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31-3
1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调研掌握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掌握职业群对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科学定位技工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层次,为北京市技工院校开办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提供重要依据。
2 调研分析
2.1 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2.1.1 物联网全球发展状况
1999年物联网概念一经提出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提出基于自身经济发展特点的物联网发展规划,如美国的“智慧地球”、欧盟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等,都将物联网视为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复苏和确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发动机”,物联网产业成为继计算机与互联网后席卷全球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浪潮。根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将会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
2.1.2 我国物联网行业的现状
在我国,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那时我们将物联网称之为传感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图1)
2011年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在近几年处于高速发展期,2010年我国物联网的总产值约1900亿元;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2012年已经超过3650亿元,年增速接近40%。2013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达到近5000亿元,是2010年1900亿元的2.59倍; 2017年将超过万亿元级。而未来3~5年物联网核心细分产业将会维持3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图2)
2.2 物联网行业发展目标
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世界名列前茅,在参与国际分工上占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我国在发展物联网产业不管是在市场规模还是在产业化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物联中国”强调,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有三方面:
①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③物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2.3 物联网行业人才培养需求情况
2.3.1 我国职业教育中物联网专业发展状况
从物联网产业发展整体来分析,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
①纵观全国,本科及高职院校在几年前就开始对物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全国招收物联网专业的本科院校有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00多所,其中北京有9所。并且已经实施人才培养,现在部分学校已经培养出从事物联网产业设计开发人员。
②据不完全统计,开设有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职高专学校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20多所学校,其中北京只有2所,天津6所,河北7所,京津冀三地总和也不过15所。
③北京市与此相关的中等职业教育则刚刚起步。目前,北京只有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两所学校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招生。两所学校每年各招收一个班,每班约30人。随着北京市新功能定位及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深化发展。在这一地区物联网产业需要大量的一线操作、维修、维护等技能人才。然而,在2013年修订的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还没能见到与 “物联网”专业有关信息。因此,作为技工院校应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通过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能力,为地区技能人才建设做出贡献。
2.3.2 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
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不仅是两化的粘和剂也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而且前景非常好,对国家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但是我国较发达国家的物联网技术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主要一方面就是技术人才的缺失。
从以上数据来看,物联网产业发展与行业应用催生出了许多新的工作岗位,并对原有岗位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其中有许多岗位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实施、维护与管理,比如基于设备、系统和平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各类用户服务等。
物联网各主要领域上下游企业均急需大量人才,据工信部统计,以下领域未来5年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量预估为:
智能家居:100万人;
智慧交通:50万人;
现代物流:20万人;
智能电网:100万人;
智能医疗:100万人;
智慧农业:1000万人。
还有大量急需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领域不在统计之列。
2.3.3 京津冀地区相关单位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
为了解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区物联网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物联网专业课题组前往北京市相关部门及所属市、区企事业和物联网产业联盟单位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需求展开调研,掌握北京物联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并对京津翼进行人才预测,从而为各大院校提供可靠的数据。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北京作为智慧型城市,对物联网的人才需求更是巨大,“智慧北京”的建设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将会产生出巨大的岗位需要和人才缺口。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物联网应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高度关注云计算的发展,把该中心建成国内最大的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天津的港口物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占比很大,各个工作环节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所以港口物流行业也成了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而且廊坊市在近5年的发展中对物联网行业人才也在增长。
目前北京市场正加速实施物联网技术应用,调研发现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已大于研发人才。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人才结构需求分析如图5所示:
2015年9月,在智联招聘搜索北京物联网招聘信息新增相关职位763个,职位覆盖物联网产品集成、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等。在前程无忧招聘搜索北京物联网招聘信息新增相关职位459个,职位覆盖物联网产品集成、技术支持、应用和推广等。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两大权威的网站信息可以看出,物联网专业面向产品的初中级研发、产品集成、推广、销售和技术支持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2.4 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技工院校教育以培养工作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可适合于具体以下几类岗位:感知层终端设备维护、物联网项目实施、系统终端设备维护、网络线路设备维护、系统信道测试维护等。
2.4.1 相关专业实训条件优越便于专业转型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是学校长远规划重点发展专业,近年来不断增加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现有教学实训设备总值800多万元。拥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传感器检测与应用实训室、物联网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室、典型物联网系统项目综合训练室。学校利用以上条件开发实训项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4.2 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紧缺
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相应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以智慧城市中涉及的智能家居、智能物业为例进行人才需求分析,智能楼宇管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宁波等大中城市,目前全国从业人员约70万人,其未来5年人才市场需求将达到近100万人。随着我国城市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作为庞大基础支撑的物联网将面临大规模的建设,与此相关的各种岗位上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作为发展智能化城市的北京,更加迫切需求物联网人才,尤其是初中级应用型人才短缺。在物联网应用型人才需求中,初中级应用型人才尤为短缺。高职及本科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以设计、开发为人才培养目标。技工院校应以物联网设备安装、维护、项目实施、售后服务与维保、项目与产品营销等多种工作岗位的中坚力量。因此技工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职及本科院校所不能替代的。
目前北京市开设此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较少,而技工院校更是还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学校。我们对相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进行了分析:各中职院校逐渐开始设置物联网方向专业,由于物联网为新型行业,因此,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所开设的专业有限,招生较少,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4.3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通过本专业的培养能够了解并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方法还有技能。并掌握高级工程师的各方面的专业技术跟操作技能。据统计,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是互联网的20倍以上,物联网领域的需求非常大,每年都需要百万的专业人士,但是我国物联网的人才很少,所以物联网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阔。
3 调研结论
3.1 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目标
3.1.1 人才培养定位
具初步调研,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要考虑技校学生的特点及技工院校的办学层次,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经过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定位。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办学定位应该确定在应用层面上,培养物联网企业所急需的一线技术人才。
3.1.2 培养目标
中级技工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①了解并掌握科学文化基层知识;
②爱岗敬业,思想品德良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201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为期5天,以“感知未知,智能互联”为主题,展出规模近45000平米,吸引了来自芬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卢森堡、瑞典、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将在5G、4G LTE、宽带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移动转售业务、信息安全、铁塔产业链等方面向业界呈现最前沿的技术、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展示内容覆盖ICT全产业链。
