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平移教学设计

平移教学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9 10:03: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平移教学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平移教学设计

篇1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技能,乐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而且对上机操作、玩游戏、做表演等活动非常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直观地区别平移与旋转这两种常见的现象;能判断方格纸的简单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悟平移与旋转的现象;通过判断,提高信息素养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美,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区别物体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难点: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准备

利用网页制作的网络课件、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2010年的亚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广州)为了迎接这次体育盛事,我们广州努力改造旧城区、扩建道路,进行美化广州的工程建设。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栋历史悠久的岭南古屋,它所在的道路需要扩建,市政府又想保留这栋古建筑,怎么办呢?

(二)应用资源,搭建支架

支架问题一:什么是平移、旋转?

1.分一分,感知“平移”和“旋转”。

①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尝试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上机操作)

国旗、直升机螺旋桨、摩天轮、窗户,其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相同的?为什么?谁能描述一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②结合实例,介绍平移和旋转现象。

③再次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形成认知冲突。(出示汉堡包压扁――弹起的动画)

2.辨一辨,丰富“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

师:物体平移前、平移后以及平移过程中,它本身有没有改变?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辨一辨”,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如图1)。

要求:先各自上机操作判断,再与同组的小伙伴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特例辨析:再出示汉堡包压扁――弹起的动画。

3.动一动,体验“平移”和“旋转”。

①小组活动。

师:你还见过生活中有哪些平移、旋转或者既有平移又有旋转的现象呢?你能借助身体或物体来表示吗?

要求:在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做动作,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做的动作是表示平移还是旋转。

②班内展示。

支架问题二:图形、物体是怎样平移的?

探一探,自主发现观察方法。

①集体观看动画(如图2),边看边思考:小屋图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了几格?

②同伴交流:如果没有动画的帮助,你是怎么观察的呢?

③全班分享。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一做,运用“平移”和“旋转”(如图3)。

①学生用刚才自己发现的方法挑战星级题目。

②教师根据提交情况选错例分析。

2.说一说,综合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如图4)。

师:现在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呢?

①分组讨论:岭南古屋所在的道路要扩建,市政府又想保留这栋古建筑,怎么办?

②全班交流解决的办法。

3.拼一拼,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创作(如图5)。

(四)反思评价,共享学习收获(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信息技术为情境创设工具,学生学习的资源工具、探究工具、评价工具和表达工具,促使学生参与、体验概念形成和获得的过程,从中感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观察的数学思维方法。

篇2

二、课标要求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的内容。平移的教学(例1),教科书提供了三个生活中的例子: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观光缆车和推拉窗,以帮助学生建立平移的表象。通过在方格纸上向不同方向平移的小房子,来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平移,使学生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通过向上平移5格和向右平移7格的示例,使学生了解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的意思。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教科书中提供的小房子图形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

旋转教学(例2)和平移的编排思路一致,教科书中也是通过三个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旋转的表象。教学时,关键是把握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相应的“做一做”的习题,让学生看到通过旋转可以引起神奇的变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位置关系,能够正确判断上下、左右的位置变化,并且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平移和旋转”现象,他们通过玩各种游戏项目,对一些简单的物体运动形态已有了一些体验,但这些体验积累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甚至是相当模糊的。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移和旋转的概念。通过以往的学习和经验,学生能够很容易建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但要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另外判断生活中没有旋转一周的现象是旋转现象对学生来说也相对困难。

五、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七、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九、教学设想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二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出发,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他们充分地回忆、观察、操作、探索思考,力求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回忆,进而分析和认识这两种运动方式及特点。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成功地主宰课堂。

十、总体设计和说明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遵循目标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设计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数学书37页的主题图,学生在游乐园玩耍的画面。

仔细观察游乐园中有哪些游戏项目。(学生观察,鼓励学生完整阐述图片信息)今天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就和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有关系,我们一起去看看。

模仿图中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

提问:根据你模仿的动作把这些游乐项目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同桌互相说一说)[一类平移(直直的运动)、一类旋转(转圈)]

设计目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解决教学重点作了铺垫,也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第二环节:“手拉手”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分类比较,建立表象;第二层次:观察分析,探究特征;第三层次:动手操作,体验平移、旋转特征。按照这样的层次分别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

(一)教学平移

第一层:分类比较,建立平移表象

从主题图上运动方式的分类引出平移现象的概念:像小火车这样直直的、平平的移动是平移现象。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对平移的运动特点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

第二层:观察分析,探究平移特征

1.课件出示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得出“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运动方向不改变”这一平移现象的本质。

2.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平移现象,理解平移现象。

设计目的:通过观察、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第三层:动手操作,体验平移特征

1.让学生利用桌子、凳子、椅子、学具或自己的身体等做一做平移现象。

2.教学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1)引入小故事:《蚂蚁搬家》。(课件:蚂蚁搬房子画面)

(2)请学生猜想:哪只蚂蚁走的路长一点?

