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区管理现状的调查

社区管理现状的调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7 09:02: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区管理现状的调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区管理现状的调查

篇1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东北部,离海口市区30公里,是以保护红树林湿地为主的北热带边缘河口港湾和海洋滩涂生态系统及越冬鸟类栖息的重要自然保护区。198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为我国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7个湿地保护区之一。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示范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337.6hm(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1578hm(公顷),滩涂面积1759.6hm(公顷)。保护区内分布有红树林植物19科35种,栖息的鸟类有204种,记录的鱼类有119种,大型底栖动物115种,是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根的迷宫,防浪护堤的铜墙铁壁,天然的污水净化厂,海洋生物的伊甸园。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有着发达的且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根系,能在海水中生长。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也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在工业、药用等方面也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

二、研究方法

预先选取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生态文明村,以随机的方法向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及保护区周边村民发放调查问卷,对于不能独立完成问卷的居民进行问卷的讲解和记录,协助其完成。共发放问卷180份,有效问卷为155份,有效率为86%。调查问卷共涉及被调查游客的个人基本特征、红树林知识普及程度、红树林景区经营管理、红树林发展前景四个方面。在调查访问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特征

本次被调查对象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工作人员及周边村落居民,被调查内容包括了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

依据调查可知:①年龄结构上,以19~45岁的中青年为主,共占被调查者人数近80%,由此可看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玩的游客以19~45岁的中青年为主要人群;②文化程度上,被访者主要是大专/本科文化程度,其次是中专/高中;③在职业分布上,教师和学生群体占据了近一半的比重,由此可见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游客以一日游游客为主。

(二)红树林知识普及程度

依据调查可知:①在对于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中,有79%的人表示了解,21%的人不了解。说明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绝大多数游客对红树林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这和游客的职业及文化程度密不可分。②对于当前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的存活率,有56%的人表示了解,44%的人不了解。③对于红树林的价值认知调查中,67%人知道红树林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66%人知道其药用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62%人知道红树林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在这一系列的调查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游客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最基础的了解,且主要针对红树林的树木价值等本身问题。④在对于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污染程度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中,绝大多数人认为污水和垃圾排放是红树林的主要污染,其次是乱砍滥伐、围海养殖与蛀虫的入侵。⑤在对于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宣传活动的问题中, 51%人表示曾接触过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活动。⑥对于政府是否举行过有关于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活动,只有30%的人表示了解,表明政府对于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活动宣传力度不够。⑦在受调查的参加保护东寨港红树林的公益活动中只有38%的表示偶尔参加。表明,保护东寨港红树林的公益活动举办效果一般,参与度不高。

(三)红树林的经营管理

依据调查发现: ①对于目前东寨港红树林水质量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8%的受调查者感觉基本满意,32%表示不满意。

②受调查者中对东寨港红树林设立景区并收费表示赞成的有84%的人,说明大多数人理解并支持自然保护区通过收取门票的方式来弥补保护区系列费用的开支。③对东寨港红树林应该采取保护措施中,32%觉得应该由当地人民与环保部门共同监护;25%认为由景区人员自觉负责倡导与监护;20%认为游客自觉维护;23%认为应该专门设立部门共同监护,可以看出东寨港红树林存在污染基本是众所周知的事情。④在对东寨港红树林哪些管理方面比较薄弱方面,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景区的员工管理和服务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其次是基础设施与政策法规,可见东寨港红树林的员工管理与服务管理有待加强。⑤在东寨港红树林其他方面,绝大多数人认为对于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网站的维护与更新的管理不够,并认为应该加强对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同时也应加大力度通过杂志报刊与组织公益活动的方式进行宣传。

四、结语

1.通过对旅游地的了解程度调查,被调查者中多为19-45岁年龄层,且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群,其中学生占有一定比例,高达40%,根据这一结果说明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着大量的潜在消费者,提高景区知名度,加大力度宣传势在必行,同时游客对旅游地了解程度影响着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说明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仍要加大力度宣传。

篇2

近年来,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村中小学在“普九”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好前景下,在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学校的努力下,图书室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图书室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发挥了第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已经成为农村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主要场所。但是,部分学校在图书室建设和管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建设现状作一简要分析。

1.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现状

 1.1 图书室硬件建设现状

近年来,借“普九”和“普初”的东风,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在硬件建设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学校都建起了图书室,图书室的面积增大了、馆藏量增加了,图书的种类齐全了。但是,各学校图书室的建设仍参差不齐。条件好的学校,专室专柜,管理规范。而条件差的学校,图书室比较破旧,或一室多用(和体育、音乐器材放在一个房间),甚至设在仓库内。

图书室的图书来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七、八十年代配发的,比较旧,种类单一;二是各类项目配套的,这部分图书种类全,比较新,也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还有一部分是有关部门和单位捐赠,学校自己由于经费短缺,几乎没有购买图书。单从数量上来说,大部分学校的生均比达到了标准(小学1∶20,初中1∶25)。但是,图书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以应试为主的书多,科普类、系统文学类读物比较少,旧书、过时的书多,新书少。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校领导观念落后和资金短缺。

 1.2 图书室的管理和使用现状

近年来,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的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善。设了图书管理员,图书也分类编目上架,并建立了一套管理、借阅制度。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2.1 不向学生开放图书室或借阅率低

