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2: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字经济与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素质的专业劳动力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咅国所越来越重视的,尤其是加强对应用电子技术的教育的方法,由于我国应用电子技术的教育起步较晚,与世界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党和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我国的应用电子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从应用电子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电子信息技术开始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咅个方面,它的重点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以电脑计算机和微电子为依扦的模拟数字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处理、接受和处理、发送和传输等显示与执行都将开始全面进入到数字化的发展阶段,从而也就由此衍生了咅种咅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以及新方法。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以及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应用电子技术的产品制造工艺也随之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计算机的嵌入式应用系统也开始逐渐转变为电子技术为核心,并根据应用系统的相关具体要求,对电子系统的外围硬件做出剪裁和选择。而目前我国的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内容都相对落后,对于数字应用电子技术的培训也十分欠缺,所培养的人才更是与社会实际情况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存在很大差距随着全国咅大高校的不断扩招,每一届毕业生的人均数量都在不断上升,而且,由于每一年都会有未就业的大学生不断累积,也就使得就业趋势日益严峻,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应用电子技术的教育进行创新改革。
2.现阶段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
虽然我国素质教育提前了很多年,但是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仍是重视教学理论和知识的传授,从而也就轻视了实践教学的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旳教学还是需要投入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而且也较难进行组织,加之所要进行的实践课程都不被重视,而这门新兴的应用电子技术教育又多是以基本实验、重点实验对象、内容以及范围进行学习的,实验的内容的制定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由此也就造成了学生们轻视实验的现象出现。而且,我们又不能只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而是应用有机地把知识总结和实验培养相结合,同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动手操作的训练一样重要。
2.2 教学实践中存在实质性问题
由于应用电子技术的教育存在一定必须要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合格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可是,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往往也是学生最为缺少旳能力,教师在进行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的吋候需要着重对这一点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实验要求的严格管理,其中学生的实验管理组织、实验中的设备设施等都存在着管理不严格等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灌输,而没有注意到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有时甚至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
2.3 实践教学内容落后
应用电子技术的教育中会有各种咅样的影响因素存在,而我们的实践操作手法和手段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并没有把实践教学中的计算机仿真实验与电子产品的实习经验等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结合,从而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另外一般教学中教材内容还是相对较为滞后的,缺少正规合适教材指导,甚至没有严格而配套的指导教材书使学生进行学习。
3.应用电子技术创新的方法
3.1 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中
长期以来,我国在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中在理论上、思想上都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多数都认为普通高校的教育是长期而正规的,因此,就出现了重学历而轻经历的现象出现,经过几年的教育课程创新,对于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专业来说,很多课程的理论性较强,而它又和实际应用的关系十分密切,例如,“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等课程的理论教学,这些实践性较强的科研项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章节的逐层展开也会将所要讲述的课程内容变为核心内容,而不同的教材内容中的例子又较为零散。教学的实践表明,我们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该教材和课程的重点要点。
3.2 循序渐进进行专业课程培训
传统的实践教学都是单独的以某门理论课程来设定的,学生进行多次的实验都以验证性为主的,而专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也就得不到系统专业的训练与培养,要想改善这个状况,我们就需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和训练,并按照教学的内容与规律制定出详细而又层次的规划,合理组成教育内容体系,形成既独立又互为联系的教学内容。并在形成的过程中结合专业性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课程的设计和认知更为专业,使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能够进行系统综合的培训。
3.3 突出创新核心能力的培养
我们要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将专业的核心能力作为教育的培养主线,将技能的考核作为主要培养内容,并整合传统的学科内容,构建一个以核心培养能力为主的中心目标而努力。而且还要坚持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原则,对于实时操作性强的课程,学生要掌握好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教师要做到边讲边演示,学生做到边学习边练习。还要坚持实践能力与考证相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职能素养,充分利用应用电子技术的培训多多进行资格证的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183-02
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快,商务英语教学指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其教学核心已经开始由传统知识型教学转变为应用型教学。但当前许多学校并没有认识到上述内容,没有依照数字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指标形成对应教学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如何顺应商务英语教学需求,构建与数字时代相协调的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过分强调知识型教学
许多学院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都只强调英语知识型教学,只是对商务英语知识理论进行教育和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务英语的发展。除此之外,许多学院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商务英语经验描述和归纳,没有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直接造成知识型教学深度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务英语的发展。
1.2 核心理论构建不全面
商务英语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与语言学、国际商务学等内容息息相关。在对该英语教学理论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上述学科内容出发形成对应核心理论体系,这样商务英语研究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深入。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只是对商务英语理论进行分析,其教学理论体系支离破碎,缺乏核心支撑,导致商务英语教学一盘散沙。
1.3 学科资源运用效果差
商务英语学科内容覆盖面较广,教学资源较为分散。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科资源进行合理把握,依照学科资源形成复合型学习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务英语教学质量。教师无法合理运用学科资源,无法将学科资源整合、分配和转化,最终造成学科之间相互认可难度上升,导致商务英语教学成为一片“孤岛”,其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受到严重影响。
2 数字时代下连接主义商务英语教学的作用
连接主义教学是基于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途径,其主要以网络学习为基础,通过网络学习实现节点的连接,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科学化网络学习结构。该主义中明确指出教学核心是分散在多个个体、站点或软件中的,需要依照上述“节点”形成对应网络体系,实现节点资源、信息等的高效运用。连接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1)节点和信息源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通道,该通道的内容为学习;(2)不同领域、思想和观念之间的核心技能为其发现连接的能力;(3)连接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连接活动进行合理设置,要注重培育、理解和维护连接单元;(4)连接单元分析过程中要从系统着手,最大限度提升有效连接价值,而并非分析单一概念。
