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7 09:02: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篇1

引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企业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对社会进步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企业作为经济人的最终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追求高额利润。按照会计恒等式的原则,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了企业为取得收入而花费的成本,企业才能算真正盈利了。进行成本管理即致力于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成本从而获利。而技术创新则在于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吸引销售甚至提高价格,从而增加收入以实现盈利。但进行技术提升必然会增加部分成本耗费,如何权衡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1.成本管理及技术创新的含义

成本管理是企业以全局为对象根据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所发生的生产消耗,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监督、核算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技术创新顾名思义,是对技术的创造性活动,指将新的或经过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以新技术(全新的或经过改进的)为手段并用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的活动。

二者是现代企业管理及提升竞争力十分重要的两方面,是企业实现利润,为未来发展铺就道路的两条重要途径,如何权衡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2.诺基亚与苹果公司的经营模式

看看世界两大电子巨头,在成本管理与技术创新方面是怎么做的。

诺基亚――知名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商,以其良好的成本控制、低价格、高质量和实用性赢得了我国众多的消费者。2011年11月,由于股价不断下挫、成交量持续萎缩,诺基亚宣布将于2012年3月从法兰克福证交所退市,2012年2月9日,由于经营不善,诺基亚宣布全球裁员4000人,并同时关闭约4000家手机制造工厂。

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诺基亚的退市重要原因之一是因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产品创新裹足不前而固步自封。最致命的技术瓶颈是未能提供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而是坚守封闭式的塞班系统,导致该品牌手机的用户体验远逊于创新力极强的苹果iOS和开放式谷歌安卓平台。终于,诺基亚开始认清自身地位和处境,并开始陆续推出革新性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未来发展如何,还需经历市场和时间的考验。

与诺基亚相反,苹果公司注重技术创新,“人性化”重新定义顾客价值,把娱乐文化融入到新产品当中。在人们追求自身价值和享受的今天,无疑这种重新定义顾客价值的方式会得到顾客的广泛认同。苹果为客户考虑多样化服务范围,其提供的应用程序涉及游戏、娱乐、健康、数学等等各个方面,苹果手机产品大获成功。

3.成本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表面上看,成本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观点相背离,成本管理要求压低成本,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耗用和损失,以较少的资金进行企业运行。而技术创新恰恰要求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和精力进行科技研究,从短期来看,技术创新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及时间必然会使企业的成本上升,继而影响收益;而且也不是一定会成功,企业在耗费成本的同时还有一定失败的风险。

但是,从长远来看当新技术应用于产品生产中,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如:生产技术的改进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损耗;产品质量及技术的进步可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度,提升销量;同时,利于形成好的口碑,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企业商誉。正确方向的技术创新有益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成本管理固然重要,但单纯、简单的一味压低成本,固守原有技术的盈利方式已不适应竞争激烈,而要获取更强的竞争力,创新是必须要走的路径。技术水平更新换代极快的今天,必须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进行良好的结合,以谋求新的发展方式。

4.完善成本管理,适时技术创新

成本管理以过去和现在为基础,以合理化企业成本支出,从而实现更好的收益。控制成本是企业进行其他管理活动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技术创新则着眼于未来,以现时的研发创新投入,致力于获得大的未来收益。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有益于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成本管理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在企业受到良好控制运行平稳的情况下,才能有精力和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以实现企业发展的飞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当企业对技术创新成功所带来的效益的估计远远超过其所消耗的成本时,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现今企业在完善成本管理的同时,适时进行技术创新,赢得未来发展的良好筹码,应该才是长久的发展之路。

5.总结

成本管理和基础创新对企业都十分重要,将二者融会贯通才是王道。认识到,在良好完善的成本管理水平上适时适度进行技术创新有益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但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发展状况并不一样,必须针对自身的发展水平来进行权衡,把握好发展方向,以迎接市场的挑战,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罗纳德 W.希尔顿 , 迈克尔 W.马厄 , 弗兰克 H.塞尔托 .成本管理[M].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2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4-016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4.084

现阶段,我国高新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高新技术也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做好自身的申报创新工作,就需要加强对研究费用的支出,并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有效的申报优惠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申报创新能力。另外,我国相关政府机关也应该对企业的申报创新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并为企业营造一个创新空间。

1 高新技术企业概述

1.1 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与特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提高,高新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高新技术的出现将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完善。高新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范畴,其中包括了技术、文化、经济等方面,这些方面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现有的高新技术理念进行不断扩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可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步。

高新技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以下四个特征:(1)高智力性: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拉高社会的经济效益,而高新技术所研究出来的产品可以进一步改善国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2)高投入性: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国家科技水平进行创新、提高,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申报的创新能力来说要比一般的企业的创新研发费用更高;(3)高渗透性: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所研发出来的产品在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高竞争性: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较传统企业在申报创新研究费用支出更大,一旦高新技术企业的所生产出的产品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那么就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1.2 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的定义与特征

高新技g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申报的创新专利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新企业的专利权主要由我国相关部门机构进行授予,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创造一些全新的产品,并对这些产品给予对应的所有权和收益权。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申报的专利主要通过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而专利权的申请是由我国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进行操作的。另外,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还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的申报创新技术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申报循环,并对高新技术的产品进行全方面的研究。

2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创新研发费用的计量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申报创新的研发费用来说,可以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计量制度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研发费用的浪费现象发生。另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申报的创新工作产生大量的基建支出与日常支出,其中的日常支出主要对应企业中的日常劳务、申报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的支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可以有效地将一些费用以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研发费用的计量工作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