图书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借阅率,使其既可以更好的满足读者的要求又能引导读者好读书、读好书、做好人。不少学校的图书室建成后,却不对学生开放,常年大门紧锁,只是应付上面的检查,图书室成了摆设,墙壁上蛛网纵横、书架上尘封土盖,有的图书被虫蛀、鼠咬,图书室实际成了“藏书室”。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与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师的思想认识有关。目前,农村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上,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二是与经费短缺有关。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村中小学大都经费拮据,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图书室的建设和正常运转。一些学校怕把图书弄坏、弄脏,再无钱购买,宁可让图书躺在书架上睡大觉,也不愿给学生借阅。三是与师资短缺有关。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师资非常短缺,教师大多超负荷工作,图书管理员只能是兼职的,因此,他们无精力和心思去开展工作,得过且过。四是图书陈旧、过时、种类单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愿借阅。

1.2.2 图书管理员队伍建设不到位

调查发现,农村学校图书馆基本上没有专职的管理员,由其他老师兼任且人员不稳定,而且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业务能力差,缺乏图书管理知识,有些学校图书室几乎成了解决后勤人员就业的地方。图书馆工作不是单纯的服务性劳动,而是一种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工作的质量。

1.2.3 缺乏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要想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对学生的读书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室,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关键。很多学生希望教会他们如何查阅自己需要的书籍,学会如何从茫茫书海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和方法,各学校应该办一些阅读指导讲座,帮助学生学会使用馆藏资源。

1.2.4 图书的借阅方式封闭守旧

大多数图书管理员,不考虑图书室、学校、学生的实际,没有好的借阅方法,总是坐在图书室等学生上门。要么无学生借阅,要么学生排队拥挤,工作效率低。

2.对策与措施

 2.1 转变学校领导和图书管理员的思想观念

农村中小学图书管理为什么无法走向正轨,我认为根本原因不是资金的缺乏,而是领导和图书管理员的封闭守旧的思想在作崇。作为领导和图书管理员应该树立三个观念:即服务至上的观念。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克服“应付”、“凑合”、“怕麻烦”的思想;开放的观念。图书管理员只有变“坐堂服务”为“上门服务”,变静态为动态,才能吸引广大师生,使图书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才能真正体现图书室存在的价值;时间观念。对中小学图书室来说,应考虑学生的课外时间,合理安排借阅时间,为学生提供方便,才能促进自身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三种思想:即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纵横开拓的思想方法;创新思想。

 2.2 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水平

要想搞好图书室管理工作,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图书管理员,应该经过专业培训,具有基本的图书管理技能。中小学生是图书室最初级用户,他们缺乏借阅图书的经验和利用图书室的能力,对图书管理员的依赖思想很大,他们只有在图书管理员的热情帮助下,才能有效的利用图书资料。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培训、激励等手段,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面,提高服务水平,把他们培养成业务水平高的专职图书管理员。

 2.3 增加图书室建设经费

学校应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尽可能挤出一点经费,用于购买学生急需的图书,扩充藏书量,让图书馆(室)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

 2.4 开放借阅方式

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的硬件条件有限,完全按照规范的借阅模式是不行的。只有大胆尝试,改革创新,创建适合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借阅模式,才能发挥图书室应有的作用。

首先,实行以班为单位统一借阅。首先将学生按学籍号顺序为学生编排借书证号,并向各班发放张贴。其次每班发放一份《图书登记目录》,上面有图书编号、图书名称等。然后向班级发放《借书申请表》,借阅图书工作既可展开。

其次,各班选派一名图书管理员,学生查阅《图书登记目录》后将想借阅的图书在本班管理员处登记并填好《借书申请表》。班级图书管理员将《借书申请表》交到图书室后,一般下午放学即可取书。各班图书实行统一归还。以上借阅方法,即可以为学校节约用于购买借书证的资金,又可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还可以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和图书的安全。

 2.5 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

篇3

[3] 施永兴. 中国城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政策研究[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0: 124-127.

[4] 王涌, 阮列敏, 史定妹, 等. 大型综合性医院护工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医院, 2011, 15(5): 70-72.

[5] 刘秀芳. 从日本老年介护事业看中国护工管理与发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7): 596-598.

[6] 刘鑫. 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358.

[7] 林玉霜. 现阶段护工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体会[J]. 护理与康复, 2010, 9(6): 529-531.

[8] 刘华, 蔡霞. 对护工安全管理的认识与管理对策[J]. 护理研究, 2006, 20(8): 2050-2051.

[9] 吴欣娟, 马丽莉. 北京市各级医院护工的管理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 2005, 19(4): 591-592.

[10] 原志芳, 张清. 天津市三甲医院护工管理及使用现状调查与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3): 1750-1755.

[11] 钱虹. 护工护理引发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 19(5): 104-105.

[12] 陆巍. 护工职业态度调查及教育对策[J]. o士进修杂志, 2000, 15(12): 933-934.

[13] 李秀云, 林成娟, 曾, 等. 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调查研究[J]. 护士学杂志, 2005, 20(5): 45-48.

[14] 王玉梅, 郑艳, 任伟, 等. 清远地区各级医院护工现状调查及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19): 102-104.

[15] 尤彩珠. 护工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医药卫生, 2006, 6(11): 59.

