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对外贸易的概念

对外贸易的概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9 10:03: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对外贸易的概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对外贸易的概念

篇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0日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改革以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议体现了对经济增长的重视。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也同样面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同时作为沿海省份,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或者说对外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江苏经济增长数据分析过程中,本文发现江苏外贸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贡献程度或者说比重的波动非常大,因此分析清楚外贸因素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程度以及影响江苏对外贸易的因素,对江苏经济增长路径和方式有着正面积极的作用。

一、江苏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要素贡献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在本文开始分析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弄清这一认识是理解文章分析的前提。经济增长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GDP总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人均GDP)。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本文利用经济学相关工具着重对江苏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关系及与对外贸易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因此研究的是江苏对外贸易的增长及经济的增长。

(二)拉动江苏经济增长的要素及其贡献。为了分析江苏经济增长的几个关键因素及其贡献程度,本文采用凯恩斯国民收入恒等式这一工具进行分析,由于现实的统计工作难度,本文对于后面关于消费,以及各个乘数的计算也采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来进行分析。

支出法下国民收入恒等式Y=GDP=C+I+G+nX。其中,C表示消费,I表示总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nX表示净出口。而要素的贡献程度表示为*/GDP,其中*表示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各个要素的变动量。由于江苏省统计年鉴一般在历年下半年出版前一年度的数据统计,在本文写作时,江苏统计年鉴更新至2014版本,即数据更新到2013年度,因此本文采用2002~2013年度数据对相关要素贡献进行分析,汇总至表1。(表1)

根据表1的数据显示,外贸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波动最大,而消费、投资的贡献程度比较大,为了直观地看出其波动趋势,本文利用表1的数据,绘制折线图,以分析其趋势。(图1)

从图1可以发现净出口的影响与消费的影响相对应,甚至粗略的说可以成一种相反的趋势,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消费提高时,进口增加,从而降低了净出口。但是我们也发现,净出口的贡献程度在国民经济四个要素中最低,波动却非常大,因此本文有必要对江苏对外贸易进行着重分析。

(三)要素乘数分析。要素乘数是指当某一要素增加时,收入的增长将是要素增长的倍数,这个倍数即是乘数。当然,要素乘数产生作用的有三个前提假设,虽然现实中完全满足这三个假设可能性很低,但是乘数计算有助于我们直观地看出外贸等因素对于江苏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此处不过度强调其前提假设,而着重在于直观展示出要素的促进作用。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C=α+βY,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进口方程M=M0+γY,结合江苏省历年统计年鉴数据,我们对方程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分析,汇总至表2。(表2)表2中Y的系数为即为β值,整体拟合优度较优。而β比较低的原因在于近年来江苏省收入分配非常不均衡,从2000年开始至今,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江苏亦是如此,而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往往较低。

根据进口方程M=M0+γY,γ为边际进口倾向。结合江苏省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及海关进口总额(经营单位)和当年平均汇价,我们对方程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分析,汇总至表3。(表3)表3中Y的系数即为γ值,整体拟合优度较优。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本文认为表中得出的进口边际倾向与实际情况相符。

外贸净出口对国民收入的乘数为K=1/(1-β+γ),由于我国税率复杂,无法根据官方实际税率统计出一个统一标准的平均税率,因此本文模型中忽略了税率,从而实际乘数要略大于本文的乘数。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外贸净出口乘数约为1.0942,说明外贸净出口对于江苏经济增长起着超过单倍的促进作用。

二、江苏对外贸易相关因素分析

从上一章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江苏经济增长过程中,按照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对外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投资等因素有着类似的加速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单从净出口因素分析,净出口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表现出的趋势波动非常大,甚至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因此,本章着重对江苏对外贸易的各个方面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于有针性地对江苏对外贸易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按经济类型分类的江苏对外贸易状况。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江苏是全国的经济大省,其经济制度与开放程度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因此有必要首先按照经济类型区分江苏对外贸易的状况。根据江苏省历年统计年鉴数据的整合,我们将相关数据分类整合至图2。(图2)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各方面的数据会存在差异,因此本文着重保持数据口径的一致性。由图2的直观显示可以发现,在江苏对外贸易中,外商投资企业净出口额和私营企业及其他净出口额与江苏净出口总额的增长趋势非常一致,这说明江苏省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是受到这两方面的促进,表明对外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江苏对外贸易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按主要商品类型分类的江苏对外贸易状况。为了解江苏省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本节根据江苏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类型进行分析。按照官方分类,江苏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分为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三类。本文指出,在本节分析中总净出口是表示主要产品的净出口额。江苏的对外贸易产品繁多,分类复杂,并且还有例如纺织服装产品、食品等对外贸易量也很大,由于其分类在其他详细类目中,相对数据并不突出,所以本节不详细列出。本节对主要的对外贸易产品数据进行分析并整合至图3。(图3)由图3结果可以直观的看出,江苏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状况趋势与主要产品对外贸易净出口总额增长趋势相一致,这表明当按照主要商品分类进行分析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对江苏省对外贸易的影响是主要的。

由于在2006年前,江苏省统计年鉴对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主要在详细类目中统计,并未归类统计,因此,之前的相关数据有一时间段并未在图3中显示,这并未影响本文对于总趋势的判断分析。

(三)相关因素与江苏对外贸易。为了研究江苏对外贸易的相关因素,本文根据投资、生产、科技、物流、金融、人均收入等几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并根据江苏历年统计年鉴选取数据。(表4)由表4的指标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由于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外汇管制,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还在进行过程中,所以本节分析略去该因素。由于收入既受到生产总值的影响,也受到外贸出口因素的影响,因此用其分析与对外贸易的情况时,该变量会因为与净出口有着较强的线性相关性而会影响到分析结果。因此,本节着重对江苏省对外贸易状况与投资、生产、科技以及物流等因素进行分析。

在本节分析过程中,本文曾采用作图、制表及线性回归来拟合相关指标数据,从拟合结果发现,这些指标与理想的拟合结果相差甚远,从另一方面说,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直观存在,但并不能拟合分析。为了避免科学主义和滥用数学的误区,本节分析仍然采用最直观的作图分析,来分析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图4)从图4我们可以发现,江苏省对外贸易净出口与总投资的发展趋势相一致,这印证了投资促进生产再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这一事实。

从图5的直观表现可以看出,当能源消费上涨的时候,净出口也伴随着上涨,两者趋势一致,这表明当工业增加能源消耗而生产发展的时候,对外贸易也在不断地增长。(图5)

从图6看出,江苏省的专利技术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在2008年以后表现明显,在这一阶段,江苏的对外贸易也伴随着这一趋势上涨,尤其在近几年,其趋势的一致性越来越明显。(图6)

沿海港口物流状况与对外贸易的趋势一致性更加明显,甚至几乎达到同步增长关系。从图7的结果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一趋势,一方面说明了海运对于江苏对外贸易的至关重要性;而从另一侧面也客观地反映出江苏对外贸易对海运的较强依赖性。(图7)

从本节的分析可以看出,投资、生产、技术、物流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与江苏对外贸易增长的情况和平时分析的常规情况基本相符,即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加强江苏对外贸易。

三、江苏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分析结论

通过本文前两章对于江苏省对外贸易的状况分析,本文对于江苏省对外贸易拉动江苏经济增长以及影响江苏对外贸易相关因素有了初步的分析结果,综合两章分析过程及其结论,我们可以发现对外贸易对于江苏省经济的增长有着加速的促进作用。而在江苏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的增长趋势表现出与经济不同步,波动较大的情况。

(一)对外贸易对江苏经济增长有着加速的促进作用。在第一章的分析中,通过对江苏对外贸易乘数的求解结果可以发现,对外贸易对于经济的增长不是简单的部分相加作用,而是超过单倍的促进作用,也就是加速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对于其贡献率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江苏的对外贸易在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表现出波动较大,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情况,即江苏对外贸易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是其波动大,发展极其不稳定。

(二)外资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增长对江苏对外贸易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对经济类型的分析,本文发现外资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与江苏地区对外贸易的状况有着极其一致的趋势,这表明,在江苏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其主要作用的是这两个方面的经济。