2015年,全球信息通信产业高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更是作为国家经济基础产业得以充分重视,于2014年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之后,今年陆续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若干政策措施。
1 引言
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和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物与物的相连。任何物品都可以通过采用定位技术、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等按照相关的既定协议,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并且实现信息的通信和交换。物联网是智能化的跟踪监控手段,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特殊物品与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可以保证监控人员动态的掌握相关信息,提高业务处理流程的效率,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对传统产业振兴的有力措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政府相关机构逐渐开始着手定制物联网产业发展计划。下文对于物联网技术在军工行业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 物联网技术的技术分析
现代世界互联网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整体架构越来越大。截止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 网民规模不断增大,互联网安全问题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网络犯罪、攻击都已经成为了各国互联网安全管理中的重点问题。网络战争也逐渐成为了未来世界战争的重要武器和工具,基于互联网技术来融合新技术,形成智能化的物联网已经成为了未来技术发展的主旋律。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将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发展相结合,让人类与物理世界规律进行更好的适应,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动态控制,实现了对生活环境的有效管理,进而促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军工行业作为各国科技发展的前排产业,其中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一大亮点。军工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也是整体综合国力的切实体现。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新产业发展了巨大的变革,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更好的推进了我国各项产业的发展,是新时期军工行业发展的必需条件。
3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军工行业的基础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军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智能化技术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新型智能化设备与嵌入式设备的研发进程不断加快,并且相关技术经验得到了大量的积累,为后续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物联网技术在军工行业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智能化基础。与此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军工行业中已经有了想当长的一段时间。生产线上各种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应用,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管理。与此同时,很多先进的企业已经逐渐应用了数字化的制造体系,并且开发了相关自动化设备。物联网技术在军工行业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自动化基础。
军工行业的生产具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与效益要求,并且对于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要求很高。军工行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并且以创新的理念,对于生产流程、工艺、检测、质量控制等进行完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军工行业的生产过程也提出了一系列环保转型的需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实现生产过程的控制,更加满足新时期新生产模式的具体需求。
4 物联网技术在军工行业的应用
4.1 行业现有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物联网技术与军工行业技术整合之前,需要严格的考虑军工生产中的相关技术标准,并且设置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有效的应用模式。在行业技术与新技术融合的过程中,要对于原有军工安全生产技术、生产流程管理、保密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新老技术的集成。现阶段,很多企业和机构都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军工生产中的应用,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于军工行业现有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保证每个细节都得到有效的把握。
4.2 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监测和管理
首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要在行业生产的过程中,嵌入相关物联网接口。在生产军民用车辆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定位系统,保证物联网定位信息获取。与此同时,嵌入相关产品识别设备,并且通过采用统一编码体系,实现对产品生产、维修的统一技术支持。物联网技术应用还要对于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统计,通过在线检测,保证生产过程得到有力的支撑。其次,在生产军工特种产品时,要保证全过程的远程监测与管理。军工行业生产中,经常会有一些具有较大毒性,易燃易爆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生产进行远程监测。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传统的现场生产总线中,可以基于自动化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发展,构建有效的生产过程控制体系。通过相关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确保了生产过程的高效、安全,达到了现代军工生产中对于“绿色”生产的要求。
最后,物联网技术与维修保障服务的完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对于军工产品的采购、设计、制造、运输、仓储、配送等不同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好的提高维修和售后的服务水平。嵌入相关智能化的物联网设备,对于产品故障诊断、维修、信息交互等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
5 结束语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军工行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好的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促进我国尖端科技产业的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1]习阳.物联网技术在军工行业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10(12).
[2]孙红,张建宏,秦守文,屠佥炜,王晓婉,吴钱忠.物联网统一编码体系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09).
中图分类号:C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3-0143-01
一、物联网与嵌入式的定义与主要技术
物联网是一门融合多门学科的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设定的通信协议,为网络中的物体建立连接,物体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最终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等目标。物联网的主要关键技术是传感器技术、RFID、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化技术四种技术。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与各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根据不同的应用,嵌入式系统也会用到许多其他的技术,如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
从两者的定义来看,物联网强调的是物联网中设备具有感知、计算、执行、协同工作和通信能力及能提供的服务; 嵌入式系统强调的是嵌入到宿主对象的专用计算系统,其功能或能提供的服务也比较单一。嵌入式系统具有的功能是物联网设备的功能的一个子集,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小。简单的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定义中的设备或者物有较大的区别,具有的功能不如物联网中的设备或者物,但是随着嵌入式系统不断发展,目前出现的一些复杂嵌入式系统(如智能移动电话)基本上达到了物联网的定义中设备或物的要求。
在技术角度上,嵌入式技术在物联网行业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基础的地位。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只有把计算机嵌入到物体中去,物体才有大脑,它才具备思考、智能的能力;要想实现物与物互联、人机互联,必须赋予物体嵌入式CPU的智能部件为前提;从专业角度讲,物联网是嵌入式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形式,或者是智能化的形式。
二、嵌入式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
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都是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应用技术,而且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由嵌入式系统技术实现。
1)嵌入式系统实现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首先要对客观的事物信息的采集,所以需要传感器实现。嵌入式智能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支柱,也正是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它是一种带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传感器,是将嵌入式微处理器、智能理论和传感器相结合而成的产物,具有检测、计算、判断、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等功能。嵌入式智能传感器最重要的是它具有数据通信功能,能与互联网络、2G\3G 网络进行通信,能与现有的网络传送数据实现全球监测,实现远程控制。
2)嵌入式系统实现RFID技术
物联网中采集完信息之后,需要对信息进行识别,嵌入式RFID主要实现的该技术,把RFID读写器嵌入在物体中,使得该物体具有RFID读写功能。嵌入式RFID还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控制、工业监测、安全防伪等物联网应用领域;嵌入式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得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
信息使用RFID技术能够识别、区分,然后就要对信息进行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处理。嵌入式智能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使得事物的处理具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反应的能力。
三、嵌入式与物联网的发展
嵌入式需要发展也离不开物联网,所以说物联网为嵌入式提供一个广阔平台,嵌入式扩展了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推动了发展进步。在应用领域方面它们几乎是相同的,当前物联网涉足的领域,嵌入式系统都已经在其中被使用了。综上所述,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关系非常紧密,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嵌入式系统的支持,而物联网又给嵌入式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嵌入式突出的问题是两个方面:嵌入式数据库应用和嵌入式网络安全问题,也是物联网的最为关注,构建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库已成为物联网在使用中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结:
物联网的发展引领一次新的信息革命,在未来的生活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技术角度上嵌入式是物联网核心,所以物联网的发展与嵌入式系统息息相关,甚至主导着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所以一定对嵌入式的研究要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 邬明罡.物联网技术体系初步成熟[N].人民邮电报,2010-07-29(007).
[2] 刘晓慧.物联网与嵌入式技术[J].电脑学习,2011,4(2):27-28.