篇4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关注婴幼儿的发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成为新生代父母的座右铭。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标志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正式纳入到国家教育体系当中。在课余时间,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走访和兼职工作发现A市早期教育机构的服务并不尽如人意,在师资力量、早教机构、家庭配合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婴幼儿身心的发展。这些问题都从专业角度引发了同学们更多有关早期教育机构教育问题的思考,因此,我们申请立项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试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一些符合A市本土化的优质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经验,为相关早教机构科学开展早教服务提供建议。

2研究目的

本文中所提到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是指以0-3岁婴幼儿为对象,以家庭为基础,以早教机构为依托,以政府为统领,为广大婴幼儿设置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活动,是多层次、多内容、多种类的区域性社会教育。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入了解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现状及其现状产生的原因,在思考借鉴的基础上为与此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早期教育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建议,以促进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研究对象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现状现状,课题采用了个案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选取了一所在A市创办最早的一所优质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和一所位于社区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进行个案调查研究。

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和相关网站,对国内外早教机构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大量查阅和搜集,掌握国内外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的相关理论。

(2)问卷调查法:查阅相关资料制定了《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现状的调查问卷》,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一是对早教机构的调查,主要是对所有教师进行调查,从早教机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服务效果、师资建设、指导家长现状五个方面了解机构服务质量,二是对家长的调查,主要是从家长的基本情况、对早教服务的认识、对早教服务的需求、对早教服务的满意程度、对早教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五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共发放100份,回收94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82份,回收率94%。有效率82%。

(3)访谈法:根据调查的需要,笔者围绕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现状形成的原因设计了访谈提纲。选用了半结构性访谈中的个别访谈法对两所早教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获取早教机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指导家长现状的相关资料及服务现状形成的原因,为科学提出有助于A市早期教育质量的建议提供依据。

4 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了解到,A市政府对婴幼儿早期教育十分重视,通过市政府推出促进婴幼儿早期教育健康发展方案。研究中通过走访与调查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笔者从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的服务设施、师资队伍、服务需求时间需求、服务收费情况等五个方面分析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的现状。

4.1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婴幼儿早教机构的环境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70.7%的家长选择了温馨舒适的早教氛围, 80%以上的社区家长更愿意带孩子到小区周边的早教机构。之所以出现上述现状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A市早教机构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小区周边没有早教机构;二是早教机构条件不够完善。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的教育价值,将环境作为隐性的教育课程。对于早期教育机构来说,家长首先考察的内容就是机构的硬件设施,所以,环境通常是取得家长认可的前提条件,创建一个宽松的环境与和谐的精神环境,能够极大的增强早教机构教养活动的实际效果。

4.2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67位家长选择了为孩子选择教师专业对口的早教机构进行教育,占总人数的81.7%。但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从事早教行业之前并不是幼教专业,只是在上岗前进行了专门的育婴师等教育培训便进入早教机构。

如今家长对早期教育高度重视,如何选择早教机构、选择什么样的早教机构已经成为家长关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早教机构条件不够完善,物质环境以及师资力量均有待改进;二是家长对于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认识还不够科学,选择的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4.3婴幼儿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活动认识的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90%以上的家长对婴幼儿早期教育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了解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数据分析后显示大部分家长对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适宜年龄没有科学的认识。68.3%的家长普遍希望能通过参加早教机构的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通过对家长选择早教机构的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听说过的早教机构主要集中在专业化的早教中心和幼儿园开班的早教班,51.2%家长愿意并带孩子去参加过专业化的早教中心或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参加早期体验活动。家长获取早期教育相关信息的渠道主要还是通过口碑、体验课和网络信息,呈现出多元化选择的状态。78%以上的家长认为比较理想的早教活动方式是亲子活动,大部分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社会往能力的培养。

4.4婴幼儿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时间需求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对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影响有着强烈而又多样化的需求。如今的家长十分重视婴幼儿的社会往,体现了家长对早期教育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有多数人更注重智力。在接受早期教育的时间上85.4%的家长希望孩子一周内的课程为1-2次,表明家长能合理考虑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对于希望早教活动安排在双休日的家长人数占57.3%,表明半数以上家长希望课程安排在双休日。

调查发现目前家长对于婴幼儿早期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之所以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两方面:(1)早教机构在安排早教内容和时间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家长的需求,(2)部分家长的育儿理念不正确,观念传统,更加注重婴幼儿智力的发展,忽略其全面发展。

4.5婴幼儿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收费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97.4%的家长希望早教机构每课时价位不要超过120元,但是目前部分早教中心价格过高,使部分家长每月用于早期教育的资金过大。但大部分家长愿意且能够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上给予一定数额的开销,这表明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如今早期教育费用是备受家长关注的问题。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1)政府没有相关的明确管理条例对婴幼儿早教机构的收费进行限制,导致收费现状混乱;(2)早教机构收费门槛过高,导致不少家长早期教育的负担较重;(3)部分婴幼儿家庭收入水平不高,导致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

通过调查与访谈了解到,A市婴幼儿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早期教育是婴幼儿人生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服务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服务质量。

5建议与对策

社会、早期教育机构、家庭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主体,要提高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质量必须要发挥出其不可替代的、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职责。

5.1社会方面

社会的重视和帮助会加快问题的解决,促使婴幼儿早期教育取得更好地质量和效果。

5.1.1从政府出发,提高全社会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

(1)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主要是对教育事业发展相关主体的责任、义务和权力等进行的法律规定。政府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实施“依法治教”。

(2)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想顺利实现早期教育的整体目标,政府要充分发挥管理系统中各因素的作用,正确引导早期教育发展的方向。要坚持政府主导、专业引领和强化服务,构建较为完整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

5.1.2从社区出发,构建良好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目前,在具体社区,由于经济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条件、家庭状况等方面不同,不同阶层的民众难得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因此,社区要帮助不同层次的家长转变育儿理念。

(1)做好对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调研及宣传工作。社区肩负着对管辖区内0-6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的职责。

(2)提供社区的相关资源。社区需要利用各种资源为社区婴幼儿提供安静舒适的教养环境,发挥社区内专业人员的特长,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高效优质的保健知识服务于社区居民。

