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字化教育教学

数字化教育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7 09:02: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字化教育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数字化教育教学

篇1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极大地推进了教学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进程,使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成为网络上可以被描述和访问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单纯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源,而且还包括结构性较强的案例、试题、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课堂教案、讲授型教材等资源,甚至还包括了网络服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快速增长以及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使得有效整合并合理配置分散的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成为可能。近年来,如何最大程度地共享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广东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为列,就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1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发展背景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始于1957年的图书馆协作活动。目前,围绕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三大全国性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包括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和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已显现成效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主要有: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系统(BALIS)、天津市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T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7ALIS)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与全国性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相比,区域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由于具有应用推广相对顺畅、工作开展更易统一、计划实施更易协调、经费投人更易落实等特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7年,广东省启动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联合建设工作,由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牵头,组织全省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文献的联合采购和数据加工工作。2001年在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立了以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管理中心的广东省电子图书馆,后改名为广东省网络图书馆。该系统采取以财政投人为主,各加盟院校图书馆付费为辅的方式,开展了部分数字资源的集团采购。但由于经费投人不足及组织协调等因素,系统发展不太理想。2005年,财政拨款方式的改变使得广东省网络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停止运作。2006年,在省教育厅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由省财政投人900万元的建设资金,采取以学科为龙头,以6个省属院校为依托,通过项目立项方式建立了6个广东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以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医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工学资源中心”、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农学和生命科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商学院图书馆为主承建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外国语言学资源中心”和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主承建的“高等职业技术资源中心”。其目的在于针对全省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构建一个技术较先进、学科较齐全、资源较丰富、内容较全面的实时交互性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对分散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合理配置,使其更有利于统一管理、搜寻、共享、评价,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弥补和改善全省高校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实现全省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满足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

2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设的发展

自批准立项以来,广东省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关心和支持下,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各分中心搭建了数字资源应用平台,引进了一些专科数据库资源,自建了一些特色数据库,并将项目前期已确定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从最初的医学、农学、生命科学、工学、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高等职业技术资源等9个学科进一步扩展,增加了中医学与中医药等学科。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因此到目前为止,各分中心的资源体系和管理平台尚未实现统一门户、统一平台、统一认证、统一标准和统一格式。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缺少面向各学科中心的统一服务门户;<2)有待统一各中心用于开发资源的平台软件或开放接口;(3)尚未制订统一的元数据标准;(4)尚未开展信息共享与合作交流;(5)缺乏有效的资源评价机制;(6)有待将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合理的共享方案,以推进项目的快速开展。

3对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是一个跨馆、跨部门和跨学校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参与其中的图书馆通力合作与全面支持,需要参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科学管理,统一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图书馆存储并对外提供服务,需要参与学校在政策、立项、资金、人力统筹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更需要本区域教育行政机构出面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划实施,统一制定有关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并制定具有可执行性与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稳步健康发展,切实避免项目建设流于形式。

3.1在强化项目管理中心职能的同时,注重明确各分中心的权利与责任,建立起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方式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的核心应该是通过建设分布式资源网络系统,实现对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和资源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因此,系统采取的管理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机构上要建立一个职能部门—管理中心,在为各分中心提供全面技术支持、服务、培训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决策、执行、协调、监督和检查等职能,建立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定期召开进展汇报会的方式,加强各分中心之间的沟通与联系;<2)在技术上要建立一个统一服务平台,可根据各分中心的教育资源分类建立不同的栏目,提供导航式服务;(3)对各分中心存储在各个资源站点需要共享的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并明确用户访问的级别与权限;(4)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分类,并赋予不同的使用权限。

3.2借鉴国外联合建设数字资源的经验,注重构建“透明式”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统一服务门户

所谓“透明式”统一服务门户,是指从用户的角度看,可以在一个系统上浏览整个平台中的数字资源,并且只要通过一次检索便可以覆盖平台中所有的系统,不需要知道资源的位置就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数字资源。统一服务门户是构建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核心问题,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纽带,是教育教学信息集散的中心,是面向用户服务的窗口,应具有界面友好性、功能可扩展性、系统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和管理智能性等优点。统一门户将由各分中心的资源建库系统和元数据中心节点系统组成。其中建库系统应由项目管理中心向各分中心统一推荐,以便使运行平台具有相对一致的起点和整体性。统一门户的功能主要包括:进行资源的加工和,实现元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对象数据的分布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从而确保建设的资源具有良好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

3.3参照国内外相关的数据采集加工标准。注重制定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长期以来,虽然很多学校的资源库里存放着大量的资源,但由于在教学资源开发行为的规范、制作内容的要求、管理平台的功能等方面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资源都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而导致资源开发效率低和资源质量不够优化,同时这也是造成目前教学资源难以交流和共享的一个原因。

针对这一状况,在进行资源集成和整合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加工与揭示,有效地构筑起一个呈立体网状分布、具有知识关联性、能够向用户提供智能化访问和服务的知识系统,必须尽早地建立教育教学资源采集、加工和标引统一规范,确保在统一的元数据框架基础上,实现管理中心、各分中心和用户之间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3.4针对资源中心教学服务的重要功能,明确用户需求,确保资源中心的可用性与实用性

建设教学资源中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使师生能够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下,全面、快速、方便、有效地检索、利用、组织和交流信息。因此,资源中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功能上都要充分地考虑教与学的双向需求,使教师、学生能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真正地为教与学创造一个现代化、网络化的知识环境,提高师生合理使用资源中心的积极性。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建设和资源使用脱节,资源中心还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因而无法确保其与教育教学各环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3.5制定考核激励指标,采取激励政策,吸引区域高校图书馆参与各学科中心的资源共建共享

对积极参与各学科中心资源建设的图书馆采取考核激励政策,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可以保证资源中心建设的质量,而且也能够保证共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完善。考核内容包括共享资源利用率、服务响应速度及用户满意度等。其中,共享资源利用率应该作为主要的核定指标。建议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设立专项资金对参建图书馆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予以经费补贴,按各参建图书馆提供共享的数据量和用户实际使用量进行补贴。

3.6各分中心要注重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解决动态信息的更新,确保资源服务的时效性

篇2

作者简介:尹导(1983-),男,江苏泰州人,江苏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网络编辑,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0-0082-0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的教育教学资源进入校园,并深刻影响着学习方式。我国各地的职业院校也意识到缺少规范、高效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是制约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各校纷纷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数量逐渐增多,资源门类日益丰富。然而仔细分析,我国相当数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设资源平台,是为了服务用户。唯有明了用户的真正需求,平台建设才不会是脱离实际应用的向壁虚造。基于此,我们以教师(包括普通教师、校长、教研主任等)与学生为对象,在江苏省内职业院校进行了实地深入调研。

一、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目前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在职业院校中的使用情况,了解目前职业教育资源网站的建设情况,打造一个更加契合师生需求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我们在江苏省内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878份,回收835份,其中有效问卷814份。教师问卷总计发放241份,回收211份,其中有效问卷204份;学生问卷发放637份,回收624份,其中有效问卷608份。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身份、信息技术水平、专业发展水平);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教师、学生浏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时间长短、方式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情况(教师和学生分别最需要哪些类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理想的资源网站栏目的设置,理想的资源网络交流方式);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议(目前资源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今后资源库建设中有待完成的环节)等。

(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个人信息。在被调查的教师中,男教师有105人,女教师有99人,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1.5%和48.5%。其中,校长1人、教研室主任4人、科研人员7人、公共课教师75人、专业课教师114人、实训课教师4人。

从年龄结构看,20-30岁的教师有42人,占20.6%;30-40岁的教师有108人,占52.9%;40-50岁的教师有51人,占25.0%;50-60岁的教师有3人,占1.5%。

从文化程度看,拥有高中学历的教师有1人,占0.5%;大专学历的教师有10人,占4.9%;本科学历的教师有187人,占91.7%;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6人,占2.9%。

