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9 10:03: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子档案管理基础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子文件在记录文件的时候会使用磁带或者是磁盘作为记录的载体,在阅读或者是查找的时候,以计算机为主,通过计算机处理好文件的传输工作。电子文件的类型有很多,如果是按照工作范围来分,电子文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工作人员在日常办公的时候,处理事物产生的电子文件,例如E-Mail、OA等,而这些文件的形式主要是影像或者是声音。第二种是与科研有关的文件,这类文件比较有技术性。一般形式是光栅图等。
1 管理文件中的问题
电子档案的存储利用还刚刚起步,在日常的工作中形成的电子文件也越来越多,由此而引起的电子文件的存储问题越来越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现根据本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社会上诸多企业在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中的情况,探讨电子文件归档和存贮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1.1 电子文件未能完全进行有效地归档管理。截至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企业普遍对电子文件采用软磁盘作为存储载体,有了光盘以后,部分数据也以光盘的形式甚至以计算机硬盘的形式存储电子文件。文件内容也多限于日常管理工作活动,而对于技术性文件、源程序代码等重要的电子文件,甚至未进行整理、鉴定、归档,仅仅把电子文件存储在课题的项目负责人或者科研人员自己的软盘或硬盘里。这样,即使不丢失,日积月累,电子文件亦会泛滥成灾,不利于管理和检索利用。即便存档,其电子文件和和也未经专门的、具有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进行实质性的质量审查,无法确定归档文件的有效性及正确性,使后来的文件利用存在很大的缺陷。
1.2 电子文件的版本管理还存在不足之处。科研开发及新产品生产企业,日常工作中的电子文件管理除上级机关下发的文件及本单位的发文之外,更多的是对科研开发的项目或产品的电子文件的管理。但大多数科研开发档案的源程序代码及其在开发过程中所形成的电子文档,都保存在各部门开发人员那里,档案管理人员很难收集到。客户在运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进行维护时,开发人员和和自接在客户的系统上进行更正,而没有及时更新本企业保存的相应电子文件,工程人员再次进行现场维护时,需要对所出现的同一个问题重复更正,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不利于企业对有关项目电子文件的版本管理。
2 储存技术
2.1 在存贮文件的时候,尽量使用特殊的存储柜,这样可以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通常来说,点在文件在存储的时候,主要是存储在光介质还有磁介质,因此在存储的时候,要建立一个与之相符的环境。存放载体的柜子也要有适当的温湿度,而且存储的环境也要符合标准。在排放载体的时候,尽量让其保持直立状态,而且存储环境要避光,还不能有大量的灰尘,更要远离磁场。
2.2 按照国家在档案管理上的规定,在管理档案的时候,要有具体的管理原则,但是因为单位的能力不足等问题,很多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位,甚至在管理电子文件管理的时候,还是使用落后的管理技术。随着电子档案的增加,部分管理单位以及认识到有效管理对于电子文件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都成为管理电子文件的依据。
2.3 某些电子文件属于技术性文件,而且文件上有源程序,因此在存储的时候,可以将软磁盘中的文件转移到光盘中。如果有条件,还能对文件的版本进行管理。存储方式的转移是因为软磁盘在存储文件的时候,不适合长期的存储,在一短时间后,就要复制文件,这样才能长久的储存文件。而且在使用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误操作,这对于电子文件的使用非常不利。如果存储制度完善,而且经济条件允许,在管理版本文件的时候,可以使用版本管理器。这样的管理方法要比将文件放在光盘或者是磁盘中更有效。管理器的研发还能保证存储技术的革新。
2.4 在电子文件数量持续增加的时候,存储文件就会使用磁盘列阵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将存储的成本降低,同时增加了文件的搜索效果。磁盘列阵是将不同类型、不同容量的磁盘连接在一起,这样在读取数据的时候,更加快速而且精确。使用磁盘列阵的方式存储是因为该存储方式有较多优点:首先,将有限的存储容量提高,是可以使用的网络数据也增加。而且数据在存放的时候,有选择性。从而使数据在吞吐的时候成串。其次使用这种存储方式可以保证文件能够快速存储,即使是多台的机器也能一同运转,实现文件高效率传输。再次,在检验文件的时候有了必要的较验技术,从而保证存储的文件都是合理可靠的。最后,将文件放入硬盘中存储,如果硬盘出现了故障,那么会影响文件,带来的后果也严重。如果能够把不同的硬盘连接在一起,可以使存储量增加,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文件的丢失。因为一些文件在存储的时候,会因为磁盘损坏等原因而丢失,使用这种存储方式可以保证文件的安全。
以上的几种特点是很多存储方式都不具备的,在使用磁盘列阵的方式管理文件的还是有效的。
2.5 加强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及电子文件的安全防护工作。做好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及电子文件的安全防护,首先要抓好信息存储载体制成材料这个问题,严格把好电子文件制成材料质量关,提高电子文件载体的保存寿命,为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打下基础。第二,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体安全。实体安全主要指环境和设备的安全。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应用,有良好的室内环境,保证机器设备和磁介质不会因温度太高或大幅波动及火灾受到致命的伤害。第三,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可设定登录限制、使用文件权限和文件属性等。
2.6 在存储电子文件的时候,要让存储人员有一定的知识,知道存储的方式,要求工作人员在存储文件的时候,具有敬业精神。
结束语
由上述可知,将电子文件存储是一个单位必要的工作,而且在存储的时候,还要保证有效性,是电子文件能成为单位发展的重要资源,拓展单位的发展空间。尽管在存储文件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但是在改革存储方式之后,也取得较高效果,对于单位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逐渐代替了会计手工操作,这样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传统的会计管理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需要对传统的会计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此项工作成为现阶段企业和事业单位重要任务之一。
一、电子会计档案的定义
会计档案在我国档案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各个企业和事业单位重要的档案资料。电子会计档案主要指使用磁性介质的形式进行存储的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电子会计档案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的记录,是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依据。电子会计档案主要有电子凭证、电子账簿、电子报表、电子文件、会计操作说明和软件以及一些电子会计核算资料。电子化会计档案具有以磁性介质进行存储、依赖计算机硬件环境、对安全保密管理工作要求比较高、信息处理方便快捷以及兼容性的特点。
二、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没有健全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因为电子会计档案对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而言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档案管理人员对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对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管理,这样的情况使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上没有任何的突破,有的甚至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为此,建立健全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企业和事业单位重要的任务。