[3] 何克丽.物联网时代下的嵌入式系统[J].信息技术学报,2010,12:12-26.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电子商务类应用稳步发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在线旅行预订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其中团购成为全年增长第二快的网络服务,用户相比2010年增加4590万人,年增速高达244.8%,用户规模达到6465万,使用率提升至12.6%[1]。团购行业经历了2010年全年和2011年上半年的低门槛迅速扩张式快速发展之后,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发展低谷期。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诞生团购网5877家。其中,2010年诞生2612家,2011年新增3265家。2011年末全国范围内已有1968家团购网站在激烈的竞争中退出市场,占团购网站总量的33.5%。团购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凸现出网站盈利率低、缺乏监管、信用体系缺失、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面对团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各大团购网站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拟在2012年出台团购相关监管措施支持团购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基于SCP框架,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了团购市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互动作用,对我国独立运营的团购网站的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团购行业的参与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制定的建议。
二、网络团购产业的SCP分析
(一)网络团购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特定的行业中具有相同性质的企业在数量、份额、规模上的关系,是决定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主导因素,主要通过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和进入壁垒指标来衡量。
市场集中度是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常用的衡量指标为行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根据行业集中度的计算公式及表1得出2011年CR4和CR8数值分别为47.79%、77.19%,依照贝恩对美国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我国网络团购产业属于中集中寡占型。团购网站分化明显,其表现为:一方面综合性的大型团购网站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大量中小规模团购企业退出市场。大规模的团购网站竞争优势明显,市场集中度日趋集中。
表1 2011年团购网站销售额数据统计 单位:亿元
进入壁垒方面。团购行业不同于资金密集型的自然垄断行业,进入团购行业所必须的初期资金投入不高;在技术上网络团购具有低技术的特点,作为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交易平台,没有技术上的特殊要求;在我国通常注册一个网站需要在工信部备案,而经营性网站还需要向工商部门备案。但是在实际上,即使没有在工信部和工商部门备案的团购网站还是可以向消费者经营团购业务[5],政策法规壁垒也不高。总之,目前我国团购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随着竞争机制的完善和团购精细化经营的趋势,进入壁垒会不断提高。
(二)网络团购市场行为分析
本文从价格策略、产品策略以及合并与兼并行为三个方面对网络团购市场行为进行分析,由此得出:在价格策略上,目前团购网站更多采取以长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策略化定价行为,表现为低价策略,通过低价实现薄利多销。影响团购价格和成团量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商品本身的性质,另一个是组织团购的目的[6];在产品方面,网络团购提供的产品主要有本地的服务和实物产品,产品差异程度不明显,对新产品的创新开发程度不高。网站经营初期出现了低端的同质化竞争,表现为产品同质、高推广费用和人工成本、低毛利率运营等;在企业合并与兼并行为方面,鉴于企业的合并是支持市场控制力的战略[7]。表2是2011年全年团购网站数量统计。2011年1月至8月团购网站数量由3283个扩张到5039个,9月份达到峰值,10月团购网站数量减幅最大达到1001个,其后网站数量持续递减。团购行业合并行为主要表现为横向兼并,如12月退出的219家团购网站中,部分被排名前十的团购网站兼并。
表2 2011年团购网站数量统计
(三)网络团购市场绩效分析
以下将从市场规模、产品状况、技术和模式创新三个方面来考察团购行业的市场绩效:从团购市场规模来看,《2011年度团购行业报告》显示:2011年国内团购市场交易总额达110亿元,同比2010年实现了550%的增长,全年超过3亿人次参与团购消费。全国团购市场总体量在持续攀升,市场规模效益增加。在团购产品方面,团购产品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和高端化,产品覆盖面广,其中餐饮美食类产品在2010年和2011年均占有团购销售的较大份额。更多团购企业侧重本地生活服务类商品的团购。团购产品地区差异分化。团购技术和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术的运用,如嘀嗒团首创“在线预约系统”,减少用户因电话预约信息不全、忘记预约等造成的低质量消费体验;团购模式的差异化也开始显现,团购网站开始发展线下商务和互联网的相结合。如聚美优品在限时特卖的基础上,正式向B2C模式进行过渡。
三、团购行业发展建议
基于本文的分析,不难发现团购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诚信体系尚不完善、市场竞争同质化以及利润空间和用户粘度过低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建议。
二、互联网金融概述
在互联网金融诞生初期,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都难以精确定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2014年,央行定义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指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并在通讯技术框架内进行资金支付、融通以及信息中介等业务的金融模式。如何判断某种业务是否属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笔者认为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工作,即广义分析与狭义分析。从广义角度看,只要某种业务的开展是通过互联网而实现的,则无论业务发出机构的属性是金融或是非金融,都可以将此业务视作互联网金融。狭义定义下的互联网金融指的是由互联网企业进行的,基于互联网技术框架的金融业务。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
(一)P2P借贷
P2P借贷的英文全称为peer-to-peer lending,其是一种起源于英国的互联网金融形式。P2P借贷行业之所以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是由于其能够为借贷双方提供撮合、信息流通交互、法律手续办理以及投资咨询等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P2P借贷模式还能为人们提供资金结算以及债务催收等业务。现阶段国内P2P借贷行业中领导者有“人人贷”等。
(二)第三方支付
作为最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第三方支付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批互联网金融产品,其中的杰出代表便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第三方支付的定义为金融机构借助移动设备、计算机设备,在互联网技术框架内转移资金以及发起支付指令的业务。事实上,第三方支付结构相当于中介,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用户足不出户即与银行或者资本组织进行资金交易的目的。目前,“支付宝”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软件,这表明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实力。
(三)众筹
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众筹融资自诞生以来便获得了业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保障资金链正常运转的工作极其重要,某些时候企业的的流动资金比较拮据,此时可以通过诸如“点名时间”等众筹平台来实现融资的目的,从而缓解资金压力。众筹业务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理财之道,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纵观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史,可以得到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们分别是2005年、2011年以及2013年。2005年,国内出现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其给公众的支付工作提供了新式、便捷的选择,也为日后网络购物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央行宣布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这一历史性事件标志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步入了正规的发展轨道,也正是在这一年,阿里巴巴旗下支付软件“支付宝”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大,这为今天支付宝独霸第三方支付软件市场的局面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业界将2013年称作“互联网金融元年”,由此可见该年度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重要性。这一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非常迅猛,大量新式金融产品集中面世,其中包括众筹以及网络借贷平台等。该年中,第一家专业网络保险公司获批的消息令人振奋不已,标志着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的整合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后大量券商以及银行宣布将重组业务模式,从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实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五、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建议
(一)加强社会道德意识培养工作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秩序正常、发展稳定,认为有必要加大社会道德意识培养的力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宣传的优势,在电视广播上加大道德模仿优秀事迹宣传力度,号召全社会向优秀道德人物学习,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影来向人们宣传优秀品德,可以在某些特殊时间例如国庆节以及劳动节里集中播放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电影。互联网金融领域从业人员颇多,由于具备高利润,潜力大等优势,该行业的工作人员非常容易迷失自己,从而作出违背道德甚至是违法的事情。所以,培养全民道德意识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制定合理健全的法律
现阶段国内有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法律较少,管理者一般根据相关的管理办法来开展监督管理工作,该种形式的监督管理工作的效果较差。认为央行应当在调研互联网金融风险规避办法以及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流程的前提下,组织经济学、互联网等行业专家进行研讨,尽快制定普适性强、实用性高的互联网金融大法,以求达成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互联网金融法律颁布后,执法者必须要尽快贯彻落实新法,在执法工作中兢兢业业,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走程序,如此方能使得互联网金融法律发挥其最大效用。
(三)实施细分行业自律组织制度
参考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实际发展状况,认为各细分行业应当建立行业协会,协会成员群体由互联网金融企业人员以及政府监管人员构成。互联网金融管理协会的主要工作是汇总行业统计数据,负责培训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以及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还具有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成员企业发展以及配合政府部门打击违法犯罪工作的职责。行业协会为非官方性,运转必须遵从国家法律法规。
(四)保障市场操作透明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155-02
1 专业建设背景
1.1 行业发展状况
1)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规模、互联网普及率均超^全球平均水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移动网络速率大幅提高,特别是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随着公共区域无线Wi-Fi的开放,城市居民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接入无线网络的比例高达91.8%,在线教育已成多数家庭的选择,网络医疗、智能交通在很多城市得到普遍应用,互联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民生改善。2015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多种新型服务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新应用和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宜昌市信息化产业发展现状
