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1 08:23: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篇1

2014年是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至2014年底,全省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3%,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1%,中小企业户数已达17.6万户,同比增长8.5%。

(二)经营范围有序扩大,结构分布更加合理

省内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由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服务业和围绕汽车产业的加工配套链条,向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细分方向高速发展,经济结构日渐优化。长春市范围内非大型科技企业约2000余户,涵盖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IT业、现代中药、新材料等领域,其中的佼佼者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优秀的中小企业已经转型为集团化或股份制企业,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运作资本的能力不断加强

几年间,民间资本运作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体系当中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部分。2014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17.4%,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71.4%。民营资本运作与资本投资早已不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已全面形成以促进新产品研发投产、新技术更新换代为主导,同时伴随高技术实体化、跨行业综合投资为特点的集约型投资方式。

(四)中小企业为整个社会带来的贡献愈加明显

吉林省民营经济已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增长极为重要的力量,是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就业问题的主要疏导手段之一。吉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随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而逐年递增。截至2014年,吉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1.8%,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全省民营经济实缴税金748.2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5.9%。

二、吉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设的现状

(一)新产品研发需求旺盛,研发能力潜力巨大

企业新产品研发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资金能否及时有效投入是能否顺利开展研发工作的前提。2014年省内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人数约4200人,比2013年增长约20%。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总投入、技术改造投入、技术引进投入,相比2013年分别增长了15.24%、42.90%、81.85%。目前,省内部分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已与省内高校共建研发团队,企业负责人对研发的兴趣持续升温,将企业自主科研形成常态化,研发出很多改型换代产品,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扩大了细分市场领域的占比。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获得的成果数量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表明我省中小企业已经开始充分认识到拥有“自己的技术”这一决定性因素能为企业自身带来的巨大能量。

(二)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紧紧依赖科技创新

我省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应对经济外部大环境的压力下,都在积极主动谋求企业未来的发展途径。通过走访,对企业未来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的约70%,60%的企业已经初步制定了发展计划。一部分企业具有开创精神,努力拓展新领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转型产品,使自身不断做大做强。

(三)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日益旺盛

随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其对科技创新显现出了强烈的渴望,相应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越来越多的企业一改以往闭门造车的状态,积极主动寻求专家和外部技术力量的支持,他们对高校中适合企业发展的新产品和科技项目显得兴趣十足,更乐于与高校的专家、学者们交流,期望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良方益策,助力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三、吉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支持力度相对较弱

在走访过程中,仅有不足四成的企业对政府现有政策的支持力度比较满意,很多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我省目前现有的政策相比南方省份无论是从灵活性、开放性和优惠性均尚有一定差距。正常来讲,企业年研发投入额应不低于总收入的5%,若低于3%,在长期内就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占主导的企业在研发一项上往往投入额要超过总收入的10%。我省中小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商林立、实体经济份额下滑、利润空间明显缩水等不利条件,加之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抽调额外资金开展技术研发。省内大多数企业意识形态层面仍停留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光环下,在创新过程中仍依赖于来自政府方面的全方位助力,包括优惠政策、天使基金、融通资金渠道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如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税收减免政策,提供更完善的技术、市场软环境,乃至政策信息的及时、透明、公开,是政府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负责人对技术创新动向缺乏敏锐的直觉

广大中小企业成立之初往往是以家族为基础,由于某一独特工艺而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社会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能否及时应对外部变化、准确把握新工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经调研,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在思想中是具备创新精神的,但受到企业自身桎梏,能够充分发挥技术活力和作用的不到三成。中小企业必须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先进的技术力量,将之融合进自己的产品中去,才能充分发挥创新机制的作用,适应高速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人才缺乏是阻碍技术创新的不利因素

我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技术研发人才的极度缺乏,这里面既包括研发型人才在招募根源上的匮乏,又包括了如何留住现有研发型人才的困境。虽然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始逐渐重视,但在认识上仍有较大局限。这就造成在中小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既缺乏解决关键技术瓶颈的研发人才,又缺乏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导致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投产环节困难重重,极大地阻碍了产品从科研成果到实际投产这一链条的连贯性。这些人才,怎样引进、保有、最大化发挥作用,是中小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产学研用的结合过程中。企业既不知道谁掌握着能够解决自身问题的技术力量,又不知道如何能与对方进行有效沟通。在技术转化过程中更由于双方不完全信任,最终导致转化过程中途流产。这时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从中斡旋和协调,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作为服务性质的第三方帮助双方共同克服困难。

篇2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59-03

一、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以及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与大企业不同,因而其技术创新活动也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大企业的特点。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断呈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更多地接近市场和直接面向消费者,在许多方面体现出多样性。从创新方式上说,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技术转移、企业研究成品与开发等;从创新水平看,既有大量的渐进产品和工艺创新,也有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往往涉及到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或者从事技术转移,或者只是为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配套服务。总之,在创新来源、创新方式、创新过程以及创新成果等各个方面,中小企业都呈现出无限的多样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许多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产业分布是非常广泛的,几乎所有的产业领域,都有中小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在一些传统产业中,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力地推动了这些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这些产业的重振与发展;而在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新兴产业中,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加活跃,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和成功。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充分的活力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量和质两方面都体现出很高的水平。有资料表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不仅限于一般影响较小的产品创新,而且也包括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创新。在许多中小企业中,技术创新者同时就是企业的创办人或经营者,更具有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因规模较小,市场导向以及运营时间较短,其组织结构一般较为扁平,组织内层级较少,这都有利于信息快速、保真地在企业上下、左右的流通和传递。另外,中小企业较为宽松、少干预的管理方式能保持一种有利于激发创造性的组织环境。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中小企业由于机制灵活,对市场与技术的变化比较敏感,富有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因此,其技术创新的动力与能力都比较强,常常在高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工艺与设备的革新等方面打破常规,取得迅速的发展和重要的突破,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技术转移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1]。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意味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并不局限于技术的发明和创造,而更多的是在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和商业化方面。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赖于中小企业与外界机构的密切合作与联合。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外界在法律、会计、银行系统、资本市场以及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和指导,还需要已有的商业、技术基础设施的充分支持和中介机构的帮助。需要更好地处理企业与社会、市场等的关系,这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国外一些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一)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做法

