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人-组织匹配研究综述
人-组织匹配(P-O Fit)的理念最初是由Lewin提出的,他认为个体行为表现是其所处环境和其本身的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指出个体和组织互动产生的匹配感受,对双方都会带来积极作用。也就是人的行为是其本身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函数。
关于人-组织匹配的内涵,很多学者把其宽泛地定义为人与组织之间的相容性。这种相容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以概念化。因此,在对人-组织匹配的定义中,存在着两种划分方式:Muchinsky 和Monahan提出的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Caplan等学者提出的需要-供给观点和要求-能力观点。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是指当个体“补充的、修饰的或拥有的特征与某个环境中其他个体具有相似性的时候”,就产生了匹配。两种的区别在于,一致性匹配强调个体与组织其他成员或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相似性。互补性匹配则强调个体要是否拥有独特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可以弥补组织的不足。需要-供给观点从组织的角度出发,认为当组织满足了个体的需要和偏好时,匹配就发生了。而要求-能力观点则从个体的角度出发,认为当个体拥有组织所要求的能力时,匹配就产生了。
目前在人-组织匹配领域被广为接受的概念模型是Kristof(1996)提出的。他是在整合了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这一整合模型。Kristof的模型整合了Muchinsky 和Monahan提出的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以及Caplan等学者提出的需要-供给观点和要求-能力观点。他将人-组织匹配定义为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下人与组织的相容性(见下图):①人和组织至少一方能够提供另一方需要的资源;②人和组织具有相似的一些基本特征;③或者以上两种情况都存在。
Kristof认为,一致性匹配(箭头a)发生在个体和组织的基本特征相似时。个体的基本特征包括目标、个性、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而组织的基本特征则包括组织目标、组织氛围、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等内容。当两者在上面若干方面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时,才可能出现一致性匹配。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互补性匹配包括两方面:如果提供了能够满足个体工作所需的财务、物质和心理资源,以及未来的发展机会,则匹配就产生了,这种匹配就是需求-供给匹配(箭头b);如果员工在努力、承诺、经验、知识以及KSAs等方面能符合组织的要求时,要求-能力匹配就实现了(箭头c)。
以上关于人-组织匹配模型的研究,是目前我们在人-组织匹配领域涉及到主要类型,至于哪一种类型更为合理,学者们还未达成一致共识。国内学者关于人-组织匹配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入相关调节变量、情境因素、心理变量等,进行中国情境下的验证与发展。比如,张琦(2011)对人与组织匹配关系模型中调节变量进行了探讨,将岗位层级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到人-组织匹配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模型中,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岗位层级对人-组织匹配与组织公民行为总体关系上的调节作用没有通过检验。张燕君(2011)对组织情境下人-组织匹配对个体绩效的影响研究,从匹配动态性角度,构建了基于人格的人-组织匹配模型,并对影响该匹配的组织情境因素进行了发掘,建立了一个新的个体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框架,并设计了指导实践的绩效干预模型,弥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二、个体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Hunter通过研究,提出了基于个体知识能力差异的Hunter模型,该模型指出:个体的知识水平和对工作任务的熟练度直接影响上级的绩效评估,其中,知识水平的影响力更大;个体的一般心理能力对知识水平和工作任务熟练度有直接影响,但对工作绩效没有直接的影响。后续学者在Hunter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其他变量以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度。例如,Borman,White和Dorsey在原模型基础上加入了被评估者的个性特征变量和人际关系变量,发现除了个体能力、知识水平和工作任务熟练度之外,人际关系变量和被评估者个性特征变量对绩效评估的最终结果也有很大影响。
Motowidlo,Borman和Schmit(1997)提出了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个体差异的理论模型,指出个体变量差异是影响任务绩效和情境绩效的因素;人格对任务绩效产生影响,但人格能更好地预知关系绩效,但是Motowidlo等人没有对这个模型加以验证VanScotter和Motowidlo在进一步把情境绩效分割为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维度时,认为二者有不同的预测因子。他们认为,个体的知识水平、经验和能力可以预测任务绩效;人格特征中的外向性、随和性、积极情感和社会自信心能够预测人际促进绩效;而工作责任心、目标导向和对任务成就的期望与工作奉献绩效显著相关。
对个体绩效的研究随着对员工满意度和绩效提升等问题的关注,研究的热点从60年代开始逐渐转移到工作特性领域,希望能找出不同特性的组合是如何形成各种工作的,并就这些工作特性是否具有激励作用,对于员工绩效与工作满意度又会产生何种影响开展研究(Robbins,2001)。从这个思路出发,Haackman 和Oldham提出了工作特性模式(JCM),即尽量使工作具备完整性,技能多样化,让员工感受到该项工作对组织的重要性,同时尽量向员工充分授权,以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经常就员工完成工作的情况进行回馈,以使员工感受到该工作的意义,增加责任感,进而提升工作绩效。
姚艳红、肖石英(2006)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组织公民行为与个体工作绩效成正相关关系;组织公民行为不但能有效的改善员工自身的工作绩效,而且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整体提高。胡月晓(2006)指出员工工作满意度对工作效率有重要的影响。佘元冠、黄孝斌(2007)以组织的中层管理者为对象,总结了影响领导绩效的七个因素;建立了绩效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张燕君(2011)对组织情境下人-组织匹配对个体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匹配动态性角度,构建了基于人格的人-组织匹配模型,并对影响该匹配的组织情境因素进行了发掘,建立了一个新的个体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框架,并设计了指导实践的绩效干预模型,弥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三、评述与展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虽然有实证表明人-组织匹配对个体绩效有重要的影响,但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如何,是否存在调节变量、中介变量等其他变量的影响等,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并提出相应的绩效干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萍.人与组织匹配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作者简介:王立婷(1985-),女,籍贯:甘肃景泰,职称: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引言
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人类常用的两种语言和交流手段,且近年来这两种语言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经常得到运用,并取得理想效果。但是,该两种语言在运用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人们更多的重视画面形式的研究,并没有对其本身进行深刻研究。从日常习惯及生活经验得出:利用不同的语言描述相同的事物时产生的效果可能不同,其原因主要由语言的特征所决定的。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统称为视觉语言,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通的地方,而二者的结合使用能让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在包装设计中形成共鸣[1]。本文将以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为起点,分析二者的基本特征及在产品包装中的运用,现综述如下。
1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的基本特征
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均是产品包装设计中最为常见的语言,其目的均是为了表达产品的基本概念,向顾客传达信息,其基本特征具体如下。
1.1图形语言基本特征
图形语言是我国视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位,它是利用图形、符号等描述相关事物的特性,是图形与对象之间的共有特征的表现。图形语言在视觉语言中更加直观、准确,具有一定的真实感和情景感,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以情景再现的模式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日常生活中的相关事物均存在自己独特的图形符号,并且部分图形符号之间还存在一定抽象的相似性。图形语言最显著的特性就是直观性,它通过图形方式对信息进行视觉化描述,使得客户能够直接、客观的了解产品的外形、材质、色彩等,并且能够对产品的相关细节进行了解,从而产生一种共鸣[2]。
1.2文字语言的基本特征
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相比,相对比较抽象。利用文字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既不像绘画、雕刻那样需要较大的空间,诉说人们的视觉感受,也不像音乐那样直接作用于顾客的听觉,也不会像电影等通过形象、生动的形态直接传递给顾客。顾客只有了解、读懂文字后才会了解真实的意图。文字语言在运用时存在一定的间接性,容易导致不同的顾客阅读时产生偏差和提醒,从而能保证人们获得精神愉悦。同时,文字语言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它运用抽象、逻辑性较强的言语传递相关信息,人们必须经过一定的思考、解读才能真正了解其寓意。最后,文字语言还具有一定的界定性,通过文字语言能让人们大脑中联想到相类似的事物,引起人们想象和进行思考、交流,从而达到产品包装的效果[3]。
2产品包装中的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
2.1具体形式与图文关系产品包装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人们对某一种产品进行具象表现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1)对象本身。如从产品的外观、材料、色彩、质感等。
(2)借助某一种某一图形或语言进行诱导。由此看出:在具象表现的包装设计中,虽然图形是视觉中心和主体,文字一般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并不意味着文字不重要或者次要。图形在发挥作用的同时文字不仅能为图形创造出合适的情景,还能够更加直观的反应产品的基本特性[4]。
2.2抽象形式与图文关系
