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慧农业风险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诚信X”行动计划(X-X年)》和省、市X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部署,以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举措,强化责任落实,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全县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持续稳定。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工作部署到位。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听取相关职能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分析研判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研究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召开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各职能部门调度会等,对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及时进行了部署落实。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
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及时调整县食安委组成人员及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与X个食安委成员单位、X个乡镇层层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三是保障措施到位。
出台《自治县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自治县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自治县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自治县关于落实的实施意见》《自治县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自治县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自治县创建X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
加强乡镇食品安全监管站所和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协管员队伍建设,落实食品安全协管员补贴每人每年X元,合计X.X万元,积极解决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监管执法装备,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保障到位。
(二)加强部门联动,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狠抓食品生产环节监管。
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先后组织开展食品生产管理培训X次;强化源头管控,对全县所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监管。落实食品企业风险等级管理,通过严格的量化评价及动态风险分析,共完成全县X家企业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并根据风险等级确定全年监管次数。分别与X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X家小作坊签订《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书》。
引导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现已完成X家生产企业,超额完成X家。认真开展肉制品、酒类产品质量安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生产环节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治理等专项整治工作。检查食品生产企业X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X份,均已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毕;同时严格现场检查小作坊升级改造X家,新办小作坊X家,取缔黑作坊X家,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抽检X批次,合格率X%。全年,查办违法案件X件,罚没款X.X万元。
二是狠抓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严格执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落实监管职责,强化全程监管。
抓源头,推进健康种植养殖、绿色防控技术,控肥、控药、控添加剂,规范农兽药使用行为,切断有害物质进入农田污染餐桌的链条。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共查出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禽
X
只;无害化处理死因不明动物
X
只(头),动物产品
X多公斤,罚没假劣种子X公斤。
抓过程,县委、县政府连续组织召开了全县非洲猪瘟防控专项调度会议X次,累计出动X余人次,对所有养猪场(户)、屠宰场、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全面排查。设立了X个临时消毒检查站物资已全部到位,人员已全部上岗。加强生猪调运监管和餐厨剩余物监管,塞罕坝综合执法局严格对餐饮行业和食堂的泔水及餐余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的监管;农牧局负责畜禽养殖环节投入品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违法行为。对辖区X个乡镇,行政村(社区)所有生猪养殖场(户)逐村逐场逐户进行排查,此次共排查X个乡镇,养殖户共X户、共计X头,均已签订了严禁使用餐馆、食堂泔水或餐余垃圾承诺书,同时下达了禁止使用餐馆、食堂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的告知书并对其进行了登记普查表。
抓整治,突出问题导向,扎实做好农资打假、督导巡查和畜禽定点屠宰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各X份.共查处违法案件
X起,罚款X元,全部结案。食用农产品抽检X批次,发现不合格X批次,合格率X.X%。
三是狠抓餐饮服务和学校食堂监管。
加强旅游沿线与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村集体聚餐、校园食堂及网络订餐等领域和新兴业态食品安全监管,实行校园绿色餐饮,全县X所中小学、X所幼儿园学校食堂监督检查全覆盖,督导检查情况全公示,学校食堂量化分级B级(良好)以上达到X%。开展“净网”行动,对美团、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全方位监管,以网管网,线上线下联动,净化网络订餐环境。落实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度,对农村流动厨师及承接农村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备案登记。
深入推进“量化分级、明厨亮灶、清洁厨房”工作,完成量化分级X户、“明厨亮灶”X户,清洁厨房X户。从春季开学至今各学校监督频次均在X次以上。创建县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街(路)”御道口牧场主街一条街。有力保障“省旅发大会”期间餐饮服务安全。全年共检查化妆品经营单位X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X家,餐饮单位X家,农村集体聚餐申报X家,抽检X批次,查办违法案件X件,罚没款X.X万元。
四是狠抓食品流通环节监管。
深入开展农村食品、食用农产品、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婴幼儿乳粉、禽肉及其制品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检查市场主体X户,下达责令整改X份。进一步完善食品风险分级和食品流通电子备案追溯管理体系,加强婴幼儿乳粉等高风险食品电子备案管理。
积极开展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整治提升工作,筹建快检室X个(分局X个、金字农贸市场X个),形成市场开办者、基层分局、流动检测车“三位一体”的食品快速检验网络。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引领工程,积极培育“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大力打造优质精品肉菜专柜。创建食品超市(店)示范店X家。抽检食品X批次,不合格X批次,查办案件X件,罚没款X.X万元。
五是狠抓药品药械安全监管。
