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

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7 09:02: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7-0079-04

一、主要发达国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简介

1.美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在美国产生由来已久,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正是如此,美国于1968年制定了《飞机噪声消减法》,主要用于防治飞机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具体由联邦航空航天局来操作实施。美国国会于1972年制定了《联邦噪声控制法》,该法旨在使美国公民免受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并保障其健康快乐和幸福的生活。这部法律在美国的环保机构制定国家环境噪声防治标准时起到了指导作用,并被作为一项国家法制政策固定下来。美国国家地方法律办公室于1975年制定了《社区噪声控制法规样本》,主要用于指导各州、地区制定地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与此同时,美国《声音分贝率法》也开始实施,该法使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环境噪声污染进行监测成为可能,并用法律条文把环境噪声控制在合理范围,起到预防和治理环境噪声污染的作用。除此之外,美国其它一些州、地区大多也制定了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法律法规或者称之为反噪音法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纽约市于1963年制定的《反噪音法规》,该法规对防治环境噪音污染的范围、方式方法、主管部门、法律责任等规定十分详细,并限制性地规定了环境噪音的定义:“任何喧闹声或不合理的吵闹声及噪声、令人不舒服的、不必要的声音以及具有这类性质与强度的和持续性的使人健康受到影响的环境噪声的产生”。而且该法规还对每一种环境噪声都规定了特别的预防措施和防治标准,并具体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1]

2.日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复苏,由于经济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环境公害问题十分凸显,而环境噪声污染作为日本最为严重的环境公害问题之一,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日本环境噪声污染来源主要有:飞机环境噪声污染、铁路干线环境噪声污染、公路干线环境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具环境噪声污染、工业生产环境噪声污染、服务行业环境噪声污染等。[2]日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主要是一个由下而上的立法过程,最先开始于日本地方政府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而制定一系列法规和条例。日本国会于1968年在《公害对策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噪音基本法》,该法作为日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对工厂、企业、服务行业的生产活动、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在一定范围内的环境噪声污染进行了必先的限定。其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日本对《噪音基本法》加以修订,把交通运输工具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也纳入该部法律之中,并在原来的立法基础上扩大了对工厂、企业、服务行业的生产活动、建筑施工所产生的环境噪声的限定范围,并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环境噪声污染监测标准。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单行法方面,日本政府于1967年制定了《关于预防公用机场附近飞机噪音公害的法律》和1978年制定了《特定机场飞机噪音防止特别措施法》,用于专门规制飞机所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其它关于铁路干线和交通运输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主要有:1967年制定的《关于新干线铁路噪音对策纲要》、1987年制定的《关于推进国铁改革后新干线铁路噪音的对策》、1995年制定的《未来铁路建设和大规模改良时的噪音对策方针》、1980年制定的《关于整备主要道路沿线的法律》。

3.德国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篇2

[摘要] 作为环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所教授的原理、理论与设计计算要点是从事环境工作必备的理论基础。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本文全面剖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教学教育技术问题,分析相应的革新方向;强调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保障作用;提出基础了解、机理掌握、实验模拟与设计创作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系统化复合式教学体系;凸显“体系是基础,实践是重点,教师是关键,评估是保障”知行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旨在增强环境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实现激发兴趣、释放想象力与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教学方法;复合式;四位一体;实践

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特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科学或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是环境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是衡量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水准的集中体现[1]。鉴于授课学时的限制以及涉及学科(标准、法律等)较多的特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如以课堂为中心,教学内容不健全不系统[2];以书本为中心,学科交叉有待增强,实践性不强;以传授为中心,前瞻性不够,创新性缺乏[3];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太少,学生本位理念淡薄等问题。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在有限的学时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提高他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本文就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采取的手段与形式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立复合式教学方法中的师生关系。

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与深刻理解是复合式教学方法顺利有效实施的情感保障。所谓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教”与“学”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情感特点,并会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较大的影响。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要具备一定的实施环境,这就是融洽的课堂氛围,而营造良好有序课堂氛围的基础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尽可能多的关注大学生的生活需求与情感诉求是走进大学生内心的心灵密码。

3、提出“四位一体”系统化复合式教学体系。

3.1 “四位一体”系统化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组成。

复合式教学体系是复合式教学方法的主导载体。根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既有其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一面,又有与其他学科或课程交叉渗透的一面,加上本课程对实践性有较高的要求,我们提出“四位一体”系统化复合式教学体系,具体组成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多门课程,可满足不同教学要求。课程体系见图1 。

图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四位一体”复合式教学体系组成

其中,为体现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的专业区别,基础课程中的化工原理与流体力学两门课程在有些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没有列入[4]-[5]。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适时有效的补充,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相互关系来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

3.2 “四位一体”系统化复合式教学体系对实验与实践环节的侧重。

“四位一体”系统化复合式教学体系中实践性环节是课程教学的核心。为了提高学生对交叉学科(化工原理与流体力学等)的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在第七学期末设置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节,通过对低浓度有害气体吸收、烟气收集系统等装置的设计,既达到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巩固,同时锻炼了学生身体力行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还设置了“主体论文写作”的环节,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阅读分享大量的专业论文、教案资源,在上授课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并力争发表学术论文,既拓宽学生专业知识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与能力。

我们始终不忘我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工程类人才,始终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素养作为目标进行课程建设,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已建成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以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了有力保证。鼓励学生参与公开实验课“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性能的测定”、“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测定”以及“烟气除尘脱硫实验”等教学实验。

组织倡导课外活动是让学生获得锻炼的平台。为了提高学尘器、吸收塔、吸附床等设备的原理与构造,我们组织学生动手制造实验模型,使大气净化设备内部结构和运转操作原理一目了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育部每年针对高校组织的“创新性实验大赛”,对创新素质的培养效果不错。

3.3 “四位一体”系统化复合式教学体系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与良好的领域前瞻性

“学高为师”是保持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高水平教学质量的根基所在。单纯的专业内容是乏味的。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出尽量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备课尽量多的阅读研究本领域的最新成果,沉下心来“凝练提纯”。扎实的专业理论、清晰有序的逻辑推理、详实丰富的相关现实社会信息都是保证专业课既有“营养”又具有“情趣”。

(2)具备先进教学工具与手段的应用能力

“四位一体”系统化复合式教学体系要求授课教师应能够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和授课方式。我校提供课外环境专业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分享众多的国家精品课资源,让学生可以跨空间和时间来实现主动性自我学习。

(3)具备择优弃粕的教育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6]-[8]。任何一个创新的环境都需要一个对应的轻松环境[9]-[11]。因此教师需要正确看待教师权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创新改革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发表自我观念课堂和课后空间。例如,我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课堂尝试设置了“主题演讲”的环节,提倡学生分组提前就某一环境主题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演绎并及时讨论总结成果,效果很好。另外,教师对于教材与教学大纲的使用应具备创新能力。一方面要保证知识的完整性、连续性;另一方面讲解的顺序与主次关系可以结合本校的优势主导学科状况突破教材,做到“因地制宜”,但必须是科学的。地矿学科是我们学校的优势主导专业,因此,我们在污染物控制方面,重点讲解和补充粉尘颗粒物的净化去除内容,如“煤堆起尘量”、“运输转载点粉尘治理”等内容研究。