①引导学生找平移前后的对应点。(一只蚂蚁一点移动,四只蚂蚁的移动就是一个面的移动)

②小组合作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猜想。

③学生汇报验证方法和结果。(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

④回顾数方格的方法,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小房子的平移过程。

(3)小结:由于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中每个点都向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所以要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出对应点,数一数两点之间有几格就行了。

设计目的: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操作验证,让学生知道物体平移的过程中每个点走过的距离都是一样的。让学生大胆猜想,并亲身动手验证猜想,目的是避免学生误认为两幅图之间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

(二)教学旋转

第一层:分类比较,建立旋转表象

从主题图上运动方式的分类引出旋转现象的概念:像风车、转移、摩天轮这样转圈的运动就是旋转现象。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等思维过程,对旋转的运动特点了解得更深刻,初步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表象。

第二层:观察分析,探究旋转特征

1.课件出示旋转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旋转,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了解旋转的本质。

2.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现象,注意学生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设计目的:通过观察、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第三层: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特征

1.让学生利用学具或自己的身体等做一做旋转现象。

2.用一根线拴住一只粉笔旋转,然后停下,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现象。不做完一周,做荡秋千状,再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门的运动属于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像刚才粉笔的运动和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到一周,但仍然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这样的旋转现象。

设计目的:让学生做表示旋转的动作,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种运动方式的特征,充分感知旋转这种运动方式。并通过实物点拨生活中没有转到一周的现象是旋转现象,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第三环节:趣味游戏,灵活应用

通过多个游戏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夯实本课的知识点。

1.抢船游戏,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条小船,谁先找到它谁就能得到它。

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向左平移两格后得到的小船。

2.我的动作快:学生在方格纸上快速按要求移动学具和画移动后的图形,速度最快的获胜。

3.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亲手去移一移、画一画,巩固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发展学生的平面空间变换观念。

篇3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能正确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征;2、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学准备:

课件、每小组一份小房子平移图和一个小房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见很多物体都在运动,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些物体,请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运动的?(可以用手势比划)

2、分类:小朋友们,他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也就是运动时的样子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

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点评:在对比和分类中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同时渗透对比、分类思想。]

3、提示课题:像小火车、缆车这样,沿着直线移动运动的现象叫平移。像风车、一个钟表的针等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现象叫旋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体验感悟,初步感知

1、表演:你能上来表演一下平移或旋转吗?(学生上台表演,表演中感悟两种运动的特征)

2、判断:刚才小朋友们表演了很多平移和旋转,老师这里也找了很多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它们是平移还是旋转吗?

(多媒体依次出现:小女孩走路、转盘、开关水龙头、小男孩拍皮球、门、。学生用手势表示,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什么现象是平移或旋转。”)

3、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吗?(老师相机引导)

[点评:“数学即生活”。教师大量地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平移与旋转的特征,建立具体的表象基础,积累大量感性认识,既使学生体会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普遍性,更为后一环节进一步学习平移的特征作铺垫。]

三、活动探究,领悟应用

(一)提示主题

确实,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旋转现象太多了,下面我们重点研究一下平移。(在板书的“平移”下画着重符号)

(二)探究平移的距离

1、师:那么一个物体到底是怎样平移的呢?

2、移点:你能判断格子图上的图形是怎能样平移的吗?(多媒体出示点的平移)点是怎样平移的?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回答后用电脑演示数格子的方法。如果学生出现分歧,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数法并引导学生辨析。

3、移线:这条线又怎样平移的呢?向哪个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课件出示一条线段的平移过程)

4、移图形

(1)这儿还有一间小房子,它又是怎样平移的?

学生活动:学生在作业纸上利用小房子移一移,小房子到底平移了几格?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还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可以知道小房子平移的格数?

汇报,引导小结:我们通过移动小房子知道了它向上平移了5格,如果没有这个小房子帮助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数出小房子平移的格数呢?

(预设:如果学生说出找小房子上一点,师说,你是通过找点的方法,如果学生说不出,老师引导说,那我们可以不可以只看一点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先在小房子上找一个点,当房子平移后,这个点在房子的哪个位置?(抽学生指)再数两点之间的格数。

师:看来我们可以通过找点的方法来数,像这样的点,我们把它叫做图形平移前后的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师:除了这组对应点,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对应点吗?数一数,他们是几格呢?

通过数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你发现了什么?(都是5格),也就是说每一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板书:等距离)

5、小结:看来,要看一个图形在方格中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先找一组对应点,再数出对应点之间有几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意图:数图形平移的格数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此,教者精心设计,按点、线、面的移动进行教学。这样设计既降低难度,分散难点,也让学生感悟由点到面的思维方式。在学生探究数图形平移的格数时,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自主地建构知识。学生不同方法的呈现,体现方法的多样化,通过引导学生找最喜欢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与对比中实现方法的优化,再次渗透对比思想和找对应点的思想。]

四、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1、平移房子

小房子又向哪儿移了?移了几格?(学生翻开书第41页,学生练习)

上台汇报,幻灯片展示

2、小结: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房子的平移,图形平移的方向比较容易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是图形中每组对应点的距离。我们判断图形平移了几格,可以抓一组对应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

