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8 09:15: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

篇1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发展,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不断涌现,项目建设中的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预防建筑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监管工作尤为重要。因此,要把重大危险源防控工作作为我们日常监管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我市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出一份力。现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经验,就重大危险源防控监管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强化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1.1根据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的规定,以下分部分项工程属于重大危险源的范畴。

1.1.1开挖深度超过4m(含4m)的深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4m(含4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

1.1.2地下暗挖工程。

1.1.3邻近有建筑物(构筑物)、市政管线,需爆破、降水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1.1.4水平砼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或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

1.1.5高度超过8m或虽未超过8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高边坡、高切坡支挡工程,堤岸工程。

1.1.6 30m及以上高空作业。

1.1.7立交桥、高架桥等桥梁工程。

1.1.8跨度大于24m的钢结构、建筑构配件吊装、拼装工程。

1.1.9建筑物(构筑物)爆破与拆除和其他土石方爆破,爆炸性物质的储存与使用。

1.1.10建筑起重吊装和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

1.1.11大型起重吊装工程。

1.1.12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

1.1.13建筑施工防火。

1.1.14封闭、半封闭场所施工。

1.1.15装饰装修工程中危险物质的储存与使用。

1.1.16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1.2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对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辨识与评价,列出《施工重大危险源清单》并报监理单位审核。

1.3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将经审核的《施工重大危险源清单》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1.4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管人员,首先要阅读工程施工图纸和了解工程周边环境,并熟练掌握项目存在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如龙岩商会大厦F幢工程项目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层建筑,查阅其施工图及周边环境条件,该项目的重大危险源有深基坑(开挖深度3.6m~4.8m)、超高模板支撑(支撑高度10.2m~19.44m四个局部高度不等的部位)、悬挑外脚手架(每段高度为19.25m)、落地式卸料平台架(搭设高度86.5m)、塔吊、施工电梯、幕墙施工(高度85.2m)等7个分部分项工程。

2.明确重点监控目标监督

项目监管人员应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对各施工阶段出现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列为该项目施工过程的重点监控目标(如龙岩商会大厦F幢的7个分部分项工程的重大危险源)监督,并将其纳入安全监督计划书,在重大危险源实施前及时向建设、施工、监理等建设各方主体进行监督交底。

3.落实专家论证制度,确保专项方案可行监督

认真贯彻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和省住建厅《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如龙岩商会大厦F幢工程的深基坑、高大(超高)模板支撑、搭设高度大于50m的落地式钢管卸料平台架、高度大于50m的幕墙工程等4个分部分项工程重大危险源在实施前,要求建设、施工等单位必须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其中深基坑的设计方案专项论证专家应从省土木建筑学会公布的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专家库中选取,施工方案专项论证专家应从省住建厅公布的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专家库中选取,其余的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规定执行,保证专家论证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同时,项目安全监管人员应全程参与专家论证,对参与人员资格、论证组织形式和程序进行监督,确保专项方案贴合现场实际,安全措施全面、可靠,能有效指导重大危险源防控。

4.结合动态监管,着重过程监督,实行差异化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施工阶段出现的重大危险源不尽相同,过程监督和动态管理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为此,按有关规定,所有施工许可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必须将工程信息登录省动态监管系统。项目安全监管人员应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及时跟踪掌握项目重大危险源的实施情况,如龙岩商会大厦F幢工程的塔吊、施工电梯应跟踪检查其设备备案证、安装专项方案、检测报告、“四方”验收,使用登记牌、加节附着的验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等环节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发出责令改正通知单,并督促改正落实,对存在违规行为的项目经理和总监进行网上动态计分,严重的将约谈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进行立案调查,并网上通报,通过动态计分和网上公示,对项目经理和总监的违规行为起到威慑、警示作用,有力促进其认真履行职责,落实重大危险源防控措施,减少事故发生。

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重点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超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工程项目应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并在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增加监督检查的频率(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对施工现场管理较好的工程项目,可在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检查频率(如每季度检查一次)。

5.强调验收监督

篇2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工业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

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监控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有效地控制重大事故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普查或申报)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第一步是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源。2000年9月我国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GB18218-2000。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和补充。通过重大危险源普查或申报,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分布、分类及其安全状况,从而对事故预防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

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行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因素和预防重点。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申报)和评价后,企业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其内容应包括危险设备、设施的情况,工艺过程,使用的危害物质的性质、数量,有关安全系统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等。

安全评价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新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审。

四、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

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应急措施。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散发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五、工厂选址与安全规划

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才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公共设施、其他工作场所及其他危险源安全隔离

六、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监督管理

根据重大危险源评价结果,按危险源级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派出经过培训的合格的安全监察人员,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相应监管级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察。

七、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

在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辨识)、评价、分级管理和建立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建立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县、市、省、国家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有条件的企业可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有助于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时丁解、掌握重大危险源状况,制定相应的分级监察方案,切实有效地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

1997年原劳动部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深圳、成都等6个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及监控工作。6个城市共普查出重大危险源10230个。

