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通信的可靠性

通信的可靠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8 09:15: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通信的可靠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通信的可靠性

篇1

1引言

随着我国整体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近年来在航天事业上的巨大发展,在航天产业中具备极大影响的电子通信设备其可靠性越发的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众多的电子通信生产企业在其生产理念上,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以切实检验手段来进行产品质量保障的体系,可靠性、质量已经成为设备使用者的最重要的关注点。在此背景下,论文围绕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分三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该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2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意义

2.1是通信电子设备使用寿命的直接影响因素

首先基于航空事业其本身的特点,往往使用的周期很长,这也就要求航空电子设备具备很长的使用周期。而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设计便是电子通信设备使用寿命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从整体上观察,电子通信设备的设计、安装以及使用和后期的维修过程,可靠性都参与其中,因此也可以说目前在通信电子设备设计上可靠性已经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所在。

2.2是信息时代人们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基本需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抬头,目前市场上的电子通信设备也越发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而随着通信电子设备数量的增多,在航空事业方面对通信电子设备的选择要求也就相应提升,除了要求通信电子设备满足基本的通信功能之外,在使用感受以及可靠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航空通信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是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客观要求。

3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3.1制造技术及制造条件的影响

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便是生产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制造技术以及制造的条件。就目前的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发展趋势进行观察,便捷化、智能化以及多功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要实现这一趋势就必须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生产环节,保障一个良好完整的生产体系。目前存在着一部分生产厂家,在生产中并不具备完备的生产的条件,进而难以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生产质量,在可靠性方面就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3.2恶劣天气的影响

因为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使用往往位于外界,而地球的环境十分多变,在太空更是会受到诸多的宇宙因素影响。雷电天气、雨雪天气等都会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产生一定干扰和破坏,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而这些因素便会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3.3外界电磁的影响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在使用原理上,电磁波是其最为主要的一环,但是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使用时常常会受到一些外界电磁的影响。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而这些电磁场中的电磁波所产生的辐射,便会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造成了影响。

4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措施

4.1不断优化、简化电子线路

不断进行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子线路的优化和简化,便可以极大化的减少外界磁场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影响。而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设计时,必须在满足基本的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功能以及质量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制造流程的优化,从而达到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子线路的简化和优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在元器件的使用通道设计上,可以设计为几个元器件共同使用一个通道,进而实现线路通道的减少[1];②在元器件的使用数量上,可在保障基本功能之上,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减少对元器件的使用数量;③在设备组成上,尽可能使用软件对硬件进行代替;④对于设备中的一些模拟电路可使用数字电路进行代替。但在整体的线路简化、优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不能为了最大化的简化路线,而导致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集成电路板被过载烧坏的现象,更不能将一些成熟性不足的技术和设计方案使用到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子线路的优化和简化中。

4.2深化低耗功率设计

目前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提升设计方面,低耗功率设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从整体上进行观察,低耗功率设计还有很大的进一步深化空间,因此在提升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方面,可以进一步对低耗功率设计进行深化。从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性能上进行观察,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正逐渐朝着高密度化以及微型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一趋势直接导致了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中元器件数量的增多以及集成电路在能耗方面的提升,进而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持续发热的现象越发凸显,而这一问题就可能会导致,航空电子通信设备使用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在目前已有的低耗功率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低耗功率设计,保护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电路安全,也提升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可靠性[2]。

4.3依托维修性设计提升设备可靠性

除了设计制造环节提升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之外,面对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机械化工作环境和恶劣天气导致的航空电子通信设备损坏,还需要通过维修性设计,在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后期使用上提升其可靠性。具体而言,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制作人员必须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在故障出现后的检查和拆卸十分方便;此外对于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一些元器件必须是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不能大量使用一些不再生产和使用的元器件。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整体抬头,以及通信电子设备的不断多元化和多样化,人们逐渐对通信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通信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本身,也直接对通信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也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要求。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方面,制造技术及制造条件、机械化工作环境、恶劣天气、外界电磁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基于这些影响因素以及结合航空电子通信设备的特殊性,不断优化、简化电子线路、深化低耗功率设计、依托于维修性设计提升设备可靠性是切实有效保障航空电子通信设备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值得相关企业充分合理地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篇2

电力通信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作为专用网络,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电力系统规划由原来的小而分散逐渐向大而集中发展,特别是卫星通信、光纤、数字微波等通信技术发展,使得电力通信技术发展势态呈更加迅猛,电网运营、安全自动装置、继电保护、电力自动化、数字数据信息的传输交换、行政电话、调度电话、会议电视、营销交易和客户服务都依靠电力通信网的支持,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显得非常重要。探究通信网可靠性,要充分考虑到电力通信网网络结构的特殊性,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探索电力通信网在可靠性的核心技术问题,以达到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保证为用户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电能。

1.电力通信网的整体构成形式

作为电网二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通信网专门服务于电力系统运行,在电力生产、调度、经营与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力通信网主要由传输网、交换网、数据网和管理网所组成,在光纤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力通信网络速率通道也由64kbit/s向2Mbit/s、10Mbit/s、100Mbit/s,甚至更高速率通道过度。

传输网中,主要由光传输网、备用和应急保障、波分复用三个部分组成。采用SDH技术的光传网是整个传输网络的核心,电力线载波和数字微波作为传输网络的应急技术,波分复用即是对光传网的主要补充;由于光传网可以提2M、155M、622M、2.5G几种速度业务接口,在程控交换时可以支持路由器、继线端口和ATM交换机线路速率,保证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电力交换网分为调度和行政两大类,这两类程控交换网的实现技术没能任何的差别,调度电话业务重要程度显然比行政业务具有高级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数据网也分为调度数据网和综合业务数据网两大类,调度数据网主要是在SDH光纤传输通道上建立可为电力生产提供服务的,具有性能、带宽、可靠性较高的,综合多种调度生产的数据通信网络。综合业务网主要是提供实时、安全、可靠、稳定、大带宽的业务数据网络平台,以IP或者ATM技术实现,能承载数据、信息、图像、语音、多媒体等诸多业务,速率达到2.5Gbit/s 和 622Mbit/s或以上;管理网包括光传输、数据网、调度程控交换网三大网管和电力通信综合监测系统,是整个电力通信网络的重要支撑系统,为各种业务的安全、稳定提供了运行、维护和管理手段。

