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9 10:03: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合规内控建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管理必须是贯穿金融业经营发展的主线,处于金融业重要位置的商业银行更应是如此。如今,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业务种类不断增多,其日常经营在包括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国家、声誉、法律以及战略等方面面临诸多风险。同时,近20年来金融市场危机频发,例如:1995年英国历史悠久的巴林银行因经营失误倒闭;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商业银行决策者十分重视防范风险、内控合规在当前银行经营发展中的作用,并视为第一核心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6号)公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经营目标,商业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其外延包括内部控制的目标、范畴及原则。
内部控制有四大目标:(一)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三)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四)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内部控制的范畴既包括显形的各种规章制度,又包括看不见的银行内控文化和内控理念。
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具体体现在:(一)商业银行的任何业务过程、操作环节、所有部门及岗位均要存在内部控制,各项决策或操作也应有案可查;(二)防范风险、审慎经营是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都以“内控优先”为要求;(三)内部控制要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都要受到内部控制的约束,同时应当及时反馈和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四)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应相互独立,内部控制监督、评价部门有直接向管理高层汇报的渠道。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制建设的现状和不足
自《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施行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制建设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家商业银行都依照《指引》,成立独立内控部门,制定相关内部稽核检查制度,培养内控管理人才队伍,加快完善自身内控体系。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结合多年在内控管理实践的积累经验,在新形势下以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基础,构建起由内控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业务规章制度与措施、合规性监督检查、独立的内部审计和信息沟通交流六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体系。行政管理方面,工行在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三个层次都设立了内控管理委员会和内控合规部门,负责统筹部署和承担具体内控、合规管理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工行在各层级工作单位推广应用《业务操作指南》,周期性组织各部门员工培训学习《员工行为规范》,对个金、对公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资源投入方面,工行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搭建创新性内控评价信息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开发覆盖全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实施数据治理工程,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其他商业银行也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各自开展内控合规建设。
然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体制建设的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一)内控制度体系还需继续完善。因银行业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不同经营层级制度衔接不充分,导致控制不到位或控制重复;(二)内控制度在实际监督中牵制不足。多数银行内部监督力量无法达到应占比重,内控人员素质与内控合规职能的高标准相背离;(三)内控合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分行“合规”让位于“发展”现象仍然存在,一些人特别是基层网点工作人员“重业绩、轻内控”的思想比较严重。
三、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对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
内控合规文化是商业银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灵魂。针对自身经营发展特点,建立一整套有特色的内控合规文化,是充实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中之重。那么,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对银行经营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具体来说:
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有利于防范操作风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银行大部分业务操作复杂、流程繁琐、涉及大批资金往来,若员工内控合规意识观念不强,在一味追求效率的情况下却忽视了对操作风险的规避,这将给客户和银行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通过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向员工灌输“控制风险、合规操作”的工作思想,提醒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可能会存在的漏洞和风险点,可以引导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规范操作,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有利于提高内控管理水平。由于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内控合规团队多为审计序列改编而组建,而不是吸收专攻内控合规的新鲜血液,组成人员在内控合规工作领域还不能称得上是“高素质、高起点、业务精通”。加大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力度,对员工不断地进行培训和专业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前台业务人员的内控合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内控合规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之能更好地胜任内控合规管理工作。同时,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可以增强全行上下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为内控体制全局建设提供思想指导,促进整个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
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有利于增强业务创新能力。归根结底,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所有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获取最大收益为目标。增强业务创新、服务创新能力是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可以使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的过程中坚持以“内控优先”为基本原则,建立相应创新型内控合规管理制度,全面评估新技能、新产品、新业务、新服务存在的潜在风险,让员工熟悉和了解当中的规范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精髓,为商业银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四、加快特色内控合规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统揽全局、总体规划,加强内控合规文化顶层设计
建设特色内控合规文化,是商业银行形成内部控制完整体系的关键。因此,做好特色内控合规文化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战略、有步骤地构建适用于各个专业、各项业务、各种人群的内控合规核心价值文化,是关系到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商业银行总行级别企业文化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总结各分行、支行内控合规的实践经验,制定出通行于全行的内控合规文化,并纳入自身企业文化范畴;其次,各分行、支行都要成立专门负责部门,具体进行内控合规文化宣传推广事宜;再次,搭建“总行-分行”、“分行-支行”、“支行-网点”及同级别工作单位间的内控合规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沟通和及时反馈内控合规文化的践行情况。
(二)建立健全内控合规文化宣传推广长效机制
通过各种载体、媒介、方式,周期化有组织地宣传推广内控合规文化,形成内控合规文化宣传推广长效机制。具体来说:运用讲座、培训、会议、考试等载体,定期开展内控合规文化教育学习;借助银行内部网讯、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介,向员工和客户传播银行内控合规文化,公布内控合规成绩;让员工把内控合规文化铭于心、践于行,各分行、支行应适时灵活组织以汇报演出、演讲比赛、有奖征文等为形式的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亲切友好的内控合规文化氛围。
(三)施行科学有效的内控合规奖惩办法
