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09:16: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效养猪技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义乌市是浙江省主要猪肉生产基地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推广高效生态养猪模式,其中始建于2003年的某养殖场,是一家存栏生猪5700头(其中存栏母猪500头),年出栏商品猪10000余头的规模化商品猪场。
此猪场在建场初期未按生态养殖的要求规划设计,产生的排泄物不能妥善处理,给周围的生态h境带来了明显影响。2005年,在义乌市农能办和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猪场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经有关部门环境影响评估后,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工艺进行生态化改造,投入了50多万元建起400立方米污水处理设施和沼气净化工程,每天可处理污水60吨,但处理后的水排放仍未达标。为此,养猪场从2006年开始,先后承租周边闲置田地及荒坡山50余亩,计划通过种植牧草消纳沼液。
2008年,养殖场投资40多万元,建成了5个总容积达2000立方米的沼液池,配套相应的输送管道系统,排放水用自动喷灌系统浇灌牧草,牧草地流出水再流入牧场内的氧化塘,水塘中放养绿萍,使水质进一步得到净化,达到了环保部门检测的排放标准,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猪-沼-牧草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实现了生猪生态养殖与污水综合利用的高效种养模式。
2.生产流程
猪-沼-牧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3.保障措施
(1)配套牧草种植用地。严格实施粪尿干湿分离,粪污经堆积发酵后用作有机肥,每天50吨左右的污水经处理后由50亩配套牧草地消纳。根据不同季节,套种污水消纳能力强、高效的优质牧草,如杂交狼尾草、黑麦草、空心菜、甘薯等;秋冬季种植黑麦草。收割后的牧草可全部鲜喂,或用饲草粉碎机粉碎后拌入少量精料(玉米粉等)后饲喂。
(2)配套设施装备。一是安装从沼液池到牧草地的污水输送管道、水泵、喷灌设施;二是安装从牧草地到氧化塘的处理水收集管道;三是安装牧草加工机械设施,对粗纤维含量较高、秸秆硬度较大的牧草进行粉碎加工。
(3)配套相应的污水沉淀池和氧化塘。经沼气工程综合处理后的沼液需有污水储存池储存,一般储存池容量应达30天的排污量,以利污水沉淀分解。如每天排放污水50吨的养殖场,需配套建设1500吨左右的污水沉淀池;经过牧草消纳后的余水需配套建设氧化塘以利进一步吸收消纳,收集水可用于养鱼、养绿萍,或作为清洗栏舍用水。
4.生产效果
(1)提高了猪场的生产水平。一是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性能。种植的牧草全部用于饲喂公母猪,2008年前养殖场饲养的母猪在不喂饲草或少量饲喂的情况下,经产母猪年均产2.22胎,每胎产活仔数10.73头;2008年后养殖场饲养的母猪可常年保证饲喂新鲜牧草,经产母猪均产活仔数提高到了11.25头,同比增加0.52头。全场500头经产母猪每年可多产活仔数577头。二是保证了猪群良好的健康水平。据统计,2007年、2008年该养殖场乳猪的平均存活率为95.5%,仔猪保育期存活率为98.12%,生猪的全程存活率为92.58%。2009年,该养殖场乳猪平均存活率达98.8%,仔猪保育期存活率达98.72%,全程出栏率为93.39%。商品猪平均出栏体重达102.5公斤,饲养期缩短到165天。
繁育母猪的养殖效益主要取决于仔猪的繁育情况,因此,提高仔猪成活率是种猪场和繁育母猪养殖户增加收入的重复保障,但目前仔猪养殖成活率低,繁育母猪养殖效益总体不高。为实现繁育母猪养殖的持续发展,现就提高繁育母猪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饲养管理
1.1母猪的饲养管理
1.1.1产前减食。在产前1周,注意观察母猪的体质、膘情、乳房膨胀情况,对体质瘦弱、膘情不好的母猪,要注意及早补充营养,如母猪的乳房膨胀不够,则应加喂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如动物性饲料、饲料,还可加喂一些催乳药物[1]。但在一般情况下,对体况和乳房发育都较好的母猪,则应注意每天按原饲喂精料量的5%递减至分娩。同时,产前1周开始停喂青绿饲料和发酵饲料,以防止乳汁分泌过多引起乳房炎或因乳汁过稀引起仔猪下俐。
1.1.2产中停食。由于母猪的产仔时间较长,机体疲劳,缺乏食欲,口渴,产仔当日应停止喂食,但应及时喂给清洁饮水,或喂给加盐和麸皮的水。
1.1.3产后稀食。母猪产后的第2、3天,由于母猪身体还没有恢复,不能喂容积大、难消化的饲料,主要喂给粥类饲料,如玉米粥、小米粥、麸皮粥之类。
1.1.4加料催乳。体质较好的母猪,产后的营养水平不宜过高,可根据情况喂料,从产后第4天开始逐渐加料,到7~10 d达到哺乳母猪的正常给料量。产后15 d之内,都应饲喂稀粥类饲料,如果饲喂湿拌料或干粉料应注意供给清洁饮水。对体况不好或较差的母猪应特别照顾,适当多喂营养全面的精料。为防止母猪产后泌乳不足,还应适当考虑采取催乳措施,除药物催乳外,可视猪体的状况饲喂以下食物强体催乳:①黄豆芽1~2 kg,加水煮熟,放少量食盐饲喂,1次/d,连喂3~5 d;②鲜鸡蛋3~5个、花生米300~500 g,加水煮熟饲喂,1~2次/d,连喂2~3 d;③鲜猪油100 g、海带250 g泡涨切碎,加水煮熟,2次/d,连喂3 d;④猪大肠一副,切碎加水煮熟,加少许食盐饲喂,1次/d,连喂2~3 d;⑤鲜蚂虾500~1 000 g,加水煮熟,加少许食盐饲喂,1次/d,连喂2~3 d;⑥鲜羊骨架1~2 kg,砸碎加水煮熟,加少许食盐饲喂,连喂2~3 d;⑦鲜小鱼(鲫鱼为宜)1~2 kg,加入食盐少许饲喂,1次/d,连喂2~3 d。