(三)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江苏对外贸易中占据高位。由第二章的分析结果可以直观地看出,在江苏对外贸易主要商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一直在保持着增长,江苏主要产品的对外贸易增长趋势与这两个产品的增长趋势完全一致,这两种产品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四)投资、科技、物流服务以及生产状况是江苏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本文在第二章的分析过程中没有面面俱到地将所有因素都分析一遍,但是对于这几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及其对江苏地区对外贸易增长的促进情况,本文在分析过程中直观地表现出。当然,在分析的过程中,本文也发现江苏在能源消耗结构等方面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这一情况值得我们注意,但这并不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

四、建议及对策

针对本文的分析结果,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相关的建议及对策:

(一)短期政策向对外贸易与投资倾斜。根据传统的三驾马车的理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消费、投资和出口,而消费的提高需要由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的支持,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能在短期内实现。结合江苏出口贸易波动比较严重等实际情况,为了能拉动经济的增长,短期内政策应该向对外贸易和投资倾斜。

(二)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根据本文分析结果,外资经济和私人经济对于江苏对外贸易和拉动江苏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优化经济结构,让要素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在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加快产业改革,着重发展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等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高位,这类产品不仅仅能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更能够提高江苏地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以及利润率,因此有必要在调节好各方面利益的情况下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的专业和结构改革。

(四)提高研究生质量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成果的产业转化率。从本文的关于科技方面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科技的促进作用。从实际情况来说江苏的研究生数量、科研机构及其成果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还不是占据极高的位置,尤其在分析过程中虽然趋势一致,但是科技比重却不是非常大。促进科技方面的提高既有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同时对于产业结构的改革也具有决定作用。

(五)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多样化低成本的运输以及基础的服务是经济发展的依托平台,江苏对外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海运河运的低成本尤其明显,但是在其他运输方面,表现得非常一般,尤其在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建设这一背景下,江苏省要想在中亚市场上分享丝路效益,还需要加快基础服务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篇2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快速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但是,面临当前外部需求的较大不确定性,我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同时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的转型中,下行压力明显。在此背景下讨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考察贸易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到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以及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等都认为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另外一些观点,如普雷维什・辛格的中心―论、巴格瓦蒂的贫困化增长理论,则从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事实,对传统理论关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提出了置疑。上述观点分别从贸易总量和贸易结构层面研究了二者的关系。

(一)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总量层面的分析

Kvoussi利用1960~1978年期间的数据,考察了73个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低收入国家还是中等收入国家中,由于出口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扩大出口都伴随着强劲的经济增长。Moschos的研究假设国家间发展阶段不同,其扩大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通过从总量方面分析国家间经济增长的源泉,该研究探讨了扩大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显示存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低于或高于这个发展阶段,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显著不同。Baldwin基于资本的形成过程,通过将比较优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结合,认为贸易产生静态的比较优势效应和动态的资本积累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会放大比较优势效应,并且这种效应的获得取决于贸易量,而与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都没有任何关系,只要有贸易发生,资本积累就会发生,比较优势效应就会最终转化为经济增长。

国内学者佟家栋较早探讨了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总体上存在正相关关系。林毅夫认为,出口增长除了能直接推动经济增长,还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造成影响,从而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因此全面考察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必须同时考虑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推动作用。尹敬东针对对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否显著这一问题,澄清了传统测算方法中对总量核算和贡献率分解核算中的混淆之处,认为其核算中的混淆低估了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从而得出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结论。

总的来看,从总量层面分析可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密切,大多数的观点认为对外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这些研究在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构层面的分析

Mazumdar在Baldwin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索洛模型和资本积累理论扩张了Baldwin的结论,认为只有当一国出口消费品而进口资本品时,贸易才能带来经济的增长,即强调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取决于贸易的结构和方向。Ledeman和Maloney分析了贸易结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自然资源充裕度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而出口集中度则阻碍了经济增长。

此后的国内外学者围绕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大量实证研究,将总量分析转为结构分析,不仅通过构建具体的贸易结构测度指标论证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因果关系、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大小,同时也有利于贸易结构变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

二、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计量经济学的日益成熟,为学者们实证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条件。国内外的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

Levin和Raut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实证分析了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但初级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很小。Lewer检验了Mazumdar的假设,利用SITC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出口数据,构建了贸易结构变量,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扩张的VAR模型估计了选定的一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支持Mazumdar的假设,这些国家的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显著。Lewer和Hendrik Van den Berg对28个OECD和发展中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检验表明,与出口资本品的国家相比,主要进口资本品而出口消费品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更快,这也验证了Mazumdar的假设。Chan-Hyun Sohn和Hongshik Lee在Lederman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衡量贸易结构的五个不同变量,在多国视角下检验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可以被贸易结构解释,并且H-O变量可以很好地解释经济增长。Raja Kalia、Fabio Méndeza和Javier Reyesa研究了贸易伙伴的数量和贸易伙伴间出口集中度与一国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所有国家而言,贸易伙伴的数量与国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在发达国家这种关系尤其显著;对所有国家而言,贸易伙伴间出口集中度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关系尤为显著。

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集中于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效应的实证分析。杨全发、舒元,沈程祥,孙焱林,赵陵、宋少华、宋泓明,石传玉、王亚菲、王可、吕惠娟、许小平,徐光耀都从贸易总量的角度统计分析了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未考虑到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蓝庆新在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转型的实证分析中设计了一个较为宽泛的贸易结构指标,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王永齐分别从不同的理论基点构建了COMPO和TECH两个贸易结构指标,通过VAR模型估计了中国的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表明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显著影响经济增长,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总量增长上。易力、李世美、刘冰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VEC模型,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角度研究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认为长期来看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有稳定的促进作用,但短期表现不明显,并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徐光耀选择在我国进口贸易中具有代表性的日、俄、法、澳四国为样本国,分析了在不同的进口贸易结构下,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同促进作用。丁雯从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运用协整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同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短期内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都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长期内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而初级产品出口对经济增长起消极作用。马慧敏采用VAR模型考察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表明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出口商品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存在着1期滞后效应。苏振东、周炜庆基于产品附加值分布贸易结构分析法构造了出口贸易结构指数,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成卓、王旭刚基于OECD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对国际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跨国比较。冯帆基于VAR模型探索了我国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表明,从短期看,出口产品集中度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其他贸易指标在短期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短期内经济增长也没有构成任何贸易指标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只从长期来影响贸易结构的变动;从长期看,HO变量产品内贸易指数IIT和出口产品集中度H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而总产出是SW指标的长期原因。

上述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究竟是表现在贸易总量增长还是贸易结构或方向上,还未达成共识;第二,有关对外贸易结构的概念还需进一步辨析和界定。

三、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于贸易发展或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也做了有益的探索。Frankel和Romer最初进行了贸易对经济增长之间影响机制的探讨,他们借鉴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的成果,利用国家地理特点拟合出一个贸易工具变量,运用98个国家的截面数据探讨了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机理。Chan-Hyun Sohn和Hongshik Lee认为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路径可以用动态Rybczynski定理、产品差异化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来解释。贸易结构通过资源禀赋变化和提高内生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来影响经济增长。

杨全发、舒元从闲置资源、比较利益、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四个方面概括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沈坤荣、李剑认为国际贸易通过提升国家要素禀赋结构和加快制度变革进程对产出产生了积极影响。潘向东等将制度安排引入到对经济增长机理的探讨中,认为一国产权保护程度在所有经济制度安排变量中对该国经济增长影响最为显著。唐保庆、黄繁华则认为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综述了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相关的研究文献,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1.从贸易结构入手研究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新视角。

2.对外贸易结构的概念界定不清晰,导致贸易结构指标选取存在不足。

3.学者在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这一问题上基本取得了共识,主要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等角度起作用,但是在理论和实证上还有不完善之处。

4.以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时间序列分析,研究方法单一,还有待完善。

5.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还有很大空间。可以进行国家比较,综合考察不同国家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有哪些不同影响,进而提出借鉴性建议。

参考文献:

[1]Baldwin R.E. Measurable Dynamic Gains from Trad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01).

[2]Mazundar J. Do Static Gains from Trade Lead to Medium 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06).

[3]王永齐.贸易结构、技术密度与经济增长――一个分析框架及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06(05).