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及商业银行内部关于内控合规方面的各项政策规定,对内控合规管理人员的权、责、利进行清晰界定,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提高内控合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形成制度化的内控合规奖惩办法,鼓励对每个考核期间评选出的优秀内控合规员工、领导、部门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不合格的人员、部门要进行罚款和问责。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召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会”,并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既融合国际先进经验,又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建成。为保障有着中国“萨班斯法案”之称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能在企业中平稳、有序、顺利实施,财政部等5部门还制定了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实施。
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建设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重要性。过去,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没有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加上一些公司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曾出现了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甚至舞弊的案件,在市场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例如,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中航油(新加坡)海外交易巨亏、中海运集团的“资金门”、邯郸农行巨额现金失窃等。导致这些企业案件发生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效。即便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和规范的美国,在2002年也连续发生“安然”、“世界通讯”等财务欺诈事件,由此对国际投资市场造成了重大损害和负面影响。为此,美国国会出台了《萨班斯法案》,加强对企业会计执业、公司治理和证券市场等方面的监管,这一法案对全世界公司风险防控和上市公司治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施行的企业内控规范体系与包括SOCO报告、《萨班斯法案》在内的世界领先内控制度在主要方面保持了一致。
证监会按照“选择试点、逐步推广、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原则,把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纳入上市公司日常监管的范围,以确保内控规范体系的执行质量。本文作者系“上海仪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专职部门的主管,在企业如何按照五部委的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获得了些许方法、途径和体会。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大家比较公认的内部控制主要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订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到了1995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A)、会计学会(AAA)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组成的一个专门委员会(COSO),对内部控制又提出了新的定义,即“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营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实现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控制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1、合法、合规经营是企业的底线。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必须将发展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之内,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
2、维护资产安全是企业的保障线。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资产安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提高信息报告质量、确保真实、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内部控制即要保证对外披露的信息报告真实、完整,促进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又要通过可靠、及时的信息传递,为企业提供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
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是企业经营中的永恒主题和工作主线。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和所处的经营环境,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控制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5、促进实现发展战略是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和愿景线。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所做出的经营策略能够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并可提升企业创造恒久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内部控制要求遵循的”五大原则”
1、全面性原则。建立源头控制、主动控制的战略思想,既要在事中实施控制(控制活动)和事后加以弥补(监督修正),更要在事前建立一套风险预警机制,识别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风险评估),并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层次上应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象上应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流程上应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各环节,避免出现内部控制空白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重要性原则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状况以及所处行业环境等方面,从业务事项的性质和涉及金额两方面来考虑是否需要和如何实行重点控制。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体现不相容职务分离这一最传统却又行之有效的要求。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具有权变和适应性,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适应性原则要求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前瞻性,适时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5、成本效益原则。对于企业而言,一个完善的内控架构应当充分考虑到效率、成本以及实际操作中的若干特性,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比。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判断需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某些控制尽管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大损失,这些控制实施还是必须的。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步骤和思路
(一)文化认同
企业对内控的认识与接受,往往都要经历从片面到全面、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运用的过程。企业内部人员常常认为内部控制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和其他部门关系不大,而事实上,财务部负责的仅是结果的准确性,造成风险或内控失败的源头往往在非财务部门。因此,企业施行内控首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内控观”。同时还要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不是一个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不相干的东西,它是对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的整合、完善,而非否定。企业如果充分理解并运用好内部控制这一管理工具,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防范的风险损失将远远超过实施成本。内部控制体系应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去,企业领导和员工只有认识到了内控的精神实质,才能积极推动企业内控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善,真正帮助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二)现状评估
建立内控规范体系的企业,可结合内、外部评估,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笔者所在公司聘请的“立信锐思”是一家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专业经验的咨询公司,该司参照规范要求的内容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调研和诊断,并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通过专业机构分析、评估和自我检查,公司达到了识别自身内部控制程度,以及存在的主要缺陷和风险的目的。这些风险和缺陷数据库的建立,为企业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团队
企业应按照《基本规范》要求,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及各级管理层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以及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建立内控工作组或专职机构,专门负责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和日常性事务工作。有些企业出于规范性及效率、成本考虑,也可聘请专业中介机构提供相关服务。内部控制专职机构的职责一般包括:组织开展内控重要性的宣传和相关培训,编制内部控制手册并组织落实;确定业务部门或业务单元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指导内部控制与其他经营计划和管理活动的整合;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或经理层报告内部控制建设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