美国的中小企业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的反映。2 300万的中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的推动力量。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到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006年,全美技术创新成果的55%是小企业提供的,在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占93%,其中70%的企业雇员少于20人。一批科技型小企业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

美国中小企业同样也面临着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美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支出占全国研发支出的18.7%。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外部资源,与外部合作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获得外部资源,获得研发的规模与协调作用,减少风险和重复的工作,通过减少专用问题,提高研发投入的刺激。尤其对于中小企业,与外部合作创新可以克服内部资源的限制,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所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合作能力应体现在如何与外部合作,有效获取外部资源。美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很注重与其他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合作,同时美国政府鼓励小企业与小企业之间进行联盟,引导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合作,甚至从属或依附于大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得到大企业的支持。小美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并没有什么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企业只是大企业众多零部件提供商之一,但是大型企业会给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美国是世界上比较成功运用产学研结合的国家之一,其中小企业也广泛地与各个大学合作。美国政府为了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是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帮助中小企业获取外部技术创新资源:财政政策,直接投资,建立推动中小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机构。

(二)日本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做法

日本的中小企业在“二战”以后,一直在技术创新上依附于大企业。因为当时日本的经济的发展需要从欧美引进先进技术,而只有大企业才具有动员资金和人力资本的能力。小企业一般是大企业的下请企业,接受大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技术转移。中小企业自身在技术创新投入上是很少的。2007年中小企业的研发投资只占全国研发资金的7.5%。在技术设备投入上,日本中小企业并没有占据什么优势。在日本的中小企业中,同样存在着20世纪40年代或50年代的机床,但同时还有80年代的设备,它们能各尽其用。

在技术人员投入上,日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中小企业在技术人员的投入也是很大的。日本非常重视提高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都道府县及政府指定的城市,在产业界、学术界及公立试验机关的协助和国家资助下完成各种技术人员的进修工作。中小企业振兴事业团在东京、关西、野方、旭川办有中小企业大学,为中小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全国各地的200多个公立试验机关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技术人员。

(三)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做法

在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的缺点也表现得比较集中。中小企业由于融资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可能充足。迄今为止,产业界的技术创新投入仍然局限于一些大企业。2007年,所有的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中,万人以上的企业投入占了一半,而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的投入只占15%。

在研究人员方面,德国企业界集中了全国65%的以上的技术创新人员。但是中小企业人员缺乏的困境仍然无法解决。尽管德国失业人员超过了400万,但是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专业人员。

德国的中小企业有很多与大企业进行合作,有些就是大企业的分包单位,这在汽车工业和电气工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著名的西门子公司的数万个分包单位中,中小企业就占了2/3,他们同西门子公司有着长期和巩固的协作关系。

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德国中小企业人才缺乏,尤其是研究开发领域更为突出。德国政府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出了中小企业促进计划,把中小企业员工的初始培训和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进修作为中小工作来抓。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定补贴。

三、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启示

(一)加强中小企业人才技术培训

人才培训在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增加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2]。对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培训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里设小企业信息中心,退休经理服务团,问讯处为小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培训和拘束援助等全方位的服务。小企业管理局还通过商会、大专院校、中等学校、贸易协会和成年教育小组等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经销及决策等管理方面的培训,开办讲座和讨论会。在日本各道府县的“支援中小企业机构”利用跨区域信息网和各种数据,向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技术和信息等各种咨询服务。

(二)支持中小企业从事研究开发

为了鼓励企业从事研发项目,美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实行了特别的科研税收优惠,20世纪80年代后,对企业科研费用的增长额也进行税收冲抵。1983年开始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CSBIR)计划,要求开放的研究和研究开发基金超过I亿美金的联邦机构要从其研发经费中拿出固定的比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美国有22万多中小企业向SBIR提交了申请,3.3万家获得资助,金额达40多亿美元。据一项调查显示,6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SBIR/STTR项日可以直接提高企业销售额。这些企业表示这些销售额的增加受益于SBIR/STTR项目对产品创新与工艺改良。81%的企业认为获得SBIR/STTR资助可以从新产品,工艺及服务中获益。近年来,研究与技术部每年都向中小企业拨款2亿马克用于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三)鼓励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

鼓励中小企业使用新技术和加快技术改造是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的重要措施[3]。因此各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也应用来引导其采用先进技术。美国实施的STTR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而韩国政府也积极推动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

(四)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

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所以中小企业更具有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的倾向。据美国SBA的资料,在没有大学参与的研发中,大企业的支出回报率为30%,中小企业为44%。美国在1994年开始实施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计划(STTR),旨在加强中小企业与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实力,德国联邦研究与技术部于2003年执行中小企业研究合作促进计划,目的在于激发中小企业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活动积极性,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英国政府成立了工业研究协会,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科学研究服务,负责审议中小企业的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资料和试验设备,委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同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研究。

(五)促进中小企业更新设备

中小企业技术装备对于提高中小企业提高制造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先进的设备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缩短制造周期。所以各国政府都积极地促进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设备。主要做法可以提供中小企业设备政策优惠贷款,提高折旧率,给中小企业补贴。如日本中小企业可以获得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的长期款。而提高折旧率不仅可以提高设备更新换代还可以减少当期的税收。如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修改了旧的折旧法,对加速折旧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缩短固定资产折旧提成年限。德国的设备折旧率也从10%提高到20%。

(六)树立技术创新主体意识

国外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源于其自身的需要,创新主体意识强烈,不断开展创新活动,建立和发展竞争意识。国外中小企业的决策者通常在管理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科技意识”,每年都有固定的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而在中国,部分企业决策者的科技观念还不够牢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联度日益增大,不抓科技就会失去主动地出击市场的能力,因此,企业应该有主体意识,树立科技意识,主动强化技术创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建立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形成从技术开发到商业化应用的技术创新功能。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工艺,消化新成果,获取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

(七)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体系

发达国家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举措充分说明,在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的活动中,不能够忽略政府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客观上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引导、支持和管理力度,为企业创造公平健康的发展环境。首先要切实贯彻落实好 《中小企业促进法》,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逐步完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科研成果应用和技术转移的规范化、法制化,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其次是建立和完善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成立相应的担保和保险机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基金用于创业企业。再次是建立统一健全的中小企业管理结构。

(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企业个体、政府的事务,也与整个社会密切相关,社会的力量往往更为有效。中介组织是联结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也是加强企业间合作的最好媒介[4]。中国各级政府要有组织地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中小企业的行业协会、同业工会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建立有效的执行标准和监督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机构的成立和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和提供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8.