2.1 初始计量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计的初始计量可以以企业的会计主体交易事项所支出、收入的货币,实物的数量变化进行全方面的确认、计算,将其以统一化的货币形式进行计算,将对应的计算结果发送到企业相关账目中。对于一些申报中的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来说,通过会计处理的形式进行计算,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而这一意义由企业的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得出。企业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获取最新的技术、手段,就应该在一些具有基础性的研发工作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后期的技术、手段的应用进行奠基。然而,这种奠基形式就会意味着建筑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导致企业的资本化意图不明显。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为现有的基础性研发费用计量工作制定一项科学、合理有效的费用化处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而基础性的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计算主要通过一些“有条件资本化”的方式进行,并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进行全方位的分类、归纳计算,只有这样等到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无形资产转变成对应的无形资产成本,并形成研发费用的支出、收入进行全方面的技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中负荷资本化的研究费用就会转移到对应的无形资产价值中,从而将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成本进行统计。

2.2 后续计量

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项目后续的计量工作进行衡量,并确定一些项目交易与事项的货币数量,在原有的计量工作变动的情况下,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现有、财务状况体现出来,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到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后续的形式进行支出,那么整个无形资产就会进入企业的账户中去,要想保证这些无形资产自身的经济效益与价值,那么高新技术企业就需要开展对应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由于这些无形资产可以有效地对企业现有的经济效益进行判断,等到无形资产进入企业对应的账户中才能算顺利地完成自身使命。而企业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可以通过企业费用管理的形式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全方面的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对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形成工作来说,可以将无形资产通过后续计量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以所计算出的资产评估结果作为整个项目研究费用依据。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在对现有资产进行评估、分析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基础的方法进行评估,而常见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成本计算法、现行市

价法。

3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对研发费用的处理

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究费用来说,可以通过支出无形资产的形式进行销售转让,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些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无形资产进行转销,无论将这些无形资产销售给对应上还是企业自行销售,这些无形资产的所有事项表明都应该由对应的资本化无形资产形式进行销售,但是这种销售形式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企业在短期内很难获得对应的经济效益。

由于这些资本化无形资产不能在预期内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主要体在以下两点:现有的资产化无形资产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生命周期较短,逐渐被全新的无形资产取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受到对应的权利法律保护,导致申报中的创新能力水平较低,而无形资产在预期内对企业所来带的经济效益也不能正常地流入到企业现有的资产中。然而,对于资本化的无形资产处置工作来说,只有将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会计账面账单进行冲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创新能力的研发成本费用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研发费用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企业申报的创新能力。费用性的确定还是资本性的确定都会关系到研发费用的后续计量工作质量,并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对应的研发费用的处理工作制度才能将其中的价值体现出来,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4 结语

本文对高新技术申报中创新能力对研发费用处理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高新技术申报中创新能力对研发费用处理工作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建鸿,刘军,黎红,徐东明,朱滔.浅议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认定[J].建设者,2015,11(8).

[2] 刘荣忠,颜美华,周雁凌.浅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J].会计师,2012,16(11).

[3] 朱卫平,伦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5(23).

[4] 梁R歆,张焕凤.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5).

篇3

Keyword :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overnment Products innovation Serve innovation The craft innovat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urrent situation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文化及其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还可能远远超出一般人的预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并不亚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企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由于中小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规模、发展环境以及企业体制等呈现无限的多样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的类型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u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小有大,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大;后者较易做到。

u

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近些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新构思、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改变现有的组织机构推出新的服务,目前兴起的网络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成功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u

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因而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品(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互相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2)研究与开发

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可以分为自身的研究开发和合作研究开发两种类型。其中自身的研究开发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只局限于一些基础(包括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等)较好的企业,但提高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应该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努力方向;合作研究开发包括中小企业与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大企业等的合作,对于缺乏信息、人才、技术等的中小企业来说,合作研究开发活动更加合适和普遍。统计资料显示,在依靠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帮忙,以及利用各种公共资源方面,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大的效率和热情。另外,积极参与政府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形式。比如近些年欧盟中小企业政策的核心就是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欧盟的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框架之中。今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二、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程度与方式还有很多争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的种种不利的因素,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而且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都迫切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已经把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作为维持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措施都应遵循下述一些基本原则。

u

政策性扶持为主的原则

u

公平与公证的原则

u

公开原则

u

分类指导的原则

u

直接支持方式和间接支持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2)

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加之国情不同,因而,各国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各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方式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u

法律规范

u

组织管理

u

政策指导

u

财税经融支持

u

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

u

实施具体的科技计划

三、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他们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其中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不久前,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住处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调研结果还表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的市场信息不足。

四、新事物-----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起步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推行。绿色技术创新是既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产物。对绿色技术的研究经历了末端工艺、无废工艺、废物最少化、清洁技术、污染预防五个阶段。E.Brawn和D.Wield于1994年提出了绿色技术的概念,概括地说,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和节约原材料与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者产品的总称。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绿色产品创新,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之后不危害或少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以及可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另一类是绿色工艺创新,指能减少废气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降低工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成本、物耗的工艺技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化解这个危机。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企业在充分认识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重要性后,应及时把绿色技术创新提到日程上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尽管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更深入的研究有待更多的研究者的努力,从而使技术创新理论不断深化,是之成为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的武器。最后,我引用萨缪尔森(Samuelson,P.A.)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创新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许多大厂商对研究与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那些相册地摧毁大厂商的人或宣称大就是绝对的坏的人举棋不定。同时,小企业或个人也做出了某些最有革命性的突破。为了促进迅速的创新,一个国家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方法与组织并存。”

参考文献

刘东 杜占元:《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6月

篇4

二、文献综述

学者们在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尹秀芝(2006)从自主创新能力的角度提出了影响技术创新的四个因素,即宏观管理体制因素、创新机制因素、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因素,同时提出了几点建议,健全法规体系来促进自主创新、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来促进自主创新、建立科研服务平台、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的市场氛围。胡永健、周寄中(2008)研究了政府直接资助强度与企业新增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资助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支出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省市等各级政府及社会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