从以上可以看出,电力通信网是一个由多种业务子网组成的复杂的网络系统,它的可靠性对各个业务子网有差高度的依赖,子业务网可靠性的核心又在于SDH光传输网。因此,光传输网的可靠性是研究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关键所在。

2.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工程

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工程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影响其可靠性,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如系统的设备、网络组织、网络结构、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可靠性等内部因素,或者是社会需求、投资条件、网络环境和员工素质等外部因素。而在性能方面,电力通信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生存性四方面性能从侧面反映了整个电网的性能。

2.1电力通信网络有效性

电力通信网络是一个可维修的系统,其可维修系统可靠性用有效性测度表示出来不失为一个极佳的方法。电力通信网络有效性指运行状态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功能的概率,相关当网络运行时间与某个规定时间的比值。平均故障时间(MTTF)和平均维修时间(MTTR)是通信网有效性的重要时间参数,两数学表达式分别为MTTF=R(t)dt;MTTR=t・h(t)dt(其中h(t)函数表现系统在t时间内完成维修任务的概率密度)。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TTF-MTTR。假设维修和失效是服从指数分布的,而且失效率是常数,那么可以将有效性表示为A=MTBF/(MTBF+MTTR),无效性表示为U=MTTR/(MTBF+MTTR)。成年停运时间(MDT)常常用无效性来表示,MDT=U・365・24・60=525600U(min)。同理假设维修概率也服从指数分布,并且为常数,那么维修率μ=1/MTTR,在电力系统稳态的情况下,失效率A和维修率U分别可以表示为A=μ/(λ+μ)和U=λ/(λ+μ)。

2.2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一种随着时间变化的、反映系统或者部件非失效状态发生的概率。设t为观测时间,T为一个随机变量,且有R(t)≥0,R(0)=1以及limt∞R(t)=0,那么基本可靠性可以用R(t)=Pr(T≥t)。当t一定,失效时间T≥t的概率为R(t),那么失效概率的定义为F(t)=1-R(t)= Pr(T

λ(t)=・=-・=

那么,用失效率来表示可靠性函数R(t)为:R(t)=exp

-λ(t')dt'当失效率为常数时,即可靠性函数为R(t)=exp(-λt)。

电力通信网是由节点和链路集合而成的,任何一条路径都离不开节点和链路。因此,节点与链路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路径的可靠性。如果将节点和链路等效成部件,通信网等效成系统,那么就可以归纳到系统可靠性问题来研究。

设Np={n1,n2,n3,..,nx}和Lp={l1,l2.l3...lx-1}分别为路径P经过的节点和链路集合,那么路径相当于串联系统,路径可靠性就相当于Np、Lp可靠性的乘积。路径可靠性用Rp表示,节点数用X表示,那么第x个节点的路径性表示为Rx,第i个节点可靠性表示为Rn,I,第j个链路可靠性为Rl,j,得到路径可靠性的表达式为:,同理可以分析多个节点和链路乃至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2.3电力通信网的安全性和生存性

篇3

随着现代社会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电力通信网络已建设成多数地区覆盖的电力专用光纤网络。在电力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电力通信网络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持,同时还需要通信网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光纤通信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建设与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光纤通信网络概述

光纤通信网络传输的媒介与载波分别为光纤与光波,其中,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可将光信号加以传送,由一处传送到另一处。光纤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光发送机、中继器、光纤光缆、光接收机等设备。相较于其他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网具有很多显著优势,在电力通信中,其主要优势有:光纤不惧高温;光缆具有较轻自重,尺寸较小;光纤的传输带宽极大,可承载较大通信容量;光纤在传输中衰耗较低,中继距离相对较长;光纤不受电磁、雷电及强电的干扰等。

二、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建立

2.1建立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

在电力光纤通信网络中进行可靠性评估,首先需要建立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从抗毁性、网络有效性与生存性三方面对其安全加权系数进行量化。在多指标综合评估体系中,对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评估结果。一般情况下,在确定权重系数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可对评估专家主观权重及实际运行客观权重进行取值,或是可在对大规模系统进行研究应用时,利用群决策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2.2可靠度评估模型

根据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估的原理,对模型内的因素权重及评估指标因素集进行确定,从而建立其光线通信网的加权安全评估模型。该模型为:

S=αS1+βS2+γS3

其中,S是光纤通信网中的安全加权指数,S1、S2、S3分别是网络中的有效性能指数、生存性能指数与抗毁性能指数;α、β、γ是权重系数,且三者之和为1。

三、提高光纤通信网可靠性的相关措施

在提高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过程中,要从软件方面、硬件方面与维护人员素质的提高三方面展开工作。

3.1从软件方面加以提高

在光纤通信网软件建设方面,首要工作就是保证网管系统的功能齐全。这是因为网管系统对光传输网而言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对通信网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监视,如有必要时还可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通信网的正常运行。之后,还要对通信监测系统的功能加以完善,建立并完善通信监测的管理数据库,为通信网的可靠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3.2从硬件方面加以提高

在光纤通信网硬件建设方面,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对光纤传输网络进行合理设计;在光纤线路中保留备用光芯;采取一定措施对传输电路可靠性加以保障;对某些部件加以定期更换;准备必备的一些备品备件;对通信电源安全性加以保证;对维护用的工具、仪器和仪表进行合理配置等。

3.3提高维护人员业务素质

维护人员过硬的业务技能与较高的业务素质是光纤通信网可靠性运行的重要支撑。在光纤通信网建设中,应提高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每个维护人员都应对维护设备和电路运行方式加以熟练掌握,对各种仪表、仪器能够熟练使用,对光纤通信系统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发出的各种警报及警报产生的相应原因进行准确把握,以便在光纤通信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篇4

1.概述

在电力系统的信息传输方式中,数字信息传输就是电力通信系统,电力通信系统传输各个链路的信息,同时将各个链路的信息进行交换。人机之间的交换是最高速率的交换,也是通过电力通信系统进行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电力系统和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电力系统,通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力通信系统是否可靠是电力系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目标的基础,是强有力地后盾。

电力系统中,为了满足日常生产、供电的需求而建立的通信系统即为电力通信系统。为了维持该通信网的正常安全运行,对电力通信系统进行可靠性方面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内部的通信需求,需要分析通信网的运行可靠性。对于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来说,电力通信网是基础部分。所以说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分析指标