篇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影响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不断加强, 各国政府重视和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以促进本国经济振兴, 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的素质普遍偏低, 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能有效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把握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 推动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一般是指新技术的开发或应用, 包括产品技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创新。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的长期跟踪研究, 中小企业的技术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 技术开发者。这类机构约占中小企业总数的1-3%。包括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和与高技术相关的工程咨询、技术咨询公司。这类机构通常规模较小、企业存续时间较短。(2) 技术领先使用者。这类机构约占中小企业总数的10-15%。其中部分公司本身具备有效的研究开发能力, 能够依靠本身的力量来实施或使用新技术;其他公司的研究开发能力则较弱, 主要依赖外界的技术支持。(3)技术跟随者。这类机构约占中小企业总数的80-85%,是中小企业的主要部分。这类机构相互之间在规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很大,绝大部分分布在低技术制造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成为支撑江苏GDP快速增长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其发展倍受关注,但融资困境一直是阻碍个私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本文通过分析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其技术创新因素的基础上,寻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一、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随着江苏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江苏的中小企业经营范围日益扩大,遍及工业、农业、运输、科研、信息、文化、商业服务等诸多领域,新兴成长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私营经济较快增长的亮点。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年底,[1]全省个体私营企业总数23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50万家,注册资本7400多亿元,就业人数突破1000万人,上交税收增长幅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以上百分点。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总量达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利税总额2162亿元,增长27.9%;固定资产投入4000亿元以上,增长30%多。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将达到33000个,销售收入将达到22000亿元,增长30%以上,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88%;全部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60%。在一些发展较好的市县,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地方财政和税收的主要来源。

中小企业是江苏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中小企业技,在此推动下,江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快发展,据省社科院的一项调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约占全省的2/5。近5年来江苏中小企业开发的市级以上新产品达1万多个,并出现以下特点:

(一)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2004年,我省各地科技局、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和有关单位积极加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组织推荐力度。经科技部、财政部审查,我省有105个项目入选,获得7010万元的资金扶持。截止2004年,我省累计有62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累计获得45442万元的资助。

(二)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沃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区企业达19366家,其中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70家;累计利用外资129.68亿美元;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850亿元、区内生产总值1338亿元、利税494亿元、财政收入193.7亿元、产品出口额254亿美元,技工贸总收入、区内生产总值、利税、财政收入、产品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增长50.93%、25.87%、38.76%、16.75%和49.41%。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始出现集群效应。即在某一区域内相同产业的企业高度集群,例如吴江的纺丝业、扬中的低压电器业、武进的灯具业、丹阳的眼镜业南通的绣品业等,充分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深化专业分工和社会协作,改进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由于地理接近,业务联系紧,信息交流快,市场上任何重大技术创新,集群内企业几乎都会同步吸纳消化这种创新成果,通过快速学习和模仿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

但是,总体上江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仍然有待加强。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中,中小企业只占46.8%,其中占企业总数90.62%的小企业新产品产值只占21.46%。这充分反映了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档次偏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据国家对365家小企业的1157种主导产品情况的分析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为12.73年比国有大中型企业的10.5年还高出2.23年。其中70年代之前投产的产品有293种占25.32%。若按产品水平划分达到80年代末期或90年代水平的产品有752种,占67%,其余1/3的产品处于80年代初期以前的水平[2]。因此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刻不容缓。

二、 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

中小企业因资金来源、技术人员、技术条件和外部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制约, 使得他们在技术创新方面产生了许多障碍和种种困难, 寻找和研究这些制约因素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资金来源不足。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之一, 既包括市场融资的困难, 也包括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从市场融资来看, 直接融资包括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 间接融资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目前, 我国比较活跃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 由于国家证监会对中小企业上市资格有严格的规定, 发行债券成本又很高,直接融资难度很大, 向国有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正门难入, 边门交易成本很高, 其结果是很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 实质上很难从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资金, 只能凭借个人的积蓄或者很高的成本和风险从非正式的资金市场获取资金。

(二)技术设备落后,创新基础条件较差。统计数据显示,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小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分别为20.43万元8.65万元和5.00万元,小企业仅为大企业的1/4,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较为落后,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大,产品缺乏竞争力。由于资本少,融资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十分薄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由于没有资金更新设备或进行技术改造,全国超过半数的中小企业的,50%以上设备属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水平,其中,20%以上的企业停留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水平。[3]

(三)企业规模限制,抗风险能力不足。由于规模限制,中小企业的产品品种和设计都难以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即使是已经生产出的新产品,由于投资规模不足或是由于技术力量不足,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也常缺乏必要的保障,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活动空间。虽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回报率一般高于大企业,但风险往往也更多些。原因之一是中小企业很难同时从事多种途径的替代研究,以相互补充,降低风险;之二是由于中小企业很难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获得投资回报;之三是中小企业还常常承担大企业无法承担的风险,消费者和企业往往依靠中小企业去探索那些潜在的市场,当然这些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通常是较大的。

(四)缺乏政府支持。尽管各级政府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 但由于其资金有限, 只能把有限的财力首先支持国有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只能等待大企业没有涉足的行业和项目。即使如此,政府资助往往还有申请资格的严格审查, 而中小企业又很少或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政府部门所要求的各种表格、报告等各种工作, 真正能得到资助的中小企业屈指可数