三、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技术创新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其内部影响因素的研究所占比重较多,本文对学者们的研究进行归纳,并结合自己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将技术创新的内部影响因素分为企业规模、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这五项来分别展开研究。

1、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指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和产量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事实上,从不同角度分析,大规模企业和小规模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各具优势。企业规模大,则其资金力量充足,技术人才集中,可以进行多个领域的创新,从而分散研发风险,雄厚的资本使其可以进行大规模R&D投资,从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而小规模的企业在机制上就显得更为灵活,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可以很快的掉转或跟风调整其技术创新的方向。

2、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包括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企业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三个方面。

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其主要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保护严格。高效合理的产权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管理制度指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能使企业成员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即使不在强行约束下也能积极完成目标,企业有必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探索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以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组织制度指规定企业内部分工协调、权责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组织制度是企业组织中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各种章程、条例等。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的制度安排能够起到高效率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实现创新思想和相关资源的完美整合,让企业顺利实现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

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自然形成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并且是能够被企业全体成员所认可且共同遵守的。企业文化根植于该企业的土壤中,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色。

4、企业创新投入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投入要素可分为:人力投入因素和财力投入因素。

(1)人力投入因素。人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领导者是技术创新的决策者,而科研人员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力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人力投入指的是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科技人员数目。以美国为例,其经济强盛之根源在于不断创新以及大量的创新人才的投入。人才的重要性已然超越了设备、原材料、价格等原始竞争手段的重要性。技术创新人员是技术创新机会的主要发现者,也是新技术知识的传播者,其主要标志是他们的知识更新和思维创造性,他们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萌芽到成果都有着决定性影响。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创新成果的水平。

(2)财力投入因素。技术创新实现的过程是将认知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科技人员则是科技研究成果的提出者和创造者,财力投入则是实现技术创新的现实基础。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资本和劳动结合的结果,财力投入意味着资本的形成。财力投入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成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也是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的基础。尽管还未有资料证明高强度R&D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及竞争优势呈正线性相关,但就目前文献看来有足够的资料表明R&D投入和企业技术创新及竞争优势高度正相关。财力因素对我国目前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影响还表现在:有足够的资本能力来引进世界一流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对高素质的技术创新型和企业管理型人才可以产生足够吸引力。因此,财力因素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绝对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5、企业创新产出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创新成果的实现是企业整个创新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技术创新是否成功有效的标志。

篇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170-02

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对于推进我国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校企知识转移的过程、影响因素、运行三方面对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效用提升的策略进行分析。

1 基于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过程的提升策略

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过程分为开始、运行和结束三个阶段,每阶段都有目标、任务及对应的运行机制,为了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提升校企知识转移的效用,应先从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过程分析开始。

1.1 提升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层次,增加企业的知识储备量

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都与校企知识转移和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知识对于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没有建立有效的校企知识转移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主要以短期项目合作为主,阶段性目标、任务及运行机制难以满足校企知识转移和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因此,要提升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效用,应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通过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增加企业的知识储备量,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才能提升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效用。

校企知识转移的开始阶段,为了奠定校企知识转移的基础,企业应选择知识相匹配的高职院校作为合作对象。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阶段,知识转出方的高职院校要提高转出能力,转入方的企业要提高知识的转入能力,消化与吸收,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校企知识转移的结束阶段,为了便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应将储备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企业知识。

1.2 提高企业对转入知识的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企业自主技术创新

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关键是企业对高职院校转移来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合作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要重视对转入知识的消化吸收,并通过“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方式把转入的知识消化吸收,进而转化为自身的企业知识,奠定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基础。

校企知识转移的开始阶段,企业应寻找知识相匹配的高职院校进行合作,以保证知识消化吸收的效率。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阶段,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把高职院校转移来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校企知识转移的结束阶段,企业应将消化吸收的知识与原有企业知识加以归纳整理,从而形成自身新的企业知识,为下一阶段的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1.3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促进校企知识转移的顺畅进行

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是一个过程,存在着内部工作机制,每一阶段都有校企间的相互关系和工作机理,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才能够实现阶段性目标和任务,促进校企知识转移的顺畅进行,提升转移的效用。通过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校企双方都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使双方的目标一致,从而解决双方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并充分共享成果、共同承担风险,保证了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顺畅进行,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校企知识转移的开始阶段,企业依据动力机制选择知识相匹配的高职院校作为合作对象,并对采取的校企知识转移的策略做出决策。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阶段,企业通过建立学习机制和激励机制,将高职院校转移来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企业知识,实现自主技术创新。校企知识转移的结束阶段,企业通过信息反馈机制,调整下一阶段校企合作的策略。

2 基于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提升策略

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受到学校、企业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减少干扰,提高影响因素的正面作用,才能实现知识转移效用的提升。

2.1 增强高职院校知识转移的意愿,提高知识转移的能力

作为知识的转出方,高职院校知识转移的意愿和能力,影响着知识转移的运行。增强高职院校知识转移的意愿,提高知识转移的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校企知识转移的效用提升有促进效用。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只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高职院校也追求“科技成果”的数量,故双方的合作主要以项目为载体,合作层次较低,没有认识到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虽然个别院校设立了“技术转移中心”,但职能单一,职能多以校内成果产业化为主。因此,高职院校应设立“知识转移中心”,专职服务校企知识的对接和转移,既增加了高职院校的收益,又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知识转移能力,直接推动了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对知识转移的效用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转移意愿方面,通过校企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可以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转移意愿;转移能力方面,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将知识顺利的转移到企业,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转移能力。