篇3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技术能力低下和技术创新不足的基础现状上。为了分析技术创新与我国贸易增长之间的关系,此文建立了一个时间序列模型予以检验。在模型中,我们用中国年均研发经费投入代表技术创新能力,对它和贸易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和论证。 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增长与研发经费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研发投入增加1%,会带动对外贸易0.17%的增长。1990-2004年间,中国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为18.9%,至此,我们可以计算出技术创新对对外贸易的年均拉动作用为18.9*0.17%=3.2%。即,在中国每年对外贸易总增长中,有3.2%是由技术创新引起的。1990-2004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8.1%,最终我们得出技术创新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中发挥的作用为17.7%。换言之,技术创新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贡献率为17.7%。 分析还表明,技术创新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还很有限。尽快实现出口商品结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是时展给中国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急迫的课题。而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正是适应当今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提出来的。 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以促进和推动对外贸易发展为目标,将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相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等行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机制联系起来,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部门特色的技术创新协作群体,不断优化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提高对外出口贸易核心竞争力。

二、精心培育民族自主品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化的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竞争和品牌优势较量。知名品牌既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快速成长的支撑因素。进入品牌竞争和品牌消费时代,企业要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育发展知名品牌,使自己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培育自主知名品牌,是一项创新的系统工程,须在科学的品牌理论指导下,选择正确的路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本文以上海轮胎公司“双钱”品牌为案例,从理论上分析了知名品牌的理论价值和市场作用,从实践上探讨了知名品牌的培育路径与成功经验,对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发展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促进生产经营增长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品牌知名度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影响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最终会民族经济产生因此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企业制胜获利的关键。

1、我国企业品牌经营的现状

国内企业的品牌战略与国外企业的品牌战略还是有相当大差距的,更多的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品牌,或是昙花一现的局面哈,还有一些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被抢购、被抢注或是被压垮。国内市场的品牌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同样的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面临困境,处在“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尴尬境地,品牌的缺乏造成了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弱势地位。

2、中国企业如何正确构建品牌战略也就是品牌的创造

(1)我国企业要进行品牌的创造活动,也就是要从头做起,实现品牌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阶段关系到整个品牌的发展动态,因此要制定出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这是品牌创造的首要任务,也是整个品牌战略的前提条件。企业在品牌的创造阶段肩负着以下几个任务:进行外部市场和内部企业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品牌战略的可行性。要对当前的市场状况进行调查,以了解目前的市场环境,还要对企业自身进行一个适当的评估,看看自己是否确实能够达到实现品牌战略的水平。(2)产品的质量管理:它是企业立足的根本,也是实现品牌战略的基础。唯有质量被消费者所认可的产品,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从质量出发,才能在一开始就引导消费者,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品牌的概念。质量使消费者认识产品、评价品牌的最便捷、最准确的途径。(3)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品牌推广的第一步,如果不能很好的找准合适自己品牌的定位,那么以后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造成资源的浪费。品牌定位就是要给品牌定下一个特定的位置,是消费者对某个品牌产生相应的联想,通过那个特定的位置。使消费者能够准确找到相应的品牌 。比如,劳斯莱斯,它的购买者不单单是买车,更多的是在买一种超豪华的标签;再如哇哈哈,一提起名字就知道是专为儿童所设计和生产的饮料。只要一提起品牌的名称,人们就能很快了解产品本身的特征、个性、档次等等,这就是成功的品牌定位。(4)品牌命名:一个成功的品牌除了有准确的品牌定位,还应该有着家喻户晓的知名度。给品牌取一个独特的名字,不仅能区别于其他产品,而且还能使顾客能在第一时间回想起品牌的名称。这样就能使品牌广泛的传播出去,最大程度的提升其知名度。(5)商标注册:在确立了品牌名称之后,紧随其后的就是要对新成立的品牌予以保护。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与品牌相关的专利或商标的注册,运用法律手段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3、中国市场上目前虽然品牌创新能力不强,但已意识到这种创新意识的必要性,目前提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口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积极的转变。品牌创新,也是“中国创造”的一个必然途径。创新有五种形式:引进新原料或半成品、引进新生产方法、引进新产品或提供新产品质量、开辟新市场、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前三者包含了是技术创新和概念创新,后两者则注重传播的创新。通过自主研发的科技手段进行新的产品设计,将技术转化为价值,生产出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是技术创新的过程。而概念创新则可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给消费者到来新的选择空间,创造了新的利润。传播创新,也就是利用一切宣传方式最大限度的传播品牌,扩大其知名度。

三、品牌国际化

品牌的跨国发展,实际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撞击。要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才会以其独特优势融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国目前的品牌国际化还处在起步阶段,这些年所形成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在当前国外品牌占据强势地位的情况下,要想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中国的品牌国际化的过程是长期性的,所投入的资源也是巨大的。要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必须结合自身的优点,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子,要建立具有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品牌。

总之,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数额的不断增长,制定更为合理的、符合国情的对外贸易政策,对持续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各级政府要放弃以追求贸易数量增长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转变观念,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已往的立足于进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转化为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能源资源使用的最小化,并以此作为制定外贸政策乃至经济政策的核心所在,以利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4

一、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以及零关税政策的实施,中国、东盟相互开放市场,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了两地区的共同发展。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623.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4.7%。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开放为贵州、云南、广西三省打开了新的开放之门,为三省带来“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发展机遇。

二、概念界定

关于区域对外开放,很多学者已对其进行了界定。从国家和区域对外开放角度来定义区域开放度。从区域对内以及对外开放的角度来定义的即包括以国内的区域间和区域与国外之间的要素流动的程度,也包括以国内的区域间和区域与国外之间的要素流动。

但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区际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区域性组织不断成立,衡量区域之间的开放程度也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关于区域对外开放的定义是针对性的指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开放程度。

三、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对东盟区域开放度分析

(1)三省对东盟区域开放度测算方法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启动两年以来,两区域市场还未全面开放,合作中存在较强的在因素。目前合作较多的主要还是在贸易方面。因此,本文仅用外贸依存度来测算贵、云、广三省对东盟区域开放度,即进出口额与GDP的比值。并不失片面,反而更符合中国与东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让区域开放度与对外开放度具有可比性,本文同样采取贸易依存度来测量三省对外开放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全面性,但本文对对外开放度的引用主要是为区域开放度服务。

(2)三省对外贸易以及对东盟贸易情况

贵州、云南、广西三省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274亿元,增长11%;7002亿元,增长12.2%; 9150亿元,增长12.4%。分别位列中国各省GDP的26位、24位、18位。2007-2011年,贵州对外贸易额从227300万美元增至488400万美元,对东盟的贸易额从43000元增至50700万美元,云南对外贸易额从878000万美元增至1605300万美元,对东盟贸易额从217500万美元增至595000万美元,广西对外贸易额从1046666万美元增至2333100万美元,对东盟从290845.9增至955823.1万美元。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三省对外贸易额上升中略带波动,除贵州对东盟贸易额呈波动上升外,云南和广西与东盟的贸易额呈绝对上升趋势。特别是广西,对东盟的贸易额长势强劲。

2.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2009年中受金融危机影响,三省在对外贸易出现急转直下的转点,但对东盟的贸易额却一直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3.五年中,贵州、云南、广西对东盟贸易额平均分别占其对外贸易额的16.08%、32.83%、33.09%,可见,云南、广西对东盟的贸易是拉动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动力。

4.贵州对外贸易额甚至低于广西对东盟的贸易额,贵州对东盟的贸易额远远低于云、广两省。这与贵州未好好开放东盟市场有较大的因素。贵州未将东盟作为自身对外开放的有效渠道,也并未有开发出其他有效地渠道。

(3)三省对东盟贸易开放度测算

本文利用贸易依存度测算公式(进出口额/各省GDP)来测量三省对外开放度以及区域开放度,以期对三省区域开放度进行横向、纵向以及对各省对外开放度进行比较,使读者更加清晰的理解三省对外开放度的概念,认识区域开放度的重要性。

贵州省区域开放度从2007-2011年的对外开放度分别为1.13%,1.15%,0.70%,40.71%,0.57%。云南为3.47%,3.37%,3.49%,4.29%,4.34%。广西为3.80%,3.94%,4.36%,4.62%,5.20%。

由此测算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各省对外开放度呈波动略微下降趋势,云南和广西对东盟的区域开放度却呈逐年上涨趋势,这与其对东盟贸易增长一致。同样,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两省区域开放度的影响也比较大,两省区域开放度分别增长了0.05和0.58个百分点。

2.值得提出的是, 贵州在对东盟贸易中有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是在区域开放度中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即说明贵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东盟的贸易额并未与本省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所以呈下降趋势。