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2015宜昌市互联网发展报告》所公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宜昌光纤接入用户达到93万户,8M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30%,3G、4G基站已接近1万个,其中4G基站超过2000个,用户达到了约134万。
作为宜昌市十大千亿产业之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宜昌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宜昌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5.15亿元,同比增长11.2。
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宜昌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13年,宜昌市经住建部批准成为第二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2104年1月28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智慧宜昌”的决定》,提出通过3至5年把宜昌建设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的智慧之都。
在《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2015年12月15日,全市“智慧宜昌”建设工作会议在城区召开,部署“十三五”期间的宜昌智慧城市建设行动,将依托在宜高校、园区和企业,在智能网络,云服务、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体系四大工程上取得突破。
目前,宜昌居于互联网的智慧应用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住建部、科技部、中央党校把宜昌确定为全国首批6个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1.2 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2015年12月,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到我院进行就业工作专题调研和创业就业指导,指出宜昌市目前对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电子政务的大力发展需要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二是企业电子商务需求量猛增。根据宜昌市人社局提供的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资料,结合我们对相关企业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对宜昌市2015年网络专业人才需求如下表:
2 专业建设措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要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突出职业教育应用型、职业性等特点,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双主体”合作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项目化课程、生产性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建设。
1)形成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融合、虚拟仿真教学与实境教学融合、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融合的“三融合”教学模式。
一是将课程标准与企业认证、行业标准相融合。采用与知名网络企业合作,采取课程置换的办法,将思科、华为等多个认证的课程全方位嵌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时将企业技术更新反映到教学内容中,使整个课程体系能保持先进性和代表性,学生学完相应课程后直接参加企业认证。
二是虚拟仿真教学与实境教学的融合。在教学中引入思科、H3C、微软的仿真系统,实现实践教学先仿真、后实境,线上仿真线下实操,提高课堂效率和实践教学效果。
三是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的融合。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主动将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融合,在教学内容、师资培养、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改革,实现以赛促学、以赛助教。
2)建设一支学历结构、年龄层次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达到教师队伍的结构合理性,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同时对现有教师也要采取到高校进修学习、下企业锻炼等方式大力培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3)进行“双主体”合作办学机制探索,实现校企协作育人
深化校企合作,从传统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方式深化为订单班、企中校、校中厂等多种联合办法方式。构建“双主体”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4)积极融入、对接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专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一方面成立企业专家主导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使企业专家为专业建设把握方向。按照这些企业在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人才需求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满足岗位要求、体现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正确考核和评价学生,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专业老师也通过企业平台积极参与到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中,在项目规划、技术研发、项目实施中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工作,为宜昌智慧城市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正逐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项目化教学
应全面推行“做中学、做中教”,探索并实施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造并实施,创建在线课堂。
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加快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为摆脱金融危机、振兴本国经济、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和发展物联网。发展物联网产业也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2011年3月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作为未来物联网发展的主要任务。目前,依托国家“863”计划等相关扶持政策,我国的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智能计算及大规模并行处理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已初见成效,而IEEE近距离无线通信、3GPP移动网络优化、ISO/IEC物联网体系架构准则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泛在网技术委员会的建立使我国的传感器网络建设及泛在网体系架构等相应技术准则的研究进入实质阶段(卢涛、周寄中,2011)。同时,以江苏无锡物联网示范中心为代表的各地相关产业基地和科研中心的落成又带动了一批示范项目的实施。可以说,物联网产业在我国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作为高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的物联网产业,投资大、风险高。在探索和实现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和突破上,上市公司成为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重要主体,并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国内对物联网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尚不多见,完善这方面的研究,一方面,能增强物联网企业对自身综合实力的了解,明确其在行业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以此来制定竞争战略,完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可辅助政府和投资者对物联网行业内各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提高对物联网行业整体竞争力的认识,了解行业发展的走向,为制定科学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理论依据与文献综述
企业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史蒂芬·海默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他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开放且具有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市场占有、满足顾客需求、创造价值、发展成长等方面与其他企业竞争而形成的一种比较能力。此后又出现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企业内在成长论,以伯格·沃纳菲尔特为代表的持续竞争优势论等不同的理论流派,他们从不同侧面的特殊性和动力来阐述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和创新性。
竞争力评价方法是对竞争力理论的发展。最早,学者们利用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占有量来评价企业的竞争力。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指标已无法全面衡量企业的竞争力。于是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多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性评价指标。由于财务绩效指标可间接反映企业市场占有、满足顾客需求、创造价值、发展成长方面竞争力特性。此外,由于因子分析法能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帮助企业专注于关键因素,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利润,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本文将基于财务绩效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当前国内学者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理论研究正在深入,如卢涛等(2012)对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施卫东(2012)、王建平等(2011)对物联网产业技术链问题进行了研究,詹正华(2011)、何家凤(2012)等则从财税政策等角度对物联网发展支撑体系进行了研究,但涉足物联网行业的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目前还未深入,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探究。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自2009年8月在无锡首次提出“感知中国”、“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以来,物联网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于2010年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在我国尽管起步时间较晚,但截止到2011年底,国内有物联网相关概念业务的上市公司已达72家。可见近年来物联网在政策扶持下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本研究样本数据来自CCE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筛选,剔除了17家数据不全的公司,共选取55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市场占有、满足顾客需求、创造价值和发展成长等维度,对样本公司基于财务绩效视角的竞争力进行研究。
(二)变量选取与标准化
基于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从市场占有、满足顾客需求、创造价值、发展成长等维度选取有代表性的17项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通过SPSS19.0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为了消除指标间量纲和数量级的不同,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对样本数据分析之前,首先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SPSS在调用因子分析的过程中,会自动对原始数据作标准化处理,所以得到的计算结果都为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变量。
(三)指标数据的适用性分析及因子选取
由于指标间的相关性是因子分析的前提,因此在提取公因子之前,本文首先对指标数据进行了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检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是1390.066,显著性水平等于0.000,小于1%,KMO值为0.511,大于0.5。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可以判定,本文选取的数据基本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成分分析提取原则是因子特征值大于1,选取六个主因子,总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6.541%。并且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处理后,因子载荷矩阵在6次迭代后收敛。因此,本文选取F1为规模因子,F2为投资收益因子,F3为偿债因子,F4为获利增长因子,F5为营运因子,F6为规模扩张因子。六个公因子代表了指标体系的六个不同侧面,通过综合运用它们进行分析与评价,大致能够清晰和全面地了解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总体状况。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基于样本公司因子得分情况的分析与评价