4、重视评估教学的效果。

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法无定法,必须解放思想,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评估内容应当包括教师评估与学生评估两方面内容。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开展了每年两次的学生网上评教、教师网上互评以及年度“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等教师评估活动,但对于学生全教学过程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正处于研究阶段。评估是教改的指挥棒。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尽快制定适合新形势的教学评估标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莫德清.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多媒体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05,(1):57-58

[2] 耿春香,张秀霞,王志伟.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1):53

[3] 汪莉,刑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6, (4):51-53

[4] 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 解恩泽.现代交叉科学的发展趋势[J].创新科技,2006(11):46-48

[6] 王衡生.论创新教育与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英国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3,(1)

[7] 詹森.创新时代[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13~14

[8] 陈劲.集成创新的理论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2(12):23-29

篇3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0-0118-02

一、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现状

(一)命令—控制制度执行无保障

命令—控制手段是世界公认的、比较有效的、且应用最广泛的污染控制手段。这种模式强化行政监管机构的权力和执行手段,赋予行政机构强有力的执行权和处罚权,主要通过设定综合性或单行的环境标准、制定环境规划、高效的行政处罚、多样化的行政强制执行手段、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和限期治理、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等方法实施。

中国在采用命令—控制手段防治大气污染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该制度的执行上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环保行政机关强制执行权不够。中国环保机关在财政和人事安排上都受制于地方政府,而各地空气污染大户往往也是地方政府的利税大户,有些本身就是国有企业,实施处罚的主体和被处罚的对象都归属于政府,这使得环保行政机关在严格执行空气质量标准上处于两难境地;二是环保行政机关处罚所依据的环境标准不能满足环境质量的要求。与国际标准相比,中国目前有不少环境质量标准比较滞后。以空气质量标准为例,中国在新制定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的数据,但是与其配套的监测方法标准、规范却无法满足需要,由于缺乏仪器适用性检测技术要求,中国在规范PM2.5的监测工作方面存在很大的纰漏。目前中国还没有针对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的相关标准[1] ;三是缺乏对环境行政机关的监督制度。大气污染防治涉及到企业、政府和公众的利益博弈,作为监管者同样具有“经济人”的特性,同样会“权力寻租”或为“机构俘获”,需要建立广泛的环境行政监督制约制度,在环境行政机关怠于履行职责时,由监督机关督促其履行职责。中国的环境行政机关一方面权力配置不够,影响了其职责的发挥,另一方面,也有行政不作为。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中国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里并没有明确将政府机关列为监督的对象 [2]。

(二)市场诱导制度不够健全

命令控制手段作为一种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防治手段,在长期的适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弊端。最典型的是由于其强制性,无法激发出被监管者的积极性,不考虑污染防治成本的个体差异,实行统一的环境标准,造成防治成本高的污染者尽量逃避监管,与监管者“躲猫猫”,而对防治成本低的污染者也缺乏激励。尤其是在中国以GDP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模式中,对环境与经济的博弈,政府倾向于经济优先,但环境污染又不得不治理,折中的结果是实行较低的环境标准,污染成本要远远小于预防成本,造成企事业单位宁可缴纳排污费和罚款,也不进行环境预防治理。

(三)公众无法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制度严重不足

在环境治理领域中,既可能出现政府失灵,也可能出现市场失灵。市场经济人利益最大化的本性会造成监管者为被监管者“俘获”,出现权力寻租,而环境污染的形成本身就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因此,对污染治理,需要独立于政府、市场的第三方参与。第三方主体因其公益性、独立性、草根性而避免了政府的权力寻租,因其特定的维护环境公益的宗旨和目标、成员的专业性和敬业精神避免了市场的盲目性和自利性。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公众参与的典型规定是“任何人和单位”都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但却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规制检举和控告的对象、程序等实施条款,导致该条规定成为无法实施的空中楼阁。比如,公众参与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获得充分的环境信息,但在实践中,政府不公布甚至拒绝公布环境信息很常见。2012年11月,北京市志愿者由于无法获得广州市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环境信息而广州市环保局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3]。

二、欧美发达国家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一)实行严刑峻法

欧美大气污染防治法最典型的特征是对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以PM2.5为例,中国的是年均35μg/m3,美国原执行的是年均15μg/m3,但美国联邦环保局在2012年12月,进一步降低该标准为 12μg/m3。美国还不断修订工业锅炉、焚化炉和水泥窑等污染设施需要达到的清洁空气标准,以及工业锅炉最大可行控制技术标准等,以切实实现空气质量标准。在执法上,欧美对大气污染实行刑事处罚、禁令、高额罚金等制度,处罚对象极其广泛,被惩罚的对象小到个人,大到巨型跨国公司,乃至市县、州政府甚至联邦政府,都可能受到美国环保部门或者司法部门的巨额罚款。如2011年3月,根据《清洁空气法》、《资源保护和回收法》以及《综合环境反应法》等,美国政府向通用汽车公司罚款5 100万美元。而中国的大气污染事故很少有受到重罚的,以2009年福建仙游血铅污染案造成多达203人血铅超标的情况下,罚金总额也才2 750万元人民币[4]。

(二)采取多种市场手段

美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最早就是在空气污染防治领域实施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控制酸雨、降低空气污染又不影响发展经济,首创了泡泡政策、容量结余、银行储备、排放抵销等,取得了良好的制度绩效,成为各国争相借鉴的典范。排污权交易可以提高污染防治资源的使用效率,给由于技术改进等方法而超量减排的厂商以出售剩余的排污权的激励,而治理污染成本较高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从市场上购买排污权指标达到降低污染排放的目标。欧盟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而实行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另一个经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环境经济法律制度,该制度的原理正是借鉴了排污权交易制度。除此以外,欧美还广泛实行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空气污染税,通过市场价格杠杆控制污染的排放。

(三)公众普遍能够参与大气污染防治

首先,欧美立法赋予公众有大气环境治理的参与权,如美国《清洁空气法》建立了“公民诉讼”制度,赋予任何公民可以就空气污染向任何“人”,包括厂商、州县、联邦政府等的权利;欧盟制定的《奥尔胡斯公约》(《在环境问题上获得信息、公众参与和诉诸法律的公约》)明确赋予各国民众与NGO团体对未履行公约的政府机构可提出控诉;其次,实行广泛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保证公众能够获得环境监管所需要的信息。美国有《信息公开法》、《国家环境政策法》、《行政程序法》等;欧盟颁布了《情报开放指令》、德国有《环境信息法》、英国有《信息公开法》等。再次,欧美国家政府支持和发展了数量庞大的环境NGO,这些环境团体以其专业性强、组织周密、财力雄厚等优势,成为公众参与的主力军。

三、完善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行政监管手段

在中国这样一个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市场程度差异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大气污染的基本防治手段仍然是行政监管,应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监管制度和方法,实行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刑峻法。一是加重大气污染的处罚力度。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对污染者实行重罚,迫使污染者不敢违法,从思想上主动杜绝靠污染转嫁和降低成本的苗头;二是实行多样化的行政监管方法。不断完善现场检查、限期治理、环境标准、行政指导、环境监测、突发性大气污染应急处理等命令—控制手段,不断优化和提高监管指标水平,完善监管配套技术法规;三是加大监督力度。把负有大气污染防治职责官员的履责情况同其职位变动挂钩,实行严格的环境行政监管问责制,对行政不作为和不当作为的官员要依法追究其渎职等法律责任。