(五)社会化服务体系缺乏和不完善。国外的资料和国内调查显示, 信息缺乏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 更需要各种社会化服务, 如政府、有关组织和中介机构提供的技术和人才培训、信息交流、财务审计、咨询顾问等服务。

三、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篇4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由粗放型、外延式增长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有力杠杆就是技术创新。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笔者就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谈点浅见。

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l家企业中,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不久前,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住处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调研结果还表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的市场信息不足。

2.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金来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使科技成果进入生产过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物质产品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必须要有作为这种活动的直接基础和直接构成要素的资金投入,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活动得以进行的最基本的先决条件。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是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2)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目前,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只有38%在企业,其中绝大多数又集中在大企业,真正在中小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就更少。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训练,大大制约了企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展开。

(3)缺乏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和协作网络。技术创新过程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创新资源、创新行为主体协同关系形成之前,相互之间有一个搜寻、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许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些方面力不从心,这些均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综合、互动和集成的优势。

(4)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尚未形成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框架。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相比,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既没有中小企业基本法,也缺少包括技术创新在内的各种中小企业的特别法。而且,现在有些政策法规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在总体上还没有把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到应有的高度。

二、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1.建立中小企业专门管理机构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但多年来政府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中小企业的工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形成了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指导不够、扶持不力的局面。我国有必要设立一个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统一归口管理各种经济成分、行业的中小企业,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的法律、政策和管理等问题,并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2.制定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法律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这就难以规范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无法充分激励中小企业有益的技术创新活动,难以抑制对社会有害的技术创新活动。因此,要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

3.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

中小企业具有建设所需资金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上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中小企业势单力薄,对市场敏感度高。这就决定了政府需要制定适当的政策来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借鉴工业化国家政府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现状,建立以政府支持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是很有必要的。

4、政府在科技计划、服务网络、进入国际市场方面扶持中小企业政府可制定各种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计划,通过这些科技计划的实施,从研究开发、试制、成果的商业化等阶段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全过程予以支持。政府投资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网络,已成为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篇5

一、当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创新水平和效率与大企业相比毫不逊色。进入80 年代后,中小企业所完成的创新项目大约占70% 以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较高的原因,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兴起,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技术创新风险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要求更高,而对其他有形生产要素要求相对较低。使中小企业的“知识密集”的优势得以发挥;另一方面,社会风险投资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消除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的优势,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大促进作用。在信息时代,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多元动力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并将对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生产成本高,市场形势严峻。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机制在经济和科技创新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主要表现在: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于自身科技实力和资金实力的薄弱,应用技术开发很少,大多是拿来主义,引进技术较多; 中小企业使用的技术成果受科研机构的左右,科技创新成果不能迅速形成产品,企业就不能进行市场创新; 许多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还是政府行为,而不是企业行为。

(二)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资金匮乏,缺乏技术创新实力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县( 市) 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主要是依赖银行贷款和财政扶持发展起来的,企业技术开发资金,国家各级政府投资只占10%,40% 由企业自筹,50%依靠贷款。尽管企业希望依赖政府和银行,但实际上90%的技术开发资金是由企业自己来承担。就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债务比较沉重,甚至有些企业资不抵债还要超负荷运行,在资本营运低效或无效的情况下,不仅要偿还债务、支付银行利息,而且还要上缴税金、提供财政收入,企业留利微薄甚至出现负增长,企业根本无力筹措技术创新的资金进行投入。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素质低下,缺乏技术创新的潜力

从技术开发能力看,我国科技力量布局不合理,2/3以上的技术开发力量在企业以外,而剩余的企业科技力量中绝大部分还分布在大型企业集团中,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十分缺乏。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有知识与技术的企业能够生存与壮大,而缺少知识与技术的企业难以生存。为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奠定长久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首先从宏观政策选择方面提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

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法规,把技术创新正式纳入法制轨道,以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为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和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必须把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仅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系统、综合、有序的管理与促进,同时还要尽快制订出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配套政策,包括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进出口等政策中与技术创新有关的相协调的综合性政策体系。

(二)在继续推进经济的市场化同时,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为此,国家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支持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计划: 可以设立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计划,巩固并扩大现有的企业技术扩展中心,采取积极措施激励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合作等等。

篇6

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达国家,企业往往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主力军,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往往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企业竞爭力的来源。很多国家、地区的政府把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维持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爭力的重要措施。內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撐,技术创新活动可以通过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保证企业的长期产出。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公共品属性,技术创新活动不仅能夠带来私人收益,而且能夠带来更高的社会收益,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平均私人收益是25%,而其平均社会收益为56%,比平均私人收益的2倍还有高。因此,从理论上讲,共性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夠带来更大的社会收益,接近整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这是很多国家的政府积极扶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內很多实证研究亦证实了这一观点。政府的财政补贴和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关系,政府财政补贴力度越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也就越高。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因此地方政府也愿意通过技术创新资助、技术创新补贴、稅收优惠等财政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目标和财政目标。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仅政府有推动技术创新专案的需求,企业为了自身生存、竞爭的需要,也应该积极得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然而与大企业不同,我国中小企业两极分化严重,既有产业结构合理,技术水准领先的企业,也有产业结构层次低、产能过剩的企业,而且前者的数量较少,而后者的数量眾多,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产业的中下游水准,竞爭力较差。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技术创新主要由国家主道,科研机构完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直都不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加上技术创新专案投入大,风险高,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使得科技实力和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用技术开发很少,主要投资技术创新水准低、投资回报快的专案。另一个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处于微利状态或者仅在维持,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现有的利益,技术创新的意愿并不强烈,在生产中大多是通过模仿其他企业的成果。国际上普遍观点一致认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2%,企业才能基本生产,当达到5%以上时,企业才有竞爭力。而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只有28%,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我国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意识有待提高。

