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岗位需求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运用,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成熟,之后会计信息系统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传统手工会计向计算机会计发展,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财政部曾提出在未来几年内全国要有40%-60%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这对于一个拥
有几千万企业的大国来说,无疑是任重道远。
1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管理活动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区别。相同之处在于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都需要有专设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直接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各管理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费,计划、审计、证券、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因此,会计知识和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又是综合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另外,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大热门职业中,有六个专业都属于财经类专业。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2006-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新分析预测结果,2005-2010年,我国每年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人数:
得出在2009年前,我国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在2009年后将出现供求关系的拐点,虽然目前的会计专业太热,供过于求,但它毕竟是一个层次较高的专业,尤其是当今人才市场上对于高学历、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求贤若渴,只要会计专业学生能够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前途仍被看好。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会计类专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势:
(1)会计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不同数量的需要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
(2)市场需求量较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直高居不下,在市场的需求上连续位列前三位,另据专家分析,未来财经类行业中有较多热门行业,所以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是较乐观的。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比较好并非绝对好,并不意味着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能在人才市场上无往不利,所向披靡,从目前人才市场上看,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
(2)毕业生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会计类专业就业压力增大。
(3)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超出了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
①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出纳及数据录入岗位。
④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
⑤证券、投资部门管理人员。
(2)小型企业: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信贷或市场营销部门管理岗位。
④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⑤计划及其它业务管理岗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运用,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成熟,之后会计信息系统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传统手工会计向计算机会计发展,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财政部曾提出在未来几年内全国要有40%-60%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这对于一个拥
有几千万企业的大国来说,无疑是任重道远。
1 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
2 会计专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管理活动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区别。相同之处在于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都需要有专设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直接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各管理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费,计划、审计、证券、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因此,会计知识和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又是综合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另外,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大热门职业中,有六个专业都属于财经类专业。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2006-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新分析预测结果,2005-2010年,我国每年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人数:
得出在2009年前,我国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在2009年后将出现供求关系的拐点,虽然目前的会计专业太热,供过于求,但它毕竟是一个层次较高的专业,尤其是当今人才市场上对于高学历、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求贤若渴,只要会计专业学生能够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前途仍被看好。
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会计类专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势:
(1)会计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不同数量的需要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
(2)市场需求量较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直高居不下,在市场的需求上连续位列前三位,另据专家分析,未来财经类行业中有较多热门行业,所以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是较乐观的。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比较好并非绝对好,并不意味着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能在人才市场上无往不利,所向披靡,从目前人才市场上看,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
(2)毕业生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会计类专业就业压力增大。
(3)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超出了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
①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出纳及数据录入岗位。