随着数字时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商务英语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构建高效益商务英语教学体系在数字时展进程中势在必行。连接主义形成了网络化学习结构,通过网状结构将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个人―网络―组织”的统一,对学习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该网络结构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进行了全面培养,为学生构建了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空间,对学生商务英语运用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连接主义商务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开放性内容作为教学核心,依照该教学需求对商务英语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不同学科提炼商务英语学习理论,以“嫁接杂交”法得出最凝练的商务英语学习原则,形成高度集成的多元学习理论;连接主义商务英语教学可以通过网络结构对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资源体系。在该体系中资源内容高度交叉,学科资源融合效益大大上升,这对商务英语学科内容的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上述资源集中和融合也为商务英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商务英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连接主义下商务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教学对象设计
网络连接主义下商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时要对教学环境、教学网络、教学资源进行 全面设置,选取教师和学生作为主要参与和执行对象,在该对象上设置师生教学空间、连接空间、表达空间等,形成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的连接结构。
3.2 教学板块设计
商务英语教学模块构建的过程中要对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学术交流、创新创业及友情链接进行合理设计,依照对象需求形成对应节点,具体板块见图1。
(1)理论知识模块:要设计静态及动态理论节点。静态节点要包括商务英语理论、商务理论、金融英语理论、营销英语理论等;动态节点要包括商务英语考试大纲、考试试题、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音频资料等。
(2)实践知识模块:要把握好知识内容,设置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实践、职场实践、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对商务英语软件平台进行完善,构建以国际商务流程为核心的软件系统,让学生在该系统中训练商务英语,模拟商务英语沟通情景。
(3)学术交流模块:要加强商务英语学术研究重视程度,构建学术交流节点,如学术会议、专家会议、教师科研、学术论文等。
(4)创新创业模块:要将创新与创业作为节点构建基准,在该需求下合理运用校外平台,如阿里巴巴、淘宝等。在该平台上进行创业建设,对优秀创新创业内容进行宣传和展示。
(5)友情链接模块:要依照连接主义教学需求对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工具、学习参考资料等进行拓展,形成友情链接节点,提升学生商务英语学习效益。友情链接板块可以适当加入商务报纸、电子词典、读音模仿等。
3.3 教学实施设计
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学生教学板块学习内容,要依照商务英语学科特点构建任务驱动型教学体系。该教学中教师对各项商务英语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强调,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商务英语学习,利用教学板块资料和内容高质量、高效益完成任务,教师与学生责任分明,教学关系非常突出。学生存在问题后可以及时通过学术交流板块与教师交流,与教师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教学完成后学生以调查、小论文、分析报告等形式将本课程中自身所学的知识进行阐述和上传,形成阶段性学习知识及经验总结。教师汇总上述总结并进行分析,给予学生相应学习建议及指导,将优秀作品在学术交流模块进行展示。
3.4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中要把握好总结性评估、阶段性评估两部分评估内容。总结性评估为期中、期末试卷测试成绩,阶段性评估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估成绩,即学生日常表现、学习任务完成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潜力、学习参与次数等。要依照上述两方面数据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给予学生商务英语学习迅速的反馈。
4 结语
商务英语是一门以实际运用为主的英语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连接主义可以从网络结构出发对商务英语体系进行丰富,形成持续的、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商务网络教学结构,对商务英语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开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该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知识连接和结构连接放在设计的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能力,从本质上提升商务英语学科构建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婷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3(1):7-10.
相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来说,环渤海经济圈在全国地位有不断弱化的趋势。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层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和加速对整个区域具有重大意义,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由于京津冀区域有两个直辖市,行政区划的限制使区域内经济不协调,这也导致教育在“一体化”方面较为封闭,为此迫切需要构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体系。
一、大数据背景及作用
当今社会,互联网从出现变得到人们广泛关注,经过这几年的飞速发展更是改变了商业,政府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他是一种新技术具有巨大的变革能力这便是 “大数据”。大数据(big date),或大量的数据,大量的数据信息是指手动所涉及的数据量太大,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内捕获、管理的过程,成为一个人类可以读取数据。大数据出现以后影响巨大,他给很多行业打开了一道信息大门,其中爆炸的数据更是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机会,减少了许多盲目的资金投放而且大数据的倡导者认为,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不是和因果有着很密切的关联,只要从大量的甚至杂乱无章的数据信息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即可。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1]。
在大数据时代,“用数据库( 包括教学效果、图书资料、办学经费、仪器设备、专业和课程、教学水平、学校情况、学生基本情况等数据群组信息) 可以达到全面监控教育质量的目的,形成动态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见大数据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或数字化教育信息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从京津冀三地的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角度看大数据可以极大的减少各高校老师之间的交流,联系学习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2]。
二、京津冀高等教育可以形成教育一体化的现实依据
京津冀是一省嵌两市的地域, 以北京,天津为两个核心以河北为辅助,京津冀之间地域相互连接文化内容相互交融,这本身就为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且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京津冀三地各政府和各行各业都在凭借自己资源优势,齐心协力相互帮扶,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自2005年以来,河北省首钢曹妃甸,批准进一步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资源同时,能源、生态、产业、交通等领域的发展和建设没有限制,特别是从北京到石家庄,北京到秦皇岛、石家庄到天津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切物质基础为一体的高等教育[3]。因此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经济基础,加快了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发展。
京津冀区域有着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丰富教育资源。北京既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 又是全国高等教育得中心。据统计,目前有32个附属学院,北京市,私立大学的总数超过200所学院和大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学位,文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的重点实验室,科学和艺术、科学、工程、农业、医学国家总数的55%国家重点学科,目前,共有44所在天津高校,其中,18个本科院校,高职院校26日,否则独立学院10所;职业教育,天津现在有2个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单位,65年国家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8年河北师范大学,其中26个本科学校10所省重点大学14所私立院校。高等教育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基础和必要条件[4]。
三、高等教育资源的划分
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本文将教育资源分为硬件资源的共享和软件资源两大类,并根据特点将高等教育资源的划分体系细分为了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等五项三级指标(表1),这一划分思路主要源于资源的主体性。从资源被动性角度来看,资源在使用方面存在使用效率和频率的差别,因此教学资源存在层次的差别,其共享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这种层次的差别。根据共享的层次划分,高等教育资源按照逻辑逐层可以分为开放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合作、教学资源共建三个逻辑层次。其中,开放教学资源在资源共享模式中处于最浅显层次,它主要是指W校中写生的课程、专业、实验室、实践培训基地、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和开放共享;教学资源的合作主要是指教学中学校对资源的管理,学校对于学生的大力培养,使学生成为人才,和学校对于教学的深化改革;更深层次的资源共享模式是教学资源的共建,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泛,比如:共建课程建设、优秀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共建教材建设,共同编写教材;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将高等教育和大数据信息联系起来,从共享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角度,数字化教育资源分为三类:教育管理资源、学习服务资源、教育通用资源。通用资源是按照标准规则来进行资源开发和建设;学习服务作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并提供相关服务。其中,以教育管理为核心,围绕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学籍管理、学校办公管理、招生考试和其他服务展开;学习服务包括:平台使用物联网技术来丰富高等教育的课程,这些活动在网络资源共享的环境下,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甚至可以形成一个学习型社会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建设系统的大背景是大数据的技术,而建设系统的主要任务则是搜集和开发利用优秀教育资源,建设系统主要任务是共享教育资源进行的第一步,数字化教育资源和非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相互应吸纳,相互补充,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主要是为了搜集和利用发展而生,而非数字化的教育资源要对搜集而来的教育资源进行数字的加工和制作,让其符合当代媒体文件的标准,建设系统还有其他功能,便是将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和合成,使他们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推广,分类和评估。