继这6个城市之后,重庆市以及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等城市和企业也相继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和监控工作。

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可使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北京、青岛等城市在重大危险源普查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技术含量,为政府的安全生产管理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

(作者系国家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关链接“”版权所有

篇3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大庆炼化公司年30万吨聚丙烯项目,占地面积小,立体空间使用率高是该工艺装置的布置特点之一,建设施工作业的水平要求较高。聚丙烯装置建设施工现场,多工种同时施工,作业种类繁多。在这样的复杂的作业环境中极易产生人身伤害事故。在聚丙烯装置建造过程中,依据公司HSE的方针和目标,在聚丙烯项目中运用工作安全性分析(JSA)的理论,对作业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

2工作安全性分析(JSA)理论

2.1 JSA的概念

JSA是在执行工作任务之前,先对工作任务进行安全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 和防护措施,以消除或减少该工作任务引发的风险。

2.2JSA的目的

JSA的目的是为风险识别提供一个系统的可记录的方法,选择或制订控制措施以及建立健康安全的环保责任制方法。

2.3JSA的方法

明确安全分析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识别潜在危险。

2)估计风险失控带来的后果。

3)分析历史事故记录。

4)控制任务风险措施。

3 JSA在聚丙烯项目中的应用

在聚丙烯项目建设中,大量的运用了JSA方法,在聚丙烯建设现场执行的十六项HSE管理规定均参照了JSA结果。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重大风险的施工作业,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包括:a)HSE观察与沟通管理、b)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c)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d)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e)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f)工作前安全分析安全管理规定、g)工作循环分析管理规定、h)管线设备打开安全管理规定、i)脚手架作业安全管理规定、j)教育培训管理规定、k)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l)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m)能量隔离管理规定、n)投用前安全检查管理规定、o)挖掘作业管理规定、p)作业许可管理规定。

3.1聚丙烯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聚丙烯项目施工过程中包含以下风险源。其中物的因素有,化学危险源包括:氢和乙炔为易燃气体,油布和油纸为自燃物品,这些都是火灾爆炸危险源;工业毒害源:氮气、石棉、粉尘等。 电气危险源包括:短路、电弧、、过热、绝缘损坏、过载控制失灵、雷击、漏电等。 机械危险源包括:建筑物坍塌、运输车辆、起重提升设备。冲击危险源:设备中有冲撞危险的部分、旋转机构、切割和刺伤 、高处坠物。辐射危险源:无损检测。 其他危险源 :噪音、压力等。人的因素有,不正确行为,不安全行为,错误行为,严重错误行为,极端错误行为。

3.2聚丙烯项目作业安全隐患防控

对于作业安全风险的防控措施具有特定的优先级,优先顺序如下:首先考虑工程控制,它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消除。2、替代。3、降低。4、隔离。其次考虑管理控制,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程序,规定安全工作系统。2、减少员工接触时间。3、个人防护(PPE)。

针对聚丙烯建设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为达到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应用JSA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下以作业过程中具体的安全隐患防控为例说明PHA在本项目中的应用(如表2)。

表1.脚手架搭建作业安全性分析

工作步骤 危害描述 现有控制措施 改进措施

搭建过程中 没设隔离带就开始搭建

作业场地架料零乱,易使人绊倒,眼睛伤害,高空坠落

随便抛掷架料或高空落物伤人,架子搭设不规范

冒险蛮干,违章作业,不使用或不及时使用红、绿牌 首先设置隔离带,并挂好警示牌

边搭建边收拾架料摆放整齐有序

随时随处戴好防护镜,系上安全带

严禁抛掷架料,高处妥善存放材料,合理固定工具,按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规范搭建

严禁冒险违章作业,适时及时使用脚手架红、绿牌

经过对项目施工现场潜在风险的分析,在HSE管理体系的框架下,共制定处十六项安全管理规定。参与项目建设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求进行HSE安全培训,确保项目施工的绝对安全。

4结语

JSA重在施工作业的潜在风险识别和防控。聚丙烯建设项目中充分运用了JSA,并制定了完备的安全管理规定和紧急事件处理预案。保证了施工过程中无重大事故的安全前提,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TQ3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大庆炼化公司年30万吨聚丙烯项目,占地面积小,立体空间使用率高是该工艺装置的布置特点之一,建设施工作业的水平要求较高。聚丙烯装置建设施工现场,多工种同时施工,作业种类繁多。在这样的复杂的作业环境中极易产生人身伤害事故。在聚丙烯装置建造过程中,依据公司HSE的方针和目标,运用预先危险分析(PHA)的理论,对作业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

2预先危险分析(PHA)理论

2.1 PHA的概念

预先危险性分析,指的是在一个系统或子系统运转活动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及可能造成的结果,做宏观的概略的分析。

2.2 PHA的目的

PHA的目的有: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估计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并采取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2.3 PHA的内容

PHA的内容有:审查相应的安全性历史资料;列出主要能源的类型,并调查各种能源,确定其控制措施; 确定系统或设备必须遵循有关的人员安全、环境安全和有毒物质的安全要求及其它有关的规定; 提出纠正措施建议,在完成识别危险、评价危险的严重程度及可能性之后,还应提出如何控制危险的建议。