④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
⑤证券、投资部门管理人员。
(2)小型企业: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信贷或市场营销部门管理岗位。
④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⑤计划及其它业务管理岗位。
“十一五”以来,国家税务局系统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按需培训,因材施教,开展了大规模、高层次、专业化的在职干部培训,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得到显著改善,多项统计指标已经走在全国机关前列,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教育培训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培训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抓好培训需求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本人多年从事税务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现从“三基三对三化”的视角对税务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作以分析研究。
一、抓“三基”,准确定位需求
找准问题,一线藕丝牵大象;问题失准,千钧大锤砸苍蝇。税务干部培训不是传统的国民序列教育,培训的目的不是让学员做“好学生”,而是要做“好干部”。因此,抓好培训需求,提炼具体培训目标十分重要。实际工作时定位需求时要抓好“三基”。
(一)基于税务机关战略规划来看
就是要按照税务系统的战略性工作规划来定位需求,要把教育作为一切税收工作的基础,推进依法治税、科学管理,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些都是培训工作构成的方向性要求。为此,可以设计分级分类培训的规划,采取脱产培训、学历教育、网络教学、岗位练兵、自学自修等五类方式一体化的培训方法,把全部人员划分为政工、稽查、征收、管理、法制、计统、财务、文秘、信息、后勤等类别,分别进行需求分析,为培训需求的提出提供先决条件。
(二)基于税收工作发展情况来看
在税收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某些工作“瓶颈”,而所谓“瓶颈”也就是工作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就是培训需求的重点部位,需要敏锐地把握。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通过基层调研,发现征管和稽查人员在管理和稽查中对于电子记账不熟悉,管理和查帐效果不好,针对这个“薄弱环节”,每年可以设计一个“会计信息化培训班”。
(三)基于税务干部能力结构来看
在做培训需求分析时,全面分析税务干部现有能力与实现其岗位职责或者转岗后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和薄弱环节,基于对其现有胜任力素质水平的测评和考核,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才能有的放矢,提升培训的效果。分析中注意税务机关岗位类别、学历结构、专业背景、职务特征、实际工作水平,以及相关政策变化程度等情况从而做到按需培训。一般来说,适合税务干部需要的培训,辅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进而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能够激发其从内心深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抓“三对”,精准分析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不是收集一堆资料,罗列一系列数据,而是从这些纷繁复杂的资料、数据背后探究出真正的问题症结所在,才是培训需求分析的要旨。培训需求调研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三对”的方式,以保证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客观性、全面性。
(一)比对能力现状,找准培训谁
一是把干部能力与税收管理实际需要进行比对。一般通过全员岗位练兵、系列能手竞赛活动,选拔产生一批岗位能手,同时对竞赛试卷进行评析,找出实际业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作为下一年度的培训重点。二是把培训项目现状与税收管理实际需要比对。主要是通过培训评估,把上一年度的培训项目质量做一个客观评价,结合当前税收管理工作的热点、难点、重点,进行项目调整或者内容调整。三是把干部培训情况与项目培训现状比对。一般采取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方式,其中访谈法根据访谈规模和目标不同分为一对一访谈和小组访谈。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基本上每个培训班的培训对象都能很容易划定,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二)对接培训需要,知道训什么
在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活动中,注重工作创新,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网络征集“三结合”,使需求分析的覆盖面更广、真实性更强、工作效率更高,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对接培训需要,知道怎样训
问题找到了,情况明白了,培训项目设计的方案就要更具针对性,充分体现个性化,追求效果最大化。其实就是要改进培训方法,充实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在传统培训主要采取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辅以电教、拓展训练等方法基础上,应进行一些新的探索,更加注重快乐学习、团队学习。
三、抓“三化”,全面落实需求
再好的需求分析还是需要培训落实。着力做好培训管理工作,通过“三化”来落实需求分析。
(一)明确目标把握需求,实现培训设计科学化
策划工作要认真分析培训对象,根据培训对象的岗位要求、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培训经历,确定符合需求、切合实际的培训目标。科学设计培训内容,有层次,有重点、既贯彻组织意图,也满足个体需求。灵活选用培训方式方法,不拘泥于简单地课堂讲授,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体验式教学方法交互进行。力争培训需求得到最充分体现,保证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二)开发能力管理系统,实现培训管理“一体化”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医院已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科学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 宜春旅游人才需求与培养之研究 现代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IT高职人才需求与培养 日语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医院信息化建设分析与策略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对现代会计信息化本科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 传统网页设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对比研究 黑龙江省外贸人才需求与高职人才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培养研究 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高职培养定位 当前物业管理行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策略分析 谈笔记本电脑产业链岗位人才需求与培养策略 浅析全球化下的涉外会计人才需求与培养 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赣州发展建设人才需求的对接研究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与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国物流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动漫产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矛盾的问题研究 廊坊市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研究 小康社会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周毅,刘燕,张元亭,等.医学信息学的研究领域及人才培养[J].医学信息学,2005,18(8) :856-858.
[4]王丽伟,曹锦丹,王伟.医学信息人才在卫生信息化领域的供需差距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l0(8):1-2,8.
[5]原振秋,张凌.现代化医院中信息科的定位与职能[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16(2):19-21.