分类方式 涵盖内容
按要素分类 硬件数码照相机、摄像机、视频展台、投影、计算机教学软件、音频、视频、课件、网络、期刊数据
按资源基本类型分类 设计型:教学软件、音像教材、投影资料、多媒体课件
利用型:电子百科和教育音像等
集成型:交互系y、校园网、虚拟教学仪器
按资源应用目的分类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多媒体素材等图书馆信息检索、科研、教学、后勤、财务系统管理、常用软件下载
按资源素材类型分类 多媒体信息资源、图像类、视频类、影像类、教学软件、教学方法模板、学生参考文献、工具书等计算机辅助教学类练习性、实验性教学资源
五、大数据帮助高等教育做好教学评估,促进教育客观,全面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教育评估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首先,形成发展性教育评价的观点,强调发展的主体性教育评估对象为目的,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重视学习过程,学习经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第二,扩大教育评估的范围,强调教育评价对象不仅限于学生,还应该包括如课程、教师、学校对教育活动有重要影响的内容;第三,反思的片面追求成就,强调考试成绩不等于物理测量的直观意义,在教育评价不仅可以被简单的数字决定。在网络成为基本的日常学习平台的大数据的时代,“使用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内容分析等技术和学科的发展,使得“评价的增量评价”、“进步”的发展性评价的特点,技术和方法的保护[5]。大数据既能变革教育评价理念,扩大教育评价范围,还能为教育评价提供技术和方法。
六、优质资源之间的流动
面对京津冀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京津冀地区之间流动。在教师方面,为了使失衡的京津冀地区的师资均衡发展,可以利用北京和天津的人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走出去”的战略,“引进”,所谓的“介绍”,即政府应努力构建她霁创造有利条件,施工阶段,河北省在吸引人才和天津工作能力,所谓的“走出去”是北京和天津的著名院校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普通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或者使用休息日或假日讲座在北京和天津著名的学院和大学,以改善河北高校教师的自身素质[6]。不仅师资力量要流动,而且各高校之间的优秀教育资源也应流动,例如像尔雅课这样的优秀公开课,可以各个高校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让各大高校支架互相联系起来,从而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七、结语
在京津冀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教育的均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发展带来了爆炸性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我们利用大量的信息和技术才能准确地把握京津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利用大数据所带来的技术使教育资源得到平衡,在教育方面实现环境和机会的平等,促进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消除京津冀一体化中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为京津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诚.大数据数据理念和媒体转型发展[N].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6-1-17,(104).
[2]徐勇.大数据时代观下的教育质量监控(下)[J].师道,2014(5):33.
[3]庄世英.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构想[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一、数字化环境下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微课”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类型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当代大学生的追捧。当代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多为九零后,手机以及电脑网络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作为一个服务学生的良好信息平台,具有传统课本教学内容所无法比拟的共享性、即时性、开放性。加之,微课的出现,更是给高职英语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不仅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来了更多知识获取的机会,更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锻炼提升。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大都通过两个方式。一方面是通过购买专业结构的成品学科资源,另一方面是通过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老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完成。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查找到大量的英语学习内容,还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在线测试、与教师在线沟通等方式来提升英语学习的全面性与便捷性。
二、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规范性和通用性。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规范体系,不具备通用性,对教学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拥有各自的教学资源库,但是没有实现共享与沟通,未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系统管理维护体系,造成了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成本增加,而且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库的最大效用。
2.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英语实训素材。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性的素材内容,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优势和特色。甚至很多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就是一个海量的试题载体,存放着大量的历年考试习题以及各种网络教学内容。还有的高职院校只是把教师的教学备案放入到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里。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里缺乏针对性的实用性教学资源,没有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放置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英语实训素材内容。重复、老旧的教学内容无法调动学生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与自主性比较强,没有新意的资源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降低资源库的使用率。
3.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有一些教室的网络覆盖率低,硬件设施水平较低,数据资源库的支撑平台的技术问题较多,存在技术上的缺陷。很多高职院校的资源库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校园内网上共享使用,校外不能够共享使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库利用率较低。
三、加强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措施
1.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资源库的专业管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专业有效的及时管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源管理,第二部分是系统管理,第三部分是用户管理。通过专业团队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专业管理,可以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维护,提供最大限度的技术支持,能够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不同高职院校之间英语教学资源库的交流与共享,建立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先进实用教学资源更加畅通。
2.严格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准入条件。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要重视英语教学资源的挑选和审查。不仅要注意教学资源的质量水平,而且要结合学生的设备便捷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微课的乐趣所在。与此同时,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在入库之前要进行专业的评定,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与等级。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实用性教学教材的引入,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全面提升自身的英语素养水平,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更好的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健全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机制。当前,高职学生大都存在机不离手的现象,喜欢使用手机观看视频,结合这一现象,可以大力发展微课教学资源内容,使用图形、动画等方式,编制十分钟左右的语言教学课程,类似的教学学习资源可以更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总结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正在随着时代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这也为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在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让教师更加透彻的优化教学目标,可以让高校更加便捷的实现教学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职英语资源库的建设水平一定可以提升到新的高度。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认为职业教育不仅是为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更是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因此,在新时代下,我们应充运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在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积极促进中职课堂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一、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中职课堂教学诊断方法