从信息技术水平看,拥有基础、中级、高级水平的教师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42.6%、32.8%、24.5%。

从专业发展水平看,省级教学名师4人,占2%;市县级骨干教师14人,占6.9%;校级优秀教师32人,占15.7%;一般教师有154人,占75.5%。

在被调查学生中,男生280人、女生328人。其中,中职生381人,高职生206人、技校生21人。

2.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

(1)使用频率。在被调查的204位教师中,只有52位教师不经常使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有152位教师经常使用网站、光盘等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占所有教师数量的74.5%。而在被调查的608位学生中,有412位学生没有使用过网站、光盘等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只有196个人使用,仅占总人数的32.2%。从整体来看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人数少。

(2)使用工具设备。从表1中可以看出,204名中职教师中有197人浏览数字化教学资源时使用的终端设备是笔记本电脑,占总人数的69.1%。在学生方面,学生使用最多的终端设备是手机,占41.3%。这说明目前教师基本是通过笔记本进行网页的浏览,而学生则是通过手机这类移动设备,因此,在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的时候需要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不同使用习惯,开发网页版和手机版等多种版本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

表1 教师调查结果

(3)每周查找教学资源所花费的时间。在每周用于网上查找教学资源的时间方面,有98位教师上网查找课程学习资源的时间为1-5小时,47位老师上网查找教学资源的时间大于10小时,有42位教师上网查找教学资源的时间为5—10小时,只有2位教师不用网络资源(表2)。

表2 教师调查结果

在学生方面,有156位学生没有在网上查找过课程学习资源,每周查找资源时间小于1小时的学生有206人,占总人数的33.9%,查找时间为1-5小时的学生有190人,占总人数的31.3%(表3)。可以看出,教师使用网络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较学生强烈许多,在资源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应多为教师准备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表3 学生调查结果

(4)最令师生满意的资源类型。从表4中可以看出,最令教师满意的教学资源前五位的依次是教学课件,所占比例占到27.1%;其次是电子教案(26.1%)、试题库(16.4%)、媒体素材(9.9%)、案例库(9.2%)。

表4 教师调查结果

从表5中可以看出,最令学生满意的教学资源前五位的资源分别是资料库(18.6%)、网络课程(15.5%)、媒体素材(15.1%)、试题库(13.8%)、课件(10.5%)。

表5 学生调查结果

3.亟需资源类型。从图1可以看出,教师最需要的教学资源中前五位的依次是教学课件(16.2%)、电子教案为(14.5%)、试题库(14%)、资料库(13%)、媒体素材(9.3%)。而学生最需要的教学资源中前五位的依次是资料库(14.5%)、网络课程(12.8%)、试题库(12.1%)、媒体素材(10.7%)、案例库(9.4%)。

图1 教师调查结果

4.师生希望的教学资源网站的栏目设置。从图2中不难看出,如要建设一个教学资源网站,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栏目依次是教学课件(19.5%)、备课教案(16.6%)、视频课程(16.4%)、考试试卷(15%)、电子教材(11.2%)。而学生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栏目有:视频课程(14.6%)、素材资料(12.4%)、技能大赛(11.9%)、考试试卷(11.8%)、教学课件(11.8%)、毕业设计及实习(11.5%)。

图2 教师调查结果

5.师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学资源网站应具备的

功能。从表6可以看出,在理想的教学资源网站应具备的功能中,有161位教师认为资源共享中心是理想的教学资源网站应具备的功能(21.2%),其次是按学科分类的资源导航(19.9%)、资源库(18.6%)、教学经验交流论坛(16.1%)、我的资源库(8.6%)、在线研修(8%)、学分银行(4.2%)、人力资源市场信息(3.6%)。学生们认为理想的教学资源网站应具备的功能中,前五位的依次是学习交流论坛占其它功能的16.1%、在线学习为15.8%、资源共享中心15%、各类资源库13.7%、按学科分类的资源导航占13%。

6.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网站的栏目组织形式。根据调查,教师、学生都希望教学资源网站的栏目以“每门课程为中心”和“个人资源组织与更新”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栏目,开展课程学习(图3)。这表明他们希望在围绕一门课程进行课程内容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资源库,进行自我的定制与存储,达到学习的个性化。

图3 教师调查结果

7.在互动栏目中,原创学习资源的交流形式。从表7可以看出,教师更希望上传资源后取得积分,享有获取站内更多的优质资源的权利的方式进行交流(52.5%),而希望与其他用户在线交换资源的老师占到43.1%。而在学生方面,50.2%的学生都希望以上传资源后取得积分,享有获取站内更多的优质资源的权利的方式进行交流。这一点上师生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即都倾向于上传资源然后获得更多的权利来享有站内的优质资源,这反映出师生对站内资源的信任与渴望,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有优质资源的匮乏与缺失。

表7 教师调查结果

8.当前使用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存在的问题。从表8可以看出,教师认为教学资源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少、更新不及时(25.6%),其次依次是资源质量不高(22.2%)、资料重复、格式不统一(19.7%)、资源下载速度太慢(12%)、资料分类不合理,检索不便(10.8%)。学生认为教学资源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少、更新不及时(24.5%)、资源下载速度太慢(21.9%)、资料重复、格式不统一(18%)、资源质量不高(17.1%)。

表8 教师调查结果

9.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待完善的环节。从表9可以看出,教师认为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最需要完善的环节是贴近教学需要(26.3%)、其次依次是加强共享减少重复(22.8%)、简化操作流程(15.1%)、扩展功能,提高服务水平(14.0%)、增加内容(12.2%)。学生认为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最需要完善的环节是增加内容、贴近学习需要(23.2%)、其次依次是设置个性化功能、形成个性化网络学习中心(20.8%)、拓展功能、提高服务水平(19.7%)、加强共享、减少重复(18.9%)。

表9 教师调查结果

(三)调查的需求分析

调查主要面向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和领导决策者,对他们的教学需求、综合管理信息需求和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改革需求进行调研,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教师需求:希望可以上传自己制作的课件;希望可以给学生进行网上辅导、网上作业评阅;希望可以实时或非实时进行授课;希望可以调用资源库生成试卷并实现网上测评;希望可以和学生进行网上交流互动。

2.学生需求:希望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或非实时多媒体课件的学习;希望在网络上得到教师的指导;希望利用网络得到大量的学习相关材料;希望和同学进行交流;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计划(即个性化自主学习);希望能够进行在线提交作业及在线考试。

3.教务管理人员需求:希望能进行本地或网络上的学籍管理;希望能进行课程的安排和管理;希望能安排教学计划及指定教材;希望能进行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及学习方式等制度的规定。

4.技术管理人员需求:希望能进行系统资源的管理和维护,包括访问权限的控制;希望系统平台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进行新的系统功能的扩充;希望能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技术监控。

5.领导决策者需求:希望能评估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希望能通过分析教学和学习的相关数据进行方向决策。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建设

应用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学校应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作保障。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加大对学校数字化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从地方政府的财政中拨出专款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给予政策倾斜与推行社会化措施,促进数字化教学设施的建设,逐步建立遍布全校的校园网、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从而整体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平。各个学校也应科学地管理校园网,优化校园网络设施,使学生在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能做到随时随地无障碍。

(二)做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

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进行整合不仅仅是建立教学资源网站的需求,也是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整合就是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有价值和效率的整体。数字化资源整合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将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与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和重组,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资源体系。职业院校应当遵循“整体规划、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整合原则,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整合策略,促进全校范围内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现。