(二)注重构建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市场诱导手段

市场诱导手段是大气污染防治行政监管的重要补充,要不断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市场机制,引诱大气污染企事业单位主动积极地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一是构建广泛的大气污染税费制度,逐步建立主要污染气体税收制度,如二氧化硫税,二氧化碳税等;二是不断完善大气污染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气污染产权市场交易制度;三是构建和完善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绿色信贷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环境保险制度、绿色产品制度、绿色证券制度等。

(三)强化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制度建设

一是强化空气环境信息公开。应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方法,可采取在环保部门网站主动公示,接受公民申请告知,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公布等多种方式环境信息。除了涉及保密和知识产权外,相关环境信息都应该依法公开;二是支持和促进环境NGO的设立和发展。特别是降低和简化环境草根社团登记的条件和程序,完善环境NGO的组织建设,形成民主决策的体制和机制,强化其公益性、专业性;三是构建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国已经在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宣告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但对于哪些组织和机关享有环境公益诉权还没有明确,需要相应的配套制度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郄建荣.PM2.5监测方法标准规范欠缺 环保部拟发6项新标[EB/OL].http:///fzdt/newshtml/fzjd/20121112125311.

htm,2012-11-12.

篇4

在我国,如何对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进行法律规制,一直在理论上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如常纪文认为‘匕旦二氧化碳在立法上被作为污染物质,西方发达国家就会要求我国的环境立法建立排放标准和超标排放处罚制度,这将不利于我国工业的发展。胡苑、郑少华也认为“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不宜将二氧化碳界定为污染物。”李艳芳主张“我国不宜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作为空气污染物由《大气污染防治法》加以规定,而应当选择制定专门的低碳发展促进法或者气候变化应对法”。与此相对的是,孟伟主张“将温室气体排放作为环境问题纳入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内容,并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专章。姚莹则认为“规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专门立法的缺失需要已有的单行法进行功能补位《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最优选择。

在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过程中,2014年6月提交国务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送审稿)》除了第2条关于协同控制、综合管理的规定之外,还专门辟出专章,在第六章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进行规定。主要涉及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原则和规划、调整产业结构、管理能源效率、探索推广低碳技术、能效标识管理、增强碳汇功能以及国际合作等内容。然而在后来的修订草案和最终公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案)》中,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章节被全部删去了,与温室气体排放直接相关的内容仅剩下第2条关于协同控制的规定。

可以说,目前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在我国没有国内法律法规对其直接进行规制。《京都议定书》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武器,在附件中明确列明了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六种温室气体,但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其中并没有直接的减排义务。虽然温室气体在此次修订中被首次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但是协同控制的提法是将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并列,实际上承认了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在法律地位上的差异。我们可以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管控,但还不能依据该法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管控。因此,对温室气体进行严格的排放数量控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

(二)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分别由不同机关管控

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问题。虽然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缺乏法律规制,但是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在2008年机构改革中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司,其主要职责包括了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规划重大政策和牵头协调、组织、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具体工作。发改委在“十二五”期间,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发改委正在编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在大气污染法律规制方面,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主要手段,也曾经是目的。自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设立环境保护部门以来,经历了环保小组、环保局、环保总局和环保部等组织形态,但负责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一直是其基本职能。总体而言,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立法理念、实现目标、制度设计、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将会成为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力武器。除了要求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领域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外,还明确了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根据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上实行的是分头管控的模式。这与协同控制的要求显然是存在较大差距的。

篇5

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被雾霾席卷,有的城市甚至遭遇6级以上的严重雾霾。随着城市大气污染的加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空气质量,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观念敲响了警钟。因此,要分析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为人们创造宜居城市。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大气污染的概念和成因,接着就如何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展开论述。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以及成因

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就要分析成因,制定完善的大气治理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空气环境。

1.大气污染的概念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 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2.大气污染的成因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污染了大气环境,导致城市雾霾现象不断加剧。下面就针对大气污染的成因展开论述。

(一)燃料燃烧。随着工业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燃料,尤其是在工矿地区和工厂比较集中的崎岖,污染浓度很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的企业没有采用新的节能技术,仍然采用高硫煤作为燃料,尤其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还有一些化工企业,产生了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了严重空气污染,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交通运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出现成倍的增长,不仅造成了交通的阻塞,而且车辆排放的尾气,同时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对大气产生极为严重的污染。

(三)生态环境破坏。随着人口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就会无休止的破坏自然环境,出现很多滥砍滥伐的情况,植被遭到破坏,增加了水土流失,导致有的地区出现扬沙和扬尘,对人的身体也会造成损害。

(四)工业布局不合理。在有的城市,是依托资源建立起来的,但是整体布局不合理,导致市区空气污染严重;还有的新型的城市,没有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环保绿化没有跟得上城市发展的步伐,绿化标准远远达不到城市实际发展的需要。

(五)环境意识薄弱,经济发展没有做好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只顾盲目的追求区域的经济发展,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或者在进行城市或者产业规划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对大气环境保护的内容,造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二、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为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环保部门要协同其他部门,认真分析大气污染出现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城市发展,制定出长远的控制防治规划,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下面就如何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展开论述。

1.做好大气防治的措施

就目前而言,治理大气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具体包括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使用清洁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以及水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不断采用高新的节能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煤炭燃烧方式;还要健全城市大气污染管理法律,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控。

随着城市空气污染不断加剧,大气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因此,为了更好的控制空气污染,要根据大气污染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大气常见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颗粒、浮沉、可吸入式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铅、氟化物等。

2.综合整治方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大气污染整治计划,控制好最大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同时要根据城市发展结构和交通情况,确定污染城市大气的污染物,做到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因此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要改进落后的燃料方式,广泛普及气体燃料、太阳能以及地能等能源,通过综合治理的方法,建立无烟控制区;另外,要做好城市发展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城市空气污染源的质量,降低尾气和废气的排放量;还要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净化城市空气。

3.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在污染源变化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在实际过程中,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不仅要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

参考文献:

篇6

文/熊跃辉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细颗粒物(PM2.5)为标志的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灰霾事件在我国许多地区频繁出现。根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公告,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161个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9.7%,PM2.5浓度在21~150微克/立方米,平均为69微克/立方米。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年均值进行评价,仅有9个城市达标,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之路任重而道远。

2013年9月,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国十条”)由国务院正式,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大气“国十条”明确了未来五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的行动纲领,而如何细化落实“国十条”,实现空气质量的切实改善,是当前空气质量管理决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在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中,构建准确、完整、更新及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识别污染源、科学有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制定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和中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物清单体系建设上,远远落后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求,现有的国家环境统计体系仅覆盖主要工业源和生活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无法形成完整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严重制约了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工作。

建立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空气质量管理的基础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指各种排放源在一定时间跨度和空间区域内向大气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量的集合。一套完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应当覆盖化石燃料固定燃烧、工艺过程、移动源、溶剂使用、开放扬尘、生物质燃烧和农业等排放源,包含二氧化硫(S02)、氮氧化物(NO2)、一氧化碳(CO)、挥发性有机物(VOCs)、氨(NH3)、一次颗粒物(PM2.5和PM1o)和臭氧(03)等大气污染物,并具备动态更新机制。准确、更新及时、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是识别污染来源、支撑模式模拟、分析解释观测结果和制定减排控制方案的重要基础,无论对于大气化学与气候相互作用、大气复合污染来源识别等科学问题探究,还是对于污染物总量减排、空气质量达标等环境管理问题来说,都是极为关键的核心支撑。目前开展的PM2.5来源解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重污染天气应急方案制订及效果评估、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等工作无一不需要完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作为核心基础数据支撑。由于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构成复杂、技术更新迅速且相关信息获取困难,相应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导致目前没有完整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空气质量管理的瓶颈之一。