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与教学资源,尽量以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提升相关知识传授的效率与质量。但就中职学校当前的教学成果来看,数字化课堂环境的构建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通过有效的诊断方法,明确其成因,进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对中职课堂教学进行诊断,需要通过观察、调研的方式,了解教师的真实思想、主要运用的教学方式、对现有数字化设备的运用状况等,对课堂教学当中的真实情况进行整理与总结。不同的中职学校都有自身的教学优势,因此,应以自身的发展实际为基础,客观地评价相关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及时处理已经发现的问题。
在进行课堂诊断时,应将教学行为诊断作为重点环节,可通过随机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理念、方法;进一步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应,可以有效诊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否考虑到了学生需求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诊断的帮助下,教师能够及时改进不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中职教师教学水平的专业化发展。
二、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中职课堂教学诊断结果
笔者以南宁市部分中职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各个科目的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的诊断,最终得出以下两点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落后。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的问题,而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并不适用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未能从根本上形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课堂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方式依旧以被动学习为主,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大,缺课、逃课现象较为严重。另外,在数字化课堂环境下,学校方面虽倡导教师采取数字化教学手段,但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不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或在运用过程中缺乏灵活性,运用方式较为单一,仅仅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陈旧的课件内容,技术应用效果不够显著。
(二)数字化教学设备不足。在数字化课堂背景之下,学校方面对于课堂教学创新持支持态度,但由于资金等原因,导致数字化教学工具的配置量无法满足课堂教学全面数字化的改革需求。尤其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技术仪器设备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每一个班级的日常教学需求,仅能配置 1-2 套数字化教学工具,依次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另外,部分中职学校虽具有较为完善的数字化设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性能大幅度降低,无法支持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导致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三、数字化课堂环境下的中职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中职教师教学观念应得到有效更新,首先,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其次,教师本身应正确认识数字化课堂环境对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促进作用,以积极的态度对相关技术运用等进行虚心学习。学校方面可与教学理念、水平较为先进的中职或高职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组织校内教师外派调研,学习先进的理念与经验,传递给本校教师,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效果的提升。
另外,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字化课堂环境,为课堂教学带来技术支持,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字化技术与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在英语口语学习中,需要基于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展开教学活动,因此教室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为依据,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而为其分配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任务。而数字化技术,能够支持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顺畅沟通,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设备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数字化教学工具,?ρ?生的吸引力有限,所以教师应从多媒体呈现的内容上着手。多媒体设备的作用不仅仅是代替板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教学内容。当前中职学校中平面设计、电脑美术、动漫制作等较为新颖的科目都难以通过文字呈现,让学生了解其原理与相关流程,而金融事务、电子商务等科目当中包含众多抽象的概念理论、单一的论述或解释,学生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理解。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课件内容,编辑实际案例引导教学,以漫画的形式展现抽象的理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二)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数字化信息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数字化技术在中职学校当中的应用与推广。完善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能够推动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当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前,翻转课堂是一种十分适用于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字化信息平台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中职学校中网店美工课程教学为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整个课程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建设一个网店美工课程的专用空间,并上传相关课程视频、作业、测验、学习资料、公告等,在讨论区,学生可以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帮助下,教师还可以完成微课制作等操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的电子资料,丰富学习资源。其中,微课的制作主要引用网络优秀视频,例如,可借鉴微信平台当中有关的教学资源,或自行录制教学视频,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或改进等。网店美工课程当中“商品详情页制作”的教学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可基于其内容丰富性,分别制作并上传“详情页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项(上)”和“详情页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项(下)”,通过两个微课视频系统呈现教学课程,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相关知识。微课上传之后,学生可在平台的评论区当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发表一些心得体验,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这些言论判断学生对于微课及本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有效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设计等,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课堂教学成绩和个人提升的重要渠道,是反馈教师教学能力、综合文化素养的直接体现。数字化课堂环境的构建,也要从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视角,实行教学工作实践中“反思”。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1)各门类图书编辑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如外文、医疗、科技、建筑、美术等专业图书,文史哲等普通文科本科毕业生难以胜任,缺乏专业知识的编辑出版学尤其如此。图书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要载体,信息传播体系中,知识的生产、加工与传播是难度最高的,让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来担任,显然不合适。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
(2)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纸质图书将逐渐成为高端、小众化读物,畅销书毕竟只是少数。包括纸质和数字在内的图书编辑需求量将会逐渐减少。
(3)研究生层次的毕业生大量供应,图书编辑在整个文化产业链上作为相对高端的岗位,更青睐研究生层面,编辑出版学本科毕业生做图书编辑的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4)目前就业情况已经证明了该目标设置的不合理,每年能够进入编辑行业的比例很低,而且大多在小报小刊和网站,无法胜任一般图书的编辑工作。该专业就业去向的设置一般是“书报刊出版单位和文化传播单位”,但实际情况与目标相去甚远。