运用多种渠道采集并整合信息化资源。如收集网上可利用的资源,如精品课程、媒体素材等资料。学校也可根据各学科的教学需要自行开发校本资源,将传统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鼓励教师上传自己的教学资源、PPT,学生上传个人作品等。收集到的资源应当及时进行汇总与整合,构建面向教师和学生的网络设计教育资源,把分布开放、种类繁多的海量化教育资源整合为可交互、能共享、系统化程度较高的资源平台。共享化的教学资源能够方便师生进行搜索、上传、下载和引用。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运用,为教师的研究性学习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激发了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强数字化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利用。教育工作者可将对自己应用价值较大、使用频率较高的网上信息加以收集和整理。虽然对于个体使用者而言,信息的数量和体系还不够完整,但是因为个体研究和应用领域较小,因此,收集的信息就具有专业化的特点,能够引起使用者的共鸣。如果能够去除重复的内容,然后进行合理的分类、整合和利用,这也会大大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增加免费的共享型的优质教学资源。优质教学资源如精品课程、大赛获奖教学视频、优秀课件等。可参考国家建设精品课程的方式,由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投资建设免费的优质教学资源,鼓励企业、行业参与投资建设,增加共享的优质资源的开发和交流,这样就会吸引教师和学生极大的吸引力。此外,在已建成的教学资源网站上,应当不间断的对教学资源网站的栏目、内容进行及时优化、更新、升级,使教师与学生能够获得新的资源,了解最新的研究动向。

(三)建立满足实际需求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有助于拓宽教师获得知识的途径,便于教师从中提取适宜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获取的教学资源开展自学活动,有利于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模式。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采用多种模式进行,其中“政府主导、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模式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合理模式。政府应在资源库的建设上起领导角色,建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资源库共享机构,在法律上制定资源库的发展规划,使资源库的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职业院校在建设教学资源库时会面临应用不高和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调研也了解到很多学校因为资金的问题,无法建设满足教师和学生需求的资源库。因此应当寻求企业、行业的参与,吸收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一起参与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与企业、行业之间共同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库的建设应当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教学资源与企业要求的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真正体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达到企业和学校的互利双赢。

(四)打造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网络交流平台

建设教学资源网站最重要的目的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应当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交流,这不仅仅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而且还体现在院校与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现有的数字化教学网站的资源质量还不高,大多是课程内容的简单罗列、交互性不强、重数量、轻质量。如果学校之间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集中开发教学资源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教学资源中的交互性,就能开发出质量更高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网络沟通的方式,建立优秀教学文件共享和交流的平台,实现跨地域、跨时间的沟通与交流。可将学校近年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课题、各类专业课程或学校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等放置在平台上开展经验交流,能有效解决优质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问题。另外,各个学校内部也可建设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与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等平台紧密衔接,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可以根据权限上传资源,从中捕捉到前沿信息,感悟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与学生通过这种合作形式,从不同院校和学科中汲取为自己所用的知识、方法和研究成果,参与学科讨论,从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有利于院校之间的合作、讨论与交流。

(五)拓宽教学资源网站的应用范围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当以应用为核心,建设教学资源中心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是基础。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评价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成效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因此,应不断拓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从而更好的推广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

1.依托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均需建立课程网站,作为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以便资源共享。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能够解决教师如何将自己的课程资料传到互联网上的问题,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教师不用再每门课程制作一个网站,即使网页制作水平不高也能掌握。

2.将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的网络课程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辅助教学的手段,主要有教材以外资源的展示、作业布置、单元自测、模拟考试、答疑以及讨论等内容。网络平台的交互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教师教学板块应着重加强对教学课件、备课教案、视频教程、考试试卷等栏目的建设,有助于加强教师的学习、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在学生板块方面应当着重加强视频课程栏目、素材资料、技能大赛、考试试卷、教学课件等栏目建设。从调研中也发现,在理想的教学资源网站应具备的功能中,学生们认为学习交流论坛是网站中最应该具备的功能,学生之间可以将自己的疑难和好的资源相互交流和分享。

此外,建设其他栏目功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在线交流学习、资源共享中心、各类资源库等。增设视频资料也是能体现信息技术优势的教学资源形态,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中存在着繁复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难于通过长篇的口述与讲解获取相应的信息。因此,利用二维动画、FLASH、三维动画的演示可以形象生动的将复杂理论知识变的简单、易懂。一位老师这样说“一些如机床对刀操作等步骤等视频放在上面,可以做几种不同机床的对刀,在课堂上讲的时候可以反复给学生播放来强化学生理解”,这种方式不但具有示意功能,而且还能够深入技术细节,使课堂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在教学资源网站上也增设数字图书资源栏目。数字图书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杂志以及图书馆收藏的电子类的文献和资料,通过校园网、互联网等途径向师生提供电子图书资源信息服务,方便师生使用。电子图片中的实物图片对实际教学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操作人员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类型,因此,在学习中,学生与将来从事工作岗位的实际环境的接触尤为重要。所以,根据学习的相关内容提供相应的整体或局部的实物图片,就成为弥补这种不足的一种有效手段,使学生有对所学知识有一种直观的感受,方便他们理解。

3.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我国的“网络教育”、“网络大学”的教学形式,就是将课程资料经过多媒体改造后通过互联网,学生通过各自的浏览器进行课程学习。它的主要工具就是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把互联网作为教学媒体,传送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管理,并进行网上测试和网上交流。网上教学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教与学的互动空间,通过强大的学生学习情况跟踪、评价及学习效果分析工具,教师可以及时获得网上教学或日常教学情况的反馈,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

参考文献:

篇3

为实现学校 “世事洞明,实时精进”的办学目标,学校通过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校园展示平台,实现信息随时随地、查看、搜索,达到校园内信息的全覆w;打造数字管理办公平台,实现对教师、学生的考核、评价等功能,并做到无纸化办公;建设微课教学平台,实现教师自主制作微课、上传微课,利用微课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建设新媒体终端平台,学生可利用终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

学校于1996年开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2012年完成了数字化校园的一期工程,并成为北京市第一批数字化校园实验校。2013年开始了数字化校园二期工程,后期将启动三期工程。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我们做到了硬件建设服务于教学,软件建设服务于管理和发展。

硬件建设,服务于教学

学校提出的智慧生长教育理念即是让学生会学习、会提问、敢质疑、善思考。因此,学校引进了互动反馈技术,即学生人手一个反馈器,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选择自己的答案,教师可以及时统计出每一名学生答题的情况。同时系统还会统计出每一个答案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及具体人名单。互动反馈技术统计每一个学生的答案,保障了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体现了公平性。每个人按键选择答案,使得选择具有隐蔽性,克服了学生从众的心理;答案统计是匿名的,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克服了学生的羞愧心理,促使学生敢于质疑;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善于思考。

为了形象地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善于思考,学校还在每间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学生通过在电子白板上的拖动、批画、连线等功能把自己抽象的思维形象具体地展示在大家面前,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好的教学设备为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增添了动力,要把数字化校园充分的应用起来,还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了突破这个瓶颈,我们成立了数字化应用中心组。选取各个学科的骨干力量,组建数字应用的先行军,进行数字化校园应用的研究。中心组选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目标和制度,在课堂中实践研究任务。为了提升所有教师的数字化校园应用能力,我们还聘请专家到校指导,提升教师的理念。同时学校还对教师进行了分层培训,保障每名教师都能使用教室内的任何数字化设备,部分教师能够利用移动终端、数字化校园网,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我们还健全了数字化校园应用制度,把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与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数字化校园应用的热情和潜能,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

软件建设,服务于管理和发展

软件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校园网外网和内网。外网负责学校的宣传和展示教师风采,内网集中学校的各个办公、学习、培训模块。通过内网的建设实现无纸化办公和对智慧型教师的培养,使我校教师“善于学习、乐于研究、勇于创新、勤于反思”。