第二,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和正确性。现阶段,我国多数企业和事业单位已经完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且在建设完成后将财务会计软件系统进行了升级操作。但是,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将以往的会计材料和文档进行总结和整理,一些会计资料和文档不能尽快的进行归档,从而导致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和正确性。
第三,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事业单位使用的时间尚短,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安排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时只是进行简单的筛选,这样的情况导致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有的管理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流程和使用的技术等没有深入的了解,这样使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工作效率非常低,与此同时,企业和事业单位不能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管理人员只能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
第四,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和文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和文档多数被记录在磁盘和光盘等介质中,如果管理人员对磁盘和光盘没有进行合理的保管,磁盘和光盘非常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从而导致电子会计档案的资料和文档全部或者部分丢失,对企业和事业单位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除此之外,如果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或者没有及时的进行备份,存储在电脑上的会计档案的材料和文档容易被一些黑客盗取,这种情况使企业和事业单位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第一,建立完整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其一,建立完整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立卷制度,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的要求对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相关账簿、会计报表、记账凭证、现金记账和银行存款记账等书面材料进行打印并且进行立卷归档。其二,对电子会计档案保存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建立科学的电子会计档案保存管理机制,选择质量较好的磁盘介质对电子会计档案进行备份,同时需要保证备用磁盘和存储盘独立保存,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采取一些防尘、防潮、防盗和防腐蚀的措施,对电子会计档案材料进行分类和编号;其三,对现有的电子会计档案借用制度进行完善,工作人员如果需要查阅电子会计档案时需要经过财务部门领导的批准,办理相应的借用手续。
第二,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特征进行明确。如果想要最大程度的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子会计档案的特征有足够的认识,电子会计档案具有易变性的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其一,电脑系统中的会计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对其进行删除或者增加操作,并且在更改后没有任何的痕迹,这种情况使电子会计档案容易出现自动更新和修改的危险;其二,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具有不稳定性,因为其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导致会计档案信息可能会发生一些改变;其三,当一些新技术应用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中时,信息会出现丢失和变化的可能。以上原因增加了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上述情况的出现,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特征进行明确,并且对各个特征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从而让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内容进行明确。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内容进行明确是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出现了一套新式的会计资料档案,新式的会计资料档案主要有:存储在电脑硬盘中的会计数据、磁性介质和光盘中存储的会计数据以及电脑打印的书面会计数据,会计数据主要有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等,与此同时需要将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和定点开发软件相结合会计软件的整套开发文档资料和会计软件程序等作为会计档案进行保管和管理,从而使电子会计档案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电子会计档案资料的来源必须真实可靠,为了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管理人员需要对电子会计档案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并且对电子会计档案材料的形成、管理和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确保电子会计档案完整、准确。
第四,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增强电子会计档案风险意识。电子会计档案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可操作性,电子会计档案材料在归档完成和后期管理时,会出现意外删除和感染病毒等风险,所以必须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会计电算化产生后传统的会计核算被计算机取代,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会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中,如果发生火灾和窃取的情况,电子会计档案的材料非常容易丢失,为了减少上述现象发生,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需要强化电子会计档案风险管理意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其一,对电子会计档案的数据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对数据材料进行及时的备份,在进行备份时需要对光盘的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其质量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根据所有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的时间对其进行编号,在每年的年末对本年的电子会计档案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并且需要明确标明数据的内容和时间;其二,做好电子会计档案的保存工作,电子档案室需要满足防尘、防磁、防水、防潮和防震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在电子会计档案室内安装监控设备和防盗设备,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时在第一时间发出提示。
四、结束语
上述文章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说明,并且对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对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有关负责人就《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答记者问[J].财务与会计,2016(1):8-10.