2 着眼于大传播、大出版,将专业方向定位于“信息加工与传播”,突出文字编辑能力的培养
(1)正确认识传媒环境,理解编辑出版学在其中的位置,将核心能力定位于“信息加工与传播”。每个专业还是应当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不可取代的特质所在,否则该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编辑出版学的特长是“信息加工与传播”,特别是文字信息。在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中,该专业最擅长的应该是文字信息的传播,其能力就是文字信息的编辑、加工、复制、传播等。图像、声音都不是我们擅长的,以普通文科为基础来招生和教育的专业,既没有美术功底,更不能以发展计算机技术为目标,不能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在全新的传媒环境中,应当突出一种技能,兼顾其他技能,以文字信息传播为主,图像和声音为辅。
(2)本专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人文社科通识+编辑能力+传媒人才素养。如前所述,缺乏“专业知识”是该专业的软肋。笔者认为,软肋可以变为优势,那就是通识教育,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要有所涉猎;传播学、社会学、传媒管理、营销学等社科知识要有基础;具备编辑能力即信息加工与传播能力;具备传媒人才的基本素养。这样,作为传媒工作者,其优势就是某个专门学科所不具备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既有别于文史哲,也有别于一般社会科学,这也就是核心优势。
(3)就业去向不局限于出版行业,而是着眼于大传播,面向整个传媒业。随着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书、报、刊、广播、影视以及网站等各个行业之间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新闻出版总署与广电总局的合并也传达出这一信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定位也不再是狭隘的“为出版行业培养人才”,而应着眼于整个传媒行业,以及非传媒行业中的各类文化传播工作。无论何种媒体,编辑的原理是共通的,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能力也是共通的,在培养目标上应当围绕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来设置课程。学生应当掌握普遍的原理与基本的文字技能和编辑加工技能,再通过实践对不同媒体加以了解。应当强调从事某个工种的能力,而不是强调为哪个行业、哪种媒体服务的能力。
3丰富教学内容,重新设计课程体系
3.1调整以纸质图书出版为主导的课程模式,增设通识课程、能力培养课程
目前核心课程依然围绕图书出版而设置。所谓“出版无学”,出版学本身并不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问、没有一个系统的学科体系需要深入学习,更多的是实践理论和应用知识,所以一旦把其拆开,方方面面都开设一门课程,其结果便是内容重复、单调,花费时间而并没有学到丰富的知识。应该将该类课程取其精华进行压缩、合并,减少课时,同时增设通识课程,在已有的传播学、营销学、统计学等基础上,增设文学、历史、哲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基础知识。
能力培养课程目前是薄弱环节,学生动手实践机会较少。除了现有的杂志编辑实践、图书营销、毕业设计,还应当增设写作训练、报纸编辑、网站编辑等实践模块,而且不应当只体现为一门课程,而是将其作为贯穿四年的能力培训项目。在能力培养中,以文字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使学生能够阅读、写作、表达、编辑、加工、宣传、营销,从而胜任信息传播的工作。
总而言之,应改变以“传授理论”为主的模式,不是讲授“技能型知识”,而是着重知识学习,加强能力培养,提供技能实训的机会。
关键词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注意力差,学习积极性低等特点,所以第一节的绪论课重点要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笔者采用展示上届学生制作的电子产品与放映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效果很好。课前笔者挑选一些上届学生制作的音乐门铃、声控彩灯、八路抢答器、直流稳压电源、收音机等带有声光特色的实习产品展示给学生。他们兴致很高,都动手尝试感受产品制作效果,这样他们就会想到自己将来也可以亲自制作,从而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以此达到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的目的。这时,教师再引入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但是由于课本这一部分内容很抽象,且枯燥,学生不好理解。笔者从网上搜集一些图片,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内容。然后笔者大致讲一下这门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尤其是对口高考所占的比重和对电子技能实训的指导作用。最后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对学生的具体要求。这样整堂课下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明确了学习目标,知道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迈出了学好本课程的第一步。
二、重视课堂复习环节,巩固基础知识
虽然教师教给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但是总有一些学生做不好,学生能做到提前预习的并不多,而能做到课后复习也就很不错了。因此为了巩固教学质量,课堂复习检查就显得很重要。笔者一般采用“一题多问”连珠炮式提问法。对一些概念和原理由浅入深地提问,并且同一问题先由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再让三四个中等和较差的学生重复回答。这样实现了优等生带动中差生学习的目的,也是对差生的鼓励和督促。比如复极管的知识时,先提问它的特性是什么?差生可能不能直接说出来,但是先让优等生回答,再让差生重复,这样既照顾了差等生的自尊,也让他们在回答正确后增强了自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上课的注意力;然后再逐次深入提问什么是单向导电性?什么是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有什么特征?硅管和锗管的死区电压和导通电压值各是多少?……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提问都很顺利,这种提问方法很受学生们欢迎。
三、发挥课堂导入的启发作用,把预习搬到课堂上
因为中职学校学生多数不善于预习或者预习根本看不懂,所以笔者采用把部分内容的预习搬到课堂上进行的方法。这样逐渐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毕业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设置复习提问的最后一个问题要带有启发性,这样就能很好地导入新课。比如在讲授分压偏置放大电路之前,复习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和静态工作点的估算,由IBQ的计算公式得出该电路不能自动调节静态工作点的缺点,引入能自动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分压偏置放大电路,然后指导学生预习本节课的部分内容,并回答板书的问题: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原因有哪些?②分压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比基本放大电路多了哪些元件?③怎样稳定静态工作点?虽然这些问题学生都能很快在课本上找到答案,但是这样可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解,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有很多理论都很抽象,微观世界的运动和构造对学生来说都很难理解。通过引入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课件中的声音、图像以及教学视频就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产生的过程,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与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易感知。比如二极管PN结的形成、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实验演示、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流分配关系的动态演示等等。如果这些理论单凭“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 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导致课堂一片沉寂,学生没有任何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新颖的立意、精选的教学图片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眼球,精心制作每一个教学课件。当然如果课本带有教学光盘,课件、光盘和老师的讲解三者统一起来,教学效果会更好。
中图分类号:B834.2; TU-8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6.0007
近年来,国家推动下的城镇化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利用的结构,并导致了资源、环境及开敞空间的供给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景观科学作为研究地球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的这一工具,对协调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提供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的规划或设计方案发挥了重要作用。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是景观科学中的主要研究内容,我国的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理论研究上常常合在一起讨论[1],实践上具有景观类型、尺度大小和工序先后之别。欧洲的许多国家与我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属于不同性质的两条工作线路,这一特征在德国尤其明显[2]。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国家的行政体制、学科传统和地域文化均有较深层次的关系。但是,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二者又具有普适性的差异、联系,以及存在相互促进的可能性。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其应用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并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如:近几年备受关注的地理设计(Geodesign),皆在提供传统设计的输入界面,增强科学分析比重,拓展公众参与范围,其系统思想和完美的技术构思可以为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提供技术支持[3]。基于对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二者之间模糊性的认识,本研究从二者的差异性和相互促进的可能性方面进行分析,并讨论数字技术在二者中的支持与融合作用。
一、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差异性表现
我国的景观规划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分为概念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扩充设计和施工设计等环节(见图1),不同类型的景观规划项目中有时会略有差异。欧洲的环境规划是景观规划的原型(见图2),因此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和规范性[2]。比较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二者的目标任务、理论支撑、实施依据、成果导向以及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