(1)包装中的图形是“虚”的,更加侧重于塑造一种意境,起到烘托的作用。由于意向是一种感性的形象,属于意中之象,图形由于缺乏具体的形象而并未发挥其作用。此时则能够发挥位置的作用,能够在画面上处于第一视觉层次和中心位置,能够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包装。此时,文字占据了视觉信息传递的主导地位,能够让单一的图形文字更加充实和饱满。
(2)抽象的图形相对比较抽象,让人难以真正理解其中的寓意。此时,则需要配备一定的文字进行描述,保证让顾客能够准确的了解产品的真正意图。此时,文字语言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能正确的引导顾客了解设计者的真实意图。
3综合形式的图文关系
包装设计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将具体的图形与抽象的图形结合起来,并且在图像中配备一定的文字。通常而言,当图形所说的产品比较明确,对于产品的表达十分清晰时,应该减少文字的描述,以增加图形语言的视觉力度。而当图形相对比较抽象,它的多义性比较明显,不同的顾客对解读的意义不同,通过配备适当的文字能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引导顾客思维活动。文字是视觉信息的重要表达工具之一,是一种具有深刻视觉形式的图形语言,在飞速发展的包装设计中,文字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文字的形式也从单一的文字向多种文字类型发展。如:产品包装过程中不仅结合了图形,并将文字作为图形语言的载体,对视觉信息进行表达,更加强调产品的个性,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并且能够正确的传递产品的相关信息,展现自己的个性风格和审美。同时,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还有一种特殊的情景,即将文字作为图形的一部分,与图形联合使用或者对文字进行一定的修饰、放大,从而起到良好的强调、突出作用,并且这种包装设计近年来日渐成为一种趋势[5]。
4结语
包装设计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包装设计中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均是其重要的手段,但是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本身并不是其最终的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视觉信息。对于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而言,必须认识到产生包装的目的、表达的意思及主题。在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进行修饰、设计等,能够将产品包装的不同元素之间进行有机的组合,使得图形、文字更加协调,从而能够提高产品包装时信息的传达和效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进入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林双庆,张进平.浅析意象图形语言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5(2):106-106.
[2]黄强苓.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主流与中国包装设计的民族性[J].包装工程,2004,25(3):133-134.
[3]HUANGQiang-ling.TheDevelopmentMainstreamofModernArtDesignandNationalityofChinaPackagingDesign[J].PackagingEngineering,2004,25(3):133-134.
1.引言
服饰审美价值观即人们从审美角度对服饰所作出的评价、判断和行为情感倾向。以往研究偏重服饰文化学和社会学两个角度,服饰美学也体现了人的心理过程,因此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了解当前大学生对服饰审美的真实看法,提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穿衣搭配及服装消费建议。本研究运用理论推导,在前期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构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问卷结构,探析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的发展特点。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沈阳市十一所大学中12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尽量平衡学校类型、年级、性别比例。共回收有效问卷1041份。随机选取519份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全部1041份做发展特点差异检验分析。
2.2研究工具
自编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调查问卷。正式问卷共22题,1~5分记分,信、效度指标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包括四个维度,“搭配合理”指服装颜色和款式的搭配是否合理,服饰是否与场合、身份适宜;“个性时尚”指穿着时尚,意在彰显个性;“崇尚品牌”指注重穿着品牌服装;“舒适自然”指看重服装穿着的舒适度。
2.3研究程序
运用理论推导,在前期访谈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建构问卷结构,共36题。通过专家评定保留30题,形成初始问卷。再进行项目分析,最终保留22个项目,包括“搭配合理”、“个性时尚”、“崇尚品牌”、“舒适自然”四个维度。采用随机排列方式,其中一提为反向计分题。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选取43名学生两周后重测,进行重测信度检验。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结果
3.1正式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正式问卷的数据做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831;Bartlett球型检验值为2749.995,呈显著性水平(p=0.000),数据基本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Oblimin斜交旋转法,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和陡阶图的形态抽取公共因素。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共4个;累积贡献率达48.287%;共同度均大于0.300;载荷都较高,在0.489~0.750之间,不存在同时在两个维度上都有接近载荷的项目;故22个项目全都保留下来。
四因素结构与最初理论建构相比稍有变化,将“社会适宜”与“搭配合理”合并为“搭配合理”;将“追求时尚”与“张扬个性”合并为“个性时尚”。最终,22个项目中包含搭配合理、个性时尚、崇尚品牌、舒适自然四个维度。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各个因素的变异值可知,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的审美倾向依次为:“搭配合理”、“个性时尚”、“崇尚品牌”、“舒适自然”,这基本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3.2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问卷的同质性信度(0.601~0.770)、分半信度(0.579~0.748)与重测信度(0.763~0.878)指标都比较好,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因素载荷在0.489~0.750之间,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此外[0],通过专家评定确保问卷的内容效度。
3.3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的差异性检验
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的描述统计结果可知,“搭配合理”(3.0~4.5分)和“舒适自然”(2.8~4.2分)两个维度得分较高,“个性时尚”(2.1~3.5分)和“崇尚品牌”(2.2~3.6分)两个维度得分居中。
以年级、性别为自变量,服饰审美价值观的四个因子为因变量,做多因素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服饰审美价值观年级差异显著(F=2.842,p0.01),性别差异显著(F=25.091,p0.01),交互作用不显著。
对性别、年级差异做单变量检验,“搭配合理”、“崇尚品牌”两个因子的性别差异性显著(F=64.070,p0.01;F=15.135,p0.01),女生比男生更看重“搭配合理”和“崇尚品牌”。
“搭配合理”因子的年级差异性显著(F=5.259,p0.01),其他因子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对“搭配合理”因子的年级差异做事后检验(LSD),大四年级与其他三个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大四学生搭配合理的倾向低于其他三个年级。
对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总分做进一步的单变量检验,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总分的年级差异不显著,但是性别差异显著(F=6.086,p0.05)。这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所持有的服饰审美价值观相似,而男女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服饰审美价值观的看法上有明显不同。
4.讨论与建议
大学生服饰审美价值观的审美倾向依次为:“搭配合理”、“个性时尚”、“崇尚品牌”、“舒适自然”。“搭配合理”、“舒适自热”维度体现了大学生理性的一面;“个性时尚”、“崇尚品牌”,体现了其非理性的一面。
“搭配合理”和“崇尚品牌”两因子的性别差异显著。女性在感知方面优于男性,女性的思维更多地偏向于形象思维,而男性的思维则更多偏向于抽象思维。女生懂得更好的对服装进行搭配,更喜欢在服饰方面攀比,因此女生更容易选择搭配合理、崇尚品牌倾向的价值观。
【第一章】新经济环境下科技型企业成长研究导论
【第二章】企业发展模式理论综述
【第三章】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概况
【4.1 4.2】山寨的说明及华强北手机产业发展概况
【4.3】手机厂商的典型案例分析
【4.4 - 4.6】华强北手机产业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华强北模式的理论说明
【结论/参考文献】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方式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摘 要
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通过实施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实现了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长的一次经济高速增长,其具体表现是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胀水平的偏低、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财政的改善,《2001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将这种发展奇迹总结为新经济。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新经济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新经济以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标志,基本特征是高技术化和全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问题。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发展模式是与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紧密相连的,我国的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而不能照搬其他。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给出了本文对于企业发展模式的认识,接着对文章写作所运用到的各种理论进行梳理,并将虚拟企业理论和破坏性创新理论作为核心理论加以详细论述,然后以文献综述的方式选取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企业发展模式进行对比,说明企业发展模式主要受政府、教育、资本和文化四种因素的制约。