3.云南、广西对东盟发展的实践,贵州虽然提出很多方案,但没有实效,但具有潜力。

四、三省加强与东盟合作的对策建议

在与东盟的发展中,云南、广西利用与东南亚接壤的地利,抢占先机。贵州近年与东盟的合作,总体上还是呈现不稳定趋势,处于较低水平阶段。随着昆曼通道打通,有助于贵州借助云南、广西两省窗口和桥头堡作用,也可通过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泛北部湾等次区域合作,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参考文献:

篇5

二、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的含义

对外贸易也称“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就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达到预期的价值交换能力,也就是贸易双方在贸易中带来的潜在效益和进出口贸易在未来贸易活动中的内在发展方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外贸易发展潜力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进出口数额大小定发展潜力的大小。为了准确理解对外贸易发展潜力,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外贸易发展潜力除了进出口数额外,还有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产品附加值。质量第一,有质量才能保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也是对外贸易长时间的生命线。产品附加值是对外贸易的得以长久的根本,没有附加值的产品,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就会减小,就会被市场所抛弃。其次是贸易间的大环境,包括双方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的经济大环境,以及相关区域政策等因素,如自由贸易区。最后自身贸易基础条件的建设,科技创新能力,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市场贸易的大小,和商品的创新和更新换代能力。这些都直接决定了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一带一路”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分析

古语言:凡得西域者,国必强,凡失西域者,国必弱。西域就是我们现在的新疆,西域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对丝绸之路的影响。而在“一带一路”下评价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从“一带一路”政策和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的含义分析,简单从经济环境和区域政策、商品需求、以及产业结构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1.经济环境和区域政策影响

2013年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提出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该战略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通过现代化的综合交通通道和信息网络通道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紧密联系起来,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辐射东亚、中西南亚和欧洲以及北非区域,涵盖4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是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和战略性经济带。APEC首次将“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为推进亚太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奠定重要基础。互联互通有利于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而且成为贸易自由化进程基础性、标杆性的行动。而2013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多个新兴经济体采取提高利率、紧缩财政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新疆是北、中、南三条大通道的交汇之地,又处于东西两大经济圈(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枢纽,“一带一路”下新疆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2.商品需求影响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与中亚五国中的哈、吉、塔三国接壤,还和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隔国相望。中亚与新疆相同,拥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以及优越的农业发展光热水土资源组合条件,同时还有种类齐全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开发市场前景广阔,以及待加工原材料资源种类丰富。近年来,尤其是由原苏联国民经济区域布局的影响,中亚轻工产品生产非常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中亚对商品的需求欲发强烈。中亚进口产品也逐渐由生活消费品向机电产品、建筑材料等方面扩展,2007年新疆出口机电产品20-3亿美元,同比增长74.41%。新疆具有较为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尤其在电子、轻工、纺织服装、日用品工业、建材、机电业、家电、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而这些正是中亚五国和其辐射地区最薄弱的产业,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带一路”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3.产业结构影响

在“一带一路”下,强调了贸易的自由化,而随着贸易的不断深入,旅游作为第三产业以非常强势的姿态推动着各旅游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优势在不断的显现出来。新疆有着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中,我国旅游资源68种基本类型中新疆至少拥有56种,达到了全国之首。新疆著名的自然奇特景观有天池、喀纳斯湖、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巴音布鲁克草原等。“丝绸之路”在新疆有5000多公里,南、北和中三条干线上留下数以百计的人文景观,包括古城池、千佛洞、古墓葬和古屯田遗址等,尤其是文明中外的交河故城、楼兰遗址、高昌故城、克孜尔千佛洞、香妃墓等景点。可以同中亚国家进行合作,对我国西边丝绸之路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这样可以达到整合与连接完整的中亚旅游资源链条,实现新疆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有利于与周边国家搞好交往关系,还可以促进了贸易的多元化。

篇6

一、模型的提出

对外贸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既能够带来正社会福利(增加社会经济福利),也能够带来负的社会福利(减少社会经济福利)。因此笔者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把河南省对外贸易所产生的社会正负福利加以计算(福利均指经济福利),当正福利大于负福利时,即使污染环境而继续发展对外贸易也是正确的,因为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当对外贸易产生的负福利大于正福利时,就应该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因为它会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二、模型的构建

(一)计量对外贸易所产生的正福利模型

1•模型的假定

基于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即:y=F(k,l,x),其中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k代表资本存量;l代表劳动力总量;x代表贸易额,揭示国内生产总值与对外贸易额存在正相关关系。笔者应用这一结论对国内生产总值和河南省对外贸易额进行回归分析。

2•研究框架和方法河南省经济的增长与对外贸的发展是高度相关的,可以进行它们之间的回归分析。同时,河南省经济总量与社会福利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河南省经济总量这一个中介变量可建立起对外贸易与社会福利指标的相关关系。在这里笔者运用的福利指标有:(1)贫困率。即收入低于预先设定贫困线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应该指出这一指标忽略了贫困程度的不同,学术界一致认为贫困率能基本反映社会的福利状况,但并不是最理想的指标。随着贫困指数的提出,人们对贫困的理解更为深入,由于贫困指数的计量还在探讨阶段以及数据的收集等工作的困难,在这里并未采用。(2)人均收入。笔者应用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将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提出的福利指标即福利指数y(1-G),这里y是人均收入,G是基尼系数。森认为产生福利的不是一个人得到物质财产,而是其所得到的机会或能力。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标,就是按照这种思想设立的。

3•模型的建立 根据以上数据,运用spss软件计算可得:(公式略)上述三个式子都通过了假设检验,这说明它们的线性关系是成立的①。

(二)计量对外贸易所产生的负福利模型

1•模型的假设

在本模型中,对负福利的计量仅限于环境因素。河南省对外贸易的负福利决不仅限于环境困素,如低水平贸易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等,但这一部分的计量工作牵扯的变量很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故不再考虑。

2•研究框架和方法

计量这一部分负福利的关键是,要得到由于对外贸易增加环境资源破坏的数据。这一部分数据由于没有专门的统计来源,同时也很难把本地区的污染量区分为:国内贸易部分和对外贸易部分,所以直接数据很难得到。据有关资料分析,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工业部门中使用矿物燃料的部门以及制革、纺织、造纸等部门[3]。这些部门既为国内贸易提品也为对外贸易提供服务,直接获得对外贸易的污染量是困难的。但是这些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都是有贡献的,而对外贸易又是和国内生产总值高度相关的。可以看出随着河南省经济总量的增长,无论是环境污染的排放量还是治理成本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是上升的。因此河南省经济总量与这些环境污染指标是正相关的。

3•生态环境污染价值的计算

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生态环境的功能效用所体现的是生态环境资源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属性,即使用价值。而经济补偿费用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环境资源进行恢复、弥补或替换。费用体现补偿价值,效用体现使用价值,对这一部分的计算可参考有关文献[5]。笔者将生态环境污染价值记为t,并把它作为已知变量。

4•负福利指标的计量

负福利指标U为:水污染、空气污染、心理污染、噪声污染四个负福利指标。笔者采用ABC分析方法,来确定指标重要性。这些指标受众多因素影响,内涵与外延都不十分明确,其概念具有模糊性,因而用模糊数学建立模糊评价模型,使模糊因素数量化。此指标可通过专家评分,赋予权重计算其值②。

5•负福利模型的建立

篇7

背景概述

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增速显著快于进口的增速,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之前出口型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进而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失衡的现象。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差不断增大,即便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依然有着2981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正是由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欧美国家对于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并指责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将矛头对准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这必然会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深刻的影响。

汇率及贸易收支概念界定

贸易收支跟汇率都是国际金融学科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概念,长期以来学者都对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较为关注,相应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尤其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个国家所采取的汇率政策以及汇率制度各不相同,加之受到各个国家经济政治体制以及全球金融环境的深刻影响,各国汇率在对外贸收支的影响上各不相同,相关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讲,在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方面,主要涉及到实际有效汇率、贸易收支、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相关概念。

贸易收支即贸易项目,指的是一个国家商品出口所获得的贸易收入以及商品进口所付出的外汇支出的总称。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通常将一个国家的贸易收支划分为三类,即对外贸易顺差、对外贸易逆差以及对外贸易平衡。其中,对外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总额小于其出口总额,对外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总额大于其出口总额,对外贸易平衡则是指一个国家的进口贸易总额等于其出口贸易总额。