3、练习:画一画梯形 书本练习第43页练习十第2题。

篇4

由于前驱课程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后续课程的教学中进行补差,课程间重复的内容较多,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导致规定的教学目标难以按时完成。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探讨了课程教学文档区、课程作业区、交流讨论区、学生作品展示区及外部拓展链接区等内容的模块设计。明确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建设途径,分析了网络资源对传统课程的冲击及网络平台空间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探讨了适合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交互性和实践性的网络平台建设的方法。将网络技术与艺术设计传统教学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教学的互动性,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伴随着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需要将现有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建设集文字教材、网络辅助教学课件、多媒体教材、网上教学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构建艺术设计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庞大的学习资源。该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依托艺术设计建设成果,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消除课程间重复内容,加强课程间联系,达到“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实际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群知识体系的认识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加强课程间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典型业务逻辑分析

该平台实现了包括课程群教学资源管理,交流共享,教师在线辅导答疑等主要业务及多项功能。

1.1艺术设计资源管理业务

平台管理员或教师将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负责在系统中课程群教学资源、竞赛资料,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将使用SWF格式分课程、分章节展示软件开发课程群教材,形成阶段鲜明的课程群教材体系。既体现了课程间的关联关系,也充分保护了教师的知识产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选择艺术设计中的课程进行系统化学习。该平台支持课程动态管理,实现对课程群课程的添加和修改,便于后续扩展和系统升级。

1.2教师在线辅导答疑业务

教师在线辅导答疑是架构一条师生交流的渠道,是该平台较为特色的业务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或课程的负责人进行单独提问;在指定时段或者闲暇时,被提问的指导教师上线即可在自己登录后的欢迎页面上直接看到学生提交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对指定的作品、竞赛、课程、论题,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还可以进行专题群体讨论,充分体现“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特色。

1.3在线交流共享业务

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交流共享业务以专题讨论群体交流的形式体现,教师以共享的形式上传资料,学生可以自己的心得、疑问、作品,达到讨论交流的目的。在线交流共享业务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学习过程中,以辅助课堂教学,方便用户在使用该平台的任何时候进行交流。实现信息双向流通,构成“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交流形式。

现今,已实现了艺术设计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模块、资源下载模块、资源上传模块、在线提问模块、导师答疑模块、论坛模块、管理模块等功能。

2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用户登录、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支持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该平台的用户表示层立足于整体布局合理、设计精巧、色彩搭配合理、风格清爽、界面友好、用户体验度高。通过权限管理可以将用户身份指定为“指导教师”或“学生”,通过课程管理可以添加删除指定的课程。主要包括系统首页、用户注册页面、用户登录页面、课程群教学资源浏览页面、资源上传页面、资源下载页面、在线提问页面、学习论坛页面、导师答疑页面、竞赛辅导页面等。管理员实现了课程管理和权限管理。

2.1数据库层的实现

数据库层用大量的以存储文字文档、图片作品、视频幻灯、设计案例等资源包的形式放置在平台上进行存储和共享,主要内容涵盖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幻灯、各章辅助教学图片、专业教学视频等,艺术设计课程相关的教学文件在此区域,为艺术设计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多数学生的课堂笔记不够完整、详细,艺术设计课程学时有限,同时部分教学内容也被适当的简化,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数据库层是为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提供相关的授课资源,供学生课下整理听课笔记,弥补上课时个别教学环节没有听懂或忽略之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或系统地经由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对相关课堂教学通过进行二次梳理与加工,以弥补学时不足带来的影响。平台上传艺术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料,通过网络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专业训练素材、国内外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历届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国内外优秀的专业视频及相关行业前沿动态信息等。同时,支持课程类别的扩充、课程的增加和删除,一旦教学有所改进,教学平台上共享的资源和分类可以同步更新。全国各级艺术大赛的参赛竞赛消息以及相关设计社团活动信息、管理、浏览、上传竞赛辅导资料。

2.2教师在线辅导答疑模块的实现

业务逻辑层处于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位置,是用户表示层与数据库层之间的桥梁,在数据交换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交互作用。它将根据用户发送的HTFP请求完成数据检索和数据更新,主要处理用户管理、后台管理和前台管理等操作,并将结果回显到用户表示层。在线辅导答疑分为学生在线提问和教师在线答疑两个功能,针对具体的操作建立相关的业务逻辑类并提供访问这些业务逻辑类的接口,实现相关功能。学生成功登录艺术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后,选定指导教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者咨询对作品作业等的点评意见。指导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看到学生发送给自己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2.3资源上传下载模块的实现

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资料上传功能,以不可下载、不可复制的SWF文件格式将自己负责课程的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也可上传活动信息、课程安排、教学通知、参赛竞赛辅导资料。具有针对性的辅导习题、参赛竞赛题目、扩充辅导资料等则以可下载、可复制的文件格式让学生在“资源下载”处进行下载学习。该平台附带搜索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2.4在线交流共享模块的实现