1.1.5产前产后管理。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科学管理工作,是保障母猪母子健康的重要环节。首先,在母猪生产1周前和临产前,对母猪的产房、周围环境、分娩及饲养使用的各种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2];其次,在母猪产子前,用温水和消毒药液(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多次清洗母猪和乳房;第三,如发现有生产困难现象,应及时进行催产和人工助产。如因子宫收缩无力可注射脑垂体后叶激素;如因胎位不正则要进行人工矫正助产,但应尽量避免将手伸入阴道,更不能生拉硬拽[3]。第四,产子结束后,应立即检查胎衣的完整情况,如发现有胎衣未排净现象,应马上采取措施,可注射催产素20~40 IU,同时肌注青链霉素或蒽诺沙星等抗生素,2次/d,连用3~5 d。最后,由于母猪产后体弱,仔猪吃奶频繁,在产后4~5 d内,要注意保持母猪生活环境安静与休息,5~7 d后,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安排母猪出圈做适量的运动,1~2次/d。
1.2仔猪的饲养管理
仔猪饲养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强质健体和避免应激2个方面。注意做好初乳、开食、旺食、分窝4个环节的工作:
1.2.1抓“三食”、过“三关”。一是抓乳食,过好初生关。仔猪出生后,应尽快的让仔猪吃上初乳,因为母乳中含有母猪具备的母源抗体,可以增强仔猪的抵抗力。母猪产仔结束后,应根据全窝仔猪的强弱大小进行固定训练,把弱小至强壮的仔猪从前往后依次固定,以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健康的生长。二是抓开食,过好补料关。随着仔猪的增长,采食量不断增加,仅依靠母乳的喂养,不能满足仔猪生长的需要,如不适时的进行开食补料,势必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所以,以1周龄开始补充乳猪饲料,让其自由采食。三是抓旺食,过好断奶关。随着养猪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仔猪的断奶时间不断提前,国际上目前仔猪断奶的最短时间是14 d,我国传统的断奶时间是60 d,现在已提前到40~50 d,不管时间长短,都必须完成亦乳亦料至弃乳全料的旺食过渡[4]。只有达到旺食后,才可进行安全断奶。
1.2.2两维持、三过渡。即仔猪断奶后,维持原圈饲养、维持断奶前的饲养制度;做好乳猪料到仔猪料的逐渐过渡、自由采食到定时饲喂的逐渐过渡、产仔舍到保育舍的逐渐过渡。
2防疫保健
2.1母猪的防疫与保健
2.1.1母猪的防疫。母猪在配种前2周免疫注射猪瘟疫苗50头份,“免疫增效弓形虫灭活苗”(林甘兽医研究所研制)30 mL/次,每5 d注射1次,共注射3次。2.1.2母猪的保健。后备母猪180、187日龄,妊娠母猪产前4、2周及产后4周,喷洒除灭虱及疥癣药剂,有寄生虫的兼进行驱虫,并注意及时清除垃圾和排出的粪便。
2.2仔猪的防疫与保健
2.2.1仔猪的防疫。1日龄:猪瘟零时免疫,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2 h后再哺乳,健康仔猪喂奶后,即行注射“免疫增效弓形虫灭活苗”1 mL。2日龄:弱仔猪注射“免疫增效弓形虫灭活苗”1 mL,1次/d,连用5次。10日龄:健康仔猪注射“免疫增效弓形虫灭活苗”2 mL。20日龄:注射猪瘟疫苗4头份。30日龄:健康仔猪注射“免疫增效弓形虫灭活苗”4 mL,弱仔猪注射“免疫增效弓形虫灭活苗”4 mL,1次/d,连用5次。40日龄:注射猪瘟疫苗8头份。60日龄:注射猪瘟疫苗10头份[5]。
2.2.2仔猪的保健。7日龄: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或亚硒酸钠VE 1.0~1.5 mL;断奶后10、20、30 d,分别进行驱虫、喷洒除灭虱及疥癣药液。
3卫生消毒
3.1猪体消毒
可用10%百毒杀600倍稀释液、0.5%威力碘40~100倍稀释液喷雾。常规消毒采用高倍液,发生疫情时采用低倍液[6]。
3.2饮水消毒
可用10%百毒杀2 000~4 000倍稀释液、抗毒威2 000~5 000倍稀释液、威力碘200~400倍稀释液喷雾,常规消毒采用高倍液,发生疫情时采用低倍液。
3.3污物、垃圾和污水消毒
污物主要指病猪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要根据其情况分别进行消毒处理。稀薄者每1 mL加入漂白粉50 g,搅匀放置2 h;尿液每1 mL加入漂白粉50 g,混匀后放置2 h;干稠者可用20%漂白粉乳剂与污物按2∶1比例混匀后作用2 h;圈舍内的粪尿可集中处理,按粪尿量的1/10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24 h。
垃圾中凡是可燃物质应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 g/L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1 h以上,消毒后深埋或堆积。
污水的消毒可按每10 L污水加入10 g/L有效含氯消毒液10 mL,或加入漂白粉4 g,混匀后作用1.5~2.0 h。
3.4环境消毒
环境消毒包括饲养场地、圈舍空间、圈舍四壁的消毒。场地可用5%~10%福尔马林进行喷洒消毒;打扫干净后也可用草木灰或生石灰匀撒消毒或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 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地面喷药量不得少于200~300 mL/m2,作用时间不少于1 h。
圈舍空间消毒采取密闭熏蒸的方法效果比较好,可按每1 m3用15%过氧乙酸溶液7 mL,放在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1 h以上,即可开启门窗通风。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按每1 m3喷雾8~10 mL进行消毒,作用时间30 min。
圈舍四壁可用200~400倍的抗毒威喷洒消毒;也可用100~300倍的毒菌净喷洒消毒;也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 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在喷雾消毒时,泥土墙用药量为150~300 mL/m2,水泥墙、石灰墙为100 mL/m2,地面喷药量为200~300 mL/m2,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不少于1 h。
4参考文献
[1] 黄文宇,唐呈祥.提高边区农村散养母猪养殖效益初探[J].畜禽业,2009(3):52-53.