2.4PHA的步骤

PHA的步骤如下

(1)对所要分析的系统的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调查了解。

(2)调查、了解和收集过去的经验以及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

(3)调查、确认危险源。

(4)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事故状态的触发条件。

(5)把预计到的潜在事故划分为危险等级。

(6)找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可能方法。

(7)指定需要和负责改进措施的部门、人员和完成日期。

3PHA在聚丙烯项目中的应用

在聚丙烯项目建设初期,大量的运用了PHA方法,在聚丙烯建设现场执行的十六项HSE管理规定均参照了PHA结果。包括:a)HSE观察与沟通管理;b)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规定;c)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d)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e)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f)工作前安全分析安全管理规定;g)工作循环分析管理规定;h)管线设备打开安全管理规定;i)脚手架作业安全管理规定;j)教育培训管理规定;k)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l)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m)能量隔离管理规定;n)投用前安全检查管理规定;o)挖掘作业管理规定;p)作业许可管理规定。

3.1聚丙烯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危险源泛指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从本质上讲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露、散发两方面因素。

聚丙烯项目施工过程中包含以下风险源。其中化学危险源包括:氢和乙炔为易燃气体,油布和油纸为自燃物品,这些都是火灾爆炸危险源;工业毒害源:氮气、石棉、粉尘等。 电气危险源包括:短路、电弧、过热、绝缘损坏、过载控制失灵、雷击、漏电等。 机械(含土木)危险源包括:建筑物坍塌、运输车辆、起重提升设备。冲击危险源:设备中有冲撞危险的部分、旋转机构、切割和刺伤 、高处坠物。辐射危险源:无损检测。 其他危险源 :噪音、压力等。人的因素有,不正确行为,不安全行为,错误行为,严重错误行为,极端错误行为。

3.2聚丙烯项目重大安全隐患防控

针对聚丙烯建设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为达到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应用PHA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下以具体的隐患防控为例说明PHA在本项目中的应用。如表1所示。

经过对项目施工现场潜在风险的分析,在HSE管理体系的框架下,共制定处十六项安全管理规定。参与项目建设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求进行HSE安全培训,确保项目施工的绝对安全。

结语

聚丙烯建设项目中充分运用了PHA使得在施工之前就制定了完备的安全管理规定和紧急事件处理预案。保证了施工过程中无重大事故的安全前提,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建设过程安全。其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地控制一般性安全事故,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如何辨识建设工程危险源并找出重大危险源,及时采取预控对策及措施,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所谓危险源,就是可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源头。重大危险源是指发生危险的概率大、损失大、后果影响大的安全事故根源。就建筑工程而言,由于产品固定、体积庞大、生产周期长、工序复杂,加上露天作业、高处作业、手工作业的特点,建设工程施工不安全因素多、危险大、后果严重,及时辨识危险源并确定重大危险源是非常必要的。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有“五大伤害”,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触电。”五大伤害”发生是瞬间的,但却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根据安全科学理论对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如果这些约束或限制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就建筑工程来讲,第一类危险源主要存在以下施工活动中,即基坑支护、土方开挖、高大模板作业、拆除爆破、高度大于6米或高度虽然不足6米但地质条件复杂的高大边坡工程、起重机械安拆及其起重吊装工程、高度超过24米落地式钢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吊篮脚手架等。施工机具及施工用电、四口、五临边防护、其它危险性较大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施工部位。以上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源头,是安全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着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建筑工程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存在于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及人物存在的环境中,是约束第一类风险源的措施失效或失败。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或材料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比如,脚手架折断、电缆线漏电、提升机械失灵等,都属于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是由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是由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属于人的失误,包括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就建筑工程来讲,人的失误包括人的行为和方法,也应包括管理失误。比如,在高处进行大模板施工发生高处坠落,往往由于缺乏安全意识不系安全带、作业者患有恐高症、脚手架搭设不合乎要求、安装模板方法不当、安全网设置不规范等造成的。管理者对高处作业未进行技术交底、没有预防控制措施等管理因素,均包括在人的失误范畴。人和物存在的环境,指生产作业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环境,也包括现场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管理环境,它是促使发生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的重要条件。比如,施工中触电事故的发生,有时与作业现场潮湿、雨雪天气、电线在水中浸泡有直接关联。在管理层面,不安设漏电保护器、不实行三相五线制、作业不带防电器具也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出,对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关键在于辨识第一类风险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第二类危险源。也就是说,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不意味着危险事件一定会发生,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一危险源决定安全事故的危险和危害程度,而构成限制或约束第一类危险源的措施失效,是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二者相互关联互为依存,安全事故的出现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首先要建立危险源清单。通过专家调查、经验数据、事故统计等方法,全面归纳建设工程危险源清单。要对第一危险源和第二危险源进行详细梳理,确定第一类危险源所在施工部位、危险程度和危险结果,找出危险大、概率大、损失大的重大危险源。同时,查找出构成约束和限制第一类危险源失效、失败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就是要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查找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要在建立危险源清单的基础上,进行危险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可以采取风险评价公式:

