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9:01: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临床免疫学综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免疫学院研究所;上海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2478
国内刊号:31-1899/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双语教学是指用外语(主要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教学体系。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等院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医学生的需要[1]。为提高检验人才的素质,使之能适应国内外医学检验科学的发展,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已成为必然的趋势,2006年3~8月在医学检验专业主干课程《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中进行了中英双语教学的调查和实践,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贵阳医学院2003级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108人。
1.2 教学方法
采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临床免疫学检验》[2]。选择其中部分章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成双语教学CAI课件,教师做好中、英文上课的充分准备。授课采用以下4种形式:(1)采用中文教材、中英文混合课件(英文比例不超过50%);(2)采用中文教材、补充英文资料、中文课件;(3)采用中文教材、补充英文资料、中英文混合课件(英文比例不超过50%);(4)采用中文教材、补充英文资料、英文课件。授课时主要采用中文和英文并举的教学方式,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论知识点以中文讲解为主,对比较浅显易懂的部分,尽量用英语讲解,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英语讲授内容比例占到总内容的50%以上。
1.3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在实施双语教学结束后进行,由学生不记名填写。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涉及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授课语言(中英文)的应用比例、双语教学授课效果等。
2 结果
2.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和建议
见表1。本次调查显示,多数学生(65.8%)对《临床免疫学检验》采用双语教学表示理解和支持;多数学生(56.5%)希望采用中文教材、中英文混合课件(英文比例不超过50%);多数学生希望教师以中文授课为主,仅介绍个别专业术语的英文名称,或在用英文讲授后,再翻译成中文。表1 医学检验本科学生对《临床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态度和建议(略)
2.2 学生对《临床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2。对于采用双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仅21.3%学生认为学习效果比单纯用汉语教学好,41.7%的学生认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比单纯汉语教学差,另24.1%学生认为学习效果与单纯中文教学差不多;对于双语教学CAI课件,52.8%的学生认为不同英文程度的课件可作为双语教学的辅助学习资料,67.6%的学生认为促进了专业英语的学习,9.3%的学生认为可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与汉语教学相比,46.3%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使专业学习变得特别吃力,仅5.6%的学生认为可以学得很轻松。表2 医学检验本科学生对《临床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略)
3 讨论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顺应时展的必然,本文在我院医学检验本科专业课程《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中作了有关双语教学的调查和尝试,认为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功开展双语教学需要学生的配合。在实施双语教学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动员,让他们对双语教学有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此项调查中,65.8%的学生支持双语教学,说明多数学生思想上是认同双语教学的,这是我们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前提。但是仍有26.9%学生对双语教学持强烈反对态度,作为教师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这一部分学生应该认真分析其反对的原因。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给开展双语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调查显示,仅7.4%的学生接受教师全英文授课方式,多数学生要求教师用中文授课,仅个别专业名词用英语表述,或在用一段英文授课后再作中文解释。许多(41.7%)学生担心使用双语教学会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有影响,并且46.3%的学生感觉双语教学使得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吃力,这也是部分学生反对双语教学的主要原因。应该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大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高考的选拔和低年级阶段大学英语的学习,已有一定英文基础,基本具备双语教学的条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只要努力一定能接受双语教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一定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同时这也提示,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对学生基础英语的培养非常重要,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绝不可能简单地通过某一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就能完成,只有通过多门学科、多年级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同时专业课程教师实施双语教学也必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初期最好采取简单渗透式和过渡式的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的难易、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调整英语在教学中的应用比例,特别要注重专业词汇的讲解。
3.2 师资
师资是双语教学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3]。教师的外语水平和能力不仅是实施双语教学计划的关键,而且关系到学校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的关键之一。大多数医学专业课程教师长期以来接受的是读写为主的英语教育,说听能力相对较差,往往只能做到较熟练地阅读或写作英文专业文章,真正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却很弱,发音也不够标准,这样势必影响学生对英语读音的正确掌握,严重影响学生日后的英语发展,使双语教学进入误区。为弥补双语教师英语口语方面的不足,口语不太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英文内容,讲解主要采用中文,使用中英文CAI课件辅助教学,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英语水平。对英语口语流利地道的教师,应尽可能使用英文授课,辅以CAI课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讲的英文内容[4]。同时充分发挥优势,组织教师听课,观摩学习,帮助其他教师提高英文水平。作为院校方应重视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投入经费,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拔教师进行英语培训。
3.3 教材
教材是学生赖以领会、接受理论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教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5]。原版英文教材专业英文的表述规范地道,是学生学习专业英文的首选材料,但是原版教材价格太高,基于国情、省情和校情,购买原版英文教材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目前无法要求医学生全面使用原版教材。而且目前还没有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的《临床免疫学检验》双语教材,国外教材普遍章节数目多、内容丰富、结构与国内教材相差甚远,无法同步使用,因此将英文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节选原版教材,以复印件作为教学教材,并准备其他英文资料供学生使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过渡手段。我们在试行双语教学过程中,以规划教材为蓝本、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作双语教学CAI课件,同时印发一些原版的英文资料,提前把资料和课件交给学生,作为学生双语教学的学习资料,起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作用,基本上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3.4 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这势必要求增加学时,但高校课程的整体安排决定一门课程不能占用过多的课时。要推进、深化和发展双语教学,必定要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被动式”、“聋哑式”的学习方法,教学方式上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所以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双语教学的重要内容[6]。学生普遍接受双语教学CAI课件的教学方式,认为不同英文程度的课件可作为双语教学的辅助学习资料,并且促进了专业英语的学习,提高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件新生事物,也是今后教育改革中的一条必由之路[7]。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秋季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并提出要用开出多少双语课作为衡量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8]。通过对《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试行双语教学,对普通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具体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学校和教师欲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绝不能放松和降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否则将不能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建领.加入WTO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应对——首届武汉地区教育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2(2):108-110.
[2]吕世静.临床免疫学检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8.
[3]冯振中,刘德纯.对病理学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及思考[J].山西医学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5):568-570.
[4]陈同强,邓婷,林卡莉,等.医学本科生组织胚胎学CAI双语教学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5):671-672.
[5]王文红.关于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07(1):28-29.
1.1 新鲜血液中各种成分抗原性强,容易引起输血反应。
1.2新鲜血液中含有大量存活的淋巴细胞,容易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1.3血液中的某些病毒在体外保存过程中会自然失活,如梅毒螺旋体4摄氏度仅存活3天,因而超越3天的血液会相对安全些。
1.4新新鲜血液中某些成分量小且纯度不高,起不到治疗作用,如新鲜血液中的血小板、粒细胞体外很快失活且所含数量达不到治疗量效果,因而不易输用。
2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1]
2.1由于血源不足与不合理用血,各地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血荒”,不少医院相继出现被迫减少或停止手术的情况,影响了对患者的治疗,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血制品的使用,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2.2目前,临床用血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不少患者甚至医生都认为输血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这其实是一种极端的错误。为此我国卫生部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学术组织都制定了有关成分输血的指南[2]。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外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适度的血液稀释对手术患者是有益的,没有必要将血球压积(Hct)提高到“正常值”的水平。
3输血提倡成分血输注
3.1成分输血的目的[3]是为了达到科学、合理的用血,加强对临床医生的输血医学教育,使临床医师真正理解科学用血的涵义,特别是输血指征的掌握。
3.2不同的血液成分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病人需要什么输注什么,如:贫血输红细胞,粒细胞缺乏输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输浓缩血小板,烧伤患者输血浆等,这样既可使一血多用节约血源,又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发生,达到了科学安全用血的。 转贴于
4大力开展自体输血
4.1自体输血是科学合理用血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最安全、最节省血液资源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大力开展自体输血,2000 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强调,自体输血应>18% ,由此可见自体输血的优点是具有不传播疾病,无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无异体抗体引起的免疫及发热反应,特别是实质器官破裂内出血,急需用又缺乏相合血液的人[4]。
4.2对一些稀有血型患者的术中输血十分有利,还可节约血源,减少患者经济负担等,但开展此项工作,必须依照相关指征选择病例,在实施过程中(尤其是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相关检验结果,决定自体输血量,正确判断疗效。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医师没有掌握相关指征,对开展自体输血不重视,这可能是自体输血率提高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5 输血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现代输血医学已进入科学、合理、安全输血时代,有关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同时相关领域研究的渗透、交融又极大地推动了输血医学的进展。现代输血已成为涉及临床免疫学、移植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多技术的综合治疗手段,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参考文献
[1]廖清奎.周密,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大力提倡成分输血[J].四川医学,2000,21(2).