[2] 幸奠权.提高商品猪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J].新农村,2008(4):19.
[3] 王自加.科学养殖农村土种猪[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170-172.
中图分类号 S565.4.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78-02
自2010年以来,在农业部、云南省农业厅、曲靖市农业局的关心、帮助下,连续3年罗平县实施农业部、云南省农业厅、科技厅下达的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在实施油菜高产创建示范过程中,示范样板始终坚持以良种良法配套、综合技术为集成;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遵循“百亩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的基本要求[1];以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和平台,推广先进适用增产技术,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平衡增产,最大限度地发挥油菜增产潜力,辐射带动周边油菜生产发展。通过样板的实施,提高罗平县油菜单产、增加总产,2012年度种植油菜4.666 6万hm2,平均产量3 000 kg/hm2,总产量达到14万t,再创罗平县历史最高年产量。2010—2012年累计实施油菜高产创建项目8 690 hm2,超计划(7 330 hm2)1 360 hm2,增幅18.55%,增加油菜籽产量2 867.6 t,增效1 310万元。油菜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促进罗平县油菜产业发展,加快罗平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富民强县具有重要意义[1-2]。
1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过程
罗平县农业部门2006—2009年累计完成优质双低油菜372个新品种(组合)、油菜化学除草、施肥技术、旱地油菜封顶打薹、蚜虫防治等试验工作。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罗平县旱地油菜的生产实际,制定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在油菜生产中进行示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2009年罗平县油菜生产遭受百年不遇的干旱的情况下,全县种植4.0万hm2油菜的总产量3.566万t,平均产量891 kg/hm2。70 hm2高产示范样板,采取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取得一定实效,经验收项目区平均种植密度304 972.5株/hm2,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140.9个,平均角粒数20.45粒,千粒重2.8 g,平均产量2 092.5 kg/hm2。其中,百亩核心样板平均种植密度266 013株/hm2,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167.2个,平均角粒数20.5粒,千粒重2.8 g,平均产量2 172 kg/hm2。与非样板区(平均密度278 400株/hm2,单株有效角果数154.2个,平均角粒数18粒,千粒重2.8 g,平均产量1 840.5 kg/hm2)比较,百亩核心样板增产331.5 kg/hm2,增产18.01%;千亩示范区增产252.0 kg/hm2,增产13.69%。充分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为油菜高产创建样板技术措施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意义。
2 油菜高产创建样板主要技术措施
2.1 统一规划布局
依托罗平县典型的立体气候资源优势,选择罗雄、板桥二镇为油菜高产创建样板示范区,进一步推进油菜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达到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区、万亩示范片典型示范作用。
2.2 统一良种,夯实油菜生产基础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推广,选择适合罗平县种植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云油杂二号为样板主推品种,3年油菜高产创建样板杂交良种统供率达90%以上。
2.3 统一播种节令,把握最佳节令
以大春、小春整体效益的最佳为原则,科学安排大春、小春生产。根据罗平县旱地油菜生产实际,结合降雨量分布情况,实行抢潮播种,保证油菜出苗达到苗全目的。每年油菜播种最佳节令是当年10月1—10日[2],3年油菜样板均在10月10日前播种结束。
2.4 统一施肥,施足底肥
播种时施种肥,施氮、磷、钾复合肥(5-15-5)600 kg/hm2、农家肥7 500 kg/hm2、硼砂15 kg/hm2、硫酸锌15 kg/hm2混合后作底肥,施于塘心或沟心中,但要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造成烧芽。确保油菜出现真叶时就能吸收充足的养料,促进根、叶生长,这是早发壮苗的重要措施。重施苗肥,油菜定苗后,根据田间苗期,追施尿素150~225 kg/hm2提苗;巧施薹肥,一般在薹高10~20 cm时以氮素化肥追施。施肥时掌握“两看两定”的原则,即一看品种定施肥先后、二看苗情长势定施肥数量。前期施肥量多、长势旺的田块应当轻施;前期施肥量少、长势弱的田块要重施。对一般长势稍差的油菜,增施薹肥有扩叶、增枝、增角和兼顾增粒数、增粒重的作用,而对长势较旺的则可少施或不施薹肥。要求在油菜叶面上无水时施肥,切忌早晨露水未干时追肥。
2.5 及时间苗定苗,合理控制密度
油菜播种后7~9 d出苗,要及时查缺补苗;待油菜生长到4~5片真叶时定苗,一般留苗密度为常规油菜27万~33万株/hm2,杂交油菜18万~27万株/hm2。间苗、定苗要掌握留壮苗,间弱苗;留大苗,间小苗;留匀苗,间密苗;留纯苗,间杂苗,拔除病苗、虫苗[3],按密度要求留足健壮苗。
2.6 统一病虫草害防治
主要采取旱地油菜芽前除草,播种后把土壤耙平后及时喷施除草农药,罗平县旱地直播油菜根据多种除草剂试验,最佳效果是广佳安,用50%广佳安1 500 mL/hm2对水750 kg喷雾[4],防治效果明显。
为确保油菜出苗整齐,播种后对跳甲等当前的重点虫害进行了统一防治。播种时用敌毒粉30 kg/hm2拌土或拌沙施入土中,防治油菜跳甲等苗期害虫;后期主要防治病害是菌核病等,加强蚜虫防治力度。蚜虫,油菜苗期受害多在心叶或幼叶背面,抽薹后多密集在花蕾、幼茎、角果上。由于蚜虫具有繁殖力强、寄主范围广、危害时间长等特点,在抽薹期至角果期常用百事达750~1 050 mL/hm2对水750~1 050 kg喷雾,也可用氧化乐果1∶(1 500~2 000)倍药液喷雾,也可用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用225~300 g/hm2对水750~1 500 kg搅匀喷雾,使用地蚜灵拌土在油菜播种时施用,可全程抑制蚜虫发生,对蚜虫防治较好。防治菌核病,在油菜开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采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1~2次,或用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喷2~3次,或用40%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喷2~3次。
3 油菜高产创建样板取得的成效
3.1 油菜高产创建项目完成情况
项目选择在罗平县的板桥镇、罗雄镇,3年计划建设7 330 hm2,实际完成8 690 hm2,增加1 360 hm2,增幅18.55%。通过省市县三级组成的专家组3年对样板进行田间测产验收,按照《云南省小春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进行了田间验收:3年累计完成百亩核心区86.6 hm2核心区样板,总产量259.991 t,平均产量为3 002.25 kg/hm2,比对照(平均产量为2 368.8 kg/hm2)增633.45 kg/hm2,增幅26.74%,增收油菜籽54.861 t。累计完成867.8666 hm2展示区样板,总产量2 433.570 t,平均产量为2 804.1 kg/hm2,比对照(2 370.6 kg/hm2)增433.5 kg/hm2,增幅18.29%,增收油菜籽376.255 t;累计完成7 736.4 hm2示范区样板,总产量2.079万t,平均单产2 686.95 kg/hm2,比对照(2 371.95 kg/hm2)增315.00 kg/hm2,增幅13.28%,增收油菜籽2 436.511 t;共增收油菜籽2 867.628 t,按4.58元/kg计算,增收1 313.37万元。
3.2 推广应用效益分析
一是经济效益方面。8 690 hm2油菜高产创建样板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良种、统一播种节令、统一施肥、及时间苗定苗、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7个统一集成技术。实现总增产量2 867.628 t,平均增产量330 kg/hm2,新增总产值1 313.37万元,新增纯收益1 093.52万元,农民得益率1.00∶100.76。二是社会效益方面。为加工企业提供了2 867.628 t优质原料,使油菜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带动西南地区同生态类型旱地油菜生产的发展;油枯广泛应用在烤烟及饲养业、养殖业、花卉等方面,饼粕是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最佳有机肥,施用双低油菜饼粕对烤烟等作物品质的提高有较好的效果;减少农药施用量,减少油菜籽内农药残留量,对油菜籽食用安全起到一定作用。三是生态效益方面。油菜大量枯枝落叶,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有一定作用;在油菜生长过程中,对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有明显作用。
4 参考文献
[1] 任习荣.实施高产创建活动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J].云南农业,2009(1):80-8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25-01
引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而合作学习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法,在小学阶段,夯实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引入游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本身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儿童学习的动机,则源于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儿童有效活动的先决条件。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游戏教学,使原本单一、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学生自然会更加愿意参与学习。
比如:“乘法分配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列出两道题目:450×8-450×4;78×3+78,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比一比,算一算,看看哪个小组计算得最快、最准。获得优胜的前三个小组,能够获得教师准备的小礼物。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非常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学生们都计算完成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虽然算的都很高,但是今天我有一个更快、更好的计算方法,你们想不想学啊?”此时学会的思维已经完全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自然都会回到:“想要学”,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入主题――乘法分配率。这样的方式,不但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交流,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也更加轻松、活泼。