D=L*E*C

其中D代表危险值,L代表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E代表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伤害结果。根据专家调查和数据分析,结合工程实际,确定L、E、C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用经验数据确定对应的中间值。用危险值D的计算结果,判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是要建立重大危险源告知制度。施工单位施工作业前,对重大危险源应书面报告当地建设安全主管部门,建立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制度。在施工现场,应在明显位置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公示。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要对重大危险源制定专项预案。施工单位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结合工程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建立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制度。定期不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管控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就要加强工程监理和行政监管。监理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进行旁站监理,建设安全管理部门对备案的重大危险源应重点进行监督检查。对建设工程项目中未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应采取严厉的促改措施予以纠正,确保建设过程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编写的《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第四章“建设工程风险管理”。

保留作者简介:

篇6

各民爆企业按照上级监管部门有关要求编制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每季度至少演练一次,具体时间自行安排。特殊情况(自然灾害、启动反恐应急机制)下,适当增加对应的专项演练。

二、目标要求

篇7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097-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事业日趋高涨,与公路工程施工相伴而生的安全事故则日益受到重视。当前在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以“经验控制型”和“过程控制型”为主要预防措施,还没有建立较为完整的安全事故防范体系,更无法对常见的安全施工事故进行有效的遏制和避免,以致于安全隐患始终严峻。为此,作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构建公路施工危险源控制体系,从事故产生的原因上来细化分解各类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等,从而提出有效的危险源控制原则和管理方法,以改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环境。

1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隐患分析

1.1 内部原因分析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多以不安全事件为基本前提,从而影响或干预整个工程项目的有序实施。而对于施工中的人为操作、设施设备的安全状态、工器具材料,以及周边环境的科学整合是构成安全事件的主体。因此,深入分析安全事故的内部特征,从其产生原因及主要表现入手,来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归类,以实现对施工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和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来看,对于施工中的危险源有效识别和分析,从而针对相关安全要求设定科学、周密的安全计划,以实现对不安全因素的及时排查、整改、落实,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于安全管理行为来说,如果不能切实从根本上来消除不安全事件的隐患,不能消除风险存在,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难以有效遏制。

1.2 外部因素分析

从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全面分析来看,除了来自施工内部的因素外,对于来自社会的其他相关因素来说,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一是表现在公路工程施工主管部门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不够,作为对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由于缺少对公路施工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对安全施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缺乏认识,难以从政策、制度上给予科学、全面的监督,导致安全防范管理脱节。二是对于公路施工中各主体施工方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公路施工中相关工段、工序、特殊工程的施工任务多、而各施工主体对安全生产缺乏统一认识,责任心不强,再加上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施工中的安全设施、防护手段投入不够,安全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施工计划、施工进度得不到有效管理,从而为各类安全事故带来隐患,导致安全保障体系脆弱。三是来自安全生产环境的恶性竞争,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赢得竞价权,违法分包、包括对无资质单位的挂靠、对施工方管理职责的监管不够,不仅对公路施工环境带来控制风险,还容易从以包代管的施工中加剧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公路施工管理中危险源控制技术

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控制来看,危险源控制的主体主要有施工单位、业主、监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从危险源控制对象的划分来看,其主要包括对人的管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施工工艺技术,以及安全制度的管理,并从整个工程全局来划分相应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细则,减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漏洞和缺陷。

2.1 危险源控制原则分析

危险源是导致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加大对公路施工中危险源的控制,从施工前的危险源分析及相应制度的识别和评审上来制定相应措施,并在施工工程中及时有效的监督、预报危险源状态,以及对于事故发生后的相应应急措施和制定和全面跟进,从而最大化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及影响。

对于危险源的控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一是从构成安全事故的隐患和危险上,来降低或消除其危害,从而强化对人的管理;二是重在预防,防控结合,从制度和措施上做好相关事故的应急预案和联动措施;三是强化重点控制,实现动态跟踪,以确保应对危机的及时性。同时,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危险作业要禁止,对于存在重大危险的设施和行为要立即整改,对于中度危险要进行限期整改,对于轻度危险要强化跟踪监测,对于常规危险源要做到常规化监督、管理。

对于危险源进行动态评审,以实现定期对危险源控制计划的有效修订,满足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控制的实时性、适宜性。在进行安全时机的评审判定时,对于危险源的分布及等级进行划分,如加大对新工程、新项目的开工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于特种作业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器具的操作前进行必要的自检,对于大型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工程组织、现场布局的科学规划和实时监测等,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审,满足工程现场安全施工的要求。

强化对危险源控制的事故防范,从公路工程施工事故发生过程来分析,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上需要依次做到:安全源的发现减少安全隐患隔离、屏蔽安全措施实施避免安全事故及失误安全规程的遵守安全行为的落实。为此,在公路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中,要结合安全目标来组织安全施工,落实相应安全职责,制定必要的安全应急及防范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以及相应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安全生产规范制定等,并落实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监督,对于危险作业或危险场所给予严格的控制,并做好安全知识组织培训工作,从思想上、制度上严把安全关口,杜绝事故隐患或苗头,切实将安全落到实处。