在研究的物联网样本公司中,在规模因子(F1)上有73%的样本公司的得分小于0,说明多数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业绩波动风险较大,难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自身也不能为其技术创新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在投资收益因子(F2)上有62%的样本公司得分小于0,这些公司获利能力较差,投资价值较低,说明它们的资产管理水平低下,资产利用率较低,投资方向存在问题,从而影响了它们的市场竞争力。在偿债因子(F3)上49%的样本公司得分小于0,说明这些公司对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不高,资产负债率过低,没有利用好负债这一融资工具,发展后劲不足。在获利增长因子(F4)上有76%的样本公司得分小于0,这些公司获利增长能力和成长性都较差,公司在未来可预期的投资回报较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营运因子(F5)上有65%的样本公司得分小于0,这些公司的资产营运能力较差,急待加强各项经济资源的有效运用及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其总资产周转率,减少坏帐比率,采取折扣等优惠方法提高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在规模扩张因子(F6)上有75%的样本公司得分小于0,它们的成长性不强,未来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亟需提高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表1所示。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物联网行业仍以中小规模企业居多,行业内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整体的规模实力、投资收益能力、偿债能力、获利增长能力、营运能力、规模扩张能力不强,尚有待进一步提高或改善。
(二)基于样本公司综合得分情况的分析与评价
从综合得分情况来看,可以将样本公司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像中兴通讯、大族激光等综合分在1以上,占全部样本公司的3.6%。这类公司综合竞争力较强,有自身突出的竞争优势,但仍有不足。以中兴通讯为例,其在F1上得分最高,但F2、F3、F4、F6上得分均小于0,说明企业综合竞争力强但发展不均衡。所以这类公司所要做的就是结合行业特点进行改进提高,保持优势弥补不足,以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第二类则是像长电科技、积成电子等综合分在0-1之间,排名居中,属于竞争力一般的公司,这类公司占全部样本的40%。这类公司通常发展情况处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应把经营的重点放在从基本的生存做起,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提升盈利能力与核心经营能力,最终实现提升公司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而余下56.4%的公司的综合得分为负数,其综合竞争力未达到行业整体水平,为第三类竞争力较弱类型,它们的发展情况不够理想,处于行业竞争中的不利位置。这类公司的经营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改造、管理革新等方法管理好公司资产,至少实现收支平衡,以维持公司的生存。并提升经营管理理念,努力提高经营效率与效益,不断改进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扭转竞争中的被动局面。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我国物联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
(三)基于各领域综合得分情况的分析与评价
从不同领域分析观察,两极分化现象在二维码和RFID、传输网络及互联网应用服务、软件与系统集成、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内同样存在。比如,同处于云计算领域的中兴通讯和浪潮信息这两家公司,得分差异超过1.5。那么,是否不同物联网领域间的竞争力情况也存在类似差异呢?于是,本文在对各领域的综合得分进行平均值求值后发现,激光扫描器领域分值最高,接下来依次是云计算、金融和保险系统、软件与系统集成、家用电器智能控制、IC卡应用、智能交通、二维码和RFID这七个领域。上述这些领域的平均值均大于0,意味着它们的发展水平超过了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其中所包含的公司整体上竞争力也都相对较强。而余下的领域的平均值均为负数,说明它们的发展在整个行业中要显得相对缓慢和落后些,尤其是传输网络及互联网应用服务等少数领域内的公司,其竞争力整体上都较弱,发展也比较滞后,如表2所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物联网行业内不同领域的发展状况也良莠不齐。这也正是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为何在提出要继续加大对金融和保险系统、智能交通、二维码和RFID等发展势头良好领域扶持的同时,也提出要积极加紧对智能电网、智能医疗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发展现状又不太理想的领域进行帮扶的原因所在。
(四)基于综合竞争力影响因子的分析与评价
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各因素对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却又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更为有效地提升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必须找出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于是,文章将各公因子对整个分析过程的贡献度大小制作成表3,直观地反映出来。
从表3可以看到,投资收益因子(F1)对整个指标评价体系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规模因子(F2),两者的贡献率比其他公因子的贡献率高出许多。因此可以说,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投资价值和规模实力是左右综合竞争力的三个关键因素。正如在前面分析中谈到的,中兴通讯排名第一,主要是其在F2上的得分很高,而这一因子对整个指标评价体系的贡献又很大。由此可以看出,在获利能力、投资价值和规模实力上,各公司间的两极分化必然会最终导致其在综合竞争力上出现两极分化,这三因素对我国物联网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投资收益能力强,才能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企业才能有用足够的资金来扩大规模或进行技术研发,并在未来获得持续发展。然而,通过分析各公司在F1、F2上的因子得分情况发现,约71%的公司在F1的得分低于0,约64%的公司在F2的得分低于0,由此可以说明,如今我国物联网行业仍以中小规模企业居多,行业整体的获利能力不是很强,投资价值仍被外界低估,尚待进一步发展。
一、前言
P2P网络借贷是随着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和民间借贷的繁荣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其实质仍属于小额民间借贷,方式灵活,手续简便,为个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便利,是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有助于促进金融结构的完善。提及P2P借贷,很多的人会跟“网络欺诈”“跑路”这样的负面字眼联系起来,对P2P存在着诸多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由于网贷平台建立门槛低,监管较弱。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让P2P终于有章可循,又一次把互联网金融推到了风口浪尖。
二、P2P网络信贷产生与发展
P2P本质上是连接个人借贷双方的第三方网络平台,是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大的方便。
关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起源,目前比较认可的有两种说法,一是尤努斯教授,另一个是英国的Zopa,随着贷款行业的不断发展,也有很多企业在小额贷款里脱颖而出。自首个P2P网贷平台出现以来,美国Prosper在2006年2月成立,德国Smava在2007年2月成立,然而2006年4月,中国首家P2P网贷平台宜信公司也正式成立,这种新型的网络信贷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并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原本起源于欧美发达市场经济的P2P网络信贷,如今在中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迅猛势头,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已经超越英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P2P网贷市场。
三、P2P网络信贷的发展模式
(1)信息中介平台模式。这种模式风险较低,它的特点主要是投资者的资金没有任何形式的担保,风险完全由投资人自负;完全基于线上的信用评审体系不能确保借款人信息的真是有效。(2)小贷公司线上模式。该模式与其他两种模式相比,风险居中,主要是放贷杠杆无限制,平台风险大;连带担保机构或个人的资产实力状况不明。(3)债券转让模式。此种模式风险较高,平台资金压力大,个人账户风险集中,有资金池的嫌疑。
四、P2P网络信贷存在问题分析
1.P2P借贷行业法律法规的缺失。互联网金融行业,尤其是P2P行业,一直因为没有经营门槛和标准而鱼龙混杂,甚至有些问题平台本身就是为了诈骗。截止今年4月末,市场上活跃的P2P平台已超过1800家。与此同时,问题平台数量激增,P2P平台经营不善、不合规、道德风险等问题严重。行业发展的乱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参与者双方的信心。
2.网络监管难度较大。一方面,借贷双方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管,网络信贷环境的虚拟性导致难以去评估借贷双方资产状况和信用状况,网络信贷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得监管机构难以监管资金的流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P2P网贷发展不健全,行业行规缺乏,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难以进行监管。
3.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我国P2P网络借贷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和行业性较差等障碍, 此外,网贷平台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五、P2P网络信贷发展对策建议
1.对于投资者。市场上P2P理财公司众多,产品各不差异,收益率也不一样,建议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能理性的谨慎的选择一款适合自己产品,同时,在选择P2P公司时一定要多走动,多调查,选择有正规资质,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公司进行办理业务,以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2.对于政府。目前,《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包括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态都诠释了明确的定义,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商的里程碑事件,让真正有实力、模式健康、运营规范的企业更好地服务市场、保护投资者,同时让不合格的企业被淘汰。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任重道远,仍需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更多规范性的法律法规,将监管规则进一步细化,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平台给予沉重的打击,更好促进金融创新,促进P2P网贷平台的规范发展,更好的作为银行体系的补充功能,鼓励P2P网贷平台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
3.对于P2P网贷平台。P2P网贷平台要强化对自身风险的控制,组建风险评估小组,进行信用评级;要实行“实名制”注册,审查开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并确认真实性后才同意开户,对其所进行的金融交易进行实名记录,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资料库,合理划分信用等级,加强管理;提高自身平台的盈利模式,开展新的业务范围,积极创新。
4.对于商业银行。对商业银行而言,既要按照银监会要求,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系统的转移,亦应关注其中的业务机会,积极开展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监管服务。
六、P2P网络信贷发展前景
P2P网络信贷模式发展的必要性和存在性是不可置疑的,虽然目前来看,P2P网贷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但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关于《指导意见》的出台更是对互联网金融,对P2P的肯定与接收,此项规则的制定有诸多强力部门参与,说明中央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相当重视。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有不完善的过程,正如当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一样,会存在很多争议,被冠以洗钱,非法集资的帽子,时至今日,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得到国家及大众的认可,P2P网贷是理财的新趋势,前景广阔,发展迅速。
参考文献:
[1]张正平,胡夏露.P2P网络信贷:国际发展与中国实践[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3(03).