为了准确的进行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的分析,首先需要根据实例了解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指标,再根据这些指标对实例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为某地区电力通信系统的框架图。

图1 某地区电力通信系统框图

为了得到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各项指标,我们需要了解电力通信系统,需要从电力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可靠性就是安全性和稳定性,可靠性的研究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主要需要结合电力系统的运行、生产、维护、服务提供以及服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对于电力通信系统来说,电力通信系统高效性主要是得益于系统中非常多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保障了电力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电力通信系统的通信呼损、吞吐量以及信噪比等等方面的指标都可以用来作为可靠性的评价标准。

2.1 网络自身角度

网络对于通信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网络,通信也就无从谈起。对于网络的分析来说,影响因素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从外部来说,通信机房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到通信设备的工作效率。从内部来说,主要是设备自身的问题,硬件自身的故障率、运行速度、陈旧程度、老化程度等等。

2.2 网络运行效果角度

在检查到网络运行效果方面时,我们发现该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度交换机落灰比较严重,看起来也比较陈旧,已经服役8年,主机看起来比较陈旧,检查网络节点的设备服役时间都比较长;(2)通信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由于设备比较陈旧,需要人工检测智能化以及进行相关的运行维护;(3)电力通信系统比较陈旧,需要进一步进行升级换代以适应电力智能化的发展。

2.3 可靠性分析影响因素及作用方式

对该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时发现,该系统的网络节点中的通信和节点的网络拓扑结构无法实现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调度问题,经常出现客户反映服务质量低、停电、电压不稳等现象,究其原因是节点的负荷分配不均导致的不稳定现象。有些节点低负荷运行,有些节点高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

经过实际检查和分析我们发现由以下几个问题:(1)用于调度的交换机比较陈旧。由于交换机比较陈旧,造成节点路由不够流畅,容易出现信息流量大丢包等现象,直接影响到用户的用电质量。采取的措施是需要经常更换交换机才可以保证节点路由流畅。(2)网络链路布置不协调。正常来说,若调度通信量需要量大,则需要进行分配大链路。如果网络链路布置不协调,链路分配不平衡的话,将会造成信息量不均匀,导致信息故障,从而导致链路瘫痪,总成不好的影响。

3.电力通信可靠性管理方案

实践证明,做好现场考察是对提高通信系统可靠性大有益处。当发现电力系统通信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故障的排查,并且经过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故障的规律研究。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管理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管理。对于硬件方面主要是电力系统设备的检查,对于软件方面主要是运行系统的检查。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定期进行检测,设备要经常打扫,避免设备落尘。要防止电磁干扰对设备影响。在运行系统方面要经常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和软件升级,提高设备的运行速度,提升设备的服务质量。

4.结语

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管理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经常根据现场运行的实际情况调整策略。本文通过以某个区域电力通信系统实际为例,针对电力通信系统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方法,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蒋晓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3(8).

篇5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的主要任务,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实现能源的再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始应用于行业发展中。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将推行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代表技术,信息通信的可靠性将决定这一过程的实施。

1面向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通信关键技术

能源互联网是一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技术,涉及发电技术、输电网配电网技术以及系统规划处理等,信息技术无疑是这一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支撑,具有强大的数据库,提供故障分析、故障处理等功能。当前,面向能源的信息通信网络设计仍缺乏应对复杂数据交互的能力,也就是能源信息点过于固定,无法实现异构传感器接入技术。电网的信息通信技术也处于独立的状态,智能化和互联化的发展还需要技术的更新。面向能源互联网的信息技术还应从感应技术和通信传输技术以及数据传输技术入手。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功能将扩展,包括采集监控,业务流程的处理、资源的共享以及故障分析和决策提供。能源互联网是信息流、能源流、控制流的高度融合,其最终目标是借助大数据时代的技术特征来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多功能性和高度安全性,其核心技术分析如下。①标识传感技术。标识技术通常包括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技术和生物识别。三种技术均应用广泛的应用,其中RFID主要应用于系统管理。将其与通信传感器技术结合能够对电网线路的运行进行监控,从而保证故障发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②数据集成技术。云计算是这技术的核心与基础,他对信息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实现全面的数据共享。未来互联网发展技术下,云计算将成为多个领域的支撑,通过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能源互联网的智能化。③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是技术的核心部分,也是能源互联网问题处理的部分,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具有多样化和庞杂性,需要接入新的负荷,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后才能应用。能源的使用过多导致我国的能源逐渐减少,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需要大数据技术,需要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的主要方式是建立数据模型和完成数据挖掘算法,在这一前提下才能发现能源互联网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解决,也大数据可视化。

2能源互联网下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分析

能源互联网下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提高,当然,这需要在技术的支撑之下实现。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性提高的关键是安全传输和系统检测等。

2.1安全可靠传输

能源互联网的建立一方面保证了信息的全面性,一方面也由于其开放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信息通信中,为了防止恶意攻击,安全传输是必要的,安全传输需要基于大数据等技术进行设计,重点进行信息传输的隐私保护,建立完全可信的安全防御体系。针对能源互联网设计可靠性强的系统,来保证信息信息传输安全。

2.2系统安全监测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技术支持不足将呈现出脆弱性,因此需求对其实施安全监测。这就是的安全监测技术不可缺少。通信网线路存在问题对能源互联网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对其应用层、感知层和网络层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安全防护制度,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与可控性。

2.3信息数据加密技术与可信技术

能源互联网作为新时期能源发展的一种的方式,具有数据海量、分布广泛等特点,对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将具有复杂性,其安全隐患也将在运行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信息技术,还需要关注其安全技术。基于信息加密技术和可信技术是保证其安全的关键技术。对其分析如下。首先:加密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加密技术对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环境和隐私数据进行保护。未来需应采取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方法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在信息传输中进行完整的信息加密,对移动终端进行重点保护。采用可信技术则是在系统平台中引入的一种安全模块,以密码技术为核心。能源互联网中采用可信技术并将其与网络联合,将可以构建基于可信计算的互联网交互终端可信认证模型,从而实现对能源互联网的可信主动防护,防止其受到恶意攻击,最后确保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安全。