1.1ABO抗原近年来,ABO抗原已被用于免疫遗传性疾病的探究上,已知的可能和ABO抗原有关的眼病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近视性屈光不正、老年性白内障及视网膜色素变性[3]。
有关近视的遗传方式看法不一,主要观点有多因子遗传、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因子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胡诞宁等[1]对近视眼患者家族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子代100%为高度近视。而有的资料却表明,双亲单纯性近视或变性近视,子代不一定都出现近视。孙成甲[4]在临床探究中发现,父母都有近视而其子女患近视的不足半数。还有人认为中低度近视的发病有肯定的家族倾向性,和遗传密切相关[5]。另外,通常人眼各部分遗传性不同,轴长、角膜曲率及晶状体后曲率遗传性大,而晶状体厚度及前曲率和遗传无关,Sorsby[4]认为决定近视眼遗传的主要成分是轴长。
1.2HLA抗原HLA是比ABO血型系统更为复杂和重要的强抗原系统。HLA抗原称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又称人类白细胞抗原,是具有极高度遗传性的多型性膜抗原[6]。HLA抗原根据其构造、机能,分为Ⅰ类和Ⅱ类抗原。
目前已知有20多种眼病和HLA抗原有关[7]。1983年王蓉芳等人[8]发现HLA-B8阳性者易患高度近视,而HLA-B15阳性者不易患高度近视。Пучковская[9]发现,先天性近视和HLA-B7和HLA-B12是有联系的,当近视患者同时有HLA-B7和HLA-B8抗原时,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升高。
至于HLA和疾病相关的机理目前学说较多,有拟态学说、受体学说、免疫应答基因、抑制基因学说、连锁不平衡学说等[10]。目前较为关注的假说是疾病易感基因学说。有人发现,自身免疫病的易感基因不仅和HLA关联,而且和一个特定的HLA单位体关联[11]。
1.3S抗原S抗原即视网膜可溶性抗原。S抗原具有强烈的抗原性和致色素膜炎活性[12],它能诱发产生实验性葡萄膜炎和实验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已被许多学者所证实,而有关近视和S抗原的关系,目前报道很少。Стукалов[13]在对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免疫探究时发现,视网膜抗原的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的移动指数降低到0.52±0.1。根据免疫学理论,假如移动指数等于1或接近1,说明机体对此抗原无特异性免疫功能;假如移动指数明显<1,表示机体对此抗原有特异性免疫功能。这就初步证实了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的机体对视网膜抗原有过敏功能。近年来的探究发现[13],眼底严重的变性改变不仅见于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而且也见于中度甚至轻度近视,眼底的中心及周边都有变性改变,这些都不排除在屈光指数稳定的前提下,近视患者眼底并发症的出现和自身免疫性损伤有关。
1.4胶原(collagen)胶原是组织中主要结构蛋白。现已证实,胶原和组织的增生、分化、粘附和运动以及关节、电解质平衡等都有密切关系[14]。
胶原是一个非常非凡的纤维蛋白群体,它们在结构、功能和组织分布上相互间有差异。在眼组织中,只有Ⅰ~IX型胶原被定位。在所有含有胶原纤维的结缔组织中都含有Ⅰ型胶原[15],Ⅰ型胶原的功能是给组织以抗张强度。
人眼的巩膜组织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而每个纤维束又由胶原纤维组成。在生化探究中发现,Ⅰ型胶原位于眼球的赤道部和后极部之间[16]。Marshall等[17]对老年人巩膜的超微结构进行免疫金染色,结果表明,Ⅰ、Ⅲ和Ⅴ型胶原在巩膜中是存在的,并且在单个的胶原纤维内联结得很紧密。
巩膜胶原纤维的直径范围很宽,大的和小的纤维可能有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决定了巩膜的生化特性[15]。大纤维在胶原分子间交叉连接的密度大,所能承受的张力大,而小纤维和四周基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大,纤维间相互功能强[18]。
然而,当患近视时,巩膜胶原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非凡是眼球后极部发生了明显改变,引起近视程度的加深[19]。Curtin等[20]用电镜观察了高度近视患者的巩膜结构,发现高度近视患者巩膜纤维多为板层结构且变薄,交织状态变少,纤维直径明显变细,纤维横断面中异常的锯齿样、星状纤维明显增多。以上情况造成了胶原纤维更大的可伸展性,并减弱了胶原纤维之间的稳定性,使得巩膜后极部纤维的周期性波动范围扩展到62~70nm[19]。Лазук等[19]认为巩膜胶原抗原结构破坏及改变的原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为此探究了各种类型进展性近视患者的血清和泪液中的胶原抗体。结果50%~70%的患者在血清中发现了胶原抗体,对照组未发现。在评价免疫应答程度时发现,良性近视患者血清中胶原抗体浓度较高,非凡是学龄期后天性且无并发症的近视患者指标最高,而在并发有混合型周边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变性的快速(年改变率>1.0D)进展性近视患者,包括视网膜漆裂、格子样变性和视网膜裂孔,在血清中“缺乏”胶原抗体。因此确定,患中、高度近视的儿童和青少年,形成了对胶原系统的免疫应答。可以初步推测,对于中、高度进展性近视患者来说,对胶原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和血液中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堆积,造成了巩膜的损伤,切断了巩膜内分子间和分子内的联系,引起胶原免疫遗传基因的改变,使得近视得以进行性发展,而当对胶原的自身免疫反应“起动”时,血清中胶原抗体的存在是确定的保护因素,因此可以说,血液中胶原抗体的含量相对少时,非凡是在眼底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时,这种相对低浓度的抗体可以成为巩膜免疫病理学改变的标志,这种改变也是对恶性近视的预告。
2近视患者的体液免疫状况
Пучковская等[9]对56名年轻的近视患者进行了免疫学探究,结果发现IgG含量升高,IgM含量下降。而Казанец等[2]的探究结果是近视患者眼局部和全身IgM水平升高,以局部IgM的升高更为显著,而IgG变化很小。Стукалов等[13]发现,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血清中IgG降低,IgM升高,免疫复合物增加到98%±5%.对于不同类型近视患者的体液免疫状况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3近视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
Пучковская等[9]的探究结果显示,进展性近视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含量较正常人低,T淋巴细胞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明显降低。Стукалов等[13]对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的免疫学探究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辅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的含量明显降低。可以推测,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和近视发病可能有关。Пучковская等[9]的实验性探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以65只新生家鼠为实验对象,用X射线照射家鼠的胸腺部位,结果损害了巩膜组织的正常发育,导致巩膜组织中发生变性改变以及胶原纤维的断裂,影响了巩膜的生物力学特性,成为了轴性近视发展的基础,而细胞免疫即是在胸腺的控制下形成的。
4结论
综上所述,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在近视的发病机理中起着一定的功能。近视患者,尤其是有并发症的高度近视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状况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反应指标相似。对于不同类型近视患者的细胞、体液免疫状况,ABO抗原、S抗原,以及不同类型的HLA抗原、不同亚型的胶原抗原和近视发病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探究,这无论对近视病因的理解,还是在临床中用免疫方法预防、猜测和治疗近视都将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63.
2Казанецли,ДюгвскаяЛА.Состояниеместногоисистемного
гуморалъногоиммунитетаулиц
сблизорукостъю.ВестнОфталъмол1988;(5)∶35-36.
3杨朝忠.眼科免疫学.天津摘要: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
4孙成甲.近视眼和ABO抗原关系的初步探究.眼科新进展1990;10(1)∶9-11.
5GoldschmidtE,FaurschouS,WorkK.Theimportanceofheredityandenvironmentintheetiologyoflowmyopia.ActaOphthalmol1981;59(5)∶759-762.
6水木信久,大野重昭.HLA抗原遗传子の构成と眼疾患との关连.日眼会志1992;96(4)∶417-431.
7杨朝忠,李昭珍,林振德.老年性白内障和ABO抗原关系的初步探究.眼科新进展1987;7(4)∶7-9.
8王蓉芳,赵桐茂,步坤矩,等.高度近视患者HLA类型的分布.中华眼科杂志1983;19(4)∶228-230.
9ПучковскаяНА,ШулвгинаНС,ВушуеваНН,идр.Нарушениеиммунологческогососояния
организмауболвнЪыхблизорукостЪю.
ОфталЪмолЖурн1988;(3)∶146-149.
10付体辉(译).HLA和疾病相关机理探究的新进展.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0;12(1)∶33-34.
11董桂玲,杨朝忠,张荣端.葡萄膜炎的免疫学探究.眼科新进展1991;11(4)∶52-54.
12杨培增,李绍珍,潘苏华,等.视网膜S抗原的提纯及其致色素膜炎活性.中华眼科杂志1990;26(5)∶293-297.
13СтукаловСЕ,ШелетневаМА,КуролапСА.
Клиникоиммунологическиеи
зпидемиологическиеисслованияпривысокои
осложненноимиопии.ВестнОфталвмол1995;(2)∶16-18.
14鲁建华,郑效蕙.胶原和角膜伤口愈合.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1;(3)∶216-217.
15MarshallGE,KonstasAGP,LeeWR.Collagensinoculartissues.BrJophthalmol1993;77(8)∶515-524.
16KeeleyFW,MorinJD,VeselyS.Characterizationofcollagenfromnormalhumansclera.ExpEyeRes1984;39∶533-542.
17MarshallGE,KonstasAGP,LeeWR.Collagensintheagedhumanmacularsclera.CurrEyeRes1993;12∶143-153.
18ParryDAD,CraigSA.Growthanddevelopmentofcollagenfibrilsinconnectivetissue.In摘要:RuggerA,MottaPM,eds.Ultrastructureoftheconnectivetissuematrix.Boston摘要:MartinusNijhoff1984∶34-64.
黄茂,味甘、性温、归脾、肺经。是补气中的要药。具有补气开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广泛应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肺虚咳喘、气虚水停之水肿、气血不足之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病症。随着现代医学对黄芪认识的逐步深入,植物黄芪中主要涉及多种皂甙、黄酮、多糖,以及氨基酸、亚油酸、生物碱、胆碱等等,其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黄芪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发生以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为特征的肾小球硬化[2]。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了肾小球早期高灌注、高滤过的发生,长期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引起肾小球损伤[3]。
1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4]。包括胸腺、骨髓(在禽类为法氏囊);后者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结,它们是T、B细胞定居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5]。
2保肝、降压作用 它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效[6],含有黄芪多糖、氨基酸、黄芪皂苷、维生素及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压作用[7].