篇5

引言

0.1云平台释义云平台就是把教师备课过程中,课内、课外教学的任务布置、作业指导、答疑演示和作业批改等几个环节集中在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云服务平台上,把过去需要用纸和笔来完成的事情,转变成以手指,通过点触与书写就可完成无纸化学习任务,将课堂提问、举手应答变成了师生之间在个人计算机、智能移动终端上的即时互动和信息反馈。0.2云教学特点伴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以及智能终端APP辅助教学平台的问世,使得当今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昔日“老师讲、学生听”被动教学模式逐渐被取代,学生利用智能终端实时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形式彻底改变,学习潜在积极性被挖掘出来,原本枯燥呆板的课堂变得异常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1],促进教学双方积极互动,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移动云平台的翻转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的云平台,通过资源搭建、任务配置,借助移动云平台的资源管理、教学功能、评价体系,为师生开展线上线下教学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营造了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内心深处唤醒了学生探求知识的主体意识[2]。对学习行为记录实施的过程考核,能够为教师提供客观真实的教学研究大数据,实现具有人工智能性质的个性助学、助教功能。平台具有优越、完善的教学辅助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非常适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1.1课前准备

使用云平台时,教师在平台上创建班课,让学生使用邀请码加入班课。在上课之前教师通过云平台把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班课资源库,如教学视频、相关图片、PPT课件和自主测试题等,以方便课前学习。为掌握学生预习效果,通常在云平台设置3—5个测试题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诊断测试,在云班课平台的答疑讨论区上,学生将自主学习遇到的疑问及时反馈到讨论区,教师或助教(指定的优秀学生)对存在问题及时给予解答,通过答疑讨论更加清晰地掌握了学生课前学习状况。课前学习,如图1所示。

1.2课中教学

(1)巧妙引题。在上课伊始,根据课前掌握的情况,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还存在的困惑或似是而非的问题,通过创设情景、借物喻题、巧借媒体、趣味游戏、动人故事、实验展示等方式顺势铺开引出主题,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打开探寻问题的大门,轻松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2)初试牛刀。上课伊始,设计一个摸底小测验,可采用限时如1分钟测试来获知个体学习状况,旨在摸底、巩固课前知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挑战困难。(3)课堂互动学习。通过基础知识的测试后,各学习小组领取教师针对课前预习状况而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老师则协助、指导各学习小组开展互动学习,通过巡视指导、适时点拨、释疑解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随时查看云平台的各种学习资源,如知识文本、视频资料及数字资源,来解决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展示评价。小组任务完成后,还可以利用云平台中的随机摇号方式确定小组成果交流展示顺序,运用头脑风暴、问题抢答、效果投票等平台教学手段来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成果评价活动,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内系列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实现合作探究、有效互动、深度体验、知识内化、创新学习、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知识内化过程,如图2所示

1.3任务拓展

操作实践完成后,老师可以在云平台上与本课知识内容关联的拓展学习项目,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调研、查资料,将知识延伸到社会生活与企业生产,学生用学得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锻炼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有效解决了知识与社会生产脱节的现象,培养了学生创新应用知识的能力。

1.4过程考核

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优化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如何加强过程考核,教师可以将每一次的课堂练习内容生成一个任务或合作项目,在完成相关内容后,让学生及时将练习结果上传到平台,上传的内容可以是图片或视频、文档等,从而获取经验值。因为形成性评价相对公平,我们要求学生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或操作结果都以某种形式上传至生成的“作业/任务”中。教师则可以自己或指定助教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或点评作业,便于及时反馈学习问题。教学过程的各种活动均对应并不断增加活动参与者的经验值,通过经验值来衡量学习过程的活跃度、参与度,这是过程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教师人工监测如蓝墨云平台的AI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墨”的分析提醒,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动态,辅助教师教学决策。

1.5大数据分析

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各种活动,我们可以调取相关结果以便分析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分数分布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从而产生教学智慧;当期末来临,我们还可以通过导出班课数据和教学报告,把学生在班课中查阅资源、参与活动和签到等汇总导出成数据或明细数据表格;还可以导出成班级的教学报告,如资源报告、活动报告与学情分析等数据,来自平台的数据真实地记录了我们的教学历程,为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归纳及总体把握提供了可靠的大数据支撑。

2移动云平台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智能云平台不仅有利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还对目前非常流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下面是本人基于蓝黑云平台环境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启示。

2.1搭建“互联网”移动资源平台

基于混合教学理念,创建“网络—课堂—移动端”三维一体的互动教学资源平台[4]。将平面设计学科素材,如微课、教学PPT、知识文档上传到云平台,打造数字教学网络资源库,为“网络—课堂—移动端”三维一体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形成支持在线学习、面对面互动学习、泛在移动学习的全方位、立体化学习方式,有效解决了基础水平不同、学习方式有别、理解进度不同的层次差别,极大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形成了资源利用、学习评价、互动交流等多功能生态学习环境。

2.2构建线上线下交互模式

缘于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相融合,经过国内外教育学者实践验证,实现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面对面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一经推出就得到迅速普及。该模式不但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且还有效地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了智能云平台中视频、音频、图片、理论知识等教育资源,与线下课堂的实践操作、合作探究、展示评价以及课前、课中、课后的系列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客观地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师生角色,既解放了教师,又激活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学生。轻松实现了2500多年来教育家孔子的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愿望。在线教学视频为个性化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根据个性需要可以反复回放,直至理解。在课堂内也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容易实现分层教学,从而使得面向全体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不同小组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学习任务,进行以学习活动为载体的学生、老师、课本、环境、资源多维交互,形成O2O线上线下新型互动学习课堂。

