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09:15: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的语言艺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教学中,语言的交流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因为教师不仅仅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有目的地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促进和提高学生进行接受教育的质量。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能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 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对于英语这一门语言学科来说,几乎所有英语教师的母语是汉语,因此,教学语言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至关重要。那么英语教师在语言艺术上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语言要规范,简练,富于逻辑性和美感
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讲课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艺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需精心修炼课堂语言的艺术特色,像一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后,让回答一对一错的两位同学坐下时,分别用了“Sit down, please.”和“Sit down.”两句口语,一词之差含义不同,恰到好处,反映出该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和准确。
此外,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body language”(体态语) 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教学语言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和新鲜感。比如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的配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二、语言要富有情感
“若要使人心动,必先使已动情。”在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必不可少。教师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丰富情感性,把握好语词的情感色彩。
语言的情感性有一定的技术参数。心理学家发现有的情感因语词刺激发生波动,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的变化,导致皮肤导电率的相应变化。皮肤电反射强度即可说明语言符号的情感性效应的大小。由此证明,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情感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教师满怀情意,单调的教学就能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单词、句子,而似乎是种深情的诉说。
英语教师语言的情感性一般表现在语调的平、升、降、曲四方面。“平”表示淡漠、庄严、悲痛和沉郁的感情;“升”,表示疑问、愤怒、惊异、召唤等语气;“降”,表达坚定、感叹、祝愿、祈求等情绪;“曲”,表示幽默、怀疑、调侃和讽刺和语意。
此外,英语教师语言情感还体现在语气的变化上,通过不同的声音和气息可以表达不同的语言。如“气徐声柔”,给学生以温暖感;“气满声高”给学生以喜悦感和激励感;“气短声促”给学生以紧迫感。
三、语言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针对明显。教学中常常发现,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不少教师不是搭桥引导,而是另请高明;或者“恨铁不成钢”,语言中带有批评,语调上带有责备,情绪中带有烦躁等。这使学生遭受失败的体验,从而情绪低落,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未能很好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要在课堂语言中善于给学生打高分,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斗志。
英语教师语言的激励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比激励,赞美激励和夸张激励等方面。人比人,激励人。教师常在班上倡导比、学、赶、超的学风,比字当头,极富鼓动性,它能使学生心底的激情喷发而出,使一些纷繁难题峰回路转。此外,也可以用一些成功人士,如俞敏洪,马云等学英语的例子来激励学生。这种"比"就像一杆路标,激励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前进。除了运用对比手法来激励学生外,对学生的赞美也是一种很大的激励。曾经我的班里有一个学生英语成绩很差,对英语也很厌恶,但是他的英语书法特别漂亮。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说“XXX’s handwriting is very beautiful! We should learn from him.”并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没想到从那以后,他对英语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开始认真听课学习,成绩也一点点变好。从那件事上我意识到:教师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赞美表扬都很可能成为激励学生上进的巨大动力。此外,在适当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说法来表达、突出、强调某种思想,从而激励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的反应。
语言的魅力无处不在。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新的教育天地里,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努力修炼自己的语言艺术,让其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参考文献:
1.语言艺术影响舞蹈教学质量。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质量与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是启迪学生和提高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清或者表达太过沉闷、没有生机,都不利于塑造积极的教学氛围。舞蹈是一门将技巧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教学课程,舞蹈教师需要通过可视化的动作演示及巧妙的语言艺术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确保学生可以顺利地学习舞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用形象化的语言将想象的舞蹈意境描述出来。教师需要综合的协调好语言艺术与动作演示的关系,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水准具有重要的意义。舞蹈教学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舞蹈教师应当将语言艺术融入教学,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舞蹈的精髓。
2.语言艺术是舞蹈教学的主要手段。不管是常规的课程,还是类似于舞蹈教学这些非常规的课程,语言教学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舞蹈教师通过语言艺术保持与学生良好的心灵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从而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舞蹈教师也需要通过语言艺术将动作要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确保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质量。
3.语言艺术影响舞蹈学生自身能力发展。舞蹈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不但会对教师自身教学课程的进展和教学成果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还有可能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首先,学生通过舞蹈教师的语言艺术中探索老师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能提高自我思维能力。其次,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循序渐进的影响力,学生长期在教师语言艺术的氛围中,他们会自然而然的喜欢上语言,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灵活应用语言具有很大的帮助。再者,舞蹈教师对于舞蹈意境的优美生动的描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美丽的存在,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确保学习质量。而舞蹈教师就需要具备对事物的感悟和表达能力,以确保他们的语言艺术具备审美价值。
二、舞蹈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语言艺术
舞蹈是一种通过人体动作体现美的艺术,舞蹈教师不仅要知道怎么样造就这种魅力,更重的是了解怎样把体现美的技术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具备非常强的教学修养。舞蹈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正确地运用语言艺术。
1.教学语言需要清晰准确。舞蹈教学中存在多种专业名词和术语。舞蹈教师在进行动作解析和理论知识传授的时候,表达一定要清晰准确,以避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偏差,不能理解核心精髓,从而导致学习情况差,甚至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并做到教学语言准确无误。这需要舞蹈教师熟练地掌握舞蹈专业相关知识,并能通过语言艺术表达,让学生尽快学会舞蹈动作。
2.教学语言需要生动有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使用诸如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述舞蹈的动作和精髓,通过想象描述舞蹈表现的环境和背景,让学生觉得轻松愉悦。对舞蹈动作生动有趣的描述,可以渲染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激情,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总的来讲,舞蹈教学老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审美和表达能力的作用。3.教学语言需要精练。舞蹈教学的独特性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要精练。舞蹈教学是动作和语言描述同时进行,如果舞蹈教师语言不精练,首先会导致教学信息量太大,学生不能抓住重要内容,学习质量下降,延迟教学进度。其次,舞蹈属于一种艺术性的运动,学生在学习或者练习舞蹈动作过程中,精神兴奋度高,如果教师语言太过烦琐会抑制这种精神状态,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和身体上不适,另外学生还容易产生反感情绪。
4.教学语言需要亲切。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甚至会有受伤情况发生。在学生动作不到位或有消极情绪时,舞蹈教师的语言过于生硬严厉会使学生的情绪更受到打击,内心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学习过程。如果舞蹈教师可以采用亲切的态度,并使用适当的语言安抚、鼓励学生,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提高自信力,在舞蹈学习方面也可以有所造诣。
5.教学语言需要富有情感。舞蹈传递人类的情感不仅依赖于舞蹈造型和动作,重要的还有情感因素。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展现情感的作品需要融入感情地讲解,从而创造合适的学习氛围。舞蹈教师需要将语言赋予情感,使用丰富、生动的词汇将学生带入舞蹈体现的环境中。只有当学生对舞蹈展现的感情有深刻的感触时,才能更加激发学习舞蹈的激情和学习的质量。另外,学生在此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审美观念。
1.语言要到位且含蓄。说“到位”是指对症下药,说到点子上,向正确方向引导胆也不该是为从学生那里“套取”教师需要的答案而设的“全套”。说“含蓄”是指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开拓思维,思而得之,你“举一”学生“反三”月日便最终得到错误答案,也不束缚他们的手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也练就了他们坚毅的品格。
2.语言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时河以这样提问题:我们都知道人和其他动物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那么植物需不需要呼吸呢?因为很多学生都不注意植物的呼吸,所以一定觉得很新奇就很容易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去求根究底。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化