1. 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我校数字校园的特色,它也为学校创设了教研氛围。我校现有任课教师113名,每名教师每周最少18节课,平均每位教师每天大约4节课。要想把大家集合起来进行教研活动十分困难。网络教研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因此,我校基于实际问题需求,在校园网网络教研的模块中加入要学习研讨的文本、视频,大家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随时进行研讨。现在我校的电教组、英语组已实现了每两周一次的网络研讨。每学年进行全体教师的教研活动不少于23次,参与教研活动1000余人次,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

网络教研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网络教研,我校教师都能熟练地在教研模块中观看视频、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寻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验证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014年7月北京举行的全国互动反馈教学交流现场会中,我校获得1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正是网络教研的活动推动和激发了我校教学的发展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2015年,我校又有17名教师录制了白板录像课,参加“2015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同时还有23名教师录制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例,10名教师撰写了教学论文参加门头沟“三优”评比活动。通过网络教研,大家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信心大增,教学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通过调查反馈,大家一致认为,网络教研为大家提供了方便,不用再为了一次教研活动到处去调课了,也不用再每次写一大篇感想了,只要把自己的看法在网上留言即可。有时匿名发言就可以直抒己见,减少顾忌,提高了教研效率,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2. 数字资源库

我们拥有360多小时的录像课资料和700多张DVD图像资料。海量的资源当中,大部分是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资料,由于人力、设备和技术的限制,资料成为档案长年存放。学生看不到自己活动精彩的图像资料,教师查找教学资料也是耗时费力。视频资源库,实现了把海量资源按时间、年级、主要人物等关键词进行编目整理;实现了在线点播、预览、下载的功能。教师、学生可以通过终端直接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进行点播、下载。这样,我们的海量资源有了活力,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和工作。

榱伺浜厦教遄试纯猓我校的数字校园还设计了校园无线系统和校园文化展示系统。校园无线系统使得教师、学生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能登录校园网和媒体资源系统。而校园展示系统为学生增添了学习终端和浏览终端。学生课间就能在教室、楼道、操场等任何学校的空间进行学习和浏览自己活动的图像资料。这样的组合使得数字校园更加人文,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3. 即时通信系统

即时通信、工资系统提升了学校的办公效率,初步实现了办公数字化。通知公告系统是利用率最高的一个模块。它分为两个功能,一是在校园网上设有通知系统,每名教师只要登录校园网就可以查看所有的通知公告。二是及时通信,就相当于是学校内部的一个QQ群。可以实现个别对话、集体发言、传送文件、及时提示的功能。教师每天的教学任务都很重,需要大量的互相通信和互相传送文件,使用即时通信系统非常方便。发送离线文件即使对方没有开机都能实现,开机后消息会自动弹出。现在我校教师每天使用及时通信传送信息不下300条。我校的所有通知、上交材料、教师之间的及时联系、各种设备的报修等一系列活动都通过及时通信系统完成。工资系统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量,方便了大家及时查阅工资,提高了大家的办公效率。

4. 学生成绩统计实现过程化

每学期学生的成绩都要通过数字校园网进行统计。在统计的过程中不仅统计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也统计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而且还要对学生的每一道题的具体得分进行统计并形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方便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的成绩走势变化进行分析,也能对自己具体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和学生利用统计的结果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成绩统计模块还针对每一个学科以及每一位教师所教的学科进行统计,帮助教师和管理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长期的统计为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和帮助。

数字化校园建设感悟

篇4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极大地推进了教学资源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进程,使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成为网络上可以被描述和访问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单纯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源,而且还包括结构性较强的案例、试题、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课堂教案、讲授型教材等资源,甚至还包括了网络服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快速增长以及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使得有效整合并合理配置分散的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成为可能。近年来,如何最大程度地共享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广东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为列,就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1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发展背景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始于1957年的图书馆协作活动。目前,围绕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三大全国性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包括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和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已显现成效的区域性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主要有: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系统(BALIS)、天津市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T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7ALIS)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与全国性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相比,区域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由于具有应用推广相对顺畅、工作开展更易统一、计划实施更易协调、经费投人更易落实等特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7年,广东省启动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联合建设工作,由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牵头,组织全省高校图书馆开展图书文献的联合采购和数据加工工作。2001年在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立了以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管理中心的广东省电子图书馆,后改名为广东省网络图书馆。该系统采取以财政投人为主,各加盟院校图书馆付费为辅的方式,开展了部分数字资源的集团采购。但由于经费投人不足及组织协调等因素,系统发展不太理想。2005年,财政拨款方式的改变使得广东省网络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停止运作。2006年,在省教育厅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由省财政投人900万元的建设资金,采取以学科为龙头,以6个省属院校为依托,通过项目立项方式建立了6个广东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以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医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工学资源中心”、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农学和生命科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商学院图书馆为主承建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资源中心”、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为主承建的“外国语言学资源中心”和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主承建的“高等职业技术资源中心”。其目的在于针对全省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构建一个技术较先进、学科较齐全、资源较丰富、内容较全面的实时交互性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对分散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合理配置,使其更有利于统一管理、搜寻、共享、评价,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弥补和改善全省高校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实现全省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满足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

2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设的发展

自批准立项以来,广东省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关心和支持下,资源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各分中心搭建了数字资源应用平台,引进了一些专科数据库资源,自建了一些特色数据库,并将项目前期已确定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从最初的医学、农学、生命科学、工学、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高等职业技术资源等9个学科进一步扩展,增加了中医学与中医药等学科。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因此到目前为止,各分中心的资源体系和管理平台尚未实现统一门户、统一平台、统一认证、统一标准和统一格式。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缺少面向各学科中心的统一服务门户;

3对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建设是一个跨馆、跨部门和跨学校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参与其中的图书馆通力合作与全面支持,需要参与学校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科学管理,统一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图书馆存储并对外提供服务,需要参与学校在政策、立项、资金、人力统筹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更需要本区域教育行政机构出面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划实施,统一制定有关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并制定具有可执行性与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稳步健康发展,切实避免项目建设流于形式。

3. 1在强化项目管理中心职能的同时,注重明确各分中心的权利与责任,建立起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管理方式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建设的核心应该是通过建设分布式资源网络系统,实现对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和资源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因此,系统采取的管理方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机构上要建立一个职能部门—管理中心,在为各分中心提供全面技术支持、服务、培训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其决策、执行、协调、监督和检查等职能,建立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活动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定期召开进展汇报会的方式,加强各分中心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所谓“透明式”统一服务门户,是指从用户的角度看,可以在一个系统上浏览整个平台中的数字资源,并且只要通过一次检索便可以覆盖平台中所有的系统,不需要知道资源的位置就能够获得所需要的数字资源。统一服务门户是构建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核心问题,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纽带,是教育教学信息集散的中心,是面向用户服务的窗口,应具有界面友好性、功能可扩展性、系统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和管理智能性等优点。统一门户将由各分中心的资源建库系统和元数据中心节点系统组成。其中建库系统应由项目管理中心向各分中心统一推荐,以便使运行平台具有相对一致的起点和整体性。统一门户的功能主要包括:进行资源的加工和,实现元数据的统一管理以及对象数据的分布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从而确保建设的资源具有良好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

3. 3参照国内外相关的数据采集加工标准。注重制定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长期以来,虽然很多学校的资源库里存放着大量的资源,但由于在教学资源开发行为的规范、制作内容的要求、管理平台的功能等方面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很多资源都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从而导致资源开发效率低和资源质量不够优化,同时这也是造成目前教学资源难以交流和共享的一个原因。

针对这一状况,在进行资源集成和整合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加工与揭示,有效地构筑起一个呈立体网状分布、具有知识关联性、能够向用户提供智能化访问和服务的知识系统,必须尽早地建立教育教学资源采集、加工和标引统一规范,确保在统一的元数据框架基础上,实现管理中心、各分中心和用户之间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3. 4针对资源中心教学服务的重要功能,明确用户需求,确保资源中心的可用性与实用性