国家在高职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社会服务”就成为高职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社会调研分析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需求分析。高职会计专业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创造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培养目标。
(二)高职会计专业社会需求分析。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面向社会的,必须清楚地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才能因岗施教。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型企业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主要需求者,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三种岗位上的需求较多。它们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第一、具备会计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如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第二,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如实践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第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第四,取得一定的资格证书如会计师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
二、高职会计专业服务学生的不足
(一)高职高专的发展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确。从现有不同高职院校会计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么是照抄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把所有的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实施的课程不是中职课程模式的照搬,就是大学本科课程的翻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难以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三)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建设。高职会计专业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更多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很少关注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便有很高的知识和技能,但是缺失了一个会计人员最基本的素质,最终不仅不能给社会创造价值,相反会给社会的稳定造成隐患。
三、高职会计专业提高服务学生能力的举措
通过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高职会计专业要当好学生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要从学生需要出发,更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准确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以及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实干和创新精神,能适应会计一线岗位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从根本上定位了高职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其综合应用能力。
(二)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注重应用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体,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重新规划设计课程,创新课程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广泛调研、与企业充分合作、聘请企业专家等途径,与会计行业紧密合作开发课程,根据会计、财经法规的变化要求及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作为教学改革内容,结合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任务驱动方式加强产学合作。一方面按企业的需求来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将学生送进企业,让其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岗位的职责,领会实际工作的内涵,掌握真正的技能。
(四)实行“双证结合”。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应统筹兼顾学历知识和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标准,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结合”制度,这是高职教育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制度性保障,将有效地提高专业教学的适应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凸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建立“岗、证”课程体系,实现“双证结合”,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师考试考试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中,体现人素质为本、能力主导、兼顾考证的理念。
(五)贯穿素质教育。在新型的课程体系中应加入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同时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忘灌输职业道德的教育。高职会计专业要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紧扣专业素质教育内涵,围绕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观念技能,培养学生健康情感,树立“诚信为本”的会计职业人格,完善创新品质,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高职会计专业只有把服务学生放在第一位,才能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培鑫.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史菊林.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就业环境对接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分析,2011
一、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需求分析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起点,也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以输出具有职业能力人才为主要功能的职业教育课程而言,明确的需求是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应用于外语教学过程在国外外语教学界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它最初用于外语教学中的“专门用途英语/语言”(ESP/ LSP= English/ Language for Specific or Special Purposes)中。Richterich (1972) 第一个提出了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的模式。这种模式指出了如何满足外语学习者在未来的语言使用环境中的交际需求的系列范畴,这些范畴后来用在了确定ESP/ LSP 的具体语言教学内容和目标上。
尽管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利用需求分析理论对外语教学进行了研究(余卫华,2002;陈冰冰,2010等),但是鲜有研究者将此理论用于对高职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通过广泛调查和校际交流了解到,在我国高职英语选修课设置过程中, 需求分析是个被忽视的环节,对英语学习要求过多,而较少考虑其它方面诸如职业能力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背景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进行了以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专业英语模块的英语教学研究,但对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教学研究明显滞后,在英语选修课程设置上侧重于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忽视了对各专业的特定需求。既然教学对象是高职院校学生,就必须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行业发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需求分析研究,以此需求分析为基础,建设出满足学生兴趣和行业发展需要的英语选修课程体系。