(3)构建有特色的工作模式。社区需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模式,来保证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运行。

5.2早教机构方面

早期教育机构是具体组织早期教育活动的场所,遵循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科学规律,开展科学、有效的早期教养活动,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

(1)要有合理的管理体系。任何一个机构的正常管理都需要一个健全的组织。分层管理是建立组织系统、明确职责的重要手段。一般需要三个管理层面:高层、中层和基层。一个好的管理体系需要做到管理层次分明、权责相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各平行部门之间应做到关系分明、分工协调。

(2)确立和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需要结合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特点与母婴群体服务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完善机构自身的教育模式和课程,更好的为家庭提供优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

5.3家庭方面

家庭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最重要的条件,而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良好家庭环境是实施婴幼儿教育的出发点。

(1)提供有利于婴幼儿成长的家庭优质教育环境,让婴幼儿的身体、情感和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父母要做好婴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2)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素质,实施科学教养。家长要十分重视婴幼儿的教育,不断学习和借鉴科学的育儿理念,掌握科学的早期教育规律。

只有建立起社会、早教机构和家庭教育有机联系的综合功能发挥的运作机制,才能使婴幼儿的社区早期教育形成正向合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高教重点资助项目《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编号:B-a/2011/01/003)、2015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立项项目《常州市民办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201511055012Z)研究成果之一。该课题之后被立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篇5

       20世纪80年代,社区体育在我国经济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大发展,大众体育需求的变化,体育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而产生发展起来,随着《全民健身纲要》第二期工程的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观将成为指导群众体育工作的出发点,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要,维护人民群众合法的体育权益将作为衡量和考核群众体育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在我国社区体育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无论在体制结构,组织形式方面,还是在体育设施,经费,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社区体育作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主流,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途径,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体育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淮南市公园社区体育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社区体育在开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为社区体育的更好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1、 研究对象:淮南市公园社区体育

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3、 淮南市公园社区体育开展状况的调查结果

3.1公园社区体育管理者和指导者的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分管社区体育人员的基本都是男性,年龄在40—55之间,他们虽然不都是体育专业的,但是都对体育很爱好,而且对某一项体育项目比较专业。学历层次基本是高中或大专,是经过淮南市社区体育管理正规培训的;没有专人负责社区体育活动,只是有人兼管。社区指导员本社区的基本情况是国家级指导员1位、一级指导员6位、二级指导员18位、三级指导员36位,义务性指导员的年龄偏高学历偏低、在经营性的体育场中,健身指导员男性高于女性,年龄结构偏小学历相对较高,而且有一定的报酬;经过正规途径培训的社会指导员比较缺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需要。

3.2公园社区体育项目的现状

体育活动项目是社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外在表现,他的种类和形式能直观的反映出社区体育开展的特色以及社区体育的普及程度。调查显示:跑步列为第一,占35.6%;第二是体育旅游,占28.1%;第三是舞蹈类,占20.2%。跑步老少皆宜,场地简单,技术质量不高,运动量大小容易控制,健身效果好,加上现在龙湖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为居民跑步提供了更好的健身场所。体育旅游项目经过几年的磨合,开始由观光转为休闲,休闲运动和户外运动油然而生,体育旅游渐成热点,人们开始喜欢登山、野浴、垂钓,年轻人开始喜欢轮滑、滑板等运动,这种绿色、异地、远足、耗时较长的运动模式也将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它集身心锻炼于一体,但受到一定经济基础的限制。舞蹈类排在第三,这种韵律、非竞技性、文体一体化的项目很适合社区女性居民锻炼,特别是中老年女性居民;另外还有一些武术爱好者和其他的占16.1%,主要练习太极拳、剑等。

表一

 

跑步

体育旅游

舞蹈

武术及其他

百分比

35.6%

28.1%

20.2%

16.1%

3.3公园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以及政府资金投入的现状

社区作为政府的基础职能部门。其可支配于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是屈指可数的,从调查中显示公园社区政府的投入只有3万元/年左右,经费主要用于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开展活动租用场地,聘请裁判,服装费,奖品等,主要目的是激励、鼓动、带动更多的居民参加到健身锻炼中来。这种政府投入经费,能根据社区的全局考虑,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社区体育经费平均到每个居民身上在一元左右。公共体育场地只有现状的龙湖公园免费开放了,其他的场地和设施只是一些小区里面的健身器材,而且设备陈旧,根本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需要政府在这方面进行大力度的投入。本社区没有高等学校,只有一所完全中学和五所小学,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也非常缺乏,基本只能满足本校学生的需要,另外从调查中显示,社区居民到学校场馆去锻炼的人数并不多,经常去的130人占17.54%,偶尔去的228人占30.77%,从不去的383人占51.69%。如下表

表二

 

经常去(%)

偶尔去(%)

从不去(%)

人数

130

228

383

百分比

17.54%

30.77%

51.69%

3.4公园社区体育参与者的现状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的居民选择的体育活动的项目也不同,不同地区的人群参与体育活动受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体育活动发展的不平衡性。经过调查发现公园社区体育晨晚练点的参与主体在性别上具有共同点,即是女性的比例大于男性,女性占58.3%,男性占41.7%。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因为女性的体育活动多以健身操、各种舞蹈类为主,加之晨晚练点场地,如广场、公园等非常适合此类活动的开展,可以聚集起许多有此爱好的同性进行体育锻炼,规模以及人数都要多于男性。而男性多以个体活动为主,如散(跑)步、太极拳(剑)等;