(四)建立体系
根据风险评估和流程梳理的结果,首先要制定企业层面上的总体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编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手册;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具体制度,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作为企业内控活动的制度依据和指导。其次,设计内部控制程序,如授权、核准、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可以借鉴COSO报告的做法,在充分考虑控制要素的基础上,按照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生产与存货业务循环、工资与薪金业务循环、投资与融资业务循环、资金业务循环等来进行设计,程序制定应考虑突出相互制衡、授权控制等内容,同时要明确重点控制环节、规范流程和便于操作。再有,要建立内部控制措施评价表,推动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自我评价和更新。
(五)评估改进
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实质上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企业应当建立动态的内部管理评价体系,它包括:内部控制目标的设计、执行、检查、评估、改进、再设计、再执行、再检查、再评估、再改进……。可以通过职能部门(内控专职机构)或聘请专业咨询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客观公正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以及评估期内现行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判定,并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发出预警信号,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整改意见,促使企业不断增强防范控制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压力测试”是内部控制评估工作的手段之一,“测试”是“评估”的基础,是获取评估证据的重要环节。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
关于内部控制的要素,目前有不同的提法和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从控制职能角度出发,将内部控制的要素从管理程序进行界定;另一种是从内部控制结构角度出发,将内部控制要素从制度结构进行界定。由此派生出了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八要素甚至十要素的各种观点。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对要素的内涵和内容的理解不同,对要素项目范畴的界定不同,以及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理解不同。COSO报告所归纳的内部控制五大要素是:1、控制环境(指组织进行控制所面临的环境,控制环境影响控制方式与手段的选择)。2、风险评估(指在组织控制中应能辨认风险因素,并能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3、控制活动(指能帮助管理层使其指令被执行的政策与程序,包括授权、调节等)。4、信息与沟通(指组织在进行控制过程中应保证信息真实完整,组织内部及外部沟通及时)。5、监督控制(指评价内部控制执行质量的过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提出的五个要素与COSO报告基本接近,它们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检查。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层的态度和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方面,为内部控制定下了基调。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它意味着分析和辨认实现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包含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的方法和策略。
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它是旨在对业务活动中的风险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和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并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和措施的过程。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它旨在取得及时、准确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建立内、外部信息沟通和反舞弊的机制。
监督检查。内部监督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它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两大方面,指的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持续监督、评价、改进和跟踪的操作规范。监督要着眼于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运作,能够促使各层次的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内部控制要求,并认真有效地工作,从而促成企业目标的实现。
四、内部控制面临的一些难点
(一)缺乏文化认同
企业内部尚未完全确立“内控观”,企业领导和员工没有真正认识到内控的精神实质,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不足,缺乏控制文化的指导,加之长期的管理习惯、传统惯性的作用,把内控视作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约束。内部控制作为心灵需求和保护性制度的文化认同度比较低。
(二)形式主义
为了设计符合《指引》要求的内控制度, 没有尊重企业既有的治理模式、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有的甚至全盘否定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或制定一些表面看起来非常完善,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的内控制度,企业内控仅停留在形式上、纸面上,内控要求得不到有效贯彻和执行。还有一些企业把规章、制度简单理解为内控,缺乏对内控制度化、流程化、全面化的认识。
(三)成本限制
由于内部控制受到成本因素的制约,管理层在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时担忧如果增加控制环节会增加成本或降低工作效率,从而放弃实施一些内部控制,一些较少发生或不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也不会制定控制制度,当这些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于无法实施控制构成了经营风险和损失。
(四)标准模糊
一些上市公司只是机械地照搬了《指引》中关于缺陷认定的原则性规定,对内控报告中披露的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具体标准理解出现偏差;内控报告中仍存在较多的“无用”信息,包括内控要素、内控建设的过程和成果等,基本无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同时也损害了内控报告格式的统一性和内容的可比性。
(五)人为因素
内部控制的设计会受到人员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存在一些缺陷;执行人员因对控制责任的误解,或执行时的麻痹大意、、心存侥幸等,均可使内部控制效力下降和失效。同时,也不排除出现企业领导或员工谋取私利、合伙舞弊等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现象。
一、为何要提出建设民办学校内部控制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是每个社会组成的单位中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办高等学校也不例外,这对学校目前的稳定和将来长远的发展都是重中之重。在经济的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质量也在日益上升,不仅仅只是单一的专、本教育,还通过各种渠道开设多种教育模式,例如:短时间的教育,与国外学校合作,学校创立公司等等复合型模式,这些渠道大大拓宽了办学的范围和收入来源,在新的形势下,民办学校更加需要建立一个清晰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来保证学校财务,建设,管理,发展的有序进行,这样学校才能在众多的民办教育中脱颖而出,提升整体实力。
(二)内部控制管理积极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
建设内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学校内部对外界影响做出的提前布置应对的措施,这项举措保证学校财务的正常流通运转,预测风险,各部门互相交流相通,是学校提升综合实力的有效管理方法。学校的制度合理明确化有利于学校高效的教育培育人才。而目前民办学校还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政策措施,这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民办学校存在的内部控制管理的不足
(一)学校高层对内部控制管理的不重视
现在,很多民办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的还不能较强的认知,对这部分的建设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自身的认识也不深刻,所以导致阻碍了民办学校对内部管理的建设,没有形成建设内部控制的精神环境,仅仅让财务部门管理学校的资金管理工作,而不重视内部制约,所以,内部控制的职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耽误了建设的时机。
(二)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管理的氛围
内部控制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建筑,仅靠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学校管理对全体员工的素质和精神建设都很高,如果不形成共同的目标,则很难达成完整的一套体系。各部门,各个员工都要进行互相的沟通和交流,对产生的问题积极进行探讨,加强联系,这样有利于营造出内部控制管理的氛围。有利于建设学校内部管理,各司其职。