2.2 加强企业的政策引导,提高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

作为知识转入方,企业的政策引导和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样影响着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对企业的知识存储量和技术创新有正面的引导作用。因此,加强企业的政策引导,提高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校企知识转移的效率。知识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国内许多企业由于知识匮乏,无法满足技术创新的需要,致使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

政策引导方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员工主动参与到校企知识转移活动中来,接受、消化吸收转移来的知识,并在企业内部分享;消化吸收能力方面,通过具体的创新实践,如加大经费投入、政策倾斜及再创新的力度,在新产品开发中应用获得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消化吸收高职院校转移来的知识。

2.3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知识转移的成功

社会、市场等是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外部环境,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提高知识转移的成功率。只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氛围,才能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提升校企知识转移的效用。我国政府于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就提到产学研合作工作,受到地方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及行业四方的认可,但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现状仍以短期的项目合作为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问题。因此,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应在扶持产学研工作的同时,充分考虑校企知识转移的重要性,制定有关校企知识转移的保障制度。

3 基于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运行的提升策略

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包含高职院校知识、企业知识、知识转移、技术创新四个子系统的运行。通过一定的保障机制,实现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高效运行,才能促进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3.1 协调子系统关系,保障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识转移的运行,不是将子系统的运行加以拼凑。因此,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学院校企知识转移的高效运行,要协调好子系统间的关系,保障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

高职院校从企业获取所需的市场信息、行业信息,才能提升知识的效用;企业有从高职院校获取所需的知识成果,才能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效用提升,应以知识的有效转移和技术的有效创新为判断依据。因此,通过校企双方的相互信任、利益共享及风险共担,才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高效运行,进而提高知识的有效转移和技术的有效创新。

3.2 坚持动态思维,掌握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规律

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具备自身演化的规律与特征。因此,只有坚持动态思维,掌握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规律,才能实现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高效运行。

目前,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及企业技术体系尚不完善,虽然出台了一些政策与举措,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动态的思考,依据当前科技、经济、市场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适当的做出政策调整,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进一步融合,建立适应时展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

3.3 抓住关键因素,适时调整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策略

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主要受企业知识、创新动力及产品利润等关键因素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校企转移的高效运行,应根据市场影响下的关键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策略。

目前,我国高职学院与企业的合作仍以短期的项目合作为主,形式较单一,高层次的合作极少。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都要充分认清市场、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校企知识转移的运行中调整策略,建立适应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新模式,才能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提升知识转移的效用。

4 结束语

本文以提高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从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的过程、影响因素及运行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知识转移效用的提升策略,有助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与选择,有助于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校企知识转移的高效运行,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D/2011/03/112);2012年徐州市科技情报项目(主持人:曹可)。)

参考文献:

[1] 胡恩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l):54-57.

[2] 王文华,丁恒龙,余兴无.学研联合体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2008(9):4-6.

[3] 单伟,张庆普.企业自主创新中知识整合机理与模式研究[J].预测,2008(l):23-28.

篇6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研究,即从传统的经济学视角转向管理学视角,并向社会学视角演进。

随着技术创新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也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特征,理论界和企业界开始从管理学的角度来打开技术创新这一“黑箱”。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技术创新就是从一种新思想的产生剧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和扩散的过程。解释了创新的“过程”与“结果”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强调,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创新的滞后甚至失败。

由于孤立的创新性企业或者高度专业化的研究与开发部门本身很难迅速创新并开发足够多的、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它需要在与其它企业或组织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的基础上才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当代的技术创新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广泛的社会过程,即技术创新的社会网络理论。

因此,如何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它可以为技术创新理论自身的“创新”提供—个新的突破口。

技术创新过程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不确定性的存在既是创新存在的根据,又是创新行为发生的障碍。由于没有历史的惯例可以依循,技术创新的产生、发展以及创新后果的不确定,使企业的创新行为面临较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也滞缓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一项技术从科学原理到完全应用于生产,中间要经历多个层次产品,每个层次产品都是在前一层次产品基础上完善的,是前一层次的科技产品生产的继续,目的在于使科学转化为技术,并使技术接近生产,使之成为成熟的生产技术。但在实际的转化中,技术本身可能难以直接应用于生产,而且企业在处理技术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自身科研实力不足等诸多原因,相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2.生产实现的不确定性。即使是一项已成功开发并相对成熟的技术,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活动,也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开发或引入的技术对生产的环境、设备的要求,对原料的供给、人员的提供、管理体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3.市场销售的不确定性。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品最终要经受市场需求的检验。创新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是不确定的;同时,市场的竞争程度、经济政策等因素也是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难以事先预见的。4.资金支持的不确定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必须要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属于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技术经济活动,在技术开发、设备调整等环节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如果资金供应无保障,加之企业的财务制度不规范,企业的创新资金将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现代社会信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技术进步加速发展的趋势,使企业利用信息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信息已经成为继资金、技术之后影响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增强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是增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能够帮助企业充分有效利用科技知识和信息,缩短技术差距,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主要内容