表三

 

男性

女性

百分比

41.7%

53.8%

在参与者的年龄分配上以5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为主,占总人数的62%,这是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既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又可以扩大社会交往,消除孤独和寂寞;而25一50这个年龄段参加体育活动人数最少,占15.2%,这与当今社会的转型有着密切关系,生活、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空闲时间较少等阻碍这个年龄段参与体育活动。25岁以下的占22.8%,主要是在校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为主,锻炼的主要形式以球类运动和休闲运动为主。

表四

 

50岁以上

25-50岁

25岁以下(%)

百分比

62%

15.2%

22.8%

4、 结论与建议

4.1社区体育管理者、指导者队伍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培训。

4.2社区居民锻炼中的项目有限,运动项目相对比较传统,新兴项目参与

者较少,社区体育指导员应加强对新兴体育项目的锻炼价值以及锻炼方法的推广和 普及。

4.3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更新和扩大,政府要加大在资金方面的投入。

4.4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淡薄,社区体育参与者年龄跨度过大、趋向老年化,社区管理者和指导者要加强社区体育锻炼的宣传,积极组织体育活动,带动整个社区的体育氛围,特别是中年人的健身意识。

5、参考文献:

篇6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2日

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城市居民聚居、活动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必然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的关系之中,其中这种关系受多重因素影响会反作用于成员,衍生出互助的心理和行为,反之亦可能削弱。在这一过程中,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担负着引导与协助作用。如何发挥居委会在促进居民自发产生互助行为以及居民和居委会的良往这两方面的职能作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回答这一问题,对于创造居民社区归属感,提升社区综合实力,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有着较为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嘉兴市城市社区互助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目的

1、调查对象。嘉兴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极,计划在2020年实现常住人口城市化率70%左右,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这一目标的提出无疑对社区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主要是对嘉兴市城市社区的互助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多方考虑,笔者最终选取嘉兴市当代华府、桂苑社区、凌塘社区、烟雨社区这4个社区的全体居民作为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时,以性别、年龄、居住年限等基本信息为限制条件,各层次人数控制在合适范围,使得最终信息更为全面综合。另外,笔者还走访了各个社区的居委会,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从管理者的角度进一步深入了解。

2、调查目的。(1)通过实地走访,从居民和居委会两方出发,探究嘉兴市城市社区常见的互助模式,分析其互助动机、帮助对象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或者组织进行互助行为,对嘉兴市城市社区互助现状有一个整体了解;(2)通过对所获数据的科学整合,找出嘉兴市城市社区互助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最终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为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促进社区服务管理质量出谋划策。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分析

1、调查方法。(1)文献检索法。借助书籍报刊、互联网等工具,广泛搜集相关背景资料,借鉴经验成果,打下理论基础;(2)问卷调查法。面对面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那些文化程度不高、年龄较大的被调查者顺利完成问卷,提高了问卷质量,有效降低废卷率,以便获得更为真实的关于社区互助现状的第一手资料;(3)半结构访谈法。形式不拘,内容灵活,问题高效,访谈者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修改。

2、样本分析。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走访,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00份,面对面回收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为89.1%。

有效问卷中,按性别分类,男性78人,占比54.39%,女性53人,占比45.14%。(图1)

按年龄分类,17岁及以下有24人,占比14.04%,18~40岁有73人,占比42.69%,41~65岁有51人,占比29.82%,66岁及以上有23人,占比13.45%。(图2)

按居住年限分,1年及以下的有14人,占比8.19%,1~3年的有37人,占比21.64%,4~6年的有37人,占比21.64%,7年及以上的83人,占比48.54%。(图3)

(三)调查数据分析。对于所得问卷,笔者采用了交叉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下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1、互助行为出现的几率与居民居住年限成正相关。(表1)从表1可以得知,被调查者对于“某社区居民急需用钱而筹集捐款”这一假设绝大部分的回应是“有点疑问,但仍旧捐款”,占总数的39.18%。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发现,随着被调查者居住年限的增长,选择“完全相信并捐款”的占比在持续增长,依次为14.29%、16.22%、21.62%和37.35%。这说明大家的互助行为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长时间的共同居住更容易使居民内心产生信任的心理和助人行为。总体来说,愿意捐款的人数达到66.67%,明确表示不会捐款的占7.6%。由此初步可以得出绝大多数人对于同社区的居民有困难是愿意伸出援手,给予帮助的。

在访谈中,笔者注意到居委会对于中短期居民生活方面的关注相对不足。例如,针对流动人口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定期排摸、登记信息等,而对他们的精神层次关怀极少,这也是导致该类群体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低、社区归属感较弱的外因之一。

2、互助对象的选择存在差异性。(表2)从表2可以较为直观地发现,不同年龄的住户在愿意帮助人群的选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17岁及以下的青年人更愿意帮助残疾人士和认识的朋友,均占总数的23.33%,而18~40岁和41~65岁的中老年住户则都倾向于帮助孤寡老人,分别占27.39%和25.00%,其中41~65岁的住户表示帮助可能性最低的人群恰恰是认识的朋友,仅占15.22%。笔者认为不同人群在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多方面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对其互助对象的选择必然有所影响。

与居委会相关负责人沟通后,笔者发现居委会在这方面的工作通常围绕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士展开,一般是以定期上门慰问、开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提供一些常规低要求的社区工作机会展开的,面向人群狭窄,形式单一,收效甚微,对于创造社区归属感的作用不强。