形象化的语言有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或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语言生动让人爱听,幽默让人回味无穷,简洁的数字让人一目了然。说服力胜过千言万语。形象化的语言使学生紧张而不拘束严肃又不失活泼。它把深奥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知识深刻地印在大脑皮层上。
1.形象化的语言使学生从优美的境界里获取知识。如在讲果实和种子形成一节前这样描述:人们常赞美花开的美其实花落同样是一种美,因为花落之后即将收获丰收的果实,正所谓的“春华秋实”,那么果实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样的语言使学生如临其境,仿佛置身于金色的秋天,学生自然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产生求知欲。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学生就获取了知识。
2.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能使问题化难为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可运用类比的方法肥植物散失水分比喻成人洗澡之后留存体表的水分蒸发时会带走人体的部分热量,从而感到凉爽这样学生自己就能把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本身的温度这一意义理解北难为易理解也透彻。
3.幽默使教学语言魅力无穷。幽默是要以丰厚而渊博的知识为底蕴的,因为笑过要有收获。课堂上时而插入幽默诙谐的语言能活跃课堂上紧张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科学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反射的概念时教师不妨让同学说出反射的概念,当同学听到教师点名而立刻站起来时教师说这就是反射,同学们会哈哈大笑之后教师又说这也是反射。这样教师几句幽默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讲反射的概念既能深刻体会理解北抽象为直观,又增强了记忆提高了学习兴趣掌习效果也一定很好。
三、语言简明扼要启然流畅往意节奏
课堂语言既要简明扼要,自然流畅,又要有快有慢,有轻有重,忌长篇累犊主次不分不停地说成断断续续拼讲停停平铺直叙。
1.优美流畅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打造舒适的心里环境,陶冶人的情操始人以美的享受。学生首先在语言上接受了你,那么你的传授才有可能被接受。教学语言的流畅主要体现在过渡自然、不留痕迹不要给学生造成这是一部分那又是一部分汾割明显的感觉。
2.所谓简明扼要是不讲废话,语言要既能讲透问题,又少而精炼不要反反复复抓不住重点,尤其讲解概念时,更要简明、透彻。简明既去掉可有可无的词不要多余的,因为概念是本质的东西,是精华要求语言精且准。
四、肢体语言的运用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所谓的肢体语言是指通过手势、躯体的姿势、面部表情这些无声的语言协助词语语言来完善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教学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的艺术性可大大增加教师的魅力。正确并熟练地运用语言,是执教的基本条件。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把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教材的主要内容呢?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谈谈自身的观点和做法。
一、亲其师,信其道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语言温和、风趣,则会极大地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产生极大的亲和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无疑是最佳的。记得有一名叫赵梦的女同学在一次实验课上因我说错了一句话脱口而出,“你傻呀?” 全班同学哄笑了起来,紧接着鸦雀无声,等着看这名学生的热闹,而这名学生平时听惯了别人的批评,摆出了―副无所谓的样子。当时我血往上涌,想立刻用尖锐的语言批评她来维护自尊,但是我却只轻轻地说:“老师接受你的批评,就是你的话太严厉了,差点让老师接受不了。”赵梦脸刷地红了,她没有想到我会这么说,于是深深地低下了头,满脸愧疚,其他同学也不再哄笑,而是敬佩地看着我,等着听课。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赵梦认真多了,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对老师的信赖和对知识的渴望,而我在同学中的威信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比以前更高了。我想,这正是由于我没有用尖刻的语言去训斥她,来维护自己的错误,而是和她平等的对话,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若一味地平铺直叙,必然很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更别提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了。结合学科特点,我有意把演讲的艺术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或高亢激昂;或和风细雨,在跌宕起伏中,给学生以美感。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这一节课中,我把食物的消化过程讲成一个科幻故事,把某个同学“变成”一个毫米大的小人,从口腔进入,开始“消化之旅”。把它在各个消化器官的所见所闻,用绘声绘色的语言生动地再现,学生如临其境,被深深吸引,结果这一节课的效果特别好,消化过程学生自己都可以总结出来,而且印象特别深。
三、简约流畅,准确严密
语言虽说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但它仅仅对听觉产生刺激,难免会令学生生厌。这就要求教师切忌罗嗦,用语要简洁、流畅。如引入新课时,我总是用最短的时间,利用谜语、儿歌、成语等引入新课,很快使学生进入求知状态。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因而教师用语一定要准确,注意俗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课堂语言必须要注意严密性。如在学习“生理卫生”时,学生往往会将手臂的上臂说成大臂,下臂说成小臂,教师就要适时地加以区别和强调;在学习“两栖动物”的概念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讲清“两栖”的真正含义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有些种类后又下水生活),用肺呼吸,而不是动物既能在陆地生活又能在水中生活。
一、语言要规范
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英语教师们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充满阳光!每当上课铃响,英语教师都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 Good job!”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Try next time.”