3心血管系统作用 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对此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降低病人ST段抬高(或降低)的幅度[8]。而其在此方面的应用主要源于其广泛的药理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密度[9]。
4托脓生机:黄芪补气而具有良好的托脓生机功效,有“疮家圣药”之称。用于气虚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10]。如与当归、穿心甲、皂角刺同用之透脓散可治痈疽不溃;配白芍、丹参、生没药、生乳香、花粉[11]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皂苷类物质及多种氨基酸和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其他成分还包括香豆素、叶酸、香菜碱、亚油酸、β-谷甾醇等多种化学成分[12],具有多种药理作用[13]。而黄芪配以人参白术、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相配,组成“补中益气汤”[14]。主治脾胃气虚之发热及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脏器下重证。因其病本是中气虚,摄纳无力、升举无能[15]。临床常见有些大家畜反复感冒,反复治疗,而久治不愈,可用生黄芪配防风为主药,加生姜、桔梗、白术、陈皮、肉桂、生草、炒盐、葱白两长段等治疗,收效满意。外感初期,体不虚者黄芪用量宜小不宜大[16]。而中医诊断为肺胀,证属肺肾气虚,宣降失司。治以益气宣肺,补肾纳气法,方选补肺汤合平喘固本汤加减。处方:生黄芪60g,仙鹤草30g,款冬花、太子参各15g,紫菀、紫苏子、陈皮各10g[17]。
黄芪可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漏出,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肾血流量,调节肾小球滤过膜,减少蛋白尿渗出,减轻或延缓糖尿病性肾病的进展[18]。
总之,黄芪不仅有补气作用,而且气血阴阳兼而有之,故有“补药之长”之称。近些年来,黄芪进一步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取得了不少成绩,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19],它们可作用于多种免疫活性细胞、促进某些细胞因子的分泌,进一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深入开展对黄芪免疫活性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洪广祥.中华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点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12(1):16-19.
[2] 韩玲,陈可冀.黄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34.
[3] 杜光、王丽.黄芪的免疫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 2001,(10)
[4] 董鹏迭,郭宪清.黄芪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论坛,2006,
[5] 祁忠华,林善金炎,黄宇峰.黄芪改善糖尿病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3):147.
[6] 耿长山等黄芪多糖对去T细胞小鼠促进抗体产生机理的探讨[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5;5(2):69
[7] 孙腾,杨建江,赵秋,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2):247-248.
[8] 文丹,张金军,柯红.等.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6):369.
[9] Taska K,Kamei C,Tagmi H,et al.Antihypertensive efects of nisoldipine and reference in certain types of hypertensive rats.Arzneim-Forsch/drug res,1987,37(1):316.
[10] 张继红.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4):188-189.
[11] 卓安山等烫伤对大鼠T、B淋巴细胞功能影响及免疫调节剂对其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8;10(2):29
[12] 王海存,程鹏.黄芪对肝癌栓塞化疗患者的增效作用及外周血淋巴细胞Fas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
[13] (2):35-37.王锦鸿,陈仁寿.临床实用中药辞典[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679.
[14] 柏 乐,毕立群.黄芪注射液治疗肾性蛋白尿47例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1998,19(1):15.
[14] 胡均,李健,刘文松,等.人胆囊癌GBC2SD细胞系中干细胞样SP细胞群的分离及其ABCG2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37(2):200-203.
[16] 潘智鸣等银杏、黄芪及其复方制剂增强机体特异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J].衡阳医学院学报25(1):19
玉屏风散出自元·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是中医扶正固本的经典方剂。该方疗效好,应用广泛,是国家基本中成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1]。该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固表止汗的功效,用于治疗气虚肌表不固兼感风寒之自汗症。“非典”期间,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等地提供的“非典”防治方中,一般都包含玉屏风散中的黄芪、白术和防风,结果病死率大大降低,肯定了玉屏风散在防治“非典”中的作用[2]。现代免疫药理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对免疫系统有广泛的影响,包括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调节等。近年来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玉屏风散对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1.1玉屏风散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作用
张磊等[3]研究发现,玉屏风散总提物及其总多糖能对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减弱。伍雪芳等[4]研究发现,小鼠按体质量灌胃玉屏风散,其30~90 min时相的血清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均具有显著活化作用(P
1.2 对自然杀伤细胞(NK)的影响
NK细胞是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重要执行者,可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细胞,先于T细胞发挥作用,处于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对淋巴瘤、白血病细胞最为有效。梁春敏等[7]进行了血清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 h时相的玉屏风散含药血清对NK细胞活性有增强作用(P
2 玉屏风散对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2.1对总淋巴细胞的影响
梁春敏等[7]报道玉屏风散30 min~2 h时相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 其中1 h时相血清的促进作用表现最明显(P
2.2对T细胞的影响
马振亚[10]研究发现玉屏风散对风寒刺激导致的小鼠末梢血中T淋巴细胞非特异性酯酶(ANAE)阳性率下降有预防作用。玉屏风散加味对正常小鼠和注射氢化可的松引起的免疫低下小鼠可提高玫瑰花环形成细胞数,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百分率,增加正常小鼠和注射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低下小鼠的T淋巴细胞数。张磊等[3]研究结果表明,环磷酰胺能使CD+4/CD+8和对Th有促进作用的IL|2分泌显著降低,而玉屏风散总提物及总多糖均能使这些指标向正常状态恢复,显著改善免疫低下。
江忠等[11]对哮喘患儿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并观察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表明,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
2.3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玉屏风散水煎服能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由治疗前(1.82±0.07)g/L上升为(2.32±0.06)g/L,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3对红细胞免疫的影响
红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黏附功能,通过此种功能可清除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IC),促进吞噬,捕获抗原及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免疫黏附功能的结构基础是Cab受体,因此检测Cab受体活性是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重要指标。张等[21]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玉屏风散能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红细胞的黏附功能,提高C3bR花环形成率,有效地降低IC花环形成率。章惠陵等[22]对120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并观察结果表明,90例患儿经玉屏风散治疗2月后,红细胞Cab受体花环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4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4.1对免疫器官超微结构的影响
毕玉霞等[5]观察玉屏风散煎剂对胸腺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胸腺小叶结构清晰,皮质明显厚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数量增多,髓内的淋巴细胞多于对照组。电镜下对照组胸腺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细胞核的间隙明显扩张,胞浆中有空泡,说明出现内质网扩张,溶酶体残余增多,提示上皮样网状细胞退化。实验组中淋巴细胞发育良好,细胞密度增大,上皮样网状细胞亦未见异常,并多见淋巴细胞分裂相。
4.2对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侯林江[23]报道,提前灌服玉屏风散可以预防风寒刺激介导的免疫器官萎缩和重量减少,从而有效地预防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徐启华等[9]研究了玉屏风散煎剂与玉屏风散发酵液对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玉屏风散煎剂与玉屏风散发酵液均能有效改善由环磷酰胺所导致的脾指数、胸腺指数下降,使之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玉屏风散发酵液对抗环磷酰胺所致的脾指数下降作用显著强于玉屏风散煎剂。
5对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
梁春敏等[7]观察了玉屏风散试验血清对小鼠IL|2产生的促进作用,结果30 min至2 h时相血清可促进脾淋巴细胞产生IL|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6 对环核苷酸的影响
环核苷酸(cAMP,cGMP)是影响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质。陈新等[24]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对风寒刺激导致的小鼠胸腺组织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升高有预防作用,从而有效地预防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进一步地观察发现玉屏风散对小鼠脾细胞cAMP呈现双向调节作用,即使cAMP低者升高,高者则降低,且cAMP变化与PFC变化呈逆相关,即cAMP升高则PFC降低,cAMP降低则PFC升高;与cGMP呈正相关,与cAMP/cGMP变化则呈逆相关。由此证明玉屏风散具有双向调节性免疫药理活性[25]。
7 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实验是反应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个经典指标,玉屏风散加味可显著增强小鼠绵羊红细胞(SRBC)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并拮抗氢化可的松引起的小鼠DTH反应抑制,使之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它能刺激细胞免疫功能,并使小鼠受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26]。张磊等[3,6]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多糖能显著对抗DNFB(2,4-二硝基氟苯)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减弱。玉屏风散多糖在连续14 d灌胃给药情况下,可对抗注射适量环磷酰胺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减弱。
8结语
由上述可见,玉屏风散对免疫系统效应的可靠性是得到明确论证的,近年药理学研究也围绕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初步揭示了本方“益气固表”的药效学基础。但对本方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即其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的研究成果尚不显著。由于效应成分群不明确,大多玉屏风散制剂采用水提醇沉最一般的提取工艺,用药剂量大,限制了剂型的选择,限制了制剂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而质量控制采用黄芪甲苷等几个成分的鉴别方法也难以代表全方。
目前,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组成的高度复杂性和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是中药药理学和复方化学研究共同的难点。针对此,在中药复方药理的方法学上出现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设想。近年来对玉屏风散的血清药理学有较多报道,但血清药理学方法作为复方的一种体外研究方法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血清中成分复杂,血清本身的多种成分都可能与中药成分或实验中的外加酶系、培养细胞等相互作用,很难认识其真正的作用机制。而化学分离方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容易造成复方成分的丢失。生物色谱法是一种崭新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方法,它通过中药中多种效应成分与细胞膜上的已知及未知的靶点相结合,从而对其色谱行为进行解析,得到效应成分或成分群。目前笔者正采用该方法对玉屏风散进行研究,并初步取得了一些进展。总之,研究玉屏风散的免疫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状态的作用靶点(或靶点群)、有效化学成分(有效化学成分群)对防治病毒感染的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对防治病毒感染的药物开发均有重要意义。因此,这是今后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对玉屏风散深层次的开发,能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09.
[2]唐国顺.玉屏风散防治“非典”机理探讨[J].中医文献杂志,2003,(3):35.
[3]张磊,吴瑕,王岚,等.玉屏风散多糖类成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1):2.
[4]伍雪芳,梁春敏.玉屏风散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J].基层中药杂志,2001,15(6):11.