汇率则可以区分为实际利率跟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是依据两国的价格水平对名义利率进行调整之后所得出的汇率,能够表示两国货币的相对购买力水平。名义利率则是一种货币在以另外一种货币作为基础的条件下所获得的价格表示,也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是两个国家货币的交换比例。一般情况下,如果将一个国家跟其所有的贸易合作伙伴国的名义利率进行加权平均之后就可以得到本国货币的名义利率,将这一名义利率有效剔除掉国家通货膨胀的因素之后就可以获得这一国家的实际利率。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际利率能够全面考虑名义利率的相对变动性以及货币本身的价值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全面综合地对本国的货币相对购买力以及对外价值情况进行反映。

汇率及贸易收支关系分析

依照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分析方法对国际经济进行研究,立足于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的视角来分析和研究汇率变动对于国际贸易收支的影响,由此引申出了马歇尔―勒纳条件,依照相关的研究分析,当一国的货币发生贬值时是否会对其贸易收支情况产生影响主要取决于相关的贸易产品是否具有一定的需求弹性,也就是说这一国家的进口需求弹性跟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和是不是大于零。在假设国际市场的就业情况充分条件下,相关的贸易产品在供给弹性上就存在着无穷大的可能性,当然这一假设在现实生活中是完全不存在的,在市场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进出口商品在数量上会逐步增加,这也会使得相应的商品供给价格逐步提高。

我国于2010年重新启动了汇率改革,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弹性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加之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逐步收窄,并向着合理区间靠拢。图1介绍了我国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变动情况。

与此同时,货币贬值在对一个国家的贸易收支情况产生影响时也应当关注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在这其中主要是货币合同、商品数量调整以及汇率调整等所产生的时滞性。在国家收支弹性调节的分析方法中,如果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那么当该国的货币贬值时能够有效改善该国的国际贸易收支情况,但是从短时期来看,这一国家的贸易收支却难以在货币发生贬值时立刻就会得到改善,相反却很可能因为货币的贬值而造成恶化的情况,在等到贸易收支得到调整之后才会发挥出货币贬值对于贸易收支的积极改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讲,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会使得其贸易盈余随着时间的变动先呈现出下降后呈现出上升的J曲线效应,这一效应可以由图2来表示。

图2的J曲线效应所反映的内容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发生贬值之后贸易收支先发生恶化进而又发生改善的整体趋势,相反地在此基础上又有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反J曲线效应,指的是一个国家的贸易收支在其货币升值之后所出现的贸易收支情况先上升又进而下降的情况。当本币发生升值之后,完整的反J曲线效应理论应当包含货币恶化期、货币改善期以及货币稳定期这三个主要的阶段,这一效应可以通过图3来进行表示。

汇率变动对于贸易收支影响的传递性分析

在分析宏观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时,需要进一步分析汇率变动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了解和把握汇率变动对于贸易收支影响的传递性。一般来讲,汇率传递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汇率变动对于该国的进出口商品目的地货币价格的改变程度,这一概念也可以称之为汇率传递弹性。就目前研究来讲,汇率变动对于一国贸易收支影响的传递性研究还不够系统化,不过一般情况下都认为汇率的变动首先会影响到汇率-价格的传递机制,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替代效应以及收入效应,这些效应都是价格机制所产生的,它们的综合作用都很可能会引起进出口商品数量发生变动,并最终会在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以及数量上发生变动,两者的共同作用可以引发贸易收支发生变动。

汇率的变动是否会对贸易收支情况产生影响以及相关的影响程度如何基本上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汇率的变动所引起的进出口商品单位价格的变化情况,也就是汇率传递的速度;另外一个就是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化所产生的进出口商品数量上的变化情况。汇率传递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可以从图4来进行分析。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汇率变动对于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机制也并不是完全有效的,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不一定能够一对一地反映在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动上,汇率变动的支出转换效应也并不是都很明显,在此基础上一个国家的贸易变动以及价格变动对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敏感性也就不是很强烈,甚至于会产生贸易顺差与货币的大幅度升值并存的现象发生,也就是汇率中断现象。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能够对我国的进出口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结合我国近些年来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数据,分析我国的多边以及双边贸易情况,可以发现我国出口的汇率弹性相对比较大,进口的汇率弹性相对比较小,这就使得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人民币的贬值可以有效改善我国跟主要国际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出口收支状况。同时,由于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存在着差异,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对于商品出口的抑制作用要显著地大于对进口的促进作用。在综合考虑中国加工贸易的商贸特征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存量情况下,动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以及其与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收支的关联关系,能够确定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会显著地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收支,相应地外商直接加工贸易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上的进口都会直接冲击和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收支情况。而且从长期来看,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跟我国的对外贸易收支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在短时间范围之内,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收支状况。以中美贸易为例,人民币汇率的实际升值就会对中国向美国的出口造成较大的冲击,会显著地减少中国向美国的商品出口。另外一方面,在分析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时,还应当关注中美贸易中的最重要两个特点,也就是人民币对于美元的汇率制度实施紧盯的政策以及美元在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国际存储货币地位。按照一般均衡理论的观点,人民币在升值之后将会进一步减少对于美国商品的消费,同时增加中国国内消费需求,减少国际贸易顺差。

在此基础上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外商直接投资、贸易以及汇率之间的关联关系日益密切,依靠实践观察可以发现,人民币升值之后会有效促进市场导向型的外商投资,进而抑制成本导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一般都倾向于技术创新较高的行业以及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依靠出口示范效应、竞争效应等能够提升我国的内资企业转向出口。不仅如此,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动在对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影响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关系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进出口的影响,一般来讲东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出动对于内资企业的出口促进作用会更为积极有效。

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收支增长,这其中包括实际有效汇率、相对国民收入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六个变量,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关系,长期之内会相互均衡,而且这三个变量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收支情况的影响也最为显著。因此,在考虑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对外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假如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系数会更大一些。

总的来讲,人民币汇率变动在短期之内不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收支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收支主要是受到前期发展状况的影响,而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跟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其贡献度上也是缓慢上升的,因此其贡献度相对比较小,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有着有限的影响,并且存在时滞性。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在长期范围来看会首先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增长,但在之后会抑制其增长,并且在长时期之后相关的影响会逐步消失。

参考文献

1.黄基伟,于中鑫.中美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升值的悖论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3)

篇8

电子商务促进中国对外贸易运营者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第一,电力商务公司逐步取代以前的中间商,颠覆了以前的国家贸易第三方机构。电子商务时期,因为计算机技术在全球经贸中逐步占据重要位置,个体组织具有在专业方面的卓越技术,所以产生了诸多的向全世界经贸市场提供商品与服务的“虚拟”单位。电子虚拟单位作为第三方组织替代以前的对外贸易,和每一家贸易企业协作,依托当代计算机技术,来解决顾客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要,顺应对外贸易竞争条件的变动,给进出口贸易公司带来资源互享、分工合作、利益共赢的好处,颠覆了国际贸易第三方单位的方式与效能,实现了对外贸易公司难以达成的市场效能,让国内进出口贸易运营主体的战略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次,电力商务公司大量出现,中介类对外贸易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二、电子商务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子商务应用观念落后

尽管有部分具有先进运营思想的进出口公司在很早的时候就引入了电子商务,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是依旧有占很大比重的小规模外贸公司对电力商务推动公司总体经营发展的功能的认识不到位,还没有构建电子商务程序或者程序依旧是不全面的,已构建的电子商务程序也仅以构建公司本身的官网为主,在页面上展示公司的各类商品信息与资源,利用互联网媒介把其介绍给更多的顾客,较少建设与国际专业互联网平台相对应的工程,此种位于初始时期的电子商务还应当进一步发展。

(二)电子商务应用内容狭窄、成效不显著

当前大部分对外贸易公司电子商务运用大多体现在在线查询、在线消息等方面,尽管已认识到依托第三方在线交易平台开拓市场的必要性,可是在实际资金投入和运作成效方面,不同公司间,依旧有很大不同。另外,不同公司在生产类型、运营形式和地区等方面也有很大不同,也妨碍到企业电子商务在供应链整合、在线结算、分销途径等方面的运用,可是在公司运营管理方面的运用,比如ERP的实行等,和规模较大的公司比较,小类型公司差异更显著。当前大部分小规模公司仅是把电子商务视为一个销售平台进行运用,在公司平常生产、治理、经营过程中的高端运用很少。依据有关资料,当前从根本上达成电子商务高端运用的公司在我国一千多万小规模公司中所占比重还不及百分之十。