社会资本一词最早出现在社会学研究中,它特别强调了随时间演变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频繁、交叉的关系网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这种关系网络为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合作和采取集体行动奠定了基石。目前,随着社会资本理论的不断发展,它已被广泛地用来解释许多社会现象和一个区域或国家的经济繁荣,而且,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资本不仅会影响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的发展,更会影响到企业和区域的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经营绩效,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Bourdieu)正式从社会学意义上提出“社会资本”这个概念,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同对大家共同熟悉或认可的制度化关系的持久网络的占有联系在一起。1988年,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Coleman)在《美国社会学学刊》发表的《作为人力资本发展条件的社会资本》一文中首次在美国社会学界明确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分析了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产生中的作用,并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其仔博士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研究,他结合了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将社会资本看作是人与人之间在信任和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网络,将社会网络视为一种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视为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上述的学者和专家们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不尽一致,但是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他们都认识到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资源对社会活动的重要性,而且一致认为社会资本代表了行为主体借助于社会网络或其他的社会结构来获得各种利益的能力。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与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一样,社会资本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即内部和外部的社会资本。1,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它从一个新构思出发,先后经过研究发展、工程设计、生产试制、市场营销等等过程。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的研究发展部门,而且还取决于企业的生产制造部门、市场营销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等。尤其是研究发展部门、生产制造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的有效合作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2.企业外部的社会资本。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而知识的创新主要依赖于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些机构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转移和传播。培训机构和信息咨询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由于技术创新的来源不仅仅限于企业内部,企业的外部资源也是技术创新的有效来源,因此,企业既要加强与纵向部门(如销售商和供应商)的联系,也要加强与横向部门(如竞争对手)的联系,更要重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通过企业良好的社会资本,以提高企业技术合作和技术创新的效率。

在我国,由于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信任而导致各种合作失败的案例时常发生。因此,社会资本已经成为技术合作和科技创新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而深入研究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从社会资本视野看企业技术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方向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都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投资风险的不断增加、产品和工艺生命周期的缩短、竞争对手的增加、企业内部资金及人才等各方面资源的约束,再加上知识和资源互补性的不断增加,单靠企业自身实力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日趋困难。因此,与竞争对手进行技术合作、联盟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社会资本根植于本地的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是难以流动的资源。由于社会资本的这一特性,使得企业只有加强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提高知识的交流和沟通的速度,才能掌握较高的社会资本,获得更多的隐性信息资源,这对企业自身来说无疑是一笔财富。隐性的信息资源并不是在公开的市场里可以买卖的,它需要通过信任和类似的价值观、忠诚等高社会资本来获得。一个具有高度信任的企业才可能拥有较高的社会资本,高度的信任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能使企业生产出更多的新产品或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企业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不再是资本,而是信息。企业技术创新与信息息息相关,企业应积极搜集和充分利用信息,来减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提高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将需要如下各类信息:1.市场信息。市场信息是技术创新的诱因。为避免因信息不灵或信息不准而导致立项失误所带来的损失,技术创新就必须首先从市场信息调查抓起,促进创新与需求的协调和产销的衔接,避免创新的盲目性。2.科技信息。为避免因信息闭塞而导致创新的失败,技术创新必须有科技信息的支持。例如专利信息、成果信息和工程信息等。只有掌握了雄厚的科技信息,才能使本来前景难断的创新项目转变为成功在握的可控工程。3.政策信息。政策信息是企业确立创新战略的指南。了解税收政策信息、熟悉产业政策信息、研究采购政策信息、掌握科技政策信息和通晓金融政策,企业才能得到国家的支持,避免一些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产生。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使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相一致。

企业的社会资本正如企业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一样,需要经过积累和再生产,它也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企业自身应提高把握更多社会资本的能力,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不足,技术创新才能有所突破,企业才能有所发展。

四、前景展望

篇7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工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认识提升天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一、技术创新能力概述

1.技术创新能力概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创新的基础能力,是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的核心,包括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等。企业技术创新一般分为技术研发、技术转化和技术扩散三个阶段,各阶段相互作用,并呈螺旋式发展。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集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能力和过程能力为一体,较好地反映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当前的实际能力与绩效。2.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李海东,吴健,易娟娟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研发机构硕博占比、人均R&D内部支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和技术市场成交金额等指标。通过回归分析,认为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技术研发能力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人才与资金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还需要不断提高人才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程度。张梅琳强调,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标有技术能力、决策水平、资金和人才投入、内部管理能力、设备及信息等因素,这些因素在技术创新的研发、设计、试制与生产阶段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外部因素中,政府政策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李晓霞以上海制造业为实证,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实证分析

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诸多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1.变量选取及样本数据来源。(1)被解释变量:技术创新能力(F)为被解释变量。(2)解释变量:将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影响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出于数据收集的便利性及研究的合理性,选取的解释变量指标包括:R&D经费支出总额(X1)、R&D人员全时当量(X2)、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X3)、新产品销售收入(X4)、专利申请数(X5)、R&D项目数(X6)。(3)样本数据主要根据天津市统计年鉴,选取2001—2015年天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上述6项指标数据。2.统计结果分析。(1)KMO和Bartlett的检验。为避免伪主成分分析现象,需要进行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将样本数据输入SPSS19.0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KMO测度检验值为0.774,Bartlett球度检验的Sig值为0<5%,适合运用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2)系数相关矩阵。表1为系数相关矩阵,结果显示,天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且系数都比较大,接近于1,因此很适合使用主成分分析(3)各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各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方差贡献率为94.165%。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4)主成分系数及主成分表达式。通过提取主成分,得到R&D经费支出总额系数为0.984,R&D人员全时当量系数为0.952,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系数为0.983,新产品销售收入系数为0.982,专利申请数为0.972,R&D项目数系数为0.95。在这些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中,R&D经费支出总额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最大,其他因素作用大小依次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R&D人员全时当量和R&D项目数。根据主成分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可得出主成分表达式如下:F=0.984×X1+0.952×X2+0.983×X3+0.982×X4+0.972×X5+0.95×X6。

三、提升天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1.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技术创新决策上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制定相应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措施,进一步完善现代制度、培育技术市场、构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企业在感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时,才会更加重视改进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以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2.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关系到技术创新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和能否持续开展,也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类型来看,通常有内部型、合作型和合同型三种模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创新资源条件和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对于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企业,可选择内部型技术创新模式;对有资金但技术力量相对不足的企业,可选择合作型或合同型模式。,同时,还要考虑市场开拓因素,以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3.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之间的关系。工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涉及技术引进问题。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在技术引进中重视消化吸收,只有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在技术能力上增强综合竞争力。重视消化吸收的投入是提高消化吸收能力的关键,因此除了企业重视自身投入外,政府还应给以一定的扶持,尤其在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消化吸收投入方面,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袁剑峰.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观察,2013,(6):42-43.