(三)缺乏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条约规定
学校虽然初具内部控制管理的雏形,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制度的建立也是模糊不清,漏点重重,只为应付检查,空设虚位。根本没有起到促进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
(四)人员职务不清,技能不达标
目前,很多民办学校由于人力资源紧缺,不能满足职位不相干涉的原则,人情职位等的现象还是频频出现,导致职能无法实施,责任不明,严重阻碍了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
三、如何建立完善的学校内部控制管理
究竟怎样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学校内部控制管理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作为出发点,以助于对建设的有利措施。
(一)加强高层领导对学校内部管理建设的重视
高层领导是做出重大决定的关键所在,要想顺利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就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高层应先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从自身的观念改变,带动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投入,这样各层职员都能够理解和关注这方面的实行,积极的配合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设。
(二)合理建立内控的规章制度是重要举措
任何制度的实行都需要依照相关的规定才能进行,内控更是需要制定一份合理可依照的规章制度来支撑起内控的建设。如此一来,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矛盾之处便能依照相关规定解决。同时,制度的制定不仅要吸取其他民办学校的好的方面,更要对本校的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制度的践行需要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三)相互制约是内控的奠基石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95-02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年,也是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规建设提升年”。农信社作为金融业经营风险的行业之一,其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加快转变观念,提升对合规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经营风险,对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合规建设是在业务经营活动中,为防范风险,依靠完善内控制度、加强执行力建设来防范风险而形成的一套体系。其内涵不仅包括诚实、守信、正直等道德价值标准或行为操守准则,还包含员工的价值观、风险意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和组织结构等。面对新形势下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规范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加强合规建设实属必要。
目前,农信社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内控,规范操作,风险防范得到较大增强,但是,受历史、体制和人员素质等影响,农信社的合规建设中尚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合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合规建设认识不到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农信社的根本目标。然而利润最大化离不开合规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些农信社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上,重发展轻规范,忽视内控与经济效益的利害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导致因小失大。另一方面,农信社员工没有切实认识到合规建设的重要性,不清楚案件往往从违规操作、违章办事开始逐步演变到违法违纪后果,思想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合规执行规章不健全。作为农信社,开拓和发展业务是必由之路,但开拓必须与管理并举、发展必须与监督同行,从防范风险、合规经营的角度,强化合规建设,制度要先行。然而,实际工作中,有的农信社或出于改革需要,或出于竞争需要,往往改革在先、开拓在先,制度滞后,合规滞后。随着电子化建设的强化,中间业务不断开拓,新功能应用推广,网上银行等新业务的开办,农信社没有及时制订、更新相应的配套的规章制度,造成合规执行中无章可循,不能有效地对新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防范。
3.合规建设执行不力。农信社的管理者既是合规建设的践行者,又是合规建设的组织者、示范者和推动者,但是其没有在倡导合规具体措施、要求、自查排查及整改纠错上对员工进行积极有效的传导和宣讲,一些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合规执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清楚依法合规是银行的制胜法宝,没有把合规执行就是爱护自己的岗位这一理念烙印在脑海里,思想上没筑起合规的“防火墙”,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全员关注合规、思考合规,持续做到合规执行。
4.合规建设内审稽核不深入。近年来,随着农信社内部体制的改革和业务的开拓,稽核检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稽核人员少、素质不高不能很好适应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作为被稽核单位,首要任务是应付稽查,心态是尽量少暴漏问题,至于如何对问题整改更是放在一边,整改大打折扣。外审内审都是为帮助查找问题没促使合规经营,但由于各种原因,农信社普遍存在重外审轻内审的问题,对系统内部稽视程度不够,抱着敷衍了事、无所谓的态度,一听到银监局审计、人行检查,就慌了手脚,完全轻视了合规建设的作用。而在稽核处罚中,往往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使处罚得不真正落实,屡查屡犯现象依然存在。
二、强化合规建设的建议
为搞好这次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我分行组织全体干部员工认真学习银监和总行关于“合规建设回头看”主题活动的精神和要求,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了搞好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要切实按照银监和总行的精神与要求,认真做好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取得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的实际成效。要通过查找合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建立合规建设的长效机制和体制,建设人人遵守的合规文化,树立“合规经营、协调发展”的经营理念,切实做到合法合规,力争把我行“建设成为一家具有核心竞争优势、能够提供一流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二、精心部署,认真细致搞好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
为认真细致搞好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我分行对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作了精心部署,周密安排,要求全体干部员工努力按照“合规建设回头看”主题活动精神与要求,在合规意识、主动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情况、与合规风险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及推动合规文化建设等方面认真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并对自查自纠活动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自查自纠工作要认真细致,要一项一项开展,做到自查自纠工作不存在“留死角”和“走过场”,要查深查透,确保符合银监和总行的要求;二是自查自纠要有工作责任心,认真细致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经得起上级领导部门的检查,经得起干部群众的监督;三是落实整改到位,对查出的问题必须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今后各项工作合规合法,切实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避免产生各类金融案件。
三、合规建设自查自纠的基本情况
我分行合规建设情况总体较好,全体干部员工具有良好的合规合法意识,能够按照合规合法的要求,做好各项银行工作,使得我行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营业网点增多,经营规模扩大,产品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没有发生大的金融风险与金融案件,确保了银行的平安与快速发展。但是在本次合规建设自查自纠中,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问题,主要有四方面问题:一是银行内控文化还不够坚强,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还没有渗透到每一位干部员工思想深处,内控还没有成为每位干部员工的自觉行为,在认识合规操作、学习和理解规章制度、增强执行制度方面有一定差距。二是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体系还不健全完善,少数干部员工存在重业务轻内控思想,在合规建设上说得多,落实少,没有真正把合规建设作为银行的头等工作来抓。三是业务规范化有待加强,虽然我分行没有重大的违规,但是业务规范化不够,在细节上存在不足,甚至出现一些低级失误,如单据填写不规范等。有些问题以前已经查出来,但未整改彻底,业务规范化还是不够。四是个别干部员工对自身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还不够明确,在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上做得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金融风险。对于自查出来的问题,我分行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存在的危害性,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加以整改,要求整改到位,确保整改成效。
四、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取得的成效