[5]毕玉霞,刘诗柱.玉屏风散对小白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7,(1):31.
[6]张磊,王岚,吴瑕,等.玉屏风散总多糖不同给药方式和时相影响小鼠免疫功能的对比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2):5.
[7]梁春敏,王贤喜,董群,等.玉屏风散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3,23(6):385.
[8]陈曙霞.玉屏风散为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及体外药物筛选的研究[J].中医杂志,1990, (12):22.
[9]徐启华,赵堃,曹军.玉屏风散发酵液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64.
[10]马振亚.中药方剂免疫药理研究[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3.
[11]江忠,田菊,杨志斌,等.玉屏风颗粒对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成药,2000,22(3):210.
[12]杨晨炜,张学兰. 维生素A 和玉屏风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SIL|2R、T细胞亚群的影响与临床意义[J].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2):93-94.
[13]章惠陵,陈松泉.玉屏风散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4):37.
[14]周然,武玉鹏,贾力莉,等.玉屏风散对小白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通讯,1990,(34):6.
[15]林文森,石志兴,马思明,等.补气固表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5):263.
[16]朱伟星,姚洁明.加味玉屏风冲剂治疗“慢支”缓解期疗效观察[J].江苏中医,1995,16 (7):45.
[17]廖世忠,陆社桂.玉屏风散防治易感者探讨其“卫气”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J].辽宁中医杂志,1993,(11):18.
[18]李军.玉屏风散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近况[J].浙江中医杂志,1988,(6):281.
[19]童鲲,吴练中. 玉屏风散加味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加作用[J].中成药,1995,17(1):27.
[20]黄泰康. 中药方剂现代研究大典[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6 :309.
[21]张,张晓莉,宋宝辉.玉屏风散对小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腹腔Mcp吞噬活性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3,19(6):619.
[22]章惠陵,陈松泉.玉屏风散对反复上感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研究[J].新中医,1996,(1):22.
[23]侯林江.玉屏风散的免疫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1):701.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010-03
免疫抑制剂是近20余年来在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免疫病理学和临床免疫学等多学科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药剂类别,在治疗剂量下可产生明显免疫抑制效应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作用于免疫反应过程的不同环节,抑制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抑制抗原的加工、提呈,抑制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抑制活化T细胞或B细胞增殖和抑制淋巴细胞效应等。本文拟就免疫抑制剂的分类及其在药学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常用免疫抑制剂分类
1.1 合成药物:该类化合物多来源于抗肿瘤物,此类药物对免疫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但其不良反应严重,为减少不良反应,临床上多与其他免疫抑制剂合用,如目前临床上多在三联疗法中应用A Z P ( A Z P + C S A +泼尼松) 。
1.1.1 糖皮质激素:
此类药物有泼尼松、氢化泼尼松和地塞米松等,对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 ,包括防止和抑制中介的免疫反应 ,减少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阻止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此类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与其用药剂量密切相关。常规剂量下,其免疫学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少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影响细胞的激活。但在大剂量使用进行冲击治疗时,还可通过直接作用造成淋巴细胞溶解和凋亡,以达到快速有效的抑制免疫反应的目的。[1]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诱发和加重感染,或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等,但由于其疗效明显。若使用得当,仍不失为治疗自身免疫病的首选药物。常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症、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的治疗。
1.1.2 烷化剂:
环磷酰胺最早应用于临床, 它通过杀伤免疫细胞,影响免疫过程中的各阶段,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用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较明显的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对免疫反应的影响因不同剂量及投药时问而异。一般而言,它可以抑制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中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对增殖快速的淋巴细胞、造血细胞、生殖细胞及毛发根部细胞都有很强的抑 制作用,使淋巴组织中B细胞明显减少,因此它抑制抗体生成十分明显,对 T细 胞功能缺陷及B细胞功能亢进的自身免疫病有明显疗效。
1.1.3 抗代谢类免疫抑制剂
1.1.3.1 抗嘌呤代谢的免疫抑制剂:
嘌呤类中硫唑嘌呤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作用, 即具有嘌呤拮抗作用,能抑制D N A的合成 ,从而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免疫作用。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较小剂量即可抑制细胞免疫 ,抑制淋巴细胞的剂量要比抑制细胞的剂量大得多,长期应用易造成肝损害。[2]目前已成为防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有效药物, 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受到了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青睐。 硫唑嘌呤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可能致畸, 此外 尚可诱发癌变。[3]
霉酚酸酯(骁悉,麦考酚酸酯,MMF,RS61443)由美国加利福尼亚Palo AlTO的Svtex发展研究所合成,含有活性成分霉酚酸(MPA),MMF是MPA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1995年美国FDA批准MMF正式作为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剂。在目前新型抗代谢类免疫抑制剂中。MMF是替代Aza的首选药物。 MPA是一种高选择性、非竞争性、可逆性的次黄嘌呤核苷磷酸脱氢酶抑制剂,可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人体内淋巴细胞与其它细胞不同,不能利用嘌呤补救途径合成嘌呤,因此,PMPA可以高度选择性的抑制淋巴细胞活化,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咪唑立宾(MZ):MZ免疫抑制药理作用与MPA相似,主要通过抑制次黄嘌呤核苷磷酸脱氢酶活性阻止鸟苷酸合成,从而阻断淋巴细胞增周期S期中DNA合成,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同时能干扰细胞因子受体表达拮抗细胞因子对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4] 以MZ+CsA和激素三联用药与Aza组比较,1.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和91%,且骨髓抑制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MZ代替Aza,4年人/肾长期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4%,与Aza组比较,激素用量更少,许多患者甚至可停用激素。因MZ无肝毒性,故在肝脏有病变得移植患者使用MZ更合适。
1.1.3.2 抗嘧啶代谢的免疫抑制剂:
布喹那(BQR) BQR通过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进而抑制嘧啶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从而干扰淋巴细胞的DNA合成。由于只有增殖的淋巴细胞内有 异型DHO-DH,而只有异型的DHO-DH对BQR特别敏感,所以BQR对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且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在免疫抑制效果的比较上,BQR药效是FK506的3倍,CsA的11倍,MMF的155倍。BQR与CsA、激素合用能显著降低术后排斥反应,与Aza组比较降低10%。但也发现其用于移植患者时免疫抑制治疗窗较窄,过量易出现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等。目前尚未在临床广泛推广,药理学家仍试图通过寻找半衰期更短的BQR类似药物减少其毒副作用。
莱氟米特(LEF)和MNA:LEF又称雷抑素,是异唑的衍生物。MNA是LEF的类似物。早在1985年LEF就作为消炎和免疫调节药物。目前LEF的免疫抑制效果已在动物移植的模型中被广泛认识。由于LEF在体内有很长的半衰期(可达10~16d),故其应用一直受到限制。而MNA的结构与LEF的活性代谢物结构相似,但具有更有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半衰期短),故在应用前景上被看好。免疫抑制作用机制与BQR类似。MNA的临床资料目前尚缺。正在努力0寻找半衰期更短的MNA的类似物,以使其更加安全有效的用于临床器官移植。 1.1.4 抗生素类:阿霉素,丝裂霉素。
1.1.5 抗炎类:阿斯匹林
1.2 微生物制剂
1.2.1 真菌代谢产物:
70年代后期起,陆续发现一些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选持性较好的强免疫抑制作用,主要有环孢菌素A和他克莫司。它们的临床应用极大推动了器官移植的发展。
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是从真菌Tolypocladium inJ ’latu mGa ms的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到的一个含有11个氨基酸的环肽 。l976年Borel首次报道了CsA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978年,CsA作为免疫制剂首次应于临床, 环孢菌素A对T细胞,尤其是对Th细胞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它抑制T细胞的细胞因子基因转录,阻断T细胞产生,干扰T细胞活化。它在G0/G1期交界处阻断T细胞激活,属于T细胞早期激活的抑制剂。[5][6] 自20世纪80年代起,CsA被陆续推广应用到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移植,获得了广泛成功,开辟了器官移植的新时代。直至今日,CsA仍位居各种临床移植抑制用药之首。环孢素是瑞士山德士药厂从真菌中提取出来,现已分离出9种,其中A、G、C都有免疫抑制作用,现使用的是A,已在开放研究G,近来报道,G的肾毒性虽比A小,但肝毒性大,且体外免疫抑制作用不及A,发展前景不明。
FK506(他克莫司/普乐可复):是继CsA之后开发的另一种亲免疫结合剂,是日本藤泽制药公司于1982年从土壤真菌的肉汤培养基中提取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7]临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以防止排斥反应。对肝移植的效果优于Cs A,也用于心、肾和胰腺移植等。其不良反应与CsA 相似,以肾毒性为主,偶见高血压、高血钾、低血镁、高血糖及神经毒性(震颤、疼痛、失眠)等。[7]该品自1998年在中国上市的短短时间内,市场份额迅速上升,已成为肝脏及肾脏移植后排斥反应临床一线药物。
西罗莫司:西罗莫司为土壤放线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抗真菌抗生素,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其结构与普乐可复相似,属于环内酯类,但作用途径不一样,雷帕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G1。抑制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 DNA在免疫和非免疫细胞内的合成。西罗莫司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前途的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活性比临床上使用的环孢素强100倍,肾毒性比环孢素及FK506低,并与环孢素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作用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康乐霉素C:该品是由我国发现的一种全新的免疫抑制剂,是微生物产生的发酵产品化学结构新型。该品对皮肤和心脏移植的抗排斥作用及其对细胞免疫抑制作用与环孢菌素A相当,并且对体液免疫抑制作用明显优于环孢菌素A。目前该品生产方法和生产菌种已获得专利证书。
1.3 生物免疫制剂: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以及抗T细胞球蛋白(ATG):是借助于多克隆抗体消除或抑制T细胞,已广泛用于肾、肝、心、胰腺和骨髓移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制出一系列针对T细胞表面标志粘附分子共刺激分子抗原受体(TCR) 和细胞因子(如TNF)及其受体的单克隆抗体(mAb), 有些已在临床应用或进入临床评估阶段、如CD3mAb,CD25mAb。美国Pharmaceuticals公司用抗体工程技术生产出人源化CD25mAb ,商品名Zenapax ,获FDA 批准在临床观察。人源后单抗毒副反应极少,生物半衰期大为延长,只可惜临床效果不佳。不仅出乎理论的预想也与动物实验结果不一致原因尚不清楚。有人正将此抗体与毒素融合企图将其作为毒素运载工具以此阻止传递IL-2信号。
CTLA4Ig:该品为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研究的一种可介导CTLA4Ig基因表达的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注射液。利用基因克隆制备CTLA-4 再将其与抗T 细胞单抗的免疫球蛋白(Ig)融合制成CTLA-4Ig。临床前研究表明,用含rAAV/CTLA4Ig病毒的灌注液灌注供体小鼠的肝腔和心脏,之后移植到异体小鼠体内,同时应用低剂量的免疫抑制剂,可使被移植的器官长期存活(1年以上)。该品主要用于治疗异体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舒莱(Simulect,或BasiliXimab):是一种新型的嵌合性人/鼠单克隆抗体,主要是依赖IL-2R的饱和程度和竞争性抑制IL-2R依赖的T细胞的增生,能特异性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对抗排斥反应。国外已完成了三阶段临床试 验,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器官移植的抗排斥治疗中,特别是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已显示了很好的疗效。