图1 我国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流程
图2 欧洲的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工作流程[2]
(一)目标任务
欧洲景观公约(ELC)的目标是共同致力于保护、管理和规划景观,解决所有的景观问题[4]。多数研究认为景观规划的目的是保护动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并将其作为评价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方法、技术手段和理论模型[5-7]。景观规划过程中,对于规划成果的价值通常较少使用艺术表达手段。景观规划师可利用技术手段对规划区域的景观特征进行评价,列出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价值。市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对景观规划师所提出的初步景观规划目标进行评议,提出不同群体的兴趣和文化偏好,最终确定规划目标。
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曾总结景观设计的方法共有7种[8],其中预期方法(Anticipatory Approach)是景观设计师常利用的经验方法,是结合专业知识和审美取向的再现过程。景观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利益主体所关心的,设计方案的产生与信息反馈、方案修改是个反复、非线性的过程。景观规划的任务是维护或重建景观功能,提高景观系统的服务能力,而大众的个性审美并不是规划所关注的主要任务。但是,景观规划需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并具有清晰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规划过程清晰、透明,大众或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督、提供建议,体现更多的是线性过程。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有区别的。景观规划受到预期性的硬性目标限制,成果需达到预期目标,多数为公益性项目。而景观设计的任务是促进或改善环境,使受众群体达到心里舒适、视觉冲击及改变行为的艺术效果。
(二)理论支撑
景观规划的理论更多的是基于大众行为心理、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等提出的,而且其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通常和城市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常见的景观规划理论总是融合了城市策略和市政策略,例如:精明增长(Smart Growth)、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低冲击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等。景观设计因其是营造空间的艺术手段,所以主要考虑造型和美学、心理和情感等。但两者在实践中都需要较多的数据支持,通常来说,景观规划的数据多用于定量评价分析,景观设计的数据常来自实践经验或定性判断。如:景观都市主义本身就是通过多因子的叠加分析得出的规划方案成果,至于生态基础设施则有更多的相关生物、能源的规划设计标准。景观设计的内容有更多的感性成分;如:芦原义信(Yosinobu Ashihara)在《外部空间设计》图书中明确地对高度和距离的比例(D/H),对消极空间(Negative Space)“N”和积极空间(Positive Space)“P”作了详尽的分析,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三)实施依据
景观规划的目的决定了受到法律强制性的约束,明确规划的目标与程序,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时间序列清晰并透明。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自由度上主要表现在项目的法律依据和工作方式。景观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依据上,景观规划常根据资源、环境、污染及防护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和日本各地区的景观管理条例,法国的景观保护法等[9-10]。景观设计相比景观规划在设计依据上显得相对自由,而设计特有的灵感创作和非线性工作方式,决定了服务对象无法透明的跟踪景观设计进度。对于我国的景观规划阶段,侧重对项目的目标定位、指标控制和相关指数的计算,而设计阶段多注重艺术表现。
(四)成果导向
景观规划是配合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在用地、交通、能源、生物等角度的一种综合思考,甚至于在美国的景观规划是先于或至少和城市规划并行的一种城市综合规划。而景观设计则更多的是考虑使用者置身于场地中的切身感受。景观规划可以说是一种巨系统,其成果可以影响城市和区域的某种格局,如:深圳市编制的《深圳市关键生态节点规划》就是致力于解决生态破碎化的问题并构建科学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又如北京的奥体森林公园,本身也是作为城市的生态廊道出现的,其对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应有相应的尺度、面积、宽度、连续性、可达性等相关的指标。而景观设计更多是带来景观空间、视觉体验和情感记忆的感受,这样的成果需要我们对景观空间的形态、大小、色彩等有对应的量化标准。因此,对于景观规划与设计两种不同类型的方案成果,我们的评判体系也应有所侧重。
(五)技术手段
相对景观设计来说,景观规划是一门处理城市中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的技术学科,而景观设计则更多的是一种空间艺术。对于景观规划项目,我们更多的是处理地块之间的分隔、连接,功能之间的并列、包含等关系,同时综合考虑其与交通、水系、绿地、廊道之间的关系,其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分析、统计、预测等,景观设计的项目主要在于提供活动、回忆、交流等场地,而核心则是构建公共开放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景观规划的技术手段更多是功能性的,有明确的数据指向,而景观设计较多的是艺术性、表现性的,其表现形式可能多变。作为数据支持,景观规划可能更注重系统性,景观设计的数据会更注重丰富性、多样性甚至于独特性。
二、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相互促进的必要性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任务目标、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上各有特点,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维持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上又具有共性,因此二者具有根深蒂固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根基。
景观规划的性质决定了其多由行政部门主导,旨在保护国家、区域或地方上的各类资源,如森林、湿地、湖泊,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碳氮平衡。景观规划常具有更高、更宏观层面的重要价值,但是完成后的项目在视觉上不易引起大众的注意。而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丰富,通过多样的展示、宣传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众对景观规划工作的认识,也有利于保障景观规划成果的顺利实施。
景观设计师创作思想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决定了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景观设计人员参与规划的过程,可以充分地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并表达他们的诉求,也可使规划过程和目标可视化、形象化。景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景观设计的科学理性,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如:对场地的景观设计较少关注基础条件的分析、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常用定性的方式去判断设计场地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小尺度景观设计上不考虑这些因素还不会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在较大尺度的场地设计上必须基于科学和价值作为前提,才能避免或减少景观设计对环境、生态和社区居民的不利影响[8]。而景观规划可以弥补景观设计的不足,景观规划过程中对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可以为景观设计提供对场地背景深入理解的资料。在法律框架、资源、物种保护方面,同样可以弥补景观设计的相关不足。
三、数字技术对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融合支持
数字技术的进步得益于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行业的支持日益增强。数字技术促进了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分析手段的变革,同时将促进二者更好地衔接和融合。下文从数据获取、地理分析、公众参与和决策支持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据获取
基础数据是各类规划的基本保障,数据获取是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初期的主要任务。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拓展了基础数据获取的途径,如:我们所熟知的3S技术、风环境模拟技术及热辐射模拟技术[12-13]。不同尺度上的数据以混合数据格式储存于空间数据库,分别应用于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规划的成果数据库为景观设计提供设计依据,将使得景观设计过程更加高效。
大尺度的森林、湿地规划中,规划人员利用解译后的遥感图像或航片,结合移动GPS的现场定位,或具有定位模块的数字摄像设备,可以提供基础性的规划数据。虽然前期具有较大的经济投入,但这种获取数据的方法具有高效、准确、节省人力等诸多优点,特别在人无法涉足的区域,其优势表现更为明显。在中小尺度的规划项目中,Google地图经常被设计师用来获取规划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信息,利用CAD软件勾绘地表信息并建立属性。对地理位置准确性要求较高的景观规划区域,可利用便携式GPS选取关键的边界、拐点、地物等特殊特征点,收集所需地理坐标校正地理位置。另外,Fisheye技术、123DCatch技术以及相关的模拟软件在景观规划初期的数据获取阶段均有广泛应用[14-15]。
此外,城市景观的微气候分析也有较多研究。如:风环境模拟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可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风向、风速和湍流模拟数据[12]。而因热岛效应(Heat Island Effect)引起的城市热环境数字模拟研究,也被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所关注[16-17],这类通过数字技术模拟或计算的研究,可以为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础性的分析数据。
(二)地理分析
1969年,麦克哈格的Design with Nature著作的出版开启了理性规划的先河,其核心思想就是地理要素叠加作为景观规划的依据。“千层饼”式的地理分析方法现已成为GIS技术的象征性符号,但这种技术发展的理念仍根植于景观规划思想。
目前,为了保护景观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发挥景观系统的服务功能,景观规划工作必须结合规划区域的地质、地形、水文、植被、动物、气象、文化以及周围环境,这也是斯坦尼兹常说的景观规划要基于科学、基于价值,特别是在较大尺度上更应关注这些[8]。因此,数字技术为这些因素的分析与评价提供了可能。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项目中,如雨水汇流与排水、景观道路的优化、假山与池塘或微地形的填挖方均需要利用GIS技术,以辅助规划项目的科学计算和顺利开展。另外,对于景观规划区域的光照、湿度、风速、坡度等生态因子和微气候的分析与评价结果,可以作为选择合适的景观植物以及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提供科学依据。