建设教学资源中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使师生能够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下,全面、快速、方便、有效地检索、利用、组织和交流信息。因此,资源中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功能上都要充分地考虑教与学的双向需求,使教师、学生能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真正地为教与学创造一个现代化、网络化的知识环境,提高师生合理使用资源中心的积极性。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源建设和资源使用脱节,资源中心还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因而无法确保其与教育教学各环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3. 5制定考核激励指标,采取激励政策,吸引区域高校图书馆参与各学科中心的资源共建共享

对积极参与各学科中心资源建设的图书馆采取考核激励政策,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可以保证资源中心建设的质量,而且也能够保证共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完善。考核内容包括共享资源利用率、服务响应速度及用户满意度等。其中,共享资源利用率应该作为主要的核定指标。建议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设立专项资金对参建图书馆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予以经费补贴,按各参建图书馆提供共享的数据量和用户实际使用量进行补贴。

3. 6各分中心要注重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维护,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解决动态信息的更新,确保资源服务的时效性

篇5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全部663项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来自于88所院校,包括在京“985工程”高校8所,“211工程”高校18所,以及北京市属高校62所(见表1),三类学校获奖在数量上基本是“平分天下”。

表1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第一获奖单位分布情况

学校数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合计

数量 比例

“985工程”高校 8 5 94 111 210 31.7%

“211工程”高校 18 1 87 120 208 31.4%

其他中央部属高校 12 0 13 17 30 4.5%

市属高校 50 2 80 133 215 32.4%

总计 88 8 274 381 663 100.0%

8所“985工程”高校总共获奖210项,占获奖总数的31.7%,其等奖5项。这些数据显示,“985工程”高校仍然是推动北京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核心力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的特等奖均来自其创新最前沿,即2012年最新评出的本校教学成果奖而未曾获得任何北京或国家级别同类奖项。这批在全国具有重大突破性价值的教学成果首次在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崭露头角”,与其他“屡获殊荣”型教学成果形成鲜明对比,两类成果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北京高教的教学创新。

构成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是18所非“985工程”的“211工程”高校。这批高校的教学成果数量多、实力强、学科和行业优势突出,支撑起一大批国家战略发展所需的特色学科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11工程”高校获奖教学成果建设体现了国家和首都共同对它们集中、长期的投入支持,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名师、优秀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一大批建设项目的成果日益显现。

北京高等教育教学创新的基础力量是众多类别多样、特色鲜明的市属高校。从本届评选个体院校的获奖表现来看,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获奖总数较高,甚至超过了部分在京“211工程”高校。本届教学成果奖在62所北京市属高校中分布广泛,既有市属重点大学,也有高职院校,更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它们都在各自奋斗的教育领域服务首都、服务社会,开拓进取、不懈创新。

跨学科专业“集成”优势与工程教育“尖端”优势明显

从学科专业领域分布上看,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63项成果分布于5个大类的16个组别中(见表2)。其中,综合类(包含跨学科综合教改和素质教育)占17%,人文社科与理工农医两个学科大类各占获奖总数的1/3,高职和继续教育分别占7.5%和3.8%。

表2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学科专业分布情况

学科专业大类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总计 分类组别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总计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综合 6 49 58 113 17.1% 综合人才培养 6 30 32 68 10.3%

素质教育 0 19 26 45 6.8%

人文社科 0 93 126 219 33.0% 哲学 0 2 3 5 0.8%

文学 0 17 23 40 6.0%

历史学 0 4 4 8 1.2%

艺术学 0 19 24 43 6.5%

经济学 0 12 12 24 3.6%

管理学 0 13 24 37 5.6%

法学 0 11 15 26 3.9%

教育学 0 15 21 36 5.4%

理工农医 2 108 146 256 38.6% 理学 0 22 30 52 7.8%

工学 1 68 91 160 24.1%

农学 0 6 7 13 2.0%

医学 1 12 18 31 4.7%

高职 0 17 33 50 7.5% 高职 0 17 33 50 7.5%

继教教育 0 7 18 25 3.8% 继教 0 7 18 25 3.8%

总计 8 274 381 663 100% 总计 8 274 381 663 100%

高水平的综合类特等奖成果与大规模的工程教育成果是本届教学奖评审的两大亮点,体现了学科专业“集成”与“尖端”两大特色。一方面,跨学科综合类成果获得了8项特等奖中的6项。这些成果以“高大全”综合型教改成果见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完全或基本覆盖全校各大学科专业群,体现了聚全校之力、做大做强、集成创新、量大面广的汇通型重大教学成果。在这6项综合性成果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成果仍属工程教育大类。另一方面,其他两项特等奖分属工学和医学,其中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以“高精尖”型世界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独树一帜。由此可见,工程教育教学成果实际占有本届成果奖特等奖的一半。此外,在分学科类成果中,包含信息、机械和其他3个类别的“工学”成果共获奖160项,占获奖总数的近1/4。这些成果显示了北京高等教育在工程教育领域的深厚底蕴和突出优势。

专业建设成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石

从改革创新主题类型来看,本届成果奖在专业建设类中的成果数量最多(299项),约占总成果的近一半(45%),其他类别依次为课程和教材类成果(18%)、实践教学改革(15%)、综合性人才培养探索(14%),以及教学管理(8%)(见表3)。

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开展改革创新,这种趋势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社会需求对高等教育的导向性。一方面,专业作为高校中相对独立的教学主体,容易在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中厘清重点、凝聚力量,开展目标明确、相对集中的改革建设,容易聚集、培养、锻炼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形成集团合力。同时,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各校开展综合性教学改革的成效也更加显著。另一方面,专业的发展建设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而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发展现实和需要紧密结合。高校专业的建设要紧扣时代脉搏,引领社会进步潮流,所以各校都在这一领域投入大量精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专业建设成果也就更多地涌现了出来。

表3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主题分布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奖项总数

数量 比例

综合性人才培养 5 46 40 91 13.8%

专业建设 3 149 147 299 45.1%

课程与教材 0 31 90 121 18.3%

实践教育 0 30 72 102 15.4%

教学管理 0 18 32 50 7.5%

总计 8 274 381 663 100%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成果奖出现了一批多校联合申报的专业集群建设成果(见表4),这些成果突破了校际壁垒,促进了高校间同类和相近专业的合作建设,加快了专业结构调整,深化了专业建设内涵,而且与国家和北京相关行业产业发展建设紧密联系。这将是未来北京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新趋势。

表4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多校联合专业建设项目举例

专 业 合作高校

环境工程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车辆工程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计算机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应用计算机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生物学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农林科技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

种子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浙江大学

岩石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传媒艺术设计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优秀教学成果需要一段时期的凝练与检验

本届成果奖获奖项目成长期平均年限5.9年,最长达到53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实习实践教育)。8项特等奖的成长时间为4年~14年,整体平均成长年限8年。一、二等奖的成长时间主要集中在2年~8年,平均成长年限分别为6.5年和5.5年。73%的成果成长的起始时间集中在2005年~2009年,2007年~2008年开始的建设而最终获奖的项目达到顶峰(见图1)。这些数据说明,一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一个成长期,经过5年左右的凝练,通过了现实的检验,才能体现其实用性、示范性,才更有生命力。当然,本届成果奖依然展现了一批“历久弥香”型成果,有4项20年以上成长经历的项目和10项15年~19年成长经历的项目获得了一等奖,其中11项是人文和教育类成果(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和综合跨学科类教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科教学成果成长期较长、效用可持续发挥的特征。

篇6

1.中国英语课程网(http:///)

该网站是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开发的面向全国的教师新课程网络研修平台,也是中国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网络支持平台和教育部向2010年“国培计划”推荐平台。

2.中职教学资源网(http:///)

中职教学资源网是国内首个致力于中职数字化教学的资源网站,富集当前各个省市中职教学所需要的数字资源,是一个大型的中职教学资源交流的平台。

3.旺旺英语(http://)