2.3线上线下任务设计

将平面设计教程以项目来组织任务模块,形成“线上—线下”即网络和面对面教学的有机结合。每个项目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设计成3—5个学习任务,将任务在线到线上云平台,形成云平台学习资源,提供课前在线学习和课后巩固。面对面学习时,指导教师根据学科目标需求、学习进程、任务特点和环境资源,结合云平台资源选择和组织课内学习任务流程,并通过课内学习互动,开展学习活动,小组利用平板或计算机开展任务学习、研讨、互动、展示、评价,所有活动可全部在平台上进行,实现无纸化教学。以前为实现线下学习成果的多元评价耗时、费力,效果差强人意,现在利用线上线下互动轻松有趣,可轻松实现多元评价,还可引进企业高管在线点评,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2.4形成性评价体系设计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自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明确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5]。用形成性评价辅以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实现对个体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对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在线测试和在线竞赛的综合判断来实现的;终结性评价是通过在线测试和在线(视听)竞赛结果与期末考试结果相结合而形成的;多元化的评价,使得教学过程规范、有序、高效,真正实现关注全体、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云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3移动云平台教学问题及对策

移动云平台并非十全十美,正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访问信号不好及对策。信号不好会影响到访问平台延迟或者上传图片、视频卡顿,甚至当机,这种情况我们可通过提供WI-FI接口解决。(2)频繁使用移动端出现的速度问题的对策。随着移动端访问云平台次数的增加,以及下载数据、视频或图片会占用移动工具内存,导致速度下降,这时需要对内存进行及时清理,以保证运行畅通。(3)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课前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和学生自觉性影响,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教师构建班级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有效约束和规范。

4移动云平台教学反思

篇6

一、中国民间美术概述

中国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士大夫、文人画家或美术专业创作者创作的美术作品而言的。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可以说它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因此,它风格朴实,容易被人们接受。它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日、劳动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与宗教、民俗等有密切的关系,具有民间特色,并且强烈地体现了民族性和地域性。它种类繁多,技艺精湛,丰富多彩,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不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而且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并且符合当今设计的基本原则,因此,它在平面设计中被广泛地、创造性地运用。

二、中国民间美术与平面设计教学的联系

中国民间美术与现代的平面设计教学从表面上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从本质上讲,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努力挖掘两者的关系,把现代的设计意识与民间美术的文化隐喻和审美情趣有机融合,才能使平面设计教学更具有实际价值和生命力。如今,中国的平面设计作品中还存在模仿西方设计的现象,部分作品缺乏中国特色和灵魂,其原因是设计者没有抓住中国特色元素进行设计,再往深处探寻,是因为部分高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中没有及时、正确地导入中国民间美术。所以,高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中应该加入民间美术的课程设置。

三、中国民间美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平面设计产业在当今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可以说前景十分广阔。很多设计师经过深思,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民间美术,努力挖掘民间美术中优秀的民族元素。把民间美术引入艺术设计教学是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高校教师的责任。将中国民间美术引入平面设计教学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民间美术的创新,即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中国民间美术从史前美术发展到今天,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性的民间特色工艺,这些工艺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不同时期文化的结晶。因此,民间美术为平面设计教学提供了许多理论依据。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民间美术,让学生很好地利用民间美术,并结合现在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平面设计中对民间美术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以适应当今的社会潮流。

2.有利于学生做出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把这一思想传递给学生,在适应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会应用中华民族的文化——民间美术。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开始传播时,它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就慢慢被挖掘了,这时它的世界性也就越发明显。中国民间美术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设计者在设计创新的同时应该保护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民族文化不断绽放生命力。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民间美术的民族特色,从而在设计中游刃有余地应用,以适应人们的需求,并让民族文化不断地发挥作用。这样的平面设计教学才能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3.有利于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

中国民间美术在当代的传承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部分高校的平面设计教育忽略了我国本土民间美术资源的运用,过于重视国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没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平面设计教育体系。可以说,关于民间美术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教育的影响的专门性研究还不是十分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把民间美术引入平面设计教育,及时地对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进行改革,不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而且有利于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以上所述的仅仅是中国民间美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意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年画研究会、中国剪纸学会等机构的成立和队伍的扩大,标志着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整理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设计全球化的浪潮下,每一位平面设计教师都应该以民族文化丰富自己的头脑,在丰富设计思想的同时实现中西结合,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将不断得以传承,我国的平面设计将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张朗.湖北民间美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李绵璐.谈工艺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岳.论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

网络平台;中医外科学;互动式教学;信息化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普及到各级学校,它具有形象、直观、高效的参与交互功能,促使教学方式向满足新信息时代的需要方向发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逐步引导教学模式转变,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资源共享差、信息量小、师生互动差、功能单一等缺点,引发了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点[1]。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疾病具有较为直观的临床表象,丰富的局部征象,治疗上强调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课堂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发展,一般通过文字的表述和简单的示例进行表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形式多停留在简单问答的层次上,并不能充分体现中医外科学直观的特色,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与应用,期望促进学科教学模式的有益转变。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的理论依据