白介素-2(IL-2):与抗原激活的T细胞上受体结合,可刺激调节同种异体器官排异反应T细胞克隆的增殖,该受体至少由3个亚单位组成(α,β和γ),其中只有α亚单位对IL-2有特异性。这就为特异的免疫抑制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开发出一系列对抗IL-2受体α亚单位的单克隆抗体。现在可获得两个该种抗体,这两个抗体均已成功地用于防止肾移植后的急性排异反应。
1.4 中草药:
临床上免疫抑制剂对肝、肾以及机体免疫系统均有较大的毒性,并可全面抑制机体免疫系统,常常诱发肿瘤和感染,因而限制了其应用;同时,新型的免疫抑制剂价格昂贵,使病人难以承受,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故从自然药物中寻找提取廉价有效的免疫抑制剂成为移植学界和制药界的热点。
雷公藤系卫矛科植物,近年的研究相继发现雷公藤有抗炎、抗免疫、抗生育、抗肿瘤、抗菌活性。至今从雷公藤中已分离出70多种化学单体,其中以二萜内酯为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对多种实验性 关节炎动物模型有效,能抑制急性和慢性炎症介质如组胺、 5 -羟色胺的释放;对T、 B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炎性细胞因子如 I L-1 、 IL-6等的生成 。雷公藤内酯醇能延长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抑制排斥反应 。[8]
苏木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移植心肌组织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相关表达,降低外周IL-2和6的含量。有明显的抗免疫排斥作用,而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有望开发成为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的新型中药免疫制剂。
FTY720是一种新合成的免疫抑制剂。它是将冬虫夏草抽提物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成份ISP-Ⅰ进行结构改造而成。其化学结构与作用机制均不同于现有的免疫抑制剂。该剂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而表现免疫抑制效果。[9]在各种器官移植和皮肤移植的动物试验中,对排斥反应均表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或治疗效果,同时没有副作用发生。与现有的免疫抑制剂同时投用时免疫抑制效果更佳。FTY已在各种动物同种异体移植模型中进行了试用,效果良好,其中有大鼠皮肤移植、心脏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肢体移植和犬肾移植。除了同种异体移植模型外,FTY还可延长异种移植物的存活。
青蒿素 ( artemesine) 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其衍生物青蒿琥酯( artesunate)与蒿甲醚(ar―temether)对动物T、B淋巴细胞增殖及抗体生成有抑制作用。临床曾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10]。
其他所可利用的中草药还有青风藤,玉竹,墨旱莲,天花粉,山茱萸,鸦胆子, 蓖麻麻黄。
2 最新报道
据世界制药新闻《Scrip》讯,瑞士诺华制药的免疫抑制剂Certican (everolimus)已在德国首次上市。此后数月可望在更多的欧洲国家上市。Certican是一种新型增殖信号抑制剂,可增强神经钙蛋白抑制剂环孢菌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减少急性排斥反应、巨细胞病毒感染、神经钙蛋白抑制剂中毒性肾损害和血管病变。这些慢性移植功能障碍的危险因子能导致移植的失败和降低患者的存活率。一项对634例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Certican比世界第二大制药集团葛兰素史克的硫唑嘌呤更能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血管病变。另一项对肾移植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该品在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失败和死亡率方面与瑞士制药巨擘罗氏的骁悉相当。
同时诺华还上市了一种与Seradyn公司联手研制免疫检测系统,用于检测患者Certican给药后血药水平,以便于将Certican调整到最优剂量。 并在进行Certican肺移植的Ⅲ期临床研究。
FDA还在3月初批准了诺华的麦考酚酸缓释片与环孢菌素微乳剂新山地明及皮质类固醇联合应用预防肾移植中的排异反应。麦考酚酸缓释片可向机体内有效地输送活性物质麦考酚酸,这与目前美国80%以上接受肾移植的病人所服用的骁悉所含的活性成分麦考酚酸酯具有同样的体内活性。
至此,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领域由葛兰素史克、罗氏和诺华三强鼎立之势已经形成。由于诺华已拥有新山地明、麦考酚酸和Certican三大强势产品,免疫抑制剂市场王位归属崭露端倪。
3 今后发展方向
研制移植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抑制剂或诱导移植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耐受一直是科学家的梦想。目前距这一目标还有相当远的路要走。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开发高效低毒和有抗慢性排斥作用的化学和生物药物仍然是主要目标。特别是人源化单抗的应用将受到特别重视,生物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和开发必将有更快的发展。
中药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低廉的价位,低毒性的优点和确切的免疫抑制作用必将推动我国医学尤其是器官移植的迅速发展。
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在传统的单味药和复方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对某些组分的研究,并进行适当的化学结构修饰和剂型改革,最终寻找到安全高效低廉的免疫抑制剂。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肺系( 一)[S].2002 .291
[2] 曹晓芝,孙成春,王景祥. 6 8例肾移植病人用环孢素及硫唑嘌呤出现肝损害[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7,16(4):235-237
[3] 孙定人 ,张石革,梁之江.国家临床新药集[M]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 .524-529
[4] 陈新谦 , 金有豫 , 汤光. 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702
[5] Kahan BD. Role of cyclosporine:persent and future[J] Transplant Proc.1994,26(5);3082
[6] Bach JF. Lessons for transplant immunosuppression from the usage of cyclosporine in autoimmune diseases[J].Transplant Proc.1994,26(5):3077
[7] Mark AL,Anclrea D.Immunosupression afterrenal transplant [J].Pharmaceutical J,2001,266:754
[8] Spencer CM. Tacrolimus:an update of its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J].Drugs.1997,54(6):925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侵犯尿道粘膜或组织引起的炎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女性患者为多,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中老年女性发病率可增高到20%[1]。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其机理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对慢性尿路感染发病机制的认识
尿路感染症见尿频尿急,属祖国医学淋证范畴。慢性尿路感染是指尿液赤色不甚,溺痛不重,淋漓不已,病程较长,因其有反复发作,遇劳即发的特点,当属祖国传统医学“劳淋”范畴。肾为先天之本,是元阴元阳之所,肾虚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一般认为肾虚是淋证发病的病理基础,亦是防治上的关键。
1.1 肾虚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对慢性尿路感染的影响 中老年妇女全身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泌尿道退行性改变、粘膜防御机能减退,尤其是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尿路下段结构和功能改变[2]。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粘膜皱折丧失,影响尿道口的关闭。雌激素还能使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积聚,刺激阴道杆菌生长,产生乳酸,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对尿路病原菌在阴道内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雌激素也可影响尿路上皮的粘附性,使细菌不能粘附于粘膜,在排尿时随尿液冲出体外,减少尿路感染和复发[3]。沈自尹[4]通过长期研究发现,通过补肾法可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靶腺功能,有利于内分泌系统的协调。
1.2 肾虚与免疫功能下降对慢性尿路感染的影响 有研究证实慢性尿路感染缓解期所存在的肾气不足之证以全身和尿路局部免疫能力低下为内在病理基础,系肾气不足的本质所在。微生物的入侵是尿路感染发生的先天条件,由于细菌强大的繁殖能力加上患者可能存在的机体易感,即为中医理论上“肾虚”因素的存在,与现代医学认为泌尿系防御机能减退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相吻合。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患者尿中SIgA较低,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5-7]。有报道通过益气补肾法治疗,在肾虚证得到明显好转的同时,全身及局部免疫的低下状态也得到了纠正,说明了肾虚证与免疫机能低下存在内在联系[8]。
2 慢性尿路感染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近年慢性尿路感染作为多发病症,众多医者在临床上亦不断探求有效的治疗法则和方药,形成了很多新的观点,其研究趋势亦大致为中医专方专用、辨证分型治疗、分期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9]。
2.1 中医治疗
2.1.1 辨证论治 尿路感染慢性期治疗以扶正为主。慢性尿路感染缓解期临床多表现脾肾亏虚,治疗上应缓则扶正固本,自不必拘于淋证忌补之说。因此中药应选用黄芪、党参、白术、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女贞子等补益脾肾之品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方如左归丸、右归丸等,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酌加一些药理研究证明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促使菌尿转阴[10]。
2.1.2 中成药的运用 三金片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补虚益肾、活血化瘀之功。其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三金片有良好的体外、体内抗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尿道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可增强小鼠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11]。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所含的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黄芩所含的黄芩素、汉黄芩甙元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及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2.2.1 中药联合雌激素疗法 由于老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无症状性细菌尿特别常见,同时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逐渐减退,也为老年人发生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提示雌激素替代疗法[12](阴道局部使用雌激素霜剂和口服治疗)可恢复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的黏膜,使阴道菌丛重现乳酸杆菌,降低阴道pH值,因而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再发。同时在联合运用雌激素的基础上,根据老年妇女慢性尿路感染具有肾气亏虚,下焦余邪未清的特点,运用补益肾气兼清利之药治疗老年妇女尿路感染又有确切疗效。如王氏[13]灵活运用已故名医张伯纳所创的二仙汤加上清热解毒的蒲公英、地丁草,对中老年妇女的慢性尿路感染有较强的针对性,且现代科学已证实二仙汤能有效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改善激素的分泌,而其本身无激素样物质。
2.2.2 中药联合抗生素疗法 以往对尿路感染的治疗只是在使用抗生素方面下功夫,目的是杀死或抑制病原菌、控制感染。但对免疫功能低下发生尿路感染者,单纯使用广谱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感染,长期反复使用还会导致霉菌感染和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菌群失调,给临床治疗尿路感染带来很多困难[14]。现有提倡尿路感染慢性期运用补益药提高患者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防止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有利于其彻底治疗[15]。如孙氏[16]运用自制益肾康冲剂治疗慢性尿路感染,用药后检测尿SIgA有不同程度提高。
3 小结
慢性尿路感染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疾病,绝经妇女发病率高,并且容易复发。UTI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有着各种不同的发病基础。宿主的解剖学异常,生物学及行为因素和感染病原菌的特性可影响其发病,雌激素水平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对UTI的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
祖国医学对于慢性尿路感染的研究与治疗方面也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杀灭病原菌,抑制细菌黏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三个重要环节。中医治疗的原则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能取得较好疗效。慢性尿路感染患者有反复发作,病久多虚的特点,所以治疗上不能一味清利,而宜以补肾益元、清热利湿佐以益气活血。治疗原则当遵循以扶正祛邪,虚实兼顾为法,标本同治,这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是提高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今后的研究有待加强辨证用药疗效标准的规范化,借助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探求中医“证”的物质基础,有助于提高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层次。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01.