篇8

关键词:集群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集群环境 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状况和自身条件,利用内外部的技术创新相关资源,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能力。产业集群是指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理位置聚集而形成的紧密联系的集合体。产业集群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创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提供了创新所需的资源、降低了创新的成本、促进了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应用(胡大立、张伟,2007)。但是,产业集群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带来了阻碍作用,如拥挤效应、“搭便车”现象、“柠檬市场”、技术锁定、转移成本过高等(龚荒、仓基武,2003)。因此,产业集群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受到集群环境的深刻影响,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应该与非集群企业有所不同。本文尝试在分析集群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构成要素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资源获得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实现能力三个组成要素。

技术创新资源包括资金、人才、设备设施和技术信息,占有技术创新资源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技术创新资源获得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管理能力是企业发现和评价创新机会,进行创新决策,组织管理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它是企业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管理层的创新意识、创新激励机制、组织沟通水平等;技术创新实现能力是企业进行研究开发,获得技术创新成果,并将技术创新的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和服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的能力。它取决于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

集群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

(一)对企业技术创新资源获得能力的影响

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包括资金、人才、创新设备设施和技术信息,集群内企业在这四个方面都有优势。集群内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地理位置邻近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集群内企业的高生产率降低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使企业易于获得所需资金,以及与行业有关的设备、投入品等在集群内广泛存在,群内企业很容易获得。集群内有为企业提供人才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培训机构,产业聚集也吸引了大批专业化技术人才,同时集群中人才的频繁流动为人才提供了学习机会,提升了专业人才的素质,因此,在产业集群中聚集了大量的专业化技术人才,企业很容易获得创新所需人才。产业集群内还聚集着一批技术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它们通常承担了技术信息交流的平台,集群企业很容易从中获得所需信息。同时,集群内的知识溢出效应使得技术信息广泛流传于集群之中,集群企业能够比群外企业更容易获得这些技术信息。另外,由于产业集群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其中包括大量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优惠和支持的政策,例如专项资金投入、提供技术创新融资和担保、人才引进优惠等。总之,与非集群企业相比,集群企业获得技术创新资源能力有很大提高。

(二)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影响

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管理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的创新意识来实现。在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彼此邻近加剧了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此外,集群企业之间基于产业链的紧密联系迫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适应自己的客户或供应商的创新。同时,集群内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取得的超额垄断利润也给企业以很大的竞争压力和利益驱动,使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因此,集群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

(三)对企业技术创新实现能力的影响

技术创新的实现就是进行研究开发,并将成果应用于生产和服务中,将新产品推向市场获得经济收益。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新产品生产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集群环境可以提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在研究开发能力方面,产业集群中企业在地理上的邻近使企业易于与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商甚至竞争对手在生产、销售、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研制新产品,提升了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大学和研究机构与集群企业经常交流,快速将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同时为企业解决创新中的难题;集群中的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撑、人员培训等服务,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和扩散,增强了企业研究开发能力;产业集群中存在着“学习曲线”,企业可以吸收其他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使自身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因而提升了研究开发能力;企业的地理邻近和员工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非正式交流以及劳动力在集群内企业间的流动使区内的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新思想(特别是隐含经验类知识)快速扩散,增强了集群内所有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在市场营销能力方面,集群企业可以组织起来进行区域营销,增强了企业的市场能力。作为买方,集群内的主导产业一般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可以实现大批量购买,特别在原材料的购买方面有强的议价能力;作为卖方,由于集群内产品具有区位品牌,差异化程度高,作为卖方的地位增强;同时集群内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占买方购买量的比重大,因而增强了企业的市场议价能力。

构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文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给出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指标体系由三个层次、23个指标构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进行赋权。首先设计专家调查问卷,对每一组底层指标对其上一级指标的重要性两两比较,比较时采用1-9评分标度,然后根据专家的评分结果求出每一组底层指标对其上一级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单个指标的评价采用等级评分法,请多位专家对每一个底层指标确定5级评判等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的判断标准,并对评价等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分别赋予分值100、80、60、40、20,即可得出某一具体企业的各底层指标分值,将所有指标的分值进行加权平均,即得出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篇9

在石油企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石油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如果缺少技术创新,石油企业不可能走的很远,只能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在我国80年代初期,那时的石油企业技术尚未成熟,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于是根据需求研发了喷射钻井技术,该技术的研发使当时的石油产业发生了质的改变,不仅解决了钻井效率低的问题,更是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也使石油企业感觉到技术的重要性。当时间到达90年代时,石油企业研究开发了新的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该技术的开发使用极大的解决了老区油田开采难度大的问题,提高了开采效率。

1.2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当今社会是比拼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的社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石油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的竞争压力,更有国际石油企业的竞争压力,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革命,将世界一流的科技技术应用于实践之中。在国际市场上早已经注意到技术革新的重要性,如早前世界著名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研制的“地质导向钻头”,该技术可以根据地下油层的变化而自动调整钻探参数,不仅提高了钻井效率更是降低了成本。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石油企业必须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持技术革命路线,加快改革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

