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09:15: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厂安全小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漓渚镇自2003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现有12个行政村(原24个村),各类装表接电总户数(照明、商业、普通工业、非工业、农业)为7030户,农村电工队伍人数共计15人。
从各行政村各类装表接电总户数分析,上述行政村低压电网及用电规模按户数可以归为700户以下、1000户、1000户以上三档,各档行政村数量分别为5、3、3。从现村电工年龄构成看,15人中,40周岁及以下4人,41-50周岁1人,51-60周岁8人,60周岁以上。
目前村电工的用工主体为行政村,此外由供电部门与劳务机构签订《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协议书》,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形式,由机构定向输送到供电部门从事相应工作。
劳动报酬方面,现农村电工报酬补贴主要由供电企业和行政村两块构成。其中供电部门补贴以行政村装表用电总户数确定其补贴基数后,再根据所在村的装表用电总户数、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和低压线路长度等三大参数确定其工作量大小测得各村务电工的补贴总额;各行政村补贴,由各村视村级经济状况及村务电工业绩等情况确定,该补贴目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通过对2010年全年漓渚镇各行政村村电工供电部门提供的补贴分析,全年供电部门应发补贴为12.4222万元,村务电工人均月补贴为653.40元,最高1149.53元,最低348.61元,年人均8281.47元。各行政村装表用电总户数、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低压线路长度及2010年补贴支出如下表:
二、漓渚镇新农村电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1、成立镇、村长效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在县新农村电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漓渚镇相应成立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漓渚镇长效机制建设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协调,负责对下属行政村安全用电日常管理的检查和考核。领导小组组长由漓渚镇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副镇长和派出所所长担任,成员由镇经发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供电营业所所长组成。
各行政村同时成立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工作组。工作组在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承担所在村安全用电日常管理以及对村务电工的选聘、日常管理、考核和报酬发放等工作。工作组组长由行政村村长或书记担任,成员由村两套班子成员组成。
2、明确镇与各行政村用电管理职责,建立责任考核体系
由漓渚镇与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签订农村安全用电管理责任书。(1)明确农村电网安全管理责任目标;即不发生辖区范围内人员触电伤亡事故、村级产权电力设施引起的电网事故以及破坏电力设施、窃电等事件。(2)落实农村安全用电管理各项职责:主要为村级产权电力设施的安全和法律责任;对村务电工选聘和管理责任;村级各类用户用电设施安全用电、依法用电的管理职责;配合电力部门做好电力设施保护、电费催缴及用电安全检查和宣传工作。(3)建立农村安全用电管理考核体系:按照分层考核模式建立镇考核村、村考核村务电工的农村安全用电管理考核体系。镇考核村主要从目标管理、组织机构、基础管理、管理职责四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按年度进行,考核结果将纳入漓渚镇对所属行政村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并据此进行奖励或通报批评。
3、漓渚镇村务电工队伍及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制定《漓渚镇村务电工管理办法》,以漓渚镇镇政府名义发文。管理办法明确村务电工各级管理职责、管理要求;聘用程序及聘用资格条件;落实村务电工工作职责、工作补贴及检查、考核等方式。
村务电工的聘用依据《漓渚镇村务电工管理办法》由所在村安全用电管理工作组推荐,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进行聘用。
聘用形式由所在村与村务电工签订工作任务书。
村务电工的规模,以行政村为单位,根据在供电部门装表用电总户数,原则上以700户以下、1000户、1000户以上三档,按照1名、2名、3名定员标准进行配置。鉴于目前电工队伍现状,以积极、稳妥、有序地构建新农村电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工作,并结合自然村地理区域分布等因素,从便于日常维护管理出发,村电工定员配置可适度缩放(但不得突破现有行政村电工配置基数)。
村务电工日常管理由所属行政村负责,按照工作任务书明确的工作职责开展日常安全用电管理、村级产权电力设施运行维护、配合电力部门开展村级低压电网运行巡视和缺陷报告、电费催缴、电力设施保护、违章用电和窃电报告及配合处理、村级用电客户表后线路安装和维修服务、新农村电网建设的配合协调以及村、镇交办的相关任务。
村务电工的考核按年度进行。由镇新农村安全用电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各行政村新农村安全用电工作组对村务电工进行年度考核,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决定年度补贴发放的额度和是否留用。
按照上述实施方案,漓渚镇原村务电工须解除与劳务机构的关系。具体方式如下:在构建长效机制时,由镇召集各村负责人就长效机制实施工作进行部署,并由村负责人会后将长效机制实施的相关情况详告现任村务电工;在完成村务电工的聘用并实施之日起,由供电部门负责通知原劳务机构同时终止非全日制工的关系。
4、村务电工报酬补贴构成及标准
村务电工的补贴由所属行政村、镇政府及供电部门补贴三部分组成。其中供电部门补贴将在综合考虑所属行政村装表用电总户数、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低压线路长度等因素确定。
村务电工供电部门报酬补贴计算方式如下:
村务电工报酬=〔基数+月装表户数补贴+月电费应收额补贴+线路长度补贴〕。其中:
(1)基数
根据所属行政村装表接电总户数套用标准确定。所在行政村套用标准在700户以下的为360元/人,套用标准在1000户的为330元/人,套用标准在1000户以上的为300元/人。
(2)装表用电户数补贴:为上年月平均装表户数×0.20元/户;
(3)电费应回收额补贴:为上年月平均电费应回收额×系数(3万元以下系数3‰,3万元以上部份系数1.5‰)。
(4)线路运行补贴:为上年月平均线路公里数×15元/公里。