[2]王庆东.传统会计档案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比较研究[J].兰台世界,2014(2):60-61.
[3]胡薇.转型发展视角下地方高校会计档案的开发利用研究[J].山西档案,2015(3):79-8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33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1
电子档案是传统纸质档案的电子表达模式,其是依靠电子信息技术而存在的。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电子档案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主要模式,但绝大部分中职学校尚未建立起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这使得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管理效率也相对偏低,为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本如下分析。
1 中职学校电子档案管理现存问题
从当前的中职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来看,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观念相对比较落后,相比于电子档案而言,学校更注重也更倾向于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这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更倾向于稳妥、安全,不愿意贸然尝试新鲜事物。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观念守旧,更愿意相信使用多年的档案管理办法。
1.2 硬件设备不足
电子档案需要计算机系统予以支持,然而由于中职学校的资金能力有限,其很难拿出一大笔资金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因此无法购买相应的硬件设备,这使得中职学校的电子档案管理缺乏最基本的硬件设备支持,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1.3 软件系统落后
在电子档案管理中,除要有硬件设备支持外,软件支持也非常重要。软件是计算机运行的基础,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运行的基础。目前,也有一部分中职学校开展了电子档案管理,但这些学校在软件系统建设方面相对落后,以至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很难发挥出实际作用,影响电子档案的管理效果。
1.4 专业人才缺失
想要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有专业人才作为主动力支持。然而,由于中职档案管理人员思想守旧,计算机水平相对薄弱,不能胜任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中职学校的人力资源配置还无法有效引进电子档案专业人才,这使得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实现有效进步,无法发挥其实际作用。
2 做好中职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想要做好中职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革新档案管理观念
要想提升电子档案工作水平,中职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就必须革新自身的档案管理观念。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现代化技术型人才的主战场,能否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会直接影响其对学生的培养效果。电子档案作为现代化社会档案管理的主要模式,中职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有必要将其引入自身的工作模式中。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联系一些电子档案管理技术较为成熟的高校,参观学习,切实感受电子档案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巨大作用,并在此触动下,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理念。
2.2 加强硬件设备投入
加强硬件设备投入是中职学校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基础措施。在档案管理部门电子档案管理意识较强的基础上,其可向校领导申请引进硬件设备,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校方可在充分分析档案管理部门申请意见的基础上,拿出部分资金购买相关硬件设备。若学校资金确实比较困难,可邀请企业赞助,帮助学校建立起良好的电子档案管理环境。
2.3 积极更新软件系统
在完成硬件设备的投入以后,学校要积极更新软件系统。要充分分析自身规模、学生数量及档案管理工作需求情况,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电子档案软件管理系统。购入软件系统后,学校要规范操作、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并应定期对软件系统予以更新。
2.4 开展专业培训
开展专业人才培训是中职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进行的基础工作。学校可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进修,同时也可聘请专家到学校指导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电子档案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为中职学校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持。
3 结 语
电子档案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直接表现,其对于推动档案管理事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职教育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面对与日俱增的生源,中职学校只有实现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有效,因此,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不仅是中职学校变革的基础,更是中职学校进步的必然选择。
档案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的质量目标是高效率、低成本地建设一个能够支持现代档案管理业务开展的应用系统。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能否按照预期计划高质量建成,与参建人员综合能力、基础设施环境、现行法规制度,以及建设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有很大关系,所以从系统建设之初就要明确影响质量的关键要素和质量控制框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所依赖的法规政策标准、系统建设需求、建设过程监管、软硬件设施支撑环境,以及参建人员能力和水平,都是决定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质量的关键要素,如图所示。从图中可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质量不仅要从最终输出的档案管理系统角度进行衡量,还需要追溯到建设过程中支撑、控制、输入和监管等环节的质量。这是因为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并非一次性的成品输出,而是一个滚动建设和持续完善的过程。此外,多个立档单位与档案保管单位之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等特点,决定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由此,需要从系统建设的支撑环境、需求输入、制度控制、过程监督、功能实现、系统运行和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最终形成一个满足档案机构实际需求的高质量电子档案管理系统。1.环境建设质量治理软硬件基础设施及其网络环境、建设项目资金等,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支撑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决定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成果能否得以使用。网络与软硬件设施,及其运行管理机制,直接影响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使用、数据访问和业务开展。当前,网络技术、中间件、存储设施、服务器等基础设施的迭代更新速度很快,要求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需要保障档案系统的功能稳定、安全可用和业务的连续性,环境基础设施的质量治理能力亟待改进。2.需求分析质量治理档案机构及其人员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主体,决定了系统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档案部门人员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提出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档案服务工作的目标,最终形成系统建设需求,而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的需求分析能力至关重要。通常,需求分析由档案管理业务人员和系统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同完成,而双方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沟通交流,明确潜在需求和需求可能变更的方向。