通过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我分行增强了合规意识,在加强银行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合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产生良好效果。
1、增强金融风险意识。每个干部员工能够努力学习,掌握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把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自己的心中,在任何岗位,任何工作中,思想上崩紧安全一根弦,时刻不忘金融风险。
2、提高自身素质。每个干部员工通过认真学习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了自身素质,能够正确对待名利和金钱,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作风上高境界,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与腐朽作风。
3、严格执行工作制度。每个干部员工能够不折不扣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制度上面无商量,制度上面无情面,把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落到工作实处。
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基础,是有效防止银行发生金融风险的关键。作为一名派驻风险合规经理,我首先协助支行对现有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认真、细致梳理,在此基础上加以健全完善,明确信贷管理、资金管理、会计管理、安全管理等各岗位职责,强化会计、出纳、计算机系统等岗位和印章、密押、空白凭证交接保管的自身监管,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各项内控制度得到贯彻落实,从而夯实内控工作基础。
二、加强内控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
加强银行内控队伍建设,提高内控人员素质和能力,是搞好内控工作的基础。我在这方面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要求支行内控人员加强学习。学习内控法规政策和各项制度,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内控工作的基本内涵、原则要求和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二是要求支行内控人员提高工作能力。要认清形势,关注热点,把握重点,协调关系,提高内控工作能力,真正做好内控工作,服务于支行业务管理与经济发展。三是要求支行调动内控人员工作积极性。在个人努力工作的同时,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发挥集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内控工作的作用。四是要求支行加强内控人员党风廉政建设,贯彻执行委派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统一部署,按照“责任到位、监督到位、追究到位”的要求,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做到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不能发生任何违规现象。
三、加强内控信息收集,掌握内控工作开展情况
内控信息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基础与关键。我指导、督促支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控信息体系,扩大信息系统的覆盖面,保证信息充分流动,在此基础上加强内控信息收集,运用好内控信息,及时掌握各机构和各条线内控工作开展情况,为内控的设计、执行、反馈提供信息保障。建立与委派行及其风险管理部和风险主管信息联结和定期联系机制,及时、真实、完整地传递监管意图、交流信息、沟通问题。建立支行差错信息记录平台,记录各类差错信息,加大对业务差错整改落实的监督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罚。
四、围绕内控目标,做好排风险防案件工作
我紧紧围绕内控目标,指导、督促支行做好排风险、防案件工作,切实提高内控监督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1.加强授信业务管理,防止不良贷款反弹
加强对重点行业和大额贷款的监测,提高对信贷风险的预判能力。积极稳妥应对大额信贷风险,切实降低损失和负面影响。密切关注个人经营性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的操作风险。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业务的风险管理,做好保证金来源等真实性的调查,完善业务风险控制标准。加强贷记卡发卡审批管理,落实调查、审查和审批等岗位职责。
2.牢固树立全员排风险、防案件思想意识
要求每个员工努力学习,掌握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把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自己的心中,在任何岗位,任何工作中,思想上崩紧安全一根弦,时刻不忘金融风险。要求每个员工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际,处处留心,事事关心,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金融风险,通过合规守法,保证支行资产平安,实现最大效益。
3.强化合规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组织支行员工认真学习有关防范金融风险、做到合法合规的文件精神,建立符合支行实际的内控文化。要求每个员工认同支行内控文化,把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自己的思想深处,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形成事事都符合守法合规的工作标准,筑起一道防范金融风险的坚固长城。
4.认真落实防案工作制度,排风险,防案件
要求支行坚持案件形势分析会制度,做到全员参加案件形势分析会,提高排风险,防案件意识。对经营机构负责人和重要岗位员工实行轮岗、交流。定期对岗位交流、强制休假等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和督促。加强对支行负责人、重要岗位员工“八小时之外”及其社交圈的监督,掌握异常行为表现,及时消除风险隐患,防范案件发生。在此基础上,及时向行长反映案防工作情况,引起行长的高度重视,按月深入企业、农户实地调查,分析客户经营潜在风险,到营业网点检查操作风险,增强营业网点安全保卫工作。
五、落实内控整改机制,加强对内控问题监控分析
我按照委派行的工作要求,指导督促支行开展业务操作性风险大检查,规避操作性风险和监管风险。一是检查存款、柜台操作、会计结算、信贷业务、票据承兑及贴现、银行卡、利率管理、安全保卫及金库管理等各方面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全部整改到位。二是每个季度检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及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和帮助其落实整改,强化内控管理工作。三是进行内控问题监控分析,提出整改意见与要求,帮助督促整改,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合规文化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了合规意识,营造了合规氛围。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县联社积极组织合规文化建设的学习动员,召开专题会议,利用宣传栏、简报、横幅、标语等有效载体宣传合规理念,普及合规知识,分期分批举办常规性的业务知识与内控管理培训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形式开展法制与警示教育,开展“构建合规文化,我该怎么做”大讨论、“合规从我做起”主题征文和合规知识竞赛活动,从而使合规意识深深根植于广大员工心中,使得整个团队形成强烈的合规经营意识和合规管理理念,在全社上下形成“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纪违规为耻”的浓烈合规工作氛围。
二、积极参与,合规文化知识竞赛取得佳绩。该联社积极组织员工参与市办事处举办的各项企业文化活动,今年8月份,在省联社龙岩办事处举行的“我为农信树形象、农信因我而增辉”龙岩赛区的演讲比赛中,该联社选派的李燕同志获得第二名,还被评为优秀选手,代表龙岩赛区参加全省农信社演讲决赛;熊利才同志也在市农信社举办的会计知识竞赛中,脱颖而出,勇摘银牌,9月份被选拔为龙岩赛区选手参加省级比赛,荣获全省农信社会计知识决赛一等奖,为XX联社的合规文化建设成果上增添了厚重的一笔;其他几位选派的参赛队员在市级举办的合规知识竞赛中也同样表现优异。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中国光大银行、光大银行(以下称本行)。本行成立于1992年,1997年1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xx年8月18日成功完成IPO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818。截止20xx年9月,公司资产规模达到16,700亿元;截止20xx年底,已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个经济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机构689家,形成了全国性银行的经营网络。光大银行多年来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为社会和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已成为一家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上市公司。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本行通过多年的内部控制不断实践,已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本行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高级管理层负责内部控制的实施,组织领导本行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董事会和监事会通过下设专门委员会对本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执行和完善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为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本行建立和完善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公司治理架构,形成了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制衡有效、报告关系清晰、运行高效的良好公司治理,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监事会下设提名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总行设有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19个委员会,计财部、资金部、投行部等26个部室,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4家分行,本行控股设立了2家子公司,分别是光大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和韶山光大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本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集中度风险等。为管理上述风险,本行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原则为导向,借鉴国外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建立并持续完善涵盖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督、报告和控制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本行各项业务活动严格执行授权控制原则,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明确划分相关机构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职责,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并按条线和业务类别建立了包括人力资源程序、会计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运营分析、事后监督等全面的控制措施体系。