教师的语言要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词来进行说理教育,不能在正式的教育场合中随便使用谈家常所用的词语,也不能在和学生促膝谈心时使用外交辞令,有些语言词只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使用。因此,教师应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学生说不同的话,并使语言的含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既要注意语义的转换,又要表现出语义在语境中的逻辑功能。说话时更不能搞老一套,贴标签,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教师的语言必须“客观真实”、“主观真诚”、“情境真切”。
二、语言要有情感性
“若要使人心动,必先使已动情。”教师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语词的情感色彩。
语言的情感性有一定的技术参数。心理学家发现有的情感因语词刺激发生波动,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的变化,导致皮肤导电率的相应变化。皮肤电反射强度即可说明语言符号的情感性效应的大小。由此证明,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情感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教师满怀情意,单调的教学就能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而似乎是种深情的诉说。
英语教师语言的情感性一般表现在语调的平、升、降、曲四方面。平表示淡漠、庄严、悲痛和沉郁的感情;升,表示疑问、愤怒、惊异、召唤等语气;降,表达坚定、感叹、祝愿、祈求等情绪;曲,表示幽默、怀疑、调侃和讽刺和语意。
此外,英语教师语言情感还体现在语气的变化上,通过不同的声音和气息可以表达不同的语言。如“气徐声柔”,给学生以温暖感;“气满声高”给学生以喜悦感;“气短声促”给学生以紧迫感。
三、语言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针对明显。例如,某女生因连续再次考试失利而流露出了消极情绪,她在作文中写道:“一切希望都是失望,一切理想都是幻想。”笔者阅后批道:“Be yourself on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will be yours”然后又附上“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这几句话给这个学生以极大的鼓励,使她重新燃起了自信之火。
班里还有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画画,常常在英语课上画画,而英语成绩却一塌糊涂。笔者没有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他,而是在他的作业本中写道:“Your drawing is very excellent. You are really a clever boy. If you learn English just like you learn drawing, your English must be very good. I am sure you can .”另外笔者在课余找时间跟他交流,对他喜欢画画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又指出他不应该在课堂上分心,影响学习。给他阐明学英语的重要性,又鼓励他在课余多学画画,学有专长。这样引起他的共鸣,师生心灵沟通,他也因此喜欢学习英语起来,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第一、教学语言力求亲切生动。
在语文教学,教师应使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教育,是在进行艰苦的脑力运动,而是如沐春风,赏心悦目!语文教师更应像一位充满爱心的智慧长者,循循善诱,又如一位平等亲切的友人娓娓而谈。无论再艰深枯燥的知识,从语文教师的嘴里讲出来都应该成为生动的,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象,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为教之道。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亲切不仅表现在语汇和语气上,也表现在形体上。教师的形体语言指表情、神态、与学生的目光交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等等。在讲授的课堂上,教师的脸上应是带着亲切温和的笑,目中饱含鼓励和期望,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最机灵的学生身上,而要面对全体学生,捕捉他们瞬间的神情变化,并及时地用眼神与学生交谈。
第二、选用符合教学情境的各种语言形式,便之组成优美新颖的教学语言。
语文教师应字斟句酌地选用符合教学情境的各种语言形式,把他们巧妙地融汇到语文教学之中,便之组成新颖优美的教学语言,从而很好地便用来表情达意,阐明事理,释疑难解,启发教育学生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和激励学生学习语文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五以成江海,要想汇成奔向大海的河,就应该接受周围的水滴。”语文,同样注意日积月累,今天一首唐诗,明日一首宋诗,“一日不多,十日许多”久而久之,就能积少成多,读得多见得广,一回生,二回熟,那许多的名词佳作,种种词汇,种种句式,种种修辞,种种篇章结构,种种表达方式,就会逐步化为自己的东西,就会使自己的语言储备越来越丰富。说的时候涌来舌底,写的时候奔向笔端,作到取之左右逢源,用到恰好之处。平时不读书,或读书不多,腹中空空,铺低笔命,就会捉襟见肘,词不达意,达不到这个境界。在这段教学用语里,有古语,有俗语,有口语,有书面语,语文教师善于把它们融入自己的教学语言中,不仅使教学语言,词采丰美,而且更能形成语文中浓郁的文化氛围。
1.2使用故事化的语言进行美术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教师有时候会通过图像对比较难懂、晦涩的成语或故事等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故事化的方法欣赏作品尤其是《清明上河图》等长卷叙事式作品。长卷图像作品,通常以叙事为主,把其分开欣赏时通常比较费力,如画家顾闳中把《韩熙载夜宴图》绘成五个情节放在一张画卷上,通过画卷,老师可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到主人公被大臣排挤、且不被重用的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与无奈,这样不仅你能让学生对画卷有一定了解,而且还能深入体会到主人公的心情,从而引起共鸣,进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1.3引用诗句,增强美术作品的意境。美术作品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及丰富的艺术传统知识,如欣赏我国古代山水画时,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的意境,各个时期的山水画都有着其特有的意境及风格,意境及风格不同,人的视觉感受也会有所不同,高职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及现代意识,和现代美术作品相比,古代山水画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作品。