需求的变化和更新是软件系统建设的重难点,由此各方人员在分析系统需求时,不仅应充分理解现有业务活动流程、范围和要求,还应具有前瞻性思维,以发展的眼光来开展需求调研和分析设计,确保系统建设需求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有效。3.制度嵌入质量治理法规政策遵从性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区别于其他类型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特点之一。档案管理机构在开展各类活动时,需要在外部制度的基础上,提炼出本单位应遵循的条款和工作实施的具体要求。而后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将具体化的制度要求嵌入到系统中,尽可能实现系统自动化的制度遵从,减少人工参与度,更客观、有效地执行各项法规、政策、规范和标准。这就要求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相关人员熟悉并深刻理解各个层级制度中约定的各项要求,研究其应用场景及其间的关联关系,制定切合本部门业务活动的各项制度。同时还应借助监管手段和各种技术方法加强制度执行的质量,督促和检查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漏洞与风险,并持续改进。4.过程监管质量治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信息化系统工程,对其建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措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通常会采取政府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方式来选择供应商,并委托第三方机构(承建方)来完成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具体任务。承建方负责方案设计、系统开发、环境部署与集成调试;建设方负责全局规划、整体设计、资金筹措、明确需求等重要工作。对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系统设计、设备采购、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和系统测试等各个阶段,承建方和建设方均应采取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检验各自承担的任务,同时监督对方的工作。必要时还可引入第三方监理公司来协助建设方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进度、成本、目标、任务、范围,以及合规性和有效性等进行检查。由此监理方的质量检查、风险控制、发现问题和诊断能力成为影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5.功能实现质量治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显性成果就是将档案业务融入信息系统的电子档案应用软件系统,作为档案部门及其人员开展业务活动的网络化工作平台,其功能的完整性、流程的合理性、数据的规范性是助力档案人员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保障。与一般的应用软件系统相比,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质量除了实现基础的系统管理功能以外,还具有档案业务的法规、政策和相关标准强执行性等特点,需要有标准符合性的质量检查。因此,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需要深入了解档案业务事项、办理流程及其政策、规范要求,才能保证系统功能完整、流程合理且数据规范。6.运行维护质量治理以往的烟囱式、自给自足的建设模式正在逐渐被淘汰,而共建共享成为新的系统基础设施部署的共性特点。许多省级综合档案馆统一建成了区域性的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运行服务平台,采取了海量存储、云计算的虚拟服务模式。云计算的IT集约化服务模式在统一规划、资源租赁、平台支撑和应用共享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统筹性、规范性和专业性,但对各档案管理机构而言几乎是个“黑盒子”,即档案人员只需规范地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无需关注其背后复杂的技术方案和实现原理。一方面,这有助于档案人员集中精力钻研档案管理业务、提升档案信息服务;但另一方面,由于档案人员缺乏技术知识,对外包服务的监管和控制将成为提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7.应用成效质量治理按时完成建设工作,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保障档案人员能够基于应用系统开展档案工作,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标志性成果。系统建设不仅要保障建设方获得一个高质量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而且还需要承建方能够在建设成本范围内取得良好的信誉,积累经验和获取收益。因此,衡量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质量,需要从建设工作成效多方面进行检查评估。近年来,“以评促建,以建促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治理理念和方法已经在我国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使建设方、承建方、监理方均能各尽其责、获得最大的收益和顾客满意度。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一)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理念。首先,现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方式,而是应该将档案管理的媒介从人力转变为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完善管理体制。强制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更改管理方式,不得再以传统方法作为主要管理方法,即使完成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工作,也需要人员对基础指令进行操作。因此,应该采用不定期的培训方式学习如何利用现代网络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从而促进效率的提升,所以必须要求所有档案管理人员都要参与现代的信息化技术管理学习培训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促进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首先要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对数据资料进行统一的搜集和处理,为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再次需要加强档案管理部门的设备改进力度,增加设备引入的投资金额,为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最好的硬件基础,加快研究解决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工作的新技术新问题,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实现公文办理和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一体化。利用电子政务平台,积极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服务,稳步推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全面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档案利用需求。同时,依托?子政务平台建立电子文件中心,实现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网上接收。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档案信息化必须的标准化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以此来共同形成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1引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而由此形成的大量电子文件也就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对象,尤其是电子文件的归档、保存、管理、输出等工作已经成为单位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因此,全方位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对相关单位维持正常运营至关重要。如医疗单位,随着医疗资源需求地不断扩大及精细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才流动的加速,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档案电子化已经成为了发展趋势。但在医疗事业单位中电子档案发展滞后,档案工作仍以传统方式为主。鉴于此,本文对医疗事业单位电子档案发展现状及如何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发表简略看法。
2医疗事业单位电子档案发展现状
(1)医疗单位中,核心工作是服务病人。看病救人刻不容缓,而电子档案工作相对而言就是一种后续完善性工作,且随时可补充。这是众多医疗单位管理者、工作者电子档案的认知。
(2)应有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是欠缺。医院管理都是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进行管理,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1]。经验性的、粗大式的管理方式是医疗单位管理的主要特征,在档案管理中更是主导。