3总结

能源互联网是我国能源使用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实现能源互联网增使能源的使用更加合理并促进再生能源的开发,保证我国工业、电力等多个行业的发展。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实现还具有较长的路要走,未来应注重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从企业的发展出发,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逐渐的提高能源互联网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邓雪梅.日本数字电网计划[J].世界科学,2013(7).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层次化通信网有三层结构。第一层是接入层,它是用户访问通信资源的中介。访问用户只需借助交换机或集线器便可顺利连接到通信网络中。第二层是分布层。分布层处在接入层、核心层两层的中间位置,起着协调的作用。第三层是核心层。核心层具备消除单点故障、保障传输速度和调用备份资源的核心作用。

1 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的影响因素

首先,从通信网本身来寻找影响因素可知,影响因素主要是内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侧重于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可控环境及不可控环境两种。可控环境指代的是可以控制的环境,例如:温度和湿度。不可控环境指难控制的环境,例如:人为因素及自然灾害。内部因素则取决于通信网在实际维护管理中是否全面、到位。

其次,从通信效果来寻找影响因素可知,可靠性影响因素则集中于下列几方面因素:(1)设备是否可靠;(2)网络设计是否可靠;(3)管理维护是否有效;(4)用户对性能的具体需求。

再次,从智能技术方面来寻找影响因素可知,通信可靠性与智能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有利的方面来看,智能技术逐步提升,这对通信可靠性必然是有利的。但从不利的方面来看,智能技术的更新让通信网变得更复杂,一旦故障发生,故障所涉及的范围将更广,而故障维护及日常管理较以往却更加困难。

2 层次化通信网的优势

计算机通信网是层次化结构。这种通信网的实质是:将一个本身较为复杂的通信网简化成不同的层次模块,每个层次模块有着特定的功能,这对于通信网运行及后期维护都有着不言而喻的好处。

层次化通信网在可靠性设计上有如下优势:(1)通信网在进行了层次化划分后,每层都能充分利用带宽资源,网络成本在无形中被降低;(2)通信网在进行了层次化划分后,管理人员可进行分层次的维护管理,管理的效果得到了提升;(3)如果需要进行业务上的扩展,管理人员只需根据业务的特性,将其增加到特定的层次中,而不需要进行整个网络的调整,这使得业务扩展十分简便;(4)管理人员可分层次进行针对性的差错,检查准确度更高。

总的来说,通信网在运用了层次化模块运行后,除了上述几点优势外,还能明显地看出:其可靠性能更有保障,这也是层次化通信网如此普及的根本原因。

3 层次化通信网可靠性设计的几个要点

3.1接入层及其可靠性设计

接入层是用户访问通信网的中介平台。访问用户只需借助交换机或集线器便可顺利连接到通信网络中。

OSI模型是当下最流行的网络体系,共7个层次,具体如下:(1)物理层,负责比特流的传输;(2)数据链路层,负责链路管理与介质访问工作;(3)网络层,负责路由选择和寻址工作;(4)传输层,负责主机与端之间的连接工作;(5)会话层,负责创建管理维护会话工作;(6)表示层,负责数据加密和格式处理工作;(7)应用层,负责程序通信工作。

在OSI模型中,集线器处在第一层。换句话说,凡是与集线器相连接的设备,都可与其共享带宽资源。交换机处在OSI模型的第二层。将交换机和集线器比较可知:交换机比集线器更占优势。究其原因是:在单播流量的转发过程中,集线器所完成的是无差别发送工作,也就是集线器会给每个端口发送,而不进行端口识别工作,相对而言,交换机则能进行端口识别工作,它会选择那些通过了认证识别的端口来进行发送。

交换机种类颇多。为了保障通信网的高效,本文建议交换机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依据端口数量来选择;二是依据速率要求来选择;三是依据端口种类来选择。这样,交换机的性能发挥到最佳,接入层的可靠性也能得到提升。

3.2分布层及其可靠性设计

分布层处在接入层及核心层的中间位置。该层次功能如下:(1)对于从接入层中传来的访问请求,分布层会进行逐一过滤,一方面会拒绝一些请求,另一方面会将接受的访问请求依照优先级的顺序加以排列,从而一一接入网络实现访问;(2)当核心层、接入层间的路由协议有所不同甚至出现冲突的时候,分布层会在中间起到协调作用,对路由信息进行重新,保障网络的顺利连通;(3)通信网中存在许多细节化的路由,分布层会将这些路由汇总,并形成一个汇总路由,汇总路由对宽带占有率的降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分布层有着它独特的功能特性,这些功能特性的正常运转保证了分布层的可靠性。

3.3核心层及其可靠性设计

核心层是整个通信网的核心位置。该层次功能如下:(1)核心层可提供速度更快的数据链路,高速数据链路可以保障数据在实际传输的整个过程中更加快捷;(2)假如遇到网络故障的情况下,核心层中的路由协议可将负载模式进行一定调整,从而将已经备份好的网络资源进行顺利的调用;(3)为了使整个通信网的可靠性得到保障,核心层能将通信网中的一些单点故障逐步消除。

在核心层中,其设备往往选用的是背板结构。所以,设备在具体的选型中要尤其注意带宽、结构的选择,确保核心层在实际的处理工作中速率更高、性能更全面、可靠性更强。

4结语

综上,本文首先论述了通信网在实际进行可靠性设计中所受的各类影响因素,既论述了外因的影响也论述了内因的影响。其次,本文论述了将通信网设计为层次化结构的具体优势和可靠性保障。再次,本文论述了通信网设计为层次化结构的几个要点,主要论述了接入层、分布层及和核心层的可靠性设计。希望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可给相关人士一些有利的借鉴,设计出更可靠有效的通信网。

参考文献

[1]罗俊星.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2012.

