知识 高职《报检业务》课程的主要内容,如入境特殊货物的报检,出境特殊货物的报检,人员携带物、邮寄物、快件的报检,集装物的报检等都为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要求学生把已经理解消化了的规则,再转化为熟练的行为,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把知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能力(程序性知识),这一目标,必须通过训练才能达到。这类知识与目前高职院校流行的“技能”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基本一致。
《报检业务》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枯燥 由于《报检业务》课程主体为程序性知识,按照教材上的章节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会有大量的重复。比如,入境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报检,按产品又可细分为动物及遗传物质、肉类产品、水产品和其他动物产品,它们的报检流程基本一样,如果不断地重复学习,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最终无法实现《报检业务》课程教学目标。因此,高职教师应合理引入范例教学,使《报检业务》课程的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好地掌握报检知识和技能。
《报检业务》课程的技能性要求 高职《报检业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检验检疫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报检单的填制规范;掌握报检流程知识;能顺利地完成报检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重视实训,通过实际任务范例模拟报检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高职毕业学生能够掌握报检这一特定岗位具备的操作能力,独立、高质量地完成企业报检工作。
范例教学法在《报检
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范例教学法在《报检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在图1所示的流程中,即通过解说《报检业务》精选范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报检,揭示报检的一般规律,最后通过现实任务操作,使学生获得报检的经验和技能。
精选《报检业务》课程范例 《报检业务》课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体现在入境特殊货物报检和出境特殊货物报检上。入境报检的特殊货物有动物及动物产品、植物及植物产品、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化妆品、玩具、机电产品、汽车、石材、涂料、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特殊物品、展览品及带有木质包装的货物。入境报检的特殊货物有动物及动物产品、植物及植物产品、机电产品、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化妆品、玩具、木制家具、竹木草制品、危险货物、带木质包装的货物报检、对外承包工程及援外物资等。如何从表1所示报检特殊货物中精选范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高职《报检业务》的课程特点,精选范例主要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普遍性原则。即精选的范例能够提示报检一般、普遍的规律。例如,可将入境一般报检、入境流向和异地施检报检、出境一般报检、出境换证报检作为普遍性的范例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学生通过这些范例的学习,可以掌握进出境货物报检的基本流程。(2)例外原则。例外原则作为普遍性原则的补充,可以使进出境货物报检的流程更趋于完整。例如,入境食品、化妆品的报检,由于食品、化妆品的报检通关和出证都由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完成,其与入境流向和异地施检报检中通关由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而出证由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完成,有很大的区别。另外,出境危险货物的报检,由于涉及《货物包装性能检验结果单》应作为范例进行解讲。(3)兴趣性原则。精选的范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活动物入境报检,可以选择动物园从孟加拉国进口的白老虎,因为好多学生都参观过动物园,见过白老虎,这时就可以提出问题:白老虎从上海口岸航空入境,应该如何报检?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报检的规律 在给学生讲解范例的过程中,不仅应要求学生画出报检的基本流程,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报检流程的基本原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特殊类型的货物上,画出其进出口报检流程,探索报检的规律。(1)明确基本原理。在讲解入境一般报检的范例时,可以用图片、PPT和视频制作出入境一般报检的流程,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同时,要对入境一般报检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不需要对入境一般报检的流程硬性记忆,而是在对基本原理理解的基础上画出报检流程。(2)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布置的报检任务,画出报检流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而且也是对范例教学效果的检验,能检验学生是否通过范例学习,抓住报检的本质,将“个别”抽象为“类型”,找出隐藏在“类型”背后的报检规律性内容。
以现实任务驱动,要求学生设计报检流程 任务驱动教学可使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求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项目展示和应用能体现知识的实用性,充分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愉悦感,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学生通过学习《报检业务》范例,推及其他货物类型,对报检业务流程的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教师可以布置实际的企业报检任务,要求学生完成。例如,可以拿一份机电企业进口旧机电产品的外贸合同、信用证,要求学生设计出旧机电产品进口的报检业务流程,设计作业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也可独立完成。作品完成后,教师提供企业报检的完整资料,供学生参考,以弥补作品设计中的不足。学生通过多个现实报检任务的设计,就会从中获取报检的实际经验和技能。
《报检业务》实施范例
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范例教学法在《报检业务》课程中应用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在以小组形式完成的作业中,部分小组的学生存在“搭便车”的现象。所以,任课教师在授课内容选择以及授课方法上要符合学情,使抽象知识具体化,用贴近生活的范例对知识进行讲解,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要抓住“90后”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受到他人关注的特点,鼓励他们,参与他们的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些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对任课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 范例教学在高职《报检业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对《报检业务》的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对知识点理解要透彻。其次,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对企业的实际报检业务流程要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对学生设计的报检流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再次,教师应就《报检业务》课程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企业的报检员作为《报检业务》的校外教师,提供企业报检范例并参与报检范例的开发与设计,这样才能保证有大量的现实报检任务供学生进行报检流程的设计。
参考文献:
[1]罗明东,和学仁,李志平.教育技术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87-193.
[2]杜科星.高职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浅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0(11):52-53.
[3]张雪,夏远利.《报检实务》课程趣味性教学方法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