互动式教学是以现代教育心理学、教育行为学和教学方法论等理论为基础,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为指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师生之间交往和沟通以及教与学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现象,实现了教改中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核心理念。互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让彼此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它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特点与要求,更利于发挥中医外科学的直观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2-3]。如何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达到这一目的呢?BlendingLearning(混合式学习)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做到让学生由被动、静态学习到主动、动态学习,参与教学,评价教学,促进了学生理论水平能力和实际技能的和谐发展,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自21世纪以来被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全球范围日益流行,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共享性、探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优势,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质量的提高[4-5]。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目标和内容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研究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的优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6]。

(一)教学资源库的制作。

根据中医外科学课程目标,确立和优化相关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学习需要选取与课程相关的趣味性、实用性、前沿性教学素材,通过多媒体网络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

(二)电子版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通过课程中心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化转化为电子版立体化教材,既便于教学内容的定期更新,又利于实现的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建立。

尝试构建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探索建立学生电子档案,通过网络虚拟互动考核评估学生。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与应用

在学校、学院两级领导支持下,从2011年开始,基于校园课程中心的临床医学院学科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先后尝试在中医皮肤乃至中医外科全学科进行教学网络平台的构建。网页制作及数据库维护在课程中心系统基础上建设及完成。在相关课程中心教学网络平台系统的支持下,网络平台设计结合本课程实际加以调整共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简介、教学日历、教学录像、教学资料、互动栏目等7个功能模块,包含电子教案、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知识点介绍、交流讨论、在线作业、在线测试等小的板块,教师在上课前向学生公布相关课程进度、课程预习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及课前测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通过校园网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相关课件,掌握基本知识点,完成课前测试。学生通过对重点基础知识部分的阅读和练习,能够迅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为课堂的案例分析及疾病串讲奠定基础。课后则在互动栏目中进行深入探讨及答疑,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及总结。课堂教学过程则有所变化,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6-10人一组,在分组时,尽量考虑学生的成绩、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才能倾向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理想状态,也就是小组间水平接近,小组内各成员保持合理的差异。如是重点疾病,预先告知学生下堂课将要讨论的病例(根据教学要点及重点、难点内容给出病例),组织案例式讨论;如是非重点疾病,则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资料收集、授课课件准备,组织课堂学生试讲。各小组的组长组织,派出1名代表(非组长)进行观点的阐述,各组间可进行提问、辩论。最后由老师由病例人手,总结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刚刚课堂上讨论激烈的问题,并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各小组展示成果的情况,总结学习的效果、闪光点、有待完善之处以及启示等,由此形成网络平台应用及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教学结构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的转变。利用多媒体网络,构建中医外科学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拓展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实现了信息的多渠道、多方式、大容量传输,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为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基于网络平台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选取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中医外科学形象化、直观化等优点,通过真实病例资料、图片、影像资料引入,引导学生从临床实际角度进行课程内容学习。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在病例实践中形成实践智慧,提高学习质量。

(三)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网络平台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学生可以随时上网进入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带着兴趣和问题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点击相关链接进行反复观看学习,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课堂及网络资料互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学习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并有效运用学得的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通过网络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基础知识、技能和临床实际案例的逐步深入,老师教授和自我学习的良性促动,强化学生对正确诊断及处理相关病例的能力的锻炼,为进入临床实践打好坚实基础。在互动的交流讨论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师生交流,解疑释惑,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学互动,体现临床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和多维性。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类专业的临床必修重点课程,与学生后期临床实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学科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资源,创造出能有效支撑“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我们今后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努力方向。

作者:宋瑜 陈红风 李咏梅 潘一滨 李晓睿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参考文献]

[1]胡启平,马军,袁志刚,等.多功能型医学遗传学动态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0.112.

[2]杜娟.浅谈“互动式教学”[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09,33(3):66.

[3]李敏,王平均.师生互动型合作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08(7).198-199.

[4]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4):21-31.

[5]UijtdehaageSH.DennisSE,CandlerC.AWeb-baseddatabaseforsharingeducationalmultimediawithandamongmedicalschools[J].AcadMed,2001,76(5):543-544.

篇8

随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转变,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在新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从2006年起,努力探索整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3门课程的有效途径,将三门课程有机融合并编写了《医学机能学基础》教改教材和配套实验教材。医学机能学实验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和较强的实践性,使该门课程的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并融会贯通理论、锤炼科学思维方式、孕育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进行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积极开设综合性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搭建科学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立机能学实验室,实现实验教学的资源整合和共享

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的统筹性,避免在仪器设备购置过程中的低水平重复,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我校在2006年结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3个学科教学实验手段相似、理论教学紧密相关的特点,组建了机能学实验室。我们把原有的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生理学教学实验室合并到一起,整合3个学科所需的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后的机能实验室拥有3位实验教师,4个教学实验室,2个实验准备室,2个配药室及2个存放仪器及实验耗材的库房。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及教学效率,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科研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新的实验内容,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经过一年多的工作,我们实现了人、财、物多方面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体现了医学机能学实验的综合性、探索性、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同时,我们要求原来三门课程各自的三位实验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除自己的主干课程外的其它两门课程的实验及机能综合性实验也要完全掌握,我们提出了“半年提高一年合格”的实验教师培养目标。到2007年,三位实验教师已经能够完全胜任机能学实验教学工作,且实验教学效果优良,多次受到同学好评。