(3)多数医疗单位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致使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可以胜任电子档案管理岗位,退休返聘老员工、低学历的医护工作人员、后勤工作人员兼职做档案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无基础知识,低现代化设备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大大影响了档案工作电子化的发展。
(4)“电子档案管理,顾名思义,即一台电脑就全部设备到位”的误区亦是制约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有部分单位“东拼西凑”出“配套”设备,然而设备型号不一、规格各异,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永久性保存和完整性,阻碍了区域性大面积的联网处理。大大制约了电子档案优势的发挥。
3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3.1更新传统观念,明确电子档案的重要性
面对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者提出的挑战,当务之急是更新传统的管理观念,树立档案现代化、电子化的档案管理意识,进行科学管理。
3.2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
电子档案是一种独立的档案门类和载体,它和其他档案一样,应加强管理。医院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建立电子档案收集和归档制度,电子档案的利用、保管制度,制定电子档案的保管期限、归档范围等[2]。严格执行,妥善管理,不散失,确保完整、真实和有效的利用。
3.3提高电子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医院电子档案工作者除了要具备文化科学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外,熟识医院科学研究是其基本素质之一[3]。要求必须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结合医院工作的特殊实际,积极提供有效快捷的服务,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的优势,服务医院的发展。
3.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为了能够更好的规范残疾儿童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从基本工作抓起,档案管理人员要从日常基础工作入手,及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强化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以此来有效的提高残疾儿童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残疾儿童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成为保障残疾儿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管理
残疾儿童档案工作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将其纳入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从思想认识、到人员及组织等各个方面都要到位,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对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进行明确。归档范围包括残疾儿童的出生年月、性别、体验表、父母相关的信息,同时残疾儿童康复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资料也应纳到归档范围。
二、残疾儿童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需要做好残疾儿童档案收集工作,利用统一规格的档案袋来对采集到的档案信息进行包装和密封,而且在对相关档案资料进行调集时,要有相关的凭证作为依据,档案要具有统一的格式,收集的档案要确保操作步骤的规范化。
其次,残疾儿童档案整理和归类工作需要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可以采用编码形式来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有序化,为档案查找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在对残疾儿童档案进行保管过程中,需要保证档案室环境的适宜性,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通风,而且进行除灰处理,控制好档案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
三、加强对残疾儿童档案形成过程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残疾儿童档案文件形成时,在严格对残疾儿童申请、入户调查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核,确保所收集到的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齐全性。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对档案文件形成的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控制好档案形成过程中的质量。不仅在确保档案文件资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确保文件材料的规范标准,确保案卷质量的全面提高,这对档案后期的整理、加工和利用会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在相关部门和单位中,文字资料形成过程中和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相互脱节的问题,两者各自为政,彼此分割,这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文件资料形成过程中和档案管理工作相互关联,具有不可分割性,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参与到残疾儿童相关文件资料形成的整个过程,同时档案人员还要积极参与到单位各项行政及业务活动中,对工作的内涵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在工作中做好指导工作,使相关人员在书写文件资料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为档案编辑加工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对于各科室形成的文件资料要积极主动收集,确保归档材料的齐全性和完整性,为档案后期的加工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档案管理设施
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会受到档案管理设备的直接影响,残疾儿童档案的管理也是一样的。目前,档案管理逐渐朝着数字化信息管理的模式前进,这不仅能提高档案的安全性,同时也避免纸质档案的过渡消耗,并且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加的高效、便捷。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时,应紧紧贴近时代潮流,引入最新的管理方法与设备,配备档案现代化管理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加大档案管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培养档案管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并使其能够熟练的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应用,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效率。
五、建立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充分、合理、安全地使用电子档案
残疾儿童档案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建立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规范计算机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依据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
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到电子档案安全性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数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同时还要重视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缺少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相当数量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多数电子档案与其相对应的纸质档案之间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储存电子档案选用的载体不耐久等原因,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从而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另外,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也不容忽视,通常档案的法律效力都是与其载体相关来确定,电子档案由于没有固定的载体,所以,制定相应的法律认定条文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就是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的电子档案未被法律认定的原因。
六、结束语