二、目前高职英语选修课教学现状
1.高职学生英语水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的“三校生”,这部分学生在初级阶段学过几年英语,英语基础较差。为了保证生源,大多数高职院校只能以先招收再培养为原则,通过降低分数段的方式来完成招生计划。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层次就出现很大差异。而分数较低的学生,大部分都存在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对语法知识只是了解皮毛,词汇量甚少,语音语调不纯正,这样一来给高职英语选修课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2.教学内容
目前英语选修课教材没有与职业岗位相关的英语情景学习,没有体现高职特色,没有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与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脱节,没有职业特色,不能满足行业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对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及训练,对学生就业帮助不大。
3.师资队伍结构
如今承担高职英语选修课教学的老师大部分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外语听说能力,但跨学科、跨专业的师资比较少,大多数英语教师没有相关行业或者相关岗位的知识,难以做到基于职业岗位能力构建教学内容,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基于需求分析的选修课新体系的构建对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以及技能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财经类高职院校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
1.基于需求分析构建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高职英语选修课程体系
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和补充,它的合理设置能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大纲设计、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通过需求分析开设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给学生尽早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满足学生职业能力需求。
(1)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更注重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需求。选修课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倡导个性化学习,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倾向和兴趣特点开设英语选修课程。高职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偏低,英语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系部和专业,基础英语水平有一定差异。调查学生个性差异,摸清学生的选课动机,分清学生是处于英语的基础补习阶段还是提高阶段,以及他们的比例,对指导以后以学生为主题的英语选修课程教学是有必要的。高职英语选修课程设置应科学、规范、灵活,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2)满足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选修课的开设不仅要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某些社会技能的兴趣,而且还要加深他们对专业技能知识相关领域的了解。对财经类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岗位所需英语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通过对财经类主要专业(会计、金融、国贸和市场营销等)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明确英语选修课教学在实现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和地位。强调英语选修课教学的目的是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为培养符合不同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突出对专业或专业群的支持服务功能,在区分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对不同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特色。
2.实施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
选修课程比必修课程灵活性更大,对英语选修课教学提出了机遇和挑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英语选修课教学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施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实际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体现高职英语选修课思想的有效途径。
3.探索一支“三双”型教学师资队伍
要较好地完成“以人为本”、“个性化学习”的高职英语选修课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目的,必须要有一支“双师、双证、双语”的“三双”型教师队伍。在财经类高职院校“双师”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从事教学工作的财经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企业职员的操作技能;“双证”要求教师既要有教师的职称证书,而且还要有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语”要求教师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新时期的英语教师不仅要英语水平高,口语交际能力强,而且要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相当了解,熟悉专业知识,具备专业目标岗位的操作技能,熟知该专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能够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努力探索培养“三双”型教师队伍的途径和方法是高职院校值得研究的课题。
4.完善多元评价的选修课考核体系
选修课成绩的评定应有别于必修课,因为选修课包括满足学生兴趣这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应改变传统的“一纸定乾坤”的结果性评价形式,实现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构建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多样化与评价主体多元化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三、结语
需求分析理论为开设实用性和功能强的高职英语选修课程体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方向,高职英语选修课的开设与教学环节必须充分考虑职业技能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实施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构建个性化的课堂模式,改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高职英语选修课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2] 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78-02