3、居民对居委会发挥作用期望较高而信任度较低。(表3)如表3所示,在遇到困难时,没有向居委会反映过问题的居民在所有数据中占比高达50.88%,认为居委会只解决了很少一部分的居民达到32.16%,这表明居民和居委会之间关系疏远且对居委会的工作质量评价较低。但是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无论是否曾向居委会寻求帮助、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或者再次愿意向其求助的几率达到79.53%,可以看出居民对于居委会提供帮助、发挥作用是有较大需求的。

这一统计从侧面反映了社区工作方面的弊端,即社区居委会没有很好地与居民建立联系并加深信任,服务错位或是缺失现象频生,甚至可能存在着一些弄虚作假或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工作流于形式。居委会应自我反思并从机构、制度、人员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整治,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实在在解决百姓的切身问题。

二、改善嘉兴市城市社区互助现状的建议

(一)文化服务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齐头并进。一方面应发挥居委会的行政管理职能。社区管理者应及时充分地了解该社区人口的现有结构。通过走访调查,对流动人口进行归档管理,办理暂住人口登记证、外来人口务工证等,从而更好地维护流动人口在暂住地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应有效发挥其文化服务职能,紧紧围绕群众的需求展开工作,正确发挥文化活动在丰富个人精神世界和促进邻里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活动类型的选择上,各个社区需要在综合考虑本社区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方向性、针对性地展开。除了要策划周密的组织和后勤工作,居委会还要注意做好事前的宣传工作,吸引大家踊跃参与,同时也是让居民悉知本次活动开展的宗旨。另外,活动要力求突破“熟人社交”,拓宽社区居民的交往范围,不仅要走出本幢单元楼,更要促进整个社区的交流,甚至是在社区之间开展合作。

(二)推动社区工作动态化、管理对象精细化。当代社区管理业务项目繁多,传统的人工记录已不能适应,因此迫切需要将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融合进社区信息化管理与服务领域。通过运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大大助推了社区工作动态化,管理对象精细化,使得管理过程更加高效便捷,决策时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规划社区发展时要详细考虑到社区各类人群的发展,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渠道,了解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活动来促进邻里信任与互助。例如面对下岗和再就业人群除了提供必要的工作岗位,还可以开展就业培训班,更新工作理念,加强工作技能;面对孤、老、残等特殊人群的福利慰问工作,要物质和精神层次并进,从细微处着手,提供人性化服务。

(三)加快社区工作绩效评价的构建和应用进程。首先,要积极构建完备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相应的配套制度,保障绩效评价有效实施。由于绩效评价的严谨性和繁琐性,除了管理部门内部人员还需邀请专业人员一同制定绩效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社区工作的效率、效益和效果,促进绩效评价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其次,要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评价作用。居委会需定期召开会议向社区成员代表咨询或公开社区建设重大事项、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事项。也可在综合性考虑社区居民的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和职业结构等基础上,选取适度规模的代表来组成居民考评主体,并且对选定的这些成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理性表达群众诉求,科学评价社区工作质量。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三、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吞噬了大院,社区取代了村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行为与交往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不仅是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二选择,更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基于以上两点,笔者展开了本次调查研究。通过数据整理和归纳,笔者认为在互助动机方面,个人感情和社区归属感是居民互助行为的一大驱动;在互助对象方面,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人群对于其帮助对象是具有偏好性的;在居民与居委会的关系方面,居民信任缺失的现象存在,但仍有较大希望改善提升。对此,笔者提出了三点建议,希望对于社会转型期提升社区信任,促进社区互助有一定的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钦.信任对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以济南D社区为例[D].2010.12.

[2]徐芳.社区群团组织与社区发展[D].2008.

[3]罗满妹.农村民间组织的社区整合功能――基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阈[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

篇7

[2]沈东华.淮阴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状况调查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02).

[3]刘珊, 风笑天.大学生志愿服务: 动机、类型及问题[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2).

作者简介:

篇8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0-0053-04

冠心病作为一种慢性心血管病,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有学者指出,社区综合防治是控制此病最有效的方法[1]。社区护士作为基层卫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应在冠心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上海市社区护士冠心病知识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社区护士冠心病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于2013年7月-8月将上海市2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护士按社区工龄进行分组,分别在1~5年、6~10年、大于10年的工龄段中,各抽取1人。研究对象自愿参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708份,回收有效问卷706份。706名调查对象中,女性704名,男性2名;年龄20~57岁,平均(32.23±7.61)岁;社区工龄0~40年,平均(8.72±7.53)年;护士职称249名,护师292名,主管护师及以上165名;中专150名,大专384名,本科172名;工作岗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88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点18名;中心城区工作263名,郊区443名。

研究工具

研究者自行设计“社区护士冠心病知识调查问卷”,5位专家进行了内容效度评定,结果CVI(content validity index)为0.948;问卷信度采用Cronbach α表示,结果为0.817。问卷内容包括冠心病基本知识(含13个条目)、冠心病临床表现及分型(含4个条目)、冠心病诊断及治疗(含13个条目)、冠心病一级预防(含7个条目)、冠心病二级预防(含7个条目),共5个维度,44个条目。问卷选项分为“是、否、不知道”三项,答对1题计1分,答错1题或不知道计0分,最高分为44分,最低分为0分。分数越高,表示冠心病知识水平越高。采用得分百分比[(实际得分/最高得分)*100%]比较各维度间得分。

资料收集

由课题组成员及经培训的30名调查员对上海市2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征得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的同意,向研究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并签定知情同意书。调查场所选择较为安静的办公室,研究对象独立答题,问卷当场收回,调查员逐条检查、核对,进行质控。