(三)电子商务应用环境不健全

在电子商务发展条件层面,国内对外贸易公司电子商务发展的软件机制与硬件机制都不完善,不但硬件条件和经济水平高的国家比较有差异,软件条件也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妨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公司尤其是小规模公司资本匮乏,筹资途径不顺畅,已是普遍难题。可是在电子商务运用中,通常对硬件的投资占很大比重,对软件的投资少很多,如此情况下,不但占据了公司诸多的流动资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硬件设施功能的发挥。其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缺乏也妨碍了公司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对外贸易领域,不但缺少懂得网站开发的技术类人员,也缺少具有电脑知识、英语知识、国际销售、商品检验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三、电子商务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一)深化电子商务应用理念与应用措施

公司应当深化对电子商务有意功能的认识,电子商务并不是单单限定于配置电脑亦或有关设施、连上网络、在淘宝网上注册下、亦或研发一个应用程序就称得上是电商企业了。电子商务不单单为公司提供销售服务,并且还可以在产品储存、管控、筹资、技术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其的重点依旧是管理,是把计算机技术和公司管理融合在一起。公司管理人员唯有全面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对公司管理、运行形式的有益影响,才有可能做出电子商务运用发展的准确决断,另外联系本身需要,拓展应用范畴;全面发挥电子商务在公司境外市场开拓中的功能。

(二)转变外贸企业的管理模式

篇9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湖南省对外贸易 影响

一、2006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及湖南省对外贸易的状况

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8.0702开始了新一年的行情。此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06年人民币的月平均汇率已从1月份的8.0688升值至12月份的7.8238。并在2008年5月突破7关口进入6关口达6.9724。但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之路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继续前行。在2007年一年中,人民币汇率先后70多次改写汇改以来汇率的新高。2008年10月人民币汇率达到6.8316。从2006年第一个交易日至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15.3%。

自中国加入世贸以来,湖南省对外贸易总额急剧上升。到2005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60.05亿美元,增长10.4%。其中出口37.47亿美元,增长20.9%。2008年前10个月,湖南省对外贸易总额就达到了101.7亿美元。已经高出了2007年的96.90亿美元,全年总额达125.7亿美元。

在人民币开始升值之后,湖南省的对外贸易并没有出现传统理论分析推论的结果,而是出口继续攀升,且有加速的可能性。从2001年至2008湖南省对外贸易方式变化可以看出,一般贸易在其中占据了绝对地位,其总额和增速也明显高于加工贸易。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湖南省对外贸易现状的大致特点:一是湖南省对外贸易增长势头强劲,且贸易顺差越来越大;二是在贸易方式上,湖南省对外贸易仍保持着传统出口市场的格局,但正在向新的出口市场格局转变,这主要表现在一般贸易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加工贸易比例虽然逐年在下降,但是总体数量却是上升的;三是在贸易商品结构上,商品出现了多元化,机电产品上升速度飞快,但总比例却没有保持相同的速度。

二、人民币汇率对湖南省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及变量的选择

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汇率可分为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本文选取的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的概念(其定义已在本文第一部分里介绍),在剔除了通货膨胀等因素后,实际汇率更有利于实证研究的准确性。

本文选取了我国从2005年8月―2008年12月的人民币实际汇率(其单位为:元/1美元)(下文中用RE来表示),湖南省2005年8月―2008年12月个月份的进口总额(IV)、出口总额(EV)、进出口总额增长率(TV)。本文对湖南省对外贸易各项数据配对的单位是万美元,而不是亿美元,因为这样可以使数据更具体、有效。本文探讨的时间跨度为2005年8月到2008年12月。共41组数据(1-41)。选取该段时间跨度,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汇改的时间是2005年7月21日,以此为转折点,分析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在人民币实行汇改之后的情况,进而分析人民币汇率、湖南省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软件

本文选取的月份汇率和湖南省对外贸易的实际数据,对人民币汇率对湖南省对外贸易的影响从进口、出口、以及进出口这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银行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和湖南省统计信息网。根据整理后的数据,借助EVIEWS统计软件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便得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湖南省对外贸易的影响。

(三)检验分析及结果

在得出四个变量的平稳性之后,对平稳序列之间进行某种线性关系的检验,如果这种组合存在,就认为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即协整关系。

由以上检验结果可知,EV和RE之间最多存在一个协整方程。该方程为:

EV=-0.0022704RE-6539.270

上式表明RE和EV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但关系较弱,两者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即RE越少,即人民币升值,EV就越大。就湖南省而言,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将使湖南省出口上升,而湖南省的实际情况是在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是总体上升的。这与一般经济学理论分析结果相违背,即本币升值并没有导致该经济体的出口减少。

通过用ADF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从结果我们不难看出,人民币升值对湖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与理论不一致,即人民币升值会带来出口的下降和进口的快速上升。通过汇率与出口值的反向关系,人民币升值没有对湖南省的出口造成太大不利影响。根据经济理论,升值对贸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进出口的商品价格弹性,即出口或供给的价格弹性和出口对象国的进口或需求价格弹性;二是一个经济体总供给的数量与结构;三是该经济体的闲置资源,即能随时用于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资源。本文认为,造成人民币升值对湖南省出口没有太大不利影响的原因是:

一方面,湖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生产规模,从数量上提高了出口贸易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通常伴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升级,以及产品竞争力的提高。目前湖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中,机电产品占据绝大部分,而且,据目前情况来看,湖南省内供经济发展的储备资源是较丰富的。

从贸易方式上来看,湖南省对外贸易的大半壁江山是一般贸易,而非加工贸易,不是“大进大出”的对外贸易模式。这就使得湖南省的对外贸易受到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非常有限。

根据凯恩斯的出口需求理论,一国的出口总量受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和该产品的相对价格影响。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迅速时,其居民的实际收入就会提高,那么对出口国的产品需求就增多,有利于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由于湖南出口的商品质量不断上升,主要目标市场在此时段的前段和中段,经济发展平稳,故能对湖南的出口产品保持消费能力。

尽管人民币在这段时间一直在升值,但其升值后,国内物价与湖南省出口对象国国内的物价要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湖南产品还是可以节约成本的。

合同履行与合同签订的时间差使得金融危机对湖南省对外贸易的影响向后推迟了一段时间。

根据上述情况,要想进一步发展湖南省对外贸易,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出口企业要转变经营机制,转变营销策略,降低经营成本。企业要苦练内功,进一步加强管理,努力降低经营成本。外贸公司要增强整体营销能力,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生产企业要利用人民币升值,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增强外贸营销经验,加快培养外贸人才。转变营销策略:积极开拓新市场,扩大市场的回旋余地,回避传统市场的激烈竞争;寻找价格可比性不高的产品,回避同质化竞争。

第二、积极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带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出口商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优势,通过对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把发展出口从依赖增加数量和依靠价格竞争转移到主要依靠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一批高附加值和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即使是传统商品,也要采取提高质量、更新款式、升级功能等办法,以提高成交价格,消化人民币升值所增加的成本,逐步适当提高对外成交价格。

第三、进一步加快湖南省出口品牌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湖南省出口品牌建设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四、加快发展加工贸易。调整湖南省对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充分利用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特点和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努力改善加工贸易经营环境,用足用好省内现有加工能力,完善加工产业配套,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出口在湖南省出口中的比重,在人民币升值程度有限和全球经济平稳运行的情况下,这对湖南省的对外贸易是很有帮助的。

第五、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扩大出口。无论是从发展本省经济、扩大省内财政收入,还是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出发,继续积极支持扩大出口都是有利的。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和未来人民币存在继续升值预期的时期,特别要在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立出口品牌、人员培训、质量认证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使其尽快克服升值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持并扩大湖南省商品出口。

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并不会给湖南省出口贸易造成太大的不利影响,而对湖南省的进口贸易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从湖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湖南省进出口贸易的核心因素,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对湖南省对外贸易的影响是有限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无论是“量”还是“质”,湖南省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湖南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这得益于湖南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政策,沿海地区向内地的产业转移,“3+5”城市群建设的构想,让湖南在“弯道超车”上具备了更多更强的优势。这就为湖南强劲的出口能力奠定了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华.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8-23.

[2]Olugbenga.Exchange Rate and Trade Balance in East Asia:is There a J-curve.Ecnomics Bulletin.2005(18):1-13.

[3]许恋梅.人民币升值对降低我国贸易顺差的作用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10):104-108.

[4]沈蕊.浅谈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金融视界.2007(02):25-27.