污染源“底数不清”严重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管理部门逐步建立了由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排污申报、总量核查、重点源在线监测等组成的多源立体环境数据体系,实现了对工业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的核算和动态更新,以及对机动车和生活源排放量的统计。经济发达地区部分城市基于自身空气质量管理需求,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少数城市还实现了清单的动态更新。在各类科研项目支持下,我国研究人员在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构建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共性技术体系,将排放系数本土化率由20%提高到70%以上,发展了多层嵌套高分辨率区域排放清单编制技术和方法学。其中,清华大学建立了包括10种污染物、700多种排放源的中国多尺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MEIC)并通过网络 (http:// meicmodel. org/)共享,为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然而,我国在排放清单技术体系建设和国家排放清单编制方面的进度仍远远落后于空气质量管理决策的迫切需求,问题突出。一是现有环境统计体系覆盖污染物和污染源少,仅包括主要工业源和生活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无法支持控制PM2.5复合污染的决策制定;二是基于研究建立的区域排放清单多来源于宏观能源经济统计数据,在城市群或城市尺度应用时存在口径差异、时空分辨率不足、不确定性大的问题;三是少数城市建立的城市综合排放清单在源分类体系、源排放计算方法、活动水平和排放系数获取方法等方面各有不同,质量参差不齐,可比性和可推广性不足,而大部分城市至今没有污染源覆盖完整、基于统一数据来源和方法学编制的高分辨率城市排放清单。因此,决策者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时空分布、行业贡献、减排潜力等信息掌握不足,“底数不清”的状况是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瓶颈。

建立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势在必行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来看,建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技术方法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国家排放清单基本与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同步进行。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清洁空气法》以来,逐步建立了排放源分类标准和编码、源测试规范和排放系数库、各类复杂源排放计算模型以及与空气质量模型对接的排放处理模式,形成了完备的排放清单技术体系和框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美国国家排放清单,建立了清单校验和定期更新制度。美国国家排放清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其有效实施清洁空气计划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欧洲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排放清单编制工作,设计了适用欧洲国家的排放源分类体系,建立了一套排放计算方法和框架,编制了包含气态污染物、颗粒物、重金属等在内的欧洲历史排放清单,为制定欧洲地区污染物排放控制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我国尚未从国家层面上建立完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倒逼空气质量管理部门必须在短期内实现排放清单“从无到有”的突破。在这一情况下, 《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将“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及核算技术”研究作为核心主题之一,计划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构建既具有科学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体系,并依托这一体系建立基本规范、准确、实用且具备动态更新功能的中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清单。

科学构建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指导原则

强调规范性,建立标准通用的清单编制方法

标准规范的清单编制方法是确保排放清单质量的先决条件。现有排放量统计、区域和城市排放清单缺乏统一的清单编制框架,方法和数据来源不同,难以比较和融合,制约了清单的实际应用。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结合国内排放清单编制的实践经验和国外成熟的技术体系,提出了科学实用的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学。逐一规范了排放源分类分级体系、排放量计算方法、活动水平和排放系数获取途径以及清单应用和校验等技术流程,适用于指导在城市、城市群及区域尺度开展排放清单编制工作。

准确识别排放源是清单编制的首要环节,也是确定排放量计算方法、收集活动水平和选取排放系数的根本依据。排放清单编制指南梳理我国复杂排放源特征,建立涵盖所有重点源的源分类体系,分析影响源排放特征的关键影响因素,在燃料、产品和工艺技术层面解析排放源组成,建立排放源垂直分级树。针对每一具体排放源,指南均明确规定应采取的排放量计算方法和参数获取途径。指南建立了一套标准通用的清单编制方法学,各地区均可遵循这一方法建立本地排放清单,统一的方法学框架可使排放清单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保持一致。

兼顾适用性,满足不同工作基础地区技术需求

排放清单指南在方法学设计上考虑了不同地区的工作基础和技术需求。工作基础一般的地区可在重点源排污设备活动水平调查基础上辅以统计资料和指南提供的排放系数编制清单;工作基础好、技术储备充足的地区应尽量对所有工业污染源按照点源获取活动水平,同时开展实地排放测试,获取反映当地实际排放特征的排放系数。

指南在统一方法学框架下,兼顾了对不同地区的适用性。统一的方法学框架规范了清单编制流程,保证计算方法和参数的一致性,增强清单可比性。指南同时提供计算参数的高精度处理方法,指导具有实际需求和工作基础的地区进一步提高排放清单精度。各地应根据空气污染现状、工作基础和污染防治目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可行性,因地制宜与循序渐进地选择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逐步提高清单精度,满足大气环境质量管理需求。

突出实用性,方法一数据一工具多层次技术支撑

排放清单技术指南集成了我国清单编制实践中经过广泛应用和系统检验的方法学和数据库,形成了实用的工作技术流程,可以指导各地环保技术人员开展本地化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以排放清单技术指南体系为开端,我国将逐步构建方法一数据一工具多层次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国家排放清单建立。环境保护部通过实施《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支持排放清单编制软件开发和排放系数数据库建设,形成清单编制系列工具和产品,便于排放清单的快速编制和更新。

另外,通过各地科研产出的积累和清单编制的实践经验,将为不断完善多层次技术支撑体系提供支持。各地在实施清单编制过程中,应加强针对性监测检测和调查统计工作,注重数据积累和技术储备,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修正的参数及时反馈,完善清单数据基础。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支撑体系建设进展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构成复杂、技术更新迅速且相关信息获取困难,如何准确估算我国人为源排放一直是一个难题。既需要突破排放定量表征方法建立、清单准确性检验等科学技术问题,也需要解决与现有环境统计数据体系相接轨、与环境业务部门实际能力相吻合等操作层面问题。因此,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作为环保部门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亟需加强科学研究。为此,环境保护部于2013年9月启动实施了《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清洁空气研究计划》重点围绕大气“国十条”实施过程中的“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等科技需求,拟在摸清我国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跨界传输规律基础上,以改善区域、城市空气质量和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为核心目标,重点解决污染物动态排放清单、法规模型、监测预警、应急调控、达标策略和监督考核等关键问题,构建大气污染源国家法规排放清单及减排支撑技术、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和大气污染防控监管技术三大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含港澳)等重点地区实施清洁空气科技工程。《清洁空气研究计划>中,将“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及核算技术”列为核心主题之一,要推动建立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支撑体系。

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支撑体系的核心就是要针对污染物和污染源管理需要形成系列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通过研究,初步提出了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的基本思路,即根据轻重缓急、由简人繁、点面结合、局部先行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先按照污染物种类和污染源源类(行业部门)两个方向分别出发,编制单项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待各方面对清单编制工作有一定认识和基础后,将以城市和区域为网格单元。编制涵盖全行业、多污染物以及包含时空信息的源排放清单技术指南,为构建完整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提供基础方法和工具。根据支撑未来国家大气污染物清单建立需求,我国的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体系的大气污染物将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氨和一氧化碳等,主要污染源将覆盖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移动源、溶剂使用源、扬尘源、生物质燃烧源、农业源和废弃物处理源等重点排放源以及主要的人为活动排放源。