二、巧设疑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基础学科,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气氛沉重,数学信息的传递都是单向的,教师不停的讲,而学生机械的听,数学学科包含很多难懂的知识,加上教师模式化的教学,根本无法挖掘出数学本身趣味性,实际上,数学知识中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合理的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呢?平时的生活中好像也遇到过类似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可能就会不一样,也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设疑之后,学生的思维就会不由自主进行思考,并试图想要自己找到答案,而教师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试一试,这就是学会自主学习的开始,经常如此,他们不但会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比如:“圆锥”这个知识点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在课堂上首先为学生创建一个制作圆锥,寻找圆锥的活动情境。在进行活动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平面图形,什么是立体图形,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目的性更强,探索欲望也更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根据小组成员在校园、家中找到的实物,进行实验,并制作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建立空间立体概念。在这样的学习之后,教师在组织总结,引出教学内容,收到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加强沟通,家长辅助培养习惯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家长的配合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对学生有个全面的了解,进而有选择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高年级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是依旧学校和家长的督促和指导,在双重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会更强。
比如:在步入高年级之后,课后作业内容也更多,很多学生回到家之后,不喜欢学习数学,或者是在预习的过程中,一会看看电视、一会玩玩电脑,学习任务迟迟无法完成,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和游戏的时间,定时进行作业,适当的强制,是可以促进小学生自律、自主能力培养的。同时,家长在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之后,或者是预习之后,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检查,作业完成及时,准确,家人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这样学生在家的学习自主性也得到了培养。
最后,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还应该懂得以情动人,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乐于和教师交流,更加愿意探索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数学学科本身含有很多抽象的定义、定理,教师如果能够使用儿童化的语言,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自主学习的目标,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入高年级之后,教师必须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与家长积极配合,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有意义。但是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学中师生互动少,与家长沟通少,这非常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因此,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综合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 丽.论动手实践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
一、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培养
1.关爱每一个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心。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情感是细腻的。教师偏爱某些学生,会伤害其他学生的心。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教师更应从点滴做起,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教师要鼓励、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多动手、多发言,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优点,并予以表扬;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兴趣,有学习伙伴,学习激励,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2.个性化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我所在的大学附属小学办学规模较小,本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其他学校推行的分层走班模式无法试行。同时,本人不认同分层走班模式,它和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都易于给学生贴上标签,也难以实现教学公平。因此,我偏向于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
(1)差异化作业要求。差异化作业要求,并非简单的优生与差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包括不同的数量和难度的作业。教师应布置相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因为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及其家庭,一方面更关注教学公平,另一方面要实现教学公平。附小学生的家庭一般都能提供相当程度的家庭辅导和教育,所以适度多一些或难度大一些的作业是能够完成的。如果按照某些学校的分层教学做法,优生和差生在教学、作业布置、考试试卷等方面完全不同,出现考试成绩相同但内涵差别极大的怪现象,还美其名曰:保护差生的积极性,培养每个学生的学习自信。
(2)差异化学习激励。学习激励在诱导期相当重要,没有激励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也会出现时而信心百倍,时而懒懒散散的情况。我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对于懂事的学生,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为父母分忧解难;对于勤奋型学生,给他们谈理想,聊未来,用光明前途鼓舞他们;对于天才型学生,用趣味数学和竞赛数学吸引他们;对于转化型学生,不断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并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我;对于跟进型学生,多一份关注,多与他们谈心,多参与他们的小组讨论。
二、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始发展,积累的知识相对较多,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我鼓励学生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1.“断奶”行动
明确告诉学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注重预习,提前布置作业,根据下次课提出问题,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解决时间和方式不限定,可以三五个同学探讨,可以向父母请教,也可以上网直接搜索答案,只要在上课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讲出解题思路。其次,缩短集中授课时间,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以及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师不急于讲授知识点,而是根据知识点设计问题或者活动,让学生分组探讨、总结。
2.小发言人
广泛采用小组讨论形式教学,提出问题和学习任务后,鼓励邻桌的同学组成小组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人人参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推选发言人代表小组向全班讲解本组的做法。小发言人根据每次组里讨论的表现能力确定,但是不得固定、连续地由一个学生担任。
小发言人是需要培养的,刚开始的小发言人由教师指定,最初的试点甚至可以由教师先进行必要的培训。我选择找张碰、户浩等学习尖子的同时,也鼓励班干部、科代表或是小组长等积极担任小发言人,这些学生毕竟经过一些锻炼,在初期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和示范效应。
3.小老师
鼓励人人争当小老师,课堂上或者课外,积极、主动地指导、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问题。学生上讲台不再是单纯地练习、解题,更要求学生将解题思路和方法有条理地向同学们讲解。小老师和小发言人一样,也需要培养。刚开始的小老师只有几个学习尖子,讲解范围也仅限于一些难题的处理技巧和解题思路。慢慢地教师把教学任务中那些目标单纯、容易讲解的部分请小老师代劳,直接给其他同学演示。在小老师的榜样效应下,鼓励更多学生加入到小老师行列,只要对某道题有自己的好思路,对某个知识点有自己的好见解,或者愿意去帮助某个同学学习数学,都可以封自己为小老师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作,我都予以鼓励和肯定。而且学生和小老师的角色是经常互换的,现在你是我的小老师,下一堂课或者下个问题我就可能是你的小老师,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特征
(一)具备高职教师任教基本条件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首先要取得高等教育法定的教师资格证书,具体到各省是通过职业道德、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规考试,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其次,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奉献精神,既能教书更要育人。第三必须具有扎实的建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结构(如城市规划、建筑经济、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社会学、心理学),了解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成果,有一定的理论水平。
(二)具备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主要体现为有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课程建设能力、专业建设能力等四个方面。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设计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情境设计能力等;教学组织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案运用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学场面控制能力、专业操作教学指导能力、学生学习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教材编著能力、发表教研教改论文能力、立项教研教改课题能力、形成并推广教研教改成果能力、团队合作共同研究的能力;专业建设能力主要包括: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能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能力、精品课程建设能力、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能力、学生就业与职业指导能力、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指导能力等等。
(三)具备相应的建筑设计实践能力
建筑设计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一般来讲需要5年以上的成长锻炼。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必须熟悉建筑项目从立项至投入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设计实践要求,并能从事建筑设计中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如建筑策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房地产咨询等),具有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要求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并能及时掌握本专业方向的最新技术。