统计方法

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对社区护士的冠心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对社区护士冠心病知识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推论性统计。

结果

讨论

社区护士冠心病知识的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冠心病知识掌握程度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冠心病患者、高危人群及其家属,以社区护士为调查对象的文献则很少。2011年曹红霞等[2]对北京16个区县卫生服务机构的1 011名社区医务人员(包括社区护士56人)作慢性病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结果冠心病知识掌握最差,冠心病康复知识的知晓率为49.44%,冠心病危险因素知识、社区管理知识、诊断知识和治疗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42.72%、26.10%、22.34%和4.71%。

篇9

社区护理又被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1]。其主要职责是视群体为一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和健康教育手段,直接对社区中的个体、家庭和群体进行护理服务,从而使全民达到健康[2]。社区护理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医疗服务,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我社区门诊部门就诊的周边居民患者,共40名,以此作为调查对象,基于社区门诊护理现状,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我社区门诊部门就诊的周边居民患者,共40名,以此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在21~29岁,平均年龄在(25.13±2.02)岁。

1.2方法 对40名居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如今社区门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调查问卷均由其调查人员统一发放,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完之后,现场回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1.3观察项目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字2检验比较。P

2结果

将所有居民患者的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得出:目前,社区门诊护理人员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临床经验,缺少自我管理意识和社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三方面。其中,社区门诊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占25.00%,缺少自我管理意识占50.00%,社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占25.00%。

3讨论

经过整理、分析40例居民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现如今社区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护理人员缺少临床护理经验,不能将护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有效的相结合,护士在实行护理操作的同时,不能做到无菌处理,从而导致患者被感染的风险加大;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现象,从而耽误患者病情;存在一部分护士不够完全了解一些药品或药物的注意事项及副毒作用。②社区护士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如:存在大多数护士在实行护理工作的同时,不注意自身形象,会出现不带口罩、穿着不整齐等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社区护士会出现一人分饰多角(保洁、咨询等)的现象,而医疗物品乱摆乱放、医疗垃圾随地乱扔的状况也会时有发生。③社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如:存在一小部分护士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其耐心不足,语言态度较为恶劣等现象。

根据以上社区门诊部门出现的主要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具体的解决方案:①寻求有关政府部门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支持寻求政府加大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扶持与投入力度。而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应得到相应制定和完善,以此让社区门诊护理在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②加大对社区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培训力度[3]社区医院应根据本社区的居民特点和病症分布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培训方案。并让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护理操作知识,以此丰富社区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③制定考核制定[4]社区门诊部门应制定专门的护士考核制度,并将护士的工资、奖金与考核评价密切关联。若护士在本月受到了患者的表扬和肯定,也应给护士加上相应的奖金,并以此作为升职或进修的参考依据。④减轻护士负担[5,6]社区医院应将每个部门的工作分配到位,并设定专门的部门及人员。例如:打扫医院卫生、整理资料、医疗仪器等方面,均设立相关的部门进行工作,以此减少护士的工作负担,使其能专心做本职工作。⑤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护理人员应主动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护理人员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如授课,咨询,设立宣传栏等讲解健康的概念,保健的意义,让人们了解社区护理的目的,使社区服务深入人心,保证社区服务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社区广大群众为对象,是以健康保健为中心目的,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保健意识为目标的护理工作。它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医疗服务。然而,社区门诊护理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现象,而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总院应加大对社区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不断地提高社区门诊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鄢春玲,黄素芳,刘湘萍,等.社区给药护理现状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7):816-817.

[2]夏小丽.论社区医院护理现状之不足及改进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7):387.

[3]程瑛,林硕娜,龙振宜,等.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现状与面临挑战[J].护理学报,2007,14(6):34-36.

篇10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65-001

体育素养主要包括体育意识、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基本体育知识及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与欣赏比赛的能力等方面,它是个人先天具有和通过后期教育获取体育信息,并运用这些体育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体质健康的能力。近年来,对体育素养的研究得到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界的关注,但是如何评价体育素养,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目前学者们对体育素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素养对素质教育发展的作用等方面,对城市居民体育素养方面涉及较少。因此对城市社区居民体育素养现状的分析,有利于城市居民个人体育素养的提高,有利于自身体质健康的发展,有利于身体慢性疾病的功能性康复,为提升居民体育素养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保定市社区居民的体育素养现状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保定市部分社区居民体育素养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社区居民的体育认知现状、体育行为现状、影响因素等方面调查研究。汇总数据与分析结果如下:

1.体育观念与认知

管理者和居民的观念与认识对居民体育素养的形成以及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数据显示,有94.6%的管理者认为提高居民的体育素养非常有必要;95.6%的居民认为社区体育指导员明显不足,需要配置社区体育指导员。由此可见,多数管理者能正确认识提高居民体育素养工作的重要性,居民对自身的健康锻炼有着较深的认识和理解。所调查的居民都认为参与体育锻炼很重要,对参与体育锻炼有正确的态度,在爱好运动项目类别上分布较广,42%的居民能够掌握2项以上运动项目;76.2%的居民了解体育运动损伤及自救常识。但84.5%的人没有自己的锻炼计划,94.3%的人在锻炼前觉得没必要做身体检查,还有82.6%的居民不知道在运动中应该如何控制好运动负荷,仅有32%左右的居民能够掌握正确的部分处理方法。由此可见,居民缺乏相应的体育健康知识,运动技术水平偏低,所掌握的运动项目较少,体质健康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这些都制约着居民自身体育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2.社区居民体育行为