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取得快速的发展。2014年8月,《大气细颗粒物(PM2.5),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和《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第一批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已正式;《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和《生物质燃烧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第二批技术指南已于2014年12月31日正式(公告2014年第92号)。第三批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将面向未来城市或区域污染预报和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需求,涵盖全行业多污染物和污染源时空变化信息等,将由综合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和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构成,相关研究正在进行,待成熟后。

不断完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几点要求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是建立区域和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重要基础。污染物排放清单随着污染源构成变化、控制技术发展、测试技术更新、校验方法发展而动态变化,因此,清单编制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持续更新的工作。构建完整的、精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需要重视实践运用指南并加强科学研究。

重视技术指南的实践与应用

当前的技术指南不仅提供了清单编制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方法,还提供了源分级分类方法以及在大尺度上具有一定可信度的参数。由于各地方在产业结构、污染物的控制技术、环境监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排放系数具有较大不同。各地要想获得准确真实的污染排放情况,必须开展实测工作,获取本地化的参数。同时,各地应将实践中获得的精确数据反馈给环境保护部,以便于国家修订相关参数。

加强清单编制科学研究

技术指南中介绍了多种排放量的技术方法以适应不同工作基础的地方选用。各地应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将清单研究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改进、完善清单编制技术方法,补充、更新排放系数库,建立污染物排放清单数据库。

加强清单编制能力建设

各地区应在排放清单编制实践中,依托清单技术指南要求,加快人才培养、加强能力建设、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注重工作积累,重点提升排放清单编制水平和能力,加快构建高精度地区排放清单,完善清单数据库建设。各地区排放清单经过质量保证和控制后汇总形成国家排放清单。

主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J].环境经济,2013(9):6-9.

篇7

 

 

 

 

 

 

浙 江 省 审 计 厅 制 定

浙 江 省 统 计 局 批 准

2021年5月

本调查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浙江省审计厅负责解释。

 

 

目     录

 

一、2021年度大气污染情况公众满意度调查方案·································2

二、2021年度大气污染情况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7

 

 

2021年度大气污染情况公众满意度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客观反映社会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的评价和意见建议,准确揭示存在的问题,为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审计提供民意参考依据。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社会公众对我省大气质量现状和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的总体评价、认知度及意见和建议等。(详细见附件1调查问卷内容)

三、调查手段

本次调查使用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对6个设区市(温州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舟山市、丽水市)的社会公众实施定量调查。采用代填式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以封闭式问题为主。

目前国际上90%以上的民意调查都是采用CATI系统开展的,具有以下优点:

1、访问覆盖面广高,样本分布均匀。

2、调查周期短,调查效率高。

3、调查更客观,调查过程可监控,调查结果可追溯。

4、调查结果代表性强。

5、抗干扰能力强,容易得到更为坦诚的回答。

四、抽样过程

1、目标总体定义:

个 体:年龄在18~70周岁之间,能独立表达自己意见的个人。

2、抽样单位:户

范围:浙江省行政区划内。

3、抽样框

固定电话调查以全省城、乡6位电话局号为抽样框。

手机调查以全省11地市前7位手机号码段为抽样框。

4、抽样方法

采用“概率抽样”技术中的“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一个两阶段过程,首先将总体(全省)按照所在地归属被分割成子总体(11个设区市),然后用随机方法(SRS),从每一层(设区市)中选择个体。

5、抽样具体实施

以固定电话调查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导入每个乡、镇、街道的六位电话局号,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电话号码库。

第二步:在生成的电话号码库中随机抽取访问号码,由于随机拨号访问过程中有忙线、空号、无人接听、传真、拒访等情况,抽取的电话号码数须放大数量。本次访问抽取的访问号码数与实际成功样本数的比例约为10:1。

第三步:计算机自动拨号。由服务器随机从访问号码库中选取号码,分配到各个工作站,由工作站接通电话的“家庭”为抽中户。

手机调查抽样实施步骤基本同上。

五、调查规模及样本量

根据调查安排,确定在6个设区市(温州市、嘉兴市、绍兴市、金华市、舟山市、丽水市)各采集600个成功样本,共计采集3600个成功样本;其中,固定电话样本和手机样本数量比例为4:6,城乡样本配比根据当地最新城市化率确定。根据相关经验,上述样本分配基本上能满足市一级总体的代表性和一些主要分组的代表性。

注:按照统计学随机抽样原理,对于比例型变量,调查所需的样本(仅对大样本框而言)符合下列公式:

 

其中:n :所需样本量

Z:置信水平的z统计量,如95%置信水平的Z统计量为1.96。

p:目标总体的比例期望值

d:置信区间的半宽

拟设定置信水平为95%,允许抽样误差为4%,p值取最大变异系数为0.5,理论计算为n=1.962* 0.52/4%2≈600个样本。本次调查抽样理论误差可控制在4%以内。

 

六、满意度计算

 根据调查结果,对6个设区市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公众满意度总分进行测算。

1、指标的量化

满意度指标的量化采用态度量化方法。使用李克特量表,即分别对5级态度“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赋予“100,80,60、40、0”的值(其他5级态度量化同此标准)。

2、权重设计

每项指标在测评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同,需要赋予不同的权数,即加权。设区市调查的权重设定如下: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权重)

大气质量现状评价(40%)

对本地大气质量现状的总体评价(20%)

对本地大气质量改善情况的评价(20%)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评价(50%)

对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的评价(20%)

对大气污染防治宣传工作的评价(10%)

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度(10%)

对大气污染是否做出预警(10%)

大气质量问题关注度(10%)

对大气质量的关注度(10%)

3、计算方法

公众满意度(CSI)采用样本测评直接获得,计算的方法是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公式如下:

     CSI —满意度;

      — 第i项指标的加权系数;

   

 — 受访者对第i项指标的评价。

七.质量控制

1、访问员管理

从访问员管理库中选择普通话标准、语音优美、能吃苦耐劳、做事认真的访问员担任本次调查工作。访员的培训和试访问指导由浙江省统计局民生民意调查中心项目管理员和督导完成。

2、现场督导工作

1)后台监控(监听、监视)及录音系统

Ø 服务器可以随时提供整个调查的进展,以及每个访问员完成工作的具体情况。

Ø 主机可随时切换画面,监看、监听、录音每个工作站的工作情况。

Ø 在不打扰访问员的情况下,由督导通过计算机键入文字信息,提醒访问员访问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如语速、开放题没有充分追问等。

Ø 自动控制配额,如服务器上自动显示配额的执行情况,访问员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筛选符合条件的被访对象。

Ø 访问过程全程录音,便于事后核查。

2)现场监控系统

Ø 督导现场巡视,每10名访问员配备1名巡视督导。

Ø 现场有4个工作站,由专人负责抽听录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事后审查系统

为了确保整体质量,减少调查过程中的误差,须仔细做好每天调查后的复核工作,做到对每位访问员的抽查率为30%。

八、数据整理、分析方法

1、数据的整理:

Ø 每天的调查结束后,对当天调查样本的完整性和访问质量进行数据检查;

Ø 调查数据进行有效性、一致性和分布性审核;

2、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根据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性质,使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九、调查进度安排

项目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方案设计期:对整个调查工作方案进行详细的策划,设计各类调查指标,调查方案问卷等。

第二阶段,调查工作准备期:完成访员培训、试访问、抽样框准备等一系列调查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数据采集期:使用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实施定量调查,获取评估数据。

第四阶段,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期: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

第五阶段,报告提交期:2021年6月

 

 

2021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表    号:浙审计1表

                                                            制定机关:浙江省审计厅批准机关:浙江省统计局

                                                            批准文号:浙统制 〔2021〕 15号

有效期至:2021年8月

                                                                             

 

【导语】您好,我是浙江省统计局(民生民意调查中心)的访问员,受浙江省审计厅的委托正在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的调查。占用您3-5分钟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吗?