本行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通过优化OA系统,改造内部局域网系统,建立规范高效的公文流转机制,做到文件分发急缓有序、传递快捷;加强全行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强各类涉密文件、资料的保密管理,加强对全行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的统一宣传管理;完善各类会议议事规则和程序;强化各类定期报告制度、重大和紧急情况报告与通报制度,通过多种报告形式,保持内部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提高信息传导和沟通效率,保障决策的科学高效。
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具体管理和执行,法律合规部负责本行内部控制的监测管理和合规达标的建设推进,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
本行通过制度明确了各层级、各部门在内部控制监督方面的职责,对于在内部控制建设实施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总行内控合规预警委员会负责建立并维护全行内控及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推进本行内部控制的达标实施;法律合规部作为本行内部控制监测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组织督促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及时传导有关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新要求,推进本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对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测,定期向本行内控合规预警委员会汇报全行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内部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负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按照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价,牵头负责全行年度内控控制评价工作;总行各职能部门、各分行、各子公司作为内控体系的第一道防线,负责本单位内部控制的自我建立、健全、监督和检查,负责落实内控活动的具体实施,并配合内控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评价部门及外部咨询机构、审计机构做好内控建设及评价工作。
本行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经营环境及全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适时进行调整和修改。20xx年度,本行以建立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系统协调,简单管用的制度体系为目标,按照严密、实际、易记、管用为基本原则,持续开展了内控制度梳理工作。经过一年的工作,26个条线部门均对内控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累计梳理内控制度1229项,涉及修订及整合的制度共156项、废止的制度共152项,各条线部门按照制度梳理方案要求积极将部门制度汇编成册。本行在开办新业务、设立新机构、运用新技术时,经营管理部门首先要制定内部控制细则,并经过必要的测试认证、风险评估和会签,报经主管行领导批准后才能实施。
2、内控规范实施工作组织架构
本行行长为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的总负责人。为有效推动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本行成立了以主管副行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律合规部和审计部。
总行法律合规部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牵头部门,总行审计部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牵头部门,总行各部门均指定了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作为项目实施联系人,董事会办公室按监管要求披露、报备内控实施工作情况。内控规范实施工作的指定联系人为法律合规部刘亚平(电话:63639259)、卢枢美(电话:63639249),审计部严仲民(电话:63636661)、刘腾慧(电话:63636639),董事会办公室胡蓉(电话:63636717)。
内控规范实施的日常工作由法律合规部和审计部联合牵头,并聘请外部咨询公司协助实施,总行各部门及各分行积极参与项目实施。为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牵头部门与外部咨询公司定期举行工作例会,对项目进度、相关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进行讨论协商;同时,牵头部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不定期向管理层进行专题汇报。
法律合规部和审计部为内控规范实施的牵头部门,相关情况如下:
法律合规部
总行法律合规部是本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牵头组织部门,下设合规管理处、非诉讼法律事务处和诉讼与仲裁事务处,共有员工14人。法律合规部的内部控制职责主要包括:
及时了解和掌握监管部门对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牵头协调和组织全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组织、督促总行各业务条线、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
统一管理各类授权、授信涉及的法律事务,制定和审查法律文本,对新业务的推出进行法律论证,确保各项业务的合法和有效。
对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过程中,总行法律合规部牵头组织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包括确定内部控制实施的范围和内容;梳理风险,编制风险清单;梳理形成风险控制矩阵;编制内部控制手册等相关工作。
全行就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汇报主要遵循如下路径:各条线具体负责本条线内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并将建设结果报送法律合规部审核;法律合规部组织、推进总行各业务条线、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并就全行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定期向本行内控合规预警委员会汇报。
审计部
总行审计部是全行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牵头组织部门,下设公司业务审计处、零售业务审计处、财会及资金业务审计处、IT审计处、审计质量控制处,共有员工22名。除总行审计部外,全行还设有北部、东部、中西部和南部4个审计中心,主要负责辖区内分行的审计工作。审计部的内部控制职责主要包括:
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有权获得本行的所有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并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和评价。
开展内部控制检查,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按照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价。
总行审计部牵头组织成立总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小组,其在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过程中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牵头部门,具体职责包括:编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自我评价工作;根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全行就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汇报主要遵循如下路径:总行审计部按年度形成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经行领导审议通过,报送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再提交董事会进行审议批准。
3、内部控制实施工作有关聘请咨询机构的考虑和计划
本行为满足《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合规要求,有效识别存在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重新梳理控制领域/业务流程,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已于20xx年9月聘请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开展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咨询项目,协助本行推进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基于国内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评价的行业实践以及本行内部控制规范咨询项目实际情况,从项目实施角度出发将项目实施整体框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与方案设计;第二阶段为总行实施;第三阶段为分行自我评价;第四阶段为整改与报告。