篇7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107

信息通信技术是可再生资源与能源系统融合的关键技术,该技术满足现代社会消费方式和发展趋势。互联网也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战略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共识,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建立,其主要问题是保证其安全性与可靠性。

1 能源互联网特点

随着大规模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的接入,也就是随着能源互联网的运行,传统的信息通信问题非常明显的展示出来。能源互联网具有自身的特点,如数据信息多而杂,安全性对技术具有较高要求等。要改善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移动能源互联网的特征。能源互联网除了具有复杂性,还具有开放性、集成性和分散性等特征。移动通信是保证其信息传输的关键,安全性是基本的保证。能源互联网系统要对外具有抵御作用,才能将问题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对应急分析和自动恢复控制功能。能源互联网物理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具有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能够把存在问题的单元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使系统迅速恢复供电运行。具有自愈特性的能源互联网具备在线评估预测、实时测量故障、实时应急分析、自动控制恢复等功能。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还要以能源的可再生与可利用相连,信息通信技术将成为能源互联网构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源互联网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快速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应注重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和保证。以电力系统为例,应实现其层次化、开放性和高安全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 能源互联网下的信息通信技术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综合技术,包括电厂输配电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信息通信是系统运行的核心,具有强大的数据储备和处理功能。对核心技术具有较高要求,我国移动通信互联网目前上存在一定的技术发展空间,对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不强。如能源信息节点接入较为固定,无法适应无线传感等异构设备,使电网的集成能力较差。并且能源信息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将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文章以能源互联网通信构架为基本信息构架,信息通信技术和可靠性进行分析。

2.1 标识传感技术与数字集成技术

标识传感技术又称为射频识别技术,包括我们经常使用的二维码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家电网的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安全性较高。数据集成技术与标识传感技术往往同时使用,该技术是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对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信息和数据的全面共享,是计算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资源之一。云计算在这一时期的应用明显增多,并且实现了数据的随时调用和处理。能源互联网是以不同的云计算平台和营销平台为依托,完成资源整合、处理、存储等功能,集成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是能源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2.2 大数据信息处理分析技术

与以往的互联网结构不同,能源互联网接入了更多新型的负荷,使数据类型增多,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明显无法适应这一处理要求,海量数据下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就成为其核心技术之一。大数据技术是基于时代特征而出现的一种技术,可以实现大量数据的同时分析,快速准确的找到有效数据,并指导营销和管理实践。其主要技术是数据建模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能源互联网中的信息挖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解决这一问题,进而确保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稳定。大数据对技术的要求极高,其处理速率空前提高,不仅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大数据的可视化将推进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2.3 通信传输技术

通信传输能力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通信传输技术,完成远距离、大容量光通信技术,目前全球能源互联网体系已经开始建立,3G、4G网等通信方式在互联网中的应用广泛,打破了以往传输距离短的局势,并且降低了传输中的损耗,使网络传输速率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行业需求。5G传输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之一,该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无线覆盖和信息传输速度,并能够增加用户体验,能源互联网强调智能通信协议与电能传输之间的融合,实现了能源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为我国能源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能源互联网一级骨干网全面支持IPv6协议。但是在基础网络体系发展中,依然无法充分利用IPv6协议,这一技术具有积极作用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3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也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大数据时代,信息传输过程中面临的干扰更多,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很容易增加工作量。信息通信技术是其发展的必然途径。为确保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作业、流程控制和信息监测的运行,需要提高其可靠性。

3.1 安全可靠性技术

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系统是一种开放性的共享系统,从原理上其安全性较差,因此需要注重使用者的隐私保护,在互动过程中确保通信安全,重点防治恶意程序的侵入。现行的能源互联网采用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针对能源互联网的可靠性设计了安全传输机制,并于终端和现场安装了监控系统。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认为,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安全隐患来自于典型攻击,因此应对其展开典型攻击检测与深度分析,及时正确的查找全部安全威胁,从而提高能源互联网的运行水平。因此在当下的系统中,通常采用信息加密技术和可信技术,在这两种核心技术的支持下,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法,对大数据的分析更加准确,同时保证了其机密性,将密码技术作为主要方式,进而建立作基于可信计算的互联网交互终端可信认证模型,极大的降低了恶意攻击几率。

3.2 预测分析软件与可靠性监测

要实现可靠性目标,预测分析软件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以往的安全隐患检查中,多以先检查后处理的方式进行,但是这一方式在未来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业而言,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通过建立预测软件,对系统的状态进行判断,提醒维护人员关注存在隐患的系统,降低了安全事故和系统故障,提高了其可靠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对软件实施可靠性监控。目前的主流新型监测软件,可以整合现有传感器数据并持续监测设备性能,该设备在偏离正常后立即给出信号,能够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先进模式识别是一种常见的预测性分析技术,该技术从各种经验模型中获得预测结果,并且所获结果可靠性较高。

4 总结

能源互联网的建立是新时期工业革命的结果,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通信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积极作用,基于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通信技术则是其发展的基础保证。我国目前的能源浪费和不可再生资源要求其建立能源互联网,在这一技术下实现清洁、绿色的能源应用。但是这一道路任重而道远,笔者仅基于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对信息通信技术的理解,将能源互联网下的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可靠性进行相关的分析,旨在为未来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邓雪梅.日本数字电网计划[J].世界科学,2013,(7).

篇8

中图分类号:U213+3 文献标识码:A

地铁通信系统作为地铁正常运行的平台,对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稳定有重要作用。但地铁工程造价昂贵,施工建设复杂,普及程度并不是非常高,因而对于地铁技术的研发,建设进度的加快,是十分必要的,而作为地铁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地铁通信系统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地铁通信系统的部分子系统还有赖于国外进口,并未能完全实现自主化进度,这对于我国地铁建设水平的提高及地铁建设的普及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必须加快地铁通信系统技术的开发研究,早日普及地铁出行,以缓解当前日益紧张的交通状况。

1 地铁通信系统的现状

在因城市化不断扩大而导致的城市人口激增,从而引起城市交通状况极为拥堵的问题中,地铁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新型交通出行工具,为城市的交通状况的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地铁通信技术通过多种方式,在地铁运营、通信服务、电子控制等方面构成了地铁正常运行的基础,其在保证地铁正常化运行的同时,也满足了地铁在现代化传输数据、多媒体以及图像等多方面的要求。地铁通信系统虽然经过各种科学的规划设计,合理的运营机制,但在早期已建成的城市地铁中,实际上还是存在有不少问题,因而,如何对地铁通信系统的改进与完善是地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1地铁通信系统架构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运营主力军,不仅安全舒适、高效快捷,还具有运输量大、节能环保、降低污染的优点。地铁运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铁通信系统,是地铁运行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因而分析地铁通信系统的现状对提高地铁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地铁通信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运营通信系统、公共通信系统、公安通信系统。其中运营通信系统包括专用电话、公务通信、电脑监控等系统,公共通信系统由移动电话引入的子系统,公安通信系统包括无线通信指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这几部分。这三者相互配合,共同为地铁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营发挥着重要作用。地铁通信系统目前技术水平并未达到完美的地步,因而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1 系统内部涵盖范围不清:首先这三个系统并没有规范用词,公共通信系统又称商用、民用系统,但其中又含有移动电视、广播电台等,这就使得其名称略显牵强,其次车厢内部的信息传递包括乘客信息、监控信息等内容并没有明确的分类,笔者认为应该划入到运营通信系统中的“乘客信息”子系统。