甄别部分

S1、请问您的年龄段是(周岁):(单选)

A.18~29   B.30~39   C.40~49   D.50~59   E.60-70   

F.70周岁以上  G.18周岁以下(邀请其他家庭成员接受访问)

访问员注意:只要能清楚表达个人意见建议的18周岁以上公民,都可接受访问。

S2、请问您是否居住在XX市超过六个月?

A、是  B、否(结束调查)

S3、请问您的常住地属于?

A、城镇  B、农村

S4、请问您的常住地周边是否有工业园区?

A、是  B、否

 

问卷部分

一、大气污染防治认知情况

Q1. 您平常关注空气质量吗?

A、关注   B、一般   C、不关注   D、说不清(不读出)

Q2、您认为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是?

A、政府职能部门  B、企业  C、居民  D、不清楚(不读出)

Q3.根据您的切身感受,您认为本地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可多选,最多选三项)

A、道路及工地扬尘 B、汽车尾气  C、工厂异味   D、餐饮油烟   E、露天焚烧垃圾和秸秆  F、使用煤燃料的锅炉、煤炉  G、其他(请注明)

二、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Q4.您对本地空气质量的总体感觉如何?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F、说不清(不读出)

Q5.与近几年相比,您认为本地的空气质量有什么变化

A、明显改善  B、有所改善  C、差不多  D、有点变差  E、差得多  F、说不清 (不读出)

三、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评价

Q6.您认为近几年本地政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如何?

A、成效明显   B、成效较好   C、一般    D、不太有成效   E、没有成效  F、说不清(不读出)

Q7.您认为本地政府是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A、重视   B、比较重视   C、一般    D、不太重视   E、不重视  F、说不清(不读出)

Q8.您对本地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宣传工作满意吗?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不满意  F、说不清(不读出)

Q9.您了解当前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或行动计划吗?

 A.了解 B.一般 C.不太了解  D。说不清

Q10.当遭遇重污染天气时,本地政府是否能及时预警?

 A、能  B、不能  C、说不清(不读出) 

四、应对措施

Q11.您认为现阶段政府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改善大气污染问题?(限选三项)

A、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B、加大大气污染治理执法检查力度

C、加快推进机动车排放标准提升

D、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E、完善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F、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社会共治

G、其他(请注明)

 

背景资料

B1.您的文化程度是:

A. 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中专)   D.大专   E.本科及以上

B2.您的职业是:/您从事什么职业?

A.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B.企业从业人员    C.科教文体卫专业人员

D.自由职业者              E.个体商贩        F.离退休人员     G.农民

H.学生                    I.失业,无业人员    J. 其它(请说明)  

B3.受访者性别(访员根据声音进行选择)A.男B.女

 

篇8

一、大气污染现状 

(一)大气污染概念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使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使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现象。大气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如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人为污染源按照生产来源主要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 

(二)鞍山大气污染现状分析 

鞍山大气污染的来源经调查主要有燃煤排放、建筑扬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炼钢工业排放以及周围地区排放的污染源等。其中燃煤排放主要在冬季危害较重,这与鞍山冬季燃煤取暖期较长有关。根据调查显示,鞍山市煤烟尘、冶炼尘约占鞍山城市污染源的50%左右,煤烟尘主要来自鞍钢燃煤,其他企业燃煤居民区采暖燃煤低空排放所造成,冶炼尘主要是钢铁冶炼所造成。 

二、鞍山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措施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一)鞍山市大气污染措施现状 

鞍山市实施的“蓝天工程”是鞍山市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最为重点的工程。自辽宁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实施了蓝天工程后,鞍山作为治污重点城市积极响应,确定了以控制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线、以调整城市供热布局和“气化鞍山”为突破点、以主城区及重点污染企业为主战场的总体思路,出台了《鞍山市蓝天工程实施方案》、《鞍山市主城区蓝天工程实施方案》和《鞍钢蓝天工程实施子方案》。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在实施“蓝天工程”之后,鞍山的大气污染的治理已取得较大成就,空气质量正在逐步好转。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鞍山空气质量仍旧未达到国际标准,与民众期望仍旧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性法规不完善 

鞍山市所实施的“蓝天工程”仅是从政策层面进行了相关规定,并未上升到法律层面。仅针对扬尘治理出台了《鞍山市扬尘污染治理条例》并没有形成相应的法律体系。而政策相较于法律对排污主体的约束力较低,无法对排污及监管主体进行有效地调整。目前鞍山频发的大气违规排污现象与鞍山地区并没有明确立法有很大关联。我国仅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范过于笼统并不完全适用于鞍山特殊的经济社会状况。因此完善鞍山市关于大气污染防止的法律规范,制定符合鞍山地方的地方性法规显得十分有必要。 

2.环保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惩处力度弱 

鞍山市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政府部门进行监管,而是分散到不同的部门进行分别管理。鞍山大气污染治理的不利与管理部门过于分散有关,分开管理的初衷本是使管理更加专业化,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各个部门职能有交叉之处便造成了相关部门之间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的现状。造成环境监管的不利。因而在鞍山市建立一个专门的防治大气污染的行政部门的需求较为迫切。另外,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违法惩处力度弱的情况也不断发生。企业违法成本低,从经济角度考虑,对环保的参与意识不强。若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将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造成教严重后果的进行刑法处罚,相信会大大打击违法企业。 

3.公民参与大气防治意识淡薄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国情便是行政参与较多而民众参与较少。这与公民污染防治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而在大气污染方面,污染危害结果呈现较慢且在治理过程中公众作用影响不大,再次政府对社会公众意见采纳度较低,这些都影响了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性,这对于大气环境的保护将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相关治理措施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协调发展原则 

协调发展要求大气环境的保护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然而要切实做到协调发展却不容易。在实践中不少地方打着协调发展的幌子,却坚持优先发展经济,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保护环境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只有正确对待此项原则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即保障鞍山市空气质量的提升,又不影响鞍山经济的稳步发展。 

(二)落实环境责任原则 

环境责任原则也称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即人们对于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6]。为坚持这一原则,在立法过程中应着重强调排污收费制度,提高收费标准,严格环境执法,并且专款专用,为他其污染的治理开辟一条资金渠道,以增强鞍山市大气污染治理能力。 

(三)完善环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将在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对污染的治理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涉及公众利益的,应当通过举行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公众的意见,并适当进行回应。其中专家,学者对于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意见,一通报送审查。 

参考文献: 

[1]沙维奇.鞍山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分析及对策探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49-5. 