[2]曹宁生,郝丽娜,黄 琼.女性尿道综合征动力学病因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11):658.
[3]朱子军,马永江.尿路上皮的粘附性[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4,15(2):143.
[4]沈自尹.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第四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技出版社,1996.79.
[5]Floege J,Boddeker M,Stolte H.Urinary IgA,secretory IgA and secretory component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J].Nephro,1990,56(1):50.
[6]Kusumi A,Kiyono H.Regulation of IgA production in mucosal immune system:Analysis by using cytokine gene knockout mice [J].Clin Immunol,1996,28(2):153.
[7]蒋云生,伍志刚,罗季安,等.尿路感染病人尿液和唾液SIgA浓度测定[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0,6(2):99.
[8]孙建实,徐艳秋,孟 宏,等.益肾康对慢性肾盂肾炎免疫病理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6):315.
[9]刘桂双,吴 迪.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04,21(4):35.
[10]宋 炜,董 征,宋维明.中医治疗尿路感染体会[J].河北中医.2004,26(6):430.
[11]周本杰,周兰珍.三金片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机理研究[J].北京中医,1997,(3):61-63.
[12]宋 莹.雌激素在治疗绝经期妇女尿路感染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00,10(2):661.
[13]王 怡,金文欢.加味二仙汤治疗中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25例[J].新中医,2006,38(6):67.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b)-0157-03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the root of Kiwifruit
XIAO Xiang1 SUN Rongjin2 JIANG Shanqing2 DU Ting3 YANG Guangyi3 YE Fang3
1.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n County in Shiyan City, Hubei Province, Yun County 442500, China; 2. Shcool of Pharmacy,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Shiyan 442000, China; 3.Tai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e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the root of Kiwifruit in recent 10 years. The results showes that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root of Kiwifruit give expression in antitumor, regulating immune and antioxidation.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are Screening pharmacological active and preparation.
[Key words] Kiwifruit root;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猕猴桃根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根,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及东北三省,我国是该植物的优势主产国。猕猴桃根含有多糖、黄酮类、甾体及萜类、等主要成分。长久以来,猕猴桃根在民间被广泛应用于抗癌、清热、利尿、活血、消肿、治肝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等作用[1]。现对近10年来猕猴桃根的药理活性研究及其相关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抗肿瘤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猕猴桃根提取物在体外治疗胃癌,肝癌,食道癌等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的效果。张慧莹等[2]研究了软枣猕猴桃根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并观察其对四种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初步确定蒽醌类化合物为其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张凤芬等[3]对山梨猕猴桃根醇提物及醇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 结果表明正丁醇部分有抗肿瘤作用。林国彪等[4]、梁洁等[5-6]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了6个三萜类化合物:熊果酸、毛花猕猴桃酸B、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α,23-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其中熊果酸、毛花猕猴桃酸B、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及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对4种瘤株(宫颈癌细胞株Hela、黑色素瘤细胞株B16、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株Hele740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钟振国等[7-8]分别对美味猕猴桃、山梨猕猴桃、中越猕猴桃三种根提取物在体外对7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三种猕猴桃对不同肿瘤细胞的作用不同,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可抑制其中的6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并可导致部分细胞凋亡和死亡、山梨猕猴桃根乙醇浸膏正丁醇溶解部分对7类肿瘤细胞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中越猕猴桃根提取物对6种类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实验:楼丽君等[9]用猕猴桃根氯仿提取物有效地抑制小鼠肝癌模型和人肝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的生长,抑制率大概在38.0%。阮叶萍等[10]比较了益气补肾口服液和中华猕猴桃根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者均有有抑制作用,益气补肾口服液抑制作用强于中华猕猴桃根提取物。
综上,各种猕猴桃的提取物以及分离的单体在体内、体外均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但具体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
2 抗畸变、突变作用
猕猴桃根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畸变、突变作用。Ikken等[11]研究表明猕猴桃乙醇提取物可阻断体内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包括亚硝基二甲胺、亚硝基二丁胺、亚硝基吡咯烷、亚硝基哌啶)的合成,其中对亚硝基吡咯烷的阻断率高达51%,提示猕猴桃根提取物对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所致的突变性有明显的阻断作用。通过观察藤梨根提取物对小鼠染色体DNA抗诱变效应研究,崔向清等[12]已探究出猕猴桃根提取物对环磷酰胺诱变导致的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为藤梨根在临床患者化疗期间减毒作用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杨向竹[13]研究也表明猕猴桃根提取液对诱变剂引发DNA的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3 调节免疫系统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猕猴桃根寡糖(AKOS)和多糖(AASP)均具有调节免疫系统作用,对于免疫调节尤其是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学者研究了狗枣猕猴桃根中提取的AKOS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AKOS能刺激产生抗体细胞的增生,并可以拮抗醋酸氢化可地松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的的吞噬能力,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表明AKOS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14]。孙菊云等[15]研究了软枣称猴桃多糖对小鼠T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Aap多糖不仅能促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而且能促进小鼠脾细胞产生细胞白介素2,体内给药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比体外更为显著。
Park等[16]用软枣猕猴桃根水溶性提取物PG 102抑制大鼠模型体内总IgE合成,调节甲状腺激素1和甲状腺激素2的水平,在细胞因子水平治疗皮炎,疗效显著。有学者用PG102治疗白蛋白诱导的大鼠哮喘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其能够明显改善其哮喘症状,并且在肺炎性细胞中发现了血红素氧化酶。随后的人体研究表明软枣猕猴桃水溶性提取物PG 102能够显著增加人体总IgE,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5)[17-18]。黄燕等[19]进行了中华猕猴桃根注射液治疗了3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对其治疗前后体液免疫和T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根液有提高小孩细胞免疫的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总有效率达96.7%,实验说明中华猕猴桃根液ACPS-R对小儿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4 抗氧化作用
猕猴桃根中的多糖及三萜类化合物有清除氧化自由基和保肝降酶等重要作用[21]。阎家麒等[22]用二甲基亚砚(DMS)碱性体系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用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OH・),以电子顺磁共振捕捉技术直接观察ACPS对模型体系中产生的O2-・和OH・自由基的清除情况,结果表明ACPS对O2-・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ACPS对O2-・清除能力与SOD相同,清除OH・能力强于Vc。杨艳杰等[23]采用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H・、过氧化氢和还原力反应体系,测定猕猴桃根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用维生素C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猕猴桃根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还原力,能有效清除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并抑制羟基自由基的产生。所以,ERHM有效成分具有较为显著的抗氧化作用。黄瑾等[24]研究了狗枣猕猴桃根提取物对小鼠抗脂质过氧化及延缓衰老的作用,结果狗枣猕猴桃根具有增强组织清除白由基功能及延缓衰老的作用。杨艳杰等[25]用ERHM对四氯化碳(CCl4)、D-半乳糖胺和异硫氰酸萘酯(ANIT)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实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免疫低下小鼠溶血素生成实验和毒性实验,血清中的ALT、AST、T-BIL含量作为测定指标,得出华美2号猕猴桃根乙酸乙酯提取主要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酶和退黄、提高免疫功能作用,安全无毒。
5 抗炎和抗病毒作用
早在1988年林佩芳等[26]就研究了安本施(从清热解毒中药中华猕猴桃根中提取的多糖复合物制剂)的抗感染免疫作用。结果显示该制剂有抑制细菌黏附的能力,抑制率与已知黏附抑制物ConA相近,它能诱生千扰素,效价及性质与聚肌胞类同。Basile等[27]在研究几种植物的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时发现,猕猴桃根提取物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陈玉祥等[28]开发了以猕猴桃根为主药的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无毒副作用、疗程短、显效快、治愈率高、愈后基本不复发等特点。
6 降血脂作用
猕猴桃根在治疗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吴大梅等[29]应用猕猴桃根治疗高脂血症大鼠,表明猕猴桃根能明显降低血脂,提高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O)水平并降低内皮素(ET)的水平。NO和ET的变化可能是其保护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薛美兰等[30]研究了猕猴桃浓缩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浓缩物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而且其降脂活性随浓缩物剂量增加而增强,其次还可以明显降低红细胞膜的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膜脂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但对红细胞膜的流动性未见明显影响。
7 其他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猕猴桃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改善血管的脆性和渗透性,改善血液循环,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预防血管老化及脑供血不足,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及心绞痛具有显著疗效[31]。同时,猕猴桃根对消化不良、呕吐、过敏性皮炎、哮喘等也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虽然猕猴桃根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并非无任何毒副作用。其中含有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大黄酸、少量的鞣质及其它抑制中枢的化学成分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32]。
8 小结
猕猴桃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主要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风利湿的功效。现代药学对猕猴桃根的研究多集中于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有效部位药理作用的研究,而关于猕猴桃根主要的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系统等作用的活性部位群的筛选和活性单体的研究却鲜有报道,限制了该味中药的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故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应为药理活性成分的筛选和药物制剂的研发。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210.