残疾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需要做好残疾儿童档案管理基本工作,特虽是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根据残疾儿童档案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对残疾儿童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充分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加快推动残疾儿童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好的实现残疾儿童档案的重要价值,有效的保障残疾儿童的合法权益,使全社会能够更关心弱势群体,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相比较,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显现出较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以下就对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
(一)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的优点
1.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其实主要是利用办公自动化中的信息处理能力来实现对文书档案的高效化管理。传统的档案管理,从文件的收发、归档、分类到编号、入库等,要求细心严谨,不容出现差错,一系列的工作环节都需要借助人力来展开,其间需耗费大量人力,花费大量时间。而利用办公自动化技术来管理文书档案,可以使档案的整套管理流程不再繁琐,档案收发、归档、查阅等程序都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运行,从而使档案管理变得方便快捷。
2.传统的文件档案无论借阅还是传递的过程中,纸质文件都容易发生复制、保密内容外泄、遗失等情形,而文件异地传递时,因距离、天气、快递人员责任心强弱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文件传送经历的时长。而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的传递只需要在线传递即可,过程既安全又省时,使文件传递保持较高的安全系数。
3.传统的文书档案主要借助纸质来保存,其保存时间受环境、气候、纸质及查阅次数的影响,一旦纸质文件遭到毁坏,文件的内容信息将不复存在。而电子版的文书档案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制约较小,保存也比较方便,随着使用需要,文书档案保存可以借助U盘、网络云盘及硬盘来进行,保存在此设备中的文书档案,其毁坏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因此,电子版文书档案的保存比传统纸质文书档案的保存具有显著的稳定性。
4.传统的文书档案随着量的累积,大量的文书档案陈设在文件柜中未能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且查阅和管理都变得十分不易。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对文书档案实施管理以后,建成了相对完善的文书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实现共联,可以促使文书档案合理利用,杜绝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利用广阔的网络平台系统实现与其他档案部门的信息共享,或者彼此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与经验借鉴,使信息资源共享变得可行。
(二)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的缺点
1.电子版文书档案与传统纸质文书档案相比,其保密性问题是目前的一大隐患。电子版文书档案比较容易被修改,因计算机中很多预设条件都是通用的,修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设置字体种类、颜色和大小,电子版文书档案无法留下亲笔签字和盖章,即便遭到修改也难辨其究竟为原件或复印件。所以,电子版文书档案容易被修改的问题是目前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面临的一大挑战。
2.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的另一个缺点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跟现代自动化办公设备发展相适应。因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固化在他们的思维意识里,又因大多数档案管理员的素质相对来说都不高,并不能掌握电子办公的技能和技巧,即使引进了用以文书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设备,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需要努力克服的另一个困难。
二、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及时转变观念
受信息时代影响,人们逐渐有了要高效开发信息的意识。实践中,我国电子文书档案管理起步时间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档案都处于封闭及半封闭的状态。对于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档案管理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也尚未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由于受经费限制,文书档案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服务意识,导致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长久以来得不到提升。
(二)未能克服电子信息技术阻碍
电子信息技术是实现对文书档案应用电子化管理的基础,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对技术要求极高,它需要有专业系统并且严格的电子技术来做保障,对计算机领域的知识涉及面广、技术密集、更新发展速度快等给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另外,保证电子文书档案的真实性,对于信息安全技术来说极其重要,所以需要借助相关法律来保证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但目前我国关于电子文书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尚未确立,所以电子文书档案的安全暂时还难以保证。又因电子文书档案所涉及的个人隐私与公共信息网络的隔离问题,以及网上信息管理、检索、数据压缩及存储技术的应用都尚未普及,成为电子文书档案管理中的技术阻碍。
(三)资金不足以及设备落后
对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进行管理,就需要相关的电子设备做其强有力的后盾。目前的办公环境下,大部分电子文书档案管理部门都能配备计算机作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但是受经济条件限制,其他类似文字扫描、计算机硬件、档案管理系统之类的文书档案管理设备得不到配备,所以导致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得不到进展,效率得不到提高。
(四)未能及时更新电子文书档案管理标准
要确保电子文书档案的管理规范统一,其前提是要制定严格的电子文书档案管理标准,我国虽然对文书档案的管理制定了成熟的标准,但是对电子文书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个系统成熟的标准和模式,管理质量更是参差不齐。电子文书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应该以文书档案的登记、录入、保存等环节为起始,借鉴其他档案的管理标准进行制定,文书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考虑在文书档案管理标准的制定范围中, 并且还应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依照实践不断总结高效的管理教训和经验,使电子文书档案管理更具科学性。
三、电子办公环境下文对书档案进行高效管理的对策
(一)将文书档案管理观念数字化
日渐信息化的社会促使文书档案管理也走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道路,不同于传统纸质档案,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用手工整理文档的方式,信息化时代下的文书档案管理采用大量的多媒体、数据库和图片等数字档案来代替。想要实现文书档案管理的高效与创新,就要充分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尽早树立信息化的文书档案管理观念,将文书档案管理有效融合到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中去,促进文书档案管理的方式改革和技术创新。
(二)制定适用于文书档案管理的标准和制度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趋向于科学高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文书档案载体的多样化发展,为电子办公环境下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首先,要严格规范鉴定及建立电子档案的全过程,使其趋于规范、标准。其次,建立完成后还应进行调整,使文书档案管理与相关的制度相符合,要逐渐促使文书档案信息的开发走向规范、程序、制度化,以此来保证电子办公环境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需完善文书档案管理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化管理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同作用的海量信息衍生出巨大的数据量,最终形成了信息量暴增的大数据时代。自从大数据的理念提出后,我国档案部门迅速掀起了研究大数据的热潮,大数据、档案信息、大数据档案等概念在学术界反复地出现。那么,大数据时代如何应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呢?