村务电工村补贴部份由村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发放。
5、供电部门补贴支付方式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但长期以来,由于建设管理水平、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和安全教育相对滞后,又加之建筑业本身的流动性大、劳动力密集、多工种交叉、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露天高空作业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危险源多等行业特点,使得建设行业安全事故频发。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分析
据笔者所知, 尽管建设部、省市级建委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已要求多年,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隐患处处存在, 这是个普遍的共性问题。具体来讲,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现场布置不合理,管理混乱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合理规范地布置施工现场,是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减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重要一环,施工现场五牌一图是宣传和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也是文明施工现场必备的一项,完善五牌一图,对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岗前教育非常重要。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规范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规范(JGJ46-2005)的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必须采用两级漏电保护系统。然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过程中,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做法并不多,三级配电往往做成两级配电,PE线引出位置不对,重复接地位置和次数不对是常见的问题。为安全施工埋下隐患。
3.水平垂直运输设备安装拆卸过程控制不严格,违规操作多
塔吊是施工现场非常重要的输运设备,因其随着施工楼层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因此在施工中塔吊的顶升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工序,塔吊的安装和顶升要求有专业资质的队伍来完成,在安装结束后要经过安监站检测才能使用,这个过程要求特别严格,我国发生的多起塔吊倒塌工程事故与该过程控制不严格有关。对开塔吊的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且不得违规操作,以保证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4.脚手架工程搭设不规范
脚手架的搭设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落地脚手架或是悬挑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安设计要求搭设,架子工在进行脚手架的过程中,必须按规范操作,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帽。脚手架整体失稳的事故多次出现,整体倒塌和失稳的事故也不在少数。除了设计计算的原因外,为按规范施工和检测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5.三宝、四口、五临边问题多
安全施工的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减少减轻安全施工事故的三大法宝,在施工现场我们要求所有在场人员都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特殊工种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施工作业区安全网必须按规范搭设。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在这三宝上的安全事故并不少。对于四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发生在这四口处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特别多,因此做好四口的防护,特别是电梯井口的安全防护在施工现场显得尤其重要。五临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层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卸料平台的侧边。五临边防护对保护施工工人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在施工现场的检查中,我们发现临边防护按规范搭设的不多。
三、成因分析
对于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成因,具体来讲分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类。人的因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1)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安全生产法、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得一线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出现的几率,经有关文献的研究,受过良好教育的管理人员占比重大的企业,其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较低。(2)工人安全教育程度和受教育程度与事故发生率相关,安全教育体制完善,落实到位的企业事故发生率远低于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的企业。(3)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经验丰富的工人占比例高的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低。
物的因素包括施工外在环境,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外在施工环境条件的优劣客观上对事故发生的几率有一定的影响。施工设备的定期检测与维修是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四、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建议