二、当前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中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脱节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应该是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难,提升其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但是,很多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师对所培训的内容没有自主选择权,很多培训是作为任务、考核条件、评价标准必须完成的,至于每位教师各自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很少有人关注,甚至教师本人也逐渐淡漠了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教师进修的课程内容一方面存在着陈旧落后、缺乏新颖性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存在着盲目超前的问题。由于培训内容与教师工作实际脱节,导致教师缺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培训效果也很不理想,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只有通过自我参与等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的制定,才能真正起到服务教育、服务教师的作用。
(二)培训形式欠灵活,培训途径受限制
根据与各兄弟单位相同专业的交流,我们发现教师培训通常的形式为:一是到普通高等院校接受脱产教育。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本学校教师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积极的创造条件送本校的教师到国外、综合类或师范类高校进行脱产教育。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数量本来就不足,教学任务相对繁重,要使大量的教师都进行脱产教育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二是到培训基地在职进修。目前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利用假期和节假口等业余时间,派教师到我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修,进行补偿性教育。但是由于这些师资培训基地主要采用班级制组织形式,以课堂讲授方法为主,教师的学习机械、被动,并且很少联系高职院校和教师自身的需要,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难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三是进设计院、地产公司业余锻炼。高职院校将教师派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希望利用业余锻炼的机会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但由于客观条件受限,企业不一定积极配合,教师往往不能在实际岗位上工作,同时建筑项目往往周期较长,或工作时间过于集中,教师本人也难免有临时观念,较难深入实际,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双师型教师接受培训的难度大,培训经费难以落实
为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技术水平,各高职院校都强调了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但是在现实执行中困难很大。
1、从上述我们对高职师资队伍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教师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占14.9%,大部分教师的学历已经达到了国家高校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低,高职教师的更深层次的缺陷还在于教师双师素质的严重缺乏,也就是专业技能知识的严重短缺。虽然国家教育部已经批准部分高校对高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但是对全国新成立的那么多高职院校来说,要参加培训的教师人数太多,而继续教育体系建设还刚刚起步,覆盖面不够广,使得教师继续教育的难度加大。
2、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推动下,许多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师资紧缺,同时多数由中职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还保留着中专教育或继续招收中专学生,这就造成了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每周都有20多节课的教学任务,业余时间很少,要脱产培训的可能性很小。 转贴于
3、我国的多数高职院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经费问题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个关键。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职业性的特点,培养的是与社会经济建设、管理、服务直接相关的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高消费的教育。与此恰恰相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相对于普通高校少之又少,学生的学费成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后,国家开始对部分高等职业技术院有所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高职院校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任务。这种经费短缺的局面必然会造成教师培训经费难以落实的问题,目前经费的落实成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三、改进和完善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对策
(一)校本培训
1、通过引进职教专家讲座、开展职教理念大讨论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和研究高职教育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树立属于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引导教师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和经验并逐步内化。
2、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学习,邀请业内专家举办各类专业讲座,及时了解行业内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工程实践推广经验,引导教师在某个研究方向的深入和不断提高。
3、以加强科研工作为推手,组织专业教师对高职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进行攻关,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以理论研究为先导,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培养一批教育理论扎实,掌握专业前沿学术动态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在相关课程领域具有一定建树的骨干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队伍。引导和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和开放教育的全新观念,推动高职院校教师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4、以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等项目建设为载体,形成各种教研教改团队,建立激励机制,营造浓厚氛围,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激励中青年教师通过项目建设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对教师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提出要求,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比如:通过组织教师听课说课、评课和撰写教研论文等活动,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和反思教学的能力(包括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整体行为、教育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评估方式的反思等),为他们在教学领域的自主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5、合理构建高职院校产学研体系。通过院办产业、系办产业和教师专业工作室,搭建面向产业市场的产学研结合平台,鼓励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能面向市场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工作,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二)师徒制培训
“师徒制”长期以来是以技能为主的行业培养、传承技艺的典型模式。结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技能要求,针对初任教师专业成长是一种简单、高效、经济的培训途径。系部要为初任教师安排指导教师,给予其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提供有序、有力、有效地指导和引领。尤其在实际地教育教学情境中,指导教师帮助初任教师通过观察、学习、实践逐步理解、反思自己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实践性知识,增强教学技能,尽快胜任教学工作,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知识和能力,为可持续成长奠定基础。同时指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对旧有的经验进行加工提炼,使自己在教学上有更精细的设计,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更多的教育机智。“师徒结对”促进了指导教师与初任教师双方对教育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
(三)(设计)院系合作
如何构建双方合作平台是院系合作的关键。从近几年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得到了点滴经验。
1、学校要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订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加强教师实践活动的计划和组织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地对教师进行实践轮训。与合作企业签订共同培养师资的协议,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社会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参与行业、企业的各种活动并到行业或企业中去兼职,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和生产工作,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熟悉现代企业的运作现状,强化专业技能。参与行业、企业培训及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等工作;拜行业、企业专家为师,以提高行业职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之间、教育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距离。这样专业教师可及时得到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和实践,获得先进的管理理念,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增强。