(二)创新人才不足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绝大部分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分布在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比重很低。中小企业本身的人力资本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加上中小企业在技术、设备、资讯和创新技术源等方面都不能与大企业相较,因此也很难吸引研发人才在中小企业工作。虽然,今年来这一现状有所改善,一些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吸纳了一部分业务能力较高的研发人才,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研发人才匮乏的现状并沒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三)创新资金不足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基础薄弱,企业资本积累不足,资金有限,融资管道有限,缺少技术创新必须的资金投入。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从企业內部资金来看,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在5%左右,可以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很少;从外部资金来看,一方面国家的财政科技拨款中的绝大部分分给了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夠获得的部分很少,另一方面银行信贷政策偏重与大企业,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规模小,时间短,成本高,眾多中小企业每年从银行获得的商业贷款不超过各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20%。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资金紧缺。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补贴力度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每年约投入当年销售收入的5%-10%进行研发投入,但是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和利润相对较少,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对于有意愿有实力进行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国家可以给予补贴甚至是加大政府补贴的强度。当前我国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这和发达国家近17%的研发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还面临著研发投入分布不均的问题,大部分研发投入在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能夠得到的研发投入少之又少。为了促进和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国家可以为中小企业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对于有能力有意愿进行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提供帮助。

(二)拓宽融资管道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管道能有效帮助它们获得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创新。首先,利用政策引道,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例如,设立信用担保基金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其次,适度金融市场民间化,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事实上,我国民间资本数额庞大而且非常活跃,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管道,但是金融体系的限制,民间借贷成本很高,适度放宽金融体系让民间资本合法进入市场,有助于为中小企业提高资金,同时也能減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因此国家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才能有意愿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改善,可以通过完善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以及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稅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实现。

作者:罗翀 单位: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白璐,陈红,秦宇.浅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J].经济研究道刊,2009(4):25-26

篇7

Keyword: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Technologicalinnovation

GovernmentProductsinnovationServeinnovation

ThecraftinnovatingResearchanddevelopment

CurrentsituationGreentechnologicalinnovation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文化及其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维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活动。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概述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还可能远远超出一般人的预料。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并不亚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创造了许多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成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大企业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之处,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其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由于中小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规模、发展环境以及企业体制等呈现无限的多样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也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的类型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u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小有大,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大;后者较易做到。

u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近些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新构思、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改变现有的组织机构推出新的服务,目前兴起的网络服务是服务创新的成功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u工艺创新

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因而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品(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互相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2)研究与开发

中小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可以分为自身的研究开发和合作研究开发两种类型。其中自身的研究开发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只局限于一些基础(包括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等)较好的企业,但提高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应该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努力方向;合作研究开发包括中小企业与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大企业等的合作,对于缺乏信息、人才、技术等的中小企业来说,合作研究开发活动更加合适和普遍。统计资料显示,在依靠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帮忙,以及利用各种公共资源方面,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大的效率和热情。另外,积极参与政府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形式。比如近些年欧盟中小企业政策的核心就是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欧盟的研究与开发计划的框架之中。今后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二、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程度与方式还有很多争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的种种不利的因素,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而且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都迫切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已经把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作为维持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

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措施都应遵循下述一些基本原则。

u政策性扶持为主的原则

u公平与公证的原则

u公开原则

u分类指导的原则

u直接支持方式和间接支持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2)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加之国情不同,因而,各国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各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方式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u法律规范

u组织管理

u政策指导

u财税经融支持

u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服务

u实施具体的科技计划

三、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同时,他们对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其中大企业229个,中小企业797个),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不久前,由农业部、国家科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进行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调研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530家企业中,70.7%的企业有技术创新活动,34.4%的企业从事了研究与开发活动,22%的企业有研究活动与开发机构。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住处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占技术创新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占9.3%。调研结果还表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开拓新市场;在影响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中,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技术人才短缺的市场信息不足。

四、新事物-----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起步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推行。绿色技术创新是既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产物。对绿色技术的研究经历了末端工艺、无废工艺、废物最少化、清洁技术、污染预防五个阶段。E.Brawn和D.Wield于1994年提出了绿色技术的概念,概括地说,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和节约原材料与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者产品的总称。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绿色产品创新,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之后不危害或少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以及可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另一类是绿色工艺创新,指能减少废气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降低工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成本、物耗的工艺技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化解这个危机。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企业在充分认识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重要性后,应及时把绿色技术创新提到日程上来,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尽管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更深入的研究有待更多的研究者的努力,从而使技术创新理论不断深化,是之成为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的武器。最后,我引用萨缪尔森(Samuelson,P.A.)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创新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许多大厂商对研究与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使得那些相册地摧毁大厂商的人或宣称大就是绝对的坏的人举棋不定。同时,小企业或个人也做出了某些最有革命性的突破。为了促进迅速的创新,一个国家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方法与组织并存。”

参考文献:

刘东杜占元:《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6月

篇8

安徽省中小企业对安徽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市场活力和稳定社会等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数量净增2367户,达到10441户,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口占全省就业总数的95%以上[1]。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81.14亿元,同比增长41.5%;实现工业增加值1985.2亿元,同比增长28.3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9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212亿元,增加值905亿元,占安徽省工业增加值的25.9%,占GDP的10.2%,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经连续6年增长30%以上。尽管发展现状喜人,但与沿海地区相比,安徽省中小企业在规模、层次、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而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在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思考上,分析影响技术创新障碍因素,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

(1)创新活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发展很不平衡

2007年安徽省工业企业创新专项调查显示,中型企业有69%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小型企业只有31.6%的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而中国平均水平中、小型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比例分别为55.9%、25.2%,安徽省创新活动处中等偏上水平。创新活动以合肥为中心,沿江各市较频繁,区域发展很不平衡[2]。合肥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开展了创新活动,安庆市、六安市、铜陵市、马鞍山市等市有创新活动的中小企业占比40%左右,创新比较活跃。

(2)新产品产值率下降趋势明显,创新活动多集中于企业新型和国内新型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呈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新产品产值率为23.79%,到2008年新产品产值91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仅为8.49%。安徽中、小型企业属于国际新型创新活动的企业分别占比17%和10.9%;属于国内新型创新活动的企业占中、小型企业总数50.7%和43.9%;属于企业新型创新活动的企业占中、小型企业总数的32.3%和45.2%[2]。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多集中于企业新型和国内新型。