旺旺英语创建于1998年底,是国内最早的英语学习网站之一,很可能是同期网站中唯一坚持至今的个人英语学习网站。

4.世博英语()

世博英语创建于1999年,是一个纯公益性的免费英语学习网站,该网站内容丰富、视听结合。

现有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调查及分析

1.内容及呈现方式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大网站所呈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容较为丰富,呈现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在笔者对于现有英语网站做了研究后,发现现有的英语网站有以下两个问题:

(1)服务对象较为单一,不能为教师与学生同时提供相应的资源。

中国英语课程网及中职教学资源网侧重于为教师提供教学服务;而旺旺英语网及世博英语网站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系列的学习资源。这两类网站都不能同时满足教师以及学生两个群体,因此,要想为师生双方提供优质资源,必须充分挖掘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提供教师及学生所需要的资源内容。

(2)资源呈现类型缺乏一定的交互性。

虽然网站提供的资源呈现的方式多样,但从表格中不难发现,四个网站都缺失计算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比如:四个网站中都没有机上练习这类资源。由于这类练习可以让学生进行机上作答,计算机可以判卷,并给出答案,可以进行反复练习,这对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必不可缺的。由此可见,在资源的呈现方式上应多多考虑计算机的交互性,将其优点发挥至极致。

2.来源

数字化资源的来源有三个途径:现有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师生创作的电子产品以及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笔者对于四个网站中的资源来源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

(1)中国英语课程网以及中职教学资源网中英语学科的资源主要来自教师自制上传的电子产品,例如:教案、PPT、论文等。虽然,两个网站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交流平台以及资源的共享,但是,资源的质量却参差不齐。需要教师自身对于资源进行有效地筛选、修改后再利用。

(2)旺旺英语网及世博英语网的主要资源来自于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以及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资源的质量是可以保证的,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针对性,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地学习,还值得探讨。

3.质量

对现有的英语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评估:资源更新速度、资源相关信息说明、资源针对性及易用性。

(1)资源更新速度。

通过对比分析,四个网站的资源更新速度依次是:旺旺英语网(定期更新、平均每周更新一次)、中职教学资源网(该网站不能查阅到文件上传日期,只显示文件修改日期,最近的修改日期为2012.4.1)、世博英语网(最近上传日期为2011.8.8)、中国英语课程网(最近上传日期2011.5.19)。从最近上传日期可以看出,资源的更新还缺乏一定的及时性,基本属于滞后范畴。这样,不仅不能够给教师及时提供备课、上课所需资源,同时,学生的学习资源也受到时间限制,不能及时利用资源进行操练、复习等。如何将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首要考虑就是资源的及时性。

(2)资源相关信息说明。

四大网站对于资源的出处都有相关的说明。比较详细的如中职教学资源网,从资源大类、适用专业、资源类型、资源大小、资源评价、整理日期、下载统计、上传人都有所描述;中国英语课程网对于资源的说明主要提供了作者、资源来源(博客、其他网站等)、点击数以及更新时间;旺旺及世博英语网通常会标注出出处或者是以名师姓名作为资源标题。虽然,各个网站对于资源都有详细的说明,但不难看出仍旧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尽管标明了作者,但并非实名制,且作者的基本信息基本没有,资源的可利用价值需教师下载后进行分析评估;其二,网站并没有提供资源评价的标准,也就是说,能够作为该网站资源的依据并不明确,也就导致了资源的格式、内容等方面有存在不一致或重复的现象。

(3)资源针对性及易用性。

笔者调查过部分群体,他们对于这四个网站的观点如下:中国英语课程网所提供的资源还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比如:该网站提供了牛津版教材的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的教案等,对于教师来说,是可以借鉴使用的。中职教学资源网所提供的资源只有部分可用,针对性不如中国英语课程网。比如:该网站提供了某一语法知识点的教学课件。但更多时候,由于教材的不统一,上传的教案等是不能够使用的。旺旺及世博英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中职生对于自己适用资源的辨识度并不高,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这两个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不够满意。从资源针对性及易用性来看,要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且易用的教学资源的前提是教材的一致性;其次,在学生学习资源方面,也应当为学生做些筛选,从而更易于他们学习。

相关用户需求及分析

1.调研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目前职业教育英语学科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情况,本课题组利用在线问卷的形式对现有的英语学科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本课题组织了南京、苏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连云港以及淮安地区的教师及学生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参与在线问卷的教师共112人,其中苏南地区教师40人,苏中地区教师38人,苏北地区教师34人。参与此次问卷的学生共328人,男生128人,女生200人。其中,高职生248人,中职生80人。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对象分别为教师和学生。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教师与学生对于现有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对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分析。

2.调研结果分析

(1)职业学校师生对于英语学科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及需求分析。

①对于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

为了能够了解职业学校师生对于现有的英语资源使用情况,笔者做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显示: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人数很少,仅占调查人数的8.5%以及12.5%。其中,67.7%的教师与78.3%的学生认为没有合适的资源可以利用,又有近一半的师生对现有的资源是不满意的。

教师与学生多半利用搜索引擎对于现有资源进行查找,而利用专业网站里查找的较少。

从以上三个表中可以发现: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学资源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网站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及学生的需要。首先,由于现有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导致了大部分师生不能下载有效的资源进行利用及学习。其次,由于师生对于现有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网站了解较少,大部分师生是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查找的。

②对于现有教育教学资源需求的调查。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教师对于教案的需求是最高的,达90.3%,依次是媒体素材(87.1%)、教案(83.8%)、教学案例(74.1%)、试题(70.9%)等,除了课程标准以及资源目录索引外,教师对于其它类型的资源的需求都超过了50%,说明教师对于资源的需求,特别是有关于课堂教学资源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

从学生的问卷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更为关注的是有关于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其中,试题的关注度最高(83.3%)、媒体素材(66.7%)、课件(58.3%)、试卷(50%)、常见问题解答(50%)等。说明学生对于资源的需求为有助于自己学习的内容,大多是试题及常见问题的解答等。

职业教育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总体方案

1.建设思路

依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和行业企业职工等四类人群的工作及学习需求为目标,以专业团队专项研发的形式重点建设具有普适性和先进性的英语学科教学资源。

2.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系统化建设高质量教学资源,初步构建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库。

第二阶段:在科学的运营机制与共享机制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及相关专业人员的信息互通,并进一步丰富资源库内容、提升资源库内容质量、持续更新资源库内容,实现四类人群能知道本资源库,并形成四类人群乐于在本资源库中下载、浏览资源及学习的局面。

3.建设内容

(1)普通信息级资源。

普通信息级资源对于信息专业化程度要求一般,仅需要收集到丰富的、真实的、符合栏目需求的各类信息即可。因此,该类资源采用“栏目数字编辑负责制”进行资源的收集与,栏目数字编辑的工作职责包括: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信息的甄别与筛选、信息的等。该级资源在其相关的栏目中分类别。

(2) 课程级资源。

凡课程中心所列的所有资源内容均属于课程级资源,资源库中的大部分资源均属课程级资源,这类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英语课程服务的。

①团队研发的课程级资源。

团队研发的课程级资源同样以整合的形式由专业团队研发,并于平台的“课程中心中心”,供各相关用户查看及使用,最重要的,该类资源的内容应是先进的、可操作的、具有示范作用的,与团队研发的专业级资源类似,它即可以是普适性的,也可以是特色性的。相关团队还应根据需要对资源进行逐年更新。

②用户投稿(申报)的课程级资源。

该类资源一般不在“课程中心”中呈现,仅在“资源中心”中供用户下载和查阅,以满足用户的零散性需求为主,但此类资源并不能保证其内容的高质量性,仅作为用户的一般性参考。