[2] 张慧莹,王璇,丁婷婷,等.软枣猕猴桃根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肿瘤实验[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630-4631.
[3] 张凤芬,钟振国,张雯艳,等.山梨猕猴桃根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2):261.
[4] 林国彪,张雯艳,张凤芬,等.山梨猕猴桃根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3):523-524.
[5] 梁洁,甄汉深,钟振国,等.美味猕猴桃根中三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9,32(6):959-962.
[6] 梁洁,甄汉深,李生茂,等.广西产美味猕猴桃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1):1275-1277.
[7] 钟振国,张雯艳,张凤芬,等.中越猕猴桃根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药材,2005,28(3):215-218.
[8] 钟振国,张凤芬,甄汉深,等.美味猕猴桃根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9):1705-1707.
[9] 楼丽君,吕定量,胡增仁,等.猴桃根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9,7(27):1509-1510.
[10] 阮叶萍,郭建友.藤梨根和益气补肾口服液的体内抗仲瘤作用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4):41-42.
[11] Ikken Y. Antimutagenic effect of fruit and vegetable ethanolic extracts against-N-Nitrosamines evaluated by the ames test [J]. Agric Food Chem,1999,47(8):3257-3264.
[12] 崔向清,杨向竹.藤梨根提取物对小鼠染色体DNA抗诱变作用的初步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6):411-412
[13] 杨向竹.藤梨根提取液对小鼠染色体DNA抗诱变作用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29(3):214-215.
[14] 李丽,梁洁,甄汉深,等.美味称猴桃根提取物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广西中医药,2006,4(29):50-51.
[15] 孙菊云,杨晓林,张绍伦,等.软枣称猴桃多糖对小鼠T细胞的作用[J].中医药研究,1996,(1):47-49.
[16] Park EJ,Park KC,Eo H,et al. Suppression of spontaneous dermatitis in NC/Nga marine model by PG 102 isolated from Actinidia arguta [J]. J Invest Dermatol,2007,127(5):1154-1160.
[17] Kim D,Kim SH,Park EJ,et al. Anti-allergic effects of PG102,a water soluble extract prepared from Actinidiaarguta,in a marine ovalbumin-induced asthma model [J]. Clin Exp Allergy,2009,39(2):280-289.
[18] Kim SH,Kim S,Lee SH,et al. The effects of PG102,a water-soluble extract from Actinidia arguta,on serum total IgE levels:a double-blind,randomized,placebo controlled exploratory clinical study [J]. Eur J Nutr,2010,64(12):495-502.
[19] 黄燕,郭淑玉,周力音,等.中华猕猴桃根注射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J].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3,5(2):40-42.
[21] 吴瑾瑾.浙产猕猴桃属植物根、茎、叶中多糖的比较[J].中草药,2010,7(7):3-5.
[22] 阎家麒,王九一,赵敏.中华猕猴桃多糖的提取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5,16(1):12.
[23] 杨艳杰,何弘水.猕猴桃根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773-17774,17784.
[24] 黄瑾,郑玉建,王维山,等.狗枣猕猴桃根对小鼠抗氧化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75-76.
[25] 杨艳杰,何弘水.华美二号猕猴桃根提取物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9,34(1):191-194.
[26] 林佩芳,张菊明,何一中,等.Anbenshi的抗感染免疫作用[J].疫免学杂志,1988,4(1):22-24.
[27] Basile A,Vuotto ML,Violante U,et a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 act in idiachinensis,Feijoasellowiana and Aberiacaffr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1997,8:199-203.
[28] 陈玉祥,唐一甲.一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P].中国专利:CN200510031908.X,2007-01-24.
[29] 吴大梅,万安霞,杨长福,等.野葡萄根、猕猴桃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等影响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83-84.
[30] 薛美兰,侯建明,张秀珍,等.猕猴桃浓缩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6,28(4):350-351.
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约占各种恶性肿瘤疾病的10%-12%。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60万人被诊断了为乳腺癌,并且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该疾病[1]。相关研究显示,世界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患者人群也开始年轻化。乳腺癌严重威胁着全球女性的身心健康,加强对乳腺癌治疗技术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本文对当前的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手术治疗法是较为常规的治疗方法,其也是乳腺癌综合治疗法中的重要部分。目前通用的临床综合治疗法一般都是以手术治疗法为主,再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共同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法经历了经典根治术到扩大根治术,再到微创手术和保乳手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手术治疗法正慢慢向生物学方向发展。尽管手术治疗法的方式较多,在实际治疗时,主治医生还是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以治愈为根本目标,在这些基础上合理的选用手术方法,并且还有保证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较为通用的手术方法有:
1.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肿瘤具有向全身其他区域转移的特性,所以,人们认为乳腺癌从发病之时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甚至部分患者在早期时,肿瘤就开始了隐匿性转移,局部的切除手术难以面对该特性[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我国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治疗方法,该种手术方式的损伤相对较小,可以较大程度保留患者的患部功能和胸部外型,患者可以较快的恢复。在该手术早期,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其他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极大的辅助手术治疗,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临床上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分为Ⅰ式和Ⅱ式,其中Ⅰ式一般适用于肿瘤距
期乳腺癌的患者。
1.2 保乳手术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局限性的凸显,人们越来越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在乳腺癌的治疗技术上体现为手术越来越强调保证患部的功能和的外形美。上个世纪末期,国际癌症协会正式确定了保留治疗法(BCT)可以适用于Ⅰ、Ⅱ期乳腺癌治疗中。在这之后保乳手术成为了主要的早起乳腺癌治疗方法,并逐步取代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显示,保乳手术与术后放疗相互配合可以取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无瘤率和生存率也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当,同时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程度显著提高。
在实际保乳术操作时,需细致分析患者情况,就一般而言,保乳手术适用于:(1)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其瘤直径3cm,瘤占总体积较小;(3)与皮肤和胸大肌无连接;(4)切除肿瘤后,不影响患者外形;(5)患者心理状况良好,并且确认接受保乳手术治疗;(6)患者癌细胞病灶无多发性和转移性的可能;(7)乳腺切除标本通过相关检测,其切缘为阴性;(8)手术时可以将局部散状分布的微小钙化病灶一起切除。保乳手术在我国应用较为谨慎,但是在西方国家中,应用极为广泛,广为西方女性患者接受。
1.3 乳腺癌微创手术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外型的变化,影响人体美观。在这情况下,微创手术应运而生,该种手术的临床疗效极高,可以根治,并且其对患者的功能和外型损伤较少,广为人们接受。由于该种手术需求的专业技术较高,并且要求较为精密的仪器设备,无法在中小型医院推广。目前,常用的乳腺癌微创手术主要有以下步骤:乳腔镜下手术、麦默通( MMT) 微旋切系统以及消融治疗。
2 化疗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发病时就有可能存在癌细胞扩散全身的情况。手术治疗虽然可以针对性的切除病灶,减轻肿瘤负荷,但是却难以根除血液中的癌细胞。化疗是当前根除血液中的癌细胞的主要方法。化疗可以分为术后常规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等。
2.1新辅助化疗
在临床治疗中,如患者的乳腺癌病灶过大,无法进行手术,这时就需要进行术前的新辅助化疗。需要强调的是,化疗时要根据患者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合理的化疗方式选择。临床应用较多的化疗方式有AC以及CAF方案[3],这两种方案都适用于晚期局部乳腺癌、原发肿瘤直径>4cm及其他复况、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等患者中。新辅助化疗法是较为常规的治疗方法,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如会导致淋巴结缩小和消失,这将会影响手术和相关指标的判定。
2.2 术后常规辅助化疗
乳腺癌手术结束后,可以采用术后常规辅助化疗进行疗效巩固,消灭可能存在的细小残余病灶。一般而言,乳腺癌手术结束后都需进行术后常规辅助化疗。部分学者认为,如患者腋淋巴结为阴性,并且原发肿瘤PT≤3cm,肿瘤未与周边血管连接时,其病理分级为Ⅰ时,PR或者ER检测呈阳性,而HER-2检测呈阴性,并且患者年龄大于40岁时,可以不进行术后常规辅助化疗,只选用内分泌疗法进行治疗。辅助化疗方案较多,常见的有:紫杉类药物加蒽环类药物,改种疗法的疗程一般控制在7周左右。
3 放疗
放疗也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部分,该种治疗方式适用于局部治疗,是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放疗的临床效果与乳腺癌根治术效果相当,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且降低局部地区的淋巴结的复发率。
4 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方法在晚期乳腺癌治疗和复发性治疗中有较大的临床效果。相关医学资料显示,雌激素受体(ER)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极大,通过检查患者雌激素受体(ER)情况,判断患者的ER阴阳性,可以极大提高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可以提高50%-60%
左右[4]。
5 分子靶向治疗法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开始向分子学和基因技术上发展。人们对乳腺癌病发的癌基因、肿瘤生成、细胞凋零等的认知越来越高,并且建立了相关的衡量指标。分子靶向治疗法就是分子技术和基因技术临床应用的重要体现,改种疗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也是临床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其在疗效上较为显著,可以针对性的对某种基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保证针对性和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其在联合用药时,较为难以把握,并且药物价格较为昂贵,普通患者难以承受。
6 中医治疗
乳腺癌在中医药理学中被划分在“乳石痈”和“乳岩”[5]的范畴中,患者情志失调,冲任失调以及肝气郁结导致气血不畅,进而气滞血凝,阻塞乳中经络而发病。中医治疗乳腺癌有中药注射剂、单方验方、专方加减等。其疗效较为难以调查,一般适用于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中,可以有效减轻放疗副作用,提高患者术后体质,降低复发率。
7 结语
女性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乳腺癌作为一种危害女性健康的重要恶性肿瘤疾病[6],其相关的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医学技术的应用,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开始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目前新增了辅助放化疗、微创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式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任应梅,吕青,王桂花.努力提高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水平[J].基层医学论坛.2009(11):12- 13.