为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到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在对施工安全隐患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证措施。
2.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做到人人讲安全,时刻抓安全,对工人落实三级教育,落实岗前培训达标率100%。
3.业主给足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并对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措施进行检查。
4.建立健全的承发包体制,杜绝层层转包,忽略安全施工现象。
5.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六枝特区处于黔西高原东斜坡至苗岭山脉的五指山中段,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要特点的山区,五指山是西北一南东方向延伸,山形走向与区内构造线大致吻合,因河流切割强烈,导致高原面支离破碎,群山起伏,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向低丘陵过渡的斜坡地段。是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地区,而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程性缺水。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现状,要逐步改变这种贫困落后的现状,就必须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实现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从1997年国家实施农村渴望工程、解困工程、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截止2009年,各级相继在六枝特区投入农村饮水工程资金7013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工程307多处,解决了全区74.5%农村人饮困难。但工程实施交付使用后,由于管护落实不到位,乡(镇)、村及农户管护意识不强,维修依赖思想严重,造成建后管理无序,人为(自然)损毁严重,导致129处工程、21.44万人的供水设施濒临报废,重修重建给国家造成了大量的多次投入,如新场片区、大用片区、落别片区、木岗片区等都进行了三次以上的重建投入。为充分发挥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效性,实现“以水养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区对照相关管理规定和外界管理模式作了很多尝试。
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三农的原则,与特区财政、发改、卫生、物价、环保等六部门向特区政府详实反映情况并提出管理方案,政府以六特水通字【2009】1号“关于印发了《六枝特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组织了实施,《实施细则》印发后,特区水利局与各乡镇水利水保站签订了管护落实目标责任书,印发了工程点清理、收费情况、收费季报表等相关上报表格,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按《实施细则》落实。通过一年的试行管理,全区19个乡镇重视程度不一,落实力度也不一,全区1000人以上的饮水安全工程点,管理落实不到30%,管理到位与不到位在去冬今春的特大干旱中显现出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实施已列入国家规划解决的一览计划,每年解决多少,哪些地方已解决、哪些地方没有解决都纳入电脑管理,一个村甚至一个自然村民组点国家只投入一次,管理不落实导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或导致破坏的,均由地方政府或群众自筹维护维修。六枝是一个贫困县,地方财政较为困难,靠政府每年投入几百万维护维修难度很大,唯一的管护就是“以水养水”,为充分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性,落实管理已是县、乡各级政府必须面对问题,单靠水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已保证不了《管理实施细则》的落实。
今后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
六枝特区大用镇湾寨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大用镇政府和水利水土保持站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给予了高度重视,集中领导精力,集中技术力量,集中人力积极地实施,解决在落实管理制度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是不交水费采取停水措施,届时想用水重新交费开户,二是对欠交的水费按特区自来水公司规定收取滞纳金,三是对破坏设施的由派出所按治安处罚法进行处罚,四是湾寨村饮水安全大的维修从政府收取的承包费中解决。管理落实较好的还有落别乡落别村、坝湾村,有折溪乡折溪村等,要在全区宣传大用镇、落别乡的管护模式,以点带面落实。
二、加强培训
为了保证下一步管理人员力量能满足项目工程建后管理需要,水利局通过对全区乡镇水利员及村级管理人员进行机电设备操作、水处理、管道安装等相关管理知识培训,提高相关从业及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三、因地制宜,加强建后管护
为了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的思想,根据工程的规模不同,采取多种管理模式,对于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交给自来水公司进行管理或交由乡镇政府直接管理;对于以行政村和自然村为单元的小型供水工程,主要由工程受益户实行承包管理;对实施国家补助,由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有水窖由受益户负责管理。
四、规范管理,加强监督