篇7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内容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传授,为学生更新知识和增强技能奠定了基础。因为职业教育专业课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等特性,许多知识技能首先需要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创设实践的环境才能掌握。但由于时间、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把所有的操作、实物都搬到课堂亲自去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辅助。过去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就可以支撑的职业教育课堂,如今因现代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介入而变得格外引人入胜。

一、时代背景-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

(1)知识获取网络化

信息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极大丰富,除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兴的网络媒体日益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方式。

在美国,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

截止2012年9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亿,互联网使用中的“网络教育”功能使用率达30%。

(2)教育终身化

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求对劳动力进行终身的教育与培训,终身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当代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成为21世纪的教育发展战略。

传统的学校教育面临强烈的挑战,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的迫切需求。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可以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满足信息社会终身教育的需要。

(3)学习自主化

学习的过程不单纯是由教师将客观规律传授给学习者,而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原有的知识结构,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和协作,自己探索、发现和建构而来的。

(4)教材多媒化

教材多媒化是指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多媒化的教材超越了单一的纸质教材,不但包含文字、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多媒体化的教材可以包含更多的知识信息,提供更为形象化的内容。

(5)活动协作化

21世纪,“学会共同生活”是一种基础能力,对当今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并创造了实现世界范围内共同协作的可能性。

(6)资源全球化

在计算机网络的连接下,全球正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庞大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计划”是资源全球化的典型代表。该计划从2002年9月起开始正式推行,目标是使麻省理工的课程全部上网,供全球用户免费下载,提供的课程内容包括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笔记、教学视频及考试要点等。

二、职业教育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现状及意义

(1)职业教育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现状

教育部职成司下发调查表共调查了290所中职学校,涉及到22个省市自治区,调查结果显示:

1.硬件基础设施方面,89%的学校有校园网,生机比达到7:1;

2.软件建设和应用方面,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获得了一定的使用,但对“课件”的认识比较模糊,软件投入远低于硬件投入;

3.师资方面,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能力往往被简单的理解为“用幻灯片”、“公开课做演示”;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还有待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尚处于初步阶段。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职业教育中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教师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校在信息化管理、教学、服务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许多的进步和成就;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开始起步:主要渠道来自于学科教师、研究机构和大型出版社、社会商业机构;

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还需加强: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共享;投入不平衡(中西部、各个教育层次、硬软件);总体质量还有待提高(技术水平、教学设计、成规模的开发);重视程度和理论引领还有待加强。

(2)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1.辅助教学方面,数字化教学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知识的更新快、拓展面大,扩大了课堂容量;

2.技能训练方面,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 加强实训环节,提高实训效率;贴近工作岗位,营造真实工作环境;

3.教学模式方面,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有助于分层教学与个性化学习;

4.师资培养方面,分享专家经验,共建精品立体化课程资源;弥补师资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教学管理方面,弥补实训实习基地不足,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呈现形式及作用

图1: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呈现形式

数字化教学资源提供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围绕一个知识点组织教学资源。

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理论知识讲解。例如机械制图,学习滑动轴承――从枯燥到形象。

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贴近工作岗位,营造真实工作环境。例如电工技能与实训――构建虚拟实训环境。

四、结语

基于现代数字化教学资源对推进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规划纲要对加快教育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强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王建平.职业学校现代信息技术在专业理论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技术.2011年第9期

篇8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高校信息化的建议,教学平台成为当下较为流行、深受师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教学平台,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平台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控制及教学成果评估及解决实践问题等方面融为一体。通过教学平台,可以重新部署信息化的教学方案,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以及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着重研究教学平台对教学的影响与作用,为日后的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提供有理论依据。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模式;教学沟通;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18-02

1.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不断产生多种类的创新型教育教学方式,其核心都是借助数字化、信息化及网络化来推动当代教育教学的前进与发展[1]。教学平台是当今高速数字化建设的产物,是多种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在教育领域,数字化与教育的结合至关重要。尤其,建立以互动性为主的教育资源类教学平台,使其能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以及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以及个性化服务,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教与学两个方面质量[2]。数字化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手段,其在教学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关系到授课方式的转变和课程建设的质量与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和人才[3]。目前,很多教育机构以及高校已经开始利用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通过平台的多类型资源,可以重点部署数字化的教学方案,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以及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的章节中,本文将重点阐述数字化教学平台对教学的影响与作用。

2.教学平台对教学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1)教学平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首要作用就是丰富教学的多元化形势。教学平台的应用不仅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授予的知识,而且还能够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获得对知识的多方面讯息,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点[4]。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云平台的教学资源以及互动平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在云平台上,教师能够通过丰富的云资源提供的功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学生对授课内容理解的程度。同时,学生之间还能将资源以及学习心得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分享与讨论,保证学以致用。这样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2)教学平台的另外一个优势是能够将随堂测试的内容实时传达给学生,达到随教随考,随考随阅,随时反馈问题的效果[5]。教师将讲授过的内容以及试题及时给学生,学生立即针对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习题做出解答,教师即刻看到学生的答题状态以及答案正确与否,同时针对学生答题内容评估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使全校师生习惯使用学习平台来进行日常沟通交流的手段。

(3)教学平台还能够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更多的创新作用。通过教学平台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远程视频课堂[6]。在校教师可以利用此学生平台达到“随堂测试、期末无纸化考试、课程设计论文批阅及留存、毕业论文评审、下发通知、资料上传、课堂视频资料留存及回放”等功能。此学习平台中的课堂视频影像资料能够长久保留,学生能够随时回看教师的上课视频内容,反复观看,以满足其求知欲望。教师能够做到将资料、作业试题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及时下发给学生。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受教师的试题资料并做出解答。

3.结论

本文阐述了数字化教学平台在师生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教学平台的多元化教学、教学平台的服务提供以及教学平台的教育模式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影响以及作用的深入分析。使用教学平台后,能够将课前、课中、课后、期中、期末、上学、放学各种时间段模糊化,将学习贯穿到学生的每个时间段,达到随时随地的学习状态。为今后创新性教学模式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曲宏毅,韩锡斌,张明,武祥村.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进展[J].

中国远程教育.2006(05).

[2] 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程建钢.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

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

[3] 王志军,余胜泉.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分析模型研究[J].电

化教育研究.2012(05).

[4] 闫静怡.LAMS与Moodle的比较与整合[J].软件导刊.2010

(03).

[5] 王木林,洪伟林.Moodle和电大在线平台之比较研究[J].现代

远程教育研究.2007 (05).

篇9

数字化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它的出现为大学教育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现代教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通过这种有效的整合,以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同时它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可以整体协调、和谐发展。数字化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在更有效地利用的同时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笔者就数字化对大学教育影响的一个侧面――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进一步探讨数字化对大学教育带来的变革与发展。

一、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在探讨数字化对大学教学模式带来的变革之前,首先要探讨教学模式的相关问题。

1.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在教学论中最早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我国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先后经历了“教学模式的介绍与引进”、“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三个阶段①。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关注学生需求和兴趣的教学模式;关注教师成长的教学模式;关注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关注师生关系的教学模式;关注现代技术应用的教学模式。其中关注现代技术应用的教学模式是由校园数字化的迅速发展催生的相关研究。

2.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结构

(1)教学模式的概念。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的定义是由乔伊斯和威尔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诸学科的长期教程)、设计教学教材、指导课堂或改进其他场合的教学的计划或类型。②

目前,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在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结构。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式。③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或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教学式样。即: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④还有人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范畴,它是教学方法或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⑤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一种教与学活动的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是建设教学环境和运用教学软件的重要依据。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2)教学模式的结构。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对教学模式结构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组合、条件和评价等要素组成。教学模式的各要素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是教学模式得以建立的依据和基础,起着导向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它制约着操作程序、师生组合、条件,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实施的环节和步骤;师生组合是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安排方式;条件是教学模式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保证;评价是人们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途径,是教学模式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学评价如果没有达成,则促使调整操作程序、师生组合等,以便使教学模式进一步得以改造和完善。⑥