[2] 韩东兴,席吕刚,严琳.乳腺癌保留治疗20例[J].中国厂矿医学.2010(03):54- 55.
[3] 陈秀春,杨孟选,赵军.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16):34- 35.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75-03
Research of biochemistry bilingual teaching based on internet
TANG Zhen YI Fang WANG Hanyan YANG Yingxue
(Biological chemistry department,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 6370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d the research of Biochemistry teaching based on some important resources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Internet. The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the advantages of network resources,the disadvantages and the way to solution . For example clearing the aim of teaching,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documents about teaching,developing course website,establishing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network resource;bilingual teaching;biochemistry
网络资源最主要的特点是开放、自由、灵活。本文中所讨论的网络资源指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资源,一般指教学课件、网络课堂、考试题库、学术科研动态、数字化学术期刊、电子图书、经验交流、数字图书馆文献、远程教育资源、视听点播资料等,这些资源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全方位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学科研究不仅应用生物化学特有的技术,而且越来越多地涉及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的技术和思路,进行综合利用。生物化学(以下简称生化)的理论和方法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产生了医学生化的许多领域,如:研究生理功能失调与代谢紊乱的病理生化,与器官移植和疫苗研制有关的免疫生化等。因此,医学生化是一门各学科交融并迅速发展的学科。医学生化双语教学基于上述自身学科特点,是以外语教授此课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外语交流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水平,使学生接触到该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因此,课程的教与学离不开网络的庞大资源。下文就网络资源在生化双语学习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加以综述。
一、基于网络资源开展生化双语教学的优势
1.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生化研究的英文原版资料,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搜索英文网络迅速地得到相关的信息;使用网络也是生化双语学习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如医学生化代谢篇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的20种基本氨基酸,首先学生遇到的问题就是20种氨基酸的英语发音,单单通过课堂时间是无法完成的,需要课后通过网络矫正并强化其发音;同时网络提供的双语课件更是学生课后学习的重要工具,这些课件不仅包括本校课堂使用课件,亦可为学生提供其他院校优秀课件以供参考,如中国医科大、南方医科大、斯坦福大学等学校生化英语课件。另外可以通过网络创设各种虚拟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英语应用空间,让学习者了解到英美国家该学科领域前沿理论,力图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推动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1]。如在讲授遗传信息传递篇时通过优秀英文视频:原核、真核DNA生物合成过程,转录、翻译视频、基因操作视频等,可以使教学更形象、生动。
2.保证高效交流。双语教学特别强调交流,面对面交流和通过网络交流是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所特有的两种交互方式。在面对面交流中,师生双方可以充分运用非语言行为进行强调、补充和辅助语言交流,但面对面交流的时间、空间有限。网络交流则不受时空限制,并且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或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形式来提高生化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3.提供更为开阔的学习空间。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英语学习水平、学习背景和语言应用能力,课堂教学时教师只能按照平均水平确定教学方案,这对学习水平高或低的学习者来讲并不是最有效的做法。网络资源提供了理想的个别化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掌握程度等选择有差别的学习。同时网络可以营造平和的学习氛围,减轻师生英语交流的压力。在网络交流中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尤其是水平较低的学生,这对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非常有效的[2]。
二、基于网络资源开展生化双语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1.网络双语教学资源的开发。生化双语教学目前面临的一个困难在于缺乏自己的教学资源。以教材为例,国内几乎没有自己编写的外文教材,现阶段各校一般都是直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由于语言习惯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再如,生化学科的特点,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一些生化过程、机制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的理解。这就需要双语教师的学术能力、知识视野、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去制作优秀的双语课件。
2.学生英语应用水平制约课堂信息传播量。学生的外语基础直接影响网络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尽管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学了近十年的外语,掌握了大量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但部分学生仍存在听不懂、看得慢的现象,尤其在英语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了生化双语教学无法深入下去的症结。教学注意力被分散在对专业术语的解释、英文单词的理解上。
3.生化相关知识的扩充。网络资源信息庞大但鱼龙混杂,需要细致甄别,认真筛选,方能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因此,教会学生使用网络寻找迅速寻找有效信息也是另一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法。有的英文网站提供的下载资源虽然丰富,但试题、教案、课件庞杂无序,不利于分辨优劣和理清思路[3]。
三、基于网络资源开展生化双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鉴于网络的优势与重要作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积极、科学地使用网络有利于完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一)如何有效地运用网络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所能提供的教学相关内容。生化双语教学目标包括掌握生化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语言技能两方面。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就专业课双语教学网络资源来说,其教学也应该两者兼顾。因此,在网络资源的给予以及引导上,既要考虑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当然,二者亦有侧重,即学生必须掌握的是生化学科的知识点,以此为重点。
2.生化理论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应用。教学内容以教学目的为指向,是教学的核心。生化双语教学可选一本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为主、一本国内教材为辅。在此基础上,提供教材的电子版便于学生网络查阅。另外还应提供更丰富的辅助资源,主要包括网络的专业教学资源、文献资源以及多媒体资源。教师应在课前制作好中英文对照双语幻灯片,同时搜集和整理出大量的英文文本资料、声音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另外,目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经典课程、经典教材都配有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应该在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将相关网站推荐给学生开展辅助学习。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状态和需求,以便改进教学方法[4]。
3.生化实验双语教学网络资源应用。生化实验双语教学相对简单,又可为理论双语做必要的英语铺垫,我校参考国内外优秀生化教学实验网络资源并结合本校教学资源及学生特点选编英文实验教材,自2006年选择小专业麻醉学、影像系实施全英语教学,教材使用中英两种版本,实验报告全英语书写,收到效果良好。后续开展开放性实验,全英语教学亦得到学生踊跃报名参与。我们通过网络征集学生对于学科实验的建议,通过调查、收集、反馈、网络提供教学资源等多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此种教学方式的热情,并可迅速改进教学实施中的各种问题。
4.通过网络扩充生化相关知识。“发现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及协作讨论法巩固课程大纲知识,扩展相关知识。首先教师通过设置问题环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学生主动带着问题查阅网络资料,学生再利用网络参加专题讨论组,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通过共同讨论达到对问题的全面深入的认识[5]。如在讲述RNA翻译中,RNA包括调节性RNA和管家型RNA,那么学生会问什么是调节性RNA,通过查阅又发现长非编码RNA,从而自然就接触到目前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长非编码RNA。课程学习与最新进展密切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生化双语教学的网络考核方式
网络作为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网络中的表现也应纳入考核环节。设计网络考核方式的基本原则是强调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教学活动的参与和学习效果。网络考核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1)网上测试,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可进入测试网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干个与本学习内容有关的测试题,以检验其学习效果。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数量和层次的测试题,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反馈给老师[6]。(2)考核学生在网络的活跃度与学习情况。统计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并纳入最终成绩。当然,网络的考核应结合期末的卷面考试。卷面考试是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所作的最后测试,并采用双语形式,我校通过多年实践发现网络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是非常合理的。
四、结束语
专业课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的一种方法,是高校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展了生化双语教学,但双语教学依旧局限于个别专业,因此它还处于起步试点阶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不同学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基础、培养目标等来制订教学方案,可通过灵活的、多渠道的方式开展双语教学,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和创新,逐渐形成有效、科学的双语教学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资源的影响力将持续上升,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教学辅助方式。因此,我们应对网络资源有更深一步的理解。网络资源的应用并不是单一的使用一门技术,而是将技术与教学整合在一起。网络使用的本质是师生在网络支持下展开的经验共享与教育交往,这将在深层次上重构教学关系,推动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咏武.生物化学双语敦学的几点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2):9-11.
[2]韦叶生,覃志坚.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在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中的应用及思考[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2):110-111.
[3]陈凯,龙琪,柳闽生,等.化学双语教学网络资源的筛选依据[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3):118-121.
[4]刘云,陈保锋,申跃武,等.“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4):39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