目前我国科学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现代化的智能物流就是通过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各项物流信息的输送,进行相关的配货、包装、发货等基本活动,让需求者更快捷地收取自己所需的物品。现代化的智能物流为供应方与需求方都提供了相应的效益,扩大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相关的服务质量,同时减少了相应的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物流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网络集中化的管理模式,让大量的资源信息能够实现全面的传输,不仅加强了物流管理的效率还促进了各项管理事务的安全性提升。
1当前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前进态势,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让物流各方面具体事项得到了有效的运行。通过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物流技术,对货物的仓库实行相应的控制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基础信息的管理和收集,还能增强物流的实际工作效率,比如读写等效的电子标签、电子货单防冲突技术等。现阶段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迅猛,电子商务推动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过去传统的物流运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需求为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物流行业需要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寻找更多低成本高效益的途径来缓解自身的压力[1]。我国目前的物流受到传统物流运营体制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以及整体的服务质量上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加上时代的快速发展,物流整体产业的发展流动性较差,导致物理行业整体水平较为落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为了提升自身有效的竞争力,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自身的全面改革[2]。
2智能物流的主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智能物流是建立网络智能系统上的电子商务物流运转体系,通过集中化的系统对物流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物流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和传递,让物流管理者以及需求者在网络的环境下对各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握,创造出更为优质的物流服务。当前智能物流发展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物流信息反馈速度,降低各项服务成本
当前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对于各项事件的处理具有高效率、快速度的作用,智能物流信息的快速发应也是当前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过去传统的物流工作方式只能对货物的运输进行有效的反应,但是需求方不能对物流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在服务者需要日益增强的今天,过去传统的物流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和人发展的需要,需要从根本上提高物流的运转反馈速率。完善物流网络控制体系的建立。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物流之间的各个环节资源的合理配置,缩短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让物流的仓库管理、运输配置都能得到安全性的保障[3]。
2.2物流服务更加快捷、便利
在物流公司提供相关的物流服务时,智能物流中独有的跟踪技术以及电子配单等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物流服务的有效性以及信息传递的便捷性,让物流公司和服务者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有效的物流信息,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3当前智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造成多方面的环境污染
当前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前人类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比如物流产生的大量废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等[4]。
3.2物流相关的法律缺失
现阶段我国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法律法规,这容易导致物流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与各地方法律产生一系列的冲突。如果物流行业具备了完善有效的法律体系,那么各项管理工作就能提高一定的效率,也能保障物流行业发展的安全稳定性。
3.3缺乏专业性的人才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相应的人才配置问题。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中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物流发展的现状需要。所有相关企业需要投入想关的培育资金,对人才进行全面的培育,促进行业的有效发展[5]。
3.4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国民人口数较多。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物流行业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路况较差,一般的交通工具无法通行。智能物流发展的越快从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落后,相关的物品集装箱运行的速度很慢,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只能通过小型的交通工具进行运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运营的成本以及降低了运行效率[6]。
3.5信息化水平和专业化服务受到了相应的限制
当前我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地区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智能物流依靠网络信息化的平台进行展开,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信息化水平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严格限制了智能物流的全面普及,以此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增值性。即使当前我国智能化物流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实际的物流专业化水平还偏低,相关的物流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当前大多物流企业只能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货物存储以及货物运输,在物流行业的增值产业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根据物流的实际服务水平进行相应的改善,切实提高物流服务以及相关产业的延伸拓展,将物流企业发展的效率进一步扩大,产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位置进一步提升。
3.6现代智能物流观念较为薄弱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为广阔的市场需求,大多物流活动都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服务条件,以原材料的购置到最后的运营销售过程中以自我企业的利益为发展的中心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国家全面的物流资源流通,不利于地区行业之间经济的全面发展。
4现阶段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物流加强了国际性的贸易。智能物流的发展模式已经是当前社会和时展的必然趋势,被相关的企业所认可接受。物流公司的网络化经营对促进物流行业产业的有效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整合了各项技术之间的交互性,让物流的运输和实地配送都发挥出了相应的作用。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初的发展阶段,相关企业部门需要集合物流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对自身企业的发展制定出较为全面的发展策略。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相关说明:
4.1加强行业运营发展的标准化
智能物流通过网络平台将物流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连接为一个全面有效的整体机制,实现各项信息资源之剑的集体化管理,这对于加强行业运行发展的标准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相应的网络交流让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更加便捷,消除了过去物流行业信息交流之间的障碍性,这对于构建全新的物流运营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制定出相关的市场竞争机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让企业发展的各个要求在市场环境中得到良好的提升,加强各项资源之间的流动,确保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在物流运营行业建立起相关的协调管理机构,有国家来负责带头,让相关的物流部门参与其中,形成全面有效行业运营管理机制。各个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要树立起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良好信念,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对外贸易的推广,这对于社会经济贸易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改进管理理念
智能物流的各个运行环节最后还是集中在相应的信息平台上,通过对相关区域物流信息的采集,最后从系统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全面有效的展示,这能够有效地扩大相关企业对于物流系统的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项事物的有效发展。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要以企业自身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市场以及群众的需求,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来扩大企业经济的最大化。树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完善物流行业战略目标计划,对物流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握,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下建立起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4.3加强物流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物流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智能物流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自身企业以及各个高等院校中设定相应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育。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保障。对于物流人才方面的培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中关键的任务,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相关企业也要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资源的优势,通过各个渠道对物流人才进行全面配育,促进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合作。
4.4完善物流相关的法律建设
为了更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需要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监督市场化的良好建设,为确保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约束,从而能更好地降低物流工作中各项工作矛盾的危害。物流相关法律的完善需要国家作为根本,物流企业作为相关的建议者。建立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物流法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当前智能物流的发展地位,分清物流发展主体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当市场法律得到相应的补充过后需要在地方制定相关的辅助法规,以适应地区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各个地区应该根据自身智能物流发展的现状对各自地区之间的法律进行相应的规范完善,这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地区智能物流经济的稳定发展。
4.5加强商品供应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近些年国家以及社会和相关企业都加大了对只能物流的投入资金量,但是从具体的发展成果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成本以及资源浪费程度过高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缺乏物流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相关物流企业需要加大生产供应中各项关键技术的研发,从根本上确保生产成本的合理性,降低成本之间的消耗,形成自身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社会资源浪费的不合理现象。
5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智能化的物流经营方式预示着我国现代物流以及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扩大的前提下,要实现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市场和企业以及国家多方面努力,共同促进我国经济以及综合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永娟.经济新常态与智能物流发展[J].物流技术,2015,34(6):73~74,77.