教学模式大致就是由这几个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对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

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数字化的加速对大学教育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使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受到质疑,大学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人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接受大学教育。何谓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成为人们再度思考的话题。数字化给大学教育带来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对大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数字化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带来影响。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教学思想发生变革,大学的理念在更新,这使大学必须重视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加速了大学教学理论的发展,导致大学教学模式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2.数字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网络的发展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带来的便捷,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不再是仅限于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尤其是对于独立思维意识较强的大学生而言,这种影响更加深远。因此,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也加大了对它的利用和推广,对大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动摇了传统的教师地位和职能。

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转变。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网络的便捷性为每个人都带来新的知识,知识的更替周期越来越短。有时候,学生从网络上获得的知识甚至比课堂上从教师那里获得的更多。纯粹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大学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完成自身知识的数字化,不断通过数字空间扩展自身的知识层面,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网络课堂,与学生建立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

4.数字化优化了师生组合,有利于教学评价。

数字化网络时代构建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学习角色,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实现师生的最佳组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师生更多体现为互相沟通交流,在对话中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在相对宽松的交流环境下,更容易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利于实现教学评价。

5.数字化给大学的教与学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

在现代数字化时代,大学的校园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再是过去的“教室、教材、黑板、粉笔”时代,而是向“教室、教材、黑板、粉笔”与“网络信息、数字屏幕、敲击键盘”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发挥教学的最有效功能,教师与学生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教与学相对变得更加轻松,更有可选择性。

6.数字化使大学教学效果的发挥达到了极致。

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传授内容声、图、文并茂。一些复杂的图形、实际发生微观变化的过程、高度精密的计算过程等通过数字化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使得一些认知过程简单化、简约化,给教学过程带来一系列便利,使得教师教会学生如何熟练掌握数字化的各类软硬件设备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会学生熟练掌握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有效的知识,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对大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击。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仅繁荣了数字化产业本身,而且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大学作为数字化的发源地更应该率先从高等教育理念到教学模式等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以适应数字化给大学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化使得社会分工和人员角色都在悄然发生变化,高校正在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新的核心,这就要求必须对大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大学的教学模式应该乘着数字化的东风大规模进行改革,使现代的大学教学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当然,数字化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教育带来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挑战。如何利用这一机遇对大学教师和学生是严峻的考验。正如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指出:“信息科技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数字化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发展契机。顺应信息时代的变革,顺利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大学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注释:

①③④⑤⑥⑦郝志军,徐继存.教学模式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52.

②丁证霖,赵中建等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1:1.

参考文献:

[1]郝志军,徐继存.教学模式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51-55.

[2]丁证霖,赵中建等编译.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1.

篇10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已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在此发展进程中,知识和信息是主要要素,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将成为全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热点。因此,强化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整合管理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环节。伴随该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之中。尤其是自我国正式启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已经是高校当前的主要工作,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其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高校教学资源主要来自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信息中心,以及各院系等部门,教学资源陈旧并且比较分散,因此,加快构筑与高校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是高等学校课程整合改革与发展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把原有传统的教学资源经过计算机采集、压缩、编码等数字化加工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它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处理数字化。

所有的教学材料经过采集转换与抽样量化后使用二进制符号来记录,其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纠错性强。

2.显示多样化。

主要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而且可以实现多种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3.传输网络化。

信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实现网络远距离传输,而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网的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4.使用便捷化。

多个学习者可以同时、重复、任意地使用或者复制教学资源。

5.教学智能化。

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综合使用,使教学过程多彩纷呈,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讲授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传统教学资源具有下列优势。

1.组织形式为非线性结构。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意进行复制、传输与再编辑,不受传统线性顺序限制。

2.存储形式多媒体化、数字化。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存储,可以存放在硬盘、光盘、U盘等多种存储介质上。

3.网络化传输教学信息。

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传输得以应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整合的概念与前提

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把数字教学资源与课程进行整合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这里的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新的整体。

数字信息资源与高校教学的整合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技术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二是从内容层面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技术与教学过程优化组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为了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的完美整合,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做好整合工作。首先要有专业的理论、技术人才团队作支持,应该有专业教师、主管教学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等,所有人员各尽其责,为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有机整合承担保障作用。其次要把创新推广理论引入到整合中来,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从而实现数字化资源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校课程整合的途径

1.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

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并非“书本搬家”,也不是简单地将文字、图像与动画等在计算机中的集中反映,而是由这些多媒体元素,通过独特的连接方式组成有序的开放信息集合体系,是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多种类型的教学过程迫切需要利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来讲授,以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元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类型的现代化教学用具也涌现出来。如: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电子教鞭、电子讨论版等。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传统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建立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多种媒体元素能灵活有机地结合应用,活跃了教学过程。

2.建立数字化社区,搭建新型的网络学习环境。

数字化社区又称虚拟学习社区,是网络教育平台与学习者和教师组成的人机教学系统。由于虚拟学习社区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自网络得到广泛普及以来,其在国内外的高等教育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功能。该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而且具有方便开展计算机网络协作模式的学习形式。因此,在高校研究充分使用数字化社区,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学科知识,而且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技术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3.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配套资源。

图书资源数字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料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使信息的表达和传输出现了质的飞跃,使全球化的图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同样还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多次开发利用。

数字图书馆作为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与课程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两者的整合提供了强大的后盾。数字图书馆可以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并且融入了Web2.0的相关理念,所有用户共同来建立资源、利用资源,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完全开放,使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整合过程起到纽带作用。

综上所述,从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来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整合的实验、探索过程,有着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校课程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有可能进步。

参考文献:

[1]柯和平.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远程教育杂志,2006,(4).

[2]丁世敏.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系统化构建.教学与管理,2010.3.

[3]蔡璐.试论数字资源的整合与保存.图书馆,2003,(6).

[4]程凯.高校课程整合及教育资源建设浅析.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8.

[5]董民辉.数字图书馆导航高校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宁波大学学报,2005.8(27)4.

篇11

二、苏北农村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1.加大投入,重视包括软、硬件在内的综合建设。在宏观层面上,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明确分配到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比重,规定其中用于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比重;成立负责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职能部门,要有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在硬件建设上采用相关各方分担的方式,中心资源库以及必要的公共设施全部由公共财政买单,网络的建设和运行费由县市教育局承担;制定系统的奖励和补助措施,在苏北农村中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通识课,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2.提高教师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在信息社会中,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速,对教师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教师掌握数字化教育资源是信息化社会对教师职业提出的新要求,除了要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2]。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减免与教学关联不大甚至是无关的工作,使教师能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学习并掌握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建立奖惩制度,对获取或做出一定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字资源的利用热情。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如远程教育培训、以县为单位的“扇形结构”培训、教师“参与式”培训、学校内部培训等。只有立足实际,结合传统的资源,教师能合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有机整合,才能发挥数字化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苏北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增强教育资源数字化的意识和应用理念,要改变认识,正确认识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作用与地位,认识到校长的关键地位和作用,要自己带头使用ppt、参与网络教学和在线答疑等。要主动谋划、规划好学校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教育资源数字化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形成规范化的制度,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的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农村中小学校长,要从总体上思考与制定学校的规划,要结合学校的特点与条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的规划,提出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范畴和建设路径,比如学校软硬件资源配置、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专兼职人员、管理机制建设、优质资源的具体应用推进等。要明确规划的建设目标和标志性建设成果,要积极倡导教育资源数字化,对使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制作个人的教学资料并使之数字化的教师要予以表扬和鼓励,让参与开发、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教师有一种成就感。要制定一系列可行的激励措施吸引校内的各方资源支撑教学资源数字化,推动教师走出个人狭隘的小天地,以一种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革新的全校大气氛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