第二部分,作者在全面阐述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以深圳华强北手机产业以及三家典型手机厂商为案例,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对比,说明在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对于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第三部分,本文通过对华强北手机产业及典型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从组织模式、营销模式、创新模式和融资模式四方面进行分析,创新性的总结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模式--华强北模式,并通过与其他现有典型模式的对比,说明此模式的优点与适用范围。最后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基于华强北模式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 中小科技企业 华强北模式
目录
第一章 导 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一)研究基本框架
(二)研究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综述
一、核心理论综述
(一)虚拟企业理论
(二)坏性创新理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模式研究
(二)国内相关模式研究
(三)国内外相关模式研究总结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概况
一、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定义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
(二)科技企业的定义
(三)本文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定义
二、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概况
(二)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特点
三、我国中小科技企业面临的困境
(一)外部困境
(二)内部困境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强北手机厂商的案例分析
一、关于山寨的说明
(一)"山寨"的定义
(二)"山寨手机"的说明
二、华强北手机产业发展概况
(一)华强北手机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二)华强北手机产业运行流程
三、手机厂商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研究对象选取依据
(二)研究指标的选取
(三)三家企业的比较研究
四、华强北手机产业的特点
(一)产业分工明确
(二)产业集聚明显
(三)市场定位明确
(四)产品优势独特
五、华强北手机产业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法律的风险大
(二)持续创新能力弱小
(三)产品服务质量堪忧
(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强北模式的理论说明
一、华强北手机产业特点的理论分析
(一)组织模式分析
(二)营销模式分析
(三)创新模式分析
(四)融资模式分析
二、华强北模式的提炼与相关比较
(一)华强北模式的提炼
(二)与国内外相关模式的比较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产业分工,培养核心能力
(二)注重风险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三)注重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品牌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首先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所谓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就是要将政府的主要职能从原来的过分关注经济建设的建设型政府,调 整为政府职能主要关注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其区别于管制型政府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 [17]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各级政府构建坚实的公共财政体系
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有四大体制支撑,即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城乡协调制度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从财政体制来讲,首先要 向公共财政体制转变,使其符合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职能。其次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目前比较薄弱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 付的力度,弥合东西部之间在公共服务上的差距,使其达到公开、公平、公共、民主和法制的要求。从收入分配来讲,必须按照“保低”(保障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水平),“扩中”(扩大中等收入比重),“控高”(调控过高收入),“打非”(打击并取缔非法收入)的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使收入差距扩大的趋 势得到根本性扭转,从而减轻政府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压力。[18]
(三)加大县级政府的经济自主权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力保障
有研究认为,中西部地区某些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困难,原因在于其县级财政的现状与公共财政的差距。[19]县级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 政包袱重,“市管县”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重了县级财政的压力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县级财政负担过重,财力偏紧使中西部地区县级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时有 心无力。由此,近年各省积极实施“强县扩权”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加大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中的自主权。强县扩权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县级政府的经济大权,可以 有效实现政府机构的精简,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使政府职能合理定位,并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统筹协调水平。[20]
陕西省于2007年起开始实行“强县扩权”试点。2008年一季度,15个扩权县(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 平均增长15.9%、28.7%、28.7%。扩权县直接办理的审批、核准、备案类项目大幅增加,发展环境更加宽松。神木抓住机遇,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 展,顺利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从而改写了陕西省没有全国百强县的历史。
四、总结
西方学者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天然责任,而我国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只能将范围缩小至基本公共服务。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 和各地广泛的实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必将越来越成熟。如何实现民生措施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只有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和扩大 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才能实现更大意义上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认为以下问题还应进行继续深入地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果如何评价,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措施的实行,这一领域必然会引起学者的关注。同时,各地政府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措施,这些举措应切实贯彻落实,使这些 惠民举措真正为百姓带来福利,而不是出于各级政府一时的“政绩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德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制度因素及实现路径:文献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8,(4):12.
[2]唐钧.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6种基本权利[J].时事报告,2006,(6):42-43.
[3]钱凯.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讨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8,(42):40.
[4]董立人.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5):83.
[5]王伟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般分析框架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5):74.
[6]周明海.民生的关注与追寻——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J].兰州学刊,2008,(4):87-91.
[7]金兴盛.让所有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J].今日浙江,2008,(14):44.
[8]“公共服务均等化”课题赴美加考察团.加拿大和美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的考察[J].宏观经济研究,2008,(2):29-34.
[9]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促进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宏观经济研究,2008,(5):7.
[10]骆建华.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N].浙江日报,2007—07—02(11).
[11]金兴盛.让所有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J].今日浙江,2008,(14):44.
[12]迟福林.广东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EB/OL].cird.org.cn/showfruit.aspx?ID=772.