广义上说,高职英语教师从事的主要是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师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高职教育有一定的特殊之处,其所关注的是实践性、实用性以及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所以高职英语教学必定要关注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及实用需求。而ESP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把市场和行业需求纳入英语教育中,关注到了学习者将来所在的工作环境和所需语言。也就是说,ESP将英语教学和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需求。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个复杂的过程。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需求分析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必须同时考虑目标情景需求(TargetSituation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两种情况。
根据学者黄萍对需求及需求分析的阐述,可以将高职学生所学英语的需求分析列为以下问题进行综述:高职学生学完英语课程后能够做什么?用人单位期望高职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课程所达到的目的是什么?高职学生在获得英语语言能力过程中需要做什么?高职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向往或愿望是什么?
ESP的需求理论要求高职英语教师了解所教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了解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与规格,了解学生的目标情景需求和学习需求。高职院校应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改变高等职业教育中没有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中心的现状。
二、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高职英语教育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日益提高。但目前整个教师队伍师资结构还不合理,教师个人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表现出缺乏专业英语知识和教学经验,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和实际操作水平,科研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教师的发展和培训也日益得到重视,但是传统教师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变化、学校发展、行业岗位的需求。传统的教师培训形式是业务培训,大部分的高职英语教师都接受了相关培训,这种培训多为出版社所组织的假期研修培训,以听讲座报告为主要形式,往往是组织单位聘请国家知名大学教授等开展有关英语教学的报告或讲座。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实践以及实训才是其特色所在,但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均未建立起专门面向英语教师的以提升应用实践能力及实训能力为主要目的培训基地。
(一)高职英语教师应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英语教师要明白ESP教学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专业性。比如,贸易英语偏重于贸易词汇,汽车英语注重的是汽车行业的术语和新技术,医学专业的要学医学英语,会计专业的要学金融英语,机械制造的要学机械英语,秘书英语更注重日常会话及特定场合的礼仪知识。英语教师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并进行研究,有利于其个人的职业发展。研究的过程就是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的过程。随着专业知识的丰富,所教授的英语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教师满足了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高职英语教师应与专业教师合作
基于目前高职教育中缺乏既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又有相当专业素养的高素质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情况,采取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学,能够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了不能用,不会用”的问题以及摆脱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师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面临的尴尬局面。
以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互动式教学为例,专业教师分阶段为学生提出将要解决的与专业有关的问题,或向学生布置一项与专业有关的任务,让学生自己查阅国内外资料,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语言教师解答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课堂为开放式,即在一个学期中,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或任务,经过查资料和讨论后,在语言教师的帮助下,写出研究报告或者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汇报。最后在期末时,学生成绩为书面报告加口头报告的成绩。
(三)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应基于专业发展需求
学校的发展源于专业的发展,而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只有建设一支与专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高职英语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导者。在学校宏观指导下,专业带头人应制定本专业教师队伍组建的标准,不同的专业都有自己的英语课程,比如酒店英语,汽车英语,机电英语,商务英语,等等。各专业带头人应对本专业的英语教师提出具体的岗位要求,如必须参与本专业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教学大纲的设计,教材的编写或改编等。以酒店英语为例,在ESP需求理论指导下,高职英语教师应学会对酒店英语这门课程进行需求分析,包括目标情景需求分析和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
高职英语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资料收集,以及与合作酒店、学生及其他人的非正式面谈,对目标情景需求进行分析。其一,为什么开设酒店英语课?分析:酒店英语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帮助学生更容易读懂关于酒店的原版资料及其他。其二,学习者对酒店英语自身拥有的知识与技能是什么,即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中存在的语言差距是什么?分析:用哪种教学法上课,用哪种教材,教授哪些内容,是全部使用英语还是全部使用汉语或双语教学。其三,学习者自身的需要是什么,即什么时候能够使用酒店英语?分析:可在课程结束后听懂或阅读本专业原版文件,向国外专家介绍本专业,与国外同行交往,如信函、传真、发E-mail等。
北京金港机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倡导“培养塑造人才回报社会”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资格、管理能力、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组建优秀人才队伍,回报社会。
作为一个由部队转型到地方的施工企业,既要继承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地方施工生产的特点,符合地方建筑市场的要求。在这个在背景下,北京金港机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重新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培训体系、制定符合企业的培训计划,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各项培训活动,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
北京金港重庆分公司成立之初,就把企业的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分公司从制度建设、培训需求调查、培训体系设计、培训计划制订、培训费用及证件管理、培训组织和实施、培训效果评估7个方面开展工作的。结合金港总公司对重庆分公司人员证件的要求,从分公司人员培训需求调查开始,将人员培训需求与组织需要相结合,确保完成总公司对人员持证的要求,更好地服务项目的施工生产。
一、重庆分公司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
第一,以北京金港总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手册第九章培训管理为标准,对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定义、工作程序、相关文件和记录作为分公司培训管理工作的制度文件。