对药品生产企业开展生产专项监管X次,主要对企业是否存在未按处方规定投料、未按规定工艺组织生产、生产记录、数据不完整等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配合市市场监管局开展GMP跟踪检查一次。
共检查涉药械单位X家次,对涉药械单位药械购销渠道、是否诚信经营,数据是否真实、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储存和运输,是否违法违规销售、使用假劣药品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开展疫苗专项检查,现已检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家,疫苗接种单位X家。开展药品抽验工作,根据省市抽验计划开展药品抽验工作,抽验药品X批次,按时完成了抽验任务数,药械不良反应上报工作,共督促涉药单位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X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X例。
(三)加强检验检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现全覆盖
一是拓展监督检测范围。把监督抽检工作延伸至田间地头、食品加工企业,切实打通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X年已完成监督性抽检X个批次,抽检合格率X%以上,组织快检X批次,实现了监督检测全覆盖、无盲区。
二是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市场监管X个分局分别建立食品安全快检室,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快速自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督性抽检,完善食品检测网络。
三是注重结果运用。通过电视台、电子显示屏、自媒体、纸质通告食品抽检公示信息X期,印制张贴抽检信息通告X份,促使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提高食品质量。抓好抽检不合格食品后续处置,依法办结不合格食品案件X起,公开销毁银耳、粉条等不合格食品X公斤。
(四)加大整治力度,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由县食安办牵头,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集中力量,以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农村大集等为重点业态,逐一对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食品销售者及餐饮服务单位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检查经营涉及猪肉及其制品市场主体
X户次,签订《非洲猪瘟防控责任书》X份,督导经营者严格履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等义务,不购进、不使用、不销售来源不明的猪肉及其制品,严防非洲猪瘟疫情蔓延至我县市场。针对网络传播沸沸扬扬、人心恐慌的“猪肉有虫事件”,我县主动作为,及时对事件展开调查,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渠道消费警示,向社会公众澄清事实,及时辟谣,消除群众心理恐慌。X名网络传播视频拍摄者被福满家举报后,受到公安部门行政拘留处罚,有力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是加强旅发大会安全监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我县将其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多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研究制定了《旅发大会期间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清理整顿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务求整治成效。抽调执法车辆、精干执法人员X余名集中入驻坝上,采取“大兵团”作战,分组对坝上及其周边地区X家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地毯式排查整治,所有摊点均做到证照齐全、合法规范经营,切实维护了旅发大会市场秩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被授予“承办第三届X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先进集体”。
三是强化食品违法案件查办。强化协调联动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和联合执法检查,先后开展食用农产品、畜禽水产品、瘦肉精、餐饮具、白酒企业、乳制品、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及中秋、春节等节日期间的专项整治行动
X余次,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四是开展“三小”业态专项整治。认真贯彻落实《X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发放“三小”宣传材料X份,组织开展培训X场X余人次,有效提升从业人员守法经营意识。对全县X余家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普查建档、分类整治,悬挂食品经营信息公示牌和备案证明,公开食品安全制度、经营者姓名、健康证明,公布监管责任人和举报投诉电话,提升“三小”经营水平。X年新增小作坊X家次,小餐饮X家次,小摊点X家次。组织开展“三小”专项治理行动X次,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案件X件。
(五)加强应急建设,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防控
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健全重大信息报告机制和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妥善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防止和减轻社会危害。组织开展**二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X次,有效提升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六)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浓厚社会共治氛围
利用宣传载体,全方位、多视角、多角度开展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墙报、黑板报、宣传单、横幅等多种载体,拓展宣传面,大力宣传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的成效。充分利用X.X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点重点时段,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新《食品安全法》宣传。利用电视、宣传展板、条幅、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推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和消费维权。
全年共播发公益广告X余条,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单X万余份,张贴标语X余条,先后开展执法人员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X次,营造了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选聘乡村协管员X名,充分发挥“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延伸食品安全工作触角。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随着科技进步和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不断显现,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一方面,食品安全宣传氛围仍有欠缺。食品安全宣传载体和方式还不够丰富,食品安全知晓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对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认识不足,对食品及原料索票索证、生产加工控制、食品出厂检验、产品标识、从业人员要求等落实不到位。一些消费者由于受消费水平及消费观念影响,食品安全法律维权意识薄弱,食品安全参与及监督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