2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

2.1适当的技术引进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石油企业的技术能力的确与国际石油企业有差距,尤其是一些高端核心技术,钻井配套设备等方面,而且在钻井效率与油气采集率等方面也有明显差距。所以如果我们想提高石油企业竞争力,就必须适当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我们技术水平处于欠发达阶段时,可以先进行使用与模仿,后进行自主研发。

2.2加大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

石油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同时,更要加大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力度,不能只是一味的引进和使用,而忽略自身的技术发展,相反更应该树立坚持技术创新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中的地位,赶上甚至超过世界的先进水平。例如早在20世纪90年代,胜利油田从美国进口过水泥搅拌技术,由于当时的固井施工过程中用的水泥需要人工搅拌,人工搅拌不仅效率低,质量差,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所以亟需引进新的技术,在引进美国水泥搅拌设备后,虽然其解决了搅拌效率低的问题,但是其自身也有一些缺陷,例如适用范围小等缺点。所以该企业技术人员大胆的对该技术进行改造,不仅提高了其搅拌效率更是将原来只能搅拌2种物料提高到4种以上,此后该技术在许多油田被推广使用,为油田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

3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正确认识技术创新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很多人提到技术创新都感到离自己很遥远,认为技术创新高不可攀,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并不是一夜之间爆发的灵感,而是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灵感。石油企业是大型企业,从最初的地质勘探工作到最终的油田开采,其中历经很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可以进行技术创新,所以一定要在企业内部宣传好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使企业员工积极的进行技术创新。

3.2在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创新机制

当前我们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技术创新的政策,鼓励人们进行自主创新,所以石油企业一定要把握时机,在企业内部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制定和完善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增大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重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充分调动科研团队的创新积极性,并增加技术创新团队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

篇10

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市场繁荣,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劳动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实力。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而复杂的竞争局面。如何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唯一的选择。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并不亚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企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

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有:

1.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小有大,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大,而后者较易做到。

2. 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近些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新构思、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改变现有的组织机构推出新的服务,目前兴起的网络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成功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3.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因而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较大企业成功率高。然而,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1.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外部融资能力较弱。一是申请银行贷款困难。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而中小企业却难以获得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存在规模不经济、交易成本高、信息不透明、抵押品不足、技术创新风险等问题。二是风险投资不完善。风险投资被认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助推器,它的投资目标一般是极具市场前景的创新项目,而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起步较晚,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科技拨款,投资主体单一,社会化程度低;同时风险投资公司的负责人大多是由政府任命,政府既是投资人又是管理人,结果是阻碍了风险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既不利于资金管理,也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益。

2.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中,人是最根本的要素,技术创新最终只有依靠人才能得以实现。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极为匮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又一大因素。这其中主要是一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不能看到技术创新人才所带来的长远利益,不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与储备,从而导致人才的大量外流和研发项目的失败。目前中小企业现有人才中,人才结构不合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才偏少,学历层次偏低,直接从事技术创新的人才数量偏低,能从事研发的高级研究人员更为缺乏。

3.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缺乏合作

对于需要较高资源投入的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处于劣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彼此孤立、相互之间缺乏合作而造成的。中小企业缺乏合作精神,喜欢单枪匹马搞技术创新,不愿与其他单位合作。一些中小企业也不愿将自己掌握的信息与技术拿出来与人合作创新,这会使创新难度和风险增大;而且中小企业各自搞技术创新,有可能重复,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使得某些中小企业失去技术上的优势。

4.缺乏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意识

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灵魂。然而,中小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相当一部分经营者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背景,过强的规避风险意识,使其对技术创新顾虑重重。要取得突破性的创新必须以基础性应用研究为突破口,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寻求外部的支持。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投入与高校及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开发,注重于短期的“灵活性”,忽视了长远的“科学性”,从而禁锢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5.法律、政策不健全、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面临难题;现行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没有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有力帮助。国外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政府全方位的支持密不可分。如美国在1982年就用立法手段确定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以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健全的体制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政府一直将大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建设重点,国家的政策一直向大企业倾斜,而对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重视。中小企业在产业准入等方面无法享有与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同等的待遇,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受压制和排挤的状态,难以获得公平的市场地位。

三、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及措施

1.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体系

(1)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银行贷款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较难直接获得信用贷款,要解决银行贷款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案:一是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可以将应收账款抵押取得贷款,此方法适用信誉较好的客户这一特殊群体。二是成立子公司。用母公司作担保,子公司向银行贷款。

(2)完善风险投资体系。风险投资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应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想融资方式。我国当前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运作的政策和法规。如税收优惠、融资、知识产权保护及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等。另外,尽快建立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一个完善的风险投资中介服务体系能够有效解决投资方和受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风险投资健康迅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

2.积极吸收和培养人才

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敢攀高峰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创新管理人才队伍。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汇集并不断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在稳定创新人才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最大限度发挥其智力潜能,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尽力满足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充分放权、授权,委以重任,予以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倡导和营造创造性、自主性、人情化的企业,形成宽松、和谐、奋进的独特的文化力,产生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进而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3.加强中小企业合作力度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处于不利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彼此孤立造成,因此必须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中小企业可采取以产业或区域联合的集群模式获得“创新资源”优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集群不但可以获得大企业才拥有的创新资源优势,也不会降低单独的中小企业所具备的创新行为优势,既能通过竞争使得企业始终保持足够的创新动力及高度的警敏性,又能通过相互合作产生协同效应。中小企业集群把技术创新从不同规模的企业单体行为提升为更大规模的群体行为,整合出新的技术创新优势[2]。

4. 加强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

相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没有强大的企业技术中心及稳定的科研核心团队,加之产品技术封闭性强,更新换代快,更迫切地需要从大学获得高水平的科研支持和人才支持。加强高校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利用现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网络性和系统性,把中小企业的生产、产品与高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科技进步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达到优势互补和相互学习的产学研合作创新。