2、主动与合作设计院接触,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具有教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入专业建设工作,提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促进学校与企业紧密交流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引导“优秀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过去谈到学习,大家想到的是“例题示范”、“讲解习题”、“考试测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掌握。而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重视了知识的发现与探索。教学时我常设计探究题,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师:你能在图形上表示出一些分数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图形折出你想表示的分数;告诉同伴你是怎样表示出这个分数的;把小组的成果放在一起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给学生5分钟的操作活动后自主发言。)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其中1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9。
生:我把圆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圆的1/4。
生:不对。一定要平均分,才能得到这个圆的1/4。
生:我把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10。
生:我发现不同的图形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
生:我们发现不同的图形也可以表示相同的分数。如:用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都可以表示它的1/8 。
师:这里的1/8大小相等吗?
生:不相等。因为他们图形不一样,有的是表示长方形的1/8,有的表示正方形的1/8,还有的表示圆形的1/8。
生:相同的图形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如:长方形可以表示为它的1/2、1/5、1/9、1/16……
生:我们组还发现相同的图形能表示相同的分数。如:用几个正方形可以表示出形状不同大小相等的1/4。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是正方形的1/4。虽然他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所表示的1/4都相等。
生:也许是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图形呢,那么,它们所得的1/4面积就不相等。你刚才说的应加上一个条件“是完全相同的几个正方形”就正确了。
学生在课前用卡纸准备好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探究时自主得出了我想渗透的两个知识点,即“平均分”和单位“1”。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印象深刻,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而学习过程成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从事研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各种科学概念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灵活布置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数学教学平时留给学生的作业多是预习教材与做习题,长期以来学生形成了依赖性和惰性,对学习缺乏热情与主动性。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尝试着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如观察、制作、实验、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从而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发挥的舞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主实践的能力。
案例:《年月日》教学片断
师:我请同学们在课前自己先查阅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现在请大家来交流一下。
生:一年实际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一年以365天计算,那一年就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少算了24小时,也就少算了大约1天,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了二月也就是闰年,所以四年有一个闰年,把5小时48分46秒看作6小时,这样长年累月下去,就造成了很大的误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遇到整百年时,规定逢400的倍数为闰年。
生:我知道“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闰。”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
生:我是从网上查阅的。
生:我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怎样计算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生:数学书上告诉我们: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师:你们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1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还有1个二月很特别,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生:闰年二月是29天,平年二月是28 天。
生:我发现7、8两个月都是大月。
教师应当在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首先培养起学生的自学意识,以便通过意识来指导其行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畏难心理,通过适时鼓励、适当指导等促使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此外,还可利用向学生讲解数学名人故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思想。
二、教授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善学
1.在教授新知识前,要指导学生学会进行有效的预习
预习指的是学生通过对教材的事先学习初步把握新知并提出疑问,或者根据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教师所布置的习题等做好课前准备。有效的预习方法是促使学生形成自学习惯的必要前提。数学教师可通过开放的校园网络给学生提供学习提纲,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2.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展开自主研讨
数学教师应当给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一个大胆质疑、积极探讨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此时有学生提出了“圆柱体侧面展开后只能是长方形吗?”这一疑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后学生在借助学具进行演示后发现了圆柱体侧面展开后还有可能是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从不同角度验证了圆柱体的面积计算公式。
中图分类号:G623.58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如今已广泛地应用于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对高等院校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产生出一些不利因素。多媒体充斥着课堂,海量的信息使学生目不暇接,五彩缤纷的互联网世界令学生着迷,这一切使得学生过多接触器械而减少了人际交流,过分依赖电脑而无暇动脑,过分沉迷于网络而忽略了独立思考,处于一种被动学习局面,从而影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将教学与现代技术有效地融合,是新时期高校教学值得思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与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改变了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育的一场重大革命。如今,计算机和网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高校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教学手段,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具有自身的特征和优势。
计算机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具有传输信息大、质量高、运行速度快、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等优势,同时还具有多媒体播放功能、强化和反馈功能。互联网作为一种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它不受时空限制,交互性强,具有同步和异步的传播模式。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运用使大学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计算机和网络呈现的视频、画面、音响以及互动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计算机所提供的强化和反馈功能,加强了学生的记忆。通过文字、动画、图片和音频等,使学生接受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激发了大脑两个半球同时参与学习,可提高学习效果。同时,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教学容量大,效率高,节省了老师黑板上写字和学生抄笔记的时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通过网上博客、公共电子邮箱、短信、网上论坛等平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互动交流,体现出教与学的互动性和交互性。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和家长在课外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实现课内教学的向外延伸。
网络开创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给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可以开展与其他成员的合作,进行教学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学生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同时,在利用资源过程中所进行的收集、分析、分类、评价和检索工作可以锻炼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使得传统的大学课堂延伸至课外、社会乃至世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充实了学生的生活,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改变,从原先的处于主动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二、 现代教育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诸多优势,其技术功能很强大,但毕竟不是万能的。目前,国内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设备、轻教学内容,重教学手段、轻教学方法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现代化技术设备运用于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从表面上看,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加精彩丰富,但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价值,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其教学实际上又变成一种笼罩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满堂灌。教师不太顾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与学生缺少互动,只是一味地将准备好的教学内容罗列在学生面前,不注重教学效果。有的老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PPT时,页面切换太快,没有留出学生思考和反馈的时间,使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印象不深、理解不够。