[13]陈昌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行动路线图[J].财会研究,2008,(2):16.
[14]井敏.试论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J].学习论坛,2008,(10):53-55.
[15]陈文权,张欣.十七大以来我国理论界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讨论综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5):41-45.
[16]高尚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EB/OL]. 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4&ID=163606&replyID=&skin=1.
[17]井敏.试析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J].学习论坛,2006,(10):47-50.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 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与“南柴胡”。功能为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肋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一直以来,北柴胡受到广泛的关注,有大量鉴别、理化、提取工艺、有效成分及药理方面的文献研究,南柴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但是,南柴胡也是中药材商品柴胡的基原之一,同时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因此,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南柴胡相关文献的综述,进行对南柴胡的质量评价研究。
南柴胡含有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成分,其中皂苷类成分为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解热、镇痛、镇静、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其药效与所含的黄酮类成分及多糖类成分相关。
1 鉴别
何斜[1]对银柴胡、北柴胡与南柴胡的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特征进行了比较,认为3种药材药品名称相似,来源和性状特征相同,临床上容易混淆,应用时应注意鉴别。
谢东浩[2]将春柴胡与南、北柴胡进行了薄层色谱的比较,认为春柴胡作为药典柴胡的替代品是可行的。
2 指纹图谱
刘和平[3]对南柴胡药材皂苷高效薄层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60高效预制薄层板,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30:40:15:3)为展开剂展开,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0%硫酸乙醇液显色后获得薄层荧光色谱指纹图谱,经指纹图谱系统解决方案软件(ChromafingerTM)生成共有模式,以建立的北柴胡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共有模式为参考系,考察了不同品种柴胡药材指纹图谱特征性和异同,为不同品种柴胡的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灵敏、可靠、简便、有效的选择。
周勇[4]等对南柴胡的HPLC-ELSD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南柴胡药材和市售柴胡饮片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而北柴胡药材的化学成分则相对稳定, 且南柴胡药材与北柴胡药材化学成分差别明显, 提示南柴胡药材作为柴胡应用要谨慎。另外与柴胡药材相比, 柴胡饮片的指纹图谱也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保留时间在3040分钟之间和45分钟之后色谱峰变化尤为明显, 提示在炮制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化学成分的变化。最终本文确定了柴胡中12个主要皂苷类成分的色谱指纹峰, 并建议柴胡皂苷a、c和d 为其基本特征峰, 这对于柴胡的品种鉴定和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3 含量测定
韩强[5]对四种柴胡地上部分的黄酮成分进行比较,方法为聚酰胺薄层分析与总黄酮含量测定。聚酰胺薄层分析的条件为正丁醇-醋酸-水(6:1:3)为展开剂展开,喷以1%三铝化氯乙醇溶液,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为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薄层分析结果表明,北柴胡与银州柴胡相似,而与南柴胡、秦岭柴胡差异较大。四者均含芦丁。南柴胡、北柴胡、银州柴胡含异鼠李素;秦岭柴胡含槲皮素。可以作为值化分类依据。总黄酮测定结果表明南柴胡总黄酮含量最高。
张宏娜等[6]用HPLC-ELSD法同时测定柴胡中柴胡皂苷a、c、d和f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 mm X 4.6 mm, 5?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 min :30:70, 40 min: 50:50, 50 min: 50:50), 流速1.00 mL・ min-1, Alltech ELSD-2000ES 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8℃,气体:空气,流速3.0L・ min-1,柱温:室温。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品种柴胡及同品种不同产地柴胡的皂苷含量差异较大,但是所有药材中均以柴胡皂苷a含量最高,柴胡皂苷d次之;柴胡皂苷c和f含量较低;另外南柴胡与北柴胡相比皂苷含量相对较低。
王斌等[7]对不同产地南柴胡糖类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蒽酮-硫酸比色法比较了7个不同产地的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中还原糖、多糖和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同种柴胡由于受不同产地或不同的生长环境的影响,其糖类物质含量差别较大,河北产地的柴胡糖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黑龙江明水野生柴胡。采用上述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可靠,为建立柴胡的多指标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何斜. 银柴胡、北柴胡、南柴胡的鉴别[J]. 海峡药学,2006,18(5):108-109。
[2] 谢东浩,等。春柴胡与药典柴胡薄层色谱的比较[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334-1335。
[3] 刘和平,等。柴胡属药材皂苷高效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J]. 中国新药与药理临床,2008,19(1):38-42。
[4] Y. Zhou et al. Chromatography fingerprint analysis of Bupleuri Radix by HPLC-ELSD[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2013(22):40-46.
一、β系数的稳定性研究
就方法论而言,β系数必须从过去证券市场的收益率数据中进行估计,而过去的数据估计出来的只能是过去的β系数。过去的β系数要能用于反映现在或将来的风险,则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才行。因此,β系数稳定性的检验就显得相当的重要。根据样本数据构造的时间跨度和样本规模大小,β系数稳定性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样本数据时间跨度长短对β系数稳定性的影响,另一类研究样本组合规模大小对β系数稳定性的影响。对于β系数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表现,许多学者做过大量研究,但没有定论。关于股票β值稳定性的检验,国外的学者如Levy(1971)、Blume(1971)、图莱(1980)等大多采用统计学上的相关分析法进行研究。在众多对β系数稳定性的检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Blume和Levy检验。1971年,Blume在《财务学刊》上发表了《论风险的衡量》一文,研究了1926年1月到1968年6月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以每7年为一个时间段,用月收益率数据估计出各个时间段的β系数,然后以统计学的相关分析法为基础,对β系数的稳定性作了深入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一个时期里估计出来的β系数是其未来估计值的有偏估计;组合规模越大,其未来的β系数越能被准确地预测。同年,Levy研究了1960年至1970年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0种股票,他缩短了估计的时间段,采用周收益率数据,并改变了前后估计时间段等长的传统做法,以52周为基期,后续期分别为52周、26周和13周。研究的主要结论认为:在较短的时间段内(52周),单一股票的β系数是相当不稳定的,但是组合β系数的稳定性有显著的提高。而且,组合规模越大,估计时间段越长,β系数的稳定性越高。1974年,Baesel运用转移矩阵法研究了估计时间段长短对β系数估计值稳定性的影响。他把估计时间段分别设定为12、24、48、72和108个月,对1950年至1967年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160只股票进行研究后,提出:随着估计时间段的延长,单个股票β系数的稳定性将会增强,且最佳估计时间段是108个月。1975年,Porter和EzZen采用随机组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后认为,组合的构造方式会影响β系数的稳定性,β系数的稳定性并不会随着组合规模的扩大而有所提高。1994年,国内的学者沈艺峰最早把“Chow检验法”用于股票β估计值的稳定性检验。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的β系数估计及其稳定性检验》一文中,对1992年6月至1993年12月上海证券市场的10种股票的β值进行估计,然后将时限一分为二,采用“Chow检验法”研究这10只股票的β值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著变化。检验结果表明,除了“延中实业”外,所有股票的β值都是稳定的。沈艺峰和洪锡熙(1999)又采用相同的方法,对深圳证券交易所1996年度所有上市公司股票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个股票或是股票组合,β系数都不具有稳定性,以过去期间的数据估计出来的β系数值无法代表未来的β系数值,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是变动不定和难以预测的。2000年,靳云汇、李学在《中国股市β系数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对沪深两市51种1992年以前上市的股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票β系数随着上市时间增加基本上趋于不稳定,利用β系数的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β系数的可靠性较差。