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食品药品监管属高风险低燃点行业,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引起社会反映并迅速扩散,食品安全问题时刻被广大人民群众关注。食品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但基层监管的硬件设施、人员培训、工作经费等方面保障不够,食品安全基层监管一线依然面临监管点多、面广、线长、执法人员少、执法装备差的窘迫状况。基层食品安全技术监管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部分监管人员对有关食品常识和检测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练,实际操作能力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关键点。过去那种人盯人、人盯事监管模式已经落后,要充分发挥智慧监管、大数据监管作用,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食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势在必行。
三、下一步工作
下步工作中,我县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纠建结合,全面提升食品安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一)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力度。
强化市场监管、农业、卫计等部门日常监督检查责任,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问题的日常监督检测力度,督促企业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和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坚决防止危害较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二)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
抓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和程序,强化综合协调能力,围绕食品安全重大决策部署督导落实、重大治理行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责任落实等破解监管薄弱环节,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发挥更大作用。强化食安委成员部门配合协作,定期研究通报食品安全工作,不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和综合执法,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大力强化基层监管体系建设,落实乡镇、街道食品安全职责,明确专职岗位、专职人员,建立联动联防机制,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管理。
(三)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力度。
广泛宣传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府抓好食品安全的决心、部署和成效,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食安创建,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法制宣传和培训,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培训制度,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强化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先导,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教育工作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促使以书为基本教材的课程教学转变为数字式、富媒体化的互动式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也使教师教、学生学、教学相长的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学生几乎不需要教师也能学习到很多知识。网络教育的普及,不仅大大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与途径,而且使参与式、启发式教学成为趋势,教育的灵活性、适应性以及个性化特点更加突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教育模式的变化以及学生知识来源的多样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除了从传统的书本、实践中学习外,也从互联网中学习,师生关系发展成为了共同研讨、学习的关系。掌握知识类的内容不再是教师的优势,而多年的实践经验和阅历,特别是在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和实践中的总结(科研工作的前沿)才是现代教师的财富。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提出的教育理念:让创造知识的人来传授知识。
第三,信息技术推动科研进步,从而促进了科研与教育的深度结合。一方面,科研数据可以作为教育的数据资源;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的不断积累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资源,越来越多的教师期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获取信息资源、保存学术成果、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提高学生基于信息化平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人才培养的成效又反过来作用于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形成了教育与科研互助增长的良性环境。
二、科教融合的办学特色
国科大是独具特色的一所大学,“科教融合”是其最鲜明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
(1)国科大基于中科院120余个研究院所的高水平科研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资源,与院属科研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等方面高度融合,实现“共有、共治、共享”。中科院各研究所是国科大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主体,同时有责任为本科生实习实践提供指导教师和场所。
(2)国科大理工科的各个学院均为“科教融合”学院。这些“科教融合”学院一般由一个高水平的中科院研究所牵头承办,中科院其他相关研究所参与承办。牵头承办的研究所为学院建设第一责任单位,由其法定代表人任学院院长或常务副院长,全面负责学院工作。
(3)国科大主张在科学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为学生授课,将最前沿的科研动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在中科院相关研究机构中选聘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科研人员作为“岗位教师”,组成高水平的授课教师队伍,为学生开展科研实践创造一流的指导环境。
(4)国科大对本科生秉承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理念,全面实行学业导师制、研讨式教学和三段式培养机制。为每9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每30名学生配备两名兼职班主任,其中一个科学家班主任为中科院某一研究所的所长或者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所长,另一个为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专职教师,以利于学术传承和思想关爱。
三、教育信息化实践成果
国科大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人才培养,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十五”期间,建成了基于卫星信道的“中国科学院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教育网络覆盖到全国的70个远程教学站,实现了中科院系统内跨地域、跨学科的远程双向交互教学,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积累与共享。同时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实时与非实时、部分交互的学习环境。