(3)创新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企业自筹,经费支出主要用于机器设备购置

从经费来源看,2006年2333家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创新经费支出为174.8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141.7亿元,占81.1%;金融机构贷款等其他渠道获取的资金27.7亿元,占15.9%;政府拨款5.4亿元,仅占3.1%。从规模上看,中型企业自筹资金占筹集经费总额的比重高达86.3%,高于大型企业的81.6%,小型企业的73%[2]。表明企业创新资金主要依靠自筹为主。

从支出结构看,内部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经费支出42.3亿元,占24.2%;委托外单位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经费支出7.3亿元,占4.2%;获取机器设备和软件支出114.2亿元,占65.3%;从企业外部获取相关技术经费支出11亿元,占6.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安徽省中小企业在购置机器设备和软件上支出比例高,高10个百分点,而内部研发支出比例较低,低8个百分点。

(4)创新活动主体自主开发,消化吸收创新方式

2004年~2006年期间,安徽省开展创新活动企业中企业或企业集团自主开展产品创新的占70.3%,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展产品创新的占2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9%,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开展产品创新的占0.6%,与全国平均水平的1.3%,存在较大差距,其他形式的创新占8.1%。安徽省创新活动以自主开发为主,与国内机构合作开发并重。

产品和工艺创新活动方式,原始创新占25.3%,集成创新占29.8%,消化吸收创新占44.9%。其中,中型企业集成创新占42.9%,原始创新和消化吸收创新分别占32.5%和24.6%;小型企业消化吸收创新占49.8%,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分别占23.7%和26.4%。中小企业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较少,消化吸收创新较多。

二、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原因,2009年课题组对安徽省68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实地与问卷调查,被调查中小企业发展至今5年以内的占30.51%,5年以上10年以内的占44.07%,10年以上的占25.42%,行业分布由多到少依次是农产品加工、电子机械设备、纺织服装、建筑、自然资源开采、交通运输、电力生产。对于影响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61.29%企业技术创新人员不足,48.39%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38.71%企业家创新意识薄弱,此外,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不当、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研发投入产出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因素都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人才匮乏

人才匮乏是制约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因素,也是中小企业不能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原因。据安徽省统计局2006年度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中人才②的比例为24.1%,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才①的比例为54.9%,而企业只有13.1%。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仅占1%,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占4.5%,高级技师只有0.3%,技师0.8%,高级工只有2.6%,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缺少创新原动力。

安徽省人才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国有大型企业,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面临如下障碍:企业名气不够,员工本身的发展规划与公司的发展目标冲突,不利于员工以后跳槽或发展,占51.61%;薪水相对低,激励不足占40.32%;缺乏系统和持续的培训机会,缺乏良好的管理,福利、激励等机制不完善,使得员工不能适应整个企业的组织环境占29.03%。

(2)技术创新资金欠缺

资金问题是制约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瓶颈。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渠道单一,不仅很少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经费,而且因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3],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更难以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这不仅提高了创新成本,而且也很难满足企业创新的资金需求。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安徽省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较大,占全部研发经费比重为8%,远高于全国平均4.3%;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72.8亿元,位居中部六省第四;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足1%,与全国平均水平1.49%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资金需求大,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较弱,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有限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3)企业家创新意识薄弱

企业家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徽省中小企业局2006年底的调查资料显示,受调查的638家中小企业创业者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的占比不足30%,大专及以下文化的占60%。课题组调查显示,38.71%企业经营者反映管理层创新意识薄弱,未能把依靠创新作为市场竞争的取胜之本,缺乏主动从外部获取知识源进行创新的动力。另外,中小企业市场辐射圈较小,收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较弱,获取新知识、新思想的速度较慢[4]。这些使得企业家在思想上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间或多或少存在着时滞。

(4)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不当

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实力普遍较弱,自身的技术积累较差,技术的获取主要来自外部。大部分企业技术战略的重点在如何通过低水平的产能复制,快速和低成本、低风险地获取所需要的技术,以获取超额利润。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中小企业获取核心技术调查属于外部引进技术人才自主开发达46.77%,模仿生产的为14.52%,购买技术的为15%,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为29%。目前安徽省技术创新的层次普遍不高,一方面,中小企业自主开发,会受本身的资金等因素制约,技术设备更新缓慢,开发周期长,二次开发或周期性开发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主要采用的是模仿型创新模式,存在明显的缺点即技术研发缺乏超前性,对技术专有方的技术依赖程度深,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5)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

技术创新信息是围绕技术创新活动展开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组织等要素的信息组合,直接关系着技术创新活动能否顺利获得所需要的资源,是影响技术创新成败的重要因素。课题组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真正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不足50%,多用于宣传或查询信息,用于电子交易的不足10%。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更是薄弱。中小企业很难利用外部创新环境,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其进行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进一步削弱中小企业的信息源。

目前,安徽省尚未建立起高效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未能充分发挥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存在部门众多、审批程序繁琐问题,投资软环境亟待改善。市场需要的中介服务机构缺位较多,如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且经营水平良莠不齐,硬件设施和服务支撑体系较薄弱[5],难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三、促进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要使安徽省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主动性、灵活性与技术创新,成为安徽经济成长的动力,我们认为可采取如下政策措施。

(1)完善激励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以薪酬体系为主的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中小企业不仅要重视物质薪酬如工资、奖金、提成等,同时关注精神薪酬,如胜任感、成就感、认同感等。中小企业还应鼓励科技人员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进行技术创新,并确保技术创新人才的合法权益。同时,针对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现状,安徽省中小企业应通过建立各类人才培养基地,采取企业自我培训、企业互助、送入高校深造和联合办学的形式,建立企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职工的生产技能。

(2)加强投融资支持

第一,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努力,强化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权和产业结构,积极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联系,以改善其自身融资条件。第二,抵押品观念创新,将企业拥有的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可以作为抵押资产,从而降低了抵押资产的门槛,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第三,建立合适安徽省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担保模式。根据中小企业的需要,提供不同安排、不同层次的担保,形成一个全省范围内的信用体系。第四,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技术创新专项贷款的额度,并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对技术创新项目给予支持,帮助具有成长性和“专精特新”[6]中小企业减少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