严格按照《六枝特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条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提高服务水平。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按《实施细则》原则上按“村一事一议”及“保本微利”原则制定水价,并向全体受益户公示并报物价部门审批。实行专人专账管理,以水养水。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达到“修一处工程,明晰一处产权,核定一个合理水价,服务一方群众”的目标。对建成的供水工程做到“六有”: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计量设施、有合理价格政策、有技术档案、有水源设施和工程保护措施,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供水管理机构全面负责该供水工程设施的保护、维修和安全运行。制定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供水设施管护,严格操作规程;实行供水水源水质定期检测,并通报当地政府和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水安全。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减轻农民负担,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国各地新建建筑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各种在建工程施工现场遍布各地。然而建筑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建设管理者和施工操作人员的火灾防范意识难以跟上快速发展的建筑工程步伐,这一问题在北方严寒地区尤为突出,一些建筑行业为了在相对短暂的施工期短完成建设周期长的工程,不惜在冬季继续坚持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在建工程火灾隐患。
一、在建筑工地火灾隐患及特点
1.易燃可燃材料多,导致火灾隐患的增加
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基本都存在大型设备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所必需的易燃液体、气体。若在冬天施工,则还存在大量的生活取暖燃料。与此同时,施工现场还集聚了诸如油毡纸、汽油、木制脚手架、松香水、模板、沥青、装修用的化纤材料、板材以及工程遗留的锯末、废刨花等易燃、可燃材料。以上这些物质都存在导致火灾发生的潜在危险,而有些工地因为场地的现在,难以满足建筑材料跺与垛之间以及棚屋之间安全防火所需的距离,如果遭遇火灾发生,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在所难免。
2.施工现场用火、用电量大,极易发生火灾
建筑工地现场金属架构,金属管道的分割与连接,以及工程内外部装修等不可避免的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违章用电、私自乱拉乱接电线等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建筑工地烧水、煮饭、冬季取暖使用的明火大量存在。有些工地不根据用电设备功率大小选择相应的电线规格,任意增加用电设备,容易形成电线负荷过载而发热起火;这些明火作业时引发火灾的罪魁祸首,作业产生的火花飞溅、散落,极易引燃施工现场的可燃材料,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3.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建筑工地的施工单位多,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强。大多数建筑工人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未参加过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安全教育,有的甚至连火警电话都不知道,消防知识贫乏,安全意识淡薄,缺乏防火和逃生意识,甚至有些让无证电工、焊工等操作人员上岗,建筑施工中动火、用电不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等现象时有发生。私自拉接电线较为普遍,用火用电也较随意,不懂国家法律、法规,技术单一,顾此失彼的现象较为严重。有些工人在休息期间,在工地内吸烟,烟头一旦发生火灾,这些人不懂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缺乏必要的自防自救能力。
4.发生火灾事故,扑救难度大
建筑工地通常需搭建一些工地配套的生活和仓储用房,如员工宿舍、工人休息室、场地办公室、仓库等,由于场地的局限性,通常都毗邻建造,成一字型排开,工人生活用房与危险物品库房之间没有足够的防火间距,火灾时,易造成火势的蔓延。且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多,受施工场地限制,施工单位往往将建筑材料随意堆放,没有留出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有些施工现场虽然设置了临时消防通道,但通道内堆满了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通行,人员的逃生路线受阻。影响了火灾的扑救,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建筑工地防火设施的配备明显滞后于工程建设,灭火器材配备不齐全,消防水源不充足。有些施工现场虽配置了灭火器,但是型号不对;有些施工单位为防止灭火器丢失、损坏,不是锁起来就是固定在某个位置,致使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使用灭火器材,极易造成望火兴叹的局面。
二、加强建筑工地火灾防控的消防安全措施
1.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
一方面是针对建筑工地务工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施工单位可根
据工地防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标语、横幅、广播、集中开会学习、对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器材使用和逃生自救等方面的进行宣传和教育,使其熟知基本的消防常识,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尤其是要加强对用火、用电等电焊、气焊作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使之持证上岗。必要时,可选择部分文化素质高的人员担当消防志愿者,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经常性的对工地管理人员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火常识及灭火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强化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关键在于施工单位,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当成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组织,负责制定施工工地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和灭火、疏散应急处置预案;负责建筑工地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巡查;组织灭火疏散应急预案演练;负责施工工地灭火器材配备和维护保养。
3.选用不燃或难燃的外墙保温材料,加强施工现场可燃材料的管理
1 前言