“十一五”期间,将原有分散、局部、非标准的网络化教育管理系统改造为逻辑上强聚类、物理上松耦合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集群体系结构,构建起了服务于全科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科研、管理及支撑等岗位职工的研究生教育业务管理、继续教育培训和协同学习平台,覆盖了从研究生教育到继续教育的各层面的业务管理与协同学习支持与服务,并进行了基于网络平台的业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为教育质量的提高与领导决策提供了便捷、可靠的信息化支持。同时建立了安全稳定的支撑保障体系和用户服务体系,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为了进一步满足中科院人才培养对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及科研与教育日趋紧密关联的需求,切合“科教融合,协同发展,突出特色,引领示范”教育发展方针,建成了“中国科学院教育云”。“教育云”基于“科教融合、自主学习、教育创新”的发展目标,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创新发展、以用促建”的工作思路,在“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基础上,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自主学习以及全院教育资源积累与共享的信息化需求,采用云技术实现对基础环境的虚拟化、管理和学习数据的资源池化,为全科学院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职工提供网络化个性化的教育学习平台。平台现已累计用户30余万人,年访问量超过3000万人次,成为中科院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
回顾历程,着眼当下,国科大教育信息化实践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基于多校区分布式的教学布局,提供先进高效的信息化基础环境
国科大在北京有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和雁栖湖4个校区,均具备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支撑平台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条件,并提供了集阅览、学习和交流研讨为一体的文献资源服务环境。
校园网在教育网和科技网的IPv4出口带宽分别为1Gbps,IPv6出口带宽达10Gbps,各校区之间万兆互联,与中科院京区各研究所之间千兆互联,与京外各研究所千兆或155M互联。截至2015年底,校园网有线网络信息点已达4.7万个,上网用户超过7万人,校园邮件用户8.3万个。四个校区共有多媒体教室260间,其中120间具有直播录播功能,可实现校区之间及校所之间的教学互动。学校图书馆形成“一校两馆、各有侧重”的服务格局,并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中科院研究院所紧密结合,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
作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根基,“教育云”基础设施平台可提供200余台虚拟服务器的应用支撑环境,通过光纤接入各校区,实现了资源的灵活整合、动态调配、快速部署、持续集成,并将计算与存储资源池融合,提升了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和服务的连续性。自2013年12月建成以来,有效支持了大规模集中选课、学位申报等关键业务的顺利开展。
2.基于中科院丰富的科教资源,提供开放集成的资源共建共享环境
科教资源共建共享是中科院科教结合、院所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工作。国科大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梳理了现有的科教资源,整合学习资源和管理数据资源,以精品数字课程为科教资源示范,实现资源建设和积累的良性循环,推动科教融合的不断深化。
在资源方面,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系列讲座、公开课程等各类学习资源的采集、转化和积累,现已录制视频教学课程2342门、7.6万学时,讲座673讲、2500学时,资源总量达到158TB。另外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了52门精品数字课程,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等13个一级学科,由中科院33个研究所和学院的200余名专家和教师参与,为优秀教育资源积淀起到示范带动效应。
在平台方面,自建了支持自主交互型视频点播学习的实景课堂系统,面向分布于全国的中科院师生职工开放服务,现已积累课程1393门,视频30707个,其中引入了25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大学的开放课程视频9791个。
同时,国科大注重推进优质教育科研资源与社会共享,自2011年开始开办暑期学校。今年暑期学校更升级为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将有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著名高校教师走上国科大讲台,为有志学子提供与科学大师面对面、了解最新科技前沿动态、领略中国科学魅力的机会,促进各高校的知识交流和学术合作。
3.基于科教融合的办学特色,提供覆盖教育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系统和网站群平台
国科大的教育信息化平台面向京内4个校区、京外5个教育基地和分布全国的120余个研究院所提供服务,在培养体制、学院和导师均实行校所结合、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基于业务流程的变化不断优化重构,目前已形成底层数据规范一致、用户及业务接入配置灵活、覆盖从招生、教学、培养到学位教育全周期的一体化应用体系。
为了保障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国科大多年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至2015年底,已建成32个教育业务系统。经过多年的应用实践,国科大教育信息化平台已成为适用于院所结合教学模式、功能丰富、独具特色的成熟产品,部分系统推广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河南大学等单位应用,受到广泛好评。
在建设应用系统的同时,国科大也注重加强学校各级网站的建设。以中文网站、英文网站、新闻网作为总的对外宣传窗口,以笃志网、招生网、就业网等为专题宣传阵地,结合各学院、系、中心、实验室的子网站,形成了符合学校统一形象、内容全面、主题突出、规模较大的国科大网站群平台。至2015年底已有网站80余个。
4.基于教育模式从管理向学习的转变,提供自主学习和智能决策服务
教育模式的变化,促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向于通过新一代平台与推荐工具帮助学习者建立个人知识体系,通过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因此国科大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对教育管理信息化数据的深度挖掘,加大决策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开放资源,提高网络学习的协作度,完善自主学习,支持跨学科团队学习,以建立终身教育服务环境。
一方面,借助已有的业务服务系统、内容资源以及基于用户活动而产生的行为数据资料,搭建了自主学习空间,并嵌入个性推荐功能,实现了以学习者为核心、学习资源为载体,通过自动聚焦用户关注领域,推送最新领域动态,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一站式的学习空间,使其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和资源。
另一方面,建设了教育智能分析系统,对教育过程中各类教育活动和教育要素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汇总、关联、分类,从不同维度形成了10个主题、200多项报表,能够系统地展现出教育场景,并初步开展了研究生学业风险分析、研究生导师评价分析等主题的数据挖掘,利用大数据探索教育规律,为教育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总之,国科大的教育信息化,是本着“以科教融合为核心、又服务于科教融合”的思路推进的,当前已成为中科院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化工作经验和技术力量储备,形成了先进开放、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服务环境。
四、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虽然国科大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带来的挑战,距离“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总体目标的要求仍有差距,主要为:
首先,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知识呈现快速更新和指数性增长,加上中科院科技活动的前沿性和科研资源地域的分散性的特点,对全面整合科研和教育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整合科教资源的能力,为科研团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科研能力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