2.2 强化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及管理措施

危险源的合理控制和有效监督是确保公路安全施工的重心,为此,建立科学的危险源控制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从危险源系统的构建上,做好各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关键点,结合公路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来最大化的识别和锁定危险源,划分危险源的等级及施工控制目标,标明危险源管理相关责任人,从而将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有条不紊的分解下去,提高整个公路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水平;二是建立危险源等级控制体系,从危险源的识别和分类上,做好危险源等级管理与防控体系,对于难以控制的重大危险源,要从根本上划分职责,建立重大设备、重大安全隐患应急防范措施,定期对其实施监督检查,并在施工作业班组的日常管理中做好记录;对于一般性危险源,需要从其发生的条件和相关因素出发,做好安全控制防范工作,定期对其进行监督检查,以防范对人、或设备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对于具有危险性但可以避免的危险源,要从危险源所在地建立安全施工班组责任目标,强化项目经理的检查力度,开展不定期的业主、监理监督检查,切实从危险源的防范控制上落实安全职责;三是制定危险源分级控制及管理制度,结合公路工程施工中危险源存在的特殊性和动态性,将危险源进行科学全面的分级、分区管理,并从公路施工实际来贯彻安全等级控制与管理。

对于项目经理部,要从危险源的控制上明确各标段安全等级控制目标,注重日常安全管理与控制,做好记录并及时发现危险源的升级变化,随时做好调整安全等级,以实现科学、及时管理;对于施工企业应该设定危险源等级安全检查表,对于施工中各类环境、条件、控制要求、施工现场等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由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等班组安全责任人进行共同落实,并对检查结果达成一致意见后记录在案;对于存在动态性的危险源,通过实施跟踪管理,以实现对危险源的复杂状况进行及时监控,如对特别危险的关键点要安全专人进行监督;对于全段危险源要进行分级管理及考核,落实分及控制管理职责,并对相应检查结果建档,切实推动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四是加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特别在公路工程施工班组调换时,要对各段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交底,包括对客观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检查,对与之相随的其他危险源进行排查,以满足工程施工交底的安全要求。

3 结论

施工安全是公路建设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安全管理是公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加大工程施工危险源的等级划分及分级控制,从全局上确保各施工环节、施工点的安全目标的实现,从而为公路工程施工树立“安全生产、防范第一”的标高榜样。

参考文献

篇8

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及辨识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活动中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单危险源以及导致的事故主要有: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起重伤害;机具伤害;车辆伤害;触电;火灾;爆炸;雷击;中毒;窒息;气象灾害及地质灾害等。以上危险源或事故,既单独出现,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同一个危险源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建设条件、不同建设者、不同作业技术水平、不同工程建设阶段出现的概率及导致的事故风险不尽相同。不同的建设工程,其危险源之间的相关性、因果性及由此导致的事故风险也不尽相同。

建设工程危险源的辨识包括以下内容:辨识材料、能源、运输、生产装置、设备安装、建设对象、自然环境、人的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危险;辨识各子系统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可能对其他系统的危害及其它系统发生事故时对本系统的危害;辨识由于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坍塌、触电、火灾、爆炸等单危险源造成的危害;辨识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雷电等对系统的危害以及由此诱发事故的可能性;辨识重大危险源被激发酿成事故后,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程度及其概率;辨识生产系统在设计和施工时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辨识系统的结构、布局是否满足检修、维护的要求,测试作业对操作空间、通道等条件是否满足要求;辨识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操作条件对防止人为失误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等,列出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实事求是地设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评价的任务是对识别出来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判断各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危险源分级,确定不可容许的安全风险,其评价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法三大类。

(1)定性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评价者的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施工工艺、施工设备、设施、项目环境、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和判断,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如危险因素发生可能性的等级、危险因素发生后果的类别、是否达到某些安全指标等。

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评价过程简单,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评价过分依赖评价人员的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评价人员的评价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结果可比性差。

(2)定量评价方法

安全风险定量评价方法是在大量的调查统计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施工工艺、施工设备、设施、项目环境、操作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分析,评价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指标,如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的伤害(或破坏)的范围、危险因素与事故的关联度、危险因素的重要度等。

定量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比较精确地得出定量指标,为安全控制和事故防范提供更多的信息,但是评价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过分依赖数学模型和基础资料的准确性,而且大部分定量评价方法建模复杂,计算工作量大,难以在施工现场第一线推广。

(3)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一般是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构建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制度及应急救援体系,对每一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对于给定的地域、施工企业以及施工条件的建设工程,应能确定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性质、分布、规模、事故关联和后果,提出有效、实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对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进行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时间、地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的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建设工程企业和危险源的特点,对施工企业与人员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设备与设施安全、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自然和环境危险源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