综观β系数稳定性的实证研究,绝大多数研究认为证券的β系数不具有稳定性,虽然可以借助于组合的方式来获得较为稳定的β系数,但对于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来讲,这意味着不能简单地用过去时期数据所估计的β系数作为当前和未来时期的预测值。因此,除了在估计方法和数据选取等方面寻求β系数的变动原因之外,许多学者还从公司的基本特征等方面人手探讨导致同一证券的β系数在不同时期出现变动以及不同证券的β系数在同一时期存在差异性的影响因素。
二、β系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股票贝塔系数存在不稳定性,说明有必要进一步对股票β估计值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正如James Farrell和Walter J,Renhart(1997)所指出的:股票贝塔值的不稳定性并不令人惊异,公司的基本因素(如产品生命周期、财务政策)随时间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股价的变动,从而股票β值也随之改变。因此,差异性分析能一定程度地解释股票β值的不稳定性,有利于更准确地预测股票β值。一般认为,影响股价变动和股票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汇率等;行业因素,如行业生命周期、市场竞争性等;公司基本特征(本文就是从此方面对股票的预期β系数进行探讨的);战争及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如心理预期。以上因素均能导致股价变动,从而影响股票的系统性风险。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分析公司基本特征和行业因素这两个方面。理论上,公司规模的大小、资本结构、经营收入的周期性及公司的负债比例等基本特征的变化将改变公司的风险特性,从而影响公司所发行股票的风险。因此,学术界对公司的基本特征变量是否会影响其股票的系统性风险系数展开研究。鉴于公司的会计资料能传递与公司基本特征有关的风险信息,在实证研究中,通常用会计变量作为反映公司基本特征的量化指标。Ball和Brown(1969)最早注意到会计信息与β系数存在相关关系,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Beaver,Kettler和Seholes(1970)从公司基本特征人手研究股票β值的影响因素。他们把公司基本特征细分为七个会计变量:股利支付率(Difidend Payout Ratio);成长性,即总资产增长率(Asset Size Growth);财务杠杆(Leverage);流动比率(Liquidity);规模(Size);盈利变动率(Earning Variability);会计贝塔系数(Aceounting Beta)。研究结果表明:在1947年至1956年和1957年至1965年这两个期间,纽约证券市场上307家上市公司单个股票和5种股票的组合的系统风险与盈利变动性、股利支付率、会计贝塔系数和财务杠杆这4个会计变量之间一致且显著相关;对于每个变量,组合的相关程度高于个股的相关程度;系统风险与成长性、规模和流动比率这3个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与理论假设不一致或显著无关。学术界认为,
Beaver等人首次系统地研究系统风险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Bildersee(1975)研究1956年至1966年期间纽约证券市场制造业和零售业的71家公司的系统风险与11个会计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最后指出了与系统风险相关的6个会计变量(负债比率、优先股与普通股的比例、销售与权益资本的比例、流动比率、市盈率的标准差、会计贝塔系数),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此外,Harmada(1972)研究财务结构对股票系统风险的作用,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财务杠杆与股票β值呈正相关关系。曼德尔克(1984)则增加了对经营杠杆这一因素的分析,并表明股票β估计值与经营杠杆存在高度、显著的相关关系。Gahlon和Gentry(1982)进一步研究表明系统风险是以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总收入的方差系数、息税后收益和市场组合收益之间协方差系数为自变量的一个函数。Mandelker和Rhee(1984)也证实了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能够解释大部分的系统风险的变动。Huffman(1989)发现系统风险与财务杠杆系数正相关而与经营杠杆系数负相关。Mansah(1992)指出公司的经营决策、财务决策和战略决策与系统风险是相关的。Rosenberg和McKibben(1973)的研究发现不同行业的β值存在持续的差异。于是,Rosanberg和Marathe(1975)进一步把39个行业哑变量加入股票β值的分析模型中,来解释股票β值的差异,形成著名的集个股市场特征、公司基本因素和行业性质于一体的“罗森伯格系统”(Rosenberg’s system)。Rosenberg和Marathe对该模型的首次检验表明模型对未来β系数的预测能力好于其它的预测模型。由于理论上的吸引力和检验结果的支持,用罗森伯格系统生成的β系数预测值得到广泛的认可,著名的BARRA咨询机构(由Rosenberg创建)就采用了这一系统。一般来讲,行业因素对股票β值产生影响的原因有: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行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行业内竞争程度。但吕长江,赵岩(2003)的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市场中Beta系数并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但在按照是否被纳入计算成份类指数的标准将股票进行分类,即分为成份股和非成份股,这两大类股票的Beta系数存在显著的差异。刘永涛(2004)研究也发现:就我国目前的五行业分类方法来看,β系数在行业间的区分并不明显;在证监会的CSRC行业分类标准下,β系数在各行业的区分整体上表现出差别性,但两两之间β系数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还有一类学者,他们利用数学推导来研究β值和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Chei-Chang Chiou and Robert K.Su(2004)运用数学的方法结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obb-Douglas函数和净盈余函数推导分析了系统风险和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系统风险的决定因素包括收益、销售增长、账面价值、股利、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市场回报率和无风险回报率,并提出了以下结论:对于一个前一年度有着正收益和本年度有着销售增长的公司来说,如果当前账面价值、股利和收益对股价影响的联合效应(即股价弹性之和)为正(负),那么以产品的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为量度的总杠杆系数对系统风险有正的(负的)影响;当账面价值和收益对股价的影响(即股价弹性)为正而股利对股价的影响(即股价弹性)为正(负)时,股利对系统风险有正的(负的)影响;对于一个有着正(负)销售增长的公司来讲,在给定的系统风险水平下,经营杠杆系数正(负)相关于其财务杠杆系数。郑君君(2000)运用数学推理的方法研究了β系数和市盈率之间的关系,并且得到了它们相关的表达式,结果显示β系数与市盈率呈负相关关系。
相比于国外的研究而言,国内关于β系数的影响因素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吴世农、冉孟顺、肖珉和李雅莉(1999)借鉴Beaver等人的研究,收集1997年至1998年上海证券市场200家上市公司公布的会计信息,应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股票系统性风险系数的7个会计变量(股利支付率、总资产增长率、流动比率、财务杠杆、公司规模、盈利变动性和经营杠杆)进行了相关性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和财务杠杆与股票的系统风险呈正相关关系,股利支付率与股票的系统风险呈负相关关系;从组合后的回归分析看,流通规模对股票组合的β值具有显著影响;经营杠杆对个股或组合的β值都没有显著影响,流动比率与系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盈利波动性与股票系统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这些都是与财务理论相左的。农卓恩(2000)以1998年初在深交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周实际收益率数据估计股票的β系数,选择18个财务指标,研究β系数与这些财务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股票β系数与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弱。
三、β系数的预测性研究
由于经验研究已经证明β系数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如何准确地预测未来的β值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对未来β系数的预测主要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是基于时间序列关系的预测;二是基于差异性影响因素的预测。1971年,Blume在《论风险衡量》一文中指出,如果β估计值向均值回归的速度不随时间改变,就可以在估计β系数时围绕这一趋势修正估计值。他采用简单线性模型β2=a+bβ1,来估计相邻两期β估计值之间的回归关系,用此回归关系修正对其将来值的估计。1973年,Vasicke在《关于在证券β系数的贝叶斯估计中运用横截面信息的一项注释》一文中根据β系数的回归趋势,把贝叶斯决策方法引入β系数的估计中,提出了贝叶斯调整法。Vasicke认为仅仅依据样本的信息来估计β系数是不够的,如果能把有关β系数先验分布的资料与样本的信息结合起来,就能降低估计误差。基于差异性影响因素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基础β系数法和罗森伯格系统。基础β系数是根据公司基本特征的变化来估计未来的β系数,模型中的自变量为反映公司特征的财务和会计变量。前面已经提到,罗森伯格(Rosenberg)在1973年和1975年以及随后的研究中,集历史β系数、个股市场特征、公司基本因素和行业特征于一体,对β系数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并据此对未来的β系数进行预测,建立了著名的“罗森伯格系统”。罗森伯格系统试图将历史β系数和基础β系数两种分析思路综合到一个模型中,以提高β系数预测的准确度。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5)03-0078-06