5.完善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

以日本为例。为加快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进步,增强竞争能力,从1949年施行《中小企业组合法》开始,日本在其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了一系列保护与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日本效仿美国出台了适合本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研究计划(SBIR),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倾斜,采取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措施促使新技术在开发后以最快的速度向实际生产和商业化转化[3]。我国应进一步加快立法细化相关法律,尽快建立针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法律体系.使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有法可依创新利益得到有力维护。

四、结语

中小企业是经济领域中一支非常活跃的创新力量,中小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小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克服创新中存在的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合作不够的瓶颈,采用人才战略、合作战略和政策战略等,才能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梅王英: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

篇11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61-03

1 引言

有数据显示:“二战”后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占全美国技术创新的一半和重大创新的95%以上。英国小企业协会的调查显示: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均创新成果比大企业高2.5倍。[1] 这说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的主力军,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整个技术创新体系中却占据次要位置,技术创新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新人才短缺,创新方法落后

不知道如何创新,缺乏创新理念、方法与工具、视野与思路不够开阔,对于发展趋势认知不足,缺少创新人才等是中小企业创新面临最为重要的问题,“无样机,不研发”的现状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中小企业由于创新人才短缺,技术创新多处于“模仿”或“局部改进”创新的层面。很多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和技术市场购买高新技术产品,或通过聘用企业外的创新人才来帮助自己开展技术创新活动[2]。有些中小企业即使拥有自己的研发人员或团队,但由于研发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创新训练,没有掌握创新的原理和方法,导致创新的效率和产出较低。

2.2 创新动力机制不完善,企业不愿意创新

创新动力不足是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首先,创新投入动力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迫于市场和发展的需要,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创新,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相关资源,但创新投入又不能很快转化为企业效益,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即期利润。此外,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模式单一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创新所具有的资本与技术实力,其发展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缺乏技术创新意识,较关注眼前利益,更倾向于直接引进设备进行生产,而忽视技术创新。

2.3 创新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环境不佳

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着“创新恐惧症”,缺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和创新能力,更无法应对创新风险,一旦创新失败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许多中小企业更倾向于成本低、效益好的模仿。中小企业对开发新技术望而生畏,有人甚至认为“不创新慢慢死,创新就快速死”[3]。中小企业不敢创新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国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创新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仍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3.1 研发资金投入偏少,融资难度大

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资金的合理配置,在众多中小企业中,一直存在资金不足较严重的情况。不畅通的融资渠道,不完善的政府帮扶体系,不明晰的企业技术资金投入,都严重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我国中小企业的R&D经费支出远小于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方面处于劣势。虽然政府投资连年增加,但是对于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来说,比例甚微,而其中用于中小企业的投资更少。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银行清楚中小企业发展中会面临风险高、企业资信等相关问题,因此,银行在评估中小企业贷款项目时更是谨慎,贷款审批、放款批次银行审核更为严格,所以“贷款难”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出表现,这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

3.2 研发人员缺乏,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人才问题是制约着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经济效益一般的中小企业,普通技术员工较多,但高层次研究开发人员相对短缺。人才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工资待遇低、高精尖设备紧缺、研发资金不足、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都严重制约中小企业人才竞争,有些优秀的科研人员,因担心企业发展和自身前途,不愿意留在中小企业,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人才严重短缺。许多中小企业不但不能引进人才,反而人才流出非常大,且流失的人才大部分是企业的专业技术中坚力量,进而造成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乏力等问题。

3.3 企业文化与组织制度制约技术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对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企业生存才是关键,工作的重心应在于市场开拓,而非创新。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发现在市场竞争中需要形成创新文化和创新体系,特别是在企业发展中期上升阶段。中小企业前期经营方式为“小企业家庭型”或“亲友企业型”的非理性管理方式,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后,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适应能力需要大幅提升,但技术落后、产品单一、设备老化的问题则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多数中小企业因创新不足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连年亏损。面对困境,许多中小企业想改变、想发展、想创新,却有心无力。

3.4 体制环境不完善,外部支撑不足

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法规及其执行来有效地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创新的总体进程、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平原则,从而营造一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环境[4]。现有体制没有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技术创新是一项需要企业和外部环境共同融合建设发展的行为,不仅需要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和创新投入,也需要政府政策体制支持、技术创新扶持、科研协同发展。但当前企业外部创新支持还远不够强,创新协作网络还未真正形成。

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与策略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的各个因素之间联系紧密,每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制约技术创新。所以要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和痛点,就必须协调好各方面因素,通过政府政策、企业自身、社会扶持三方面构建系统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体系,进而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4.1 加强政府政策帮扶,引导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首先,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应从中小企业科技发展入手,统筹规划国家及地方科技计划,积极支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健全中小企业创新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其次,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完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资,比如政府采购、财政贴息、落实特别赋税政策等,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扶持;也可以通过构建、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中小企业筹集创新担保资金。最后,要加强科技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创新队伍素质。政府部门可以引进专业的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各种专业培训,增强企业各层次人员素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能力。

4.2 推进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协同创新

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结合。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企业规模、人才、设备、成本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很少企业能够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技术创新。因此,中小企业就必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企业创新服务。有研究表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的研发具有技术交叉和综合性高的特点,能够充分利用高效学科交叉协调[5]。企业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平台,不仅能提高产品技?g融合度,产出复合型的专利技术,而且通过技术联盟、产学研结合,引进和借用企业外部的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取长补短,弥补中小企业自身在技术、人才方面的不足,有效降低技术开发的风险,切实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协同高校共同建设科技研发服务设施平台并对中小企业予以开放,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创新基础设施匮乏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4.3 健全、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