1.1.2 具体情况需要改进:在实践过程中集中告警系统操作已经日趋简单化,但其需求量小,如果地铁中包括综合监控系统就可以减轻对集中告警系统的重视程度,广播、电视等直接通过声音向乘客传递信息的系统,应该关注顾客的意愿,增设人性化的系统设置。

1.1.3 笔者认为传输系统的观念建设是最重要一大问题,传输系统在整个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包括对上层市政公安部门等信息联络的增加,似的封闭式的工程架构逐渐开放起来,使得通信系统在安全上出现了许多变数。

1.2 地铁通信系统组成及作用

地铁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许多方面,比如排水、消防、通风、信号等,这些因素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地铁运行出现问题,因而如何才能让地铁各个系统安全运营就是关键,而地铁通信系统就是这样一个作用巨大的工具。地铁通信系统是所有机电系统的基础,其主要包括有:广播系统、监控系统、电源系统、传输系统等。地铁通信系统在调度和管控列车运行方面十分有效,不仅能提供各种信息给控制人员,还能在运行出现异常时提供事故处理方案。并且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地铁通信系统的发展将会越加现代化。

2 地铁通信系统的传输子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增长,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的大量涌入与增加,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地铁的出现极大缓解了城市人口出行的交通压力,作为高效便捷的新型交通工具,地铁在城市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而地铁能够顺畅运行是因为有地铁通信系统这样一个平台,地铁通信系统中包含了多个复杂的子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可靠性要求都非常高,为保证地铁正常顺畅运行。

当前通信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主要的传输技术有:多业务传输平台( MSTP),千兆/万兆以太网、异步传输模式(ATM)、准同步 数 字 系 统 (PDH),同步数字系统(SDH),开放式传输网络(OTN)和弹性分组环技术(RPR);根据地铁通信系统的业务要求,主要是传统的时分复用(TDM)语音业务和以太网业务,轨道交通已经在用的主要是SDH、SDH+ATM、OTN、MSTP 等传输技术,主要介绍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和弹性分组环技术(RPR);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输平台是因为,MSTP 传输技术是在 SDH 基础上开发的,是面向基础电路连接的 TDM 技术,这个主要是用于传输语音业务,为了满足更多业务传输的需求,MSTP 在原来 SDH 功能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 SDH 的以太网技术(EOS)、基于 SDH 的异步传输技术(AOS)两大核心处理功能,采用通用成帧规程(GFP)、虚容器(VC)级联技术、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等技术,以宽带为开放平台,承载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业务,实现多业务在单一平台设备上接入、数据交叉、映射、传输等功能,它将传统的 SDH 复用器、数字交叉链接器(DXC)、波分复用(WDM)终端、网络二层交换机和网络互联协议(IP)边缘路由器等多个独立设备集成为一个网络设备。

而弹性分组环技术(RPR)是一种基于IP业务为核心的新兴传输体制,适应网络发展的新方向,具有互联方便,技术先进的特点,在网络可靠性、可管理性、支持传统业务等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对城市地铁通信业务涉及到的语音信号、视频信号、局域网、各种数据业务等能提供良好的组网方案;RPR 采用环状拓扑结构,网络结构十分简单,RPR 分组环上所有节点被分配给唯一的逻辑地址,可标识254个节点,所有节点都可以基于逻辑地址进行快速的2层交换;RPR 以最高优先级分组的方式晶振时钟信号,时钟分组信令沿光纤传送,同时具备了冗余备份功能,从而保障在任何情况下保持网络同步;RPR支持 SRP(空间复用技术),在分组环路上,能使多个节点成多段同时传送数据,而不相互影响,与SDH分配固定时隙不同的是,RPR 可根据用户需求分配带宽,光纤使用率相对SDH提高1倍,带宽利用率提高3~4倍,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光纤资源;RPR 还可以针对不同等级业务采取不同保护方式,定义新的业务级别;但是目前各个厂家开发的RPR 技术相互之间存在着兼容互通问题,还没有实现国产化,相比来说要较高成本,这种技术目前正在由IEEE 802.17 工作组进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张骞,张建辉,孙述桂,郭文龙,张小勇,潘福初. 基于光通信技术的CPLD或FPGA ISP技术[J].光通信技术.2011,(05).

[2] 何琳娜.无线通信技术在列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2010,(10).

[3] 张洁贞,周佳媚,麻景瑞. 北京地铁6号线朝阳门站近接施工数值模拟[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09).

篇9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5-0184-02

在整个移动通信电源系统之中,通信电源系统运行质量又直接关系着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和可靠运行,对于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为此具体地探讨了提高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现报告如下。

1 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典型配置

移动通信电源系统主要是为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提供安全、稳定、可靠、不间断的供电保障。移动通信电源高低压系统主要包括高压配电系统设备、燃油贮存、供给系统、变压器、油机/市电切换设备、应急油机接入/切换设备、低压配电系统设备、固定备用发电机组等,其相关设备的典型配置如下。

1.1 高压配电系统典型配置

采用两路10 kV市电供电方式,两路市电取自不同的变电所,采用两路独立的引入路由;高压配电系统具备两段独立母线,配置母联开关;同一低压配电系统中两台变压器分别从两段母线取电。

1.2 备用发电机组典型配置

备用发电机组容量应满足局楼保证用电设备运行的最大负荷;多台备用发电机组应根据低压配电系统配置,采用分段运行方式或并联运行方式。

1.3 低压配电系统典型配置

采用低压母线分段供电方式;低压供电系统应满足当任一主要输出开关故障中断,都不应影响其承担负载的正常运行;固定柴油发电机组输出与变压器输出采用自动转换开关切换;开关电源系统、UPS系统、机房专用空调系统的供电,应分别从两段低压母线各取一路,形成主备用供电输入模式。