第二,重庆分公司组织人员编制了重庆分公司管理手册,第六章专门对培训工作做出了相应规定,具体细化培训工作的制度,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三,制定了重庆分公司培训管理办法,建全了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分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常务副总任副组长,分公司副总经理任组员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具体负责培训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重庆分公司培训需求调查
第一,金港总公司与重庆分公司年初签约对持证情况提出的要求:
一级建造师总数5人次。其中:建筑工程专业4人次,机电工程专业1人次。
注册安全工程师1人次,注册造价师1人次;中级以上职称总数16人次。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次,中级工程序列职称12人次(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暖通专业、电气专业齐全);中级及以上经济师2人次。
员岗位证书持有量70人次。其中:安全员B5人次,安全员C10人次,试验员5人次,测量员5人次,资料员5人次,施工员10人次,质检员10人次,造价员5人次,材料员5人次,合同员5人次,劳动力管理员5人次。
第二,重庆分公司从企业战略意图、企业文化、工程(质量、安全、施工)特点几个方面考虑,结合员工绩效考核工作,采用与员工主管领导座谈等形式从企业角度对员工培训提出企业的建议。
第三,结合企业对培训的规划,对个人的培训需求通过个人自我分析法、动态需求分析法,采用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分析。
第四,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基于对差距的判断,这种差距可能是目前存在的,也可能是目前尚不存在但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因此培训需求分析不仅应立足于现在,更应立足于组织发展的未来。
动态需求分析法定义:是指某位员工到了指定岗位后,其现有能力与岗位要求以及员工个人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所对应的培训课程。
自我分析法定义:自我分析法指个人对企业有关信息及自身岗位所需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来分析和判断自己的培训需求。
三、培训体系建设的流程
培训体系建设的准备主要包括岗位体系、构建胜任素质模型、岗位能力分析、岗位课程匹配四个方面。岗位体系就是要明确岗位序列、岗位等级、岗位职责、岗位评估体系、岗位任职资格、岗位职业发展六大要素。胜任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取得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培训体系建设流程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建设、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计划实施与培训评估和改进。
四、培训计划制订
在确定“培训什么”和“谁来培训”后,就要制定指导培训活动开展的方案,即培训计划。
1.培训计划的制定
培训计划的制定是在综合各部门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战略和发展规划,最终确定2013年公司的整体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编制的原则
考核培训按照不同的对象和要求可分为一般培训、分级培训和专题培训三类。一般培训就是考核知识的普及教育,它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培训内容程度浅,二是要求深入简出,通俗易懂。分级培训就是根据考核人员的级别层次和实际水平,分别进行不同程度和要求的培训的一项原则。分级培训可以在一般培训基础上进行,也可以直接进行。分级培训通常分为现场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人员、领导干部和专业人员这五个层次。专题培训在分级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如对施工组织计划、绩效评估、施工方案的编制等专业性强的培训。
3.培训计划的内容及实施
(1)岗位技能培训。结合岗位任格资格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绩效考核中评价与组织要求有差距的人员。培训内容主要结合施工企业实际,对岗位知识及新技能的培训。培训的实施,结合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按照培训计划由各部门负责人统一组织,人事行政部备案。
(2)资格证书培训。第一,执业资格的培训、职称培训、施工企业8大员培训。培训对象是根据施工生产需要,个人申请,部门提出培训,总经理批准列入年度培训计划的人员。培训内容是取得资格证书所要具备的知识。培训的实施,由人事行政部结合培训报名时间、外部培训班培训时间组织培训工作。
(3)管理晋升培训。是指管理者晋升、岗位变动所进行的培训。培训对象由各部门负责人、或总经理提出。培训内容:对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重点应侧重于观念、理念方面,此外还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管理理论和技能,如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企业经营过程控制、领导科学与艺术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课程。培训实施:为提高企业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水平,适应企业发展对管理能力的要求,聘请专家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的管理课程培训或参加脱产培训班。人事经理是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公司培训的启动由人事经理具体实施。各部门经理将部门内培训计划交人事行政部,由人事经理报总经理审阅。
(4)制度文化培训。是指向受训者介绍组织的规章制度、文化、明确岗位责职、签订岗位责任书等内容。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外部新聘的人员、组织内部轮岗、轮换及晋升的人员,以及由于新技术、新标准、新产品引进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公司的性质、文化、产品及服务、规章福利、行为规范等,组织业务、岗位职责任及标准和业务知识,组织的自然环境、组织机构、经营方式、员工组成和工作流程。培训实施:为了使受训者在短时间内熟悉公司环境,尽快进入角色,人事行政部组织员工进行新员工入职培训。部门负责人有督促本部门新入职员工参加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责任。因公不能参加入职培训者应至少提前1天通知人事行政部。
(5)提升岗位任职资格的培训。培训对象包括所有在职职工。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及态度。培训的实施:各部门制订本部门培训计划时,确定培训方法;人事行政部组织发展专员负责提供业务上的指导;严格按照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执行;将培训记录、培训资料及时交人事行政部存档。
五、培训费用及证件管理
培训费用预算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结合各单位填报的培训需求,合理制定本年的培训预算。培训费用与施工产值、人员招聘、工程规模挂钩,动态调整,确保企业施工发展的需要。
公司视员工工作需要安排员工外出接受培训,员工在外出培训之前必须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外出培训视同出勤,员工经过培训考取相应证件后,持有效发票到公司报销同时将证件交公司人事行政部存档。
注册证书注册在公司的奖励:注册证书在公司注册的,发生报名费、考试费、继续教育费、制章费由公司给予报销。相关职业证书包括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会计师。
证书注册公司工资调整说明:对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并已在单位注册的员工,根据其工资级别,按就近原则上调工资。上调标准如下:一级注册建造师(建筑)2000元/月;一级注册建造师(市政)3000元/月;二级注册建造师1000元/月;注册造价工程师1500元/月;注册岩土工程师9000元/月;注册会计师CPA 1000元/月;注册税务师1200元/月。
六、培训效果评估
1.培训效果评估的定义
企业在某一培训课程或培训项目结束后,需要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检查,以便了解培训为员工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效益及效益的大小。
2.培训评估流程
培训评估的目的:进行培训的认识、技能、绩效、情感认同及回报效果评估。
培训评估标准:一般经过目标分解、拟订出具体标准、标准讨论、实验调整四个步骤。
制定评估方案:确定评估层次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确定评估参与人员。
收集评估信息: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资料。
培训评估的方法:选择观察法、360度考核法、绩效考核法等方法进行评估。主要依据绩效考核法进行评估。
培训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培训评估概述、评估结果分析。
评估结果反馈:向学员、主管领导反馈评估结果,达到激励的目的,并通过效果评估进一步改善培训项目。