一、引言
2014年前三个季度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同比增长率依次为:4.2%、7.4%、7.9%,第三产业的增速超过一、二产业,意味着中国经济正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1]。在经济新常态下,商务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优先发展部分,颇具研究意义,而国内对此研究却较少 [2]。目前,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聚集在行业层面和区域经济层面,尚未发现针对商务服务业从微观层面(即单个企业层面)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而企业是构成行业的基本单位,单个企业的内部状态研究是了解一个行业发展态势、发现症结所在的根本依据。基于此,本文以中国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2009~2013年的绩效状况进行分析,并从内部寻找影响绩效的因素,为促进商务服务业企业发展提供建议,为从微观层面研究商务服务业抛砖引玉。
二、文献综述与假设
(一)绩效
在战略管理领域,“绩效”是一个重要的持续热点 [3]。关于绩效的测量,Liargovas和Skandalis(2010)[4]总结了13篇影响力较大的文章对绩效测量指标的使用情况,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据此,本文选用ROA和ROE两个指标测量绩效。
绩效是企业发展程度和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根据供需理论,需求是市场存在和行业形成的根基。一方面,转轨中的中国经济需要商务服务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商务服务业的作用逐步凸显,为生产、贸易等类型企业提供专业服务、配套服务,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因此,不少地方政府已意识到商务服务业的作用,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需要商务服务业。随着创业环境的优化,中小微企业孵化量提升,需要更多的商务服务业提供配套服务。商务服务业的需求方主要是生产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微生产型企业 [5]。总之,商务服务业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据此假设1:
H1:近年来,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整体绩效大幅提升。
同一行业的企业面临共同的外部环境,但企业具有异质性,不同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6],因此,在同一行业,有些企业盈利颇多,有些却是惨淡经营或濒临破产[7]。据此假设2:
H2:商务服务业各上市公司间绩效存在显著差异。
(二)绩效影响因素
绩效影响因素的测量亦存在较大差异。Liargovas和Skandalis(2010)[4]、Rosairo等(2012)[8]、Khalifa和Shafii(2013)[9]、舒谦和陈治亚(2014)[10]均从不同层面研究了绩效影响因素,且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论。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本文归纳出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四个维度(见图1),并基于此提出假设,构建影响因素模型。
图1绩效影响因素框架
1.基本特征: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规模、年龄是企业异质性的外在表现,在对绩效的影响上通常作为控制变量。有效规模理论认为企业存在最佳有效规模,规模与绩效呈倒“U”型关系。年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则缺乏足够的论证。年龄较大企业积累更多的资源、经验与技能,在规范性和要素禀赋上优于年轻企业,但在变革能力和增长能力上往往较弱。在新兴市场中,商务服务业处于前期成长阶段,经验积累和规模效应相对重要,据此假设3:
H3:基本特征是影响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假设包含以下分假设:
H3a:规模对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H3b:年龄对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5年第3期2015年第3期(总第195期)陈青姣,盖玉坤: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
2.治理结构:高管激励与董事会行为。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董事会状况是研究治理结构的常见指标。在高管激励研究领域,形成了两类主流观点:一类认为高激励可以调动高层管理者的积极性,产生高绩效;另一类则认为过度激励可能导致高层管理者的过激行为,如铤而走险等,产生更大的委托效应和短期行为,从而对绩效产生负面作用。体现高管激励程度的主要指标为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情况。通常情况下,高管持股激励比高薪激励更为有效,可减少高管的短期行为。
董事会是企业所有者行使权力的途径,是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的一种机制[11]。在衡量董事会规范性、独立性和行为强度时,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职、董事会会议次数是常用的指标。关于董事会规模与绩效的关系,国外研究存在相反的结论[11],可能的原因尚缺乏有效的说明。关于董事会会议、董事会独立性与绩效的关系也存在较大分歧[12]。由此假设4:
H4:治理结构是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此假设包含以下分假设:
H4a:高层激励对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向不确定;
H4b: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和董事会会议次数对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向不确定。
3.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两权分离度与国有股份。
股权结构通常采用股权集中度、两权分离度来衡量。另外,在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份比重通常也影响企业绩效,因此,本研究将此指标纳入股权结构测量的范围。
首先,股权集中度与绩效的关系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一是利益收敛理论――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越精心治理,企业绩效越好;二是利益侵蚀理论――大股东会侵蚀小股东的利益从而导致差绩效。[10-12]其次,两权分离度指控制权与所有权之间的差值,差值越大越容易激起终极控股人侵蚀其他投资人的权益,从而产生隧道行为,这是委托问题产生的又一主要途径(Claessens,2001)。尤其是在财产保护机制并不健全的中国,两权分立带来的负面作用更易显现[13]。再次,国有持股比例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两种可能的影响:一是利用政府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好的资源、政策与机会;二是在国有资产具体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不作为现象严重,不利于经营效果的提升。
基于上述三点,提出假设5:
H5:股权结构是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此假设包含三个分假设:
H5a:股权集中度对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向不确定;
H5b:两权分离度对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产生消极作用;
H5c:国有持股比例对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影响方向不确定。
4.财务杠杆: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经营杠杆。适当的负债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益手段,而过度负债将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在金融市场不完善、融资途径相对狭窄的背景下,融资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负债率一定程度体现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同时,商务服务业企业需要通过高财务杠杆实现快速增长。基于此,提出假设6:
H6:资产负债率对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通过财经网站“证券之星”获得中国上市公司商务服务业板块的24家上市公司名录,其中4家公司数据缺失严重,最终选择了20家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公司的主要指标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研究采用面板数据,原因是面板数据可解决研究对象较少的问题,减少数据偏差风险,同时,面板数据信息量大、变异性高、共线性少。在研究时间的选择上,截至2014年底,20家公司的平均年龄为15年,成立时间最长的是海印股份和粤传媒,达22年,时间最短的是华谊嘉信,仅有5年。综合研究对象的成立时间和数据的实效性、可得性,面板时间范围定为2009~2013年。采用STATA12.0和SPSS19.0分析数据。
(二)变量及测量
表1列举了变量及测量信息。考虑到商务服务业企业具有人员密集性特征,员工依赖度高,其规模用总资产和员工人数两个指标测量。为减少数据的共线性,用员工人数、总资产、企业年龄、高管薪酬等的自然对数测量。四、结果分析
(一)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状况分析
2009~2013年商务服务业样本企业绩效描述性统计见表2。相比之下,ROA更能体现经营状况,原因是:中国上市公司有为了避免亏损或获得配股权而通过盈余管理将ROE维持在略高于6%或10%以上区间的激励[14]。从ROA均值看,仅有2009年超过了7%,其余四年在5%左右波动,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总体绩效不理想。