因此,为了便于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可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古诗词。根据相关研究可知,我国古诗词和古代山水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高职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对古诗词已有一定了解,结合诗句欣赏古代山水画,可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如欣赏倪瓒的《六君子图》时,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时候,画面景色会给人一种荒凉、萧条的感觉,但是引用诗句“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后,通过前两句,可使学生对画中意境有更深的感受,通过后两句,可使学生对作品所要表达的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对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不满及愤怒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可使学生对画家的艺术个性及情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从中达到共鸣。这样通过诗和画间的相互联系和对比,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1.4使用提问式方法进行美术教学。教师的提问在美术课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能力得到一定训练,而且还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培养与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层次方法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互动性的课堂使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如上园林设计艺术课时,教师可通过诗歌“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人。”让学生解释其中所描述的植物、亭台楼阁等美术设计元素、艺术画面及园林意境,然后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园林设计的独特艺术形式进行讲解,又如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遵循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主景和配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通过提问不仅能使学生对学生对园林设计中的主景与配景的关系、植物配置的原则等有一定了解,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对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给学生讲解美术及园林艺术设计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就会带着求知心理主动认真上课,积极思考,从而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5运用幽默而富含激情的语言提高美术课堂的魅力。好的开始对成功的课堂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上课前应面带微笑并使用饱含激情而洪亮的声音和学生说:“同学们好!”此时,学生听到老师那么响亮而有激情的声音肯定也会大声地说:“老师,您好!”这样,通过师生间的相互问候,整个课堂都会活跃起来,学生会更投入地根据老师的引导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为了让学生对美术构图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作业过程中,可让学生从中选出最小和最大的图画,然后让他们通过对比方式对这两幅画进行评价,从而加深他们对美术构图的理解;另一方面,对成功的课堂教学而言,风趣而幽默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仅能使学生从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启发,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课堂中遇到特殊情况,如发现学生同桌之间或上下桌之间聊天或呼传字条,顿时心生怒火时,如果对学生大声训斥肯定会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及教学效果都受到影响,于是选用幽默的语言对全面同学说:“如果老师像孙大圣那样会分身术,那么往后看的同学也听到老师讲课了。”这样大家笑过之后,不仅会使那两位学生渐渐回过神来专心上课,而且还会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并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1.6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欲望。使用巧妙的语言来设置悬念,可把学生引入到美术作品的求知情景中。对于许多美术作品,学生都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在认知方面还有一定困惑。因此,上新课或对作品进行欣赏前,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困惑来设置悬念,从而使其在课堂中能够主动对作品进行深入探索。如对于《蒙娜丽莎》这一作品,很多同学对它的认知通常都是“她”迷人的微笑及神秘的身份,而对它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却缺乏一定了解。此时,教师可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其作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明白时代性是其主要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知道文艺复兴以前,神和宗教是人们绘画中最主要的题材,对于人本身则很少关注,《蒙娜丽莎》在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优秀的人物作品,其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其不仅是对美术艺术的探索,而且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类本身的探索。需注意的是,使用悬念的语言艺术引入作品时,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一定要新颖而又富有启发性;另一方面,反问句和设问句是悬念法导语中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语气的疑惑性及语速,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引导而不断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探索精神。