1.4 变压器典型配置

省际枢纽楼变压器的配置应按不少于2台设置;地市级以上移动通信局变压器应采用2台或多余2台的变压器,在其中一台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其余的变压器可满足保证负荷用电。

2 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要求

2.1 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也促使了移动电源的产生,并迅速得到了发展。消费者对移动电源认知与需求的提高,是对市场上所有移动电源产品的考验,更是促进移动电源行业发展的助推剂。人们最为关心的就是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移动通信系统必须实时满足通信控制安全数据传输业务和安全监控数据业务需求,确保通信系统满足实时的可测性、可控性、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安全性、保密性等需要。因鉴于移动通信电源系统控制所需的通信系统从提供的业务种类和现有公众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公网首先可进行一些如远程视频监控等特色业务的探索,然后通过高带宽、高冗余来保障移动通信的安全性的业务需求。而3G系统中的安全防范技术是在2G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3G系统提供了双向认证机制,而且在改进算法的同时把密钥长度增加到128bit,还把3GPP接入链路数据加密延伸至无线接入控制器(RNC),既提供了接入链路信令数据的完整性保护,还向用户提供了可随时查看自己所用的安全模式及安全级别的安全可视性操作。

2.2 可靠性

在通信网络中,电源设备是通信设备的心脏和枢纽,尤其对于核心交换和长途传输设备而言,电源设备的可靠性就显得更加重要。比如对于通信基站而言,电源产品除了要稳定可靠以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需求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正逐渐从“注重用户数量增长”向“业务种类与业务结构并举、用户数量与服务质量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变。至于系统间的无线干扰问题,低频段800 MHz的系统频段由于系统发的频段据GSM-R较近,而2000 MHz频段的3G系统由于距GSM-R较远,其干扰不大,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忽略。

3 提高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措施―智能化

3.1 休眠功能

比如中移动公司的某某分公司大多数通信设备采用开关电源直流供电方式,造成整流模块长期处于低负载率工作,转换效率低下;并且出于对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考虑,开关电源系统容量采取整流模块冗余配置,且预留的蓄电池充电容量在正常工作时并不使用,极大地浪费了能源。为提高电源设备的转换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某某分公司应用了开关电源整流模块休眠节能技术。某某分公司计划部技术专家介绍,开关电源整流模块休眠技术是根据负载电流大小,通过智能休眠技术,与系统的实配模块数量和容量相比较,来自动调整工作整流模块的数量,把整流模块调整到最佳负载率下工作,从而降低系统的带载损耗和空载损耗,使部分模块处于休眠状态,实现节能目的。基于以上,某某分公司2012年投入资金200万元,对全省首批1664套基站开关电源进行节电改造,当年底完成全网5038套开关电源改造,该项共节电1612.8万度。

3.2 充放电管理功能

某某电信经过对各能耗的调研分析,得出机房和基站耗电占总耗电的85%左右,而基站耗电中以主设备耗电和空调耗电为主,机房耗电中以空调耗电和机房设备耗电为主。因此,通过空调改造、引入自然冷源降低空调能耗,成为某某电信重点采用的技术之一。在确保基站运行环境正常的前提下,某某电信根据对基站室内外温、湿度的监测和逻辑判别来控制基站智能通风设备,直接引入室外冷空气对基站进行自然冷却,并联动控制基站原有空调设备的启停,该系统为“智能通风控制系统”,有效降低了基站空调的运行时间或替代基站空调设备,达到了利用自然风对基站通风散热、降低基站电能消耗的目的。从201年起,某某电信通过总结基站智能通风/换热系统在运行维护过程中的经验,以及环境因素对通风/换热系统的节电效率影响,连续通过一期、二期工程完成了全网可改造基站三分之二以上的智能通风系统改造。至2012年底,累计投资1100万元改造完成智能通风基站2121个,占全网可改造基站数量的67%,共节电1094.6万度。

3.3 谐波治理

通信电源系统谐波治理不仅能降低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能耗,有效节约电费,还能较大地提高供电系统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柴油发电机组的有效利用率、延长供电系统的使用寿命,从而很大程度的节约了通信电源系统的一次性投入,有效的节约了投资成本从而进一步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比如H 局配电系统的总容量为5800 kVA,在采取了各种谐波综合治理措施后,整个系统运行的电流降低了600 A,相当于整个配电系统有效容量提高了416KVA,即系统容量提升了7.17%,节约了一次投资430万元。另一方面通过谐波治理后,通信电源系统的谐波得到有效抑制,提升了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消除了供电系统中谐波对通信设备的影响,改善了因电流过大引起电缆及设备开关发热严重问题,因此,进行通信电源系统谐波综合治理意义重大。

总之,在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中,安全性与可靠性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概述了移动通信电源系统的典型配置,分析了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提出了提高移动通信电源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措施―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潘润东.节能型直流电源产品的应用简析[J].通信电源技术,2008,25(5):65-66.

[2]章异辉,刘衡.论直流开关电源节能降耗的工程措施[J].通信电源技术.2008,25(5):51-53.

[3]宋福全.大力推进节能工作促进节约型企业建设[J].电信技术,2008(7):25-27.

[4]王蓓蓓,唐为民,王丽.移动通信机房电源系统节能潜力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07,24(5):75-78.

[5]陈璞,刘宾.一种快速高精度脉冲输出DC/DC变换器的设计[J].微电子学,2011(03).

[6]马瑞,陈晨.基于DSP控制的智能电表设计[J];机电信息,2011(21).

[7]郑锡楚,黄赞能,何洪强.舰艇模块化开关电源的研究及检修[J].中国修船,2011(04).