(三)公众参与
早期的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项目在公共参与上略显滞后,纸质调查表、调查问卷以及宣传材料是规划主体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主要手段。这种工作方式的主要缺点表现在效率低下、参与数量不足、反馈信息不畅,显然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成果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人与景观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公众参与在实践中常结合使用[7]。如:利用PPGIS(Public Participation GIS)方法使利益相关者充分理解景观规划的目的,并通过一些规划流程、技术平台、统计表格、栅格或矢量化的艺术表现,对公众进行宣传引导[11]。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成功应用到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领域,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Web-GIS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将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项目详细信息出去,借此广泛收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建议、意见和愿景等反馈信息,用于方案制定的决策依据[11]。在规划或设计的各个环节方面公开透明,让公众充分了解项目的进度和内容。但是Web-GIS的应用,在现阶段也存在一定的限制[18]。如:网络GIS的界面相对比较复杂,未经专业训练的普通市民在使用上将受一定影响;GIS的功能和运作多使用定量的方法,定性地对当地的文化背景及影响要素的描述较少;GIS缺乏高效互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和参与过程。最后,GIS技术的复杂性较高,仅允许使用者浏览,而缺乏丰富的查询语言。
(四)决策支持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方案,在最终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反复的修改,在不同的规划或设计区域、文化背景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目标和侧重点会略有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因此,对于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工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划或设计方案的科学寻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招标单位或公众对景观规划、景观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判断及决策。目前,景观植物规划领域,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9]。
在可持续城市规划领域,目前类似的决策工具已有讨论。如:AECOM公司开发的可持续系统集成模型(Sustainable Systems Integration Model,SSIM)具有综合、直观和易用的特点[20],该模型可提供城市规划中的三个阶段的决策支持:阶段1的城市形态评价,通过基于GIS模型工具比较可持续相关指数,选择城市形态方案;阶段2的基础设施系统模拟,评价可持续实践和措施并分析基础设施水平;阶段3的控制规划优化,选择水资源、能源、交通等规划要素的最佳组合达到控制性规划优化目的。可见,SSIM可为规划中各个环节提供决策支持。另外,建筑领域中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提供了从概念设计到运行、维修及拆除的全过程跟踪和查询,可借助于该系统提供相关的决策和支持[21]。
但在不同景观方案的决策方面,目前还存在着景观价值定量计算、景观美学评价以及评价主体的差异性等诸多困难或问题。通常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人员可结合景观管理部门、景观受益群体的建议,采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确定最终实施方案。方案决策数字集成方面,今后还需要开发出便于科学评价、科学决策的支持系统,为景观规划和设计人员提供便利的分析与决策工具。
四、结 语
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目标、方法、内容、手段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已呈现明显的相互衔接和融合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在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数据获取、空间分析、成果表现、决策支持等环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数字技术必将作为一个桥梁促进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更加高效地衔接和融合,使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共同服务于人类美好家园的创造和维护。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Warren-Kretzschmar, B.,Haaren, C.,Hachmann, R., et al[C]. The Potential of GeoDesign for Linking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2012:168-179.
[3]Miller, W. R. Introducing geodesign: The concept[R]. Redlands: Esri, 2012.
[4]Jones, M. Th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 and the ques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J]. Landscape Research, 2007,32(5):613-633.
[5]La Rosa, D.,Privitera, R.,Martinico, F., et al. Measures of Safeguard and Rehabilitation for landscape protection planning: A qualitative approach based on diversity indicator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Management, 2013,127:S73-S83.
[6]Bonnot, T. W.,Thompson, F. R.,Millspaugh, J. J., et al. Landscape-based population viability models demonstrate importance of strategic conservation planning for birds[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13,165:104-114.
[7]Mellqvist, H.,Gustavsson, R.,Gunnarsson, A. Using the connoisseur method during the introductory phas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J]. Urban Forestry and Urban Greening, 2013,12(2):211-219.
[8]Steinitz, 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o the 21st Century-Methods for Digital Techniques[D]. Peer Reviewed Proceedings Digit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0:2-26.
[9]罗 涛,刘 江.从“家园美化”到“景观规划”:德国景观美学资源评价理论发展综述[J].国际城市规划,2012(1):84-89.
[10]许 浩.景观规划与法规体系研究[J].建筑师,2005(4):28-31.
[11]De Meo, I.,Ferretti, F.,Frattegiani, M., et al.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 to support a bottom-up approach in forest landscape planning[J]. Iforest-Biogeosciences and Forestry, 2013,6(5):347-352.
[12]Blocken, B.,Janssen, W. D.,van Hooff, T. CFD simulation for pedestrian wind comfort and wind safety in urban areas: General decision framework and case study for the Eindhoven University campus[J]. Environment Modelling Software, 2012,30(1):15-34.
[13]Lindberg, F.,Grimmond, C. S. B.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and building morphology on shadow patterns and mean radiant temperatures in urban areas: model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1,105(3-4):311-323.
[14]Santagati, C.,Inzerillo, L. 123D Catch: efficiency, accuracy, constraints and limitations i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fiel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in the Digital Era, 2013,2(2):263-290.
[15]Chapman, L.,Thomes, J. E.,Muller, J. P., et al.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rmal fisheye imagery in urban environments[J].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2007,4(1):56-59.
[16]Lenzholzer, S.,Brown, R. D. Climate-responsiv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educa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61(20):89-99.
[17]Lindberg, F.,Grimmond, C. S. B. Nature of vegetation and building morphology characteristics across a city: Influence on shadow patterns and mean radiant temperatures in London[J]. Urban Ecosystems, 2011,14(4):617-634.
[18]McHugh, R.,Roche, S.,Bédard, Y. Towards a SOLAP-based public participation GI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90(6):2041-2054.
[19]Wei, H.,Huang, Z. From Experience-Oriented to Quantity-Based: A Method for Landscape Plant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in Urban Built-Up Area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Forestry, 2015,34(8):698-719.