第二,对于互动和交流的不利影响。多媒体的过多使用,忽略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人的因素,减少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由于课件缺少动态的控制力,制作好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进行动态变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师生的互动和课堂上的创造性。
第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削弱。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
学生每天面对着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以及大量的学习内容,几乎没有动脑子思考问题的闲暇。此外,计算机所提供的五彩缤纷的画面以及炫动的视频,很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在课外,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还是计算机,主要的时间都用于上网。久而久之,学生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被动学习状态,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力得不到发挥,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第四,教学受到负面影响。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引入教学,使教师过多地关注这些教学手段本身以及相关的技术层面的内容,如课件的制作,网上参考资料的检索,网络问题的应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等,从而忽略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无重点,不能够使这些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受传统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初中和高中期间的学习过程一直是老师占主导地位,特别是高中期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应对高考,教师基本上采取的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背诵和做试题,其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旧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产生的这些问题给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导致学生继续处于被动学习局面,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学习的效率如何,学生是关键。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大量的学习任务要依靠学生的自学来完成。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和学习上的依赖性,离开了课堂、身边没有了老师辅导或没有课外作业时,学生就觉得无事可做。很多学生课外一有时间就上网玩游戏,沉迷于网络世界。学生的这一弱点使他们面对互联网中的海量信息时无法判断正误,不会检索信息资源。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学入手。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应将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开拓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堂上应尽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师生共同评价、讨论。同时进行学习策略的讲解,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如何自我监控学习方法和评估学习效果,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检查学生自我评估和自我监控情况时,可要求他们写成书面报告或口头汇报,最后给出评判,指出其中的不足。要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并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风格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个人课外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形成课内课外互补的良好氛围。
如今,网上学习环境中存在着很多隐患和不良现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一些网站很不规范,所提供下载的资料及软件粗制滥造、质量极差。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手段促进学习,不能过分依赖电脑,不能盲目迷信电脑。在利用网络资源时,要多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努力挖掘自我意识,培养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计算机再好,它毕竟是机器,不能代替老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应尽多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教师要合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将教学与现代技术有效地融合,及时了解教育与专业新动态,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源,更新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Beatty, K.《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 孟庆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一、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我们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从之前的实验中我发现,学困生会对密切联系他们生活实际、或是很感兴趣的事物倍感亲切,并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激发和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规律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其所能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困生去体验。
二、要求具体、分工细化、责任到位
对于学困生存在的这些不良表现,我们认为并不仅仅是因为学习的兴趣问题,更主要的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不够明确造成的。如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某个实验,或是小组间进行适当的讨论,这些活动优秀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且能以较快、较准确地完成,而这时教师往往提问的也是优秀生,学困生少有机会,他们就会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我参与不进去,长此以往,学困生就会认为学习任务与我无关,责任意识渐趋淡薄。故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每个学生都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每个人都有参与学习的责任,需要大家的配合来共同完成探索性学习任务。
三、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个别"导学"
这里的"导学"主要包括课前导学和课堂个别导学。
大部分的学困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相对落后,其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较其他同学落后,用时也比较长。而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紧凑的,这样的高效课堂,对于学困生来说是不可能有充足的探索学习时间与空间的。学困生没有探索、没有实践操作、没有思考,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发言权,自然也不可能有效参与合作交流学习活动。故我对学困生设置课前导学,让学生提前一天明确学习的课题--课堂要探究的问题,如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探究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77-03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步伐中,房地产业以及建筑业发展突飞猛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要“四个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同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改革发展思路,也给高职教育提出了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即就业水平和企业满意度。建筑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需要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支撑,如何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好的建筑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建筑工程高职教育需要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要求
企业对所需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主要反映在道德心理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上。不同企业在看待毕业生学历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些企业认为高职生踏实肯干,其对学生道德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的要求较高,认为高职生的自我定位要准确一些,更能吃苦耐劳。很多企业表示,在现代社会中人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毕业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当前,很多毕业生在这一方面都比较欠缺,学校对此应加以培养。从理论知识的角度来说,很多企业都表示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一些能力:建筑材料方面,如建筑材料识别与分析的施工现场经验识别方法的培养、建筑材料识别与分析的实验操作方法的培养。识读图及制图方面,被调查的企业一致认为毕业生应该掌握很强的识读图能力,这是从事相关岗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能力;而对电脑制图方面来说,不同性质的企业对制图能力要求也不同,但是都要求毕业生能够有一定程度的绘制图能力。施工现场控制能力,如建造中施工技术现场指导与施工过程质量监控能力,一定程度上的计量计价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施工过程中所需成本。对施工组织的能力也是毕业生所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之一。有些企业还表示,即使学生在学习工程中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上的欠缺,但如果能有很强的道德心理素质,所欠缺的理论技能知识都能在以后工作中逐步培养。
二、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实践能力难以掌握