人员密集场所通常意义上是指那些在同一时间聚集50人以上的场所,比如幼儿园、养老院和博物馆等,都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但是这些场所普遍存在安全出口不能正常使用或者是数量较少的现象,人员疏散能力较差,再加上很多建筑内部消防器材毁损或者停用,如果发生火灾,会对在场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后果十分严重。因此,为了提高人员密集场所应对火灾的能力,减小火灾的破坏,就必须加大消防监督和安全疏散的检查力度。
2 做好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和安全疏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很多建筑本身没有经过消防验收就开始使用,本身就存在火灾隐患,很多建筑的布局缺乏合理性,耐火性能较差,达不到规定的消防安全标准;建筑内的工作人员消防意识薄弱,防火知识欠缺,甚至有的人为了个人便利占用消防通道、挪用消防器材,导致消防设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消防工作管理者能力限制,对于消防安全没有科学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消防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以上因素导致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管理工作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如果不幸发生火灾,那么消防通道被占用将导致人员疏散困难,消防器材被挪用导致消防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最终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事故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所以,当前消防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做好消防监督和安全疏散的检查工作,以便在火灾时发生时能够尽快疏散在场群众,将火灾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
3 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和安全疏散检查的注意要点
3.1明确管理者的责任
在进行消防监督和安全疏散检查工作的时候,将国家的消防法律和单位的消防管理办法结合起来,落实法律条文和管理守则的要求,指定消防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不断完善消防管理的相关制度,将安全责任不断细化、逐级落实。为了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单位应定时、不定时的组织其进行消防演练和疏散练习,确保建筑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具备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在火灾发生的时候能够有序撤离火灾现场。为了保障消防管理工作能真正的落到实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设置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负责消防器材的管理,通过对于器材和设施的检查管理,确保消防器材的功能能够正常发挥。
3.2把好审批关,降低建筑自身的火灾隐患
相关的消防管理部门在进行文书审批的时候,必须按照审批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逐级审批,并且要确保审批和验收分离开来,保证审验环节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必须做好建筑质量的审核,依据相关的建筑防火规范严格进行审查和验收,对于质量不达标的建筑,严厉禁止非法使用,从根本上把好审批关,降低建筑自身的火灾隐患。对于那些没有通过审核和验收的建筑,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发放许可证明,任何单位不得私自开始施工建设。建筑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经过消防机构的检验,合格之后方能正常使用。
3.3消防监督和安全疏散检查工作要明确重点
根据建筑的实际特点,参照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将监督检查工作和专项整治活动结合起来。监督检查要明确工作的重点,对于安全出口要重点检查其数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对于疏散通道,检查的重点则是宽度是否达标;对于应急照明设施,应重点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使用。为了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安全、快速的疏散群众,就必须将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作为检查的重点,将堆积的杂物及时的清除,保证通道的畅通,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在建筑正常使用的过程中,检点是安全出口是否上锁,疏散标示是否被遮挡,对于人流密度较大的场所,比如电影院、商场等,必须确保留有专门的疏散通道,严禁占用。对于消防设施,检点在于其使用性能,必须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能够正常使用,通过设置合理的检查周期对灭火器材进行定期检查的方法,保证其灭火功能能够正常发挥。
3.4加强建筑的用电检查
由于短路是引起火灾的重要诱因之一,为了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就必须对于建筑用电加强管理和检查,杜绝违规用电现象。对于电工,必须确保其具备从业资格,上岗前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确保其能力和岗位需求相匹配。对于电气线路必须保证敷设合理,对于严重老化的线路必须及时处理,避免引起火灾。
4结语
人员密集场所由于人员数量较多,更要注意火灾防范,加强消防监督和安全疏散检查。进行监督和检查工作的时候,要注意明确管理人员的消防责任、把好审批关、明确检点,保障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能够正常使用,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起到灭火和安全疏散群众的作用。消防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大事,因此,在相关单位采取措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同时,也应注意加强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在工作人员中普及基础的消防安全技术,在火灾发生时,尽量做到人员的安全、有序的疏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