[20]Georgoulias, A.,Farley, E.,Ikegami, M. Sustainable Systems Integration Modeling: A New City Development in Tanggu-Baitang, China [D].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2009:1-32.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爱的教育》这部书是意大利着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他出生于1846年10月31日,是小说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他的作品有《军营生活》、《西班牙》、《巴黎游记》、《爱的教育》等等。他从小就酷爱学习和写作,在1886年创作了这部被誉为世界少年最优良的读物之一的《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原名叫《心》。这是他的作品中间算是销行最广的书。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来写的,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反映了社会个阶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感情的处置方法。100多年以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的原因是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说的是:小主人翁——安利柯,在街上散步的时候,遇见了一个非常瘦弱、脸色苍白,还抱着一个小孩子的女乞丐向安利柯讨钱。他什么也没给这个女乞丐,只是看着她就摆摆手走开了,其实安利柯身上装着许多钱的,他只是不想把钱给那个女乞丐。安利柯妈妈她是这样说的:“你不该这样。一个真正不幸的人伸手乞求时,我们不该视而不见、假装不知啊,尤其是为了吃奶的小孩儿而乞求的母亲,那怀中的小孩说不定正饿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位母亲该是怎样的难过呀!假如你母亲——我,不得已要对你说‘安利柯啊,今天不能再给你食物了’,你想,那时的我,心里会是怎样的难过的呢?”
回想起了他母亲说的话,我想起了以前,曾经站在我面前的、那些要求我帮助的那些穷人,家里也说不定一样有正饿着的老人和小孩正需要我的帮助,如果当时我可以给他们一些钱,或者就一个硬币,他们一定会感激万分,可是我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因为我当时认为他们这一些又脏又臭的乞丐根本不需要我们大家的同情。
我希望大家一起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一起创出一个爱的世界!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恒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不以动,爱就是充实了生命,正如盛满了酒杯。”在看《爱的教育》时,故事中的情节深深地感动着我,使我不禁好几次流下了泪水。我并不在意这本书的文化价值有多高,只要这本书流露着真情实感,让人看了流连忘返,这就是一本好书。
《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坚忍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当然,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师、他们给予了安利柯最无私的疼爱,教会他宽容与理解。这本书还有一个每月故事的版块,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对家国情怀做了最好的诠释,读起来让人心头怦然一震,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保卫祖国,使祖国变得更加繁荣!《爱的教育》这本书中令我最感动的是《费鲁乔的血》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费鲁乔的孩子总和人家打架,和人家赌博,是个坏孩子。可他却有个爱他的祖母,祖母见费鲁乔又和人家打架了,便教育他要做个乖孩子,不要走歪道。费鲁乔心里知道错了,很悔恨自己当初的行为,准备和祖母道歉。可就在这时,两个强盗闯了进来,祖母认出了其中一个强盗,强盗察觉自己被认出来了,便拿着刀向祖母扑去,费鲁乔见状,马上扑在了祖母的身上,挡了那一刀,强盗走了。夜宁静得可怕,费鲁乔的灵魂已经去了天国……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了费鲁乔对祖母那深深的爱,故事诠释的爱是那样的真诚。我想,天国的费鲁乔肯定已经化身为爱的天使,永远守护着他的祖母。。
经典是不畏惧时间的,虽然经历了一百年的光阴,但这本《爱的教育》依然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引导着每一个阅读它的人感受爱的芬芳!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爱是人间最美好,最无私的事物。有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有同学之间的关爱,有家长对孩子的爱……
生活中的爱无处不在,它们是从一些小的事情体现的,但同时也给了我很深的教育。所以近日,我就读了这一本《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由意大利作家根据他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小学四年级男孩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通过塑造一个个渺小,而不凡的人物形象,在我的心中荡起一阵阵的情感,整篇文章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身边的善与恶,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Based on the digital campus network environ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Wu Yongqi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utline of basic curriculum reform,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urriculum structur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ode has been quietly build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y class becomes the new curriculum structure reform and the key content, this series of changes is still in the continually forward exploration. In this great in strength and impetus to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e students learn all the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transported for life practice, has become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reform new difficult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for students’ subjectivity, participatory, creative play to create a good foundation, to promote the school towards the autonomy of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Key words】digital campus; network environment; virtual teaching; task drive; network moral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 “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方向转变。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计算机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以便顺利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在此,我简要谈一下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以此共勉。
1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更新
计算机是一门前沿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发展更新快。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响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观念,做现代教师,树现代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由此可得,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问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计算机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目前,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型教学模式探讨活动中,网络环境是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具备如下优势:
(1)交互性: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界面,窗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网络电子教室的建立,增加了屏幕广播、网上监视功能,给交互式学习创造了条件;
(2)实时性:计算机具备高速传输信道,老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留言板、BBS、电子邮件等都可实现在线跨时空的信息交流。
(3)开放性:开放性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超链接的指引下,在Internet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到达事先不可预料的地方;因为开放性,老师可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综上,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加强专业学习,掌握相应的网上学习系统开发技术,使之有效为学校教学服务,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推进基础课程改革的进程;
2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它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促进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构建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学生的地位作用,教学方法、手段都发生了本质变化。
传统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老师占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教育,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是一种忽略人性的教育;现代教育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创造地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将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探素与创新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总而言之: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新的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更具有优越性,在网络教学中,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关系更容易体现直接、平等、合作关系;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来源于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进行自我构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也可创设情景,给学生提出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寻找、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学习,增强协同工作能力。
3 网络环境下教学实践体会
(1)研究学生、分析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学生、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素。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心探求未知领域。学生的兴趣大致来源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人对自己喜好的事物感兴趣,另一个是在老师等外界力量引导下产生的兴趣;试问一下,从小学到中学,没有老师教学生玩游戏,可他们却玩得轻车熟路,炉火纯青。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兴趣,他们会主动体念游戏带来的乐趣;相反,在一次课堂上,我在讲网页中调整表格的行高、列宽时,给一个同学讲了3遍,让他给同学演示一下,结果他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他根本就没听,为啥?一句话“没兴趣”。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机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可以实时创设教学情景。
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学科中,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半点含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逻辑地进行推理;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这两句话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大不相同,前一句的意思是“只要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梯形”,显然是错的,后一句话强调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才是梯形”,这种说法才是严谨准确的。由此,不难看出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含糊、随便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熟读教材,准确把握概念,正确理解概念。否则,如果自己对一些数学概念都很模糊,如何去教学生。
二、数学语言的简洁
这大概是数学课堂和语文课堂最大的区别吧,数学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它要求教师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来阐述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解决“疑难病症”,以此来探究发现“数学奥妙”。
在平时的课堂语言中,我做得最不够的就是这一点,对学生“关爱”过多,不放心学生的理解能力,总是担心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回答总要重复一遍,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让学生形成了一种不好的倾听习惯,觉得老师会再讲一遍,所以不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