2013年培训工作投入资金比2012年增加20%,企业获得的施工产值经济效益增加了50%,比上年利润实现增加了50万元,培训费用占增加利润的10%。企业在培训中获得了经济效益、高素质的人员资质。个人通过培训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奖励政策的兑现更激励员工不断的学习、重视培训工作,分公司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创建学习型企业创造了条件。下一步,分公司将完善培训结构,使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广大职工,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
(曹洪启,男,1972年8月;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培训方面。)
2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原则
2.1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在对审计就业岗位进行定位和对职业标准进行选择之后,构建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应用”为导向形成“公共素质课、公共技能课、职业知识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模块化改革。
2.2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1)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基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应用型高等教育也应主动出击,积极寻求社会的需求点,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要面向市场和学生的实际与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课程的开发、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要能体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把教育的目标从强调理论转向强调实践,更关注培养学生的一般技能和创新能力,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动手、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等。3)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现代教育要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去不断探究与发展新知,具备自主学习、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3基于职业标准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3.1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需求分析,审计学专业是面向会计与审计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掌握会计与审计行业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熟练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日常业务运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迅速投入到会计、审计一线岗位的工作,从事出纳、应收/应付会计、费用会计、成本会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行业、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会计核算、税收筹划等工作,并且具备一定的职业升迁与终身发展能力。
一、现行教学模式
当前教学模式主要有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基本特征的集群式教学模式;“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教学管理与评价”五阶段周期循环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产教结合模式以及传统的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顺序安排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等。我国财务管理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三段式”学科型教学模式。不可否认,学科性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但也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考核方式单一等缺陷。针对财务管理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模块教学加以改善。
二、模块式教学模式
模块式教学模式汲取了工业生产中的模块化思想,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增删单元和调整组合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专业方向的调整。这种按照模块教学的思想,通过灵活的组合实现岗位群内岗位技能的融通,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模式。
模块教学的具体内涵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及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然后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再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
模块式教学模式是针对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构建相应的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突破了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了针对性。它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模块为教学单位,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三、模块教学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根据企业实际设计教学模块。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需求分析、工作分析、专项能力、素质分析、教学分析,将财务管理划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模块,并设计各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从而提供满足企业需要的财务管理人员(见表1)。
第二,根据不同模块特点,设计教学目标,进行模块实训。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按照模块内容,进行分组实训。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实训任务,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分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利用各种软件协助进行考核管理。在模块教学的同时,可以利用各种软件协助进行考核管理,如会计软件、ERP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等,使考核由主观变得更为客观。
四、财务管理教学中运用模块教学的意义
一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模块教学中,分配给每个学生明确的任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模块教学中,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各小组间处于竞争对手的关系,完全模拟实际情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学效果。通过模块教学,可以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和长处,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正。四是由传授知识变为培养能力。模块教学更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强调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各种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到的是知识而不是能力,而在模块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参与者,其积极性被极大调动,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胡连奎.运用CBE理论和方法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3).
2、姚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3).
3、寿祖平.解析德国“双元制”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5(35).