(二)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及结果分析
在绩效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中,人员规模、高管薪酬变异性较大,说明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个体间的基本差异较大。从员工人数和总资产均值来看,商务服务业上市公司总体规模不大。
绩效影响因素测量模型的豪斯曼检验结果为(见表4):以ROA为因变量的模型1、3和4更适合固定效应,模型2更适合随机效应;以ROE为因变量的模型1和3更适用固定效应,模型2和4更适用随机效应。表4呈现了ROA线性回归结果(受版面限制,省略ROE的线性回归结果,只阐述主要结论)。
1.模型1:基本特征对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模型1(式1a、1b)测量基本特征对绩效的影响作用。
ROA it =c01 + a1 (size1 it) + b1 (size2 it) +
m1 (LN age it) + u it(1a)
ROE it =c02 + a2 (size1 it) + b2 (size2 it) +
m2 (LN age it) + v it(1b)
回归结果表明,模型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员工人数、企业年龄对ROA有显著促进作用,总资产对ROA有显著消极作用;企业年龄对ROE有显著促进作用,总资产对ROE有显著消极作用,员工人数对ROE有促进作用,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H3、H3a得到了部分验证,H3b得到了验证。
2.模型2:治理结构对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模型2(式2a、2b)测量治理结构对绩效的影响作用。
ROA it =c01 + a1 (LNsalarry it) +b1 (Nshrsms it) +
m1 (LNboard it) +n1 (meeting it) +
d1 (duel it) +u it (2a)
ROE it =c02 + a2 (LNsalarry it) + b2 (Nshrsms it) +
3.下面哪项不是实验性研究的优点:B. 应用的普遍性好
4.下面对类实验研究的描述错误的是:D. 类实验性研究在回答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时,比实验性研究的可信度高
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最佳分配比例是:A. 1:1
6.实验设盲是为了避免:D. 以上均是
7.百科全书属于:B. 参考性工具书
8.文献检索时应当先检索:A. 电子文献
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属于:A. 参考数据库
10.资料搜集时应注意:D. 以上都是
11. 国内最大型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为:A.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12.综述的组成包括:B. 封面、题名页、目次摘要
13.通过综述的写作,可以:D. 以上都是
14.以下一般宜采用纵式写法的综述是:C. 动态性综述
15.学位经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进行讨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全体委员中至少()以上通过才符合要求。B. 三分之二
16.学位论文的组成不包括:D. 答辩报告
17.写好综述的关键是:D. 体现创新的思想
18.资料搜集时应注意:D. 以上都是
19.下面哪项不符合图书的特点:C. 出版周期短
20. Web上最大的免费提供临床医学全文文献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
(CME)的网点是:B. Medscape(医景)(/)
21.学术性期刊多选用的文摘类型是:A. 报道性文摘
22.下面哪项是情报线索:C. 二次文献
23. 揭示文献内容较深的是:B. 索引
24.一个研究人员的全部工作时间中,查阅文献的时间占: B. 50.90%
25.现代最常用的摘要形式为:C. 结构式摘要
26.医学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不包括:A. 描述性
27.医学学术论文的前置部分不包括:D. 前言
28.以下不能成为著者的是:C. 对研究组做一般监管者
29.实验型论文的讨论部分:B. 要体现创造性发现与独到见解
30.以下结构灵活,没有统一格式的论文是:D. 医学管理论文
31.对于由一个错误的实验设计所产生的实验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
之前,其最好的补救办法是:D. 重新设计,重做实验
32.实验设计的核心内容由三方面组成:D. 以上都包括
33. 什么是实验设计不可缺少的三要素:D. 以上都是
34.试验设计中强调必须遵守“随机、对照、重复、均衡”四大原则,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C. 纯化“信号”、降低“噪音”、多快好省
35. 下列对于实验设计类型阐述全面的是:A. 就是在实验研究中安排实验因素和重要非实验因素(简称区组因素)的一种结构或模式
36.属于重复原则的是下列哪项C. 即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做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独立实验
37.下面对Delphi法的叙述错误的是:C. 与专家会议的效果相同
38. 下面对非结构式资料收集的评价错误的是:D. 可对资料作出精确的统计分析
39. 最常用的量表是:B. Likert量表
40.下面对于问卷法收集资料的描述错误的是:D. 敏感性问题穿插放在卷中的位置
41.下面对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A. 高信度一定能代表高效度
42.收集小儿的资料一般选用的问题类型是:A. 两分制问题
43.统计研究设计的目的在于:D. 以上均是
44. 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的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D. 统计分析
45.规范化的临床试验,其核心问题就是:D. 既要考虑到以人为对象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又要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
46.下列哪项不是实验设计的三要素:D. 受试时间
47..实验设计的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D. 不用对参与实验研究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48.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应由研究者与申办者共同商定并签字,报( )审判后实施:A. 伦理委员会
49.下列描述错误的是:B. 某作者观测中药组与西药组在服药后1 、3 、6 周的骨密度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分析
50. 在制作统计表时常见的错误表现在:C. 主谓倒置
51.统计推断方面的错误包括:D. 以上均是
52.通常认为均数小于( )倍标准差的资料呈偏态分布:A. 2 倍
53.以下哪项不属于临床试验论文设计问题:D. 使用标准误代替标准差
54.临床疗效常用“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描述,这类资料属于等级变量资料,应采用何种统计方法:C. 秩和检验或Ridit分析
55.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AJ)检索特点是下列哪
个C. 引文检索,相关度排序检索
56.在Elsevier Science数据库高级检索与专家检索中区别是下列哪项 B. 可用布尔逻辑表达式
57.资料搜集时应注意:D. 以上都是
58.文献检索时应当先检索:A. 电子文献
59.目前世界上最大和最广泛使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是:C. ProQuest博硕士论文数据库
60.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属于:A. 参考数据库
61.国内最大型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为:A.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62.百科全书属于:B. 参考性工具书
63.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描述,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 病例组与对照组是自然已经形成的,并不是研究者能主观控制的
64.下列哪项被认为是最佳标准的临床试验:D. 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65.临床科研选题应具有可行性,下列哪项不符合其要求:D. 不需要获取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66.以下哪项不是临床科研课题的来源: C. 国外的同类研究
67.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基本特征是:D. 以上均是
68.对临床科研目的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C. 进行疾病病因的微观研究
69.临床群体研究的传统模式的优点是:D. 以上均是
70.下面哪项不是我国目前临床群体研究在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C. 仅凭病例报道
71.现代临床群体研究中,研究者最为关心的要点是:A. 信息的真实性
72临床群体研究的关键环节是:C. CRF和数据库
73.现代临床群体研究的本质特征是:B. 信息流
74.临床群体研究的现代模式的思路是:A. 研究目标——研究设计——
75.反映一组性质相同的观测值的平均水平,常选用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适合用算术平均数计算的资料应该是服从( )的。D. t分布
76.某血库提供6094例ABO血型分布资料如下: 血型O、A、B、AB人数为1823、1598、2032、641。该资料中与“血型”这个变量对应的资料该叫做什么资料呢?B. 名义资料
77.《600例小儿烧伤休克期治疗分析》,原作者在文中指出:“600例烧伤患儿,210例早期有休克症状,其中3岁以下者110例,占52%,3岁以上者100例,占48%,年龄越小,休克发生率越高。”。其错误在于:C. 误用百分率取代百分比
情境篮球是学校体育课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因其运动中充满趣味性、竞争性、创造性而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长期以来由于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在篮球课中学习主动性低,学习效果差。