2 以教学评估为契机,促进实验室建设

2009年为了迎接自治区教育厅对我校示范性院校评估,我们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加大了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装修改造,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从实验教学需要的每个细节出发,力求做到既保证实验室整体布局的美观,又要科学合理,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近两年来,我们在评估的基础上又对实验室的局域网及实验软件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改造。我们做了如下工作:(1)实验台的设计,考虑到多台仪器摆放后电源线的排布会很乱,因此设计了一个隐蔽的走线盒,这样设计既整齐美观方便仪器检查,又避免了安全隐患。(2)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了摆放试剂的架子、实验边台、洗刷池、水龙头的数目及安装的位置。(3)更新了教学设备,在原有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更新了计算机并配备了打印机。该系统不但可以全面替代过去二道记录仪、刺激器、放大器等传统仪器的功能,而且实验数据还可以通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显示、记录、保存、分析,大大地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简化了学生的操作,实验现象观察效果直观、连续,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且实验数据可由计算机重现,便于学生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4)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大节约了实验课的讲授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也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实验的实效性。通过对教学实验室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面改造,使我们的教学实验室面貌焕然一新,达到了教育厅对示范性院校实验室评优的标准,顺利通过了教学评估。

3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机能学实验是研究生物正常功能、疾病发生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它以动物实验为主要手段,采用离体和在体实验的实验方法,利用急性分离、离体灌流、气管插管、动脉插管、记录神经干放电等实验技术,从整体和器官水平上研究生物的生理功能;复制临床常见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药物的作用及其机制,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实验有机融合,形成以器官系统教学为主线的机能学实验。我们组织相关学科教师,集思广益,从“三理”实验教学的角度出发,配合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中职教育目标,编写了科学性、实用性强的《医学机能学基础》(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包括医学机能学的理论知识及医学机能学的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综合原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技术与方法。本教材以探索医学生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为指导思想,密切结合医学机能学理论教学,以训练基本实验研究技能为基础,旨在对医学生机能实验技术与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地培养与训练,从而提高对基本技能操作的动手能力。在中职学校综合性机能实验开设几乎空白的情况下,开发了4个综合性机能实验,即哺乳动物血压的调节及药物对血压的作用、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家兔急性肺水肿及治疗和家兔急性右心衰竭及抢救。通过综合性实验促进学生系统掌握机能学有关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过程的观察和结果分析中进一步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机能学常用的基本实验技术,验证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独立思考,我们每学期均专门安排指导教师利用机能实验室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有机能学知识小报比赛、机能学知识竞赛、实验技能比赛等,各项活动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教师进行点评,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及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客观评价学生实验成绩

考核目的是为了检查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为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我们采取的方法有:(1)制定了“医学机能学实验课课堂评价表”。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仪容仪表、上课听讲的情况、动手练习的情况、能否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小组合作的情况及课后值日的情况等,也就是说学生从一进入课堂,直到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的所有表现均在评价范围内,并且评价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对自己的小组负责,不能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整个小组成员的成绩。(2)化一次性期末考试为平时多次考核。(3)变测试记忆性知识为测试动手操作能力。对几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动物上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要当面指导,提出存在问题,并记分。(4)实验考核题目公开,考核时每个学生通过抽签抽题目,独立完成操作,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5)将学生平时书写实验报告的情况也做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纳入总成绩中。这些方法的运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篇9

1、任务型教学法不能模式化。任务型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体,完成一项大型的学习任务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而且还要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所以可以把任务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但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的任务设计也都应该有创造性,不可模式化。

篇10

2.(动画映示大海白天图景)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时间过得真快啊,一会儿月亮姐姐出来了,(动画映示大海夜晚图景)她还带着无数颗小星星呢!这些小星星在天空中,顽皮地眨着眼睛。大海上风平浪静,劳累了一天的大海睡了。(板书:睡了)“睡”这个字:左边是个“目”字旁,右边是个“垂”字,上眼皮垂下来,就要睡觉了。

3.指名读课题。(点评:你读得真轻,大海睡得很香。再轻一些,别吵醒大海。)齐读课题。

【评析】教师借助图片,将认识事物与学习生字相结合;通过板书,结合字理,将生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同时结合画面情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揭示课题,指导学生朗读课题,为全文的学习营造了与课文相符的安静舒缓优美的意境。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星空下的大海到底睡得香不香呢?同学们拿起书,看好课文,听老师朗读。(在背景音乐中。教师范读)

2.大海睡得香吗?你喜欢这首诗歌吗?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读,师巡视)

三、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1.白天里的大海非常热闹。听,大海那边传来了声音。你会听到哪些声音?到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所有的一切都安静了。(映示课文第一句,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2)(课件映示: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风儿是怎么闹的?(点红“闹”(生模仿风吼),现在不闹了。浪儿是怎么笑的?(生模仿浪拍打岩石的声音)现在不笑了。

(3)(课件映示: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师问:风儿,你为什么不闹了?浪儿,你为什么不笑了?现在是什么时候?(“深夜里”标注红色)是呀,夜晚来临了,我们的大海要怎么样了呀?(睡觉,出示词卡“睡觉”)谁来读好它?

(4)我们再来读读第一句话,千万别吵醒大海。

【评析】低年级阅读教学,重在词语、句子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事物特点,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并且通过朗读加深理解,表达理解,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2.我们的大海是怎么睡的呢?