4、邓泽民,陈庆合,郭化林.借鉴CBE理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职教模式[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现行的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许多学生在实践后会计基础工作仍然很不规范、不知道企业要纳税的程序、审计工作不知从何着手等等。
为了解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寻找与行业需求的结合点,笔者通过对20余所开设有会计专业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展开了调查,除了抽阅各学校的教学文件和教学成果,还询问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重点、热点问题;同时,通过走访50多个企事业单位,了解当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社会需求状况。
一、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在此次调查中,对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发放了150份调查表,共收回123份,回收率为82%。从调查结果看,各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如下:
1.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已发生了重大、深刻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近来逐步树立的素质教育观。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有单纯的理论讲授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各高职高专院校高度重视能力、技能,积极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教学计划中显示,在校外内实训教学基地进行会计教学活动已经占到总教学时数的50%。
2.实践教学体系
各高职院校都在教学计划中加强了实践课程的份量,不仅在理论课教学中安排了实践课时,而且还开设了专门的实践课程。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1)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够全面。从目前许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来看,开设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纳税实务、出纳实务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忽视与信息化教学的结合,使信息化与手工实验相互脱节。
(2)实践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实践教学是通过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会计实践活动来完成的。通过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明确每一实践环节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环节相互联系、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使学生通过系列实训,提高专业技能,具备会计岗位工作能力。目前,一些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3)会计实训教材缺少特色。从会计准则出台至今,我国公开出版的各类会计教材数不胜其数,但其中大多数教材结构、内容雷同,缺少自己的特色,教材编写重复混乱,精品极少。
(4)考核标准不够科学
实践课程的考核比较注重对结果的考核, 而对学习过程考核不严格。 因为在实践教学中, 要详细设计实训项目, 收集相应的实训内容,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设计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只能采用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来考核学生,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签定了学生实习实训协议,但是由于会计资料是企事业单位的机密资料,本单位人员未经授权也不允许接触,更不会让外来人员翻阅甚至处理,再加上合作方收入与付出不等同等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或没有动力成为高校的会计实训基地。所以合作单位总是敷衍了事,造成校外实训往往没有实质效果。
4.实践教学师资
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专门的会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专业教师既担负会计理论教学任务,又担负会计实践教学任务。一方面,许多会计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没有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会计人才需求分析
在此次调查中,发放了150份调查表,共收回117份,回收率为78%。收回的答卷涉及到各类中小型企业、会计师/律师事务所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人才需求量分析
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会计师事务所、中小型企业、金融类机构和事业单位等。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在减少招人或根本未设定招人计划,但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基层单位仍有财会类专业的岗位空缺。 随着经济景气度的回升,各类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财会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分析
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应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型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本次针对用人单位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学历需求的比例构成如下表所示:
上表显示:66.7%的单位对财会人员要求专科文凭,17.9%的单位对财会人员要求本科文凭,13.7%的单位对财会人员要求中专文凭。由此可见,高职毕业生的文凭是能够满足一般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学历要求的。
3.岗位需求情况
会计岗位按其性质可分为高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初级会计岗位群和会计相关岗位群。
(1)高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业,地(市)级以上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地(市)以上政府机关及大中型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其它大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等。
(2)中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它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等。
(3)初级会计岗位群:各企事业、银行单位的出纳,微机录入等岗位,小型企业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岗位等。
(4)会计相关岗位群:指不直接从事业会计工作,但需要具备会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相关管理岗位。如企业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计划、营销、投资、开发等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投资、资讯等部门业务岗位及其它各类经济组织需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岗位。
上述四类会计岗位群,除去会计相关岗位群之外,高级会计岗位群需要人数较少,且对学历层次要求标准最高,一般应为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初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对学历要求标准不高,一般具备专科、中专或技校毕业程度即可;相对需要人数最多,应是高职高专会计技术教育培养的首选方向。
4.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1)实际工作中最需要的专业知识
可以看出,会计人员最需要掌握财务会计知识,但是税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知识对会计人员而言,也非常重要,而财务管理知识和审计知识由于真正运用的次数少,而不太为企业会计看重。
(2)应届毕业生不够熟练的技能调查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对高职应届毕业生的会计操作技能,企业会计是不够满意的,可见,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大大提高。
三、结论
鉴于以上调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企业在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加强有高职特色的实训教材建设工作
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实训教材建设应注重实用性、综合性和灵活多样性。
(1)实用性。实训教材既要简明实用,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实践,又要科学合理,使学生的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规范。
(2)综合性。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大量的实训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确保理论教学的“必需、够用”,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在学制相对固定的条件下,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提高教学效率,这时,教材的综合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3)灵活多样性。教材的形式要多样,内容要灵活。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或制作)教科书、讲义、实训指导书、音像材料、多媒体软件等;要跟随新会计准则、新形势的变化,把新方法、新理论及时地编制到教材中去,把不合时宜的内容删除。
3.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首先要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要逐步收集完备的实验资料,实验资料不能采用传统的教材模式,要与企业加强合作,能够采用企业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实验。此外,还要在校外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4.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必须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级会计师、企业财务总监、审计经理来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还应该把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造就一支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
[2]程俊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