篇9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1、工业园区安全管理现状

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我国的工业园区包括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省级各类工业园区等。

近年来,工业园区发展迅猛,各类工业园区组织形式多样化,园区规模大小相差悬殊,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园区的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规范、不统一和不到位的现象,园区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安全生产基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千头万绪,抓不住重点,不仅工作量大难以适应,而且事倍功半,难以达到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辖区范围内企业的安全生产,除职能部门的行使监督管理职能⑴,政府应牵头做好定期安全检查、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演练这三项重要工作。

2、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任务,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保持安全生产必须条件最佳状态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安全生产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进行安全性评价、危险源评估的前提与基础。

2.1安全检查的要求

⑴检查标准

每次组织安全检查前,必须制定检查标准,现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企业对标准规范的落实控制程度是每次检查必须要制定的内容。本期检查的重点,形成书面的材料,检查过程做到检查考核和安全评价有衡量标准,有科学依据。

⑵检查记录

每次组织安全检查都应认真、详细做好记录,目的是可根据检查评价结果,可依据记录对其进行安全动态分析,强化安全管理。

⑶安全评价

安全检查后应及时评价分析,对企业、对园区存在的不足应及时提出整改、完善要求,必要的应及时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限期消除隐患,整改复查验收,确保安全生产。

2.2安全检查的种类

⑴行业专业性检查

由政府牵头聘请专家,组织行业基层单位安全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检查,由于检查的都是同行业的专家,往往能发现一些平时不易发现的隐患,而且由于参加检查人员来自基层,还能收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效果,通过专业性检查,使行业安全管理水平能得到整体提高。

⑵消防监督检查

公安消防机构定期组织消防监督检查,是国家赋予公安消防监督机关的职权之一,是实施消防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消防监督机关应定期组织防火防爆专业性检查,检查过程,被检单位的安全负责人、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应密切合作,发现火险隐患,应切实督促限期整改。

⑶季节性安全检查

每年按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季节特点组织安全大检查,检查前政府部门可先做部署,要求企业先期组织自查整改。季节性检查如春季安全大检查,以防雷、防静电、跑漏为重点;夏季安全大检查,则以防暑降温、防台风、防汛为重点;秋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冻保暖为重点;冬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爆、防中毒、防冻为重点。

3、重大危险源管理

抓好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是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使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熟知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措施。首先应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建立国家、省、市、县(区)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体系。

3.1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

重大危险源所属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设立重大危险源电子信息台账,确保重大危险源信息档案及时更新,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案并落实责任人。

⑵设立重大危险源现场的安全警示标志,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并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⑶建立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制度,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⑷落实重大危险源场所、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内容和要求,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其完好状态,检查、维护、保养、检测应当做好电子台账记录。

⑸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组织,配备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⑹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重大危险源信息变更情况,制定并及时修订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当地负责监管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每年进行演练。

3.2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

建立以重大危险源所属单位为责任主体,由国家、省、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四级监管的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本小区内重大危险源的档案。

⑴重大危险源所属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监控情况和现场检查情况每季度汇总一次,结果报当地安监局备案。

⑵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点监管,一级重大危险源报国家安监总局备案。

⑶三级重大危险源由省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点监管;

⑷四级重大危险源由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点监管。

3.3重大危险源管理要求

⑴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管理机构必须逐级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台账,对重点监管的重大危险源应按规定的评估内容进行复核。

⑵重大危险源所属单位及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落实重大危险源监管责任人,具体负责监督检查和申报登记工作,及时做好电子台账记录。

⑶一级重大危险源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现场监督检查;二级重大危险源由省或省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现场监督检查;三、四级重大危险源由省辖市或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现场监督检查。

3.4重大危险源监控的主要任务

按照重大危险源属地管理的原则,宁夏灵武临港产业园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⑴对辖区内重大危险源摸清底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和定期报告制度。

⑵开展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对重要的设备、设施和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⑶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控、有效监控⑵。

⑷对存在缺陷和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治理整顿,督促企业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⑸建立和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和治理的法规政策,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4、应急救援体系

4.1应急救援预案

工业园区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体系应由总体事故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组成。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洪涝、台风、暴雨、暴雪、雷电等)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供电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供水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等。

预案体系中应包括编制依据、应急原则、组织机构和职责、预测与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措施、宣传、培训和演练等。

4.2应急管理中心

园区应整合园区及区内企业应急资源,成立应急管理中心,由该部门行使应急协调指挥权。应急管理中心是产业园区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唯一中枢;管委会将所有的指挥权归于应急管理中心,应急管理中心在处置紧急事件时,有权调动产业园区内的任何部门;采取一级接警、一级处警,即协调指挥中心统一接警、统一处警;简单事件由专业组处理,出现重大事件时,由指挥长协调各专业联动处警;应急指挥中心同时也是应急资源的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相关的应急指挥资源。

应急管理中心应设固定电话,24小时值守。

应急管理中心应建立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库、空间信息数据库、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预案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救援队伍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专家库、法规库、案例库、事件信息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应急演练数据库、应急统计分析数据库、隐患治理数据库、行政管理数据库、文档库等。