(1)(课件映示:她抱着明月)你看大海怎么抱着明月的?(指名学生做做抱的动作)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抱”这个字和手有关,所以左边是个提手旁。(出示生字卡片“抱”)

(2)(课件映示:她背着星星)大海又是怎么背着星星的呢?(指名学生做做背的动作)星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背”东西要用背,小朋友的“背”在哪里?摸一摸。月字旁有肉的意思,所以“背”是月字旁。

(3)有没有小朋友发现,这里用了一个女字旁的“她”(点红“她”),和什么有关呢?为什么要用女字旁的“她”,你们感觉大海像谁呢?(像妈妈)妈妈经常会抱孩子、背孩子。

(4)对呀,能躺在妈妈的怀里多舒服呀!(指名读,齐读)

【评析】汉字是充满形象、意蕴和情感的文字。抓住关键汉字(生字)的教学,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了解课文,避免了过度游离于课文之外的内容分析,突出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课标”要求。

3.大海妈妈终于睡着了。听,(课件播放潮声)你们听到了什么呀?这就是轻轻的潮声。

(1)这轻轻的潮声,像什么呀?(鼾声)指名读“鼾声”。(点评:你的鼾声最轻,你的鼾声很柔。)

(2)弯弯的月亮倒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陪着大海妈妈一起入睡,闪闪的星星倒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听着大海妈妈轻柔的鼾声,也睡着了。

(3)请小朋友把这四行诗连起来,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

(4)(课件映示整篇诗歌)请小朋友把这八行诗连起来,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读,动作表演)

四、指导写字,静心练字

1.(出示“月”字形的演变)“月”是象形字,像半月形。在田字格里如何写好看呢?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这个字,既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里面两横靠左不靠右。

2.下面请同学们描红两个,再写两个。看谁的姿势端正: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3.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同学写的“月”字,先看整体,再看具体哪个地方写得好,还有什么建议?(生评写字)

(同样方法指导写“里”字)

篇11

2.让学生了解绘本,激发其阅读绘本的兴趣。达到以课内学习带动课外阅读的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瓶子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孩子们,本学期我们经常乘着阅读小舟畅游在书海中,瞧,今天我们的小舟停在了“绘本之岛”(示课件)。你知道什么是绘本吗?不要着急,认真听完这节课,你就会了解绘本,爱上绘本。

登上“绘本之岛”,哇!这么多好看的书呀,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记忆的瓶子》这本书。

二、寻找趣点

1.仔细观察,说说绘本封面上什么最吸引你?板书名。

2.封面中哪两个字让你感兴趣?说说理由好吗?

3.那就听听老师讲故事吧!(示课件)

三、在趣点中赏析重点片段

师讲:在戴尔老先生的花园深处有一间小木屋,我总是看见他从小木屋走进走出,可我一直不知道那里有什么?有一天,我好奇地问:“先生,你能告诉我你的小木屋里究竟有什么吗?”戴尔先生笑着说,如果我答应不嘲笑他,他就告诉我答案。

1.推开小木屋的门,你看到了什么?(示课件)

2.这些瓶子里装着什么呢?正在我思考时,戴尔先生说“装的是记忆。”说着他拿出一个白色的瓶子,(示课件)这是他小时候的记忆。(示课件)看图猜这里面的记忆是什么?望着爸爸远去的背影,小戴尔在窗户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为什么会写下自己的名字?

师小结:这是对爸爸的依恋,谁没有这样白色的回忆呢?

3.(示课件):猜猜照片上这位是戴尔先生的什么人?我拿起一个蓝瓶子,戴尔先生打开盖子,他叹了一口气说:“噢,我第一次看见妻子时,她正在跳舞,穿着一件蓝色花边大裙子,她的头发有很多小卷呢。”

师小结:这是对妻子深深的爱。

4.高瓶子:(示课件)生看图猜记忆。

师小结:高瓶子里装的是球赛胜利的喜悦。

5.圆圆的瓶子:图中戴尔先生在看他的孩子们在海边散步。

师小结:这里装的是父亲对孩子浓浓的爱。

6.细长瓶子:那里装着什么?戴尔先生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取下瓶子,拔出瓶塞,对着瓶口大声喊:“就是今天哪!我要把今天的记忆装进瓶里。”

7.(示课件)孩子们,你喜欢哪个瓶子?猜猜里面装着什么?大家猜得对不对呢?课后认真阅读这本书就知道了。

8.小结:这些瓶子里装着戴尔先生一生的记忆:对父亲的想念、对妻子的思念、胜利的喜悦、家庭的幸福……他随时都可以到小木屋里来回忆。

四、联系生活实际写下记忆

1.你们自己有哪些美好的回忆,说给同桌听听。

2.拿起笔把你的记忆写进瓶子里。

3.全班交流,交流后贴在黑板书名下方。

五、激情结课

这些瓶子形状不同、颜色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记忆的瓶子》。

让我们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记忆珍藏,让它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把今天听课的美好记忆也装进瓶子里吧。(老师贴一个红瓶子)课后大家可以认真多读读这本书,相信你会有更多感受。

六、明确绘本,推荐绘本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