[5]刘燕.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财金之窗.2008(06):16-17.

[6]赵翠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2006(O5):14-16.

篇10

1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大多呈现出日益迅猛的趋势。同时开放的经济市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国际竞争环境的日益加剧也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国际竞争对手例如东盟、印度等国的中小企业大多具有经济实力强、竞争实力大的特点。它们的对外贸易出口发展迅速并不断的挤占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贸易渠道,同时,中小企业的投放市场如美国、欧洲等过近年来经济发展缓慢。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需求也渐入低迷。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国际贸易竞争形势,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是一件亟需解决的问题。

2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中面临的问题

21出口产品单一

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就要求企业要学会与时俱进,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要做到质高、价廉的特点。这对于技术的要求就非常严格,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大都受到传统的经济形势影响主要集中点都在服装等比较单一的产品加工业上面,对于自主创新的出口产品上面还严重缺乏。

22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小企业大多具有资金链短、融资难的特点,这些特点一直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一般都缺少抵押物质,这样很多银行都不愿意按照中小企业的自身需求来给以资金。融资困难直接导致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也就会间接的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作,同时在企业的扩大规模、技术和增加设备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23企业缺乏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自动技术不断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技术和质量水准,但从整体角度来看与国际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小企业大多不注重自身自主品牌的家里和培养,在国际经济贸易中长期担当者加工和搬运工的角色。缺乏自身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这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问题,同时还会不断的加大我国中小企业与一些跨国企业的距离。

24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大多选择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的统一性和行为一致性决定了初期的企业管理会很有效果,为企业节省了很多管理成本。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深。家族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保障,同时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障碍。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5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不当

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企业的运作、出口产品的定价、出口财务清算和对外客户沟通等方面。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单一、企业缺乏优秀人才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管理运作,同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贸易经营常审计的有出口产品的定价、客户的沟通、汇率的计算等,从企业的自身出发建立健全出口贸易经营体制,在结构和制度上完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制度。

26新贸易保护主义爆发,宏观经济形势影响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状态,尤其是对外贸易方面显得尤为突出。直接的特征就是出口订单数量明显减少。受次贷危机影响比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大都是和我国的对外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金融风暴的出现直接导致各国的新贸易主义爆发,掀起了一股贸易保护主义浪潮。贸易保护主义在西方经济体国家里比较突出,在贸易保护盛行的当下,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金链不稳定、外贸订单量锐减和外贸成本上升这三个方面。以美国为例,向来以贸易自由标榜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面对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为违反贸易规则的手段,即以公平贸易替代自由贸易。与此同时出现的就是各种贸易壁垒,这一切对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声誉都有损害。在金融风暴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现显得更加艰难。

3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对策

31树立品牌形象,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细化市场并占据有利的市场竞争位置,同时倡导概念的差异化。与同行竞争相对的是要形成企业自身品牌的概念化。通过对自身产品的定位,突出和强化产品的深层次的核心价值。概念差异化就是说对于消费者所购买产品的专家化,这就需要核心产品的概念化了。从我国海尔企业的成功营销案例来看,在面对我国无氟冰箱市场空白的情况下,积极打出了以海尔无氟的新概念。这样就成功的占有了我国冰箱市场份额。这是产品概念化的成功典范之一。市场的创造来至于对于产品概念的创新上,没有了创新的概念是无法实现对市场的控制的。由于现在市场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的消费观念往往会比市场的恶心竞争给扭曲。市场的核心竞争就是对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概念的竞争,概念的竞争反映在的是品牌的形象。对于竞争力比较弱势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在发展中创建属于自身的品牌这将直接决定这企业未来的走向。中小企业在面对着市场的竞争时,往往无法从长远的角度来定位企业的目标,在面对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方面无法做到战略性的估计。企业在发展初期就应该有一个长远的品牌定位,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丢掉了企业发展的未来命脉。

32推动企业商品的差异化、多样化

从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贸易出口占我国总出口额的69%,中小企业是对外贸易的中坚力量。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企业的发展它们往往会选择以价格战来实现企业的短期利润,就处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产品档次低下、产品附加值不高、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弱都是企业存在的问题。企业应从传统的产品发展模式桎梏中解脱,在把握国际消费者的心理的情况下,在产品的设计、功能和使用寿命上下功夫。实现产品由传统初级价值走向了高附加值的转变。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增强自身品牌意识,加大企业品牌能力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企业在面对市场多样化的情况下应从产品的风格、档次和品位三个方面来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以海尔集团为例,该公司以白电为基础,同时涉及黑电小家电等多种行业,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强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33从多方面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

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风潮下,企业应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体制体系。从企业内部的治理出发,健全财务、会计审计制度。完善会计报表体系,提升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会计报表可信度,从而从内到外全面提高企业的信誉。另一方面就是要从多方面的渠道进行企业融资,从传统的银行贷款到资产证券体系的建立来构建全方位的增加企业的自己来源,在企业内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库存制度,在库存的减少和排除冗杂库存方面积极应对,不仅可以很好的提升资金的使用率还能降低各种消耗,节约资本。企业可以通过股票市场筹资、组建风险投资基金和鼓励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的链接等方面来拓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同时利用企业债券实现企业市场化。

34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企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前提,当前企业大多管理模式陈旧、管理制度落后。随着企业进一步面向国际市场,企业面临着来至各个方面的问题,此时的企业高层就无法处理企业的所有事物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分权,采取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来对企业进行管理。企业应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良好运行的保障,也是企业更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的前提。

35优化市场结构,积极开展多元化海外市场

企业在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应从相关的法律法规着手来处理贸易中出现的贸易壁垒多样化和隐蔽化等问题。通过政府外交、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度过企业难关。企业自身方面产品的技术、环境、安全等方面要达到进口国标准。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贸易壁垒预警体系,从而保证企业突破贸易壁垒,促进企业的出口。在市场方面,企业应该从原有的集中型贸易出口到多元的贸易出口转变,通过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这是企业在面临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能够尽快调整的保障。外贸企业在面对新经济市场的情况下,应从新产品的开发、市场的变化等角度来抢占市场份额。

小结;中小企业在面临多么的市场环境,应谨慎对待,在扩大对外贸易市场的情况下,加强企业内部体制改革,优化企业管理模式,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禹平红,何秀丽外贸企业危机面前如何求生[J]市场周刊

[2]付罡,于洋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战略研究,2009年4月上,30-31

篇11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广东外贸供给侧改革驱动发展路径分析”(项目编号:GD16XYJ30);广州工商学院2016年度科研项目:“广东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A201602)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2日

一、引言

广东省2016年外贸发展面临多种困难和挑战带来的下行压力,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6年上半年外贸小幅下降,广东省外贸进出口2.81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外贸总值的25.2%,比2015年同期下降0.9%,其中,出口1.78万亿元,增长0.5%,进口1.03万亿元,下降3.1%。2017年广东省外贸的总体态势不仅面临一定的机会,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来自国内外的挑战十分严峻。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支撑,因此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此背景下,牢牢抓住创新驱动的契机实现对外贸易领域转型升级则是提升广东省对外贸易领域效能的一个高效路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创新驱动的概念研究。“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这一独特概念的提倡者是US Professor.Michael E.Porter,他在著作《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中第一次定义了“创新驱动”这一独特概念,Michael E.Porter认为国家竞争力基于四个主要发展关键阶段,其中的“创新驱动”(ID)是国家、地区和微观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最关键的驱动力。

(二)创新驱动的必要性研究。刘志彪(2011)通过研究指出,在后危机时代,创新驱动是一个国家、某一地区和特定微观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发挥枢纽性作用。马克(2013)通过研究指出,创新驱动是一个经济体获得成长的一个源源不断的新驱动力。洪银兴(2011)通过研究指出,创新驱动在当前市场经济过程中可以不断挖掘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新活力,因此,创新驱动对于当前中国是必要的。张来武(2013)通过研究指出,创新驱动的必要性体现在其通过主导活力、完善企业结构从而大大推动区域竞争优势获得的作用机理,因此创新驱动对于当前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是必要的。

(三)实施对外贸易科技发展路径研究。易露霞(2012)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研究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指出完善全面的创新驱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的宏观环境,得出结论:国际贸易中的创新必须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立足绿色环保创新,最终实现创新生态链和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促进广东对外贸易发展升级。