4.3应急救援疏散

园区内应分解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规划设置应急救援特别通道、应急疏散通道,以保证应急救援和人员疏散安全、快捷、及时。

4.4应急避难场所

一般或较大事故(事故危害范围在厂区内)避难场所由企业根据自身危险特点内部自建,保证发生事故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生命,等待应急救援力量。园区企业内部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可结合企业内的中央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等安全等级高的建筑物进行规划布点。

重大事故避难场所(事故危害范围超出厂区)是企业外部的紧急避难场所,规划中未考虑设置园区内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议充分利用园区内的公园绿地、停车场和街头广场,在这些场地设立明确醒目的标志,便于灾时的紧急疏散避难。

特大事故避难场所(事故危害范围超出园区)是设置在园区外的紧急避难场所,需园区管委会与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设置园区外避难场所,此场所应在四周不同方位,以应对事故发生时避难场所处于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的要求。

4.5医疗救助

园区建议设专门医疗机构,重点是职业中毒、重大事故创伤的救治。并与当地医院定合同接纳伤员,对重大的紧急情况处理需要后备的医院,并且医院应有相关事故的处理能力。园区医疗机构应储备适当数量和品种的应急救治设备、药品、器械等。

4.6消防

工业园区应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2011】118号)和《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GA621-2006)建立消防站,并合理装备消防站的用地面积、建筑标准及人员、消防车辆、抢险救援和个人防护装备等配置,应当适应各企业扑救火灾和处置灾害事故的需要。

产业园区内各企业应设置消防水池,其容积应满足大于最大消防用水量减去灭火时间内可补充水量。

4.7事故应急池

工业园区应建立防止水体污染事故的三级预防控制措施:第一级要求入驻园区的企业在涉及有毒有害储存、装置区的周边设置围堰;第二级要求各厂区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水池,用以收集受到污染的雨水和事故消防水;第三级在园区新建污水处理厂设置事故水池。

4.8应急物资保障

安全管理各部门、园区各企业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有关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物资保障工作。

⑴优化资源配置及布局,提高资源数量及质量,逐步形成以区级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枢纽,以企业等社会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为支撑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⑵加强应急物资管理,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及搭建调配方案。采用多种方式,保持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如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实物、随时掌握企业储备动态、保持有关生产和技术能力,与其他毗邻地区建立物资调剂供给渠道等。

⑶建立重要救灾物资基本储备系统,园区建立购置或租用大型专用应急设备,主要是涉及应急救援中使用的大型运输设备,生物、化学等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检验、消除等特种大型设备,以及备用通信网络设施、GPS车辆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等。

4.9资金投入保障

园区应当根据应急救助工作的需要安排专项资金,为应急救助提供经费保障。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应急救助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探索火灾、爆炸、洪水等突发公共事件保险制度,提高灾后经济补偿能力,降低公众和企业的经济损失,形成国家财政、保险公司、投保人之间的灾害风险分担机制。设立突发事件应急专项储备资金,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以及时应对事故单位无力解决或责任单位不明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及时补贴受灾单位和个人。

5、结束语

工业园区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工作,安全工作任重道远。笔者通过参与工业园区安全管理的现场检查工作,对工业园区安全管理的几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以期对工业园区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一、重大危险源定义

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中对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施工重大危险源的定义。福建省地方标准《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DBJ13-91-2007)中对施工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因工程施工发生可能导致死亡及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也对重大危险源的含义作了规定,但这些较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管理。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是指有可能引发建筑施工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以及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和因素。建筑企业重大危险源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确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等。

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系统安全分析法和直接经验法。系统安全分析法是从施工企业、工程类别、施工工序、施工工艺、设施、机械、气候、环境、施工管理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入手,观察、分析并研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掌握各种危险因素被激发的可能性,对危险性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认识各类危险的出险程度及危害。直接经验法是通过对照有关标准、规范、检查表,依靠辨识评价人员的经验和观察分析能力,或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三、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1、施工现场平面布局的控制措施

办公区和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办公区和生活区首先应考虑与作业区相隔离,保持安全距离,其所处位置的周边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例如:办公和生活区不得设置在高压线下,也不得设置在沟边、河流边、高墙下等,以保证办公区和生活区的安全可靠。

食堂应远离厕所、垃圾站、有害场所。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集体宿舍。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宿舍会带来各种危险,如建筑物本身在没有验收合格前很难确定其是否存在质量和结构安全问题,而防护不到位容易发生坠物伤人、触电、高处坠落等事故。

2、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措施

防高处坠落的工作场所,应设置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的扶梯、工作平台、防护栏杆、护栏、安全盖板等安全设施;梯子、平台和易滑倒操作通道的地面应有防滑措施;设置安全网、安全距离、安全信号和标志、安全屏护和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鞋、安全帽、防护眼镜等),是避免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的重要措施。