1筑牢档案管理基础
为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各单位要加强单位内部各类档案搜集、管理部门之间关于档案管理的沟通协作。要对档案员进行严格规范和约束,督促其切实履行好职责,高标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例如档案搜集、分类、鉴定、整理等工作,同时,也要增强档案员的服务意识,提升其服务水平。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还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监管,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此外,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单位内部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及时准确地将搜集处理好的档案资料提供给单位内部所需要的部门,为其业务工作或制定工作目标提供参考,充分发挥档案在业务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2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
为加强档案管理,提高档案资料利用率,使档案更好地为业务工作服务,各单位应对现有档案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争取实现档案管理质的改变。在原有纸质资料的基础上,把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优势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对纸质资料进行整理、编号、储存,将档案资料进行电子化处理,建立信息化数据库,不仅方便了档案查阅利用,也节省了大量时间,既能提高档案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其工作负荷,还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3抓好电子档案归档工作
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的同时,必须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做好现阶段电子档案归档系统与办公系统的融合,加强电子公文流转系统的全程控制,按照公文起草、签发、拟办的过程存储形成的电子档案,确保公文类电子档案内容齐全。对于专业类电子档案,应由国家档案局会同专业部门,分门别类制定有关专业类电子档案数据标准,确保专业类电子档案的系统配置、标准规范的尽快落实。二是要制定档案数字化计划,要着眼未来档案工作发展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档案数字化计划,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统一数据标准。三是要瞄准大数据时代电子档案归档工作的需要,研究数据资源采集、管理、、分析、利用的数据平台模型,满足电子档案归档及管理的需要。
4强化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大数据时代,要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要有熟练的计算机基础,掌握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知识,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更要有深厚的档案专业知识。为此,各单位应该注重培养可以可以服务于网络开发和数据分析人才、系统设计与分析人才;要重用严管档案工作人员,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用人晋升提拔机制,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断优化档案队伍,确保队伍稳定有力。要定期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如继续教育、专业学历教育,学历培训等,确保档案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切实承担起对档案的保护管理责任。档案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坚持接受信息化技能、档案专业知识及管理工作培训,进而加大培养档案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建立复合型档案管理队伍。
5加强档案管理软硬件建设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档案管理的软硬件建设,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新载体。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对现有基础设施加以升级或更换,确保能够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其次,加大对现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力度,通过外派学习、视频教学、网络会议等多种手段对档案员进行专业化、信息化及服务意识等内容的培训,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再次,要适当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任用门槛,积极引进专业化、高素质人才,聘用更多经过专业培训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便对现有档案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方向的创新和转变。
6创新档案管理制度
各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大数据时代背景,进一步修订完善现有的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制度。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精神,及时、全面制定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及技术规范,以确保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同时,要进一步统一档案整理、统计、服务等管理标准,切实实现档案资源共享,进一步使档案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7制定数据管理体系
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单位都要面对海量数据,而且数据的格式是多种类型的,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很难做好数据的采集、利用工作。因此,档案部门要着眼于大数据时代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积极与信息化统筹部门合作,制定各种数据的管理体系,对于各行业产生的数据格式、元数据进行规范,确定数据的种类,构建数据检索系统,为大数据时代的档案管理打好基础。
8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各单位要客观分析大数据时代给档案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要针对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认真查找改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进而真正发挥以史资政、服务大局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加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档案事业才能与时俱进,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李兰兰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1.利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整合会计档案信息
以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整合SAP系统、共享报账服务平台、银企直联系统、资金稽核平台等的报账流程报账和影像信息、自动收集各种信息,保留调阅其它业务财务管理系统数据的能力,全方位提供会计档案电子信息。
2.利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管理全生命周期纸质会计档案
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影像子系统管理纸质档案制作、接收、流转、出入库、调阅等工作,借此将会计档案电子信息和纸质会计档案对应,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成为管理全部周期会计档案的信息平台。