职业教育更注重技术知识的习得,而技术知识除了系统性、逻辑性、确定性的显性知识外,还包括大量的默会知识。实践能力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层次性、不可言传性、不确定性、非逻辑性等特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操作技艺等都属于默会知识的范畴,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获得,实践能力的掌握一定要有技巧熟练人员的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传递,以及学生一步步的模仿、用心的体悟及身历其境的“历练”。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但由于受到班容量过大、师资力量不足、实训基地有限、课程体系缺乏弹性、教学组织缺乏灵活性等因素影响,学生动手训练依然严重不足,实践能力难以获得。
(二)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差,知识运用能力低的现象。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对在职教师,可充分利用实验、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同时,积极寻求校企合作,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验实习课程指导老师,把企业人才“请进来”,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学生不能适应实习岗位
当前,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没有国家优惠政策支持,也不能带来明显利润,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的主要动力是招聘实用人才,解决企业用工之急,因此,实习学生的顶岗工作能力就成为顶岗实习环节能否做实的关键。在当前建筑一线人才培养中,由于学生在校内主要偏重理论学习,接触工程实际较少,专项基础技能训练不足,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缺乏,因此大多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能力不强,有的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有的学生即使找到了实习单位但由于不适应而被淘汰,最后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脱钩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以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的各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迅速被推广应用。但在实践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目标上,还只是注意到与理论教学的简单对应,并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试行起来不切实际,效果难尽人意。
(五)实践教学体系的缺失
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没有形成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现有的实践教学只是按知识结构而没有按能力结构实施技能训练。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没有打破学科界线、专业界线甚至是课程界线,因此,实验或实训只是单一的或局部的技能训练,不能提高综合技能;技能培养规格没有按照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企业的技术应用水平和对技能型人才的真正需求进行,难以培养出高等级的、适用性强的职业技能人才。
(六)企业对于学生资源的利用不足
在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聘任的大量能工巧匠大多只会做不会讲,更难以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他们本人还有工程建设工作,无法抽出大块时间离开施工现场到学校;另外,由于企业技巧熟练的老员工不能有效参与到教学中去,因而这些人所在的建筑工地也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这些珍贵的企业教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重点教学环节
(一)基础能力环节实施措施
实训环节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也可以直接到师傅所在的建筑工地实施,采用“技能项目式、项目师徒制、师徒双向选择”形式进行,即由企业的能工巧匠开出技能项目,学生根据开出的项目书申请选择师傅,师傅根据学生的申请以每6~18人为一班,以口传身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利用每天2~4学时的时间进行为期5~10周的边干边学,逐一培养学生的专项基础能力,学生在专项技能基础训练阶段至少3项技能合格才能进入综合实务技能训练阶段。
(二)实务综合类环节实施措施
实务综合类实践环节主要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由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当老师,每3~8名学生为一组,全程跟踪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学生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到施工现场跟着老师实践。学生通过边看边学,同时配合“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全面巩固和熟练掌握各种典型建筑结构类型及其建筑施工技术、工艺流程、质量验收要点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法、建筑工程造价编制等。学生每组每周要填写施工周记,记载施工技术要点、工艺流程、学习心得等,学习结束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陈述和答辩,答辩通过才能进入顶岗实习环节,此过程学生还能充分体验企业文化,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实践技能训练环节
应突出社会实践技能训练环节的特色,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培养面向建筑工程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建筑工程相关工作所需实际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强调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此环节过程中,应当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实训中心或者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建筑工程基本技能包括各种工序的施工工艺、操作流程、工程质量验收、安全施工、工程量核算等。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应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施工技术、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比如在实训中,对模板、钢筋、脚手架、砌体、混凝土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都应进行详细的个例讲解与操作示范,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编写施工进度与流程图、编写施工计划书、列出材料用量及清单等,然后分组进行具体操作。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得到加强,从而使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学校应通过举办实习供需见面会、跟岗实践单位留用、家长推荐和学生自找等方式,为学生落实顶岗实习单位,下达顶岗实习任务书。学校应要求实习单位提供师傅人选,明确师傅的工作要求;要求学生边干边学,虚心向师傅请教,并按要求认真填写狮徒学习手册》,至少完成20篇顶岗实习周记,每篇实习周记300字以上,实习周记须有企业师傅的签字;学生还应撰写3000字以上的实结报告并答辩,集中实习的学生由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答辩,分散实习的学生回学校集中答辩。顶岗实习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顶岗实习成绩合格及其以上等次的学生由学校和企业一起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责成重修。
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着重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学校要切实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素质,以培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有后劲的毕业生求得企业支持;加强与企业沟通,及时解决实施现代学徒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精心研究各实践环节的考核标准,强化重点环节的考核和管理,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始终发挥设计、组织、协调、监控的核心作用。
(二)建立校内的实训基地
职校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同时,也应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只有在知道这道工序的具体操作过程前提下,才会有可能创新改进工艺技术,同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势在必行。校内实训基地可以看做微型的未来工作岗位,在基地里学生可以接触到建筑工地实际施工器具,在学生头脑中可以生动立体地呈现出在课堂中学到的内容,为以后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训基地可以分为基础实训室、主体实训室、屋面实训室、装饰实训室等。在各个实训室分列建筑行业现阶段分项工程各种施工工艺实体,让学生更具体贴近操作实际。
(三)加强校企合作,创建校外实践基地
建立跨企业实习中心具有其他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就建筑行业而言,众多的中小企业难单独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因此,组织企业联合举办或者由行业主办跨企业实习中心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校外实习基地必须建立足够的不同功能的实训基地,既要有跟岗实训基地,也要有顶岗实训基地;既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训基地,也要有钢结构、砌体结构等各种典型结构类型的工程宴训基地。这种联合中小企业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采用“2+1”培养方案,即前两年学在学校学习,第三年进入到校外企业实习,由专任教师指导实习,以此使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指导教师必然是具备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而且教师群体中有的长于理论,有的长于实践。同时还要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对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请进来”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授。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应增加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学校在引进人才时应积极从当地的知名企业中引进一些专业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高、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他们既可以将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等传授给学生,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对原有的教师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他们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引进“双师型”教师,还应把原有的教师“送出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师资建设方式加快教师队伍建设。这就要求应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让教师在实践中成长为高素质极具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