[2]贾旭光.工业4.0环境下我国智能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6,39(5):17~20.
[3]潘怀敏.浅谈智能物流的发展[J].经济师,2014(10):293,295.
[4]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1,34(3):62~64.
引言
近年来,平板电脑、手机、方便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等移动数码设备的需求量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增长。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2G、3G、4G、WIFI、蓝牙、热点共享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伴随定位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应用,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移动设备获取信息成为了可能。2000年以来,这些发展衍生了新的研究领域:位置服务(LBS)和移动营销(mobile marketing)。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网民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依然是我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用户上网设备向手机端转移、使用基础环境的改善和上网成本的下降三方面是手机端高流量应用使用率激增的主要原因。
如今,在高端餐饮模式持续走低,中低端餐饮竞争日益加剧的时候,餐饮企业希望通过利用位置服务与移动营销结合来满足拓宽企业客源,及时维护客户关系,更快处理客户投诉与企业相关的活动或折扣信息等。根据中国餐饮行业协会的《2014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简析》指出,2012年我国餐饮O2O在线用户规模为0.98亿人,相比2011年大幅增长58.1%。未来几年,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移动端支付的便捷安全、网上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网络购买和预定更加高效、方便,以及互联网巨头的推动,我国餐饮O2O在线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2亿人。
研究文献综述
(一)研究文献来源
通过对移动营销和位置服务的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搜集移动营销与位置服务类似的关键词横跨国内外多个学科的期刊上。参考文献的查询主要是基于关键词搜索:如移动营销、LBS、移动推销、移动广告、移动商务、手机营销、无线营销、mobile marking、mobile business 、LBS advertising、mobile advertising。本文主要查询的电子数据库包括: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Emerald管理学全集数据库、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期刊数据库、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全文数据库、德国Spring-Link全文电子期刊、谷歌学术等。
(二)国内外位置服务与移动营销研究现状
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又称定位服务,LBS是由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结合在一起提供的一种增值业务,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数据),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或他人以及通信系统,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实质上是一种概念较为宽泛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新型服务业务。
位置服务LBS起源于早期的军事定位,其商业应用最早起源于1993年11月美国詹尼弗・库恩事件,当她被绑架后用手机拨打了911电话,但是911呼救中心无法通过手机信号确定她的位置。由于这个事件,导致美国的FCC(美国通信委员会)在1996年推出了一个行政性命令E911,要求强制性构建一个公众安全网络,即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通过无线信号追踪到用户的位置。随着E911的推出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欧洲、北美、日本、韩国等都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商业位置服务。在我国,最早的位置服务商业应用是中国移动在2001年移动梦网品牌下面的业务“我在哪里”、“你在哪里”、“找朋友”等。随后其他通信营运商如中国联通等也推出相关业务。
从查询的文献情况看,研究位置服务的文献相对于移动营销来说要多,2000年处于起步阶段,当年有10篇文章发表,到2007年达到179篇,2013达到615篇,但前期发表的位置服务的文章大多集中在自然科学的运用方面,如测绘技术、网络开发、地理信息等。最近几年来位置服务结合管理科学、医学、农学等交叉研究的文章数量开始上升,大多是位置服务与相关行业的结合,研究具体行业中的应用或技术开发。如位置服务与物流技术结合,用于追踪包裹行程。位置服务与地图结合,可依据顾客位置提供一定半径内的餐饮、娱乐、折扣信息等。位置服务与公用事业技术结合,可以快速查找自来水或燃气的爆管信息等。研究主要关键字包括:位置服务技术、位置服务系统、位置服务终端、位置服务策略、手机位置服务等。
目前,国内外对移动营销或者无线营销有多种定义说法,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出现,但需要明确的是手机营销不等于移动营销,手机营销只是移动营销的一个环节,本文列出了目前一些研究机构或者相关的专业协会给出的定义:
Manecksha(2000)指出移动营销是一种能直接与任何个人,通过任何网络anytime和任何装置any device,在任何地点anywhere,在任何时间anytime进行沟通的新兴营销方式。
移动营销协会(MMA,Mobile Marketing Association ,2006、2009)提出:移动营销是组织通过使用任何的无线媒介(wireless media,主要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作为信息传递和回应的载体、跨媒介营销传播的即时沟通程序,移动营销针对终端用户即消费者对时间和地点的敏感性的个性化互动,提供最适合消费者的营销信息。
艾瑞咨询集团(iResearch)在的《2011年中国移动营销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移动营销是指依托于移动互联网进行、在移动终端呈现给用户的、以各种移动媒体形式产品、活动或服务的促销或者品牌信息的营销方式。该集团根据移动广告的广播形态,将移动营销分为PUSH和PULL两类,在PUSH类中又细分为互动营销和手机报刊两大类,互动营销主要以短信、彩信为载体可以互动为特点,手机报刊主要以手机报或会员刊为载体。在PULL类中又细分为客户端和移动网页两大类,客户端主要以移动客户端(APP)为载体,如旅游客户端、购物客户端、地图客户端等等,移动网页部分主要以WAP或HTML5网页为载体。根据移动广告的表现形式,又可以分为文字链、图片、视频、动画、二维码、其他等方式。
我国研究移动营销的文献在2000年左右几乎没有,到2007年开始受到较多的关注,当年有56篇相关文章发表,最近两年来以此关键词发表的文章数量直线上升。2013年达到138篇,研究的关键字主要包括:移动营销策略、移动营销渠道、移动营销案例、移动营销手段、移动营销模式等。
基于位置服务的餐饮消费模型
随着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餐饮消费中信息的获取和价值的判断越来越依赖网络,同时,位置导航的便捷,使得餐饮消费的决策时间更为迅速便捷,支付更多元化。根据目前整个消费环境的变化和市场调研,本文将餐饮的消费者进行分类,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的三种消费类型中,本文提出了基于位置服务的餐饮消费模型,如图1所示。一个典型的、完整的基于位置服务的外出就餐流程全过程如下:
第一,人们根据自己记忆中的信息选择餐馆,如果这个结果不满意,则会进入相关的信息平台或利用相关工具进行查询,如:查看朋友微博、微信、大众点评网、口碑网、团购网、美团网、食神摇摇等,这中间可以通过大众点评类的餐饮信息平台,也可以是消费者熟悉或收藏的感兴趣或关注的餐厅个性化的APP工具,或者消费者直接到地图导航中查看附近的餐馆。
第二,在信息平台或工具中进行筛选比较,选定目标餐馆。
第三,从地图服务中确定餐馆位置,路径导航。
第四,前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根据位置的变化或实时的道路交通状况变换目标餐馆。在前往目标的过程中,可利用企业提供的APP工具(部分餐饮企业提供)合理安排时间,提前预定包间或网络点餐,减少到店的等待时间。
第五,到达目标餐馆。未提前点餐的顾客根据餐馆微博、微信或者社交媒体中网友的推荐意见综合自身的消费偏好等因素综合考虑,然后点餐。
第六,开始消费。部分客户通过微博晒照片或邀请好友加入等功能开始分享菜品、就餐环境等信息,成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
第七,支付。现金支付或者电子支付,目前餐饮企业常见的电子支付方式主要是通过刷卡(包括信用卡、储蓄卡、企业消费卡)或利用第三方支付工具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实现在线支付。
第八,消费完后的网络分享点评。部分消费者会对企业的就餐环境、菜品的味道、色彩、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餐饮企业对投诉和意见如何处理、是否有活动或折扣、人均消费金额等做出评价,供朋友或后续的消费者参考。
基于位置服务的餐饮移动营销构架设计
根据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出,在整个餐饮消费过程中,餐饮商家进行移动营销时应该注意下面的几点:
第一,营销应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人们对于美食的信息不应该只是在想吃饭的时候才获取的,在日常中,如果充分利用客户的碎片时间来营销,把餐饮企业的相关信息不断输入和强化,会将客户潜在的需求转为现实的购买力。所以,餐饮企业营销的第一环就是有针对性的影响客户,更应该主动积极。
第二,基于移动网络的方便和实时性,获取信息位置更自由灵活,客户对信息的获取相比以前更主动积极,过往客户的体验能及时影响消费决策。
第三,如果餐饮能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如及时的微信语音回复与互动,营销可以更精准。
第四,互动频繁性更高,客户与商家之间、客户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更便捷频繁,这就需要商家及时响应,根据我们调查,好的餐饮企业会重视所投放的网络平台上客户的反馈,及时处理客户抱怨,陈述消费事实等,从而达到影响客户消费意愿的目的。
第五,支付便捷,支付的电子化,尤其是伴随手机支付的逐渐普及与推广,对商家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获取客户手机号码的方式绑定客户,建立精确的客户消费档案,方便后续的营销广告定向投放。
第六,影响客户决策因素的多样性增强,客户获取信息的多元化和及时化,使得客户消费决策的改变成本更低,也许客户在前往已经预定了座位的餐馆途中临时改变,而这种改变可能是电子地图在途中提示客户附近有另一家餐饮企业有相关的折扣活动。
基于以上的消费流程分析,本文将餐馆的营销架构看成是一个不间断的循环,餐饮企业的整个营销活动是连接了消费前到消费后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营销阶段,具体如图2所示。
(一)信息与影响阶段
这一阶段,客户有消费意愿并开始做信息查询与评估,并对商家做出选择的阶段。商家营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证客户能随时随地搜寻到商家的相关信息并及时获取已经建立客户关系的客户的查询、评价、定位等相关动态,并及时跟进,从而达到影响客户消费决策的目的,企业可以采取的营销活动包括:
1.维护客户关系。定期不定期地与客户保持联系是维护客户关系重要的手段,如各种节日、生日,商家的新品上市等都是很好的时机。用微博、微信、短信或者其他点对点的联系更能保证客户的及时关注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2.公共关系。商家通过日常的公关活动能提升在移动平台中的曝光率,带来更高的关注度。如在美团网上推出团购,或者借助当地平面媒体如报纸等的报道,发起对新菜品的网络免费试吃与评价活动,借以获取客户的不同偏好。
3.广告。将大众广告和定制广告结合,大众广告吸引新客户,定制广告有针对性的发送给老客户,这样既可以避免乱投广告,又可以提升广告的实际效果,更加精准。
4.导航。导航是餐饮移动营销中的重要平台,当客户有餐饮消费需求时,导航能根据客户设定的一定消费半径,及时提醒客户附近的消费信息,哪个商家有优惠活动、折扣力度等等,这些相关信息的提供对于消费者的最终决策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商家可以利用导航资料与客户资料结合建立商家的消费半径分析,确立更精准的商家营销定位。
(二)强化阶段
这一阶段是客户开始消费的阶段,从走进餐馆到买单结束。在这一阶段中,商家营销的工作就是强化客户的消费意识,并将这种意识通过网络及时传递给其他客户,企业可以采取的营销活动或方式包括:
1.进店扫描与现场分享,进店扫描二维码可以即刻建立商家与客户的联系,消费中,如果客户现场网络分享菜品并及时评价,商家可以奖励积分或者其他优惠。
2.鼓励电子支付,支付手段的便捷化同时为商家绑定客户提供了捷径。新兴的在线移动支付使得餐馆能直接与客户建立联系,通过团购支付或者电子优惠券等吸引客户尽可能选择移动支付,如支付宝和财付通等。
(三)反馈与建立营销标杆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客户离店到评价完毕、商家对客户的评价回馈、建立与更新客户档案。餐饮商家对客户的消费做出评估,如果是新客户那么就同时建立客户档案。如果是老客户,商家及时更新客户相关档案(如通过手机支付发现客户联系方式的改变,客户询问过的但当天无法提供的菜品等),分析出客户的消费半径、个人偏好等,积累信息,并整理客户个性化的信息和相关服务,企业可以采取的营销活动或方式包括:
1.消费评价。餐饮企业对消费过程整体评估,从客户网络信息咨询、位置导航、点菜、分享、支付到消费者评价一整套完整的消费环节做评估。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餐饮企业并不拒绝新的营销手段和平台,许多企业也实际在美团网等网站上投放了相关的广告,但是却没有及时进行后续客户的来源分析,没有对究竟多少客户使用了美团卷消费、客单的消费额等相关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这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企业关注网络,但是网络实际给餐饮企业带来多大的效果并无实际的数据来支撑,后续的网络决策大多凭感觉。
2.建立客户关系。所有精准营销的前提是能和顾客保持互动,及时沟通,了解客户需求以及他们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商家才可以及时调整自己,才能够真正满足客户需求。
3.消费半径分析。客户从信息平台查看到商家的位置,从而使商家可以逐步建立自身消费半径分析,了解所面对客户群体的分类。
4.重点客户群建档。确立自身重点客户,从消费金额、次数以及推荐客户等诸多要素分析,建立重点客户群。
5.确立营销标杆。以上所有的步骤都是为餐饮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营销标杆,标杆中的每一步都是为客户需求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及时把握消费者的变化,使餐饮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在竞争中都能物有所值。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基于位置服务的餐饮企业餐饮移动营销是电子商务移动化的趋势,餐饮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核心就是将餐饮企业的营销活动纳入客户完整的消费活动中,通过在线服务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反馈分析,从而提高整个营销活动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
2.中国餐饮行业协会.2014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简析[EB/OL],http:///newsshow.asp?cid=3&id=1331
3.艾瑞咨询集团.2011年中国移动营销行业发展研究报告[EB/OL],http:///upload/doc/2011年中国移动营销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