三、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的创新驱动对外贸转型升级发展的作用机理

从长远来看,传统的“要素驱动”获得核心竞争力发展模式最终将使广东省丧失对外贸易领域发展优势,甚至导致经济陷入停滞不前的窘境,因此需m时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传统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依靠技术创新、外贸制度变革等获得核心竞争力,推动对外贸易领域的转型和持续发展。

(一)创新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就是将生产活动与知识信息相结合,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其在外贸效益产出增长方面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首先,技术进步可以转变对外贸易领域产出增长方式自身效益。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同时对外贸企业的原料成本、出口商品质量等起决定性作用。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可以相应得以提升,因此通过“软要素”,促进外贸企业的生产率从而推动对外贸易领域产出的增长;其次,技术进步可以改善对外贸易领域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促进行业结构的重构和升级,从整体上提升对外贸易领域产出结构。技术进步对外贸领域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影响是多方面的。

(二)QLI创新机理。Alblas(2012)通过研究荷兰经济模型,提出QLI(Quality Layer Innovation)理论模型,该模型凸显了微观层面的创新作用,特别强调企业特别是异质性对于科技,质量的驱动力,得出结论:一个经济体的外贸相对优势获得来源于具备异质性的技术和质量层面。从事外贸的企业实际上就是QLI模型中的主导。因此,尤聪(2016)在实证基础上进一步验证QLI理论模型机理在于异质性创新、异质性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作用并驱动了一个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根据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技术创新最终体现在相关产品的创新上,高端创新技术的在一国或地区出口占比多少是衡量QLI创新率的一个关键指标。此外,贸易方式的创新也折射出外贸企业的创新水平和程度。在当今电子商务时代,尤其是广东省是跨境电子商务的重点发展地区,E-commerce,特别是Cross-border e-biz)与旧的贸易模式的比率指标可以被用来作为外贸企业的贸易方式创新程度的一个指标。

四、广东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和创新能力衡量指标

出口商品构成可以反映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另一方面,外贸企业的创新能力水平通过贸易模式的创新程度作为研究地区外贸微观企业的国际贸易模式创新能力。

基于此,本文借助广东外贸出口商品构成和广东外贸出口模式构成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广东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

(一)外贸出口商品构成指标。外贸商品构成比例(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Foreign Trade Commodity)可以用来衡量外贸发展中商品构成优化度高低的指标,本文使用高新技术产品(High Technology Products)构成比例来反映广东省外贸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水平。具体计算公式是:

外贸商品构成创新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外贸总出口额

p=HTP/E

其中,p表示外贸商品构成创新度;E表示外贸出口额;HTP=High Technology Products表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p的变动反映了外贸商品构成创新度,它指的是广东省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变动对外贸出口商品构成变动的情况。该指标可以用来反映出技术创新水平对出口商品构成升级的作用,从而体现其对推动广东省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

(二)外贸出口模式构成比例。外贸出口模式构成比例(Composition Proportion of Foreign Trade Export Mode)可以用来衡量广东省外贸构成变动情况。进入Internet时代,电子商务(E-commerce)利用自身内置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点,为广东省外贸企业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机会。特别是2014年后,随着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在广东省推广,传统贸易模式所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E-commerce特别是近年来的跨境类E-commerce的比例呈现迅猛上升态势。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6年上半年比2015年同期V东跨境电商增长一倍。

本研究使用GT模式出口在广东省外贸出口额中的比例作为指标来衡量出口市场构成的好坏程度。

Q=GT/E

其中,Q表示外贸模式构成比例;E表示外贸出口额;GT表示一般贸易出口额。

五、广东外贸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证研究――基于2010~2015年数据分析

本部分对广东外贸进行基于2010~2015年数据的定量测度,试图揭示出广东外贸发展中具有的基本特征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说明。对于外贸商品构成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构成比例、外贸出口模式构成比例等数据来源于2010年至2015年的《广东统计年鉴》以及个别数据来源于广东当年的统计公报。

(二)定量测度发现。基于定量测度数据,通过对各具体指标体系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以下各图所示,并进行相关分析。

从图1和图2的数据及趋势中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品在广东的外贸出口商品出口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1,753.39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2,720.23亿美元,其中2014年略有下降,从这六年的整体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在广东的外贸出口商品出口额总体攀升。从广东的外贸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占广东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来看,这个指标从2010年的38.7%到2012年的38.50%这3年平均值都稳定在38%左右,其中2011年下降到37.1%,而后在2013年实现突破达到目前最高值40.2%,在2014年又再次下跌到35.7%,2015年恢复上升趋势,上升到了38.9%,基本和2010年至2012年的平均值持平。由以上数据实证分析可知,广东外贸出口商品的构成在不断地优化中,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不断扩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从其中的两个下跌来看(即高新产品出口比例在2011年下降到37.1%,2014年下跌到35.7%),以及2014年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额再现下降这几个事实再次印证了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对广东外贸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的评论。(图1、图2,数据来源于2010~2015年的《广东统计年鉴》,下同)

从图3与图4出口模式构成比例指标的来看,一般贸易模式出口额呈现逐年上升的总体趋势,从2010年的1,492.16亿美元,一路攀升到了2015年的2,523.35亿美元,可见,一般贸易出口模式对于广东2010~2015年的外贸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从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走势来看,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在2012年出现小的回落,但很快在2013年迅速恢复到33.7%,之后两年间保持38.6%~39.84%较高的增速。可见,一般贸易模式在这六年来占逐渐重要地位的趋势十分明显。(图3、图4)

从图5与图6的数据及趋势中可以看出,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在2010~2015年这六年期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发展特征,2010~2012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特别是2011年迅速从2010年的2,755.75亿美元上升到3,115.15亿美元,第二阶段是2013~2015年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呈现放缓趋势,从2013年的3,234.2亿美元到2015年的3,199.56亿美元,出现滞涨和下滑趋势。另一方面,从图表4-6的数据及趋势中可以看出,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整个广东出口额2010~2015年的六年间呈现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60.8%下降到2015年的48.15%。可见,近几年来,珠三角加工贸易处于GVC*(Global Value Chain)的微笑曲线底部,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这一类的比较优势正在微笑曲线的变化中消失,从数据上看,以2010年为分界点,广东加工贸易模式的主导地位已经动摇,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形成新的模式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图5、图6)

六、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数据实证分析,广东省外贸必须推进创新驱动促使外贸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本文从广东外贸出口商品构成和广东外贸出口模式构成这两个实证指标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异质性竞争优势获得的创新驱动。广东地区的外贸企业必须在外贸市场中的保持异质性竞争优势获得,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同时不断调整创新驱动战术。广东地区的外贸企业必须实行创新驱动智能管理,公司通过OLI五个阶段,持续十年或更长时间进行异质性创新,促使异质性技术创新在最大程度上作用并驱动广东地区外贸企业的异质性竞争优势获得。虽然创新驱动方向一致性很重要,外贸企业的战术灵活性更为重大。

(二)内部技术创新驱动。广东的外贸出口企业尤其是民营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确保“学习优于外资投资”的理念,使得民营生产企业最高管理层的创新战略焦点聚焦于可持续性项目的投资上,并通过挖掘内部的系统技术创新理解、执行可持续性项目。广东的外贸出口企业尤其是民营生产企业可以从小微开始,利用民营生产企业学习速度快、规模快速的优势,通过三个内部创新阶段:实验和试行、汇报、学习和缩放等,最终通过自主创新超越模仿,从而实现最佳创新实践。

(三)政府宏^制度协作创新。政府与广东的外贸出口企业建立协作创新能力构架。保证创建新产品系列遵守法规,借鉴当今世界公司与其他企业和政府的协作创新经验。政府成功地主导外贸出口企业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估,开发产品,分发产品和分享收入的机制。在这个政府宏观制度协作创新过程中政府要帮助企业克服困难,特别是要扶强扶优。进一步研究促进用汇和增加进口的办法。

七、结论

本文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从2010~2015年数据的分析对广东外贸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路径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目前,广东省外贸发展尽管面临进出口增速有所下降的问题,但构成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势头在2017年1月得以延续。外贸企业通过增强创新意识,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加快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通过贸易模式创新驱动、政府宏观制度创新驱动、内部技术创新驱动和国际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共同把广东外贸创新型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与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洪银兴.关于创新驱动和创新型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J].群众,2011.8.

[2]刘志彪.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对外贸易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J].产业经济研究,2011.4.

[3]马克.对外贸易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13.9.

[4]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