针对特殊高处作业(指强风、高温、低温、雨天、雪天、夜间、带电、悬空)特有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高处作业应遵守“十不登高”:患有禁忌症者不登高;未经批准者不登高;未戴好安全帽、未系安全带者不登高;脚手板、跳板、梯子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登高;攀爬脚手架、设备不登高;穿易滑鞋、携带笨重物体不登高;石棉、玻璃钢瓦上无垫脚板不登高;高压线旁无可靠隔离安全措施不登高;酒后不登高;照明不足不登高。

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措施有:不准从高处向下抛投工具、物料、高处作业应将手持工具和零星物料等放在工具袋内;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出入通道、建筑物的出口都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被起吊的重物下面和起重机桅杆下面严禁站人;脚手架外侧、按规定设置密目式安全立网,施工层按规定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架体内侧按规定做好防护;临边作业设置的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

3、起重、机械伤害防护措施

预防起重伤害防护措施有: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要保持齐全、灵敏、可靠;起重机械的紧急开关、信号装置等应工作正常;起重机械外露旋转部分应加防护罩,以防绞伤;起重机桥架、平台上应设防护栏杆,防止人或物坠落;钢丝绳、吊钩等应符合安全技术规定;起重机械的制动装置应安全可靠,主要零部件无严重磨损;所有起重机械应经常进行检查、按期及时进行保养,保持起重机械的良好工作状态;对起重机械的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预防机械伤害防护措施有:不懂电器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摆弄机电设置;机电设备应完好,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机电设备停电、停工信息时必须拉闸关机,按要求上锁;机电设备应做到定人操作,定人保养、检查;机电设备应做到定机管理、定期保养;机电设备应做到定岗位和岗位职责;机电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准将头、手、身伸入运转的机械行程范围内。

四、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

1、实行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制度

1.1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在工程开工前,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按相关评价标准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制订安全监控措施和管理方案,按有关程序审批后,报当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1.2对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应当督促施工企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施工企业应将《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书》报当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2、积极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工作建立本地区重大危险源台帐,对列入监戒线和警控范围的重大危险源,应重点跟踪监控。

3、重大危险源跟踪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3.1重大危险源的公示情况。

3.2需专家论证审查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已按规定论证审查。

3.3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过程的监控情况。

4、每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后的整改、治理情况。

5、责令整改,在重大危险源的跟踪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发出整改通知书或停工通知书,责令立即整改。

6、加强审核。督促监理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监控措施的审核,对重大危险作业实施旁站监理。

7、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向社会公示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并结合督查的实际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或者通报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的跟踪检查、整改措施和治理情况。

结束语

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必然要求,企业在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中承担主体责任,作为三大事故多发行业的建筑业更应通过科学的、有效的、长期的手段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采取全过程的监控,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转移到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并最终降低事故率。

参考文献

篇11

(1)土方开挖过快过多。土方开挖,是施工阶段中最重要的工序,也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由于在开挖过程中,一般是“边支护边开挖”,若开挖土方过快,支护赶不上进度,则极易因土体不稳定而造成基坑坍塌;同时,如若土方开挖过多,造成超挖,支护结构不能完全支撑土体,也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2)支护结构施工不规范。在实际施工中,按照规范操作,部分施工过程可能难度较大,不易施工。与此同时,由于基坑施工中大部分都是隐蔽工程,这就给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带来了机会,给基坑安全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3)降排水不到位不及时。因为地下水的存在,在开挖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降低现场地下水位,排空基坑内积水,一方面会影响施工进度,同时影响土体稳定,也会对基坑的安全产生严重的隐患。

2深基坑工程施工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以风险识别的结果为依据,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大小,综合其他相关因素全盘考虑,运用评价模型和工具,来确定工程项目总体风险等级,并对各项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层次分析法是施工风险识别的一种适用方法,层次分析法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危险源评价排序为:土方开挖过快过多,支护结构施工不规范,降排水不到位不及时。

3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对项目存在重大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的过程。主要是在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运用风险管理的策略,制定效果明显且行之有效的具体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本文构建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控制体系,包括:施工前风险预控、施工中动态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后评价三大部分。

3.1施工前风险预控

(1)对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结合专家经验与工程实践制定出针对各重要风险预防控制的技术防范措施及人员监管措施。

(2)针对可能风险事故,制定相应风险后果的应对策略。

(3)将施工中中各环节的重要风险制作成风险清单,将风险清单与相应的应对措施一并发放给相关责任人,引起高度警惕,并定期组织全体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教育。

3.2施工中动态风险控制

(1)根据工程经验及类似深基坑工程事故资料,分析整理总结各监测项目对应的可能的发生风险事故。

(2)根据常规风险事故的原因分析结果,总结得出各监测项目数据发生异常变化最可能的原因,并据此对可能引起数据异常变化的风险因素加以控制。

(3)执行风险控制措施之后,需继续分析监测数据变化,以观察风险是否能被有效控制,以便进行下一步风险控制工作。

3.3风险控制后评价

(1)总结项目风险管理全过程的经验教训,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以及施工管理水平。

(2)对项目监督和改进,促使项目施工进程正常化。

(3)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提供实际工程资料,并指导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