第一阶段,建立项目管理架构并启动项目,制定项目总体实施计划,梳理本行管理和业务流程,设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架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并建设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具模板,通过培训与宣导,协助银行各实施部门和机构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的方法、内容和管理要求。
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流程梳理成果及所设计开发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和实施方案,在总行具体实施。具体工作包括:确定企业层面和流程层面的内控评价实施范围;开展企业层面的内控评价工作;同时开展流程层面的内控评价工作;编制风险控制矩阵;针对企业层面和流程层面识别内控缺陷,在此阶段主要针对内控的设计缺陷;针对所识别的内控缺陷,制定整改方案。
第三阶段,在分行范围内组织开展评价测试工作,评估缺陷并拟定整改方案,具体工作包括:编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设计控制测试的方法和程序;分支机构实施自我评价工作。
第四阶段,在各机构自行整改的同时,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体工作包括:各机构开展缺陷整改工作,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在汇总整理项目各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和评价手册。
在安永公司的协助下,本项目将形成以下工作成果:内控控制手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截至本报告日,咨询公司已协助本行完成内部控制手册(征求意见稿)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初稿)的编制。
4、内控实施工作进展
自20xx年度内控规范实施项目启动以来,本行已陆续开展如下工作,并形成相应的工作成果:
(1)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
一是开展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培训。为加强全行上下对五部委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配套指引的学习,以利于项目的有效推进,特召开全行视频会议,对项目背景、监管要求进行了系统培训,并就实施工作职责分工、进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二是确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范围和内容。根据监管要求,参照本行实际情况,确定内部控制实施的范围为16个企业层面的控制领域及113个流程层面的流程,并形成了企业层面控制领域清单和流程层面控制流程清单。
三是梳理形成风险控制矩阵。在确定了内部控制实施的范围和内容之后,针对每一企业层面控制领域和流程层面的流程,分别梳理形成风险控制矩阵并对应至条线部门,并形成了企业层面16个风险控制矩阵和流程层面113个风险控制矩阵。
四是初步识别总行层面设计缺陷。在前期梳理完成企业层面和流程层面风险矩阵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的政策、制度等与风险控制矩阵进行比对,初步识别内控设计缺陷,并形成了内部控制设计发现问题清单。
五是编制内部控制手册。通过整理内控梳理工作成果,编制形成了内部控制手册(征求意见稿)。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面:
一是确定内部控制评价测试程序。针对企业层面每一领域和流程层面每一流程,分别设计内部控制评价测试步骤,同时设计针对分行内控评价的测试底稿,形成了企业层面16个领域的测试步骤及底稿模板、流程层面113个流程的测试步骤及底稿模板、分行测试步骤及底稿模板。
二是建设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和工具。结合本行内控管理现状和审计部部门资源情况,初步设计建设符合全行情况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具和流程,初步形成内部控制评价手册初稿。
在上述工作之外,本行的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尚有如下主要工作未开展:
已发现缺陷的整改与再测试工作;
全行全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工作;
依据内控规范和配套指引要求,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计划
XXXX年度本行将继续巩固已有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成果,持续深化内部控制建设进程。
由于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期工作(包括确定内控实施的范围和内容,梳理企业层面、流程层面的风险控制矩阵,识别总行层面内控设计缺陷)均已于20xx年度实施完成,因此本部分内容将主要列示XXXX年度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任务计划,主要是内控建设工作中发现的设计缺陷(通过对现有的政策、制度等与风险清单进行比对后发现的内控缺陷)的沟通确认及整改落实工作:
1、总行相关部门确认内控缺陷。主要工作是组织各部门对内控建设过程中发现的设计缺陷进行确认,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缺陷,由各部门协调确认缺陷的负责部门。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3月。责任部门:总行存在缺陷的相关部门。
2、与总行相关部门沟通制定内控缺陷整改方案。相关部门在完成设计缺陷的确认工作后,在咨询公司的协助下,制定缺陷整改方案,提交内控预警委员会审议。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4月。责任部门:总行存在缺陷的相关部门、法律合规部。
3、总行相关部门根据整改方案着手开展整改工作。相关部门根据缺陷确认结果和整改方案,着手开展缺陷整改工作,并根据整改情况向法规部报送整改进度。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4月-9月。责任部门:存在缺陷的相关部门。
4、根据整改结果更新风险控制矩阵。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12月。责任部门:法律合规部、审计部。
5、按要求报送、披露内控实施工作情况。根据监管部门要求,将本行内控实施工作情况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并按要求完成披露工作。计划完成时间:按监管要求实施。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法律合规部、审计部。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
XXXX年度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任务计划如下:
1、编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评价工作的具体时间表和人员分工。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5月。责任部门:审计部。
2、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标准,包括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5月。责任部门:审计部、法律合规部。
3、组织实施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9月。责任部门:审计部。
4、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评价,编制缺陷评价汇总表,同时提出整改建议,编制整改任务单。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9月-12月。责任部门:审计部。
5、根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3月。责任部门:审计部。
6、按照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计划完成时间:XXXX年4月。责任部门:董事会办公室、审计部。
我行高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银监和总行关于“合规建设回头看”主题活动的精神和要求,充分认识开展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的重要意义,其目的是要通过查找合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进一步强化合规文化,树立“合规经营、协调发展”的经营理念,为把我行“建设成为一家具有核心竞争优势、能够提供一流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保证。为此,每个高级管理人员增强了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切实按照银监和总行的精神与要求,认真做好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确保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取得实际成效。
二、努力按照“合规建设回头看”主题活动精神认真做好自查自纠活动
我行高级管理人员在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中,努力按照“合规建设回头看”主题活动精神与要求,在合规履职及推动合规组织架构完善、合规资源配备、合规管理制度、合规风险识别和管理流程与合规文化建设等方面,认真扎实开展自查自纠。一是要切实负起工作责任,务必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经得起上级领导部门的检查,经得起干部群众的监督;二是自查自纠工作要认真细致,防止出现自查自纠工作存在“留死角”和“走过场”,没有达到上级要求及自查自纠不深不透的问题;三是自查问题必须纠正,要建立起合规建设的的长效机制,有切实可行的方案、有具体操作的方法,确保今后各项工作合规合法,切实提高我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避免产生各类金融案件。
三、合规建设自查自纠的基本情况
总的说,我行高级管理人员合规建设情况较好,具有良好的合规合法意识,切实按照合规合法的要求,做好各项银行工作,使得我行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营业网点增多,经营规模扩大,产品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没有发生大的金融风险与金融案件,确保了银行的平安与快速发展。但是,我行高级管理人员在合规建设自查自纠中,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问题,主要有四方面问题:一是银行内控文化还不够坚强,信仰理念还不够坚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存在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容易产生违规违法行为。二是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体系还不健全完善,具体表现为个别高级管理人员在合规建设上说得多,落实少,没有真正把合规建设作为银行的头等工作来抓。三是对基层管理人员的约束力不够,造成风险高度集中,离合规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四是对员工合法合规的学习教育不够,使得员工合法合规意识不强,没有从内心深处认知制度既约束人又保护人的真正意义,使人这一内控主体能自觉地维护制度的权威,服从于制度的约束,让合规操作成为一种自觉的日常行为。对于自查出来的问题,我行高级管理人员深刻认识这些问题存在的危害性,采取各类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已取得实际成效。