为改变目前的篮球教学现状,设置问题情境的“研究性学习”被广泛的尝试。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设置篮球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注重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1)“以身体活动为主”这是体育与其它知识传授类不同区别的最大的特征。(2)在篮球课中设置问题情境,首先要考虑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应选择篮球运动中的问题,且是学生学习篮球过程中客观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并且问题的解决应以篮球技术学习过程为媒介,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离不开运动中的练习、尝试、观察、分析。
二、充分考虑体育课程的目标
体育课程的目标包括三个领域:学习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设置问题情境不仅要考虑学习领域的目标,更要考虑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还要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交流、讨论、协商、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三、设置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篮球教学中能够设置很多的问题情境,但设置问题的难度要适当。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篮球技术水平和心智发展水平,提出的问题要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太易,学生会缺少成就感;太难,力不能及,学生难以探索,又易产生失败感。因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篮球学习动机和热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索是学习篮球技术成败的关键。
四、鼓励教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应当努力培养出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篮球运动历经百年发展,技术在不断发展创新,没有绝对正确的、最终的篮球技术。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虽然学生现有的水平离篮球技术的创新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教师应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特别是通过实践中不断创新。
五、教学的组织形式多以“小组探究”的形式为主
学生在自己探究投篮技术时,往往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整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采用班级整体研究学习,容易造成见解分歧后难以达成共识的纷争局面或消极应付的现象,使教学活动显得耗时、混乱,不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篮球教学陷入困境。因此采用“小组学习(5-6人)”的形式,每个小组设立一、两个重点问题,最后一起讨论交流各组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使全班学生们的篮球技术共同提高和完善。
六、学习评价不在结果,而在过程
当学生经过小组学习和交流篮球技术有所提高时,教师要给学生以热情的赞赏和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归纳整理所学篮球技术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方法,特别是归纳总结学习篮球技术过程中所运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使学生掌握解决篮球运动中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创造性能力不断增强,学生思维更加灵敏,最终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外国教育资料,1999.1.
[2]皮连生.现在认知学习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4]谢铁兔.篮球技术教学训练步骤与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9.
[5]孙民治.篮球纵横.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6]滕子敬,宋尽贤.第二界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综述.中国学校体育,2003.6.
[7]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索.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8]金鑫.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中国学校体育,2003.2.
[9]刘平平.运用“问题探索”上好中小学体育课.中国学校体育,2003.2.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①“以身体活动为主”,这是体育与其它知识传授类不同区别的最大的特征;②由于是以身体活动为主,因此必须以从事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篮球课中设置问题情境,应首先考虑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在篮球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应选择篮球运动中的问题,且是学生学习篮球过程中客观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应以篮球技术学习过程为媒介,学生解决问题离不开运动中的练习、尝试、观察、分析。
二、充分考虑体育课程的目标
体育课程的目标包括三个领域(学习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设置问题情境不仅要考虑学习领域的目标,更要考虑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设置问题情境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还要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通过解决问题中的交流、讨论、协商、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三、学习中充分发扬民主
鼓励创新,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应当努力培养出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篮球运动历经百年发展,技术在不断发展创新,没有绝对正确的、最终的篮球技术。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虽然学生现有的水平离篮球技术的创新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教师应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特别是通过实践中不断创新。
四、设置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篮球教学中能够设置很多的问题情景,但设置问题的难度要适当,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篮球技术水平和心智发展水平。提出的问题要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太易,学生会缺少成就感;太难,力不能及,学生难以探索,又易产生失败感。因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篮球学习动机和热情、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索是学习篮球技术成败的关键。
五、教学的组织形式多
以“小组探究”的形式为主。学生在自己探究投篮技术时,往往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整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采用班级整体研究学习,容易造成见解分歧后难以达成共识的纷争局面或消极应付的现象,使教学活动显得耗时、混乱,不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篮球教学陷入困境。因此采用“小组学习”(5--6人)的形式,每个小组设立一两个重点问题,最后一起讨论交流各组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使全班学生们的篮球技术共同提高和完善。
六、学习评价不在结果,而在过程
当学生经过小组学习和交流篮球技术有所提高时,教师要给学生以热情的赞扬和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归纳整理所学篮球技术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篮球技术的方法,特别是归纳总结学习篮球技术过程中所运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使学生掌握解决篮球运动中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创造性能力不断增强,学生思维更加灵敏,最终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外国教育资料》。
2、皮连生《现在认知学习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1。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4、谢铁兔《篮球技术教学训练步骤与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5、孙民治《篮球纵横》.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6、滕子敬 宋尽贤《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综述》.中国学校体育,1997。
7、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索》.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6。
8、金鑫《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中国学校体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