[2]张楠楠,刁巧云.钢城空气差煤烟尘是“主犯”燃煤尘、冶炼尘污染占鞍山空气污染的50%[J].北方晨报,2006.9. 

[3]侯国政,金荣生,刘家伟.蓝天工程还鞍山百姓晴朗天空[EB/OL].北国网,2014.1. 

篇9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于自然环境的极大破坏,这是人类当前最为严峻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缓解经济建设所造成的大气问题,减少雾霾、酸雨以及光化烟雾等有害物质对于人类的威胁,强化大气治理是唯一解决办法,更是提高大气质量,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举措,这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性的共同课题,在我国,环境治理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并不断出台各种举措以缓解大气问题,解决日益严峻的污染现状,但如何能够切实有效的做好大气污染的预防与防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能够全面提高对于环保的责任意识,从主观上强化环境整治,以从根本上实现真正的大气环境改善目标。

一、大气污染的成因和特点

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差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已知的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两种,并且以后者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

影响大气污染范围和强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物理的和化学的),污染源的性质(源强、源高、源内温度、排气速率等),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温度层结等),地表性质(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盖物等)。

1、人类活动产生了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大体可分为三类,即交通运输污染、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在这三类污染中,生产污染的比例最大,可分为燃料大气污染、生产工程大气污染、农业生产大气污染三种。燃料内含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提供热量的同时,会释放出含碳气体和大量烟尘。有的还会在空气中释放硫元素,从而引起酸雨。而在我国生产工程中,物质形态变化和化学性质变化,都会发生反应释放有害气体,比如水泥厂、化工厂、火电厂等。与此同时,我国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期间需要喷农药,在收获后需要燃烧秸秆。我国北方地区的居民,在冬季需要燃烧煤炭采暖,煤炭在燃烧时会释放出一氧化碳和粉尘。

2、大气污染对人体和植物都有损害

大气污染会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中粉尘数较多,雾天气频繁,人们会咳嗽和胸闷,引发气管炎、咽痛等疾病。污染气体中的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会使植物表面出现伤斑。大量粉尘会影响空气能见度,阳光照射度不强、辐射量不够,植物很难发育成长。越严重的大气污染,会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和频繁的酸雨危害。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危害人体:一是人体表面接触后受到伤害,二是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污染的空气后患了种种严重的疾病。从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各种大气污染物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对人体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而且,其危害也是极为严重的。

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大气污染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的:一是使生物中毒或枯竭死亡,二是减缓生物的正常发育,三是降低生物对病虫害的抗御能力。植物在生长期中长期接触大气的污染,损伤了叶面,减弱了光合作用;伤害了内部结构,使植物枯萎,直至死亡。各种有害气体中,二氧化硫、氯气和氟化氢等对植物的危害最大。大气污染对动物的损害,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食用了被大气污染的食物。其中,以砷、氟、铅、钼等的危害最大。大气污染使动物体质变弱,以至死亡。大气污染还通过酸雨形式杀死土壤微生物,使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危害了农作物和森林。

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大气污染物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物等,都有腐蚀作用。如金属建筑物出现的锈斑、古代文物的严重风化等。

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发展至今已超越国界,其危害遍及全球。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明显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臭氧层破坏,二是酸雨腐蚀,三是全球气候变暖。

三、防治及预防大气污染的措施

1、燃料大气污染预防及防治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已较为发达,可采取脱硫技术去掉煤炭含有的无机硫。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煤炭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从保护大气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分析,应当逐步减少煤炭燃烧,寻求替代性资源。近些年来,我国已发展了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核能。

我国北方地区应当实施冬季统一供暖,一个区域使用同一供暖炉,将煤炭资源充分利用。我国建设了大量的燃煤火电站和燃煤工业锅炉,污染气体排放量大。故此,应当组织重点技术升级。

我国火电站要提高电站污染物控制技术的高效性和先进性,实现污染物资源化和强化控制,比如脱硝、脱汞、脱硫、催化吸附和湿式电除尘等技术。重点开发资源回收型控制、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等设备和技术。我国燃煤工业锅炉,要突破污染物的联合控制技术,推行工业废料脱硫、低氮燃烧、生物质脱硝和汞污染控制。

2、生产工程大气污染预防及防治

对于有色金属、钢铁、建材和化工等生产工程,要以其工业炉窑的烟气排放特征,重点突出资源化,突破污染物控制设备和关键技术,提升重点行业的治理水平。生产工程中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量较高,应当研发高值化利用、高效吸收富集、低浓度硫回收和烟气制酸技术。烟气粉尘排放方面,研发粉尘高效捕集、重金属吸附和回收技术。协同控制多污染物时,要在脱除单项污染物的设备和技术上,研发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将重金属、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彼此协同控制。

3、农业生产大气污染预防及防治

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燃烧秸秆,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考虑到秸秆灰的肥料作用,我国政府应当为农民提供免费的农业肥料,并加大农村秸秆的回收利用。秸秆能够放入沼气池中发电,也可以造纸。我国多个地区的农民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没有意识到大气污染的危害。村委会应当积极开展农民的思想工作。我国部分农村,堆积的垃圾不及时处理,常常是一把火烧掉,会散发有毒性气体。相关部门要积极制止这样的行为。同时,农村管理较为疏松,村委会应当引导农民种植林木,加强绿化。植物不但能够美化农村环境,而且能够吸收有害性气体。

4、交通运输大气污染预防及防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的私家车逐渐增多。出现大量私家车,产生了大量的大气污染。因此要严控汽车尾气排放量。改善燃油质量时,要研发满足排放标准的汽油车和柴油车,开发控制排放污染的集成产品和技术。可根据船舶、柴油车发动机的排放问题,开发颗粒捕集、氮氧化物催化、系统匹配集成和柴油氧化催化剂。也可在汽车尾气排气管内安装过滤装置,将有毒气体过滤为无毒气体排出。寻找汽油燃料的替代品,能够减轻大气污染程度。可根据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和生物燃料的车尾气排放,选择适合的尾气控制机内外净化体系,去除非常规和非正规的污染物催化净化技术。在交通地段可设置绿化带和绿化设施,吸收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

当前,交通运输所造成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并朝向与日俱增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极为可怕的趋势,做好对于交通运输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治理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5、生活大气污染预防及防治

建筑物大气污染量也比较大。随着人们生活要求的提高,室内温度、电力、燃料、使用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根据建筑物特殊空间和室内的空气污染,可突破污染物实时检测和污染物净化的设备和技术,开发净化挥发性的微生物、化合物和颗粒物材料、组件和技术。室内大气污染容易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要强化有毒有害微生物、抗菌吸附技术,建筑结构也要保证室内空气流畅。居民也可种植一些绿色植物,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生活中的中央空调和燃气灶是大气污染的主要组件。要研发检测细颗粒、微生物和低浓度污染的功能组件,研发净化装置,构建评价平台和方法。同时,要提倡建筑节能,节约用电量,适当选择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结语:综上所述,大气污染的预防与治理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环保主题,强化大气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形成主观能动意识,从环境保护角度切实有效的针对相关问题给予科学有效解决,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全面清晰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类型,并通过绿化、节能、减排等多方面进一步强化环境治理,并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推进环境治理举措,以从根本上提高大气治理质量,为我国全面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进经济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朝鲁门,白光明,兴安.城市大气污染分析及综合防治[J].北方环境,2013,

(1).