二、语言艺术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
2.1亲切的语言能使师生间建立良好关系。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使用比较亲切的语言,这样不仅能有利于师生间感情的交流及关系的和谐,而且还能使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友谊,进而可使美术课堂的教学更加高效。
2.2含蓄而得体的语言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平时表现,使用客观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在表扬学生的优点的同时,也要含蓄地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纠正方法。如:你画的很好,可是要注意审题,应分清主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2.3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一定增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与学生适当的鼓励与积极性的评价。当学生的美术作品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评价时,不仅能使其对学习更感兴趣,而且还能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激发其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规范性
准确规范,是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熟练掌握常用汉字的准确读音,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达到吐字清晰、连贯流畅、快慢适中、富有感情的基本要求;身边就有任课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好,唯独普通话不过关,导致学生评教要求换人,教学比赛中痛失良机。反之,一位字正腔圆,有着标准流畅的普通话的教师范读课文则会先声夺人,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总之,语言的准确规范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内涵,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硬功之一。
(二)、科学性
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用你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自己去享受明媚[1]的阳光。讲解《风筝》,学生大都能感受到笼罩全篇的浓浓的“悲哀”,但他们眼前看到的只是“我”因“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二无法弥补的“悲哀”,我在准确深入的分析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我”对中国儿童教育制度的“悲哀”,对儿童精神被虐杀二不自知的深沉感慨,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了文章中的情感。
(三)、生动性及趣味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规范,还要生动。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如:教师不善启发或启发不适时、不适度或启而不发等不利于优化教学语言的现象,使学生的思维扼杀在摇篮里,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2]。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该是规范生动、饱含情感而又富于启发的。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语文教师就应该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深奥变浅显,枯燥变得风趣。
二、当前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语言问题
课堂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始终。应该说,课堂语言始终是课堂的生命象征,教师语言失去了生命的色彩,那么课堂也失去了生命活力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着一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语言日常口语化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教学口语语体,要求有口语化,又要有科学化和准确性,但又与日常口语不同。我发现,孩子们听后很疲劳,下课时简直筋疲力尽了。我开始仔细听教师的语言,使我大为吃惊。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堪,所以学生不得不用全部的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孩子们感到疲劳的原因正在与此。”[3]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课堂语言的非日常口语化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语言无目标指向
课堂教学语言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即为了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相反,流畅清晰的表达,有着明确目标指向性的课堂语言,就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清晰,表达干脆利落。教师的乐天教学语言变化快,而调整、引导的策略就完成于瞬间,因此,都有赖于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明确的目标指向,才能将“山穷水复疑无路”引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想境界。
(三)课堂教学语言缪误横生问题