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内容很丰富,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参与的项目依次是:走跑、羽毛球、舞蹈、太极拳、乒乓球、篮球、散步、足球、排球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在项目选择上有所不同,但不论年龄、性别,在选择上都以投资少、简单易行、技术性难度小、娱乐健身性强的项目为选择对象。居民在体育锻炼时间上和空间的利用上,每次锻炼时间一般都在30分钟左右,而30分钟以下和30分钟以上的人也不在少数,这说明群众对锻炼时间是没有什么控制的,是很随意的。

社区居民锻炼场所主要有公共活动场所、自家庭院、住宅小区、场院及单位体育设施,在场地选择上以不收费的为主,以居住小区健身站点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最高。锻炼动机以强身健体为主要锻炼目的,这说明人们已经逐步将体育与自身的健康密切联系起来。其次是消遣娱乐和防病治病、减压放松、减肥健美、提高运动能力和增加社交,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社区居民获取体育信息的渠道呈多样性,主要有报纸、杂志、电视、网络、与人交谈、参与活动、其他等,大众媒体称为了居民获得体育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参与活动和言谈交流均达到40%左右的比率。由此可见,个体间在参与活动中的互动和交流正逐渐成为广大居民获得体育信息的重要渠道。

3.影响社区居民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缺乏氛围”和“没有兴趣”这两项是制约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而良好的体育氛围和居民的锻炼兴趣正是社区体育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影响因素排在第3、4位的分别是“缺少体育指导”和“缺乏恒心”,这也反映出居民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对锻炼知识及锻炼指导的需求日益增强。影响因素较低的为“没有时间”和“工作劳累”以及“场地缺乏”,这说明随着保定市的社区体育设施以及周边公共、开放性活动场所增多,社区居民在参与锻炼的时间上得到保障,“锻炼场所”能基本满足居民需求。“场地缺乏”已不再是制约城市居民参与锻炼的主要因素。营造良好体育锻炼氛围,积极进行体育知识指导与宣传,是现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建议

1.社区管理者要把社区体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社区工作计划,规范社区体育组织及管理制度,使社区体育活动有序健康发展。

2.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健全体育组织。社区管理部门要积极加强健身路径配置,增加体育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

3.政府及社区管理部门要利用媒体及各种宣传手段积极进行体育健康知识宣传,加大体育健身项目的推广力度。

4.加大社区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工作骨干的培训力度,加强与专业体育部门的合作,将专业体育部门的优势资源整合到社区体育中来。

5.积极引导居民的科学健身意识,在锻炼中因人制宜,科学引导,构建社区、居民,医院、社区指导员共同参与的体育素养实施路径,并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体育素养水平的目标构建和评价。

此文为2012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202021

参考文献:

篇11

1、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人口逐步提高,然而城市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和服务能力日渐显得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入学难、就医难、买菜难、停车难、活动健身难等一系列因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相对滞后而产生城市社会问题。

近几年,宁波镇海新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与其他地区的很多新城一样,镇海新城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全面梳理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方案,对于促进新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2、对象界定

本文研究对象主要为类设施中的街道级与社区级两级,具体的实施对象为其中必需配置、以公益性设施为主的15小类设施。

3、现状调研分析

通过居民需求的调查、相关部门调研、现状设施实地走访等多种调研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新城居民以及相关部门的实际需求,寻找现状设施在实施和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3.1居民需求分析

居民需求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受访居民对新城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总体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尚未达到“满意”的程度。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社区管理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养老设施市政设施体育设施。

3.2 存在的问题

(1)公共服务设施绝对数量和建设规模不足,不同区域分布不均。

(2)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重营利而轻公益,公益性设施建普遍缺乏。

(3)各部门的计划和建设“各自为政”,与城市发展的时序缺乏有效的衔接。

(4)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相应提高。

4、近期实施预警与建议

4.1近期实施预警分析

以新城范围内17个社区为单元,以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为要素,综合部门建议、居民需求和规划配套建设时序要求,形成近期2-3年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预警项目库。

4.2近期实施建议与引导

根据近期实施预警的分析情况,对各个社区近期需要迫切的各类设施进行“落地”,提出设施具体的规模、现状用地条件以及建设要求等,为下一步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以合生社区为例,合生社区近期建议实施7项设施,包括新建社区服务中心、菜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学、室外健身场地、幼儿园等。

5、实践体会

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要求,规划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一同组织编制了多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专项规划,但此类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更多的是考虑整体配套的平衡性,关注城市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的发展关系,而往往对于实施层面的安排相对弱化。笔者结合镇海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研究的编制工作, 简要谈几点体会:

5.1 注重现状设施以及居民意见的摸底调查

作为应用型的规划研究项目,需要指导下一步具体的实施工作,只有对现状的情况以及居民的实际需求有了充分的了解,才有更好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5.2 充分保证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先实施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事业的载体,需要为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每一个居民服务,所以公益性与公正性是其重要的特征,因此对于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从服务对象的安排、布局选址、建设主体的确定等方面需要优先安排。

5.3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相协调

结合城市的建设时序,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建设迫切性的分类和预警,提出各项设施的建设时序,过早或过晚的建设都会形成浪费和不足。

5.4 城市规划部门与公共服务行业的相关部门充分协调、有效合作

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公共服务行业各主管部门的发展计划与规划部门的规划衔接不足,造成了各自为政,一到具体的实施过程就会暴露出矛盾,所以需要加大各部门的充分合作。

结 语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保障城市正常高效运转的“城市三大设施”之一,也是城市功能和服务效率的重要体现。[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遇到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时序的问题,只有把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好了,才能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这也是需要长期努力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