篇10

前言:

在我们的生存的环境中,大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类,有一些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将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健康。常见的大气污染物通常情况下有2种情况,一种是颗粒状物还有一种是气态状物的污染,一般情况下颗粒状物主要是以烟尘为主的,气态状污染物组要是包括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等有害气体。这些污染物是能够在大气中的到扩散的,一旦扩散了,那么后果是不看想象的,扩散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地域性和区域性是非常强的。在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就在源头上下手,及时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要从环境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下手,全方位的考虑到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全面的分析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各个因素,及时的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防治,从而来达到控制大气环境的质量,这样就会达到了减轻大气污染物的目的。

1. 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1 实行区域以及集中采暖供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燃煤炉灶以及一些采暖的锅炉所排放很多的二氧化硫以及一些有害烟尘,这些都是影响大气恶化非常重要的原因,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得在城区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这样供暖是好处主要是,可以充分的提高锅炉设备的一些利用率,大大的降低了燃料的消耗。可以很好的利用热能,进而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极大的降低了粉尘的排放量。

1.2 绿化我们的环境,大量的植树造林

在防治大气污染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植树造林,这种方法即经济又有效,我们所种的植物是可以吸收很多的有害气体,进而来净化了空气,在大气环境中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这些树叶经过了雨水的淋洗以后,可以来吸附空气中的粉尘,进而来使空气达到了净化的效果。与此同时,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释放出很多的氧气,通常情况下1 hm2的阔叶林,一天是可以能消耗掉大概1 t二氧化碳,并且是还可以释放出750 kg氧气。因此,植树造林在大气环境中是起到了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1.3 调整我国能源的结构,进而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还有的是我国目前是以煤炭为主的原料,这一现状在短期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应优先推广型煤以及低硫等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降低烟尘还有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此外还有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要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如使用天然气和焦化煤气、石油液化气等二次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1.4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吸收法。吸收是利用气体、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以分离和净化气体混合物的一种技术,可分成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物理吸收是指被吸收的气体组分与吸收液间不产生明显的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在对气态污染物处理中,选择合适的吸收液至关重要,是决定处理效果好坏的关键。吸附法。吸附是一种固体表面现象,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气态污染物。该方法使气态污染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在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固体吸附剂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1.5 颗粒污染物的治理。

治理颗粒污染物的技术方法很多,根据作用原理,可以分为一下几种类型:干法:利用颗粒本身的重力和离心力,使气体中的颗粒污染沉降,而从气体中去除的方法,如重力除尘、惯性除尘和离心除尘。湿法:用水或其他液体使颗粒湿润,而加以捕集并去除的方法,如气体洗涤、泡沫除尘等。过滤法:使含有颗粒污染物的气体通过具有很多毛细孔的滤料,而将颗粒污染物截留下来的方法,如填充层过滤、布袋过滤等。静电法:使含有颗粒污染物的气体通过高压电场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其去除的过程。

2. 大气污染治理建议

2.1 加强监测

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主要的检测有颗粒物质、含硫污染物、氮氧化物的测定。

2.2 开发废气净化回收新工艺

一般说来,排放的有毒气体都是有价值的生产原料,若生产设备的密闭操作或采用新的废气净化回收工艺流程可为综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实践证明,有毒废气净化回收能达到减少空气污染和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2.3利用生物措施

植物对大气飘尘和空气中放射性物质也有明显的过滤、吸附和吸收作用,还有吸收有毒气体的作用。从这些方面来说选择某些敏感性植物又可起到毒气的警报作用,故可营造对污染物具有指示作用的植物。

结语:

总之,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同时还给大气环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污染,这就是说明了我们只注重了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保护这项工作不是一个短期的工作,而是需要我们有一个长期性以及艰巨性的任务,我们必须的认识到这一特点,所以环境保护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大气质量环境污染的监督以及管理的力度,做到真正的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要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涵.大气污染物的预防与治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

[2]邵红,何月林.生态调控方法对大气污染的防治[C].2010.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呼和浩特.2010.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2010.

[3]黄振中.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9(4).

篇11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年的时间内,国内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持续上升,监测范围内的86座城市中,只有2座城市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尤其是雾霾严重。2013年1月份,北京发出了历史首个霾橙色预警,这是霾预警信号中的最高级别,空气PM2.5值也创历史新高,其浓度濒临“爆表”。

1.当前国内大气污染现状分析

谈到大气污染,近两年来最为火热的话题应当是PM2.5,空气中富含有毒害物质,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非常的长,而且输送距离也比较远,对人体造成的影响非常的大。PM2.5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据监测数据显示,京津冀以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出现频次比较高,污染程度最为严重。

据统计,上述地区每年的雾霾天数超过100天,部分城市甚至突破了200天。2013年以来,中东部地区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大气污染非常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再次强调,“我们已经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果我们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不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不尽快改变我们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想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将非常困难。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我们做的是尽快采取行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所作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工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但因实践中的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国内大气环境形势依然非常的严峻。据测量数据显示,当前国内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1850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超过了1170万吨,而烟尘的排放量也超过了1150万吨,由此可见,大气污染非常的严重。目前国内多数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标,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七成以上环境质量较差,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调查范围内的338个城市中,竟有137个城市环境质量超过了国家三级标准范围,约四成为严重污染城市。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国内能源开发与应用会有较大幅度增长,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结构仍需以煤为主,因此煤烟型空气污染控制,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控的主要任务。

2.大气污染治理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国内大气污染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有效防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

大气污染防治,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尤其要做好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首先,将环保法律知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次,加强对国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督促他们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提高树立环保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要借助网络、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方法,最终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人人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氛围,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2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做好日常交通工具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与日常交通工具的应用,是当前大气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设置全封闭围栏、挡墙。尤其对那些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当做好堆放场管理工作,采取封闭式储存模式;渣土运输车也要密闭运输,进入市区的所有货车、重型载货运输车等,都要采取密闭、防尘措施。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议大力推广和应用新能源汽车,比如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鼓励个人购买新能源交通工具。

2.3 加快煤烟污染防治步伐,深化大气污染防治策略

实践中,应当加大天然气管网、燃煤锅炉等改造力度,新建小区一律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方式。同时,还要对饮食服务业中的油烟污染进行集中整治,餐饮单位应当全面推广和应用天然气以及液化气,因为这些能源都属于清洁能源的范畴,并且还要适当地安装一些高效油烟净化设备,比如专用烟道等;此外,还要对定点经营烧烤饮食摊点,推行清洁无烟烧烤,坚决取缔不法商贩。

2.4强化生态建设,全面提高生态增容、降污能力

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应当鼓励新建建筑屋顶、垂直绿化,尽可能地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城市景观带,并且加大对砂石开采场等地区的生态恢复防治力度。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对农田自然扬尘进行有效的控制,强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广和应用少耕、免耕农田耕作模式,从而有效防止农田起尘现象的再次发生。

2.5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预警防范管理机制

实践中,环保部门引导建立健全极端不利条件下的空气污染防范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建立预警应急综合防治机制,确保资源信息的有效共享;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按不同污染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实施重污染企业停产、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限产、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采取洒水抑尘及机动车限行等控制策略。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需各部门共同协作,并且要将绿色生产经营理念始终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之中,采取多渠道、多元化以及全民参与的方式,全面推动环境保护及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明明,李战军,刘春良.浅析锅炉燃煤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治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