在教师课堂教学方面,通过听课调查、录音分析等反思手段,发现教师的口语存在着不足现象,其中又因人而异。仔细分析,教师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归为四类:第一类是错误类,含四种:第一种是语法错误。第二种是语音不准。第三种是口头语说法不当。第四种是字词误用。第二类是重复。教学中教师口语的重复可分为积极重复和消极重复。积极重复即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强调和突出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而运用的重复性语言。消极重复是教师无意识的多次重复,是属于物必要的重复,在课堂中表现为同一语句多次重复或重复学生的回答,没有意义。因而在教师教学中要消除消极的重复现象。第三类是语癖。这里的语癖指不适当的口头禅、惯用语、语气词等,有的来源于语音习惯,有的来源于思维阻滞和心情紧张等因素。第四类是插曲。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意识的拉扯话题(题外话),所讨论,讲述的内容跟教学内容、目标不相融,甚至毫无关系,不仅破坏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氛围,更大程度上是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意义及优化策略
(一)、提高普通话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教师教学必须使用准确规范的普通话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准确的利用语言传达信息,在语言准确的基础上,注意提高自己在音色、音强、音高、音长等方面的表达,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负载丰富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更大的满足。与之相反,使用普通话教学,咬音准确,行腔舒缓,轻重鲜明,和谐中听,方能提高教学语言的整体文化品味。
(二)、增强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艺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尽享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增强教学语言表达的艺术呢?在此,以我所在的学校做为调查对象特地整理出几条措施:
(1)语言表达准确精炼
所谓准确,不仅是指语言、语法上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指用丰富多彩的词汇、句式表达事物的千差万别,说话喜欢“套话”贴标签,或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所谓精炼,就是句句话说在点子上。教师的表达确切简洁,耐人寻味,从教学功能上讲,有引发思维、拓展思路、启迪智力的作用[4]。如当代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驶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在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这几句话,诱发人们的想象,刺激人们的“内视觉”,生动地再现了上火,会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体态语自然、得体、有感染力
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带有一定的感彩、能够传递一定信息、表示一定态度的、在人的交际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非有声语言的表现。教师用动作代替了口头批评,不飞口舌不动声色不影响教学,真可谓是“经济实惠”的教育方式,这就是体态语的妙处[5]。体态语言表达系统大致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言语者身体的动作及态势(包括面部、上肢、躯干、下肢);第二部分是副体态语表达系统。副体态语表达系统是指言语者穿着服饰、发型打扮等能给人一定感觉信息的附加物。第三是言语者的空间表达系统。空间语言表达也能传达重要的信息。比如教师看到教室混乱,便无声地站在教室门口。学生看到教师这样,慢慢地停止了说话,安静下来。这便是教师的空间语言表达系统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
[2]钱威:《教学语言前探》,载《教育研究》,1991年版。
教师要面向学生有效地传授信息,必须经过语言、文字、造型等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其中教学语言尤为重要。
一、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精炼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所谓准确性,就是能够正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语言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讲授的内容。所谓精炼,就是措辞精当,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不嗦,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所谓逻辑性,就是对每个论点的论证推导,步骤严谨,理由充分,无懈可击,合乎逻辑的引出必然的结论,所谓系统性,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层次清楚、结构条例的进行讲解,抓住精华,突出重点,取舍得宜,而不是挂一漏万,以点带面,一堂课的讲授记录下来就是一片完整的文章。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没有科学性,就会导致概念模糊,造成判断上的错误,推理上的自相矛盾,这既影响学生掌握知识,也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
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给学生留下想像的余地。以难度适当的多方面问题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因想到果。
三、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是一条客观规律。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将教书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任何学科的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都要深刻体会教材的思想内容,并使之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这样,教师的爱和憎,使他们既能准确地掌握科学知识,又能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感情上的熏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脱离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去片面追求教育性。
四、教学语言的的生动性
学生理解事物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而教科书一般是以抽象概括的语言叙述的,文字虽简练,但缺乏具体形象和情节,很难吸引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恰当举例,运用有趣的比喻,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或讲解。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五、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235-01