四、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取得的成效
通过合规建设自查自纠活动,我行高级管理人员增强了合规意识,在加强银行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合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产生良好效果。
1、牢固树立全员排风险、防案件思想意识。要求银行每个员工努力学习,掌握金融风险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把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自己的心中,在任何岗位,任何工作中,思想上崩紧安全一根弦,时刻不忘金融风险。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员工做到洁身自好,正确对待名利和金钱,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作风上高境界,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与腐朽作风,通过合规守法,保证银行资产平安,实现最大效益。
一、 合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邮储银行的现状来看,虽然合规管理经常提上会议日程,但是合规管理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合规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1、合规意识与观念不强,对合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一是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对规章制度了解不够,形成在业务流程上有章不循,甚至违章操作;二是培训不到位或未训先上岗,没有让合规的理念渗透到全体员工、每个岗位和业务操作环节中,员工更多的是“被动合规”而不是“主动合规”;三是重业务拓展,忽视合规管理。合规文化建设不能直接为银行带来利润,所以领导者更多的是把目光盯在完成经营目标和考核任务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场开拓上,对合规文化的建设重视不够甚至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
2、制度有待完善,约束机制不到位。邮储银行各种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未跟上其他银行步伐,不少制度、规定存在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的问题,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办,操作人员无制度可循或有制度而缺乏可操作性,形成制度“盲点”。在奖惩制度上,往往以是否造成损失为违规行为的判断标准,从而养成了“轻事前防范,重事后处罚”的管理习惯。同时,在对管理人员的约束上也存在缺陷,合规管理更多的是倾向于对一线操作人员的管理,对管理人员的合规化行为缺乏约束和监督,导致合规文化氛围难以形成。
二、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的举措
合规文化建设中,最关键、最主要、最积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因此,在建设合规文化的过程中要抓住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
一、引言
在金融业日益发达的今天,银行业的经营风险日渐严重,银行机构经常发生违规事件,给银行的声誉带来重大损失,令银行业的信誉度频遭质疑。若要避免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就应该完全按照《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指导精神开展金融机构的合规文化建设。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是一种融合了文化的企业管理活动,是防范银行风险的管理技巧,通过合规文化建设,可以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可以培养银行员工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合规意识,可以完善操作遵守制度,始终执行制度的合规行为模式。进而可以有效消除银行机构之中违规违纪、违法案件产生的根源和土壤。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因其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内控建设、业务发展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违规违纪案件时有发生,构建合规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合规文化建设不到位的原因
(一)机构设置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网点布局原则依然存在着浓厚的行政区域划分特色,不能适应现代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网点内部设施较差,自动化办公程度较低,客户拥挤,员工劳动强度大。在这种情况下,机构作业流程不能自如应对金融产品、银行业务、客户需求对自身的要求,机构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忙于应付的状态,不能顺畅有效地落实监管职能,结果是经常出现检查一纠改一再检查一再纠改的情况。
(二)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骨干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入职的员工,其入职时接受的业务教育是计划经济专业理论,虽然后来学习并应用了市场经济理论,但是限于农村金融业务变化缓慢的客观因素影响,观念更新速度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管理的形势了。虽然有部分精英员工在经过深造之后又回到了原有机构,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合规文化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受周围封闭、保守、求稳、悠闲的局域文化熏染,限制了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改进的积极性,长久以往,代表高水平运作的合规文化建设不能得到贯彻落实。
(三)内控建设方面的原因。计划经济时期的背包作业塑造了简单操作的工作习惯,合规文化建设属于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范畴,当工作习惯与正规化建设发生碰撞的时候,习惯的力量总是容易占上风的,于是,违规操作问题屡见不鲜。 另外,县城及以下区域的熟人文化气氛是非常浓厚的,简化程序、放宽制度审核、碍于熟人关系放松监督力度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当上级监督部门下来检查工作的时候,问及此类情况,当事人依旧没有意识到错误所在。
(四)业务发展方面的原因。受市场定位和历史原因的影响,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员工队伍中,带有与城镇金融机构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特点,一带一、师徒关系的培育形式注重的是道德良心的培养,在实操程序方面显得不够严密。这一点即是有点又是缺点。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的确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为了单纯的经济指标,不惜采取违规行为办理金融业务,对于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执行,上级部门睁一眼闭一眼,具体的业务部门采取打擦边球的伎俩,明里暗里对抗着内控制度。这种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对金融机构应有的权威性、保障性是一种伤害,对合规文化建设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总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于特定的小环境中,员工普遍具有的性格特点与特定的心理特征,对于合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性,比如:开朗、豁达、吃苦、顽强等性格;同时,封闭环境下的养成的不自信心理、与时代脱节的自卑感会对不中意的规范要求产生一定的抵触;纯朴的环境、单纯的思想会忽视在推进合规文化建设中的失误与风险。因此,在推进合规文化建设的时候,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推进合规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保持渠道畅通,构建长效机制。遵照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各个层级与部门的组织体系,梳理体系中各个单元,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性,利用这个渠道,将制度与流程覆盖到整个组织体系,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管理脉络的业务流程。以合规风险的识别评估为源头,构建后评价制的监测报告制度,采取科学实用的管理措施,落实问题责任制,把合规文化融入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各个管理环节,构建重视流程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将合规文化理念融合到日常工作中。员工即是开展工作的执行者,又是建设合规文化的承担者和实践者。在建设合规文化的过程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脱离的具体的人,所有的工作都将失去意义。为了落实合规文化建设,在员工的思想意识方面,要鼓励与发扬良好的个人品质,约束并断除不利于工作的思想认识;在员工的行为举止方面,要激励员工加强学习加强训练,开拓眼界与胸怀,把合规文化理念融合到日常工作中,秉持制度第一的工作作风,树立程序之上、违者必究,强化尽责者免责.失责者问责的工作意识,全面建设合规文化。
(三)强化管理责任,增强内控建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所有的监督一旦对上层领导失去威慑力,该项监督必然会逐渐丧失威信,最终变成一纸空文。在建设合规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端正内控先行的态度,从理念上推动银行管理层提高对合规文化建设的认同,从制度上监督银行管理层对合规文化建设的执行,从企业文化方面突出银行管理层的表率作用,从而有效带动银行员工一起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四、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合规文化建设的过程必将是一个长期的管理行为过程,在此期间,应该遵守刚性管理制度与柔性企业文化并举的措施,将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合规文化建设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