篇10

2 通信电源直流供电系统的组成及供电方式

目前我国的通信直流供电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次电源采用整流器、交直流配电部分和控制器组成,同时和蓄电池、系统接地构成不间断直流电源供电系统。高频开关整流输出的直流电压通过直流配电部分,连接到蓄电池和通信网,构成整流器与蓄电池组并联向通信设备供电的全浮充供电系统。交流供电正常时,整流器输出的电压供给通信设备,并对蓄电池组进行浮充充电,保持蓄电池的容量。当交流供电中断时,整流器停止工作,由蓄电池向通信设备供电。交流供电恢复后,又由整流器向通信设备供电,同时对蓄电池进行补充充电,然后转为浮充状态。

3 蓄电池浮充电压的选择

通信电源中的蓄电池大多采用全浮充制供电方式,这样可以使电池经常处于充电状态,抑制和补充电池自放电所引起的容量损失,从而保证蓄电池有充足的容量储备。

浮充电压的确定,应以能抑制蓄电池的自放电,并及时补充自放电造成的容量损失为依据,依据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799-2002《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中规定:“蓄电池浮充电单体电压为2.20∽2.27V(25℃)”“蓄电池均充电单体电压为2.30∽2.35(25℃)”。考虑到蓄电池个体差异及、负载及市电的波动,在规定温度下(一般10℃∽30℃,最好20℃±5℃)取2.23V×24节=53.5V,而在均充中,取2.35×24节=56.4V。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单只电池的浮充电压为2.23 伏时,电池即可获得足够的补充充电电流,从而保证有足够的储备容量。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根据产品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浮充/均充电压,过高的浮充电压将加剧正极板板栅的腐蚀,并可能使蓄电池排气频繁、失水、温度升高,从而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4 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方式

4.1 通信电源系统的构成

现在成熟的通信系统其一次电源均采用两套独立的架构构成,即独立的市电(或油机发电、太阳能等)、独立的充电屏、独立的负载屏,提供给通信设备1+1的电源保护,但二次电源的保护容易忽略,在发生通信电源故障的时候,单路电源进入通信设备迫使其中的1路二次电源模块满负荷运行,无法起到二次模块的热备用/或均流的效果,一般有两种解决办法。

(1)在通信设备的一次电源输入端加装均流模块,利用二极管的隔离作用,在一路一次电源失电时,另一路一次电源能够保障通信设备两路二次电源的运行。

(2)在两个独立的负载屏(或二路独立电源安装在一个负载屏)之间加装均流模块,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4.2 二次下电技术

二次下电,是指在极端情况下(电源故障或停电等),为保证重要通道(用户)的设备运行,依据事先设定的参数,在蓄电池组放电过程中,先期退出部分次要用户,延长主设备的运行时间,并在电池电压下降到保护电压时,停止蓄电池的放电,以保护蓄电池组。这种两级断开负载的动作和措施即为二次下电。

4.3 隔离变压器技术

现代通信为实现多样化,在光纤通信普及的今天,仍然保留部分微波通信、载波通信等传统方式,微波站地处高山,易遭雷击,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一方面造成微波站铁塔雷击通过地线(零线)传导到供电一方,另一方面供电方发生电源故障(比如单相短路或故障)其地位的变化也会对微波站的通信设备造成反击,由于微波站地处偏僻山上,地域狭小,受条件限制,往往采用零-地混用方式,地线电位的突变造成零线电位的突变,损坏通信电源设备,通过在微波站通信机房电源进线处加装隔离变压器,即保证了市电的输送,又使供电方及微波站的地网独立分开。

5 整流屏(充电屏、开关电源)的使用运行

篇11

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国民航事业也正在快速发展,民航快速发展主要要素就是民航通讯,在民航领域内具有重要作用。民航事业在逐渐完善过程中,民航通讯技术也在逐渐完善。甚高频通信系统在民航通讯领域内广泛应用,甚高频系统数量显著提升,对信息通道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对飞机飞行造成影响。因此,提高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稳定性,对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保证民航安全w行。

一、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无线干扰类型

1.1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互调干扰

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在操作过程中,通信系统非常容易产生互调干扰情况。造成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出现互调干扰,主要原因是由于民航部分线路出现非线性问题。有关技术按照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互调干扰位置,将互调干扰划分为两类,分别为接收机互调干扰与发射机互调干扰。其中接收机互调干扰主要表示多个干扰信号同时输入到混频器内,从而造成甚高频通信系统出现干扰情况;发射机互调干扰主要是由于信号与信号发射之间产生矛盾,造成信号产生碰撞情况,构建新型信号频率,碰撞信号与实际信号相矛盾,从而产生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干扰情况。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互调干扰不仅仅对民航通讯造成影响,通讯失真情况显著增加,对民航航班调节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还会造成飞行事故情况[1]。

1.2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交调干扰

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混频器输入端内实际信号与干扰信号就出现同步情况,其中干扰信号主要受到设备非线性影响,设备波动较大,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干扰无法有效清除。正常情况下,技术人员在对检波器运行检测之后,实际信号容易出现干扰情况。所以,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信号幅度在降低之后,干扰信号也会适当降低。也就是说,实际信号与干扰信号在同步进入到混频器内之后,民航甚高频系统就会产生交调干扰情况[2]。

二、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可靠性提升措施

1、构建异地备份。异地备份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首先就是在不同地点内构建甚高频台,形成扇形区域,在扇形地区内开展异地备份工作。甚高频台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甚高频台包含在扇形区域内,从而有效提升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可靠性。根据有关部分操作证明,采取双重涵盖方法,对高空甚高频完成异地备份工作。

2、构建通信干线。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其中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故障频率最高体现在通信干线上面。所以,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操作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工作,不同运营商所生产的通信干线存在一定差别,对提高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管制供需开展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采取双干线模式,完成传送干线操作性能,其中一条干线作为传送主干线,另一条干线作为备用干线,两条干线相互配合完成管控工作[3]。

3、运用不同设施进行业务接受工作。按照实践证明,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要是采用并联构造,通信系统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在对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接收线路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提高对扇形地区内设施关注程度,选择合理的接入板块,保证备份工序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在对电源配件安装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选择合适的接入方法,构建接入并联,完成异地施工操作。

4、减少信号传送结点数量。通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传送结点数量与通信系统稳定性之间呈现反比例关联。因此,想要最大程度提升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可靠性能,就需要适当减少信号传送点数量,特别是甚高频信号传送结点数量。设计人员应该提高对信号传动结点数量关注程度,现阶段基本上信号接受及发射是单独存在的,这样造成信号传送结点数量显著增加,对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能够提高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可靠性,可以采取信号接收发射一体方式,对信号传送环节进行简化,同时提高民航高频通信系统可靠性能[4]。

结论:近几年,我国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正在逐渐完善,推动民航事业的发展。到那时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能,从而推动民航现代化发展建设。

参 考 文 献

[1]宋进文.试论如何提高民航甚高频通信系统的可靠性[J].信息通信,2013,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