(3)培育企业家精神

中小企业的企业家执行企业技术创新职能,因此必须具备对市场变化的高度警觉力和预见力,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要把握行业技术趋势,熟知企业技术状况,洞察市场与技术关系及过人的胆识与领导才能。因此,发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急需加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的眼界和胸怀。

(4)选择较为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

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制约[7]。因此,安徽省中小企业应充分挖掘和发挥自然、经济、人文、资源等优势,利用自身规模小机制灵活的特点,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采取与大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协作关系,在合作的大企业技术帮助与指导下,进行二次创新和合作开发创新的发展模式。

(5)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快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充分给予其优惠的政策,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方面,围绕安徽省优势产业,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8],加快建设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提高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开发能力。另一方面,鼓励中介机构发展,使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的供方和需方之间起桥梁作用。通过中介机构可以把高新技术、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进行信息支持,有利于企业正确决策。

注释:

①企业就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视为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卫人.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发展工作[J].安徽中小企业,2009,(1):7-9.

[2]安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分析报告[R].安徽省统计局,2007.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国红.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四大障碍[J].经济与管理,2004,(3):41-42.

[5]徐磊.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障碍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9):41-45.

[6]李时平.安徽工业立省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6,(5):28-30.

[7]孔令刚,安徽工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安徽科技,2008(1):20-22.

[8]夏德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途径及其选择[J].民营科技,2004,(1):40-41.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2008年度规划项目――促进安徽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编号:AHSKF07-08D52);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度博士基金项目――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分析(编号:GDBJ2009-059)。

作者简介:

篇9

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现实选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由此可见,技术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小企业暂行规定》的界定,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见表

1)。

表1 中小企业划分指标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基本类型

(一)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努力产生核心技术或概念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创新行为。

自主创新模式:①强调技术突破的内生性,即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核心主导技术必须是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研发的;②强调技术与市场开发的先导性;③强调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创新链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企业自身积累的知识和能力支持。自主创新大多为突变型创新。

(二)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是指不同企业、不同行为主体以自身的技术和知识水平为依托共同合作进行的技术创新。这种模式强调各个合作主体之间的共同合作和优势互补。

(三)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进、购买等合法手段,吸收和掌握自主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诀窍,充分吸取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此基础上对其技术进行二次创新,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创新行为。模仿创新不是简单的照搬行为和拿来主义,而属于一种渐进型的创新行为。

三、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的现实选择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

现阶段,我国部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创新速度快、创新效率高等优势,然而总体来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普遍存在着技术创新人才匮乏、创新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设备落后等制约因素。

1.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据统计,发达国家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其年销售收入的5%一10%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这一比例不足1% ,而中小企业这一比例更低。另外,中小企业的创业资本较少,在贷款和市场融资方面又处于明显的劣势,特别是在银根紧缩时期,融资更是困难重重(如2008年上半年);此外用于贷款抵押的资产较少,难以达到银行发放贷款的最小限度;最后,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支持也略显乏力。

2.人才制约

创新人才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又一重要因素。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求企业创新链上的各个部门都具备创新人才。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体制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量的科研力量都集中在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不能形成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研发队伍。另外,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提供给科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都无法和大企业相提并论,因而很难吸引和挽留技术人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3. 风险因素

由于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只能进行单一的研究开发,难以像大企业一样进行系统的配套的研发,研发产品缺乏替代品,这无异于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系数很高。据统计,企业在进行技术或产品创新时,失败率达到近85%,即使是开发出了技术或者产品,市场成功率也很低。对于中小企业,一旦这一项研究开发失败,则意味着整个创新的失败,投资将血本无归。此外,即使研发成功,由于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有限,往往新产品刚刚度过“沉默期”,模仿者就已经生产出更为先进的换代产品,导致中小企业原有的研发成果前功尽弃。因此,中小企业创新的风险很大。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现实选择

上述分析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目前在提倡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企业都适合进行自主创新。同时鉴于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现实选择应以以模仿创新为主。

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三洋、联想等企业的成功经验已证明,模仿创新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仿创新模式的企业在技术方面,不做原理技术的开拓探索者和率先使用者,而是做有价值的新技术的积极跟随学习者,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产出。从市场开拓方面来说,模仿创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主创新者已经开发出的市场领域,享受自主创新者开辟新市场产生的诸多外溢效应,最大程度地避开了市场“沉默期”,减少新市场开发初期需求和市场行为的不确定性风险。

四、模仿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区分"拿来主义"和模仿创新的区别

“拿来主义”就是对自主创新者的成果进行简单的照搬照抄。这种方法即使未触及知识产权问题,也不适合企业的发展,因其未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和技术能力进行改进融合。模仿创新是指对自主创新者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去粗取精,在吸收其技术精华的同时充分结合自身的技术能力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革新,使自己模仿生产的改良产品更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模仿创新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

(二)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关系

本文中强调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最优模式为模仿创新,但这并不是对自主创新的全盘否定,事实上,模仿创新的最终目标就是进行自主创新。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于生存期(根据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三阶段论,中小企业的成长阶段划分为生存期、发育期和成熟期),自身技术能力和知识储备不足,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通过模仿创新,吸收先进的技术,壮大和发展自身的实力,提高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拥有实力进入成熟期后,中小企业应进行自主创新,此时自主创新就成为中小企业增强企业活力的源泉所在。

参考文献

[1] 葛新权、李静文、彭娟娟.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5.