3.形成统一的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管理平台
形成1个门户、2个子系统、3个应用层面构成的统一的会计档案管理平台,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影像子系统统一按门户、集中存储、统一管理、统一安全规则,影像子系统数据在纸质档案归档完成后转移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统一管理。
二、形成基础会计档案影像化整体方案
1.借助报账流程直接解决报账类原始凭证影像化
通过扫描前置到报账发起环节直接对报账类原始凭证影像化,为后续管理和业务审批、会计处理全流程提供电子档案信息支撑,通过提升流程效率补偿扫描环节发生的劳动耗费。
2.利用信息自动收集手段解决非报账类原始凭证影像化
直接获取非报账类原始凭证所涉及转固和预转固、资产、省代、税费、收入等业务及相应业务管理平台生成的会计档案电子信息,方便会计电子化处理及非报账类原始凭证电子数据的直接生成。
3.通过现有业务管理流程改造引入影像化
对基于纸质档案流转的业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在业务管理流程初期引入影像化操作,使业务管理模式由基于纸质流转的处理模式转变为基于纸质档案的电子处理模式,如采购类物料模块凭证影像化管理试点问题。
三、寻求银行电子回单解决方案
1.寻求对直联银行回单进行电子化对接
取得工行、招行、农行、建行等主要直联银行配合,推进银行回单电子化对接,通过银企直联系统取得经过稽核确认的完整银行电子回单支付数据,同时完成电子回单与电子记账凭证之间的信息集成与关联,支持后续电子会计档案信息利用。
2.建立资金业务稽核机制,保证资金支付安全性
考虑到银行业目前尚未形成可认证的银行电子对账单,电子回单数据完整性无法直接核对确认,需依靠保证电子支付业务安全的及时稽核机制确认资金支付电子回单数据完整性。
3.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实现非直联银行回单电子化
除主要直联银行外,剩余非直联银行全部采用直联方式进行银行回单电子化成本过高,且费时费力。通过将剩余银行账户交易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公司、交易最终结果直接进入主要直联银行的方式可快速、高效地完成剩余银行的回单电子化工作。
四、会计档案“去纸质”整理方案
1.形成记账凭证电子化应用模式
提出基于纸质原始凭证的整理、制档和检索模式,通过原始凭证条码信息解决原始凭证的成档、检索以及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匹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取消打印保管纸质记账凭证,仅保管纸质原始凭证的做法,同时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保管记账凭证完整的电子信息。
实际操作中,原始凭证成档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依旧以记账凭证为基本单位,同时通过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及纸质档案卷首的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勾稽关系表管理卷内纸质原始凭证。
2.推动账簿及银行回单电子化应用工作
在各类账簿、银行回单初步电子化基础上取消纸质的打印、处理和保管工作,仅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中保管对应电子信息;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电子数据合成相关档案信息满足各项调阅需求。
五、开展业务协作,简化会计档案相关操作流程
1.完善流程
通过与法律、档案管理部门协作,将现有合同管理流程进一步延伸到合同接收保管环节,形成合同闭环管理。在此基础上将报账过程直接应用电子合同,节省合同报账过程中反复提供、扫描、传递、稽核、保管纸质合同的劳动,堵塞报账过程中利用未签字、未审批合同报账、利用不同合同版本取得报账利益的漏洞。
2.引入影像化模式
与采购、工程等部门合作,在业务管理流程中引入影像化模式,通过业务环节扫描提升业务管理流程审批效率,通过自动获取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生成影像化原始凭证,减少基于纸质收集和流转的物料模块凭证整理劳动及传递浪费,为将来压缩不必要的纸质原始凭证流转和保管打好基础。
六、精心打造立体式会计档案信息质量管控模式
对电子会计档案信息产生和处理过程的责任,以及档案信息在处理、交换、全方位收集与跟踪方面的信息质量予以控制,并通过相关制度体系予以落实。
1.依托报账流程建立多元化信息质量责任体系
明确报账流程中报账单位、报账人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下简称“FSSC”)之间的责任关系,落实报账人在信息申报、报账单位和FSSC在电子会计档案信息流转与审核、FSSC在信息处理方面的管控职责,形成三位一体的信息质量责任体系。
2.以事前稽核体系保证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建立省市一体的两级事前稽核体系,在防范报账风险、健全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同时,保证纵向流程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真实性和一致性,健全保障电子会计档案信息品质的长效机制。
3.形成各业务管理系统数据交换与校验机制
1.争取支持,抓机构建设,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经办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各科室明确一名档案管理兼职人员,负责各科室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
2.加大经费投入,提供物质基础,建立档案室、阅档室,购置了金属密集架、防磁柜、计算机、扫描仪,配备了吸尘器、灭火器和温湿度计等应有设备和用品,档案库房达到了“八防”要求。
3.制定档案管理办法,档案管理流程,档案管理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档案管理分类方案。
4.夯实基础,抓规章制度建设,制定实施了《档案员岗位职责》《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保管管理制度》《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借阅制度》《设备维护使用制度》。
5.开展培训,抓电子档案管理人才建设,为使档案管理人员尽快熟悉档案电子化管理和使用技术,成为档案管理的行家里手,我们对档案人员实施全员培训,多次邀请市档案局专家授课和现场专业指导,力求尽快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
6.策划需求,抓软件应用系统开发,我们与专业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档案查询信息系统,实现了将大量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转换成数字化、电子化档案信息管理的质变。
二、拓展领取养老金人员档案电子化建设
近几年,盐城市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脱离原企业管理,由于盐城市社区平台建设不到位,致使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无人管理的现象突出。目前,盐城市社会保险档案服务中心已接收保存的企业退休人员档案30万人,随着退休个人存档数量的与日俱增,传统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时展和民生所需、所盼的要求。要想使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不失真、不失密、不丢失,更好地履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职责和使命,就要坚持不懈创新,就要通过档案电子化管理技术解决好保真、保读、保取、保密、保存的难题。我们借用了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建设的思路,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大胆启动了退休人员档案电子化建设工作,完全避免了过去查询人员在频繁查阅、借用档案过程中发生的档案丢失、篡改、磨损、损坏的现象,有效地控制了领取养老金人员篡改档案信息而产生的欺诈养老金问题。另外,还加强数字化、电子化档案信息系统管理。
1.参保职工查询档案方便快捷,原来查一份档案,要在庞大的堆里寻找,劳神费事,往往需要半个小时,工作人员辛苦,职工不满意。现在,只要报上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在计算机中查询,非常方便,只需要5分钟。
2.档案管理是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工作,通过业务档案达标工作,规范了档案管理,加快了标准化建设进程。
3.在业务实现信息化的情况下,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对保存原始资料有着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