声乐教学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必须重视和认真研究教学语言艺术,这是因为人体的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的运动状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主要依靠声乐教师把自己歌唱发声的感受和体验、歌唱的经验和方法,通过精练、准确、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维、体验,转化为自己正确的歌唱。
学生只能通过聆听声乐教师的范唱和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去理解发声韵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巧去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去创造美好的声乐艺术形象。
教学语言起到了沟通教师与学生声音观念的作用,起到了信息传导与反馈的作用。语言表达能力既是一种技能因素,又是―种智力因素。教师语言的研究,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声乐教学语言,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简析精讲
简析精讲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声乐教师在声乐课中,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也不针对学生在声乐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泛泛地空谈声乐理论。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释歌唱的支点,共鸣位置的安放,气息的保持与运用,发声器官的紧与松,高位置共鸣与深呼吸支持的对立统―关系等较难理解的问题,面面俱到,恨不得在一堂课上解决学生所有的声乐技术上的难点。这对于声乐基础差,理解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常感到疑惑,不能解决声乐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要做到精讲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要对学生的声音情况做到细微的了解和分析,确定在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准确生动
准确的语言来自教师客观而敏锐的听觉,这是教学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准确的教学语言,对与建立教师的威信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教学中,学生总是不能理解教师所阐述的发声原理,教师对学生发声中存在的问题总是说不到点子上,如同一种发声现象,教师每―次的说法都不一致,―会是呼吸问题,一会是喉咽腔太紧,―会又是共鸣位置没上去。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不信任感,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学。
成功的教学,是建立在生动活泼的、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上的。教师和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语言喜好、学生个性和经历,便于在教学中运用学生们熟悉的、能够体会到的感觉和事物,通过比喻、假设来启示学生们准确掌握发声的原理和方法是非常有益的。如有的学生从小会拉小提琴,教师在讲述歌唱发声起音时,声带张和气息的控制相互作用,就可以借用送个学生熟悉的弦与弓的紧与松的辩证关系加以说明。讲到歌唱时声波集中反射在硬腭,通过反射点的传递、震动可形成头腔共鸣。声乐教师要经常学习和收集其他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用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那么教学中就能达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
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师们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的经验总结,是声乐教学中昔遍遵循的一条原则。由于学生各不相同,有的差异在年龄上,或在学历、经历和生活习惯上;有的在生理、心理和智力上。对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随时注意观察,在遵守声乐的基本原理和共同规律的同时,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对待。
语言是教学中必要的工具,尤其是在语文课上,语言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而懂得运用语言的魅力,提高自身语言的表达艺术,是对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师通过语言去传播知识,对学生进行启迪,生动而形象的语言,会一扫课堂的枯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容易投身于语文的学习中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懂得运用语言艺术很重要,不单会提高教学水平,甚至会使学生受益一生。
一、什么是语言艺术
所谓的语言艺术就是通过自身丰富的知识和感情,使单调的话语变得更加生情并茂,更加容易被听者所接受,使听者更容易融入说话者的语境中去。增强语言的艺术性,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吸引听者的兴趣。语言是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钥匙,懂得运用语言,学会语言的艺术,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语言艺术在初中语文课上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学会运用的一项基础技能,学会运用语言艺术,教师使自身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用动人的语言传授枯燥的知识点,用语言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感受到听课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活跃课堂气氛
提到语文课,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是枯燥。这时,就要靠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来化枯燥为生动。充分运用语言的艺术,在授课过程中,运用亲切、活泼、幽默的语言形式,引经据典,把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的形象和直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