篇10

20世纪30年代,熊彼特开创技术创新理论,多年以来经过众多学者的补充和丰富,技术创新理论体系日渐完善。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或新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改进或创造新事物,进行技术活动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产品创新,每个企业都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产品创新以占有市场优势并最终获得利益。

2国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2.1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美国的中小企业约占整个国家企业数目的99%美国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是其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来源。在美国人的发明创新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可知,中小型企业在美国的技术创新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美国的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

2.2日本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日本同样受到国家政府的密切关注。为了给技术创新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保证其能长久顺利的持续发展,拟定出了一些相关的保障法律,例如《中小企业技术法》,它提供给日本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一个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环境,并快速推动日本经济的腾飞。

2.3德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德国经济来源的最重要部分来自于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占德国企业总数的99.5%。中小企业已经是支持整个德国经济的主力部队。德国企业经济的提高主要依靠于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因此德国对其技术创新及相关政策等方面极度关注。与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运作体系及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相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体系是相对比较突出的。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也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8%,在确保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提高就业率、活跃市场、牵动地区发展、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诸多方面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如下:

(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首先,中小企业由于注册资金规模较小,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已使企业抓襟见肘,没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技术创新。同时由于资本实力相对较弱,市场知名度不高,筹资难度明显高于大企业,不易获得国家银行的支持,加上企业的财务制度不是很健全,从而影响了信贷业务的进行。

(2)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意识

中小企业在资金的投入看中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一些企业只注重现有的生产组织、生产规模的扩大,加上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担心投资风险,轻视技术创新,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缺乏应有的勇气和激情。

(3)企业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不足

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难以与时俱进,对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一方面缺乏自主研发的激励机制,那些有能力的人才即使引进了,也大多不会留下来,另一方面又怕培育的人才被人挖走,很多企业不肯花本钱培育人才。高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形成有水平的技术创新。

(4)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工商、税务、财政、科技与业务主管部门协调不够,企业的技术创新融资渠道不畅比较突出,一些社会化的科技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服务机构不多,不够规范,未能满足企业对技术信息、人才流动、市场能力分析、管理咨询等技术创新方面的实际需求,还没有形成关心科技进步,支持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这些市场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不完善给中小企业的竞争机制和创新交易带来了很多的影响。

4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对策

(1)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融资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技术创新能否持续发展。它可以解决技术创新的经费困难的问题,保证其拥有充足的资金提供给技术创新。为了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开拓资金的来源,国家相关机构应该创建一个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资助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提供技术创新在资金上的帮助。

(2)组织中小企业搞联合创新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125-02

1 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1. 外部环境方面

1.1.1 传统社会文化观念

安徽人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思想,缺乏谋求大发展的雄心、闯荡大市场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而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是培育创新人才和获取创新成果的温床,构建激励创新的社会文化对于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至关重要。

1.1.2 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法规的正确规范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工业化国家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制定了特别的法律文件或条款。近些年来,尽管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但是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关于技术创新的立法不系统,没有专门的技术创新法,从而阻碍了技术创新的发展。

1.1.3 市场环境的完善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公平竞争等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中,企业才能更好的进行技术创新,促进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企业市场环境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垄断因素的存在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竞争机制的不健全;其次,我国市场结构中普遍存在着集中度障碍和规模经济障碍;最后,创新技术交易的市场交易制度不健全。而以上问题在经济原本就不发达的安徽就更加突出。

1.2 内部环境方面

1.2.1 企业文化

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大多企业家都缺乏勇于创新和敢于拼搏的创新精神,甚至有一些企业家不思进取抱着得过且过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则少之又少,大多中小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管理不善,与其他发达省份同类企业相比毫无竞争力可言。所以我们需要要培养敢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和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对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的氛围。

1.2.2 企业的经济实力及抗风险能力

一方面,技术创新是一项长期性战略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要的资金是技术创新的物质保证。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一般企业应在2%以上,而安徽省的中小企业每年研究与开发费用却远远达不到这一水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其进行技术创新的一大问题。另一方面,安徽省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实力比较弱,竞争力不强,因此大多中小企业不敢或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这样就陷入了“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弱)――不愿意或不敢于进行技术创新――实力弱”的恶性循环之中,使得安徽省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始终难以活跃起来。

1.2.3 科技人才、企业吸引、培养人才的机制

科技人才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成功的保证,中小企业缺乏技术人才是全国各地区都极为普遍的现象。首先,安徽省绝大部分科技人员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大企业,而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所占比重非常小。其次,安徽省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仍然缺乏吸引力,与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发达省份同类企业相比,在人才竞争上仍然明显处于劣势。

1.2.4 专利权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于专利权利、知识产权的保护往往是实行发明、创新的重要保证。然而中小企业大都既无专门保护机构也无专门人才,遇到被侵权时,政府及司法部门的保护往往要大打折扣,不少情况下是有投诉无回应,中小企业也难以承担知识产权纠纷所需的巨额诉讼费用。

2 关于提高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分析

2.1 强化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行为与作用

2.1.1 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此,我们应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高科技风险投资法》、《科研机构法》等相关类似法律法规,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加强完善《专利法》和《知识产权法》,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符合我国国情的要求,全面促进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2.1.2 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要解决技术创新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在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具体包括以下措施:第一,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第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专项贷款、贴息贷款等形式的筹资优惠,如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无息贷款或担保贷款。第三,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

2.1.3 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社会服务机构的大力发展是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设立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加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息中心,设立中小企业信息网,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培训、咨询等相关内容,并且把政府管理机构,行业协会等机关单位联系在一起,形成以信息为纽带,集管理、技术创新、市场交换为一体的商务网络,(2)设立专门的技术咨询机构和推广机构。这些机构主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广泛的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理论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主要在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技术协作及技术创新成果扩散的活动。(3)设立专门的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机构。

2.2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意识

2.2.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宽松环境和文化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创新者得到支持和帮助,企业更有合作精神,从而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2.2.2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企业要加大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于足够的支持,一方面增强企业自我投资机制,企业至少要保证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5%-2%部分作为技术创新经费。另一方面是人才投入,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源,企业应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机制,选用引进那些既有战略眼光、创新胆识,又有敬业精神的企业家和研发人员。

2.2.3 提高经营者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不仅要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物质激励,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科技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整套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良好的聚才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

2.2.4 加强企业制度创新、注意专利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企业的制度创新上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产权制度方面要实现中小企业产权结构多样化,进而实现企业经营机制民营化。其次,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指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使创新利益的分配有利于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出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徐磊.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

[2]王琳.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8.

[3]杨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程全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